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小孩十篇

时间:2023-04-01 08:29:55

不完美的小孩篇1

大人喜欢自己孩子的脑袋里开出智慧的花朵,却又说她是一片废弃的杂草丛。

大人嘲笑别人的孩子是温室里的花朵,却又努力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意听见大人们,尤其是爸爸妈妈的冷嘲热讽。

大人们都爱说孩子是他们自己的一面镜子,孩子们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大人们的反射。要让孩子有好模样,大人应该先要做好榜样。

当我变得的和你期待的不一样时,请爱我现在的样子,疼我现在的样子,赞美我现在的样子。

大人希望孩子能够承担压力,但是我们不懂,不懂为什么我们要担当起不属于我们这个时候该背负的责任……

大人喜欢小孩子能按他们的希望,长成一个令人羡慕,赞叹的模范小孩。

但大人的希望,总是让小孩感到深深失望。

当我为你唱歌时,请别挑剔我五音不全。

当我为你写诗时,请别嫌弃我言语乏味。

当我为你跳舞时,请别嘲笑我四肢僵硬。

……

不完美的小孩篇2

小段,我的同桌,或许你是被我整得最惨的一个,抑或你是最快乐的一个。

哦,不对,你是最快乐的一个,但我实在想不起来何时整过你了,或许它就像天上的星星那般多,每天都是会有的。

做我的同桌也有好处,你吃不完的零食我会帮忙报销,你花不完的钱我会帮你挥霍,除了你做不完的作业我不会帮你外,其它我都会帮你。

小段,你真的是最幸福的一个,孔子曾经曰:“世界上最有价值,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折磨别人。”所以在折磨别人时,你也会获得相应的快乐,做一个腹黑女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被叫做“腹黑”时也没什么丢脸的,在这个社会,人拼的就是“”。

亲爱的,我不是完美小孩,但是我爱你。

对不起,小琦,我不是完美小孩。

由于本组的分排到了倒数,我被迫选择了第一排下座,所以,对不起,小琦,由于第一排就在老师眼皮子底下,所以我举手时老师被迫要看到我那张一点都不虔诚的脸,然后要被迫提我回答问题,听我那一点都不标准的答案,然后我们组被迫加了五分。

整个流程大致就是这样,真的很对不起,小琦,由于本组不是那么泛滥的回答问题,使你们组被迫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对不起,我们不能有福同享了。

小琦,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你,那天我被迫过生日,你不小心摔坏了一个礼物,你不知道我读到这句话时把我给感动的!虽然最后你说了一句很让我吐血的话:这么好看的礼物我怎么不想给你了呢?

我们之间还有很多很多事情发生,每次都是在我感动的泪水下告终,虽然没真哭出来。在我失意时有你的鼓励,在我悲伤时有你的笑话,在我成功时有你的贺词,在我骄傲时有你的警戒……

我就很服,为什么你会被人说成城府太深、腹黑?why?难道是想要和我的性格相匹配?哇呀呀,果然我们还是最好的朋友。

但是我没什么对不起你的,唯一对不起你的是我在背后说了你两件令我不满意的事情,算是……坏话吧!对不起啦小琦,我一定改正!

不完美的小孩篇3

儿童问题专家认为,孩子这种追求完美的性格有利有弊。这样的孩子通常是聪明又有上进心的,不过一个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在将来的人生中或许会丧失很多生活的乐趣。追求完美的孩子一般较难与同伴相处,他们会像挑剔自己一样地挑剔自己的小伙伴。并且,他们不大愿意尝试新事物,怕做不好出丑。专家还指出,这些孩子由于过于追求完美,反而会因为焦躁而常常出错。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在鼓励他积极上进的同时,更要引导孩子放松,不要让他过于自责,凭空给自己造出许多压力。

追求完美的个性其实从婴儿期就体现出来了,有的孩子很小就会把自己的玩具排成整齐的一行,甚至对妈妈给自己的食物一定要放在哪一个碗里、怎样放也有他自己的要求。但追求完美的个性真正体现出来,是在宝宝进入幼儿园和小学后。这时节,孩子开始学习读和写,家长和老师也会对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妈妈会要求他别把从家中带去的小手绢弄丢了,回来时别忘拿自己的外套;会要求他自己梳头发、选外衣。追求完美的孩子对任何新的挑战都会有莫名的担心。

追求完美的孩子也不尽相同:有的孩子要求自己每件事都做到最好,而有的孩子只在某几个方面对自己要求较高;有的孩子在意自己的功课,有的在意运动场上的输赢,有的则是学习乐器方面不甘落人之后,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在意自己的外表了,会注意自己的头发是否梳好了,上衣与裤子是不是相配。

当然,五六岁的孩子大都有追求成功的欲望,会为自己完成了一件事情而自豪。但是如果孩子太刻意地追求完美,常常为了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不高兴甚至丧气,那么父母就该采取一些措施让他放松一下:

强调错误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告诉孩子人人都会犯错误,人们是在不断地改正错误中提高、成长的。鼓励孩子把自己最好的状态表现出来,但是不要太在意结果。告诉他努力的过程比取得好成果更重要。妈妈看到他做事的时候很认真,心里就很开心,如果做得不够好,我们下次可以再来。

不要经常当着孩子自责。如果你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常常会为了一点无心的过失而自责。比如不小心泼翻了咖啡,走在路上认错了方向,你就怪罪,其实就是在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人是不该犯错误的。你大可以不动声色地收拾一下桌子,停下来平心静气地向别人问路。让孩子觉得大人也有做错事的时候,改了就行了;大人也有不知道的东西,问问别人就可以了。

尽量减轻孩子的压力。现在许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开始疲于奔命了,父母开始让他们学钢琴学英语学舞蹈,太多的课程已经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如选一两样他真正喜欢的,不必求全,告诉他有些课程将来可以再学的。观察一下孩子学习、练习的最大限度,免得他因为想做到最好又实在力不从心而乱发脾气。

