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6 11:4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电子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电子论文

机械电子论文篇1

EDA技术是机械电子工程设计当中重要的技术,其主要载体可以进行大规模编程的逻辑器件,在编程过程当中,使用的表达方式是硬件描述语言。EDA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要使用计算机、编程逻辑器件等科技工具,应用的最终目标是对特定的目标新平进行适配编译和逻辑映射,形成电子系统或是成为专用集成芯片。EDA技术是在电子电路技术之上发展起来的,EDA技术要编译器、综合器、下载器、适配器等部件共同构成。其中,综合器能够对设计者的设计文件进行转换,使其成为系统内门级电路描述。适配器可以生产最终的下载文件,并安排到制定的器件中。EDA技术是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中的核心技术,EDA技术使用的HDL语言可以公开利用,其描述范围广泛,可以机械电子工程设计带来诸多的帮助。在后期进行交流、修改、保存等工序时也可以十分方便的进行。另外,EDA技术拥有较高的自动化,一些常规的纠错、调整等工作可以快速完成。

2电子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电子工程快速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对于机械电子工程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统一的认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机械电子工程发展速度太快,所涉猎的领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因为设立明确的定义必定会对其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不利于机械电子工程继续快速发展。电子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是具有更高集成和大容量,同时体积也越来越小,这就需要技术的不断升级来实现发展目标。电子工程设计方案需要获得科学的检验,要对其进行仿真分析。电子元件所处的工作环境是设计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要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优化,最后要对电路特性进行分析。另外电子工程在运行中要避免静电的危害。为了实现电子工程取得进步获得发展,需要在电子工程设计中采用EDA技术。

3电子工程设计要点

3.1仿真分析

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方案需要通过科学的系统仿真或是结构模拟来说对其可行性、科学性进行验证和分析。通过仿真分析来确保设计方案在后续实践中能够顺利应用。在仿真分析过程中,使用EDA技术可以为仿真分析提供良好的支持。EDA技术能够通过各个环节当中的传递函数来进行数学建模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这样构建和仿真系统能够准确验证设计方案的实践性,并能够对电子系统工最后程设计方案进行推广和使用。这种仿真分析对于提高我国电子工程设计的整体水平和产品质量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3.2优化设计

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的目的是尽可能确保电子元件在应用过程中具备稳定性与可靠性,保证其拥有最佳的容差和工作环境。在实际工作条件下,使用传统的电子工程设计方法,难以对实际容差及电子工程元件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不能对电子元件环境进行全面勘测,就容易导致设计方案在此方面出现漏洞,这样一来电子元件的容差及其工作环境温度就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利用EDA技术则能对设计方案进行良好的优化,因为EDA技术可以对电子方案环境进分析计算,获得电子元件在实际工作中所处的环境温度等相关数值。在分析获得的数值基础上,来对电子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保证方案在实施后,可以稳定工作,具有可靠安全保障。

3.3预防机械结构中的静电

机械结构是根据设计方案来工作并应用于事物成为满足功能需求的结构。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集成电路设计愈来愈复杂,这对静电的防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静电对电子元件的破坏巨大,静电电场能够对周边电荷有吸引力会破坏绝缘体,使电子元件敏感度降低,甚至是引发集成电路烧毁,使电子产品直接报废。这要求工作人员做好静电防护,对防静电工作区域进行划分,保持操作空间的清洁,降低静电发生的概率。在电子工程故障检测方面,要将传统的电子工程故障检测和智能故障检测方法结合,相互验证,在电子技术投入方面加强,提升电子工程检测技术的能力,增强电子元件、电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4电路特性的有效分析

对电特性进行有效分析是EDA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在电子工程设计的过程中,理论分析都是在数据分析和特性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因此,数据分析和特性分析方面的数据必须准确及时,使用传统的电子工程设计方法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难以保证数值的准确性,电力测试的实际精度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不利于后期稳定性的建立。EDA技术就能够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并保证测试的精确性与科学性,避免设计方案出现结构性的差异确保设计方案的整体性以及合理性。

4结论

机械电子论文篇2

此标准格式样本是对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化的范文的形象化表示。在此样本中,正体字为示范论文原件,斜体加粗字为对论文文档及各段示范论文格式要求的文字描述。

毕业论文中必须包括以下内容,且按以下先后顺序装订,括号中内容根据实际可缺省:论文封面、中英文摘要(中文300字左右、英文不超过250个实词)、目录、(前言)、正文、参考文献、谢辞、(附录)。

本格式样体格式大致在以下几个方面规定。

1、论文用A4纸单面打印。

2、论文中的各部分(各章)一级标题用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方式为“第1章  XXXXXXXXXXXX”,一级标题与正文之间必须空一行,且每章之间必须另起页。

3、二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方式为“1.1  XXXXXXXX”,二级标题与其上段或下段正文均必须空半行。

4、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加粗,方式为“1.1.1 XXXXXXXXX”,三级标题下的内容之间无须另起页,但必须与上一段空半行。

5、正文用小四号(或五号)宋体,每段必须首行缩进。

6、上边距2.54厘米、下边距2.54厘米、左边距2.5厘米、右边距2.5厘米。

7、装订线0.5厘米、页眉1.5厘米、页脚1.75厘米。装订位置左。

8、页码右下角,以阿拉伯数字顺序排序,加页眉“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小五,宋体)

