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翻译十篇

时间:2023-03-26 09:12:31

渡荆门送别翻译

渡荆门送别翻译篇1

译文在教学效果上,不能使中学生很好地领略古诗之美因而存在着一定的缺憾。

古诗翻译存在着如此大的缺憾,那么怎样的译诗才是我们所希望的?

众所周知,流传至今的古诗,都是经过千百年大浪淘沙般筛选后留下来的精品;而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古诗,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如何最大限度的展现这些古诗的魅力,古诗新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以现代格律诗的形式来翻译古诗

闻一多先生倡导新格律诗应具有三种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所谓“音乐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此三美原则,如果能在译诗里得到较完美的体现与融合,既可以很好地体现译诗与古诗“剪不断”的联系性,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古诗之美。

例一:《登高》(原诗略)

【译诗】

天空高旷秋风猛烈猿啸声哀,

水清沙白洲上鸥鸟高下旋回。

一望无边秋林落叶萧萧飘坠,

奔腾不息长江浪涛滚滚而来。

漂泊万里常年作客逢秋更悲,

人生百年衰老多病独登高台!

命运艰难常年苦恨鬓如霜白,

穷愁潦倒又无佳酿只好停杯。

二、以新诗自由体的形式来翻译古诗

相对来说,自由体的新诗形式最为常见,学生在认知上不会有任何偏差或错觉,同时,从学生的实际来说也比较容易把握,能减轻学生对古诗的畏惧感,从而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在领略古诗之美的同时还可以引起部分学生的创作冲动,激发他们去学写新诗,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更好地体会古诗之美。

例二:《黄鹤楼》(原诗略)

【译诗】

先人早已骑着黄鹤飞走,

这里只剩下空旷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就不再回来了,

惟有白云千载悠悠飘浮。

晴朗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畴,

隔江看见树木多么葱茏郁茂。

春草萋萋,一片伤心的绿色呵,

覆盖着江中的鹦鹉洲。

天晚了,向北遥望望不到故乡,

江上烟波迷茫,叫人触景生愁!

三、以新诗阶梯式的形式来翻译古诗

在这一点上,可以灵活处理,即在翻译时有点“阶梯式”的意思就可以了,在句式上造成一定的变化,适当形成一种错综的变化美,从而使读者把视觉的美转化成心灵的愉悦,从心灵深处体会古诗之美。如果翻译时运用形象的语言,加入一定的想象,把优美的(或深邃的等等)意境具体化,那再好不过了。

例三:《江南逢李龟年》(原诗略)

【译诗】

当年,在歧王的豪华私宅里,

经常看见你潇洒的身影;

秘书监崔涤的华堂之上,

多次领赏过你美妙的歌声。

如今,正是江南风景最美的时候,

在飘零的落花之中,

飘零异乡你我又意外相逢。

例四:《渡荆门送别》(原诗略)

【译诗】

乘船远航,

经巴渝,过三峡,

驶出险要的荆门关

楚地开阔,纵情游览,

凭吊古国的兴亡,

感慨人事的沧桑变幻。

山势减缓,

随着原野一望无际,

伸展,伸展,伸展。

江水奔腾,

流入辽远的荒漠,

天地间苍茫一片。

夜月高悬,

静静的江上,

飞下一面明镜闪闪。

白日仰望,

天际的海市蜃楼,

是云彩无穷的变幻……

哦,美丽可爱的故乡――

养育我的山山水水,

满怀深情厚意,

不辞万里送我行船!

面对学生找不到译诗,老师又提供不了译诗的局面,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

最佳的办法还是《教师教学用书》中提供译诗。因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是最权威的教学参考书,它具有任何一种教学参考书和学生用书无可替代的地位。不过,它所提供的译诗应是“古诗新译”,具体地说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请诗人译诗。尽可能的请一些为人所熟知的、公认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来译诗,诗人在译诗时充分利用自己的创作经验,像创作诗歌那样来翻译古诗,把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以形象的语言或哲理的语言表达出来,“译诗”不但就更像一首诗了,而且就是一首完全意义上的诗。

渡荆门送别翻译篇2

傅大庆(1900~?)是江西临川上顿渡人,父亲不幸早逝,母亲李冰是一位小学教师,靠教学收入辛辛苦苦养活几个孩子,傅大庆是长子,他念了教会中学,英文学得不错。时,在北京师大读书的临川学生章涤昌受进步思想影响,接受了马列主义理论,定期给家乡青年寄《新青年》、《向导》、《每周评论》、《晨报副刊》等进步刊物阅读。傅大庆与同学傅烈等人一起,秘密阅读,深受影响。1920年,傅大庆为了继续求学,从江西来到上海,进一步接触新文化。他深深为《新青年》上陈独秀的文章所折服,便写了一封信给陈独秀,陈独秀便热情地复信并约他见面。见面之后,陈独秀要他住到新办的外国语学校,那是杨明斋新办的学校,表面上学俄文,事实上进行“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活动。其间,经陈独秀介绍,傅大庆到武昌,找到陈潭秋、包惠僧等人,不久便入了团。1921年初,傅大庆与刘少奇、萧劲光等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取俄文名费德洛夫。1924年1月,列宁逝世,傅大庆冒着寒风参加了葬礼。

关于傅大庆在莫斯科留学和回国参加革命的情况,郑超麟回忆说:“傅大庆不仅是我的同学,而且是我的朋友。‘同学’是无所谓的,但在那时的环境下,我能交‘朋友’,交真正的朋友,则是很不容易的。1923年春,我们一行十二人,从西欧来到莫斯科进东方大学。东方大学早已有中国班,中国学生是直接从中国来的……这两部分中国学生,无形中有隔阂,很久没有消除。我们从西欧来的人,相互间不仅是同志,而且是朋友,这人和那人,或深或浅总有私人的交情;可是,我们和他们(指原本就在东方大学的中国学生,编者注)无法结交为朋友,他们自己相互间也没有朋友的感情。当时的形势是这样的,从中国直接来到莫斯科的学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领导人’,另一类是‘被领导人’,‘领导人’就是旅莫支部党和团的负责人。选举来,选举去总是那几个人轮流或永久当选。‘被领导人’则是始终未曾当选为领导的人,他们只能听从前一部分人的安排,他们不敢同我们从西欧来的人亲近。对于这一部分人,我们无法交朋友,甚至无法说话。那几个‘领导人’则常常找我们说话,但不是找我们交朋友,只是来‘了解’的。傅大庆就是‘被领导人’当中的一个……蒋光赤和抱朴,他们也是‘被领导人’,即他们从来未曾当选为旅莫支部党或团的领导职位的,但他们‘不听话’,即不是暗地反对,而是公然反对那几个领导人,有时发牢骚,甚至鼓动别人起来反对。这两个人不是同我们住在大学里,而是住在附近一个女修道院的一个房间,没有人去看望他们。我到莫斯科后即同这两个人交了朋友。……有人悄悄警告我:抱朴和蒋光赤是反对派,反对旅莫支部领导的,你不要同他们来往,但这警告太迟了,我已经不能断绝同他们的关系了。一天,我去看他们,意外地看见傅大庆在同他们谈话,我很惊讶,后来听他们说,傅大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看他们一次。原来并非无人敢去女修道院看他们。其实,旅莫支部并无明令禁止同他们往来,不过暗示而已。那些人为了避免麻烦,就不敢去看了。从此我就同傅大庆交了朋友,常常在大学本部同他在一起谈话,互相询问家庭情况和经历……我在西欧来的人中交了几个朋友,到莫斯科后,又交了三个朋友,傅大庆是其中的一个,自然,我不能说傅大庆是我的最亲密的朋友。我欣赏他不怕打击,敢于同领导所厌恶的人往来。1924年暑假前,回国革命已开始酝酿,旅莫支部派遣一大批同志回国工作,暑假前已经有一队出发了,暑假中又出发一队,人数可能比第一队更多,带队的人是陈延年,我被指定为庶务兼会计,傅大庆也在此队中……到了海参崴,但没有船去上海,只好住在海员俱乐部候船。等了好几天,有一条英国船来了,但这是货船,不是客船,水手是中国人,说能够用‘载黄鱼’的办法载我们到上海去,不过只能载五六人去。我们商量先去几个人也是好的,于是一部分人,傅大庆在内,先回去,队长陈延年,会计郑超麟,以及其余的人,则等待以后俄国船开赴上海时再乘去。”

傅大庆回国后,被派到大革命的中心和策源地广州,也就是这个时候,时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的与他有了交往。傅大庆担任苏联代表团团长鲍罗廷和军事顾问加伦将军的翻译,受到宋庆龄的赞赏。据说,他在黄埔军校翻译时,曾一个人在台上,先将鲍罗廷的俄文译成国语,又将国语译成广东官话,然后再照样译回去。

关于大革命时期傅大庆在广州的情况,张太雷的夫人王一知回忆说:“我们住在鲍罗廷顾问的公馆里,鲍公馆坐落在广州东较场附近,是一所两层的花园洋房。鲍罗廷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儿子住在楼上,有时,有些苏联军事顾问也住在楼上。我们则住在楼下。楼下还有一个翻译室,有几名翻译人员,专门从事当天各地报纸的翻译工作,译稿经整理之后供鲍顾问参考之用。记得翻译室中的人员有李仲武、黄平、傅大庆、卜士奇等人,这个翻译室也归太雷领导,我协助太雷做日常的选材工作,常常是太雷和我两个人挑出要译的内容,分派有关人员去翻译。”包惠僧也回忆:“当时在苏俄代表团任翻译的人很多,如傅大庆、杨明斋、李仲武、卜士奇等。他们除了翻译工作之外,还要担任苏俄专家与各方面的联系和交往工作。”

1925年,傅大庆两次随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东征途中,傅大庆作为苏联军事顾问加仑的翻译,随率领的部队一道打到梅县。1926年和傅大庆都参加了北伐。傅大庆先在东线作战,后又随鲍罗廷、加仑调到武汉。其间,他不遗余力地贯彻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与、陈独秀接触频繁。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傅大庆赶赴南昌,参加等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之后,在南下途中,他受党组织派遣回临川,对农民建国军首领孙牛仔、邓克中等人进行团结教育工作,取得成效,受到的鼓励。回忆说:“赣东有一股绿林武装,头子姓邓,就叫邓司令。这个邓司令通过一个后来成了翻译家叫傅大庆的和叶贺接头,愿意接受贺叶的委任。条件是发他几百条枪,我们可以派人去领导。这时候,朱培德的队伍紧跟在我们后边,我们考虑,朱培德迫近时,他又多少可以起一点牵制作用,所以就答应了他。党派我和肖劲同志到这个绿林部队去领导,我本不愿去,但肖劲同志觉得搞个绿林部队也不错,于是决定去了。便把我们交给傅大庆,由他介绍了去。”