让孩子放松一些。可以教孩子一些比较放松的方式。告诉孩子不要急,心情比较好的时候比较容易做好事情,告诉孩子,妈妈不会因为你没做好而不喜欢你的。有些事情,你长大了就会做得更好的。

不完美的小孩篇4

一、培养艺术审美能力的意义

我们在水粉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的艺术审美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不断地学习和熏陶出来的。而通过画水粉画这一适合孩子们的艺术实践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水粉画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

幼儿学校开设很多课程来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及素养,其中,艺术类科目担任很重要的角色,水粉画教学容易被孩子们适应,非常适合孩子们学习。

1.通过欣赏水粉画,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可以说,水粉画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多种多样,背后所蕴含的艺术风格也各不相同。众多的创造内容、表现手法和创造风格,给审美主体以不同的审美体验。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作为审美主体,当老师们给孩子展示一幅幅水粉画的时候,孩子们从中获得审美体验,进而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产生迫切的学习水粉画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的引导,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审美能力。所以我们在开展绘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用游戏的方式调动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水粉画,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这不但有助于提高孩子们学习水粉画的兴趣,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2.通过了解水粉画,可以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审美情感

水粉画作品的不同风格代表着不同的艺术种类。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年龄很小,又没有良好的文化水平和一定的知识结构,审美能力比较弱,老师们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们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老师们开展水粉画的教学就是为了通过这种特别的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不断开阔他们的思维和视野,老师从事水粉画的教学活动,建议采取的步骤是:首先让孩子们尝试性地进行绘画,然后老师们进行审美方面的指导。一般在尝试性绘画的时候,老师们要根据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决定绘画内容。比如说,孩子们在刚开始学习绘画时,对于大笔、主锋、小笔、侧锋的运用方法根本分不清楚,这个时候老师们就不能要求他们按照这种传统套路进行绘画,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用笔习惯,只要孩子画得顺畅,就可以让他们尝试各种方式进行水粉画创作。教学一开始先让学生们从尝试绘画这一环节体会到学习水粉画的乐趣,用各种形式来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花、鸟、鱼、虫等。等待孩子们完全融入到学习水粉画的乐趣中时,老师再利用适当的绘画契机在教学中加入大笔、主锋、小笔、侧锋的运用方法。当孩子们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绘画方法,能独立完成一幅水粉画的时候,老师们就可以带领孩子们欣赏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比如可以随机选取一两个小朋友的绘画作品请大家点评赏析,从中归纳出绘画的优缺点,进而发现这些绘画的特点。还可以从中选取几幅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全体小朋友欣赏,这样一来,孩子们既可以欣赏别的小朋友的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也可以从中发现自己作品中的缺点,进而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及作品美感。

3.通过学习水粉画,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孩子们观察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更是为了提高孩子们创造美的能力。孩子们在学习水粉画的过程中,当对水粉画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就应该在绘画中加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审美感受融入绘画中,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创造作品的快乐。

三、结语

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完善,家长们也越来越关注对孩子们能力的培养。幼儿学校为孩子们开设种种艺术类教育课程,就是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知识,提高孩子们能力,帮助孩子们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具体的水粉画教学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已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可以说,水粉画教学为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提供必要条件。本文就是通过分析孩子们水粉画教学实践,得出培养孩子们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模式。老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逐步提升审美水平和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们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鸿杰.谈色调在水粉画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1(05).

不完美的小孩篇5

在今天这个急剧变化的网络时代,一个人在少儿时代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很可能决定他一生的品质和方向。今天向读者介绍大马美术活动基地,就是一所开启孩子智力和审美教育的殿堂,可以说:这里的老师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无数的奇思妙想。

本期刊登的一组儿童画,就是大马美术基地和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及几位研究生,共同做的一次非常有文化意味的写生与交流活动。当孩子面对两千多年前古人创作的画像石,做一次穿越时空“对话”的时候,老师已悄悄的将美好的文明种子播撒在孩子心田中。当孩子用手中所掌握的材料,对所见和未知的一切,洋溢着热情、充满着好奇,在想象中创造、在自由中发挥的时候……,我想他们将会从这里打开一扇通往更辽阔的文化之门。

采访地点:大马美术活动基地 汉画像石艺术馆

受访人:李国栋、顾慧慧(大马美术活动基地负责人)

采访人:李英梅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硕士导师

美术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美术教育研究生

大马基地的工作台上整齐的码着一块块黄河泥,我们的对话也从这透着醇香的自然材质开始……

SHMJ:这些泥手感很好,有韧性又可塑形,是从市面上买的吗?

李国栋:这是黄河故道河底的泥,让做花盆的朋友专门加工的,比卖的紫砂泥成型更好,带着泥土的芳香,黄河泥用了还能美容呢,哈哈……

SHMJ:徐州本土汉文化丰厚博大,可以提取传统文化元素在课程中整合,课程的提升与孩子美感与心智的成长互为生发。可以开发一系列汉文化主题课程。

李国栋:是的,孩子感受徐州传统文化的机会太少,我们准备把徐州汉画像石――汉墓――汉桥――黄河故道――古民居这些课程深挖,做成一个徐州本土的美术课程。

SHMJ:可以以绘本故事的形式,对汉文化中的信息符合进行解读。

李国栋:对,学会讲述图像故事的能力,将汉画像石艺术中的信息符号、图画符号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再通过美术创作去影响其他人,进而拓展和延伸,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都终身有益,也从侧面体现了艺术教育的目的,取得一个比较完美的结果。

顾慧慧:我们过汉画像石的专题,每年会有一段时间组织各类活动:宣传海报、讲故事、T-shit设计、帽子等材料的选择性比较高,各类材料也可以相结合,例如将丝网版、即时贴、剪纸相结合,一家三口一起制作家庭T恤,让孩子们和家长们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SHMJ:嗯,是的。让学生手绘汉画像石艺术馆的宣传单、手绘日记、手绘地图。还有新媒体定格动画,针对不同年龄进一步拓展。传统与现代视角相结合,开拓虚拟空间。利用汉文化的元素进行绘制“手绘大马美术培训机构的手提包”等。

