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的认识课件十篇

时间:2023-03-20 19:45:38

秒的认识课件

秒的认识课件篇1

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2.形成对时间的观察能力,知道1分=60秒。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形成对时间的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知道1分=60秒。

教学难点: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练习卡、秒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感知

1.感知“秒”。

(1)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哒、哒…”声)

(2)这是钟表发出的声音,是时间老人的脚步声。时间老人一刻也不停地往前走着,跟随时间老人的脚步,我们走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听,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做好准备,和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一起倒计时,好吗?(播放“春晚”10秒倒计时情景)

2.揭示课题。

像刚才那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生活中的“秒”。

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用“秒”计时?(播放课件:生产生活中用秒计时的情景)

2.探索计量“秒”的工具,认识秒针和1秒。

(1)你认为哪些钟表可以计量“秒”?

(2)其实,时间单位“秒”已经是我们大家的老朋友了,你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通过集体交流揭示:①钟面上又细又长而且走得最快的针是秒针(课件突出显示钟面上的秒针),②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板书)(课件播放秒针走了一小格)

3.认识几秒。

(1)注意看钟面,(课件演示)秒针从“12”走到“1”走了几小格?是几秒?

(2)秒针从“12”走到“3”经过了多少秒?你是怎么知道的?

(3)秒针从“12”走到“8”经过了多少秒?从“8”走到“11”呢?

(4)刚才同学们说得那么好,那你能完成这几道题吗?请大家拿出答题卡,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完成得又对又快。

想一想,填一填:

①秒针从“12”开始走到“2”是( )秒。

②秒针从“12”开始走到“9”是( )秒。

③秒针从“2”开始走到“3”是( )秒。

④秒针从“6”开始走到“10”是( )秒。

⑤秒针从“12”开始走一圈是( )秒。

⑥秒针从“3”开始走一圈是( )秒。

⑦秒针从( )开始走到( )是( )秒。

4.分与秒的单位换算。

(1)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看秒针表示时间。可是,钟面上除了秒针以外,还有时针和分针,秒针和分针之间有个小秘密,你想知道这个秘密吗?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秒针走了几秒?这时分针走了几分?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揭示:1分=60秒(板书)

(4)1分=60秒,那么,我们平时说的半分钟又是几秒呢?

5.体会1秒的长短。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和“秒”已经成为好朋友了,那么,1秒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2)你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1秒吗?①拍手练习,每秒拍一下手;②数数练习,每秒数一个数;③你觉得一秒钟是长还是短?

6. 1秒的价值。

(1)1秒钟虽然很短,但一些现代化的工具在一秒钟之内能做很多的事,让我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课件播放准备好的资料)。

(2)看了这些数据,你对1秒又有哪些新认识?

(3)刚才我们看到1秒有那么大的作用,那么2秒、3秒、10秒……就一定能做更多的事情。给你5秒钟,你能从1数到几?

(4)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就连我们在不经意件做一次深呼吸,也要花好几秒钟,来,我们一起试一试,看看要多少秒?

(5)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秒来计算吗?

三、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1.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我们已经认识了时、分、秒,那么,你知道做这些事情所需要的时间吗?

(练习十四第1题,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2.读出下面钟面上所显示的时间。

四、发展练习,拓展思维

1.排列时间。

根据3名运动员的50米短跑成绩(晓东10秒11、方方10秒21、小明11秒33),给3名运动员按照成绩高低排名。

2.初步了解钟表的历史。

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加准确了,可是古时候没有这些钟表,那么,古代的人们使用什么来计时呢?(交流讨论,观看资料)

五、全课总结、交流体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秒的认识课件篇2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低段;教学设计;策略

中国分类号:G623.5

新课标下,教育教学的理念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有关变化,从而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新课标精神。那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体现出新课标精神呢?对于这个问题,各人肯定都有各人的做法。本文笔者作为一名小学低段数学教师,对新课标下小学低段数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做了一定的研究,以下就是笔者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①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②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③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如在教学《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一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①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②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③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

在《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在了解学生对秒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学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第二处,在学生明白秒针走l小格是1秒,走1人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学牛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会求经过时间,认识秒针走1圈是60秒等知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己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

