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29 14:51:13

初中化学实验计划

初中化学实验计划篇1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性实验;教学策略

我们都知道,化学实验是中考的必考知识点,这虽然能够让教师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但是却让教师将自己的视野局限在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上,也让很多教师总是集中训练初中生的实验能力,所设计的实验教学也多是验证性实验,即提前将实验结论告知,学生只需要根据固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即可。如此一来,即使初中生能够在短期内对化学学科产生学习兴趣,但是并不利于维持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学习积极性。而创新性化学实验强调的是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现象与结论的前提下,通过亲自设计与动手实践,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结合化学理论知识得出结论,学生必须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化学知识的探究过程都是以学生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创新性化学实验还可以使学生初步具备严谨的科学精神,这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下面,笔者便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做好理论准备、鼓励学生动手、做好实验小结三个方面,讨论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展开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做好理论准备

任何实验都是以化学理论知识为指导的,创新性化学实验更加需要理论的支持,才能够保证其科学性、严谨性。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理论准备,以充足的理论知识保证创新性实验的可行性。首先,教师要组织初中生按照化学教材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是学习化学实验册,让学生知道化学实验的开展目的是什么,开展这个实验的相关知识点有哪些,我们应该使用哪些实验用品,这个实验可能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实验可能会出现哪些意外,等等。其次,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以小组的形式设计实验计划。在这个实验计划中,学生需要将他们的设计思路、所需要的实验用品等进行标注。虽然大部分的初中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化学现象,但是他们并没有系统的认识,九年级是他们的化学启蒙教育,他们的化学知识储备与实验能力都有所欠缺,所以他们个人并不具备设计实验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设计化学实验,集思广益,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贡献自己的才能。然后,教师需要对初中生所设计的化学实验计划进行评估,判断这个化学实验的可行性,将一些具有危险性、污染性的化学实验进行修正,以使学生所设计的化学实验更加科学。由此便算是完成了创新性化学实验的理论准备。

二、鼓励学生动手

在做好理论准备之后,教师就需要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化学实验室,或者是在教室内为学生准备充足的验用品,让学生亲自操作,从而保证他们能够落实自己所设计的实验,使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设计成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组所开展的实验计划都是独特的,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实验能否成功,所以会在实验中投入全身心的精力。如果他们在实验中发生意外,便会立即进行探究,思考补救措施,如果学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便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使其树立学习自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的实验进程,并且在小组实验备受阻碍无法继续进行的时候为学生提供辅导与帮助。创新性实验虽然强调的是学生亲自设计、亲自操作,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要完全置身事外,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整个课堂活动的宏观调控者。因此,在开展创新性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

三、做好实验小结

初中生化学知识的储备与能力都有所不足,创新性实验本身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创造力要求很高,他们所设计的实验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时候,要做好实验小结工作,及时总结学生所设计的实验问题,肯定实验的可取之处,激励学生,使初中生重塑自信,同时还要使其正视自己的问题,自觉作出改正。

总而言之,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好理论准备,为设计科学的化学实验做好准备;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化学实验,在实践中检验实验成果;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实验小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学生设计下一轮的化学实验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实验计划篇2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自动化专业 一级项目

本文的研究成果来源于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攻关项目——“构建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No.11BG08)。

引 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重大战略部署,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我校被批准列入首批61所试点高校,自动化专业是我校第一批加入“卓越计划”的专业之一。

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我们制订了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和培养矩阵。同时,结合对自动化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的经验,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对我校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改革。

新的培养计划结合我校交通运输行业背景,以培养拔尖创新性人才为目标,在充分研究和吸收CDIO国际工程教育理念[1]的基础上,将课程体系组织划分为三级:一级项目贯穿于每个学年,以若干专业实践课组成多个设计和研究项目,使学生系统地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整体训练;二级项目以自动化专业相关课程群为基础,作为一级项目的支撑,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知识的能力,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三级项目基于具体的单门课程,根据教学需要设立小规模实践项目,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针对传统课程体系在低年级阶段实践环节缺失的问题,在“卓越计划”的课程建设中面向一年级新生设计了“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该项目以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为目的,初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的基本能力,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工程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面向一年级新生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根据自动化专业培养体系的特点[2],结合“卓越计划”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通用标准要求[3],“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课程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建立学生的工程职业道德、工程质量意识,初步培养交流协作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如何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将围绕自动化专业领域内理论知识要求低、入门较容易的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系统和电气可编程序控制器等相关知识点展开,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组成贯穿整个学年的课程体系。

“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内容

依据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结合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的特点和多年教学经验,在充分尊重低年级学生对专业知识探索过程的认知规律基础上,我们在一年级阶段设计了四门相关实践课程,第一学期的自动化学科概论和自动化实践初步,作为一级项目的基础准备课程;第二学期的电气系统设计与实践入门和企业自动化综合实验,作为一级项目的重点深化实践课程。

自动化学科概论以概述性的讲授为主,计22学时,主要从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层面来审视、介绍本科自动化专业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刚刚走入学校大门后便逐步对自己的专业和领域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契机逐步引导他们主动发掘自己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

自动化实践初步是一门新设计的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的课程,计48学时,其中基本知识讲授不超过18学时,剩余30学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课程内容紧密围绕“一个软件”、“两个系统”和“三个基础”展开。其中,“三个基础”是指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知识、低压电器的基础知识和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两个系统”是指典型电气控制系统和典型温度控制系统;“一个软件”是指CAD电气设计软件。自动化实践初步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有代表性的实践环节训练,使刚入校的新生能够初步具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为后续四年的专业学习打下实践基础。

电气系统设计与实践入门是以自动化专业传统课程体系中的PLC原理及应用课程为基础改革而来的新课程,计36学时,其中知识讲授不超过10学时,实验26学时。课程重点强调“入门”和“实践”,在PLC原理及应用课程基础上,摒弃了与后续理论课程相关性较大的知识点,精炼出关于电气系统控制的入门知识。课程结合第一学期两门基础准备课程的知识和实践的铺垫,使学生在不必掌握过深的理论知识前提下先进行动手实践,在一年级就能接触到较为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学会编写一些简单的PLC程序,在实践中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企业自动化综合实验是一门新设计的独立实验课程,学时2周。课程没有理论讲授内容,2周时间全部在实验室进行。企业自动化综合实验是在前三门课程基础上的深化,也是“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的核心。课程的内容是要求学生自行完成一个典型电气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线路设计、程序设计、模拟调试、实践验证、结果分析和总结报告。要求学生3人组成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

课程采取典型案例导向式教学模式,在学期一开始就布置综合实验项目选题,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对选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资料收集,以充分理解选题的背景,并且锻炼对专业项目课题分析的能力。在集中的2周时间内,完成设计、模拟调试、实验和总结等内容。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使学生通过一段时间集中地训练深刻体会一个系统从想法变成现实的全过程,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基本素养;通过团队协作完成课程任务可以初步锻炼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为后续多项综合实验课奠定基础;虽然一年级阶段所能完成的系统相对简单,但学生经过项目的锤炼,尤其是项目组织、文档整理等专业外工作的过程,逐步深化他们的工程意识。

多位一体的教学形式

为了充分实现“卓越计划”提出的“宽厚、复合、创新、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4],改变以往教学手段单一的弊端,我们为课程一级项目设计了以讲座参观为铺垫、课堂实验与课后实验相促进、总结交流与教师点评再升华的多位一体的教学形式。讲座贯穿于自动化学科概论的课程教学,同时在“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中会专门就资料的检索与利用、技术报告、交流技巧、团队合作、实验结果分析等内容为学生开设几次专题报告。参观安排在自动化实践初步和电气系统设计与实践入门两门课程的初期阶段,包括学校供配电系统、电路板制作生产系统、工厂电气控制系统等项目。除了传统的课堂实验外,在自动化实践初步中安排学生课下完成一个小电子产品(如直流稳压电源、简易功放音箱、收音机等)的制作,通过自己购置元器件、利用开放实验室自己动手焊接,亲自体会产品生产的过程。总结交流和教师点评阶段性的穿插于各实践环节中,尤其在企业自动化综合实验中,每天安排1~2个小组向全班做工作汇报,由教师对典型问题作有针对性的点评。“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内容组织和教学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内容组织和教学形式

