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绘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2 01:46:50

工程测绘论文

工程测绘论文篇1

测绘工程专业要求学生需要学习人文社科、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工程、通讯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测绘项目设计、技术开发、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了解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前沿理论、技术发展动态,掌握扎实的测绘学科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测绘数据分析能力,从事测绘生产的专业技能,能进行测绘工程软硬件系统的集成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与沟通能力、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2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若干课程的集合,课程也是若干知识单元的集合。为了适应信息化测绘时代下社会对测绘人才的要求。学院改革传统的“书本型”和“技工型”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分析每门课程开课的先后顺序、内部逻辑关系、教学大纲、知识内容结构以及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院参照测绘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规范,确定测绘工程专业主干学科为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地球物理学。核心知识领域为地球空间信息采集技术、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测绘信息表达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地球科学理论与空间环境知识。加强课程之间的合并归类,加强课程之间逻辑结构的联系和内容衔接,使课程之间具备连贯性、交叉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系统把握专业知识。同时加强相关专业的课程,如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航空与航天成像技术、土建工程概论、城市空间信息学、城市规划原理、土地资源管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课程,跟踪学科前沿知识、新技术和社会热点问题。总之,课程设置高度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3优化测绘实践教学环节

测绘工程专业属于技术应用型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高的标准和要求。为了适应信息化测绘下的实践要求,学院本着“增加比重,注重实效,提高能力,形成特色”的原则,每个课程层次和模块都设置有相应的实践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和新技术应用的实践环节,构建适应信息化测绘下的3个实验层次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同时学院充分利用与测绘有关企事业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共建共享实验平台,建成多个系列化、层次化的实践能力培养实践基地。3个实验层次是指基础技能型、综合设计型和创新研究型实验:基础技能型实验:主要开设二、四等水准测量、数字测图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等实验,让学生了解和熟悉相关仪器,掌握基础操作技能和专业基本理论素养。综合设计型实验:主要开设专业实践课程,如大地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三维建模、遥感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大地形变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IS课程设计与实习、空间数据库实习等。并按照专业基础、专业组选方向设置综合性课堂实习,将数字测图、GPS测量、大地测量、GIS实习以及测绘数据处理这5门相互独立实习的课程组合为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实习。创新研究型实验:主要是通过大学生科研项目、毕业设计和学生参加老师的课题等方式,让学生在各个开放专业实验室中自主设计和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

4借鉴国外办学经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测绘论文篇2

关键字:测绘工程现代测绘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在线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注重课程设置

现代测绘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而以空间信息理论为核心的测绘学科,与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往往是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只有将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的特点。而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性过强,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太窄,特别缺乏相邻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显然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我们认为课程设置应根据目前的国情、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考虑测绘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兼顾学科的综合发展趋势具体应设置的主要课程如下:基础及公共课:包括数学、物理、政治、外语、大学语文、文献检索、计算机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法律基础、体育等。测绘专业课:包括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测量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课:包括城镇规划、自然地理学、采矿学工程与工业摄影测量、土建概论、数据通讯与模式识别。

3.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与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以下4个主要的特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以大工程为背景,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更加重视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在理论上给予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则更重视与工程实践地结合,或者用综合实践代替。应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识(求真务实、严谨规范拼搏进取)和工程文化(求善求美、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地培养,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能够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活动是认识世界地活动,工程活动是改造世界地活动,在工程活动中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增强其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愿望、提高其创新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相结合而创造地学习,即在学习中进行创造,在创造中深入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同其它专业相比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很多实验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亲自动手,因此,应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每个大学生都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好处。第二,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第三,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实践环节应尽量与测绘单位的生产实际相接合。测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生产服务,因此,实践环节必须要面向实际的生产应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育部门与生产单位共同努力去创建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

总之,探索对于测绘人才的一种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测绘专业教育者应该从多个角度探索测绘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测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新洲对21世纪测绘教育的初步思考[J]测绘通报,1999

[2]张晓川,等面向21世纪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交通高教研究,2000.

工程测绘论文篇3

关键词:成本管理;预测;控制

测绘工程项目成本是测绘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就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有组织、有目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协调、核算、考核、分析等进行科学管理的工作,它是为了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以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为宗旨的一项综合性的科学管理工作,企业只有认清形势,建立适应市场的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才能赢得社会信誉,赢得企业效益。

测绘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寻找进度和成本的最优解决方案,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现代科学成本管理方法对成本、进度进行有效地综合控制,将给工程带来极大的效益。

测绘项目成本管理的内容贯穿于测绘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测绘项目合同的签定开始到实施准备、测区测绘、直至资料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控制要素工程质量、工程工期、施工安全。只有通过技术方案的制定、项目实施的核算和测绘成本管理等一系列活动来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

就测绘成本管理的完整工作来说,可以划分为成本计划、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等,下面就成本预算、成本控制两方面引以阐述。

1成本预算

根据测绘合同、招标文件、图纸和进度计划作出的科学预算,它是进行成本分析比较的基础资料,也是测绘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的目标。它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如下因素: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相对合理,各种资源的工作效率和可利用程度较高,难以避免的损耗、低效率,技术难度造成的返工,自然环境等。这样制定出来的目标成本既切合实际,又切实可行,操作起来既有难度,又能够达到目标,从而具有客观性、科学性、现实性、激励性、稳定性。