五、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六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六、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足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牛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以,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七、估计教学过程,预计意外事件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过程,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因此,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生“意外事件”。教师应该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以便应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在设计从“1秒”、“几秒”到“1分钟:60秒”这一环节时,学生出题的可能性有:①从整点到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走到5)。②从整点到不是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到7多2小格,从2多l小格到5)。③从不足整点到另外一个不是整点的情况(例:2多l小格到8多2小格)。④跨过l2点的的情况(例:从8到2)。⑤秒针走一圈的的情况(1N:12到l2,2到2)。⑥分针圈至几圈等情况。只有充分估计学生的各种情况,才能在教学中对任何意外状况应付自如。

新课程的改革,使我们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动脑筋、想办法,从了解学生的情况出发,着眼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从教学设计做起,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握教材、理解教材、使用教材,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

秒的认识课件篇3

【论文摘 要】古代行军讲究粮草先行,意思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上课前也要做好充份的准备。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进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

(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 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①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②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 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③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

在《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在了解学生对秒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 学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第二处,在学生明白秒针走l小格是1秒,走1人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学牛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会求经过时间,认识秒针走1圈是60秒等知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已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

五、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六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 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六、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足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牛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以,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 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爿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七、估计教学过程,预计意外事件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过程,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因此,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牛“意外事件”。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把上课看作是执行教案的过程, 而应该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以便应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在设计从“1秒”、“几秒”到“1分钟:60秒”这一环节时,学生出题的可能性有:①从整点到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走到5)。②从整点到不是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到7多2小格,从2多l小格到5)。③从不足整点到另外一个不是整点的情况(例:2多l小格到8多2小格)。④跨过l2点的的情况(例:从8到2)。⑤秒针走一圈的的情况(1n:12到l2,2到2)。⑥分针圈至几圈等情况。只有充分估计学生的各种情况,才能在教学中对任何意外状况应付自如。

新课程的改革,使我们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动脑筋、想办法,从了解学生的情况出发,着眼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从教学设计做起,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握教材、理解教材、使用教材,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

秒的认识课件篇4

文章来源自文秘站

一、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教学要使学生知道时间是宝贵的,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长身体、获取知识和思想上的进步,教育学生抓紧时间做好每一件事情,养成惜时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要点

1.时间对于学生来说就是长身体、获取知识和思想上的进步。

2.珍惜时间,抓紧做好每一件事情。

三、教材分析

《珍惜时间的孩子》一课是小学思品第七册教材中"良好品格"这一教育范畴的内容,是贯彻《教学大纲》教学要点中年级第12条"知道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的要求,可结合《小学生守则》第2条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0条与第12条组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时间是宝贵的,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长身体获取知识和思想上的进步。通过教学活动教育学生抓紧时间做好每一件事情,养成惜时的良好习惯。

这篇课文选取学生中的事例做教材,课题《珍惜时间的孩子》虽然不是运用观点命题,但也鲜明地提出教育主张,即珍惜时间,并且为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这是本课教学重点。课文着重记叙了小学生刘阳珍惜时间,抓紧时间训练、学习、做好事取得突出成绩和进步的事。其内容要点有三:

第一:刘阳争得分分秒秒训练,运动成绩显著。刘阳勤学苦练,分秒必争,在家里"每天早晨5点钟必定起床,从不耽误晨练。"在队里,"她连游泳池换水的那一点空闲时间,也不肯放过,带着小伙伴们到广场去跑步,以增强身体素质"。经过苦练,刘阳打破全国纪录,还多次在各级比赛中夺得奖牌。

第二:刘阳充分利用分分秒秒学习,功课成绩突出。刘阳在课上的40分钟里,"注意力高度集中",专心听讲,"当堂就能掌握老师讲解的知识"。课后,她又能及时完成作业,以巩固学习效果。因此,刘阳能在耽误半月课程的情况下,"她的期末考试各科总成绩照样是全班第一,外语还得了高分"。

