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跟党走手抄报内容十篇

时间:2023-03-30 02:07:28

学党史跟党走手抄报内容

学党史跟党走手抄报内容篇1

排球协会“趣味排球赛”活动策划书

庆祝建党90周年节目策划

模拟导游大赛策划书

本文由中国教育文稿编辑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

一、指导思想

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全面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描绘90年辉煌成果,弘扬党的丰功伟绩,引导全体师生了解党、热爱党、拥护党;激励广大党、团员及青少年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党、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激发当代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在团队组织中掀起“创先争优”的热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活动目的

为隆重纪念党的90华诞,深情回顾党的奋斗历史,热情讴歌党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激励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激发少先队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听党的话,做党的好孩子,争当四好少年,培养少先队员从小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活动主题

高举队旗跟党走 争当党的好少年

四、活动内容

1、利用一次国旗下的讲话暨建党90周年活动启动仪式。

2、“我向党来唱支歌”校园卡拉OK大赛活动。

3、“学党史、知党情”主题手抄报及党团知识竞赛活动。

4、开展“学习先烈、争当四好”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

5、开展“我和党员交朋友——手拉手”活动暨“闪光的足迹”红领巾假日小队寻访活动

6、开展 “唱支山歌给党听” 歌咏比赛。

7、各中队开展“四红”主题教育活动:看红、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

8、开展“延着光辉的足迹”负重远足活动。

9、组织四年级联合中队参观“西路军纪念馆”。

10、组织五年级联合中队参观“青海省博物馆”,加深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回顾党的历史,感怀党的恩情。

11、听红军爷爷讲故事。

12、开展“向党说句心里话”活动。

13、“沐浴在党的阳光下”书画大赛。

五、活动时间:

2011年3月——7月

六、具体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建党90周年活动启动仪式。

2、“学党史、知党情”主题手抄报比赛活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所走过的光辉历程;知道共产党的创始人;了解早期共产党员的革命故事。

3、“我向党来唱支歌” 校园卡拉OK大赛。

4、开展“党是太阳,我是花”知识竞赛。

5、组织学生参加“党在我心中”小论文征集评选活动。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为主题,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把感恩教育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以知党情、感谢党培养之恩,知亲情、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知师情、感谢老师教诲之恩为重点。文章的体裁可以是散文、诗歌、记叙文等,作品形式不限,字数在1000字左右,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

四月份:

1、开展“学习先烈、争当四好”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青年、团员教师及四年级联合中队参观“西路军纪念馆”。站在庄严的烈士墓前重温誓词。

2、开展“我和党员交朋友——手拉手”活动。

3、开展“闪光的足迹”红领巾假日小队寻访活动。

4、“沐浴在党的阳光下”书画大赛。

5、开展“延着光辉的足迹”负重远足活动。

五月份

1、各中队组织队员观看红,用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打击日冠侵略者的生动事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五年级联合中队参观“青海省博物馆”,加深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回顾党的历史,感怀党的恩情。

2、“争当四好集体领巾共行动”。

3、《祝福祖国、祝福党》诗歌朗诵。

4、组织学生参加团市委“爱心浇灌流动花”城乡少年儿童手拉手快乐互助活动。

六月份

1、听红军爷爷讲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经历,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听爷爷讲身边的新党员,感受他们在改革开放中锐意进取、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英雄事迹;在班级开展“故事大王”活动,重点讲述刘胡兰、王二小等许多小英雄等红色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开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演讲比赛。以 “知党恩,做四好少年”为主题,引导同学们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抒发对党的热爱之情。各班推荐在年级组评选优秀学生参加全校演讲,获奖学生在七一主题队日活动中,进行展示。

3、组织学生排练“爱祖国、爱家乡、爱红领巾”校园情景剧。

七月份

学党史跟党走手抄报内容篇2

2组织一次红色经典阅读活动党史知识融入学科教学中,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开展党史教育。阅读红色经典,会议党的光辉历史。积极阅读党史方面的书籍,从而用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引导青少年,激励他们树立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迈好人生第一步。4月30日前已完成

3举办一次文艺展演活动结合阅读活动成果展演,演唱红色经典歌曲、节目、课本剧。增强青少年对党的认识和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念,展现广大中学生歌颂党、热爱党的真挚情感和实际行动。5月10日前已完成

4组织一次党史知识竞赛阅读历史,感悟爱党、爱国的革命情感。宣传党的光荣历史,引导学生学习党史、了解党史,牢固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5月25日前

5组织一场英模教育报告会组织学校优秀党员、劳动模范、青年榜样、优秀学生,做党史专题报告会、座谈会、恳谈会,让学生近距离聆听优秀党员的感人故事。组织中学生在校园、社区,寻找身边的优秀党员,感受身边党员的榜样力量,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增强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感情。6月25前

6组织一次党史宣讲比赛通过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主题团队会、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体验活动增强青少年对党的认识和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念,展现广大中学生歌颂党、热爱党的真挚情感和实际行动。6月15前

7办一次主题板报、手抄报利用所学相关党史知识,安排学生办主题板报。做到学有所用。5月20日前已完成

8观看一次党史影片讲述“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等活动,宣传党的光荣历史,引导学生学习党史、了解党史,牢固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6月25日前已完成

9组织一次征文主题为“写给党员的一封信”。引导学生学习党史、了解党史,牢固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6月25前

学党史跟党走手抄报内容篇3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德育工作扎实开展,对广大师生进行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教职工创业、创先、创优,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决定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迎中秋,庆国庆”主题教育周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会议及《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精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变化,讴歌伟大建设成就,展望美好发展前景,激励全校师生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加信心,凝聚力量,奋力走在我镇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前列。为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和谐、健康发展的新局面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我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活动指导:杨XX

组织实施:史XX

成员:级部主任、班主任

三、时间安排

2015年9月29日---10月12日

四、活动内容

1、一至五年级召开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2、五年级同学制作一张以“讴歌祖国伟大建设成就,展现家乡巨大变化”的手抄报。

3、五年级全体学生认真开展“颂歌献祖国”征文活动

(1)征文主题:(自选一)

祖国颂:歌唱祖国、民族,可以也抒发个人情怀。

国庆或中秋故事:讲述发生在你身边的与国庆、中秋有关的故事。

家庭或家乡的变化:可以从衣食住行各个角度记录家庭生活的变迁,也可讲述家乡教育、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4、二至四年级学生(每班交10件作品)举行“金秋颂”画展

5、十月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会唱一首爱国歌曲”、“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活动班班生生都参与,形式生动,寓教于乐。

6、二至五年级摘抄描写“中秋·月亮”的诗句。

五、活动安排

1、一至五年级召开“属于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要求:主题鲜明,黑板上有召开标语。10月8日下午完成并上交。

2、五年级同学每人制作一张以“讴歌祖国伟大建设成就,展现家乡巨大变化”的手抄报。

手抄报的版面设计要求:手抄报的主要组成部分: ①主标题:即手抄报的名称,如“小主人报”“国庆专刊”等。 ②报头:紧跟主标题的一幅画,与主标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③文章:是手抄报的主要部分 ④标题:是指每篇文章的题目 ⑤尾花(或插花),一般用文章的结尾处或中间。 ⑥花边装饰:用在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分割空白处。 ⑦底纹装饰:给文章或题目进行底纹装饰。

3、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活动班班生生都参与,形式生动,寓教于乐

通过广泛开展师生的歌咏比赛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为庆国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各班级师生的文体资源优势,大胆创新,彰显特色。

各班级要结合爱国歌曲大家唱比赛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歌颂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我校师生的精神风貌。

4、五年级全体学生认真开展“颂歌献祖国”征文活动

1)征文主题:

祖国颂:歌唱祖国、民族,可以也抒发个人情怀。

国庆或中秋故事:讲述发生在你身边的与国庆、中秋有关的故事。

家庭或家乡的变化:可以从衣食住行各个角度记录家庭生活的变迁,也可讲述家乡教育、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2)征文要求:文体、字数不限,要求原创。

3)征文方式:

五年级每班评选出5篇优秀习作10月9日上报一中点,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10名,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宣传栏上。

5、二至四年级学生(每班交10件作品)举行“金秋颂”画展。

6、二至四年级学生(每班交5件作品)摘抄描写“中秋·月亮”的诗句。

五、活动要求:

1、活动开展期间,学校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及评比量化。

2、上交材料:

一至五年级主题班会 :10月8日下午 交级部和学校。

五年级手抄报、征文: 10月10日 交级部和学校。

学党史跟党走手抄报内容篇4

一、对大众媒体理论宣传的功能作用和地位要有新的理解和认知

这里所说的媒体理论宣传,虽然也关涉哲学社会科学范畴的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理论,但它以政治理论为主,一般是以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相关法规政策为主要宣传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传播马列主义的科学真理,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武装干部群众,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并用以解释回答建设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论水平、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为实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与其他理论研究、理论宣传(比如理论学术刊物)相比,大众媒体理论宣传更加强调政治性、时效性、现实性和群众性,它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和大局,快捷地发声,有针对性地回答现实问题,必须让普通群众明白并接受。

