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文案十篇

时间:2023-03-16 21:17:16

大寒文案篇1

2、爱意满满,寒意渐消……

3、大寒人未至,车暖等你来。

4、三九天寒,但总有人愿意借你阳光。

5、冬寒总有尽,春望嘉业丰。

6、大寒至此见春意,小园韵致藏芬芳。

大寒文案篇2

2.念寄情怀,温暖情谊伴你旁;大寒问候暖意浓,暖你身心快乐在;大寒时节祝福情,愿你幸福又安康。大寒快乐!

3.岁月如风,又到寒冬,把烦恼全部清空,让快乐陪你运动,不要怕天寒地冻,迎着雪花向前冲,收获成功,实现美梦。大寒到,愿你多保重,把幸福尽情享用!

4.大寒养生有窍门,不可大意把病找。锻炼最宜日出后,以免温度过低得感冒。脸部双手冷水洗,血脉循环强体魄。睡前热水多泡脚,有助睡眠习惯好。愿你平安快乐过大寒,健康生活永不离!

5.据说,这是一个穿多少衣服都会觉得冷的季节。

6.我简直不敢相信,我整天好吃好喝伺候着我的那群脂肪细胞,当我在寒风中冻成狗的时候它们一个二个就装作不懂的样子丝毫不愿意燃烧自己我给我取暖,心好凉,养了一群白眼狼。

7.大寒又到岁末至,新的一年要来到。福到喜到好运到,我的祝福就送到。财源滚滚到你家,来年你家就要发。大寒带来新气象,愿你全家笑哈哈!

8.大寒节气到,防寒有诀窍,穿上厚棉袄,戴上暖手套,围巾要系牢,心情保持好,经常微微笑,亲人常拥抱,朋友多关照,问候需趁早,短信我先到。

9.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曙光在等你。走过极寒时的冬天,春天在等你。愿你勤添衣,避严寒。常运动,强体魄。顺顺利利,温暖过冬。大寒节气快乐。

10.门窗玻璃霜花绽,精雕细琢美伦幻。探身满目白雪茫,寒风袭身打寒颤。回身急忙加衣裳,防寒大衣羽绒装。狐皮帽子裘绒巾,牛皮靴子耳套装。愿君大寒好身体,阳光灿烂展魅力!

11.大寒将近过大年,欢天喜地乐洋洋,应节食物备丰富,鸡鸭鱼肉样样全,此时餐饮要注意,避免饥饱失控调,健脾消滞食物好,淮山山楂柚子粒,不忘多喝小米粥.健脾祛湿助调理。大寒节气祝愿朋友注意饮食获健康。

12.我的祝福穿过冬至的黑夜,爬上高高的圣诞树,杠着元旦的旗帜,躲过小大寒追踪,循着腊八粥的香味,直奔兔年春节。中途接收,请往下转,有好运哦!

13.冬天脚在被窝里每伸向一块新地方都是一场探险。

14.三九四九冻死狗,大寒防冻绝招有:忙碌之余多打球;叫上朋友喝点酒;加油整个小两口,冷了也好牵牵手,偶尔还能搂一搂,幸福一生到白头!祝大寒快乐!

15.大寒日,送温暖,朋友冷暖记心间。送你一件防寒服,百寒不侵保康泰;送你一个暖手袋,手暖脚暖心更暖;送你一车雪中炭,炭火烧红半边天!

16.\"一迎大寒,二来御寒,三做预防,四加衣服,五勤锻炼,六多运动,七多喝水,八多沟通,九美生活,十分正确,愿你预防大寒有妙招,轻松生活多温馨。\"

17.寒风萧萧天气冷,心儿牵牵思念深,信息短短祝福长,大寒冷冷关怀暖,愿你身体暖暖和和,工作顺顺利利,生活开开心心!

18.大寒到,要一心一意以\"抗寒\"为指导,两手准备\"防治\"结合,三思后行\"御寒\"为主,四季平安\"大寒\"是关键,一年之最冷,务必打好这最后的战役!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大寒快乐!

大寒文案篇3

: 《周易文》 版本 校勘

唐德明是著名的音和家。於典音太,後人穿的象,他在校理群的基上,“精研六典,九流,搜同,校之《》、《雅》”,著《典文》30卷。《文》是先秦《周易》等十四部典著作注音的一部音,它按文及其注的序,摘字句,注音,大多字都明反切或直音,助人懂文和注文。它以前的籍注是一,之前的文字、、之也具有性意义。它的注音被分附在各注之後,成些典不可缺少的工具。

中本《周易正》後附《典文》一卷,这我懂《周易》了巨大的便利,然而《文》在後人流抄的程中非善美,免出,故者不揣陋以中本《文》底本,校南昌府本、江西局本,校其他版本,考是非,去存真,以期方便後人。

校勘

1.,似遵反。向秀云:也。徐音。比依。(中本99上第3行)

案:比,南本、江西本、北大本作“此”,《典文》①作“此”。文意可知作“此”。

2.其分,符同反。(中本99中第21行)

案:同,北大本同,南本、江西本作“”。《文》作“”。分,《》“扶切”,“”母“”。,《》“亡切”,“明”母“文”。同,《》“徒切”,“定”母“”。“文”“”相去甚,故“同”,作“”。

3.,星反,又星目反,也。(中本99中第28行)

案:目,南本、江西本、北大本作“自”。《文》作“自”。,《》“先切”,“心”母“”。古音并心母部,音同。“”,自“至”,戴震《考定用同用四表》“”“至”同用,“”“星自切”“心”母“至”,“”“斯切”“心”母“”,音近,故“”常假作“”。而“目”是屋,“”“至”相去甚。故“目”疑“自”之形近而。

4.■小畜(中本99中倒第5行)

案:■,南本、北大本同,江西本作“■”。《文》作“■”。《周易兼上需卷第二》:“■乾下巽上。小畜:亨。不能畜大,止健志,故行是以亨。”可知,江西本增。

5.,音胃,也。李于鬼反。(中本99下倒第21行)

案:于,江西本、北大本同,南本作“丁”。《文》作“于”。,《》“于切”,“”母“未”。于,《》“羽俱切”,“”母“虞”。丁,《》“切”,“端”母“青”。“”“于”母都是“”母,而“丁”母是“端”母,所以“丁”字,“于”字正。

6.■,卑退,屈巳下物也。五世卦。子夏作,云:三,也。(中本100上第4行)

案:,南本、江西本、北大本作“”。《文》作“”。三,江西本同,南本作“二”。《文》作“”。北大本改作“”,且出校勘:“按阮校:宋本、本‘二’作‘’。案‘’字是也。改。按:阮校所引‘三’‘二’。”此“”“三”作“”,文意乃通。“”通“”,。《・文志》:“易之。”②班昭《征》:“思约兮。”③《・》:“之德。”④