第三:刘阳热心为同学做好事,是靠挤时间。她帮助一个男同学学习"利用训练前的一点时间,耐心地给他讲解,训练后回家,再绕道去那个同学家帮他订正作业。"同学们赞扬刘阳,并评选她为优秀学生。教学这篇课文要紧紧抓住刘阳抓紧分分秒秒的时间,积极训练,努力学习,热心做好事的动人事迹,使学生认识到,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长身体,获取知识和进步,从而产生向刘阳学习的强烈愿望,以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促其养成惜时的良好习惯。本课教材内容分为插图、故事、练习三部分。其中,课文中有三幅插图:

图1:刘阳带领小伙伴在广场上跑步,在争分夺秒地训练。

图2:课堂上刘阳专心听讲,充分利用分分秒秒学习功课。

图3:刘阳在给一男同学讲解,旁边是运动衣、书包,显示刘阳挤出分分秒秒做好事。三幅插图形象地表达了课文的基本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更加鲜明地揭示教育主题。教学中注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用理论去指导行为实践,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篇课文着重叙述了刘阳十分珍惜时间,分分秒秒都不虚度,总是抓紧时间做好每一件事情。意在使学生懂得时间是宝贵的,对他们来说就是长身体、获取知识和进步。

教育学生树立时间观念,珍惜大好时光,抓紧时间做好每一件事情,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点,可设计如下思考题:

1.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事?刘阳是个怎样的学生?(意在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初步认识到刘阳是个懂得珍惜时间的好孩子,使学生对珍惜时间有个整体认识。)

2.刘阳为什么能以1分27秒7的成绩打破儿童女子100米蝶泳的全国纪录?(意在使学生懂得时间对我们每个少年儿童来说就是长身体。)

3.刘阳为什么能在耽误半个月课程的情况下,期末考试各科总成绩照样是全班第一?(意在使学生懂得时间对他们来说就是长知识。)

4.刘阳是怎样挤时间做好事的呢?(意在使学生懂得时间对他们来说就是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就是思想上的进步。)(以上2、3、4题可以通过对课文讨论来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5.我们应该向刘阳学习什么?(使学生懂得应该学习刘阳珍惜时间,勤学苦练,热心助人的好品质。)本文课后有4道练习题,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练习可以进一步深化主题教育。

练习题1:"为什么说刘阳是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学生?"(让学生了解刘阳珍惜时间的模范行为,进而向她学习,增强时间观念。)

练习题2:"讲出自己珍惜时间的一件事"。(启发学生讲述自己珍惜时间的事,用以达到自我评价、自我鼓励、自我教育的目的。)

练习题3:判断(对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的打×)(1)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做作业。()(2)一边择菜,一边听广播。()(3)一边走路,一边背英语单词。()(4)一边吃饭,一边看书。()(联系学生实际,列举他们行为表现,让其判断对错,明辨是非,以规范自己惜时行为。)

练习题4:"说出下面谚语的意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使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从而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促其养成惜时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本课开讲可运用谈话法,启发学生说出并评议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从而导出新课,揭示课题。

(二)学习课文,启发明理

1.带着问题,听讲故事培养小学生惜时的良好习惯及规范自己惜时行为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 要用真情实感生动地讲述故事,以更加鲜明地揭示教育主题,教师讲故事时,可利用幻灯或适时出现挂图,在讲故事之前,教师可提出问题:"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事?刘阳是个怎样的学生?"带着问题让学生去听故事。

2.提出问题,引导明理教学时抓住课文内容要点,采取讲述、自学和讨论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刘阳珍惜时间的模范事迹。教师将设计的思考题通过幻灯或其他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围绕问题师生共议,明白道理。"刘阳为什么能以1分27秒7的成绩打破儿童女子100米蝶泳的全国纪录?"教学时抓装在家里,刘阳无论多累,她每天早晨5点准时起床,从不耽误晨练;在队里,她连游泳池换水的那一点空闲时间,也不肯放过。"这两件事,通过"在家里"、"在队里"的表现突出刘阳争得分分秒秒训练,成绩显著,身体素质好,使学生懂得时间对他们来说就是长身体。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刘阳抓紧点滴时间,努力学习,热心做好事这两件事,启发学生抓住刘阳"课堂上"、"课后";"训练前"、"训练后"是怎么做的,让学生积极思维,讨论完成,引起共鸣,深化道德认识。使学生懂得对于他们来说,时间还能长知识、获取思想上的进步。

