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十篇

时间:2023-03-27 22:59:58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简单原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并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2.能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愿意与同学分享成功的经验。

教学准备

1. 分组材料:学生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自备材料,温度计,手表。

2. 教师准备:太阳能的相关资料或科普读物。太阳能热水器的简单工作原理图。教师自制的太阳能热水器模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1.谈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阳能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请大家说一说,你所了解到的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例子。

2.学生交流汇报,凡是合适的例子教师都要从知识了解的途径或知识了解的广度来给予肯定。如果学生所举例子不是直接利用太阳能,教师可以进一步强化“直接利用”的标尺,引发学生再次思考。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太阳能与其他能源相比较有哪些优点?

4.学生汇报后教师给予总结梳理,落脚到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没有污染的能源。

二、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和基本原理。

1.谈话:太阳能热水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利用太阳能的设备,观察太阳能热水器,说一说它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

2.邀请个别学生表达交流自己的观点,对同学们的发言至少要在积极思考勇于表达方面给予肯定。

3.出示太阳能热水器示意图进行讲解,指导大家认识到,太阳能热水器将吸收的太阳光线转换成热能,利用冷水比重大,热水比重小的特点,在热水器内形成冷水自上而下,热水自下而上的自然循环,使整个水的温度逐步升高,达到一定温度。同时简要介绍热水器的构造。

三、依据对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和基本原理的了解,自行设计一个“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1.指导学生明确设计要求。

(1)能够装200毫升水;

(2)要利用容易得到的材料;

(3)能够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使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上来。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撰写设计方案。

(1)组织大家思考:设计太阳能热水器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2)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可以采用哪些有效的措施?

(3)按要求的格式撰写设计方案。

3.组织同学在班级内、学习小组之间开展交流与优化设计方案的活动。

4.课后准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工具和材料。

第二课时

一、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谈话:“有了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方案,想必大家已经迫不及待要将它制作出来。并想亲自看看它的效果吧!让我们选择合适的材料,按照自己的制作计划,开始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2.学生分小组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选择合适的工具和制作材料。

(2)按设计要求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3)交流制作过程中的体会。3.检测太阳能热水器。

(1)讨论:用什么方法来检测太阳能热水器性能的优劣?需要测定哪些指标或参数?

(2)检测。

开展严格控制条件下的检测活动。

科学地记录。

每隔5分钟测一次水温,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

二、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1)整理检测参数。汇总所有的科学数据。分析、整理这些检测参数。汇报分析结果。

(2)研究影响的因素。材料性质的因素;太阳能热水器的摆放的方式;太阳能热水器颜色的因素。

交流:我们认为影响太阳能热水器的因素有哪些?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篇2

一、运用课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启发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生答:“太阳给我们温暖”、“太阳给我们光明”……学生初步谈了对太阳的认识之后,师进一步启发激趣:“你想到太阳家去做客吗?”“想”学生大声地回答,师打开多媒体课件说:“让我们乘上快乐列车,到太阳丁丁家去做客。”师生随着音乐作律动,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音乐停,太阳丁丁家到了,太阳丁丁跟同学们打招呼:嗨!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小太阳丁丁,欢迎你们到我家来做客!师生进入情景也跟小太阳丁丁打招呼,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进入丁丁家去认识一下他的家人(为表现太阳家族埋下伏笔)。教师打开课件,太阳丁丁介绍他的一家:“和蔼的太阳爷爷、爱笑的太阳奶奶、爱发火的太阳爸爸、爱打扮的太阳妈妈、酷酷的太阳哥哥、漂亮的太阳姐姐、爱闹得太阳弟弟、爱哭的妹妹,还有可爱的我丁丁――我们的一家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视觉、听觉相结合的故事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情不自禁地大声赞叹:“太阳姐姐真美、太阳妈妈打扮得真有意思、看太阳妹妹又哭了……”感受着各式各样的太阳所带给他们的美感和艺术魅力,学生们自然地进入了审美情境中。这样,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开始就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奠定审美情趣基调。

