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诗十篇

时间:2023-04-10 07:29:54

爱情诗

爱情诗篇1

1、爱情藏头诗是杂体诗中的一种,是将所要表达之事分藏于诗句之首。在表达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爱情藏头诗首先是诗,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得有一个完整的意象、完整的主题。其次是,爱情藏头诗是抒发男女间爱情的主题诗,指男人对女人、女人对男人抒情达意的诗,是爱情表达的一种形式。

2、它更高的要求是,诗里除了传情达意,还必须讲究的诗体所具备的其他条件,如押韵、对仗、平仄等等。爱情藏头诗的定义简单说来就是情人之间传达爱意的诗。

(来源:文章屋网 )

爱情诗篇2

像闪闪的星星

追着流星划过的足迹

悄悄的闪烁为你

点亮一盏心灯

我的情

像六月的晚风

随着躁动的人流

轻轻的吹拂为你

送去一缕清凉

我的诗

像潺潺的小溪

沿着指间,顺着你旅途的路线

爱情诗篇3

一见钟情

给安娜多丽雅

■[古希腊]萨福

我觉得同天上的神仙可以相比,

能够和你面对面的坐在一起,

听你讲话是这样的令人心喜,

是这样的甜蜜:

听你动人的笑声,使我的心

在我的胸中这样的跳动不宁,

当我看着你,波洛赫,我的嘴唇

发不出声音,

我的舌头凝住了,一阵温暖的火

突然间从我的皮肤上面溜过,

我的眼睛看不见东西,我的耳朵

被噪声填塞,

我浑身流汗,全身都在颤栗,

我变得苍白,比草叶还要无力,

好像我几乎就要断了呼吸,

在垂死之际。

(杨宪益 译)

赏析:初恋的滋味就像是青苹果一样,酸酸的,涩涩的,却又那么甜蜜温馨。初恋带着懵懂,带着羞涩,与心上的人面对面坐在一起,听到她说话的声音和动人的笑声时,心中便怦怦直跳,久久不能平静。动作也显得笨拙,嘴唇发不出声音,眼睛看不见东西……充分表现出激动喜悦心情。

白头到老

当你老了

■[爱尔兰]叶芝

当你老了,白发苍苍,睡意朦胧,

在炉前打盹,请取下这本诗篇,

慢慢吟咏,梦见你当年的双眼

那柔美的光芒与青幽的晕影;

多少人真情假意,爱过你的美丽,

爱过你欢乐而迷人的青春,

唯独一人爱过你朝圣者的心,

爱你日益凋谢的脸上的哀戚;

当你佝偻着,在灼热的炉栅边,

你将轻轻诉说,带者一丝伤感,

逝去的爱,如今以步上高山,

在密密星群里埋藏着它的赧颜。

(飞白 译)

赏析:“执子之手,与子携老”,这是古人的美好愿望。“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这是现代人最浪漫的事。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这首诗,也在述说这“最浪漫的事”。

约会定情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选自《诗经》)

赏析:小伙子和可爱的女孩儿在城角约会,小伙子来却没见到女孩儿,怅然若失的他只好在城墙下左右寻找。原来女孩儿早来了,正躲在一边望着小伙子笑呢。女孩儿从野外回来,小伙儿手里多了一束白茅花,小伙子怎么也舍不得丢掉它。我这般对白茅花迷恋并不是因为它有多美,实在是因为你是我心中思念的人所赠呀。

甜蜜情语

从我的眼泪里

■[德]海涅

从我的眼泪里

迸发出许多花朵

而我的叹息

变成了夜莺之歌

爱人呵,如果你爱我

我将把花儿全部奉献

而且在你的窗前

将响起夜莺之歌

(钱春绮 译)

赏析:读海涅的诗,总有一种极度凄美的浪漫,其旋律如山泉般涌上心头,让人欲罢不能。夜莺在西方神话里是爱情的使者,是爱情的象征,夜莺之歌也就成了恋人间缠绵缱绻情话的代名词。诗人以一种很精巧流畅的形式,对自己心上人殷切地诉说着一片衷肠。欲说又止,委婉凄切,缠绵悱恻。

寤寐思之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蜜般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爱情诗篇4

关键词:汉乐府;爱情诗;爱情信仰

引言

两汉乐府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个壮丽景观,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①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辞中。《乐府诗选》②、《乐府诗名篇赏析》③收录的汉乐府诗共54首,内容涉及广泛,而以女子为代表的爱情诗共11首,占有较大比重。在这些爱情诗中 “描绘出了一系列美丽、善良、勤劳、勇敢,忠于爱情又富于斗争精神的光辉俊洁的女性形象。”④因而备受关注。纵观这些爱情诗,女主人公爱的热烈,恨得透彻,对待爱情坦率直白地表露自己的爱与恨,从不矫揉造作,表现出坚决、坚贞、坚定的爱情信仰。根据不同诗歌中体现的不同信仰,我们可以将11首汉乐府爱情诗进行如下分类:

对爱情的坦率与坚决

《上邪》

《有所思》

《白头吟》

对爱情的忠诚与坚贞

《陌上桑》

《羽林郎》

《焦仲卿妻》

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定

《塘上行》

《饮马长城窟行》

《怨歌行》

《伤歌行》

《艳歌何尝行》

一、对爱情的坦率与坚决

《上邪》、《有所思》、《白头吟》等作品中体现出的热烈透彻的爱恨令人记忆深刻。爱得热烈如《上邪》中写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中举出了高山变成平地、江水枯竭、冬天响雷、夏天下雪、天地合并五种不会或根本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一方面表现出处于恋爱中的女子绝对化的心理,爱即是爱,无所谓是非对错,认定一个人便想着与其携手白头,永不分离;另一方面表现出女子的坚贞,无论天地万物怎么变换,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从这首情歌中,我们感受到了封建社会中的女子对自由的无拘束的爱情的向往和期待,感受到了封建女子敢于表达真实自我、追求幸福未来的炽热之心。这首民歌语言朴实却道出了最纯真的爱情观――爱的彻底,爱的执着。”⑤而在爱情故事中,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也有忘却初心,不得始终的背叛。面对爱情生活的种种,这些女性又会怎样表现呢?