同年底,傅大庆又参与了张太雷、叶挺和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前夕,他奉省委命令到宝安向县委传达省委指示,要求宝安工农革命军于12月13日前到罗湖车站会同铁路工人抢登火车,直趋广州,参加暴动。宝安县委接受任务后,随即从工农革命军中抽调骨干300余人,于12日集中在县委所在地的楼村待命,起义队伍编为两个大队。县委书记刘伯刚现场领导,工农革命军副总指挥郑式南直接指挥。12日夜两队同时出发,直扑深圳抢登火车,参加了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失败后,和傅大庆都转移到香港。1928年,经上海赴苏联学习,傅大庆被广东区委派往新加坡活动,并担任中共南洋临时委员会常委兼宣传部长。先后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菲律宾等国建立地委或支部,积极领导海外华人和当地群众开展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1930年5月,根据共产国际东方局的指示,中央委员会成立,傅大庆当选为马共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长,负责组织、宣传工作,大力培养当地干部,发展党团组织,和胡志明一起,把东南亚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搞得如火如荼。他还主编和出版了《马来西亚工人》月刊。1931年6月,他以办“洋行”为掩护,负责建立东方局办事处,因叛徒告密,遭英国殖民当局逮捕被引渡回国(同案的胡志明也在香港被捕被引渡到广州),先后关押在上海,后又和国际友人牛兰夫妇一起,被解送到南京。

在上海狱中,傅大庆意外地见到郑超麟,并委托郑超麟设法营救被关在广州看守所的胡志明。郑超麟回忆:“在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我看见了傅大庆。那是在1931年夏秋之交,我已经被共产党开除了,我因托派活动罪被逮捕,关在龙华警备司令部看守所,等待判决。我住在‘人字间’,这条弄政治犯最多。一天,看守送进来一个犯人,是从广州押来的,就要解到南京去。我看见了,吓了一跳,原来是傅大庆,他看着走来走去的犯人,一个都不认识,忽然看到了我,马上走近我,悄悄地说:他有事情要报告中央。他自然不知道我已经不是共产党员;在此情形下,我也不必首先告诉他我是托派。我答应了他,他就说给我听。原来,他是在印度加尔各答办英文报纸,报馆被封,人被捕,他被引渡回国,要押去南京受审。他在广州看守所中遇见胡志明,胡请他设法通知中共中央营救他,傅大庆要我将胡的要求通知中共中央。我义不容辞,尤其因为胡志明也是我的熟人,但怎去通知中共中央呢?我想起,在龙华看守所一定有中共秘密支部,能够传达消息。但哪一个政治犯是支部负责人呢?在‘人字间’的中共政治犯中,我只认识两个人:陈为人、关向应。我考虑结果,认为三条弄里的总负责人是陈为人。我直接找他。我说,刚才解来的犯人名傅大庆,是在印度被捕的要解到南京去。他有重要的话要报告中央,我现在要告诉你,陈为人立即严肃起来,不说一句话,听我说下去。我把傅大庆的话一字不漏地说给他听。他咬紧牙关听我说完,仍旧不说一句话。我明白,我的目的达到了。两三日后,傅大庆就解走了。”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傅大庆经宋庆龄营救出狱,先后在武汉十八集团军办事处、重庆中共中央南方局军事组工作。和傅大庆,这对分别近十年的老战友又重逢了。在南方局军事组,兼任组长,傅大庆任十八集团军军事翻译。傅大庆受的直接领导,同时给崔可夫率领的苏联军事顾问团当翻译。

当傅大庆得知在延安召集一批专家,正研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但苦于没有好的译本时,立即主动请缨,根据《战争论》俄译本第三版作了重译,并以最快的速度于1940年11月由学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译本分上、下两册,白话文体,直排本,大32开。该译本在学术出版社出版后托人送往延安,、将其誉为当时最好的《战争论》译本。

在埋头著译的日子里,经的介绍,傅大庆结识了当时在苏联大使馆武官处工作的冯大璋(杨洁)。1941年元旦,为傅大庆和冯大璋主持了婚礼,婚礼在曾家岩50号周公馆隆重举行。因为当时重庆政治气氛压抑,为了振奋士气,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决定把婚礼搞得热热闹闹的。南方局军事组的同仁和八路军办事处的负责人向新郎新娘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三楼会议室里,贴满了贺幛和贺词。的贺词非常醒目:“形式和内容统一,大庆和大璋同心”;紧挨着的是邓颖超的贺词:“相爱合作,善始善终”;这位“红娘”赠送的条幅富于哲理:“爱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不断地发扬光大,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才能得到爱的保障,这就是发展中求巩固。”傅大庆写了一首《新郎自题》:“郎才女貌两相忘,赢得倾心是庆璋,绝俗文章师马列,胡公超姊自高强。”则在这首诗旁边题上“顽皮”的批语:“好不要脸!”

在婚礼进行中,首先举起酒杯祝贺新婚夫妻,然后环顾在座同志,又微笑着望了望坐在身旁的邓颖超,风趣地说:“在他们新婚的喜庆日子里,我还想再提一些想法。我以为,在结婚前要有正确的恋爱观,婚后要有正确的家庭观和生活观。”他又说:“我们有一个革命大家庭。在我们革命队伍里,除了夫妻关系以外,还有战友关系、同志关系。结婚以后理应把革命工作做得更好。生活方面要科学地处理、安排,过革命者紧张、活泼的战斗生活。我和小超同志从结婚以来,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幸福美满。还有一点,我的身体一直能保持得这样好,因为我从来没有自我摧残过。”说到这里,大家会意地笑了起来,为这番既风趣又富有哲理的话喝彩。最后又强调:“我和小超结婚后,十多年来,爱情是在上升和发展。在家里,我们是夫妻关系;从革命和政党来讲,是战友关系、同志关系。”邓颖超听后补充说:“我们还是师生关系。”紧接着颇有诗意地评述道:“作之夫,作之友,作之师。相敬相爱,白头到老。”傅大庆钦佩而深情地望着和邓颖超:“胡公和超姐理应是当代夫妻的典范。”

为了表示祝贺,还特地以诙谐幽默而又情真意切的笔调写了七联五言长诗《大璋大庆新婚志庆》:“一见即如故,合欢定百年。无劳蜂与蝶,采药遇良缘。小雀飞入海,玄蛤变未全。昨日王老五,今宵主盛筵。良朋欣满座,恼煞座中单。笑语频含谑,妙语落言诠。举杯何所颂,瓜瓞正绵延。”这首妙语横生的谐趣诗,首联开门见山,落笔定情,记叙这对新人,一见钟情,定下婚姻大事,百年合好。第二联写新人恋爱经过。两人相爱,本是诗人当“红娘”,牵针引线,却自谦“无劳蜂与蝶”;因为冯大璋曾在重庆国立药学院读书,专攻药学,是一位药剂师,后到南方局工作,所以是“采药遇良缘”,而“采药”来代替“采蜜”,颇有新意。第三联写新婚夫妇亲密之情。“小雀飞入海,玄蛤变未全。”典出《国语》:“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海为蜃。”用此典,引“雀”和“蛤”入诗,意思是,美丽的玄蛤本是“小雀”入海而变的。以此来喻指男女双方,如“雀”与“蛤”的合二为一,“小雀飞入海”,即变为“玄蛤”。两者结合,开始演变,尚未变全。 以下数联,描绘婚宴之盛况,“昨日王老五,今宵主盛筵。良朋欣满座,恼煞座中单。”接下去,“笑语颇含谑,妙语落言诠”。用夸张的笔法描绘参加喜筵的“良朋”们嬉闹笑谑之欢,但谈笑间又充满“妙语”、“言诠”,有情有理,寓情于理既渲染又含蓄,尤其“笑语”与“妙语”分寸把握得当,值得品味。“举杯何所颂?”良朋好友频频举杯相庆祝颂,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瓜瓞正绵延”,速结小瓜,早生贵子,子孙绵延。此句典出自《诗经•大雅》:“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这首诗情真意切饶有情趣,将一对革命伴侣的婚恋和婚宴刻画得淋漓尽致,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1941年10月,傅大庆夫妇奉命携带秘密资料和刚出世的女儿(即戴晴)前往北平,建立地下通讯机构,筹建秘密电台,以加强同第三国际的联系。本来他们是要去延安并且已经启程了,是在半路被追回来的。傅大庆和冯大璋在北平从事地下情报工作的情况,在戴晴的文章中这样写道:“他们受派遣回到外祖父的家所在的北平,以帮闲教授的身份周旋于汉奸、政客当中。我想他那时一定是非常紧张、非常寂寞的。‘他唯一的休息是抱你到北海去。他说小孩子常看水眼睛亮。’妈妈说。……最特别的是他与我的外祖父的交往。老先生是清末翰林,顽固的保光绪派,出于联姻名门之固癖而把我的母亲嫁到湖南曾家。无奈母亲那时思想太新,自己逃婚到日本,数年后又携这样一名自己‘自由’上的女婿归省,外祖父的怒气可想而知。但事情后来竟朝着人们预料的反面发展,这保皇老人不但接纳了他,居然还有一首七律写到他们翁婿间的关系:‘敢道滹沱麦汴香,臣惭仓卒帝难忘。艰难险阻亲尝尽,天使他年晋国强。蔼蔼苍松伴紫芝,颌眉妙墨出瑶池。朽株新被祥风拂,一夕青回两鬓丝。 广谋贤甥正 冯恕’。亲友们吟咏玩味之余,一直以为这是马列主义的伟力:我的共产党父亲以主义征服了顽固的岳丈。……当父亲的传记作者召集家族座谈会广泛征集信息时,我才知道,原来他还懂藏文。外公之所以对他认可,是因为他能直接阅读藏经――老人只认藏喇嘛,其他所有汉传佛教高僧在他眼里都是野和尚。所有这些,他什么时候学的呢?或者说,以他的天分,几乎不用下工夫学?他们那一批共产党人都是这样的么?”