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上升期和社会转型期,剧烈的社会变革衍生出诸多的矛盾和问题,给社会成员带来许许多多的困惑和迷茫,需要我们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有力有效地去剖析、去阐释,以凝聚社会共识,提振民族精神。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各种思想观念的并存,多元价值观的碰撞,正影响冲击着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媒体从来就是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在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安全中理所当然地应该有自己的作为和贡献。在当前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口,更加需要理论的指导,而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思想的、智力的支持,同样是媒体的使命和责任。这是一个比以往更加需要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比以往更加需要大众媒体在理论宣传中发出响亮声音的时代。

一般认为,大众传媒的主要功能是报道事实传播信息,它的思想教育功能必须通过用事实“说话”的方式实现,即将所要传达宣示的思想、观点、意见等蕴含在新闻报道之中,蕴藏在信息之中,让受众在接受事实信息的同时,接受其中的思想意见。不过,大众传媒的工具性质决定了它可以而且完全应该承担直接的理论宣传任务。世界新闻事业史上,无论是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政党报纸都曾经被赋予理论传播的功能,有的报纸甚至以理论宣传为主要任务。当社会的演进、形势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对大众媒体的理论宣传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和更高的标准时,媒体必须认清新的责任,肩负新的担当,在理论宣传中有新的作为和建树。一方面,需要把加强理论宣传的理念贯穿到媒体的整体宣传之中,在所有的宣传中都要着眼于用科学的理论、先进的理念回应解决现实问题,增加媒体的理论含量。更为重要的是,要更多更好地让理论直接站出来“说话”。为此,不能总让理论宣传当“配角”,更加不能使理论宣传在市场化、娱乐化的消极影响和冲击下连“配角”也当不好,而要让其位置前移,成为工作的重点。要增强理论宣传的力量,搞好宏观谋划和具体策划,大力办好理论宣传的专版、专栏和节目,适当增加理论文章(节目)的“量”,努力提高理论文章(节目)的“质”,使理论宣传成为媒体有魅力的亮点。

在社会转型、媒体转型的形势之下,媒体既要当信息的提供者,更要当问题的求解者,媒体的所谓“内容为王”的实质应当是“思想为王”、“观点为王”。对社会转型之中、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之中、深化改革进程之中出现的许多重要问题,诸如对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回答解释,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等歪理邪说的批判反驳,等等,必须用理论文章予以科学、系统的阐述。

二、把贴近现实、问题导向、回应热点的原则要求落到实处

媒体的理论宣传必须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贴近现实,问题导向,回应热点,要对着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发言,对着广大干部群众的活思想发言,对着深化改革发展中的难点热点发言,在提高现实性战斗性和解释力说服力中实现宣传效果。

一是要在思想理论交锋中勇敢地站到意识形态斗争第一线,在重大理论问题上发力“亮剑”。现在大众媒体尤其是一些省市报台网站,对那些最为重大、最为紧迫、最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往往存有畏难情绪和回避心理。他们用以安慰自己的借口是,大众媒体以新闻报道为主,“啃”那些理论上的“硬骨头”,是理论研究部门和理论学术刊物的事情。特别是部分省市报台网站认为自己是理论宣传的“配属力量”,不是“主力部队”,只要跟着大报大台,做好一般性理论宣传就行了,因而对一些重大的、紧迫的、最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常常绕着走,不去碰。这就必然会使贴近现实、问题导向、回应热点的原则打许多折扣。研究回答重要思想理论问题,不只是理论研究部门和理论刊物的事情,同样也是大众传媒的责任,大众传媒在这方面应该而且可以有所作为。“小报”也能在理论宣传中出“大作品”,有大建树,关键在于要有为党立言、守好阵地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有敢于攻坚克难、问鼎理论高峰的劲头和勇气,要有在不断学习坚持研究中获得能够推出精品力作的大家眼光、大家造诣、大家本领。

二是要把传达阐释与回答现实问题统一起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武装群众;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为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传达上级指示精神是为了推动工作,促进建设。媒体的理论宣传必须从这些根本目的出发,认真分析干部群众在学习理论中有何困惑,基层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有何障碍,下面落实“上头”指示精神有何困难。这就是通常说的,既要掌握理论之“箭”,又要精准把握现实之“靶”,这样,理论宣传才能取得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实际效果。马克思主义理论毕竟只是一把“钥匙”――尽管它是“金钥匙”,只有在开启现实问题之“锁”时才会显现出价值和意义。

三是转变媒体理论宣传不愿联系实际,求深比较难的懒惰认识,在充分激发理论智慧中实现深刻性独创性。媒体理论宣传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文章高度同质化。一个题目,今天这样说,持续多少天还是这样说,难以深入,看不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新意;而且,这家媒体这样说,那家媒体也是这样说,大家都在炒冷饭。你说它是抄袭把,似乎观点话语和组合顺序还有点区别;你说它不是抄袭吧,其中的论点论述全都在其它文章里见过,都是“老相识”。应该承认,与媒体的其他宣传一样,理论宣传是有规矩、有纪律的,由于它直接关乎党的指导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安全,更加需要“不逾矩”。不过,这决不是从事媒体理论宣传的同志自我降低创新要求的理由。同样是理论文章,为什么有的同志所写的总能在受众当中热传,甚至在网上久传不衰?媒体理论宣传有着广阔的创新空间,关键还是要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敏感、创新能力。

三、努力开创媒体理论宣传的新文风

所谓文风,简而言之,就是语言文字的作风。语言问题并不是一个小问题。语言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常常是政党、国家、时代充满生机活力的反映和表征。在今天这样的媒介化社会里,媒体理论宣传话语的优劣,不仅关乎传播效果,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理论传播话语乃至党和国家的话语方式和作风都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下力整顿党的作风,而且率先垂范,带头改进文风。从事理论宣传的媒体工作者更需要紧紧跟上,努力作为。有鉴于不良文风的顽固性,有人提出要拿出不屈从于现实的精神来与那种老套的、僵化的、没有生机活力的文风作斗争。所谓不屈从于现实,就是不向不良文风迁就屈服,敢于同不良文风较劲顶真,坚决地不说大话废话假话,不做那种“懒婆娘的裹脚布式”的文章,下决心说实话,说真话,说新话,说管用的话,说独立思考出来的话,做真正能解决问题、真正能指导实践,真正能影响社会的文章。理论宣传的确需要这样一种精神,需要这么一股劲儿。惟其如此,才能告别公文式照抄照搬,空泛化的呆板说教,老三段的写作模式,开创适应时代的新文风,让理论宣传走向大众,走向实践。

四、在媒体融合中创新理论宣传的新形态、新渠道、新模式

当前,我国的媒体融合,正在经历从过去的“+互联网”到今天的“互联网+”的发展模式的进步,互联网的应用逻辑、指导逻辑将会进一步深入到传媒运作的全环节全要素全过程之中,使传媒在组织模式、生产模式、传送模式等各方面实现互联网架构下的再造和新生,从而形成传媒新常态和传播新景观。面对这样的媒体新格局,媒体理论宣传应该应时而变,顺势而为,按照互联网传播的规律,创造理论宣传的新形态、新渠道、新模式,让理论宣传产品得以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上顺畅高效地运行,产生强大的用户效应。传播对象到哪里,理论宣传就要跟到哪里。

实现理论宣传的网络化,绝不是仅仅把理论文章搬上网络那样简单,必须适应互联网的传播特点,用开放的、平等的、共享的、技术引领的思维模式,创造出理论传播的新形态、新渠道、新模式。就以理论产品的内容形态而言,根据已有的经验,需要从下述方面创新。

一是碎片化传播。新媒体的发展,把我们带进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尽管人们对这种信息传播与接受的方式意见不一,但无论怎样,这种阅读方式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依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由此,媒体理论宣传在坚持系统、全面、科学、精准的同时,有必要对宣传的内容进行碎片化改造,生产出更多的碎片化理论产品推送给用户,把网络化的理论传播内容做小、做短、做精,以便于用户用不同的终端、在不同的场景便捷地阅读。

二是互动式传播。传统的媒体理论宣传基本是单向的、封闭的灌输式传播,受众处在被教育、被宣传的地位,较少表现与表达的机会。而互动与分享是新媒体的重要基因,它要求任何传播对象都要摆脱自我中心的束缚,与受众建立以平等、尊重、互信为前提的伙伴关系,让受众进入传播过程。理论宣传网络化也必须畅通互动的渠道,建立共动的机制,通过开设互动信箱,开通互动热线,开办互动论坛等多种形式,与用户讨论对话,为大家解疑释惑;同时,广采博纳用户的思想智慧,让用户在深度介入理论传播中既得到思想的熏陶,也感受到参与传播过程的愉悦。

学党史跟党走手抄报内容篇5

戴着白口罩,戴着半透明的塑胶手套,我不是在做化学实验,而是在台北党史馆里小心翼翼地翻阅档案。

2014年10月,我应邀出席在台北举行的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为新著《叩开台湾名人之门》及《大陆脚游台湾》签名售书。会后在台湾住了些日子,在台北的“国史馆”、党史馆以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查阅档案。这三个档案馆,号称台湾档案界的“铁三角”。作为纪实文学作家,我向来把档案与采访视为创作的两翼。正因为这样,我在台湾做了诸多采访之外,接连造访了这3家台湾最重要的档案馆。