7.盱,香于反,睢盱也。向云:睢盱,小人喜之。王云:盱,大也。云:也。《文》云:目也。《字林》火孤反,又火于反。子夏作。京作。姚作,云:日始出。引《》“日始且”。(中本100上第22行)

案:且,南本、江西本、北大本作“旦”。《文》作“旦”。《毛氏疏》、《毛後》、《毛通》均引作“日始旦”。可知,“且”,作“旦”。

8.乾,音干。(中本100中第30行)

案:干,江西本、北大本同,南本作“千”。《文》作“干”。乾,古寒切,“”母“寒”。干,古寒切,“”母“寒”。千,先切,“清”母“先”。干,“”母“寒”,乾,“”母“寒”,音同。千“先”,“寒”音近,音近形近而。

9.寇,乃且反,下同。(中本100中倒第12行)

患,乃且反。(中本100下第13行)

案:且,南本、江西本、北大本作“旦”。《文》作“旦”。,那干切,“泥”母“寒”。又奴案切,“泥”母“寒”。旦,得按切,“端”母“寒”。且,子切,“精”母“”。又七也切,“清”母“麻”。“”“麻”“寒”相去甚,故“且”,作“旦”。

10.,在干反。云:委。薛、虞云:“之多也。”又音。(中本100中倒第10行)

案:干,北大本同,南本、江西本作“于”。《文》作“干”。,昨干切,“”母“寒”。干,古寒切,“”母“寒”。于,羽俱切,“云”母“虞”。“寒”“虞”相去甚,故“于”“干”形近而。

11.道浸,子反,下同。(中本100下第1行)

案:子,南本、江西本、北大本同,本作“予”。《文》作“子”。浸,《》“子反”。子,“精”母“之”,予,“以”母“”。“精”“以”部相去甚,故“予”“子”形近而。

12.令,力呈反,不同。(中本100下倒第20行)

案:不,南本、江西本、北大本作“下”。《文》作“下”。文意可知,作“下”是。

13.涕,徐他米反,又音弟。(中本101上倒第6行)

案:米,南本、北大本同,江西本作“木”。北大本出校勘:“米,宋本、本同,本作‘木’,本作‘李’。”《文》作“米”。涕,《》“他反”,“透”母“”。又“他反”,“透”母“”。,“”母“”。,“”母“”。米,“明”母“”。木,“明”母“屋”。“”“屋”相去甚,故“木”,作“米”。

14.戚,于寂反。《子夏》作嘁。嘁,子六反,咨也。(中本101上倒第3―4行)

案:于,南本、江西本、北大本作“千”。《文》作“千”。戚,反,“清”母“”。于,羽俱切,“云”母“虞”。千,先切,“清”母“先”。戚、千同“清”母,而于“云”母,去之甚,故此作“千”。,南本、江西本同,北大本作“”。《文》作“”。《方言疏》、《文》、《周易考》均引作“嘁,子六反,咨也。”故此作“”。

15.,求反,也。又音求,又反。翟云:面骨也。作。,面也。王音。江氏音琴威反,蜀才作仇。(中本102上倒第13行)

案:,南本同,江西本、北大本作“”。《文》作“”。《文》、《》均引作:“,面骨也。”“”“”形近而。

16.■萃(中本102中第15行)

案:■,北大本同,南本、江西本作“■”。《文》作“■”。《周易兼下卷第五》:“■坤下上萃亨聚乃通也。”可知作“■”是。

17.井,精反。《卦》云:通也。《■》云:而不。《周》云:帝穿井。《本》云:化益作井。宋衷云:化益,伯益也,臣。《雅》云:井,深又。云:井,法也。《字林》作井,于挺反。周云井以不安更。井以清。震五卦。(中本102下第3―4行)

案:又,北大本同,南本、江西本作“也”。《文》作“也”。《周易要》、《周易通》、《易通》均引作“井,深也”。文意可知作“也”。于,南本、江西本同,北大本作“子”。《文》作“子”。井,子郢切,“精”母“清”。子,“精”母“之”。于,“云”母“虞”。“精”“云”部相去甚,故作“子”。安,世界本、北大本同,南本、江西本作“”。《文》作“”。《周易要》、《周易通》、《古今要》均引作“周云井以不更”,故作“”是。

18.心,初力及。《文》云:痛也。(中本102下第19行)

案:及,南本、江西本、北大本作“反”。《文》作“反”。,《文》“初力切”。可知,作“反”是,作“及”文意不通。

19.井冫攵 ,徐救反。又如字。云:汲也。云:井也。荀作。(中本102下第23行)

案:冫攵 ,南本、江西本作“丬攵 ”,北大本作“收”。《文》作“收”。《周易要》、《周易通》、《周易言》、《氏周易集解》均作:“收,徐救反。”“冫攵 ”、“丬攵 ”疑是“收”在流程中落模糊。此作“收”是。

20.于于,如字。云:干,水傍,故停水。云:水畔干。毛《》云:涯也。又云:也。荀、王云:山水也。翟云:涯也。(中本103上第19行)

案:于,南本、江西本同,北大本作“干”。《文》作“干”。干,北大本同,南本、江西本作“于”。《文》作“干”。此都作“干”。干,水涯也。《易・卦》:“于干。《》干大水之旁,故停水者。”⑤《・魏》:“之河之干兮。《》干,也。”⑥作“于”文意不通。

21.磐,畔干反,山石之安也。云:山中磐。(中本103上第21行)

案:干,北大本同,南本、江西本作“于”。《文》作“干”。磐,博官反,“”母“桓”。官,“”母“桓”。干,“”母“寒”。于,“云”母“虞”。戴震《考定用同用四表》:“寒”“桓”同用,而“虞”去之甚,故作“干”是。

22.,徐武反,又亡反。微昧之光也。《字林》作昧,亡太反,云:斗杓後星。王云:音妹。作昧。服虔云:日中而昏也。《子夏》云:■,星之小者。同。薛云:星也。(中本103中第5行)

案:■,南本、江西本、北大本作“昧”。《文》作“昧”。《周易附》、《周易要》、《周易通》均引作“昧,星之小者。”“■”疑“昧”形近而。

23.楫,本又作,■反,下同。徐音集。又子人反。(中本104下第24行)

案:人,世界本同,南本、江西本、北大本作“入”。《文》作“入”。集,秦入切,“”母“”。入,“日”母“”。人,“日”母“真”。“”“真”相去,故作“入”是。

24.蓍,音尸。《文》云:蒿,生于,三百。(中本105上倒第22行)

案:于,南本、江西本、北大本作“千”。《文》作“千”。《文》:“蒿。生千,百。”故“于”,作“千”。

25.羊……坎後有八,、律、可、、棘、狐、蒺、桎梏。(中本105中倒第23行)

案:棘,北大本同,南本、江西本作“林”。《文》作“棘”。《周易附》、《周易本》、《周易通》均引作“棘”。故“林”疑“棘”形近而。

26.以,反(中本105中倒第16行)

案:,北大本同,南本、江西本作“官”。《文》作“官”。,古丸反,“”母“桓”。,“”母“”。官,“”母“桓”。“官”、“”“”同“”母,故此作者皆可。

27.屯,遍反,注及下皆同。加字。(中本105中倒第5行)

案:加,南本、北大本作“如”。《文》作“如”。文意可知,“加”“如”字形近之,作“如”是。

通版本的比,可以中本《周易文》在抄的程中不可避免地衍生了一些,大部分形近而。通字、音,我就可以其加以考分析。《文》我理解《周易》涵了很大的方便,所以《文》行整理校勘,直到在是很有值的。

注释:

①以下《文》.