1944年7月23日深夜,正当傅大庆的助手汪青城在架设天线,准备用发报机向莫斯科发报时,埋伏在附近的日本兵破门而入,将汪逮捕,随后傅大庆与冯大璋亦遭逮捕。在狱中他们经受了严刑拷打,坚贞不屈。戴晴说:“在日本宪兵队的监狱里,他受了很重的刑――这是我的有充分依据的估计。因为,妈妈作为从犯,又有孕在身,还被抽打、灌凉水、过电――我的妹妹生下来的时候,小身子上一块紫一块青――对他就可想而知了。”傅大庆托看守转给妻子杨洁一张纸条:“我很好,不要惦记我。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若能出去,要教育好孩子,成为有用的人,吾愿足矣。”后来,怀孕的冯大璋,由父亲“保外分娩”,逃出虎口。过了几个月,孩子生下以后,她四处打听傅大庆下落,始终没有结果。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月,参加军调部工作来到北平,冯大璋去探望,向他汇报了傅大庆的被捕情况。立即布置李克农调查。李克农查遍敌伪档案,毫无线索;至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建交,中国政府要日本政府清查被抓往日本的劳工中有无傅大庆,等了许久,仍无音讯,这时才确证,傅大庆不知在何时何地,已被日本法西斯杀害。以后的岁月里,对冯大璋及其女儿关怀备至,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爱护她们。见到冯大璋时,总是嘘唏不已地说:“大庆是个好同志,极好的同志!”

渡荆门送别翻译篇3

描述自然风光的句精选(一):

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2、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4、纳清风台榭开怀,傍流水亭轩赏心。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8、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9、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1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1、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1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4、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

15、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1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5、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26、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30、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31、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3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二):

关于雪的诗句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关于云的诗句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关于风的诗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关于江的诗句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关于柳的诗句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愈《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降》

关于花的诗句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关于雨的诗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三):

关于草的诗句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关于河的诗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扛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关于树的诗句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四):

《燕歌行》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曹丕。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翻译】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大雁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志和。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游园不值》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叶绍翁。其古诗全文如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翻译】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五):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望庐山瀑布》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翻译】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翻译】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古朗月行》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和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翻译】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在晚上观看月亮,能够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之后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阴精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对此我觉得忧心十分,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江南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翻译】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六):

《咏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古诗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先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鹿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题西林壁》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一样的样貌。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翻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先知心的朋友。

《绝句·迟日江山丽》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翻译】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七):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八):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九):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十):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仅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 ·

· ·

· ·

· ·

· ·

· ·

· ·

· ·

渡荆门送别翻译篇4

当时,我是第4方面军新6军第14师作战科长,奉命率领钦迪特支队,挺进敌后,屡屡出奇制胜,达成了配合正面我军作战的任务。现值湘西会战63周年,特就记忆所及,复述陈年旧事,期能拾遗补阙,以飨读者,并慰英烈。

日军发动湘西会战

钦迪特支队应运而生

从1945年4月9日起,日军对我第4方面军发动猛烈进攻。虽已遭到我第4方面军各地守军奋勇阻击,但敌人却凭其优势火力,运用迂回钻隙战术,锐意向我后方钻隙突进,前锋直逼沅水沿岸,使我湘西战略重镇芷江受到威胁。

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在昆明接到频频告急电报后,感到事态严重,即召参谋长肖毅肃,副参谋长冷欣、蔡文治,美军作战司令麦克鲁少将,美军后勤司令齐福士少将,以及新6军军长廖耀湘开会商议对策。麦克鲁首先建议:空运新6军赴援,并大举反攻,当即被接受。廖耀湘建言:“由新6军主攻,先取衡阳,再克广州,收复华南海港,迎接美军登陆。”他还说:“为求正面进攻容易,应组建一支像英国名将温格特在东非、北非和缅北屡建殊勋的钦迪特那样的远程突击队,深入衡阳、邵阳敌后,对敌展开广泛的奇袭和破坏,使敌腹背受我夹击。”何应钦欣然同意。

廖耀湘便于4月21日深夜,在美军联络官菲力浦上校和机要参谋向华超少校陪护下,驱车来到14师司令部,由卫士叫醒沉睡中的师长龙天武,要他立即召集有关干部开会部署空运芷江,驰援湘西有关事宜。约莫在当夜10时许,副师长许颖、梁直平、参谋长梁铁豹和各团长、师参谋主任汪源燮、科长我、陈英、邱先志及美军中校联络官普里斯等相继来到师部。此时廖耀湘手执指示杆,站在我和向华超已在墙上挂好并标示了湘西战场敌我态势的大幅地图前,用他那沉重的湘音对大家介绍了战场形势和新6军行动计划。廖耀湘的话音刚落,我便冒冒失失地建议:“组建远程突击队深入敌后展开奇袭和破坏,使正面进攻兵团作战容易。”龙天武对我这一异乎常规(越级)的举动颇为不快,正要制止我的发言,不料,廖耀湘竟笑着对我说:“你的意见很好,同我想到一起了。今日我在陆总开会时已向何总司令提出了你的这项建议,总司令已欣然批准。现在就请龙师长立即从14师选调优秀军官和部队,按照‘温格特突击队’的模式进行编组,称‘钦迪特支队’,设三个突击队,另配骑兵、工兵、迫击炮、无线电、便衣侦察、宣传民事、医疗救护、空军联络和后勤单位,大致控制在850人左右。我看就由王楚英任支队指挥官,另派一位干练的美军联络官从旁协助,龙师长你看如何?”龙天武表示他也同意我的想法,决定按照军长的意旨办理。廖耀湘又说:“请菲力浦上校、普里斯中校立即同中美空军混合团霍尔沃森上校交涉,请他们指定专业机群为‘钦迪特支队’提供战斗与后勤支援,并向其派出空军联络组随队行动。”他紧接着说:“请14师派一个团附炮、工、搜各一连为先遣队,由许副师长率领即乘汽车赶往安江备战。‘钦迪特支队’随其行动。”

许颖副师长对我的建议积极支持,主动提出:由富有实战经验,且指挥能力较强,在缅北战役中表现很好的副营长包克文、杨晓嵩、李盛三人分别任突击队长,从每团选派一个加强步兵连为基础,再从师属谍报队、搜索连、无线电连、工兵营、迫击炮营、政工队、俘管队、兵站和参谋处分别选调部队和人员,组成支队部与三个突击队和各特业队。他的建议获得一致同意,即下达调令,限4小时内组建完成到松林镇师部报到。

22日凌晨4时,钦迪特支队编组完毕,我报告廖耀湘、龙天武,已将班排以上干部集合在松林小学教室里,等待训话。廖耀湘和龙天武等人便随我来到松林小学,他们先到钦迪特各队去巡视一遍,然后到教室向干部们训话。廖耀湘说:“我们都亲身参与过缅北战役,对于英国名将温格特带着他那支名叫钦迪特的远程突击队在缅北敌后痛击日军的传奇事迹,大家是了解的。我很赞赏这种奇正并用的前后夹击敌人的远程突击战。我特来请龙师长把你们这支队伍连夜组建起来。你们只经过4个多小时便已成军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我现在正式命名你们为钦迪特远程突击队,简称‘钦迪特支队’或称‘421部队’。因为你们是在4月21日深夜组建起来。”廖耀湘接着说:“钦迪特是缅甸人普遍崇敬信奉的万能神兽。你们成为钦迪特战士,就是非常的人,要经历非常的境遇,从事非常的战斗,创建非常的业绩;要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行止隐秘,使敌难察,出击如虎,打则必胜。这就要求你们有健壮体魄、坚强意志,能吃苦耐劳,披荆斩棘,沉着机智,英勇善战。你们做得到吗?”几十个人同时斩钉截铁地高喊出一个声音“能”!高亢的喊声划破了拂晓前的寂静。

何应钦亲临检阅钦迪特支队突袭山门

4月22日,许颖副师长率14师前方指挥所、钦迪特支队和师的先遣队,乘美军汽车从松林镇出发,日夜兼程,长驱1300多公里,于24日中午赶到安江。我把钦迪特支队选在沅江东岸深山坳里安营扎寨。

在芷江停留时,我和美军联络官费尔德中校、罗伯特少校一道,分别走访了中美空军混合团霍尔沃森上校和美军芷江供应站长桑德斯上校。他们得知情况后,都欣然表示积极支援。霍尔沃森即指定第5战斗机大队的周天民中队担负此项任务,另派文森特少校为我的联络官携带电台和设备随我行动。桑德斯则承诺保证对钦迪特支队供应无缺,并要求我派一名军官常驻芷江机场担任联络协调工作。我遂指定美军联络官罗伯特少校携带电台驻芷江机场,肩此重任。我率队到安江安营后,便不分昼夜地开展远程突击战的战斗技能与战术训练,着重行军(夜行军和侧敌行动)、宿营(敌前露营)、埋伏、突袭、渡河、爆破、空投和临时着陆场的建筑等课题的演练。

4月26日,在安江的何应钦开完作战会议后,在廖耀湘陪同下,亲率与会将领来检阅钦迪特支队,先后视察了三个突击队演练的埋伏、对日军据点突袭、渡河作业及工兵队的爆破作业和空投作业。我事先在检阅台布置了演习地形图和兵棋沙盘及有关图表,作讲解并备询。何应钦对演习很满意,便脱口说:“他们真是静如处子,打若猛虎啊!很好!”王耀武走来拍着我的肩头说:“小老弟!你这个支队建成才6天,但今天的演习却很好。我等候你们的捷报,努力干吧!”麦克鲁则笑着用中国话喊出“顶好!”的语句。

廖耀湘当即命令我率钦迪特支队连夜乘汽车赶往塘湾,于27日拂晓前越过放洞至江口间敌我正在交战的战线,向敌后挺进。

这时,我接到便衣侦察用信鸽发回的报告,得知敌在山门设有兵站医院等后勤机关,驻有日军四五百人,系运输和警卫部队,天天有马队载着粮弹和器材,经过山门补给正在战斗的日军。我得报告,再仔细研究敌我状态,当即决定突袭山门,搅乱敌军后方,破坏其通信、交通、补给,借以牵制日军的进攻,遂于当夜再对山门做出进一步实地侦察。我便派侦察队长蒋毓修和情报参谋迟景富二人(他们分别是高沙、石下江的人,语言相通,且对山门镇地形十分熟悉,在山门还有亲戚,便于侦察)化装成菜农,肩挑两箩新鲜蔬菜,跟着菜农们一道混进山门镇内,对镇内外进行侦察,摸清了敌兵力布置、警戒配备、仓库堆栈位置、通信线路状况、来往运输情况等,于黄昏前携带绘制地图来向我具报,据称:日军骡马运输队,定于明日拂晓前,从山门运送粮弹军需品到渣坪和江口,补给正在当地与我军激战的日军。