考核评价体系

由于“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面向的是一年级的新生,为了使他们能够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下考试决定一切的考核模式,逐步接受工程人才的评价模式以适应将来社会的要求,我们设计了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采取以平时综合表现为主线、综合考评为重点、笔试考核为辅助,个人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总评相结合的模式。

平时综合表现包括出勤情况、实践环节的参与程度、心得体会等;综合考评主要考查实验报告、设计报告、实验完成情况、答辩情况等,对于企业自动化综合实验还要对项目文档、汇报表现、团队合作等方面重点考查。笔试主要针对自动化学科概论,采取开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听讲座和报告对专业背景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情况。同时,在所有实践课程中都设置有个人自评环节,学生在答辩时根据所学知识、能力锻炼和实践效果做自我评价;在小组答辩时要求进行学生互评,互相指出他人在团队协作项目中的作用、优点与不足;最后,有指导教师给出总评,对学生知识掌握和实践技能作出评价,提出改进的方向。图1给出了企业自动化综合实验课程的考评体系架构[5]。

教学实践效果总结

自我校2010年开展“卓越计划”以来,“企业自动化实践入门”一级项目已开设2年,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经过对项目中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典型案例和考核方式的不断探索与改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反馈的体会与总结来看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总结如下:

1. 贯穿于一个学年的专业课程,改变了以往学生刚入学对专业的茫然,通过专业实践的锻炼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2. 课程内容多样而不失简单,每门课程点到为止,重在实践,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工程意识。

3. 教学方式丰富,重在能力培养,改变了“纸上谈兵”的传统模式。“在填写问卷调查时,看到桌上厚厚的实验报告,我都不敢相信这是我做的,撰写实验报告提高了我书面交流的能力。”

4. 考核体系完善,弱化了传统的笔试考核,重点考核能力与素质;“专业考试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演示并介绍自己的项目,这样的考试不仅不会让我们紧张,还能向其他人学到很多东西。”“我们靠团队分工协作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

参考文献

[1]顾佩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和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张慧平,戴波,刘建东,纪文刚.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思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268-271.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4): 21-29.

[4]韩璞等.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10): 262-264,271.

初中化学实验计划篇3

< alt="陕西榆林2016年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1" src="/UploadFile/KaoShi/2020-04-01/3077040871.jpg">

榆林市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精神,深入推进全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以下简称“中考”),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6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陕教基一〔2015〕31号)要求,结合榆林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2016年全市中考工作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为原则,依据省、市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各项考试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考试、测试、评价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的导向作用,不断提升初中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创新招生模式,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自主权,为考生提供更加公正、公平的竞争平台,为学校选拔合格人才,促进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对中考政策信息进行广泛宣传,为促进我市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组织方式全市2016年中考工作在市、县区招委会统一领导下,由市、县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市、县区相关业务部门和相关学校按职责具体实施。其中,中考阅卷、普通高中(综合高中)录取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职业高中录取由县区教育局具体负责。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体育考试、体育艺术专业测试由各级招生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相关学校配合完成;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中专学校录取按省上要求,由市招生办配合组织实施。县属高中学校的自主招生测试由县区教育局牵头,相关招生学校组织实施;市直高中学校的自主招生测试,由市教育局统筹学校安排。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由各级电教部门统筹组织,相关学校参与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由各级教研部门监督指导,各初中学校组织实施。各县区、各部门、各学校要依据本《意见》要求,健全组织机构,细化工作方案,完善工作程序,严肃工作纪律,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各县区、相关部门要落实各类考试(测试、评价)的监管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三、招生计划、范围(一)招生计划。2016年,按中、省规定,全市公办普通高中不再招收择校生。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职业高中、中专学校按其所定计划招生。普通高中(综合高中)招生计划由市教育局下达,具体计划构成如下:1.自主招生计划。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为:榆林中学、榆林实验中学、榆林十中、榆林第二实验中学、榆林一中、榆林市苏州中学、横山中学、靖边中学、定边中学、绥德中学、绥德一中、米脂中学、佳县中学、吴堡中学、清涧中学、子洲中学和榆林高新中学(国际班)。上述学校可以在中考前按不超招生总计划15%的比例招生。各县区、各学校可结合实际,研究决定是否上报自主招生计划。2.特长生计划。经市教育局审批的学校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按体育、音乐、美术每科每班不超40人上报计划。3.统招计划。除自主招生计划、特长生计划外,各学校的其余计划均为统招计划。自主招生计划、特长生计划未完成的,剩余计划全部转为统招计划。(二)招生范围。县属公办高中面向本县区招生。榆林中学、榆林实验中学、榆林十中、榆林第二实验中学和榆林高新中学面向全市招生。民办高中、综合高中、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职业高中、中专学校面向全市招生。四、网上报名全市中考网上报名统一安排在4月11日至13日进行。中考网报号和原始密码由市招生办统筹安排,各县区招生办负责编发。具体如下:(一)网上报名条件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2.身体健康。3.报考普通高中的考生应为初中应届毕业生。4.报考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高中、中专学校的考生为初中毕业生。5.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还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父亲或母亲持陕西省居住证1年以上,在榆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年以上(含1年),子女在我市初中学校毕业。6.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不具备报名资格:⑴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学校在校生。⑵初中非毕业年级在校生。⑶因触犯刑律被起诉或正在服刑的人员。⑷非陕西省户籍且不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人员。(二)网上报名要求。依据学生学籍、户籍情况,对报名分类要求如下:1.初中应届毕业生。学籍、户籍均在市内的,由毕业学校将应届毕业生花名册(按学籍管理系统格式)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后,到所在县区招生办集体办理报名手续。具体要求由各县区招生办通知。学籍在市外、户籍在市内的,由本人或家长持户口薄、学籍卡和学籍所在县区教育局证明材料,回户籍所在县区招生办接受资格审查。审查合格的,在县区招生办办理报名手续。学籍在市内、户籍在省外的,按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陕参加升学考试方案〉的通知》(陕教考〔2012〕8号)相关要求,由毕业生或家长持有效证明材料(本人学籍卡、本人身份证件、父亲或母亲身份证件、父子或母子关系证明、在榆居住证、当地人社部门出具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证明),并填写《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榆林参加中考报名申请表》(附表1),到学籍所在县区招生办申请报名。2.初中往届毕业生。由本人持初中毕业证、户口薄或户籍证明直接到户籍所在县区招生办接受报名资格审查。审查合格的,在县区招生办办理报名手续。各县区招生办在4月22日前完成考生数码照片采集和网上报名信息确认工作,其中《报考信息确认表》须经考生本人签字确认、存档。(三)自主招生报名。自主招生报名,须遵从以下要求:1.学生符合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报名条件,且综合素质达到省级示范高中和省、市级标准化高中录取资格,文化课成绩优秀。2.自主招生报名在全市网上报名结束后进行,学生可通过学校推荐或自荐的方式,向招生学校提交《榆林市2016年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推荐(自荐)表》(附表2),接受报名学校资格审查。3.学生只能参加一所学校的自主招生测试。否则,其测试资格无效。4.相关初中学校要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为参加自主招生测试的学生完善相关手续。五、考试2016年全市中考主要由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自主招生测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体育考试、体育艺术专业测试等组成。(一)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与历史、英语、物理与化学,共7科5卷,卷面满分580分。各科目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分别为:语文120分,时间为150分钟;数学120分,时间为120分钟;思想品德与历史100分(思想品德60分,历史40分),时间为100分钟;英语120分(含听力25分),时间为120分钟;物理与化学120分(物理70分、化学50分),时间为120分钟。除思想品德与历史实行开卷笔试外,其余科目均为闭卷笔试。语文为一卷制,其余科目为两卷制。具体安排见下表:

(二)自主招生测试。测试时间统一安排在5月21日(星期六)进行,测试地点在各招生学校,测试准考证号统一采用中考网报号,测试的三个科目由县区、学校确定。4月20日前,各县区、高新区教育局和市直学校要以正式文件形式,向市教育局上报自主招生方案。方案通过市上审核后,各县区、相关学校方可开展命题、制卷等前期准备工作。测试结束后,相关学校须在5月23日上午在本地(校)教育门户网站上公示自主招生测试预录取名单,公示时间至5月29日上午结束。公示结束后,市上即行安排录取。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科学计算器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陕教基〔2006〕50号)和《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15年春季中小学学具及制作材料目录)的通知》(陕教基二〔2015〕15号)要求,允许考生在数学、物理与化学等两科考试时携带规定型号的科学计算器进入考场。英语听力试题播放采用以广播为主,磁带为辅的办法进行。在规定时间内,由陕西声媒广告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新闻广播AM693、FM106.6同时向全省播放英语听力试题。各考点学校要提前试收上述两个频率的节目。若收听效果不好,可用磁带播放。磁带播放时间要与广播同步。(三)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2016年中考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核按陕教基〔2005〕81号文件执行,在5月15日前完成。上述三科实验操作考核成绩满分30分(每科10分),考生实际得分计入中考总成绩。(四)体育考试。2016年中考体育考试按《陕西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详见陕教规范〔2014〕18号)执行,在5月15日前完成。体育考试成绩满分50分,其中平时考核成绩满分15分(体育课成绩9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6分)、统一考试成绩满分35分。(五)体育艺术专业测试。测试时间安排在中考结束后、志愿填报前进行,测试工作须在县区教育局、招生办监督下组织实施。举办体育、艺术实验班的高中学校要在6月中旬将专业测试方案报县区教育局审批、市招生办备案。此外,对省考科目以外的国家课程,须在上级主管部门监督、指导下,由初中学校按教学进度于6月20日前完成考试或考查。考试或考查成绩以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等级方式呈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学习能力”维度之中。凡达到C级以上(含C级)即符合毕业要求。六、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严格按陕教基〔2009〕55号和榆政教发〔2009〕38号文件要求执行,在5月15日前完成。各级教研部门要监督、指导各初中学校健全组织机构,制定评价方案,认真组织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防止评价流于形式,走过场。评价工作结束后,各初中学校要逐人审核评价结果,将真实准确的评价结果记入《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七、志愿填报、录取、建档涉及考生志愿填报、录取、建档等方面的事项,市教育局将另文适时通知。八、信息报送(一)报名信息。各县区、高新区务于4月15日前将《榆林市2016年初中毕业生情况统计表》(附表4)以纸质版、电子版两种形式报市招生办。市招生办于4月26日前将考生报名库光盘报市教育局。(二)成绩信息。5月20日前,各县区、高新区教育局和局属相关学校将成绩信息(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成绩、体育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上传“榆林市中考管理系统”。其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成绩、体育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纸质名册留存县区、学校备查。7月6日前,各县区教育局须将体育艺术专业测试成绩表册(由市招生办统一下发表样,上报纸质版)、成绩库(Excel2003格式,上报电子版)报市招生办存档备查。市招生办对上述数据审核无误后,于7月10日前将成绩信息库光盘报市教育局。以上报送的信息光盘,均为一式两张,贴标签,标签上由单位负责人签字,并装入档案袋内密封盖章。九、有关要求(一)强化考试(测试)安全管理。各县区、高新区教育局要把考试安全管理落实到考试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特别要完善标准化考点安保设施设备建设,制定考试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师生员工考试安全教育,提高考试安全管理水平。市、县区招生办及有关学校要强化试题(答题卡)运送、保管工作,严防失密、泄密事件发生。各初中学校要教育学生妥善保存涉考信息(网报用户名、登录密码、成绩、志愿、录取),如因个人原因引发不良后果的,由考生本人负全责。各县区、高新区教育局和各初中学校要切实加强教学、安全管理,督促被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安心完成后续学业,对于疏于管理以致造成恶劣影响的县区、学校,市上将追究相关学校、人员责任,并通报全市。(二)完善督查机制。为抓好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体育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体育艺术专业测试等工作,各县区教育局、招生办和相关学校要细化时间安排,确保上述工作梯次完成。市电教馆、市招生办、市教研室要依据县区、学校时间安排,组织人员到县、到校督查,指导各县区、相关学校按时、保质完成上述工作。工作结束后,市电教馆、市招生办、市教研室要将督查工作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将书面通报印发各县区。(三)强化培训工作。各县区教育局、招生办要加强考风考纪建设,进一步把考务精细化管理作为工作重点,明确培训时间、内容,促使考试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水平。各县区招生办要采取送训到校的方式,指导各初中学校开展网上报名、考风考纪、答题卡使用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市招生办要在考前印发的相关材料,对考生、家长进行中考政策解读和培训,整体提升培训效果。(四)优化舆论宣传。对于事关考生、家长切身利益的政策信息,各县区、各学校要及时在本地电视台、教育门户网站、校园广播和宣传栏上进行宣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高中学校媒体宣传审查机制,各招生学校的招生简章、招生计划和相关学校的自主招生录取名单、体育艺术专业测试合格人员名单须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和招生部门审核后,在当地教育门户网站上公布,确保考生、家长政策应知尽知、信息应享尽享,构建公布及时、公开透明的舆论氛围。(五)坚持依法治考。各县区、高新区教育局要围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把依法治考作为2016年中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办学行为。要依据学籍库,严格审查报名资格,对于违规报考人员,考前取消报名资格、考中取消考试资格、考后取消录取资格。要严守考试、阅卷工作纪律,严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要畅通举报渠道,严查初中学校或教师限制学生报名参加考试、干预学生填报志愿、买卖生源或有偿招生的行为,严查高中学校超计划、违反规定跨区域招生、组织或变相组织考试、擅自提前报名开学、接收无学籍人员和被其它学校录取的学生旁听等行为。对招生考试违规行为,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将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参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省、市、县有关规定,对相关单位、个人予以严肃处理。本《实施意见》未尽事宜,另行通知。联 系 人:李亚雄(市教育局) 联系电话:8187661联 系 人:高重阳(市招生办) 联系电话:3251905电子邮箱:373413820@QQ.COM附表:

1.

初中化学实验计划篇4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又解锁了新的工作,写一份工作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做好工作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班级教学工作计划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师班级教学工作计划1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班容较大,班级人数较多。三年级4班共__名同学,其中男生__人,女生__人。三年级3班__人,其中男生__人,女生__人。从上学年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较差。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本班级有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因此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

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

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教师班级教学工作计划2一、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习惯‘成’人,活动‘做’人,构建和谐校园,实施规范化、精细化、民主化和人本化管理,创造“诗意化”教育。

二、教育教学的奋斗目标:

创建“五园”特色学校(平安校园、健康校园、文明校园、生态校园、文化校园),实现三个增值目标(学生增值——学业成绩提高,良好习惯养成,责任意识增强;教师增值——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艺术娴熟,综合素质提高;学校增值——有形资产增加,教学质量提高,社会信誉度提升)。

三、教育教学的重点工作:

(八、九月份)

1.安排教师分工,制订课程表、教育教学活动表、作息时间表和校历表。

2.组织开学典礼,大力表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和“文明”班级及“和谐”教研组。

3.加强入学教育,制定班级公约,以《小学生养成教育读本》为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4.强化学籍管理,做好学生报道注册工作,填写学生卡片及电子档案,建立班级家校联系簿。

5.落实值周制度,健全班务日志、教务日志和校务日志日常运行管理记录记载。

6.制订工作计划,完成各学科教师教学计划、各处室和班主任、教研组工作计划。

7.签定目标责任书,细化、量化学校工作考核,将教育教学任务及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和教师。

