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小故事十篇

时间:2023-04-06 07:45:39

成就小故事

成就小故事篇1

一、“天天故事”天天快乐一点点

神奇的故事是能深入孩子内心的小精灵!每天午睡起床后,随着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响起,“天天故事”就开讲了。活动的形式有:

1 故事能手讲故事。根据幼儿自主报名和同伴推荐等形式,在班级选取“故事能手”。每周选取5名,并将5名故事小能手设计在“星级榜”上。轮值的故事能手率先为大家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全班幼儿为当值的故事能手确定星级,即在这个故事能手的星级榜上贴上小星星,最多者为“周故事最佳能手”。

2 超越故事能手。允许有胆量的幼儿向当值的故事能手挑战,也就是让小朋友认为自己讲的故事比他们更好,可以自告奋勇地在小伙伴前讲述,让其他小朋友评定,当所得星星超过故事小能手,将直接当选为下周的故事能手。

3 结伴合作表演一个故事。小朋友自由选择伙伴,或两两结对,或小组多人合作,共同商量选定当日表演的故事,然后分工合作,策划故事表演形式,共同进行表演。

二、“天天故事”天天积蓄一点点

神奇的故事为孩子的成长积蓄能量。天天故事为幼儿输入大量的语言图式,促进了幼儿语言的生成与人格成熟。

1 建立故事菜单。我们对幼儿喜爱的故事进行调查,将孩子们喜欢的故事罗列在一起,并通过彩图的形式将这些故事装订成册,称之为“故事菜单”(根据幼儿喜爱的程度,定期调整,小班的故事菜单由老师制定,中大班的则让孩子们通过画笔集体完成),让幼儿根据故事菜单中图片点播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幼儿喜欢的故事,自然也就轻轻松松地记住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孩子对故事的内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

2 绘制有趣的故事。让幼儿用画简笔画的方式把当天听来的故事最感兴趣的内容画下来,可以是单幅的,可以是多幅的;可以是对故事原著的描绘,也可以是对故事内容的创编;可以是单独完成,也可以是集体合作,多幅的可以制作成一个简单的绘本,放在幼儿阅读区,让孩子们共同分享。正是让幼儿用画笔这个独特的语言,加深了对故事内容的了解,对故事内容的进行了大胆创新,使得孩子们在创新中更加喜爱故事。

3 表演精彩的故事。引导幼儿把文字的、画面的故事转化成肢体的、语言的、生动的剧本,并配上富有童趣的音画,来表现故事的情节,体验故事中的情感。我们创设了“故事小舞台”、“童话小剧场”等区域,让孩子们将自己喜爱的故事表演出来。这些故事情境的创设、道具的制作大都由孩子和老师共同完成,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就让孩子在这些天地里自由结伴进行故事的表演。

三、“天天故事”天天自信一点点

神奇的故事是孩子精神成长的航标。在“天天故事”中,为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们尝试采用了三步曲的方式。

第一步,采用团队讲述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组团上场讲述故事,人多胆量大,幼儿不容易怯场。这里可以是教师与小朋友们的共同合作,也可以是亲子共同上阵,让这些胆怯的孩子在集体讲述中,尝试和体验到成功带给他们的快乐,逐步树立自信心。

第二步,采用“保驾护航”的方式。让比较自信的幼儿和比较胆怯的幼儿一起上场讲述故事,以“强”带“弱”,使“弱”者不断增强信心。让能力强的孩子讲述故事的主要部分,能力弱的孩子讲述故事简单的对话,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故事的讲述。

第三步,采用“隔着玻璃”讲述的方式。让平时有些拘谨的幼儿在广播室里讲故事,因为没有观众,只有老师或家长在场,他们就没有那么紧张了,讲起故事也就轻松多了。然后,再逐渐引导他们面向同伴讲故事。

四、“天天故事”天天分享一点点

神奇的故事为孩子的健康交往搭建了桥梁。为了能在“天天故事”中加强幼儿问的阅读分享,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引导方式。

1 举办班内故事交易会。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或游戏中,通过举办故事交易会或故事角等形式,让幼儿以一个好听的故事和另一个幼儿交换并分享。这样,两个幼儿之间就共同拥有了两个故事。我们为每个幼儿建立故事卡,每与别人互换一个故事后,将换得的新故事记录下来,班级定期检查记录结果,比比谁得到的故事最多。

