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的英文名字十篇

时间:2023-04-02 18:36:44

女生的英文名字

女生的英文名字篇1

[关键词]英文名字 规则 结构 忌讳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038-02

许多学生喜欢自己起英文名字,不少人不懂取名的规则,闹出不少笑话。和中文名字一样,英文名字其中也包涵一定的文化和历史的内涵,也有一定规则和忌讳。

一、英文名字命名的规则

(一)基本结构

和我们中国名字姓在前名在后不同,英语国家的姓名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名在前,姓在后,其排列次序刚好与中国的做法相反,即“重名轻姓”。有的人只有一个名,有的人有两个或三个名。一般是首名+中名+姓。首名又称教名,中名一般不用,只在正式场合或签署文件时使用。如,Linda Jame Smith,为了方便,常写成Linda J.Smith或 L.J.Smith。

(二)现在大多数的英语国家的人士名字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1.Christian name(教名),顾名思义是指那些信仰基督教的教徒们才适用的称呼。由于大多数英语国家人士系基督教徒,Christian name亦被视为given name或first name的同等词。

2.middle name(中间名)通常是为纪念先辈或父母亲朋中受尊敬人士而用其名来命名的,一般说来中间名的纪念色彩较浓。

3.family name(姓氏)和中国差不多,继承父辈的,只是位置是在最后。

(三)中间名(middle name)的来源

中间名主要来源有下面几个方面:

1.采用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古代名人或文学名著中的人名作为教名。

2.采用祖先的籍贯、山川河流、鸟兽鱼虫、花卉树木等的名称作为教名。

3.教名的不同异体。

4.采用(小名)昵称。

5.用构词技术制造新的教名,如倒序、合并。

6.将母亲的娘家姓氏作为中间名。英语民族常用的男子名有:James,John,David,Daniel,Michael,常见的女子名为:Jane,Mary,Elizabeth,Ann,Sarah,Catherine。

(四)英语的姓氏

英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直到16世纪姓氏的使用才广泛流行开来。

英语姓氏的词源主要有:

1.直接借用教名,如 Clinton。

2.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如后缀-s,-son,-ing;前缀 M'-,Mc-,Mac-,Fitz-等均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

3.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如 St.-,De-,Du-,La-,Le-。

4.反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如 Brook,Hill等。

5.反映身份或职业的,如:Carter,Smith。

6.反映个人特征的,如:Black,Longfellow。

7.借用动植物名的,如 Bird,Rice。

8.由双姓合并而来,如 Burne-Jones。英语姓氏虽然出现较教名晚,但数量要多得多。常用的有:Smith,Miller,Johnson,Brown,Jones,Williams。

(五)一些英文名字的昵称

昵称包括爱称、略称和小名,是英语民族亲朋好友间常用来表示亲切的称呼,是在教名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1.通常有如下情况。

(1)保留首音节。如 Donald=>Don,如果本名以元音开头,则可派生出以“N”打头的昵称,如:Edward=>Ned。

(2)ie或-y如:Don=>Donnie。

(3)采用尾音节,如:Anthony=>Tony。

(4)由一个教名派生出两个昵称,如:Andrew=>Andy&

Drew。

(5)不规则派生法,如:William的一个昵称是Bill。

2.下面是一些常见英文名字的昵称。

Bob:Robert

Jimmy:James

Tom:Thomas

Mike:Michael

Andy:Andrew

Pat:Patrice

Betty/Betta/Bett:Elizabeth

Sam:Samuel

Dan:Daniel

Becky:Rebecca

Gina: Regina,Angelina

Kathy:Katherine

Mac:Macdonal

Rich:Richard

Doug:Douglas

Desiree:Des

Hon:Honey

Pete:Peter

Ann:Annie, Anna

Jen:Jennifer

(六)英文名字的含义

英文名字都是有一定含义的,有些甚至包含了历史文化背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意义,就如同我们常说的,这个人“貌若潘安”,潘安已经成了帅哥的同义词,而非简单的名字本人。例如:

1.Alina爱丽娜,古德语『高贵的意思。

2.Betty是Elizabeth的简写,这个名字让人在脑中浮现一个金发女孩的影像,傻得可爱,又风趣。

3.Carol(拉丁):强悍,有女人味的。Carol Brnett是具代表性的人。Carol被比喻为和善、居家类型、外向风趣的人。

4.Editha(老式英语):“丰硕之礼”。对大部份人来说,Edith是平凡、穿着老旧、可爱、容易上当、又迟钝的女人。有些人则把Editha看成不受赞许的老师。

5.Emily(德语),勤勉的意思。拉丁语则是恭维者的意思。大部份人将Emily描绘为娇小可爱,安静保守的女子,聪明,柔弱,拘谨。

6.Ingrid(来源于斯堪地那维亚),意为“英雄之女“。人们将Ingrid联想为金发的斯堪地那维亚,聪明,热情,又勤奋。INGA不是被描绘为美丽如Ingrid Bergman般的美女,不然就是高大、魁梧的年长女人。

7.Anthony(拉丁),“无价“的意思,人们认为Anthony是高壮黝黑的意大利男人,聪明,强壮并坚忍。

二、英语名字命名的忌讳

(一)名人效应,应该避免

我们取中文名字的时候,常常会避免和一些人的名字重复。古代的时候,皇帝的名字都是要避讳的,同样,在西方现在家长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也会有所避讳,比如Jesus(耶稣)。

(二)有些名字是有性别差异的

我们中国人名字也有定式,有些名字基本是女孩子的,比如小芳、小娟之类的。而有些是男孩子专用的,同样英文也是如此。取名字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性别混淆。

(三)名字的发音

名字是经常要来叫的,一个不闹笑话的名字是最基本的要求。既不要让本国人笑话,也不要让外国人觉得拗口。如Linwood,让我们中国人容易取笑为“您无德”。再比如Roger这个名字,居然被人念作“弱智”,尽管本意是“famous spearman(有名的使矛的人)”,最后还是改名。外国人常用的名字基本是发音符合名字要求的,所以没有把握不要自己去创造。有些人因为姓被人叫得多,随便起个与姓谐音的英文名,但这样的英文名单独叫尚可,全称时就不太自然了,如:肖珊Shawn Xiao,钟奇Jone Zhong。

(四)注意一些名字有特殊的意思,不能乱取

选名字前最好能对它有些了解。很多英文名来自《圣经》或者希腊、罗马神话,大家很常见的Mary和Samuel,都是出自前者,前一个是圣母,后一个是旧约里最著名的先知;已故的英国王妃Diana,她的名字来自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妹妹――月亮女神,她还身兼狩猎和多产女神之职。迪斯尼的《美女与野兽》的女主人公叫Belle,如果看的是英文版,就会注意到一个细节:当Belle手捧着书穿过人群,有人唱到“her name means beauty”,Belle作为一个法语名字,正是“美丽”的意思。此外,由于文化差异,有些名字引申义不雅,如:Cat,Kitty,在英语俚语中,它们指的是女性的(Pussy)。Cat宜改为Cathy, Kitty宜改为Kate。

(五)太常见的英文名字也不要取

有些名字就如同中文中张三、李四一样,非常常见的名字应该避免,比如,Mary,Bob之类。

(六)不懂语法用错词性

名字一般用名词,不用形容词。有些人不懂这一规律,用形容词起名,如Lucky,这并不是英文名。

三、结束语

以上从英语名字的规则以及命名的忌讳两大方面分析了英语名字的结构、规则。在我们注意以上这些事项后,取个合适的英文名并不是一件难事。

【参考文献】

[1]曾尔奇.英汉人名的文化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女生的英文名字篇2

关键词 电视剧名 英译 拿来主义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人多,中国的观众自然也多,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下,中国电视剧产业蓬勃发展,但是细心的观众会发现电视剧名的源起,比如《金太狼的幸福生活》源自动画角色“灰太狼”,《婆婆来了》和《丈母娘来了》等;以及一些电视剧也有英文名了。既然发现了这两个特点,在电视剧名的英译中,我们可以采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本文以两部热播剧《辣妈正传》和《抹布女也有春天》为例来进行探讨。

2014年的热播剧《辣妈正传》,其英文名为“Hot Mom”,讲述一位年轻时尚女孩在意外怀孕之后成长为称职母亲的故事,由此而知该剧是讲辣妈的故事的,所以英译时只抓住“辣妈”一词进行翻译。

在百度百科的解释中,“辣妈”一词“已经成了身材性感火辣的准妈妈或妈妈的代名词”,“除此以外,辣妈不仅仅是指妈妈的身材好,也指准妈妈或妈妈的性格泼辣豪放,有自己独特的个性”。Mom是指妈妈,那该剧主创为什么要用hot呢?在《朗文当代英语辞典》中,对于“hot”有如下解释“sexy; someone who is hot is very attractive sexually” (性感的;非常具有性吸引力的)。

然而百度百科也告诉我们,“辣妈”一词“最早来自辣妹维多利亚的粉丝们对她的一种昵称,原先是辣妹和贝克汉姆结合,并育有一子之后,辣妹维多利亚自然升级成辣妈。所以“辣妈”一词来自于“辣妹”,而英文中的“辣妹”就是维多利亚原来所在歌唱组合的名字“Spice Girls”。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字典》中,spice可以指额外的趣味或刺激性的事物。

既然此处 “辣妈”一词来源于“辣妹”(Spice Girls),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脑髓”的“拿来”了,使用“辣妹”中的辣(spice),“辣妈”就应该被翻译成“Spice Mom”而不是“Hot Mom”了。

“运用脑髓”地“去拿”的同时还要记得“放出眼光”。2013年的热播电视剧《抹布女也有春天》的英文名是“Mop Lady’s Spring”, 该剧主创称这个翻译借鉴了2007年的一部日本热播剧《抹布女孩》的英文名“Mop Girl”,而在《抹布女也有春天》中,主角“抹布女”是一个已婚女人,考虑到具体剧情要求,所以将Girl改成Lady。但是他们简单的采用了“拿来主义”,却忽视了对源剧名以及两剧中主人公设定的研究。