我随即集合干部认真研究后决定:派第一队担任镇外埋伏,由队长包克文率该队主力连夜赶往石老爷山于黄泥江西岸设伏,狙击由山门向前线运送补给的日军马队。由连长常乃珍率一个排前往山门南方洪水附近设伏,狙击由山门南逃及由竹篙塘(现名竹市镇)或洞口驰援山门之敌。我将支队主力埋伏在山门镇外东西北三方的边缘地区。部署完毕,各部队即乘夜分途进入伏击阵地,伪装隐蔽,这时已是4月29日的深夜了。

4月30日拂晓前,日军由80多匹骡马组成的马队在两个步兵班20多人的护卫下,漫不经心地走进了黄泥江西岸、石老爷山东麓我一队主力伏击区,队长包克文见状立即向夜空发射出一颗红色信号弹,安静的山沟里顿时火舌齐喷,预先埋置在路上的地雷和手榴弹同时被引爆,打得和炸得日军人仰马翻,乱作一团,随护的敌兵来不及举枪还击,就被打倒在地,80多名牵马的驭手和20多名护卫的步兵以及驮着弹药、食品、器材的骡马,大都非死即伤,仅有9名敌兵和37匹战马被我活捉,另有三五个敌兵侥幸骑马逃脱,奔回山门报信。山门的日军立即出动百余人,向石老爷山方向飞奔,以图救援。该敌刚出山门镇立即遭到早已埋伏在山门周边我支队主力的迎头痛击,遂伤亡累累,缩回山门镇内。在枪炮齐鸣手榴弹连续爆炸声中,我钦迪特支队主力便一跃而起冲进镇内,炸掉日军仓库,摧毁其负隅顽抗的据点,激战到天明后,我全部占领山门,镇内日军大部被歼,残部近百人向南面竹篙塘方向夺路而逃,行至洪水附近,突遭到预先埋伏在该地我常乃珍部的急袭,敌伤亡过半,残部四散逃窜。

我见目的已达,即令包克文和常乃珍按事先的约定迅速撤到石柱集结,我亲率支队主力撤往石柱,然后集结全队,日夜兼程长奔160余里,于5月1日黄昏前隐蔽到叙水岩、畲溪地区休整,并开辟着陆场请空军派轻型飞机来此,将我7名伤员和9名日俘及时运回芷江。在畲溪我组建了一个游击分队,用俘获的日军武器弹药装备他们。是役打死日军250多人,俘木庭少尉等9人,马37匹,以及一批武器弹药等。钦迪特支队首战告捷。

火烧畲田桥夜袭荆州铺

日军第116师团第109联队和86旅团各一部共约千人,于4月30日上午追到山门扑空后,继续向北追击钦迪特支队,先后在羊古坳、千古坳附近遭到我18军11师和118师的堵击。正当敌我在上述两地激战时,我即率钦迪特支队经望云山、高坪直趋巨口铺,于5月4日夜突袭日军第47师团重广支队驻在巨口铺的后方机关,毁其仓库3座,歼敌百余,生俘5人。战斗结束后我们即到贺家山附近隐蔽休整,在湄水河浜修建临时机场,请周天民派飞机送来弹药器材,运回伤员和俘虏。

这时,侦察来报:“衡阳日军经常于夜间出动汽车向邵阳以西的前线部队运送物资。”我遂选在畲田桥伏击日军汽车队,即率队于7日黄昏前潜行到畲田桥东北五里牌,在蒸水河边隐蔽。我带着干部潜行到畲田桥及其附近详细侦察,令第1、第2两队分别在畲田桥西、东两岸的公路旁埋伏,应在路上埋置地雷、集束手榴弹,炸敌车辆;令第3队在桥两岸设伏,在桥上安置炸药。同时规定:红色信号弹一出立即施爆并狙击;战斗结束见绿色信号弹,立即撤离,分途向畲田桥西南13公里处黄帝岭集结。

5月8日凌晨3时刚过,满载物资的23辆日军卡车在装甲车随护下,开着防空灯向畲田桥驶来。我见走在前面的2辆装甲车与紧随其后的6辆卡车均已过桥,进了桥西我第1队设置的地雷区,另有3辆卡车正行驶在桥上,其后随的14辆卡车和装甲车正在桥东公路上向畲田桥缓缓地开来,也都进入了我第2队的桥东伏击区内,我便发射红色信号弹,霎时间地雷、手榴弹连连爆炸,各种枪炮和火箭、火焰喷射器一齐射向敌车,敌车大都被炸起火,正在熊熊燃烧,桥上的卡车在燃烧中坠入蒸水,只有东岸公路上后面那9辆卡车和1辆装甲车受伤较轻,便开枪还击,随即掉转车头从原路向衡阳飞奔而去。这次战斗持续约1小时,共炸毁敌卡车14辆、装甲车2辆,毙敌60余人,生俘6人。支队于当日天明前在黄帝岭集结。

当日接龙天武转来廖耀湘电令“畲田桥予敌重创,可嘉。该部速向冷水滩、东安间及新宁、武冈间突袭,断敌交通通信,策应我军反攻”,我即决定于黄昏前赶到邵阳南方50公里处的五峰铺,开设着陆场进行补给,运回伤员和俘虏,然后直趋山口铺破坏该区间铁路后,再突袭新宁、武冈间敌之交通运输。经电告龙天武和廖耀湘后,我即率队以强行军经蒋家桥直奔五峰铺,于当日16时到达,随即在金江岸边开设着陆场实施空降补给。

这时,我忽收到廖耀湘直接发来的急电:“空军报告,8日14时发现日军3个纵队各近千人,分别从冷水滩、东安、新宁向邵阳方向急进。该敌有包围你部企图,应巧避敌锋。前电令你部突袭冷水滩、东安间铁路及新宁、武冈间交通的行动,予以取消。”其时,我遂决定率队向西北急进到日军后方活动,以直接策应我主力军对日军的反攻。

5月12日黄昏前,我率队刚刚行抵石下江,即得侦察报告:“装满军品的日军12辆大卡车有20多名武装日兵随车护卫,两小时后可抵石下江。”我即令第3队队长李盛即率所部到雷风岭北方利用江潭大桥设伏,狙击该敌,支队主力在雷风岭隐蔽休整。当晚8时许,日军车队经石下江向江潭大桥驶去,李盛见前面10辆日军卡车刚刚过桥,后面还有2辆正在桥上行驶,他立即下令引爆炸药和地雷,同时开枪狙击,随着连续不断的声声巨响,大桥坍塌,桥上的卡车着火坠入河中,行驶在桥西公路上那10辆卡车也被埋在公路上的地雷炸着起火,随车护卫的敌兵也无一幸免。李盛这一仗打得最成功,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歼敌军。

正当我第3队在江潭大桥全歼敌116师团汽车队时,我94军第5师少将副师长邱行湘率部追击日军第34师团关根支队由花园镇来到高沙,围攻该敌,战况激烈,敌不支乘夜暗经马鞍石逃到黄桥铺。我得报即于13日晨驰赴黄桥铺堵击敌关根支队,正激战中,适邱行湘少将率部赶来,遂并力夹击该敌,激战至午,敌不支,相率向邓家铺撤退。

邱行湘率部跟踪去追,他行前告我:另股日军正由花园镇高沙市向武冈以东撤退。他建议我率队速赴荆州铺截击那一股逃敌。当日傍晚我率队追到荆州铺,发现该地果然有日军八九百人和很多马匹辎重,正在荆州铺内吃饭喂马,人未架枪,马未卸鞍,四周虽有警戒,却无据守备战措施,完全是一幅强行军后的急休景象。我看这是消灭敌人稍纵即逝的良机,便迅速而秘密地部署兵力,将荆州铺团团包围起来,猝然从四面八方使用各种火器对敌猛烈急袭,此时已是夜暗,虽不能精确瞄准,在集束火力狙击下,敌人仍然遭到沉重打击而伤亡惨重,仓皇逃逸。战斗结束清理战场发现敌尸达235具之多且内有中岛大尉一人,另生俘67人,内35人重伤及少尉木村1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当晚钦迪特支队在荆州铺宿营并修建飞机跑道,电告廖耀湘。14日天明后便有6架小飞机先后来此降落,又运来一些我急需炸药、地雷和弹药。这次空运持续了三个小时,随即将伤员和俘虏全部运回芷江。

5月14日上午,飞机带来廖耀湘、龙天武给我的手令:“欣悉荆州铺奏捷甚慰。反攻全面展开,你部仍应深入敌后痛击溃退之敌,行动及时电告。”当日中午我即率队向东追击逃敌,在邓家铺又同邱行湘将军相遇,还见到第5师师长李则芬,他们希望我向邵阳以东进击,切断邵阳、衡阳间交通和邵阳、湘乡间敌之后方联系。我说,这正是廖耀湘对我的指示精神,遂率队向塘渡口急进,于15日拂晓在该地消灭了守卫浮桥的日军116师团的一个工兵连;接着经九龙岭向灵山寺急驰,于5月17日在周官桥将桥炸毁,又有2辆日军卡车被毁;18日夜袭廉桥镇,歼灭了据守该地的日军第47师团一个排,炸毁了该处公路桥梁。

这时,坐镇衡阳的日军司令官坂西一良,得知钦迪特支队在其后方屡屡重创日军的情况,极为头痛,急于要清除对其后方的这种严重威胁。他即从第40师团抽调小野支队、加藤支队令其前往“围剿”。18日深夜我在廉桥得知这两支日军中的加藤支队已抵金兰寺,小野支队尚在永丰镇,决定采取“先避其锐,疲敌而后击之”的方针,即令骑兵队抽出两个骑兵排再配备无线电、侦察员、电话窃听手、政工干部、日语翻译、当地向导和爆破手,编成第1、第2特战分队,分别由朱星武、段其昌率领,分赴永丰镇和金兰寺方面,扰袭来犯之敌。朱星武、段其昌这两支小分队,采取“敌驻我扰,敌来我走,诱其来追,多方疲之”的战法,从19日中午同敌交火后,一直引诱着这两支日军疲如奔命地追来追去,结果并没有逮着朱、段二部,反而时不时遭我朱、段二部伏击或突袭而时有伤亡损失。6月初廖耀湘来电令我率队返防。我遂决定于六都寨设伏,令段其昌将已到银盆山的日军加藤支队诱入伏击区,令朱星武将已到大塘边的小野支队引向岩口,阻止该两敌会合;同时电告廖耀湘请派飞机至八角楼接运伤员;派工兵排和空军组即赴八角楼开设着陆场。在段其昌分队的引诱下,敌加藤部于2日10时来到六都寨遭我埋伏,死伤200余,即向塘渡口溃退。清理战场见敌弃尸82具,重伤28人,遂用临时担架抬到八角楼空运芷江。是夜,支队宿八角楼,朱星武部于3日天明后归队。支队集结后,即于5日黄昏前回到安江归建。

渡荆门送别翻译篇5

归隐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文中这样的句子是 。(2)《使至塞上》一诗描写大漠独特之美的诗句是:

, 。(3)《渡荆门送别》一诗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 。7.在下面语句间连线,使之构成四幅对联。A、黑发不知勤学早 a、水性淡泊是我师B、无边落木萧萧下 b、白首方悔读书迟C、四面荷花三面柳 c、不尽长江滚滚来D、竹直心虚乃吾友 d、一城山色半城湖二、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相关问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8.解释文中下列字的意思。(1)肃: (2)属:(3)引: (4)阙:9.第二段中写江水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后来唐朝的李白有两句诗与此处的意思相近,李白的两句诗是:

10.文中”清荣峻茂”一句写了 _______个对象,它们依次是 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_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2.古人常用“三”形容多,如文中“猿鸣三声泪沾裳”。请再举两个含“三”、其含义也是表示“多”的成语或

诗句。

(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以下各题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13.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6.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

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荷花之迷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

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

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花一样不受污染,永保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

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

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

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古莲子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

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

责修理“衰死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注】①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17.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

18.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

19.这段文章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

(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人性的爱抚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

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

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

,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

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

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

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

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

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

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

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

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11)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

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

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

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

,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

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12)“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

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选文有删改)20.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21.第⑩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

有过“邪念”?

