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英语十篇

时间:2023-03-22 12:01:44

结论英语

结论英语篇1

关键词:被动语态;非限定动词;名词化;长句

一、广泛使用被动语态

根据英国利兹大学John Swales的统计,英语科技论文中的谓语至少1/3是被动语态。这是因为英语科技论文侧重叙事推理,强调客观准确。第一、二人称使用过多,会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因此尽量使用第三人称叙述,采用被动语态,例如:Electricity is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and daily life.(电被广泛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Many alkaloids have been obtained by synthesis.(目前已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许多生物碱)。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应当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而很少说:You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你们必须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

二、非限定动词应用多

如前所述,英语科技论文要求行文简练,结构紧凑,为此,往往使用分词短语代替定语从句或状语从句,使用分词独立结构代替状语从句或并列分句,使用不定式短语代替各种从句,介词十动名词短语代替定语从句或状语从句。这样可缩短句子,又比较醒目。

(一)动词不定式

不定式虽然不能单独做谓语,但它毕竟是动词的一种形式,因而保留有动词的某些特性。不定式有一般式、进行式、完成式和完成进行式四种。英语科技论文中一般式出现频率最高,完成式次之,进行式和完成进行式出现较少。例如:Other problems to be solved are those of moisture,air and warmth.(要解决的其他问题就是湿度、空气和温度);It is 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age of the earth by study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salt in sea water.(通过测定海水中盐的浓度,有可能估计出地球的年龄)。

(二)分词

分词和不定式一样,虽然不能单独作谓语,但仍然保留原有动词的某些性质:可以用状语来修饰;及物动词的现在分词可以有自己的宾语;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例如:A force acting on a body may change the motion of the body.(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改变该物体的运动);Having finished the test,they began to study the result(做完实验后,他们开始研究实验结果);This is a clear case of electricity being converted into heat.(这是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明显例证)。

三、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

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Nominalization)是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因为英语科技论文文体要求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信息量大、强调存在的事实,而非某一行为。科技英语中名词化句子可作主语、宾语、介词宾语、表语、宾语补足语、定语、同位语和状语等,换句话说,除了不能担任谓语外,可以用作句子其它一切成分。例如: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causes the change from day to night(地球绕轴自转,引起昼夜的变化);The neutrons and protons form the core of the atom.(中子和质子构成原子核)。名词化结构使复合句简化成简单句,而且使表达的概念更加确切严密。又如:Archimeds first discovered the principle of 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阿基米德最先发现固体排水的原理)。句中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系名词化结构,一方面简化了同位语从句,另一方强调displacement这一事实。

四、长句特殊作用

为了表述一个复杂概念,使之逻辑严密,结构紧凑,英语科技论文中往往出现许多长句。根据长句的结构特点大致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由于从句多而构成的长句和由于并列成分多或长而构成的长句。

结论英语篇2

关键词:顺应;英汉翻译;“把”字句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81(2012)06—0155—03

一、引言

在Jeg.Versehueren于1999年提出顺应理论之后,该理论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界和翻译学界的关注。顺应理论认為,语言各个层面,如语音、词汇、小句、语段或语篇,在结构上与人类创造语言初始时的认知思维模式有一致性,也就是所谓的顺应性。人类创造语言之初,对文字符号简洁、形象、方便、高效、节省的结构心理,必然导致语言书写、读音、意义形成与认知方式的顺应以及语言内各成份之间的顺应。甚至在不同语言之间,也存在着顺应属性。

长期以来,归化在翻译实践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以韦努蒂為代表的异化论者认為,归化策略隐匿了源语的特点,不利于文化的交际与传播,因而主张异化翻译策略。从表面来看,这两种翻译策略似乎截然相反,其实不然。翻译的目的是使语际信息交流得以顺利进行,其中,忠实于原文是首要的标准。為了有效地实现译文预期的信息传递目的,翻译必须考虑译文如何准确地传递原文的信息,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即要顺应目的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英语语言是英语使用者独特的认知和思维方式的体现,因此,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必须顺应汉语使用者的认知心理和思维方式,转换成汉语使用者习惯的生成与表达模式,才能被汉语使用者理解和接受,才能确保原文信息的准确传递。可以说,顺应论能够成為英汉翻译中音韵、词汇、句型、风格、文体、修辞等的翻译指导原则。

二、英语结构、句型的顺应理据

顺应论关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性等的理论阐述表明,语言的顺应属性已经渗透语言的各个层面。人们体验的对象不同,产生的顺应方式就会不同,但人们对语言顺应属性的要求却是共同的。

语言顺应的物理外形是语音、词汇、语句、语段和语篇。语言是客体、思维和符号三者相互顺应的产物。英语语言符号意义的所指或能指,在汉译时要顺应汉语习惯性生成与表达模式,选择既能保证信息等值,又能顺应汉语语言物理外形的句式,这也是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和要求。

语言内各成分间彼此顺应是语言固有的结构规律。词汇意义取决于社会的约定俗成,取决于语用者交际的一般性意图和具体性意图。词汇的概念意义、指称意义、情感意义、衔接意义、连贯意义、结构意义、突显意义、隐性意义等诸多含义,构成词汇多维意义。每个词汇的意义形成,都是语用者习惯性个体话语心理与社会性话语心理相适应、个体性语境与社会性语境相顺应的结果。

语句可以准确、细致地描写或界定客观事物以及事物的区别性特征。英语语句结构复杂,呈无限延伸性,语句包含话题数量多,信息分布侧重前置,逻辑关联强调形式连接為主;汉语则相反,语句表现出较强的封闭性,语句包含话题单一,信息分布后置,逻辑关联以意合為主。為表达简洁,英语和汉语里都出现了许多石化句型。石化是语言的普遍现象,同一语言里石化句型与随机句型的区别,在语言学体系里,用有标记或元标记表示,是通过语序的变化来改变意义的变化。同理,不同语言的句型在表达某一事物时,认知结果一致,但是语言思维方式不同会导致语句外形顺序的不同。试比较:

1)The beging of last century saw the building of Japan’s aircraft—carrier in a real sense.

