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十篇

时间:2023-04-05 04:49:05

减负增效篇1

减负首先要从提高效率开始,在学习中要学会应用快捷的方法。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掌握知识的要点;在课间要放松,让紧张的思维放松一下以便于下一节课的学习;在课后要温习上课学到的知识,同时要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一方面巩固上课的内容和知识,另一方面提高下一节课的上课效率。

增效首先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关键是课后时间,如做回家作业的时候要合理安排好每门课的时间,同时要笔头作业和口头作业相结合;其次增效要从学习方法上入手,特别是对于数学等科目更要注重学习方法,对于一般的题目要学会举一反三地进行应用。

减负增效要从自己做起,同时也要爸爸妈妈的配合,要有选择性地学习一些课外知识,特别是对学习有帮助作用的课外知识,减负增效还需要老师的指导,指导我们用更快捷的方法。

指导老师——陈小明

减负增效篇2

一、无负高效

在平日的教学中,当与身边的老师闲暇时聊起品德学科是否也该设计作业的时候,大家笑着告诉笔者,他们心中的确也有品德的减负增效――不要做作业!乍一听觉得也挺有些道理,我们不是一直在提倡让学生快乐学习么?而品德又不需要背诵大量的定义,为何还要布置作业,没有作业不是一身轻松吗?同时,作为还未有专职教师的品德学科而言,品德老师又肯定是兼任主课,批改作业不但增加学生负担,同时也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不做作业,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节奏吗?于是,“无负高效”这个词语,开始在许多科任老师的脑海中浮现。但是,事实是否如此呢?

细想,品德教学一路走来,的确经历过“无负”的阶段。当时“品社”“品生”开始登上教学舞台。在摒弃了枯燥的《思想品德》之后,品德课,那就是除了好玩还是好玩,小品与朗诵充满整个课堂,歌声与微笑遍布每个角落,一堂课下来学生开心老师乐,大家都轻松惬意,只是,学生的坏习惯依旧,如今想来,如果把品德教学比作一个孩子,那之前的品德教学,就是让这个孩子自由成长,放任自流,自生自灭。无指导、无管教、无约束,三无产品的他,可能会在一时间感觉无拘无束,但最后的结果,大家都是可以预见的。所以,品德学科的无负担,也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学生心理零压力,心理压力的真空状态,无法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无负直接导致的,就是低效,甚至是无效。

二、高负高效

既然无负低效,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再提出第二个词语,是不是高负高效呢?看到这个词语,我想大多数老师都会毫不迟疑地在后面打上一个叉,因为,如果这一个词语成立的话,那我们岂不是要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一堆的主课作业已经让我们身心俱疲,如果再加上品德也汹涌而来,那我们就根本无法招架了。

重负的确无法带来高效,我们的品德学科,不等同于知识类学科,机械记忆并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反而会让学生厌恶,一旦品德教育刻板化,那就无法让孩子们把道德礼仪行为内化,品德的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没有也不行,太多也不行,于是,我们的第三个词语――减负增效也就呼之欲出了。

三、减负增效

那么,如果做到减负增效呢?这是如今出现的课题,也是我们十分关注的话题。如何才能合理洽当地设计品德作业是减负增效的关键。下面,就跟大家聊聊品德的作业设计。

首先我们要明确“三个不做”原则。那就是“无必要的不做!无法完成的不做!无趣的不做!”