成本预算是通过货币的形式来评价和反映项目工程的经济效果,是加强企业管理、实行经济核算、考核工程成本和编制工程进度计划的依据,是为科学编制、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首先要抓成本预测,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签约价根据各项目的测区条件、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1.1掌握测绘工程信息,科学运筹前期工作。测绘工程项目预测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前期工作,要充分认识项目成本预测的意义。

(1)首先要掌握该项目准确的工程信息,了解项目业主的机构职责、队伍状况、资质信誉等基本情况;(2)掌握测绘工程项目的性质,弄清工程投资渠道和资金是否可以到位情况;(3)掌握测绘工程项目的主要内容。了解项目的工程量、简易程度、工期、人员、设备、业主的要求。(4)分析在正常情况下完成该工程所需的人力、材料、仪器设备、水、电、管理费、税金等所有的成本。(5)企业根据自身的综合因素,做出合理报价。

1.2做好测绘工程项目工、料、费用预测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根据测绘工程项目的规模和标准、工期的长短、拟投入的人员设备的多少,按实际发生并参考以往测绘工程项目中包干控制的历史数据,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情况来综合预测项目工程的成本费用。

(1)首先,分析测绘工程项目所需人员,用工的人工费单价,再分析员工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务的市场行情,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所占比例。测绘工程项目中劳务费的支付在成本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工期的长短与质量管理的控制都与人员有着重要的关联,所以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2)测算所需材料及费用。(3)测算使用的仪器设备及费用。在测绘行业中,除测绘劳务费外,仪器设备的投入在成本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大。而所需的仪器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在定额中的工作量中套算出来的,与现实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仪器费用,同时,还得计算需新购置的仪器设备费的摊销费。(4)测算间接费用,间接费占总成本的15%~20%左右,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工具用具使用费、财务费用等。(5)成本失控的风险分析。项目成本失控的,就是对在本项目中实施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事前分析,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对测绘工程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第二,对业主有关情况的分析,包括业主单位的信用、资金到位情况、组织协调能力等。第三,对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分析,包括组织施工方案、资源配备、队伍素质等方面。第四,对项目所在地的交通状况的分析。第五,对气候的分析。气候的因素在工程的进度影响很大,特别是前期外业作业过程中,这一点很重要。

总之,通过对上述几种主要费用的预测,即可确定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的控制标准,也可确定必须在多长工期内完成该项目,达到项目管理的目标控制。所以说,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2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资源的投入,测绘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衡量,并采取措施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控制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其主体则是人的管理活动,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成本控制是测绘项目能否对企业产生效益最重的一个关键步聚。对于测绘项目的成本控制主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2.1全员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的工作,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班组和每一个员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针对测绘项目的性质不同,可以实行包干制、月薪制、日薪制等。

2.2全程成本控制。首先要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标和措施等加以逐一分解落实,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班组甚至个人;责任要全面,既要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责任人的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并同其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

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从项目的准备开始,经测绘过程至资料验收移交后的后期服务的结束。因此,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实施的每一阶段,如在准备阶段要制定最佳的组织实施方案,在实施阶段按照业主要求和技术规范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成本支出,并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返工费和工程移交后的后期服务费用,工程资料验收、移交阶段,要及时依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2.3动态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必须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所谓动态控制就是将人、材、物投入到测绘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将其与目标值相比较,检查有无偏差,若无偏差,则继续进行,否则要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实施成本控制过程应遵循“例外”管理方法,所谓“例外”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活动中那些不经常出现的问题,但关键性问题对成本目标的顺利完成影响重大,也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属于“例外”的情况通常有,如测区征地、拆迁范围红线业主临时的变更,临时租用费用的上升、天气的原因工期无法及时完成、仪器设备的损毁与检修等,从而影响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

2.4节约原则。节约就是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节约绝对不是消极的限制与监督,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要着眼于成本的事前监督、过程控制,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是否出现偏差,以优化施工方案,从而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来达到节约。

3降低成本

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合同管理、组织、技术、经济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找出有效途径,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3.1成本分析。成本分析对各种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进行分析、管理和归集。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因素,检查成本计划的合理性,通过分析,深入揭示成本变动规律,需求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

实际的利润也就是企业的效益(盈余值),盈余值是一种能全面衡量工程进度、成本状况的整体方法,其基本要素是用货币量代替工程量来测量工程的进度,因此盈余值也反映了项目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3.2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要明确项目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管理部门、作业队伍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项目一般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由项目经理统一管理,对整体利益负责任。项目部各成员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执行项目成本分析标准,确保正常情况下不超成本支出,如果遇到不可预见的情况,超成本较大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在具体工作中,工作要仔细、资料要完整、签认要及时、索赔要主动。如属工程量追加,则应积极及时同业主协调,追加签证。

3.3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等节约成本。

工程测绘论文篇4

1)无人机类型介绍。

无人直升机,从外观上我就不多作介绍了,重点介绍其性能。首先,无人直升机不需要发射系统,并具有垂直起降、自由悬停、灵活性高等特点,可以按照飞行剖面的航路飞行,给测绘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西方科技发达的国家研制无人直升机已有多年的历史,早在50年代,美国卡曼公司就研制并推出了无人驾驶直升机,有些型号的无人直升机投入实际测绘工作运用。无人飞艇,是利用轻于空气的气体来提供升力的航空器。飞艇是军事利用价值最高的浮空器,但同时也是研制难度最大的军事武器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飞艇区别于系留气球的最大性能是其自带动力系统,可以自行控制飞行。伞翼无人机,是以伞翼为升力面的固定翼的航空器。其最大的特点即是其重于空气的伞翼,伞翼是用纤维织物制成的伞状的布而形成柔性翼面,位于机身的上方。伞翼无人机属于超轻小型的飞机类型,其具有体积小、速度慢、飞行高度低的特点,因而其适飞范围为低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选择性分析。

