巴金的名言十篇

时间:2023-03-20 06:03:12

巴金的名言

巴金的名言篇1

对于浪费的人,金钱是圆的,可是对于节俭的人,金钱是扁平的,是可以一块块堆积起来的。

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金钱的廉洁。

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巴金的名言篇2

这种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对学术论题、角度和立场的影响,自然会影响到巴赫金学术成果的内涵。尽管巴赫金明确宣称自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他论著的许多基本内容却留下了马克思主义的明显痕迹,许多基本观点甚至表述都带有马克思主义的明显印记,即使不算以麦德维杰夫、沃洛希洛夫等人名义出版的、带有强烈的当时苏式马克思主义色彩的对形式主义、弗洛伊德主义、西方几种语言学流派进行批判的几部论著,仅以最能代表他自己学术立场和观点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和拉伯雷现实主义问题的两部论著而言,接近马克思主义的表述和观点也比比皆是。例如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的著作中,“复调”与“独白”是两个核心的概念,前者用来描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艺术特点,后者则用来描述与之相反的小说的艺术特点。这两个概念的运用,在许多学者那里,完全可以限制在文本分析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完全可以用这两个概念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文本本身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描述,以构成一部杰出的学术论著。但巴赫金却不是这样。他在该书中的整个阐释思路是:以“复调”概念描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艺术特征,同时,将文本的艺术特征与作者的世界观分析结合起来,指出,只有建立了一种“多元世界观”的作者才可能创造复调小说,而“一元世界观”的作者则只能创作出“独白型小说”,因此,作者的“多元世界观”是复调小说得以产生的基础。巴赫金进而提示,只有一个存在多种对立意识形态的开放社会,才能为作者“多元世界观”的建立提供必要的条件,而这个社会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在古代专制和封闭的社会形态中,是不可能也不容许多种意识形态共存并在的。所以,复调小说的社会基础只能由资本主义社会提供。这种基本的分析思路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分析模式究竟又隔了多远呢?

至于论拉伯雷小说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民间文化关系的著作,在内涵上受到列宁关于每个民族和时代都有两种文化,即人民的、具有民主精神的文化和统治阶级专制僵死的文化的论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列宁看来,前者是文化的精华,而后者是文化的渣滓。那么,民间文化本身是否也有消极的东西呢(这种消极的东西并不仅仅是统治阶级文化传染和渗透的结果,而是民间文化天然携带的文化基因)?列宁对此回避了。而巴赫金论拉伯雷著作的一个基本论述思路是,拉伯雷小说继承的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甚至古希腊罗马以狂欢节文化为核心的民间文化传统,拉伯雷作品到处充满着狂欢文化的印记和精神。拉伯雷小说的“怪诞现实主义”特征的根源正在这里。而这种民间文化与中世纪的教会文化、官方文化和文艺复兴以后建立的理性文化有根本的区别,后者是专制的、克板的、腐朽的、反人性的、缺乏活力的、形而上学的,而前者恰恰与之相反,是民主的、充满生命力的、灵活开放的、人性的、充满辩证法的,在这种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连民间文化中那些一般人认为是粗鄙的、生物性的、下流的、放荡的、纵欲的成分,在巴赫金的阐释中,也获得了正面的价值。这种对民间文化、进而对拉伯雷小说相关特征和内容不加批判、毫无保留的肯定和完全理想化的阐释,很明显是与列宁的相关论述息息相关的。

如果说这两部论著因涉及对具体作家创作的解释,尤其涉及对创作内容的解释,巴赫金不可能完全回避社会学分析,那么,在专门研究小说文体特征的系列论文中,贯穿着社会学的视野就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解释的现象,除非我们承认,巴赫金已经是在自觉地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社会历史进程的角度分析文学和文化现象。在写于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早期的小说理论系列论文中,巴赫金将自己早已成熟的复调小说理论和超语言学的话语理论用之于小说话语研究,揭示出小说的话语特征是杂语性:“小说中应该体现一个时代所有的社会意识的声音,也就是一个时代所有较有分量的语言:小说应是杂语的世界”。(注:《长篇小说的话语》,载米·巴赫金著《小说理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02、203页。)而小说中的杂语来自于社会生活中杂语的存在,并且这种杂语并不仅仅出自某种思想,而是与特定社会力量相关联的:“小说中的每一种语言,都是现实社会阶层及其代表人物的一种观点,一种社会和思想的视野。……这是指历史地具体地充分体现实际存在的社会性的和意识形态的种种语言。”(注:《长篇小说的话语》,载米·巴赫金著《小说理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02、203页。)并不仅仅是小说话语,就是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这样几乎是纯形式的因素,巴赫金也是从社会历史角度予以考察的,他的重要论文《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的副标题就是《历史诗学概述》,从西方社会历史的进程来考察小说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他考察史诗与小说的差异也不仅仅是从文体形式和文本内容差异的角度进行。巴赫金在小说与史诗文体形式和文本内容的差异上看到的是与它们所关联并决定着它们的历史生活和时代的差异:“正是现实生活中的变化对小说起着重要作用,也决定了小说在该时期的统治地位。小说是处于形成过程中的惟一体裁,因为它能更深刻、更中肯、更敏锐、更迅速地反映现实本身的形成发展。只有自身处于形成发展之中,才能理解形成发展。”(注:《小说与史诗》,载米·巴赫金著《小说理论》,第509页。)小说是反映现实的,因此与现实保持着内在的同一性,具有兼容性、开放性、未完成性、内在的对话性等特征;而史诗则与之有完全不同的特征,它描写的是遥远的过去,而过去已经完成,因此,它具有崇高性、已完成性、封闭性等特征。这些对小说和史诗各自的特征所作出的描述和分析,将文体研究与社会历史分析结合起来,具有比当时一般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家深刻得多的识见。说到这里,补充指出一点不是没有意义的:巴赫金的小说理论与卢卡奇的小说理论有某些惊人的相似之处(不存在谁模仿谁的问题),而卢卡奇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分析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小说问题的。巴赫金曾经也有意将卢卡奇的《小说理论》一书翻译为俄文,只是因为一个朋友告诉他,卢卡奇后来对《小说理论》不太满意,他才打消这个念头。这一事实也许可以让我们推测,巴赫金小说理论中的社会学视角可能有卢卡奇的影响。

在一般意义上,巴赫金确如自己宣称的那样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在更深刻的意义上,巴赫金对自己研究领域精彩而深刻的社会论分析,确实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无关系,这也是不可否认的。正是这种影响,使我们看到了巴赫金学术思想与当时社会政治背景、意识形态背景无法割断的深刻联系。巴赫金的学术思想当然远远超出了他的时代,但这种超越是“历史地”超越,是在与当时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的深刻联系基础之上的超越,他的学术思想内容本身,深刻地打下了那个时代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印记。

谈论巴赫金思想学术的政治性,自然不能不考察他建立在超语言学基础上的对话理论的政治性。巴赫金的文学理论和评论在相当意义上都是以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远远超出了语言学学科范围,是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领域的思想主张。这种理论产生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巴赫金的超语言学。众所周知,巴赫金正是在批判当代西方那些将语言问题与外在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完全隔离、只在语言世界内研究语言结构和规则的形式语言学,或只从人的心理活动角度研究语言,在将语言当作心理现象的心理语言学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超语言学的。超语言学的核心就是在人类具体社会交往中去考察语言问题,强调离开了社会交往语言就不存在也没有意义。而“语言在其实际的实现过程中,不可分割地与其意识形态或生活内容联系在一起”,(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载米·巴赫金著《周边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17、442页。)所有的语言本质上都具有对话性,而且这种对话既是具体的个别的,但又渗透了各种社会力量、社会意识、社会政治因素,后者正是通过所有社会个体在各种具体的社会交往中、在言谈(表述)中悄悄渗透进来,发挥着作用和影响。巴赫金提出“生活意识形态”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意指“生活感受以及与之相联的外部表现的一切的总和。……生活意识形态是未经整理和未定型的内部和外部的言语元素,它说明每一个我们的行为、举动和每一个我们的‘意识’状况。”而这种表现为社会心理的“生活意识形态”与整个社会体系性的意识形态“一直保持着最生动的有机联系”。(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载米·巴赫金著《周边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17、442页。)所以,巴赫金的超语言学特别注意分析渗透在具体话语交往活动中的“生活意识形态”因素。他发现,即使是具体表述活动中的话语语调,也是有特定的社会学指向的,至于整个话语活动本身,其社会意义就更不待言:“话语是一种社会事件”,形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都不能揭示“话语具体的、社会学的本质,使话语变为真理或谎言,低下的或高尚的、需要或不需要的那个本质”。(注:《生活话语与艺术话语》,载巴赫金著《周边集》,第92页。)由于话语表述本质上的对话性,而各种社会立场、社会力量、阶级意识、意愿、情绪等因素都渗透在所有人的话语表述活动中。言谈的场所也是各种社会力量、阶级和集团、各种社会立场、信念和意识形态交锋交往的场所。这里,不难看出,建基于超语言学基础之上的对话理论内含着深刻的政治性。