1.无必要的不做

作业设计一切根据课本需要,不要为作业而作业,可做可不做,做了不如不做的作业,我们不要去设计。

2.无法完成的不做

我们要根据学生情况,学生无法完成的作业,比如:像有些学校的班级,总共有电脑的只有十来位学生,能上网的不足七八位,教师布置他们在家网上查阅资料就是既为难他们,又为难自己。他们不知道怎么完成,而老师,布置了作业学生都不完成,以后还怎么布置其他作业?所以这样的作业,我们不要布置。

3.无趣的不做

这里的“趣”不是狭义地理解为好玩,而是学生感兴趣,建议抄抄写写的作业,让学生少做,因为他们更容易把这些当成语文的抄词语来完成,没有生成,只有复制与粘贴。

四、具体作业设计

把握了原则之后,我们来按照时间顺序,谈谈具体的作业设计实例,希望能给予大家一些灵感与启发。

1.课前准备型

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前做的作业,为了课堂上课而做准备。这份准备可以是实物类的,比如,在教授五年级的《父母的难处》时,可以设计一张家庭收支调查表,让学生们课前先行调查,课上根据自己所填表格进行交流讨论。

这份准备也可以是情绪上的,如在教三年级的《我送老师一朵花》中,让学生先对自己的老师做一个小小的采访,询问老师一天的工作内容。在采访过程中,体会老师的艰辛,从而积淀老师辛苦工作为学生的情感基础,为课堂上的进一步感情激发做铺垫。

2.课上积累型

此项作业是可以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也是课堂上的一个反馈和积累,为强化教育效果而设计。这种类型的作业,一般都是水到渠成的,比如在教学二年级的《春天在哪里》时,经过了孩子们的讨论与交流后,大家都感知到了春天的美丽与身边的变化,此时情感与知识都已具备,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或画,来描绘一下美妙的春天,可以达到升华的作用。又如五年级的《我们在行动》中,在充分思辨,摆正位置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制定班级公约,并通过全班交流、代表反馈的形式进行修改,最后定稿成文,正好人手一份。

3.课后延伸型

这种类型的作业,是放在课后完成的,也是比较普遍的运用类型。作业可以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比如:一年级的《关心老人》,上完课后,请学生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捶一次背,让学生从实际行动中,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心老人。

作业可以是同伴合作完成的。如四年级《我们的合作》一课,课后可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次合作游戏,分析总结成败原因,以实践为基础,在总结中巩固合作的重要性和合作的方法性。

减负增效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1—0053—01

“聚焦课堂,减负增效”已成为数学教学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减负,不减质”这一严峻的课题摆在了每一位教师的面前。下面,笔者以数学学科为例,就“减负增效”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创新备课是减负增效的前提

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树立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新观念。教师要从“生本教育”的理念去设计教学方案,自己充当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即要以学生为主体。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转向“对话”。同时还要设计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让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既要熟练地掌握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还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层发展的学习策略。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大胆改革教法,探索和采用有利于学生开拓创新、发展个性的教学手段。

二、优化课堂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减负”的实质是“增效”,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改革,要把课堂作为实现“减负增效”的主阵地。“减负增效”对教师来说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要创设适宜的课堂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使师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无疑学习效率也是最高的。因此,教师要灵活组织教学活动,并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下学习。同时,教师还要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节,帮助学生较长久地保持这种心态,从而较长久地维持这种“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精心设计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环节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学家波利亚说:“一个专心、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研究,加强对典型题型的研究。精心设计作业内容,注重作业的层次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重复劳动。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避免枯燥无味的劳动。增强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力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作业速度和作业质量,达到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虽然教师设计作业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但学生可以因此跳出“题海”,享受到更多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注重教后反思是减负增效的必要补充