②[]班固撰.[唐]古注.・文志[M].上海:商印,1955.

③[粱].[唐]李善注.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④[]昭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⑤[魏]王弼,康伯注.[唐]孔疏《周易正》[M].北京:北京大出版社,2000.

⑥[宋]朱熹.集[M].北京:中局,2011.

考文:

[1]十三疏・周易正.阮元主持校刻.中局,1980.

[2]十三疏・周易正.阮元主持校刻.中局影印南昌府本,2009.

[3]十三疏・周易正.阮元主持校刻.江西局,同治十二年.

[4]周易正.[魏]王弼,康伯注.[唐]孔疏,北京大出版社,2000.

[5]典文.[唐]德明撰.中局,1983.

大寒文案篇4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渭南市 714000

【摘 要】乌梅丸是张仲景在《伤寒论》厥阴病中提出的方剂,用于治疗蛔厥证,这是从方证相应的角度进行辨证。乌梅丸还可以治疗厥阴病的寒热错杂证,这是从病机的角度去辨证,同时也是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去辨证。两种辨证方法不同,但运用方药相同,这就扩大了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关键词 乌梅丸 ;厥阴病 ;探析

乌梅丸是张仲景在《伤寒论》厥阴病中提出的方剂,用于治疗蛔厥证。蛔厥证在张仲景时病率较高,这与当时人们的卫生习惯有关。当今临床蛔厥证的发病机率较低,因此我们有必要扩大乌梅丸的适应证,使之更好地的服务临床。本文试对乌梅丸的适应证进行探析。

1 乌梅丸证医案二则

医案一:男,31 岁。近日口渴喜饮,晚上较重,小腹满,胀满时难以入睡,不欲饮食,口苦,早晨起来较重。大小便正常。苔微黄腻。前几日有气从小腹上冲胸咽,胸部满闷难受。

辨证:口苦是少阳主症,但本证无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故不是少阳病。口渴似阳明病,但无汗出、发热或不大便,故不是阳明病。小腹满似太阳蓄水或蓄血,但大小便正常,无排除。气冲胸咽似奔豚,但现在已不发。考虑口渴,不欲饮食之症,似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故本病当属厥阴病。既有虚寒之不欲饮食,又有消渴之热证,故属寒热错杂证,方用乌梅丸。

医案二:女,50 岁。舌裂且疼、光苔两年。两年前感冒输液后出现苔少,后舌裂且疼。经某医生治疗后前症不减,反见不思饮食。现舌裂、唇裂,疼如针刺,自觉酸涩。舌润,口不渴。胃纳差,不思饮食。舌红,无苔。喜凉饮,夜寐可,二便调。脉沉。

辨证:舌红、舌裂、无苔属阴虚虚火上炎,舌润、口不渴、胃纳差、不思饮食属脾阳虚不能运化。证属上热下寒、虚实夹杂,方用乌梅丸加减。

2 乌梅丸证辨析

若要扩大乌梅丸的临床应用,首先就要对乌梅丸证熟悉。

乌梅丸证在《伤寒论》原文中这样描述:“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者。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仲景首先将蛔厥与脏厥进行对比,说明两证有相似之处。第一,两证的厥不同。藏厥的厥主要在手足的厥逆,蛔厥的厥在吐逆之厥,往上吐得厉害,蛔厥的手脚也有厥逆,但这不是必然的[1]。第二,两证的烦不同。蛔厥是有时候烦躁,有时候安静,而脏厥是没有一时的安静。

从原文看,蛔厥的主证有:病者静,复时烦,常吐蛔。这些症状较少,不足以对乌梅丸证准确把握,还应把乌梅丸证放在厥阴病的大框架内进行研究。厥阴病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为提纲证,反映了邪入厥阴,一方面木郁化火犯胃而为上热,一方面肝气横逆伐脾致土虚失运而为下寒[2],形成了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证。乌梅丸证是厥阴病的典型代表证,临床可根据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病机运用乌梅丸。

从方药看,乌梅丸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其中,乌梅味酸而厚安胃和肝,敛阴止渴,能治蛔虫之扰动;蜀椒、细辛味极麻辣,通阳疏肝,散寒破阴,又能杀蛔;附子、干姜、桂枝扶阳以胜阴寒;黄连、黄柏苦寒以清热,并能驱蛔下行而止呕吐;人参补气以健脾,当归补血以养肝[3]。共奏清上温下,和胃安蛔之功效。

3 乌梅丸之临床适应证辨析

从上文论述可知,乌梅丸有两种功效,既可治疗蛔厥证,也可以治疗厥阴病的寒热错杂证。治疗蛔厥证是从方证相应的角度去辨证,而治疗寒热错杂证则是从病机的角度去辨证,同时也是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去辨证。

正如本文两个医案,均用乌梅丸治疗得效,都是辨证论治,但具体辨证方法不同。医案一中,症状是厥阴病提纲证原文,故有是证用是方,是用方证辨证。医案二中,四诊合参辨出病机,再由病机选方用药,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辨证论治,也可以说是病机辨证。两种辨证方法不同,但运用方药相同,这就扩大了乌梅丸的临床运用。因此,我们在运用一个方剂时,应从不同的角度去辨证,这样就能扩大方剂的适应证。

参考文献

[1] 刘渡舟.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0-351.

[2] 王庆国. 伤寒论选读[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00.

[3] 刘渡舟. 伤寒挈要[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0.

