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十篇

时间:2023-03-25 10:02:37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篇1

2、鼠肝虫臂:比喻微末轻贱的人或物。

3、城狐社鼠: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胡作非为的坏人,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4、鸱鸦嗜鼠:比喻嗜好各不相同。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篇2

摘 要:根据句子形成的机制,并参照由指称到陈述转变的连续统理论,名词性谓语句可分为典型到次典型再到非典型三类,这三类名词性谓语句分别通过典型框架化、隐喻方式的非典型框架化、语法化以及习语化等方式形成不同的层次。此外,能形成名词性谓语句的名词所蕴含的不同附加意义也是成句的语义基础。

关键词 :名词性谓语句 类型 形成机制

一、引言

汉语中的名词及名词性短语除了作主宾语外,还可以构成名词性谓语。名词性谓语句是形式简单而又具有汉语特色的句型,它的核心成分通常是名词、名词性短语或数量短语,具有名词特征的部分代词和“的”字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也被归入名词性谓语句。广义的名词性谓语句指不借助动词的帮助,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而形成的、能够自足的主谓句。谓语中心成分包括单独名词作谓语、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副名结构作谓语、数量结构作谓语以及“的”字结构。名词性谓语句的描写规则是NP1+NP2,由于NP1对句子的自足与否影响不大,因此由名词性成分充当的NP2成为研究最小自足形式的对象。

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和形容词性谓语句在传统语法学中被称为判断句、叙事句和描写句,句子的动作性依次减弱。名词性谓语句也有叙事和描写功能,Hopper和Thompson(1980)在考察动词小句时,认为语言结构中的及物性不仅与动词本身有关,还与整个句子有关;及物性体现的不是及物与不及物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表现为连续统,在这个连续统上句子呈现出或高或低的及物性。名词性谓语句的及物性也呈现连续统变化的语义等级,项开喜(2001)定义名词性谓语句的语义等级为变化义、状态义、性质义、领有义、存在义、判断义和比例义,相应语法等级为加“了”、加状语、加“的”、加“有”、加“有/是”以及加“是”。连续统中表“变化”义的名词性谓语句比一般动词性谓语句的及物性弱,比其他名词性谓语句的及物性强,它所带的完成体范畴是衡量及物性的重要参数。

根据形成机制以及由指称到陈述转变的连续统理论,名词性谓语句可分成典型、次典型和非典型三类。典型名词性谓语句的核心成分是单独名词、“名词+名词”结构或“数量词+名词”结构,表“类别”义的判断句是最常用的典型性名词性谓语句,具有明显的语义框架。次典型名词性谓语句可看作准描写句,句子含有由“形容词+名词”构成的表示“性质”义、“状态”义的定语结构或者由“副词+名词”构成的状语结构。前者通过词的附加意义提取形成,具有认知语义框架;后者通过隐喻方法和焦点化形成,有词性变化的痕迹。非典型名词性谓语句指通过特定句式和语境构成的句子,可看作准叙述句。这类句子是通过对词义中特殊意义的提取、对语境义的关联和固定格式的运用形成的。其中,通过词义提取是基础阶段,通过语境义关联是质变阶段,固定框架则是定型阶段,达到约定俗成的效果。

在名词性谓语句分类的连续统中,分别通过典型框架化、隐喻的非典型框架化以及语法化、格式化形成层次不同的三种类型。名词性谓语句形成机制的分类应该考虑层次问题,这与人们对于名词性谓语句的直观感受相吻合。

二、典型名词性谓语句的框架化形成机制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分析和认知分不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概念伴随着认知经验的增长,建立概念与概念间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形成相对程式化的认知框架,程式化框架的使用频率越高,被认可度就越高。潘艳艳(2003)认为框架作为认知构建的一种手段,为词语在语言中的存在及话语的使用提供了背景和动力。框架将经验知识和语言结构结合起来,一个语义框架是一系列的图式推理结构,通过语言常规同词项相连,每个框架都呈现出图式化情景的概念角色。认知语义框架通过词与语义框架的联系,表示词的语义及句法特征,形成各种认知语义框架。认知语义框架具有开放性,由最基本的框架不断向复杂事件认知语义框架发展,从认可度角度来说,新形成的认知语义框架属于非典型性框架。

典型名词性谓语句的认可程度最高,其形式和所表达的意义具有稳定性,稳固在人脑的认知语义框架之中。符合一定要求的名词才能进入语义框架中谓语的句法位置,体现出名词的各种陈述意义。框架中的句法位置对于参与其中的词语有语法功能的转化和强化作用,名词在认知语义框架的不同句法位置,其空间性强弱也不同:位于主宾语位置上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空间性,定语位置上次之,谓语和状语位置上又次之。在典型名词性谓语句中充当谓语的名词一般没有性质义、状态义和顺序义,它们能够充当谓语是因为进入了认知语义框架的谓语位置,从而使这些词语在关联理论的作用下获得陈述性。NP1和NP2之间的语义联系是通过NP2的选择特征而确定的,进入框架的语义基础往往不是某一类词具有的特征,而是约定俗成的最佳关联。NP2或者包含单一的选择特征,或者能够通过词汇意义在语义网络中产生最佳关联而激活该名词的某个陈述义。

在日常交往中形成的、主要用于解释的名词性谓语句的认知语义框架有:处所——存在物、整体——部分、人或物——类属以及事物——变化等几种。

(一)事物整体——部分、属性框架

框架中的前后两项表现为领有关系,NP1通常是有界实体名词,不能是无界事物,因为无界事物的内部是同质的,其中任一部分仍然是该事物本身。抽象名词难以分割,不能充当此类名词性谓语句的主语。NP2是NP1的一部分或属性,一般由受数量短语或形容词修饰的名词短语来充任。王珏(2001)依据主语部分是否有生命以及主谓间的领有关系把这种框架分为四种。

(1)这件大衣皮领子。

(2)那本书蓝色的封面。

表示的是无生命物——部件。

(3)小李大眼睛。

(4)他的女儿圆脸蛋。

表示的是有生命物——身体一部分。

(5)那辆汽车红颜色。

(6)这件裙子短袖子。

表示的是无生命物——不可分割的属性。其中“红颜色”“短袖子”是事物属性,不能离开主语所代表的事物独立存在。

(7)他肺炎。

(8)他的爷爷九十岁,奶奶八十六。

表示的是有生命物——附有属性。附有属性指事物本身就有的属性以及附着于事物之上的属性,是相对于与该物无关的它物而言的,像人的性格、脾气、年龄、爱好等固有属性和疾病、信仰等附着于生命肌体的属性。

(二)空间方所——存在事物框架

这类句子也被称为名词谓语存在句,NP1是表空间方位的方位词、方位短语或介宾短语,NP2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实体事物或在隐喻意义上占有空间的抽象事物。

(9)河面上一座很古典的小桥,河边长满低矮的松林。

(10)远处高楼上一阵渺茫的歌声。

在空间方位与事物构成的认知语义框架中,能根据NP1和NP2的空间包含关系补出“存在”的语义成分,补出的动词要根据两者各自的语义内涵及相对的空间关系而定,根据介宾短语“河面上”和“高楼上”可以补充出“有”和“传来”之类表存在的谓项。

依据NP1是否具有周遍性,具有空间方所——存在事物认知语义框架的名词性谓语句有两种不同类型。第一类句中NP1不表示周遍性的空间方位,NP2是数量名短语。

(11)窗外一片月光。

(12)山顶上一座巍巍的白塔。

句子表示在某个空间存在某些占有部分空间的事物,因此谓语要由数量短语限定,如果谓项没有数量限定,谓语只能指称某类事物,不能指称占有一定空间的某些事物。只有一定数量的事物才能占有一定的空间,因此对于事物数量的限制,实质是对于事物占有空间量的限制。

第二类句中NP1指有周遍性的空间方位,NP2是单独名词。

(13)满脑袋怪念头。

(14)遍地瓜皮。

(15)一肚子坏水。

这种主语具有周遍性的句子表示某类事物分布广泛,充满了某方所,因此不需要数量词修饰。NP2可以是抽象的名词性成分,这和空间量的非限定性有关。当NP2表抽象事物时,句子在认知模式中采用了与空间范畴相关的隐喻方式,例如(13)中将“脑袋”隐喻为某种容器,将“念头”隐喻为某种可以装入容器的实体。

(三)时间——事件发生、需时框架

这种语义框架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在某一时间发生、施行某一事件或行为,NP1是时间名词或名词短语,NP2通常是与该时间相关联的事件或事物。

(16)明天元旦。

(17)昨天夜里大风暴。

核心名词一般含有过程义,马庆株(1998)称这类名词为过程名词,其概念中蕴含过程或动程,包括自然现象、人的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它们能和方位词组合表时间概念。在和其他名词构成的语义网络中,这些名词处于被凸显的位置,易被相应的语法手段激活语义中的过程义。有些名词并无过程义,但当NP1表示具有特定语义内涵的时间,NP2又和这个时间有特定的语义联系时,也能进入此类框架,但这种表达多采用对举的特殊句式,介于该语义框架和对举之间。

(18)初一饺子,初二面。

(19)明天上海,后天北京。

(四)人或物——类属框架

NP2指出NP1的类别和归属,这种框架在古代汉语中有迹可循,是认可程度最高的语义框架之一。处于框架主语位置的可以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等,处于框架谓语位置的名词一般表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和籍贯等,还可表示事物的归类、材质和来源等。

(20)他北京人。

(21)今天晴天。

此类句中人的身份往往不能加数量词,否则不能成立,因为这类核心名词不表示个体,而是指一类事物,空间性较弱。像“他一个画家”“小赵一个清洁工”都不能成立。

(五)人或物——称谓、关系框架

NP2是NP1的某种称谓,核心名词表示称呼和关系,也可以表示某种带有感情的称谓。

(22)邓小平,中国人民的儿子。

(23)太阳,你这个圆圆的魔术师。

能进入此类框架的两个名词有内在的等值关系,能被看作某种意义上的对等体。其中,表情感的称谓语并不表示语义真值上的对等,而是一种抽象的对等,蕴涵了情感因素。

(六)定量事物——估量、衡量框架

主语必须是定量事物,通常是数量名短语、指量名短语或指名短语,具有衡量的可能性,在语义搭配和句法上能够自足。

(24)一寸光阴一寸金。

(25)这桶水三十斤。

这种类型的句子有时会同省略了谓语动词的句子形成同形格式,需要加以鉴别。“乱扔垃圾要罚款,一个瓶子十块钱。”中“十块钱”前省略的动词“罚”在上文已出现,必须补上才能准确理解句义,而作为自足句的“一个瓶子十块钱”不需要语境便能准确理解句意。