《抹布女孩》是一部日本电视剧,其日文名为“モップ ガル”,该日文名中的两个字都是日语中的按照英语发音形成的外来语,モップ就是按英语中mop一词的发音形成的, 而ガル则是girl一词形成的,合起来就是前面《抹布女也有春天》的主创提到的其英文名“Mop Girl”。那么在将该句日文剧名翻译成中文时,我们首先要了解mop一词的意思。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字典》中mop被解释为“拖把,墩布;短柄拖把状用具(如洗碗刷)”,那Mop Girl(“モップ ガル”)就应该被翻译为“拖把女孩”、“墩布女孩”而不是现在的“抹布女孩”。那为什么墩布变抹布?日本电视剧多是由字幕组翻译的,他们这样翻译的原因无从可知,但是百度百科对于该剧的剧情是这样介绍的:该剧女主人公是一位“丧仪社的清理员,而抹布是她是去做遗体回收作业都必须携带的东西”,这应该就是“抹布”的来历了。况且,中国南北两地对“拖把”这个事物的叫法并不一致,我们南方称之为“拖把”,而北方称之为“墩布”。如果将“モップ ガル”(Mop Girl)直译为“拖把女孩”或者“墩布女孩”,都会让某一部分人无法理解其意,从而影响播放量,于是将其翻译为《抹布女孩》,反正抹布和拖把都是清洁必备品,不会对主人公身份设定产生影响。笔者窃以为该日剧翻译是基于这两个考量将“モップ ガル”(Mop Girl)翻译为《抹布女孩》。

但是《抹布女也有春天》中的主人公“抹布女”是指那些爱得无怨无悔,为了爱情宁愿牺牲自己的事业、青春,全心全意帮助爱人成功,最后却被抛弃的悲剧女性。这与日剧《抹布女孩》中的“抹布女”(清理员)的人物设定完全不同,所以mop一词用在《抹布女也有春天》的翻译当中是完全错误的。所以由于该剧主创缺乏对剧名源起的深入研究,只是因为一样的词语就简单的对应,导致了该剧在播出后遭到网友们的纷纷吐槽。

所以,电视剧名英译中的“拿来主义”首先要“放出眼光”――探寻并看清该电视剧名字的源起,比如《辣妈正传》中的“辣妈”源自于“辣妹”,《抹布女也有春天》中的“抹布女”并不是与《抹布女孩》同一类型,然后再“运用脑髓”――根据源起进行翻译加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鲁迅先生的“自己来拿”,不至于出现这两部电视剧名英译时出现的不当之处。

参考文献

[1] 英国培生教育出版有限公司.朗文当代英语辞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女生的英文名字篇3

近日,从英国网络书商得到一件英文信函,颇有些意外之喜。

这封信写在专用笺纸上,红色的笺头印有英文“CHINESE LEGATION, 49, PORTLAND PLACE, LONDON, W.”,意即“伦敦波特兰大街49号,中国公使馆”。信函正文用斯宾塞体英文书写,经朋友吴杰先生和Jason Halprin先生帮助,依照手迹释读原信。

18th June 1884

Dear Miss Portman:

I write to 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of the 16th instant and to say that I and my family have now come to town. I regret however to state that owing to previous engagements, I shall not have the pleasure of being present at the party of Mrs Lewis on the 24th instant. I shall be obliged to you if you will kindly thank her on my behalf for her kind invitation.

With kind regards in which all my family join, to you and compliments to Mrs Lewis and Miss Chapman,

I remain yours sincerely,

淑懿L. Tseng

据Jason Halprin先生说,此信是古典英文。经他帮助,试译如下:

亲爱的波德曼小姐:

专呈此函,谢您本月十六日来信,并告您我与家人现已回城。非常遗憾,因早先有约,我无法出席路易斯太太本月二十四日宴会。若您愿意,请代我谢她盛情邀请。

我和家人向您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向路易斯太太和查普曼小姐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您最真诚的

淑懿 L.Tseng

乍看这封短笺,内容很普通,无非告诉收信人不能参加一个聚会而已,并未透露特别有价值的信息。但综合各方面资料,笔者认为这封普通的信笺却承载着某些特殊的历史意义。

先说写信人。

落款署名“淑懿L. Tseng”,此人未见任何记载。据我推测,此人应是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纪泽的夫人。

曾纪泽(1839-1890),字赂眨晚清名臣曾国藩次子,袭父一等毅勇侯,故称曾侯。他一八七六年出使英法,稍后兼使俄国,驻欧达八年。曾纪泽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虎口夺食,收回了被沙皇俄国占领的部分领土。著名学者萧一山在《清史大纲》中称:“曾纪泽是我国当时最了解国际形势的外交家……英国驻俄大使称赞他说:‘凭外交从俄国取回他已占领的土地,曾侯要算第一人。’”台湾学者李恩涵在《曾纪泽的外交》中说:“……自以光绪六七年间的中俄伊犁交涉,最为人艳称。他挽救了一次迫在眉睫的中俄战争,并以较少的代价,索还了已经丧失的部分要地。”湖湘学者钟叔河说:“虽说‘弱国无外交’,但是曾氏以他精明干练的才力,在出使期间还是替国家捍卫了权益。其中最大的一件,就是同沙皇俄国重开谈判,收回了伊犁和帖克斯川大平原。……这在近代清代外交史上,实在是绝无仅有的事。”

在曾纪泽驻欧期间,其夫人积极参与他的外交、社交事务。曾夫人系曾国藩密友、陕西巡抚、桐城派散文家刘蓉之女,一八五八年由彭玉麟、唐义渠为媒,成为曾纪泽继室。一八七六年,曾纪泽出使英法,曾夫人随行。由于曾纪泽身为外交使节,在欧期间往来拜会极其频繁。曾夫人出于礼节,频繁接见、拜谒英法达官贵人内眷。据吕海寰撰《刘侯太夫人墓志铭》:“居海,博识多闻,谙习语言文字,燕见各国君后,受旨进退无紊于仪容,间出议论以佐惠敏(曾纪泽谥号)所不逮。西人皆称之益知。”由于曾夫人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以至到达英国的第二年,曾纪泽在寓所二楼特别布置了“女客厅”,专门用于会见女客。曾夫人在欧活动,据台湾学者林维红《面对西方文化的中国女性:从〈曾纪泽日记〉看曾氏妇女在欧洲》概括,大致包括“一般拜谒、茶会、外交礼仪、就医、其他社交活动五大类”。但这些活动,《曾纪泽日记》(以下称《日记》)记载极为简略,基本是一些流水账式记录,如:“日本公使之夫人来拜内人,传语良久”“达尔毕格立斐次夫人暨阿尔福夫人来谒内人,传语良久”“携内人、仲妹出门拜客,阿尔福家、达尔毕格立斐次家、金登干之夫人家、诸盘生之夫人家,各久坐”“申初,偕内人、仲妹拜沙尔芒之夫人;申正,拜罗林荪之夫人;酉初,拜安白尔之妻”“女客来,与内人、女儿陪谈极久”,等等,既没有会见谈话的内容,更没有细节上的敷陈。

不过在曾朴《孽海花》的“小说家言”中,留下了曾夫人外交活动的传神描述:“当日曾侯夫人出使英国,那时英国刚刚起了个什么叫作 ‘手工赛会’。这会原是英国上流妇女集合的,凡有妇女亲手制造的物件,荟萃在一处,叫人批评比赛,好的就把金钱投下,算个赏彩。到散会时,把投的金钱,大家比较,谁的金钱多,系谁是第一。却说这个侯夫人,当时结交很广,这会开的时候,英国外交部送来一角公函,请夫人赴会。曾侯便问夫人:‘赴会不赴会?’夫人道:‘为什么不赴?你复函答应便了。’曾侯道:‘这不可胡闹。我们没有东西可赛,不要事到临头,拿不出手,被人耻笑,反伤国体!’夫人笑道:‘你别管,我自有道理。’曾侯拗不过,只好回书答应。……看看会期已到,你想曾侯心中干急不干急呢?哪晓得夫人越做得没事人儿一样。这日正是开会的第一日,曾侯清早起来,却不见了夫人,知道已经赴会去了,连忙坐了马车,赶到会场,只见会场中人山人海,异常热闹。场上陈列着有锦绣的,有金银的,五光十色,目眩神迷,顿时吓得出神。四处找他夫人,一时慌了,竟找不着。只听得一片喝彩声、拍掌声,从会场门首第一个桌子边发出。回头一看,却正是他夫人坐在那桌子旁边一把矮椅上,桌上却摆着十几个康熙五彩的鸡缸杯,几把紫砂的龚春名壶,壶中满贮着无锡惠山的第一名泉,泉中沉着几撮武夷山的香茗,一种幽雅的古色,映着陆离的异彩,直射眼帘;一股清俊的香味,趁着氤氤的和风,直透鼻官。许多碧眼紫髯的伟男、鬈发蜂腰的仕女,正是摩肩如云、挥汗成雨的时候,烦渴得了不得。忽然一滴杨枝水,劈头洒将来,正如仙露明珠,琼浆玉液,哪一个不欢喜赞叹!顿时抛掷金钱,如雨点一般。直到会散,把金钱汇算起来,侯夫人竟占了次多数。曾侯那时的得意可想而知,觉脸上添了无数的光彩。”

遗憾的是,这位光彩照人的时代女性,其姓名却成为历史的缺失。谢琰、谭剑翔在《曾侯刘太夫人小传》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光绪二十九年(1903)刘氏病逝,诰封一品侯太夫人。一代名媛悄然逝去,淹没在历史的灰烬中,她的才学和美好德行操守堪为女性楷模,然而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这位不平凡的女性,却没有留下一个完整的名字供后人凭吊。”笔者略翻《日记》《曾纪泽遗集》《曾国藩日记》《曾国藩书信》《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年谱》《养晦堂文集》《曾国荃年谱》《崇德老人自订年谱》诸书,但均未有所获。后读潘德利、王宇著《曾纪泽年谱》,提及曾夫人名刘鉴,字慧淑。但令人不解的是,此名、字与曾国荃次子曾纪官的夫人刘鉴(字惠叔,著有《曾氏女训》《分绿窗诗文集》)名字均太过相似,似为误植。向潘、王两位老师求教,但两位作者早已不再研究此课题,也忘记相关资料具体出处,只能存疑待考。

回到这封信,笔者判断写信人是曾纪泽夫人,主要是通过综合考辨,剥茧抽丝得出的结论,具体论证过程如下:

第一、写信人是曾姓人士。曾纪泽在欧期间,对外署名一般为“Tseng”或“Marquis Tseng”(Marquis乃侯爵之意译)。如一八八七年寄英国法学家莱昂内・利瓦伊(Leone Levi)函署名Tseng;发表英文文章《中国先睡后醒论》署名为Marquis Tseng;吾友崔建先生藏有一件曾纪泽签名卡片,签名为“毅勇嗣侯曾”及英文“Tseng”。这封信英文署名为“L. Tseng”,对照曾纪泽英文署名和签名,可以确定此信写信人是曾姓人士,且非曾纪泽。

第二、写信人是曾纪泽家眷。信函写在中国公使馆专用信笺上,当时使用此信笺之人,只能是曾纪泽、曾纪泽家人、曾纪泽僚属(参赞、翻译)等相关人员。既然此函署名为曾姓,且非曾纪泽本人,那只能是曾纪泽在欧家眷。

第三、写信人是曾纪泽夫人。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理由。一是,曾纪泽在欧家眷只有曾夫人未留下名字。曾纪泽在欧家眷,包括曾夫人刘氏,一直随伺在欧;仲妹曾纪曜,一八七八年与夫陈松生(二等参赞)随曾纪泽赴欧,一八八一年在巴黎去世;长女曾广璇,又名福秀,字幼卿,一八八二年随夫李经馥赴欧与曾纪泽团聚;次女曾广,又名宝秀,时年十八;嗣子曾广铨,字敬贻,时年十三;长子曾广銮,字君和,时年十一;幼子曾广,生于欧洲,时年五岁。上述诸人,曾纪泽三子皆有名字,且年幼,未独立参与社交,可排除。曾夫人、广璇、广皆可能为写信人。然而,广璇、广皆有名字,似不应再有另外署名。二是,这封信英文署名与曾夫人合,与广璇、广不合。信函英文署名是“L.Tseng”,其中“L.”显系某中国姓或名的英文简写。曾夫人娘家姓刘,如有正式名字,即称曾刘××;如名字缺失,则应称曾刘氏。刘姓按当时拼音为Liu或Lieu,“曾刘”用当时拼音书写则为Liu Tseng或Lieu Tseng,简写为“L. Tseng”。同理,若写信人为广璇,英文署名为娘家姓加夫家姓,即Tseng Li,简写应为“T. Li”;广未适人,英文署名应为Miss Tseng,无简写。三是,这封信所述事实与曾夫人合。此信写于一八八四年六月十八日,中国纪年为光绪十年五月廿五,据《日记》光绪十年五月记述,曾纪泽初三日,回到海滨小镇福克斯通寓所,“与内人、女儿一谈”;十六日,“回到伦敦使署”,“写一函寄内人”;廿一日,到火车站接夫人到使署,“申正,至车棂克罗斯车栈迎内人,酉初到署”。这与信中所述“我与家人已回城(指从福克斯通回伦敦)”正相合。四是,这封信收信人与曾夫人不久前有交往。据《日记》光绪十年二月初三日:“波德蛮姑娘、柏尔斯太太先后来谒内人。”此函收信人“Miss Portman”,译为中文正是波德蛮姑娘(笔者译为波德曼小姐)。至于这位波德蛮姑娘,曾纪泽日记中只有这一处提及,故身份、地位不得而知。

综上,这封信写信人应为曾纪泽夫人。由此也解决了曾夫人名字缺失的问题。按此函署名,其名字应为“刘淑懿”。当然,这个名字未必为曾夫人本来就有,也可能是曾纪泽为方便夫人在欧生活交往,专门给夫人起的一个名字。

此函虽以曾夫人名义写,似由曾纪泽。理由有二。一是曾纪泽多次代夫人写信。据《日记》光绪七年七月初一:“为内人写一函答日本公使夫人。”光绪八年十二月十八:“为内人加写一函寄黄子寿之母,影相数幅。”光绪十年正月初三:“为内人写一函致达尔毕格里飞太太。”正月廿九日:“代内人写一函致费兹结罗太太,谢网巾。”二是这封信英文笔迹与曾纪泽寄莱昂内・利瓦伊信函英文笔迹相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照。

其次,谈一谈这封信的内容。

这封信除了收信人波德蛮小姐,还提到两个人:路易斯太太和查普曼小姐。其中,查普曼小姐的身份已不可考。至于路易斯太太,应是福克斯通当地医生路易斯的夫人。

光绪九年八月,曾纪泽一家搬至福克斯通别墅居住,至次年五月离开。其间,曾纪泽常常赴伦敦、巴黎公干,曾纪泽夫人、子女则基本居留福克斯通生活。福克斯通是海滨胜地,英国官员多在此期间赴福克斯通度假。因此,曾纪泽一家与在此度假、生活的英国官绅交往相当广泛。据《日记》光绪九年八月十六日:“申初,偕内人率次女拜前驻华公使阿礼国之夫人。”九月十三日:“申初,偕内人率次女至本城公廨,受绅民颂词,又答词谢之。”九月十五日:“未初二刻,偕内人率次女往外部丞相格兰斐别墅。内人在格相夫人处坐谈。余与格相至别厅,谈公务良久。”九月十七日:“偕内人拜福克师登府尹夫人。一谈。”九月廿三日:“饭后,偕内人率次女拜客,播尔师夫人、梭尔特夫人、配登夫人、费子解拉尔夫人处入谈,余投刺,申正二刻归。”由此,曾夫人也结识了不少贵妇人。据《日记》九月廿日:“未正,女客来谒内人者十人,先后陪谈。”十月初四日:“女客十人来谒者十人,陪谈甚久。”十月十一日:“申初,女客来谒内人者约廿人,陪谈极久。”

路易斯一家应是此期间与曾纪泽一家有交往的。交往之始,应是曾纪泽请路易斯医生给曾广看病。据《日记》光绪九年十二月廿九日:“医士路易斯来诊儿。”三十日:“医士路易斯来,一谈。”之后,两个家庭交往逐渐深入,以至于曾纪泽女儿与路易斯女儿也结交了友谊。据《日记》光绪十年正月十四日:“路易斯姑娘来拜璇女,陪谈良久。”十九日:“酉正一刻,偕内人率两女陪费兹结罗太太母女、柏尔斯太太并两女及路易斯姑娘便饭。”二十一日:“申初,偕内人率璇女至柏尔斯太太家,留女儿与主人坐谈,余与内人至新宅看屋。拜勒塞尔太太,不晤。复至柏尔斯太太家久坐。拜路易斯太太,一谈。”廿九日:“听闺秀路易斯、二力师姊妹弹琴。”三月廿三日:“与两女在客厅陪闺秀路易斯姊妹一谈。”

信中说曾夫人不能参加路易斯太太举办的宴会,原因是“早先有约”。据当日(光绪十年闰五月初二)《日记》:“巳正起,茶食后,阅广东寄来函牍。写行书屏两幅,共八幅。至客厅抚视儿。饭后,写楷书、行书屏各四幅。抚视儿。医士马克勒衣来诊儿,陪谈甚久。听女儿奏乐。饭后,写对联四副。至松生室一坐。观仆从安置座后屏风。写零字。入上房一坐。夜饭后,小坐。亥正一刻,偕清臣赴法国驻英公使瓦定敦茶会,又赴伯爵爱楞不拉茶会。子正归,丑初睡。”“早先有约”可能指“法国驻英公使瓦定敦茶会”,“伯爵爱楞不拉茶会”,但更可能的原因是另外两点:一是可能曾广生病,母亲爱护幼儿,无心前往赴宴;二是曾夫人不便从伦敦单独乘火车前往福克斯通。

最后,谈谈这件信函的价值。

个人认为,这件信函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证物。

中国走向世界,是被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的,是被迫的历史进程。在“被开放”过程中,虽然有屈辱、有失落、有阵痛,但也促动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走向世界之初,中国从不适应到适应,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融入。当时囿于传统,中国女性基本不参与社会交往,更不可能参与对外交往。因此,少数先行者成为异类,更不能为国内习俗所接受。姜鸣先生《社交季的新客人》一文,讲述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在伦敦举办一次招待会,因其如夫人梁氏参加,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曾纪泽是郭嵩焘的继任,当时的社会风气其实是一样的。国内对女性参与对外社会交往,未必会多宽容到哪里。曾朴的小说家言虽然光彩夺目,但毕竟是小说家言,况且小说发表时距离曾纪泽出使英法已过了近二十年,社会风气已有很大变化。因此,曾夫人频繁参与欧洲的社会交往,是中国女性真正意义上登上对外交流的舞台,标志着中国思想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中国外交史、社会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女生的英文名字篇4

关键词:姓名 跨文化交际 入乡随俗变通法

一、引言

姓名是中英文化共有现象,然而各自文化对于姓名的理解认识却有差异。中文的姓名概念可分解为“姓”、“姓氏”和“名”;而英文中也牵涉到“name”“surname”“family name”。《辞海》将“姓”定义为“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姓氏则是“姓与氏的合称。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至于“名”,定义则是“所起的事物的名称,名字。”《韦氏词典第三版》对“name”的定义是“词或音或各自的组合,用来特指一个人或一类事物”;“surname”则为“加在原来名字或教名上的名字,取自相关或偶然的因素,如职业、居住地或外形”;“family name”是“加在原来名字或教名上的名字,或使个人与家族一致的名字,或来自另一个家族的姓如母亲或者祖母的”。

姓与名是人的一种符号代表,又是人的信息传递主要载体。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坡说:“世间唯名实不可欺。”严复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蹰。”诸先贤都道出了姓名的重要性。作为语言表达的一部分,姓名本身也体现了社会文化,研究中英姓名的差异亦能发现中英文化的差异。此外,姓名是语言当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记忆姓名的能力在事业与交际上的重要性,同在政治上差不多同等重要。人们极重视他们的名字,因而他们竭力设法使之延续,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正因为如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熟悉彼此的姓名文化,掌握好对方姓名的称呼以及自己姓名在对方文化中的表达,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和谐顺利进行尤为重要。