SHMJ:对,我觉得还要进一步注意课程的整体考量,多注重传统文化对课程的充实。

李国栋:我们现在正整理一份二十四节气的传统课程。有些是借助民间趣事,比如我们春分有的地方有个传统“竖蛋”,只有这一天鸡蛋可以树立在桌子上。借助这个有趣的现象,我们的课程让孩子在鸡蛋上画画或是直接让孩子剥鸡蛋吃掉鸡蛋,用剩下的蛋壳拼贴。初衷想让2-4岁的孩子对自然节气的现象感兴趣,至于为什么我们不希望老师告诉原因。留一个问号伴随孩子成长,也是让孩子的好奇心留久一些。

SHMJ:这样课程可以分四季、节气、时节,让孩子以绘画的形式体验自然界节律变化。这些作品材料选取很丰富,注意到绘画语言表达与材料选择,不跨年龄教授孩子不适合的课程。

李国栋:我们会根据孩子不同的阶段的行为、认知、语言等能力设置相关的课程以及艺术表现形式。根据主题设定课程的绘画语言,然后选择绘画行为和材料。木炭、木块、卡片、白胶、树叶、纸盒、羽毛、乒乓球、报纸、棉线、胶带、硬纸板、橡皮、回形针、印章等,都是我们这里再常见不过的了。孩子极具创意的作品通过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来体现,版画、油画、水墨、线描、剪贴、色粉、综合材料雕塑等,让每个孩子在孩童期就可以体验艺术家创作的条件和环境。

SHMJ:材料的丰富多彩为创意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把每个孩子的阶段性的学习过程记录进美术档案袋,从而能让家长和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美术学习成长历程。还有开拓孩子的创造力,例如,思维导图、头脑风暴,激发孩子们的创意进行创作。

SHMJ:美术教育活动应随社会、艺术不断更新发展而完善,多为孩子准备一些美术材料、工具,多带领他们尝试不同的艺术创作的方式方法,满足他们越来越强烈的艺术学习和探索的需求。通过美术教育拓展孩子眼界,丰富文化视野,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顾慧慧:大马美术既通过各种方法寻找、搜集、整理丰富多元的材料给孩子使用、尝试,激发孩子整合、创造的能力。也努力在传统艺术材料上挖掘新的使用方法和呈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分析印刷图册、电子资料,设计欣赏等,组织孩子通过临摹、探究的方式了解汉画艺术。希望孩子们经过多年的艺术熏陶,成为乐观、豁达、有独特美感力、创造力的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4月21号中午,研究所师生和大马基地老师都没休息,吃完快餐在汉画像石馆厅里交谈起来,骤然降温天气很凉,但这里却暖意融融……

SHMJ:经过一天半的跟踪,大家都深有感触,通过画像石这个点进行拓展教学,强调孩子对文化的认识、对审美的认识。有了传统文化的根基,我们的课程会越来越深化。王晔,谈谈你的看法。

王晔:老师导览讲解的过程非常好,涉及了社会学、历史学、人文礼仪等多方面的背景知识,着重强调学的审美方面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SHMJ:我觉得汉画的题材还可以进行主题式深入性研究。

顾慧慧:对,拓展的门路还需要多一点,呈现的作品的样式还可以再丰富。将在以后的课时安排中进行以汉画像石艺术为主的主题式美术教学,并且注重使用材料的丰富性。例如这次黄河泥的尝试,是我们第一次教学实施,教师和学生都感觉效果很好,虽然由于季节原因比较冷,但孩子们还是很愉快的完成了任务。

SHMJ:不是说一个课程结束了就结束了。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开发这种有地域文化底蕴特色的课程资源、教材、校本课程,并争取在全国做出地方美术资源开发的典范。带有文化特色的美术作品会更好一点。

顾慧慧:是,有些课程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整合。也想借助艺术活动将徐州本地的乡土文化渗透给孩子,让他们将传统的艺术图形、图式渗透进血液里在他们的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这样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才会有适合生长的种子和土壤。

SHMJ:我们根据这个题材进行深化研究,做出一定的成效来,可以在钱初熹教授的带领下,将我们的课程进行全国性的推广。对于汉画像石课程资源的开发我们应该是双方互动的,我们研究生可以制定课程教案,由大马基地的教师课堂实践,成果反馈,然后教案修改,这样反复的教案修改、课堂实践,整理出相关的材料。

李国栋:我们基地做过调查,50人中不超过10%的人知道徐州汉画像石艺术,5%以内对汉画像石艺术有所了解。汉化教育不受重视,当下家长支持这类学习的不到20%,我们的馆校结合不够完善,整个社会、教育者、文化部门等各个方面对徐州汉文化美术教育的关注程度都有待提高,发扬本土文化需要更多的人来努力,挖掘我们的汉文化之“根”。汉文化是抽象的,但将汉文化赋予在具体的汉画像石、汉画上却是具象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汉画像石的研究来了解、关注、传播本民族的文化。

SHMJ:对,这方面需要重视。我们需要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来努力改善下这个环境,这方面可以挖掘的东西特别多。今天我们的团队力量越来越壮大,今年我们又招了七个研究生,将会有更多力量加入我们。我早上出来的时候,就跟他们说,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或者说想做什么,跟踪的时候也要规划好,找一到两个孩子仔细的观察一下,包括孩子的情感反应,什么时间投入,什么时间走神。我让他们有意向的录音、拍照,包括对孩子的记录,等回去我们再整合一下,整理好以后,我们再给顾老师,其实,你们应该保留一些资料。

顾慧慧:我们还没有这么全方位的记录过,其实这也是帮助我们做的一些事情。在参加一些活动的时候做好准备,收获就会越多,如果只是抱着看一看的态度没有痕迹的就走了,因为来的时候就没有带着痕迹来。

SHMJ:今天早上,我们有五个同学跟着顾老师。袁,你上午主要跟的顾老师吗?