(七)事件——时间状况框架

这类句子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状况。

(26)我到家一星期了。

(27)改革开放快三十年了。

主语部分一般表示一个事件,常由动词、动宾短语、偏正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联合短语、主谓短语以及谓词性成分充任,其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最常见。

认知语义框架具有开放性,对典型名词性谓语句的认知语义框架进行全面总结有难度,但其他类别可以看作是以上几类主要框架的变体或是从其他角度总结出来的对应体。

三、次典型名词性谓语句的非典型框架化形成机制

次典型名词性谓语句介于典型名词性谓语句和非典型名词性谓语句之间,主要特征表现为句子包含表示性质义、状态义的“形容词+名词”构成的定语结构或“副词+名词”构成的状语结构。前者通过词的附加意义的提取而成句,具有非典型的认知语义框架;后者通过隐喻方法和焦点化成句,有功能变化的痕迹。

(一)通过定语成句

核心成分具有性质义或状态义,主要由性质或状态形容词以及一价名词共同构成的名词性偏正短语组成。从形成方式上看,成句与定语的作用有关,同时又可以形成一定的语义框架。名词性短语的修饰成分对中心语的性质和状态起到描写作用,因此主谓语之间一般存在领属关系,谓语中心语是主语的一部分。

(28)小李小嘴巴,大眼睛。

(29)那间房子木头门。

(30)他那个人小心眼。

由于充当修饰成分的形容词的语义指向是其逻辑上的谓述主体核心名词,核心名词又是主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所以这类句子存在变换形式,如“小李嘴巴小,眼睛大”“那个房子,门木头的”和“他那个人心眼小”。

定语是句子传递的新信息,是句子的焦点。因为这类句子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因此也形成了一定的认知语义框架。这种语义框架和典型名词性谓语句的认知语义框架相比,常用性和稳定性较弱。

(31)陈小姐高挑的身材,细长的腰。

(32)这件衣服白领子。

上述句子表示的是人或物——性状框架,框架中的谓语部分表示事物性状。这类框架反映了认识事物的顺序:先对事物做整体判断,然后对其性状进行感知。框架直观地反映了认知过程,因而易被接受。

(33)他们连长坏脾气。

(34)她的论文高水平。

上述句子表示的是人或物——评价框架,NP2是对NP1的评价。主语通常表示相对确定的可以评价的事物,核心名词由表示性质义或状态义的形容词修饰。这些形容词一般不能省略,程度副词也可以修饰核心名词,表示或褒或贬的评价。核心名词前修饰成分的语义指向是核心名词,整个核心成分的语义指向是主语,表示对主语的评价义。这类句子可以变换为“他们连长脾气坏”“她的论文水平高”。

(二)通过状语成句

束定芳(2000)认为,隐喻作为认知现象,与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作为语言现象,隐喻的作用体现在语言发展的规律之中。名词通过隐喻思维获得陈述义的途径各不相同,能进入“副词+名词”结构的名词性谓语的核心名词的语义认知基础有三类。

第一类是核心名词的性状特征意义通过隐喻的方式表现出来,人们在思维的作用下,把某两种实际上不一样的事物当成同一种事物,因而产生了隐喻。在隐喻过程中,通过对核心名词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特征与其他事物相似性的联想来理解名词的性状义,这些名词所代表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或是与别的事物的相似性。周勤(2004)认为心理学家在研究隐喻时,把注意力放在隐喻使用者对喻体和本体之间相似性的意识程度上。使用者在对喻体和本体间差异了解或是不了解的情况下,试图通过两者间的相似性传达用其他方法无法传达的信息。

(35)这个人很古董。

上句表达“一个人思想迂腐保守”,使用隐喻联想“古董”的“古老、陈旧”,通过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性能够获得某种新的信息,同时使词义得到延伸。

第二类在“程度副词+名词”构成的名词性谓语句中,核心名词的特征义通过凸现作用来表现,根据关联性有意识地凸现名词性状义来理解名词在句中的意义。虽然进入这种格式的核心名词的语义认知基础不同,但是它们在结构功能上的变化是相同的,即用被凸现的性状义代替原生意义。有的名词即使自身具有了潜在的陈述义,但由于其陈述义不完备,不能单独进入谓语句法位置,这时需要一些具有限制功能的程度副词来帮助其完成陈述任务。

(36)这个人挺文化。

“文化”是性质义名词,表示“儒雅、有内涵”,但这种性质上的陈述缺乏量的限制,需要与具有限定功能的程度副词“挺”配合,才能表达完整的陈述,表示其所具有的性质的程度。这类名词除了正常的指称义外,还有附加的性状义。如果没有相关程度副词的激发,其陈述义就不会表现出来,程度副词在结构中起到激活和强化名词自身具有的性状义的作用。

第三类是通过副词表达主观感觉和情感。这类副词一般是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用以表达主观上对事物范围的大小以及时间的先后等的看法。名词与这些副词组合时,词义发生扩展和具体化。这个过程中的不同领域、不同范畴的意义扩展和定向化链接在一起时,起关键作用的是隐喻思维,隐喻思维中的类比规则建立起意义和认知的关联区域。Goatly(1997)认为,名词在获得陈述义的过程中,由静态、指称义变为了动态、性质、描写义,即放弃了理性意义,而采用了附加在其上的内在深层语义特征。和本义项相比,喻义项更有可能成为最常规的解释。英语名词作谓语的结果是被词汇化而收入词典,但在汉语中往往被视为特定语境中的修辞性功能转换而并未词汇化,这可视为在由指称向陈述转化的过程中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别。刘正光(2000)认为,这种转换过程与其它隐喻思维过程一样,用某一种经历、体验、活动或存在来构建和设定另一种经验与存在,使其更直接、更形象,体现了思维过程的简化与凝炼。

四、非典型名词性谓语句的语法化和格式化形成机制

通过助词、特定句式和语境构成的名词性谓语句使用率较低,但是句中核心名词的陈述性比前两类都要高,这类句子可划归为非典型名词性谓语句。通过助词“了”成句的机制是:用语法化的助词激发核心名词的顺序义,以实现其陈述义。通过特定句式成句的机制是:通过固定的格式化句式使核心名词产生陈述性。这种格式虽然形式简单,但具有固定性,经过长期使用已经变得接近习语。通过语境成句的机制是: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交际双方在当时语境下根据核心名词与主语的关系产生最佳关联而成句。核心名词在语境中产生很强的语境陈述义,这种名词的语境义由于使用频率相对较少而不稳定,对语境的依赖性较强,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获得这种语境陈述义。

(一)通过助词成句

名词的推移性或者顺序义,是对事物变化连续统的反映。现实世界中,事物伴随着时间的连续变化表现出顺序性,这种顺序性是名词顺序义的来源。在实际语言材料中,部分名词因某种原因而附带一定的时间性,能够通过助词“了”的作用构成名词性谓语句的名词就是如此。这类名词的语义具有顺序义的特征,顺序义名词在句中的量变不仅是数量变化,往往还涉及时间变化,即含有广义数量义的顺序义名词同时包含一定的时间性,成为带有时间性的非典型名词。并不是所有名词都能在外部世界的时间流程中获得时间性,只有那些具有顺序义或临时获得顺序义的名词才有这种表义功能。这些非典型名词按照位置分布的家族相似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名词性,并同时相应地带有其他词类的语法特征。具有顺序义的名词在某种程度上名词的空间性变弱,动词的时间性变强。通常情况下,名词的典型性成员在功能上的表现相对稳定,只有非典型性成员在功能上才表现出一定的游移性。

这些带有动词语法特征、具有顺序义的谓语名词所具有的时间性和动词所具有的时间性不完全相同。这类名词所具有的时间性是和内部时间性相对应的外部时间性,即名词词义中不包含时间性,而是在句子的使用中获得时间性。当具有一定空间性特征的名词进入到具体的句子中时,它的空间性发生变化,在某些特殊句法位置被削弱甚至消除。具有顺序义的名词进入句子充当谓语,就失去空间性,而在使用中产生一定的时间性意义。在顺序义名词性谓语句中,正是由于具有顺序义的谓语名词的范畴性义素使空间性发生变化,所以名词性身份出现了松动,从而占据谓语的位置。顺序义名词所具有的时间性特征及其导致的空间性变化情况是顺序义名词性谓语句形成机制的内部表现。

助词“了”可以看作名词功能迁移的形态标记,“了”表示动态过程的实现,它要求所搭配的词语必须有动态性。这种动态性表现为跟“了”搭配的词语表示从以前到自身实现之间有动态变化的过程,变化过程中,“了”使处于从属地位的名词的附加陈述义得以显现。

(37)他二十岁了。

(38)今天星期三了。

(39)他都教授了。

句子表示变化义时一般不能缺少“了”,这是词义变化的外在表现。例(39)不能说成“他都教授”,反映了“了”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强制性。

在一般情况下,表示指称的名词,在助词“了”的帮助下激发并加强词中蕴含的处于潜伏状态的变化义,从而使名词在句子中具有了叙述义。“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有形态化作用的语法手段,其形态功能是名词性谓语句形成机制的外部表现。

(二)通过特定句式成句

句式本身表达了一定的语法意义,因此句式能够影响句中词语的意义,如果句式给名词带来陈述义,就可能形成名词性谓语句。这些名词谓语没有特殊的语义基础,也没有外在的形态标记,但可以进入谓语的句法位置,这是受句式的影响而形成的。姚振武(2000)认为指称转化为陈述不是建立在内部逻辑真值的基础上,而是来自于语言使用者根据最佳关联产生的一种主观认定。这种主观认定的基础就是指称与陈述的兼容性,此兼容性来源于符号概念和类概念这种概念结构内在的二元性。在非范畴化作用下,两类概念根据语篇需要发生转移,产生指称与陈述的转化,表示对举义的名词性谓语句中的陈述义就是由这种句式带来的。