无人机在测绘工程中主要是提供正射影像图,也就是用正射像片编制的带有公里格网、图廓内外整饰和注记的平面图。那么什么叫正射像片呢?我们用飞机上拍摄像片来举例说明下,在飞机上任意一点往地面上拍出的一张图片,这就只能叫照片,是不能用于测绘的,不是绝对正射的地方其形状是有扭曲的,整张图是不成比例尺的,相反整张图能成比例尺,且整张图没有任何地方是扭曲的,才能称之为正射影像。从上述的介绍中及例图一、例图二是正射像片的飞行及拍摄方法,而例图一中,拍摄出来的只能是张照片。由此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理论,拍摄出正射像片,是需要很多张照片叠加而生成出来的,所以在飞行过程中是有需要一个均衡的速度、事先设计好的飞行路线、固定离地面高度以及固定的拍摄重叠率。这么说来微型固定翼无人机应该是比较好的一个选择。

2无人机测绘的主要工作类型及技术分析

随着测绘科技及测绘仪器设备的快速发展,一直以来,能快速且精确的提供出当时的测绘成果图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测绘技术研究的最终目标。随着各国对空间测绘数据需求的增长,许多国家都在研制无人飞行器,建设民用无人机产业基地,并将其广泛的应用起来。近年来,我国无人机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些产品也已出口到国外市场。比较典型的是,适于在低空飞行的航测遥感技术,这一技术是我国在遥感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其优势在于可以快速、精准、高效地获取地理信息数据。航测遥感技术利用无人机装载航空数码相机,并采用IMU(惯性测量)/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而进行导航的航空摄影,这一技术主要适合于在1000米以下的低空作业。随着航空遥感测量技术的广泛运用,航空遥感测量技术现已成为我国应急救灾、数字城市建设、国土资源调查、矿山监测、环境监测等重大工程项目开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与支持,为我国测绘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资源,更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在测绘工程方面,我国当然也早已开始采用了航测技术,主要在数字城市建设、国土资源调查方面,个人分析可利用的项目很多,下面举例分析几项。

1)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的作用在这我就不加以说明了,根据地形图精度的要求,调整好无人机拍摄的比例尺、分辩率及重叠率等。在出正射影像图后,可利用成图软件先在内业进行判图(也就是矢量化),再到实地检查正确性,再进行整个图纸的控制测绘以确定整个地形图的坐标系统。主要的矢量化成图软件有很多,如Arcmap、Mapgis、南方cass等。

2)新农村建设测绘。

主要测绘是以房屋、交通、电力、水系等为主要要素。为了房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在调查时需实地拉边长,进行纠正。主要成图标准还需参照《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技术大纲》执行。

3)征地测量。

征地测量是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而转为国有土地的必要环节,是为国家土地调整、经济建设提供数据支持的保障。一般情况下,都存在村民与村民之间的纠纷,村民与集体的纠纷,特别是坡度大的土地的征地,村民的自己是以斜面丈量,这自然是不行,国家规定是平面面积为测量的准确面积。所以说如果采用航测,利用正射影像图勾绘,会大大减少村民间的纠纷及对面积上的认可度所带来的问题。

4)土石方测量。

工程测绘论文篇5

GIS规范化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随着各种系统的应用,GIS逐渐趋于成熟,在测绘领域的作用也逐渐的凸显出来。GIS工作原理主要是对不同来源的多元化形式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确定测绘的准确坐标。如利用经纬度、海拔等对变量位置实施标注。然后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形成能够直接方位的数据库,并通过不同系统运营商将地图形式的数字信息,通过一定的转换手段,转换成可以供系统直接识别的信息或图像。

2GIS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测绘工程中,GIS应用流程为:数据采集——数据转换与处理——空间分析,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数据采集

在测绘工程实施初期,可以利用GIS系统对实际客观存在的测量对象进行抽象、离散等处理,并将连续对象实体以矢量、栅格两种形式存储在系统数据库中。其中栅格数据组成部分包括唯一值存储单元、列,其数据集分辨率大小主要根据地面单位网格的规格大小;矢量存储方式就是利用几何图形中的基础点线面,将客观对象表示出来。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一般的做法是利用纸上现有数据或者聚酯薄膜地图中现实的数据,通过扫描等方式产生数字式数据。采用GIS系统,借助与GPS的定位技术,确定测量对象的地理位置坐标,然后将位置坐标输入到系统中进行相关的处理,同时也能够利用遥感技术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在数据采集平台中,附带了很多诸如激光雷达、摄像机、数字扫描仪等传感装置,与卫星、航空器共同完成数据平台,将主要来源于航空照片以及图片判读的数字数据进行特征选择,然后以二维或者三维的形式对数据进行捕捉,进一步将数据传输到相应的软拷贝系统。遥感则是利用不同的传感器包被动地测量由主动传感器发射出去的电磁波或者无线电波的反射系数,进而将属性数据输入到GIS系统中。