这种情感变化导致的心理突变在《有所思》一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有所思》恨得透彻:这是一首描写女子在爱情中心理活动的诗歌,先写一个女子尽管所爱之人远在大海之南,但距离并不能阻隔内心牵挂,女子想送东西给男子表达爱意,但是送什么呢? “何用问遗君?双珠x瑁簪,用玉绍缭之。”那就送一枚光滑斑斓的玳瑁簪吧,可是玳瑁簪的光滑斑斓似乎还不足以表达女子的深情,于是又在簪子的两端用丝绳系上晶莹剔透的玉块。如此一枚珍贵的簪子,将女子对男子的爱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甜蜜爱情中,女子处处为男子着想,尽己所能给他最温暖的爱,希望他过得更好。本是一段幸福甜蜜的恋情在此发生转折,突然的情变使女子愤然,当即把准备送给男子的玳瑁簪折碎烧毁,折碎烧毁还不足以平息女子心中的怒火,又把簪子烧成的灰随风扬弃,之后又陷入深深的矛盾痛苦之中:得知心爱之人有了“他心”,决心一刀两断却又难以割舍。因爱生恨,不是不爱,而是“爱之深恨之切”的真实体现。

纵观《上邪》和《有所思》:相爱时,无论什么也不能将你我分开,情变时,毫不掩饰的恨,坚决果断,但正因为是真爱,又有那么多彷徨与不舍。即使发生了一系列的情感变化,女子内心仍割舍不下真情发出感叹: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即使心上人变心,女子仍然相信真爱,始于心动,终于白首,这是一种多么令人羡慕的感情。但是在爱情里怎么可能不经历磨难?我们需要做的便是守护住内心最初的那份坚定,踏踏实实,勇敢的走下去。

二、对爱情的忠诚与坚贞

传统爱情故事中,女性多处于弱势,逆来顺受,而在汉乐府《陌上桑》、《焦仲卿妻》、《羽林郎》等爱情诗中,女主人公对待爱情忠贞不渝而又具有一定的斗争精神。当爱情与人格受到损害时捍卫爱情,表现出的忠诚与坚贞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赞赏。

汉乐府爱情诗中一位忠贞的女性――罗敷,是古代美好女性的典范。《陌上桑》中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罗敷的美,让众人惊叹。无论是行者还是少年,无论是耕者还是锄者,都倾慕她的美丽。诗中对罗敷之美不遗余力的刻画描写即是写她美丽外表下与之相对应的心灵之美,又是与使君想利用职权强占罗敷肮脏行径的对比。使君一见到罗敷,便对其美貌起了卑劣的念头,命令吏人上前去询问罗敷,面对强权的使君,罗敷并没有屈从,其美貌之下的美好德行在这一刻闪射出耀眼的火花,她上前毫不犹豫的斥责使君的顽劣,同时也巧妙的嘲讽了使君想利用权贵逼迫自己的可笑行为,而后对自己丈夫大加夸赞,直陈权利富贵对自己而言是没有任何诱惑性的。罗敷在面对权贵时不卑不亢的表现足以证明对她而言,在爱情里,钱财权势并不是全部,唯有真心真情才难能可贵,充分体现了罗敷对爱的忠诚与坚贞。爱便是爱,如若不爱,任你有再高的权利,再多的财富,也犹如粪土不值一提。

与罗敷婉拒太守相比,《焦仲卿妻》中的刘兰芝对于爱情的忠贞更是可歌可泣。“全诗情节紧紧围绕‘ 妇行’,分别从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方面对女主人公的品行展开描写, 从而突出了刘兰芝完美的女德操守, 是一曲感天动地的女德赞歌。”⑥女主人公刘兰芝作为一个相对完美的女性却不能讨婆婆的欢心,命运十分可悲。但她在爱情遭遇家长反对时,没有苛责自己的丈夫,也没有顶撞自己的婆婆,选择返家,留出时间和空间给自己的丈夫去处理,她相信自己的丈夫,爱自己的丈夫,所以两人相互承诺永不变心:“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兰芝说出的这番话包含了对丈夫的深情和忠贞。可焦仲卿与刘兰芝真挚感情并没有感动双方的家人,焦母一心给儿子介绍其他女孩,而兰芝的哥哥也想将妹妹嫁给他人。故事发展到最后,摆在两个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屈从于封建礼教,服从家长的安排;要么以死捍卫自己的爱情。当面临这一抉择时,两个人选择了死亡,这一选择捍卫了人间的至情至爱,他们的爱是一场悲剧,但却是一场伟大的悲剧。

同样《羽林郎》中胡姬的形象也是如此忠贞。面对豪奴强势的调戏,胡姬不慕富贵,甘为平民,也不愿受欺凌,坚决抵抗。结尾两句“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话虽说的缓和,但却是对冯子都一类恶棍提出的严正警告。胡姬只是一个卖酒女子,但在她的心中仍然有一份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这一份坚定高过金钱,高贵权利,正是这份对爱的坚持,使她拥有了勇于直面强权不屈从的胆魄。为了捍卫纯真的爱情,不惜红罗裂,更不惜与权贵斗争到底,何论轻贱躯。

无论是《陌上桑》中罗敷的坚定勇敢,《焦仲卿妻》中兰芝的蒲草之情,还是《羽林郎》中胡姬的刚强坚贞。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能体会到汉乐府爱情诗中女性的美貌与智慧,更能够体会到汉乐府爱情诗中体现的女情信仰:坚决、坚贞、坚定。

三、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定

“两汉期间,由于仕子的游学、游宦,再加上时代的动乱,出现了一大批游子思妇之词。古代的女子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生活的圈子很狭小。当她们独处闺房之时,闺房四周的景物以及闺房内部沉闷的空气很容易勾起她们对意中人的思念。”⑦然而即使相隔两地也不能减少女子对心上人的爱恋,距离不曾阻隔她们的爱情,因为在爱情里,她们有着无怨无悔的执着。

《饮马长城窟行》便是其中代表之一。细腻委婉的笔调,将思妇内心的苦楚和迫切的愿望缓缓道出。诗歌开篇直陈妇人绵绵不断的相思之情,深深的思念,以至于午夜梦回“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梦中自己心爱之人就在身旁,但倏忽又不见,又一次远走他乡,山回路转,再也追不到了。缠绵悱恻的思念之情又饱含着疼爱和埋怨,浓浓的思念和期盼终于换来了一封信,迫不及待地捧在手里读起来。“书中意如何?”急切地想知道信上的内容,女子寄思念于信、寄希望于信,多么希望能从信中得知心上人的归期,结束这种痛苦的思念,可无奈希望又落空,女子又陷入深深的哀愁之中。这是一首令人心碎的爱情诗,恋爱中的女子希望与心上人长相厮守,常伴身侧,可无奈聚少离多。诗歌通过一件件叙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其委婉悱恻的感情:不相见不代表不想念。即使不能有你在身旁,我仍然无怨无悔地爱你,守护我们的感情。