(40)你上海,我天津。

(41)她《新闻晚报》,我《参考消息》。

名词“上海、天津”没有特殊语义,也没有形态标记,但是它们进入表示对举义的句子形式,这种句式便赋予其名词叙述义。

(42)他比黄世仁还黄世仁。

(43)张三比阿Q还阿Q。

句式“比N还N”表示某物比另一物更具有某种性质。

(44)凉面就凉面,凑活吃点就行。

句式“N就N”表示一种让步义。

许有胜(2005)认为,在这些句式中,两个名词之间的语义制约越是紧密,关系越明确,动词的选择余地就越小,选择的结果就越单一,形成名词性谓语句的可能性就越大。两个名词语义制约越是松散,联系越是疏远,动词的可选择性就越大,使用动词的必然性就越大。如果不使用动词,就会造成超出理解范围的歧义,一般就不会出现名词性谓语句。像“管它N不N”“什么N不N”“比N还(更)N”“N就(便)N”“不N1不N2”“N1不N1,N2不N2”句式中的两个名词关系紧密,动词选择余地较小,形成名词性谓语句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一些固定格式中,句式本身的强制性促使句中核心名词具备了某些陈述性,因而名词可以充当谓语。

(三)通过语境成句

通过语境构成的名词性谓语句中的核心名词一般没有上述类型中的稳定,具有一定的临时性。这种临时性和活用相比,又较常用,介于变化义名词性谓语句和名词活用的中间状态。

朱德熙(1983)指出语言的基本形式是指称和陈述,而指称的形式在语法上的对应体是句子中的名词性成分,陈述形式在语法上的对应体是谓词性成分;指称与陈述可以转化,而促使转化得以实现的机制是语义成分提取。徐盛桓(2001)提出“名动互含”理论,认为名词和动词都同时含有表动作和表事物的语义成分,名动互含为语义成分提取勾勒了具体的范围和途径。高芳等(2000)认为,名词陈述义的实现涉及一个基础和两个过程:名词语义内容含有表动作的语义成分是名词获得陈述义的语义基础,名词获得陈述义的过程包括了以功能代谢为特征的语法过程和以句义含意化为特征的语义过程。指称向陈述的转化,是通过提取原来用作指称的名词中表动作的语义成分来实现的。如果把具有陈述义、但未在句中表现出来的名词本身称为原生名词,那么名词获得陈述义入句,就使原生名词从原来所起的指称作用转化为陈述作用,这个转化过程就是语义成分提取。名词获得陈述义的本质是指称向陈述的转化,或者说在指称中寄寓了陈述的含意。原生名词能够获得动词的语义功能有其内在原因,动作的实施离不开事物,事物的性状和特征只有在一定的动作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并被实现,因此能够从名词指称的事物中感知并联想到某些动作意义。语义和功能转化所形成的指称与陈述的转化往往先出现在口语中,再进入到书面语中。用动词作谓语缘于直接从动词中获取动作义,用名词作谓语则是从名词语义中间接获取动作义,这同样是对不同载体的不同功能的补偿。语义功能对语法功能的补偿,必须以语义功能的足够强度为条件。

这种名词用法达到一定的频度,就可能成为活用,更进一步被认可为兼类。类似活用的名词性谓语句是一种使语言简化且使信息强化的有效手段,名词获得陈述义的过程实质上是信息载体转换的过程。

五、结语

研究名词性谓语句的类型不仅能够区分在语言认知中差别较大的几类句子,还可以解释其形成机制。依据由指称到陈述转变的理论,名词性谓语句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典型的名词性谓语句,句中核心名词能够直接进入语义框架中的谓语位置,从而实现陈述义。这些名词成分包括单独名词以及“名词+名词”或“数量词+名词”结构。第二类是次典型名词性谓语句,这一类包括定语表示性质义、状态义的“形容词+名词”结构的准描写句和“副词+名词”结构的句子。前者通过词的附加意义的提取而成句,后者通过隐喻方法成句。第三类是非典型名词性谓语句,又称准叙述句,通过特定句式或语境成句,成句手段主要是对词的特殊意义的提取、对语境义的关联以及固定格式的运用。

从第一类到第三类形成机制的连续统中,分别通过典型框架化、隐喻方式的非典型框架化、语法化以及格式化等方法形成层次不同的三类名词性谓语句。

从语言形式上看,名词性谓语句的形成是通过潜在或显现的形式来达到成句的目的。句子不仅是语言单位,也属于动态的言语单位。因此,影响名词性谓语句自足的因素除了定语、状语和虚词等语言形式以外,句法、语义以及语用都对句子有制约作用。这些语言形式的存在,满足了名词性谓语句的成句条件。

参考文献:

[1]Goatly.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M].New York:Routledge,

1997.

[2]Hopper,P.J.&S.A.Thompson.The discourse basis for

lexical categories in universal grammar[J].Language,1984,60:703-752.

[3]高芳,徐盛桓.名动转用与语用推理[J].外国语,2000,(2):

7-14.

[4]刘正光.名词动用过程中的隐喻思维[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

语文双月刊),2000,(9):339.

[5]潘艳艳.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J].外语研究,2003,(5):15.

[6]束定芳.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J].外语学刊,

2000,(2):23-33.

[7]苏宝荣.词语兼类的功能显示与深层语义分析[J].语文研究,

2005,(1):10.

[8]王珏.现代汉语名词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项开喜.体词谓语句的功能透视[J].汉语学习,2001,(2):14.

[10]徐盛桓.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J].外国语,2001,(2):15-23.

[11]许有胜.现代汉语名词谓语句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5.

[12]姚振武.指称与陈述的兼容性与引申问题[J].中国语文,2000,

(6):564-570.

[13]周勤.隐喻的认知语言学与动态概念语义学诠释[D].武汉:武

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4]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篇3

关键词:动物名称;俄汉成语;对比

一、研究对象及成语的定义

俄罗斯语言学家C. H. Ожегов在研究有关俄语成语的定义后,最先提出“两个成语”(две фразеологии)的理论。[1]在分析了结构的固定性这一成语的共同特征后, Ожегов将成语分为“广义的成语”(фразеология в широком смысле)和 “狭义的成语” (фразеология в узком смысле)两种。《现代汉语词典》(1980)中成语的定义是:成语被人们长期习用,是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形式简洁,意思精辟,一般都有出处,大多由四字构成。如:金蝉脱壳、画龙点睛、老马识途等。

二、含动物名称的俄汉成语的特征对比

(一)数量的对比

俄汉动物种类排在前面的都是家畜、家禽和鱼类。俄语和汉语中的鸡、马、狗、牛和鱼都分别排在前十位。[2]俄汉语中的一些动物种类所占比例相似。俄语中的“狼”、 “麻雀”、 “蛇”、“兔”、 “虫”、 “天鹅”和“燕子”与汉语中这几种动物的所占比例相似。俄语中出现数量较多的一些动物汉语中出现数量较少;汉语中出现数量较多的动物在俄语中数量较少或没有;俄语成语中有“孔雀”、 “鹰”、 “刺猬”、 “松鼠”、 “布谷鸟”、 “狗鱼”、“跳蚤”和“鸽子”等动物形象在汉语成语中没有出现;汉语成语中有“虎”、 “龙”、 “凤凰”、 “麒麟”、 “鹤”、 “鹿”、 “蝉”、 “豹”、 “鸳鸯”、 “蜻蜓”等动物形象在俄语中没有出现。

(二)正负面意义的对比

通过分析俄语动物名称成语所具有的语义特征,我们发现,在表现人的特征中绝大部分的语义都是负面意义。描述人的精神属性时,用来比喻的动物是“鱼”、“狼”、“蛇”、“老鼠”、“熊”、 “猫”等,所比喻的意义多数是负面意义。如:биться как рыба об лед-- 像鱼撞到冰上;形容人在困难中拼命挣扎。[3]

волк в овечьей шкуре-- 披着羊皮的狼;指阴险狡诈的伪君子。在这个属性中,比喻正面意义的有:мухи не обидит--连苍蝇都不欺负;形容特别善良、老实。

通过研究汉语的动物名称成语所具有的语义特征,我们发现,在表现人的特征中大部分都是负面意义。如:描述人的精神属性时,用来比喻的动物是:鼠、 蛇、 蝉、 鸟、 青蛙、 狗、 猪、狼等,比喻多数是负面意义。如:抱头鼠窜--抱着头像老鼠一样逃窜,形容仓皇逃走的样子。在这个属性中,比喻正面意义的有: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老骥伏枥--比喻人虽年老,仍怀雄心壮志。用来比喻的动物分别是“天鹅”和“马”。

(三)动物形象的对比

1.相同动物的相同意义

通过观察同种动物的特点,俄中两国人民形成了对同种动物的相同认识。但此种语言现象在成语中的体现并不多。如: как рыба в воде--如鱼得水。“鱼”(рыба)最大的特点是能自由自在地在水中遨游。俄汉语中“如鱼得水”的意思都比喻能自由自在地在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中。[4]крокодиловы слезы--鳄鱼的眼泪。“鳄鱼”(крокодил)是一种极为凶残的动物。西方古代传说中的鳄鱼不仅凶残而且十分狡猾,它在进攻目标前常先流下眼泪,让对方疏于防范,再突然进攻目标。俄汉语中都用“鳄鱼的眼泪”比喻虚伪,假慈悲。

2.相同动物的不同意义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思维定式可能不同,对同一动物可能有不同的喜好和情感,因此赋予同一动物的象征意义就会存在差异。例如:“鸟”(птица)实际上是一个统称。在俄语中象征自由、灵巧、久经世故的人等。如:стреляная птица--久经沙场的鸟;指经验丰富的人。[5]”鸟”在汉语里有受困、受惊、贪食和形容美好景象之意。例如:笼中之鸟--比喻受困而失去自由的人。不同动物的相同意义

三、小结

在对含动物名称的俄汉成语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二者在各自成语中均占有很高的比例,在俄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与中俄两国都息息相关的动物种类。俄汉成语中对动物范畴的认识存在某些差异,突出体现在各自的典型动物形象、和空缺动物形象上。俄汉语中含动物名称的成语,均能映射与人相关的特征。二者在倾向负面意义、注重映射人的社会属性及精神属性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但是,在表达同一意义时,某些动物形象在俄语或汉语中出现替代或空缺的情况。

参考文献:

[1]Даля Эйгирдене. Семантика зоонимныx фразеологизмаx в литовском и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аx[J].Studes About Language, 2008. No 13.