22.文中两次描写店铺女主人的作用是以女主人的 反衬男主人的 。23.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第⑧段中写道“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

(2)第⑩段中写道“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24.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围绕“当今社会需要‘人性的爱抚”’这个话题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见解深刻,

理由充分,字数不超过100字)

三、写作25.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时的欢笑……

这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们记忆的屏幕上。请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为题,用深情的笔触描绘这一幕幕画面。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校名。字数不少于500字。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1.C 2.C 3.C 4.B 5.D 6.(1)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大漠孤烟

直,长河落日圆。(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7.A--b B--c C--d D—a8.(1)冷寂 (2)动词,连接 (3)延长 (4)通“缺” 9.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10.4 水 树 山 草11.(1)除非

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2)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12.示

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三令五申13.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4.(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15.(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16.(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7.荷花效应:荷花花瓣表面毛糙却不受污染。 18.第一问:莲子中有一种酶,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

造成的缺陷。19.三个特点:不受污染、能自身加热、有旺盛的生命力。 20.为下文写店铺男人打盹,年轻人伺机行窃作铺垫。21.(1)年轻人向里面探头探脑地张望,被人发现后又突然

渡荆门送别翻译篇6

率远征军以一当十救英军

1900年12月8日,孙立人出生于安徽巢湖庐江金牛镇,并一直在此度过童年,5岁生母去世,7岁入家学,9岁随在山东青岛任知府的父亲去青岛上学。正是在这里,他最早萌生了要从军报国的志向。于是,清华学堂毕业后,他去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土木工程;毕业后,虽然已拿到了执业资格证书,但他仍然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报考了弗吉尼亚军校,投笔从戎。淞沪战役打响后,他率领税警第四团先是投入大场一带作战,随后又坚守苏州河南岸同日寇激战17天,就在即将撤退时身负重伤。由于不是黄埔系,善战的孙立人随后被闲置,当听说将组建远征军赴缅作战,他立即向主动请缨。

在前期的溃败中,孙立人在仁安羌以不到1000人的兵力,解救出被近万名日军包围的7000多名英军以及已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逾500人。此战是远征军入缅的第一个胜仗,特别是在双方实力如此悬殊的条件下取得的,立即轰动全球,并获得了美英两国首脑的嘉奖。在第二次缅甸战役和后期反攻缅北战斗中,孙立人打通了中国抗战重要生命运输线滇缅公路,以出神入化的军事艺术,打得日寇闻风丧胆。据有关史料,孙立人率部击毙击伤日军10多万人,是中国抗日战争国共两党军队中歼灭日军最多的部队,是正面战场中几乎没有打过败仗的部队。特别是他率领新编三十八师较为完整地消灭了日军十八师团,缴获其印章,使得缅北丛林成了这批参加攻占南京、参与南京大屠杀的侩子手们的坟墓。战后,有人称他为“丛林之狐”,有人称他为“二战名将”,有人称他为“东风隆美尔”。

一杯牛奶寄哀思

1955年,因部署所谓“共谍案”,孙立人在台湾被软禁,直至1988年解禁,成了第二个张学良。故乡此次纪念活动中,有关部门编印了《二战名将孙立人――孙立人将军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书中收入子女们写的回忆文章。在台湾的日子里,孙立人强烈地怀念着大陆那些曾经培育过他的地方,那些和他一同征战并付出生命的战友。他在卧室旁种了一棵紫白两种花色的茉莉花。孩子们一开始不解,他告诉他们,“这是我们清华的校色。”孙立人常常给他们讲当年在清华读书的故事,表示读清华的那几年是他年轻时最快乐的时日。由此他又对孩子们产生了一个执拗的要求,即使他们将来考得再好,首选必须是清华。长子孙安平高考时成绩考得就很好,虽然能上台大,也很想上台大,但还是听从了父亲的意愿,上了清华,后来的三个弟妹同样如此。

子女们看到父亲每天早晨总是会喝一杯由脱脂奶粉冲泡的热牛奶,喝完之后,总会往杯子里再倒半杯白开水涮涮,把带着牛奶味的开水也喝完。有一天父亲告诉他们,这是从抗日战争缅甸战场上开始养成的习惯。当时作战的粮食弹药补给,多数仰赖美国空军的空投,其中也有浓缩的罐头牛奶――炼乳,必须先加开水冲淡才能饮用,基于爱惜物资的心理,即使是空的炼乳罐头丢弃前也总要再拿开水涮涮――这和当时大后方大发国难财的达官显宦们构成很大的反差。于是孩子们理解了:“爸爸时时刻刻都在悼念当年死难的国军同胞们。”于是孩子们也开始以父亲为榜样,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父亲。

筹集6000美元为部下修墓

正是这种对当年在抗战战场上牺牲同伴的怀念,促使孙立人在解除软禁实则仍不自由、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开始紧迫地寻找牺牲的同伴在大陆的后代,关注他们的墓地。他对齐学启的墓尤其关心。齐学启是他的副师长,当年被俘牺牲。恢复自由后,孙立人首先想到的几个问题中就有在大陆的齐学启的后人情况如何,以及他的坟墓状况。当得知齐学启的墓地被毁的消息,近90高龄的孙立人寝食不安。孙立人在台湾筹集6000美元(当时折合5万元人民币),委托有关人员重建齐学启墓。从寻找墓地到把墓重新建好,历时近一年。

孙立人晚年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想到父母,他想到了他们现在的墓地――1989年清明节后,孙立人旧部潘德辉先生回大陆探亲,将军函托他到庐江,代为祭祖,“一则离家已久,对故乡思念甚殷。再则祖先坟墓不知尚完好否,亦日夜不能去心也”。潘先生回来后,得知父母墓地仍在后,1990年3月29日,孙立人专派孙安平回乡祭奠。对当地有关部门的热情接待与安排,孙安平回去汇报后,孙立人于5月中旬来信表示感激,遗憾的是将军最终未能亲自回来祭拜。

用军礼送客

吴文藻先生和孙立人是清华同学,1923年8月17日同船赴美,冰心虽然那时与他们都不认识,但也在船上。吴先生他们这帮同学,曾借用以前一种有站立人儿图案的银元的称谓“站人儿”谐孙立人的名字,称他“站人儿”,既比喻他是顶天立地的真男儿,又喻他是国家和人民的有用之士。孙立人曾送给吴文藻冰心夫妇一根“手杖”,孙立人说,这是战利品,虽然缴获了大量战利品,但大部分是武器,对文人一点用处也没有,只有这把看似手杖的利剑似乎有用,不仅方便行走,而且在乱世可以防身。

冰心听闻孙立人解除软禁,虽然替他感到委屈,但也感到一份由衷的高兴。1990年3月,冰心通过熟人给孙立人写了封信,邀请他回到大陆来看看,5月份便接到了孙立人的回信,信中除回忆他们之间的友谊,对吴文藻先生的逝世给予怀念,也说了自己的近况。更让冰心老人感动的是,过了4个多月,10月5日,冰心90岁生日,孙立人竟然从台湾拍来贺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欣逢九十大庆,敬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此时离孙立人逝世仅有一个多月,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他竟然还记得冰心的生日,并拍来贺电,足见对冰心一家的感情之深。孙立人逝世后,接到熟人转来的孙立人的4张照片,冰心老人对着照片凝视,不禁黯然泪下,同时饱含着悲愤写下了《悼念孙立人将军――关于男人(之十一)》。过了段时间,她又把孙立人的信交给时任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让他放在文学馆保存,而拿到信的舒乙先生也是一阵激动,“信写得极漂亮,字漂亮,文漂亮,信封信纸也漂亮,信是无标点的,一切都是老式的,让人一看,古风犹存,风雅得很”!