党史馆原名党史会,1930年4月28日在南京成立。1948年底,下令把党史会的档案、图书、实物运往台湾。最初,这些档案堆放在台湾南投。直到1976年11月才迁往在台北阳明山的阳明书屋。后来又经过搬迁,终于迁入八德路的中央党部大楼。之前我曾拜访党史馆,询问能否查阅档案,得到的回答总是说档案尚待整理,暂不对外。直到2013年8月27日,中国主席主持了党史馆的开馆仪式。称,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了解许多事件的前因后果、因果脉络,欢迎各界来使用党史馆,期许党史馆能够发挥博物馆、档案馆、研究中心三个角色的作用。

这一回,我来到中央党部,党史馆馆长亲自接待了我。在历史上,党史会向来是由元老级人物领衔,如1930年以胡汉民、林森、戴季陶、叶楚伧、邵元冲5位元老为常务委员。然而如今出现在我的面前、名片上印着“中国党史馆主任”的王文隆博士,却是一位年轻人,2012年11月21日走马上任时年仅36岁,被称为史上最年轻的党史馆馆长。他是研究近代史的博士。对他进行了面试,任命他为党史馆馆长。他说,以为,党史馆除了保管、整理和提供党史档案之外,最重要的任务是“党史的活化”,即把死的档案活化,为现实服务。

党史馆拥有300多万件档案,被称为“中国现代史史料典藏和研究重镇”。我来到中央党部大楼四楼的查阅室,开始调阅档案,先是在电脑上输入我的查档号以及密码,然后搜索要查阅的主题。奇怪的是,当我输入“”之后,搜索结束竟然是0!不仅担任过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而且自1925年10月至1926年5月曾经担任过宣传部部长,前后8个月,怎么可能没有的档案呢?请教了管理员,方知我用汉语拼音输入的是简体字的。他们的电脑,没有安装把简体汉字转换为繁体汉字的软件。无奈,我只得请管理员帮忙搜索,出现了很多相关档案。

党史馆所保存的档案,大部分尚未“数位化”(即数码化),所以要调阅原件。过了一会儿,原件来了,管理员同时送来口罩与手套。于是我遵照他们的规定,非常小心地翻阅原件。虽然我随身带着手机以及照相机,但是那里规定不允许拍照,只能用笔逐字抄录。

党史馆保存着作为宣传部部长的信函。我注意到,那时候的字体,相当工整,与后来的草书字体大不相同。他用的是竖行信纸,上方横印一行红字――“中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用笺”。

从1926年5月至9月,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所长。党史馆保存着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任命函件:

函委为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径启者本月十九日本会第十三次常会农民部提出,请委派同志为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案,经即决议,准相应函达

查办此致

同志

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党史馆也保存担任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时的信件。信纸上方印着红色的“中国农民运动讲习所用笺”。的落款写着“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

搜索档案,周的字变化不大,他的落款写着“党军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这“党军”是“国民革命军”的简称。

我输入“”、“”,能搜索出相关档案。、并未在内任职,党史馆里怎么有他们的档案呢?原来那是中央情报部门所搜集的一些剪报,如“民国55年10月3日”(即1966年10月3日)台湾《中央日报》所载杨力行的《和》;在有关的剪报中,最为奇特的是“民国56年5月17日”(即1967年5月17日)《台湾日报》所载于天海的文章,标题是《的半子》。怎么会成为的“半子”呢?原来,姚在“”初期扶摇直上,从上海《解放日报》编委跃为“中央首长”,台湾方面看不懂,于是猜测姚是毛的女婿(亦即“半子”)。可见中央情报部门当时对于大陆情况所知甚少,连这样胡说八道的文章也剪下来保存,作为档案。

在“国史馆”查阅“特工之王”戴笠档案

在台北,不仅有党史馆,还有“国史馆”。

步入“国史馆”隧道式圆形拱门,便见到一副醒目的对联:“台湾走向世界,世界走进台湾。”

也真巧,前几年我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查阅日记时,中午休息,在休息室结识一位来自台湾的学者,他也在那里查阅日记。他说,他正在做一个研究课题,即评价。他知道我写过70万字的长篇著作《与》一书,在出版,便送给我名片,上面印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黄克武”。没有想到,这层关系在这时候派上用场。我顺利地通过查阅档案的资历审核,获得查阅号以及相关密码。“国史馆”历史悠久,前身为国史院。辛亥革命爆发不久,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时,黄兴、胡汉民等人便向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呈请建立国史院。孙中山欣然赞同,指出:“民国开创,为神州空前之伟业,不有信史,何以j耀宇内,昭示方来?”然而国史院尚未成立,孙中山便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袁世凯倒也很重视“国史馆”,在1912年底颁布了《“国史馆”官制》,规定“国史馆”的职责是“纂辑民国史、历代通史,并储藏关于史之一切材料”。

不过,民国建立以来,先是军阀混战,然后是抗日战争,接着又是国共之战,“国史馆”像浮萍似的处于颠簸之中,甚至一度被取消建制,直到1947年1月20日才重新恢复,“落户”南京。就在“国史馆”刚刚喘了一口气,打算开始编史,1949年4月中国人民百万雄师布阵长江北岸,南京摇摇欲坠。代总统李宗仁急令“国史馆”迁往桂林,又转往重庆。当重庆城头红旗飘扬时,“国史馆”除了一小部分人员及档案迁台外,其余都留在大陆。

在台湾,忙于“”,顾不上“国史馆”。那时候,“国史馆”挤在“行政院”的一个角落,连档案都堆不下。1957年,“国史馆”终于得以在台北县(今新北市)的新店建设馆舍,宣布“复馆”。新店毕竟离台北市中心颇远,直到2007年才获准把总馆迁至台北市中心“总统府”附近,2010年4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而新店馆仍保留,作为“国史馆”分馆。

“国史馆”档案阅览室要比党史馆档案阅览室大。那里放着一排排电脑。知道我来自海峡彼岸,管理员孙小姐给予热情接待,并指点我如何查阅档案。跟党史馆相比,“国史馆”档案的数码化程度要高,所以查阅也方便得多,不必戴口罩、手套了。

在“国史馆”查档案,最感方便的是用鼠标(台湾叫“滑鼠”)轻轻一点“列印”(大陆叫“打印”),就可以把档案的扫描件打印出来。很出乎意外,“列印”一张,只收新台币2元,相当于人民币4角!记得,我在上海某处用照相机翻拍1949年前的报纸时,管理员在侧数“咔嚓”声,每摁一下快门10元人民币(这还是多年前的价格)。我在“国史馆”“列印”了很多档案。不过,“国史馆”也有其规定:如果档案4页,只能“列印”2页,其余2页必须手抄。此外,属于“总统”或者“副总统”档案的,不能“列印”,只准在指定的电脑上阅读、抄录。跟党史馆一样,所有档案不准用照相机、手机拍照。

在“国史馆”,我得以查阅“特工之王”戴笠的档案。这些档案,原本是当局的“绝密档案”,如今已经解密。我在电脑中输入戴笠两字,一搜索,便出现“全宗名戴笠史料”。接着我查阅其中的“戴公遗墨・政治类”,屏幕上出现戴笠一封封用毛笔书写的书信、电文手稿。戴笠的字大而端正,很容易识别。也有个别的信是用铅笔书写,清晰度稍差。

我“列印”了1938年7月18日戴笠致“西安第一军胡军长宗南兄”的特急电报手稿,称:“抵汉后因寓八路办事处,弟未便往访。昨晚由开椿电约在太平洋饭店晤谈,据云因信仰委座(引者注――指委员长)之伟大,今后愿在三民主义……”(引者注――电文稿无标点,引者加了标点符号)在武汉叛变,戴笠的这一电文是一铁证。

是中共一大代表。1938年4月3日,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的他,借祭拜黄帝之名,逃离了延安,辗转从西安来到武汉。中共“特工之王”李克农得知后,在汉口车站守候数日,终于发现张,连“请”带拖把张拉到武汉中共长江局(八路)办事处,在那里规劝张。此时,派出“特工之王”戴笠,在武汉太平洋饭店秘密会晤张。在戴笠策应下,张投入蒋的怀抱,从此成为中共叛徒。

我又“列印”了戴笠的另一电报手稿。那是1937年6月初,带着中共起草的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纲领,到庐山与会谈。戴笠急电:“特急。(庐山)牯岭委员长行辕,汪组长荻浪兄亲译。密请转呈委员长钧鉴:此次前来,晋谒主意有两点应请钧座注(意):1.闻共党在肤施(引者注――即延安)会议目前虽可接受三民主义之领导,共同抗日,但对共党组织不能放弃并不能停止活动,似此主义之信仰不同,思想不能统一,而本党之组织训练与夫党员斗争之精神与技术又不如共党……”

电报表明,戴笠抢在到达庐山之前,向蒋报告他所收集的情报。

戴笠的许多电报,由于高度机密,往往指定某某特工亲译。有的电报“限一小时到杭州”、“限即刻到香港皇后大道”。戴笠三天两头给“委员长钧座”发密电,提供情报,也有的电报发给军政要员,还有的电报竟是发给“默兄”(汉奸特务)的。读“戴公遗墨”,如见“特工之王”戴笠其人。