2)上个世纪初日本就开始建造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以上两句意思相同,但认知模式不同,它们顺应的是各自的语用习惯。可见,顺应有两重意义:其一是指同一语言中各个语言成分结构聚合关系的协调;其二是语际交流中,源语认知模式承载的信息要依目的语承载信息的认知模式转换,即顺应目的语习惯性生成与表达模式。顺应是同一意义在不同语言里采取的不同表现形态。顺应涵盖语言形式的不同和意义的相同。因此,在英汉翻译中,我们应当析出英语句子各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和隐含意义,从而选择既顺应汉语使用者的认知和接受心理、又能顺应汉语语言物理外形的句式译出,才能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这是英汉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英语句型、结构汉译时对“把”字句的顺应

(一)名词化结构汉译时对“把”字句的顺应

汉语“把”字句中的介词“把”具有将动词与其所搭配宾语的位置重新调整、以突出动词及其连带成分的功能,是顺应汉语动词為中心的语句生成方式。英语名词化结构的信息分布与信息权重特征,与汉语“把”字句型吻合,翻译时可顺应成汉语“把”字句。

如:The removal of minerals from water is called softening.(原译:从水中去除矿物质叫做软化。)毫无疑问,英语原句符合英语普遍性结构原则,满足英语使用者语言顺应心理。但汉语原译不符合汉语习惯性表达。汉语通常用“把”字句,达到突出动宾词汇意义关系和结构的作用;同时,“把”字句特有的简洁和话语节省功能明显。因此,顺应汉语使用者语用心理的译文应该是:“把矿物质从水中除掉的工艺叫软化”。“把”字句使译文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富于节奏。原译者没有理解原文用removal代替remove的名词化的用法和意义,也不明白原文名词化,不直接用动词的话语意图、语用目的、以及由此造成的语言差异应该如何表现在目的语,自然也就无法将原文名词化的意义同质顺应成汉语句式,结果必然是译文不精确,意义紊乱。

(二)因果链汉译时对“把”字句的顺应

英语习惯性语言生成与表达构式,常用词序、语序和语法等手段,完成话语心理思维逻辑的形式和意义再现。在英语表达的逻辑类型里,值得一提的是因果关系逻辑意义生成与表达的心理构式。

句式生成形式与内容同样重要。句子由词汇驱动,而词汇的各种意义对语句有决定性的作用。各类词汇在语句里起的作用当然也会有侧重,比如,动词类可能对语句的结构起决定性作用;形容词类可能对语句体裁起重要作用;名词类对句式的构成或选择也会有不同影响。句式含有的信息内容和表达形式依据关联理论,有一个最佳关联度。关联度确认话语句式怎样表现和表现了什么,词汇与语句整体意义有普遍性联系。词汇,特别是实词类,其语义表征投射到语句,会影响句子结构的语义表征。动词的语义表征与句式之间存在着映射关系,词汇进入句子或语篇之后,会将结构意义投射出来,影响句子的形态和类别。如果英语句子中的某个或某些词汇上隐含有因果逻辑关联,则意味着该词汇或该类词汇意义在汉译时宜采用“把”字句式,因為汉语的“把”字句式可以平衡句子中的信息分布、信息权重。

如:We call get more current from ceils connected in paral-lel(原译:从并联的电池中可获得更强的电流。)原译者没有意识到原句语法、语序和语句结构与动词connected的意义有紧密的关联。动词connected的语义表征投射到该语句,使其语义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因果逻辑意义关联,即con,nected in paraUel是产生more current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从语言学理论上讲,词汇对语句逻辑结构的映射关系会在某个实词(如某个动词)语义因子与语句构式之间形成。语义相近的词汇其语句结构功能也相类似,并进而形成语义表现形式范畴化的特征,也就不难理解為什么词汇逻辑语义对语句的投射会因此成為语句构成的决定性因素。原译者正是没有析出词汇语义对语句结构的投射和所指;也没有析出这类词汇对语句结构的功能在汉语里存在的相应对等结构,因而译文乏力,缺乏逻辑关联。此外,原句信息分布和信息权重的意图也没有在汉语译句里明确反映出来。而如果翻译成汉语“把”字句:“若把电池并联,我们获得的电流强度就会增大”,这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若……就会”是表示条件/原因一结果的汉语照应用词,如此翻译不但可以突出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联,还强调了语法上过去分词后置的信息分布意图。

(三)复合成分汉译时对“把”字句的顺应

英语句中的复合成分,是指“动词+宾语+补语+其它成分”结构。如果该结构中动词具有很强的及物性、完成性和持续性,翻译时可以顺应成汉语“把”字句式。因為复合成分所体现的逻辑语法关系与汉语“把”字句语义功能相类似,汉译时若选用“把”字句结构可以达到功能对等转换的效果。

比如:PoSen tube is defined objeetively 8s the tube throughwhich pollen passes into the ovary(原译:花粉管被直观地定义為花粉进入子房的管道)。原句复合结构成分多,是典型的主语、谓语、主语补语、外带一个定语的结构。原译试图保留原句结构,对应译出,但文字杂乱,语气不畅;同时极具逻辑关联意义和语义选择性指向的副词objecfively也处理不当。若将原句复合结构通过“把”字句式顺应成汉语习惯性生成与表达的句式,译句会因為“把”字句的包容而显得层次分明、有条不紊、重点突显:

把花粉管定义為花粉进人子房的管道就非常盲观/ABCDE

其中,A為“把”字结构标记语;B為宾语成分;c為谓语动词,是重点信息核心所在;D為宾语补语成分;E则為整个“把”结构的表语成分。即A+B+c+D為汉语小句第一层次,而A+B+C+D+E為汉语小旬第二层次。这样,译旬顺应汉语结构层次,语义清晰。

同样的句式顺应也可以用于长句。如:The so—called i-solation of translation refers to the translation of a word, a wordgroup or a phrase in a simple English sentence into an independ-ent Chinese sentence.(原译:所谓分译指的是一个简单句中的一个词、词组或短语译成一个独立的汉语小句的翻译)。原译结构杂乱,累赘,没有将原文多重结构顺应成汉语同类语境表达的习惯性语言模式。改译对应原文复合成分,顺应译成汉语的“把”字句式,要而不繁地将原文诸多成分依序排列,自然流畅。英语复合结构的汉译,“把”字句式是一个有明晰层次关系的选择,可对上述原“把”字句结构图式分析:

可见,“把”字句可以化繁為简,顺应功能强大。

(四)前景化汉译时对“把”字句的顺应

翻译是以符号转换為手段,以意义重建為目标的跨文化活动,原语意义在目标语的重建取决于对目标语方式和意义的顺应。

英语的主+谓+宾结构,如果及物性很强,可依汉语使用者习惯性语言表达方式译成汉语的“把”字句。汉语“把”字的动态介词属性具有将动词与其所搭配宾语的位置重新调整的属性。这一属性可以使英语及物性的重要信息得以顺应成汉语“把”字句的前景化或突显功能。如:Hecleaned the machine(原译:他擦干净了机器)。上述英、汉两句所述事件相同,内容相同,逻辑关联相同,但语句信息前景化或突显不一样。原译侧重“他”做了“擦机器”这件事。显然,这不是原句的意图。原句强调的不是及物性过程,而是动作的结果。因此,前景化信息的权重不是“擦机器”事件,而是事件的结果“擦干净”,应该译成“他把机器擦干净了”才对。

结论英语篇3

英语连系动词系表结构英语中有一类动词引出主语的补足语,其作用是赋予主语又一个的名称,或者明确主语的某一特性,这类动词称为连系动词(linking verbs),他们连接的主语补足语一般称为表语(predicative)。表语是连系动词的标志,一般分为谓语性名词和谓语性形容词两大类。

His latest novel is a masterpiece.