8.强化教学质量管理,落实毕业年级提高教学质量的各项保证措施,确保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9.举行教师职业道德演讲,座谈讨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庆祝第24个教师节。

10.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组织语文、数学课程标准研修讲座,撰写课标学习体会与教材重难点分析。

11.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演练活动,组织“三字一话(画)”等教学比武活动。

12.按照“问题即课题”的原则,重视教学课题的研讨;

开展“农民工子女”教育课题研究,力争早日结题。

13.组建专业训练队,以各年级为单位成立韵律操、健美操、诗文操、武术操、广播体操等训练队,筹备训练召开秋季运动会。

(十、十一月份)

1.实施“阅读工程”,组织第二届教师“读书报告会”,汇编《读书感悟》文集。

2.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系列活动,开展阅读、背诵、故事、演讲、习作“五大王”比赛。

3.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活动和测试答卷活动。

4.开展教学“对口帮扶”活动,两校相互选派教师到对方学校学习任教,体验生活。

5.组织教学研讨活动,邀请教研专家、教师点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6.组织学科知识竞赛,开展英语单词、数学口算与速算、成语接龙、续写故事等比赛。

7.组织期中考试,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召开学生家长会,汇报学生在校表现和学习。

8.组织学生美术绘画展览、各科作业展览,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9.确保生活、图形、趣味数学和环境保护、中华民族等校本课程开发任务的完成。

教师班级教学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培养高素质的物理教师队伍为推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自主学习为目标,以抓好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心,紧紧围绕纲要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重点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教研课题研究工作,努力提高课堂效率,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优等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目标

1、本学期是物理的开始学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获得必需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感受、认识和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

发展其探究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建立自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继续强化分组实验的教学。

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完成学生的分组实验,也可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增加每个学生动手的机会。

3、在规定计划时间内基本完成八年级物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的愿望都能够提高。

三、现状分析

本届初二年级共有6个班,两位物理教师,上学期这个年级的总成绩非常好,学生总体基础优秀,故要保持原有成绩切进一步提高,压力非常大。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课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2、详细分析学生的情况,编制适合学生的导学案、反馈、巩固练习,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

3、发挥组员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多讨论一些相关课题,多钻研教材,以较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4、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和别人成功的经验,探索适合我们学习情况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5、加强听课教研活动,教师间要互听互评,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

6、勤于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7、课后辅导要因材施教,辅导对象重点放在困难生和优等生上,坚持做好"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特别是对困难生要耐心解答其疑问,点拨思路,以便使困难生能够完成作业,不断进步。

8、加强课堂练习,及时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学生练习要即时上交、批改、评析。

教师班级教学工作计划4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学期,关系到__年高考的成败,关系到本届毕业生的前途,所以本学期教学工作绝不能懈怠,必须尽全力保质保量完成,确保__届高考圆满成功。为此特制定本期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以__年高考说明地理科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专题测试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三、教学内容分析:

高三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中学教学计划的要求,注意地理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且要照顾到同其他学科的配合。

初中地理的内容,主要是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高一必修课以系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以人地关系为线索,阐明地球的宇宙环境,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以及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人类应如何合理利用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向发展。高二地理主要介绍部分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如人口地理、城市形态和地域结构、文化地理、旅游地理及政治地理等内容。高三地理选修课是在高一系统地理的基础上,着重讲授环境保护和海洋地理的相关内容,初中和高中地理必修三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有利于学生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师班级教学工作计划5本学期将在学校的领导下和物理组全体老师共同努力下,结合新教材实验教学的实际,把实验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为使今后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现将本学期物理实验教学计划如下:

一、目的要求

1、目的: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要求:大纲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都力求做好,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和操作,同时,鼓励学生课外做一些小实验,小发明,小创作,养成学生科学的态度的遵守实验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本学期的学生实验

熔点和沸点,物质的比热容,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流做功的有关因素,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三、抓常规,促使实验规范化

1、学期开始,就要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和年级详细的实验进度。

实验开出率(包括演示,分组)均达到100%

2、抓备课,使实验扎实进行。

演示实验备课交待器材,操作过程,让学生观察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分组实验备课要求有实验目的,原理,器材,实验步骤,结论等。通过一个月一次组检查备课和听课,物理组全体教师都能高要求的完成实验

3、上好新授课中的`演示实验,跟踪课堂每个细节。

落实素质教育课堂是首要途径,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观念已深深在老师心中生根。每一个演示实验都能达到用科学的态度尊重事实,达到客观性强,生动形象,效果明显,对学生由直观思维上升理性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分组实验:在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教师实验前要做示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每次实验完毕要填写实验报告,老师做到全批全改。

四、严格遵守学校实验制度

严格如实地填写实验通知单。演示实验提前三天通知,分组实验提前7天,如实填写实验记录。培养学生遵守实验制度,爱护实验器材,节约用水,电,药品,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培养学生严谨求学,一些不苟的学风,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

五、加大实验教改力度,有计划有实验规划

注意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配合实验的顺利,科学,严谨的进行。还要辅导学生开展试验小制作,大力开展试验教改力度。

初中化学实验计划篇5

为了适应我国企业发展的新形势,财政部提出了电算化中级人才培训目标。它的定位不同于从事应用的初级人员,而是能够从事电算化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管理维护工作的,集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电算化规划管理知识于一身的中高级复合型人才。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国内流行的会计电算化网络版软件,如用友uferp、金蝶k/3 erp等,几乎无一例外地开发、运行于windows nt 4.0 server中文版(以下简称win-nu)平台上c/s模式的网络环境中。因此,作为企业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的管理员,应具有一定的跨专业的知识水平、规划设计能力和实践经验。具体来说,必须掌握下列两个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计算机网络规划与管理。包括网络基础知识、winnt高级管理技术、网络调试与数据维护技术等等。

会计电算化系统规划与管理。包括电算化系统的二次开发知识和高级管理技术。

在以往的初级培训中,只要具备单机操作的实验环境就几乎可以完成操作员应掌握的所有教学功能。操作员可以不必理会自己是在单机上还是在网络环境中,只要在程序组或桌面上启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客户端软件,就能够进行所有日常的工作。

但是,中级培训所需实验环境的设计难度远大于初级培训。主要表现在中级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冲突:

1、培训规模与域控制器数量之间

在通常规模的培训过程中,由于域控制器(即网络服务器)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所以实验的可操作性极差,学员因无法亲身体会管理员的工作经历而只会“纸上谈兵”。而在中级培训的有关服务器管理和控制的实验内容所占比重和操作难度又极高,不是用空洞的理论知识能够弥补或替代得了的。即使在单个域环境中增加服务器数量,也不可能让所有学员模拟域控制器的管理和控制功能。

2、教学内容与总课时数之间

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培训,企图在规定课时内保证“既要使讲授内容的深度和覆盖面适当,又要让学员的实践操作面面俱到”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原始的黑板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型系统的教学要求。

3、可操作性与可重复性之间

假设已经具备了让所有学员进行实践操作的网络环境,但是经过每个培训班学员进行的安装、设置、更改、删除,甚至是分区、格式化等实践操作之后,系统将会面目全非。如果没有特殊的手段,很难恢复到初始设置的环境并重复进行教学活动。

很显然,在单域模式的网络环境无法满足高效、可重复操作的教学与实验要求。因此,要想达到中级培训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有关网络实验室的概念和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设计出“利用windows 2000 server中文版域树模式,实现了在多个域中可并行模拟多企业电算化网络功能,并具备智能化恢复能力的、高效直观的erp教学与实验环境”的思路。