让人如此动容的执着还有《伤歌行》中的女主人公。她时而悲,时而泣,时而吟,时而愤,时而诉,时而怨,表现出了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女子的思念如此真切,令人心碎。思念之时,皎洁的明月、轻柔的微风、欢乐的春鸟……这些美好的景物在她的眼中只是徒增孤苦。忧心忡忡的女主人公长夜难寐,忧愁涌上心头,她泣涕沾裳,伫立高吟,向上苍倾诉自己内心的思念与悲痛。对于这首爱情诗,我们在同情女主人公的同时也应当钦佩她的执着与坚定。只有爱得真切才能如此无怨无悔的坚守自己内心的执着,让人心疼却又心醉。

结语

在汉乐府爱情诗中,无论是描写女子敢爱敢恨的《上邪》、《有所思》、《白头吟》,还是描写女子矢志不渝的《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羽林郎》,亦或是描写女子执着相思的《饮马长城窟行》、《怨歌行》、《伤歌行》……都是汉代女子最真性情的写照。而她们对待爱情的态度也值得我们敬佩:“在这种环境中,女性的婚恋观各不相同,有的敢于冲破束缚、追求婚恋自由;有的敢爱敢恨、果断决绝;有的勇于抗争,坚贞不屈;也有的逆来顺受、悲悯哀怨。”⑧无论哪种,我们剖析她们的爱情都不难发现,在她们的感情世界里,唯有真心真情才是最高的信仰。这令我们赞叹也引起我们的反思:纯真少女、烈烈贞女、哀婉思妇……她们对待爱情选择从一而终,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愿我们都能在这纷繁芜杂的世界里,坚定自己对爱情的信仰,莫使爱情失去了本来的颜色!(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

指导老师:黄敏

项目名称: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本科生创新科研基金项目(GSWX-14-11-11)

注解:

①郭茂倩.《乐府诗集》[M]. 北京:中华书局, 1979.

②余冠英.《乐府诗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③许逸民 黄克 柴剑虹.《乐府诗名篇赏析》[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8.

④刘英波.试论汉乐府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3):117-118.

⑤常聪.浅谈汉乐府中女性的爱情观[J].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07):58-59.

⑥魏鸿雁.《焦仲卿妻》与汉乐府诗女性形象辨析[J].美与时代,2005(07):72-74.

爱情诗篇5

许多粉丝曾发帖论证过刘诗诗和胡歌在一起的相配指数,认为两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刘诗诗是“四小花旦”之一,胡歌位居“四大小生”之列,两人是同门师兄妹,一个能歌善舞,一个做过主持,又都有着偶像容颜、乐天性格,年纪也相差不大,若能爱火燃烧组成“诗歌”组合,那绝对是一对金童玉女……但事实证明,他们更适合做朋友。

胡歌是上海男孩,心思非常细腻,做什么事都习惯准备得妥妥当当,而刘诗诗是豪爽的北京女孩,性格大大咧咧,总喜欢丢三落四,因此在剧组中少不了要受到胡歌的照顾。两人首次合作时,剧组一行人到野外拍外景,当时刘诗诗还是新人,身边没有助理,只随身带了一个小包,而胡歌却背着一只大大的登山包。当天的天气原本非常晴暖,但不知为何拍摄途中突然阴云密布,下起了大雨,大家只好随便找了个废弃的建筑物躲雨。当时刘诗诗只穿着轻薄戏服,冻得瑟瑟发抖,正后悔自己太粗心没有带件厚衣服。只见胡歌不慌不忙地打开了自己的登山包,从里面取出一袋暖贴,一人发了一片,然后又从包里取了一件冲锋衣,递给正在打哆嗦的刘诗诗,还额外送了她一块巧克力补充能量。刘诗诗当即大受感动,忍不住开玩笑说:“你可真贴心,简直就是妇女之友!”

从此,胡歌便有了一个“妇女之友”的外号,只要是跟他一起拍戏,刘诗诗和剧组的姑娘们从来不担心少带了什么物品,因为胡歌的大背包简直就是个百宝袋,像暖贴、护手霜、指甲剪和零食等物品都应有尽有。有时候刘诗诗来不及吃早餐,就会直奔胡歌的背包,取出零食和点心大快朵颐。看到刘诗诗风卷残云的样子,胡歌常常会开她玩笑:“女孩子哪有像你这样吃东西的,小心将来嫁不出去!”刘诗诗也会一边吃一边反唇相讥:“男生哪有像你这样婆婆妈妈的,小心将来遭嫌弃!”

胡歌烧得一手好菜,闲暇的时候常常邀请朋友品尝自己的手艺。有一次,朋友送了刘诗诗几瓶陈酿,她便提着去胡歌家蹭饭,没想到胡歌不胜酒力,只喝了一小杯就满脸通红,趴倒在了餐桌上,而刘诗诗一口气灌倒了在座的好几个男生,自己却一点事都没有,洗了把脸就跑去跟剧组谈合约。从此,刘诗诗便获得了“诗爷”的称号,成为了男士们不敢小瞧的女中豪杰。此后再有人灌胡歌的酒,他便常常央求刘诗诗帮自己挡驾。看到二人在一起嘻嘻哈哈的样子,不少人便开玩笑:“你们俩在一起倒是蛮配的,一个诗爷,一个妇女之友,性格方面刚好互补,你们又能合得来!”

“跟他/她?不可能!”两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这种混搭范儿,做情侣也太冒险了,还是当朋友比较靠谱……”胡歌总结道。刘诗诗也赶忙点头:“就是就是,我俩当恋人是要笑场的……”

支持不需要理由

因为多次合作,胡歌和刘诗诗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铁,熟得就像一家人,二人有什么问题也会在第一时间向对方求助。在电视剧《步步惊心》中饰演若曦之后,刘诗诗的知名度开始暴涨,有关她的负面消息也开始在网络上流传。

《步步惊心》尚未播出时,网络上便有人批评刘诗诗长得不够美,胜任不了若曦这个倾国倾城的角色,说她一定是有背景,或是靠潜规则上位;电视剧播出后,又有人质疑刘诗诗整过容,还捏造出了她靠富二代男友上位、与老友杨幂闹不和等假消息。每次浏览这些信息,刘诗诗心中便委屈不已,甚至产生了退出娱乐圈的想法。

在刘诗诗最难熬的阶段,胡歌常常发短信给她,鼓励她向前看,不要理会无聊的杜撰。有一次一起吃饭,刘诗诗忍不住向胡歌抱怨:“我就是想踏踏实实演戏,靠自己的实力换取酬劳,怎么就这么难呢?为什么总有一群人跟在后面黑我损我,恨不得我早点情绪崩溃?”胡歌拍拍刘诗诗的肩膀:“丫头,你想想,假如现在你就是一个特落魄的小演员,戏演得不好,根本就没人记住你,圈子里也没什么人看得起你,那现在还会有人黑你吗?”