在学生初步明理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刘阳珍惜时间取得了哪些成绩?如果刘阳不珍惜时间,能不能取得这么显著的成绩?通过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通过道德评价进一步强化刘阳珍惜时间的模范行为,由此说明珍惜时间的意义,强化教学要点。师生共议明白道理后,教师及时小结:同学们,由于刘阳珍惜时间,她不仅在全国比赛中打破纪录,而且自己的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还能利用点滴时间帮助同学共同进步。由此可见,时间对于你们来说就是长身体、获取知识和思想上的进步。时间是宝贵的,是无价之宝。你们一定要从小树立时间观念,抓紧时间做好每一件事情,成为时间的主人,养成惜时的好习惯。

(三)拓宽知识、深化明理

1.为了深化主题教育,巩固教学要点,在学生有了一定认识、初步明理的基础上,补讲故事《稀奇的晚餐》、《每一秒钟都是珍贵的》,让学生议论,这两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时间是无价之宝,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格,对人的一生成功成才有重要意义。)2.除了老师讲的,你还知道哪些珍惜时间的人和事?(寻找身边榜样,激励行为,进一步深化主题教育。)

(四)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为什么说刘阳是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2.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珍惜时间的一件事。(联系自己实际,提高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今后你怎样向刘阳学习?谈谈你的打算。(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向刘阳学习,分秒必争,做好每一件事情,养成惜时好习惯,强化教学要点。)4.练习题3是在明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规范自己的惜时行为。

5.辨析(1)放寒假时,老师留作业,每日一页,刘红同学抓紧时间,用一个星期就写完了。她做得对吗?为什么?(2)强强同学学习了《珍惜时间的孩子》一课后,觉得自己应该向刘阳那样,抓紧点滴时间学习。下课了,同学们玩得可开心了,只有他在教室里看书,他做得对吗?为什么?(以上两题意在使学生知道,树立时间观念,抓紧时间,但不可蛮干。应该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讲究学习效率。)小学中年级学生,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情况下,由于在家里受到娇惯,独立做事少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时间观念淡薄,不知道珍惜时间,学习、生活懒散、松懈。然而,这些学生面对的社会,将是越来越讲究效率,快节奏运行的,为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保持课内与课外教育的一致性,课后让学生制订作息时间计划,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召开"名人时间和我们"班(队)会,促使学生道德认识、道德行为进一步深化。

秒的认识课件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33-01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剧本”,编写得好,生动“剧情”引人入胜,能让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乐谱”,谱写得妙,优美“旋律”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升华为艺术,让学生尽情徜徉其中。那么,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下,应该如何设计一节数学课的教学呢?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

(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 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①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②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 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③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

五、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九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六、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牛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以,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爿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七、估计教学过程,预计意外事件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过程,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因此,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牛“意外事件”。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把上课看作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而应该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以便应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在设计从“1秒”、“几秒”到“1分钟:60秒”这一环节时,学生出题的可能性有:

①从整点到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走到5)。

②从整点到不是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到7多2小格,从2多l小格到5)。

③从不足整点到另外一个不是整点的情况(例:2多l小格到8多2小格)。

④跨过l2点的的情况(例:从8到2)。

⑤秒针走一圈的的情况(1N:12到l2,2到2)。

秒的认识课件篇6

关键词:实践;空间;安排;提高

本人从事数学教学已经很多年了,对数学方面的教学有着自己的心得,现将个人不成熟的想法与各位同行们交流交流。我觉得,应该做到下面的几点:

第一 ,要制定明确目标。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第二,教师要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比如:在《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在了解学生对秒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学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第二处,在学生明白秒针走l小格是1秒,走1人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学牛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会求经过时间,认识秒针走1圈是60秒等知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已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因此,教师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

第三 ,务必要研究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六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 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同时,还要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练习足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牛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以,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爿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秒的认识课件篇7

