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提质十篇

时间:2023-04-12 14:01:59

减负提质篇1

一、 让老师轻松起来

提起减负,我们想到更多的是如何减轻学生们的书包,如何减轻学生们的课业,赋予童真的学生们一定的活动时间、不要给学生施加压力……总之,在减负上,我们永远最多的都是学生。从教育本身认识减负是减轻学生负担过重而造成的身心压力,然而,在应试教育下的教师们并不比学生们轻松多少,应该说在过之而无不及。中国目前这种竞争激烈的用人制度,刺激着家长、学生盲目的追求高学历,都给处于教育前沿阵地的教师们带来了无尽的压力。教师们考核的压力,绩效的压力,社会高度关注的压力,家长们翘首期盼的压力,唯恐自己的疏忽造成学生终身遗憾的压力等等无时无刻的冲击着教师们早已绷紧的神经。重压重重之下教师早已身心疲惫,而这种重压之下的噩梦必然会转嫁到学生们的头上。

所以,我认为,如果要真正的为学生减负,首先,要让教师们轻松起来。教师的轻松,不是简单的赵本山式的脱鞋放松。我们应该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我们不能把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要求学生一定圆满完成。要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关注过程,承认差异。让考核与评价发挥导向作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考察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元评价监控,给予教师们触手可得的目标,同时,又有追求高层次目标的机会。这些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二、 让课堂活跃起来

“减负”决非肤浅的只是为学生松绑,让学生舒服一些,而是要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在更小的压力下学到更多的东西。既“减负”又“增效”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做起。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母体和营养基地,应该是快乐的源泉。让学生主动参与、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就需要变课堂为学堂,使课堂活跃起来。当课堂成为一个快乐、自由、充满挑战的场所,那么,学生的精神负担就可以减轻许多。我曾经看过一名语文老师就把课堂变“茶馆”,课堂上学生可以随便交流,不用担心答错题会挨批评,还可以到讲台上去演讲。结果是学生负担轻了,学习成绩却大幅度地提高了。这也很类似于洋思、杜郎口模式。

宽松的活跃的环境更适合基础教育的成长。我们需要书声琅琅的课堂,需要议论纷纷的课堂,需要充满质疑的课堂,需要充满知识的课堂。目前,我县正在深入的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推进学案导学,课堂注重“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落实堂堂清、周周清。这些对提高课堂效益,让课堂真正的回归自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乐学、善学,客观上也减轻了学生的心里负担。

三、 让学生快乐起来

减负是手段,增效是目的。激发兴趣,让马儿自己乐意跑,减负增效将事半功倍。对比中美的基础教育模式,我国是“宁可不乐,不可不学”,而美国学生的学习是“乐字当头,学在其中,宁可不学,不可不乐。”不过“不可不学”的结果是素质不见得高,“宁可不学”的素质不见得低。一个不快乐的孩子不可能有成功的人生。给学生一个好心情,应是我们身为人师的胸怀。

只有热爱者最好的老师。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好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的成绩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密切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变难受为享受,所以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这也正是让学生们快乐起来的主要原因,从心理上给学生减负。

美国学者鲁德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而是学习的产物,是良好学习的必然产物,它来自于取得成功的满足。这种满足有益于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从而乐于学,增强学习的信心。”因此,把众多成功的机会奉献给学生,使他们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是我教学的宗旨。课堂上,从不吝惜自己的微笑和鼓励。课后让大家尽情地欢乐,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才智,使每个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愉快的心境中度过每一天。

四、 让课堂效率提升起来

“减负”不等于盲目删减教学内容也不等于随意减少学习时间,更不是单纯的课业负担在数量上的减少和对质量检测的摒弃。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增效是减负的真正目的,而增效重在提高课堂效益。“减负增效”不是让马儿不吃草,而是让马儿吃好草。“好草”从哪里来?当然从教师那里来。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内的教学效益,让学生真正吃到“好草“,消化吸收,健康成长。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教师准备充分,对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多花心思和精力去备好每一堂课。“不打无准备的仗”。同时,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键。上课教师要讲得精,尽量让学生多讲,多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并且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完成教学重难点,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落实。作业要讲究针对性,讲究质量,尽可能地减少到在学校内完成。其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不可少的。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落实在每天的教学实践中,并且需要我们教师长期地给予启发引导。

减负提质篇2

对于“减负增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曾经有过这样的迷惑:在语文教学中,生字不反复练写学生怎会写?课文不面面俱到地讲学生又怎能理解?可事实上我也知道,以前的那种教学方法确实是学生苦,老师累,效果差。教师在课堂上是“满堂灌”,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错,可知识面却相当狭窄,问到书本以外的知识一概不知,令人叹惜。