John is quite successful.

间或,介词短语也可以充当表语,表示主语处于何种状态:

She was in high spirits.

As the pace of life today grows ever faster,we seem forever on the go.

一般来说,具有即时意义的动词(如be)连接的表语说明主语的特性或状态;具有生成意义的动词(如become)连接的表语说明主语变化的结果:

John is quite successful.

Mary became president of the association.

连系动词把句子的主语与表语联系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并构建一种系表关系。连系动词句法功能在于,它后面的表语指的是与前述主语相同的事与物,要么换了一个名称,要么表达该事物的某一属性。动词Be是最典型的连系动词,其它也常用的连系动词有seem,become,remain,appear,以及一些表示感知的动词taste,smell,feel,sound,look.

Then he became chairman of the commission.

The girl was becoming stronger.

It remained quite a problem.

He remained unmoved by my plea.

The casseroles mells fishy.

It smells like musk.

连系动词可以按其表语的句法特征,即名词词组、形容词词组、从句等进行区分。如果用beMbecome的语义以及表语的句法特征作为标准,连系动词主要有以下两类:

即时动词(current verbs):

beMremain +NPMAdjPMClause

appearMfeelMlook,MproveMseemMsoundMstay+NPMAdjP

keepMsmellMtaste+ AdjP

生成动词(resulting verbs):

become +NPMAdjPMClause

fallMturn +NPMAdjP

getMgoMgrowMrun +AdjP

两类连系动词举例如下:

(即时动词)It remains quite a problem.

The choice remains difficult.

Without making a real effort, you will remain what you have always been.(生成动词)I’ll never become a tradesman.

The situation became impossible.

以上示例(即时、生成意义)动词后面可跟主要的表语形式,即名词、形容词和从句。become后较少用从句做表语,偶或出现这样的说法:With the goal set,the problem became how to achieve that goal.

(即时动词)Our refusal appeared a serious mistake.

It appeared all wrong.

(生成动词)She fell a victim to her desires.

When nobody reacted he fell silent at last.

以上示例(即时、生成意义)动词后面可跟名词、形容词做表语。

(即时动词)In the fridge the milk will keep fresh for three days.

(生成动词)He’s growing old.

以上示例(即时、生成意义)动词后面可跟形容词做表语。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有不少表达实义的不及物动词,常常也跟谓语性形容词或谓语性名词,构成表示系表关系的结构。它们不仅用作连系动词,具有与be或者become相似的意义,而且还表达动词本身的行为意义。譬如:

I hope the lesson will take.

He has taken sick.

上述两句中的take都是不及物动词,第一句中的take意思是“起作用,奏效,记取”;第二句中的take用作连系动词,表示主语具有表语sick代表的特性,同时表示“染得、成为”这样的意思。

The wind was blowing gently.

The wind blew warm.

上述两句中的blow显然都是不及物动词。第一句中的(was)blowing用作整句话的谓语;gently做状语,用来修饰谓语说明动作的方式,而与句子主语没有关系。第二句中的blew用作连系动词,它说明主语The wind具有表语warm代表的特性;warm 用来补足说明主语,与blew构成系表结构。此外,blew还表示“习习吹来,暖洋洋袭人”这样的意思。

The treatment works like magic.

The buttons worked loose.

以上两句话中的work自然也是不及物动词,第一句中的works做谓语,意思是“其作用,有效”;第二句中的worked用作连系动词,一方面,说明主语The buttons处于表语描述的状态,与表语构成系表结构;另一方面,说明造成纽扣“松动”状态的原因与过程:活动致使变化。

英语中可以构成系表结构的不及物动词正在不断出现,它们具有实义动词的性质,因而能够表达特殊的词汇意义;它们用作连系动词,又能说明主语具有何种属性或处于何种状态。因此,他们成为连系动词中最具修辞色彩和表现力的一类,运用得当,可以取得语言生动简洁的效果。

在连系动词这一大类中,be是代表,使用的频率最高,但是它本身并不表示任何意义。其它连系动词大多表示系表关系和动词实义的双重概念,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它们分成以下三个方面:

1.become,come,fall,get,go,grow,make,prove,run,turn out,wear,work等表示“变成或逐渐处于某种状态”,它们用作连系动词时,有的保持原有的词汇意义多一些,有的少一些。prove与turn out后面常跟不定式短语以突显连系动词的特点。

It’ s getting late.

The milk turned sour.

He came to me when he went broke.

It comes cheaper if you have a season ticket.

When nobody reacted he fell silent at last.

It proved to be much more difficult than she had supposed.

2.continue, hold, keep, lie, rank, remain, rest, sit, stand, stay等表示“保持或继续某种状态”,他们在句中用作连系动词保持原来的词汇意义明显要多得多。

必须注重学生的实际专业英语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兼模拟工作的环境,使英语专业学习能与实际操作接轨。按照讲训并重、学练结合的原则进行英语教学。

3旅游英语专业模块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了考察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应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本研究注重充分体现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邀请旅游单位参与研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3.1根据评价方式分

对于旅游英语专业模块教学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采取笔试与口试的结合,角色的融入与临场发挥相结合,课堂讨论与互动效果相结合,从而实现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共同考查,同时由于中职旅游行业岗位的特殊性,特别要注重学生听说能力考查和语言交流能力考查;在实际的考查过程中可以将总分从笔试、口试与表现三大部分按照4:4:2进行分配;这样考查得出的分数进行衡量,从而得出优秀、中、差等级,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岗位职能技能都能有效检验,有助于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

3.2根据评价内容分

旅游英语专业模块教学评价内容包含旅游英语能力评价、工作责任评价、工作态度评价、关键能力评价等等。通过模块教学评价使专业英语教学行之有效,进一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专业英语技能。在旅游英语专业模块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激励师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机制。基于工作过程的旅游英语专业模块教学评价是对学生整个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学习过程的评价,而评价的结果一定要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对旅游服务专业英语模块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班和平行班2012级旅游2班的教学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验对比,得出结论:基于工作过程的旅游英语专业模块教学,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再现,2012级旅游1班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动机更强了,对英语学习更感兴趣了,专业英语成绩提高了。

综上所述,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旅游服务专业英语模块教学,在工作任务项目引领下,在真实的模拟工作环境中,融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可思性于一体,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口到心到,使专业英语教学更有效,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英语知识并将它能应用到将来实际工作中,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了解到企事业单位的岗位需求,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君.旅游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路与实践[J].焦作大学学报,2005,(10).