2.2数据转换与处理

GIS对数据的处理主要是通过专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将相关数据上传到系统中,进行编辑以及数据预处理,然后对数据进行拓扑建模,最后通过将相应的测量图形以及系统中相关土层进行叠加分析。GIS中软件能够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属性之间的空间关系。如果采集到的数据为复杂的实体,临近数据存在包含关系,需要通过建模分析。在数据转换与处理过程中,需要重视对数据的重构,将其转换为GIS系统能够识别的数据形式,保证各个数据源之间的兼容问题。在测绘工程中,对于不同的需求侧,其数据属性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在数据分析之前,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转标转换以及投影,建立差异性的数学分析模型,满足GIS系统对数据空间分析的具体需求。

2.3GIS空间分析

经过数据采集、预处理、处理等工作后,GIS系统就能够通过相应的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并通过相关的数据计算,对研究对性空间位置进行那个定性以及定量的描述。GIS系统主要的功能包括空间分析,而空间分析是相对繁杂的过程,涉及到经济学、地理学、物理学、区域学等学科知识。对空间物置的定量描述主要借助于空间统计学、拓扑结构学、图论等,这样才能实现对研究对象的空间数据描述效果,从而对空间过程实施进一步的预测分析。

3GIS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优势与发展前景

GIS管理就是将地理空间实体数据之间的关系,经过一定的转换与处理,将复杂的地理规划、管理、决策问题转换为简单的定量分析,并利用一系列的设备、软件等,实现对数据的模拟分析、传输、评价等。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得到传统测绘方式难以获取的地理信息,还能够实现对研究对象的空间定量分析。该系统通过定量、定性等形式,实现了GIS应用于分析的有效结合,为整体规划提供有效地便利,获取的数据也更为精确。另外,GIS系统具有快速分析、查询等功能,能够从大量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为重大地理决策提供便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GIS系统应用的范围会更加的广阔,可能会与CI、SDA等技术相结合,实现时空一体化的地理信息数据分析。另外,GIS系统的应用会逐渐的渗透到各个领域,并且将不同领域空间模型整合到一个标准的框架中,实现通信、调度、执行为一体的智能化系统。

4结语

工程测绘论文篇6

GPS技术的技术原理具体来说是将GPS接收机设置在某一点上,通过不断地向GPS卫星的发送定位信息和信号,借助计算机对所接收到的信息再进行数据处理,以此确定接收机所在的三维位置。利用GPS进行铁路工程测绘,它的坐标系统分为地固坐标系统两种和空间固定坐标系统两种,在运用过程中这两种坐标系统可以互相转换,可以判断出控制点所在的具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以具体方式来划分定位,可以将定位方式区分两种:一是绝对定位;二是相对定位。相对定位是以空间几何理论为基础的,相对定位在已知的GPS测量点和距离三颗卫星的基础上,在有关数学理论的基础上,来算出测量点的实际具置;而绝对定位是在经纬度和海拔信息已知的基础上,来判断出测量点的具体空间坐标。

2铁路工程中

GPS测绘技术的优越性分析在大量的铁路工程测量的实践的基础上,已经能够体现出了GPS测绘的优越性,经过测绘能比较出该测绘的高精度和高效益特点。GPS技术有着更大和更广阔的空间得以发展。运用GPS测绘技术,有助于对土地的权属界点进行来测定,有助于节省了人工测量的时间,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大大提高铁路测量工作的精准性;对GPS测绘技术的良好运用能够更加有效地对铁路工程结构进行基础设计、更加便利地观测时段设计、对设计强度以及监测周期设计等方面更好地来进行全方位的监测有助于改善传统铁路测绘技术的缺陷得以解决,从而有效的改善和切实改进铁路工程测绘的效果和质量。与传统的铁路技术相比较,铁路工程GPS测绘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凸显出来了,具体来说有定位成本低、不用建标、速度快、高效和不容易受天气影响等,在现如今铁路工程测绘中的使用GPS测绘技术已经得到了普遍运用,发展为具有多种用途、多种功效,涉及多种领域,具有多种模式的高科技新兴技术。在铁路工程的测绘中,使用GPS测绘技术,从多角度定位对具体的物体进行测量和准确把握,尤其在那些复杂的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就目前来看,在铁路测绘中,在大量的工程测量的实践的基础上,已经能够体现出了GPS测绘的优越性,经过测绘能比较出该测绘的高精度和高效益特点此外,在铁路工程测绘中GPS测绘技术的在对施工临时水准点的测量和实地测量等诸多方面应用还体现了优势。伴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数字化采集和自动化处理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深入和应用。在铁路工程测绘中,采用GPS测绘技术在铁路工程测量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它较好地解决了点和位之间通视困难的问题,实现了灵活选点,不需要高标,还可以使得外业施测在不受天气影响方面得到保证。尤其是在通视条件困难的情况之下,GPS测绘技术能够显示其优越性。因为GPS测绘技术在进行测量时对通视条件不存在限制,铁路工程测量一般多为小范围的测量并还受到工程成本的限制。因此,在实际的铁路工程测量中,还是要考虑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一些常用的并且投入较少的仪器。

3铁路工程测绘中

工程测绘论文篇7

2011年教育部和国家测绘局正式启动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共同打造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竞争能力强的测绘人才队伍。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测绘工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现有培养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卓越测绘工程人才。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硕士生