那怎样才能真正地“减负增效”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探讨、改进,我渐渐地认识到:“减负增效”的教改其实是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减负”减的是过重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在较为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减负”减的是过重的作业负担,特别要减去重复机械的作业,让学生在具有一定智慧挑战的作业练习中提高学习力,体验成功的乐趣。而要想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老师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要讲给学生的东西多10倍、20倍,那样一来,他在上课时的言语就会运用自如,学生感知新的知识就不太费力。所以,教师得不断学习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

二、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如果教师到了面对学生的时候才来挑选正确表达思想的词句,而且有时候还说得词不达意,那么学生就要费很大的劲来领会所讲的东西,做不到透彻地理解。教师应花大于一堂课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目的;充分了解班里的每个学生,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动机,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然后因材施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的朋友伊・格・特卡琴柯所说:“我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我给所有的学生都挑选出这样的作业,使他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就。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不管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和学法,提高学生素质。

三、提高课堂效率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还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1.坚持“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主体,所以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发展学生为目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修养乃是教师劳动修养的一面镜子。在上课时,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思路,而且要注意到学生。这时,处于教师注意中心的就不是自己的讲述,而是学生的思维情况。老师从学生的眼光里能看出他们是懂了还是没懂。如果有必要,就应迅速地变换讲法。驾驭学生思维的艺术,绝不在于事先把自己的每一条思路都规定好,并且只讲事先准备好了的东西,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来讲当时需要讲的东西,这样才能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思考的自豪感,才能使他们乐于进行脑力劳动。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灌输,表面上看是减轻了学生的脑力劳动,实质上却是把学生教得不会思考了,从而折断了孩子们天真而丰富想象的翅膀。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会学生观察、阅读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观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

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读的书越多,他的思路就越清晰,他的想象力就越丰富,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不动脑筋,没有思考的阅读,只能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

为了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观察和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优化课堂结构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负增效,教师应把握好每一堂课的时间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精选习题

以前,多数教师都信奉这句话:“八败命就怕死来做。”于是,语文生字抄了不知多少个十遍,课文也是不知疲倦地抄呀、背呀,结果是学生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老师筋疲力尽、事倍功半。如果我们精心准备好习题,给学生布置独立作业,让他们去深入思考教材,抓实做好“堂堂清”,这样既巩固了所教知识,使课堂作业真正做到“做有成效”。还可以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课外时间来进行阅读,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教师应及时批改课堂作业,决不能拖拉

针对作业中出现的个别错误或典型错误,可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拣一个时间或在下一节课5分钟的复习时间里去重点澄清。只要长期地坚持这样做,就一定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减负提质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业负担:音乐教学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240-02面对21世纪的挑战,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焦点。面对学生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之多、之难,尤其小学的高年级,老师和家长都一门心思备战"升学"内地的考试,素质教育在事实上又难以落到实处。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而不是培养小音乐家。因此,在具体实施音乐教育时,应更多地用心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艺术素质,培养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如此,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基本素养,而且还能寓教于乐,通过轻松愉快的音乐课程教学实现心理调节,减轻过重课业负担造成的心理负荷。

那么,如何使音乐教学成为受学生欢迎的科目,音乐老师又如何理解新课程理念、有效实施新课程标准呢?本人从近几年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应该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展开、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有所更新和突破。

1.建立音乐化课堂常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课一直被当做是放松的课堂和其它课程教学的调剂品。因此,课堂纪律往往成为影响乃至间断音乐课程教学正常进行的大问题,调皮的孩子总爱“发挥”他们喜欢起哄的“威力”,影响纪律,搅乱秩序,难以正常上课。在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老师一般都倾向于用强力训导的方式维持课堂秩序,但收效甚微。如果我们改变方式,在熟悉學生個性的基础上,努力寻找他们的兴奋点,顺应学生汲取知识与感性体验的方式,用音乐的各种形式来体现课堂常规,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开始上课时,用孩子们最喜欢的歌的旋律,如《雪山连着北京》,将歌词改成比较切近、比较生活化的内容,唱成“噶瓦拉吉哇啦,我们放声唱吧”,或者用小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如《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片段加工,“你来唱,我来跳。我们一起来唱唱,一起放声唱耶!”或者让学生自己推荐喜欢的歌曲片段,以此作为导入课堂教学的引子,效果极佳。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可运用不同的课堂管理语言。如:高年级可运用《音乐之声》中的d. r. m. 或用声势律动来看音阶上行下行,既能练声又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还可以提醒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明显。比如,用Do mi so来示意学生请注意、请安静,学生迅速回答so mi do;课堂表现环节中创设星星擂台时,边做律动边唱domi、domi、sososo,示意(星星擂台谁最棒),学生回应somi、somi、dododo(是我、是我、我第一)等。这样的课堂安排既体现了音乐性,又让学生迅速而有序地课堂诸环节,既节约时间,又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对低年级学生可运用一些更具趣味性的方式,比如上课音乐响起后,让班长马上到讲台前领唱:棒棒棒,我最棒,静静静,我安静。也可用童谣形式来衔接教学环节:音乐起,动一动、摆一摆;音乐停,摆造型。这种音乐化的课堂管理语言,用简洁而又音乐化对答形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轻松自在,兴趣盎然。