“当然不会。”刘诗诗回答。“那就对了,越是优秀的演员,遇见的是非就越多,你有了名气,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是很正常的。其实有时候,抹黑也是赞美的另一种表情,正因为你红了,才有人跳出来骂你,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会不会舒服一些?”听了胡歌的话,刘诗诗果然舒服多了,不再对外界的声音耿耿于怀。

再度合作时,胡歌特地送了两本书给刘诗诗,一本是《钝感力》、一本是《金刚经修心课》,他告诉刘诗诗:“不妨变得钝感一些,这就好比一个人被蚊虫叮咬,如果忍一忍,皮肤上的包就自己消退了,但是如果太敏感,不停去抓挠,皮肤就会受伤,会得湿疹,对待绯闻也是如此。做演员也要修心,像《金刚经》里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外界环境就不会困扰你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心与修炼,刘诗诗终于收获了强大的内心,对外界的流言与中伤安之若素。有记者再拿“听说你片场耍大牌,还跟闺蜜闹崩,被杨幂唐嫣她们孤立”“网上有人高喊刘诗诗滚出娱乐圈,你怎么看”等话题问她的时候,她也只是一笑置之,坦然答道:“我不是大熊猫也不是人民币,没办法做到人见人爱,别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

生活需要一念执着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胡歌在2006年遭遇过车祸,当时他的脸部受伤非常严重,不仅缝了多针,而且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视力。恢复健康之后,他还是需要隔一段时间就去医院复查一次。有一次他走出医院时刚好被一位记者拍到,第二天报纸上就传出了胡歌整容的消息。其实,胡歌容貌发生改变都是车祸后的修复矫形引起的,根本不存在什么刻意整容,但媒体的娱乐版还是传得沸沸扬扬,说胡歌为了获得新角色而花大力气整容。看到新闻的时候,刘诗诗正在横店拍戏,她很担心胡歌的感受,便发了一条短信给他,里面写道:“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条短信,是半年前刘诗诗心情低落时胡歌发给她的,所以收到她发来的短信,胡歌不禁莞尔,回复道:“放心啦丫头,我的状态很好。”

拍摄《步步惊心》时,刘诗诗和吴奇隆表现得非常合拍,2013年下半年,吴奇隆在内地的工作较多,便时常约刘诗诗吃饭聊天,两人之间慢慢多了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有一次,吴奇隆暗示刘诗诗自己很喜欢她,这让刘诗诗有些不知所措。说实话,她对吴奇隆的感觉也不错,但同时又担心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太大,而且吴奇隆又是热点人物,怕两人如果在一起走不到最后,所以她没有回应吴奇隆,这让他非常失望。

爱情诗篇6

论文摘要: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甫诗歌的灵魂。杜甫的爱国情怀,既包含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又是根植于“忧国忧民”之上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体现了诗圣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一说起唐朝,我们首先想起的就是“诗”,在那个诗意的世界里,既有山水田园的恬淡适意,又有边塞诗派的浪漫雄壮,既有李白的潇洒飘逸,又有杜甫的沉郁顿挫。唐朝的诗人、诗作虽然众多,但很多都已湮灭无闻,其中杜甫的诗歌创作却如同“沙中之金,愈经磨洗愈能发出灿烂的光辉”①。翻阅杜甫现存的一千四百余首诗篇,我们读到的是诗人爱恨交加、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那就是杜甫诗歌的灵魂——诗人赤诚的爱国之心,深切的忧民之情。

杜甫的这份爱国情怀并不是单一的、苍白的,而是丰富的、立体的。他是从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朴素情感出发,逐步上升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深厚感情,并最终将这份爱国情在报国卫家、以身许国的满腔赤诚中升华。本文就循着这样的情感脉络,从以下三个侧面进行层层解析。

一、赞美河山 忧患国运

在中国古代诗人的笔下,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是他们表达爱国情怀的最直接的方式,杜甫也有很多描绘祖国名山大川的优美诗篇。他从20岁起,先是南游吴越,后又北游齐赵,饱览河山之胜。中年寄寓京华,晚年漂泊各地,足迹所至,均有诗作留存。岱峰的高耸,剑门的险峻、锦江的秀丽、三峡的奇峻,尽在笔下。

国家不仅是一个自然范畴,它还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因此,杜甫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当国家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时,诗人满怀自豪,热情赞颂;当国家政治****、危机四伏时,诗人又忧心忡忡,愤然痛斥。

杜甫的青年时代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此时唐朝的国力强盛,百姓富庶,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顶峰,史称“开元盛世”。而杜甫作为一位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诗人,却能够在盛世的光环中看到重重危机,觉察到 “万方多难”的危机,唱出了一曲曲动人肺腑的悲歌,体现出诗人深刻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最为可贵地表现出他对大厦将倾的唐朝政治的预见性”。②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天宝十四载(755),就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杜甫途经骊山,唐玄宗正携杨贵妃在华清宫吃喝享乐,杜甫心忧玄宗昏庸,大权旁落,用诗歌讽刺外戚专权的政治现实。诗人听说皇宫内的金盘宝器,都已转移到国舅家的厅堂,而更加严重的后果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统治阶级和人民严重对立,唐朝已处于岌岌可危、行将倾覆的边缘。很快,安史叛军的鼙鼓也在渔阳敲响。所以千载以后重读这些诗歌,我们不能不佩服杜甫敏锐的洞察力。正是由于诗人怀着深切的爱国之情,才能及时觉察到当时社会中的各种隐患。

“安史之乱”的铁蹄不仅彻底打碎了诗人期盼天下太平的希望,也点燃了他胸中的炽热的民族意识,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成为诗人爱国情怀更突出的现实表现。