袁:上课形式很好,学生的兴趣点不同,有的喜欢绘画,彩色透明胶带透明度太强,在黑色卡纸上效果不明显。有的喜欢手工制作。但要注意学生的座次安排,将学生的学习资源分配好。

顾慧慧:对,这方面我也考虑过,我们需要将汉画像石基本元素描绘出来,将会做更好的延伸。因为今天是户外活动,材料有限,为了使孩子们可以手工制作选择了这种透明度相对低的彩色胶带,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尽量完善材料,完善教学。我们将会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整理,将其由点状的连成线状的以后构建网状的课程。

袁:教师的引导很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值得一提的是,与学生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作品在学生中产生了极大的共鸣,“牛耕图”展现了一幅农民牵着健硕的耕牛在犁地的场景,耕牛夸张的造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与此成为鲜明对比的是老师在讲解关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的时候学生似乎并不太感兴趣,可能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兴趣点与之不契合。

SHMJ:前期的导入和情境设置需要更充分一些,例如有些小故事等等,渲染一幅汉代生活的历史画面。申茹,来谈谈你的想法。

申茹:汉画像石资源应形成一系列的课程,例如,写生前的欣赏课,写生后的学生作品欣赏课。写生课结束后也应进行简单现场教学评价、并进行一节欣赏课教学。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写生活动前给孩子们培训参观场馆的相关知识,而且需要与家长沟通。

顾慧慧:孩子们对于汉画像石的理解会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小龄孩子的理解是需要反复的过程,是需要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师大的学生对教学的理论知识更系统一些,大马的老师对孩子的了解更多一些,多观察老师与孩子的互动。

SHMJ:这次活动后,研究生回去创作作品。将研究生的作品与儿童的作品进行比较。

SHMJ:有个个子高的男孩,观察仔细,认真的去做了,刚开始他老是跟旁边的女孩说话。

顾慧慧:这个小孩有时候兴趣点非常多,有小女孩说说话就容易吸引到他。

SHMJ:前边的几个小女孩特别听话,照着老师说的去做,后面能很完整的做完,能看出性格。下午那个色粉是李老师带的吗?

李国栋:色粉是大一点的孩子,他们来过多次,会对他们做一些简单的要求,现在偏大一点的孩子,因为来的次数多,熟悉了,基本上有时候是讲知识,让他们自己去找,今天下午是一些大孩子,他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即使老师给他们安排一种形式,他们也自己说要画成另外一种形式,一般情况就是让学生按自己想的去画,以后在画室里,就像水墨画,他们的自主性就更大了,他们也愿意尝试。

李国栋:那边光线不是很好,回头带他们转一圈,重点还是放在两个偏厅,然后去找一找色粉的感觉,小的孩子,我们都会给3种,让他们自己去选,今天我们画的那个凤鸟,是正面。4-5岁的小孩特别好画的就是那个房子,基本上所有的小孩都能表现出来,房子的形象比较简单,5-6岁的小孩,画的都是房子。

SHMJ:还有房子里的人物。

李国栋:这个孩子我看他表现房子里的人物更强一些。

SHMJ:所以,我们都可以比对,比如说上午跟下午的画,绘画特征有哪些不同。李洁,你有什么收获吗?

李洁:我第一次接触,我以前学设计,平常没有和这些小孩子接触,我觉得还挺好,因为我小时候经常拿一些墨水、蜡烛、蜡笔什么的乱涂乱画,这些小孩的创作挺好的,以后争取多了解一些吧。

SHMJ:张成,你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李国栋:这是小老乡。我跟李老师说了,张成是泰安人,我的祖籍也是泰安的。

张成:第一次参加,就觉着这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比较接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觉着这样的活动很好。教师应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让看得见、摸得着、体会深、形象化的资源走进课堂,让美术教学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当学生的美术学习真正的与生活结合时,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度真的会大大提高。

李国栋:你觉着哪个最好玩啊?

张成:我觉着泥塑挺好玩的。

李国栋:那你玩了吗?

张成:没有,我一直在跟踪孩子。哈……

李国栋:那你下午玩一会,哈……

顾慧慧:有些课呢,是你觉着好玩了,做了,然后用来给孩子做,孩子也能玩,有时候是有这个初衷计划的,把材料准备的更完整一些相对成形的,就像爬坡一样,到了一个台阶,你给他再垫一个台子,让孩子上去,让他自己也能完成,因为有时候,现在很多艺术家,他的作品往往也是出于好玩,去做了,咱们给孩子也是这样,我们做这个也不单纯是老师了,有时候我们做一些部分作品,然后把部分作品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大作品,其实也是在做另一个作品吧。

SHMJ:美术创作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能协调孩子的身心、情智、美感和态度。

李国栋:在活动的过程中,比如说汉画像石,孩子在画的过程中,对汉画像石有一个认识,也是对孩子的耐心、专注度的培养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很自然的都实现了,我说美术是很好的一种途径,一件事情,可以实现多种孩子成长的方式和方法,所以,新的美术教育的研究,后面可能会大有所为。

SHMJ:今天上午有个叫孙一可的女孩,她的妈妈认识到美术对孩子生活的帮助和影响。

李国栋:这个小女孩,也是很小的时候来的,4岁左右,她特别投入。其实她的妈妈也喜欢设计,她自己除了工作以外,也做一些设计,她对这一块的理解就更深入一些,每天晚上上完班以后还会帮朋友发一些照片,按照照片的颜色、整体做出一些像素的模版,加工出来,还为小孩做一些成长的资料,挺好的。

SHMJ:包括这种自然的素材,孩子喜欢了以后,包括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自己探索的能力其实都能实现。

李国栋:这种自然界的东西多了,想象的空间就更大了,电子产品接触的越多,空间就会越狭窄,那天我跟一个学生的家长讲,他说:“我们离死不远了。”我说:“这话怎么说啊?”家长说:“你现在看看这种科技的发展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当这种东西都被用起来的时候,我们就离死不远了。”