Multisim开放虚拟电子实验室中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虚拟仪器仪表、元件库,不仅为模电、数电、模数混合电路、单片机电路等提供了立体化设计平台,更具有强大的仿真分析功能。学生可以做到边设计边仿真实时观察运行结果验证电路的合理、正确性。且排故和修改电路结构、增减元器件等也只需动动鼠标即可,省时、省力、省材。学生可以无所顾忌大胆尝试用不同型号元器件进行不同方案的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同时激发了学生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设计过程充满了挑战和乐趣,从而使设计过程更加科学规范,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设计能力。

二、Multisim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通常按教师根据不同设计题目下达主要设计任务、学生收集资料、确定设计方案、设计绘制电路图、电路制作、调试,最后撰写设计报告等步骤进行。通常一个班级会有多个设计题目如数字钟、交通灯、抢答器等。根据设计题目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组,整个教学中以学生自主设计学习为主,以教师给予一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辅导为辅。Multisim主要应用在课程设计教师教学辅导和学生学习两方面。

(一)Multisim应用在课程设计教师教学辅导中

主要体现集中教学辅导和按课题不同分组教学辅导。集中教学辅导中教师可以通过某个电路仿真设计案例的动态演示向学生讲解电子产品电路的常规设计方法、电路设计过程及规范绘制电路图的方法并使学生掌握对Multisim软件的使用方法等。按课题不同分组教学辅导主要针对不同课题组学生对指定课题进行小组或个别教学辅导。通过对相关电路仿真案例演示,明确设计任务要求并向学生讲解单元电路功能原理和总电路结构原理、设计思路和方法,以便为学生独立设计提供帮助与参考,使学生对要设计的电子产品有系统性的认识。分组教学环境相对开放与放松,教师可以面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利用Multisim讲解单元电路时,要突出电路的主要功能原理分析,不用象在课堂教学中讲得那么详细,否则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应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思考和拓展的空间,使其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可以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二)Multisim应用在学生电路设计学习过程中

主要体现学生在掌握电路原理的基础上能学习和熟练使用Multisim软件并将其应用到整个电路设计中,电路设计过程严格要求学生在仿真环境下完成对单元电路、总电路的设计与绘制,并会利用虚拟仪器进行仿真测量、排故、调试,实时验证运行结果。最后,要求学生将最终调试好的电路设计图、测量数据都要记入课程设计报告中。

(三)Multisim在数字钟电路设计中的应用举例

数字钟电路是课程设计中常用的典型题目,教师可以提供预先准备的简单数字钟电路仿真实例为参考,为学生讲解各单元电路和总电路的设计过程,使学生对电路的基本功能结构框架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以24小时制六位数字钟电路设计为例。

1.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24小时制并显示时、分、秒的六位数字钟。可以分别对时、分进行校时且具有整点报警功能。

2.任务分析

数字钟电路主要由秒脉冲产生电路、时分秒计数电路、显示电路、校时电路和整点报警等单元电路构成。其中时计数器为24进制,分、秒计数器都为60进制,校时电路采用自动校时法。整点报警电路可采用蜂鸣器发声达到报警功能。

3.单元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1)1HZ秒脉冲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秒脉冲电路主要为数字钟的秒计数电路提供频率为1HZ的时钟脉冲信号,其精确度和稳定性直接决定着数字钟的走时精度。本设计简单采用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实现,通过计算其RC的参数使其输出1HZ脉冲。根据该振荡器的输出脉冲的周期计算公式T=0.7(R1+2R2)C1,若T=1S,令R1=39KΩ,R2=52KΩ,C1=10μF使电路输出1HZ秒脉冲。由于频率低,此款电路稳定性和精度不高,若精度要求高可以采用32768HZ石英晶体振荡器经分频电路获得秒脉冲,也可以用555定时器产生1KHZ再经分频电路获得秒脉冲。由于虚拟环境中的秒信号要比现实生活中1S信号要慢得很多,因此为调试方便以下虚拟过程中都直接用脉冲电源代替秒信号电路。