9、表的标注方式为:表1.1  XXX居中标注在表上面;图的标注方式为:图1.1  XXXX居中标注在图下面。

10、        文中所有英文的字体设置为“Times  New  Roman”

11、        参考文献书写方式见范本。

12、        具体论文格式可依据范本来做。范本为见附件1。

13、        文中行距设置为“固定值 20~25”,含有公式的行用“单倍行距”。

 

xxxx xxxx xxxx(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空一行)

摘要:(小四号宋体加粗)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小四号宋体,首行缩进两字)

(空一行)

[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加粗)工资(空两格)激励    ……(小四号宋体)

    

 

 

 

 

 

目录(三号)

 

前言(可缺省)………………………………………………………………………1

第1章 XXX……………………………………………………………………………2

  1.1xxx……………………………………………………………………………2

  1.2xxx……………………………………………………………………………2

第2章 xxx……………………………………………………………………………3

  2.1xxx……………………………………………………………………………3

  2.2xxx……………………………………………………………………………3

第3 章xxx……………………………………………………………………………4

第4 章xxx……………………………………………………………………………4

参考文献……………………………………………………………………………4

谢辞………………………………………………………………………………5

附录(可缺省)………………………………………………………………………6

(小四号宋体,左对齐,二级标题缩进一格)

(另起页)第1章  频率响应

(一级标题,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空一行)

 

1.1概述 (二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空一行)

1.1.1频率响应(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

频率响应是衡量放大电路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用小四号宋体,首行缩进两字)

 

1.1.2 频率响应分析(小四号,宋体加粗))

对频率响应的问题,……,从五大方面分析:

①上限频率。……,……

1)……

a. ……  (用小四号宋体,首行缩进两字)

b. ……

②下限频率。由于区位条件、建筑材料、……

③……  (用小四号宋体,首行缩进两字)

 

1.2分析(二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空一行)

……

 

 

 

 

 

 

(另起页)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用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空一行

[1] 余兴发等. 现代企业定价——理论与应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

[2] 李光绪. 工业企业会计.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年

以上是中文图书表示方法,用小四号宋体

[3] 董志强等. 统计预测问题的决策影响图方法. 系统工程学.1994(9)100-107  (100-107是论文在期刊中的页码) 以上是中文期刊表示方法,用小四号宋体

[4] Freeman. The Benefits of Enviromental Improvement. 1979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以上是英文图书表示方法,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5] Ross D Shachter. Evaluating Influence Diagrams. Operations Research 1986(6) 871-882

 (871-882是论文在期刊中的页码)以上是英文期刊表示方法,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另起页                                      

 

谢   辞

(“谢辞”用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正文小四宋体,首行缩进)

 

另起页                                      

 

附  录

(“谢辞”用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机械电子论文篇3

1.1微电子机械系统的概念

微电子机械系统主要结构有微型传感器、制动器以及处理电路。其是一种微电子电路与微机械制动器结合的尺寸微型的装置,其在电路信息的指示下可以进行机械操作,并且还能够通过装置中的传感器来获取外部的数据信息,将其进行转化处理放大,进而通过制动器来实现各种机械操作。而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是以微电子机械系统的理论、材料、工艺为研究对象的技术。微电子系统并不只是单纯的将传统的机电产品微型化,其制作材料、工艺、原理、应用等各个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技术限制,达到了一个微电子、微机械技术结合的全新高度。微电子机械系统是一种全新的高新科学技术,其在航天、军事、生物、医疗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2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特点

1.2.1尺寸微型化

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的最小单位一般是cm,而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下的机械加工往往最小单位已经涉及到了微米甚至纳米。这以尺寸的巨大变化使得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下的原件具有微型化的特点,其携带方便,应用领域更加广阔。

1.2.2集成化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下的原件实现了微型化为器件集成化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微型化的器件在集成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能够随意组合排列,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

1.2.3硅基材料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下的器件都是使用硅为基加工原料。地面表面有接近30%的硅,经济优势十分明显。硅的使用成本低廉这就使得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下的器件成本大大缩减。硅的密度、强度等于铁相近,密度与铝相近,热传导率与钨相近。

1.2.4综合学科英语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几乎涉及到所有学科,电子、物理、化学、医学、农业等多个学科的顶尖科技成果都是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基础。众多学科的最新成果组合成了全新的系统和器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

2微电子机械系统的技术类别

2.1体微机械加工技术

体微机械加工技术主要将单晶硅基片加工为微机械机构的工艺,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制作出尺寸较大的器件,最大的弊端是难以制造出精细化的灵敏系统。并且使用体微加工工艺难以优化器件的平面化布局,制作出来的器件难以与微电子线路直接兼容。体微机械加工工艺一般在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的制造中普遍应用。

2.2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

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就是通过集成电路中的平面化技术来实现微机械装置的制造。其主要优势表现在充分利用了已有的IC工艺,能够灵活掌握机械器件的尺寸,因此表面为微机械加工技术与IC之间是兼容的。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与集成电路的良好兼容性使得其在应用领域实现了快速普及。

2.3复合微机械加工技术

复合微机械加工技术就是体微机械技工技术与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的结合,其结合了两者的优点,但又同时避免了相应缺点。