二、Hofstede的理论对中英姓名文化的诠释

2.1Hofstede的四个文化尺度介绍

胡超[1](56-59)在《跨文化交际――E时代的范式与能力构建》一书中详细介绍了Hofstede提出的四个文化尺度,即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避免不确定性、权力距离、男性与女性。在个人主义文化里,个人的目标重于集体目标;而在集体主义文化里刚好相反。避免不确定性是指一种文化的成员试图避免不确定性的程度,避免不确定性高的文化成员比避免不确定性低的文化成员在对不确定性与模糊性的容忍度要低得多。避免不确定性程度高的文化倾向于有明确的规则来指导所有情景的行为,而在避免不确定性程度低的文化则远没有这么界限分明。权力分配距离是指一个机构或组中的权力较少的成员接受权力分配不公的程度。权力分配距离大的文化成员(如上司认为自己不同于下属,下属也认为自己不同于上司)认为权力是社会的一部分,重视强制的权力,而权力分配距离小的成员则相反。男性――女性文化主要区别在于,一个文化中性别角色的分配,在男性文化社会里,社会角色非常明确,而在女性文化社会里,其社会性别角色是重叠的。

2.1.1中英姓名文化体现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汉族的姓名有一定的顺序:姓在前,名在后。这是一个绝对的顺序,不能颠倒”。[2](324,355,366)“名在英语民族的姓名结构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英语姓名结构中的第一个词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名’的最主要内容。”从《辞海》和《韦氏词典》的定义中我们得知,姓是作为家族的标志,而名才是个人的标志。汉族姓名中将姓排在第一位而英语民族则将名排在首位,由此也能体现出汉文化属于集体主义文化而英语民族文化属于个人主义文化。

此外,“英语民族的姓的产生要比名晚得多”和中国古代女子大多有姓无名也能说明在英语民族文化中个人重于集体而在汉族文化里集体重于个人。

2.1.2中英姓名文化体现的避免不确定性

“英语民族根据《圣经》中人物取名早已形成传统习俗;人们都以能用《圣经》中的人名为荣,故这类教名为数非常之多。”[3](362,364)“英语民族有用历史名人和文学名著中的人物为自己孩子命名的爱好。”还有的则“采用父亲或祖父的名。为了区别,需在姓名之后加注Jr.(小)或罗马数字Ⅰ、Ⅱ”。因此,英语民族有大量重名现象。然而,汉族取名的一个指导性原则就是“不雷同”,鲜有将现成的人名用于新的命名的例子。不同的取名原则反映了汉文化属于避免不确定性高的文化而英语民族文化则属于避免不确定性低的文化。

2.1.3中英姓名文化体现的权力距离

汉族姓名传统命名是用辈分作为名的第一个字。辈分,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下来就被确定了,自己别无选择。同宗族之间的辈分是严格遵守的,比如说称呼必须准确,日常生活中要向长辈请安、敬烟、让座、让路,坐次上也十分讲究,不能乱了礼法。而英语民族却没有如此显示出等级分明的命名原则,甚至有父子、祖孙同名的现象。同时在汉族文化里,即使对于关系十分亲密的长辈,直呼其名都是很不礼貌的,而英语文化中,这种行为却并无不妥。可见,汉文化属于权力分配距离大的文化,英语文化属于权力分配距离小的文化。

2.1.4中英姓名文化体现的男性――女性

“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生以为姓,从女生。’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在远古时期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血缘群婚阶段,人们的姓氏,只能根据母亲的属性。”[4](100)中国古代姓与氏有所区别,“‘姓’是从母系社会开始,它是母权社会的产物。氏出现于姓之后,‘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这个变化是由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的标志……后世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贵者有氏,贱者无氏。”[5]进入父系社会以后,从父姓已成为汉文化里千百年的传统。同时中国古代“妇女出嫁之后普遍依附于丈夫的姓,如出嫁前姓刘,嫁李姓丈夫,就改称李刘氏。”[6](334,374)

英语民族同样存在类似情况,“女子婚前一般用父姓并在姓名前冠以Miss(小姐)一词;婚后一般不再用父姓而改用丈夫的姓并冠以Mrs.(夫人)一词。”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英语民族也不乏男子采用母亲的娘家姓作中间名的例子。

汉文化经历早期短暂的女尊男卑之后便转入长久的男尊女卑文化,英语民族也存在着男尊女卑的现象,不过中英的男尊女卑性质并不相同,在此不做详细叙述。

三、跨文化交际语境中姓名的使用

用跨文化交际理论分析中英姓名的差异,旨在指导跨文化交际语境中姓名的正确使用。长久以来,对于汉族姓名在英语语境中的使用普遍采用拼音方式,英语使用者一般亦能识别这种表达法,然而2007年10月19日《青年参考》上刊登的题为“中国姓名在美国遭遇尴尬”一文用形象例子说明了使用拼音在英语语境中表达汉族姓名的缺点。“有一位姓尤(You)的中国留学生,为大家介绍两位新来的中国同学。男的姓佘(She),女的姓何(He)。尤同学先介绍女士:‘She is He!’老外皱着眉头跟着重复:‘她是男的。’尤同学接着介绍男士:‘He is She!’老外有点儿糊涂了:‘他是女的。’尤同学最后指着自己说:‘I am You!’老外已经彻底晕了:‘你是我?’……”可见,汉族姓名在英语语境中直接采用拼音的表达法有一定的缺憾,甚至会对跨文化交际造成误会。我们认为要尽量避免此类问题,单纯的拼音表达法不能满足要求。一方面有可能出现上文的误会,另一方面,单纯的拼音表达法对于英语使用者看来是字母的陌生组合,尽管能勉强读出来却完全不懂任何含义。我们建议可以采用“入乡随俗变通法”,即汉族姓名在英语语境中使用是可以参照汉族名的本意为自己取一个英文名,而至于姓则可免去,因为姓作为汉族中家族的标志,对于英语使用者只是一个符号。而依据汉语原名所取的英文名,在英语使用者看来不仅是区别人与人的符号也具有一定意义。同理,英语使用者在汉语语境中使用姓名之时,也可参照自己原名或其他因素取一个不带姓的汉语名,最好的例子恐怕莫过于加拿大人“大山”了,他为自己取了这个汉语名,其中并没有姓,可是丝毫不妨碍与中国人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顺畅,相比之下,他的原名Mark Rowswell却鲜为中国人知晓。

四、结语

有人说在世界上能始终如一地伴您度过一生的不是父母,不是爱人,不是子女,更不是金钱,而是姓名。姓名充分代表了个人的形象。作为交际中交际双方首先接触的信息,交际中树立良好自我形象,促进交际和谐顺利进行,记住对方姓名至关重要。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中英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各自姓名文化也有很大差异,对这些差异把握不当容易造成姓名称呼失误,从而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和谐。我们认为,“入乡随俗变通法”兼顾到了两种文化异同,在对于促进姓名理解与减少误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超.跨文化交际――E时代的范式与能力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4]王继洪.汉字文化学概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女生的英文名字篇5

关键词:中西方姓名传统文化跨文化交际

姓名历来都是人类社会一个重要的个人识别标志。在交际活动中,人们通常以互通姓名开始。姓名是汉英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但民族衍复历史、生态环境、、民情风俗、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姓名文化。姓名是多种多样的,文化也是形形的。姓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由于具有悠久的形成历史,又为某一民族所特有,因此,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如汉民族的“重姓轻名”、“男女各姓”,英语国家的“重名轻姓”、“妇随夫姓”等,都反映了各自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反映了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在跨文化的国际商务活动中,了解中西方姓名文化,对于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进行,建立企业及个人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提高我们跨文化的适应能力和国际合作意识,在对外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减少误会与磨擦。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姓名习俗不尽相同,这里主要是将汉族的姓名文化与英语国家的姓名文化进行比较,因为英语国家的姓名体系基本上是一致的。

姓氏的来源

汉族的姓氏来源

中国的姓氏是非常多的,但究竟有多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全准确的统计数字。宋朝人编写的《百家姓》收入常见姓484个。严扬帆先生编辑的《新编千家姓》收姓3107个。近年出版的《中国姓氏纪编》共收入5730个。台湾出版的《中华姓符》收姓6363个。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姓数量相当大,但现在常用的姓也就100个左右。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以祖先的图腾为姓,即以所崇拜的动、植物名称为姓。如,牛、马、龙、熊、杨、李、林等。

以封地为姓,即以朝代名或国名为姓。如,赵、宋、秦、韩、齐、陈、管、曹、蔡、魏等。

以居住地为姓,即以祖先居住的地方为姓。如,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夫分别居住在都城的四隅,东郭、西郭、南郭、北郭,由此便以东郭、南郭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由此便以西门为姓。传说中的伏羲居住在东方,他的后代便以东方为姓。

以官职为姓,即以祖先担任的官名为姓。如,“司徒”是古代掌管教育和文化的官职,“司马”是掌管军事的官职,他们的后代就以这些官名为姓。

以职业为姓,即以祖先的职业为姓。如,石匠姓石、制陶人姓陶、巫术者姓巫、屠夫姓屠、乐手姓乐等。

以颜色名称为姓,即以自然界的颜色作为姓。如,白、黄、蓝、青等。

中国女性无论结婚前后都保留自己独立的家姓,即男女各姓。但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按照传统习惯妇女结婚后一般都要使用丈夫的姓,即妇随夫姓。如,MarieWhite小姐与JohnBrown先生结婚,婚后女方的姓名为MarieBrown。香港地区的妇女结婚后往往将丈夫的姓加在自己的姓名前。如,徐小丽与张小刚结婚,婚后女方的名字为张徐小丽。许多去国外学习和工作的华人,也包括外语院系的学生,为便于与外国人的交往,往往给自己起一个“洋名”,但姓是不改的。而许多来华学习或工作的外国人,为便于与我国人员的交往,常常给自己起一个汉语名字,不仅名是汉语的名,而且姓也是汉语的姓。

英语国家的姓氏来源

英语国家的姓氏体系基本上是一致的。英语姓氏主要始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随着18世纪英帝国的殖民开拓的兴盛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尽管中西方文化有很大差异,但汉英姓氏来源却有着很多共通之处。英语国家的姓氏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以职业名称为姓。英语中以职业名称为姓氏的情况同汉语情况相似,但职业范围要广得多,以职业名称为姓的人名比中国要多得多。如,常见的Smith姓,是英语国家中一个十分普通的姓,因为在早期的英国社会有各种各样的工匠。如金匠Goldsmith、铜匠Coppersmith、铁匠Blacksmith等。其它还有面包师Baker、理发师Barber、渔民Fisher、裁缝Tailor、猎人Hunter、屠夫Butcher、海员Sailor、木匠Carpenter等都是常见的姓氏。