大寒文案篇5

【关键词】 吴佩衡;扶阳思想;痹证

【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075-01

吴佩衡(1888~1971)是著名的中医学家,其临床精辨寒热,推重阳气,擅用附子,崇尚经方,善用峻药,为扶阳学术思想的应用留下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吴佩衡先生运用扶阳的学术思想治疗外感、内伤杂病诸疾,具有其特色优势,尤其是在风湿痹证的治疗上,流派后人在吴氏基础上也多有创新发展。

1 吴佩衡治疗痹证经验

在《吴佩衡医案》中记载吴佩衡治疗“风湿关节痹痛”验案一则[1]89-90,一位三十余岁的女性患者,患风湿痹证,右手关节疼痛发麻,自觉骨间灼热,但见寒生畏,病已十余日,曾服四逆汤加当归、白术等无效,疼痛忽轻忽重,固着肩肘,痛甚不休。其用方:附片60g,干姜15g,桂枝24g,细辛5g,茯苓24g,甘草10g,一剂显效,二剂霍然。

吴氏认为本病乃风寒湿邪杂合而致经脉阻遏,阳气不足以运行通利关节,不通则痛。之前虽用四逆汤之干姜、附子来化散寒湿,但掺杂了当归、白术等壅补滋腻,犹如闭门留寇,使邪气难化。其后用药中去掉了当归、白术,加桂枝、细辛以散寒通经,茯苓以淡渗利湿,获效明显。吴氏对阳虚阴寒证的治疗经验较为丰富,其推崇“温扶阳气”的治疗大法,认为扶阳驱寒,宜温而不宜补,温则气血流通,补则寒湿易滞,所以在临床用药上采用四逆汤、白通汤等扶阳散寒之剂时,很少加用滋补药品。

该验案中附子用量较大,这是吴氏运用附子治病的一个特色。其在辨证准确,确属阳虚阴盛的前提下,敢于大剂量应用附子,且注意配伍及煎煮,以避免附子毒性。关于附子与干姜的配伍,吴氏认为干姜温气,则上焦之阴寒散而外阳回矣,附子温水,则下焦之阴寒散而内阳回矣。得甘草之和中,则姜附之力合,上下连成一气,而旭日当空,表里之阴霾自散[1]117。

2 吴氏扶阳思想的传承

吴佩衡先生的学术继承人及再传弟子们在其学术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吴生元教授为吴佩衡的学术继承人,在继承家学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其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关键是肾虚寒凝,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痰通络为治疗大法[2]。《内经》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滞,易伤阳气,寒邪可使气血凝滞而致瘀;或病久阳虚,阴寒内生,津液不化,聚湿成痰。因此,吴生元教授认为寒邪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治疗应以散寒为先[2]。根据以上理论,其拟定桂枝附子汤为本病基本方(包括附子、桂枝、白芍、细辛、羌活、独活、海桐皮、海风藤、淫羊藿、薏苡仁等)。吴洋等[3]运用加味桂枝附子汤(附片、桂枝、杭芍、防风、细辛、川芎、独活、羌活、淮牛膝、海桐皮、海风藤、淫羊藿、薏苡仁、生姜、大枣、甘草)治疗寒湿痹证220例,治疗后临床痊愈44例,占20%;显效90例,占41%;有效66例,占30%;无效20例,占9%;总有效率为91%,服药后患者无不良反应。吴生元教授认为附子有驱除风寒湿邪温经通络的效果,可用附子配伍羌活、独活、怀牛膝、杜仲、细辛、苍术、桂枝、苡仁、五加皮、防风等治疗,有附子配伍驱散风湿之力较强,且又不致耗伤正气[4]。

吴生元教授治疗痹证的经验[5]主要为:治疗湿热致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以清热除湿;风寒湿痹,用黄芪防己汤加减以散寒除湿;内寒外热证,采用吴佩衡经验处方蠲痹冲剂;上热下寒证,采用潜阳封髓丹治疗;气血失调者,采用补中桂枝汤加味治疗。彭江云教授是吴生元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她将补中桂枝汤应用于气血不足型的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6]。

吴生元教授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过程中,谨守病机,重视扶正培本,重视温散寒湿,且重用附子,其重视温扶阳气,将附子做为温阳散寒的要药,如用桂枝附子汤、肾气丸、补中益气汤加附子等方剂。其附子剂量常用50~100克,并总结推广高压锅煎煮附子的方法[7]。

3 小结

总之,吴佩衡先生及其传承人治疗痹证重视扶阳学术思想的应用,但仍是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及分期分型的辨证施治。正如吴生元教授所言:“药为方用,方在法中,立法有理,应辨无穷。”在治疗痹证的过程中,应重视正气及扶阳学术思想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吴佩衡.吴佩衡医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89-90,117.

[2]吴生元.从肾虚寒凝辨治类风湿关节炎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2):1-2.

[3]吴洋,彭江云.加味桂枝附子汤治疗寒湿痹证22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2):61.

[4]吴生元.附子的药理及临床应用问题[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78,3:24.

[5]彭江云,吴洋,吴生元.吴生元辨治痹证的经验[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1):10-11.

[6]李雁丹,覃基炬,彭江云.彭江云应用补中桂枝汤临床验案举隅[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9):101-103.

大寒文案篇6

2022年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的寒假放假时间已经出炉,从这个时间表上可以看出来学生的寒假放假时间基本都是在1月中旬左右,开学时间是在2月中旬左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2年北京中小学寒假放假时间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2年北京中小学寒假放假时间表2022寒假时间:1月22日—2月21日

寒假假期注意事项1、不准学生在河、湖里滑冰,家长一定要管理好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到不出任何安全事故。

2、完成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

3、不进网吧,不玩游戏,讲话要文明,见人要问好。

4、讲究卫生,注意饮食,保障睡眠,身体要健康。

三、寒假去哪里旅游合适

1、九寨沟。

九寨沟的大名已经是无人不晓的,虽然经历过一次地震,但这次自然灾害一点也没影响到她的美,九寨沟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特别是水景最为著名,很多人会选择秋天来这里旅游,因为秋天的九寨沟是五彩斑斓的,但是冬天的九寨沟就像静止的冰雪世界一般,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罕见的“蓝冰”奇观,冬天来九寨沟嫩看到很多如梦如幻平时看不到的美景。

2、三亚。

寒假的时候不管是带孩子度假还是自己来度假都很合适,这里有很多小岛可以选择,在这里你绝对能过一个愉快的'寒假,三亚的天空蓝,海水很清澈,只需要静静的坐在沙滩上看看大海吹吹海风你就会心满意足,如果觉得太平庸,可以玩玩刺激的水上项目,或者去蜈支洲岛潜水看看海底世界。

3、长白山。

冬天的时候长白山就迎来了最美的时候,为你开启一段“冰雪奇缘”之旅,长白山由北坡、西坡和南坡三大景区组成,在这里天池、瀑布、大峡谷这些都是上白山的魅力所在,行走于谷底林海,尽赏诸多自然奇观,当然除了这些滑雪跟泡温泉也是长白山之行不能缺少的行程。

小学生的学习计划目标:

保持全优,进入前三名,争取第一名。

计划:

1、每天早上6:40起床,用20分钟朗读语文、英语,7:20从家出发。

做到时时早,事事早,每天坚持写日记。

2、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好笔记。

3、认真仔细写作业,做完后再对答案,认真对待每一门课。

4、写完作业后,复习当天的内容并预习第二天上课的内容。

5、对于语文、数学、英语,每学完一课后,要用心去做自己买的课外习题书,做的时候要做到不抄答案,不看书,凭借自己所学的去做。

如果遇到不会的题,也不能马上看答案或看书,要等到全部做完后,再去找答案,并及时背诵。

每天学习安排:

星期一到星期五:上网不超过1小时,不打游戏,上学不迟到。

双休日:把作业做完后,复习上周学习的主要内容,帮爸爸妈妈做事。上网不能超过3小时。

注意事项:

课间调节实力。

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或问同学,弄明白。

对照答案,找出错误及时纠正。

大寒文案篇7

关键词:寒地城市;地面铺装;景观设计

引 言

寒地城市是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城市广场融合了城市历史文化,体现了城市精神、特质,展示了城市的文化和风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铺装景观作为广场景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寒地城市的广场景观设计中,地面铺装的景观设计却往往处于容易忽视的位置。在广场铺装景观设计中总存在一些问题:如铺装的色彩设计过于鲜艳、富丽,形成喧宾夺主混乱的气息;地面铺装选择的材料过多,各式各样的材料同时存在,大大破坏广场景观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地面铺装的形式单一,图案缺少变化等等。这都说明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1 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现存问题分析

1.1 广场铺装景观形态设计繁杂内涵不足

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存在形态模糊繁杂的问题,过分追求形式和造型上的变化,削弱了空间的表达力及控制力,忽略了广场铺装景观整体形象的塑造。有的铺装景观设计的美感缺失,削弱了广场空间的性格和气氛,降低了广场铺装设计的艺术性,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有的盲目的模仿、照搬照抄国外的广场铺装设计,没有结合寒地城市自身特点,合理好处理继承与发展问题;还有的一些主题广场的铺装景观设计没有对主题烘托、氛围感染力的塑造起到很好的作用。从实体艺术层面上没能反映出寒地城市主题文化的内涵特征。这些都是铺装景观形态设计的处理不善,造成了寒地特有的地域文化认同的遗失。

1.2 广场铺装景观材质设计选择忽视气候特性

广场铺装景观设计忽视寒地城市气候特点,没有考虑到广场地面铺装材料的防滑性,不能确保行人安全,降低了广场使用率。有的广场为了追求美观,全部使用花岗岩铺装,但是花岗岩渗水性较差,遇到冰雪天气,经行人的踩踏,很容易在表面形成凝结层,使材料的防滑性大大降低。有很多广场所使用的花岗岩材料虽用火烧面、斩假面、剁斧面等方法处理,但由于材料本身的硬度较高,抗压强度较低,这样的地面铺装在使用几年之后经常出现碎角、裂纹的情况,破坏了广场的使用环境,也增加了维修难度。

1.3 广场铺装景观色彩设计运用脱离周围环境

铺装色彩设计如果脱离了环境,就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会降低广场的空间表现力。目前,很多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整体色彩较单一,最常用的色调是灰色,并基本作为广场地面主色调使用;绿色次之,基本以草坪的形式出现;然后是红色、黄色、黑色常作为点缀色出现,黄色调偶尔成为广场主色;最后是蓝色、橙色、白色、粉色在广场铺装色彩设计中也偶有采用。色彩在寒地广场铺装设计中并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设计者不但没有很好的考虑环境中的色调的协调性,也没能对空间的限定、气氛的营造起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大部分寒地广场铺装的色彩设计的组合变化突破度也较低,形成的花色图案也比较陈旧,弱化了对空间气氛的营造作用,缺乏丰富的空间表情,吸引力、感染力明显不足。

2 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方法探析

2.1 广场铺装景观形态设计空间层次丰富

寒地城市冬季时间较长且寒冷多冰雪,必须考虑不良气候条件对人们户外运动的影响,使城市广场在不良的气候情况下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广场是人们共享的城市文明舞台,它既反映作为正常人群的需要,又要综合考虑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寒地城市广场铺装设计要考虑人行为的多元化需求,以及人对空间的感受。在铺装设计时应注意气候的适应性设计。城市广场底界面的多层次化有助于改善局部小气候环境,而且有助于增加空间的趣味性。铺装景观造型的立体化也是寒地城市广场空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并可以结合绿化增加其空间活力和趣味。

2.2 广场铺装景观材质设计彰显地域文化

铺装材质的设计可以以传统文化与地域性特色为出发点,选取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要素在底界面上进行视觉性表达,以此表现地域性的真实感。应满足使用要求和气候特点,并提供坚实、耐磨、防滑的材料。材料表面质感也应进行合理选择,如要营造优美优雅、显得冷静的空间可以选择光滑细腻的材料;如要营造坚实,稳重,富有力度的空间可以选择石材。寒地广场铺装材质的设计构思同样需要立意,通过一定的造型、图案和空间组织将其巧妙地表现出来。根据具体环境,运用不同质感、图案和色彩的材料,创造动人的地面景观,表现和加强场地的特性。结合寒地城市空间的历史和现状、城市文脉,赋予广场铺装设计的历史性,使广场铺装设计既立足于现代,又要很好的与地域、历史、文化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广场文化环境。

2.3 广场铺装景观色彩设计呼应环境色调

任何一座城市广场的色彩都不应是独立存在的,均应与广场周边的环境色彩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广场铺装景观的色彩设计应尊重城市历史,切不可将广场的色彩与周围建筑色彩相脱节,形成孤岛式的广场。铺装景观应考虑到铺装色彩和空间性质的符合与统一,与环境气氛相协调,与侧界面文化艺术效果相协调,属于它所在的空间性质。寒地城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景观文化,在寒地广场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中,应该通过地域色彩景观文化的表达,丰富寒地景观,体现地域的文化性与历史性,并为市民创造宜人的寒地公共空间,促进人们在空间内的使用和逗留,增加人群户外活动时间,形成良好公共空间氛围。所以要善于运用色彩来营造环境的协调统一性,呼应城市色彩肌理,展现寒地城市特有的文化色彩。

3 结 语

寒地城市广场受气候条件影响具有其特殊性,对于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针对寒地城市特点,从地域、气候等视角出发,探讨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对策,对于今后继续深入研究寒地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大寒文案篇8

关键词:胡代槐;杂病;寒温并用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9-1782-0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胡代槐教授从医近40年,在内科杂病治疗方面学验俱丰,现就其寒温并用的经验简介如下。