3微电子机械技术的应用

3.1环境科学领域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下的微型设备可以在环境监测和数据处理分析上发挥巨大的作用。由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以及数据处理系统所集合的测量与处理设备。该微型装置可以用来监测空气和液体的成分,其独特优势在于尺寸微小,便于携带。

3.2军事领域

纳米器件所构成的装置先要对半导体器件运行速度高,携带方便,信息输出和处理快捷,在军事领域其能够用来制作各种微型设备,例如“蚊子导弹”、“麻雀卫星”等。

3.3医疗领域

在临床化验分析、介入治疗领域其也能够实现巨大的价值。近几年获得发展的介入治疗技术与传统治疗技术相比临床治疗效果优越,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苦。但是当前介入治疗仪器价格高,体积巨大,准确性难以保证,尤其是在治疗重要器官时风险较大。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微型与智能特性可以显著降低介入治疗的风险。

4结束语

机械电子论文篇4

机电一体化(,Mechanic”.Eletroiiics.Unified)-词在日本于7〇年代已简缩为一个英语复合词:.M.e.cJiatranis-''机械电子学,,章在把机械学和电子学结合择来,。从时代的现实来f,电子机梂学已经形成为-个独立的学科,正向着阜我完善的方向迅速发展。电子机_舞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交叉_科,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曾指出可以预料,在某种意义上说,本世纪末到下个世纪初将是一个交叉科学的时代。”钱伟长教提也在他的文章“交叉学科与科学家的社会职责”中强调了交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意叉。日本于7〇年代初期就顺应了这一取宋潮流,、加之管理的科学化,,利用电于机械的这种复合技术,复合出各萃各样的电子机械产’品,并对传统的机械进.行技术改造,从而使电子机械的生产在其经济迅速发展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扒.电一体化技术对日本经济迅猛发展的作用引起国内各级领导的辑烈反应,-上至中央下至各企业领导同志都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工程技术界的不少专家及学者也渐对电子机械学科持肯定的态度。_但是,,社会上流行着对机电一体化的不完善的看法:

1.从现象上解释机电一体化,认为机电一体化只不过是将机械设备、电子设备及仪表构成的成套设备或罕统。

2.从产品应用技术的割析上理解机电一体化,认为机电一体化只不过是在_机械系统.中引入了电子技术,或者是辛电子设备电引入了精密机械抜术。

3从技术的综合应用上解释,机电一体化,认为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抅主功能、信息处理功能等方面引进了啤子技术,并把机械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软技术有机结合枚成系统技术的总称,或者说成是机&、信息处理、接口和软件等麥分在电子技术支持下,用系统的观点进行综合而形成的新型系统。

以上三种看法,只能或多或少地戽映了电子机械学科的某些侧面,第三种看法可能来源于日本名古屋大学电子机械工程课、北'海道大学精密机械工程学课及电通大学的第二机械工程学课(实际上,西德的伍培尔大学及这累姆斯达特大学等工学院也设置了电子机械设计课程)。但是著名科学家镯学森曾提到过: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科学体系及结构的划分方法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其基础理论、技术、工程系统组成的完整体系。.因此本文将对此学科的体系作初步的探讨。

二、电子械工程及应用拄术

自1971年美国英特尔公司制造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以后,计算机进入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机时代,其发展速度异常迅猛,目前全世界微机的年产量以百万台计,微处理芯片则以亿万片计,各式各样的专用微机芯片也不断涌现,以价廉、可靠、功儀完善、使用方便灵活等优势进入各个f域瘆透到各行各业。显然,具有“海棉#特%的机械工业则大量“吸取”,同时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光其是与精密机槭的结合,又复合出质量髙、效益大的鬼子机械产品,例如日本控制世界市场的磁带录象机便是极为典型的实例。概括起来,由电子机械工程实现时机电一体化产品可分为以下几大部类:

'1.:由机械技束芨电宇技术有机地复合而成的台式机械产品。如录象机、收录机、计算机外部设备,办公机械',信息处逝机械,直至各#高挡的电子玩具等。

2各种智餹机械、智能仪表、仿生机械智能机器人是电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体现本科交叉综合中最典型的电子机械产点。

3.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的各种系统机械设备,如各种数控机械:设备直至柔性加工系统。

4.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进各电子工业用的自动化的工艺设备。

分柝上述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和产品特征,可明显地看出,所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从硬件和软件双方把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完全融合起来的技术。如果不作这样的融合就会使其完全失掉功能(如第1、2部类)或者退化回到原有的功能水平极低的地位(如第3、4部类)。

尽管各种电子机械产品的功能各异,结构组成有别,?我们可以用以下框图示意(见图1)。一般由四大部分组成:

1.机械木体部分卩屯子机械的坫本机械结构,它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工艺性好。S前以钢铁为主的材料仰合成的非金属为主的材料发展,要求析械本体的静、动态刚性及热稳定性高,精密运动的机构及良好的表面加工质量。并要求结构上便于维修、保养及故障寻查等。电子机械的机械本体应是广义的,它可以包括光、磁或流体系统等组成的机械本体。

2.传感检测部分一一即电子机械的传感器官,以它检测传输外部环境的有关信患,传感器或由它复合而成的各种编码器是电子机械工程中的非f重要的逮成部分。因为它体现了机、电、光、磁、热、流体及其它各种技术的交叉和融合。