从今天的角度,人们可能更多地看到当时政治意识形态对巴赫金学术思想研究的负面影响,例如,在评价当代西方几种语言学理论、评价形式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等论著中那种带有居高临下的、严厉的批判性语调,那些当时流行的权威的、宣判式的表述方式,等等,确实缺少一点平等的学术讨论所必须的平和。巴赫金自己后来谈到这些论著时也讲,“在这并不美满土地上和并不自由的天底下所创造的一切,在这种那种程度上都是带有缺陷的。”这就明确地表明了对那些论著的不满。他认为这些论著并未完全体现自己的思想,如果是现在来写,以他自己的名义发表,他肯定不会那么写的。

这种遗憾也存在于奠定他学术声誉的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果之中。1928年《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一书是他第一次以自己名义出版的论著,这部书在30多年以后修改再版,也给巴赫金带来了世界性的学术声誉,但在巴赫金看来,这部著作也留下了遗憾。他后来曾在与鲍恰洛夫的谈话中表达了这种遗憾:“我不能直接述说有关主要的问题……这就是折磨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关于神的存在的哲学问题。我总是在那里来来回回,不得不克制自己。一个思想出现了,又是来来回回地转。甚至要谴责教会。”(注:鲍恰洛夫:《关于一次谈话和围绕这次谈话》,转引自钱中文《理论是可以常青的》,载米·巴赫金著《哲学美学》,第50页。)巴赫金尽管在内心要比当时大多数学术思想人物自由得多,但这自由也并不是无边无际的,他也不得不考虑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和接受程度,不得不“戴着脚镣跳舞”。

那么,这种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对巴赫金学术思想的影响是否仅仅是负面的?应该说不是。即使在那些以朋友名义出版的著作中,尽管巴赫金使用马克思主义的术语和观点难脱那个时代的制约,但马克思主义给了巴赫金其特有的开阔和深刻。巴赫金少年时就接触过马克思主义,所以他对十月革命后作为苏联社会权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并不陌生。尽管当时布尔什维克实际的意识形态比经典马克思主义要狭隘肤浅,但通过它毕竟可以窥视一个具有极大理论深度和力量的由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思想世界。事实上,所有的理论、所有的意识形态都是一种限制,同时也能提供一种洞见。在这方面,巴赫金提供了一个范例。

不仅巴赫金的学术著作与当时政治意识形态有内在的关联,就是巴赫金学术命运的沉浮也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一部给巴赫金带来国际声誉的是60年代初经过修改后再版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的专著,他让人们看到了一种独特的小说理论和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的新见解,但这部书其实在1928年就已经出版,尽管当时主管意识形态的卢那察尔斯基写过书评对这部著作予以肯定,但这部书并没有带给巴赫金多大的学术声誉。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它出版时在学术界引起了争议——并不是大家都认可它的基本学术见解,更重要的是它20年代初版时巴赫金已经被捕,同时,这部著作中强调复调小说的理论基础是对话哲学,这种对话哲学的精神与当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控制的要求更是势同冰炭。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学术论著在20年代与60年代截然不同的命运和学术效应,并不仅仅是因为巴赫金后来的修改,更重要的是社会政治气候的变化使然。巴赫金在60年代不仅仅是作为一位有独特见解的评论家和理论家被发现的,他还是作为一位被无端迫害的圣徒般的人物被塑造的。他在几十年间的苦难经历和遭遇不能不深深地感动人和震撼人,尽管他自己很平静地对待自己的过去,但这份平静也具有特别的效应。巴赫金在60年代复出本身和复出后的轰动效应,并不仅仅是他思想学术的价值决定的,也不能仅仅归功于柯日洛夫等人的奔走和超常的社会活动能力,还与60年代苏联的政治气候和环境有明显的内在关系。

巴赫金在西方社会的遭遇和形象也与政治相关。在50-80年代东西方冷战格局中,思想学术活动往往渗透了这种冷战政治的思维,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往往被有意无意作为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战线上对抗苏东诸国的领域。西方的策略之一就是通过发现、肯定、奖励苏东诸国那些与政权保持距离、甚至反对政权、或被政权迫害的文化人进行文化策反,将他们作为一个标本,来控诉或丑化现政权。像诺贝尔文学奖这一类活动,往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东进行意识形态战争的形式(这当然不意味着苏东作家获奖只是因为政治原因)。巴赫金在西方走红,除了他学术思想本身的深刻性、丰富性和独特性外,不能否认国际政治斗争的因素也起着某种作用。

事实上,西方学者恰恰是从这个角度理解和阐释巴赫金的。这方面的一个证明是由美国学者克拉克和霍奎斯特合写的《米哈伊尔·巴赫金》,这部写于80年代、被认为是“西方最权威的一部巴赫金研究专著”,(注:克拉克、迈克尔·霍奎斯特著《米哈依尔·巴赫金》中译本之“译后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19页。)可以说代表了西方学术界对巴赫金思想学术的理解。在这部书中,作者以巴赫金对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为线索来整体地阐释巴赫金的所有学术著作和他的思想学术道路,作者对巴赫金对话主义的表述也是从两条线索同时展开的,一是从理论上梳理对话主义哲学,二是从巴赫金与现实的关系角度来阐释对话主义产生的现实原因,强调巴赫金是在理论上通过张扬对话主义哲学来与他所不满的现实进行对话和潜对话。因此,在巴赫金传记的作者眼里,对话主义哲学是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的,潜在地表达着巴赫金对现实的对抗和不满。

例如在以“沃洛希洛夫”名义出版的《弗洛伊德主义:批判大纲》一书中,作者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分析的立场出发,用“官方意识”和“非官方意识”来解释弗洛伊德的“意识”和“潜意识”两个核心概念,并揭示两者之间冲突的社会性质而非私人性质,意识对潜意识的压制实质是官方意识对非官方意识的压制,两者之间的分裂也是如此。而在这种压抑中,“官方意识和非官方意识的分裂愈是深广,内在语言的动机转化为外在言语……即在外在言语中定形、清晰和巩固,便愈是困难。”《米哈依尔·巴赫金》的作者在引述上面一段话后,对这段话内在的真意作出这样的注解:“这是他对自己困境的自白,裂隙愈来愈大,一方是他自己的宗教和形而上学观念,一方是苏维埃政府日益强硬地坚持要人们依从俄国共产主义。”前者受后者的压制就像潜意识受意识的压制。这样,“巴赫金大胆地坚持主张心理的统治法则与国家的统治法则彼此相通,这不仅是一种理解弗洛伊德的新方式,而且是从‘地下’发出密码启示的新方式。官方与非官方意识之间的裂隙如此之大,官方的内容终于扼杀了非官方的内容。……实际上,这些大胆的言辞正是此人的夫子自道,他自己正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将沦为丧失社会地位的孤独者。”(注:克拉克、迈克尔·霍奎斯特著《米哈依尔·巴赫金》中译本之“译后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27-228、324页。)

并不只是从某些具体的论文论著看出了潜在的政治含义,《米哈伊尔·巴赫金》的作者几乎将巴赫金的全部思想学术著作当成对抗当局的寓言来解读了:“巴赫金面对斯大林主义的挑战并没有沉默,他先前的大部分论著都可以看作是学术研究外衣下的政治宣言,他本时期(指1937年到1945年的萨维洛沃时期)的著述也不例外。这些著述暗中面对的主要对手不是知识界的同道,而是斯大林主义文化本身。巴赫金运用他的表层的论题作为手段,以表达对斯大林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注:克拉克、迈克尔·霍奎斯特著《米哈依尔·巴赫金》中译本之“译后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27-228、324页。)这种寓言式解读原则贯穿克拉克和霍奎斯特对整个巴赫金著作的阐释。

巴金的名言篇3

1、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 —— 巴金

2、我对人世还不能没有留恋。牵系着我的心的是友情,因为我有无数散处在各地的朋友。 —— 巴金

3、话讲得漂亮的人做起事来越不漂亮。——巴金

4、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在在于索取。巴金

5、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 巴金

6、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 巴金

7、人生如同日记,每人都想记下自己的经历。当他把记好的日记和誓言进行比较时,心情是何等谦卑啊!巴

8、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我们的事业都是无限长久的。个人尽可以遭到许多不幸,许多痛苦,但是只要我们的劳动融合到集体的胜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事实上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 巴金

9、生如同日记,每人都想记下自己的经历。但当他把记好的日记和他的誓言进行比较时,心情是何等谦卑啊! —— 巴金

10、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黑暗里燃烧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 —— 巴金

11、随着信念的指示做事情,事无论大小,我都会感到喜悦。 —— 巴金

12、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舒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 巴金

13、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巴金

14、朋友是永恒的,并没有结束的时候。 —— 巴金

15、我常说我靠友情生活,友情是我的指路的明灯。 —— 巴金

16、没有人因为多活几年几岁而变老;人老只是由于他抛弃了理想,岁月使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等货,终于死在灯下,或者侵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得到热了。——巴金

17、沉默容易使人跟朋友疏远。热烈的诉说和自由则使人们互相接近。 —— 巴金

18、好听的话越讲越多,一旦过了头,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习惯,就上了瘾,不说空话,反而日子难过。 —— 巴金

19、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 —— 巴金()