[2]蒋乃平.模块课程及其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34).

[3]钟青霖.实施“模块教学模式”,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7).

[4]敏.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英语情境教学[J].外语教学,2003,(3):85

结论英语篇4

【关键词】 主位 述位 阅读教学

引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语言本身有一个对词语进行顺序安排的问题,即“线性化”问题(linearization problems)。出于要突出不同的信息或赋予重要性时的一种信息安排考虑,作者或说话人要选择一个开始点,按所期望的“主题突出性”安排信息结构。也就是说,人们在交际时,总是按某些词语在交际中所要体现的功能来确定某些话先说,某些话后说。在一个句子里,则是某些词语先说,某些词语后说。先说的是主位(theme),也就是Halliday所谓的“某个信息的出发点”。它是句子或小句最靠左即开头的成分,句子就是围绕这个成分组织起来的。跟在后面的所有成分被称为述位(rheme),是围绕主位逐步展开的实际内容。主位会影响篇章接受者对后面部分的理解,因为它为其后的部分构建了一个篇章语境。它有预示语篇内容的发展方向、构建语篇框架、预示语篇覆盖范围和说话者意图的作用。“研究主位结构的意义在于了解和掌握有关中心内容的信息在语篇中的分布情况”(胡壮麟等1989/1996)。在于观察作者怎样建立话题以及怎样发展语篇话题的。拿某个篇章来说,小句(包括复合句)的主位结构显示和体现了这个篇章展开的方法,通过分析篇章中的一个个的小句,我们能深入了解篇章的篇章现象,并能了解到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有助于读者快捷而准确地掌握篇章所传递的主要信息,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对学生的写作和语篇类型的辨认能力都有提高)。这对英语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1. 主位类型

Halliday(1994)认为,主位是信息小句的出发点。他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出发,把主位分为语篇主位、人际主位和概念(或主题)主位。概念主位总是位于最后。同时又按它们的出现情况,将其区分为“简式主位”(Simple Theme)、“多重主位”(Multiple Theme)和“句式主位”(Clausal Theme)。他还把主位进一步分为标记主位和非标记主位,两者的区别在于:如果小句的概念主位同时又是小句的主语,它就是非标记主位,否则,就是标记主位。

1.1简式主位

指句子中的主位成分只体现一种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中的一种),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不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功能单位。通常简式主位由一个名词词组、副词词组或介词短语体现。如:

(1) The cat(主位) ate the rat(述位).

(2) On the wall(主位) there was a picture(述位).

(3) Slowly and quietly (主位)the cat

came into the dark room(述位).

主位可以是围绕主题,也可从时空因素和方式,以及个人对事物的估计判断,或与上句的逻辑关系出发,选择什么成分作为小句的主位都是从一定的目的功能出发,并非盲目的。在英语中,相当一部分句子都是选用主题项作为小句的主位的,如例(1)。而在例2中,作者将状语主位化,使句子的话题由“谁”变为“在什么位置”,从而使作者改变角度,从不同的空间位置来描述事件。当然,作者也可以按不同的时间顺序来描述事件,避免使主位与主题保持一致给读者带来的单调感,使主位化手段具有文体功能。

1.2 多重主位

是指由多种功能成分构成的主位,它总是含有一个表示概念功能的成分,以及表示语篇或/和人际功能的成分。如果这三种功能成分都出现,其排列顺序为"语篇主位--人际主位--概念主位"。如:(4)But certainly he was lucky.

句中"But"表示与上文的联结,应归入语篇功能,"certainly"是说话人的主观表达,体现的是人际功能, 主题项(topic entity)"he"体现的是概念功能,三者组成多重主位。但在实际的言语活动中,像这样各类成分齐全的多重主位并非多见,往往会缺少语篇成分或人际成分。

1.3句式主位

指当一个句子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句(呈并列关系或主从关系)时,首先出现的整个小句构成的主位。如:

(5) If winter comes,(主位)can spring be far behind(述位)?

(6) Without saying a word,(主位)he left the room immediately(述位).

2. 主位结构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研究主位结构的意义在于了解和掌握有关中心内容的信息在语篇中的分布情况”(胡壮麟等1989/1996)。主位(包括小句主位、高位主位和篇章主位)会影响篇章接受者对后面部分的理解,因为它为其后的部分构建了一个篇章语境。主位发展有预示语篇内容的发展方向、构建语篇框架、预示语篇覆盖范围和说话者意图的作用。这有助于读者快捷而准确地掌握篇章所传递的主要信息,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因此,这对英语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下面是一则实例主位分析(选自《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四单元: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这里仅以"The Statue of Liberty"部分为例,各句的主位依次是:In the mid-1870s(主位1)-At the same time(主位2)-His mother(主位3)-That same year Bartholdi(主位4)-It(主位5)-He(主位6)-The Statue of Liberty(主位7)-It(主位8)。

从以上主位序列中可以看出,文章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自由女神像的创作过程,创作者的创作原型及其名字的由来的大概轮廓,阅读起来容易把握全局。

结语

由以上可以看出,主位结构理论对篇章解读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主位的选择并非是无目的的,而是为一定的功能服务的。带领并训练学生分析一些语篇的主位-述位结构,打破传统的注重词、句讲解的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语篇的中心话题,了解语篇的发展,结构和作者的意图,从而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长沙:湖南教学出版社,1989.

[4] 刘辰诞. 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 赖清燕.主位和述位初探[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3.2.

结论英语篇5

1.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成为一名合格口译员的前提。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政治思想条件和品质。思想政治素质包括口译者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正确了解和贯彻执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总理生前曾对外事人员提出过“三过硬”的要求,第一位就是“思想政治过硬”。英语口译人员首先是一名外事人员,要在不同的场合直接参与对外交往,无论是出国参加各种活动还是在国内参加涉外活动,都应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口译人员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政治立场,跟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乱说,不乱为。口译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包括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绝对尊重讲话者的思想、观点、立场及个人感情,忠实、准确地传达讲话人的原意,不得任意篡改、增删或肆意歪曲。

2.精湛的业务素质是口译成功的关键。在口译活动中,业务素质起关键作用,如果没有业务素质做后盾,口译则无法进行。口译人员精湛的业务素质包括:其一, 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做为一名合格的口语翻译应具备良好的英语修养和扎实的汉语基本功,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互译规律,拥有快速、准确地遣词造句能力。其二,宽广的知识面。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已有的知识结构起着重要作用。译员在言语理解的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理论的信息处理原则,当输入的言语信息与记忆中存储的有关信息相整合,言语就能得到理解; 如果缺乏或未能激活记忆中的相关信息,译员就不能或难于实现对言语的理解。因此常常有译员由于缺乏某些知识而出现“卡壳”的现象。“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知识的底蕴越深,译员越能够驾轻就熟,灵活应变能力就越强。就像著名的口译专家Jean Herbert所说的:“He knows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and something of everything.”(好的译员要既是专才,又是通才)。