3.信息处理部分一-相当电子机械的大脑,即利用微机或专用的芯片去处理电子机械的信息。

4.接口部分一它解决电子机械与外部环境的接口内部信息接口及人机的接口问题,将传感器信息、控制指令以及各种编码、译码信息的转换及传输,人机的接口可以是机械的(几何的)或物理的(光、磁、能源等)。

电子机械的以上四个棊本组成部分是有机的组合,是不能分割而去掉任何部分的。这种不可分割的特性可用图2的包围层次表示。

例如机电一体的电子机械技术的结晶智丨龙机器人,用它的机械手来说明这一问题,机械手利用其视觉、触觉传感器与外部环境相联系,传感器的信息经接U变换及传输给微机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息再经接丨:丨变换

成对执行器控制指令厂从而驱动手作期望的动作,以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显然撤去图2包围层次的任一部分,均会使它丧失功

传统的机械工程,就其实质也是综合使用了各种技术,移植了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形成了今天以机械加工制造为主休的机械工作,并由此而派生出航空、船舶、机车等制造工程以及核工业的机械工程等等。形成目前状态的原因是工业生产水平的发展,在计算机已广泛渗透各行各业及步入信息社会的今天,/电子机械工程应运而生,也是历史的必然。

由于机械工程不应当停留于机械加工制/它重点应转栘到信息的加工和利用。它贬当移植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系统技术、电子技术以及传统的m械技术,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因而电子机械工程系统的功能可用图3示意。

支持电子机械工程的技术主要有以个方面:

1.系统化技术--电子机械解决的问题不再是单一的参数或变量,不是对傳雇技术、控制技术及电子技术简单移植和择凑,而是将多种因素加以综合、协调和权衡,不是分割的孤立的解决系统的静态问题,而是要系统地解决其动态特性问题,它要求发展分析及综合机电一体化的方法及理论。

2.信肩处理技术一电子机械的各单

元之间、各伺服系统与传感器及执行器之间必须有相互匹配信号,其动作及工作质量又必须受到整个指挥中心和数据网络的控制,因而需要编码、译码及各种信号的处理技术。

3.软件技术即构成电子机械所需计算、判断、信号处理整套原理和规则的计算程序,构成一系列的程序库,.并能方便地补充删改,使电子机械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4.传感技术--支持电子机械工程的重要环节,它解决电子机械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涉及的技术领域也极为广泛,应是研究电子机械和发展电子机械的关键问题。

三、电子机械学科结构问题

电子机械学科应具有自己的基础理论及分折与综合的基本方法,以此为指导,移植相应的应用技术去支持各种电子工程系统的发展。即电子机械学科应由基础理论、技术及工程系统组成一个有层次的体系,笔者提出了图4所示的层次结构。

电子机诫学科是门多重交叉复合的学科,电子机械学科基本理i;仑首先要解决建立电子机械系统统一模型的问题,即电子机械模型,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研究。

1.小数学的方法

把电子机械实际的物理系统的四个组成

部分用相应的学科理论建立的数学模型,再统一建立系统模型,利用数学子段建立一座“机”与“电”彼此相通的桥梁,互相渗透、互相加强。利用系统论的方法,建立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有机联系。重点研究系统不同部分的联接的数学模型,不同的组成部分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研究复杂的电子机械系统的解耦理论,在电子机械模型中能够体现出不同组成部分的特征。

2.函信息方法

任何复杂的物理系统都可以看成信息系统,利用信息论的观点建立电子机械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的模型。

在建立了统一的电子机械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就要解决分折与综合的理论,用系统的方法处理多学科交叉融合中出现的问题。在国外有关处理电子机械系统的?一体化分析方法,存储工程系统的建模方法,各种系统动力学、键合图法、机械链(网络)法,计算机图形学等专著已大量出现,它们均可以用于机械系统及电、光、磁、热多种交叉系统。在目前的电子机械系统如机器人、计算机外设中,已经移植了系统论、信息论及控制论的基本理论去分析问题,应用电路理论、网络理论、系统实时仿真和信号处理理论分析电子机械系统,应用经典力学的拉格朗日方程于电子机械网络'的模拟等。

电子机械系统分析方法匕初步形成,而也子机械系统的综合和设计的方法还没形

成统一的模式,怎样根据电子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从电子机械模型出发,综合和设计最佳的系统以及系统的四大组成部分,是电子机械学科的主要目标,只有以此理论为指导,才能最佳地利用相应支柱技术设计出优良的电子机械工程产品。

笔者认为电子机械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雏型正在逐步形成,预计它将从以下儿个方面发展,求得自身的完善。

1.动态系统分析的发展方向

电子机械学要求分析研究机电一体化的多学科交叉系统,因而存在这种系统一体化建模方法,要求这种模型能够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继而应当发展这类模型的分析方法,系统的综合方法,以及复杂的机电一体系统的解耦理论。

2.广义性及综合性的发展方向

电子机械学科的基本理论应向更广泛的处理机、光、电、磁、热交叉系统的宽度上发展。目前国外流行的一些“系统动力学”及“键图”专著便体现了这一方向。

3.信息处理功能的发展方向

在电子机械系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信息处理机械,或者是信息处理系统的执行机构,因为应当重视信息理论的移植工作。