2010年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2011年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从2011年开始招生[1]。“卓越计划”的第三个特点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2-4]。因此,开展卓越测绘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必要而又迫切。建立科学的校企联合“1+1”培养机制,将学校培养环节与企业培养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学校的理论知识可对企业的实践和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企业培养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反馈[5-9]。本文就校企联合“1+1”培养机制过程中,校方、企业和学生之间的现状进行一定的探索,改革目前与企业联合培养卓越测绘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的模式,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创新实践中发展理论。

1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卓越测绘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现状

为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卓越测绘工程师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行,按“1+1”分阶段联合培养。依托企业建立培养基地,形成学校-企业人才培养联合体。培养过程包括校内培养、企业挂职培养两部分。硕士生在学校、企业挂职培养的时间(包括学位论文时间)累计分别为1年。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学校上课,时间为入学当年9月至第二年3月;第二阶段在企业挂职培养,时间为第二年4月至第三年3月;第三阶段在学校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和答辩,时间为第三年4~6月[1]。为加强硕士生在企业的培养效果,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和企业各派出一名导师联合对单个学生进行指导,在培养过程中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硕士生在企业期间要与校内和企业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定期报告有关工作学习情况及遇到的生产和技术问题。企业导师由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并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专家担任[10-11]。在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学校和企业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学校以理论研究为主,对于实践方面研究较少,因此,校内导师和学生对实践方向研究兴趣不浓,与企业研究方向出现偏差。2)企业:方向较窄,知识面不宽,创新能力不强,但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和需求为指导,较注意短期效益,存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求较低的弊端。3)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有效地结合起来。

2在现有培养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改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在仔细分析了学生、学校和企业之间突显的问题后,决定在现有培养模式下,以学生为主体,在每个培养阶段设置以学校或企业一方为主、另一方为辅的培养模式,在每个培养阶段学校和企业均积极参与,为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做出一定的努力。

1)第一个培养阶段学生的培养原则为重基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此阶段应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学校须按照培养方案设置理论课程教学。同时,企业采用以下4种方式参与教学:①定期举办企业讲座,让学生和校内导师积极与企业一起探讨目前遇到的问题与难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问题与难点的创新思考,引导学生和校内导师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②组织校内导师和学生去企业参观,在实际参观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创新点,进而以理论方式指导企业。③定期举办企业名人讲座,感受测绘工程文化和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④学校定期与企业交流,加强企业对卓越测绘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认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要求,引导企业创新需求。

2)第二个培养阶段学生的培养原则为重实践和创新。此阶段应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企业负责引导学生熟悉企业生产工作流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企业工作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积极与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交流,以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改革现有的生产流程,引导社会发展。在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定期开展学生、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导师较强的理论基础,改革现有技术路线,将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

3)第三个培养阶段学生的培养原则为确定研究方向,在企业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试验,掌握论文书写能力。此阶段应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充分利用高校导师的科研优势及人才培养优势,企业导师可给予一定的研究方向建议,利用企业具备的完善的试验平台进行创新试验,企业具备的实际生产能力推广学生的创新成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3结束语

理论与实践脱节是高校教学质量中的突出短板,教育部和国家测绘局启动的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卓越测绘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现状,在现有培养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改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期可以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推动我国测绘行业发展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蔡昌盛,戴吾蛟,朱建军,等.测绘工程专业硕士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研究[J].测绘,2013,36(5):235-237.

[2]田青.教育部国家测绘局联合实施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N].中国测绘报,2011-04-08(1).

[3]焦明连.卓越测绘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研究[J].北京测绘,2012(6):102-104.

[4]冯甜甜,程效军.“卓越计划”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38(1):27-29,36.

[5]焦明连,周立.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2(1):102-104.

[6]朱庆伟,孟鲁闽,刘蓉洁.地矿类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初步实践[J].测绘科学,2012,37(5):229-231.

[7]焦明连.“卓越计划”视域下校企联合培养测绘人才的探讨[J].测绘科学,2013,38(6):198-199.

[8]林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11,32(2):47-55.

[9]马俊海,曲建光,李秀海,等.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8):38-40.

[10]戴吾蛟,朱建军,邱斌,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3):54-57.

工程测绘论文篇8

关键词:测绘技术;工程测量;具体;应用

0 前言

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测绘技术在近年来的发展突飞猛进,产生出了多种新技术形式,尤其是数字化测绘技术更是在工程测量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字化测绘使用了计算机和现代互联网的技术,使用了智能化的测量仪器,帮助工程测量扩宽了服务的范围。当然测绘技术还有很多其它的技术在工程测量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 GPS 定位技术、RS 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等。本文着重介绍了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从应用范围、自身特点存在的不足进行多方面说明,也简单介绍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的其它测绘新技术。