2 开展跨班故事交友会。在同龄班级之间开展故事联谊会,让班级之间进行故事讲述擂台赛,以达到拓宽故事资源及资源共享的作用。在不同年龄阶段,也可以开展大到小的义务故事会,例如,大班的孩子到小班、中班进行故事讲述活动,并倾听小弟弟、小妹妹的故事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大孩子感到一种成就感,小孩子对大孩子有崇拜感。待开展到多次后,相互间进行联谊,大孩子为小弟弟、小妹妹的故事制作小型的道具,如小指偶、头饰等;并与小弟弟、小妹妹合作讲述故事等。

成就小故事篇2

关键词: 讲故事 小学英语课堂 素材选择 讲故事的过程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既没有信心,又没有兴趣,致使教学效率很低。如何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为众多英语教师研究的课题。故事,是小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小学生们可以在故事中学习知识、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如果让小学生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的形式学习英语,把故事和学习英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果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讲故事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选择小学生喜欢的故事作为英语教学素材

有时,英语教师会发现一个问题,自己明明在给学生讲故事,可是小学生们不但不兴致昂扬,还显得特别疲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选择的故事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那些趣味性强、有吸引力的故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的故事情节不要过于复杂,而要生动有趣,故事开头要有一定悬念,结尾要有一些意外,故事的语言要简单易懂,对话的内容要多一些,这样才能吸引学生。

1.英语教师可以自己编写一些小故事。

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学生的英语水平,结合教材的内容编写一些英语小故事。故事要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情节要简单,长短适宜,富有趣味性与戏剧性。

如在教小学生英语字母时,教师可以结合童话故事,为每一个字母编一个小故事,让字母活起来。如“Hi!I’m ‘A’.What’s your name?I like making friends.In my home,there are so many brothers and sisters ...”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兴趣浓厚。

2.改编一些小故事。

大部分小学生的记忆方式都是机械记忆,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让小学生更快更牢固地记忆单词和相关语法知识。英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改编一些小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如在学习了一些动物的单词后,可教授turtle,cat,dog,bird,rabbit等,英语教师可以把小学生们特别熟悉的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改编成Little rabbit to find Mummy,这样一来,小学生们就会既觉得熟悉,又有新奇之感,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3.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英语动画。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一些具体的、鲜明的、活泼生动的事物,英语动画中的故事内容和形式更为广大小学生所喜爱,那些妙趣横生的卡通形象、生动活泼的人物语言,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都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故事的兴趣,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学要多播放一些英语动画,让学生在欣赏中培养英语语感,学习英语知识。

二、课堂讲英语故事的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讲故事的方式,目的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在听故事中学习英语知识,培养语言技能。这一切都离不开课堂教学。在课堂讲英语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走进听故事的情境中。

小学生在学习上有一个特点,他们不善于迅速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比如第一节课上了语文课,接下来再上英语课,小学生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语文课上,所以,每次上课前,我都尽力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尽快走进英语故事的情境中。如用“Let’s chant”,“Sing a story”或者一些带有夸张意味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中,比如可以故作神秘地问:“Boys and girls,I like story.Do you like story?I have a very interesting story,Would you like to listen to?”这样学生的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他们急切地想听老师讲故事,学习自然就会变得非常认真。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把学生的情绪调动了起来,接下来的英语教学也会变得轻松而愉快,学生可以很自然地进入课堂情境中。

2.巧妙展开故事,让学生乐学。

讲故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故事展开时,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故事成为教学的主要线索,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如在讲颜色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制作一些图片,如苹果、橘子、西瓜等,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一个水果王国,然后讲水果对应的各种颜色。突然来了好多大盗,偷走了水果,可是留下了线索,只要能够揭开颜色之锁,就能找回丢失的水果。这样的授课方式,学习兴趣浓厚,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学生们也学习到了英语知识。