无论译稿是否提前准备,口译员能译出如此恰当、优美的语言,堪称口译界佳话。如果口译员没有广阔的知识面,不熟悉诗词,也达不到如此效果。特别是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口译人员更需要知识面宽广,既要熟知国家的大政方针,关心政治和经济,又要钻研科学技术,懂文化艺术;既具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自然科学知识。既具备扎实的中外语基本知识,又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所担负的口译工作。其三,丰富的专业词汇量。在医学、法律、教育、体育、科技等各领域,则存在许多专业性较强的词,只能为从事本专业的人所熟悉,因此对于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口译任务,译员除了平日积累的词汇量外,在口译前进行词汇的突击准备是十分必要的,如在口译前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方面资料,列出词汇表,强记两种语言大量的专业术语。在涉及科技含量较高的口译中要使用行话或专业术语,否则就体现不出科技味,口译是否“行话”,有赖于口译员对科技专业的了解程度。

3.优秀的智力素质是口译成功的保障。智力主要是指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智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口译人员完成工作的必备条件。一是敏锐的听力。译员的听力能力,是口译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一名译员的综合语言和知识水平的反映。英语是世界性的大语种,口音五花八门,有些连英美人自己都听不清楚。译员不仅会接触到标准规范的英语,也会接触到非标准、非规范的英语;不但会听到英、美口音,也会听到澳大利亚、南非等国的口音;不但会听到英语民族的口音,也会听到非英语民族人的讲话,如南亚人、非洲人、中东人、南欧人、拉美人等。他们的英语都不同程度地带着自己母语的烙印。要听懂这五花八门的口音,译员必须在平时注意多听一些英语的口音、方言及变体,注意总结其特点和规律,并学会逻辑推理和判断讲话的前因后果,正确判断说话人所要传达的信息,领会其意向、目的、态度,从而作出果断、正确的选择。二是良好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口译的一个重要环节,口译的理解,就是把听到的讲话和译员自己头脑里储存的知识、常识、经验和讲话背景联系起来,分析推理判断其内涵,为寻找对应的译语转换打下基础。这一过程往往要在瞬间完成,在语言熟练的情况下,译员对所谈的事情和问题了解得越多,越容易理解,翻译出来的语言也越准确清楚,如果对话题理解不准确,译员往往会卡壳、或犹豫不决,或者翻译不准确,影响口译效果。三是较强的记忆力。口译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的记忆力,记忆力是指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实验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短时记忆是有限度的(5秒钟到几分钟),短时记忆是是操作性的,动态性的,译员听完讲者的一句话或一段话,借助短时记忆,将内容、意思迅速输入大脑的“临时中转站”,用完之后立刻把中转站清空,腾出空间,集中精力输入下一批内容。译员短时记忆力体现在中转站容量要大,存放排列有条理,及时调用;口译人员的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静态的,这指的是译员的静态记忆里要有一个大仓库,存有大量的各类的词汇,并且能在瞬间把需用的词汇调往现场“即插即用”。

4.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口译成功的重要支撑。心理素质就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在口译活动中,心理素质是口译成功的重要支撑,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口译员更能出色的完成口译任务。一是坚定的自信心。在口译中,自信是建立在口译员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良好的自信心是口译成功的一半。在具备了良好的口译听说基本功的基础上,突破心理上的障碍,口译成功在望。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的心理现象,无论是在一个人的心理表现中,还是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融会的。良好的自信心有助于口译的成功,在积极的、轻快的意识支配下有利于口译的充分发挥。反之,自信心不足或担心专业不熟、专业术语不十分清楚、怕其他懂外语的人挑剔等,都会直接影响口译效果。二是沉着冷静的心态。口译是一个面向听众的工作过程,面对陌生的听众都会感到压力,都会紧张,这种情况下,尽可能放松心情,将注意力集中在你有兴趣而且能够实现的目标上。译员若情绪不平稳,话人激动,译员也容易跟着激动,导致语言不清,语调走样。一般人会认为,情绪越高,表现状态会越好,但事实并非如此,情绪太高,有可能出现过度紧张,或可能出现反应活跃过度,判断不准确,翻译也就不准确。译员要养成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怡然心态,排除一切干扰,保持心理状态稳定,大脑清醒,善于控制自己,才可以出色完成口译工作。三是灵活的应变能力。口译过程时一个复杂而又是创造性的劳动,加之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常常出现卡壳的现象。在口译过程中有些词没有听懂或没有听到,翻译中就卡在那里,或绞尽脑汁想又把后面的信息耽误了,常常因小失大,遇见这种情况,口译员既不能急躁又不能退却。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口译人员要有随机应变能力。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第一,猜测法。碰到生词或没听到的词,可利用背景知识、上下文、和整个讲话的主题,将其大概意思猜测出来。这时译员通过解释或用一个泛泛的词来代替这个具体词的意思,让听众明白讲话者要传递的信息。第二,漏译法。有时由于临场紧张、时间紧迫,或根据背景知识、上下文无法猜测出来,如果再仔细琢磨意味着对后面信息传递的耽误。这时候,译员应果断放弃该信息的翻译,跳过继续往后翻,不用去反复想着漏译的句子。第三,小声询问法。如果离发言者较近,可以小声快速询问,问明白后,说声“sorry”,继续翻译。

结论英语篇6

摘 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常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点的讲授上,而忽略了文化差异对语言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从价值观念、社会心态及交际方式三方面论述文化差异;其次指出了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在思想上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将汉英文化差异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建议。总之学习语言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文化是语寄的载体,总之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到语言。

关键词:汉英文化;差异;大学英语;教学

l汉英文化差异的表现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取得成就的总和。而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既是文化的载体和表达形式,又是文化传播和继承的最初要素。由于名国文化背景不同,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文化特色。汉英文化差异有以下几种表现。

1.1价值观念

人类学家认为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西方人重视个人价值,强调自我意识,把充分表现个性视为最快乐的事。他们自己的为人处世,言语行为无须别人认可,也不追求与别人保持一致。在英美街头,除了警察,你很难看到两个穿着完全一样的人。在他们看来服装不仅体现个人的爱好,更是强调个性的方式。而中国人群体意识很强,独立意识弱。常表现为当服饰流行时,众人趋之若鹜,竞相效尤。在西方,人的独立意识很强,年满18岁的青年人往往独立谋生,他们将依赖父母生活视为耻辱。这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截然不同的。另外,西方人认为,当别人未求助时,就主动给予帮助是一种施舍行为,是对他人能力的轻视,甚至是对其人格的侮辱。而中国人则将这类事看作是正常的相互关照,是人之常情。这些都反映出东西方在价值概念上的不同。