[2]阿迪列特. 俄汉动物形象对比研究[A]. 西北大学,2012.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篇4

一、陶瓷器物名称的变译策略

1.改译改译,是指对原文有所改变的翻译,包括对原文语言结构和风格的改变,旨在更好地适应译文读者的阅读和接受习惯。汉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是意合语言(parataxis),词汇表意,句法结构松散;而英语是形合语言(hypotaxis),形态表意,句法结构严谨。汉语陶瓷器物名称属性名与通名各组成部分是并列关系,按照“年代+产地+釉彩+形状+纹饰+通名”的关系排列,词与词之间不用连接词,主要靠语意组合。但是在翻译时,为了适应英语形合语言的句法结构,应将原语各组成部分加以调整,将“釉彩+形状+通名”最醒目信息放在句首,通名之后用with结构连接纹饰工艺,再将年代与产地信息单独分离换行,避免译名过长,达到有效传达信息的目的。此外,汉语里名词无论所表示的数目有多少,词汇均无数的变化,但是英语名词有曲折形变化,即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因此,在翻译陶瓷器物名称时,对名词的单数和复数要仔细核对,以避免信息传达的失误。

2.减译减译,是指对原文信息有所删减的翻译。汉语陶瓷器物名称言简意赅,在翻译成英语时,也应力求简洁,这样就可以减轻外国读者的阅读负担。陶瓷釉色中的复合色如“矾红”,对普通中文读者来说尚难具体感知和确定,在翻译时,为了扫除“矾”给外国游客带来的阅读障碍,可将“矾”略去不译而只译出主要颜色“red”。又如陶瓷纹饰,外国游客在欣赏瓷器时可凭眼睛观察到,在翻译时,“纹”可省去不译,只译出具体的图案即可。

3.增译增译,是指对原文信息有所增加的翻译,目的在于使外国读者更充分地了解陶瓷作品背后隐含的文化信息。一般来说,陶瓷器物名称翻译中需要增译的情况有如下几种:(1)词义变迁需转换在中国几千年的陶瓷发展长河中,一些器物在初期具有很强的日常实用功能,后来逐渐演变为装饰用品,这种器物名称词义的变迁在陶瓷器物名称翻译中需特别加以注意。例如,“觚”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在商代和西周甚为流行,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它已经不再用作酒器,而发展成为体现主人财富以及品味的盛花的装饰用品。因此,早期的青铜器觚可译作Gu,winecontainer,而晚期的失去酒器功能后的瓷器觚,应译作Gu-shapedvase。(2)词义空缺需阐明陶瓷器物纹饰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国古代瓷器的装饰花纹,不仅题材丰富,技法巧妙,且“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常用谐音表意和象征手法寄托吉祥寓意。但是,这些纹饰是中国所特有的,在英语文化中找不到对应物。由于汉英巨大的文化差异,在翻译时就容易出现词义空缺。例如,“蝠”与“福”谐音,“鹿”与“禄”谐音,因而这两种动物经常被用作陶瓷装饰题材,用以表现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又如,陶瓷纹饰与中国宗教的关系也难分难解。陶瓷器物上有一种纹饰叫“八吉祥”,又称佛教八宝,是象征佛教威力的八种物象,表达了人们祈求幸福平安的美好愿望。在翻译时,不能只是按照字面意思将陶瓷器物名称译出,而应该对“蝠”、“福”、“八吉祥”背后隐含的深层文化含义加以阐明,以弥补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缺省,使外国游客更好地欣赏中国陶瓷器物。(3)文化负载词需补充文化负载词是指蕴含社会文化含义的词汇,为某一特定文化所具有,相对于另一文化来说比较陌生,在翻译实践中,要对这类词汇补充相关的文化信息,使外国读者能领略陶瓷器物背后蕴藏的厚重中华文化。例如,“佑陶灵祠”是指为了纪念窑神(又称风火仙师)童宾而修建的祠堂。传说他为了反抗太监潘相的残酷统治,纵身跃入窑中,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瓷器的烧造成功,挽救了众多窑工的性命。在翻译这一负载独特神话的文化词时,应该在有限的空间里对童宾的身份做一补充。又如,陶瓷纹饰经常借用一些历史故事作为题材,与中国历史文化有着千万缕的联系。如“萧何追韩信”这一汉代历史故事出现在陶瓷纹饰上,不为一般外国读者所熟悉,这时就应该加上相应注释对萧何和韩信的身份做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二、结语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篇5

对表1的具体分析如下。

1)“方剂”和“中药”类数量多的主要原因在于具体的方剂名称、中成药以及具体的单味药数量很多;

2)“中医文献”位居第二,是由于系统收录了大量的古代和现代医书、医案等名称,如“《经方要义》《南阳类案》”等,均属于中医文献类;

3)“医学人物”类,系统收录了古、近、现代中医医家,如“朱丹溪”“葛洪”等,这部分内容也很庞大;

4)“动植物”类实际指“药用动植物”,即单味中药的原植物和原动物,如“白斑角鲨”“黄凤仙花”等,有些概念词的中药名称与原植物、动物相同,既属于“中药”也属于“动植物”,如“黄柏”“蜈蚣”等;

5)“诊断的过程”这一语义类型是原来系统加工西医诊断学时设立的,目前暂时保留了这一部分数据,该部分的概念基本为西医诊断学术语;

6)“疾病或证候群”这一语义类型也是系统设立初期建立的一个语义类型,其内容包括了疾病、证候和症状,系统旧数据有大量的概念标为这一语义类型,还未修改;

7)“中药化学成分”类包含具体的化学成分名称,系统收集了中药涉及的化学成分名称;

8)“食疗-药膳”类包含可以用作食疗和药膳的具体名称,如“安神茶”“八宝粥”等;

9)“中医机构”类包含了全国所有中医药研究机构、行政机构、医院、制药企业等,如“安徽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安庆市中医医院”“安顺制药厂”等。综上所述,使用最多的10个的语义类型都属于实体类型,均有较多实例,故包含的概念较多,在语义类型的使用上属于正常现象。

2使用数量少于10个的语义类型的情况分析

具体分析语义类型使用数量少于10个的有30个,它们的使用情况分析如下。

1)语义类型本身为大类,按照“能用具体类型的就不用上位类型”的语义类型归类原则,这类语义类型本身在分类中只起到分类节点的作用,而具体归类则归为其下的具体类型,如“事件”“物理实体”“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信息文献学”“中药性能与功能”“有机体”等;

2)语义类型本身定义范畴过窄,不能包含更多的概念,如“血”“血的功能”“津液功能”“精的功能”“腧穴功能”“五色”“五化”等;

3)在中医药学系统里不能或者不需要作为语义类型存在的,如“归经”“针灸处方”“中药功能”“方剂功用”等;

4)由于与其他语义类型定义分辨不清而归类错误或不完全的,如“针灸研究”“辅料”“中医预防”等;

5)由于中医药学语义类型也是在不断修改完善过程中,有部分数据还未完全修改为目前的语义类型,如“中药药理作用”“矿物”等;

6)语义类型分类过细,如“心理功能-中医心理”“神”“情志”“七情”。

3未用到的语义类型分析

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现有语义类型128个,使用率为86.72%,未使用到的17个是:人工物质;中西医结合;医古文;自然物理学科;颜色;中医学与古代哲学;中西医结合疗法;制药工艺、农业;脏象学说;药用设备;思想或概念;研究设备;升降沉浮;研究活动;中药研究;师承关系;症状或体征。该17个语义类型的情况分析如下。

1)语义类型本身为上位概念,其下还有更具体的语义分类,如“思想与概念”“人工物质”“中医学与古代哲学”“制药工艺、农业”“研究活动”“中药研究”等;

2)语义类型本身表示的是一种组合关系,而不是单一概念所能表达的,如“师承关系”“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等;

3)语义类型设置过大,过于空泛,目前中医药学语言系统未涉及其内容,如“自然物理学科”;

4)语义类型设置问题,不表示一种语义分类。如“医古文”表示的是一种语言形式,每个医古文形式的字、词、句都会表示具体的语义含义;

5)语义类型设置太过于狭小,仅表示特别具体的意思,如“升降沉浮”是具体指中药药性的一个方面,不应作为一个语义类型存在;

6)语言系统目前收词范围的局限导致未使用到该语义类型,如“研究设备”“药用设备”等;

7)语言系统数据问题,“症状或体征”是最近修改的语义类型,原有这部分数据均标为“疾病或症状群”,数据还未修改。

4小结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篇6

对于接触英语词汇量较小的学习者来说,色彩词似乎只包括那些指代某一种特定颜色的词,如果将这些单一的词予以扩展,也只能在它们后面加上一个表示特定物体的词,构成一个合成式的名词。然而,色彩词的含义十分广泛,表示一种颜色的词汇,还可能被人们赋予其他的特定含义。如果不对色彩词的结构、翻译方式和实际应用习惯进行深入研究,就很有可能误解色彩词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从而造成翻译的混乱。

一、英语色彩词结构

(一)单一词汇

单一结构的色彩词,是最常见的色彩词构成,它们主要代表某种基本的色彩,如红色、绿色、黑色、白色等。然而,单一的色彩词也包括由其他领域的名词转换成的词汇,如从自然界的某些事物中引申出来的色彩词。例如:olive这个词原意是橄榄,但是经常用来表示黄绿色,因为橄榄的颜色与之非常相近;再如:peacock这个词原指孔雀,但是也可以用来指代孔雀蓝这种颜色。

(二)合成词汇

在所有的英语色彩词中,合成形式的词汇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部分色彩词前面是动植物名称、人物姓名、物质名称等,而后面是表示基本颜色的单一词汇。这部分合成词也可以由某一个形容词,连接上表示基本色彩的词或者某种名词组成。例如:柠檬黄、橄榄绿等词汇是由植物名称和基本颜色构成;象灰色是由动物名称和基本颜色构成;瓶绿色是由某种事物与基本颜色构成。

二、英语色彩词翻译方式

英语色彩词的内部结构相对复杂,而这些词汇的翻译方式也有独特之处。人们通常认为:只要将英语色彩本身翻译正确就可以了,无需深究这个词汇背后的含义。实际上,许多英语色彩词不能仅仅被翻译为一种单纯的颜色,因为这些词汇通常与成语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比喻修辞方式密切相关。另外,当地人的语言习惯,在翻译过程中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汉语中有些与颜色有关的词汇经常被用来指代其他含义,这种现象在英语中同样存在。