SHMJ:所以说,我们古代人很多拥有的,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了。以汉画像石为题材,现代人与古人的生活有共鸣,通过孩子们的眼睛观察并创作绘画作品,还原古人的生活。

李国栋:还有就是什么,古代没有电视,古代人就可能有时间去做一些事情,干扰人的东西更少,其实有时候,我觉着我们研究生,其实不要关注的太多,关注美术教育就行了,或者某一阶段,能够做进去就相当好了,我们现在社会干扰太多,周边环境,比如说我今天没事干了,我可以去看电影、上网,也可以玩会游戏,甚至和朋友打个电话,电话打不通,我可以用微信就能联系上,我们有太多能打发时间的时候,所以说当没有打发时间的时候,时间都是零碎的,很少能有一个整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情。

SHMJ:看古人,古代的艺人,他们所做的事情,其实我们想是不是和孩子的这种状态,也有这种不谋而合的交融。

李国栋:嗯,小孩见一个人的时候,他们是能看到你的内心的,你哪怕笑的再灿烂,但是你心里有事,孩子就能知道,所以在孩子面前,你要是真的难过,你就跟孩子说一下,也不需要去掩饰这个,所以说小孩对艺术这一块,也是让我们感觉比较特殊的,以前对这些东西不太信,后来跟孩子慢慢接触的多了,虽然说像玄学一样,能表达一些不能用科学来解释的东西。

SHMJ:对,孩子对古人的阐释,包括在图上去画一些人物喝茶,我觉着肯定和我们成人去看是不一样的,我们已经固定格式去看了,孩子能穿越时间空间,和古人进行对话。

李国栋:今天我们讲的那个二层楼的那个,有个人出来,我有时候就开玩笑说上面的人正在看你们,小孩就特别高兴,小孩能够跟古人进行互动,估计如果跟他们大学生这么讲的话,他们肯定会说:“真幼稚!”孩子们就是在某个情境中进去。小孩呢,有时候他们的爸爸妈妈来,孩子会和父母说:“你们看有个人,看到没有?那个人出来瞧我呢。”在我们看来,小孩子很可爱或者说想象力很丰富,其实他们的链接更紧密一些,我们跟孩子的链接是有距离的。

SHMJ:以后做活动的时候,都可以回问一下孩子,孩子做某个事情,他画的是什么?或者说当时是怎么想象的,其实孩子非常清晰,比如说房子,这间房子做什么,另一件房子做什么。画二层楼的有个男孩说,那个女孩被人欺负了,正向她爸爸说,下边仆人正在煮茶水。

李国栋:对,当孩子画了汉画像石以后,孩子自己的生活经验就会更多一些,以前也带过四五岁的小孩,他们来画汉画像的时候,房子也会按照上面的去画,而画的人穿的衣服就是现代的服装,旁边还放了一辆宝马的车、很现代的交通工具,我说:“为什么?”孩子会说:“他们要出门,马车多慢啊,我给在旁边放个宝马车,他们开着就能走了。”孩子就有这种穿越性的链接,有时候在跟他们沟通的时候,就觉着蛮好的。那边有个小孩在画鸟的时候,他就会想:“我得给他们弄点吃的。”你就发现,2-3年级的孩子有时候也会做这种事情。

SHMJ:这些孩子以质朴的内心赋予线条以灵动,是天生的艺术家,就像我们成人用线,很多都在描了,他们就好像内心感受到了。

李国栋:有时候我们会让老师讲东西的时候讲完主题,然后具体画法就不讲了,之后就是让老师去观察孩子,就是不去讲绘画的造型,也不去讲创作的方法,只讲主题,把主题的各个方面讲透了,然后坐在那,只要孩子不是水桶洒水了或者需要换水,老师就不要动,3次课下来以后,老师就会发现,原来孩子画画的这个情境会比我们想象的要优秀。那天有个老师跟我讲,有个小男孩,画的全是黑的、非常好看的黑条花纹,一个老师情不自禁的问了一下:“这是什么东西?”孩子回答:“斑马。”那个小孩画的花纹是所有孩子中画得最细致的一个。

SHMJ:他知道自己处理的过程。有时候孩子的脑中已经有一个完整的图像,只是我们不知道。

李国栋:韩国人拍的那个视频,就发现一个小男孩一直在把纸涂黑,先是老师发现的,发现以后,老师找他爸爸谈话,他们把孩子放到研究室里,一群人看着这个孩子说:“这个孩子完了。”因为给他一张纸,他就涂黑,一直在涂,突然有一个人发现了,说:“等等。”他发现孩子在涂黑的时候,每张纸会留出不同的空白,比如边缘等地方,研究人员把涂过的纸排列起来,发现是一条巨大的金鱼。这就说明,有时候,孩子可能看到的一个视角的东西,他可能不能通过语言来表现,孩子不像大人,孩子往往会通过其他的方式表达,我们要用足够的耐心去让孩子把这个事情讲完,孩子可能一天讲完,甚至一个月才能把事情讲完,在座的同学以后在学校里、或者在家里,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用我们理解一个事物的速度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理解事物的速度,有时候,孩子可能慢的超乎你的想象,有时候会快的超乎你的想象,需要我们更有耐心的去等待孩子。

顾慧慧:我们跟孩子接触多了,就会感觉这个孩子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就是80年代的产物,他们90后的人就是90后未来世界的,别看这个小孩今天做的不好,不能着急,孩子现在不会做这个事情,是他现在不具备这样的功能,你就会发现这个年代需要孩子具备这样的功能,他会按照这个年代需要的去学。

SHMJ:就像汉画像石,其实我们上学的时候,对它也不是特别的了解,要给孩子讲授这方面的知识的时候,就去找更多的资料,做研究,去关注,听更多的人去讲这方面的知识,慢慢的也就记住了。

不完美的小孩篇6

【关键词】赞美 作用 反作用 努力认真

每个人都有被肯定被赞美的需要,孩子更是这样。赞美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赞美能够从正面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所以,这就要求父母对孩子的举动留心观察,设身处地地考虑孩子的感情需要,学会赞美孩子。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使赞美更有效呢?