1.2社会心态

由于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逐步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态。即使对同一事物也往往会有不同的好恶。譬如,对什么是禁忌,什么是个人隐私,英汉两民族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英美人见面很少问及家庭情况,他们视个人年龄、收入、财产等为个人隐私。中国人见面交谈则毫不避讳谈这些问题。此外,当中国人接受礼品时,往往要推辞一番,待客人走后才打开看。而英美人一般不推辞,常常当面打开礼品,加以赞扬表示感谢。

1.3语言的词汇意义

语义学把词汇意义分为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语言意义就是词汇的概念意义;文化意义则是指词汇的感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通常是指某一文化群对一客体的主观评价,评价不同就会影响交际双方的文化沟通②。首先,语言反映社会,现实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蜗明显地体现在词汇的语言意义上。在汉话中亲属关系的称呼很多,对祖父与外祖父,婶婶、舅母与姑母之类的称呼很多,而且区分得很细,反映了汉民族大家庭结构的现象以及中国人对家庭关系和宗族关系的重视。而英语中grandfather一词可指祖父,又指外祖父;aunt一词可指所有与父母同辈的女性亲属。英语民族对这些亲属关系不加以区分的态度,反映了他们家庭结构简单,宗族关系淡漠的特点。其次英汉两种语言中许多词语都确各自的特定的含义,词语的这种文化内涵与文化传统和宗教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白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意义没有区别,但文化内涵却不同。

在中国它表示可爱的,常用作产品的商标。但如果我们将白象直译为white elephant,在英美文化中则指一种害大于利的累赘或无用之物。

2将汉英文化差异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建议

2.1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所学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如: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有声语言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外国影视,欣赏格调高雅的外国歌曲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把英语教活。

2.2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差异比较

2.2.1在教学中注意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即使如:Hello,Hi,Sorry,Pardon等形式上极为简单的表达,困扰学生的也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运用。对于这一类词语,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其深层词义,这样才能了解其文化内涵。

2.2.2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对话的文化语境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H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

2.2.3在教学中注意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都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挖掘其中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2.2.4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社会文化对语法的影响。语法是语意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语、组词成句、组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e is my friend,而应该说:He is a friend of mine.双重所确有准确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又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看到if两句语法关系便了然于胸。

如:“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这句话看上去像是一连串动词的堆砌,几个短语之间无连接词语,但其上下文的语意使它们自然地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少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是有帮助的。

总之,学习语言尤其是一门外语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生活在一定言语作用区域中的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下通过口语或书面形式相互交际而使用的。一种特定的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和国家,以及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相关。而在我们大学英语教学中所欠缺的正是这种因素,为此有必要指出来,以便重视起来。正如拉多在其《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所说:“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到语言④。”

注释:

①张岱年.文化的冲突与融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77:28 - 35

②王喜缄.比较文化概念[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15 - 34

结论英语篇7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职公共英语 考核评价

工学结合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在工作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模式出现了巨大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个性化、多元化、实用性教学模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改革趋势。工学结合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1工学结合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教学方法以及教育模式也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而不断变化。现代教育围绕着教学任务,注重“以学生为主”原则的贯彻。工学结合的应用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学生能够通过直接参与实际工作进行学习。工学结合能够满足现代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既能够查漏补缺又能够巩固自身的知识,这也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拓展。工学结合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桑德兰技术学院提出的,并于2000年引入我国教育界中,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力和应用效果。工学结合是指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教学目标,以校企合作平台为载体,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实习工作进行教学的一种教育模式。工学结合的核心在于实践活动,其一般具有交互性强、突出主体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理论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拓展,同时学生与教师能够在实践活动中互动,符合新时代教学的特点。工学结合教学具有寓教于实践的优势,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2工学结合在现代教育中的优势

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数量过多的学生以及课时的限制,为实践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效率是各大高职有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动,校企合作成为近些年来的社会热点。校企合作是指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的一种教学模式。工学结合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被当今教育界广泛关注和应用。工学结合具有实践性强、主题鲜明的优势,在辅助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在许多课程的辅助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专业实习课程中的问题,利用工学结合辅助专业课程从而提升其教学效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工学结合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实际工作情况,且工学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正是由于工学结合的特点,能够渗透于实践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能够花费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各种技能的要点,并且通过直观的实习工作,加深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印象,更好地掌握各种应用技术和技巧。工学结合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实习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共享教学资源,学生也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讲解或回答学生在工学结合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升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能够提升自主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养,为以后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础。

3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公共英语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考核评价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高职院校学生多为普通高校毕业生、中专、技校或是对口生。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考核内容完全脱离了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其多采用与普通高校相同的标准对高职学生进行评价,没有认识到高职学生结构的复杂性,这就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2)考核评价脱离学生的专业需求。传统的高职公共英语考核中过于强调英语基础知识,即考核内容偏重于普通英语,却没有重视到不同专业学生对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原则;另一方面其过于强调理论体系与学术知识,即考核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相脱离,不符合学生的专业需求。

(3)考核评价与学生的应用能力相脱离。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不但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知识,同时有需要具备较好的专业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对优秀人才的业务能力需求。因此,在高职公共英语考核评价中需要突出专业性与实用性。但是就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考核评价现状分析,其仍旧存在偏重于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考核,这使得考核评价仍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忽略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导致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4)考核评价与市场需求相脱离。由于我国职业院校发展时间短,其考核评价体系多参照普通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得其脱离了高职学生就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没有对现在就业市场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调研,也无法了解高职学生就业市场对人才英语能力的需求。总而言之,由于没有准确把握就业市场的需求,从而无法建立准确的考核评价体系,更无法把握英语技能对学生未来工作的影响,无法给予有效的评价结果。

4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公共英语考核评价

(1)考核评价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高职学生结构的复杂性使得高职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高职公共英语考核评价中需要采取统筹评价模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量化考核评价以及弹性的考核指标来评价学生英语能力。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既需要重视实际工作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2)考核评价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不同专业的工作对于人才的英语能力有不同的要求,传统高职公共英语考核评价多偏向考察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词汇、语法)以及英语技能(听说读写译)。但是不同专业工作时需要掌握的英语能力各有所侧重点,例如电子专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较高,而会计专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相对较低。由此可见,传统的高职公共英语考核评价体系以及不适用于现代的高职院校。因此,在实际考核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要依靠学生的实际专业确定考核内容。此外,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增加一些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考核内容,包括工作交流、技能操作、产品介绍等内容,通过增加实践性较强的评价指标,凸显高职公共英语考核评价的专业性与职业性。这使得高职公共英语考核评价能够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符合现代职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