以居住地的地形、地貌为姓。如,Field田野、Hill小山、Brook小河、Lane小巷、Shore海岸、Lake湖泊、Bush丛林等。

以自然现象为姓。如,雪Snow、雨Rain、雷Thunder、霜Frost、云Cloud、夏天Summer、冬天Winter、五月May等。汉语中没有此类姓氏。

以动物名称为姓。汉语中也有以动物名称为姓的,但由于审美情趣不同,所选动物也不同。相比之下,英语国家以动物名称为姓的要多得多,而且有的确实还有点滑稽。如,有姓鸟的Bird、有姓鱼的Fish、有姓狗的Dog、有姓马的Horse、有姓羊的Lame、有姓公牛的Bull、还有姓鹅的Goose、姓夜莺的Nightingale、姓狮子的Lion、姓狐狸的Fox等等。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以表示人的外貌和体形的词为姓。如,Longman表示高个子、Small指身体瘦小、Bunch驼背、Fatt胖子、Strong指身强体壮者、Armstrong指手臂有力量的人等。汉语中没有此类姓。

英语国家,特别是美国是一个世界民族的大熔炉,人们求新求异的价值观非常突出,凡事都追求标新立异,别具一格,他们的名字也是如此。如,有姓苹果Apple、桔子Orange、水稻Rice、小麦Wheat、玉米Corn之类粮食水果之外,还有姓熏肉Bacon、火腿Ham、咳嗽Cough、毒药Poison、骨灰Ash的,真是有些稀奇古怪。当然我们在翻译英语人名时都是采用音译的办法,即读什么音,译什么字。如,Mrs.Bird伯德夫人、MissFish费斯小姐、Mr.Fox福克斯先生、Mr.Strong斯特朗先生。

中西方的取名方式比较

中国人的取名方式

中国人名由姓和名组成,姓在前,名在后,即“重姓轻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共性和重视宗族裙带关系有关。姓有单姓,也有复姓,名有单名,也有双名。传统上中国人的名字有两个字,但现在一个字的越来越多。人们取名时,在意义上和形式上都有讲究,而且男女有别。男子的名字多用英武博大之词,普遍带有阳刚之气;而女子的名字常带有那种秀美、贤淑、可爱的形象。中国人取名的方式方法很多,历朝历代各有特点,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以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寄托和抱负为名。如,建国、治国、安国、定国、建华、永清、永康、永发、长生、超尘、招弟、志坚、志强、志高等。

以出生时的季节或天气为名。如,春生、秋生、冬生、雨生、雪生等。

以出生地点为名。如,衡(阳)生、京(北京)生、沪(上海)生、黄河、长江、湘(湖南)生等。

以植物、花卉为名。常用于女子名。如,梅、桃、菊、荷、莉、兰、花等。

以生辰八字为名。这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的取名习俗,以生辰八字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对照排算,缺某一行则以该行之字取名。如缺水,名字中就要有水字或带“氵”的字;如缺木,名字中就要有木字或带“木”旁的字。

以孩子出生的顺序为名。我国周代称老大为“伯”、老二为“仲”、老三为“叔”、老四为“季”。伯、仲、叔、季这四字此后常用于人名。

以历史事件为名。这主要盛行于当代。如,解放、新生、卫国、卫东、向东、跃进、振华等。名字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这也许是中国人名字的最大特点。

中国古代“名”和“字”是分开的。一个人生下来是取名,等到成年之后再命字。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都是有名有字,如,孔丘字仲尼。孔子在家排行第二,所以命字时用了“仲”字。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意思相近。一般平民百姓往往有名无字。社交活动中,尊敬别人时称字不称名,自称时称名不称字。一些文人学者除了名、字外,还有自己给自己取的“号”。

西方人的取名方式

英语国家的姓名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名在前,姓在后,其排列次序刚好与中国的做法相反,即“重名轻姓”。有的人只有一个名,有的人有两个或三个名。一般是首名+中名+姓,首名又称教名,中名一般不用,只在正式场合或签署文件时使用。如,LindaJameSmith,为了方便,常写成LindaJ.Smith或L.J.Smith。西方人取名的方式与中国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父母亲朋的名字为己名。如,科学家达尔文的名字CharlesRobertDarwin,他的父亲叫RobertDarwin,他父亲的哥哥叫CharlesDarwin,在父亲的名字前面加上伯父的名字,即CharlesRobertDarwin就是他的名字。又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和石油大王洛克非勒都为儿子取了和自己完全相同的名字。为了便于区别,就在儿子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Junior(小),通常缩写成Jr.如,FranklinRooseveltJr./JohnD.RockefellerJr.。

以名人、神话传说中的神名为名。如,Washington(华盛顿,美国开国之父)、Lincoln(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Apollo(太阳神)、Diana(月亮女神)和Mary,David,Joseph,Peter,John等均直接选取自《圣经》。

英语国家的教名有昵称或爱称。如William的昵称是Bill,Richard的昵称是Dick,Elizabeth的昵称是Bess等。

在英语国家,取名也受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这一点在一些传统名字中表现尤为突出。女子取名时常用象征美丽、优雅、可爱等词。这与中国女子取名有相似之处。如,Allen意为阳光、Alice意为美丽、Anne意为高雅、Catherine意为纯洁、Emily意为勤劳、Jenny意为文静、Lily意为百合花等等。男子取名时常要求用名字表达他们坚强、勇敢、高尚等。如,Andrew意为刚强、Frank意为自由、Henry意为统治者、William意为意志、Robert意为明亮的火焰、Charles意为大丈夫等等。

中西方姓名的翻译

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加,特别是在跨文化的国际商务活动中如何传播中华文化,同时又学习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化,增加了解与信任,姓名的翻译至关重要。国务院在1978年曾颁布了关于我国人名地名一律以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的决定,当然也有例外,如就译为Tibet。目前我国对人名地名的翻译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即:名从主人和约定俗成。

中国人名的英译

中国人名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文化意义,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民族语言风格,翻译人名时应采取以我为主的原则。

按照中国人名的顺序翻译。但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文化习惯,不妨适当照顾译语文化。姓全部用大写拼音字母。如,王小丽,可译为:WANGXiaoli。相信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大,外国人会逐渐了解和接受中国人姓名的排列顺序的。当然这种翻译方法也会带来文化的空缺,这也是不得已的事。

对已有的定译名,按约定俗成的原则,不再更正。如,宋庆龄(SoongChingLing)、陈嘉庚(TanKakKee)、孙逸仙(SunYatSen)等。

英美人名的汉译

对英美人名的翻译同样要遵守名从主人的原则,要尊重他们的传统文化和语言风格。

音译是翻译外国人名的最主要的一种方法。但为了使音译名词不致于过长,某些不明显的音可不译。如:Engels恩格斯(不必译成恩格尔斯)、Elizabeth伊丽莎白(伊丽莎白丝);姓不必译成汉人的姓,以免引起误解。如:Tolstoy托尔斯泰(旧译“陶师道”过于中国化)、Gogol果戈里(旧译“郭哥儿”也不妥);妇女的名字可以女性化。如:Anne安娜、Mary玛丽等。

按照外国人名的顺序翻译,即先名后姓。名与姓之间用圆点间隔符号“•”隔开。如:CarlSmith卡尔•史密斯、CharlesRobertDarwin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对已有的定译名,按约定俗成的原则,不再更正。过去对外国人名的翻译不是很规范,有按先姓后名的,也有按姓的第一个音节的发音选用中国人的姓氏翻译的。如:BernardShaw萧伯纳、LeigtonStuart司徒雷登、JosephNeedham李約瑟、VincentRurhnasearmy陆文星等。这些译名虽然常常引起不了解情况人士的误解,但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不需再更正。

姓名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标志和符号,它的社会功能是人们藉以相互区别的标志。人们在选择姓名时有着种种原因和道理,所以它隐含着一个民族的语言、历史、地理、宗教和文化传统的信息。由于各自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方之间形成了两种各自不同的姓名体系。姓名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对姓名文化的对比研究,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同时对外来文化也有所认识,这将有助于我们在对外交往中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减少误会与磨擦,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女生的英文名字篇6

纤字常用来形容女子柔嫩小巧的手,寓意着该美甲店做出的指甲能让顾客们的纤纤小手更加美丽。秀字意为娟秀、秀丽,有着一股优雅、文静的意味。两字组合在一起体现出了女子独一无二的柔美,适用于专门服务女生的店铺美甲店取名。

2、【一·萌】

一字向来有着首领、最强的含义,寓意着该美甲店时刻向着行内领域内独一无二的榜首前进。萌字点出了该美甲店产品的特色便是以萌为特色,且该店名原来是“一点萌”,将点字修改为独特的符号,使名字变得独一无二,萌萌哒,十分具有创意性。

3、【点线nail】

该美甲店名是采用中英文结合方法取名,使得名字独一无二的同时具有时尚气息。该名字中的英文nail表示指甲的意思,结合点线两字便表明了该美甲店产品或者装修风格的特点是以简约风格为主,整个名字让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4、【Nails日常】

女生的英文名字篇7

关键词:《三国演义》女子留名原因

《三国演义》(以下简称《三国》)确是本“男人书”,小说中提到的女子只有76人,大部分都是有姓无名,有57人,有名有姓者,寥寥无几,只有4人,乃是蔡琰、辛宪英、貂蝉、李春香。

不论是有姓无名还是无名无姓,女性都是以男性附属品的身份出场,男性都是女性身份的标识。然而,仅有的四位有名有姓的女子,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好奇,为何单单只有这四位在76位、且不乏杰出优秀者的女性中凸显出来,“名留青史”呢?以下笔者分别对四位女性在《三国》中留名原因进行探讨。

一.蔡琰——乱世佳人悲世情

蔡琰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书中直接用蔡琰,而没有用“蔡邕之女”,或是“谁之妻”,或是“谁之母”这样的称呼来代替,恐怕有以下几个原因:

1、文才出众,得到历代文人尤其是作者的认可。

蔡琰自幼博学多才,好文辞,又精于音律。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其中,《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蔡文姬确实非常有才气。文姬归汉后,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由于几经战乱,藏书已全部遗失,于是蔡琰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