2.立规矩,培养良好习惯

音乐课堂教学需要动与静的有机结合与交替变换。如何引导学生既能安静地倾听音乐,又能积极参与体验,能够以动态形象将自己倾听音乐的感受加以表现呢?俗话说的好:“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只有立规矩,在有序纪律约束中逐步培养认真听、静静思考、尊重他人、敢于体验、协作互助等好习惯,才能真正起到音乐课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增进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极作用。比如认真听,不仅要认真听音乐(聆听音乐始终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要能够认真听老师讲解,听别的学生发言、演唱。这样一来,不仅有力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能够极大地丰富自身情感、增进身心健康。当然,在倾听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创设适当的情景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而使学生既能熟悉音乐,又不会因多次反复而产生听觉疲劳。

安静地听是一个方面,活泼地参与则是音乐课堂又是重要方面。为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诸如小红花、小金星、小红旗等荣誉标志,激励学生在强烈的荣誉感驱动下积极参与,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竞赛、表演擂台、小歌手演唱会等活动,既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当然,如果说荣誉感是天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却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培养起来。音乐课程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自然应当尽可能在既轻松活泼又又极具吸引力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和习惯,而音乐课程本身能否良性运作、能否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课堂纪律所体现的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之大小。

良好的课堂秩序,既需要每个学生安静聆听,积极参与,又需要彼此配合,有序展开。积极参与,意味着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不但能认真聆听,还能积极动脑、动口,甚至手舞足蹈配合演唱,将自己对课程内容和音乐的理解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不但在课前精心准备合作学习教案、设计教学活动,并以持久的耐心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把握好“度”,使所有学生既积极投入、活泼参与,又能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在这里,教师的规范组织固然重要,有效利用班委及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在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编排设计的讨论中发挥积极的组织作用,既尊重每个小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又将其纳入小组整体安排中,从而使课堂教学得以有序进行,学生则在积极参与中学会表述、倾听、询问、赞扬、说服和采纳等,体验团队协作的快乐,快乐中培养和增强交往和协作的能力,促进情志的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

3.发现特点,激励进步当然,协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是需要环境的。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合作学习方案的设计和活动的组织,以及对合作学体效果和每个学生各自表现的评价等方面的态度,对于营造这样的环境非常重要。我在教学中就特别重视合作学习,比如:教会一首新歌后,让小组长带领各自组员设计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小组成员不同的特长,或舞蹈、或演唱、或指挥、或情景表演、或朗诵歌词、或画画(歌词内容形象化)、或以小型打击乐器伴奏,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和潜力,活跃气氛,又能在相互的配合与协作中创造、形成和体现小组整体的综合效果。

在这种互动、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根据每个学生在课堂演唱、表演、发言等方面的表现,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作出客观评价,奖励进步。比如:讨论、设计和角色分工中做到既不喧哗,又有效率的小组多加一颗星,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则有机会当小老师,让指挥好的到讲台前指挥全班唱、舞跳得好的教全班舞蹈动作、声情并茂的教全班唱歌等,让他们当当心目中最神气的小老师。通过以这种方式肯定进步,能够让学生找回自信、增强自信心,并体验到遵守常规、协同合作带来的成功、进步的快乐,从而进一步促进每个小组及其成员都能以自身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合作学习活动中。

减负提质篇4

【关 键 词】 减负;提质;基础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纵深推进,“减负”早已不再是新鲜话题,而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不难发现“减负”这个口号虽然喊了多年,但现实却往往难遂人愿,不少地方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依然存在。过重的负担不仅使学生体力难支,更是给他们心理压上了思想包袱,严重影响学生的心智正常发展和身体健康,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行。给学生“减负”必须落到实处,才能实现“提质”的目的,才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整体进行。那么减负提质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我认为要从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的问题入手,包含减负政策的宣传、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常规的落实和对学生、教材、课堂的研究。即切实做到一个“宣传”、两个“加强”和三个“研究”,才能真正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一、重视宣传,营造氛围,为落实“减负体质”规定打好基础

学校应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地方教育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规定》的精神,并号召教师开展大讨论,辨析处理好减负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减负与提高质量的关系,减负与师资建设的关系,减负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减负与规范办学的关系,减负与促进公平的关系,查找自身在教学工作中有无违规现象,落实各项改进措施,把全体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执行“精神”上来。充分利用“校讯通”“家长会”“双百家访”等活动让广大学生家长了解减负内容,理解支持减负工作,统一全体教职工和家长及社会各界对减负的认识,在社会上营造减负的良好氛围。坚决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加强资源的整合和教学常规的落实