二、维护统一 反对分裂

纵观杜甫的一生,安史之乱对他的影响巨大,使他更加心忧国家、贴近人民。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年间边镇守将安禄山、史思明挑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由于安禄山、史思明本人及其属下绝大多数都是胡人,因此这场暴乱带有民族矛盾的性质,当时则是唐王朝平息叛乱,是维护国家统一、制止分裂的正义战争。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创作了很多诗歌,其中有两首很具有代表性,一首是《春望》,另一首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望》作于安史乱军占领长安之后,杜甫困居长安,面对故都长安在战乱中凋敝、荒凉的景象,诗人抚今思昔,创作了这首千古名篇。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在《春望》中,杜甫以沉痛的笔触批判了安史乱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痛斥了战争的毁灭性后果,表达了杜甫反对国家分裂和向往和平的态度。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怀,而这也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但是诗人深知,和平的取得需要付出代价,当分裂战争来临时,只有奋起反抗,才能用战争结束战争,用战争赢得和平,回归统一。

所以,杜甫又以热情洋溢的笔触地赞美了官军痛击叛军的胜利。公元763年,诗人听说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郑州和开封等地,叛军头领纷纷投降,持续多年的“安史之乱”也由此结束,在极度兴奋的心情下,诗人创作了这首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在这首诗中,杜甫闻听收复失地,欣喜若狂。唐军的胜利使得分裂的国家统一,他又可以返回魂牵梦绕的家乡。这首诗也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比较《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歌,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都写到战争的胜负。但杜甫的情绪却是截然不同的。情绪上的巨大反差源于杜甫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念。在杜甫看来,唐军是代表国家的正义之师,而安史乱军则象征了分裂国家的不义之师。唐军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乱军的胜利则会使国家分裂。心忧国家、心系天下正是杜甫爱国情怀的博大之处。

人民是杜甫诗作中始终关注的对象。尤其是战乱之中,诗人与人民一同饱受了颠沛流离之苦,同情悲悯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但是,面对战争诗人绝不是空作悲叹、消极避战,而是热情地赞颂和肯定了普通百姓舍生取义、以身许国的高尚行为,这种价值评判将诗人的爱国情怀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三、以身许国 报国卫家

同样是以安史之乱作为背景,乾元元年冬,郭子仪、李光弼等唐朝统帅,被叛军大败于邺城,伤亡惨重。兵员亟待补充,于是朝廷下令大举征兵。诗人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创作了着名的组诗——“三吏三别”。六首诗,如同六出感人肺腑的悲剧,让我们读到人民的战争痛、爱国情,也让我们读到了杜甫对人民的关心、对国家的热爱。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石壕吏》

这些都是杜甫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仇兆鳌在《杜诗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③就是这样的家庭仍然是被征兵的对象。战争把曾经的美好摧毁殆尽。

对于广大人民在战争中的不幸遭遇,诗人充满了同情,但是对于毅然走上战争前线,保家卫国的将士而言,诗人心底涌现的更多的是崇敬和赞叹。舍生取义、以身许国,正是千百年来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最高表现!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新婚别》

这位普通的妇女用她朴素的话语说出了所有人民的心声,她鼓励自己的丈夫不要牵挂家庭,还是要为了国家的安定,努力战斗。

这组诗歌既有同情,又有歌颂。同情战乱年代经历着生离死别的人民,歌颂人民虽遭家破人亡,却积极投身报国,从容赴死的伟大 精神!王嗣奭在评论这组诗时说:“非亲见不能作,他人虽亲见亦不能作。公以事至东都,目击成诗,若有神使之,遂下千秋之泪。”④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杜甫的诗歌中,既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又是根植于“忧国忧民”之上的更进步的爱国情怀。这丰富、深厚而感人的爱国情怀成就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将现实主义的诗风推向了最高点。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言,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⑤。

注释:

①莫砺锋.杜甫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②刘明华.杜甫研究论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③仇兆鳌.杜诗详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爱情诗篇7

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诗;悲剧色彩

有人说,爱情是美好的,也有人说爱情是痛苦的。而在爱情上,李商隐失望多于希望,痛苦多于快乐。与柳枝姑娘的初恋之花刚刚开放,就已深切地体味到凋零和失落之痛。在玉阳山修炼时,和女道士宋阳华的恋情,由于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和道教戒律,一开始就注定这次带有自由恋爱色彩的爱情的悲剧性。李商隐和王茂元的女儿两情相悦,却因为这场婚姻掺杂了过多的政治因素,使他卷入了党派争端的漩涡。

一、李商隐将爱情的独特感受寄托在诗中,通过诗中构建的意象,表达了内心世界的沉思、孤寂和独白,这也是现实造成的诗人与所思之人间的两难处境的情感升华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中,李商隐用“东风”、“百花”、“晓镜”、“云鬓”、“蓬山”、“青鸟”等丰富的意象,表现相见难,离别亦难的无可奈何,表达了相思之深和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小就遭遇不幸,其后又夹在牛李党争的漩涡中,对爱情执著追求但妻子早逝,造成他孤介的性格使,诗歌表现出了一种浓挚的感伤美。诗歌更多的描写的是男女主人公相思之苦,常失落而幽怨,还有诗人对美好精神世界的感悟和追求。诗中意象多选择夕阳,残照,落花、破镜、哀筝、枯荷,牡丹也是被雨水所摧残,寄托自己的悲情于这些事物之中。

其他如“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之远的意象的喟叹,显示了他创作中根深蒂固的感伤哀婉的倾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借“嫦娥悔恨”说明心中的无奈感慨;而《摇落》“结爱曾伤晚,端忧复至今。未谙沧海路,何处玉山岑”,也是借“沧海”、“玉山”仙境却无路可寻,来表达内心之苦闷哀伤。“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曾是寂寞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等诗句更以鲜明的意象写出了等待的哀怨、希望的破灭、相思之苦。

二、李商隐集中写夫妇真挚的爱情生活,散发着丝丝感伤之情,使诗歌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端居》一诗中“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写远书不至,独寝人不堪忍受清冷凄寒,此刻的“青苔”与“红树”两个意象的出现更显寥落忧愁。王氏亡故后写的悼亡诗,写得更是哀怨凄绝,感伤浓烈。如“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房中曲》)中的“锦瑟”见证了诗人心中“物是人非”的感伤,“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写出妻子逝去后恍惚怅惘之态,在沉痛的悼伤之情中织入浓重的身世之感和对于现实环境的凄冷感受,何等感慨悲伤?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诗写一位闭锁深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失望的痛苦。开首从眼前景致说起,再以物为喻;金蟾虽坚香烟可入;井水虽深,辘轳可汲,我岂无隙可乘?接着用贾氏窥帘,幸而缘合,宓妃留枕,终属梦想的典故,说明相聚皆成幻梦,归结出莫再相思,以免自讨苦吃的意念,创出了“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全诗善于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把抽象的幽思和爱情形象化,显示了美好爱情的被毁灭,使诗歌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短暂的初恋,留给他的只是一些失落而心酸的回忆,怀着感伤而不能释怀的心情写下的《柳枝五首》,以“花房”与“蜜脾”,“蜂雄”与“蝶雌”的不同,表达了与柳枝姑娘的无缘,诉说了相思的无益;用柔嫩的“丁香”、碧玉晶莹的“嘉瓜”赞美柳枝;“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更是表达了难忘柳枝而无意于别的女性的情怀,表现了真挚深沉的感情。这个早年的爱情悲剧使李商隐过早地感受到了人世的无奈、一己力量之低微以及对自己命运的不可把握加重了李商隐诗歌的悲剧意味。