蔡琰文才如此出众,甚至已超过许多男子。曹操也可以说是才高八斗,文学造诣很深,连曹操都深深佩服蔡琰的文才,后世文人对蔡琰的文才也是佩服有加。陈绎曾《诗谱》中评价蔡琰“真情极切,自然成文”。陆时雍《诗境总论》:“东京气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

因此,在《三国》中,作者没有将她当做一般的女子来描写,给她与男子相当的地位。蔡琰凭借自己的才华为自己在历史上,也在《三国演义》这部男人书得了一席之地。

2、身世坎坷复杂,出于同情及简便作者直用其名。

蔡琰起先嫁给同样才华横溢的卫仲道,结婚不到一年丈夫就咯血而亡,因而夫家人认为她克夫,而她又无子无女,自然是为夫家人所不容,于是她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回到了娘家。董卓专权时,她随父到京城,董卓死后父亲又因叹息董卓之死被王允下狱,死在狱中。公元195年,她被南匈奴军所虏,为左贤王之妻,度过12年,生有二子。207年,身为大将军、挟持汉献帝的曹操,由于爱其文才加上曾与其父友善,所以派使者持金璧去南匈奴把她赎回,并许配屯田都尉董祀为妻(见《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董祀妻传》)。虽然董祀迫于曹操之命接受了已经有过两个丈夫的蔡琰,但可想而知,在那个时代,起码蔡琰嫁给董祀最初的一段时间过得肯定不会很幸福。

在《悲愤诗》中,蔡琰对汉末大乱、被掳入胡、胡中生活、与子别离、归汉情形等逐一描写,其横溢的文才、在塞外对中原的思念、归汉后对胡子的思念,都使历来文人墨客为之动容。这样坎坷复杂的身世使得作者不免对蔡琰产生了怜悯之心。

二.辛宪英——智藏忠怀岂堪比

辛宪英(190~269年),据《三国志·魏书·辛毗传》及注,乃魏国大臣辛毗之女,“聪明有才鉴”。就在她出生的那一年,董卓焚烧洛阳,挟天子迁都长安;到她去世前六年(263年)蜀灭,再两年后(265年)魏覆,而吴则在她身后苟然残喘至280年也终于亡了,可以说,辛宪英的一生见证了整个动荡的三国时代。

《三国》中给辛宪英的篇幅也不多,只有第一百零七回中总共不过168个字,包括后人赞诗:为臣食禄当思报,事主临危合尽忠。辛氏宪英曾劝弟,故令千载颂高风。笔者认为著作者直接用辛宪英原名,而没有用“辛敞之姊”代替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以智称于史,得到作者的敬佩。

辛宪英之于史,素以智著称,旧时曾有歌将辛宪英的智、曹娥的孝、木兰的贞、曹令女的节、苏若兰的才和孟姜女的烈并称,皆谓之出类拔萃。

《晋书·列女传》中所叙宪英“聪明有才鉴”,主要有三件事。“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①另一事则是《三国》中所述,辛宪英正确地指出司马懿趁曹爽随魏主曹芳祭扫高平陵之机,发动并非“谋逆”,意在杀曹爽,又认为辛敞应终于职守,去见魏主及曹爽。辛敞从之,既保全了忠义之名,又免于杀身之祸。还有一事,辛宪英看出钟会暗藏谋反之心,使身为钟会参军的儿子琇得以全身而归,琇还因曾劝阻钟会谋反,嘉封关内侯。

在对辛宪英的刻画上,《三国演义》基本是遵从史实的,选择了宪英劝弟的事件,与小说的忠义的主题相符合,又突出了辛宪英“智”这个典型特征。

辛宪英以智称于史,她的远见卓识是许多男子也不如的。仅在第一百零七回中,不仅与郭太后、曹爽妻刘氏形成鲜明对比,也远胜于辛敞、司马鲁芝、曹爽弟兄这样的阳刚男儿。因此辛宪英赢得了作者的敬佩,毛宗岗也评价她说“善于辽事”、“明于料人”②。

2、突出辛宪英的主角地位,借宪英之口说“忠义”之事。

辛宪英的父亲辛毗、丈夫羊耽、儿子羊琇在《三国》中都无多少表演;弟弟辛敞,在第一百零七回中出场,引出了姊姊辛宪英。直接用了辛宪英的名字,表明作者着力刻画的是辛宪英。

在一百零七回中,作者其实是借辛宪英之口,再次传达了小说的主题“忠义”。辛敞征求辛宪英的意见“可去否”,辛宪英回答:“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执鞭而弃,其事不祥莫大焉。”后来,司马懿因辛敞“各为其主,乃义人也”而复其职。可见,在这一情节中,辛宪英是主角。

毛宗岗评价辛宪英说“忠于劝义”③,辛宪英跟弟弟说的“义”,也是作者想向读者传达的。在这里作者为了要突出这个义,必然要突出辛宪英的主角地位,引起读者的关注,因此当然不会用这些没怎么出场的人来指称辛宪英,一来也可未免使读者迷糊。

三.貂蝉——情深义重照汗青

貂蝉是三国演义中作者着墨最多的女性,在她主演的第八回、第九回中,著作者洋洋洒洒前后用了将近一万字来写她在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巧妙周旋。诛董卓这样一件连十八路诸侯都无法办到的事,貂蝉凭借她的美貌与机智办到了,称其为“女将军”一点也不为过。

1、广泛的群众基础,作者尊民意而为。

貂蝉虽不见于《三国志》、《后汉书》等史籍,然而宋元以来屡见于小说、戏曲等通俗文艺作品,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闭月”即指的是她,她的名字已广为百姓所知,其美人形象深入人心。

元《三国志平话》称貂蝉“本姓任,小字貂蝉,家长是吕布,自临洮府相失,至今不曾见面”。④元无名氏《锦云堂美女连环计》杂剧亦云貂蝉姓任,小字红昌,曾被选入宫中掌貂蝉冠,故以“貂蝉”为名;后配与吕布为妻,在阵上失散。二者均写貂蝉与吕布本为夫妻,因遭世乱,流落入王允府中,王允假意将貂蝉献与董卓,激起吕布愤怒,乃刺杀董卓。可见貂蝉应是《三国》在《三国志平话》及元杂剧的基础上塑造的文学形象。

话本、杂剧都是当时最为市井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宣传效果也最佳。历代以来的“三国戏”给貂蝉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作者当然会将她放在小说中,只需将情节稍加改编,便既能拉近与读者距离,又具有新鲜感吸引读者。

2、集大义小义与一身,是小说的典型人物。

《三国》中作者一改前人所传貂蝉与吕布本为夫妻,因遭世乱,流落入王允府中,而是将貂蝉刻画成为报王允养育之恩,主动为王允解忧,担负起国家民族大任,挑拨吕布与董卓,使吕布刺董卓。“妾之贱躯,自幼蒙大人恩养,训习歌舞,未尝以婢妾相待,作亲女视之。妾虽粉身碎骨,莫报大人之万一。”“妾若不报大义,死于万刃之下,世世不复人身。”

“义”是作者在貂蝉身上发现的最大亮点,上报国家,下报恩人。貂蝉作为一名歌姬,乃红尘女子,尚且知晓大义,何况是寻常良家子弟乎?作者将貂蝉置于小说中,具有典型的教育与批判意义,这样典型鲜明的人物当然要赋予名字。

四.李春香——祸水红颜情弄人

《三国》中所述李春香乃黄奎之妾。黄奎,东汉末大臣,黄琬之子。献帝时,任门下侍郎。曹操召征西将军马腾到许都,命他为行军参谋。他与马腾约定,待曹操出城点军时杀之。不料其妾李春香与其妻弟苗泽私通,泽使春香从他口中掏出实情,密报曹操,欲以此求得与春香结为夫妻。操命人将黄奎全家拿下,待马腾被擒后,一同斩首。而李春香、苗泽又因“不义”,与黄奎全家被曹操同时斩首。《三国志》及《后汉书·黄琬传》都没有提到黄琬有子黄奎;并根据《三国志·蜀书·马超传》及《后汉书·献帝纪》,建安十六年(211),曹操欲攻汉中,马超、韩遂等疑为袭己,遂反,为曹操所败,次年,马腾全家被杀。而《三国》中写马腾死于马超起兵反曹操之前,亦与史实不合。所以,黄奎恐怕是《三国演义》虚构的人物,李春香也应当是了。

《三国》中的女性,无史可考的也不少,为什么单单这个李春香就有名有姓呢?细想原因恐怕有以下几点:

1、典型的反面教材,作者要树之为戒。

《三国》是一部忠义之书,而李春香则是全书中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她与黄奎妻弟苗泽为一己之私,出卖丈夫,助曹为虐,大义、小义皆失。当苗泽对曹操说“不愿加赏只求李春香为妻”,连“奸贼”都笑曰“你为了一妇人,害了你姐夫一家,留此不义之人何用!”于是苗泽、春香与黄奎一家老小全被杀。

李春香、苗泽因为自己的私情,背叛了丈夫、姐姐、姐夫,失了小义;向曹操这个大奸贼告密,失了大义。然而他们即使这么做也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丧了性命,这就是在警示后人了。

相比之下,第23回中也有类似的事件。董承家奴秦庆童与侍妾云英私通,董承将秦庆童囚禁,后庆童逃往曹操府中,密告董承与王子服等欲诛操之谋。曹操也是将秦庆童与董承一家一齐处斩。一个小小的侍妾,作者也将她的名字写出,叫云英,可见作者树立反面教材的意图十分明显。

2、爱情的悲剧,作者写之为之叹息。

在李春香的故事中,作者传递的主流声音固然是忠义,但是春香与苗泽的爱情也发人思考。他们之所以会选择这种弃义行为,是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导致的。面对不可能有结果的爱情,他们只能铤而走险。妾与妻弟间的爱情已经是对丈夫的背叛,那么对他们而言告密也许还能使这段爱情开花结果。苗泽的一句“不为加赏只求李春香为妻”直叫人既为他们的行为恼怒,又无法像对秦庆童那样恨之入骨,只能一声叹息。

《三国》是一本阳刚之书,全书涉及儿女情长之处极少。作者在此处也只是一笔带过李春香与苗泽的爱情,但这一笔之中已足见情深。作者对李春香寄予了同情,他们的行为违反了封建的伦理纲常,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的挑战。作者在对他们背义行为批判的基础上,或许只是无意识,但的确对他们的爱情流露出了同情的感情倾向。