一、赞美的作用

赞美,是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手段,家长大多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养成社会所期望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不同的赞美方式,收到的赞美效果并不一样。其实,如果方法得当,会起到激励孩子不断进步的作用。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一个疲惫的孩子受到赞美时,他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相反,当孩子得不到赞赏或受到批评时,他现有的精力也会戏剧性地减退。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鼓励。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赞美和鼓励孩子是家长的天职,是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魔法。所以,爱孩子,就时常给孩子一些赞美。

赞美孩子,能激发他正确的外在动机,产生好的行为,并能强化儿童所完成的这一行为,以后当他碰到类似事情时,便知道该怎么去做,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定势。

成人对儿童小小的成功表示赞美,可以强化儿童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欲,并能使孩子自我感觉良好,激发他继续尝试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努力维持这种赞美或希望再度获此“殊荣”。

二、赞美的反作用

有的家长喜欢对孩子讲“你比某某好”“某某不如你”,采取这种与别人比较的赞美方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以为是、自满、瞧不起别人等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也有的家长在孩子每做好一件事情后,都要“真乖”“ 真好”“真聪明”的赞美个不停,其实这种无节制的廉价的赞美,长期来看可能也是有害的,也会使孩子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

美国斯坦福大学德维克做过一项研究。她所做的就是找到一些十岁的孩子,然后把他们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孩子都做了道题,到最后,对每一个完成的孩子说:“你真聪明伶俐”。当然,孩子们都感觉不错。第二组做的是同一道题目,做完了,做得不错,到最后,她说:“你真努力,你很认真”。这随机分成的两组孩子,一组是“聪明伶俐”,一组是“努力认真”。

德维克得出结论:经常被赞美“很聪明”的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败时,耐性和坚持性较差,而被赞美为“很努力”的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败时,更有自信,更有开拓精神。

有一位从伦敦访学归国的教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请为你的夸奖道歉》,耐人寻味,也令人震惊。文中谈到北欧一教授要求中国学者向她女儿道歉的事情,教授认为中国学者的夸奖伤害了她的女儿:“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仔细想想,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赞美。从教授的话语中,我们感到受赞美者个人的劳动和努力,着眼于受赞美者今后的发展,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导向。

三、如何正确赞美孩子

(一)赞美要具体

对于孩子来说,赞美不能太笼统、模糊,不能简单地用“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真棒”这样的一般赞语,而应对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的具体细节给予肯定,使孩子明白“好”在哪里。对孩子的赞美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

所以,每次要赞美孩子的时候,你一定要尽量说出他值得你赞美的细节,也要尽可能多地描述自己因为他的这些优点而感受到的快乐和骄傲。对于孩子来说,除了前面我说的两种好处——感受到真诚和增强自信之外,他也会因此知道父母的价值观,以及父母希望他能做到什么。

(二)赞美要看见过程

赞美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见过程。父母应该引导孩子重视努力的过程而不是成功的结果,激励孩子坚持不懈地努力争取。即便失败了,奋斗的经历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财富。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刷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他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赞美,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赞美必须是有度的,不要为赞美而赞美

这里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赞美孩子应就他的努力或成绩而说,不要涉及他的个人品格。举个简单的例子:周末的时候,孩子把家里打扫收拾了一番。妈妈看了,只需要对他说:“家里今天收拾得可干净整洁了,看着心理真舒服。谢谢你,孩子!”就可以了。父母的赞美只需中肯就行,孩子也能在这样适度的称赞中自行演绎出他的品格,不需要父母来给予某种肯定。但是过度、过分的赞美,往往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就是最好的,或者自己做事总是做得很好。赞美,只是对孩子努力的肯定,也许只要那么一点点就够。

但是,切记,言之有物的赞美必须是有度的,不要为赞美而赞美。下面是母亲对儿子的赞美:

妈妈说,“你是你们班最棒的小舞蹈家!”

孩子会这样理解,“其他同学都比不上我。”

不完美的小孩篇7

每个年龄段的创作都各有特点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认知能力和生理发育情况的不同,在学习绘画时会经历五个不同的阶段:

涂鸦期:3岁以前的孩子,会漫无目的地用颜色和线条来作画,表现自己的认知和感知,称为涂鸦期。

图式前期:4~5岁的孩子,因为绘图能力和身体发育的局限,未具备完整的构图水平,常常把不相干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图式后期:5~7岁的孩子开始有模仿的能力,会把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物品进行参照作画,这一时期的孩子能通过交流把图像更完整化。

写实前期:7~9岁的孩子开始有具象的表现能力,常在作画时尽力表现参照物的侧面或正在进行中的动作。这时期孩子的画作开始慢慢展现完整性,具有空间感,有前后、左右、上下的概念。

写实后期:孩子在9~12岁时进入写实后期,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具备了完整的构图能力,能把自己的作画意图融入作品中。

绘画没有衡量标准

5岁的小洁把自己在幼儿园画的画拿给妈妈看,画里的小女孩站在一棵长满紫色叶子的大树下。妈妈皱了皱眉,说:“树叶怎么会是紫色的呢?看看家门口的大树,上面的叶子可都是绿色的啊……”

美是主观的,但现在太多大人把这个观念变成“美是客观的”,告诉孩子什么是美和不美,也扼杀了孩子早期享受绘画乐趣的机会。美术不是歌唱、不是乐器,更不是英文单词和数学公式,它没有对错、没有规范,也正因为是这样,画画才能刺激孩子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我们应该让孩子尽情地沉浸在绘画的乐趣中,让孩子从欣赏中了解美,形成美的观念,而不是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孩子身上。