3.听故事与复述故事,增强学生的听力和表达能力。

成就小故事篇3

马原日前在一个以“小说技巧”为话题的讲座中谈到他所理解的好小说的特质。他说:可能很多人对小说都有自己的标准。过去都说“文无第一”,小说肯定是“文”之一种,很难能有统一的标准,对好小说的认定因人而异。我个人以为好的小说最重要的特质是一定要有一个好故事。没有一个好故事,一定不会是一个好小说。一个好的故事,就是这个故事至少有一点是不一样的,有某一个点是不一样的。你想写好小说,你如果能抓住一个好故事,这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不二法门。你先找到一个好故事,一个好故事就能叫你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好故事肯定不是好小说的唯一标准。把一个好故事稍微细化一点,分解一下,大家都愿意问讲故事特别重要的一个东西是什么?是悬念吗?就是说故事抛出来的时候,已经让听故事的人对于你的故事前情,对你故事的结尾有某种期许,对前边发生的起伏跌宕有某种期待,让你能够在你自觉自愿的前提之下继续,让故事继续,让讲故事的行为继续,让你听故事的状态继续,这个才能让一个故事真正称之为好故事,让一个故事能够被最终完成。一个是讲,一个是听。实际上在有悬念之后,一个好故事还要具备另外一个东西――玄机。为什么他的故事你听完后转身,故事就不再存在了,而另外一个故事却能够在你心里逗留?一定是你在一个好的故事里边感悟到了悬疑,你自愿留在里边,愿意去跟故事里边的人物、跟故事里边的人物遇到的情景去纠缠。我是有这种体会的。去电影院看电影,电影演完了,观众噼里啪啦起来把椅子一掀就退场,但是有时候我愿意一个人坐在影院里边,我就觉得那时候我还没出来,我还在故事当中。那么我就把这种故事里的,这种能把人、把读家、把观众留住的力量称之为悬疑――你愿意在故事里边徜徉,在故事完成的时候还去回味。当然,更好的故事在结尾的地方它一定要给读家、要给观众一把开悟的钥匙,要让读家、让观众在故事结束的时候,会有一点恍然大悟,会有一点如梦方醒,这种时候好故事就成为好小说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这样,那么你已经具备一个好的小说家的素质了。

成就小故事篇4

一、概述

在小学英语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低下,教学质量也难以与其它学科的教学质量相媲美。而究其根源,并非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而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有效地吸引小学生。根据小学生喜欢故事,善于想象,爱好表现自己的特点,笔者认为采用故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通过讲故事、听故事、演故事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故事中激发兴趣,学到新的英语知识。

二、运用故事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1、让故事成为小学英语课堂字母教学的翅膀。字母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开场戏,英语教学质量的好坏根源就在于字母教学是否到位。尤其是新课改以来,小学英语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听说技能,还要掌握读写技能,尤其是在字母书写位置方面也给与明确的指导,所写的字母必须在四线格中定位,而对于初学的小学生而言,由于与汉语拼音字母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区别,因而很多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使得一些学生无法准确的记忆每个字母在四线格中书写的位置。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利用故事开展字母教学就成了教师的不二选择。但在利用过程中,应避免繁琐化,而应简单明了地帮助学生掌握书写的方法。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就采取了故事教学法,具体如下:首先引导学生将四线格比喻成一栋四层楼的教学楼,从上到下依次为四楼、三楼、二楼和一楼,其次针对不同的字母,配备相应的故事,以达到加深学生记忆的目的。例如f、g、j、p、q、y(小写)的正确书写方法是下端应紧挨着四线格的第四条线,这样的话给学生的记忆就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这些字母带的勾比喻成字母的脚,由于带脚,就必须踩在地上,否则就会摔跟头,通过这样形象贴切的比喻,就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学生就能记住凡是带勾的小写字母的下端必须紧挨着第一层楼,即四线格的第四条线,最后通过多种故事的讲解和启发,帮助学生记住所有字母的正确书写的位置。

2、让故事成为小学英语课堂词汇教学的翅膀。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英语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小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词汇的基本释义,以及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不同的含义。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根据小学生喜欢故事的特点,利用故事开展词汇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词汇学习兴趣,从而精准的掌握更多的词汇。例如在进行有关颜色单词教学时,由于教学内容较为分散,大都是一种颜色的词汇学完之后才进行另一种颜色的词汇教学。如果直接采用讲解法、朗读法,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故此,可以将其构建成一个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将准备好的7种颜色的头饰,并写上相应的单词,戴在头上,进行故事角色扮演。教师说:“今天,老师和几个同学给大家表演一个故事。”然后,一个戴着棕熊头饰的学生站在大家面前,它自我介绍说:“My name is a brown bear! ” 此时此刻,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由于学生对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高度集中,这个新的单词很容易就记住了。接着,教师继续说“The brown bear is a fruit seller,Do you know what he sells?”。此时的学生已经完全进入状态。有的用中文说“梨、橙、苹果”,有的用英语说“pear 、apple”等等。此时,教师拿着一盘水果展示给大家,有red apple、yellow pear、green watermelon。教师拿出一个个水果,让学生指认,读出3三种表示颜色的新单词:red、green、yellow。最后,随着故事的发展,还出现了小偷、警察和警车,学生学兴趣达到了高潮。在这样的故事扮演中,十分轻松地就学到了新的词汇。

成就小故事篇5

P键词:故事教学;小学语文;语文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倾向于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如何结合小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的限制,单纯地进行知识讲授往往也不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故事教学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很好地融入教学过程中,进而打造低年级段语文高效课堂。具体教学过程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仔细研读教材内容,把握课程要求