巴金的名言篇4

关键字 美国 总统大选 网络 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已经尘埃落定,而网络媒体在这次大选中的超凡影响力成为人们热议和研究的课题。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肇始于18世纪末美国总统竞选活动始终与各类传播媒介形影相随、密不可分。最初,总统竞选的信息主要经由报纸、演讲、集会等形式传播;二战前后,广播问世,刚刚就职的罗斯福总统抓住时机,以“炉边谈话”深深打动了美国人民;1960年,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总统电视辩论成就了“电视总统”肯尼迪。2008年,美国总统的候选人奥巴马又把网络媒体拓展成了竞选的新疆域,利用网络开展竞选宣传、组织支持者、拉选票、募集资金、跟踪和制造公众舆论,以压倒性姿态击败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当选美国建国以来第一位黑人总统。对于这位新总统来说,网络对他的作用就像广播对于罗斯福、电视对于肯尼迪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网络媒体第一次彻底地充当了美国大选中的政治工具。

一、网络使助选活动如虎添翼

2007年初,颇受年轻人欢迎的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建者之一克里斯・休斯(chris Hughes)离开了倾力打造的网站,赶赴芝加哥,加盟候选人奥巴马的新传媒竞选团队,成功地把社交网站的理念移植到了新传媒战略的中心战场――“我的奥巴马”网站(My.省略,简称MyBo),协助奥巴马赢得大选。MyBo如同一个巨大的网上社区。创建之初,网站成员只有数千名。那时,奥巴马的“网站军师”休斯把焦点放在初选第一州――艾奥瓦州上,集中突破。最后。奥巴马赢得了该州的初选。艾奥瓦州的获胜促使更多新的支持者登陆MyBo。在大选进程中,MyBo如同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成百万的网络用户。

在历次美国总统大选中,志愿者都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要做的通常是电话游说(Phone Banking)和上门拉票(Canvassing),和本地区居民聊天、沟通,宣传候选人的竞选政策。这两项活动往往费时费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际传播。MyBo则提供了众多实用网络工具和功能。大大提高了传统助选活动的效率。

第一步,志愿者在该网站上创建个人档案,阐明自己为奥巴马助选的原因。第二步,加人当地的网上团体。第三步,通过网站提供的工具,获得当地的电子地图和邻居的住址。寻找并联系到住在周边的犹豫不决的选民。之后,敲开邻居的家门进行上门拉票,并收集反馈结果,把新增的选民汇入竞选团队的数据库。志愿者们还可以在网上得到一份电话号码名单,然后开始电话游说,并在网上填写选民调查问卷。此外,网民们还能够建立个人博客,在网上日志中记录自己的助选活动中的思想和所作所为。

二、网民充当网上“舆论领袖”

在不经意间,网民会在他们熟悉的社交网站上观看到各种传授为奥巴马助选的视频。视频中的主持人在网络媒体上充当了总统选举中的“舆论领袖”。舆论领袖指在传播活动中表现活跃的一小部分人,他们对某方面的事态发展比较关心和了解,因此能向他们身边那些广大的公众群体提供这方面的有关信息,并对此作出相应的解释。

例如,在Youtube网站上有一段名为“我的奥巴马网站之旅”(MyBoTour)的视频,其中的女主持人年轻貌美,声音甜美,颇具亲和力,最重要的是她还负责维护MyBo网站。这位美女网络高手会耐心地演示如何有效地利用该网站,支持奥巴马参选。网民只要按图索骥,敲击键盘、轻点鼠标,既可亲身参与美国政治。网上视频中的主持人感召人们赶快行动,加入当地的网上社区,联系选民,为候选人奥巴马筹集竞选资金。方法是创建个人筹款网页。在设立筹款目标后,向亲朋好友群发邮件,劝说他们为支持奥巴马竞选而慷慨解囊。在视频结尾处,女主持人还不失时机、满怀深情地对网民说:“你会发现选民离你并不遥远,我们期待着像你们这样的草根支持者改变现状。”在点击率颇高的各类社交网站上,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通过上载视频,与他人分享有关大选的专业知识,宣传自己的主张。简言之,凭借网络媒体,人人能有机会充当的网上的“舆论领袖”。

事实证明,美国总统候选人奥巴马虽然拒绝使用政府提供的8400万美元公共竞选资金,但是他的全新的网上筹款战略奇迹般地大获全胜。奥巴马筹集到的竞选经费超过5.2亿美元,数倍于历史上筹集竞选资金最多的总统。据估计这些资金超过85%来自互联网,其中绝大部分是不足100美元的小额捐款。奥巴马的竞选经费远超对手麦凯恩。麦凯恩的首席竞选策略顾问史蒂夫・施密特(steve Schmidt)曾经因为擅于操作总统竞选而享有美誉。但是这次,一度所向披靡的施密特也不得不承认其团队的失误。他说:“本次选举对未来最重大的影响在于,它彻底打败了竞选的公共募款方式。”他不禁赞叹网络筹款堪称“一次意义深远的技术飞跃。”

三、网上互动为候选人赢得美誉

由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国婴儿出生率高,2008年总统大选出现了历来最多的25岁以下的选民。“80后”的选民群体成了一股受人瞩目的力量。上一届美国选举的经验表明,利用新科技来拉拢年轻选民的“经济效益”比较高。因此,奥巴马的竞选团队积极备战,倾其全力利用网络新科技来接触年轻选民。他们为奥巴马建立了大选网页,制作了大选博客,还开放了任由公众评论的功能,在社交网站上与选民在线互动,赢得了大量网民的喜爱和支持,击退各种不利于赢得选举的无稽之谈,从而提高了美誉度。

在奥巴马的竞选团队中,有专人负责替他与Facebook上的数百万粉丝在线沟通,加强与年轻选民的交流,拉近与年轻选民的距离。奥巴马的一名支持者在网络上建立了一个名为“百万人支持奥巴马”的群体,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聚拢了25万成员。而在Myspace上,有约4.8万人将奥巴马加为好友。此外,奥巴马的支持者中,不乏大牌名人。最有名的当属美国脱口秀黑人主持奥普拉・温弗瑞。有名人的助选,确实给奥巴马增添了不少人气。

针对各类媒体上散布的谣言,奥巴马的竞选团队专门建立了“反诽谤网站”(省略),运用网络技术,大胆辟谣。该网站不仅逐一列举谣言细节,详加批驳,还鼓励网民帮奥巴马“传播真相”。点击网站首页上的链接,网民可看到“谎言”和“真相”的更详细内容。网站还提供有关“真相”的视频。除直接辟谣外,网站还精心设置了与网民互动环节,号召众多奥巴马支持者帮助他破除网络迷雾。譬如,网民比较“谎言”和“真相”后,可以在网页的

“传播真相”栏内填写电子邮件地址等简单内容,随后点击“发送信息”键,便向他人发出一封已写好信息内容的辟谣邮件。此外,网站还专设“举报点”,请网民举报有关奥巴马的新谣言。

四、网络“真人秀”劝服选

美国参议院历史办公室的资料显示,奥巴马是历史上第五位非裔美国人参议员,也是当前美国参议院中唯一的一名非裔参议员。奥巴马演说极具魅力。灿烂的笑容更能虏获许多民众的心。奥巴马的竞选团队巧妙地利用奥巴马上述个人特质,将其打造成一位活力十足、身材健美、充满睿智的非洲裔政治明星。

奥巴马的竞选团队创建了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奥巴马在Facebook上拥有一个包含230万拥护者的群组,而且在YouTube上拥有大量宣传视频。 这些视频看似是网络产物,但实际上都是由奥巴马竞选团队精心打造的,为奥巴马竞选做宣传造势。这支团队利用社交网站播放宣传内容,就像把奥巴马的“电视真人秀”的主场转移到了社交网站。在网站上,对政治漠不关心的年轻人只要看到奥巴马,就不仅会联想起当红的黑人运动员、歌星和影星。而了解美国历史的中老年人看到奥巴马的形象就不由得会想起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奥巴马在视频中大谈特谈选民们关心的问题,话题涉及伊拉克、安全、医疗保障、种族、环境能源、经济、教育等方面。经过分析,MyBo上最受欢迎的视频不是电视广告;而是传记类和仅在网上播出的视频。未经修改的原版政治演讲吸引的观众数量最多。身为黑人的奥巴马以美国社会的“痼疾”和“禁忌”的种族矛盾为主题的演讲可谓大胆。这段37分钟演讲是YouTubc频道中最受欢迎的视频,查看率已经超过数百万次。

除了奥巴马亲自担纲出演网络“真人秀”的男主角外,一些网上草根支持者的真人秀也吸引着选民们的眼球。自2007年6月份以来,YouTube网站推出了“奥巴马女孩”视频。这个年轻女孩是来自纽约的名模,名叫特安珀・李・埃廷格(AmberLeeEttinger)。她穿着性感热辣的服装,在纽约附近地区劲歌热舞,她边走边唱着一首名为“我深情迷恋奥巴马”的歌:“我等不及到2008年大选:宝贝,你是最好的候选人!你采取了边境安全措施,请打破我们之间的界线吧,全民医疗保险,嗯。这使我感到温暖。……”这段视频一经推出。马上走红,在短短几天之内有近百万人点击观看。尽管奥巴马的竞选班子称与这段耗资2000美元的自制视频没关系,表示不会就此发表评论。但是,“奥巴马女孩”却欲罢不能,她继续以性感造型拍了一系列为奥巴马造势的短片,依然深受网民青睐。“奥巴马女孩”以“另类”的方式给网民以独特的视听体验,把年轻人的追星行动和政治助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她的狂热感染每个看过“奥巴马女孩”视频的网民。在另一段名为“奥巴马女孩VS朱利安尼女孩”的音乐剧视频中,“奥巴马女孩”说:“我们将成为第一位的,击败朱利安尼。”她还用挑衅的口吻说:“朱利安尼女孩,别大惊小怪,至少奥巴马不会与表亲结婚。(朱利安尼曾与自己的表亲结婚)”。此时,“奥巴马女孩”又把传统电视媒体上总统候选人之间的相互攻讦和诋毁巧妙地融合到音乐歌舞形式中,以戏谑的口吻加以演绎。在此,政治也悄然走上了娱乐化之路。大选不再只是政客之间的博弈,而是变成了网民的娱乐消遣内容。