让孩子学会“玩”美术

美术课上,老师放了一个花瓶在桌上,没有讲解没有示范,让小朋友们自己作画。二十分钟过去了,隶隶的纸上还是一片空白。他委屈地告诉老师说,兴趣班的老师不是这样教画画的,他们会把每一个步骤都画出来。没有了手把手地教,隶隶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去画。

不完美的小孩篇8

文/练雪

儿子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录取了。当他做完安检将要登机时,给我打了电话,跟我说了一句话:“爸,您放心吧!”为儿送行,我没有难过,只有高兴儿子长大了,可以独自跨洋去求学了。而使我更高兴的是,从小学到高中直至儿子在中国农大生命科学实验班的两年,告诉小儿的“六学会”终于没有白费,终于使我有了为儿子骄傲的理由。

告诉孩子的“六学会”是:学会顾己,学会自习,学会实说,学会交往,学会嘴甜,学会正说。

学会顾己:就是告诉孩子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我毫不忌讳地告诉孩子,万一哪天父母发生意外,你自己也要活下去,而且你长大了也必定要自己去生活闯天下。刚上小学没多少日子,我就教他学骑自行车,几乎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小儿自己骑自行车上下学,没怎么接过。

学会自习: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如何?作为家长应该最清楚。让孩子理解求知贵在于“求”,而“求”是来自于内心的渴望,不能靠外力所为。我就告诉孩子除去上课专心听老师讲课之外,自己要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复习、预习的自习习惯。初中时告诉孩子别马虎。这一阶段的孩子,最易粗心丢三落四;高中时告诉孩子别贪多,集中精力在课上听老师讲习题,而不要过多的依靠教辅材料和各地出版的习题集。

学会实说:孩子上小学时我就告诉他,学得如何可以不说,但要做到不撒谎。学校有什么事回来如实说,不打你也不骂你,我们一起分析。即使有一次老师冤枉了他,气得他和老师顶了嘴回家也如实哭诉,我们肯定了他,同时也劝他第二天主动找老师说明情况。

学会交往:最关键的是,独生子女不能让他“独”,让孩子学会在学校与同学交往,在家与邻居相处。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在不同的学业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有一个原则要告诉孩子是通用的,要生存。就必须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学会嘴甜:我老跟孩子说,在学校以至今后到社会上嘴甜点,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不会的问题主动找老师求教,也可以主动地向这门课学得好的同学请教,别闷着不理人。

学会正说:小时候孩子一到考试时老跟我说,我被别的同学超过去怎么办?到平谷金海湖看走钢丝表演时孩子又说,演员掉下来怎么办?我就告诉孩子,这种反说是一种被动的心态,会对你的心情产生压抑感,从小一定要学会正说,对考试要说,我一定要超过他,即使这次没超过,也要正说,下次我一定要超过他;对那走钢丝的演员,一定要说,他肯定能走得完美。正说能养成孩子的主动思维,对提升他将来主动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当我望着飞机腾空之时,我自语道:儿飞了!该飞了!会飞了!飞得好不好,就看你自己了,父母的责任已尽到了。其实告诉孩子“六学会”目的也就是,不要让孩子预支烦恼,也不要让孩子透支快乐,而是要让孩子实实在在地去寻找自己人生的最高处。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文/鑫鑫

清晨,一对母子在楼前晨练。儿子在拍球,母亲在旁边指导,好美的一幅亲子图啊!我会心一笑,一边做早饭,一边从窗子里欣赏。孩子七八岁的样子,正在练习拍皮球。他们动作笨拙,拍两下,就忍不住用手接住球,显然还是新手。

“别接,别接。”母亲轻声提醒着。

“别接,别接!”母亲升高的声音里满含着焦虑。

“告诉你别接球,怎么就像没听见一样!”母亲终于动怒了。

孩子把球抱着怀里,怯怯地看着母亲,不知如何是好了。

“拍球哇!”

孩子又开始拍球,可他始终不能连续拍很多下,球不是砸到脚,就是拍两下,就失败了。母亲无奈,只好亲自示范。

儿子照着母亲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拍球。可还是不能让这位母亲满意。后来,母亲带领儿子怅然离去,应把更多的思索地留给了我。

为什么不能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呢?

起先我看到一幅绝美的图画,可是我母亲的暴躁破坏了这幅亲子图。端着十几分钟的拍球练习,呵斥之声不绝于耳,这需要孩子具有多么强的承受能力?如果孩子常年接受的都是类似的责备,他对自己还有什么信心?长此以往,他会对成人的批评日益麻木……

不完美的小孩篇9

“您好,我是公司业务员小王,很高兴能为您服务。”小王大方地伸出手,和这个女孩轻轻握了一下,然后开始介绍公司的产品。等他滔滔不绝地介绍完公司的险种,让女孩子挑时,女孩问:“完了?”小王点点头,说:“这些已经是公司最新推出的所有产品,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难道没有小姐喜欢的?”

女孩摇了摇头,拿出一张报纸,指着一条新闻给小王看,小王接过报纸一看,是一条外国新闻,说的是美国电视剧《丑女贝蒂》中的女星阿美里卡·费蕾拉的笑容,不久前在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中被保险了1000万美元,保险内容规定,费蕾拉的嘴唇、牙齿和牙龈只要在意外事故中受到伤害,保险公司将支付任何合理和必须的医疗费用,最高支付价格高达1000万美元。费蕾拉的“笑容”保单是由一家牙齿美白产品生产商为她购买的……

“我也想投保我的笑容,因为我现在学的是表演专业,日后要靠笑容生活的。”女孩看着发呆的小王,娓娓道来。

小王正想说没有这样的险种,门外风风火火进来两个人,拿着摄像机就拍,一个拿着话筒的人来到女孩跟前,问:“请问你就是投保笑容的人吧?”待得到肯定的答复,又说:“我是电视台的记者,请问你是怎么有了这个稀奇古怪的想法?”