追踪“两岸密使”曹聚仁档案

我在台湾注意起香港作家、“两岸密使”曹聚仁的踪迹,最初是在2003年1月,我来到日月潭畔,下榻于著名的涵碧楼。涵碧楼曾经是的行馆。正因为这样,涵碧楼有一个专门的纪念馆,收藏在涵碧楼的史料。我在那里首次发现台湾方面透露的关于曹聚仁的重要信息。

在纪念馆里《风云际会涵碧楼――两岸关系滥觞地》的说明词中,我见到这么一行字:

民国四十五年(引者注:即1956年)7月,蒋公亲点香港作家曹聚仁前往北京,在颐和园与曹见面,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只要政权统一,其它问题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的构想。

这说明词清楚表明,选择曹聚仁为“密使”,乃是“亲点”。

我还见到这么一段说明词:

民国四十五年(引者注――即1956年)十月三日下午,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曹聚仁,毛对蒋的态度,已从蔑视转向容忍,并承认他在中国现代史上的作用,并有“准备和自己的政敌握手”的想法。

我还注意到涵碧楼纪念馆的说明词中,有一段不寻常的话:

民国五十四年(引者注――即1965年)7月20日,、蒋经国父子在涵碧楼,听取曹密访北京报告,形成一个与中共关系和平统一中国的谈判条款草案,当时称为“六项条件”。其中第一条即为仍为中国总裁,可携旧部回大陆,也可以定居在浙江省以外的任何一个省区;北京当时建议以江西庐山作为的“汤沐邑”,意即台湾最高长官在中国大陆的起居与办公之地。

在大陆,关于、接见曹聚仁,公开见诸《建国以来文稿》《年谱》《年谱》,而台湾方面从未提及曹聚仁。我在涵碧楼纪念馆里的发现,证实了曹聚仁确为“两岸密使”,往来于、与、蒋经国之间。

我把我在涵碧楼纪念馆的发现,发表于上海《文汇报》,引起广泛注意,也引起我的文友、曹聚仁之女曹雷的关注。

由于我多次前往台湾,决意在台湾追寻曹聚仁的踪迹。我曾经来到中央党部,拜访了的党史研究人员。令我惊讶的是,的党史研究人员居然不知曹聚仁其人,问我是哪三个字?!我把“曹聚仁”三个字写在纸上,他仍摇头说不知道。

我后来得知,的重要档案,都在“大溪档案”之中。所谓“大溪档案”,是因存放在台湾桃园县大溪一个鲜为人知的密室中而得名的。有很强的“档案意识”,很注意收集、保存自己的公文、信函、手令、手稿、笔记等。“大溪档案”是从1921年起各种从政文件的重要档案。随行机要秘书不断把的文书收入档案。这批档案跟随蒋不断迁移,最后随蒋来到台湾,密藏于大溪。1979年7月,“大溪档案”从大溪档案室转移至台北阳明山。后来保存于在阳明山的行宫阳明书屋之中。“大溪档案”自1995年起由“国史馆”接管,定名为“蒋中正‘总统’档案”。蒋经国、严家淦这两位“总统”的档案也由“国史馆”接管。“国史馆”称,、蒋经国、严家淦三“总统”档案,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在“国史馆”的电脑中,我查找“总统”“副总统”档案,共有文件史料、专栏史料、照片史料、底片史料、视听史料、微卷史料、综合史料等类别。管理员孙小姐告诉我,“总统”或者“副总统”档案,目前一部分已经解密,可供查阅,还有一部分仍属保密范围,不会出现在电脑的目录上。已经解密的档案,有一部分已经扫描,可以在专门的电脑屏幕上阅读,但是不能“列印”或者翻拍,只准抄录;还有一部分已经解密的档案尚未扫描,只能到“国史馆”新店分馆查看原件。

试着在电脑中输入曹聚仁三个字之后,令我高兴的是,出现了诸多关于曹聚仁的文件名称。我首先查阅一份已经扫描的档案,上面标明“机密报告,极密件”,又标明“总统府注销,中华民国101年8月1日”。也就是说,这份“极密件”是经“总统府”在2012年8月1日审定予以解密。这份文件写于1955年8月20日,是一个名叫陈建中的情报人员在香港所写的报告,“呈蒋先生”,即致。报告长达17页,描述了香港各头面人物的政治动向,其中第4页提及曹聚仁:“正午报主笔曹聚仁等人表示,愿脱离匪方。”所谓“匪方”,即指中共。

接着,我查阅并抄录了曹聚仁写给蒋经国的三封亲笔信,查清了曹聚仁与蒋经国的关系。曹聚仁结识蒋经国,是1938年8月16日他作为中央社的特派员在江西南昌采访蒋经国。翌年6月,蒋经国担任江西省第四区(赣南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区保安司令。曹聚仁因妻子邓珂云怀孕,而在战乱之中的江西,唯有赣南比较安定,便与妻前往赣州住了下来。蒋经国力邀曹聚仁任赣州《正气日报》的总编辑、总经理、总主笔,从此成为蒋经国的莫逆之交。1943年春,曹聚仁随蒋经国去重庆拜见。1945年6月,蒋经国离开赣州,曹聚仁则回到上海。曹聚仁仍与蒋经国有着密切联系。曹聚仁写出《蒋经国论》,成为蒋经国的第一部传记。

自从1949年蒋经国随败退台湾,而曹聚仁则在1950年夏日前往香港,彼此失去了联系。“国史馆”档案中保存的曹聚仁在1952年4月3日从“香港九龙今巴利道诺大弗台7号”,托“灵均先生”转交“台北市总政治部蒋经国主任”,使身在香港的曹聚仁与身在台湾的蒋经国恢复了联系。曹的亲笔信表明,他写信给蒋经国,起因是为“至戚金式”抱不平。

金式是曹聚仁的妹夫――金式妻子曹秀珊,即曹聚仁胞妹,所以称“至戚”,亦即至亲。金式是黄埔军校六期、陆军大学十期,1949年任第十二军第二三师师长,下辖3个团,在浙东被中国人民歼灭,金式只身逃往澳门,“到澳门就精神苦闷,愤而出走伶仃岛,参加海上游击,浙东部属乃无法支撑”。曹聚仁为妹夫金式向蒋经国求情。档案中没有蒋经国给曹聚仁的回信。不过从曹聚仁1952年4月11日托“灵均兄”转“经公”(即蒋经国)的第二封信可以看出,曹聚仁从香港托人带信给台湾的蒋经国,8天之后就得到回复,可见他一旦与蒋经国取得联系,通信渠道是相当畅通的。

曹聚仁在4月11日的信中,对蒋经国直言不讳:

聚仁对于时政,认为非彻底改革,改变作风,决无出路,当年赣南之朝气,乃成败转捩之机,钧座为转捩风气之人,乃无以挽救大陆之颓势,言之痛心。

聚仁在港年余观感如旧,今日羽毛未丰,似不宜轻言反攻;但大陆人心动摇之际,非有实际行动,何以转变其意向?

曹聚仁称,“来港写稿,仅以卖文为生,亦未参加任何政治活动。此间环境复杂,处境苦难,幸台座明察焉。”

曹聚仁期望赴台面见蒋经国:“愿得一闲,面向台座作最恳切之陈述,乞台座熟思深虑焉……倘许以入台面谒,乞为守秘!”

“国史馆”做事甚细,不仅扫描了信笺,还扫描了信封正反面。

在曹聚仁致蒋经国第二封信的信封上反面,我看到了蒋经国用蓝色铅笔写下的批示:

此公欲来台

送吕萦兄惆

至于“吕萦兄”如何办理、曹聚仁何时从香港赴台湾面晤蒋经国,档案中并无相关文件。据笔者估计,那些相关文件,仍未解密,所以未能查到。不过,从曹聚仁的这些亲笔信可以看出,曹聚仁是在到香港一年多之后,在1952年4月与蒋经国取得联系。他们在台湾见了面。后来在1956年7月亲点曹聚仁作为密使前往北京,就是由于1952年4月曹聚仁与蒋经国重新取得联系。

当年的美国《时代周刊》曾以透露内幕消息的口吻写道:“在香港,传闻集中在一个叫曹聚仁的中国记者身上”。“曹相信,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最好的事就是能否与共产党谈判解决问题。在收到北京方面支持他的消息之后,曹就写了一封信给旧识蒋经国,告之:‘在这危急时刻,我有重要的事要告诉你。’”显然,美国《时代周刊》把事情弄反了!是两蒋在台湾日月潭涵碧楼接见了曹聚仁,派他作为密使前往中国大陆。

在电脑中,我在“蒋经国‘总统’文物”中,见到《曹聚仁档案》。标明是蒋经国“国防部总政治部任内文件(五)”。这表明,蒋经国在担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时,还专门设置了《曹聚仁档案》。这一档案,后来移存于“总统府机要室”,最后转往“国史馆”。在电脑中,无法查阅《曹聚仁档案》。孙小姐告诉我,这一《曹聚仁档案》尚未数码化,必须到“国史馆”新店分馆查阅原件。

去“国史馆”新店分馆查档案,必须预约。我请孙小姐向那里发出了调阅申请,约定翌日上午前往查阅《曹聚仁档案》,同时也调阅阎锡山的相关档案。

僻远的“国史馆”新店分馆

新店,属于新北市。我从台北市乘坐捷运去新店。几经换乘,终于来到新店。

“国史馆”内有很陡的坡。我上了坡,一位管理员已经等在那里,领我进入“志希楼”,大楼的底层便是“编审处阅览科”。那里的管理员刘小姐给我一个纸箱,箱里就放着一个牛皮纸档案袋,是事先准备好的《曹聚仁档案》。另外还放着一盘微缩胶片,那是阎锡山档案。