(一)加强整合资源,形成教育减负合力

一是关注学生发展,提高办学水平。教育以学生为本。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努力抓好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我校开展了以羽毛球、乒乓球为特色的体育活动和成立了快乐英语、舞蹈团、合唱团等五大社团。学生参与度达100%,不仅活跃了学生身心,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优化了育人环境,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二是四位一体,形成减负合力。现行教育,必须建立“四位一体”的机制,教育才能更好地收到实效,即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实效性,小学阶段,特别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更是减负提质的重要因素,只有家校配合,才能将减负落到实处,贯彻始终。三是推进阳光体育活动。我们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按照课表上好两操,上好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利用每周的课辅时间,开展趣味体育活动和趣味体育运动会。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既强体健身,又学技能、扬个性、砺意志。

(二)加强教学常规落实,确保“减负”不“减效”

重过程管理,认真抓好教学常规。一是教导处每学期开展2次专题讲座,提升教师减负提质的目的性;二是加强课堂巡查力度和教导处每月进行数次教学常规抽查的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入教师学年考核中。三是提高作业质量。在作业的设计上我们实行四个“转向”,即由重数量转向重质量,由重记忆转向重理解,由重笔头转向重操作,由重模仿转向重创新,努力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评,通过作业改革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四是重视个别辅导。我们建立了“学困生”档案和转化“学困生”和“关爱留守儿童”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关心弱势群体,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五是完善评估机制。学校不断完善学生评估机制,实现四变:变教师单向评价学生为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变百分制为等级制;变偏重知识评价为综合评价;变期末评价为“等级+评语”。

三、三个研究,让减负提质落到实处

一是研究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研究教材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和基本素养,是教师组织课堂的基础。研究教材应全面理解和把握教材,用整体联系的观点研读教材,注重点、线、面相结合,把握其精髓,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研究学生。学生是一切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研究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习需求,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把握其重、难点;研究学生,就要把学生培养成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学前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生活经验大都超出我们的想象,并且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关注学生的课堂情况,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认知、体验、感悟,把学生培养成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个体活动的主体,实现学习的高效。三是研究课堂。研究课堂就要铭记课堂教学的精彩不单是教师的精彩,更是学生的精彩。正如叶澜老师说的那样――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要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让他们能自主学习和大胆探究。

减负提质重在政策的宣传,让家长、学校、学生、社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减负提质重在教学常规的落实,切实做到减负不减效;减负提质重在研究,在自己获得教学智慧,提升职业品味的同时,有效地把减负提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胡卫. 减负新攻略[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减负提质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减负与提质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09-02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教育方面已经开始实行素质教育,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可以让学生从书海、题海中得到解放的同时,又要保证教学任务按时按质的完成。对于语文这门学习任务比较繁重的科目来说,实现素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语文知识点很大程度上是属于死记硬背式的,所以对于活跃的初中生来说,这类知识点是十分枯燥的,为了让学生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应该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语文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利用一定的辅助手段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实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减负与提质”。

一、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现“减负”

语文这门科目要真正的学好,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效果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努力,效果往往是不明显的,所以对于很多学生来讲,花时间学提不高成绩的语文,还不如去学习成绩提高见效快的数理化,再加上语文知识点的繁杂、学习任务的繁重,会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排斥,所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技巧,在语文的学习上适当的为学生减轻一定的负担。

当然,在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减负”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也要正确认识“减负”的实际意义,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首先,任课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要十分熟悉课堂上讲的内容,在课前为学生设立好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然后可以利用上课前五分钟为学生做一个上节课内容的小测试,并且设置一定的奖励,出错的地方及时为学生进行纠正,这样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明确好学习目标,学生可以不用盲目的去找重点,去看一些不怎么重要的资料或者其它的参考书,这样不仅节约了学生的时间,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保证了教学质量。

课后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初中学习的科目比较多,每个科目都会有很多作业,学生的负担是十分沉重的,面对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就九门功课,虽然并不是每天都有九门功课的课后作业,但是语数英几乎是每天必上的课程,语文要在课后跟数学、英语抢学生的时间,很大程度上是抢不赢的,所以这就要求语文任课教师合理有技巧的布置学生的课后作业。首先最大的前提就是控制作业的量,要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布置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题目,将作业进行压缩,只留下一些典型的例题,还可以设置一些趣味题或者实际考查题,初中生的好奇心都是比较重的,这些类型的题目可以激发学生完成语文课后题的兴趣。

但是减负并不意味着教师要降低教学标准,相反,减负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提质,所以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正确的树立教学目标,提高自身的素质,面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积极的与其它教师进行分析讨论,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以保证在课堂上用更少的时间去换取更高的教学效益,这样才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语文教学中的“减负”作用。

二、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现“提质”