女孩很专业地笑笑,又拿出那张报纸让记者看:“外国人能这样,我们为啥就不行?报纸上不是老提要与国际接轨嘛。”

看着那边一问一答,小王觉得自己成了多余的人。但他又不能走,因为自己的服务还没完。

好不容易电视台的记者走了,小王刚想劝说女孩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又有一个人推门进来了,说是晚报的记者,来采访这个奇怪的投保人。小王只好站在旁边,等着两人一问一答完毕,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女孩叹了口气说:“算了,既然你们保险公司没这个业务,我就去别的公司看看。”说完,推门走了。

小王也随后跟出来,想再进一步交流,让她买别的险种。女孩也觉察出小王在跟着她,在一个拐角处停下来,说:“你不用跟着我了,我不买保险。”

不完美的小孩篇10

一、在感受体验中激发兴趣

我们常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动力,由于幼儿对美的感受带有直觉性,他们喜欢色彩鲜艳的形象和夸张的事物,我们就利用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幼儿的心灵,自然写生、名画欣赏、创意制作坊等,一步步引领幼儿陶醉于美术活动中:我们幼儿园有非常优势的自然资源:绿色植物与各种果树百余种,一年四季,形态色彩各异,春天,我们带领孩子观察小草发芽、树木吐绿的万物复苏,以及桃红梨白的争妍斗奇,夏天我们引领孩子发现茂盛果树绿叶中成熟的红蟠桃、红樱桃,挂满枝头的青青、小小的苹果、梨、山楂、石榴、柿子……秋天,一幅丰收的画面又会映入孩子的眼帘:红红的苹果、山楂和石榴,黄的鸭梨和柿子……冬天雪后,高高低低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些都会跃然孩子的画纸,成为孩子们感受美、创造美的不竭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虽然不乏美的事物,但我们还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表现美的双手,美术作品就是我们表现美的最好载体,当孩子对生活中美的事物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产生兴趣之后,我们就利用大量的、内容、形式各异的美术艺术作品提升幼儿的审美,引导幼儿了解学习一些美术创作的方法与技巧,为幼儿创设参与美术创作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在大量的、形式内容多样的美术活动中感知与表现,进而不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在欣赏、评价中提升审美

传统美术活动中,教师只注重美术活动中教师对美术技能技巧的讲解与示范,关注孩子作品的完成情况,往往忽略了作品完成后的欣赏与评价,而这恰恰是孩子综合美术能力提升的绝好机会,因为在欣赏与评价中,孩子可以学会观察画面,从色彩、布局、创意、材料等方面去审视一幅作品的美。课题研究中,我们注重了美术活动中的评价,不仅让评价贯穿幼儿的美术活动,同时,注重评价方法的运用,而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美术活动中,幼儿的操作速度总是有快慢之分的,我们就让已完成的幼儿先相互欣赏,互相交流,自由评价,或者鼓励先完成的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或找出别人作品中值得学习的地方,然后在活动结束后(不宜间隔太久)集中评价,同时也请后来完成的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或找出他人作品的优点。另外还可以进行个别评价,教师可来到幼儿面前进行评价,涉及的面要广,争取每组都能有二、三个孩子被点评到。评价时要既评价结果也评价过程。我们应该对幼儿的评价作出评价,引导幼儿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在具体评价时,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用“惊奇”的态度赞赏有特点的美术作品:“哎呀!我发现××的画颜色用得真热闹,我看了以后都想跳舞了!”“××的画让我想起了大海。”“今天××画得真快呀!这样她就有时间欣赏别人的作品了。”长此以往“面向全体”原则落到了实处,评价也变得丰富多彩了。在幼儿自主评价时,我们放手让幼儿自己选择最喜欢和最好的作品,运用符号自己评奖:如――金杯奖、色彩奖、构图奖、星级奖等,使幼儿对作品的突出特点有了探究的意识,提高了幼儿的艺术感觉和创造能力,培养孩子具有关爱、友善、尊重、分享、开放等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也是让人惊讶的,关键是教师怎样去引导启发孩子,因此,在幼儿作品评价中,教师的评价方法尤为重要:首先提问要能引发孩子创造源泉,重视美术语言。任何一个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提问,好的提问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仅让孩子的思维更广阔,想法更多,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积极思维的良好思维习惯。其次,幼儿创作美术作品时,教师要适时适度地指导评价,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教师要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要明确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在孩子创作的过程中,要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检测孩子,要会在孩子需要时适时、适度地进行指导评价,让孩子能享受到自己创造的成功感。再有,教师的评价要具评价技巧,要注重幼儿美术经验、方法的习得情况,记录幼儿对作品的感受,及情感知觉的表达,使评价过程在师生互动中及时得到动态评价,提高教师对幼儿艺术教育的认识,培养教师的艺术教育技能和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教师要能针对幼儿的作品具体说出他的优点,会让孩子觉得你是了解他的作品的,因此,创作欲望会更高。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表达能力有限,教师评价幼儿作品时,应多采用拟人化及情境化的语言。中班幼儿具有初步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评价时,可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要这样画?”引导幼儿边画边想,表达自己的构思,启发幼儿进一步创作。大班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教师应把评价幼儿作品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适当引导幼儿参与评价,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分享的目的。

三、创设丰富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展示表现

幼儿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乐于参加,乐于创造,教师还要善于创设展示幼儿创造的环境,让幼儿能在艺术的氛围中展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不仅将孩子每一次的作品都利用活页夹精心保存,定期进行“小画家画册展”,同时还利用幼儿作品进行活动室内外的环境布置:楼梯墙面的“小画家作品展”,走廊张贴或悬挂的“我们的艺术长廊”,教室一角的“创意手工坊”还有“十一”、“新年”、“六一”的幼儿画展等等,不仅让孩子随时体验自己创作的成功,同时,也是向家长展示自己成果的绝好机会,每到家长接送孩子时,总能看到孩子拉着父母的手,站在自己或小伙伴的作品旁,充满自豪地进行着讲解,家长的鼓励与赞许无形中也给了孩子们积极表现的动力。而且家长从孩子的作品中,也逐步读懂了孩子,理解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