例如:“红色”这个词不仅代表一种颜色,还能代表一种热烈的气氛、热情的态度,有时还会与一些激烈的负面情绪相关。当我们希望表达某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时,可以用red表示隆重和热情;当我们希望表达某件事情具有独特的含义时,可以用red形容这件事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Thevisitinggirlmustbetreatedred”,可以翻译成“来访的女孩必须被热情招待”;而“Todayissoredtome”,可以翻译成“今天将会使我非常难忘”。

再如:“蓝色”这个词可以用来象征高贵典雅的气质,但有时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翻译成“令人感到忧愁的”、“心情不好”等含义。Blue可以用来指代某人的工作业绩良好,如“Sheworksveryblueinthatcompany”,指的是“她在那家公司干得不错”;这个词也可以形容心情压抑沉重的感觉,如“Mymotherseemssoblueinthesedays”,可以翻译成“妈妈最近情绪比较低落”。此外,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下,blue还可以用来指肮脏下流的物品,如黄色录像带、卑鄙的言论等。

由此可见,许多表示颜色的英语词汇都有正反两方面的意义,要正确翻译这些单词,就要结合上下文,弄清这一词汇在特定语言环境下的意义。

三、英语色彩词实际运用

(一)科学研究领域

在科学研究领域,人们经常会用到一些表示色彩的词,然而,这些词汇自身却与它所指代的颜色没有关联。例如:red一词可以用来形容速度很快的汽车、比较粗的物体、对于温度变化敏感的化学物质等;Black与表示“矿物”的词汇组合,可以被译为石墨。虽然在这样的语境下,这些词汇与色彩本身已经基本脱离了关系,但是人们之所以还用它来指代事物,正是因为词汇本身具有一定的形象意义。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运用习惯、背景文化等方面差距较大,因此,色彩词在科研领域的运用方式也包括很多。

(二)商务往来领域

人们将表示色彩的词运用在商业交往中,主要目的是增添产品的吸引力,使人对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开展一种商品的市场调查时,厂商可能会研究这一市场中消费者群体的倾向,并以此为依据来改变自己的商品名称、图像等。这样的做法很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消费者被自己所喜爱的色彩名称或图像所吸引,就会对产品本身也产生购买欲望。这样一来,原本滞销的某种产品就可能会再次变成畅销商品。

(三)其他生活领域

世界是充满色彩的,表示色彩的词汇不仅可以运用在商务往来和科研中,还可以运用在其他很多日常生活场合。例如:班级在竞选班长时,备选的同学可以用英语色彩词汇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并表达服务集体的热情。与传统方式相比,这样的演讲方式更能引起其他同学的共鸣,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应当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不断丰富英语色彩词汇的知识储备,力求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词汇。

四、结语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篇7

关键词:商名;语言特色;翻译

一、引言

商名是指商标(trademark)、商品(commodity)、商业组织(business entity)或商号(firm)等的名称。人们通过对商标、商品和商业组织(或称商号)等命名方式来赋予它们以意义,也借助这些命名来认识其所指称的事物。

商名是商标、商品、商业组织的标志和象征,它们来源于商业实务领域的语言艺术创造,而商业语言艺术的创造无不服从于和服务于商业目的的实现。因此,商名同时也成为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商名往往糅合了商业目的、商业文化、商业心理和商业艺术等多种因素,它们在商业实务中有重大功用:一个高度概况商业实体的名字,如“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能加深公众对它的认识与了解;富于艺术魅力的企业组织代码,如“白天鹅”能吸引千千万万公众的向往;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菜式雅名,如“江南白花鸡”,既可诱发公众食欲,又能让人在大饱口福后回味无穷;驰名商标“青岛啤酒”一亿一千多万(黎运汉,2005:281)因此,商名所负载的语言艺术及对受众的感召力所带来的是无限的经济价值。

二、商名的语言特色

商业命名必须服务于商业目的的实现,因而必须讲究语言艺术。商业命名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美好的寓意

美好的寓意是美好商名的灵魂,美好的商名是直接关系着商业企业组织兴盛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商名意美的语言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有:

1)以蕴涵高品味文化的词语命名

当今的时代是文化制胜的时代,商业竞争既是商品品质的竞争,又是文化品味的竞争。消费者购物不仅关注物值效用,更注重商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味,注重商品所展示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现代的文化风尚、文化个性。如果商品名字不符合消费者的文化传统心理,消费者就不会认同,更不会喜欢。例如:风靡男人世界的“金利来”领带其 为“Goldlion”,该英文名最初被译为“金狮”,由于在粤语中“狮”与“输”谐音,以“金狮”命名的领带最初推向市场时效果十分糟糕。后来译者将该商名以意译“金”加上谐音“利来”,则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该汉语译名所含的意蕴迎合汉语消费者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消费心理,因而一叫即响,人见人爱。可见,商品名字只有蕴涵美好的文化成分,其意才美,才能博得公众的喜爱。(黎运汉,2005:282-283)

2)以具有褒美意义的词语命名

各种语言的词汇系统中都有不少具有褒美意义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以这类词语来命名就含有美好的意蕴,能为人们所喜爱。对此,我国商人和学者早已有所认识,清人朱彭寿以一首《字号诗》(黎运汉,2005:284)做了艺术概括。

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

泰和茂盛同乾德,谦吉公仁协鼎光。

聚义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

新春正和生成广,润发洪源厚福长。

许多公司在命名时正是利用这些具有美好意义的词语来给自己命名。如广州昌利医药有限公司、万家乐炊具工业集团公司等。

3)以吉利的口彩语命名

口彩语是民俗活动、民间信仰的产物。趋吉求利,讨好口彩、好兆头,是常用的语用现象。尽管口彩的含义带有迷信色彩,但却是民间表达美好愿望的常见做法,对消费者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选用表示美好健康祝愿等的口彩语来做企业、商标、商品的名称也不愧是意美的商名。

4)以具有美好象征意义的神兽、仙禽、花卉名称词来命名

在现代汉语中常常借用神兽、仙禽、花卉名称来给商品命名,所借用的这些词语大都含有美好的意义。神兽方面的词语如龙、凤、麒麟、龟四科动物自古都被称为“四灵”或“神物”,指代它们的词语都有吉祥幸福之象征义;被誉为中国国花的“牡丹”象征富贵、荣华、幸福;松柏四季常青,象征长寿;梅、兰、菊、竹被誉为花木中的“四君子”,象征高尚品格等。企业组织、商标等采用这类词语命名都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如北京的麒麟饭店,上海的凤凰自行车,红豆衬衣,鸳鸯枕,小白兔牙膏等都倍受中国人的欢迎。

2、新颖独特

商名,尤其是新近面世的产品的名字,必须新颖独特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求新、求异心理,必须新颖独特才能吸引公众的兴趣与思考,产生对它进行了解与接近的欲望,从而采取接近它的行动。商名的新颖独特来自构思的巧妙,别出心裁和命名的独特性。例如,广州有一家调味食品店,取名为简洁凝练的“致美斋”三个字,由于该店名表示了“使用该店出售的调味品,能使您的菜肴更加增添美味”之意义,再加上店名意义美好,含蓄高雅,耐人寻味,引人遐想,因而具有很强的招徕购买者的吸引力。该店现闻名遐迩,久享盛誉。

对商名命名达到新颖独特的效果最常见的方法有:

1)以动植物的象征词语命名

汉语中以动植物取义的象征词语具有形象而含蓄的特点,运用起来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令人有奥妙无穷之感,如:广州的万年青钢铁技术开发公司,白天鹅宾馆,金雀牌乐器等。

2)以数词命名

在企业组织和商品及商标命名中一般不太使用数字命名,但一旦使用数字命名,反而显得更为醒目,更为独特,给人以新奇的感觉,如:999感冒灵,三九胃泰,505神功元气袋,555电池等,都让人过目不忘。

3)以描绘类辞格命名

描绘类辞格包括比喻、比拟、夸张、象征等修辞方式,如:香海(踏花被),万家乐(热水器),亚细亚(商场)等。

4)以翻译外来词或仿造、自造洋名的方式命名

以翻译外来词等方式命名的情况既有音译法,也有音译兼译和夹用外来词缩写法,例如麦当劳(McDonald’s)、班尼路、(Baleno)柯达(Kodak)、摩托罗拉(Motorola)等企业或商品名都属于纯音译名;香格里拉(含世外桃源之意)、雅戈尔制衣有限公司(雅戈尔含更年轻之意)、鳄鱼(Crocodile)恤等则是音意兼译的名字;小霸王VCD、卡拉OK等都是中外合璧的名字。

3、简洁明了

商业命名出于实现商业目的的需要,其言语还需简洁明了,简洁明了符合人们理解和记忆的规律及特点,让公众易认、易读、易记,从而快捷准确地把握信息。

三、商名汉英翻译原则及翻译方法

1、翻译原则

商品要销往不同国家和地区,因此商品名称需要照顾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文化差异。在商标翻译中,译者所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但面对的却是不同的文化。面对激烈的竞争,要想译出音意俱佳,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商标名,翻译者需要遵循以下翻译原则:

1)尊重和把握民族心理差异,洞察译名联想意义。

民族心理是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在民族文化方面不断积淀而成的心理特征。由于各民族生态环境、演变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存在差异,各民族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由此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联想意义和消费心理。例如:我国很多出口商品商标是以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来命名。在翻译此类商标时,译者务必事先了解商品销往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洞察译名有可能产生的联想意义。

2)结合商品特征,反映商品信息。

译名必须符合商品本身的性质,体现原文中的定位概念。如:Procter & Gamble公司的原译名“宝碱”就不如现在的译名“宝洁”好,后者充分体现了公司所生产的洗涤、护肤、口腔保健品等属性。又如:美国生产橡胶轮胎的公司Goodyear和Goodrich分别译为“固特异”和“固特立”,译者将原来的人名改译为能表明产品经久耐用特点的名称,非常新颖且极有吸引力。此外,由于销售商在生产某种产品时都有比较明确的消费层次和销售对象,因此商标翻译还要瞄准其消费群体,译名的发音和用字应尽可能与商品的市场定位及其所面对的消费群体相结合。例如:AVON(雅芳),Italina(伊泰莲娜),Vichy(薇姿),Maybeline(美宝莲)等译名都是针对女性及其爱美心理的,选用了“芳”、“莲”、“娜”、“姿”等女性喜爱的字眼。