4.提高电子机械软件效能的发展方向

如何高效率地发挥电子机械系统所用微

机(单板机、单片机或专用芯片)作用是取决于电子机械软件研究工作的,例如开发或发展机器人H:j工作能力,软件的研究是促进电子机械智能化的有效手段。

四、结束语

本文讨论了电子机械学科体系的结构层次,希望能引起对此学科的层次及结构的深入研讨,以利于学科的发展。

机械电子论文篇5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31-163-02

在电子技术和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的现代,人为控制机器已经难以满足日常生产生活效率的需要,电脑对机械的控制成为了主流。并且在电脑控制机械生产的基础上,机械的整个生产过程也由电脑控制,这就是机电一体化。给予机械一体化的进程,对机械一体化的人才需求也就越来越大,于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运而生。本文将详细论述什么是机电一体化、什么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1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结构与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机器与电子的有机结合,他有着不同的要素构成,和结构组成。电子与机械的有机结合即克服了传统机械的操作程序复杂也节省了人力物力,是一个传统机械的替代品,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本部分将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结构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空间。

1.1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结构

机电一体化大体上是由传统机械的机器本体构成及其工作的主要系统,他起着连接、传送这些基本功能;机电一体化工作运行的推动元素是他的动力部分,动力部分为机械的工作提供活动力支持与保障是机械一体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机械一体化的传感部分起到分析并传送信息的作用,他将机械与电子结合产生的数据加以分析,最终确定工作的方式与进程;驱动部分是在电子系统的指导下完成机械的工作内容;执行部分是由电脑下达命令,机械机型完成的有机部分;机电一体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控制以及处理信息的部分,这部分决定着机械的工作进度以及以何种方式工作。这就是机电一体化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部分在工作中的作用。

1.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机电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其发展趋势如下。1)机电一体化在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化就是在原本电脑控制的基础上更具备合理性和效率性,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发展就像最初的硬件手机与现在的智能手机的区别一样。总体说来就是智能化更人性化,更能解决操作中的突发状况或者说是提前就设定了应对解决突发状况的解决措施。2)机电一体化更加环保,机电一体化进程使原本的柴油发电带动发电机的情况得到改善,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是电脑操控,解决了其中一些污染环境的问题,响应环保的口号,机电一体化也朝着更环保的方向发展。3)机械一体化朝着微机模式发展,顾名思义就是机械的规模与形式越来越小,这就要求机械的精密程度。这样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解决原始机械庞大的占地面积问题,可以使同一片场地发挥更大的效果。机械以替换的发展趋势是更加进步与人性化,它是朝着一个操作简单、绿色无害、精密程度高的趋势更好的发展。

这就是机电一体化,它是机械与电子的有机结合,有着密不可分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在这两者的定义下,笔者希望日后机电的结合能够更加密切,其各个组成部分能日渐精密完善使得整个机电一化得到优化;机电一体化能够在属于它的发展趋势下日益发展完善,更好的满足机电一体化进程的需要。

2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在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大背景下,机电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重要程度日益提升,人才需要也越来越大,接下来笔者将介绍机电一体化的人才来源――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上文中我们论述了什么是机电一体化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根据上文我们不难发现机电一体化已经在生产生活中日益重要,为了供应机电一体化所需要的人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运而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一些高校开始设置了机械电子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出现是为了响应现阶段和日后的电子控制机械的主流趋势,为了使自动化方面有更多可用人才。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设置上要注意很多的问题:第一要考虑新课程的课程设置方面,要在传统的机械上有所发展又要估计学生的负担,不能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吃力或者是电子与机械兼顾的拖沓。第二就是机械电子专业是机械和电子的有机结合,电子与机械的侧重点问题,在教授的过程中要二者兼顾,因为传统机械是整个机械一体化的基础而电子的计入是一个良性发展,很多新生代的同学更加重视电子方面,这是不科学的做法。总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一个时代要求的必要专业,要安排好课程,明确侧重点,最终达到满足机电一体化进程下人才的需要。

3 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子专业

介绍过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子专业以后,接下来明确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子专业之间的关系。

根据上文我们不难发现,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子专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机械电子专业是机电一体化的前身,以为机械电子专业所培养的正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对口人才,也就是说机械电子专业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人才来源。机械电子专业所学习的内容就是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理论知识与具体操作,也就是什么是机电一体化、几点一体化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在操作中会遇见什么问题并且该怎样解决等。机械电子专业是为机电一体化培养人才的摇篮,在机械电子专业中学习的同学毕业后的前景就是在机电一体化应用的地方工作。而机电一体化在日常操作中所遇见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需注重问题就是机械电子专业研究的课题和研究方向。总之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子专业二者之间密不可分,互补互助,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了机械电子专业的学科内容、机械电子专业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人才来源。

4 结束语

在工业化和科技化日益发展的现在,工业与科技二者的有机结合也就是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科技进步和时展的必然。这时,机电一体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机械电子专业的出现发展和人们。笔者在介绍什么是机电一体化、其组成部分和发展趋势后介绍了机械一体化专业,意在使得机械一体化专业在培养人才时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合理培养。同时笔者也期望机电一体化发展前景更广阔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能够为机电一体化培养出更多人才使其为机电一体化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宏.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2(6):70-71.

[2]陈蓉.浅议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6):42.

[3]张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9(7):47.