减负增效篇4

那么,何为“减负、 提质、 增效”呢?鄙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减去多余的教学目标,多余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围绕合理的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体现最为有效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减去超出学生学习能力以外的不必要的学习任务,减去学习活动中机械重复而对智力开发无用的作业练习,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减负 提质 增效”,绝不是简单的做加减法,不是随意的删减教学内容,刻意的减少教学时间,甚至成为某些教师打着减负的幌子,降低教学要求,为自己不认真工作所寻找的借口。恰恰相反,“减负 提质 增效”更要增加的是教师的“效”,也就是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素质,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只有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负 提质 增效”才能落到实处。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业负担减轻,学习质量提高。如何才能达到自己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呢?经过多年的探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加强预习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环节,预习的作用主要是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在预习的同时其实学生已经相当于初学了一遍,虽然没有进行过理性的分析,但哪些是学生自己可以弄懂的,哪些是不懂的,学生已经是“心中有数”,也就是就学生个体学习的重难点框架已经形成,学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师要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对每次预习要有任务、有要求,也就是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样做?而不是泛泛的让学生去预习。比如,可以在预习中解决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等等。通过预习,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弄懂。这样,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就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 整改备课方式 潜心钻研教材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减负 提质 增效”要从课堂开始,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所以,提高课堂效率要在备课上下大功夫。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可见,教学目标准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另外,备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教法、备练习。教师要反复地看教材,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用好教材,学会合理地整合教材,领会教材所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往我们学校一贯的备课方式,是绝大多数教师抄袭旧备课手册(其中也包括我自己),一课又一课,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没有任何改变,不断的在做一些重复的无效的劳作,何谈钻研教材,备好课?因此,我觉得我们学校教研组应该尝试进行备课改革,让教师从繁重而无效的抄袭备课中解脱出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力量,去钻研教材,去备出真正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精品教案来。

三、 优化课堂语言,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也是提高教学效率所必须的。问题不可没有,但又不可过于频繁。我们应该优化教学语言,课堂提问时,语言要简洁规范而生动。有一些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整节课不停地提问,把“满堂灌”改为“满堂问”,使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这样自然会导致学生产生反感;另外,不可为了省事,一味只提问那些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更不可用难题为难那些基础差的学生,这样做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课堂上我们应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提问要有目的、有计划、有侧重、有梯度,从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 及时反馈效果,适时调整预设

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及时反馈:在教学对话中反馈;在学生展示中反馈以及在限时训练中反馈。教师在反馈中发现问题,一定要适时调整教学预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堂作业是落实“减负 提质 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真正地能反馈到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同时为了真正地“减负 提质 增效”,教师可以尽量留一些课堂时间给学生用来完成作业。教师同时巡视、察看学生当堂的作业情况,获得正确反馈并可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学生也会最大限度的自己开动脑筋考虑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做有成效”。

减负增效篇5

对于“减负增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曾经有过这样的迷惑:在语文教学中,生字不反复练写学生怎会写?课文不面面俱到地讲学生又怎能理解?可事实上我也知道,以前的那种教学方法确实是学生苦,老师累,效果差。教师在课堂上是“满堂灌”,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错,可知识面却相当狭窄,问到书本以外的知识一概不知,令人叹惜。

那怎样才能真正地“减负增效”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探讨、改进,我渐渐地认识到:“减负增效”的教改其实是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减负”减的是过重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在较为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减负”减的是过重的作业负担,特别要减去重复机械的作业,让学生在具有一定智慧挑战的作业练习中提高学习力,体验成功的乐趣。而要想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老师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要讲给学生的东西多10倍、20倍,那样一来,他在上课时的言语就会运用自如,学生感知新的知识就不太费力。所以,教师得不断学习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

二、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如果教师到了面对学生的时候才来挑选正确表达思想的词句,而且有时候还说得词不达意,那么学生就要费很大的劲来领会所讲的东西,做不到透彻地理解。教师应花大于一堂课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目的;充分了解班里的每个学生,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动机,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然后因材施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的朋友伊・格・特卡琴柯所说:“我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我给所有的学生都挑选出这样的作业,使他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就。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不管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和学法,提高学生素质。