二、课件演示解决重难点,开拓学生的审美想象思维

太阳的外形美、表情美、色彩美、材料美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分四步”电脑动画课件:(1)出示太阳一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谈太阳的外形美在哪里,学生有的会说太阳的外形有的像花朵,有的像树叶,有的像火焰,有的还梳着小辫子……师总结太阳的外形各式各样,美的特别,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太阳外形。学生展开想象:有的想设计火箭一样的、有的想设计向日葵一样的、有的柳叶一样的……学生的审美想象思维打开了。(2)课件第二步,让小太阳的表情一个一个地出示,并且动起来,既形象又直观。学生欢呼起来:“太阳爸爸生气了,太阳妈妈笑了,太阳妹妹哭了……”学生会发现太阳的表情不相同,不同的表情所表现得美也不同。师问:“你想表现一个什么样表情的太阳?”生答:“我想表现一个张大嘴巴笑的、我想表现一个带太阳眼镜很酷的、我想表现一个会哭的太阳,那样到了夏天天气就不会那么热了……”学生们的想象力一次比一次丰富,感知美的能力也随之增强了。(3)课件第三步:让学生找出太阳的美还体现在哪些地方,教师课件出示太阳色彩的闪动。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每个太阳的色彩都不一样,一个太阳一个颜色,尤其那个闪动七彩的太阳,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目光吸引住了。有个学生大声呼喊着“还有个七彩的太阳,真漂亮。”教师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说一说自己想设计一个什么颜色的太阳,交流后,师生总结出:太阳的色彩也很美,太阳的色彩可以是五颜六色的。这时,我感觉学生对感知美的能力渐渐增强了。(4)课件第四步:师设疑:“你想用什么材料创作太阳?”学生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的想法。师出示不同材料制作的太阳。学生们惊呆了:“老师,还有用彩色鸡毛做成的太阳”,“还有用废旧纸盒做成的太阳”,“用易拉罐制作的银色的太阳,真是美极了……”这样,不用教师过多的讲解,课件就帮助学生学会了知识,并且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审美思维。同时,课堂教学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件表演和欣赏,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感

以往,教师在课堂上示范教学,有的学生喜欢看,有的学生不喜欢看,注意力不集中。但是,信息技术的介入却为示范教学注入了活力。一改以往的示范教学为课件的表演,生动、直观,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技能,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环节,课件展示作品,由小变大,由远拉近,作品中用的技法、材质美、色彩美等,一目了然,形象的把作品中的美呈现在学生面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更使学生达到感知美的“兴奋点”。

四、课件创意,展开学生的审美创造

教师启发谈话:“小太阳丁丁生活在这样的家族中,是多么的快乐和幸福,你们也想创作一个像小太阳丁丁一样美丽的太阳家族吗?”“想!”教师小结:“为了使太阳家族更美丽,让我们小组间共同合作,让太阳家族变得更美丽更有特色。”接着,让学生自由分成彩泥组,彩绘组和废品巧制作三个小组。学生们积极地展开创作,师播放课件《种太阳》《太阳》歌曲及活动的太阳画面,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尽情表现自己的创意,不少学生边唱边做,看到他们这样快乐的学习,我的心里也甜滋滋的.我感觉美已成为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们已成为太阳家族的一员,与太阳的美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想象、表现力都在课件所创造的情景中得到发展,他们将太阳美的一面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尤其在展评环节,学生们小组间愉快合作的太阳家族真是美极了。学生看到这些美丽的太阳都欢呼起来:“这个用彩笔画的粉色的太阳姐姐真美,”“我用废纸作的太阳弟弟那才叫酷呢,”“老师,她的小太阳头上还戴着一顶红色的小帽子,真有意思……”欣赏着学生这些有创意的作品,听到学生们这些优美的评价语,我打心眼里高兴,充分说明审美已叩开学生美的心灵,学生能用感知美的眼睛去体验作品中美的地方,能用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这时我感受到:任何精彩的语言也未必能传达出审美活动中令学生心动、快乐的审美体验。审美活动在这里已达到及至。

五、课件拓展,激起学生的审美探索

课后拓展是一节课知识的延伸。在这环节,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图案的装饰品。例如:草编太阳挂饰、各种贝壳和鸡毛装饰的太阳头饰及太阳图案装饰的衣服、裤子、帽子、鞋、窗帘、书包等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问:“你们还有那些有创意的想法?”学生答:“我要把太阳装饰到床头上,我可以每天都看到它,”“我要制作一个美丽的太阳挂在我们家的墙壁上,”“我要做一个太阳礼物送给爷爷,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让爷爷像太阳一样,天天快乐、天天健康……”学生的想法真是妙极了。但这种美的探索能否付之实践?我设计了两个实践作业:(1)让他们课余时间做一个太阳饰品,带回学校,组织开展“创意小巧手”展示活动。(2)搜集关于太阳的资料,展示在学校的科技宣传栏里,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太阳,去探索太阳的奥秘。学生对作业非常感兴趣,想参加的欲望也很高。由他们创意的构思告诉我,美已渗透到学生的内心,美的探索即将开始,学生对艺术美、生活美的感受与理解也逐渐加深。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篇3

一、鼓励质疑,理解创新

北宋哲学家张载言:“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抓重点处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从平淡处见疑能促使学生求知、探索、创新。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随时抓住契机,设疑启发,以促发学生在求异辨析中有所创新。例如《太阳》第三自然段的教学: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然后汇报学习情况: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生:我通过认真地读课文,知道这段讲太阳很热。

师:太阳有多热?

生:太阳的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生:钢铁碰到太阳就会变成汽,太阳真是太热了。

师: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太阳热的特点的?

生:太阳“是个大火球”用了比喻说明。

生:“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是假设说明。

师:大家学得很好,请把这些说明方法记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钢铁碰到太阳会变成汽,这是真的吗?太阳这么热,有谁敢拿钢铁去碰它呢?