渡荆门送别翻译篇7

古代中国作为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所留下的优秀诗篇、经典名句灿如星海,名篇名句在语文课本中所占的份量有增无减。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日益频繁,古典诗词名句也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对名句的深刻内涵了解并不深,学生难免感觉到古代诗歌的枯燥,加之翻译过程中的不当处理,诗句的教学始终是一个难点。“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课标明确作出的规定。为拉近现实与要求的距离,我认为,可从三个大方面入手,以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广泛的传播。

一、点明诗意之美

诗词名句,常常以意境美、意象美给人艺术上的美感享受。从古到今,很多古诗文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祖国河山的壮丽。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老师可应用生动的语言勾勒文中绝妙的图景,让学生脑海中有鲜明可感的景象,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常言道“诗如画”,这是确定无疑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幅多么清幽静谧、令人遐想的美景!诗情画意,尽在其中。又如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气势又是何等壮阔!他的《静野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朝辞白帝彩云间”、“孤帆远影碧空尽”、“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名句,意境意象多姿多色,更是流传千古而不衰。根据古诗词的这一大特点,我在教学中也常让学生画画,让他们根据理解,发挥想象,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图景用他们的笔表现出来。此时,学生们都会异常地兴奋、异常地投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

二、点明诗意之情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写道:“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远在江南,送友人返洛阳,以自己的心如冰洁玉莹作比,表示自己的气节清廉,比喻是多么生动啊!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得了呢?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了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

渡荆门送别翻译篇8

关键词:电视主题音乐《长征》“十送红军”艺术感染力

电视剧主题音乐是电视与音乐两门学科的“交叉学科”。它源自电影主题音乐,但是,在近40年的电视制作与播出实践中,电视主题音乐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在电视屏幕上愈发鲜明地体现出自己的表现力与规律性。电视主题音乐必须依据特定电视剧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自身作为一种“烘托式音乐形式”与电视画面、有声语言、音响有序结合,互渗互补融为一体,以自身的旋律美、节奏美与音响上的美感,提高电视剧的整体效果。所以说,电视主题音乐的选择受剧情主题思想、电视画面的影响很大。

电视连续剧《长征》,用写真的手法,以恢弘的大视角场面,以严谨、艺术的构图,人物细腻准确的刻画和尊重历史及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这一震惊中外的伟大历史性事件。五次反围剿、湘江之战、三打娄山关、四渡赤水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等等,或悲壮、或惨烈、或惊险、或艰难……。一次又一次地把观众带入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历史中去。二万五千里,金戈铁马。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二万五千里,腥风血雨,忠魂萦绕。惊天地、泣鬼神。《长征》较之其他革命题材的电视剧,描写战争和剧情的场面更为真实、更为精彩动人。

以贯穿于整个电视连续剧,取材于兴国山歌和江西民歌编创的《十送红军》为主旋律,采用多种配器、组律、和旋处理后演绎出来的主题音乐,对整个剧情的起伏迭宕、高潮频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强化作用,诠释了电视连续剧《长征》震撼人心的精神寓意和艺术感染力:直接引导了观众的审美取向和艺术共鸣。大大提高了电视剧的艺术效果,使电视连续剧《长征》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史诗性电视精品。

音乐是与人们的情感最为接近的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影视剧主题音乐可以向观众传达不可言传、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东西,可以让观众感受到银幕上的视觉形象无法表达的情感,提升主题对观众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屏幕上,一面鲜红鲜红的党旗,隐迭着一组一组酷似群雕的红军战斗画面,在镰刀铁锤的指引下,战士们前仆后继,勇往直前……。主题音乐将人们的思绪带进历史的光阴。回到当年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中。伴随着《十送红军》那如泣如诉,悲壮而委婉、凄楚而浑厚、高亢而隐约、缠绵而铿锵的音乐,《长征》又展现在我们眼前,……。

1934年10月,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红军主力部队8万多人,渡过于都河,迈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步。《长征》中“送别”一场戏,再现了当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告别了中央苏区的红色根据地和鱼水情深的乡亲们,踏上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悲怆历史画卷。伴随着主题音乐。根据地老百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手举火把。孩子送父亲,妻子送丈夫,白发老人送儿郎……,他们一声声叮嘱,一行行热泪,一份份期盼:“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千军万马(介支个)江畔站,四方百姓泪汪汪,深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革命成,(介支个)早归乡,深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革命成功,(介支个)早归乡。”《十送红军》。整体风格凝重、幽远、孤凉、徘徊、哀婉;由庞大的弦乐队奏出主题旋律,低回徐缓,欲说还休,欲行且止;弦乐声渐弱之时,古筝、琵琶弹拨声起,笙管丝竹与金石之声交替出现,拍子渐慢,音断意连;然后弦乐再起,迂回上升,把情绪推向高潮。那歌声悠扬而熟悉,让人心酸,让人忍不住流泪。当年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为红军做出的难以想象的贡献和血肉情深,跃然画面。据史料记载,在红军长征前夕,仅长汀一个县在部队扩编任务中送到补充团的新战士就达1292名。完成粮食30954担,策田区下江乡的妇女指导员自动借谷60担,除了把自己一年收成的30多担全部借出外,还将家里饲养的100多斤的猪全部卖掉,买来谷子借给红军,全乡群众争先恐后借谷给红军。长汀人民还积极响应中央政府关于“收集5万床被单”、“募集20万双草鞋”支援前线的号召,发起募集和捐助活动,表示“宁愿一家共一床,不让红军无被盖”。另有史料记载,仅江西兴国儿女,几乎是在每一公里长征途上。就留下了一位兴国烈士的英魂。……“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心像(里格)黄连,脸在笑,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老百姓对红军的热爱,在《十送红军》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电视连续剧《长征》中,《过雪山草地》是一首经典的革命历史歌曲,半个多世纪来。以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格律严谨、节奏铿锵而脍炙人口,经久不衰。“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悲壮深沉的慢板,男高音一字一顿,一声一咽,仿佛把我们也带进了画面中,那深远的雪山下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夜色中,星光下,泥泞的草地上。饥寒交迫的红军战士,围着一堆堆的篝火,看着天上的星星,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低沉、混厚的大提琴如诉如歌。以低沉阴暗的音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声部,营造出极为悲壮的效果,几近令人窒息。而此时音乐渐强。以次高音唱出:“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悲壮深沉的乐队引子后,是由两个乐段构成的混声合唱。先是舒缓深情的慷慨悲歌。后是急速昂奋的行进形象。用音乐语言描绘了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艰苦历程,作为视听效果的强烈反差;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展现了红军长征路上不畏艰难、跋山涉水的历程.以及红军战士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迈精神,听来使人荡气回肠。精神抖擞.浑身充满了一种正义感。作者有机地把各地区的民间音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音调和谐地融汇在一起,把通俗的音乐语言与丰富的音乐构思巧妙地编织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伟大长征的壮阔图景,展示了工农红军的英雄气概,塑造了革命军队的光辉形象。

《过雪山草地》的尾声“风雨侵衣骨更硬,革命理想高于天: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以浑厚、高亢的混声合唱加领唱,拉宽了节奏,加强了和声。表现了红军战士“革命一定要胜利”的坚定信心以及红军战士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迈精神和铁骨风范、万丈豪情。用音乐折射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上不畏艰难、跋山涉水的历程,坚定不移地北上抗日,要把革命的火种燃遍中国大地的理想和信念。唱出了红军指战员的精神状态。红军正是依靠着这种崇高的革命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才得以完成了长征的壮举:凭着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为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在人类战争史上演译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史剧。在电视连续剧《长征》中,主题音乐以今天人的角度,追溯历史、缅怀前辈,表达出继承长征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意志和信念,使之成为一首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电视主题音乐。

可以说电视连续剧《长征》的主题音乐,是一首荡气回肠的史诗。“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叫,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每当电视连续剧《长征》的片头片尾曲响起。人们心中就会有一种激情在涌动。历史本身的波澜壮阔和可歌可泣长久地震撼、触动着观众,一种积淀已久的质朴的情感会在内心深处弥漫、升腾,这种感觉像是背井离乡的游子在异国它乡听到了熟悉的乡音,象是从炮火硝烟弥漫的战场回来的战友重逢,象久早的大地喜降甘露,心灵在被慢慢地浸润着……。电视连续剧《长征》的主题音乐给予人们的充实感和满足感以及美仑美奂的艺术享受,是在都市流行音乐和现代摇滚的喧嚣和轰鸣中所体验不到的,那是一种像高山般的肃穆、蓝天般的深远、大海般辽阔的东西,那是我们祖祖辈辈吮吸不尽的源泉。

作者简介:邓辉,男,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助

渡荆门送别翻译篇9

一、建构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

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发展,以及互动学习模式的完善都有重要意义。合作学习倡导互启、互学的状态,注重个体与集体智慧的结合,通过合作模式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的优势互补效应,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例如学习古诗《渡荆门送别》时,由于初中生的诗歌思维想象能力与鉴赏能力都相对较弱,不容易体验到诗中的美与情感,所以可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古诗,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选择小画家、朗读家、翻译家等小组,分别以特有的形式表达对诗的感悟。在此期间,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给予评价指导,然后再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在关键处点拨和调控。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

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只有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学习才能被学生轻松接受。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就会把学习看成是自己内在的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愉快的体验,就能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主动进行知识探索。如教学《沁园春·雪》时,首先教师用幻灯片展现气势磅礴的北国雪景图,再让学生从视、听等多角度进入情境,感受雪景带给人们的深远意境,从而使学生在脑际中的图像得到充实和深化,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最后教师导入。这样艺术性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促使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尽可能地参与语文教学。

三、积极倡导游戏化教学模式

通过一定的游戏化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农村初中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由于这样能够使学生与课文中人物交流和沟通,不仅使语文学习内容快速有效地形成表象,而且能深入理解作品人物心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入情境,将自我角色对象化,从而获得主观感知的愉悦,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心理。根据初中语文课本改编而成的课本剧,能够促使学生扩展思维想象力,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

如在《孔乙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扮演“我”“孔乙己”“客人”,要求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表演,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深刻地体验课文的思想内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 的学习能力。

四、打造“质疑”、“问题”课堂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走出只答不问的误区,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大胆质疑的热情,让思维随着疑问的产生而活跃起来,使之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质疑的声音,“百家争鸣”的现象是语文学习的良好方式。例如在讲完《曹刿论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长勺之战中,曹刿为什么能够指挥鲁国这个弱国打赢这场战役?你觉得取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会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久而久之,面对课文内容时,就会自觉形成问题意识。教师要十分注意不善于提问的学生,要多给予他们机会,对于他们所提出问题,要多加肯定和表扬,而对于经常不能提出有效问题的学生,要做到耐心引导,鼓励其探索和尝试。

五、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师生之间需要互相尊重,而不是去强迫、指责和嘲讽学生,教师应给予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消除学生的紧张、自卑等思想和行为,只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会没有心理负担,做到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在课堂教学中,务必使师生双方平等对话,这样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学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努力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六、拓展语文课外教学活动形式

渡荆门送别翻译篇10

   盛唐诗人王昌龄,一生留下将近200首诗作,在他为数不多的诗作中,送别诗有五十二首,占了四分之一左右。这些送别诗,不论是在审美情趣、艺术手法还是整体风格上,都有风神独具的一面。他的送别诗在情境创设上,选取物象既沿袭了古人的大众题材又推陈出新,着力挖掘生活中的一些物象,将其附着上自己的感情,更加贴切的表达了分别之苦和离别之痛;在艺术手法上复杂多样,但紧紧围绕“情”“景”这两个主题,要么融情入景要么以景写情,都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王昌龄的送别诗,风格黯然却不低沉,哀婉却不低调,忧郁中暗含激情。

 

【关键词】 王昌龄; 送别;艺术特色

    盛唐诗人王昌龄,一生留下将近200首诗作,在他为数不多的诗作中,送别诗有五十二首,占了四分之一左右。这些送别诗,不论是在审美情趣、艺术手法,还是整体风格上,都有风神独具的一面。本文试针对其送别诗的艺术特色,谈谈自己的一得之见。