二、多域模式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思路

从事winnt网络教学经验的人都知道:一方面,一个完整的域模式环境至少包含主域控制器(pdc)、备份域控制器(bdc)和用户工作站各一台。而且限定任何一个域中有且只有一个pdc。但是实验网络要求同时模拟pdc. bdc和用户工作站的所有功能。另一方面,用户应分为内置的administrator、guest(‘-s’组成员)以及由系统管理员创建的一般用户三种。其中,guest和一般用户只能从工作站登录到所在域中,不能通过域控制器完成系统各项管理、维护、数据备份等操作,只有系统管理员才具有以上所有或部分权力。这些规则似乎成为建立实验网络环境的障碍。

幸运的是,winnt提供了在同一个网络上建立多个域的机制。而且通过域之间的信任关系,可以实现跨越域的范围进行网络管理的功能。不仅如此,winnt支持的多主分区上多重引导功能,使得它能够很好地与windows98中文版(以下简称win98)或windows 2000 server中文版(以下简称 win2000)等系统并存于一台计算机中。另外,win2000的“域树”和“活动目录”管理机制,为用户实现大型或超大型网络的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将实验环境应具备的各项功能目标分开设计了。

1、建立多个域并存的环境

将实验网络的学员计算机规划为若干个实验单元——域,每个域是由pdc、bdc和用户工作站组成的计算机最小集合。在规划域的时候,应区分pdc和bdc的winnt安装选项,并向作为用户工作站的计算机上安装win98。

2、设计多重引导功能

作为教学实验环境,设计时除了具备中级培训的多域模式实验功能以外,还应当具备高效的教学功能。所以,将部分学员计算机硬盘规划为两个主分区,并可以设计成在两个主分区分别启动winnt和win98的多重引导模式。结合“多个域并存”的目标,每个域中作为pdc和bdc的计算机应具备多重引导功能。

3、利用域树实现多域的管理

在本系统中,我们利用win2000提供的管理域的新模式——“域树”和“活动目录”,来达到简化管理的目的。同时,它也可以充当win2000的教学和实验平台。为此,在网络实验环境中将一台高档pc机设计成win2000和winnt的多重引导平台。

4、高效的多媒体教学功能

事实说明,一个完整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对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为了满足本教学环境的实时性、交互性、可操作性等众多需求,同时也考虑到实验室的总体成本,可以采用软件版多媒体教学系统作为辅助教学系统。

5、初始环境的智能恢复能力

要解决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如何才能做到既要满足每个学员实验过程的系统化和完整程度,同时又要维持硬盘上系统的初始状态以便保证每一期教学的正常进行。多年的教学系统设计经验告诉我们,设计一套硬盘智能还原系统是最为可行的方法。

三、实现方法

下面以设计一个具有32台计算机的教学实验网络为例,探讨具体实现的方法和步骤。

1、拓扑结构

考虑到高效性、稳定性、通用性,以及可扩充性、可维护性等因素,本教学实验网络采用星型拓扑结构之上的快速交换式以太网。

2、基本组成

硬件平台。考虑到教学实验功能和成本,配置如下:

域树控制器1台:(控制机),采用pⅲ933/256mb/40gb*2ide/40x cd商用pc机。

主域控制器1台:(教师机),采用pⅲ700/256mb/40gb*2ide/40x cd的多媒体pc机。

域控制器20台:(学生机),采用cl600/128mb/20gb ide/集成声卡/耳麦的pc机。

用户工作站10台:(学生机),采用cl566/128mb/10gb ide/集成声卡/耳麦的pc机。

网卡32块:采用国产10/100m自适应以太网卡,要求具备rj-45口;

交换机2台:采用国产24口10/100m自适应交换机。

网络布线:采用amp超五类utp双绞线。

注:实验网络环境中的计算机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分别充当括弧内标注的角色。

网络平台:域树控制器、域控制器、用户工作站实验平台分别采用windows系列的2000 server、nt server、98中文版操作系统。

erp实验平台:采用用友uferp—m8.1网络教学版。

数据高级应用平台:采用 excel 97中文专业版。

3、建立步骤

在硬件连接完成之后,就可以将设计思路分步实施了。

第一步 规划硬盘

域树控制器:将第一个硬盘规划为2个主分区和1个扩展分区。建议所有主分区采用ntfs格式化,扩展分区采用fat32格式化。然后以多重引导模式在第一个主分区引导win2000,第二个主分区引导winnt。将第二个硬盘规划为第一个硬盘的镜像盘或与第一个硬盘组成具有校验功能的raid 5带区集,模拟磁盘阵列的应用。

域控制器:把所有域控制器(pdc、bdc)的硬盘规划为2个主分区和1个扩展分区。第一个主分区采用ntfs格式化,第二个主分区与扩展分区都采用fat32格式化。然后安装为多重引导模式,第一个主分区引导winnt,第二个主分区引导win98。

用户工作站:根据硬盘容量可以规划为1个主分区和1个扩展分区。在主分区引导win98并采用fat32格式化。

第二步 设置与连接网络

当把本地操作系统安装完毕之后,就可以按照教学与实验功能分离设计的原则设置网络并可以建立连接了: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作为控制机、教师机和学生机的计算机分别启动winnt、winnt/98和win98。其中,教师机可以模拟pdc、bdc和用户工作站。当教师机模拟pdc时,可以将作为控制机的原pdc降级为bdc或启动win2000充当域树控制器。

在实验开始之前,将各种实验环境下每个预设实验单元中作为pdc、bdc和用户工作站的计算机划分出来,并分别设置其网络属性值。例如,在编号分别为a11、a12、a13的计算机组成的实验单元a1中,设置a11为pdc、a12为bdc、a13为用户工作站。然后由该单元内的学员登录到所在域中相互协作。

在各个模拟环境中,根据规划为每个域建立域用户、组的标准模板;创建共享资源并对其设置访问权限。同时可以建立域之间的信任关系,模拟企业多域网络中授权用户在信任域与委托域之间进行的跨越域的操作。

第三步 安装教学版uferp

教学版uferp的安装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个方面。注意在不同的教学、实验模式下,同一台计算机所充当的角色不同,所以在安装时应分别予以搭配。例如,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任一台学生机都应设置为客户端。但在实验环境的多域模式中,其中的有些计算机却充当域控制器,所以应设置其为服务器端。

第四步 设置多媒体教学系统

授课内容主要是在单域模式下完成的,而单域模式下的软件版多媒体教学系统安装简单、调试方便。只要将具备声卡和耳麦的控制机、教师机和学生机分别安装并分配计算机名称即可完成。由于教师机需要演示pdc.bdc和用户工作站的各种功能,所以应分别予以安装和设置。

第五步 设置硬盘还原系统

硬盘还原系统是近年来学校计算机教学实验环境中常用的辅助设备。目前比较流行的pci总线的第三代智能还原卡,不仅能够根据教学特点设置硬盘上的基本系统,而且为实验室管理员快速克隆硬盘、防治病毒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为了保持系统初始环境的安全性、完整性,同时又要满足教学、实验的可操作性,在每次教学实验开始之前,硬盘还原系统应预先初始化并设置为“手工还原”或“不还原”状态。对于cmos信息,可以根据实验内容涉及的程度来决定是否每次开机时还原就可以了。

第六步 建立与应用域树

在多个域上利用tcp/ip协议地址规划并建立“域树”。然后对域的帐号目录数据库进行统一调度,从而可以模拟企业intranet/extranet中管理、维护各个域帐号的“目录树”结构。

到此为止,我们得到了如附图1所示的教学实验网络环境的组成示意图。

4、综合应用

教学功能应用

在单域模式下,作为控制机、教师机的计算机根据教学方案启动不同的系统,并可充当pdc、bdc或用户工作站等不同的组合,完成不同的教学功能。而学员通过启动安装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学生机,接受教师的讲授和演示即可。常用的几种组合方案见表1。

实验功能应用

在多域模式的每个实验单元中,学员分别启动pdc、bdc和用户工作站,并以其内置管理组的成员身份登录进行域的管理和维护等工作。学员也可以完全不必在乎现有的实验环境,自行组合并进行网络的调试、设置,甚至可以从事域的重新规划和创建、磁盘的分区、格式化、安装网络操作系统等基础性的设置工作。