当代学生在教育上更多的是追求“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发展,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已经不在限制于书本上的知识,家长为了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会在周末的时候为学生报各种兴趣班,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但是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学生多方面发展也必然的,所以为了能够让孩子在参加兴趣班的同时,保证学习的质量也是非常关键的,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尽量提升上课的质量,对于语文的学习更是如此。

新课改的实行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教师也要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现代已经不在适用,但是教师的教学经验是非常宝贵的,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一些好的方面继续运用在教学过程中。现代课堂的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追求的是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围绕这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实数学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语文是锻炼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最好工具,在语文课文的学习中,会出现很多人物,例如《故乡》中的少年闰土,这些人物都有一定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间对学生进行提问“假如闰土是你的朋友,他会对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每个人的生活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想法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们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对锻炼其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创造性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总的来说,大大的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总结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能会制定出一系列的方法,但是在制定这些方法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不能超负荷的支配学生,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而且在这个追求全面发展的社会,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语文教学中减负与提质是并列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要以“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实现语文课堂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但是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因此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各位能够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季超;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减轻学生负担[J];神州;2013年12期

[2]单华然;语文教学的减负与提质小议[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1期

减负提质篇6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了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进内蒙古区委主委、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郑福田就切实推进基础教育减负提质做了发言。听了郑福田的发言,表示,基础教育的减负是老生常谈,还要谈,直至挖山不止,直至把它解决掉。我们要不断地在教育改革方面,推动基础教育提质升级,基础教育减负要常抓不懈,直至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中小学生起得最早,和环卫工人一样披星戴月。这个问题早已引起关注,减负工作也已开展多年。然而由于升学竞争的外部压力机制、内部动力机制未发生根本变化,老师减负家长补,校内减负校外补,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并未真正减下来。最近,上海市主要领导亲自督办中小学减负成为网络热点,我们欣喜于工作的推进,然而即此一端,亦可见减负之难。

学生负担重(有人把中小学学生负担总结为“五多”,即课程多、书本多、作业多、考试多、竞赛多),老师也累。常听他们感叹:“生活得太忙太忙”“要是能休息两天就好了”“每天能多睡半小时就好了”……最近,中国教科院研究人员的题为《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的超负荷与有效调适》的调查报告,通过对222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对近30名教师进行访谈,用翔实的数据指出了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长(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52.54小时),工作任务重(平均任教班级为2个,任教班级的学生数平均为49人,因此每位教师平均服务近100名学生),承担非教学工作多(99%的教师都提到了开会、笔记、检查和填表等非教学工作,如开无效率且与教学无关的会议、填写无关材料和报表、为应对各级检查而写学习心得、周末被随意占用、非教学部门组织的活动),自主学习和反思时间匮乏,对实际工作量认知消极,对行政性工作任务认同度较低,对合理工作量充满期待的现状。由于工作负担重,心理压力大,一些教师甚至出现了职业倦怠和职业恐惧。

多重因素导致负担过重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 必经选拔方能享有,选拔就有竞争,于是在资源相对匮乏地区,加压增负势在必然。

――学生成绩是教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教师有可能加压增负,为分数而“战”,甚至提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家庭普遍的心理紧张――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教育市场 “看不见的手”,补课补习顺应这种功利性诉求,推波助澜,屡禁不止。

――潜在的“预科意识”(幼儿园是小学的预科,小学是初中的预科,初中是高中的预科,高中是大学的预科,大学及其后阶段则被有些人看成是就业的预科)和对就业的筹划忧虑,导致提前增负。当下,社会各个层级选人、用人的标准往往是以高学历为门槛,以考试为手段,以成绩排名为依据,掐尖、选拔任用各类人才。高学历、知名院校、考试分数成为人才选拔的主要因素,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造成恶性竞争,且愈演愈烈。这种竞争经层层传导到地方一级后,地方政府就会把压力传导至学校。如此,再传导到教师,教师不得已再“上发条”,最终,将压力传导到学生身上。

基础教育师生负担如此之重,教育质量又如何呢?讲负担和质量,最优是轻负担高质量,其次是高负担高质量,再次是轻负担低质量,最差的是高负担低质量。专业机构多年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我们从城市到乡村,中小学轻负担高质量的为数不多,高负担而学习成绩一般、高负担低质量的情况却占有一定比例(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县以下农村地区)。国内国际研究表明,在必要的学习时间外,中小学学生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没有相关关系,换言之,并非教师学生投入时间越多学业成绩就越好。

师生负担过重的本质是违背教育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直接动因是升学竞争和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行政命令、一刀切)、形式主义(教育技术滥用、教改花样翻新)痼疾,直接后果是损害师生身心健康,降低教育质量、品质。

减负几点建议

一、更新教育观念,端正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绩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观。