师:哪个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这是个假设说明。

生:这是为了更形象地说明太阳热的特点。

生:(刚才提出质疑的学生)“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也算是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说明太阳热的特点,可是,在这里用“估计”一词是不是有点毛病?(表述得不很恰当)

师:你想让老师帮你解决什么问题呢?慢慢说。

生:我想“估计”只是猜测而已,科学能用猜测吗?“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

师:(灵机一动)你说得好,问得更好!“估计”就是根据太阳的表面温度推测太阳的中心温度。这是科学家的推测而已。所以在这用“估计”。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将来是科学家的你,能用什么方法测量太阳中心的温度?真的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生:我要设计出超级电脑软件,利用电脑准确地测量出太阳的中心温度。

生:(质疑的那位学生)老师,我画好一幅画,请看画面内容:我身穿太空衣,手拿特制的探温计,坐在宇宙飞船上,亲自测量太阳的中心温度。(此时,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师: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大胆地想象和创新,老师相信,10年,20年,30年以后,能向全世界宣布太阳的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的科学家就在我们班产生。

这一教学片断,教师抓住了学生无疑处生疑的教育契机,扬起了学生“遥远联想”的创造风帆,学生不但在质疑辨析中理解了太阳的特点,而且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抓住矛盾,引导探究

我们的语文教材留有许多的空白点及“矛盾”之处,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抓住“矛盾”,细心点拨,鼓励学生自由独立表达并真心给予评价,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拓展。如古诗《小儿垂钓》的教学片断:

师:我们再看看插图,联系“侧坐莓苔草映身”这句话,想一想,说一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老师,图画错了!旁边的草并没有遮在孩子的身上。应该在孩子的身边再画一点儿草。

生:不对,写错了。要写“身映草”才对。

师:是写错了还是画错了,还是有其他原因?请开动脑筋,分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气氛热烈,情绪激昂。)

师:有没有不赞成画错了,也不赞成写错了的同学?请把原因说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生:过路人看孩子可以说“草映身”。

生:从旁边的路上看孩子,也可以说“草映身”。

师:真聪明,观察的多认真。想得多有道理。其他的同学再看看图,对不对呢?

三、展开联想,模仿创新

阅读教学是建立在作品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基础上的。一个高明的教师,要设法让教材和知识“活化”起来,调动学生阅读作品的情感和思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五彩池的神奇?(2)请用彩色泡沫纸,剪出一个你想象中的水池形状,贴在黑板上。(3)看着贴满“水池”的黑板,想一想,现在看到的水池像什么?(4)仿照例句写话:仿照“有像……的;有像……的;有像……的”写水池的形状;仿照“溪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下层却成了……;左半边是……,右半边却成了……”写五彩池的颜色。

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通过动手,创造出了形态各异、颜色多样的池图,丰富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被拓宽后,语言表达的欲望也被激发出来,富有创造性的倾诉,使学生对五彩池的神奇之处有了更深切的感悟。

四、创设情境,拓展创新

语言文字具有较强的形象性,能构建社会生活的一个个意境,绘成一幅幅令人遐想的图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对语言的感悟、体会,为他们提供自由想象、大胆创新的条件。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我应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章内容之后,出示了下列内容: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篇4

《太阳钟》分别是说一说太阳这个钟,看一看古代太阳钟,做一个简易太阳钟,玩一玩手掌太阳钟,用一用标准太阳钟,通过这五个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利用太阳来计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太阳钟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语文太阳钟教学反思范文一本课在前课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古人很早以前,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在当时计时的工具叫做日晷。

本课教学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利用第一课的知识制作简易的太阳钟。课本上介绍了两种太阳钟的制作方法。如有时间,教师应该让学生尝试这两种方法,然后比较这两种方法哪一种计时准确。

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工具具有感官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文太阳钟教学反思范文二《太阳钟》这节课我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分别是说一说太阳这个钟,看一看古代太阳钟,做一个简易太阳钟,玩一玩手掌太阳钟,用一用标准太阳钟,通过这五个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利用太阳来计时。

首先通过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太阳入手引入时间的概念,可以是学生感到这是很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并不感到畏惧,同时也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看古代太 阳钟是让学生真实体会到古代确定时间很困难,对古人如何确定时间产生疑惑,从而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制作太阳钟的兴趣。接着介绍太阳钟的制作方法引起学 习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动手制作。最后玩手掌日晷和用标准太阳钟的活动,增强学生运用科学原理,提高生活和科技水平的意识。

语文太阳钟教学反思范文三古时常用的太阳钟至今似乎越来越少见,利用太阳钟的制作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后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正确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这节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古代的一些计时工具,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并利用这一原理自己动手制作一计时器。

课前为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特质疑: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接着通过“牛顿钟”的故事初步建立学生对太阳钟认知,学生对于他的举动自然比较感兴趣。正好切入主题,介绍太阳钟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利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实践体验后,再找出工作原理,使学生认识更为深刻。