我在白色的方桌前坐了下来。我看到档案袋上标明“‘总统府’人事登记卷”,写着“曹聚仁”三个大字,下面写着“浙江浦江”。看得出,在“‘总统府’人事登记卷”之中,有着许多这样按照人名登记分类的档案,而“曹聚仁”只是其中的一卷。

由于曹聚仁只是香港的自由作家,并没有在台湾政府部门供职,《曹聚仁档案》没有履历表之类,内中是44页贴得整整齐齐的香港报纸上有关曹聚仁的剪报(曹聚仁的报道以及曹聚仁的文章)。

诚如“国史馆”的档案说明所言,这是20世纪50年代初蒋经国在担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时,专门设置的《曹聚仁档案》,足见蒋经国对曹聚仁在香港的政治动向的关注。台湾当局在香港设有情报站,每日从香港的报刊上剪存他们关注的人物的资料,其中包括曹聚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份《曹聚仁档案》。所幸那里允许复印,我便全文复印了《曹聚仁档案》。

从《曹聚仁档案》可以看出,蒋经国选择曹聚仁作为“密使”是很慎重的:不仅由于当年他们在江西赣南曾共事多年,而且对他来到香港之后的言行进行仔细的监视、考察,还有来台湾面谈,经过批准,这才最终确定曹聚仁作为“密使”。

从“国史馆”新店分馆回来之后,我再度来到“国史馆”总馆,在元老吴稚晖档案中,查到曹聚仁与吴稚晖在1933年的多封往返信件。

我还特别搜寻了曾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王若飞的档案。王若飞在1945年8月作为中共代表,随同、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和平谈判。1946年1月,他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正因为这样,在的“大溪档案”中,有许多关于王若飞的记载。不过,我在“大溪档案”搜寻王若飞档案,是为了寻找王若飞日记――那是在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部队占领延安,王若飞在撤离时,一本日记本遗落在窑洞里,被部队缴获,落在当时被任命为延安市市长的陈绥民手中。陈绥民长期从事情报工作,曾任中央党部社会工作会总干事。社会工作会是三大情治单位之一。陈绥民“理所当然”仔细阅看了王若飞日记,在其中发现关于与结婚时的“约法三章”。1976年,陈绥民在由台湾新亚出版社出版的《与》一书中,引述了王若飞日记中所记的“约法三章”。1988年由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崔万秋的《前传》一书,又转引了陈绥民著《与》一书中关于“约法三章”的文字。

然而在大陆,诸多中共党史研究者却否定与结婚时曾经有过“约法三章”,引发争议。破解这一争议的途径之一,就是在台湾寻找那本王若飞日记。正因为这样,我在“国史馆”所存“大溪档案”中,查找王若飞日记。我从“国史馆”的两蒋档案中,查到了陈绥民、崔万秋的资料。我从“大溪档案”的“军事委员会侍从室”的档案中,发现了卷名为“王若飞”的档案。王若飞日记,兴许会在这名为“王若飞”的卷宗里。

遗憾的是,这个“王若飞”卷宗没有数码化,要查看原件,又得去“国史馆”新店分馆。

走访荣民总医院

台湾档案的“铁三角”中的第三家,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档案馆。

在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里,我主要查台湾“2・28”事件档案。那是在抗战胜利之后,派军队。1947年2月27日,军警在台北打死了请愿减税的商贩。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民罢市、游行请愿,又遭当局的镇压,激起了全省民众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暴动。几天之内,暴动民众控制了台湾省大部分地区。这一事件,史称“2・28”事件。近代史研究所所藏的“2・28”事件档案相当丰富,其中包括“台湾警备司令部”、“国家安全局”、“法务部调查局”、“国防部”、“行政院农林处”、“台湾高等法院”、“总统府”、台湾省文献会关于“2・28”事件的档案。

在“2・28”事件中,我关注台湾共产党在“2・28”事件中的作用,尤其关注当时台湾共产党领导人谢雪红的事变。她当时在台中领导民众夺取政权,产生很大影响。我在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里,查到了中国共产党台湾工委《关于准备接管工作的建议》《纪念“228”告全岛同胞书》《关于“228”经验教训》,还有中国共产党台湾工委的《台北工作检讨》。我也查到记录谢雪红在台中“2・28”事件活动的档案。另外,台湾学者郭乾辉所著《台共叛乱史》,也甚有参考价值。

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除了拥有诸多关于“2・28”事件的纸质历史档案之外,还有“行政院”研究“2・28”事件小组所做的重要当事人口述历史档案。

正因为这样,要深入研究“2・28”事件以及台湾共产党,在近代史研究所细细查阅相关档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台北,我还来到位于石牌的“荣总”。台湾人所说的“荣总”,全称是台北荣民总医院。所谓“荣民”,亦即“荣誉国民”,指退役军人。在台湾,除了“荣总”之外,名牌医院还有台湾大学附属医院(简称台大医院)、三军总医院、长庚医院(台塑集团旗下的私立医院)、马偕医院(基督教医院)。为什么我只对“荣总”发生兴趣呢?

这是因为“荣总”与台湾政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那里住院、治病。1975年4月5日,因突发心脏病,“荣总”赶往抢救无效,在台北市市郊士林官邸逝世,终年88岁。翌日移灵台北荣民总医院。

蒋经国晚年患严重的糖尿病,亦在“荣总”治疗。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因“末期糖尿病引发的肠胃自主神经合并症”,导致心脏因大量内出血而停止跳动,“荣总”赶往抢救无效,病逝于七海寓所,终年78岁。翌日移灵台北荣民总医院。

除了两蒋之外,1960年5月23日,四星上将、“山西王”阎锡山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终年78岁。

1962年2月14日,四星上将胡宗南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终年66岁。

1987年10月20日,四星上将何应钦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终年99岁……

台北荣民总医院设有院史馆,保存诸多档案。

在“荣总”“中正楼”四楼,公共关系办公室的王小姐接待了我。她告诉我,1949年200万军民随“蒋公”撤台,很多军人退役,“荣民”的医疗问题急待解决,于是1956年6月6日在蒋经国的推动下开始兴建台北荣民总医院,1959年11月1日建成。起初都是三四层楼房,“中正楼”是后来建设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从大陆退到台湾的“荣民”们年岁渐长,无意之中“高龄医学”(亦即“老龄医院”)成为“荣总”的特长。另外,外科与心脏病专科也是“荣总”的优势。如今“荣总”是拥有3000张病床的现代化大医院,不光是为“荣民”服务,也为普通民众服务,所以前来看病的人很多。

王小姐告诉我,台北荣民总医院建院之初,就在医院之侧建设了员工宿舍,医生、护士都住在那里。一旦有紧急情况,医生、护士随时可以就近赶到医院。医生、护士退休之后则迁出员工宿舍,另作安排,让年轻的医护人员搬进来。直到今日,台北荣民总医院依然保持这样的传统。

王小姐说,医院以治病救人为宗旨,不介入政治纷争。但是“荣总”在两蒋执政时建设的,无形中带上“蓝色”。执政时,称这里是“枪杆子医院”,不来“荣总”看病,而是到台大医院看病。这样,台大医院无形中带上“绿色”。

我希望到院史馆查阅相关档案。王小姐告知,院史馆的档案尚在整理之中,目前还无法提供查阅。

我还注意到,关于台湾史,还有两家档案馆:一是在南投的“国史馆”台湾文献馆以及在台北的台湾史料中心。后者在台北南京东路,属于民间档案馆,那里有“美丽岛事件”时期的许多资料。

学党史跟党走手抄报内容篇6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社区党支部高度重视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活动,支委会深刻领会会议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及时召开支部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会议,学习传达十七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通过专题会议,确定了此轮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并广泛征求了全体党员的意见,讨论了学习的形式,制定了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实施方案,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确保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确要求,周密部署

支部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的原则,明确要求,落实责任,注重“四个结合”。

一是将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列入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学习调研中,支部将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党员学习的必读篇目,专门安排时间、举办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和讨论,认真领会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二是将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活动与当前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了工作、学习“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特别是在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期间,既保证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放松、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不落伍,又确保了社区换届选举工作的稳步推进,在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引领下,国庆安保维稳及隐患排查等各项工作都落到实处,确保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期间辖区安定和谐。

三是将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活动与推动社区建设增速提质、社区服务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为本,服务于民,致力于营造一个居民居住放心、环境优美舒心、文化活跃开心、邻里和睦欢心、服务方便称心的“五心”社区大家庭。

四是将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活动与培养党员先进性、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起来,支部在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对支部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修养锤炼,动员和号召全体党员将学习贯彻活动与自身成长成才及服务贡献结合起来,把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盛、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三、形式灵活,内容全面

支部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教育阵地,在传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治学习新途径,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积极性。

(1)观看视频。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热情,平时只向未成年人开放的绿色网吧为党员同志开了“绿灯”,支部组织党员观看了十七届四中全会在线视频,使大家充分了解十七届四中全的内容。