把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常识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原则,把尊重学校、尊重教师、关爱学生作为教育管理者的座右铭,继续加大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力度,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快教师工作、学生学业评价制度优化步伐。从根本上扭转中小学存在的“唯升学率”“唯考试分数”的倾向。应试教育要真“做减法”,素质教育要科学地“做加法”,要辩证地看学业负担,要把担太重的教科书科目、知识及过频过难的考试减下去,要把负担较轻的社会实践、田野调查、文化习染、动手操作等加上来。有的教师说,开足负担轻的,就是减负。

二、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地提供尽量公平的教育机会,创设相对公平的受教育环境。

继续扩大所有学段的优质教育资源,从供给侧改革入手,调整教育资源结构。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化学校建设等,逐步缩小地域间的差距。只有这样,才能给偏远不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减负,否则,他们仍会“以勤补劣”“以勤补拙”。

三、尊重教师劳动,助力教师发展。

根据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核定教师工作量。去除占用教师时间的“土政策”和“硬性规定”, 减少“额外工作”,保证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切实推进管办评分离,优化教育教学管理,规范中小学教学秩序,让信任、尊重和关爱成为学校管理的支柱,同时防止科技手段在学校滥用,让千千万万条件不同、环境不同、各有特色的中小学校充满生机活力,让教育活动、师生行为回归立德树人本位。

减负是老生常谈,老生常谈也要谈。因为基础教育是一代青少年成长为国家社会有用之才的基础,是一代新人获得职业能力的基础,是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锻造强健体魄和完美人格的基础。好的基础教育是幸福人生的开端。我们负有责任使命,应该共同努力,下大力气夯实这一基础。

链接:

六十多年国家颁了九道“减负令”

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以来,国家层面已了九道“减负令”,每一道“减负令”所对的“症”都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都在试图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然而,现实情况是,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减反增,家长的焦虑感更甚。

2000年以前,国家层面的“减负令”,其政策“靶心”瞄准的主要是课堂内的学业负担。比如,不得随意增减课程设置和教学时数,不得任意增加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考试和竞赛次数,以及限制作业量、控制计划外教辅使用量等。

2000年后的“减负令”,在重申此前多道“减负令”所涉内容的基础上,从制度性安排的视角开出了不少“药方”,提供了多个政策选项。比如,2000年1月的《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首次提出小学生学业评价取消百分制,同时要求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坚决落实小学免试升初中的规定。2004年6月教育部出台的“五坚持五不准”,再次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准按照考试成绩排队”。

遗憾的是,日趋复杂的社会情境,不仅使中小学减负陷入一边学校减负另一边校外培训机构拼命加码的怪圈,而且客观上导致此前出台的相关制度性安排的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学校取消的“小升初”考试纷纷转入地下或半地下,不但学生的课业负担未减,反而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减负提质篇7

关键词:减负提质 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长期以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教育的普遍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各科学业,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乐趣,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如何让“轻负担,高素质”这样的“鱼和熊掌”兼得呢?我认为如果我们教师把课上得有效又有趣,消除那些机械的、重复的、无效的劳动,就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让学生自由发展,同时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

人们在进行有趣味的活动时,往往就会负担较少,虽然活动并不轻松;而开展一项没有趣味的活动,多数会感到负担,尽管这项活动并不劳累。如一些孩子玩游戏甚至通宵达旦,不能说眼不酸、手不痛、人不累,但是你听到过孩子们感到玩游戏机是“负担”吗?有些东西,一旦喜好,“负担”就没有了。 同一门功课,不喜欢的学生会感到“负担”,但是对喜欢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就不一定是“负担”;同一门课程,某个教师上课可能会使学生感到“负担”,如果换一位以“启发式”上课的教师,就可能使学生反而感到是一种享受。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孩子,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才会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氛围中,感受到学习是一件享受的事,这样他们才会乐于学习,享受学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减轻学业负担

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班级里的学生,老师布置相同的作业量,有的学生能完成得既快又好,有的学生却既慢又差。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前者大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感兴趣,做作业时能抓紧时间,而后者则反之,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负担,即使老师布置很少的作业,他们也会有过重负担的表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时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年龄越小,习惯越容易建立,也越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年龄越大,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

如果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就有更多的时间将自己交给阳光、交给操场、交给艺术、交给科技、交给大自然。

三、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减负提质

1、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捷径。减轻学生负担,教师就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充实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所花的时间是恒定的,即教师所花的时间多,学生可以少花时间。为了确保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就必须多花时间。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合理布置作业,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技能。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学好,相应的作业时间也会减少,就会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和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才能感受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成长是愉快的。

2、改变教学观念。

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减轻学习负担。

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减负提质

在充满活力的育人空间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他们积极进取,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1、 学习心理教育。

围绕构成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因素,努力寻找造成学生负

担重的内在原因,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树立精神支柱,努力克服惰性心理,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及时疏导已形成的消极情绪,解除精神压力,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社会生活心理教育。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学生交往面。在交往中获得启示和力量,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个性化和社会化得到和谐协调,预防学生心理偏差的产生,能以良好的心理品质,经受各种困难和挫折,并能随时主动地应用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及时解除自己的焦虑与困惑,达到心理平衡以保持乐观的心境,达到减轻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动力。

“轻负担、高素质”是我们教育的美好愿望,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便不是负担,这样才能真正减负, 还学生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教育部.2010-2020年.