在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介绍手掌日晷,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迅速提高。学生实践验证后谈谈启发,帮助学生正确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最后出示古代一些计时器,让学生找出原理,并说说其它的计时器又是运用了什么原理计时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大自然的规律,从中促使学生思考。同时让学生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太阳钟”或者“计时器”,下节课带到课堂上共同研究。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把这节课的知识加以延伸。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地理课堂;反思;重新设计

很多事情因缺陷而美丽、因缺陷而难忘。在教书第五年,作为年青教师的我有幸参加本县举行高中地理教学大比武,通过抽签,上课的内容是:高一地理必修I第一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复习课,不按常规出牌,太意外了,正因为如此,比赛结果可想而知。课后始终萦绕在心,如果可以再来,我会这样上课。

一、如果可以再来,目标要明确

我当时构想一种新型的地理复习课――核心问题突破法:即依据本节复习内容多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定《昼夜长短变化》这一问题进行突破,学生的核心问题突破,其他各个知识点的复习就能迎刃而解。如昼夜长短变化“知多少”?

反思:把课上成高三专题课,涉及的面小,难度过大,把抽象问题复杂化,在大比武中出现冷场,自编自导自演,师生、生生之间缺少有效互动,课堂效益不高。如果可以再来,学习目标要明确。作为高一地理复习课,复习目标就应是按会考要求,会考条目是会考出题的依据。

重新设计:

1.以情境问题引出复习课题:如北京时间2010年5月1日9点整,上海世博园正式对外开放,届时美国纽约(西五区)时间是多少?此时全球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大于一半或小于一半)?到时本地(29°N)的昼夜长短状况及此后三个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2.展示本节会考要求,会考条目和要求为本节课复习指明方向,在教学设计时,要打破教材顺序,有的放矢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会考条目如下:

二、如果可以再来,课堂要实在

当时上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想说就说――想做就做――想畅就畅――总结陈词,结果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高,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形”无“神”。

反思:大比武课,有很多是作秀课、表演课,无论是大比武还是平时上课,课堂教学要实实在在,只有“形”的课堂教学显得空洞,只有“神”的课堂教学显得缺乏活力,只有“形”、“神”具备的课堂教学才是教师应当追求的,因为它既有活力,又有成效。

重新设计:1读图――设计内容涵盖的知识点全。

(1) 弧线ABC为 线,B地昼夜更替的周期为 。

(2)此时,A、B、C、D的地方时分别为 、 、 、

此时全球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大于一半或小于一半)?

(3)若在C处有一条自西向东的河流,那么河流的哪一岸泥沙容易沉积 。

(4)该图所示的日期约为 ,此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为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为

(5)此日,D、B、C三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当太阳直射点由D纬度向B纬度移动的过程中,D、B、C三地的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6)此时,B地的太阳高度角为 ,D地的太阳高度角为 ,D地此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又称为 。比较这一天A、B、C、D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7)此日,D处于一年中的 季。

(8)B地属于五带中的 带。

2.建构知识(如右图)通过先练后学,自主构建知识模块。

三、如果可以再来,学生要动起来

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关键是学生的“思维动不动”。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每个运转的大脑闪出智慧的火花呢?当时设计,“想畅就畅:以夏至日为例,说出昼夜长短空间分布规律”为了让生有话说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空间分布规律;(2)发生极昼的范围;(3) 发生极昼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4)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5)这一天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及昼夜长短变化;(6)还发现哪些规律?

反思: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学情,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要有梯度,既能激活学优生的思维,又能给学困生带来一定的答题机会。必要时还要让生动手演示。美国教育家菲利普:“告诉我,我忘记;演示给我看,我记住;让我参与,我理解。”

重新设计:

1.用图――采用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的形式、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同时构建知识框架,使生有话好说,可探究可讨论,使生有话好说。

2.说图――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复习程度,回归生活。

请两位学生上台来演示,向大家模拟今天之后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在这次大比武虽然留有遗憾,名次不理想,但自己参与过、经历过,感触深。正因为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才被称为真实的课,之后再不断充实、丰实,就像温哥华冬奥会的开幕式点火一样。我们生活中的课是可以再来,是不断完善的,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汤国荣.聚焦问题改进教学[M].重庆.地理教育,2012(1-2)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篇6

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它是“点金术”,培养了学生勇敢,坚强,不怕失败,热爱科学的品德。通过丰富的学习内容,发展个人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在七年级《飞机风筝》课的教学中,先让同学搜集了解有关风筝的资料,如,风筝的发明,风筝的结构,风筝的外观设计,风筝的飞行原理,风筝的规格大小,世界风筝节日,中国的风筝故乡,准备风筝的制作材料,看有关风筝的电视录像等。