初始化功能应用

不管教学与实验环境每次受到人为改变、病毒破坏的程度如何,甚至即使出现了整个系统瘫痪等严重局面也不必担心。只要实验室管理员利用硬盘还原系统将每台计算机硬盘数据、cmos参数等还原到初始设置的状态即可万事大吉了。

四、结束语

本教学与实验环境的建立很好地解决了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所面临的许多难题。但在实际设计和应用时可能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

1、在多重引导中,win2000的ntfs5与winnt的ntfs4之间的匹配性存在一些限制。只有在winnt上安装service pack4或以上版本补丁程序之后才能识别ntfs5。

2、在网络布线和连接时,建议尽量使同一个实验单元中的各个计算机连接到同一台交换机上。这样可以减少桥接次数,保证数据帧的高传输。

3、有条件的可以模拟诸如磁带机、移动存储设备或光盘刻录机等设备的数据备份,以及进行ras的慢速连接等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计划篇6

一、做好化学观察计划,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基础

1.做好化学观察计划。

初中化学做好观察计划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初中生第一次接触真正意义上的化学,对一般化学实验兴趣比较高,特别是对一些有物理性质变化的实验非常感兴趣,比如:铁丝火星四射、磷燃烧等。但是,很多学生热衷于做实验,记录简单的现象变化,而对实验的目的和知识点不重视。化学实验的目的是利用具体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以上做法与实验目的初衷略有偏差。二是做好化学观察计划有利于帮助教师安排课程,指导学生实践操作。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对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目的做好讲解工作;其次,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化学实验进行引导,将学生的化学兴趣由观察化学现象转变为探究化学现象出现的原因。

2.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基础。

初中化学观察能力的构建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兴趣。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弱,化学实验观察课上很容易思想走神,不认真听讲,久而久之,学生对化学实验失去兴趣,观察能力培养目标无法完成。因此,教师要认真做好化学实验准备工作,优先利用一些效果明显,色彩变化大,趣味性浓厚的实验进行操作,要加强学生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照教材自己动手,自主发现操作问题,及时对不成功化学实验进行辅导。最后,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家庭实验。家庭实验可以是教科书实验,也可以是教师或学生在网络媒体找到的具体实验,只有实现学生自主动手,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实验兴趣的培养。

二、做好化学观察指导

1.做好化学观察指导,培养学生全面观察习惯。

做好化学观察指导,培养学生全面观察习惯。培养学生全面观察习惯有三方面含义:一是化学实验本身具有系统性。学生实验系统性要求学生必须做好全部观察,包括化学物质发生变化的状态,具体操作步骤和使用化学装置等。二是全面观察要求学生在试验过程中不仅要动脑动手,还要充分利用个人感官,做好手、眼、鼻、耳多触觉协调观察。三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观察方法。初中生学习兴趣浓厚,但是学习方法不到位,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将正确的化学观察方法逐渐融入到学生观察当中,坚持以整体和部分、透过现象看本质等观察理论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观察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投入到化学观察当中,体会到化学实验的奥妙。

2.做好化学观察指导,严格操作过程。分清主次现象。

做好化学观察指导,严格操作过程,分清主次现象。一是做好化学观察指导,必须要严格操作过程。化学实验具有一定危险性,因此教师课前和实验过程中要严格实验操作过程。首先,教师要做好化学实验示范,通过示范,帮助学生了解大致操作流程以及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和实验目的。二是做好化学观察指导,必须要分清主次现象。化学反应会伴随着多种物质物理现象,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实验好奇心重,变化的物理现象对初中生的吸引能力非常大,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实验目的上,观察主要的化学现象。

3.做好化学观察指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做好化学观察指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目前,部分学校的化学课程主要是教师示范化学较多,学生自主动手的机会较少;很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都是教师在前面做好一个操作,学生跟着一个操作,学习过程亦步亦趋,学生基本不用思考就可以完成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化学实验的目的不是填写实验报告,而应该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思考每一步操作步骤为什么这么做?即使实验失败,教师也不应该责备学生,而是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验失败的原因,并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共同想办法完成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计划篇7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府〔2016〕17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教考〔2017〕15号),结合中山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为改革总目标,坚持理论导向、政策导向、问题导向三统一,通过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考试招生的正确导向功能,构建有利于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初、高中教学衔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减轻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普职沟通,优化教育结构;有利于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整体提高教育发展水平;有利于推动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良性教育运行机制,形成生动活泼的教育发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为学生终生发展打牢基础;注重发展的差异性,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通过改革切实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回归基础教育价值原点。

2.注重整体设计。加强统筹谋划,着力系统优化。充分考虑初高中学段学科衔接与学习能力续接、学生全面发展与禀赋差异、普遍提高与拔尖人才培养、均衡配置资源与学校多样化发展、适度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与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普教职教互联互通与学籍、课程制度改革等各方面关系,整体设计改革方案,系统研究关联性措施,统筹实施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有重点、分步骤、分阶段稳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

3.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水平考试功能弱化、科目设置重理轻文、操作性实践科目考试不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流于形式、优质资源过度集中等主要问题,精心设计改革方案,精准推出改革措施,逐一解决主要问题,逐次破除发展障碍。

4.促进教育公平。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完善考试招生规则,建立健全监督体制机制,确保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实施,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过程公开、结果公正。

三、改革目标

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工作策略,2018年4月正式启动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制定各项改革配套方案,基本形成改革框架,侧重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目开考、调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科目设置、改进体育考试内容和方式、优化指标生分配制度、改革招生计划编制方式与招生录取办法等方面推进综合改革。到2021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基本建立符合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全员全程发展、学段衔接紧密、普职相互沟通、具有中山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体系,形成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政策导向机制。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强化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1.明确考试性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2.全面设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科目涵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7~9年级)规定的初中阶段所有学习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达到合格要求,避免严重偏科,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

3.科学确定考试内容。严格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7~9年级)科学确定各学科考试内容。试题应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着重考核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宽度和广度,试题试卷的整体难度适当,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杜绝偏题、怪题;增强应用性,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侧重考核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创新性,增加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9门科目笔试继续采用省统一命题,其余科目由市统一组织命题,各镇区负责具体实施。继续实施英语听说能力考试,推进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艺术和信息技术等科目考试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与健康从体质体能、兴趣项目两个方面进行考试,采用平时体质健康检查(含心理健康)和现场测试体能、兴趣项目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定。理化生实验操作、艺术和信息技术均采用现场测试实施项目考试。

4.合理确定考试时间和方式。各学科考试时间依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学完即考”的原则确定,其中由省命题科目的考试时间由省教育考试院确定;物理、化学和生物科目考试分为笔试和实验操作,其中实验操作成绩从2018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开始纳入相应科目成绩,分值不低于科目总分的10%。生物实验操作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进行,信息技术、艺术(含音乐和美术,下同)安排在九年级第一学期进行,英语听说考试、体育与健康、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在九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并当年5月底前完成。学生按课程标准修完某学科后,方可取得该科目的考试资格。理化生实验操作、艺术、信息技术等科目可以组织多次考试,学生可以多次参加考试,以相应科目成绩作为毕业和升学依据。各科考试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以笔试为主,探索面试、口试、实践考察、实验操作和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应用计算机进行考试。

5.优化成绩呈现方式。考试成绩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避免学生分分计较、过度竞争。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体育与健康等科目均以分数和等级呈现,其中文化科目以全市考生为总体样本,具体分A+、A、B+、B、C五个等级,等级设定比例为A+(10%)、A(25%)、B+(25%)、B(20%)C(20%);体育与健康以分数划定等级,具体分四个等级:A(60分)、B+(59—50分)、B(49—30分)、C(30分以下)。其它科目均以等级呈现,分合格(60分)和不合格(60分以下)两个等级。