机械电子论文篇6

关键词:计算机;机械电子;电子控制;产业领域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0-0081-01

一、前言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计算机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并渗透到各个领域中。特别是在机械与电子控制领域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当前机械及电子控制领域中对于计算机依赖程度还在不断上升,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分析与研究的。

二、计算机控制理论及技术发展背景分析

(一)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发展分析

随着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发展也日益成熟,且在机械与电子控制领域中得应用也愈加广泛。自从第一台计算机在问世以后,就开始运用到生产中过程参量的检测工作中,并通过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促使计算机控制理论不断发展及控制系统的不断完善形成。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至上世纪60年代时,已经出现了专门用于过程控制管理的计算机,并通过计算机成功实现了直接对数字进行控制。

当前计算机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导致计算机发展技术已经从传统集中式的控制系统转变为微处理器作为核心分层式的控制系统,且利用计算机可以直接监控机械及电子控制领域的所有环节。从而有力的降低了人工成本,并提高了机械及电子控制领域中的工作效率。

(二)计算机发展技术分析

当前,技术发展更新速度很快,计算机处理器也在进行相应的变革,而随着计算机处理器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的控制技术也将随之不断发生变化,最终对机械及电子控制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是可视化发展技术,它包括了数据库及监测信息的可视化,同时还包括可视化相关设计辅助技术等。通过可视化发展技术,可以有效确保有限元法在机械及电子控制领域中的应用精确性与可靠性,从而提高计算机在机械与电子控制领域中得应用效率。

虚拟现实的技术,即VR技术,它是一项可以被创建,并能够有效模拟和体验现实中世界的技术。通过需虚拟现实的技术,可以将真实世界中各类媒体信息完美融入于虚拟世界中,并有效的构造了可以各个层次中交互进行信息处理的虚拟用户信息空间。

多媒体的仿真技术,它是建立在计算机的可视化及仿真技术的基础之上的,通过仿真技术,不同的媒体形态对不同性质模型信息进行模拟,并且将系统行为、系统形态、物理模型、数学模型与相应的时空展现模式,统一进行建模并求解。仿真技术的这种运用特点,更加适合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需要,因此得到了工程界中的普遍重视。

PLC技术,也称为可编程控制器,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机械与电子控制领域中。它是将计算机与自动化控制技术融为一体的控制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有效的解决了机械及电子控制系统领域中的开关控制等问题,并逐渐替代高能耗与高故障率继电器的控制系统。当前随着PLC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它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除了可以收集并存储电子运行数据以外,还可以监控整个控制系统[1]。

同时,通过PLC技术,还可以编制多元化控制算法的程序,以实现闭环进行控制,这类控制系统被广泛运用于化工、冶金、锅炉控制与热处理等场合中。而且随着工厂自动化网络技术发展,PLC技术可以实现联网通信等功能,从而在工业生产控制的监控工作中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

此外,多媒体的通信技术等,可以通过网络在不同的计算机间相互进行多媒体信息传输。而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技术中,获得应用成功如建筑与设备中CAD结构制图软件。其次,还有工程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它是借助工程信息的管理系统,即MIS工程信息的数据库及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互联网环境等实现。

三、计算机技术在机械与电子控制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在交通领域中信号灯控制实际运用分析

交通领域中,信号灯控制管理系统,这是计算机应用于电子控制系统中最典型的案例。信号灯控制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编程控制器技术来对十字路口中信号灯的动作实施控制,并且通过准确掌握信号灯变灯动作进行时间控制,来为交通安全出行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二)自动贩卖机中计算机控制运用分析

自动贩卖机工作原理完美的展示了计算机在机械及电子控制领域中的应用,自动贩卖机按照顾客的自身需求来选择商品,当顾客按下贩卖机中商品的开关时,所投入硬币值通过计算机控制器数码驱动管显示出来,再利用光传感器进行识别与判断,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自动贩卖机主要是利用PLC控制与信号的输出来实现商品售卖的全过程,通过这种技术应用,使得人们生活更加便捷,并且也拓展了PLC技术的应用范围。

(三)农业机械化与电子控制中的计算机运用分析

近几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于农业生产的投资力度,以提升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水平,最终改善农民的生产作业条件。而计算机就在农业的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农业机械操作空间与驾驶室仪表盘等,正是计算机技术于机械及电子控制领域中应用的最好说明。当前农业机械的驾驶室中,电子仪表已经代替了传统的仪表盘,且原来单一的参数显示已经朝着人机交互式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转变[2]。通过电子仪表的显示屏,可以针对不同终端信息任意进行选择,且可以很方便的将农业机械的相关作业数据收集存储至相应存储卡里边,从而可以将农业作业中相关数据很方便的传输到办公室中进行分析研究。

此外,还可以将管理者决策与操控指令等传输到农业机械中智能控制的终端,以促进农机操作自动控制的实现。

(四)工业机器人的运用分析

工业机器人指的是可以自动进行控制,并可以重复进行编程、多功能及多自由度的计算机操作机,它涉及了计算机、电子控制、机械等专业技术,并且在确保操作者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改善作业环境、减轻作业强度,同时提高工业的劳动控制。因此由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结合产生的工业机器人正被广泛运用到机械与电子控制领域中,日益改变着人类日常生产生活方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机械与电子控制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通过计算机技术,有效的改善了机械及电子控制领域的作业环境,并极大的降低了作业强度和提高了作业安全。同时可以预见,随着经济技术进一步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机械与电子控制领域中的应用也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机械电子论文篇7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壮大,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培养真正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我国职业院校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以提高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不太适合当前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论述了进行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阐明了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目标。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大学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由理论知识走向实践应用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性质的课程[1],同时它是一门与机械设备控制紧密相关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目前我国大学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控制电器、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典型数字电路及应用等内容[2][3],基本按学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既有兴趣又有畏难情绪,普遍认为该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不容易学懂[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现今该门课程部分内容已不适应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必要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应用任务引领的教学理念对其知识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