社交网站上的“真人秀”颠倒了旧有的总统大选的范式,自下而上的情感型劝服不断拓展阵地,逐渐取代了自上而下的理智型劝服。正如传播学巨匠施拉姆所言:“大量实验表明,动感情的呼吁较之逻辑的呼吁更能导致态度的改变。”

五、结论

在2008年大选中。网络媒体势不可挡,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力。就连奥巴马本人都坦言没想到网络具有如此魔力:“我没料到网络在汇聚草根力量方面如此有效,不管是筹款还是组织活动。我想,这大概就是此次竞选的最大惊喜。”

巴金的名言篇5

关键词:拉伯雷 《巨人传》 广场语言 说书人语言

拉伯雷(约1494.2.4-1553.4.9),法国作家、教育思想家、文艺复兴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他多才多艺,对天文、地理、音乐、考古、教育等都有较深的研究,在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上与中国的屈原、古巴诗人马蒂及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并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其代表作《巨人传》是法国最早的长篇小说,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一、拉伯雷《巨人传》的特殊性

在其身后的几百年间,拉伯雷及其小说《巨人传》备受关注,但人们对其评价不一,小说中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令人惊叹,然而作品中独特的形象及语言却令人费解,使得大多数读者无法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不易作出准确的评价。学识渊博的拉伯雷及其作品在17世纪以后受到不少误解和指责,如“粗俗的色情笑话集”、“粗野鄙俗”等等,因为小说中多处存在抛掷粪便和浇尿的情节,赌咒、发誓和不拘形迹的粗话。20世纪后半期,前苏联著名文化理论家、思想家米哈伊尔・巴赫金突破了以往拉伯雷学的范围,提出了拉伯雷作品中的民间笑文化、怪诞、诙谐等问题。尽管巴赫金亦指出他的研究只是民间笑文化研究大业中迈出的第一步,但对拉伯雷的解读却“在方法论上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二、拉伯雷《巨人传》中的“广场语言”

“广场语言”是巴赫金在其著作《拉伯雷研究》中提出的。巴赫金认为拉伯雷是位伟大的作家,与但丁、卜伽丘、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同属近代欧洲文学的创建者,然而他很难研究,在其身后的几百年间一直不被理解。在巴赫金看来,这是因为拉伯雷的作品具有民间性和非文学性,其众多形象不符合自16世纪末几百年来占统治地位的文学标准和规范,因此如果把拉伯雷放在四个世纪的正宗文学中,就显得形单影只;但若是“从民间文化数百年的发展来看,拉伯雷的那些形象就像是如鱼得水。”所以,巴赫金认为要解开拉伯雷创作之谜,就必须深入研究拉伯雷创作的民间源头,揭示拉伯雷创作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民间诙谐文化的内在联系;就必须弄清拉伯雷创作的特殊语言,即民间笑文化、“狂欢”的语言。他把民间诙谐文化按其性质分为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种是各种仪式――演出形式(狂欢节类型的节庆活动,诙谐的广场表演等等);第二种是各种诙谐的语言作品(包括戏仿体作品),即口头作品和书面作品,拉丁语作品和各民族语言的作品;第三种即各种形式和体裁的广场语言,如骂人话、赌咒、发誓、民间的褒贬诗等等。巴赫金在书中对各式各样的广场“吆喝”、骂人话、诅咒和发誓进行了细致分析,指出“它们创造了那种绝对欢快的,无所畏惧的,无拘无束和坦白直率的言语,是拉伯雷用这种言语向‘哥特式的黑暗’开火”。

三、《巨人传》中的广场说书人语言

除前言中涉及的主要体裁外,在《巨人传》的正文中还大量存在着另一种广场语言体裁,即广场说书人的语言,这种语言也具有赞美、吹嘘的性质,对理解《巨人传》有重要作用。

小说中常出现大量列举、排比的现象。巴赫金在分析“巴黎的吆喝”时已有所涉及,如大量物品、菜名的罗列,他指出这些是巴黎商贩吆喝的间接暗示,起到了烘托广场狂欢气氛的作用。此外,书中尚有多处类似的段落甚至章节,外表看来似流水账,其实,这是广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人物形象所特有的语言即广场说书人的语言。书中多处出现为读者讲故事的痕迹:“你们记住”、“诸位不免要问”、“听真切了”、“让我们言归正传”……等等。关于广场说书人,拉伯雷自己在作品中也以戏谑狂欢的口吻道出“当时,说书人正躲在一片和蒙特里布勒桥洞一般大小的牛蒡子叶子底下……”因此,有必要重视拉伯雷该小说中的大量相关或看似无关的词汇、语句堆砌罗列的现象。因为,有了对民间诙谐文化中广场语言的了解,我们就可以理解这些并非是言语简单粗糙的表现,而是说书人耍嘴皮、吹嘘、制造诙谐效果的表现。

在第一部《卡冈都亚》22章中,拉伯雷提到了各种游戏名:“争潮汐、欢天喜地、偷护士、夺头彩、听意见、老热昏、踢毽子、庆婚礼、翻烧饼、全盘光、对金屏、奏凯旋、看下文、三闹葡萄架……”,共计217种牌名、棋名,及猜谜、斗巧、角力等户内外游戏的名称。拉伯雷用了将近一章的篇幅将其一一列出,看似嗦无意,但若考虑到说书人广场语言体裁的话,就不难理解这正是他的绝活。同时这一体裁与其他广场语言体裁一样,列举吹嘘出大众自由、平等、喧闹、狂欢的广场生活,对教会、封建制度作了戏谑和抨击。第二部《庞大固埃》第一章,在讲述庞大固埃的古老家世时,拉伯雷罗列了看似冗长的家谱:“第一世名夏尔勃洛特,夏尔勃洛特生莎拉勃洛特,莎拉勃洛特生法列勃洛特,法列勃洛特生赫尔妲隶……厄律克斯生提托,提托生埃里翁,埃里翁生波吕斐摩斯……阿克勒巴克生五谷惟生,五谷惟生生大肚量,大肚量生卡冈都亚,卡冈都亚生我主公高贵的庞大固埃。”整整六十代人,被说书人一口气讲出,精彩异常。不仅如此,对照《圣经》,不难发现,拉伯雷在此对《圣经》作了戏仿。《旧约》中《历代志上》:“亚当生塞特;塞特生以挪士;以挪士生该南;该南生玛勒列……”;《新约》中《马太福音》:“亚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犹大和他的弟兄;犹大从他玛氏生法勒斯和谢拉……”一样的句式、一样的说法,而且拉伯雷将此以诙谐、毫不严肃的方式表现出来:第6代阿特拉斯用两肩承天,天未得倾;第15代埃蒂翁是生花柳病的第一人;第31代奥福特有惊人之鼻,善用其鼻纳入酒桶,吸而畅饮等等。《圣经》的严肃神圣性在此受到了挑战,拉伯雷再一次用自己的《大事记》影射了《圣经》,将《大事记》提到了《圣经》的高度,这是一本民众的圣经,充满诙谐狂欢自由的气氛。同时,这一切仍是用广场语言表达的。较之前一处,接下来就更加大胆明显,广场生活也体现得更加充分。在第二部《庞大固埃》第30章,庞大固埃的师傅哀比斯特蒙在与巨人军的战斗中被砍掉头颅,到地狱走了一趟,起死回生后他如此讲述自己在地狱之所见:“罗穆路斯在贩私盐,努马成了制钉匠人,塔奎尼乌斯成了老财迷,皮佐作了庄稼汉……卡米留斯制木鞋,马赛路斯剥豆皮,德鲁苏斯吹喇叭……教皇西克斯特专给梅毒病人搽油……吕克莱丝在医院里当账房……”(此处列举的人物均是传说或历史中罗马国王、总督、达官贵人等),足足80多条,几乎全部单条列出,句子工整,基本上每一条对应一种广场民众职业,有小贩、药贩、贩军火的商人、街头艺人等等,广场人群被以这种方式展现出来,既使文章充满了诙谐气氛,又大胆地嘲讽了当权者,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平等与反抗思想。借此,拉伯雷在书中直言:“原来阳世的王公大人,到了阴间,就过着贫苦的生活;反过来,原先的哲学家和穷人到了阴间却变得富贵荣华,吃穿不尽。”小说中有许多类似的段落,在此不一一列举。