[2]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月刊.小学版.2009.

减负提质篇8

一、转变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人们常说的"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思想支配、制约着教学行为,而教学行为又恰恰体现了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自觉运用教学原理指导实践,并能及时捕捉教育教学中的新信息、新问题、新成果,力求使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让广大教师从"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高度,去认识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认清只有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处于不败之地,只有站在这样一个高度去看待"减负"才能变对学生分数负责为对学生一生负责,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的培养,从我做起,从上好每一节课做起,点点滴滴把功夫下在塑造上。要使"减负"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解决思想观念这一深层次的问题,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要全面理解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实质。"减负"只是减掉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过重负担,决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学业应有的要求和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对教师而言,不能因"减负"而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放松自身的责任。要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同时,加强教材改革和教学改革,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手段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如何,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每学习新知识,都要充分运用直观手段,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拼一拼、分一分,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在引导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求知欲望,启发思维。如讲授"平均分的概念"时,发给每个学生8个梨,首先要求学生把8个梨分成两份,看看都可以怎样分,学生们兴趣很高,顺利地分完了,共出现了四种情况;然后讲授把一些东西分成几份,每一份的数同样多叫做平均分,让学生选出哪种情况是平均分;最后让学生把8个梨任意平均分,教师话音刚落,学生们迅速的动起手来,随后小手举得高高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把8个梨平均分成8份,每份1个;有的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这样,在学生动手操作后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加深了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优化教学手段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充分使用电化教学媒体,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有趣,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概念;另外,还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过程 加强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对每一位老师来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负"的关键;"减负"不是提倡"放羊"式的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增大启发力度,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活跃。要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这一目的,我们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先展示教学目标,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抓住学生的眼睛、抓住学生的心,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我们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地观察、操作、思考、探索、发现,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没有按常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问学生:"怎样求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学生答:"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这时,教师又问学生:"那么,求圆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把它转化为学过的图形再进行计算呢?"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剪、拼操作,得出结论:能。紧接着,我再次向学生提问:"①当圆分的份数越多,拼成图形越接近什么图形?②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圆的什么?③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④所拼长方形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⑤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⑥求圆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⑦如果知道了圆的直径,怎样求圆面积?⑧如果知道了圆的周长,又怎样求圆面积?"这样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而且由浅入深,不但使圆面积公式在学生头脑中印象深刻,而且深化了知识,内化为能力。

四、融洽师生关系 改进评价机制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所任的学科感兴趣。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因为厌烦而形成的冷漠的师生关系,是极不利于我们的教学,也难以保证上课的效率。作为教师我们要使自己自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大方,教师的一个微笑都会感染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减负提质篇9

一、非学困生率与优生率考核时等量齐观

《教育纲要》指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五桥初中生源实际情况――由于特殊地理条件导致交通不便,学校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不及周边学校。五桥初中本着坚持关注每一名学生,不放弃每一名学生的原则,密切关注学困生。所以在对教师考核时提出了“非学困生率”(得分在学科总分40%以上的学生分率)这一概念,这是“提质”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转化一名学困生决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转化了一名学困生,培养了他们的行为习惯,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学困生得到关注,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心灵得到呵护。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将团队业绩纳入考核范围

学校不只是考核教师个人的教学业绩,同时也考评同年级同学科的整体教学业绩,考核结果一并计入个人教学业绩,纳入年度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具体操作是:将同年级同学科的整体业绩(各项指数)与参照考核的所有学校同年级同学科业绩(各项指数)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如整体高出平均值,年级该科教师人人奖励加分;如整体低于平均值,低于平均值的该科教师将要扣分。这样既彰显团队合作精神,又体现了教师个人成就,凸显了人文关怀,自然地会激发同学科教师的团队精神和个体上进心,教师的责任意识、荣誉感就增强了,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动力。

三、艺体类学科考核与统考学科同等对待

坚决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学校全面落实了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特别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要做到课程不少、课时不减,配足配齐专任教师,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减负提质的重要途径――高效的课堂