医圣张仲景的寒温并用经验已是相当丰富,如外散风寒、内清郁热的大青龙汤,活血化瘀、清下瘀热的桃核承气汤,清热透邪、宣肺定喘的麻杏石甘汤,通阳复脉、滋阴益气的炙甘草汤,泄热消痞、扶阳固表的附子泻心汤,辛开苦降、和中消痞的半夏泻心汤等。孙思邈《千金方》中常寒证佐寒药,制其温热太多或取去性存用之意;热证中佐热药,治疗伤寒时不管是否兼表寒,均喜佐辛温的麻黄、桂枝、细辛,轻则一味,多则数味,另一些治疗既非久病亦无阴虚的热病方剂中,佐以干姜、附子之类;在治疗内伤杂病中注重温补,每多温阳气,健脾胃,益气血,数法同施,并在方中佐一二味苦寒药,以防“壮火食气”。胡师基于以上认识,认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失衡,治疗宜寒热虚实并调,这是寒热并用的主要理论基础。

1 口 疮

案1丁某,男,42岁,2006年2月11日诊。口腔多处黄泡,部分溃破灼痛1年,经多处中、西医治疗无效,口干苦欲饮,寐差,大便结,小便时黄,余可,舌红无苔,脉弦滑数。此为中焦阴虚郁火,治宜养阴清火解毒敛疡,处方:黄连6g,生石膏30g,知母10g,玄参15g,夏枯草15g,百合20g,乌贼骨20g,炙黄芪20g,枣皮15g,野20g,土茯苓30g,柏子仁15g,天冬15g,肉桂2g,甘草6g。此方7剂显效,再加白芷10g,全虫4g,北15g,21剂而愈。

按 口疮的临床特点是寒热虚实并见,证情错综复杂。人体脏腑的功能紊乱,既可由外邪所致,也可由体内气血阴阳失去平衡产生,这同西医认为该病与代谢障碍、内分泌异常、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及精神刺激有关的认识相一致。慢性口疮多为虚证,致虚之因有二,一则素体阴虚,阴液不足,虚火上炎,二则阳气不足,络脉失温所致。故治疗慢性口疮,当据其阴阳之异而分别治之,处方用药可以寒温并用。本方中炙黄芪、肉桂、白芷则为热证中佐热药,取其用,制其性,亦有反佐之意。

2 咳喘证

案2王某,男,75岁,2005年12月26日诊。咳嗽,咯黄白挟杂黏稠痰,轻微呼吸困难4个月,喉痒,胸稍闷,口干欲饮,大便结,无短气乏力,无腰酸肢软、手足心发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此为痰热阻滞之证,治宜清热化痰止咳行气,处方:黄芪20g,白术10g,防风10g,前胡20g,牛蒡子15g,蝉衣6g,地龙15g,鱼腥草30g,浙贝10g,法半夏10g,茯苓15g,陈皮6g,玄参15g,瓜蒌壳15g,夏枯草15g,厚朴10g,甘草6g。此方7剂咳嗽明显好转,后辨证加减治疗14剂,咳嗽止而病情稳定。

按 此方由胡师所制咳喘汤加减而来。胡师曾用此方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65例,取得很好的疗效。方中黄芪、白术、防风(玉屏风散)补肺固卫、益气固表;法半夏、茯苓、陈皮、甘草(二陈汤)燥湿化痰、健脾和中;前胡下气消痰,治痰热咳喘;牛蒡子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蝉蜕治外感风热咳嗽;地龙清热止咳平喘;鱼腥草清热解毒,治咳痰有腥臭等;浙贝母清热化痰、治风热咳嗽;瓜蒌壳润肺化痰、利气宽胸、宁咳定喘,治痰热咳嗽、胸胁伤痛、大便燥结。总的来说可谓寒温并用,补泻兼施。胡师在治疗咳喘病证时,即便热症明显,也几乎每方都用性温的玉屏风散,但处方整体不偏离寒热虚实的方向。胡师认为,几乎所有咳喘病证都有呼吸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存在,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玉屏风散能增强这种抵抗力,辨病用药,合理整体调制处方,是能增强疗效的。

3 脾胃病

案3 朱某,女,45岁,2005年12月29日诊。胃脘部胀痛2个月,不欲温按,易汗出,反酸,暖气,头藏顶部常胀痛,双下肢酸痛,口干苦,乏力纳差,寐差,大便结,舌黯苔薄白,脉弦滑数。此属肝气犯胃,郁而化热,治宜疏肝和胃,解郁清热,处方:黄连6g,白芍20g,吴茱萸5g,桂枝5g,蒲公英20g,百合20g,佛手10g,枳壳10g,槟榔10g,蜈蚣1条,乌贼骨20g,甘草6g。此方7剂缓解胃脘部疼痛,随后加减调理之。

案4 陈某,女,56岁,2005年12月29日诊。腹痛腹泻1月余,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乏力纳差,口干苦,余可,舌淡红苔黄腻,脉弦细。证属脾虚挟湿热,治宜健脾清热祛湿,处方:炒香附30g,黄连6g,黄芪20g,枳壳10g,槟榔log,苏梗10g,砂仁(后下)10g,蜈蚣1条,白芍20g,土茯苓30g,滑石(包)20g,竹叶6g,甘草6g。7剂后腹痛腹泻明显好转,随后用此方加减间断调理2月,病情稳定。

按 案3方中的吴茱萸、桂枝与黄连、蒲公英等配用,使凝滞得以畅,脾气得以升,其结得以开,同时清泄胃热,降胃火,使郁热之塞得以通,胃气得以降,通则不痛,相互为用。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湿恶燥。脾胃以膜相隔,燥湿相济,共同完成消化食物、化生气血之功能。脾易伤阳而生寒湿,碍其升清、运化无力;胃易伤阴而生燥热,通降功能失职,气机阻滞。又外感湿热之邪,内外相引,同气相求,因此脾胃病多湿热内蕴,寒热互见。邪热与寒、痰、湿互结中焦,以致脾胃、肝胃、胆胃、肠胃不和。治此不能单纯“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所能奏效,针对其湿热互结、寒热错杂的病理特点,苦寒药与温热药同用,但应视湿、热的孰轻孰重,以及痰、食、瘀的兼挟,权衡选用温中、燥湿、化痰、行瘀、消食、清热散火之品。案4中寒温并用使湿热清、脾胃健,达到了治疗目的。

4 瘿 气

大寒文案篇9

【关键词】寒蝉效应;养老机构;社会工作

一、“寒蝉效应”的概念

寒蝉效应,是一个法律用语,特别在讨论言论自由或集会自由时,指人民害怕因为言论遭到国家的刑罚,或是必须面对高额的赔偿,不敢发表言论,如同蝉在寒冷天气中噤声一般。寒蝉效应的发生,将导致公共事务乏人关心,被视为过度限制言论或集会自由的不良后果,此种情况在国家时期特别显现。笔者把“寒蝉效应”作为养老机构中的一种现象,它既指养老机构中的老人面对不适当或者对自身健康有损的现象不敢反映,也指机构中的社工或者工作人员发现问题不敢提出意见。