三、提高课堂效率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还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1.坚持“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主体,所以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发展学生为目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修养乃是教师劳动修养的一面镜子。在上课时,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思路,而且要注意到学生。这时,处于教师注意中心的就不是自己的讲述,而是学生的思维情况。老师从学生的眼光里能看出他们是懂了还是没懂。如果有必要,就应迅速地变换讲法。驾驭学生思维的艺术,绝不在于事先把自己的每一条思路都规定好,并且只讲事先准备好了的东西,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来讲当时需要讲的东西,这样才能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思考的自豪感,才能使他们乐于进行脑力劳动。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灌输,表面上看是减轻了学生的脑力劳动,实质上却是把学生教得不会思考了,从而折断了孩子们天真而丰富想象的翅膀。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会学生观察、阅读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观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

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读的书越多,他的思路就越清晰,他的想象力就越丰富,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不动脑筋,没有思考的阅读,只能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

为了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观察和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优化课堂结构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负增效,教师应把握好每一堂课的时间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精选习题

以前,多数教师都信奉这句话:“八败命就怕死来做。”于是,语文生字抄了不知多少个十遍,课文也是不知疲倦地抄呀、背呀,结果是学生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老师筋疲力尽、事倍功半。如果我们精心准备好习题,给学生布置独立作业,让他们去深入思考教材,抓实做好“堂堂清”,这样既巩固了所教知识,使课堂作业真正做到“做有成效”。还可以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课外时间来进行阅读,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教师应及时批改课堂作业,决不能拖拉

针对作业中出现的个别错误或典型错误,可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拣一个时间或在下一节课5分钟的复习时间里去重点澄清。只要长期地坚持这样做,就一定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减负增效篇6

“减负”,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减少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增效提质”,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我们对学生进行教学就是每一节课四十分钟,所以说课堂教学是减负提质的主阵地。成也四十分钟,败也四十分钟。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心理压力入手,改革教育教学,减负增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

1留给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

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减负的重要条件。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生只有学习的压力而没有学习的动力,只有学习的苦恼而没有学习的快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学生在主动学习状态下所产生的学习效率则截然不同。面对同样的“学习量”,主动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短,学习质量高,精神面貌也好。因此,在四十分钟时间里,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

1.1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心

“实现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效果。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正确看待学生的答错、写错情况,对待学生要多宽容、鼓励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1.2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首先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形成学生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其次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一般应当在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对“学困生”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给他们多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例如,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课堂批改,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每个微小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总之,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留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时间。

减负了,对教师的要求是提高了,但对学生又何尝不是一种挑战呢?他们如果仍一味地“学会”,那只能获得有限的知识,只有自己“会学”了,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畅游。因此,减负之后,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2.1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各学科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抽象学科知识和原理,就需要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知认识,建立表象,以此作为进行抽象学科知识的支柱。实践证明,这是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抽象概括的一个重要方法。

2.2训练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方法离不开语言的支持:①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说。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更需要热心鼓励。②教给方法,使学生能说。同时要让学生认真听别人说,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逐步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例如:指导学生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然后借助适当的外部活动,来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含义,促进思维能力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把用概括的语言进行表达的思维方法主动地迁移到其它问题学习中去。

2.3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

促使学生去寻求新旧知识间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激活了思维,从中学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2.4培养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

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上的知识表达方式,抓住重要的词和句,自己去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3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

减负增效篇7

关键词:教学复习 主体性 减负增效

面对中考复习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的现实,教师有效的复习教学应体现初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下面笔者就如何使数学复习减负增效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的,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指导、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现代教学中实施诸如“情感教学”、“激情数学”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实践,能让学生学得愉快、有趣,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喜爱与追求,因而在复习前教师对学生实际认知发展水平、知识技能、学习需要、学生个性特征等情况要作详尽的调查研究,合理地制订阶段性复习计划(包括要求、进度、内容、方法等),善于改变教学方式,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到知识常学常新,技能(方法)越用越灵,不断体会到复习所带来的成功与进步,变难受为享受,不断强化其学习动机。这样,教学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1)经常设计有悬念的问题情境引入复习课,让学生带疑而学,(2)穿插数学史故事,如讲述数学的发展故事,既可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也有助于对数学的概念、运算法则、规律的理解和深化;(3)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情趣,在复习教学中,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互动合作,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与教师共鸣,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4)正确评价,锻炼意志,正确评价是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一种强化,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质疑、释疑并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进步,树立自信心,有效激发其上进心。