三、李商隐虽面临爱情摧折的悲惨心境,但地老天荒、此心不渝的缠绵和深笃情调都显现出来了,他以自己的真情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爱情诗篇8

爱情诗在诗歌艺术的苑囿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雅士为之歌咏。阿里斯托芬在柏拉图的《会饮篇》里说,人原来是一体,上帝要惩罚他的罪过,就把他截为两半,才有男有女,所谓“爱情”就是这已经割开的两半要求会合还原为一体。爱情是人类本能的情感,也是最高尚的情感。因此作为爱情诗的意象也必然是经过诗人反复锤炼的,也是最耐咀嚼的。

新教材第三册高密度的集中了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其中直接描写爱情的就有《我愿意是急流》、《邶风静女》、《迢迢牵牛星》、《雨霖铃》、《鹊桥仙》、《一剪梅》等共六篇,涉及爱情的还有《卫风氓》、《孔雀东南飞》等。要赏析这些诗歌,首先得赏析它们的意象,《我愿意是急流》中裴多菲作为抒情主人公对心上人倾诉,愿意是“山里的急流”、是“河边的荒林”、是“山岩上的废墟”、是“山谷底的草屋”,只要如同“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般的爱人能活得很快乐幸福,而且在诗节的末尾,为衬托已成长为“珊瑚似的夕阳”的爱人的辉煌,他愿意是“云朵”、是“破旗”,在诗里作者有意把抒情意象设计得非同寻常的破败、贫瘠、荒凉,可是正是这样的意象却收到了比华美、富饶的意象更能打动人心的效果,这样的甘于奉献、牺牲,让哪一个怀春的女子不为之所动?所以三个月后,尤丽亚就和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了。这样的情感意象表达不光感动了尤丽亚,其实也感动了所有读这首诗的人。这就是意象的妙用,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曾说过,“诗人应该选择有‘特征’的的东西”,也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给读者深刻、鲜明的印象,迅速真切的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

《邶风静女》中作者以客观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古老的爱情的美丽及魅力,在第一章,用了动作意象“搔首踟躇”再现了一个焦急不安的,幸福紧张的痴情小伙儿,同时一个可爱美丽的女孩形象也跃然纸上。接着在第二第三章又通过小伙回忆“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让我们感到了诗人“写神写形之妙”,按常理,彤管肯定比荑草贵重,但是作为表达爱情的信物的“荑”毕竟是她亲自跋涉远郊采来的,物微而意深,礼轻情意重,如果说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悦(说)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有着特定内容的真情的理解与珍视,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进入了追求内心谐和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且初生的白茅也将长成茂盛的草丛,预示着爱情将会被进行到底。诗歌的最后两句的独白揭示爱茅草其实是爱屋及乌,却也别具真诚、率直的纯朴美。对这样一位痴情的男子的一腔真情,我们能说什么呢?唯有感动罢了。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离情比较出色的诗篇,在中国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在《诗经》里已经提到,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在曹植的《九咏》里“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已经明确他们是夫妇了。而此诗比曹诗略早,意象也定为天上的这一对,其实作者更想表达的应该是地上的无数双。织女的素手抚弄着机杼,却泪如雨下,这些动作意象传神的刻画了一个因相思而无法劳作的女子形象,那阻隔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两人相隔并不遥远,虽只一水相隔却相视不得语。于是这既“清且浅”的水就成了阻碍天下眷属们团圆的不可逆的势力,是专制,是卫道士的象征。“盈盈、脉脉”两句又把一个饱含离愁的形象刻画的逼真又生动。

《雨霖铃》是“失意无俚,流连坊曲”的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恋人的惜别之作。诗歌开始就用“寒蝉”、“骤雨”、送别的“长亭”等意象来渲染了一个清冷萧瑟的送别之秋。“留恋处,兰舟催发”,是实话实说,却也是以精练之笔刻画了留恋与催发的矛盾,多么想与心上人再呆一会儿,可恼人的催促不时在耳边响起。于是就有后面的非常经典的动作意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使人身临其境也恰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后来有很多的写离情的句子都不及这句的掷地有声。尔后的“千里烟波”、“沉沉暮霭”又对离别加以着色,使得广阔辽远的空间都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烟霭,也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离愁别绪。词的下片有可与东坡相与争胜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据俞文豹《吹剑录》云:“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三个名词三个意象,构筑了一个这样优美的意境: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气氛之凄清,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全再现于画面之中。陈植锷在《诗歌意象论》一文中说:“

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词作之所以被千载传诵甚至被人奉为至爱,其意象的成功运用确是功不可没。

《鹊桥仙》是又一首以牵牛与织女为题材的作品,“纤云”“飞星”这两个物象在词作者眼里一开始就具有人情味儿,纤云弄巧为的是展示织女织造云锦的巧手,飞星也为传递他们的离愁别恨而飞驰长空。接下来的相会场面更是惊心动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在盈盈的银河之畔相会了。“金风玉露”代表冰清玉洁,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尚纯洁的爱情自然胜过人间无数。“柔情似水”,那如水一般斩割不断的柔情,在一年一度只此一次的七夕相聚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只好把心头的相思愁绪化作一掬清泪洒在这迢迢银河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作为结句,使全篇为之一振,是它把凄凄艾艾的别情点化到神奇高尚的精神境界。因而使得此词的境界远远超出同时代的同类作品。

《一剪梅》也是相思怀人之作,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中有两个意象“香残的红藕”、“玉簟”,表明了季节,烘托了心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感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独上”二字含义颇丰,点明了处境也揭示了离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句中“雁”、“月”是古人常用的意象,鸿雁传书,凭月抒怀,词人在这里同样也是望断天涯,神驰象外,她也是盼云中锦书以至于望穿秋水。下片的“花自飘零水自流”,写的是落花流水之景,而所喻的则是人生、年华、爱情等,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写自己的愁苦之时,还推己及人,可见两心之相印,足以证明双方爱之笃,情之深。也正因如此,人各两地,心笼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如此缠绵婉转的情感表达,除了作者有自己亲身感受的原因之外,使用意象的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