1.教学改革意义

1.1 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包括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各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装配、调试和维护,以及其它与机械产品相关的工作。从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要求方面考虑,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意义突出。

1.2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2.5年,学习时间短,学习任务繁重,对于在就业岗位上很难用到或根本用不到的知识点应该有所删减,这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该门课程中在工作需经常用到的重点内容。

1.3 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开展基于任务引领的课程教学改革,将教学单元划分成学生毕业后工作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具体工作任务,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1.4 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也是由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的理论基础决定的。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生源的减少以及高考招生比率的逐年升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高中阶段理论课程基础越来越差,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整体下降,让他们学习理论性过强的、且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难用到的知识,是对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的不负责任。

2.教学改革目标

以培养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熟悉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能力为主线,打破传统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界限,从认知规律和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进行整合与提高,达到基本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的完备,同时突出机械设备中电动机控制和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控制线路的理解和掌握。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2.1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以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达到以知识应用为目的,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碰到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内容,开展基于任务引领的课堂教学。

2.2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喜爱学习,如此方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结束语

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笔者抛砖引玉,从分析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生源的实际情况、现有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等方面出发,讲解了教学改革的意义,提出了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重点讲述了教学改革的目标。当然,提高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克虎,王振?.工科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进方向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7:122-123

[2] 秦曾煌主编.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

机械电子论文篇8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农业机械;运用形式;提升策略

农业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之一,在人口数量逐年增长与有效耕地面积日益缩减的局势下,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目标被提出来[1]。以电子技术为首领的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动着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的进程,那么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具体应用有哪些,如何使电子信息技术的实效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实现加快农业机械转型升级的目标,文章对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的具体运用与提升应用效率的途径进行研究。

1 概述电子信息技术

电子信息实质上是一种综合型技术,其将信息技术、现代技术以及通信技术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在信息收集、互换以及储存等系列性环节中均有所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原理主要是借助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相关应用程序,达到有效应用的目标。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大幅度的优化了农业信息资源被处理与应用的效率与程序,为现代化农业的生产与营销环节的高效运行注入活力[2]。可见,电子信息技术在推动国内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进程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2 论述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具体应用形式

2.1 电子装备技术

该种类型的电子技术通常运用于机械内部,比如将监控与自动控制系统添加进去。这里以拖拉机这一大型农业机械为例,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机械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所以此时需要分布式控制技术与网络技术提供支持。对于体积庞大的现代农业机械来说,电子信息技术在应用之时,计算机控制终端(ECU)的辅佐是极为必要的,这样就可以借助智能化的形式达到对机械系统自动化管控的目标,具体是借助安设网络通信协议与规划标准接口的途径去达到优化农业接卸设施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的目标。

2.2 人机接口技术

对于任何类型的农业机械设备而言,其在运转的进程中均要有人的参与与管控。在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中,仪表盘逐渐被电子监视仪取而代之,继而凭借智能化显示终端去达到呈现数据信息的目标,此时人机交互界面性能的整体优化提供了基础性的条件。也就是说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人机有效互动基础上的,否则电子信息技术的实用性难以充分的彰显出来,那么优化并应用人机接口技术是极为必要的。目前人机接口技术主要是对智能化显示终端设施进行应用,其可以参照操控者的实际需求,将不同子系统的终端信息在液晶显示器中呈现出来,继而在数据库技术的协助下,有关形状、数据等多媒体信息的有效显示也成为可能;此外,智能化显示终端可以应用自体的智能储存功能,达到对田间信息及时性、动态化管理的目标,这样相关人员就可以借助计算机系统对田间数据信息进行整体化分析,为提高农田管理效率以及创新农业机械电子信息技术方面提高参照资料。

2.3 总线通信技术

为了使众多农业机械设施具有标准化与通用化的特色,电子信息技术在应用之时,可以借助将智能显示终端设备安设在机械驾驶操作平台上去实现上述目标,而终端设备的型号是由机械的类型而决定的,在光线电缆的协助下去到使相关通信有效衔接的目标。具体是在CAN总线技术的协助下实现上述目标,借助串联的形式与相对应标准接口关联在一起。在总线通信技术的协助下,农业机械系统内部安设的ECU与总控制器达到信息互换的目标,并以动态化监测的形式去强化自动化操作水平精准性。在农业通用化规划实现的基础上,为了保证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设备上的运用体现出兼容性的特征,就应该以总线通信技术标准为基点,为上述规划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若通用性标准要达到实现的目标,对与农业机械生产制造而言,只要在处理接口配套问题的进程中把握住重点即可,这些重点可能是ECU用户侧,也可能是相关设施的规划问题,还可能是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在农业机械通用性标准的编制方面,早在上个世纪末期国际上相关研究人员就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现阶段,对于拖来机这一大型农业机械设备而言,国际上对其编制的各项标准大体上是以DIN9684为基准的。