(2)时分秒计数、显示电路设计与仿真

时、分、秒计数电路各采用两片74LS160十进制计数器级联构成。时计数器采用两片74LS160级联成24进制计数器,时十位利用置数法接成三进制(0-2),当十位显示2时将个位变成四进制计数器使时个位只显示0-3。这样时计数器在分计数器提供的时钟信号触发下即可在00时-23时之间循环计数(如图2所示)。分、秒计数电路原理相同,将两片74LS160接成60进制即十位接成六进制(0-5),且采用置数法使计数器回到初始计数状态。个位为十进制(0-9),个位的进位输出端作为十位的时钟脉冲端。显示电路设计中采用四管脚的虚拟LED七段数码管,其将七段显示译码器功能与实际的七段数码管显示功能集成在一起,直接输入四位二进制数完成数码显示。在实际设计时可以用七段译码器驱动普通七段数码管显示。

(3)时、分校时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时、分采用相同的校时电路,本设计中采用机械开关与RS触发器构成快速自动校时电路,可以分别对时、分计数电路快速自动校时,分自动校时电路。本设计通过机械开关S在1HZ秒脉冲信号和秒计数电路提供的时钟触发信号间实现切换输出至分个位CP时钟脉冲端,实现快速自动较时。由于机械开关在动作瞬间往往会发生抖动使输入信号产生“毛刺”干扰信号导致电路工作出错,因此,运用基本RS触发器存储记忆功能构成“防抖动”电路,无论开关如何动作,触发器的输出端均没有抖动现象。当开关S拨向A,触发器为1态(U1输出1,U2输出0),将来自1HZ秒脉冲信号输出至分个位CP端同时,阻断来自秒计数器时钟触发信号,实现自动快速校时功能。当开关S拨向B,触发器为0态(U1输出0,U2输出1),将来自秒计数器时钟触发信号输出至分个位CP端,同时阻断来自1HZ秒脉冲信号,恢复正常运行。

(4)整点报警电路

秒的认识课件篇8

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其优越性不言而喻,运用得当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使教学锦上添花;运用不当,则会产生相反的教学效果,弄巧成拙,事与愿违。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多媒体课件要如何设计与使用才能与学生思维同步,对课堂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这方面的研究与看法。

一、课件设计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实现和一些支持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制作出来,它是根据教学目标或为了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而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怎样才能制作出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及教材的知识、技能等目标要求,准确无误地传授知识

课件展示是具有教育示范性的,应做到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课件所传授的知识不能有丝毫差错,课件中阐释的概念、法则、传授的技能必须准确无误。教师如果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比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角》一课中,某位数学老师出示这样一个课件——画角。(如下图):

分析:课件在这里出现的科学性错误有:(1)没有先标出角的顶点;(2)角的两条边所画方向不正确。什么是角?角的定义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虽然这个概念不要求低年级的孩子用语言正式进行归纳,但老师对这个知识是必须清楚的。显而易见,这位数学老师并不清楚角的概念,而且在制作课件前也没有认真研读教材,而是盲目地“为用课件而制作课件”,不仅没有辅助到课堂的教学,反而给学生带来了难以拟补的知识性错误。

还有的教师为图省事,照搬网上下载的课件,不做任何修改就直接使用,使课堂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要想让一个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上课老师一定先要吃透教学大纲和教材,在课件制作时必须遵循科学性这一首要原则,这样设计出来的课件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二)教育性原则:展现的内容,要利于突出重点、淡化难点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为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尽可能的播放一些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联的影音资料,通过真实的画面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牢牢抓住学生思维的触角,使他们能更好地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如果能遵循好教育性原则,那么复杂的问题将得到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将得到形象化。

案例说明:

1.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部分片段:新课练习环节——强化图形的认知。

师:这四个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课件演示:生活中的实物——钟面、电视机、音箱、红领巾)在这些物体的表面上,发现了哪些图形?(课件配合学生回答演示:在实物的表面上分别抽象出相应的平面图形,同时将原实物做淡化处理,使平面图形的图像得到凸显。)

分析:“平面图形是立体图形的一个面”,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特别难用语言对一年级孩子表述清楚。多媒体的教学通过丰富的直观材料,将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中抽离出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从而突破认知难点。

2.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部分片段:新授环节——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特点。