1 测绘技术与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的形成由来已久,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科学。从桥梁隧道到商业建筑,从高耸入云的高层建筑到精准到离子等的通讯卫星设备,处处留下了工程测量的身影。用简单的话语描述,工程测量是起到测试准确信息作用的工程方法,是技术和理论的结合体。在以前工程测量往往是为建筑、交通、水利等工程部门服务的。主要需要进行勘测绘图和放样两大部分工作。现在的工程测量外延已经得到扩展,不局限于传统的服务,而是与信息化技术、新的测绘技术想配合,对地理信息、地学信息进行勘测与设计。可以应用于更多的服务领域。比如城市规划、航天等领域。测绘技术的工作主要是对地形进行定位测试,对地形得出精密的信息。帮助放样测量,对建筑物的具置和工程竣工验收进行测量。最早的测绘往往是技术人员在实地勘测后用手工记录测试结果。并把结果转交给内业人员。内页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计算、绘制图形等。这样就造成图纸和记录本大量堆积,计算任务繁重、计算的准确度收到限制。对数据的保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测量中测绘技术的使用。而测绘技术的新兴技术和网络结合,数字化技术结合。提高了计算的精度,节省了各项资源。下文将具体介绍。通过工程测量和测绘技术的工作领域、具体工作内容就可以看出,工程测量离不开测绘技术,两者关系密不可分。

2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介绍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

首先数字化测绘技术,使用了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可以使用仿真模拟。可以通过地形仿真使得地形地貌在计算机上得到重现。使用者能更加直观的了解了地形信息。即使不是专业的测绘人员也可以看的懂。其次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可以把初次测绘的图纸,进行拓展操作,同时还可以根据勘测信息的改变实时更新修改,而不需要重新绘制,节约了资源提升了效率。再次根据不同使用者对绘图需要的侧重不同,可以对产品的各种要素进行数据再加工,突出重点得到新产片,而且还可以随意对图形进行拼接、缩放用途更广泛。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

最为广泛的应用是在工程测量中利用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等设备,用数字化的工具进行采集起来,比如用勘测工具采集需要的数据,然后使用计算机存储,再用数控式的绘图仪器得出电子图形文件。来替代以往用手工绘制的比例尺地形图以及传统的工程测绘图。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可以把数据信息高效利用,绘制成图形文件,自带编辑工具。在整体完成图形文件时,可以以图纸形式打印出来,也可以以光盘等

模式进行保存。

3 其它测绘技术的应用

GPS 定位技术,GPS 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因此,GPS 技术率先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海洋测量、城市测量等测绘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在军事、交通、通信、资源、管理等领域展开了研究并得到广泛应用。GIS 技术,GIS 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从 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只有短短的四十多年的时间,但已经成为多学科集成并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成为地学空间信息显示的基本手段与工具。其技术优势不光在于它的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启.GP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2]齐齐.GPS新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的讨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5).

工程测绘论文篇9

论文摘要: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本文结合实践,阐明了建筑规划专业中古建筑浏绘的重要性,分析了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重点研究了古建筑测绘教学的方法和实践,详细介绍了多媒体教学、双导师负责制、断浏绘技术的引进、实习教学中建立实习基地和高年级负责制教学的经验和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考核方法。

古建筑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又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的一种载体。古建筑测绘是保护、发掘、整理和利用古代优秀建筑遗产的基础环节,为建筑遗产保护提供科学记录的档案,使保护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同时又为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史教学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为继承发扬传统建筑文化、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古建筑测绘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通过古建筑测绘,会给予人们以艺术的滋养和传统的熏陶。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60年,到目前为止己招收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24届,园林专业本科学生6届,为国家培养出2000余名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人才,其中绝大部分成为安徽省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的骨干技术力量,已经成为培养安徽省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园林景观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并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wWw.133229.COM

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古建筑测绘的学习,增强对中国建筑传统经验的感性认识,深刻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中国建筑史、城市建设史、建筑测量、投影与制图、建筑设计基础、计算机制图等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建筑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论修养,培养建筑空间概念、尺度感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制图表现包括计算机制图水平、审美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亲手把建筑实物按比例制成工程图纸与数据资料、掌握测绘方法、加深对建筑造型与营造方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建筑空间概念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图纸表现力,为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奠定基础。这些图纸与资料为发掘、整理、研究和保护、维修、开发中国古代建筑遗产,为继承传统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为中国建筑史的教学等方面,提供丰富而翔实的基础资料。

古建筑测绘是测绘学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建筑遗产记录、监测以及保护工程实施等方面的直接应用,从技术上可归人侧绘学的分支中的工程测量学的范畴。但是,测绘技术方法只是手段,并非古建筑测绘的全部,它包含了对建筑遗产在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方面的体验、认知、理解乃至探究、甄别、发现和评价,包含着对建筑实体、空间及其精神意蕴的理解、再现和表达。因此,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应区别于单纯的工程测量学。根据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侧绘多年教学的经验,现对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做出一些研究和探讨。

1、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的探讨

建筑规划类专业教授古建筑测绘课程的目的,是经过具体的实践教学,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使其思想情感领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学生经过在艰苦环境中的严格训练,在职业道德、吃苦耐劳、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也得到相应提高。

1.1古建筑测绘教学现状

古建筑侧绘综合运用测量和制图技术来记录和说明古建筑,所以古建筑测绘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两大特性。目前,各高校的古建筑测绘的教学模式大致相同:

(1)给学生讲授测绘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及仪器操作方法;

(2)学生按4-6人分为一组,进行古建筑对象的考察与测绘;

(3)在现场各小组分工绘制草图;

(4)以草图和采集的测绘数据为依据,各小组绘制正式测绘图纸。

这种教学模式为建筑教育、建筑史研究和建筑遗产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上述教学模式逐渐不适应学科的发展和古建筑测绘教学的目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规划专业学生对于古建筑测绘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热情不高;