在课上,让同学们分成小组交流个人搜集的风筝资料,通过交流,开阔了个人的眼界,在不违背风筝飞行原理的前提下,大胆创新风筝的外观结构设计,发明自己的风筝。同学们踊跃发言。了解了许多有关风筝的知识。研究风筝的制作方法,探讨风筝的飞行原理。使风筝的制作放飞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有的同学说:“我喜欢燕子,它勤劳勇敢,飞得很高。我要做小燕子的风筝。”另一个同学说:“我喜欢京剧脸谱艺术,我要制作脸谱风筝,把中国的京剧艺术发扬光大。”还有的同学说:“我喜爱火箭,火箭飞的高,我制作火箭风筝。将来想从事祖国的航天事业研究。为祖国研究设计出更加先进的航天飞行器。”同学们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活跃。还有的同学设计室内飞行的微型风筝。同学们抓紧时间,只用了半节课就完成了风筝的设计制作。大家手里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风筝,来的学校的操场。新疆春季多风,是放风筝的季节,同学们抓紧时间进行了试飞。有的同学很顺利,风筝很快升上高空,风筝翩翩起舞好像在向同学们热情的招手致意,也好像在催促慢的同学快一点。而有的同学就不那么顺利了,在放风筝时,风筝总向一边倒。还有的风筝总是在低空摇摇摆摆,不能上升飞高。针对这些情况,同学们很着急忙的跑来问:“老师:我的风筝为什么飞不起来,我做的有什么问题吗?”我说:“别急,我们先研究一下风筝飞不起来的原因。风筝总向一边倒,是因为两边不平衡,可调整风筝的升力和配重。不能飞高的风筝则是升力不够造成的,应调整风筝的迎风角度。”还有的同学问:“老师我的风筝总是不往高处飞,那又是什么原因?”我说:“那是因为你风筝提线的角度太小,应适当增大风筝的迎风角度,如果角度太大风筝也不上升,要进行调试,选择调整合适的提线长度。”而顺利飞起来的同学则高兴的说,老师快看我的风筝多漂亮,象一个淘气的孩子在空中穿着漂亮的衣服飘来飘去……

同学们各式各样的风筝慢慢地在空中多起来了,有的飞的很高很小了。同学们别提有多高兴了。有的同学风筝线很短了,看看别人飞得很高很高的风筝羡慕不已。时间过的很快,下课铃响了,有的同学还不愿回家,说再玩一会。同学们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象这样充满乐趣的科学探索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何愁他们不参与。象这样集智慧和娱乐于一身的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同学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在活动中锻炼了身体,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分析、研究和动手的能力。因为综合实践是以人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一门课,所以培养学生的生活经验犹为重要。同时,又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提高运用各科知识进行创新为目的的能力。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更全面。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篇7

顺利起航 2002年夏季,人教版新课程七年级地理实验教材的试教工作在全国各地推开,我有幸参与其中的教材教法培训班,到实验区与同行们交流对新教材的体会,并上一节公开课。接到这个任务,心里非常高兴,同时又有一丝的不安。 于是,我精心地选择了一节比较难于处理的内容——地球公转运动,并准备了计算机动画课件,力求通过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究未知的动机;帮助学生了解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逐步改变原有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到达的第一个实验区,教学硬件条件相对较好,当地提供了必要的电教手段,教学过程非常顺利。但课余和其他学校教师聊天时,听到了不同声音:“这样教学虽然好,但我们学校没有电教设备,没法照方抓药。”当时听了这样的议论,我很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是老师们为图省事而找借口。 中途触礁 当我到达第二个实验区时,条件之差出乎意料。这是农村初中学校,教室里只有一台陈旧的投影仪,但在当地这是最好的电教手段了,我好像一下回到了十几年前的讲台,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无法实施。于是,这堂课我只能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立体示意图,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与四季变化。 问题在于二至日的直射点位置容易把握,但秋分日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学生无法直接看到,照本宣科的结果是学生对此问题似懂非懂,一堂课下来平淡无味,原有的得意消失得无影无踪,心情异常沮丧。这时,我才明白,原来不是那些老师要逃避什么,的确还有很多学校不具备应有的电教条件。那么,这些学校应该如何通过新教材的使用改变原有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呢? 排查险情 难题和困惑伴我回到了北京,然而“险情”并未排除。回到自己所在的学校,我们也进入到新教材的备课阶段。这里教学条件相当优越,能够满足教师的一切需求。可万万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新学期学校大搞基建工程,初一年级在临时教室上课,电教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将在35天后完成。 我和同行们有些不知所措,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相应的对策。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缺乏电教手段的情况下,充分体现新课标中学生主动参与式学习的要求,使学生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模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我们使用计算机制作动画课件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帮助初一学生形象理解抽象的地球公转规律吗?难道没有计算机动画演示就不能完成地理形象空间思维向抽象空间思维的转变了吗?就不能实现新课标中的理念了吗? —别激动,有话慢慢地说。我觉得这一问题的研讨有个前提,就是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能不能使用四个小地球仪在讲台桌上演示的方法。 —不行,不行。太阳直射点和回归线都看不清楚。再说,春分和秋分总有一个位置是背向学生的,学生观察春秋分日的直射点位置仍然比较难。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能否让学生自己来演示公转过程呢? —学生演示和我们演示有什么区别呀?还能让他们逐一上台演示一遍吗? —这是个好思路。我们别让学生演示地球仪,可不可以让学生扮演地球和太阳呢? —对!就找一位个头比较大的同学作为太阳,伸出单臂表示太阳直射光线,一位或四位个头比较小的同学作为地球,演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 …… 经过同行们的讨论,这个教学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下来。付诸于实践后,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又扬风帆 课堂上,大个头女生坐在前面的椅子上扮演太阳,并伸出单臂表示太阳直射光线。一个很矮的男生自告奋勇地表示地球。 教师:如何表示地球上的赤道和回归线呢? 学生:以它的腰带作为赤道,再在他的胸部和臀部上用红粉笔画上南北回归线。