课件通过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的制图方法,引出折线统计图的制图步骤。折线统计图的制作在课件中不是直接在空表上重画,而是设计在原条形统计图上画点,并通过多媒体的淡化处理隐去条形图,最后课件演示 “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便于学生直观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新技能通过旧知得到有效迁移。课件最后通过两图同屏对比,使孩子们能直观地观察到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优势,有效地强化了本课重点,也为本节课难点的突破作了很好地铺垫。

(三)生活性原则:创设的情景要贴近生活,从而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件的设计,可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生活素材,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定的感官刺激,从而调动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案例说明:

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部分片段:开课环节——情景导入。

课件一开课,直接播放大家熟悉的赛跑场面,紧接着定格出示:赛跑前运动员站在不同的起跑线准备比赛的图片,使孩子们对“比赛是否公平”感到十分好奇。从而引发他们思考在200米、400米赛跑运动中,运动员的起跑位置为什么不同,相差多少等等数学问题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课件通过应用身边的素材进行演示,促进了孩子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2.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部分片段:新知环节——强化训练。

课件通过演示电视广告倒计时、神州5号发射升空、日常生活中微波炉加热食品等等生活情景,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深刻感受“秒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作用”, 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秒这一时间单位的认知,使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

课件通过贯彻“生活性”原则,从而改变易陷入沉闷、低迷状态的数学教学,避免了耗时低效局面的形成,还可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技术性原则:操作界面友好、简要明了,方便教师灵活处理教学环节,交互性强

课件的运行要易于移植和通用,即可以在一般的计算机上使用。课件配的功能键要符合大众习惯,操作键要明确专一,人机交互时的误操作或非界定操作,要有明确的错误提示。课件中各知识环节之间的链接要灵活,提倡选用“按钮”和“热字”的形式作为控制链的出入口,并设定可以随时结束退出。程序的结构要尽可能简洁,准确。

案例说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课件部分显示。如下图:

(图1) (图2) (图3)

(图1)是课件设计的主菜单,交互性强,链接灵活,可以自由选择“导入”“认识秒针”“1秒几秒”“1分钟”、“巩固练习”以及“名言”等选项进行授课,并设计有“退出”按键可以随时结束运行,便于随时返回,非常方便老师课堂教学的操作。(图2)和(图3)分别是认识“1秒几秒”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这样的课件设计操作界面友好、简要明了,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加工,使得图像既生动形象、实用,又美观大方、赏心悦目,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件内容的哲理美和形式的奇异美。

二、课件的使用要求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

多媒体教学只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我们还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和核心地位,这样,才能协调好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等因素。如果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而放弃自己的教学艺术,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教师无疑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附属”,成为工具的奴隶,师生情感就难以进行交流。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课件导入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等活动得到看、听、算、想等多种感官刺激,就可以将老师的教学、学生的活动与多媒体课件紧密相连,使教学不再依靠一台毫无生气机器在单纯地走程序,而是自然地与师生的活动融合在一起。

(二)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注重教学的效果

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要综合考虑好如何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组合功能,灵活地调用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信息,强化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但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而独立进行。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我们应恰当地配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准确地把握使用多媒体的良好时机,这样就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说明: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整理与复习》部分片段:探究环节——自主整理图形面积公式。

秒的认识课件篇9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也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数学课堂创设成充满活力、趣味无穷的乐园,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如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这样学生就乐于接受。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将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小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10以内加减法复习”时,我采用故事的形式编题:今天是小猫的生日,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可热闹了,课件出示5只小狗和3只小兔.还有4只小猪。它们玩得真高兴,小猫拿出一些苹果招待客人。它们吃了6个还剩4个。那么小猫拿了多少个苹果?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们听完故事,学习积极性可高了,提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并很快就列出算式算出了结果,整堂课学生学得兴高采烈,积极主动。效果极佳。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数学课堂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营造“快乐民主”的教学氛围