二、“寒蝉效应”在社会中的表现

(一)科学界。2012年10月22日,意大利专家因在2009年意大利4月6日大地震前,他们研究了频繁出现的地震活动情况后,仍称未来不会发生地震。但事实上再次发生了6.3级地震,造成309人死亡和巨额财产损失,被认定“过失杀人”罪名成立,并判处其6年监禁,引发科学界“寒蝉效应”。

(二)道德界。在南京,一位骑车老人深夜摔伤,为防过往汽车碾轧,十多位市民自发围成一圈对其进行保护,更有人取来手电筒,示意过往车辆避让。但直到2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始终都无人敢靠近老人对其施以援手。调查显示,仅7%的人会扶起摔倒老人,其余的人称担心惹麻烦。面对摔倒而无助的老人,敢于施以援手将其扶起者竟不足一成!这不禁令人想起同样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给人们内心带来某种“寒蝉效应”的冲击波,更对当下之社会风气起到了一种消极引导。受“彭宇案”糊涂判决之“寒蝉效应”的影响,致使市民间的互信链条发生更为严重的断裂,以致人们一旦遇到类似情景,便变得临危而“惧”、见义“怯”为了。 寒蝉效应导致人们不敢言、不敢为,这就好比一个人有缺点却没有人给他指出来,长期以来必会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那么,养老机构中存在“寒蝉效应”吗?根据笔者在养老机构中实习的经历,发现这一现象同样存在。笔者在养老机构实习时,问及机构中的照顾情况时,老人们都是说很好。每次开会,机构中的社工一般也很少反映自己观察到的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或许是他们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许是出于自我防卫,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总之,问题出现了,我们就该采取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这种现象。

三、养老机构中的“寒蝉效应”有何不良影响

有了问题不能及时反应与解决,在养老院中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老人来说。来到养老院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自己得到更好的照顾,如果对于一些问题不能及时说出来,一味的憋在心里对自己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养老院中的房间有很多都是两人间甚至还有三人间,老人突然和自己生活习惯不同的人生活在一个房间里,摩擦和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如果老人因害怕不敢反映,长期下去,定会给自己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有社工的养老院中,有很多老人也许对社工开展的一些活动不感兴趣,开展的活动不但没有给老人的身心带来好处,反而不利于老人的健康。社工的职能就是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或者是提升老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老人们即使不愿意参与其中,但强迫自己加入,那么社工的作用就南辕北辙了。

以上仅仅是举了两个例子,有问题不能及时反映出来,对老人的危害还有很多。

(二)对社工来说。社工开展个案或者小组活动,对于不适合的部分,案主不能及时说出来,对于案主来说不幸,更重要的是对于社工来说,社工没能意识到自己的方法需要改进,在下次活动时类似的错误还会出现。

(三)对机构来说。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看到机构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反映,对于机构来说,上层领导看不到自己机构的缺陷,就会导致机构走下坡路。

四、原因分析

无论是养老院中的老人、社工还是工作人员,他们看到、发现问题不反映,总结有以下原因。一是站在老人的角度考虑,老人们害怕如果问题没有处理好,反而更加加剧矛盾。或者老人们认为如果不配合社工或者是院里的活动,领导可能会对自己有偏见,自己的利益也受损。二是对于社工来说,一般民办养老机构中的社工工资都是由机构老板发放,虽然社工的本职是对案主负责,为案主服务,但是同时社工也是机构员工,有责任对机构负责。对于老人的一些问题社工也不会完全反映。事多的员工一般也不会受领导的欢迎。

五、社工如何做?

(一)针对老人,如何让他们摆脱“寒蝉效应”(信任关系的建立)。老人针对一些问题不敢发表在自己,关键是老人与社工之间没有建立起信任的关系,老人担心自己的秘密说出来以后不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使自己面临更多的问题。社工作为老人与机构之间的桥梁,可以使用一些专业技巧了解老人面临的问题,同时对机构提出意见。

1.个案形式。社工可以采取一对一的个案形式,在开展个案的时候社工制造一个放松而又安全的环境,不一定要去专门的个案室,可以是在老人的房间里进行。

深入交谈的前提是与案主建立信任的关系,信任的建立不仅仅是通过服务的过程,社工平时的一言一行也关系到案主对自己的信任,只有案主信任自己,才能没有顾虑地把问题反映出来。社工也可以通过匿名问卷的形式来了解情况。对于一些视力或者智力存在缺陷的人,社工可以安排志愿者对老人进行面对面的直接访谈。安排志愿者的目的主要是让老人能够大胆地作出选择而不要有所顾忌,保证问卷的客观公正性。

2.小组活动模拟养老院中的情况,侧面反应。社工通过小组活动模拟一些情况,不是让老人直接把问题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游戏或者情景模拟的方式间接表达出来。这里要求社工要有一定的观察力。比如可以让老人在活动中模拟照顾对方,社工指定照顾方式,观察被照顾者的动作、表情,并让被照顾者说出感受。社工通过这种方式就能了解到老人是否喜欢、习惯养老院中的照顾方式。

(二)实习生:作为一个旁观者去发现其中的问题。“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处机构中,可能自己不能发现问题,亦或发现问题怕干涉到自己的利益而不敢反映出来。养老机构可以通过招募实习生或者是参观人员,通过机构之外的人的观察发现问题。

实习生作为一个外来人,能够看到机构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是可以设置意见箱,通过匿名提意见的方式来发现其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田北海.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困境与出路[J].学习与实践,2008(06).

[2]桂世勋.构建广义的老年人照料体系――以上海为例[J].人口与发展,2008(03).