说书人的语言在理解拉伯雷《巨人传》思想文化方面有重要作用,它既是对巴赫金广场赞美语言的补充,又是将吆喝、吹嘘及广场活动在正文中连接起来的一条线索。在前言吆喝吹嘘的气氛下,借说书人之口,拉伯雷将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在文中呈现出来,用说书耍嘴皮的形式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表达得酣畅淋漓。

参考文献:

[1].夏忠宪:《拉伯雷与民间笑文化、狂欢化》,《外国文学评论》,1995.1。

[2].巴赫金著,李兆林、夏忠宪等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拉伯雷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3].《圣经》,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发行,1998。

巴金的名言篇6

“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这句话成为资本市场耳熟能详的箴言。而《滚雪球》也是巴菲特迄今为止唯一的官方传记,与此同时,这本书的作者就因撰写巴菲特的故事而声名鹊起。

她就是爱丽丝・施罗德。

我不是巴菲特的代言人

几乎所有熟悉爱丽丝的人都是因为资本市场另外一个名字――巴菲特。然而,当记者见到这位金发碧眼的巴菲特使者时,并没有更多地把她与巴菲特联系起来。

灿烂的笑容透露着无尽的智慧,略显臃肿的身材却不失优雅,这是记者见到爱丽丝时的第一印象。她并没有因为与巴菲特的特殊关系而表现得不可一世。

也许正是这样一种谦虚、谨慎而又自信的性格才使她能走进巴菲特的内心深处,才有机会被巴菲特选中担当其传记作者。不过,记者对于爱丽丝的兴趣似乎过多表现在巴菲特的话题上,使得这位金发碧眼的美女在整个中国行的过程中,一再表态:“我不是巴菲特的代言人。”

事实上,在没有为巴菲特写传记之前,爱丽丝在华尔街拥有一份非常体面的工作,只是世人很少关注她本人的生活。记者了解到,爱丽丝出生在美国得州,毕业于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在没有创作巴菲特传记之前,担任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总经理,彼时堪称华尔街一位颇具盛名的分析师。

这并不是对爱丽丝的吹捧。“在摩根士丹利工作的时候,我总是马不停蹄地接待客户、到处出差、埋头于每日新闻和市场工作之中。”爱丽丝中国行时如是向记者“倾诉”。也正是因为凭借这份努力,使得巴菲特愿意将其传奇的一生全盘呈现给这位近不惑之年的女子。

你写会比我自己写还要好

时间回到1998年,故事还是要从爱丽丝担任分析师时讲起。

当时,巴菲特所运作的伯克希尔・哈撤韦公司收购了一家保险公司,起初市场似乎并没有给予巴菲特这个动作太多的关注,但是作为金融分析师的爱丽丝,成为唯一在收购行动之后继续进行跟踪的分析师。

也因此为与巴菲特的结缘埋下伏笔。通过对巴菲特此次收购事件的追踪后,巴菲特注意到了爱丽丝的存在,爱丽丝也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掌握主题能力得到了巴菲特的赏识。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2003年。某天,一位作家找上爱丽丝,希望能够与爱丽丝一起合作撰写巴菲特传记。不过,向来思维缜密的爱丽丝对于对方的写作意见并不赞同,因为她认为对方对巴菲特思想的理解有失偏颇,于是,大胆的爱丽丝转而主动征求巴菲特的意见。

当时,爱丽丝建议巴菲特自己来写传记,而巴菲特此前也正有写传记之意,两人不谋而合。意外的是,她几乎可以说得到了巴菲特最高级别的授权:“我觉得你写会比我自己写还要好,因为你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当我的观点和他人不同的时候,我会倾向于选择不谄媚的那一个!”巴菲特的授权,爱丽丝欣然接受。

不过,习惯于华尔街快节奏生活的爱丽丝,起初并不习惯创作的生活。“开始创作本书的时候,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我才适应了相对较慢一点的生活节奏,学会了时常审视自己。”

他一生执着于实现梦想

“我觉得,我所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巴菲特,我觉得我是最了解巴菲特的人。”爱丽丝在谈起巴菲特时,仍然难掩骄傲的情绪,但那种骄傲表达的却是一种对长者的崇敬之情。

5年,2000小时,250位的相关人士,这是爱丽丝创作《滚雪球》最深刻的记忆。为了创作《滚雪球》,爱丽丝用了5年的心血,与巴菲特交谈时间总计长达2000个小时,其间采访了250位左右的与巴菲特相关的朋友、家人和同事。正如她自己所言,最了解巴菲特的人一她受之无愧。

在与爱丽丝的交流中,巴菲特是永叵的主题。然而,或许是对巴菲特多面的了解,面对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爱丽丝几乎每次都表现得十分兴奋。

“他是个热爱学习的人,每天都要阅读5种以上的报纸;但也是一个矛盾的人。他投资标的随时变化,生活却一成不变。”爱丽丝描述,巴菲特勇于大胆投资比亚迪10%的股份,却不肯尝试中国美食,坚持只吃汉堡;对身边的人也一毛不拔,拒绝怀孕的女儿向他借3万美元装修房屋的要求;做慈善却一掷千金,曾经向比尔・盖茨基金会捐款数十亿美元……

说起巴菲特的故事,爱丽丝显得有些滔滔不绝。不过,谈起巴菲特的成功秘诀,爱丽丝的话简练而干脆:他一生执着于实现梦想,就这么简单。

即便为巴菲特做传,但她并没有对巴菲特完全的顶礼膜拜,曾经华尔街的金融分析师,对市场有其独特的见解。她向中国的投资者表示:“价值投资的根本点是买入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卖出高于内在价值的股票,投资人不可能持有股票是为了等到金融海啸来袭,一旦股票的内在价值超过价值就要果断卖出。”

“巴菲特年轻时做股票也是比较激进的,买卖比较频繁。和很多的价值投资者一样,巴菲特也并没有预测到此次金融危机。”正因为对巴菲特客观的解读,《滚雪球》一上市,投资者如获至宝。

巴金的名言篇7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始祖莲华生大士所创立的宗派,俗称「红教。藏文「宁玛的意思是「老派,或「旧译派,有别于后来其他祖师创立的「新译派(白教、花教、黄教)。莲师在印度等地,尽得显密佛法大成,在各地大转法轮,度化了无数众生。并为保存教法,训练了许多译师,又从印度延请三藏法师,取来完整的显密经典,译注成藏文。另一特点是除了心意传承、表徵传承、口耳传承外,还有「库藏传承。

莲师已成就的弟子,发愿转世为取库藏大师,适时取出预藏的教法,以利乐众生。宁玛派佛法的理论与实践,以广博而言,从初发心到证虹身成佛,灿然完备;修持上注重实修,精简直接,直击心要,以瑜珈士即生取证为主。

宁玛派的超胜证悟法门是「大圆满,有祖师说: 「大圆满法为心印、表徵、口耳三种传承祖师之心要,空行母之心血,九乘中之最上乘者为净恶业之水,铲除罪障之刀,谁得此法皆起满足之心,如得摩尼宝,「大圆满乃自性当体流露,立地了悟,是最高超速成圆满的法门,一切如来所说法,无不流入大圆满海中,有如登高山顶远眺十方,得此法其他九乘教法都能了然。其下半部「顿超(藏文「脱噶),修成时肉身化成彩虹光身,是不共的特殊深奥法门.

格鲁派(黄教)

格鲁派是西藏佛教四大教派之一,“格鲁”的意思是“善规”。格鲁派传承的教法以印度大德阿底峡尊者及其弟子所传承的迦当派教授为基本骨架,深受迦当派清净学风影响,故常被称作“新迦当派”。在金刚乘方面,格鲁派依循西藏佛教后弘时期翻译的“新译密续”(佛所传授的金刚乘经典称作“续”tantra)。格鲁派传承是由西藏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位大圣哲“法王宗喀巴”开创的。

宗喀巴大师教法中,强调清净戒律是修行基础堪称一大特色。在大师以前存在许多对金刚乘的邪见和有误的修持,致使有人认为密法的修持与守护清净的别解脱戒如水火般相互矛盾。大师破斥了此类邪见。他不仅自己严持戒律,还对戒律做出了非常清晰和详尽的阐释,并为表明对根本戒律一一别解脱戒的尊重,特别选戴黄帽,因为黄色象征着戒律与增长。因此格鲁派也被称为“黄帽派”或“黄教”。

格鲁派传承极为重视对佛法的如理闻思,为此建立了严密、系统的教育制度。每座格鲁派寺院几乎都是一座规模不等的佛教学校。寺院按学僧的程度,将其编成不同年级,首先对学僧进行严格的逻辑训练,随后指导学僧深入彻底地对佛典进行系统研习,同时教育和训练学僧以讲解、辩论、着述的方式宏扬佛法,并且也鼓励学僧掌握有益于利世济生的大小五明即包括医学、天文学、历算学、戏剧等世俗知识和技能在内的广泛学术领域,这也同样是继承了古印度那烂陀寺等佛教大学培养佛教最高级学者——班枳达(意为“善知识”,对应于西藏的“格西”)的教育传统。因而格鲁派传承以其卓越的学术水平培育了无数杰出的通材式学者和论师,如四世班禅喇嘛、五世达赖喇嘛等。在修持上,格鲁派传承同其他传承一样,格鲁派的修持以圆满佛果为最终目的,但更为强调以五道十地的进升等菩提道上的真实成就作为衡量修持的标尺。