(3)考核评价应结合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注重以就业市场为向导,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核心内容。高职公共英语考核评价应当突出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强化对英语运用能力的考核。首先就要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考核,采取英语运用能力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此外,转变传统的考核模式,注重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指标,并采用量化考核指标,从而形成全面的高职公共英语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W习效率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4)考核评价应结合就业市场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工学结合模式主要以就业市场为向导,以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为目的。不同专业工作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各有所差异,高职院校要积极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信息,建立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高职公共英语考核评价体系,结合企业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对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应用能力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从而帮助学生以及用人单位了解人才的优势,并根据评价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对高职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此外,在高职公共英语考核评价过程中,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不能一成不变,需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才能够增加高职公共英语考核评价的灵活性与实践性。

5结束语

结论英语篇8

关键词:结合;实际;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转变观念,采取新措施,在《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用好新教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实践体会:

一、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解读》,领会新教材

首先我认识最深刻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的本质是引导,而不是讲和练,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次,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传统的截然不同: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如何形成的规律上,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勇于创新,形成了教学特色。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由单一的听教师传授知识转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林崇德教授1996年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中撰文提出了“教育双主体论”,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因此,在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同样存在“双主体”,教师是“教”英语的主体,学生是“学”英语的主体。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解放思想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把教英语和学英语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课堂教学,并且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了理论后,我们必须将它同实际相结合,教师应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进行改革以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在智力、身体、情感与社会行为等各个方面取得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还应当帮助他们发展独立生活能力。因此,我们初中英语教师的责任不只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还应当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英语课程的目标上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应当结合这五个方面展开:

1、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在七年级阶段主要是发展学生听和说的技能。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听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听录音。课本所附的录音带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声音与口音,多听录音对发展学生的听力有很大的帮助。其二,教师本身也是听力材料的重要来源。教师在课堂上要用英语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如与动作相结合的听力活动、用图片辅助的听力活动、与培养动手能力相结合的听力活动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听力材料。

2、学习英语会话应充分发挥学生善于模仿、不怕重复的特点,反复实践。按课本编排从词汇、短语、短句入手,让学生练习一些问候语、请求用语、课堂用语以及简单问句,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和句子的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自由度较大的会话活动,如讲故事、收集信息、英语晚会等,然后对活动的“成果”进行展出。

3、学生的情感态度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关注点之一。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让他们获得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4、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步骤,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5、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重要方面之一。在以往的教材中很少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实际上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能让他们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四、教师与学生

1、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削弱了课堂教学效益。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张变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当今,人们对待课堂上的师生关系问题正好犯了这个毛病。 初中学生尚处于不成熟的年龄阶段,自控力不强,大多数学生都需要在老师的监控下学习;而且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其学习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没有老师的科学安排、深入浅出的讲解,说他们能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

2、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

结论英语篇9

论文摘 要: 获得英语交际能力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当利用有效教学手段将情景教学与相应话题相结合,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

一、情景的创设

情景中创设的语境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是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高职英语教学中应当有效地创设情景。

1. 通过实物及简笔画创设情景。借用物品创设情景是最常用的较方便的情景设置方式,它形象生动,不仅大量的名词可以通过实物来呈现,一些方位介词、系动词也可借助物体使之表达简洁、明了。如学习系动词look, seem, be, taste, smell等时,可以带一些日常所见的物品与学生进行探讨。图画情景有其特有的优势,而简笔画教学具有较强的愉悦效应,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英语的爱好都将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在讲授“McDonald's”这课时,教师可以画出麦当劳的logo,然后问道“Do you know what it is?”

2. 通过各种活动创设情景。运用英语歌曲不仅能渲染和烘托教学气氛,而且能稳定学生情绪,调整课堂节奏。动作情景是教动词时最简单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教“drop”和“pick up”两词时,教师把粉笔从手中滑落,说:“You see, I’ve dropped the chalk.”接着对一个学生说:“Will you pick it up for me?”这样,学生对这两个词的意义、用法就一目了然了。

3. 通过教学设备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可以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这种方式突破了教学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方便、快捷。

二、情景教学法与相应话题的结合

话题式教学是指教学时根据课文拟订一个中心话题,围绕这一主题而进行的听、说、读、写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学生能以课文为出发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的大量综合语言运用练习,并在与这一话题的相关活动中深入理解这一话题的内涵,拓展认知领域,开展思维活动。

对话题的确定要以课本为依据,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话题导入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导入方式可以是漫谈式,也可以是开门见山式。话题操练的目的是通过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保证学生规范而流畅的说出新的话题材料、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话题交流过程中要求能简单地复述听到或读过的材料,内容有一定的连贯性,能够运用日常交际用语围绕指定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能以简短的口头或笔头介绍特定话题的信息。实现情景教学法与话题的结合,教师要充分领会课程内涵,转换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创设情境、合理设计活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以话题为中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变过去为教教材而教教材的方式,围绕话题,将教材进行重组和拓展。使学生能够将同一句式使用到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情景教学与话题相结合的有效性分析

1. 创造逼真情景,在情景中精讲多练。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挖掘教学情景或素材,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将语法还原成实践,让学生有一种现学现用,学了就有用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力,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和有话能说,使学生逐步形成习惯, 从而掌握该语法项目。例如:

(1)复习人称代词时,随手拿起学生书本,(Is this your book?)进行问答,学生一旦会模仿,将师生间的对话转向学生间的对话。

(2)在复习情态动词can 和could 时可以拿出自己本人的一些照片,示范“At the age of(),I could do sth”“Now I can do sth”,再让学生练习说和写。当学生在口头和书面练习中反复应用了在真实情景中的目标语言,他们就不会轻易忘记。

(3)讲一般现在时,要做的活动便是询问学生们的业余爱好,并鼓励他们或者相互之间或者通过互联网去了解他人的爱好,这样的生活化场景,对一般现在时的强化远远胜过让学生去做上百道选择题。

(4)学习非真实条件句时,在学习if 引导的虚拟语气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如下的“接龙游戏”——If I were you,I would buy the computer;If I bought the computer,I would get more information.通过这样的操练活动,学生既练习了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还加深了对所学语法现象的理解;同时,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中又不乏幽默与调侃,从而使语法教学既轻松又有效。

2. 在语言训练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点拨、归纳。启发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材料归纳语法规则,进而在情景中探究解疑。当学生对所学句型能够运用自如,脱口而出时,立刻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性归纳小结。例如:

(1)在学习“某人花()做某事”这一句型时,教师注意到班里一位学生戴了一只漂亮的手表,为了引入主题,教师问该学生:How beautiful your watch is!How much is it? 然后再通过意义性替换操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句型结构在情景中的意义和用法,最终目的是以语言规则指导学生在情景中的言语再实践活动,达到交际功能这一目的。