(2)学习社论。支部先是在社区党建网上转载了关于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部分社论,并在专题学习会上向党员分发了人民日报社的社论《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组织开展学习报告、社论大讨论活动,帮助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理解全会精神。

(3)宣传竞赛。在内部宣传学习初见成效的同时,社区党支部发动全体党员积极投身到“三个一”的宣传竞赛活动中,即出好一期专题宣传栏、

办好一张专题手抄报、设计好一个网站宣传栏目。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扩大了宣传覆盖面,提高了普通群众的知晓率,也发挥了支部党员的宣传特长,拓宽了大家的学习渠道。

学党史跟党走手抄报内容篇7

一、同在一个系任教

白雪石解放前后,当过中小学教员。1958年入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任教。1962年该学院取消,调入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我当时在系里任干事,负责教研工作,为迎接白先生的到来,我忙里忙外,搬桌椅摆书架,进行布置。他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人老实,但谨小慎微。到校报到后,虽没有具体任务干,但他每天都来上班,总是早来晚走,生怕被别人说闲话。我们朝夕相处,关系很好。

1966年下半年开始,“”搞得很激烈,大字报满天飞,红卫兵造反到处“破四旧”,揪斗“走资派”“学术权威”。白雪石先生写了一张大字报――《我的丑恶历史》,张贴后,引起大家的注意。其内容就是在傅作义部下干过的事,当书记登记员。几天过后,有学生告诉我,白先生写大字报的第二天,自己背着铺盖卷来学校报到,主动要求进劳改队。红卫兵说他不够资格,不收留他,说他可以自己回去检查。

红卫兵让白雪石交代历史问题,还是说他在傅作义部下干过抄抄写写的那些事。这些小事在那时都成了严重的历史问题,必须交代清楚。当红卫兵查问他的社会关系与交往时质问说,“你都认识谁,与谁的关系好,来往多?”他不假思索地说:“我还认识黄均。”这时,立即引起周围学生的愤怒,“你还认识‘皇军’!与日本人有关系,要老实交代。”你一言他一语七嘴八舌地指责他。白雪石在围攻群众紧逼的情况下解释说:“我认识的黄均是中央美院的老师。”大家听后恍然大悟。“”把人弄成这个地步,成了后人的笑柄。

那时,我在学院住单人房间。他的办公室被红卫兵霸占没地方去,每天都去我的宿舍,一杯茶叶根,伴随我们一天,天天都在提心吊胆中过日子。

二 、合作《长城脚下幸福渠》

1974年秋,当时社会上大批黑画,提倡画红画。学校让我们搞创作。我与白雪石都没有参加过画所谓的黑画。白先生约我一起搞创作。当时的创作主题思路是歌颂党、歌颂工农兵,内容选材上自然是工人、农民。我们俩一起来到石景山首钢寻找创作灵感。在厂子里转悠半天,看到的都是高大的厂房和高耸入云的大烟筒。左思右想不好构图,难以表现。

正在我们犯愁时,我们看到《北京日报》上刊登《长城脚下幸福渠》的报道,还配发有黑白照片。这下把我们的思路打开了,何不以此内容为题材创作一幅山水画?经反复研究,决定了这个选题。这篇报道的新闻内容是北京南口公社的事情,于是我们俩乘车前往南口公社采风,我们找到公社领导说明来意,对方十分支持我们的工作,把我们安排在公社的一间办公室住下,食堂提供伙食,按规定付费交粮票。

我们俩各自带着写生本和笔,白天,参观公社农田水利建设,参加公社社员集体劳动,到居庸关八达岭写生。晚上,回来听广播看报纸,关心国家大事。一次,我们到八达岭深山里写生,天色已晚,又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只好到居庸关火车站乘车下山。一路艰难地行走,白先生比我长18岁,身体瘦小,行走更为吃力,过沟爬坡时四肢并用却毫无怨言。搭上火车回到南口,已是深夜。还有一次,我们在南口镇半山坡上写生,看到满山的柿子树,非常喜人。于是,我们俩拿起笔,神情专注地写生。忽见一穿绿军服的人向我们走来。他警觉地质问我们:“你们在干什么?这里是军事,是保密的地方,赶快走开!”还要强行没收我们的画稿。我们分辩说:“是写生,画柿子树。”对方根本不听解释,我们只好离开。当回到公社驻地把此情告诉公社领导时,领导说:“不要紧,没事的,我带你们去。”第二天,这位好心的领导带我们到山坡上画柿子树,尽情地画个够没人阻拦。

十五天的写生给我们留下了创作素材,回到学校我俩开始创作。我们构思画稿,水渠、绿地、树林、远山、高架电线跃然在宣纸上。我们有意地突出水渠,把它画在正中间,占据画面的重要位置;把农田画得绿油油的,表示大丰收;把树林画得挺拔有力,表示积极向上;把高架线画得高低错落有致,表示一派繁忙;把远山画得丰茂空旷,表示有生机。白先生主笔,我配合画,搞图稿和设色。一个是秋天,一个是春天,我们最后选择春天,表示欣欣向荣。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绘制,并征求意见进行修改,终于完成作品。

此作品展出后得到了有关方面领导的重视,受到好评。作品还刊登在全国各大报纸上,影响很大,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因当时不让署名盖章,我们没有署名也没有盖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让我们补上,还给了我们300元稿费。

就在我们画此作品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有一天,南京师范学院的画家陈大羽先生突然推开画室的门进来,我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报纸上正在批判他为赫鲁晓夫说话的画《好斗的公鸡》。我说:“你还敢来北京?”他说:“我不怕。”我说:“你还敢画画吗?”他说:“敢!”于是他立刻拿起毛笔在宣纸上画枇杷,笔头掉了,他竟然拿起笔头继续画,直到画完。自己签了名落了款,还用红笔画了一个图章。这幅画至今被我收藏。

三 、同去宜d开门办学

1975年,学校进行教学改革,一是在学校办学招收工农兵学员,二是将教师下放到各地方办班。7月,我们到江苏宜兴,上课地址在宜兴陶瓷研究所。招收的都是南京、扬州、苏州等地市级的工农兵学员。规模不大,人员不算多。除了上大课,就是下基层实习,我负责讲陶瓷的装饰学,白雪石负责写生课。

我们俩住在一个房间,与工农兵学员的关系相处得很好。一天,苏州市的一位女同学送来了一小盒果脯,让我们尝尝苏州特产,放下就跑,只好收下。白雪石打开小盒,拿一个小竹签扎了一个刚刚放到嘴边,这时正好被进来的带队领导看到,不问青红皂白,指责说:“你为什么吃人家的东西?还有没有纪律,有没有规矩?”这时,我看到白先生满脸通红。他十分难为情地说:“以后再也不吃别人的东西了。”我感觉这是对白先生人格的侮辱。又一次,办学单位组织教师和学员到苏州参观了解情况,住在一家旅馆。白先生吃坏了肚子,老到厕所。因当时物资匮乏,日用品紧张,他到小卖部买手纸,人家说只卖给他5张。他回来对我说此情景很是为难。我说,我去帮你说说。我跟小卖部讲明情况,人家痛快地卖给他一打。后来他每到一处,先购手纸,生怕买不着。现代人听了是个笑话,但那个年代却是事实。

学党史跟党走手抄报内容篇8

一、存在的问题

1.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方面:指出,讲政治既看态度,更靠能力。去年以来,支部围绕“两学一做”突出改造思想、改进工作、改转作风、改正问题,带头落实“学党史、读党章、过党日、上党课、交党费”活动,可以讲,党组织教育、管理、培养和监督党员的熔炉作用发挥是好的。但也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重形式轻内容,制度落实严肃性不够,有的看似落实了但质量不高;重人情轻党性,组织功能战斗性不够,批评与自我批评力度弱化;重奖优轻罚劣,党员作用先进性不够,评先进、树典型抓得多,硬起手腕纠治问题少。

2.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工作部署方面:班子成员普遍感到,自己能够成长为一名党员干部,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培养、组织的培养,特别是见证了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开创了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新局面,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赖,坚定了对的拥护爱戴,坚决听从和党中央指挥,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各项决策部署。但对照标准更高的要求,也还存在工作落实的针对性实效性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在落实中遇到困难时,积极主动协调做得还不够,有时过多考虑人情,政治执行力还有差距。

3.改进工作作风方面:一是抓工作推进时有应付了事现象。上级下发文件通知、成立机构,照搬照抄,不考虑是否有必要,有时不能做到结合实际。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二是请假报告制度执行不好。尤其是认为外出采访开会都是为了工作,请不请假不重要,而未能带头遵守请假制度,造成支部对请假制度重视程度不够。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1.跟紧跟上的能力素质不足。学习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思想认识提高慢,思考谋划思路窄,工作落实办法少,“跟得上”的标准不高,“走前列”的能力不够,思想上动力虽足,但工作上成效不够。

2.革弊鼎新的思想观念不牢。部分问题一直在抓、一直在改,但收效不明显,归根结底是思想观念没有完全转变,实际工作中问题意识树得不牢,很多时候还缺少猛药去疴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缺少积极主动破解矛盾、化解难题的思路和方法。