噶举派(白教)

宋仁宗宝元元年,印度阿底峡尊者入藏,中兴佛教。当时马尔巴大士翻译经典,师事阿底峡尊者。马尔巴大士之上师,最少有十人,他曾三度赴印度留学,师事那洛巴祖师,学得大手印归藏,而成为白教第四代祖师。

这个传承以各种方式流传至今,其中之一是大家所熟知的远传派的传承。由金刚持‘报身佛’传给了罗佐宁青(宝意菩萨),宝意菩萨再传给印度的大成就者萨拉哈,萨拉哈传给首席学者龙树菩萨,龙树菩萨再传给大成就者沙瓦利巴,沙瓦利巴传给大成就者梅纪巴,梅纪巴再传到马尔巴译师。

近传派的传承由大成就者‘帝洛巴’开始据说他曾在西印度一处叫索玛普利的地方,丝毫不动地修行十二年。经过这段时间的修行,他获得了成就,能够面对面地从金刚持那里接受教导、口传和灌顶。

帝洛巴把这些教法传授给他的学生大班智达‘那洛巴’,那洛巴受到十二大和十二小的磨难考验后,才从帝洛巴那里得到全部的教授,特别是大手印的教授。

马尔巴把这些教法传给弟子密勒日巴,密勒日巴的弟子是‘冈波巴’。他曾经一度是最知名的医生。然后他与当时最负盛名的师父——噶丹巴格西学法,并且成为一位精通佛法的比丘。他极严格地遵守戒律,因而也成为所修教法的典范。从他的时代起噶举传承成为正式的传授,并以达波噶举,或冈波巴的传承闻名。他的事业是如此的广阔以致许许多多传承的分支出现,所以噶举派主要有四大派和八小派。

在冈波巴所有的弟子之中,主要的人物是第一世嘉华噶玛巴——杜松钦巴大宝法王(三世智—能知三世者),至今已有17世的大宝法王转世化身。每一世的噶玛巴都会留下一封预言信,在信里面提到他下一次转世出生的地方,父母亲的名字,以及这个将被发现的小孩子的名字和年龄。预言中,将会有二十一世大宝法王出现于世。在未来弥勒佛出世之后,将会成为狮子吼佛来度众生。

萨迦派(花教)

萨迦,藏语意为“白土”,建筑在后藏仲曲河谷白色土地上的寺院称为萨迦寺。因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的红、白、黑三色花纹,所以萨迦派又被俗称为“花教”。萨迦派的教主由款氏家族世代相传。有血统、法流两支传承。萨迦派僧人戴红色、莲花状僧冠,穿着红色袈裟。

在佛教哲学上,萨迦派特别推重“道果”教授,在教义中最重要的是道果法”。此外,萨迦派教义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那就是属于“时轮金刚法”和“金刚持法”的体系传承。时轮金刚法至今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萨迦派到公元13世纪即中原社会进入元朝时,发展成为具有强大政治势力的教派。萨迦派的第四祖萨班·贡噶坚赞和第五祖八思巴(本名罗追坚赞),分别为元帝国的巩固作出巨大贡献。八思巴被封为帝师,并奉命创制了“八思巴文”。这种蒙古新文字,在蒙古全境流通使用,为蒙古的社会、文化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

萨迦派的主寺是萨迦寺。其佛殿后的藏经库可称作是智慧的储存库,所藏一万余种佛经、佛典,是八思巴时期集中了卫、藏、康三地区的缮写家用金汁、银汁、朱砂、宝石和墨汁精心抄写的,堪称佛教中之珍宝。萨迦寺另有-部“方经”,长、宽各一公尺,上下均用夹板保护着,全部用金汁写成。更被视为宝中之宝。整个萨迦寺共藏佛教经藏四万多卷,其中包括大量“贝叶经”。有人称萨迦寺为“第二敦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萨迦派于公元1550年在四川德格贡钦寺所设立的德格印经院,这是藏区最着名的印经院。专门刊刻藏传佛教经书、各教派重要着述、历法和医学等于余种典籍,对保护、弘扬藏传佛教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觉囊派

觉囊派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流派之一,始于宋代,形成于元初。在元代,该派寺院遍布卫藏,盛极一时。明初,其宗见中观他空学说受到其它教派的非议,加之缺乏地方世俗政治势力的支持,一度衰落。明万历年间,西藏觉囊寺主多罗那他得到后藏藏巴汗地方政权的支持,一度中兴觉囊派,建达丹丹曲林寺,并将该派发展到今四川省人阿坝、甘孜和青海省的果洛等地。后因后藏噶玛政权失位,又势渐衰微。

清初,格鲁派在藏区跃居统治地位,第五世达赖喇嘛将达丹丹曲林寺为格鲁派寺院,易名噶丹彭措林寺,卫藏其它觉囊派寺院亦相继改宗鲁派,该派遂在今西藏地区基本衰编绝,但要相对闭塞、偏僻的四川阿坝州的壤塘、马尔康、阿坝三县和青海果洛州的班玛、久治、甘德三县保存下来,今仍存觉囊派寺院34座,有僧约4053人(号称7000人),仍在沿袭本派的教法传承,有其独特的修习广泛和活动方式。

巴金的名言篇8

人物名片:实力派女歌手。2013年,入选韩国女子组合“Sunny days ”正式出道,发行单曲,并获“K-POP ”世界庆典“最优秀奖”。2014年7月,参加第三季《中国好声音》,加入导师那英组,凭借暖心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力压帕尔哈提,成为《中国好声音》首位女冠军。

素材链接:我叫张碧晨,今年25岁,我是一个天津姑娘。应该是在我初中的时候,韩流刚刚飘过来,那会儿就想去韩国学习。2013年我去了韩国,接受那里的声乐训练,然后被挑选进一个叫“Sunny days ”的女子组合。其实在出国求学的这一年里,也让我的爸爸妈妈操了不少心。今天我来到《中国好声音》的舞台,希望能有一个新的开始,让爸爸妈妈看到我这一年的努力。

人物宣言:“我是想做就一定要做成的人,做不成绝不善罢甘休。”

热写示范1:有实力才会有魅力

和中国很多孩子一样,张碧晨从小就练就“十八般武艺”:主持、表演、芭蕾、写小说……喜欢的东西太多了,父亲总说她“放在学习上的精力连30%都没有”!她歌唱得好,很大可能遗传自母亲。高考那年,她本想考中戏,最后还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天津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有报道称她“精通汉语、韩语、法语、英语4国语言”。不仅如此,其精致的五官与韩范儿的穿着,恰到好处的转音、流畅的真假声转换以及声音中蕴藏的出人意料的沧桑感赢得所有观众和听众的青睐。张碧晨在舞台上用自己的实力见证了她的魅力。

热写示范2:先低调然后再高调

有报道称她“精通四国语言”,张碧晨说:“这太夸张了,我其实是一个没有语言天赋的人,因为我很讨厌背,很懒,但数学特别好,在学校几乎很难有人超越,我爸死活要让我念法语,他很希望我去法国,能圆他一个梦。”等不到天黑,烟火不会太完美。她在意这个比赛,但不在意结果,很享受这个过程。“我一直没想过红还是不红,我只希望有个自己的东西能留下,不管是一首歌、一张专辑、一个背影,可以不需要知道我的名字,我只希望在我走了之后,我喜欢的还能留在这个地方。奖杯有点烫手,但我没有愧对它。”有人戏称她是“中国粉丝变身明星第一人”。

话题拓展:经历就是财富;实力与魅力 ;真情与个性……

No.2:马云背后的男人――蔡崇信

人物名片: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出身于台湾知名家族,13岁到美国读书,取得耶鲁大学经济学东亚研究学士学位、哈佛大学MBA和耶鲁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1999年5月,这位海归精英放弃出任北欧地区最大工业控股公司Investor AB附属公司Investor Asia Limited副总裁及高级投资经理的职务加入阿里巴巴,负责法务和投资,被外媒誉为“马云背后的男人”。

素材链接:一天,马云邀请蔡崇信去西湖划船,蔡崇信的太太同行。船至中央,手握划桨的蔡崇信突然停下来,对马云说,香港那边的工作我不干了,我加盟阿里巴巴,跟着你一起干好吗?正尽情陶醉于西湖风光之中的马云,听了这话之后,立刻跳了起来,“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我可养不起你啊,你在香港有6位数的年薪,我这儿可只有500元人民币的月薪啊!”这时,先前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的太太插话了:“Jack,如果不让他来你这里,他可能会后悔一辈子的。”见他态度如此坚决,马云说“既然你一定要来,那就来吧,来帮我们管钱吧,我们正需要你这样懂法律、财务的高级人才”。就这样,蔡崇信火速赶回香港辞掉在Investor AB的工作,回到杭州正式加盟阿里巴巴。

人物宣言:“马云的成功也是阿里巴巴的成功,背后有很多的男男女女。成功属于公司的,大家一起努力。阿里巴巴合伙人群体有30人,非常团结的管理层,没有一个人说是因为个人的原因。”