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面带微笑的进课堂,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我经常在每节课的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在课将结束的时候问学生:这节课,你快乐吗?然后根据学生是否快乐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的参与数学活动。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能巧妙而快速的分清钟面上的三根针,我把它们编成了儿歌:矮个子大哥叫时针;高个子弟弟叫――分针;细腰妹妹叫――秒针。然后我请小朋友们边观察边领悟:老师为什么会这样编?先请一、三、五、七组的小朋友观察时针是怎么转的?请二、四、六、八组的小朋友观察分针怎么转?学生发现: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1圈,即:60分。再请他们交换观察。此时,有个小朋友已经忍不住了,说道:时针大哥平时不爱运动,所以长得又矮又胖。用同样的方法,请他们分别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转动情况:分针走1小格,秒针要走1圈;分针走1大格,秒针要走5圈。一个学生说道:“秒针平时最注意锻炼身体,而且最为勤快,所以她长得最苗条,我们可以叫她细腰妹妹。”通过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以及形象生动的比喻,同学们一下子就把时针、分针、秒针给区分开来了。同时,因为儿歌很有趣,这种“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焕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四、 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学生答对了,教师可以这样 表扬“对!”“不错!”好!”“好 极了!”“行!”“可以!”“正 确!”学生回答有创意,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够水平!”“真出 色!”“多精彩的分析!”“你真爱动脑筋!”“多么独特的见解!” 表扬的形式可以多样。教师除了用语言来表扬,也可以用肢体语言来给予评价:鼓鼓掌、竖竖大拇指、发自内心的微笑、连连点头、抚摸孩子的小脑袋……要知道,教师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一瞥,学生心灵的深处便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而如果教师能尝试去拥抱一下学生,被拥抱的孩子会像加足油的车,充满了向前的力量。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秒的认识课件篇10

那么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本人课堂教学的实际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1.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

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习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手中的年历卡,你能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吗?

a、一年有多少个月?

b、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c、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d、你还发现了什么?

良好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更好的探究和创新,教师创造自主探究的环境,让学生主动思考,自然而然地学生就能取的理想的结果。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思考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意识。

2.联系生活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抓住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如: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后,教师创设了下面的生活问题情境:元旦快要到了,班主任和同学们商量搞一个庆元旦班会活动,全班师生共自愿出资150元活动费到市场上采购物品,准备班会。市场上每千克苹果4.5元,什锦糖每千克8元,动画贴纸6元一张,瓜子每千克2元,彩色气球每个0.3元,宣传彩条每个1.5元。

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若老师买3千克苹果、2千克什锦糖、5张动画贴纸、1千克瓜子、30个彩色气球、12条宣传彩条,老师带的钱够用么?还剩多少元钱?

我设计的第二个问题:在150元以内,请你为老师设计购买东西的方案。

我设计的第三个问题:若老师想购买的东西数量最多,请你设计方案,谈谈自己的思路。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解题,比较基础,只要细心,完成任务不成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一个多解的题目,钱数一定,由于学生的出发点不同,学生对以上这些东西的喜好不同、侧重不同,给出的方案也不会一样。为培养合作精神,可让小组合作、讨论,得到自己认为合适的购买方案;针对第三个问题,老师可向学生点出"买的东西数量最多"是在什么条件下的?引导学生知道应是在总钱数150元的基础上购买,然后由学生自主进行创作,进行创新,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生活这个大舞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培养了他们认真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的好习惯。

3.通过实践体验,培养创新意识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在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出方法、规律,虽然这些方法和规律早被人们所认识,但对学生来说,这也是创造。丰富的实践和体验会带给学生创造和创新的冲动,这是难能可贵的。

例如,教学"秒的认识"一课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指针——秒针。然后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着秒针走动的节奏用拍手的方式体验"秒"的长短,掌握"秒的意义"。运用表盘模型上的分针和秒针同步走动,实际数数得到1分钟等于60秒,进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此时,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有关一秒间隔的音频片段,让学生感知"秒";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跑100米,开始运动前让学生各自估算跑100米大约用多少秒,有的说跑一百米要50秒,有的说要200秒。此时,我让一名学生跑100米,并分发给学生一些计数用秒表,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操作,100米跑完之后,学生有的哈哈大笑,有的点头默许,原来100米跑用不了50秒,更不需要200秒。通过实践、参与、感知,学生头脑中会形成秒的数感,头脑中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了。用实践体验的方法学习数学,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有了紧密的联系,在体验中学生自愿参加,主动动手、动脑、合作、探究,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了。

4.通过有趣的事件参与和分析,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