    一、审美情趣超然高绝

    审美情趣是一个诗人在一定的文学观念、审美理想等指导下而产生的一种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它具化在诗人具体的创作过程之中,常常表现在对题材、意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选择上。王昌龄的送别诗在盛唐诗坛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

   (一)意象继承古人却又独出心意

    1.继承传统意象。古人送别多用杨柳、风月,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在古代因其谐音“留”故多做离别之用,古人在送别之时折柳相赠以表达挽留之意。而“月”因其有圆缺之分有满月残月之别,故此被人赋予团圆和残缺的意象。圆月代表团圆,弯月和残月自然而然的代表着分散、人各他乡。并且在笔者认为,古人由于对太空缺乏了解,只是通过肉眼所见,觉得月晶莹剔透,是一种高洁、纯洁毫无尘杂的意象,故此多喜欢以月与人尤其是自己做比较。以明月表明自己超脱高洁,不受尘事所累,也有在无人理解的时候自慰自己还有明月理解。王昌龄的送别诗中不乏选取月这个意象以表达别离之痛和分手之愁的。如:《送郭司仓》中有:“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的句子,此处作者以明月反衬自己内心的悲苦,以淮水之绿表明主人留客之心殷殷切切,以明月、春潮来表达分别之愁。再如:《送任五之桂林》 中有“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的句子。此处的作者以天下人家共一月的概念表明即使分别各异他乡,我们仍在同一个月亮之下。此处一方面以“月”和“山”对称,另一方面以“月带千里貌”表明自己的慷慨,相隔千里依然同在一片月光之下,好不豪爽。类似意象还有:《山中别庞十》 中的“ 月出寒蝉鸣”、《 送韦十二兵曹》 中的“ 海净月色真”、《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中的“月明见古寺 ”、《 巴陵别刘处士》 中的“ 月寒江风起”、《送李十五》 中的“ 月影在寒水”、《 送张四》中的“别后冷山月 ”、《 送刘十五之郡》 中的“ 窅窅含楚月”、《 送魏二》 中的“忆君遥在潇湘月 ”、《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 中的“ 寂寂寒江明月心”、《 送窦七》 全诗两次写“月”――“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还有《送程六》 中的“武冈前路看斜月 ” 、《 别辛渐》 中的“ 扁舟月色渡江看”、《 送柴侍御》 中的“ 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崔参军往龙溪》 中的“ 秋月孤山两相向”。这些表明王昌龄在选择物象上沿袭了古人的风格,但是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此,他更深入的努力去挖掘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象用来宣泄和附着自己的情感,同时又善于组合意象,看似十分普通的两种意象甚至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的意象,一旦经过组合便生发出许多饶有情趣的境界,耐人玩味。

    2.不局限于古人诗歌中的意象。他从生活中挖掘了许多可用意象,用以附着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心意。综合考察王昌龄这五十二首送别诗,其中可考物象有江、夜、山、水、春潮、松、蝉、云、海、舟、寺、溪、日、雨、酒、虫、烟、等。这里江为寒江(寂寂寒江明月心),夜为寒夜(寒夜天光白),水为流水(东流山水长),松为幽松(幽娟松筱径),蝉为寒蝉(月出寒蝉鸣),云为秋云(江中秋云起)为黄云(“江西日落起黄云”“ 蓟门秋月隐黄云”),海为净海(海净月色真),舟为孤舟(看君孤舟去;微风引孤舟;孤舟坐如此;楚客醉孤舟;徘徊入孤舟;东南棹孤舟),寺为古寺(月明见古寺),溪为石溪(石溪流已乱),日暮日(日暮蒹葭空水云),雨是寒雨(别馆萧条风雨寒),酒为广陵酒(一尊广陵酒),虫为悲鸣虫(草根寒露悲鸣虫),烟是暮烟(井邑苍茫含暮烟)。每一种物象都不仅仅是物象本身那么单纯了,都附着了作者的感情色彩,都成为作者流露情感的工具了。作者正是用这种平常的物象,大家都熟知的景物来附着情感,使得诗歌易懂明了,却又流露深情,将离别之情写的深沉、浓烈、却又丝毫不含夸张,让人能够感知到遥远时代的王昌龄离别之时的那份悲愁。

    3.以情为线索组合意象。作者善于组合物象,把十分平常的物象或者是两个几乎没有联系的意象组合起来,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美感。例如上文所述“海净月色真”,把“月”和“海”这两个不通的意象组合起来,“海”给人的感觉是浩大、宽广、蔚蓝、波涛汹涌,而“月”呢?是明亮、是晶莹、是纯洁,那么把“海”和“月”放在了一起,以“海”的“净”衬“月”的“真”,同时“月色”更能衬托“海净”,这种相依相生的关系让诗句有种交织的景象,又有一种微妙的情感转换的意味,比仅仅说“海净”和仅仅说“月色”更能表现作者的心绪和心境。再如“秋月孤山两相向”,依然是用“秋月”和“孤山”这两个意象组合,让人感到山更孤月更单,仿佛有种合力,这种合力是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工具,作者把握了,高超的审美情趣悠然而生,令人不禁拍案叫绝。尤其“寂寂寒江明月心”,此句把“明月”和“心”关联在一起,以明月表明己心,用明月得晶莹衬托己心得高洁,没有直言却于文字之中流露出自己得委屈和傲然,不为谗言所累,不为世俗折腰,近一步表现出作者得心境之高,情感之真。

    对古人得沿袭让王昌龄得送别诗有所可依,浩瀚得传统送别意象是他背依得大山,而对意象得挖掘和组合是他得以傲然诗林的根本,他

以自己独具特色的或单纯或复杂的意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自己的情感,达到了超然高绝的境界,这是其他诗人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二)情真意切,自然深厚

    真正的文学是纯粹的,真挚的情感也是纯粹的。古往今来,朋友之情不断被人们歌之咏之,颂之赞之,正是因为朋友之间那种心与心交融的真挚的情感让人们激动不已。那是一种醇正的人情美,真正的友情美,而真正的美从来都是不用雕琢的,“豪华落尽见真淳”,在送别友人的时候,诗人们往往把自己的一颗真心,用最朴素的语言捧出,化成千古绝唱。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语言平直清淡,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修辞,精到简洁,但语言精简并不是 含义浅显,恰恰相反,这样精简的语言表达的却是浓浓的深情,作者借玉壶表明自己的情结,宦情已薄。这样表达起来更能有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感。

    1.抒情真挚朴实,不矫揉造作。王送别诗都是情动于衷,有感而发,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送窦七》,全诗这样写道:“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前两句实笔绘景,渲染清明光洁,幽静深远的环境气氛。皓月当空,银辉四射,秋深气爽,林木葱茏,清江荡漾,波光粼粼,呈现在诗人眼前的就是这样一个明净而静谧,清幽而空明的境界。朋友窦七所乘的小船就在这时离去了,诗人一往深情地凝望着“渐行渐远”的小船。千种离情,万般别绪全在这深情一“望”当中展露无遗。后两句虚笔联想,抒发难分难舍,相依相伴的深挚情怀。说友人的轻舟必须尽早出发,不想分别却又不得不别,只有善解人意的明月能够理解我们这伤心情,留下不走,万里相照。朋友走了,却留下了一轮相思明月;秋天凉了,却温暖了一颗赤诚之心。全诗字里行间充溢着缕缕真诚朴实的离情别意。

    2.借送别以明志。代表作是《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诗是诗人贬官江宁(今江苏南京市)期间,送别友人辛渐回洛阳时所写的。前两句绘景点题。寒雨连江,夜色苍茫,楚山独立,境界凄迷而开阔。凄迷,烘托出离别的深情;开阔,显现作者豁达的胸襟。后两句抒情言志,嘱托朋友,语重心长;回答亲友,肝胆相照。两句的意思是,你回到洛阳以后,一定要见见我们的亲朋好友,如果他们问到我待罪之身的情况,那就请你告诉他们,我还是我,冰心玉洁,志趣不改,品节不移。话语之间有志行高洁的傲岸不屈,有君子相交的坦荡无私。一个“冰心玉壶”的比喻写尽了深挚不渝的友谊,写绝了光明磊落的人格操守 ! 

    二、艺术表现手法因情而变

    对于王昌龄的诗,古代许多学者都有很高评价,比如:“少伯天才流丽,音唱疏远”。[1]

    1.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送别诗首先是抒情诗,诗人们在抒发心中的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在王昌龄的送别诗中,表现出来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好友分别,离情别绪自是深重,深情厚谊不吐不快,王昌龄的送别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送胡大》中“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诗中直言“不堪别”,表达了作者无法接受这种分别之苦,直抒胸臆,没有丝毫隐晦。类似此诗还有《送狄宗亨》中有“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直言心中愁苦连绵不绝,没做任何含蓄隐藏,表达的淋漓尽致。除此还有《送柴侍御》等。

    其次,王昌龄送别诗中借景抒情的更多,如:《送郭司仓》中“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作者以淮水之绿表明主人留客之心殷殷切切,以明月、春潮来表达分别之愁,从环境入手,让周围景物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和思想,这种手法在王昌龄送别诗中占大多数。最著名就是《芙蓉楼送辛渐二首》。芙蓉楼为润州丹阳之西北楼,王昌龄时任江宁丞。诗意:铺天盖地的寒雨,昨夜来到了吴国之故地;天亮之后,欢送友人别去,只见江北的远山,显现出一片孤独寂寞的样子。这是融情入景,情景完全交融。诗人接下去并没有诉说离别之事,却是说自己的心已不受尘俗的污染,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清莹洁净。“玉壶”典出南朝宋诗人鲍照的《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这里化用其句,暗喻自己无心做官,欲轻视功名富贵而坚守清高。黄叔灿说:“上二句送时情景,下二句托寄之言。自述心地莹洁,无尘可滓。本传言少伯‘不护细行’,或有所为而云。”又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先从“秋海阴”、“楚雪深”写起,以景起兴。第三句是点题:高楼送客,依依惜别,心情悲愁,酒不尽兴。末句以景结情:寒江寂寂,惆怅如不尽之江水;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样地纯真。全诗情景结合堪称一绝。

    最后,作者喜欢以比喻抒写情怀。如《送李十五》《送窦七》《巴陵送李十二》等用比喻来写送别,以一些能够代表作者心境的外物来比较作者的心情和心理,取得一种高妙的结果。《留别司马太守》中有“黄鹤青云当一举,明珠吐著抱君恩”的句子,作者以黄鹤青云展翅高飞比比喻宏图大展,以河蚌吐珠比喻将以全部精华报效朝廷的忠心。用比喻来写离别,更能把离别的愁思和伤情写的真切而感人,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更便于抒发分别在即的那种凄切哀婉的心情,比直截了当的表达更具有艺术魅力,也使诗更具有诗歌的感染力