热写示范1:甘做隐形英雄

阿里巴巴的成功,马云风头最盛。我们佩服马云将一个小小的企业发展成了电商界的超级大国,更是达到上千亿的市值;但在这样的成就背后,总有些默默无闻的人。他们为阿里付出了很多,却只是默默地站在马云背后,成为阿里的隐形英雄。其中至关重要的人物,就是阿里最牛的隐形英雄――蔡崇信。如果阿里巴巴是一部电影,马云是明星主演和导演,那么蔡崇信则是背后的制片人。

热写示范2:寻找黄金搭档

蔡崇信与马云都是1964年出生,除此之外,两人从家世、读书经历到个性,几乎没有一样相同,甚至是南辕北辙。马云开朗活跃,擅长演讲;蔡崇信安静低调,人很随和。两人一动一静,一外一内,却是成就今日阿里巴巴庞大帝国的最佳拍档。当马云冒出很多想法,并且深入业务中时,蔡崇信被看做是那个搞定事情、低调谦虚的的人。“事实上,这对搭档如此成功,大概就是因为他们是如此迥异的两个人。”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直言,“作为一个团队,他们做的非常出色。”

热写示范3:学会借鸡生蛋

蔡崇信投身加入阿里巴巴,不仅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同时也是一个双赢的决定。蔡崇信是首先发现阿里巴巴隐形优势的人,其次蔡崇信的加入,不仅实现了阿里巴巴的成功,也实现了蔡崇信自身的成功。受阿里巴巴案例的启示,在中国当前的投资背景下,对于一个草根型创业者,特别是当你的原始创新在国外都没有任何成功先例的时候,找到另一个“阿里巴巴”,并加入其创业团队,是找到投资、实现资源互补可以借鉴的成功方法。

话题拓展:分工与合作;互补与双赢……

No.3: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

人物名片:最具表演天赋的喜剧大师。由他主演的系列喜剧《憨豆先生》风靡全球:额头上的抬头纹,加上高高扬起的两条浓眉,像数个“M”纵队排列;一对滴溜溜的圆眼,鼓得比太阳还大;高得突兀的大鼻子下,是长得像百米跑道的人中和短得像《狮子王》犀鸟沙祖那样的下巴。这副标志性的尊容,不仅在英国拥有1850万忠实观众,更在全世界200多个地区的无数影迷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素材链接:他是牛津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却演了一辈子傻子。所有人都知道他搞笑,却不知道他把快乐带给了别人,孤独留给了自己。他为穷人捐款超过三亿美元,其中上亿英镑捐献给了非洲难民。他没有助理,没有一大堆保镖,自己拿行李,和普通人毫无二致。他的真名叫罗温・艾金森,身价1.3亿美元,是“全球捐助慈善事业金额最高艺人”。

人物宣言:“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总是担心很多事。别人都说过了的镜头我还是要再拍十几遍,写的剧本我也会重新想几个来回。”

热写示范1:把欢乐带给观众

有人说,英国银幕上有“三宝”:“哈利・波特”、“007”和“憨豆先生”。前两者吸引眼球,一个靠超越现实的魔法世界,一个靠惊险刺激的间谍故事,只有“憨豆先生”纯粹拼的是演技。这个表情丰富、动作古怪、思维一根筋的家伙总能制造出无数的滑稽场景,让观众捧腹大笑。观众惊喜地看到艾金森作为肢体喜剧演员的天分。他丰富的面部表情、笨拙有趣的形体语言,不必张口就已经让你忍俊不禁了。

热写示范2:把孤独留给自己

银幕上的“憨豆”总是给人们带来笑声,生活中的艾金森,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和大部分喜剧演员一样,艾金森私下并不是一个幽默搞笑的人,反而十分严肃,面对采访镜头时会局促,甚至说话也磕磕绊绊。罗温说:“拍喜剧给我很大压力,影评人说拍得不好,我很容易就抑郁了,还得花好多钱找心理医生诉苦才能缓过来。我私底下就是这么严肃的人,所以我老啦,也不想再拍憨豆了,我的使命就是挤眉弄眼让大家开心,要是老挤出一堆皱纹来,谁还笑得出来呢?”他注定是天生的孤独者。

热写示范3:小人物,大智慧

艾金森曾戏言自己的智商只有“007”,他在表演时也总是显得呆呆傻傻,有一点笨拙、有一点幼稚、有一点腼腆、又有一点短路,但其实他是牛津大学机电工程专业的高材生。他的喜剧感来自你我都有可能会发生的日常生活中。他平日的穿着则是非常典型的英国保守中产阶级的装扮。剧中他的对白极少,几乎都是靠“丰富的肢体动作”和“变化多端的表情”来呈现给观众。他故作低能智障,却把英国式的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称做“用卓别林方式演戏的英国金凯瑞”。他饰演的是小人物,奉献的是大智慧。“憨豆先生”并不“憨”。

话题拓展:学识与善举;人生本色;生命的智慧……

No.4:德艺双馨――李雪健

人物名片:资深表演艺术家。一生坚持传播正能量,塑造了无数荧幕经典形象,《水浒传》中的宋江,《九・一三事件》中的,特别是他塑造的“共和国的脊梁”焦裕禄朴实传神,一举获得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和第1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李雪健得到的奖数不胜数,是中国影视界囊括全部个人表演奖的“大满贯影帝”。

素材链接:2000年11月,李雪健不幸患上癌症,他坚持强忍病痛完成《中国轨道》的个人戏份。一年后,与病魔顽强斗争的李雪健复出拍片。2011年,凭借电影《杨善洲》获得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在2014年10月15日举行的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称赞李雪健将焦裕禄、杨善洲两个人物刻画得非常好,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人物宣言:“角色不分好坏,不管他是好人、坏人,你把他演成了一个真实的人,还原出来了,这就是好演员。作为演员,要做有情怀的作品,塑造有生命力的人物,这是我的追求。”

热写示范1:低调做人,踏实演戏

一场电影,让我们记住了焦裕禄和他的扮演者李雪健。他以自己在影视作品中塑造焦裕禄、杨善洲两位典型人物的体会,说明文艺工作者须臾离不开人民、离不开生活。低调做人,踏实演戏,生命不止,事业不朽。李雪健就是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一生坚持做戏先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孜孜不倦演戏,永远传递正能量。

热写示范2:演技过硬,人品厚道

作为资深表演艺术家,李雪健已经创作了数十部影视作品。尽管“长江后浪推前浪”,但在这个新人辈出的演艺圈中,李雪健依旧凭借过硬的演技和厚道的人品,稳坐于这个喧嚣的娱乐圈。《渴望》里的宋大成、《水浒传》里的宋江、《父爱如山》里的父亲、《新上海滩》里的老大、《一九四二》里的李培基……他能轻松驾驭各种反差很大的角色,并且将每个角色都演绎得有血有肉,是典型的演技派。《一九四二》为他再夺一个奖杯,观众评价:“他连眉毛都在表达情感,演技已经炉火纯青。”

热写示范3: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巴金的名言篇9

10月10日,天弘基金股东之一内蒙君正公告称,天弘基金增资扩股,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电商”)、内蒙君正、天弘基金管理层拟分别对其注资11.8亿元、0.69亿元、0.57亿元。增资扩股后,阿里电商将持天弘基金51%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而天弘基金的注册资本也将从1.8亿元增加至5.143亿元,成为目前注册资本金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

消息一出,业界哗然,有不少观点认为这必将影响阿里与其它基金公司的合作。很快,这样的揣测得到印证。同月16日,在支付宝分享大会上,阿里小微金融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公开称,在货币基金方面,阿里不再考虑与其它基金公司合作,与支付宝合作的货币基金将只有天弘基金一家。

阿里巴巴入主天弘基金最终还需要天弘基金股东会审议以及证监会的批准,不过,证监会方面的新闻发言人已经表态:“证监会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参与公募基金行业,成为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本刊记者掌握的消息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为此曾亲赴证监会进行沟通。

分析认为,阿里一举将天弘收入囊中,其轰动效应显然将溢出事件本身而对整个基金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缘起余额宝

阿里巴巴和天弘的姻缘得力于几个月前的“爱情结晶”。

6月17日,由支付宝与天弘基金联合推出的余额宝正式上线。用户把资金转入余额宝即为向基金公司等机构购买相应理财产品,并享有货币基金的投资收益。而余额宝首期支持的,正是天弘基金“增利宝”货币基金。

由于余额宝以1元的超低门槛进行理财,而货币基金上半年年化收益均值已达3.58%,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收益,余额宝一经推出就受到用户热捧。天弘基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余额宝用户数突破250万,这一数字把原本在全部货币基金中排名垫底的“增利宝”直接推到了用户数第一的宝座。此外,最新的数据则显示,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达到了4.8990%,开户用户数已超过1600万,货币基金累计申购超过1300亿元,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公募基金和货币基金。

在庞大的用户数和海量资金的背景之下,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暗度陈仓”。樊治铭就坦率地表示,阿里之所以入股天弘基金,是为了保护广大余额宝用户的资金安全,必须对这家货币基金的投资方向进行强有力的控制。而阿里小微CEO彭蕾也直言:一开始完全没有想要收购天弘基金,更没有想到推出这个产品后会对用户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站在天弘基金的角度,阿里巴巴可谓“点石成金”。这家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基金管理公司,借助于阿里强大的数据优势与平台优势,不仅在行业内的知名度迅速提升,还获得数以百万计的庞大客户。通过研发和国内互联网金融巨头合作的基金理财产品,在保持良好用户体验的同时,天弘基金还将有望实现管理资产规模的急速扩张。