女生的英文名字篇8

论文关键词:词源,神话,词汇,文化

 

作为西方文化源头之一的古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词汇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在英语词汇约80%的外来词汇中, 古希腊语和拉丁语占了很大的比例, 为英语语言贡献了许多词根词缀及词汇,增强了英语的生命力,如当人们陷入爱河时会说被丘比特的箭射中了 (hit by Cupid’s arrow);由于罗马神话深受希腊神话的影响, 故事情节与希腊神话大同小异, 有时只不过人名不同, 所以希腊神话时常和罗马神话联系在一起,产生了许许多多美妙动人的词汇故事,

1. 泰坦巨神 (Titans): 泰坦巨神主要是指地神该亚(Gaea)和天神乌拉诺斯(Uranus)所生的六男六女,共十二个巨神,统称Titans。由于这些Titans都是力大无比的巨人,Titan一词也常指“巨人”。派生出的形容词他titanic 表示“巨大的”或“力大无比的”。

Atlas 是泰坦巨神的领袖,因为反抗主神Zeus而被罚以双肩顶天。据说位于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脉 (the Atlas Mountains) 与 大西洋 (the Atlantic) 都得名于Atlas。后来Atlas擎天图(后演变为以双肩扛地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地图册的封面上,久而久之,atlas 便由专有名词演变为普通名词,含义为“地图册”。

2. 泰坦巨神普罗米修斯 (Prometheus):

传说普罗米修斯是创造人类和造福人类的伟大天神。Prometheus这个名字,就是“先知先觉”的意思。他十分精明,能预知未来。他在弟弟厄庇米修斯(Epimetheus) 的帮助下,按照神的形象用泥和水创造出人类,并赋予人以生命,他又违抗宙斯的禁令,使人间有了火,令Zeus大发脾气。

为了向人类报复,Zeus叫儿子Hephaestus造一尊少女的石像,并且使她成为最漂亮的女人。她的名字叫潘多拉(Pandora)词源,意即“众人的礼物”。宙斯给Pandora一个盒子,命令每个神把一些祸害放进去,然后由Hermes把Pandora带给Epimetheus。Pandora好奇地把盒子打开,于是种种祸害都从盒子里跑了出来,充斥了人间。盒子底部有唯一的好礼物,那就是希望。Pandora’s Box 直译为“潘多拉的盒子”,引申为“种种祸患”。 另外Epimetheus 还具有短见、事后聪明的“后思”之意。

3. 天神宙斯 (Zeus): 宙斯是希腊奥林珀斯(Olympus)十二主神之一,他是众神之王,至高无上的主神天神,宙斯为天神克洛诺斯与瑞亚所生的最小的儿子,他与哥哥姐姐一起,同他们的父亲开战论文网站。经过十年战争,在祖母大地女神该亚的帮助下战胜了父亲,将其送押到大地的最底层。从此宙斯成为统治宇宙的统治者。

宙斯的罗马名字是朱庇特(Jupiter),九大行星中最大的木星即以他命名。宙斯与众神都住在奥林珀斯山上,他具有最大权威,能够使用可怕的雷电惩罚神与人,他知道神和人的一切事情,能预知未来。Jupiter 又名 Jove,形容词Jovial即源于此,指性情像朱庇特一样开朗、愉快的。

4. 天后赫拉 (Hera): 赫拉是希腊奥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罗马名字朱诺 (Juno),她是宙斯的姐姐,在宙斯取得统治权后成为宙斯妻子。

赫拉善妒,一天宙斯与一国王之女伊娥(Io)幽会,被赫拉发现,慌忙之中宙斯把伊娥变成一头小母牛, 赫拉便派 “百眼巨人” 阿耳戈斯 (Argus) 昼夜盯守。宙斯大为恼火,派信使赫尔墨斯 (Hermes) 用笛声催眠百眼巨人,然后砍下他的头,救出伊娥。以后赫拉将Argus的眼睛移到她最喜爱的鸟——孔雀的尾巴上。后人用Argus 喻指机警的人;复合词 argus-eyed 便指“目光锐利的”、“有洞察力的”。

5. 太阳神阿波罗 (Apollo): 太阳神阿波罗是希腊奥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罗马名字Adonis,他是宙斯与黑暗女神勒托(Leto)的儿子,阿耳忒弥斯的孪生兄弟。阿波罗掌管音乐、医药、艺术、寓言,是希腊神话中最多才多艺,也是最美最英俊的神祇。阿波罗自然成为男性美的代名词,如果说某人是a perfect Apollo,即是夸他英俊潇洒,是美男子;再如He was a six foot tall, blond, muscled Adonis. 可译为“他身高六英尺,金发词源,壮实,是个美少年”。

传说有一天太阳神阿波罗出言不逊激怒了爱神丘比特,丘比特便把一支点燃爱情烈焰的的金箭射进阿波罗的骨髓,同时又以一支熄灭爱情之火的铅箭射在河神佩纽斯 (Peneus) 之女达佛涅(Daphne)的心上。顿时爱情之火在阿波罗心中熊熊燃烧。他一眼看见达佛涅便紧追不舍,而跑到河畔的达佛涅情急之下祈求父亲解救。刹那间达芙涅变成了一株亭亭玉立的月桂树。阿波罗悲痛欲绝,他把这株月桂树移植到自己的神庙前,并用月桂枝叶编成冠冕,时时戴在头上,以示对达佛涅的思念。

据此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用月桂枝叶编成冠冕,授予凯旋而归的英雄和音乐、体育等竞赛的优胜者。这种冠冕英语亦是laurel, 汉语作“桂冠”。英国历史上曾授予优秀诗人以“桂冠诗人”(The Poet Laureate)的荣誉称号。

6. 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 (Aphrodite): 阿佛洛狄忒是希腊奥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罗马名字维纳斯(Venus),九大行星中的金星。阿佛洛狄忒是宙斯与狄俄涅 (Dione) 所生的女神,但有另一说法说她是由天神乌拉诺斯的遗体所生,在海中的泡沫诞生。阿佛洛狄忒象征爱情与女性的美丽。

Narcissus 是神话传说中的美少年,但他只爱自己,不爱别人。回声女神Echo 向他求爱,遭到拒绝以后日渐憔悴,以至最后躯体消失,只留下她的声音在山林中回响。爱神阿佛洛狄忒为了惩罚Narcissus, 让他迷恋上自己在水中的倒影,顾影自怜,自我陶醉。据此由narcissus派生出narcissism 一词,用以表示“自我陶醉”或“孤芳自赏”。另外一词 narcotic (麻醉剂)亦源于此。

7. 智慧女神雅典娜 (Athene): 雅典娜是希腊奥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罗马名字弥涅耳瓦(Minerva)。传说是宙斯与聪慧女神墨提斯 (Metis)所生,雅典娜是处女神,具有威力与聪慧,为宙斯最宠爱的女儿。雅典娜是希腊人、特别是雅典人最崇拜的女神,雅典城(Athens) 的名字就是用女神的名字命名的。

8. 战神阿瑞斯 (Ares): 阿瑞斯是希腊奥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罗马名字玛尔斯(Mars),九大行星中的火星。他是宙斯与赫拉的儿子。他司职战争,形象英俊,而且勇猛顽强,是力量与权力的象征。

派生词martial adj. 战争的,军事的; martial art (武术); martial music (军乐);martial law (军事管制法);罗马的新年是从三月开始的,由于战神Mars是罗马最受崇拜的神之一,为此把罗马年的第一个月即公历三月献给了Mars,意指“战神之月”。9. 火神赫淮斯托斯 (Hephaestus): 火神赫淮斯托斯是希腊十二主神之一,罗马名字伏尔坎(Vulcan),是宙斯与赫拉的儿子。他是火神,亦是诸神的铁匠词源,具有高度的技巧,制造了许多着的武器、工具和艺术品。阿波罗驾驶的太阳火焰车,厄洛斯的金箭、银铅箭都是他铸制的论文网站。

英语中意为“火山”的Volcano 一词正是源自Vulcan,传说他在地下作坊锻铁,让烟从火山冒出。10. 神使赫耳墨斯 (Hermes): 赫耳墨斯是希腊奥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罗马名字墨丘利(Mercury),九大行星中的水星。他是宙斯与女神迈亚(Maia)所生的儿子,在奥林珀斯山担任宙斯和诸神的使者和传译,又是司畜牧、商业、交通旅游和体育运动的神。 古语有quick as Mercury (快若墨丘利);水银(汞)是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金属元素,能快速流动,古代炼金术士将之命名为 Mercury;mercurial adj. 指“水银的”、“易变的”、或“活泼的”。11. 小爱神厄洛斯 (Eros): 厄洛斯是战神阿瑞斯和爱神阿佛洛狄忒所生的儿子,罗马名字丘比特 (Cupid)。他不会长大,总是像个小孩子,背上长有翅膀,到处飞翔,和他母亲爱神一起主管神、人的爱情和婚姻。

英文erotic (爱情的或色情的),即来自Eros。关于小爱神的传说很多:貌美绝伦的公主Psyche 和爱神Cupid相恋,可是Cupid一再嘱咐她不要探究他的身份,一天夜里,Psyche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点上蜡烛偷看熟睡中的爱人,方知与她相爱的人竟是爱神Cupid。她惊喜交加,不慎一滴烛油落在他的肩上。Cupid顿时惊醒,旋即离去,从此不见。Psyche悔恨不已,她四处飘游,寻觅情人,历尽种种磨难。后来Cupid感于Psyche悔改诚心,把Psyche带到天上,使之成为人类灵魂的化身。

追根溯源,psychology中的构词成分psycho-实由Psyche演变而来。其它如psychic(精神的,心里的),psychiatry (精神病学),psychoanalysis(精神分析)等均源出Psyche。 12. 牧神潘 (Pan): 潘是半人半兽神,头上长着一对山羊角,下半身长着一条羊尾巴与二条羊腿。他是神使赫耳墨斯的儿子,他是牧神也是山林之神。潘虽然是出色的音乐家,但由于他的外貌怪异,他所追求的每一位仙女都逃避他,常常造成悲剧。