(一)教师“增负”保障学生减负提质

无论是统考学科,还是非统考学科,课时分配一律按照部颁标准,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学生每天在校学习7小时。严格控制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精选题目,数量适当,时间要求是七八年级不超过90分钟,九年级不超过120分钟,但老师对学生作业要全部批改,及时反馈、讲评,严格控制每学期考试次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是课堂,因此我们大胆尝试变革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师生角色,变教师为组织者、策划者、调控者、引导者,学生是探究者、体验着、合作者、表演者。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为主决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放学后完成家庭作业、课前预习,根据本人实际安排自主学习。让他们体验生活,娱乐锻炼,社会实践,以丰富阅历,拓宽视野,促进发展,让学生自信快乐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快乐的生活才能快乐的学习,起初本校师生也疑惑,家长也不理解。几年下来,五桥初中的教学质量不但没有滑坡,而且每年考入市、区重点中学的人数逐年上升,连续几年均获得万州区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一等奖,培养的学生后劲足,潜力大,发展好,受到各类高中学校的青睐。

四、减负提质的基石――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身心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定,心态阳光,才能保障学生斗志昂扬的学习,为终身发展奠定“本钱”。

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足额调配好专任教师,开足课时,强化体育课的监管,保证体育课落到实处。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两操活动,期期开展运动会,组织学生参加万州区运动会,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在时间方面,学校规定学生早上到校时间不宜过早,早到的参加晨练,中午要保证不少于1小时的学生自由支配时间,住校生的晚自修结束时间不迟于21时,保证学生每天有8-9小时的睡眠时间。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消除隔阂,走出阴影,缓解学习、生活方面的压力。

五、减负提质的保障――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推进“减负提质”工作的主要力量。只有建立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使“减负提质”落到实处。建立校本培训机制,推进校本教研全员化、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结合学校实际,推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师期期生本课堂合格课验收制度,高级教师、骨干教师优质课展示制度,重视和强化变革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育智慧,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六、减负提质的捷径――巧妙的学法指导和个别辅导

(一)加强学法指导

学校决定以学法指导为切入点,通过名师办讲座、班级主题班会、学生互学以及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等方式,让学习方法进教室、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来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二)个别辅导常态化

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学生请教,老师及时热心的解答。如发现代表性或典型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集体讲评,要求教师无课坐办公室,办公室大门要敞开,方便学生请教。这样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个别指导,人人有收获,个个有进步。

减负提质篇10

一、优化课堂结构,课堂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阵地

随着课改的进行,教师要打破“满堂灌”的局面,转变观念,要将教师的主导者转变成引导者、参与者和监督者,要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究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培养。这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因为被动学习而带来的心理上的压力。并且以往的课堂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课下学生有做不完的作业,教师因为害怕学生掌握不了物理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就一味地让学生做题,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只有利用题海战术,学生才能掌握知识并能获取高分。其实不然,教师的题海战术会让学生产生疲劳,学生会因为教师过多的作业负担,而对本门课失去兴趣,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采取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在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和公式的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因为那滔不尽的习题带来的压力。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由于本节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如果还是一味地自己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公式是怎样导出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适用该公式等,学生可能在上课的前十几分钟或许还能认真的听讲,但是课堂45分钟学生很难都在集中精力跟随教师讲的思路走,而且加上教师为了巩固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肯定会将一些有关的习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又因为上的精神不集中,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很难顺利地完成,这不仅造成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可以将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从推导到理解、归纳总结应用定律的情况,到完全让学生自己动脑想,动口议,动手练,这样就会理解透彻,记忆牢固,应用自如。学生在体验到成功时,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兴趣就会逐渐增长,越学越爱学。搞清了,弄懂了,课下做题时间短,课业负担就会减轻,课堂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授予他人“鱼”只能解决一时之困,而教授给他人“渔”就会解决长久之困。在教学当中是说教授学生结果,不如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是同类问题的解决才顺利解决。根据高中物理教学情况,当前中学在学习物理时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要领不清、基础不扎实,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差,而且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比较薄弱。比如有的学生会做该模式的题但是一旦换种方式询问,或是换个场景,学生就很难观察出,这两种情况其实考察的是同一知识点,要是没有变化题型,在教师看来学生已经掌握了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但是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而且教师为了适应学生的这种情况,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教师会不辞辛苦地为学生归类总结出同一知识点中不同类型的题目,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进行掌握该知识,殊不知此种行为无形中就给学生带来了学业压力。而且这样的教授方式还对学生进行了统一的概括,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对该知识点是真的掌握了,不管怎样变形,他们都能看出是该知识点的考察,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教师的这样整理归纳还是一种浪费。所以教师要真正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的情况,对易出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轻松地进行学习,继而提高物理学习成绩。

三、减轻学生的负担

学生的负担分为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心理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绩的提高,影响着学生考试的正常发挥,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学生平时各方面表现的都很好,一到考试成绩就一团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的心理负担过大造成的。而这些压力的产生是可能是由于家长的期望太大;或是由于自己因为努力过后而未见成效;又或是经常地在考试当中失利等情况而造成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进行交流,要让学生在心理有郁结的时候可以找人倾诉;对学生的异常表现要在观察到的情况下及时给予纠正,要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高考,面对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让学生从心理上减轻压力,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平时的作业和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