3)语言朴实规范,节奏简练明快。

商标翻译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消费者通过译名来记住所代表的产品,建立长久深远的销售网络。为此,商标译名必须朴实规范,简单易记,形象生动。例如:Head & Shoulder愿译为“海伦仙度丝”,译名很长又让人不知所云,远没有现译名“海飞丝”生动。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仪器与小型电脑制造商Hewlett Packard Co.在大陆长期音译为“休利特―帕卡德”公司,后来逐渐被港台的另一个译名“惠普”所取代,既简明又给人积极的联想意义,成为该行业的著名品牌。此外,快餐店McDonald’s用“麦当劳”代替“麦克唐纳”,英国名车Rolls Royce用“劳斯莱斯”代替“罗尔斯―罗伊斯”等,都是使用更好的译名来促进产品的销售。

2、翻译方法

1)音译法

音译法是商标翻译中常见的翻译方法,根据商标原文的发音特点,直接选用译入语中发音与之相同或相近的文字来将其描述出来。汉译英的例子如:美加净――Maxam(化妆品),“西冷”电器――Serene,“回力”牌运动鞋――Warrior,“乐凯”胶卷――Lucky等。英译汉的例子如:Motorola――摩托罗拉(电讯产品),Hilton――希尔顿(香烟),

2)意译法

意译法是根据商标原文的含义,直接选用目的语中与之相对应的词语表达出来的翻译方法。汉译英的例子如:熊猫(电子产品)――Panda,骆驼(香烟)――Camel,皇冠(轿车)――Crown,猴王(茶)――Monkey King,玉兔(电池)――Moon Rabit等;英译汉的例子如:Skinice ―― 肤美灵(化妆品),Elegance ―― 雅致(羊绒衫),Transformer变形金刚(玩具)等。意译法能够很好地体现原商标确立者的用意,并与商标图案保持一致,是商标翻译的重要方法之一。

3)音义双关

音义双关即音义兼译,属补偿式翻译手法,指把与燕文相近的谐音变成有意义的译名,用译语的多义信息来补偿翻译过程中的语义损失,激发读者做出有益联想,收到理想的翻译效果(顾维勇,2005:80)。汉译英的例子如:美乐(电视)―― Melody,飘柔(洗发液)―― Rejoice,雅戈尔(服装)―― Younger,英译汉的例子如:Benz ―― 奔驰(轿车),Pentium―― 奔腾(芯片),Crest―― 佳洁士(牙膏),Coca Cola―― 可口可乐(饮料)等。

参考文献:

[1].黎运汉,商务语言教程 [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06

[2].李明,商务英语翻译:汉译英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3

[3].梅德明,新编商务英语翻译[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8

[4].王春芝,汉英商标翻译原则的探析[J ] 经营管理者,2011.10

[5].冯涛,论商品名称的翻译[J ]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6].王金安,商品名称的美学特征与翻译[J ] 商场现代化,2008.16

[7].虞莉,商品品牌名称的语义分析与翻译[J ] 鄂州大学学报,2007.01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篇8

关键词:称谓语;性别歧视;表现;原因;发展趋势

引言:

《韦氏新大学词典》(1987,P1709)对性别歧视的解释是:以性别为基础的偏见或歧视,尤其是对女性的歧视。本文中欲探讨的对象正是在男女平等的原则下,含义带有贬低女性社会地位的一类称谓语。性别歧视现象由来已久,并且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已根深蒂固,这是称谓中歧视现象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有学者认为“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现实里,现有的对女性的定义和差异性的确定均是以男性为参照系做出的,而不是以女性自身为参照系。”“女性总是处于被男性排挤或关照的地位,在男性居高临下的扫视中,隐含着一种主动与被动,控制与被控制的权力关系”(赵蓉晖2003,56)然而这类称谓语并非是一成不变,因为它是特定社会的思想观念在语用习惯中的反映,称谓语的形式及含义均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发展而改变;同时这一类称谓语也并非自古就有的,最初导致歧视现象的原因是社会分工的不同(陈厚1982,103)。所以影响称谓语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男女社会分工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

性别歧视问题在社会科学中已得到深入的研究,伹在语言层面对称谓语的研究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意义。本文试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对中西称谓语性别歧视表现种类进行描述,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此类歧视性称谓语的发展趋势。

一、称谓语中性别歧视的表现

男性和女性是社会中最基本的性别元素。本应该处于平等的社会关系中,但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二者在社会关系中地位不平等,称谓中直接或间接的性别歧视使这一不平等的关系暴露无遗。下面主要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来呈现。

(一)称谓语中性别歧视的显性表现

1配偶称谓语:男尊女卑

在我国封建时期的“三从四德”“四纲五常”等教条的规训下,男女地位差别显著。本应处于平等地位的夫妻关系中也出现了明显的男尊女卑。这一点在诸多作家的著作中可见一斑。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便是一例。中国古代妇女完全没有独立性,在出嫁前跟父姓,出嫁后随夫姓,很多妇女的名字就用姓+氏来替代。相比之下,男性取名相当慎重且颇有名目,不仅有名,还有字、号。在各种白话小说中时有出现“宫人”,“夫君”,“相公”,“老爷”,“当家的”,“一把手?”,?“?掌柜的”;对应则是“贱内”,“贱妾”,“内人”,“糟糠”,“屋里的”。“做饭的”等。相比之下,女性称谓无不显示出女人社会空间的局限和地位的卑下。而女性由于自古以来社会地位低下又受到压迫与歧视使得她们在丈夫面前逆来顺受,对自己的称呼多属谦卑之词。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妻》)中的“妾”;“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焦仲卿妻》)中“贱妾”等等。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更反映了这种不平等已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

2称谓语降格:男少女多

词义出现升格和降格是语言发展中的常见现象。纵观称谓语的发展与变化过程,女性称谓语的降格现象远多于男性称谓语。女性称谓语内涵趋向贬低化,消极化。而男性名词内涵变化不大,或出现升格现象,内涵意义趋向褒扬化,并被赋予积极意义。

例如:英语中“lord”和“lady”同属中世纪英语对应的尊称词。随着社会发展,在词义泛化过程中,“lord”保留了原有的“高贵、权威、权势”等含义。而“lady”的“尊严、华贵”原意已经消失殆尽。特别是在近代英语中,“lady”一次的词义降格更明显:在纽约直呼对方“lady”则有讽刺和侮辱的意味(wheneverasentencebeginswithlady666youmaybesuretherestofthesentenceissarcasticordownfightinsulting,(JohnMcNultyPM,NYCityUse)并且由lady所构成的词组也大都属于贬义词,如:Ladyofpleasure情妇,,Ladyofthenight。汉语中存在同样的现象。“先生”与“小姐”原来都是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尊称。小姐指名门闺秀;先生指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士。随着社会的发展,先生一词虽然泛化了,但最初暗含的尊敬之意仍然没有退去。如宋庆龄女士一直被大家称为宋先生,如此称谓就是为了表达对在知识界及政界取得非凡成就的宋庆龄的尊重。(赵蓉晖2003:98)相比之下,“小姐”不再是有地位女性的专利。酒店里的服务员可以成为小姐;还有小姐,坐台小姐,按摩小姐等等。

女性称谓的降格现象是一种语言现象,但降格的根源是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以及人们观念上认同。由此我们可以说女性称谓降格正是反映了性别歧视现象的最好例证。

(二)称谓语中性别歧视的隐性表现

1男女名字暗含意义不对等

瑞士语言家所绪尔曾指出:语言符号与它所指的客体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名字作为一种必然的语言符号与人之间同样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符号。然而用来区别男女的姓名这一符号在社会行为中不仅具有生理性意义,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变成了积蓄和传播社会文化的字体,蕴含着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具有很强的评价。(Hudson,2000;WardhauZh,2000Coulmas,2001)由于传统文化对男性的中心地位的认同,使他们的名字也体现出这一含义:勇猛,坚强,果断,以及对仕途的追求,对财产的占有和支配,所以男性的名字多为:龙,虎,刚,军,强,禄,富,贵,鹏,海等。而对女性的期待却是作为辅助男性成功的附庸,供男性欣赏和玩弄的对象。哲学家将用来称呼女性的词归类后分为六类,根据它的分类,笔者经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后绘制了如下图表:

虽然这些词本身没有贬义,但是由于此类事物均有被人消受,享用,玩赏的含义,使得女性的名字自觉不自觉地含有隐性歧视。以上的例子都说明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即女性是被当作被消受被观赏的客体,而男性是消受者,观赏者,是主体,客体只能被动地被主体评判,主体则无所谓好坏,而客体则有好坏的区分,主体可以评判客体,而客体只能被动地承受。(赵蓉晖2003:86)男女名字内涵,及社会给女性冠以的各种各样的“美称”可以鲜明而又准确地体现了姓名这个社会符号中隐含的性别歧视问题。2男女职称称谓与性别标记不对应

社会中很多学历、职业称谓都是以男性为参照点,在不加性别标记的情况下均指称男性。当用来指称女性时则需要在职称前加上性别标记。

如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女性被称为“女强人”,而非“强人”,因为“强人”向来是指男性。对于女性博士,人们称之为“女博士”,而对男性而言则没有“男博士”这种称呼。传统思想认为男性的舞台是广阔的社会,其人生价值要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目标中实现,而女性则是为男性成功服务而存在。这种思想观念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性别歧视意味。这种现象不仅仅在汉语文化中存在,在英语中也很普遍,特别是一些表示职位较高的或是有权势的名词,如果用来表示女性,则通常要在这些名词前加上一些词缀,这些词缀实质上就是性别标记。

如:Engineer(工程师)womanengineer(女工程师)

lawyer(律师)ladylawyer(女律师)

doctor(医生)womandoctor(女医生)

由上可见,人们普遍认为男人天生就是有地位、权力,是社会活动中的主宰。而女性则被认为是在品质,能力上有别于男性,确切地说是逊色于男性的。这些带有性别标记的称谓语暗含着对女性的不信任和不认可(朱行梅2005:44),同时也说明人们思想观念中的性别歧视在称谓语中直接地反映出来。