大寒文案篇10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7.035

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7-0086-02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擅长运用经方,对多种疑难病症收效明显。笔者随师侍诊,收获良多。现将仝师运用桂枝加附子汤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理论基础

桂枝加附子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炮附子6味药组成,即为桂枝汤加附子。此方为太阳病发汗太过,致阳虚汗漏不止,且表邪仍未解而设,以桂枝汤调和营卫,附子温经扶阳、振奋卫阳,在扶阳基础上,透邪外出或祛风解肌、调和营卫。

2 桂枝加附子汤应用分析

仝师认为,凡因感受外邪而致的阳气亏虚,无论是否兼夹表邪,均宜表里同治。若单纯解表,则阳气无力鼓动;单纯治里,则外邪伏而不出。故应鼓动阳气,并开表引伏邪外出。徐灵胎谓:“盗贼入室,定当先驱盗贼,而后固其墙垣,未有盗贼未去,而先固其墙垣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亦有言:“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可知治表不仅为有表证立法,亦为沉难痼疾的法宝,皮毛乃外邪入侵的重要途径,亦应为邪气外出的通道,开门逐盗最为上策。喻嘉言更谓:“邪陷入里,虽百日之久,仍当引邪由表出里,不死不休!”桂枝加附子汤以附子温肾壮阳、鼓动阳气,桂枝汤则有表证解表,无表证则起开门逐盗之功。

3 典型病例

案例1:患者,女,27岁,2009年12月16日初诊。荨麻疹反复发作1年。2008年冬,无明显诱因出现大面积红色丘疹,高出皮肤约1 cm,痒甚,20~30 min可自行消退,丘疹主要集中于大腿和面部,多在受寒后发作,平素怕冷。刻诊:全身丘疹,瘙痒,口干,但不欲多饮,月经常后错7~14 d、量尚可,伴痛经,纳可,寐可,大便日1次,舌淡红,苔厚,脉略滑。既往史:8年前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一直服用优甲乐至今,甲状腺功能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530601);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007004)

通讯作者:,E-mail:

已正常。西医诊断: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证属风寒内伏,阳气亏虚)。处方:桂枝30 g,白芍30 g,炙甘草15 g,黑附片(先煎2~4 h)45 g,生姜5大片,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服上方7剂后诸症改善,守方加三七粉(分冲)9 g、当归15 g,继服28剂后,诸症缓解,且自觉较从前耐寒。

按:“疹性喜透,非透难解”,患者自2008年冬开始发作,且丘疹伴有痒感,加之后来多在受寒后发作,可推断当时因感受风寒之邪,人体正气无力与之相搏;从平素怕冷可知其素体阳气不足,使风寒之邪冰伏体内与阳气相争。当内伏之风寒不敌人体之阳气时,表现为丘疹消退,当感受寒邪时,加之体内之伏寒,人体正气不足与邪气抗争,丘疹再次发作,且伏寒进一步耗伤阳气而使阳气亏虚。口干但不欲多饮,乃肾阳亏虚,不能蒸腾津液上承所致;月经后错及痛经,乃阳虚兼有寒邪引起,寒性凝滞,不通则痛,经血亦不能如期而至。总的病机乃属风寒内伏,阳气亏虚。

桂枝加附子汤扶阳解表或透表,使阳复表解,或阳复伏透。本案患者风寒内伏,阳气亏虚,药证相符,故投之即效。方中以桂枝汤祛风透表、调和营卫,此时桂枝汤的主要作用不在于解表,因患者无表证相关症状,而在于开表或透表,使伏于体内的风寒之邪得以外出,即“邪之入路,亦乃邪之出路”。《本草备要》言(附子)“大燥,回阳,补肾命火,逐风寒湿,辛甘有毒,大热纯阳。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同干姜、桂枝,温经散寒发汗),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附子以其大热纯阳、浮而不沉、走而不守之功,鼓动阳气驱逐邪气向外透达。附子与辛温发散的桂枝相配能逐表之风寒、开通腠理,桂枝又能入肾,达下焦,与附子同用,能驱在里之寒,二者合用既能逐伏寒,又能开通,故收效明显。《本草崇原》更谓“附子味辛性温,生于彰明赤水,是禀大热之气,而益太阳之标阳”,可知其能直接振奋表阳。

二诊时见已收效,故效不更方,在原有基础上加养血活血之品,因患者发作时伴有瘙痒,知其兼夹风邪,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佐以养血活血之品,有助于风邪外出,且寒邪凝滞,易造成血瘀而致寒瘀,故佐以养血活血之品,有助于瘀血消散。三七,《本草求真》谓“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试以诸血之中入以三七,则血旋化为水矣”,其化瘀血之功可见一斑,合当归补血活血,又能使祛瘀而不伤正。

案例2:患者,女,41岁,2009年2月16初诊。2004年,患者因产后失于护理保养,导致肢体畏寒,口服附子理中丸、玉屏风散之类,未见明显疗效。刻下:体表怕冷,恶风,易汗出,汗出后畏寒甚,受凉易落枕、易肌肉紧张,受凉处喜温喜按,怕食凉物,纳可,多梦易醒,大便先干后稀、受凉则日行3~4次,小便清长,舌淡、舌底瘀,脉细弦数。既往有2次自然流产史。西医诊断:产后综合征。中医诊断:产后风(证属风寒外束,营卫不和,阳气亏虚)。处方:桂枝30 g,白芍30 g,炙甘草9 g,黑附片(先煎2~4 h)15 g,当归15 g,三七粉(分冲)12 g,蒲黄15 g,柴胡6 g,黄芩30 g。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服上方14剂后,怕冷、怕风、汗出皆减轻,仍易醒,近日出现左锁骨中线一过性刺痛。遂在原方基础上去蒲黄、柴胡、黄芩,加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各30 g,血竭粉(分冲)3 g,葛根30 g,鸡血藤30 g,生姜5大片,炒酸枣仁30 g,五味子9 g。继服14剂,诸症明显好转,后以此稍作加减,调治3月而愈,未再复发。

按:患者因产后失于护理,外邪乘虚而入,致人体阳气亏虚而表现出畏寒。体表怕冷、恶风、汗出乃表阳虚的表现,“阳加于阴谓之汗”,汗出后进一步耗损阳气,故汗出后畏寒甚。《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亏虚时再加受凉伤阳,阳气失其精柔之性,表现为筋脉肌肉拘挛,故受凉后容易出现落枕、肌肉紧张。喜温喜按、怕食凉物、小便清长,乃里阳虚的表现。总之,本案患者病机为风寒外束,营卫不和,阳气亏虚。故选用桂枝加附子汤扶阳解表。虽始因感受外邪所致,但邪气未伏留体内,又出现风寒表虚证的相关表现,故本案方中桂枝汤的功用不在透表,而在于解表,取其祛风解肌、调和营卫的作用。黑附片和桂枝亦为温肾壮阳之用。舌底瘀乃阳虚寒凝或久病所致血瘀的表现,故配以当归、三七粉、蒲黄活血化瘀。又因脉中夹有弦数之象,可知表虚的太阳证兼少阳证,故以小剂量柴胡与大剂量黄芩配伍和解少阳,并协同蒲黄以清少阳之里热为主,此配伍在方中还具有“未病先防”、“先安未受邪之地”的作用。

二诊时,肝热之象已无,故去蒲黄、柴胡、黄芩,配以煅龙骨、煅牡蛎收涩敛汗,炒酸枣仁、五味子安神,血竭粉、葛根、鸡血藤舒筋解肌,其中,血竭粉和鸡血藤还能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4 结语

总之,仝师临证运用桂枝加附子汤时,凡具有外邪所致阳气亏虚,外邪伏于内或仍位于表外的病机即应用此方,不拘于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