3 解析强化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运用的对策

3.1 提升农民信息意识水平与农业机械应用能力

农民作为现代农业的践行者,借助教育与培训活动,强化他们的信息化意识,同时政府机关可以推行相关优惠政策从而实现将死现代化农业机械在农民群体中推行的难度。强化农民对现代信息化农业机械的使用能力,解决农民思想与技术等方面的各种疑虑,实现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的目标。

3.2 加大机械信息化研发力度

尽管现阶段各类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中的运用取得了可观的科研成效,但是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较,国内现代农业机械的智能化与电子化水平与还是存在较大的距离。所以加大对高校、科研院等机构的投入力度是极为可行的,从而使电子信息技术在国内农业机械科研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3.3 与“三农”问题有效关联

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制与发展,应该紧紧围绕我国“三农”问题,在此基础上优化农业机械研制、营销、应用、维修保养等程序的信息化质量,大幅度的提升农业机械在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水准,从而使电子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科研成效更加贴近农业、农民与农村的实况,为各类科研成效的推行与应用奠定基础。

4 结束语

由全文的论述,我们了解到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上应用效率是极高的,并且其运用范畴不断的拓宽,其在解放农业生产力、优化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方面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而为了拉近国内农业机械与国际信息化水平之间的距离,积极的对限制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各类因素采取完善措施,同时有效的将理论成果进行转化,最终实现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刘学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举例[J].农业与技术,2013,05:8.

机械电子论文篇9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测控与仪器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毕业生具备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测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仪表、智能设备、计算机应用等方面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亦可担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电子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开发各行业所需的测控系统及测试仪器,兼顾工程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的基本能力。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该专业注重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

机械电子的工程师可在机械和设备制造、电子工程和电子工业等重要领域担任职务,就职于需要使用汽车和航空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微型和精密仪器技术、印刷和媒体技术、音频视频技术、医疗技术的企业。机械电子广泛应用于例如感应机器人,自控机床设备,医疗微型器械以及现代化轿车的传动机构。

机械电子的工程师可承担创新、设计、装配、制造、生产和调试的工作,以及系统规划、方案设计、前期工作、质量控制、销售、客户服务、使用培训、咨询和售后服务的职责。

机械电子论文篇10

【关键词】职业学校 机电一体化 课程平衡 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49-01

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以国外“双元制”教育模式为蓝本,以培养具备基本课程知识、富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为教学目标的,要求将学生培养成能够开发、运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等技术型人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对学生“机”、“电”两个方面的课程进行有效安排,充分分析两类课程之间的学科特点,从而实现课程之间的平衡性,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

一、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概述

1.内涵。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综合型课程,主要是在坚持发展性原则、人本化原则以及系统性原则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机械学电子学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从而满足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促进机电专业的发展。

2.当前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课程内容设置落后。许多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往往是对固有教材的重复利用,而忽视了社会的发展使得企业需求发生的变化,因此教学内容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不相符合。其次,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操作。由于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地对机电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强制灌输,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种被动地学习模式也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了压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缺乏实践的经验,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背离。再次,机械学与电子学被分离开来。机械制造与电气工艺这两类技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许多产品在操作上都需要操作者同时具备机械学与电子学的理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将这两类学科分离开来,有的偏重于机械学的教学,有的偏重于电子学的教学,使得学科之间的平衡性被打破。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难以掌握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常常出现偏科的现象,不利于其全面发展。最后,校企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在技工学校的教学中应当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基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当前许多职业学校尽管与部分社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但是却没有落到实处,只是让企业管理者简单地讲述一下机电一体的相关知识,而没有让学生真正深入一线去具体实践,因此校企合作仅仅是流于表面形式而已。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机”与“电”课程平衡性的体现

1.课时设置的平衡性。在机械学与电子学相关课程的课时设置中,学校为了体现课程之间的平衡性,使二者在专业课程中所占的课时比重相当,理论课与实践课所占的总和分别占35%左右。

2.知识要求的平衡性。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考评机制中,机械学与电子学相关的课程都是重点考查的内容,除了理论性知识之外还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

3.专业知识的交叉。在专业课程中,为了凸显课程之间的平衡性,在知识教学过程中,两类课程都涉及到知识的交叉。例如在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课程中,既有机械学知识的教学,又包含了电子学的内容。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平衡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影响及实现

1.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与一般的专业课程不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设置是借鉴了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两类独立的课程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在机械制造与电气工艺方面的维护、调试、管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学紧紧围绕机电一体化知识,让学生掌握两类不同的技术,并通过实践增强对这两类技术的熟练度。因此实现机械学与电子学课程之间的平衡性,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类学科的知识,实现综合发展。

2.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课程,所涉及到的机械学与电子学的知识,都与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使知识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因此,无论是在机械学的教学中还是在电子学的教学中,教师都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机械组装维修活动来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并让学生参与到合作企业的具体实践中,通过深入一线对企业生产的管理活动进行了解与体会,能够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并学到一定的生产管理经验,为其以后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更为严格,更多的是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也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考虑到岗位需求与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有更深刻的体会,并从中挖掘出新的理念、想法,通过将这些新的想法理念具体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在机电一体化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4.素质型人才的培养。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机”与“电”课程的平衡性,不仅仅指的是机械学与电子学之间的平衡,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中,还包括了学生德、智、体、美以及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外,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个体特征完善的要求,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特征的素质型人才。

四、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门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的综合型专业,因此只有实现课程之间的平衡性,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