(2)一般高校古建筑测绘都设置在酷热的暑期进行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测绘工作的开展、管理与进程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3)测量工具和测绘手段已跟不上工程生产实际的需要,导致测绘的效率低、成果差,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测绘技能的传授。

(4)考核方式各高校千差万别,大都以手绘图纸作为教学成果,采集数据的记录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表格存储也各不相同。

(5)学生测绘实践教学后,缺乏书写实践和学习心得体会。并对古建筑保护、蕴含的历史文化及精神的提炼与宣传不足。

1.2古建筑测绘教学新方法

古建筑测绘的教改与实践在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教学模式有其优越性,但现在技术的进步,这种模式需要进行革新。古建筑测绘课程充分地体现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根据企事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结合正在企业从事古建筑岗位工作的学生及专家的建议,可以创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引导,学习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要实现该教学目的,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古建筑测绘多媒体教学方法

利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计算机模拟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引人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古建筑测绘基本理论知识、测绘方法、技术要求和仪器操作技能等。

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cai或pp7,课件,以文字图像、连续动画、片断动画以及视频资料等手段,从多个角度演示古建筑的方方面面,把测绘方法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从而优化了古建筑测绘插图教学及教学过程。此外,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并增大了古建筑测绘内容及方法的教学信息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掌握正确理论的教学目的,并且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双导师负责制教学方法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专业与企事业合作紧密,在安徽省影响较大,校企合作产学研比较成熟。这就为双导师负责制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学生在校内接受课堂理论教学;在企事业中对在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古建筑测绘现实问题运用所学测绘知识进行处理,并有企业导师指导和传授实践技能和仪器操作。这就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对实践中的方法和技能的透彻理解,动手和操作能力也得到培训和提高。单纯的课堂教学和课堂实验难以得到这样的教学效果,而且实现高等院校与企事业产学研联合,对促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3)新测绘技术教学的引人

传统的古建筑测绘以直尺和角尺、垂球等工具直接量取建筑物及其构件的尺寸,获取的最终资料是图纸和一些文字记录。这种方法优点是原始简单,但精度与效率低,且登高测量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会对建筑物有损坏。随着gps、遥感、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现代新测绘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测量工具难以满足教学和实践生产的需要,必须采取一些现代化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手段给古建筑测绘提供技术支持。这就要求在古建筑测绘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对这些新测绘技术的原理、方法给学生加以讲解,以符合实践生产的需求。

(4)计算机制图教学方法

在实验机房,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教学广播系统讲授计算机绘制测绘图的要求、规则、要领和autocad高级技巧及古建筑绘图常用技巧。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现场操作进行各种制图技巧的学习。学生再通过实习采集的数据进行autocad制图,从而进一步深化古建筑测绘的知识及技能,对采集的测绘数据和影像进行系统化和流程化的处理。

2、古建筑测绘课程实习教学

古建筑测绘实习是该课程的核心部分。通过古建筑测绘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古建筑测绘技术,学会古建筑测绘从搜集资料、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自我检查到评估工作的全过程,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古建筑测绘岗位职业能力。

2.1建立实习基地

为了更加系统、完备的实习教学,建立实习基地有重要的意义。我院建筑学院古建筑测绘实习基地建立比较早,为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测绘技能、认识古建筑保护和开发价值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院的实习基地有:黔县屏山美术、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径县查济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绩溪上庄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绩溪县伏岭镇胡村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径县桃花潭镇陈村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

2.2高年级负责制

高年级建筑规划专业学生负责制教学的模式就是让学过古建筑测绘的大三或大四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和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古建筑测绘技术;以小组为单位给小组成员讲解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课堂实验与社会实践中给以专业指导和讨论。学生相互之间往往比师生之间的探讨更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拓展学生专业的视野。但全程需要专业教师的宏观掌控,及时调整高年级学生的责任心和能动性。

3、考核方法

结合多年的上述教学方式的尝试经验,对于古建筑测绘学课程的考核,应结合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和完成作业质量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有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3.1测图手稿占总成绩的25%,按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3.2仪器草图占总成绩的25%,按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3.3计算机成果图占总成绩的30%,正式图用计算机绘制,并符合事先制定的规范。

3.4工作日志、数据表、考察报告、心得体会等占总成绩的10%;

3.5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10%,主要考察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纪律性;责任心等。

工程测绘论文篇10

(防灾科技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1)

【摘 要】本文在分析《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特点及其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按照注册测绘师考试的要求,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模式的若干改革建议,以期能培养学生的测绘综合素养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测绘法规与管理;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防灾科技学院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重点项目(JY2014A03);防灾科技学院第6批重点建设课程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李峰(1979—),男,山东泰安人,工学博士,讲师、工程师,主要从事测量与遥感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2007年3月1日,原国家测绘局和人事部开始建立注册测绘师制度。2011年4月开始举行了全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考试设置了《测绘综合能力》、《测绘案例分析》和《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3科考试科目[1]。其中,《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的设置目的是考查测绘工程技术人员综合运用测绘法律法规和管理知识解决测绘实际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考试课程的设置为测绘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注册测绘师考试制度,各高校开始陆续开设与《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相关的选修课程。但是,该课程开设时间短、综合性较强、教材不统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讨《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1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特点