二、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数学中的重要作用,数学概念的建立,定理(定律)的发现与证明,知识的应用建模等都离不开思维能力,在复习教学中要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审题,学会获得和处理各种信息(文字、数据、图表等)的方法。同时注意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学会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策略。教学中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可设计一些浅进深出的例题,老师的指导有助于启发学生归类讨论。学生通过变式练习训练,有利于探究规律掌握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再者在解题教学中,有必要设置适量较复杂、综合的常规问题作为复习材料,以自己对思维障碍的排除的科学认识为依据,有效地指导学生,使学生逐步领会和掌握认知策略的运用过程,而不应总将正确的结论或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有序地加以讲授。这种不顾学生元认知能力,忽视学生克服思维障碍的意志力的培养和求异创新思维训练的教法,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策略运用水平的提高。

三、精选善编课业习题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年年减负年年增,习题量一直没有减下来,客观上有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大量的复习资料来源的影响,主观上是与教师对习题的认识有关。有的教师坚信“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信奉“熟能生巧”的教条,让学生置身于书山题海中,埋头苦做,疲于奔命。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知识梳理,方法思辨,造成学生易形成思维定势和厌学情绪。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对复习题做到精选善编,如何精选习题呢?具体选题应考虑:

1、习题要有代表性。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认真研究考纲,尽量选取与知识综合、方法探究、结论应用等相关的,体现新课标理念的例题作讲解,做到精讲精练。

2、习题要有思辨性,学生要仔细动一番脑子才能完成。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学生做起来饶有兴趣,大家乐于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3、习题要有趣味性,学生乐意去完成。练习题要“启其蒙而引其趣”,编取一些学生身边的趣材,以及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活生生的”,在兴趣的引诱下,学生乐此不疲,即“好学之不如乐学之”。另外,还可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践(考察、测量)等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调动其参与数学积极性和协作精神。

减负增效篇8

作业布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数学课堂所学习的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更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一项设计精巧的作业,能够紧密地与课堂教学配合,在不断促进学生智力、思维、兴趣、意志等方面健康发展的同时,更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查漏补缺。

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一直都把布置作业的最终目的看作是为应试服务,因而总是不厌其烦地布置不少仿照例题的作业,或题型单一的作业,或需要学生孤军奋战的作业,造成学生对作业的厌烦感不断增加,进而形成不完成作业或逃避做作业的恶习,最终直接影响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那么如何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厌恶感与恐惧感,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数学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呢。我们在作业设计上尝试推陈出新,每天的课堂、家庭作业,我们尝试改变传统作业模式,设计了“小学数学周周练”作业。

经过近两年的实验和探索,我们发现喜欢做数学作业的学生多了,在生活中勇于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学生多了,快乐作业的学生更多了。我们认为让学生快乐作业在设计时要围绕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这四个方面展开:

一、快乐作业设计要围绕基础性

所谓“周周练”作业,顾名思义就是一周一小结的练习,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我们在学生即将把知识遗忘的时候,让他进行知识的再运用,就给了他知识的再记忆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就为学生形成深刻记忆创造条件。练习的类型可以根据各年段学生的特点,练习内容结合本周的课堂教学内容,这样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消化和巩固。而正是由于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对于学困生来说,就有了一次小范围内知识小结的机会,完全有可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点已经在学生的学习中初见端倪。现将四年级级部四个班在没有进行“周周练”作业研究时(期初)各项数据提供如下:

在进入“周周练”作业实验后,我们将四年级的(1)(2)班为对照班,(3)(4)班为实验班,在第一学期期末测试中各班情况如下表:

正是由于教师精心设计“周周练”作业,严格按照基础性的要求,让学生快乐接受作业的同时成绩明显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二、快乐作业设计要体现综合性