Panic 一词实源于Pan,最初只用作形容词词源,如panic fear (极度的恐惧),如今多作名词或动词用,表示“恐慌”或“惊慌”。如panic selling 恐慌性销售;Don’t panic 不要恐慌。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如Chaos开天辟地的混沌之神,现指“混乱”;Ceres庄稼保护神,衍生词cereals(谷类,早餐麦片);Flora花神,现指 “植物群”,衍生词有flower,flour, flourish, floral(花的),florist(花商);Iris 彩虹女神,iris现常作rainbow(彩虹)的同义语,也可指“虹状物”;Muses 缪斯,掌管艺术的诸神,共九位,Muses衍生出单词有music,museum,amuse,amusement;Siren海妖,现指警报;Zephyr 西风神,现指温暖和煦的风。因此, 英语学习者除了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学知识外, 还应对希腊罗马神话有所了解,这对于提高学习兴趣、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些渊源, 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庄和诚.英语词源趣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林明金,霍金根.简明英美语言与文化辞典[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英英·英汉双解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常耀信.漫话英美文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女生的英文名字篇9

【关键词】命名 译名 姓 文化特色

命名有广狭两义。狭义的命名指的是专有事物的名称如人名、地名、公司字号名、商品商标名等的命名;广义的命名扩展到一般事物甚至普通概念的名称。前者是一般所谓命名学的研究对象,后者则扩展到词源学上去了。但两者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必要时不妨放在一起讨论。从语言交流的角度看,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就是译名。译名可说是对一种事物或一种概念的再命名,它也应该成为命名学的对象。

姓名作为一个人的代号和标志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每个人从孩提时就把父母为自己所取的名字与自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如此,姓名还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几乎没有一天不和姓名打交道。其次,对姓名的称呼还带有许多感彩,有尊称、昵称、爱称,这些都是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凝聚。因此,不同的文化对姓氏习俗都有不同的传承。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不同也造成了中英姓氏习俗的差异。

中英姓名语言文化特色之对比:

一、中国

1.名字担负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父母的情趣爱好。父母希望孩子有所作为,就给孩子取名“鹏飞”,父母喜欢冬天的红梅,便为女儿起名“丹梅”。

2.名字中包含着消灾免病、逢凶化吉、弥补命运缺憾的意义。如给孩子取名“去病”、“长生”等。

3.生活的地域和时代以及出生时的重量也会反映在名字当中。据调查,北京人喜欢用“荣”,上海人喜欢用“宝”、“妹”等。“九斤”、“六斤”等是其出生时的重量,也是一些地方命名的习俗。解放初有人叫“建国”,改革开放年代有人叫“开放”。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又有人起了洋名叫“珍妮”、“莉莎”等,这些名字都带有时代的痕迹。

4.伦理、道德以及宗族观念在中国人的名字中也有所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这一特点在姓名中有充分体现。“德”、“仁”、“忠”、“孝”等字眼在名中的出现,对高尚人格的景慕而与其同名、同字,根据族谱中按辈序规定好的辈分取名等等都是传统文化思想在名字上的体现。

二、英语国家

英语姓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其结构为:教名+中间名+姓。首名或教名一般是父母或牧师取的,中名多是以父母亲朋的某个名为己名,这样可以表明孩子与父母亲朋的关系,所以孩子是可以以父母亲朋的名字为己名的,如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的全名是charles robert darwin(查理斯•罗伯特•达尔文)。达尔文的父亲名叫罗伯特,叔叔名叫查理斯,所以取名为查理斯•罗伯特•达尔文,目的就是希望达尔文能够继承父亲和叔叔的事业和中国敬慕英雄人物而与圣贤或名人同名一样,英语国家的人们也有用圣贤的名字取名的习惯,这反映了人们崇拜英雄的社会心理。不少人直接以名人的姓为名,如washington(美国第一任总统)这本来是姓,但后来为了表示对他的热爱和尊敬,也就广泛用作名字了。

在英语国家里,人们还会用一些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的名字或祖父母的名字给孩子起名,这样做是为了向政治人物或他们的祖父母表达敬意。这一点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是不允许的,中国的传统社会等级分明,上辈亲属的名字、官员的名字对普通中国人来说是“讳”。

三、共同点

取名应该男女有别,并且要悦耳动听,能够引起听者美好的联想,这是取名的原则。因此,英汉人名都具性别特征,男性名字通常体现阳刚威武之气,气宇轩昂之态。如中国人喜欢用志坚、治国等词为名。英语中则多用andrew(安德鲁)源于希腊语,意为勇敢直率;peter(彼得)源于希腊语,意为岩石,是坚忍不拔的象征。女性名字则蕴含秀美靓丽之貌,文雅高尚之德。如中国人喜欢用静娴、丽娟等词为名;英语中则是用hellene(海伦)源于希腊语,意为迷人的,susan(苏珊)源于希伯莱语,表示优雅、亲切的意思。当然,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男取女名或女取男名的现象都不少,但是无论如何,取名时都应兼顾到音美、义美。

四、结束语

姓名作为一种符号,传递着特定的文化信息。姓名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人际称谓,与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可以说,姓名隐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语言,心理、伦理观和道德观,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组成部分。中国人的姓名体现着血缘宗法观念、以家族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代表着家长、群体的意志,相比之下,英语民族的姓名及命名行为体现着西方文化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浸染着基督教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雷风行.姓名与人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2]杜学增.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张明娟.汉英命名方式的国俗差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

[4]杜学增.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邓卫峰.姓名,透视文化的窗口———汉英姓名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

女生的英文名字篇10

关键词:希腊神话;英语词汇;英语词根;英语词缀;英语习语

一、希腊神话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一)对基本英语词汇的影响

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些人物,他们或是有典型的个性,或是有不同寻常的经历。他们的名字被直接翻译为英文,用作普通名词,并且保留最初的拼写。这类词既有神话人物的含义也有暗指含义。

(二)对花卉、植物类英语词汇的影响

现代英语中大量的花卉、植物名称跟古希腊神话有着很大的关系,它们中的一部分是神灵的化身,灵魂的外在表现。

“水仙花”一词的来源就与希腊神话故事有关。Narsissus是个美少年,他的英俊几乎令所有第一眼看到他的女孩子都深深的爱上他。森林中的女神们都很喜爱他,这其中就包括Echo女神。可是,Narsissus根本就不喜欢Echo,于是Echo心怀憎恨,给Narsissus下了“永远对着倒影自己的泉水说‘我爱你’的诅咒”。最后,Echo因为诅咒带来的报应,带着遗憾消失了。而Narsissus无意中看到水中的自己,爱恋上了自己,却永远不能实现,于是因抑郁而死。他死后人们在他站过的水边发现了水仙花,所以“Narsissus”也被人们称为水仙,其复数形式是自恋的意思。

(三)对地点类英语词汇的影响

许多地点名称来源于希腊神话:“Europe”来源于“Europa”,Europa是人间的一个公主,宙斯疯狂的爱上了她,就把自己变成一头牛把Europa带到了欧洲,以她的名字命名欧洲;“Athens”来源于“Athena”,雅典娜和波塞冬都想成为希腊东南部一片土地的守护神,于是他们找到宙斯评判。波塞冬带来一匹马作为礼物而雅典娜则带来了橄榄树,当地的人们选择了雅典娜并以她的名字命名了那片土地;同样地,非洲的“Atlas”山脉也来源于希腊神话。“Atlas”是提坦的后代,他非常强壮,无人可敌。但是在看到了美杜莎后,他变成了山脉。“Atlantic”也来自于这个故事,因为古人认为Atlas在遥远的西方。

二、希腊神话对英语词根、词缀的影响

(一)对英语词根的影响

“Flora”是希腊神话中的花神,她的丈夫西风之神。西风之神送给她一座美丽的花园,春天时,他们会手牵手在花园中散步。他们散步所到之处,鲜花盛开。所以“Flora”作为词根,有种植植物(花卉)之意。同源的单词:floral(花的,植物的),florist(花商,种花人)等。

“Pan”是希腊神话中的山神,他长着羊脚人头。因为他长相怪异,他的母亲在生下他之后就将他抛弃。他喜欢在山谷里漫游,他的声音和怪相另路过的行人感到非常恐惧,所以“panic”就是恐慌。

(二)对英语词缀的影响

这一类的转变经常是抽象的和概括性的,大部分是前缀。而其意思就是神话形象的功用和象征意义。

“Mars”是希腊神话中的战神,他的另一个名字是“Ares”。古希腊人观察到了一颗行星,它呈红色且荧荧像火,叫火星。好扩张侵略的希腊人把火星作为战争的象征,于是取名为“Mars”.“Ares”和这个名字就演变转换成为了“aero-(飞行的,航空的)”。

三、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习语就是固定的短语,其结构和用词都是不能进行改变和替换的。英语中有大量的习语来源于希腊神话,涵括丰富的字面意思和隐含意思。

“apple of discord”意思是争端起因和祸根。海神的女儿西蒂斯和阿尔戈英雄举行婚礼时,不和女神厄里斯未被邀请怀恨在心,决心报复。她在席间投了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献给最美的人”。参加婚礼的三位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与美的女神阿弗洛狄特都认为自己才是最美的人。她们争执不休,互不相让,为此把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请来评判。为了争得金苹果,她们分别以财富、智慧和美女相许。帕里斯最后把金苹果判给了阿弗洛狄特,天后和智慧女神恼羞成怒,发誓要向特洛伊人报复。这就导致了日后特洛伊人和希腊人之间十年的特洛伊战争。

“Achilles heel”意思是唯一的致命弱点。阿喀琉斯是著名希腊史诗《伊里亚特》中主要的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幼时被其母亲西蒂斯倒提着在冥河水中浸过,周身刀枪不入,但其脚踵为手握之处,没有浸到水,因而成为唯一一处致命的弱点。在特洛伊战争中,他就是因为被帕里斯知道这个弱点而毙命的。

很明显,希腊神话对英语词汇的丰富有着很大的贡献,从学习者接触最多的基本英语单词,到花卉植物类英语词汇,地点类词汇,再到英语词根词缀等。学习希腊神话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词汇以及词汇后的文化背景,因为词汇是文化的载体。词汇学这一学科对提高英语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将这两门学科的学习内容结合到一起,清楚地了解希腊神话对英语词汇的影响,就会使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汪榕培、王之江.英语词汇学:英语词汇的来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