2.用不同的艺术构思,表现诚挚而深厚的友情.《送狄宗亨》:“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第一句点出时令是秋天,第二句点出是在洛阳送朋友去鸣皋山(今河南嵩县陆浑山东)。秋天薄雾,蝉声凄清,暮色苍茫,已渲染出离别的惆怅情绪。三、四两句正面抒情,为朋友的离去而悲愁不已,预感到这个秋天将过得多么空虚和无味,可见诗人对朋友感情之深厚。此诗直抒胸臆,沈德潜评点曰:“生趣。”《送十五舅》:“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深林,秋水,天高气爽,小船停泊在树林的清阴之中。离别前的欢聚,时近黄昏,二人在水边的浦口钱别,借酒消愁而离别之愁绪无穷无尽。夜深不散,寒露下落,草根间传来昆虫凄凉的悲鸣,更扰得行者和送者心烦意乱。此诗寓离情于别景,情景交融。反取其意表现最具体的莫过于《重别李评事》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此诗作于诗人任江宁丞时。面对着秋江,眼觑着即将解缆的舟船,朋友即将远去长安,怎不令人伤感!可是,诗的首句却反起,反劝李评事不要为离别而悲伤。安慰朋

友,也是安慰自己;强忍悲愁,不说离情。接着的第二句是顺承,说李评事很快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必将遇到新的朋友,又将获得新的友情。这些劝慰之词把眼前离别的悲痛表现得更加深挚。后两句更加推进一步;客店饯饮,吴姬当筵,缓歌漫舞,可以把离别的事情暂时忘却,只管尽兴饮酒,任它青枫已堕白露,晓风吹拂残月,分就在眼前,何不趁此良宵大醉一场?这是强颜欢笑之词。此诗以乐景写离愁,把无可奈何的离情别绪形容得淋漓尽致而又委婉缠绵。昌龄喜欢景和情相融相生,以景衬情以情如景。如《送万大归长》 :桂阳秋水长沙县,楚竹离声为君变。青山隐隐孤舟微,白鹤双飞忽相见。”这是诗人贬赴岭南途经郴州(今湖南郴州),送别朋友之作。第一句点明时当秋天,万大离桂阳(郴州)去长沙。第二句写离情,说湘妃竹制的弦乐器所奏出的声调,也因朋友的离去而变得哀伤。第三句写朋友越走越远,船过青山越来越小。第四句说自己又见白鹤双飞而忽然消逝,更使诗人无限惆怅。此诗以景结情,韵味悠远。

    3.打破常规,着意在写别后情景.如《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先实写当前的送别:江楼饯行,尽情醉饮。时当暮秋,正是橘抽成熟季节,那芬芳而苦涩的香气渗人酒楼,给离人的别情平添难耐的滋味。又值秋风秋雨,风吹 雨进客船,倍觉凄凉之意,这秋声秋色更逗起无限的愁绪。接着虚拟别后的思念:朋友离去之后,思念之情日深,计算着魏二的行程,已经到了潇湘之上。魏二在孤独而寂寞的月夜旅途中,也思念诗人。沿途两岸青山里凄厉的猿声,更触着魏二的离情,就是在午夜的睡梦中,他也梦见了自己。此诗跳跃性比较大 ,写当前,又写未来;既写自己,又写朋友;既有实写,又有虚拟;把相互间的友情,表现得异常深切。如《卢溪别人》:“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这首诗是王昌龄贬赴龙标途中,在卢溪送友人入蜀之作。上一首是从当前的离别而虚拟朋友别后的情景,这一首则完全是虚拟朋友别后的情景,全是想像之词。如同唐汝询《唐诗解》卷二十六所说:“上三句历纪其道途,落句想像其景物,乘月听猿,客思所由生也。”第一句不是写卢溪,而是写武陵,因为从卢溪沿沉江北上,必须经过武陵。诗写武陵溪口渡头,停着一条小船,那就是友人乘坐的“孤舟”。第二句不说朋友沿江北行,而说“溪水随君”,意即江水陪伴友人而去,写得水有情意,而自己却不能随友人同行,惆怅之意自明。第三句继续写朋友的行程,他是出洞庭湖而北入长江,沿长江西行经过荆门山,再经过三峡入蜀。第四句是劝慰朋友,不要在月下听猿鸣而忧愁。“(三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月下行舟,孤寂悲愁,卧听猿鸣,其情何堪!所以王昌龄预作设想,劝慰友人不要哀伤,可谓体贴入微,友情之深厚自不待言。

    4.不重伤离重慰别。如:《送吴十九往沅陵》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这是诗人贬赴龙标途中,在辰阳(今湖南辰溪)送朋友去沅陵之作。吴十九也是一个被贬谪的官吏,二人同病相怜。辰阳位于沅江之滨,就在沅江渡口,他们相会而随即又分别,但诗人送别而不言伤离,反而安慰吴十九说:远谪异地,唯有等候皇帝赦兔;待到明春,就一定能重返京城。《周易•屯卦》说:“雷雨之动满盈。”王弼注:“雷雨之动乃得满盈,皆刚柔始交之所为。”孔颖达疏:“万物满盈则亨通也。”望雷雨,就是盼望得到朝廷赦免。再如《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此诗作在龙标任上,是诗人为送友去武冈(今湖南邵阳县西)而作。诗中全无 生离死别的情绪,送别而不觉有离伤,反说青山明月无异,何分什么此乡他乡?山水不隔,如在一地,心怀宽广,旷达乐观。后两句翻用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及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浦至京邑赠西府同僚》“驰晖不可接,何况是两乡”,用典而不露痕迹。

    三、整体风格慷慨旷达,气格高尚

    王昌龄的送别诗沿用了他边塞诗的一贯风格,虽言送别但丝毫没有戚戚切切的伤感,依然那么豪迈那么大气那么慷慨。离别不言泪,遭贬不失志,没有低沉没有哀伤更没有呜咽。

    1、格调高昂爽朗大气。整体感知王昌龄的送别诗,格调高昂,风格慷慨,不会让人垂泪低泣,爽朗大气,体现在诗句中便是旷达。如《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首诗是作者贬官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期间送别一位姓柴的朋友到武冈时写的。自古以来,人之常情都是“暗然销魂者,惟别而已”[1],而现在诗人却说送别朋友一点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什么原因呢?后两句借景抒情,巧妙作答。诗人对他的朋友说,我们虽然人分两地,但江河云雨,青山明月,都在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都在为我们传递相思友情,不是吗?沅水之波,悠悠不尽,通连两地;青山隐隐,千里迢迢,触目生辉;云雨生风,晦明变幻,有目共睹;皓月朗照,清辉四射,千里可共。两乡虽远却心心相通,这种遥而不远,离而不别的心意通过青山明月、江河云雨被表达得淋漓尽致。还须注意的是,诗歌以明月朗朗作结,实际上也是在赞美友谊的纯洁美好,光华灿烂。如此送别,不见凄风苦雨,反见青山明月,不见悲伤愁苦,反见高洁旷达,真可谓写得高迈超群,气度不凡!

    2、盛唐气象的体现。不因分别而苦,借分手之际而励志。王送别诗没有凄切之词,没有缠绵悱恻,没有秋雨凄苦,即使诗分手别离也激昂如是。表现出一个边塞诗人的硬气和慷慨,表现在诗句上就是明快。如《别陶副使归南海》:“南越归人梦海楼,广陵新月海亭秋。宝刀留赠长相忆,当取戈船万户侯。”此诗作于江宁任上,是诗人在广陵(今江苏扬州)送友之作。陶副使为岭南采访处置使之属官,要从广陵返回南海(今广东广州)。第一句写陶副使从南越(今广东、广西)归来,梦中也想念着海楼,言其归心似箭,引出送别。第二句写二人分别的情景:时在广陵,新月当空,海亭饯饮,秋风送凉,撩起离情别绪。第三句却以宝刀相赠,一扫悲愁气氛。第四句再以功名相许,祝愿陶副使立海战之勋。于是,送别就成为对朋友的勉励。读其诗,不会悲观厌世,不会垂头丧气,更不会沉沦堕落,更多的是激励和鼓舞,多的是豪气和壮志,一扫前人的分别悲苦凄凉,独树一帜。如《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据“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此诗作于龙标任上。任五大概也是一个被贬谪的地方官。诗人送任五去桂林任职,而以“苦节”相勉。《周易•节卦》说:“苦节不可贞。”后以坚苦卓绝、守志不阿谓之“苦节”。诗人此时依然心忧天下,关心国家,

不予计较个人得失,大气堪叹啊!

    一个字关联一句话,一首诗表现一个人。王昌龄以其边塞的风格创作送别诗,饱含了作者忧国之思,表现了作者慷慨的气度,读完让人心生旷达,心生壮志,心生豪情。这在其他诗人中是很难寻找的,这种慷慨形成一种诗风,形成其个人的创作风格,表现了王昌龄是个什么样的人,这种人有种什么样的情感,一切都从这为数不多的五十二首送别诗展现出来。诗,重在一个“情”字,王昌龄把这个“情”字拓展了,深化了,于是我们读来就感到风格是那么的慷慨旷达,气格是那么的高尚。他诗歌中的这种特点,充分体现出了盛唐气象中盛唐人博大、宽阔、乐观的胸襟,是时代环境的必然体现。这正是在中国古代生乎其前和生乎其后的诗人,在送别诗中难以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一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特别是唐代,由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由于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更使得“送别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重头戏。而特殊的社会背景,特别的人格追求等,又使得唐人的送别诗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王昌龄便以自己在送别诗上的优秀表现,把唐送别诗提到了应有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程千帆 、沈祖棻:《古诗今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2]丁国成 、迟乃义:《中华诗歌精萃》,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董浩等:《全唐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4]勾承益:《唐诗感悟》,巴蜀书社,2005年版。

[5]李云逸:《王昌龄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6]李长路:《全唐绝句选释》,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

[7]刘迈:《诗海珍珠》,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8]马大品:《历代赠诗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9]彭定求等:《全唐诗》, 中华书局, 1985年版。

[10]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19),中华书局,1975年版。

[11]闻一多:《唐诗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2]徐陵:《玉台新咏》(吴兆宜注),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年版。

[13]杨桂森 杨蔷云:《万家诗萃》,中国社会出版社,1989年版。

[14]张怀承:《中国学术通史》(隋唐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