1.1 交叉性和综合性较强

《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课程属于测绘工程专业的专业限选课,除涉及测绘法律法规、测绘标准规范、测绘管理和测绘监理内容外,先修课程有《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GIS原理及其应用》、《gps原理及其应用》、《遥感原理与应用》和《摄影测量学》、《数据库原理》,先修课程为该课程的学习做前期准备。这就决定了该课程学科交叉性明显,综合性很强,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测绘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2]。

1.2 知识更新快

当前我国正在步入依法治国的新阶段,测绘法律和法规等法律制度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推行必将推动测绘生产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测绘发展的今天,测绘仪器设备在不断地推陈出新,生产技术方法也在逐步发生变革,这也就要求该门课程要紧随时代的发展要求,融入最新的测绘技术和理念来更新教学内容。

1.3 理论性强

课程涉及到的测绘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重要性规范文件多达24部,法律规范和制度较为完善,是测绘人员从事测绘活动和进行测绘管理的基本依据和准则。法律法规相关的概念和条文的概括性高,记忆性内容多,需要仔细咀嚼消化才能透彻理解。

2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内容繁多,讲课乏味

课程包括了测绘法律法规、测绘项目与生产管理和测绘工程监理3部分,包括了15章内容, 内容基本涵盖了大部分的测绘法律法规内容。该课程又属于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学科渗透性强。在讲授测绘法律法规时,很多条文需要硬性记忆,理解记忆的内容少。该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相关课程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程大量的知识点,课程文字叙述内容多,很难直观、全面地表现出来。如果课上一味教条式地读念课本内容,就会导致课堂教学乏味无趣,学生也会产生厌烦、厌学的不良情绪,从而产生不良的教学后果。

2.2 以理论为主,实践教学缺乏

课程属于专业限选课且理论知识丰富,不像其他测绘课程一样可以直接操作测绘仪器,更多内容需要学生自己揣摩理解,很少有条件带着学生深入测绘现场长期进行锻炼。如果没有实践内容的加入,一般的学生很难做到真正的理解掌握[3]。

2.3 教材缺少,教学困难

当前的教材主要有西南交大出版社出版的《测绘法律法规与测绘管理监理》、《测绘法规与管理》两本教材,教材内容主要参照注册测绘师制定用书《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主要以文字叙述为主,对有测绘实践经验的测绘人员来讲,还能结合测绘工程实际来理解,而对学生来说却缺少测绘实践经验,理解难度很大。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听不懂,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

2.4 教学方法陈旧,学习兴趣低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讲。如果该课程直接以灌输为主,即使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仍然难以消化课堂内容,这样会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不断下降,学习动力会持续减弱。

3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建议

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需要结合测绘项目实践和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上尝试改革,以期改变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3.1 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是随着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推行而产生的,因此课程的内容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掌握这些测绘法律法规和管理的基础知识有利于推动注册测绘师制度的良性运转,同时也是注册测绘师考试的必备条件。课程的内容应该顺应注册测绘师制度,贴近测绘工程实践活动,主要以测绘法律法规和测绘项目生产管理为主,兼顾测绘监理的内容,力求突出重点难点。

3.2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在原有多媒体加板书教学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师生换位教学法、课堂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案例教学法可用2006-2011年的测绘十大违法案例来讲解测绘法律法规部分,并兼以课堂分组讨论的方法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测绘生产项目管理部分可以让学生试讲,教师点评的方式来完成,一方面试讲的学生会在课下认真准备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锻炼他们的口才,让他们体验教师讲课的过程。针对每堂课的内容加入适当的练习题,练习题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通过提问的形式加深同学们的课堂知识点印象。

3.3 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引进具有测绘实践经验的教师,采取导师制,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逐步形成具有丰富执业实践经验的师资结构。同时,需要创造条件帮助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参加专业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测绘项目的工程实践工作,通过亲身体验测绘项目的过程来不断增长自身的测绘仪器操作技能和项目组织规划管理能力。鼓励教师参加注册测绘师考试,通过复习增长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并将注册测绘师的有关经验贯彻到教学活动中。

3.4 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

虽然《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的理论性强,但仍然有部分内容可用作实践教学。其中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环节有:以我校购买测量设备的招投标为例,要求学生尝试编写一份投标书;结合暑假校园测图实习编写一份校园地形测图的测绘合同、测绘技术设计书、测绘技术总结和测绘工程经费预算和测绘成果检查验收方案。

3.5 课程资源平台的建设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的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信息量丰富,单靠课堂教学难以完全表达出该课程的全部信息,这就需要借助网络资源平台建立课程网站,及时上传一些与(下转第155页)(上接第79页)课程内容相关的经典案例视频和文档、最新的测绘技术和设备的视频和测绘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学生在课余时间查看这些上传资料可以增长才干、拓展知识面并开发思维。课程资源平台还应注重题库建设,参考注册测绘师考试的内容,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辅以适量的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题库的试题作为练习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上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4 结束语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程是伴随注册测绘师制度的建立而出现的,其课程特点决定了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需要重新考虑其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运用实践教学方法等综合手段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改变讲课乏味无趣、学生消极被动的现状,使得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能够熟悉测绘基本法律法规,依法从事测绘管理和测绘工程生产管理和测绘工程监理等各项测绘活动,为将来成为懂专业、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海平,陈兰兰,郭钟群,等.面向测绘新体制的“测绘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3(6):104-107.

[2]余旭,王国辉,张兴福.测绘工程专业“测绘管理”课程教学探讨[J].测绘科学,2011,36(4):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