3.从严治党责任担当还有欠缺。抓落实、抓督促、抓检查力度小方法少,缺少追查倒逼的硬手段,制度没有真正“铁起来”、“硬起来”,致使党组织功能弱化,少数党员意识有所缺失,没有体现坚强的原则性战斗性。

三、整改措施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下一步,我们将把严实要求贯彻到支部党建工作中去,不断强化“四种意识”,以“跟得上、走前列”的政治自觉正确对待问题,以求创新、谋发展的使命自觉奋力破解问题,以班子自身的全面过硬带动全面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1.注重深化理论武装,确保时刻看齐追随。始终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提高班子自身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紧抓不放,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原原本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不断深化对重大战略思想、重要理论观点的理解领悟。扎实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坚定信仰,转化为统筹谋划、开展工作的思路办法,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搞好意识形态工作和经常性警示教育,引导全体党员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筑牢思想防线。紧盯单位发展目标,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学习成果向末端落实、向实践转化。

学党史跟党走手抄报内容篇9

监狱看守班长成为同情革命的一分子

在今北京市西城区草岚子胡同19号,是草岚子监狱旧址。1931年9月,政府为关押北平、天津两地被捕的共产党人,将这里作为临时看守所,并先后命名为“北平军人反省分院”(总院设在南京)、军监狱和北平高等特种刑事法庭第二看守所等,不过人们一直俗称之为草岚子监狱。

1931年6月,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殷鉴,省委委员安子文、省委军委常委薄一波、省委巡视员胡锡奎和刘澜涛、杨献珍等一批地下党员,因为叛徒出卖被捕,几经辗转,最后都被关押于草岚子监狱。在此前后,中共北平、天津市委的地下党组织也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又有几十名共产党员相继被捕关在草岚子监狱。

殷鉴等共产党人被关进草岚子监狱后不久,就成立了以殷鉴为支部书记的狱中党支部,他们决心“扛着红旗出狱”,团结、带领同志们在狱中继续同敌人进行斗争。为提高大家的思想理论水平,迎接更严酷的斗争,狱中党支部提出不仅要把监狱变作对敌斗争的战场,而且要变成学习马列主义的“党校”。为此,成立了由杨献珍负责的学委会,订立了严格的学习纪律和详细的学习计划。大家还一致认为:为了保证学习不受冲击袭扰,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防范措施,积极开展对狱方监管人员特别是对“OX”的争取。

当时,为了有利于和敌人斗争,他们按照英文的发音,分别给监狱看守管理人员起了一个英文代号,负责看守他们的班长叫牛宝正,他们按英文牛的发音,给他起名为“OX”,如果翻译成中文,就叫“欧克司尹”。在他们这些政治犯中,只要一说“OX”,大家都明白是谁。

牛宝正1886年生于山东省无棣县后牛村,幼时因为家贫没有念过多少书,1910年迁居无棣县东关,1919年进入县警察大队任骑兵正目,后升任分队长。军阀混战时因直鲁联军失败,鲁境政局不稳,1928年解甲归田。居家赋闲期间,和朋友一起到北平谋事。在北平,他东拜西求了两年多,也没有找到一个谋生的门路。1931年,他托朋友找到北平宪兵侦缉队长高继武,经高继武推荐,到“北平军人反省分院”——草岚子监狱补缺。

牛宝正在草岚子监狱先当看守员,后升任看守班长。从一开始,他就没有像其他看守那样对“犯人”那么凶,“犯人们”对他也都颇有好感。一次,牛宝正收到山东老家的一封信,信上说老母亲病重,无钱医治,他十分焦急,想请其他看守给家里写信,又不愿让他们知道自己家中寒酸、窘迫的景况。他看杨献珍像个文化人,一天,拿着信纸跑到杨献珍的监房,请他给家里写封信。杨献珍从牛宝正的口述中,得知他有个年逾七旬的老母现在贫病交加急需得到帮助,他收入有限,难以满足老娘的要求,为此,他心里十分不安,愧疚之情即使在杨献珍这个“囚犯”面前,他也不予掩饰。

这是一个难得的重要信息!杨献珍立即向狱中支部作了汇报,支部当即指示杨献珍要细心做好争取牛宝正的工作,既要在思想上给予热情的开导,又要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资助。

随后,每当牛宝正值勤时,杨献珍便主动地跟他搭话,跟他交朋友,一方面热诚友善地抚慰他这个空有孝心而不能孝敬母亲的孝子的痛苦心灵,一方面背过其他人的眼睛,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钱拿出来塞到牛宝正的手里,嘱咐他寄给他的母亲。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向牛宝正述说了自己苦闷的心情::“兄弟是个读书人,生平没有什么嗜好,就是喜欢看看书,读读报,但进来已几个月了,既看不到书,又看不着报,心里实在憋闷得慌,希望牛班长在方便的时候,能帮忙买点书报看看,兄弟一定重谢。”牛宝正为杨献珍诚恳真挚的话语和慷慨解囊的行动所感动,当场表示愿意为杨献珍效劳。只是要求杨献珍不要走漏了风声,否则,将使他身家性命不保。从此,牛宝正便时常从社会上给杨献珍购买进步报纸书刊。一条输送革命书籍的管道,在杨献珍的努力下顺利地开通了,并且从未发生任何纰漏。

同时,牛宝正由于长期受到这些革命战士的熏陶,思想感情也在逐渐起着变化。当局每当审讯这些“囚犯”,他大都陪守,经常耳闻目睹他们那凛然不屈的气势和铿锵有力的答辩,思想受到很大震动,对这些政治犯产生了同情心,政治立场也逐渐有了转变,再加上狱中地下党对他的努力争取,使牛宝正最后终于成为一名可信赖的、同情革命的一分子。

功不可没的营救被捕中共党员的“第一联络人”

牛宝正心中的天平“倒向”共产党人后,便开始经常为杨献珍他们送情报、传信息,并利用职务之便,对“囚犯”给予各方面的照顾。每月的探视日,狱外的地下党组织经常派人伪装探监进入草岚子监狱,同殷鉴等共产党人进行联系,牛宝正明里监视,暗中却给予保护和方便。他有时还利用晚间派妻子或儿子乘车去东四十条、鼓楼大街、皇城根、翠花胡同等联系点送取信件。狱外的地下党组织也与牛宝正秘密取得了联系,并将一批秘密文件交给他带入草岚子监狱,鼓舞了狱中同志们的革命信心和斗争意志。牛宝正还受狱中党组织委托,从书店购买一些英文版马、恩、列、斯著作,秘密带入监狱,由杨献珍等人负责翻译抄写,组织学习,把监狱变成了学习马列主义的“学堂”。

不久,狱政机关通过获取的情报,怀疑狱中有共产党的秘密组织在活动,重点怀疑对象有18人。为此,他们特调一个宪兵班进驻草岚子监狱,对“犯人们”进行审查和监视。牛宝正获悉后,立即密告狱中的地下党负责人,使他们有准备、有组织地开展反审查斗争。狱中党支部一班人等斗争骨干坚定地拒绝“反省”,给狱友们树立了榜样,在他们带领下,取得了狱中斗争的第一次胜利。

1934年冬和1935年,牛宝正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又向狱中地下党提供了北平军管会政训处第二次大审查、宪兵第三团派两个特务伪装政治犯打进监狱进行侦察及宪兵第二团密报南京特务机关要杀害12名骨干等一批重要情报,使狱中地下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得以妥筹对策,从容应付,最终一次次夺取了斗争的胜利。

此外,牛宝正还冒着生命危险,积极配合狱外党组织对在押同志进行营救,并且功不可没。

1936年后,全国抗日浪潮空前高涨。我党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而白区党的干部又人手紧张。时任中共北方局书记的刘少奇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解决党的干部缺乏问题,认为被监禁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草岚子监狱)中的五六十名党员,有许多是我党坚强的骨干,党组织有必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手段”营救他们出狱。北方局随即向党中央写了报告,经中央研究予以批准。于是,北方局组织部长柯庆施便通过牛宝正向狱中传达了党中央关于“要求狱中同志争取早日出狱为党工作”的指示。

狱中党支部接到了外边党组织的第一封信时,担心是敌人搞的圈套,决定不予执行。过了一段时间,北方局又通过牛宝正给狱中支部送去了第二封信。其大意是:党组织营救你们出狱,这是中央的决定,望早作安排。

当时,当局为了分化瓦解,笼络人心,规定狱中刑期超过五分之一的政治犯,只要是公开在报纸上刊登一则《启事》,就可获释出狱。要想早日出狱,除去登报别无良法。但要违心地以《启事》见报,就等于公开放弃革命信念,这叛变之嫌跳到黄河也洗不清。所以,经大家商量,由杨献珍用外文向北方局和党中央汇报了“不同意登报出狱”的意见,如党组织坚持让登报出狱,则提出以下要求:1.登报有叛变之嫌,如党组织坚持这样做,登报的责任由组织负责;2.出去后仍然是党员,应按正式党员安置工作,无须另行立案审查;3.这次是依令行事,组织上以后不能再追究此事的责任。

此件通过牛宝正转送到北方局,北方局答复后,又转呈党中央批示。之后又得到北方局的第三封信,并随信附了北方局向中央建议的主要内容抄件,以证明这些指示确实是经中央批准的。直到这时,狱中党支部终于相信这是组织的决定,经过研究,同意按照中央的意图行事。