“周周练”练习的设计更注重知识点的融合,尽量把本周所学的几个知识点融合到一道习题中,有时也把新旧知识融合于一道习题中,甚至我们设计一组涉及同一知识点的、具有顺逆思维的针对性习题,来帮助学生克服定向思维。这样既能训练出学生灵活的思维,又能避免练习的机械性和重复性,还能更好地控制练习题的数量。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也是一种实现“减负增效”快乐作业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这种“周周练”作业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省“小小数学家”知识应用与能力评比中,我校有多位学生获活动的一二等奖,在市区校的比赛中很多同学都获得了好成绩。有了成绩,学生更能够快乐完成作业了,离我们的初衷就更近了。

三、快乐作业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在“周周练”的练习中,我们每次都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答的习题,而这种开放性练习我们都会在练习后加以评析,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四年级学习了运算定律后,练习中加强了一些能应用多种定律解决的习题。如:88×125、404×25,它们既能应用乘法结合律计算,同时也能采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又如:201×9,它既能用拆加法又能用拆减法进行分配律计算。再如,二年级在学习了部总关系的“解决实际问题”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一桶油连桶重10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6千克,桶重多少千克?学生既可以独立思考,也能分小组讨论,还能跟家长探讨。在讲评时我们发现学生踊跃发言,出现了多种方法。

数量关系 算式

一桶油连两个桶的重量-一桶油连桶的重量=桶的重量 6×2-10

半桶油连桶的重量-半桶油的重量=桶的重量 6-(10-6)

一桶油连桶的重量-一桶油的重量=桶的重量 10-(10-6)×2

四、快乐作业设计要具备实用性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周周练“作业中都会设计些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习题。在学习了数的整除后,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某班50人要租船游玩,大船可坐6人,小船可坐4人,大船租金8元/时,小船6元/时,请你设计一种租船的方案(船需坐满)。许多学生充分应用了课堂上所学到的数的整除以及单价问题等知识,再经过一系列的推敲分析、列表计算以及与家长或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等活动,最后得出以下几种租船方案:

减负增效篇9

不可否认,现在学生当中作业抄袭的现象非常严重,数学作业更是抄得厉害。过去只在少数学生当中存在的现象现在有逐渐扩大蔓延的趋势。每次检查作业时,都发现不少学生的作业与其他学生的错误雷同,尤其是那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中等成绩的也不在少数,甚至优等生中间也不乏其人。

出现这种现象是令人非常痛心的,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学生变成这样呢?我们不少老师总喜欢将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说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好吃懒做。不把学习当回事。从来不从自身找原因。于是不断加大处罚措施,不少老师的办法就是罚抄课本内容,结果,越罚越糟,学生的抵触情绪起来越重。造成恶性循环。

笔者认为,如果抄袭作业的现象仅仅出现在个别成绩落后的学生身上,还能理解,但出现这么大面积的抄袭现象,恐怕老师难辞其咎,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不难发现。我们在布置作业时,方式过于简单,一刀切的现象比较严重,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大多数数学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总是统一要求,统一内容,而且作业难度与作业量都非常大。根本不顾及学生的实际水平与个体差异。学生作业来不及完成或不会做,而老师逼得又紧,这样,逼良为娼,出现抄袭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要想彻底扭转这种现象,就必须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因人而异,分层要求。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其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以及思维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作为课堂教学管理者的教师应该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之处,这是他们的职责,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布置家庭作业应当特别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果老师没有做到这一点,老是给学生布置普遍化的作业,那么这就说明他(或她)根本没有认真研究过每一个学生,这是对学生的个性的一种不尊重,也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都要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提醒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而不能用同一个模子去要求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当然,作业的布置也应该如此。布置作业时,只有分层要求,才能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存在一个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学习任务只处于这个最近的发展区内,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被激发出来,也只有在最近发展区内,他们的学习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的挖掘,也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布置作业时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要求,因人而异。