(二)规范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构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综合素质评价以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五方面内容为主要评价指标。既要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事例、突出表现,又要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实际状况。

2.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组织管理。以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充分利用全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由市统一制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指导学校开展评价。由学校制定实施细则,具体组织实施,学校应将评价标准、评价办法向社会公开,评价结果根据需要向学生公示。初中学校要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客观、真实和准确记录学生日常行为和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

从2018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学校要指导学生及时做好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和典型事实证明材料。档案材料要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便于高中阶段学校在招生中使用。在每学期结束时,初中学校要将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实施材料进行审核、公示,并及时将公示后确认无异议的事实材料统一导入信息管理平台。学生毕业时,学校要根据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综合学生各学期的各方面表现,分别对五个方面作出写实性评价,并以等级呈现。

3.切实做好评价工作。各学校要根据省市统一要求和评价体系组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明确本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和措施。要建立由年级组长、班主任和相关教师组成的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所在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客观科学、真实可信。班主任和相关教师及学校党团、学生组织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标准,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进步。

4.积极稳妥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各高中阶段学校要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明确使用要求。高中阶段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考试招生政策和本校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办法,可对综合素质评价五个方面指标分别提出等级要求,也可以突出学生某方面的发展情况作为录取依据,并提前向社会公布。高中阶段学校既可以直接采用初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也可以另行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按要求对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材料作出客观评价,并确保程序规范、结果公开。

(三)改进高中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1.转变计划性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由市统一下达,计划性质由指令性计划转变为指导性计划,各类计划均可根据当年招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保持计划必要的弹性,进一步提高计划预测与招生实际的吻合度。

2.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分配制度。进一步调整实行指标生分配招生的高中阶段学校,优化指标生分配方式,指标分配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初中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根据改革整体进程逐步增加指标生分配比例,分配比例不低于50%。指标生分配招生采用单独批次、单独录取的招生办法。从2018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起,指标生计划录取合理设置最低控制分数线。

3.探索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镇区的办法。以专业导向为基本原则,探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镇区的实施办法。

4.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政策。非本市户籍学生入读普通高中继续实行单列计划制度,合理确定单列招生计划的比例,并根据人口和教育资源变化逐年调整。适度降低随迁子女入读普通高中限制性条件。探索实行面向全市与分片区相结合的招生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学生入读普通高中。

(四)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制度

1.调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科目设置。从2018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开始,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科目实行“4+6+N”模式。“4+6”为录取计分科目,其中“4”为基础计分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含英语听说按30分计入英语总分)三科卷面分值分别为120分,体育与健康总分值60分,均以原始成绩纳入投档总分;“6”为比例计分科目,包括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卷面分值均为100分,以一定的比例纳入投档总分。物理、历史分别以80%计入投档总分;道德与法治、化学分别以70%计入投档总分;生物、地理分别以50%计入投档总分。N为等级科目,包括艺术、信息技术等。2021年首先将信息技术纳入等级科目,其余科目随省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程逐步纳入。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分A、B两种类型,其中A类计划的投档总分(简称总分A)按所有录取计分科目计算,B类计划的投档总分(简称总分B)按基础计分科目和物理、化学等六个科目及其比例计算,其它科目在普通高中录取时设定等级要求。自主招生和指标生计划投档总分按总分A执行。A、B计划比例和数量由各普通高中学校自行确定。

2.改革高中招生录取办法。继续实行自主招生、指标分配、普通生等综合招生录取政策,逐步建立健全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高中阶段学校录取采取“等级+分数”的模式,实行计分科目、等级科目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录取办法。从2018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将等级科目考试合格作为普通高中录取的基本条件(即资格条件),将录取计分科目等级和总分作为学校录取的择优条件。招生学校自主设定综合素质评价和录取计分科目等级具体要求,在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按投档总分从高到低进行投档录取。中等职业学校录取不设基本条件,各专业投档总分按总分A执行。

3.健全招生录取机制。进一步完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平台,严格规范招生办法和程序。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须由市教育和体育局统筹,通过招生录取平台,按照考生网上自主填报志愿,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录取。适度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自主权,增加学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促进普通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当给予普通高中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其中公办学校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学校年度招生计划的10%以内,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含体育和艺术特长)或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高中阶段学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目标、定位和特色制订自主招生方案,自主招生方案必须报经市教育和体育局批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招生录取的各环节和结果要向社会公开。自主招生时可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主要依据。

4.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注册入学机制,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可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加大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办学情况、教育成果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让社会更全面了解职业教育,引导学生发现职业乐趣,感受职业教育特色与魅力,增强招生吸引力。合理引导初中毕业生有序分流,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确保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探索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省重点以上专业,在春季学期自主组织入学考试,从初中招收部分优质生源入读职业学校。进一步扩大面向初中毕业生中高职贯通(含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制)试点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拓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升通道,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

5.改进招生录取方式。继续实行考后填报志愿方式。适度减少普通高中志愿数设置,改进投档录取模式,高中阶段学校全部实行学校志愿投档,职业学校原则上按专业志愿投档。执行非中山户籍学生划片招生计划的录取时,遵循学业水平优先原则,招生计划可根据不同招生区域学生的学业水平情况进行动态调节,确保学业成绩优者入选。

6.严格控制中考加分项目及分值。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取消国家规定以外的所有加分项目,规范执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群体等加分政策,严格限定加分范围,严格控制加分分值,规范资格审核程序,实行加分项目、分值、资格和名单公示制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成立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领导小组,统筹全市考试招生改革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根据改革主要任务,成立相应专责小组,对考试招生改革的重点内容、重要措施进行细化研究。从2018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全面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二)制定配套方案

各相关部门、各专责小组和学校要根据改革总体部署,制定配套实施方案,确保改革方向正确、内容清晰、措施得力、推进有序、实施平稳。

(三)完善工作机制

1.加强信息公开。深入实施高中招生“阳光工程”,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资格、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监督。杜绝虚假招生,宣传欺骗等误导学生的行为。规范成绩,不得炒作考试“状元”和升学率。严禁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排名排队、表彰奖励。

2.健全诚信制度。凡涉及学生、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重要措施、重要环节,必须公开透明。切实执行公示、举报、申诉和仲裁制度。采用签订诚信协议等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和全程监控,营造规范、公正、和谐的制度环境。

3.强化督查问责。建立市、镇(区)、校三级考试考务督查制度,对制度建设、方案设计、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逐级自查和督查。加大违纪违规查处力度,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

4.提升保障能力。加强学校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开展标准化考点建设,改善考试条件,维护平安考试的良好环境。确保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严格试卷命题、印制、运送等环节的保密要求,确保试题试卷安全。充分发挥基础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招考业务管理系统的技术保障功能,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体育考试管理系统、招生考试管理系统、毕业生验证系统等各项技术系统的全面对接,提高考试招生的信息化水平。

5.加强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各学校认真做好课程教学与中考改革衔接工作,要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不得随意增加或删减课程;不得随意改变各门课程的周学时数和学科总学时数;不得在各学科之间违规增减调配学时;不赶进度、不增难度,不突击教学。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督导检查,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初中化学实验计划篇8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高一年,我还特别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由于我们学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我平时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而且及时的把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部分利用晚自习抄给学生,而且利用上课前几分钟进行测验。

   初三年,我更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实验计划篇9

关键词:初中 化学 复习 误区 对策

一、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的现状与寻因

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中占绝对比例的两种常见现象:一种是一讲到底,即教师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按照事先梳理的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体系与结构,进行地毯式扫描讲解;另一种是以练代讲,即以习题训练为主要方式,以练习卷与讲义为主要载体,进行题海鏖战。在访谈中,教师也坦承:化学总复习教学已经成为教师心中永远的痛:既安于现状,又囿于现状,且苦于现状,而质量与效益就悄悄流逝于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现状中。