敌人见同时有这么多人要求出狱,一时也难辨真假,不敢仓促批准,因此,一个月后还没有消息。这时,中央又一次指示让迅速出狱。对此,狱中支部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认为分批出狱较为妥当。1936年9月上旬,安子文、杨献珍、刘澜涛、薄一波等9名同志第一批获释,1936年9月22日,赵林、冯乐进等21名同志也出了狱。就这样,前后有61名同志按照这一办法获释。为了减小目标,出狱后大家首先分散活动,在街上行走彼此不说话,像不相识的一样。后来,他们逐渐都和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并接受了党的工作分配。

在这一系列秘密活动中,牛宝正始终是监狱内外的“第一联络人”,尽管他百倍谨慎、高度警惕,但终因时间过长、同政治犯的交往又过于频繁,最后受到监狱当局的怀疑。1936年底的一天,牛宝正正在积极配合地下党营救其他被捕人员出狱之际,当局以“共党”案将牛宝正逮捕,加铐上镣投入监牢。当局在审讯他的过程中,软硬兼施,严刑逼供,要他吐露实情。牛宝正宁死不招供,当局气急败坏,准备判处他极刑。

在此危急关头,北平中共地下党及其亲属及时对牛宝正展开营救,帮助他逃出北平,然后,党组织又将其家属密护出城。自此,牛宝正一家和中共党组织中断了联系。

建国后中央一纸加急电报发往山东:一定要找到当年那个草岚子监狱的“功臣”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并于1949年10月成立了新中国。安子文等当年那些草岚子监狱的“囚犯”,如今不少都成了新中国位高权重的功勋,他们不忘牛宝正曾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准备接其进京。然而,他们当时仅知牛宝正是山东籍,对其详址不明,经多方查询,仍毫无音信。于是,安子文他们只好一纸急电发往山东,请山东有关方面代为查询当年草岚子监狱那个代号“OX”的“功臣”牛宝正的下落,如果健在就即刻安排他携眷进京。

山东省接到中央的这一电报后,非常重视,立即展开了查找工作。幸好,一个原在山东渤海抗日根据地工作过的同志曾认识牛宝正,他向组织提供信息说,牛宝正是无棣县城关附近的人。于是,中共山东省委1950年4月又一纸公文下到了无棣县当时所属的中共垦利地委(今山东滨州市委)。

垦利地委对此非常重视,立即安排专人携省委专函赶赴无棣县。无棣县委书记张雨村看过省委来函后,不敢怠慢,立即批示由县委办公室主任赵延津负责办理此事,赵延津又将此事安排给县委办公室干部张学德具体负责。张雨村还安排赵延津、张学德和地委来的同志一块儿见了个面,共同商议查访事宜。张雨村并当面向张学德交代三点:寻找范围在城关;查寻时间要抓紧;找到其人,考察无误,尽早安排其赴京。

张学德从张雨村书记脸上的凝重和地委干部的焦急语气中,体悟到自己现在接的可不是一般的任务,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个组织的重托办好。

从张书记的办公室一出来,张学德就立即着手开始了调查。他首先在县委机关内向城关籍人员打听是否认识牛宝正,大家都摇了摇头。随后,他骑上一辆单车直奔城关,向正在区委参加会议的乡村基层干部们了“寻人启事”。

这一招果然有效,时隔不久,就有人向张学德反映:县城东关一个正在接受管制的人员名字就叫牛宝正。张学德心中一阵激动,立即赶赴城关公安分局,找到局长张权温,他证实牛宝正是东关人,并介绍此人历史复杂,早年在本县干过警察队长,在外地当过监狱的看守班长,现属被管制的反革命分子。为了解更多的材料,张学德又查阅了敌伪档案,在繁杂的案卷中,未发现他同我党有任何关系的记载。

难道他就是那个中央领导要急着查找的代号叫“OX”的牛宝正吗?张学德心生疑虑。

但为了慎重起见,张学德决定还是应该同牛宝正本人见上一面。他以审查人员的名义,数次约谈牛宝正,重点了解他的“历史”。牛宝正“交待”说,他在北平监狱当看守班长期间,曾帮助在押的中共地下党做过不少事,为此还差点被当局枪毙。逃离北平后,他举家返回山东无棣原籍,以做小买卖度日。全国解放后,无棣县有关方面对他曾有功于革命的历史不甚了解,根据他干过的警察队长和监狱看守班长的“历史”,将其划为历史反革命分子,实行公安管制。查访到此,张学德基本可以认定,此牛宝正就是中央领导要找的“OX”。

张学德将自己的初步查访结果报告给赵延津和张雨村等领导,领导指示,兹事体大,一定要确保牛宝正的身份和经历准确无误,如果弄了一个“假功臣”进京,那笑话可就大了。

接着,县委和公安部门经过对牛宝正邻居和家属的进一步查访以及有关档案的再次仔细核对,证实了牛宝正确有在北平草岚子监狱任过看守班长的经历;下一步需要重点核实的,就是牛宝正认不认识当时在押于北平草岚子监狱的安子文和刘澜涛等领导人。当张学德等人向牛宝正提起安子文和刘澜涛等领导人名字时,牛宝正说都不认识,他说只认识“徐子文、刘华甫”等人,并说出了“徐子文、刘华甫”等人的体貌特征。

无棣县委和垦利地委的领导经过研究认为,当时在白区工作的很多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的需要都有过化名,“徐子文、刘华甫”就分别是安子文和刘澜涛当时使用的化名,并且牛宝正提供的“徐子文、刘华甫”等人的体貌特征也基本符合实际。至此,无棣县委和垦利地委对牛宝正的身份终于确定无误。

下一步,就是安排牛宝正进京事宜了。当张学德先将当年的“徐子文、刘华甫”等人现在已是新中国重要功勋的事实告诉牛宝正时,他惊喜异常,连说想不到。当张学德接着宣布对他解除管制、按照中央安排立即护送他举家进京时,他先是瞪大了眼睛,接着潸然泪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为好,双手紧紧握住张学德等人的手臂连声道谢。

学党史跟党走手抄报内容篇10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1、抓好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年初,党组制定了内容丰富详实的学习计划,重新完善了机关党建工作制度,上半年集中学习6次,重点学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内容,党支部围绕“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分别开展了专题研讨,全体党员都能够自觉认真抄写学习笔记,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结合全团实施“青年大学习”行动工作部署,xx先后4次分领域分层次开展了“青年大学习”专题巡讲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和广大团员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我县振兴发展作出积极贡献。6月初,邀请xx老师在县职教中心礼堂为机关全体党员及基层团干部共xx人做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跟党走”---党的专题巡讲会,号召全体党员及广大团干部积极学习前沿科技和做好青年工作。6月27日,开展了“跟党走唱响青春之歌”主题青年大学习暨庆祝建党97周年宣讲会,老师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发展史。7月5日,举办“青年大学习”暨团的十八大精神宣讲交流会,党员干部围绕共青团十八大召开的盛况、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宣讲,倡议全体党员及广大团员青年要经常性开展学习,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立足岗位,服务基层。

2、严格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作为抓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我带头履行党建工作职责,将党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机关工作的全局,统筹安排,一同谋划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一同目标考核。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将党建任务目标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各班子成员,落实到机关党支部,做到党建工作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形成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3、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完善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细则,做到工作有依据、活动有记录、服务有实效。党支部立足“社区需要”和“党员所能”两个前提,积极与包扶社区进行对接。根据城市网格化管理机关干部进小区帮建活动要求,班子成员多次深入社区了解帮扶小区实际困难,细化帮扶举措,使小区旧貌换新颜。一是进一步美化小区绿色环境。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筹措资金,为社区提供花苗2000余株,种类包括串红、鼠尾草等,又为小区补植乔木60棵、灌木90墩,切实解决了小区绿化花苗难的问题,增加了街道及社区城市绿化率。二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配合小区物业,集中开展了义务清扫活动,全面清除路段内垃圾、环境卫生死角;清除楼宇小广告、小粘贴,有效加强了小区环境卫生整治。三是增加小区文化元素。对小区4个门洞面积约400平米的墙体进行了再清理并重新粉刷,制作了文化宣传板悬挂于门洞两侧,增添了小区的文化元素。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七一前夕,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及部分基层团干部到博物馆,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参观了解家乡历史文化,使全体党员接受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

4、以党建为抓手促进行业扶贫。按照县委统一要求,以培养青年人才为重点,在县职教中心围绕面点技能、种养殖等内容开展了青年就业创业培训班,培训青年100余人,拓宽了青年就业创业的视野和新方向。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优势,助力精准扶贫,3月份,举办奖学金、助学金发放仪式。合计发放奖学金、助学金3.65万元,资助学生48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党建工作落实力度有待加强。落实党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认为业务工作是硬任务,基层党的建设是软任务。二是落实制度和履行职责不到位,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问责制没有起到警示和威慑作用。三是基层党建的创新意识不够突出,没能静下心来思考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基层党建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尤其是在业务工作量大的时候,没有把党建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上,导致党建整体水平不均衡。二是虽然建立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党支部也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监督和考评考核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激励问责机制不够完善。三是对党建知识学习不够,缺乏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自觉不自觉地降低了工作标准,没有深钻细研,不能以创新的思路、有效的措施抓实党建工作。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