教师:一切准备完毕,地球开始公转(“地球”围绕着“太阳”转了一圈)。 学生:错了,老师,他公转的方向应该是逆时针。 教师:地球重新开始公转(“地球”又调整方向,重新转了一圈)。 学生:老师,我觉得地球应该是歪着脖子围绕太阳转,否则太阳直射点总在赤道上。 学生:不是歪着脖子,而是歪着整个身子。 教师:这个意见很好,说明你们注意观察了台前的表演。 男生:我一只脚离开地面,整个身体倾斜起来不就成了(又重新转了一圈)。 学生:地球公转的同时还要自转。 男生:要是围绕太阳转一圈,同时还要自转365圈,那我死定了。 老师:好了!请同学们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过程中吧。 学生:太阳直射点看不清楚。 教师:好,“地球”你慢点公转,在这四个点(两分两至)上停留一会儿,让大家看看太阳直射什么位置。 …… 学生:冬至和夏至及秋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看得比较清楚。唯独秋分时地球背向我们,就看不清楚了。 教师:请同学上台观察一下。 学生:这回看明白了,仍然直射赤道。 学生:老师能不能选四名同学同时扮演地球,站到四个位置上,这样同学们可能就会看得更清楚了。 教师:太好了,请再上来三名同学。 又有三名小个头的同学走了上来,倾斜着身体站到了春分、夏至和秋分的位置上。同学们都站了起来,还有几名同学大胆地走到了讲台上,特别在背对着大家的秋分点仔细看看直射点的位置,并围绕这四个同学转了一圈,在每个“地球”身边都站了一会儿,仔细观察直射点的位置,然后满意的回到了座位上,当所有同学的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神情,我也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接着,我又提出了问题:“既然大家都观察到了直射点的位置及变化,那么,同学们是否能够在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的平面示意图上绘出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呢?”我在黑板上绘出了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同学们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开始绘起图来…… 再度沉思 这堂课前后的经历,使我感受到了教海之中航行的艰辛、快乐、兴奋、痛苦、迷茫,我一时难以忘怀其中发生的故事及心理变化,我再度沉思着。 1.地理教改与电教手段的关系如何? 2.同学们的主动参与和所思所想,是否说明尊重主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呢? 3.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到底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4.形体语言在地理直观教学过程中是否“涛声依旧”呢? 沉思着,我迎来了东方喷薄欲出的旭日,我顿感豁然开朗,问题的答案一定就在那充满生机的课堂之中,就在那同行们充满激情的研讨之中……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导学案;多元化;质和量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着组织、指导,需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导学案就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文本。大体由学习目标、自主预习、学习重难点、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迁移应用、自主测评、知识网络构建、学习收获等部分组成。导学案一般以案例和问题的形式呈现,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一个个问题来达成学习目标。导学案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那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设计一份优质高效的导学案呢?

一、注重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

设计导学案的工作量远远超过设计教案,没有哪位教师能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整册书的导学案,同时它要发放到不同班级学生的手中,所以导学案要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出来。因此,老师们要通力合作,采取分工制,对自己的任务不能得过且过,每位教师都要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成果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与大家分享,在交流中不断修订和完善,扬己之长,补己之短,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难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设计主线要清晰明了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四方面对教学进行探讨。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产生的行为变化。而导学案“主线”的合理设计恰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一种载体。实践证明,主线清晰明了的导学案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明确学习目标,解决哪些问题,获取哪些知识,取得怎样成果。

三、案例精选、问题设计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

托尔斯泰说:“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而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又会大大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大气受热过程”案例时选择了“四川和北京太阳伞销售情况统计表”,并设计如下问题:(1)结合图标谈谈北京和四川太阳伞销售情况有何差异?(2)从四川太阳伞的销售情况上看,四川与北京的太阳辐射量有何差异?(3)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谈谈四川为什么获得太阳辐射量少?(4)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大气对太阳辐射起到怎样的作用?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四、导学案设计要多元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存在着语言、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人际交往等智能。八种智能在现实生活中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以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智能组合,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其潜在智能,找出符合其智能特点的学习方式。