二、称谓语中性别歧视存在的原因

由上述表现可知,称谓语中性别歧视现象在中英语言文化中均普遍存在。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又是文化现象,语言中折射出来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现象正是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民族思维方式在语用习惯中的必然反映。称谓语中性别歧视现象之所以普遍存在,诸多社会学研究著作总结出两大原因。

(一)社会分工

Lakoff曾在languageandwomen’place(《语言与妇女的地位》)一书中,做过如下评论一“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最终结果是妇女被剥夺了拥有权力的资格,理由是妇女在她们的言谈举止中处处表现出她们没有掌握权力的能力。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由于社会的影响,妇女自己也以为她们的智力或受教育程度不如男性,该受到如此对待。所以说,语言中的性歧视现象与其说是语言问题,不如说是社会历史分工问题更确切些。”

从人类出现开始,谋生手段和后代的繁衍成了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由于最初艰苦的生存环境和原始的生产方式要求高强度的体力劳作,而男性在体力上比女性更强,更勇猛好战,争强好胜,因此更适于与大自然作斗争,实践使男性的体力优势得以体现。后来逐渐产生了劳动分工,男性主要承担起狩猎和田地劳作的任务,并掌握整个家族和社会的生死存亡,因而男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重要,并获得社会角色的支配权。而女性则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抚育后代和处理家庭事务,不得不局限于家庭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工方式使男性成为社会的主宰,而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在社会生活上依附于男性。另外,由于男性较多地从事体力劳作和社会活动,男性的才智和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和锻炼,而女性只能从事一些家庭琐事和社会中一些基础的服务行业,因而女性的才智难以发挥。如现今社会上一些较高层的职位都有男性垄断着,女性无法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如此分工方式最终使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拉开,让男性显得比女性更为重要。当这种观念反映在语言当中时,就出现了男尊女卑、女陸称谓中的附庸色彩等歧视性称谓语。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社会分工是称谓语中性别歧视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传统文化意识因素

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概念包罗万象,内容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对于称谓语中性别歧视问题,作者观点认为:称谓语中性别歧视现象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文化意识的连续性,也即某一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会受到早期文化意识的影响,典型的影响因素包括宗教、神话——人类最早的文化形式。

在汉文化中,有开天的传说,开天辟地,创造了意义重大,前所未有的功绩,而女娲只能辅助男人的事业:补天,这充分体现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易经》中有:“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古代女性必须遵循“三从四德”。所以用来提及女性,称呼女性的称谓中也逃不脱这种根深蒂固的歧视,《圣经》对西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在西方人的意识中,woman是《圣经》中说的helpmeet,即helpmate(帮手、助手),是上帝创造出来帮助亚当(Adam)克服孤独感的人,是由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而成,所以女性从一开始就是男性的派生物。另外,在西方文化中女性还总是以反面角色出现,如夏娃的诱人为恶,厄里斯挑起特罗伊战争,潘多拉打开的万恶之源的魔盒。在这些神话揭示了千百年来潜藏在西方人心中的顽固偏见:女陸被视为邪恶,堕落,虚伪,善变的形象。这些神话中的男女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习俗,而且给后人的思想意识造成了根深蒂固的偏见性影响,使社会风尚,道德标准,伦理价值观都打上了相应的烙印,因此这种歪曲的文化意识为“男尊女卑”,“大男子主义”,“男性中心论”等性别歧视语言提供了依据和生存空间。

三、称谓语中性别歧视的发展趋势

Nessawolfson在评论语言中性歧视问题时指出:“语言中的性歧视问题不是语言本身出了什么问题,而是讲语言的人的社会意识的反映、语言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与文明程度”。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当前社会文明程度远高于任何时期,这一点也清晰地在称谓语这一活跃语言因素中反映出来。纵观歧视性称谓语发展变化过程,作者认为当前存在以下两种发展趋势。

(一)歧视性称谓语逐渐被淘汰

在当今社会,类似于“祥林嫂”之类的命名方式不再存在,同样“官人”,“夫君”,“相公”,“老爷”以及“贱内”,“贱妾”,“内人”等称谓语已成为“语言文物”。此类歧视性称谓语的淘汰是社会分工及社会文化意识变化的必然结果。在现今社会的各个领域,杰出女性普遍存在。她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对传统文化意识观念的挑战的巨大勇气,已成功地证实女性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以及能力并不逊色于男性。这一点也逐渐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为了进一步消除性别歧视,我国正大力推进女童教育事业,意图将更多的女性从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社会对女性看法的改观会逐渐使传统的带有歧视色彩的称谓语变得“不合适”,并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从称谓语系统中淘汰。

(二)现存歧视性称谓语向中性回归

十九世纪后半叶,欧美国家掀起了女权主义运动浪潮。女权主义运动亦称女权运动,即争取妇女权利和男女平等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其影响波及世界各国,女权主义者们为消除语言中对女性的歧视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女性称谓语中也体现了女权运动的成果。如英语中引入了与Mr.相对应、不表露婚姻状况的Ms.来代替Miss和Mrs。汉语中出现“他(她)”的称谓语——“他(她)们有说有笑地走进教室。”过去“man”可以泛指全人类,现代英语只取其本义,专指“成年男子”。以前的“人类学”就定义为thestudyofman(kind);如今,习惯上被定义为thestudyofhumankind或thestudyofhumanbeings{human源于拉丁语hunanus,而不是man的派生词)。现代官方英语中,真正的中性词取代了本为男性,而同时也被用作中性的词,如humanenergy、manufae-tured、tooperate(aboat、andpeopleofgoodwill分别代替了manpower、man-made、tomad(aboat)、andmeflofgoodwill。美国的一些报刊杂志也出现了许多兼指男女两性的名词,如用chairperson代替chairman,用prehistoricpeople代替prehis-torlcmall,将fireman改为firefighter等。同样,当所指代的人性别不确定时,人们尽量避免使用男性代词,而采用阴阳并容的中性词的手法,如:

(1)Eachapplicantmustincludeavitawithhisapplication,通常被改为:Allapplicantsmustincludevitaswiththeirappli-cations。

(2)Afuli-timesecretaryisentitledt0herowndesk,通常被改为:Afulltimesecretaryshouldbcgivenaseparatedesk。

所有这些改变都带有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为了避免在不知道对象的性别时因称谓不当而造成失礼或表现出偏见时,应使用男女均可用的中性称谓语。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篇9

关键词:配价;指称;领属关系;属性关系

中图分类号:H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30-0027-02

一、领属关系的“N1的N2”构式特点

(一)生命度高

相比属性关系,表领属关系的“N1的N2”构式中的N1位能接受表人或动物等具生命性的词语,如亲属称谓名词。例如:

(1)老赵的自行车

(2)战士的军装

(3)小李的哥哥

(4)人类的历史

上例中“老赵”、“战士”、“小李”、“人类”等N1位都是表示有生命性的词语,而N2位的选择范围则无明显区别,有生命的词语和无生命的词语都能被他人或物领有,如上例(1)、例(3)中“自行车”、“哥哥”,可以分别被“老赵”、“小李”领有,即人领有物,人领有人。然而,为什么表领属关系的“N1的N2”构式的N1位能有表生命性高的词语呢?

因为表人的名词在充当N1位时,能表示对另一人的领有,如“小王的爷爷”;也能表示对物的领有,如“小王的手表”。沈家煊(1997)表示:名词是用它代表事物的全部属性给事物分类,而“爷爷”、“小王”等人称名词在N1位时是无法用其全部属性给事物分类的,这样也就难以形成属性关系。因而,领属关系的N1位更多有生命性的词语。

(二)名词指称

第一、N1位在名词指称上表示有指,“名词指称语境中具该名词属性的具体的人或事物”(徐阳春 2003)。我们以歧义句为例:

(5)大地主的父亲

(6)诗人的风度

(7)鲁迅的书

(8)小熊猫的杯子

以上各例句均能分别表示领属关系和属性关系,而当N1位的“大地主”、“诗人”、“鲁迅”、“小熊猫”表示具体所指时,它们就表示领属关系,不然就是属性关系。

第二、N2位是专指,表示专属某人或某物。如前一点提及的四个歧义句中,N2位“父亲”、“风度”、“书”、“杯子”也表示现实存在,有具体名词,也有抽象名词,它们在N2位充当被领属者。

此外,还有上例(1)至(4),N2位都表示具体的、现实存在的人或事。也是因为这种具体所指,对它可以用表示专指意义的“谁M哪(种、类…)+N2”来提问,所以,相比较表属性的修饰关系,领属关系也更多具体名词。

(三)名词配价

名词通常可分成零价名词、一价名词和二价名词。因为零价名词在句法层面上不要求其他成分共现来指称事物,如“海洋”、“公园”等,除少数不能进入N2位,如“寡人”、“笔者”、“私人”、“天命”等外,其他的都易形成领属关系。那么,我们下面就着重分析一价名词和二价名词在领属关系“N1的N2”构式中N1位、N2位的情况。

第一、N1位的名词配价。袁毓林(1994)认为,一价名词可分为三类,即“爸爸”、“妹妹”等亲属名词,有“指甲”、“尾巴”等部件名词,也有“习性”、“脾气”等属性名词。又因一价名词的性质,即在语句中要求与另一名词性成分共现才能有明确的所指,例如“妹妹的优点很多”。其中,表亲属称谓的名词是生命度高的词,易形成领属关系。表示隶属于整体的一个部件名词,虽然与人或事物主体之间存在依附关系,但一般也可以进行下位分类,如“手指的功能”、“头发的颜色”。而属性名词则是对人或事物主体的一种修饰关系,不能领属其他,因而也就不会能形成领属关系。这也说明,属性名词难进入N1位。

而对二价名词,学界一般分成四类,即感情态度类、见解观点类、作用意义类、方针政策类,且都为抽象名词,比如“意见”、“态度”、“印象”、“看法”等。此外,袁毓林(1992)认为这些二价名词还包含着降级述谓结构,即“某人对某物的态度或意见”等。它们的语义内容很抽象,一般也没有下位分类或属性,通常是作为被领的人或物,但不能成为领有者。所以,在领属关系的“N1的N2”构式中,二价名词不易进入N1位,而可出现在N2位,如:“责任”、“政策”等二价名词,能出现在N2位,如“国家的政策”,但不可出现在N1位,如“政策的+?”。