(2)英语的动词时态是学生难以驾驭的复杂概念。如果采用“关门”这个动作作为直观手段,边做边说,则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教师一边去关门,一边说:When class begins,we usually shut the door; I'm going to shut the door;I'm shutting the door;I have shut the door 等进行操练。教师表演以后,把句子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讨论、归纳再叫学生反复操练,融行为和语言于一体。通过情景、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使他们能触景生情,整体跳跃,脱口而出,把课堂上学到的语法与句型变成自己的语言。

3. 意义操练和语言交际相结合。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 在情景中掌握句型结构。句型操练情景化,可以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意义上。例如教学if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和had better( not)do sth 时,可设计以下教学活动:先出示投影:问路——指路情景:“If you want to go to this hotel,you’d better take a taxi.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归纳出if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语法规则和had better( not)do sth. 句型结构。接着通过意义性替换操练,进一步理解了句型结构在情景中的意义和用法。最后让学生分组自编对话,根据他们的生活实际练习目标语言。因为这是他们身边的事,从创设语言环境的角度看,比起用其他例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易掌握。

总之,英语教学绝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发现、归纳出语言形式和规则,教师还必须向前迈出两步,那就是认真设计巩固操练和实际运用两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任何语言形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只有通过实际运用,特别要通过在实际交际或者仿实际交际活动中去运用才能内化其规则、才能真正掌握。因此创设英语教学中情景教学与话题相结合,能让学生在真实或准真实语境中感知所学语法结构,在有意义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大量的语言实

践,“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结论英语篇10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情景教学法 话题 结合

一、情景的创设 

情景中创设的语境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是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高职英语教学中应当有效地创设情景。 

1. 通过实物及简笔画创设情景。借用物品创设情景是最常用的较方便的情景设置方式,它形象生动,不仅大量的名词可以通过实物来呈现,一些方位介词、系动词也可借助物体使之表达简洁、明了。如学习系动词look, seem, be, taste, smell等时,可以带一些日常所见的物品与学生进行探讨。图画情景有其特有的优势,而简笔画教学具有较强的愉悦效应,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英语的爱好都将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在讲授“mcdonald’s”这课时,教师可以画出麦当劳的logo,然后问道“do you know what it is?” 

2. 通过各种活动创设情景。运用英语歌曲不仅能渲染和烘托教学气氛,而且能稳定学生情绪,调整课堂节奏。动作情景是教动词时最简单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教“drop”和“pick up”两词时,教师把粉笔从手中滑落,说:“you see, i’ve dropped the chalk.”接着对一个学生说:“will you pick it up for me?”这样,学生对这两个词的意义、用法就一目了然了。 

3. 通过教学设备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可以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这种方式突破了教学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方便、快捷。 

二、情景教学法与相应话题的结合 

话题式教学是指教学时根据课文拟订一个中心话题,围绕这一主题而进行的听、说、读、写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学生能以课文为出发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的大量综合语言运用练习,并在与这一话题的相关活动中深入理解这一话题的内涵,拓展认知领域,开展思维活动。 

对话题的确定要以课本为依据,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话题导入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导入方式可以是漫谈式,也可以是开门见山式。话题操练的目的是通过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保证学生规范而流畅的说出新的话题材料、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话题交流过程中要求能简单地复述听到或读过的材料,内容有一定的连贯性,能够运用日常交际用语围绕指定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能以简短的口头或笔头介绍特定话题的信息。实现情景教学法与话题的结合,教师要充分领会课程内涵,转换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创设情境、合理设计活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以话题为中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变过去为教教材而教教材的方式,围绕话题,将教材进行重组和拓展。使学生能够将同一句式使用到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情景教学与话题相结合的有效性分析 

1. 创造逼真情景,在情景中精讲多练。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挖掘教学情景或素材,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将语法还原成实践,让学生有一种现学现用,学了就有用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力,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和有话能说,使学生逐步形成习惯, 从而掌握该语法项目。例如: 

(1)复习人称代词时,随手拿起学生书本,(is this your book?)进行问答,学生一旦会模仿,将师生间的对话转向学生间的对话。 

(2)在复习情态动词can 和could 时可以拿出自己本人的一些照片,示范“at the age of(),i could do sth”“now i can do sth”,再让学生练习说和写。当学生在口头和书面练习中反复应用了在真实情景中的目标语言,他们就不会轻易忘记。 

(3)讲一般现在时,要做的活动便是询问学生们的业余爱好,并鼓励他们或者相互之间或者通过互联网去了解他人的爱好,这样的生活化场景,对一般现在时的强化远远胜过让学生去做上百道选择题。

(4)学习非真实条件句时,在学习if 引导的虚拟语气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如下的“接龙游戏”——if i were you,i

would buy the computer;if i bought the computer,i would get more information.通过这样的操练活动,学生既练习了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还加深了对所学语法现象的理解;同时,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中又不乏幽默与调侃,从而使语法教学既轻松又有效。 

2. 在语言训练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点拨、归纳。启发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材料归纳语法规则,进而在情景中探究解疑。当学生对所学句型能够运用自如,脱口而出时,立刻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性归纳小结。例如: 

(1)在学习“某人花()做某事”这一句型时,教师注意到班里一位学生戴了一只漂亮的手表,为了引入主题,教师问该学生:how beautiful your watch is!how much is it? 然后再通过意义性替换操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句型结构在情景中的意义和用法,最终目的是以语言规则指导学生在情景中的言语再实践活动,达到交际功能这一目的。 

(2)英语的动词时态是学生难以驾驭的复杂概念。如果采用“关门”这个动作作为直观手段,边做边说,则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教师一边去关门,一边说:when class begins,we usually shut the door; i’m going to shut the door;i’m shutting the door;i have shut the door 等进行操练。教师表演以后,把句子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讨论、归纳再叫学生反复操练,融行为和语言于一体。通过情景、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使他们能触景生情,整体跳跃,脱口而出,把课堂上学到的语法与句型变成自己的语言。 

3. 意义操练和语言交际相结合。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 在情景中掌握句型结构。句型操练情景化,可以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意义上。例如教学if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和had better( not)do sth 时,可设计以下教学活动:先出示投影:问路——指路情景:“if you want to go to this hotel,you’d better take a taxi.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归纳出if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语法规则和had better( not)do sth. 句型结构。接着通过意义性替换操练,进一步理解了句型结构在情景中的意义和用法。最后让学生分组自编对话,根据他们的生活实际练习目标语言。因为这是他们身边的事,从创设语言环境的角度看,比起用其他例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易掌握。 

总之,英语教学绝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发现、归纳出语言形式和规则,教师还必须向前迈出两步,那就是认真设计巩固操练和实际运用两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任何语言形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只有通过实际运用,特别要通过在实际交际或者仿实际交际活动中去运用才能内化其规则、才能真正掌握。因此创设英语教学中情景教学与话题相结合,能让学生在真实或准真实语境中感知所学语法结构,在有意义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大量的语言实 

践,“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