五、导学案课堂检测要注重质和量

课堂45分钟学生要展示、讨论、质疑、解惑,教师要点评、精点,留给学生当堂反馈检测的时间不过10~15分钟了,所以习题的精选也不容忽视。练习题设置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侧重于巩固强化课堂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选做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运用,难度、灵活度提升,有助于对学有余力学生的培优及培养知难而进的精神。高一、高二学生侧重于基础知识掌握,高三学生侧重于能力培养。对习题严格把握其数量和质量,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帮助学生消化巩固知识,帮助教师反馈教学信息,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总之,设计科学合理的导学案,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坚持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教训,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创造最具特色的自主学习的快乐、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兰金仁,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2]关士伟,臧淑梅.学案设计的理论研究[J].教育探索,2005(8).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篇9

一、注重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

设计导学案的工作量远远超过设计教案,没有哪位教师能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整册书的导学案,同时它要发放到不同班级学生的手中,所以导学案要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出来。因此,老师们要通力合作,采取分工制,对自己的任务不能得过且过,每位教师都要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成果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与大家分享,在交流中不断修订和完善,扬己之长,补己之短,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难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设计主线要清晰明了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四方面对教学进行探讨。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产生的行为变化。而导学案“主线”的合理设计恰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一种载体。实践证明,主线清晰明了的导学案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明确学习目标,解决哪些问题,获取哪些知识,取得怎样成果。

三、案例精选、问题设计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

托尔斯泰说:“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而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又会大大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大气受热过程”案例时选择了“四川和北京太阳伞销售情况统计表”,并设计如下问题:(1)结合图标谈谈北京和四川太阳伞销售情况有何差异?(2)从四川太阳伞的销售情况上看,四川与北京的太阳辐射量有何差异?(3)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谈谈四川为什么获得太阳辐射量少?(4)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大气对太阳辐射起到怎样的作用?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四、导学案设计要多元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存在着语言、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人际交往等八大智能。八种智能在现实生活中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以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智能组合,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其潜在智能,找出符合其智能特点的学习方式。

五、导学案课堂检测要注重质和量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篇10

一、组织与管理

学校成立了一个“建设节约型学校”课题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行政副校长为副组长,总务主任、德育主任及年级组长为小组成员。在校长主持下,制定了节约型学校建设规划:建设“阳光工程”(太阳能利用),实施垃圾分类,全面节约资源,并制定了一套细致、完整的学校“资源节约”量化管理制度。由总务处、德育处和教务处共同负责监督各项节约工作的开展和量化记录。其中,总务处负责水、电、粮的节约量化管理工作。教务处负责纸张节约量化管理工作,实行全方位量化管理;德育处负责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节能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有了健全的组织和完善的制度,我校节约型学校的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教育与宣传

1.大力开展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师生节约意识

(1)积极营造校园氛围。通过校报、校园网、广播站、橱窗、横幅等多种渠道,宣传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营造人人崇尚节约的氛围。

(2)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倡议书、组织讨论以及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让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让节约知识人人知晓,让全校师生员工认识到自己在建设节约型校园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厉行节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养成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的节约习惯。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节约教育因素,促进节约型学校的建设。我校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挖掘教材中与建设节约型学校相关的教育因素,并将其适时、适度地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按照“主题探究―综合渗透”型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来进行课堂教学。

(4)开展“节约小模范”评选活动。每月每班评选出5位“节约小模范”,以奖励学生的环保、节约的行为。

(5)开展“节约型家庭”教育活动。把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向家庭与社区辐射、延伸,使学生与家长形成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

2.开展以环保、节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开展校园“四节约”活动,即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粮食、节约用纸。

(1)节约用水。杜绝长流水,加强学校用水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和管理,公共场所卫生间、学生宿舍盥洗室、实验室等用水设备较集中的地方,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和维护,及时处理跑、冒、滴、漏现象。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节约用水、随手关水的良好习惯。洗漱、洗涤衣物等尽可能少用水,要用容器盛水洗拖把等,尽量避免使用水龙头直接冲洗。

(2)节约用电。①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办公室、实验室、阅览室、教室、宿舍做到晴天时不开灯,人少时少开灯,人走时随手关灯;尽量采用自然光,少开照明灯;楼梯、走廊等公共场所使用声光控开关。②教导学生在离开教室时一定要关灯、关空调,做到人走灯灭,同时派学生会干部在每天放学后对各教室进行检查,负责登记违规情况,并在班级量化评比中做奖惩亮分,作为期末评选先进班级的条件之一。③教室与办公室合理开启和使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碎纸机、传真机等用电设备,下班时要关闭电源,避免待机。④合理使用空调,春秋正常天气下不开空调;开空调时要关闭门窗,室内制冷温度应设置在26 ℃以上;提倡下班前半小时关闭空调,每天少开1小时空调,严禁室内无人时开机空耗。学校行政领导会不定期到各办公室进行检查,如发现有违规情况,则对违规办公室的教师进行经济处罚。