第二、N2位的名词配价。N2位在表偏正结构的“N1的N2”中充当被领属者。在之前我们论述过,N2位是专指,可以是表人或者表物的具体名词,也可以是表示态度、属性的抽象名词。又因为一价名词是表亲属、属性、部件的名词,那么,它可以全部用于领属关系中的N2位,例如“小王的奶奶”、“小王的肩膀”、“小王的习惯”。

而二价名词如上论述的,语义内容抽象,且没有下位分类或属性,并且N2位可多兼属人、物以及抽象词,那么二价名词虽不易充当N1位,但易充当N2位。

综合来看,在领属关系的“N1的N2”中,N1位多可由零价、除属性名词外的一价名词充当,且不能出现二价词;而在N2位几乎可以由任何多层价的名词充当。由此说明,领属关系式中对N2位的制约相对较少,而对领有者N1位的要求相对要多。

二、属性关系的“N1的N2”构式特点

(一)生命度低

属性关系的“N1的N2”的内部语义关系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例如:

(9)铁的纪律

(10)石头的房子

(11)蓝色的海洋

(12)历史的经验

上例中N1位的“铁”、“木头”、“蓝色”、“历史”都是事物的词,并对N2位表示说明、修饰。沈家煊(1997)表示:形容词是用一种属性来给事物分类,而名词是用它代表事物的全部属性给事物分类。不同于领属关系,“哥哥”、“母亲”等亲属称谓名词由于无法用其全部属性给事物分类的,是不能出现在属性关系式中。有时一些指人名词可以充当属性指标,但它们是不指具体的人,含抽象意义,如上例中含歧义的例(5)至(8),在表示属性关系时,分别表示“具大地主身份的父亲”、“像诗人那样的风度”、“有关鲁迅内容的书”以及“印有小熊猫图案的杯子”。N1位虽然是指人或动物等具生命性的名词,但不真正代表有具体的、生命性强的人或物,而是抽象化了,并对N2位进行描写或说明。这也正是属性关系中N1位对N2位具修饰性的一个基本特点。

由此,我们就可得出充当属性关系的词语所表示的生命度是较低的,如“木头的房子”、“蓝色的海洋”,而且指物名词(生命度低)比指人名词(生命度高)更容易形成属性关系。

(二)名词指称

第一、N1位在名词指称上是无指,“是名词只表示其抽象属性,不能指称语境中具有该属性的具体的人或事物”(徐阳春 2003)。刘永耕(1999)也有表示“表属性的定语有‘言说’的性质,N1并不指称实体,是无指。”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就同一个名词而言,其无指用法比有指用法更容易形成属性关系。我们还以歧义句例(5)至(8)为例,它们都是领属关系与属性关系相交叉而产生的歧义句,但当N1位表示无指时,具体人物名就抽象化,应理解成“具有大地主身份”、“具有诗人那样”、“有关于鲁迅为内容”、“印有小熊猫为图标”,这样就能对N2位产生修饰性,成为属性关系。

第二、N2位是通指(又类指),表示泛指某一类人或者某一类事物。以上四个歧义句里,N2位的“父亲”、“风度”、“书”以及“杯子”并不是特指某项,而是受到N1位上无指用法的修饰,表示一类人或者一类事物。

还有一点,由于无指用法的名词更具抽象性,描绘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突出其中本来就有的某一特性,那么要使名词N1位具有形容词修饰性的特点,无形中就要求其有隐喻用法,具抽象意义,例如“木头的房子”、表属性关系的“诗人的风度”,前者表示房子的性质,后者表示具诗人那样的风度,语义的抽象性都很强,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表属性关系的N1位多抽象意义的名词。

(三)名词配价

第一、N1位的名词配价。笔者在2.2节中已指出,属性关系的N1位是无指,虽为名词但只表示抽象意义,不能指称语境中具有该属性的具体的人或事物,具陈述功能。相对来说,属性关系的N1位通常多零价名词,而少一价或二价名词。因为一价名词下位分类的亲属名词、部件名词以及属性名词,虽易进入领属关系中,但不易进入属性关系。而二价名词下分的感情态度类、见解观点类、作用意义类、方针政策类,且都为抽象词的名词,比如“意见”、“态度”,也不易进入属性关系中。

第二、N2位的名词配价。N2位为通指或类指,指某一类事物,可以是“纪律”、“房子”、“海洋”、“经验”等。它可以是零价名词,也可以是一价名词或者是二价名词,因为N2位在属性关系中是做被修饰者,而名词通常都有具体所指的内容,所以相比较N1位,N2位受到的限制要少些。

由上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属性关系的“N1的N2”中N1位只出现零价名词,而N2位可出现各多层价的名词。此外,还有一点与领属关系相同的是,两种语义关系对N1位的限制都较多,而对N2位的限制都要少。

参考文献:

[1]崔应贤.也谈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问题――与袁毓林先生商榷[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03).

[2]李绍群.属性类“名1+(的)+名2”对名1、名2的制约[J].汉语学习.2008.

[3]文贞惠.表属性范畴的“N1(的)N2”结构的语义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8.

[4]文贞惠.“N1(的)N2”偏正结构中N1与N2之间语义关系的鉴定[J].语文研究.1999.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篇10

1. 缪斯女神

【读例句】Tom prefers going to the amusement park, which he believes is much more amusing than learning music at home and visiting most museums. (汤姆更喜欢去游乐场,因为他认为去那里比在家学音乐和参观大多数博物馆都更有乐趣。)

【学单词】在这一例句中,大家会发现amusement、amusing、music和museum这几个词都有一个相同的部分(-)mus-。其实,追根溯源,(-)mus-作为词根来自于古希腊神话中九位大名鼎鼎的缪斯女神,即the Muses。这九位女神掌管着诗歌、戏剧、音乐、舞蹈等。因此,英语借鉴了这一词根,将沁人心脾的旋律叫做music (音乐),把陈列艺术品的场馆叫做museum (博物馆),而给供人们游戏和娱乐的游乐场起名为amusement park (游乐场)。没错,游乐场里那些眼花缭乱的娱乐设施给人的感觉就是amusing (有趣的)!

2. 智神墨丘利

【读例句】International commerce is developing rapidly nowadays. A great number of merchants are asking ICBC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for loans. (当今国际贸易发展迅速,许多商人都在向中国工商银行申请贷款。)

【学单词】这一例句中,commerce、merchant和commercial都包含(-)merc-这一词根,而这个词根就与古罗马神话中的智神墨丘利(Mercurius)有关。墨丘利是古罗马神话中为众神传递消息的使者,希腊神话中与之对应的神是赫耳墨斯(Hermes)。作为信使,他常常头戴双翅帽,脚蹬飞行鞋,手握魔杖,行走如飞。各位可能会想,墨丘利既然是信使,那和以上单词有什么关联呢?其实,墨丘利除了跑腿送信之外,还依靠自己灵通的消息和丰富的货源掌管着商业。所以,当很多人都做起墨丘利所擅长的生意时,整个社会的商业就形成了,这就是commerce (商业,贸易)一词的来源(com-表示“共同,一起”;-merc-是词根,意为“生意”;-ce为名词后缀)。而做生意的人则叫做merchant (商人),莎士比亚最为经典的剧作之一《威尼斯商人》的英文名称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就有这个词。Commerce对应的形容词是commercial,意为“商业的”,中国工商银行的英文全称是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其中就有这个词。

3. 大地之神泰拉

【读例句】Terrorism should be eliminated, because terrible damage could be done to the world by terrorists. (恐怖主义应该被根除,因为会对世界造成可怕的破坏。)

【学单词】以上例句中的terrorism、terrorist和terrible都包含词根(-)terr(a)-。这一词根源于古罗马神话中的大地之神泰拉(Terra)。Terra作为英语单词,表示“土地”,而其作为词根则有两个含义,一为“土地”,二为“恐怖(的)”。英语中以(-)terr(a)-为词根且含义与“土地”相关的词汇有很多,比如territory (领土)、terrace (梯田)、terrain (地形)等。此外,我国最珍贵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兵马俑的英文名Terracotta Warriors中也用到了terra这个词根。而当(-)terr(a)-表示“恐怖(的)”之意时,相关词汇有terrorism (恐怖主义)、terrorist ()、terrify (恐吓)和terrible (可怕的)等。

4. 混沌大神卡俄斯

【读例句】In the beginning of the cosmos, there was nothing but chaos. (宇宙之初,混沌一片,别无他物。)

【学单词】这句话非常简短,但是这次登场的可是重量级人物!他就是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代大神――原始天神,也称混沌大神,名叫Chaos (卡俄斯)。根据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神谱》记载:万物诞生前宇宙本是洪荒一片,只有混沌(Chaos)独自存在。在英语中chaos作为名词,表示“混乱,无秩序的状态”。Chaos的形容词为chaotic,表示“混乱无序的”。而例句中的cosmos (宇宙)也可以与chaos一起来记,因为宇宙之初,一片混沌。

5. 太阳神之子俄耳甫斯

【读例句】The New Oriental Education & Technology Group, started up by Yu Minhong, is one of the largest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 today. (俞敏洪创办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是当今中国最大的教育机构之一。)

【学单词】例句中出现了oriental一词,该词中所包含的(-)or(i)-这一词根来自于古希腊神话中俄耳甫斯(Orpheus)的名字。俄耳甫斯是太阳神阿波罗(Apollo)之子。众所周知,太阳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原动力,(-)or(i)-这一词根就表示“起源,开始;升起”。Oriental表示太阳升起的方向,即东方,而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英文名称中就包含oriental这个词。不过,oriental有一定的地理和政治层面的含义,一般指“亚洲的;东方国家的(尤指关于中国和日本的)”,例如:I like oriental food. (我喜欢东方国家的食物。) 此外,单词origin也包含(-)or(i)-这一词根,该词表示“起源”之意,其动词为originate,表示“起源于”,而其形容词为original。Adidas Original指的就是同学们所熟知的阿迪达斯品牌三叶草系列。

读罢以上五组例句,了解了一些起源于神话故事的单词,你是不是对英语这门语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初步领略了英语语言的文化魅力呢?其实,英语学习本来就应该是充满乐趣的,因为语言背后所承载的必然是蕴含丰富内涵的多元文化。因此,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切不可“不求甚解”,而是要做到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融会贯通,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