那么,到底我们在分层布置作业时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是要做好学生的分层分组工作

我们在进行作业分层要求之前首先应将学生的进行能力分层。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的学习能力的差异。当然,我们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将学生分层上、中、下三个等级,将各个等级的学生组织起来,建立数学学习互助小组。在组内展开学习竞赛,要求每个学生在组内确立一个学习目标,对于中下等级的学生而言,这样做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因为一个组内的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基本相当,组内竞争,无疑是降低了学习起点,避免了原来大合龙而形成的目标过高的问题,对于上等层次的学生来说,由于竞争对手都比较强,这无疑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压力,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不过要注意的是,在分层工作之前,我们数学老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意识到,分组的目标是为了更有利于每个学生学习,使作业更有针对性,这是从学生的根本利益考虑的,不存在任何歧视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自愿组合,自愿报名分组与老师引导相结合。另外还要告诉他们,分组并不是一层不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生了变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组合。这样学生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了。要知道,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在分组时不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会适得其反。

二是将作业进行必要分类

作业分层布置分层要求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做好作业的分类工作。所谓的分层要求是针对两个方面而言的,一个是难度方面。一个数量方面。老师在布置作业前一定要在备课组内进行充分的讨论,将作业分成三类,一类是基础题,学生运用课本上的知识与原理,直接就能解决,其目的是督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第二类是中档题,在难度要求上比基础题高了一个档次,以课本上基础题的变式题为主,或者多一个步骤,或者是换一个提问角度,或者两个基础问题的简单综合,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数学技能,强化能力训练。提高解题的速度。第三类题目则是高档题,主要是教学内容的高度综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探究能力。基础题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中档题只求中等以上学生完成。高档题只要求上层学生完成。当然,我们不反对少数低层次学生完成相对而言高档的题目。如果学生做出来,还应该大大表扬。

作业布置分层要求了,作业的批改与评价也应该分层要求,区别对待。对于不同的学生适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一旦确定了每个学生作业内容与档次,就要对照该档的评价标准严格要求,准确评价,态度鲜明,不能将就,同时对每个学生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学有所得。

减负增效篇10

关键词:县级培训;备课;作业设置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全国小语会名誉理事长崔峦对“10分钟随堂练字”的解读――教师应根据年段目标及其能力训练重点设计不同形式的10分钟写字练习,低年级主要在田字格里一丝不苟地写字写词;中年级可以在田字格里听写词语、写句子、摘抄好词佳句;高年级更主要的是安排形式多样的体现语言运用的练习,包括小练笔。

如何落实新课标的这一要求?怎样控制语文老师的讲,以保证这课内10分钟的切实呈现?这10分钟里练什么?怎么练?

我们深入学校调查研究,以《狠抓随堂练习,打造高效课堂》为专题,对全县20所小学展开了“落实新课标关于10分钟随堂练习”的情况调研与对策研究。

一、突出问题

1.备课:集体教案利用价值不大,练习设计随意性较大,反思再利用价值不高。

2.上课:对生情预设不够,对学生关注不全,课堂低效;讲深讲透,入情入境,带嘴不带笔。

3.作业:课内靠边、课外恶补,搞批发;学生机械重复,老师“轻车简行”;有批无纠轻跟踪,苦口婆心无用功。

二、引发思考

通过教学调研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调研情况的陆续通报,“10分钟随堂练习”引起了老师们的重视,但在行动上仍见不到明显动作。

为此,我们扩大调研面积,开放交流平台。围绕语文作业话题展开学生调查,并创建“上犹县小学语文QQ群”,与全县小语教师作广泛、深入交流。

对学生的调查反馈,与教师多角度、广范畴的探讨,使老师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高消耗、低效能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亟待改变;狠抓随堂练习,打造高效课堂,势在必行!