(3)节约粮食。我校的学生一半为住宿生,走读的学生中午也要在学校里吃饭。学校倡议每名学生都要节约粮食,在饭堂里挂上节约粮食的有关标语,学生就餐要按需购买,尽量避免剩饭剩菜,珍惜粮食。食堂员工要强化节约意识,在食品制作过程中厉行节约,杜绝浪费。

(4)节约用纸。①全校师生制定节约用纸公约:节约使用练习本,不要随便扔掉白纸,充分利用纸的空白处,用过一面的纸可以翻过来做草稿纸、便条或自制成笔记本使用,每一张纸都要尽量用到不能再写字为止。②把每天的废纸都叠得整整齐齐放到“废纸箱”,并定期将收集的废纸集中起来回收上交。③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尽量使用电子文件、电子信箱等联系工作,提倡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尽量利用网络传阅文件和发放通知、消息,减少纸张消耗,纸张尽量两面都使用,提高利用率。④教师打印、复印需经相关的行政领导审批,打印用纸尽量做到双面使用。⑤除初三年级外,学生平时的练习尽量使用区进修学校发放的练习资料,即使要另外打印练习资料,也要精心挑选,并经相关领导审批后才能打印。严禁教师私自滥印练习资料,做到精讲、精练、高质、高效。

三、校园建设

1.建设“阳光工程”,以太阳能利用为特色,节约能源,建设绿色校园

2009年学校的浴室锅炉改造时首先采用太阳能洗浴设备,效果良好,既满足了学校的需求,又节省了能源。太阳能是纯绿色、无污染的能源,它给我们以启发:充分利用太阳能,为我校节约能源做出更多贡献。

我校在区统一要求下改造了污染大的煤取暖炉为油取暖炉,石油是地球黑色的“血液”,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由于我校在北部农村,冬季气温比市区低5~10 ℃,每天需油0.96吨,取暖期比市区多20天,每年需用油96吨,不仅对空气的污染大,而且能源消耗大,成为我校节能减排的重点,学校也一直想办法节约用油。冬季看到太阳能蓄水箱中的热水,给我们新的启发:能否用太阳能取暖,节约用油。经过咨询有关专家和考察,得出以下认识:第一,学校取暖重点在白天。第二,北京地区冬季阳光充足。第三,我校经过抗震加固后,教学楼墙体有保温层,保暖效果好。第四,太阳能取暖设备的使用是能源利用的良好教材,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有良好的教育意义。第五,不使用燃油炉减少了污染气体的排放,保护了北京及地球的蓝天。因此我校可以利用以太阳能取暖为主、电加热补给为辅的取暖方式。在全面考证后,我校全面开展了太阳能取暖工程的建设,在2012年冬季使用,完全取代燃油炉,每年将节约燃油96吨。

教学楼太阳能取暖完成后,将进一步在我校扩大太阳能的利用范围,例如改造家属楼的取暖设备等,我校将以“太阳能”使用为特色,建设“阳光工程”,创建新型节约学校。

2.参与垃圾分类,建设绿色校园

垃圾不仅是公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目前全国每年垃圾总量约5亿吨,可利用而未得到利用的废弃物价值达250亿元,约有300万吨废钢铁、600万吨废纸未得到回收利用。废塑料的回收率不到3%,橡胶的回收率为31%。全校师生在认识现状的同时积极行动起来,以更高的环境道德规范要求自己,2009年我校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自觉遵守垃圾分类投放有关规定,保护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我校为所有的班级、办公室及公共场所配备了垃圾分类的投放箱,建设了可回收物品专项储藏室,并制定了定期回收、定期上交的制度,在全校师生中,通过各种教育渠道和方式宣传和鼓励垃圾分类,编写了特色教材,将垃圾分类减量知识融入到学生生活教育及各学科教学领域。

3.在学校建设与管理中推进节约型学校建设

(1)严格执行学校设备添置、更新改造审批制度,可买可不买的暂时不买,能修复使用的不买新的;及时改造、淘汰耗能大、效率低的设备;妥善处理报损与报废设备,可修可用的不得报废。

(2)安装了E-SAVER照明节电装置。随着硬件环境的建设,学校的用电量日益增加,电费也成为学校的主要支出。为了保护能源,节约资源,我校安装了E-SAVER照明节电装置,该产品技术领先和节能环保并重,能获得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用该装置节电率约为15%,并能改善用电品质,延长灯具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及其他电器设备,延长电缆使用年限。该装置还能减少电路电流量,有利于电路上的安全防火,提升了用电安全。

(3)学校基建设计在符合规划、消防等部门要求和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科学用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建筑内部结构力求经济、合理、适用。

四、教育效果

由于学校的组织与宣传,我校在节约型校园建设方面已初见成效,学生们能够自觉地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太阳能供暖使教室与家属楼比每年更暖和了,感冒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学生们自发组织捡校园垃圾,自行组织环保服装设计大赛,有的班级还组织了保护树木、保护鸟巢的活动。垃圾回收房里堆满了各种奶盒、纸张,这些可利用的再生资源是学生们节约行动的见证。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