阿里的醉翁之意

本刊记者了解到,阿里巴巴入主天弘基金,除了其所谓的对其“强有力的控制”之外,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

如果说之前阿里巴巴与天弘基金的合作中,支付宝充当的是支付通道的角色,如今在其入主天弘基金后,阿里巴巴将一只脚直接迈入基金理财领域。尽管在此之前,阿里的金融业务涵盖了支付、小贷、担保等诸多业务领域,阿里金融帝国亦雏形渐显,但它仍属于互联网公司。加上阿里申请银行的消息亦是“见风不见雨”,因此,阿里这些年来也只算游走在金融领域的边缘。如今,拥有自己的基金公司,阿里终于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金融人”了。

而更值得阿里期待的是,天弘基金规模虽小却五脏俱全,不仅拥有公募基金、专户资格等业务资格,而且,今年年初获批成立全资子公司。这样一来,天弘基金除了不能办理银行结算、直接发行保险类产品和开设证券营业部等业务外,其他多项业务均可涉足。在投资领域方面,天弘基金亦由之前的上市证券类资产拓展到了非上市股权、债权、收益权及其他实体资产。更关键的还有,天弘基金与阿里巴巴商城、外贸业务、金融贷款产品相结合,将弥补阿里金融不能吸收存款的短板,成为阿里源源不断的“生钱机器”。

好买基金执行董事、CEO杨文斌就认为阿里控购天弘绝对是一步好棋:“这使得阿里一下子拥有一个成熟的基金公司团队,而且从时间效益上说,如果新申请基金公司,从申请到批准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再加上新基金公司往往还要经历三年的亏损期,因此,和开办新公司相比,收购所获效益可谓立竿见影。”

而阿里之所以选择此时将天弘收入囊中,亦有着自己的老谋深算。有分析人士告诉《IT时代周刊》,阿里体系内的电商平台、支付、小贷与担保模块发展相对成熟,阿里投资参与的创新型保险电商众安在线也在稳步推进中。此次通过控股天弘基金,阿里金融版图得以进一步完善。这对于正筹备上市的阿里来说增加了一张“王牌”:正因为银行牌照的梦想还没有照进现实,通过控股天弘强化自己的金融特征,从而区别于其它电商平台,给资本市场更多的想象空间,以“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谋求更高的估值。

互联网“基”情

在业内人士看来,阿里和天弘的牵手无论对基金行业,还是对互联网金融行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可以预见,天弘基金会获得更多和阿里合作的机会,天弘能获得更多的优先资源。”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对此相当笃定。

实际上,在“余额宝”推出之初,其强大的吸金效应在震惊业内的同时,也让多家基金公司跃跃欲试,希望与支付宝合作推出“余额宝二期”。支付宝方面最初也表示,与天弘基金的合作没有保护期和排他性,对与其他基金公司合作持开放态度。此后,本刊记者即曾听闻有多家基金公司的老总亲赴杭州,希望能与阿里方面协商合作事宜,不过后者一直态度暧昧。如今,天弘基金将获得阿里巴巴的“专宠”已经是板上钉钉。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曹磊指出:此前多家基金公司进行淘宝店铺内测,意欲在网销基金热潮中分一杯羹,此次阿里控股天弘基金引发不小震荡。基金是等待与淘宝的深度合作,还是另谋新径寻找其他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都是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不过,也有观点指出,阿里对天弘而言无疑是个有钱的“爹”,但从长久来看,天弘或许需要付出舍弃“自由身”的代价。作为A股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公募基金具有的最大优势是其他机构投资者所不具备的主动管理能力,互联网企业的入主,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给天弘基金带来庞大的客户基础和资产规模,却也意味着其对主动管理能力的放弃。

巴金的名言篇10

巴西拥有拉美最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历史上巴西是单一农业经济国家,蔗糖、咖啡等为其主要经济作物。20世纪初,巴西开始工业化进程。从五十年代起,巴西推行“进口替代”经济模式,并依靠大量举借外债获得了经济腾飞,其中1967年-1974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1%,创造了“巴西奇迹”,并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已步入快车道的巴西经济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发展潜力。巴西地大物博,是矿产资源和农业大国,铁矿石等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根据淡水河谷公司的财报,即便是按现在的产量挖下去,巴西的铁矿石还可以挖200年。巴西大豆等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乙醇等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出口,改变了巴西依赖进口能源的局面。此外,巴西拥有1.8亿人口,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具潜力的消费品市场之一。

服务业对巴西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服务业部门主要包括银行金融业、电讯产业、不动产、旅游、保险、广告、传媒等。在拉美国家中,巴西的旅游业也比较重要,是世界10大旅游创汇国之一。赴巴游客多来自拉美、欧洲、美国。工业、农牧业、旅游业以及这几年发展起来的会展业、服务业,给巴西带来了很多新的活力。

巴西的展览业与国家经济支柱的行业相辅相成,不管进口还是出口,主流的经济支柱也是代表了行业的代表性,展览中的五金行业,建材、服装、礼品消费品行业,安防劳保行业,汽配行业,机械行业,这些在巴西比较具有代表性。而巴西的会展业,国际化越来越强,同时也有一些国外展览公司开始涉足巴西本地展会。

巴西的首都里约热内卢,但主要的经济城市是圣保罗,它在巴西城市中安全系数比较高,行业的主要大展,国际知名展也都聚集在圣保罗,目前圣保罗有五个展馆。

与中国会展业之比较

这几年,欧美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市场趋于饱和,大家都需要开发第三个市场,中国企业随着越来越关注巴西市场。那么,巴西会展业与中国相比具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呢?王京东看来,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很多,比如: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展馆主办单位的组织情况,国际大展的全球化,展馆的配套设施等方面。

不同点首先在于,巴西通行的语言是葡萄牙语,这不仅对中国企业,而且对其他国家企业去巴西参展,在语言方面构成较大障碍。去欧美国家参展,完全可以通过英语进行交流,而到了巴西,英语交流的状况并不好。很多巴西人不会讲英语,一些专门负责全球业务且公司较强的员工,才会说英语。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展会基本上50%的中国企业需要请翻译。

其次,巴西的展会,虽然具有一定的全球化,但是还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参展的企业,大多数来自拉美地区,这与中国的广交会不同,广交会有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国度的企业,而巴西最强最大的国际展会,还是以拉美国家为主,包括周边国家的秘鲁、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家。

另外还有一个不同点,它不是会展业本身带来的,而是巴西整个国家的特征,即他们没有特别强的时间观念。比如约好上午9点见面,中国人的习惯是提前10分钟到达,而对于他们来说,9:30分到达才符合他们的习惯。正是由于他们对时间的不确定性,造成工作效率较低,前期沟通、现场服务,给人慢半拍的感觉,而不是及时地把工作落实。在他们的观念里,事情可以帮你办成,但是不代表可以马上给你办。

总体来讲,与中国相比,巴西的展览规模都比较小,最大的展馆也没有超过10万平方比,而展馆的设施也相对比较陈旧,展览硬件设施也没有中国好。整个办公系统方面,与中国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在软件服务上,我们可以从巴西展会对外宣传的网站上看出,一些较大的国际化展会,会有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和英语三种语言,但是一般的展会基本上都是葡萄牙语、西班牙语,这对中国组展单位了解展会信息,造成了非常大的障碍。

哪些展会适合中国企业参加?

适合中国企业参加的展会,主要借助于巴西对中国主要商品进口的体系来划分。目前,中国在服装、建材、五金、安防行业,巴西进口中国产品的比较多。

在建材行业,每年的3月份,有一个圣保罗国际建材展览会,此展的母展是法国巴黎的建材展,它实际上是巴西有关机构与励展集团合资共同创建的。目前,此展是拉美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建材展。但是,值得说明的是,目前这个展还不允许中国的卫浴企业参展。

在中国的纺织工业、服装方面,巴西是主要的进口国。每年6月底,在圣保罗有一个巴西国际纺织工业及服装贸易博览会,这个展也是中国企业较为关注的,展会效果也不错。

巴西虽然是个礼品行业制造国出口国,同时也是礼品、消费品的进口国,每年的8月份,有一个巴西国际家庭用品及礼品博览会,它的影响和规模也同巴西建材展一样,每年中国的参展企业将近50家。

巴西五金市场是中国很大的出口市场,但巴西历史上还没有五金展这一说法,2007年德国科隆展览公司把科隆五金展的品牌移植到巴西,当时中国有250家参展,相当于中国的五金单独展,但是由于此展没有完全了解巴西的风土人情,把其他国家的推广手段运用于巴西,结果并不理想。中国企业参展虽然没有达到既定的目标,但是让一些中国企业看到了巴西五金市场的需求,他们认为巴西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五金进口国。之后巴西第三大展览公司,在2008年5月,举办了巴西本土的五金展。中国有35家参加,很多著名的五金企业都特装参展,企业对此展的打分合格,目前,主办方正在推广2009年巴西五金展,很多企业比较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