爱情诗篇9

【关键词】水意象 《诗经》 爱情诗

在《诗经》305篇中,爱情诗约有70余首,而以“水”作为审美意向的就有三十几篇。在这些诗歌中,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相通和主客统一,作者通过水意象传达他们丰富的感情世界和心灵寄托。

一、《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

(一)作为爱情产生的背景

在我国古代,先民有仲春之月、大会男女的民间习俗。阳春三月,世间万物开始焕发新的生机,人们耕种劳作,一切都开始萌芽,爱情也是如此。青年男女相邀会在河边,参加盛大而又丰富的聚会节日,寻找如意的人生伴侣、企盼爱情能长久甜美、祈求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如《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方涣涣兮。”这两句奠定了通篇诗歌产生的背景,即水流盛大的溱水、洧水岸边。这首诗描绘了郑国的民俗风情,阳春三月,青年男女就相会在溱河、洧河岸旁郊游,趁此机会表达爱情。在春水泱泱的溱洧两河岸边,有一对青年男女相邀同游,嬉戏玩耍,并相互赠送了彼此芍药花。诗中描写了来自民间的歌者满怀爱心和激情,讴歌了这个春天的节日,记录下人们的欢愉,肯定和赞美了纯真的爱情,诗意明朗欢快、清新自然。

(二)抒发相思之情

《诗经》中的爱情诗还有以水表达相思之情的,如被誉为“诗之首”的《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一首相思恋歌。写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梦醒时分无法忘怀却又追求不到。他面对悠悠的河水,耳闻周边成对的雎鸠鸟欢快地歌唱,眼睛里迎着水流中摇动的荇菜,此时那个小姑娘采摘荇菜的姿影又在他的眼前闪现,这清晰的记忆更增加了他的痛苦,以致出现了幻觉,仿佛自己和她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婚后欢快的生活。诗人即景言情,借助气氛的烘托,幻想境界的描述,生动地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

(三)倾诉单恋之苦

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诗经》爱情诗中,并不都是两情相悦的美好诗篇。相思虽然苦涩,而单恋也别有一番愁苦锁上眉头,困于心间。如《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首诗是江边人民特有的情歌,抒发了男子的单恋痴情。首章连用四个比喻,说明意中人无法追求;第二、三章假想所爱的女子将嫁,自己喂饱马儿去迎亲。诗中情与景相互交融,男子神魂颠倒的情思与江汉浩渺、烟水茫茫的景色,浑然一体,在比喻和暗示中展现了这个痴心男子因记挂思念之深而产生的焦虑及无可奈何的心境。

(四)表现爱情受到阻隔

相恋过程中的矛盾与争吵,求之不得的失落与烦恼,经常因为水流的浩浩荡荡、恣意,造成了恋爱中的男男女女难以如愿,当恋人们望“水”兴叹时,往往一唱三叹、入木三分。如《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濉K蒌Т又,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这是一首表现爱情受阻,心情惆怅至极的诗作。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大地铺着一层薄薄的霜花,诗人透过一片茂密浓郁的芦苇丛,久久地凝视着河水的对岸,那是意中人居住的地方。然而,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为,逆流而上道路崎岖遥远,顺流而下意中人又在水中央无法抵达。从诗人流露出的这种彷徨失望的情绪看,是爱情受到挫折和阻碍,让人感到无比丧魂失魄。这首诗把男女相恋的艰难放入河水阻隔的意象之中进行描写,再衬托以秋天的霜露茫茫和蒹葭苍苍,为我们创造出了一种扑朔迷离、冷漠感怀的艺术境界。在那秋水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画面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难以言传的中国文化情感和韵味,蒹葭、白露的苍茫意境、一水之隔的痛苦无望,令千百年后的读者们仍然为之唏嘘不已。

(五)表达婚恋生活的不顺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正是封建礼教盛行的时代,男女相恋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多方面限制和约束,在《诗经》爱情诗中,作者往往把这一艰难的过程融入到水意象的描写之中。如《柏舟》:

彼柏舟,在彼中河。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彼柏舟,在彼河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诗中开篇写“彼柏舟,在彼中河。”这两句是以河中漂浮不定的船只起兴,引出自己恋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叹。这首诗是反映主人公婚姻爱情不能自主的不顺心情,诗中主人公已经有了意中人,可是她的母亲却强迫她嫁给别的男子。她痛苦至极,并声称誓死不会改变初衷,表现出坚贞的爱情和强烈的反抗性。全诗情感忧郁深沉,主人公渴望恋爱自由,使之感人至深。

二、“水”意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继承与发展

《诗经》之后,中国古典诗歌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春水、江水、雨雪、霜露、大浪拍岸的水、倾泻千里的水、九曲迂回的水、无声无息的水……水在诗词中呈现出形态万千的模样,引起丰富多样的联想意蕴。汉末的《古诗十九首》之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中不写河汉之水的宽阔无边,而是强调它“清且浅”,两人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隔着水流“脉脉不得语”,无法互吐相思之情。仅仅一弯既清且浅的河水,就让人饱尝别离相思之苦,一水之隔,便让人体会刻骨铭心的遗憾。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首诗写有情人被长长的江水阻隔,却又以共饮一江之水而感到知足幸运,江水对于他们而言,既是痛苦的来源又是精神的慰藉。两地情、一水牵,寄情于水,水的特征便是纤柔、绵长,无尽相思之情犹如那流动着江水,缠绵悠长。可见水意象的确适合用来暗示思念的情感和爱情的缠绵悱恻。唐代诗人温庭筠所作《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O洲。”悠悠的流水映着无声的斜阳西下,不正是思妇眺望归舟的寂寞与哀怨之情吗?

《诗经》是中国古典诗词以水为意象表现爱情的艺术源头。《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影响着后辈诗人词人的创作,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水意象逐渐成为诗人们用来书写爱情的情感符号,逐渐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用以表达爱情的常用诗歌意象。

参考文献:

[1]蒋立甫.诗经选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2]袁琳.《诗经》中的情爱诗与水意象关系探微[J].高等函数报,2004,(4).