三、相关对策

1.组织县级培训

安排研讨课,为参训教师作出“一课一练、分散安排、当堂反馈”的示范;以《狠抓随堂练习,打造高效课堂》为题作讲座,向学校教学管理者提出建议,作出要求。

(1)建议

①勇于改变,热情参与,树立笔练意识;②做足课前准备,备讲也备练;③改批发为批次,保证笔练时间。

(2)要求

①加强教学常规的指导与监控

以年级为单位,集中备课组智慧,对“随堂练习的设计与操作”集体研讨、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加大对教师整体教学常规的指导与监控。

②正确认识“讲练结合”,注重讲与练的有机、科学结合

讲练结合,备课是重点。

a.备课应以“精讲多练”为原则。讲透教材的重点,非重点内容可以略讲,学生可通过阅读自行理解,掌握的问题不讲。以腾出一定的时间,加强基本训练,加强能力的培养。

b.备课应保证练习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每节课至少保证有10分钟的时间完全属于学生,有时间的保证,才有讲练结合的空间。

c.备课应保证练习设计的质量。根据语文的教学特点,分“课首、随堂、课尾”三时段将这10分钟有机穿插于课内,以教材、教辅为载体进行就近练习。课首练以检测浅层次目标为主;随堂练分解深层次目标,以练代讲,以练促悟,推动教学进程;课尾练则对中心进行升华拓展、对语言进行迁移运用。

d.备课应兼顾学生的层次。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隐显关系,设计相应的随堂练习,让所有学生都有成功体验。

正确理解讲与练的意义,才能真正做到讲练结合,高效课堂才有实现的保证。

2.严抓备课、上课

全县学科培训之后,继续以教学调研及调研通报为主抓手,下到学校,深入课堂,以备课体现“讲练齐备”,上课做到“讲练结合”为要求严抓教师的备课、上课,发挥调研通报树典型、促后进的督促、整改作用。

3.修改“作业设置与评价要求”

同时,结合老师们对新课标关于“10分钟随堂练习”这一要求的落实进程,我们适时对我县《小学语文作业设置与评价基本要求》作了修改,以引领我县小语教师实现课内高效训练。

在“新要求”里,我们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人教版小语不同年段的教材结构、编排意图,分“感知学法课、用法练习课、讲评综合课”三种课型,对小语作业的形式、题型、数量、载体、批改提出了参考,作出了要求,即“一主一辅”“一狠一巧”。

(1)一主一辅:以教材、教辅为主,以空白作业本为辅

充分合理、美观有效、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教辅,以此为主要载体,进行就近练习。巩固不够的题型、仍需操练的学生,再分类设置相应的空白作业本,分层布置作业,使学生在竞争向上的氛围中感受作业的快乐。同时,严格控制作业次数和单次作业量。

(2)一狠一巧:一个狠抓,一个巧练

①狠抓随堂练习在教案中的预设及课堂里的呈现。要求各校中层以上干部每周随堂听课不少于1节,当堂检查教师教案,随堂进行抽测,并将相关情况纳入教师常规考评。

②做好做实“补充训练”,尝试进行“专项训练”

补充训练:以课内10分钟随堂练为基础,为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学法实践运用而进行的一种训练形式。意在促进教师的课时衔接,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提升学生作业的实效。

专项训练:契合教育部《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精神,结合教材“单元主题、读写训练点”而设计的一种训练形式。这也是我们为分解作文教学难点而作的一种尝试,即“点归段”:每个年段里每一个知识点的识记操练、学法运用都可以向段过渡、提升,进行由浅入深的训练。

四、实施成效

通过以上平台的创设及相关活动的开展,“讲练结合,扎实高效”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落实到了老师们的课堂里,从一开始“转变观念的建议”,到“转化行动的督促”,再到“备课上课的严格检查”,我县小语课堂教学完成了由“纯粹得意”向“得意为基础,得言为目标”的课改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