那么,这种现状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不妨将总复习课与新授课进行对比以了解其中的原因。(1)就课型而言,总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非常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非常详实的学习任务,而且也不如新授课般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比较完整的案例以及比较深刻的认知;而且,总复习课位于单元、期中以及期末等各种复习课之后,此时,许多教师已有黔驴技穷之感,觉得讲无可讲、言无可言,因此便易采取简单处理的方法;(2)就学生而言,总复习课不如新授课般新奇、有趣,令人充满期待、意外与惊奇,也不如新授课般有众多的实验与动手实践的机会,以及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如果再长时间浸泡于简单思考、机械操练的课堂更易使他们被枯燥、乏味、无聊的感觉吞噬了学习的热情与耐心,而显然,学生在这些感受之下的外显行为又会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更导致应付性教学。(3)就教师而言,与新授课相比,总复习课更多、更激烈地挑战着教师的包括化学知识结构,对化学课程的理解与对化学教材的领悟,以及教学方法策略等方面的综合教学素养。而这些综合素养如果有所欠缺,在总复习教学中,教师就会感觉手足无措、无所适丛,也就不可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有理性地去实践总复习教学。(4)就学生差异而言,总复习教学开始之前,学生的两极分化已经非常明显,尤其是在学生素质本就参差不齐的一般初中校,学生群体差别壁垒分明,在统一的时间段,如何才能兼顾各个层面的学生呢?(5)就研究动力而言,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压力,学生的发展、家长的期望、学校的要求、自我责任感给教师带来诸多的压力,这种压力如果不能很好转化为动力,就会破坏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愿望并制约和束缚教师实践改革的手脚,从而使得教师或安于现状,或导致教师关于总复习教学的研究不广泛、不深入、不细致、不系统。

二、应对策略

1.计划详实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规划即将进行的总复习教学是常规而又极为重要的工作。但正是其所具有的常规性使得该项工作逐渐流于形式,所制定出来的计划亦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却忽视了教学的实际进程,忽略了教学的情景特征,更遗忘了“岁岁年年人不同”,因而其对总复习教学工作所具有的规划、指导、调整、提效等价值完全没有得到体现。究竟该制订一份怎样的复习计划呢?笔者认为:一份好的复习计划至少应该是“详实”的。具体而言,“详”是指总复习计划不仅必须列出复习的各阶段、时限与内容,而且应对各阶段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知识类型、知识特点、学习的重点与易错点、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以及辅助教学手段等作出适当的规划与建议。

2.情境日常化。

情境日常化包含2层意思:其一,应使创设学习情景成为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日常意识与行为;其二,应注重情境的生活性,使学生日常生活视线中的场景、事件与问题成为情景创设的重要来源。为此,教师应经常从以下方面审视与反思:本节课我创设了几个情境、几种情境?这些情境以前使用过吗?使用这些情境的方法恰当吗?学生对这些情境的反应是我所渴求的吗?

例如,在复习“燃烧的条件”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燃烧、爆炸与自行车生锈以及食物腐烂这些现象之间是否有有什么联系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呢?请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阐述。学生已经学习过这些内容,但是却很少把其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与思考,但是要清晰地解释这个问题,必然要将这些分布在不同章节的知识点综合考虑,从而加深了对以上这些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3.内容整合化(主题化)

为了适应目前中考试题改革的走向,提高学生阅读与分析、综合运用知识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了避免学生过于熟悉的复习内容(章节知识)与复习方式(单元复习),能着眼于课程标准之中、凌驾于化学教材之上、跳出心智模式的限制、摆脱教学惯性的束缚,或按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相关性,或按照问题解决的模式,将复习内容打乱重整,是值得尝试的一项有效策略。

如以“食盐中的化学”为主题,可以复习与物质的微观组成、溶液等相关的基本概念、盐类的化学性质等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与食盐的提纯相关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与简单设计。再如以“探究爆炸盐”为主题,可以复习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与要求、碳酸钠与双氧水的化学性质、气体的制取方法等内容。

4.手段丰富化

课堂教学的活泼与有效自然也离不开教学手段的设计与使用,丰富多采的手段任何时候对学生都有极大的吸引力。

(1)巧用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实验也是促进化学教学的有效手段。可是,笔者所观察到的总复习课有许多已经没有了实验的踪迹,甚至是关于化学实验的专题――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与检验等都是看不到仪器与药品的影子的。而事实上,即使是一个小实验,只要运用的时机与方法恰当,也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复习燃烧条件时,做个“海底火山”的小实验;在复习浓硫酸性质时,做个“魔棒点灯”的小实验;在复习干冰的性质与用途时,做个“云蒸霞蔚”与“干冰吹泡泡”的小实验无疑都能引爆课堂氛围。

初中化学实验计划篇10

摘 要: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科核心素养一~频频出现在教学工作者视野之内,初中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如何培养化学实验素养成为普遍受关注的课题。分析了初三化学实验课堂的核心素养培养这一话题,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人教版;初三化学;实验;核心素养

化学实验素养指的是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当中包括很多方面内容,我们将那些最核心的、最基本的内容称之为核心素养。作为实验素养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初中化学最终教学的成败。初三阶段是学生压力最大的时期,实验题在中考当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时期的核心素养培养任务显得更为艰巨。

一、化学实验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

素养是一种素质和能力,它具有一定的先天性,比如男生和女生在思维方式上明显存在差异,但是更多时候,素养是通过后天训练和培养出来的。正所谓“笨鸟先飞”,即便是一个操作能力非常差的学生,经过一百次训练,他的动作操作能力一定可以有效提高。只不过因为先天认识习惯和接受能力差异,每个学生这种提高的程度存在一些差异。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上,实验核心素养的培养大致可以通过三个基本步骤形成:实验计划、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这三个部分侧重点各有不同,接下来,就以九年级上册“燃烧的条件”实验为例,具体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核心素养。

二、培养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实验计划: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往往学生遭遇的问题在于“万事开头难”。计划是实验开始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在这一阶段,教师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是化学实验核心素养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众所周知,新课程教学改革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进入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自主学习经验,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理所应当尝试自主探究活动。这至少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实验题目是什么,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实验需要哪些化学仪器。例如“燃烧的条件”一节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验计划阶段应当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准备酒精灯、蜡烛、火柴、小水桶、镊子、铁架台、小石块、纸条、木条、玻璃杯等实验仪器。

虽然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加上化学又是一门刚刚接触的学科,因此,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他们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一出现问题,教师便迫不及待地帮助学生解决,谈何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合作者,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做好引导的工作,让学生掌握多种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例如,上网查询资料、图书馆查询资料、翻阅教材等,实在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进行点拨提示,否则培养核心素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自主探究能力也不会提高。

(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操作是实验教学的精华所在,动手实践能力是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核心素养的第二个关键词。在开展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调动五官,按照实验流程一步步进行操作。有时,操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小的差错,都有可能导致最终实验的失败。学生动手安装仪器、取用化学药品、推进实验进程,会发现很多化学现象。例如,溶液颜色的变化、沉淀物的产生、气泡的产生、温度计水银柱的变化等。如果实验操作不规范,比如操作失误、气密性不严、线路接错、数据偏差等,都不会产生相应实验现象。为了保证成功完成实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必然会仔细参与每一过程,久而久之,不仅提高了观察能力,细心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操作、去动手。而不是一味地演示实验,让学生“隔岸观火”。“燃烧的条件”实验操作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在用酒精灯加热空纸盒环节没有控制好水量,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教师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流程,再试一次,第二次果然成功。这一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加深对“燃烧”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操作

能力。

(三)实验报告: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实验报告是实验计划、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用化学术语进行表达的文本形式,这一阶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非常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基本情况有条不紊地如实填写实验报告,同时做到字迹工整、条理清晰、逻辑顺畅,让人一目了然。

有关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属于一个新课题,各位化学教学工作者都积极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但是教师应当注意,鉴于这是一个新课题,因此,在达成共识方面依旧存在一些争议。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将理论行之有效地运用于初中化学实验课堂,需要教师结合课堂实际情况抉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