爱情诗篇10

摘 要:在《诗经》中,“水”这一意象频繁出现,仅仅十五国风中涉及水意象的诗歌就有四十二篇,尤其与其中的爱情是有着密切的联系。滔滔流水以其独特的魅力,承载着先民爱情生活中最深沉最真挚的欢乐与悲愁、甘与苦。对《诗经》爱情诗中水意象的分析,对我们深入地了解古代初民的生活与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诗经;爱情;水意象

《管子・地水篇》:“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诗经》时代的先民们大多逐水而居,他们从绵绵不绝的流水中汲取世代繁衍所必须的养分,又对着变化莫测的水流倾诉自己的欢悦喜乐,宣泄着自己的怨愤哀愁。“水对于中国先民有着不可估量的物质和精神价值,它不仅帮助人类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畜牧业文明和农业文明,进而又滋养了民族的性格、气质和心理。”[1]

一、水之隔,爱而不得的哀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三百”的开篇之作《国风・周南・关雎》,开宗明义地道出了河水对爱情的隔阻:一个男子隔着悠悠流水,对河洲上采荇的美丽姑娘产生了爱慕之情,于是“寤寐求之”。怎奈仅一水相隔,却是美人如花云端隔,“求之不得”,于是这位多情的君子“辗转反侧”,于无可奈何中用想象构架起一座沟通此岸与彼岸的桥梁,在虚幻中与心仪的姑娘美满结合:又是“钟鼓乐之”,又是“琴瑟友之”。然而想象终归是想象,想象中的情景再美好再热闹,也不过是水面上的空花幻影,冰冷的河水犹如残酷的现实,注定一切愿望都是虚幻。

在《秦风・蒹葭》中,水对爱情的阻隔意味更加明显,更具代表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蒹葭》中的“伊人”更像是一个梦甚或是一种执念,飘飘渺渺近乎虚妄。前者虽然因为一水相隔而不可接近,却仍然能够相望――对美好却注定得不到的东西若能摒弃占有之欲而存欣赏之心,未尝不是一种安慰与超脱;

类似写男女因“水”之隔而无法与意中人相结合的诗歌还有《陈风・泽陂》等等。在这些诗歌中,“水”已经超出了本身的含义,有了更为深刻丰富的内涵:“水将理想与现实分隔成两个世界,理想的世界对现实中的人来说永远是可羡而不可得的,偏偏理想又是如此具有诱惑力,让那颗企慕追寻的心永远被牵系着,饱受熬煎。”[2]这种梗阻,有可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教束缚,周礼初成,男女的婚恋已不是那么开放自由;也有可能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惆怅与尴尬,毕竟,爱情就应该是两心相许两情相悦的。

二、水之逝――爱情消逝的伤痛

《召南・江有汜》中的弃妇以“江有汜”、“江有渚”、江有沱”来比喻自己爱情婚姻中难以避免的沟沟坎坎――江水奔流的过程中,会遇到多少小洲小岛的阻碍,又会分流成多少小溪小河?闻一多先生一语道出她的深意:“妇人盖……以水道自喻,而以水旁流枝出……喻夫之情爱别有所归。”[3](P335)丈夫将要回归故里,却“不我以”、“不我与”、“不我过”,不仅没有要带“我”同归的意思,甚至连出发之前都有意回避“我”,干脆不露面,如此作为,何其恩断义绝!面对丈夫的绝情薄幸,这位即将面临着沦为弃妇的女子除了“祝愿”丈夫“其后也悔”、“其啸也歌”,预言丈夫日后会因为自己的轻率行为而后悔烦恼之外,似乎也无计可施。

《邶风・柏舟》中,失去丈夫宠爱的女子将自己比作在河水中漂泊无定的柏舟,“妇人不得于其夫,故以柏舟自比”(朱熹《诗集传》)。主人公是一位性格刚烈的女子,“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她不能忍受丈夫的冷落,于是做出种种努力,试图改变这种可悲的处境。诗歌的第一章以柏舟在河中随着水流漂浮不定起兴,表现出了主人公心中那种无可寄托的失落感与无依感。这种失落感使得她夜不能寐,焦虑不安,她试图以酒和出游来缓解愁烦,然而各种努力终于以失败告终。她又试图向自己的兄弟寻求帮助来捍卫自己在婚姻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得到丝毫支持,反而遭到毫不留情的训斥,“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逢彼之怒”。“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这首诗中,水象征着主人公的处境:丈夫“愠于群小”,对她越来越恶劣,而娘家的兄弟也不能依靠;但是她对这样的处境完全是无可奈何的,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社会里,一个想要维护自己婚姻地位的女子,是多么的势单力孤,就如那茫茫河水中的小小柏舟,要飘往何方根本由不得自己,只能随波逐流,且随时都会有覆没的危险。《邶风・谷风》中的女子因丈夫喜新厌旧而陷入痛苦,她把自己与丈夫的新欢比作“泾以渭浊,其”,程俊英先生分析道:“泾水浊,渭水清……泾水和渭水比较,就显得更浊,但泾水的下基是清而见底的。喻自己和新人比较,虽显得憔悴,但自己的品德是洁白无瑕的。”[4](P94)她以“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来比喻自己对家务的驾轻就熟,表示自己虽然年长色衰,但在家庭中仍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从而彰显丈夫宠幸美貌的新人而遗弃自己是错误的选择。

三、水之扬――相爱相悦的欢欣

《周礼・地官・媒记》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无故而不用令,罚之,司男女无夫家而会之。”[5](P733)也就是说每年的仲春男男女女可以不拘礼法,不避禁忌,自由地选择婚恋对象进行交往;甚至连被后世的封建卫道士视为洪水猛兽的私奔行为都不会受到禁止。“会男女”的地点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诗经》里描绘这一盛会中男女相会的故事却大多发生在水边。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

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太平御览》引《韩诗外传》曰:“‘溱与洧’,说人也。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于两水上招魂续魄,祓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者俱往观也。”[6](卷886)今人程俊英认为:“这是描写郑国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溱河、洧河岸旁游春的诗……传神地再现了一群青年男女相聚,趁次机会表达爱情的热烈场面。”[7](P165)

“《诗经》上述描写青年男女聚会恋爱的故事多与水滨相关,其因颇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当是与先民的尚子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临水祓禊的习俗有关。”[8]流水脉脉,承载着无数男男女女对爱情、对幸福、对生命的热望与祈愿,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同时,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爱情。(作者单位: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章海凤.试论古典诗词中水意象的原型内涵――兼谈水与时间对应的意义[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2] 李晓明.流水汤汤,情意绵绵――论国风婚恋诗中的水意象[J].文化研究,2010,(4).

[3]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4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 程俊英.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

[5] 郑玄,贾公彦.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0.

[6] 李.太平御览(文渊阁《四库全书》原文电子版)[EB/OL].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