如果想开展新的教研途径,对于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仔细研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只有在掌握内容的精髓之后,才能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索与创新。教师通过仔细研读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就能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整体的把握,在应用故事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设计合理的课程,这样在开展故事教学的过程中就能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故事教学设计逐步掌握所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二、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

在把握了教学内容的主旨,将教学内容融入故事教学的设计中时,教师需要借助教学方式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以实践经验为例,简要说明需要注意的事项:

1.提高对话的能力

在故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故事教学设计中对于知识的应用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多和学生一起交流,这样通过故事教学就能改变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情况,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例如,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就会注意让学生和我一起互动,在每节课的课堂故事教学设计上都加上对话设计的成分在里面。笔者在讲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四季》的时候,就会首先给学生讲解“春姑娘”等与四季相关的语文故事,然后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提炼出来,总结对话,然后排练成课堂剧目(应用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将课本所讲授的内容提炼为短对话,这样就使课堂脱离了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情况,而是转向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这样在故事情景中学习知识是非常有效的。

2.故事教学的情景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光靠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以故事设立情景,让学生融入故事教学所设立的情景中来,从而将其作为故事的参与者,也能逐步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

如,笔者在讲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马过河》这一课程时,在实施故事教学的过程中,就结合故事设立了情景,让学生作为故事的主角参与到故事中来应用语文:

开展这一部分教学的时候给学生讲了《小马过河》的简要情节,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模拟过河”的故事情景,为此针对故事教学要达到什么目的,应该怎样安排等等,事先制订了一个严密的计划。下面是课前预热部分课程实录:

(1)在上课前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创设小马过河的环境,使学生从心理上进入到小马过河模拟的兴奋状态中。

(2)在课程将要开始时给学生分组,让学生分别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故事表演,并针对学生表演预先排练。

(3)在课前开始前两分钟在班上播放适合学生的音乐,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样学生在课上学习的时候就会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课前预热的效果。

3.给学生及时、合理的评价

在故事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要给予合理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学生的天性,给予他们更多的认可与鼓励,增加其自信心,这样就能让他们感到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可以很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例如,笔者在讲授小学一年级《春天来了》的时候,在课上教授的过程中,还让学生就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故事创作,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因为水平不同,创造出来故事也就不同,这个时候,笔者要对其进行鼓励,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故事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情况与其主体性的色彩,这样在对其进行指导的时候应该结合教材的主旨,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最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积极合理的评价。这样在故事教学的过程中就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打造低年级段语文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成就小故事篇6

面对着重、特大事故的多发,我们必须思考: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安全管理至今不能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呢?

忽视源头,“养痈成患”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也是如此。由于忽视了广泛存着的小问题、小违章、小隐患,最终育成了大灾难。

据媒体报道,江苏某电视台将摄像机架在路口,拍摄行人过街的图像,准备对那些没有闯红灯的行人进行奖励。三天下来,一连拍了5000多人过街,竟无一人不闯红灯。对这种行为,当事者毫无内疚地说:“这是小事一桩,一是没有危险;二是省时、省力。何况,大家都是这样,又不是我一个”。就是在这种侥幸心理和“从众”心理的作祟下,在不同行业、不同层面、不同的人群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诸如此类的违章行为。最为常见就有以下几种:

随地吸烟并乱扔烟头;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进入车间不戴安全帽;进入生产现场不穿工作服,不走安全通道,在吊物下方行走等;特种作业不持证上岗;机动车驾驶员无证驾驶、超速、超载、酒后驾车……

上述违章行为,不仅对生产安全构成威胁,而且对周围的员工也带来不良影响,如果不及时制止,很快在其它员工中得到效仿,尤其是对新员工更是这样。这种行为,由师传徒,由甲传乙,由侥幸变“经验”。结果是,习惯成自然,直至发生事故后才恍然大悟。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对待违章行为的态度上,往往是只重视打“老虎”、抓“硕鼠”,抓“大”放“小”;在对待事故的态度上,只对那些造成危害的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非常重视,甚至会“大轰大嗡”地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而对那些大量的“事故征兆”或“事故苗头”,却认为是无关紧要的小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由于忽视了源头管理,养痈成患,最终只能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也就顺理成章了。

要“见微知著”和“防微杜渐”

“海恩法则”认为,“一起重大的事故背后有29个小事故,在每个小事故的背后有300个事故苗头。”这就是说,事故的致因与那些被我们忽视了的小问题、小违章、小隐患紧密相关。小的问题不纠、小的违章不反,小的隐患不除,就会纵容它任其发展,必然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要远离事故,就必须“见微”而“知著”、“防微”来“杜渐”,就必须从小违章、小隐患抓起,从消除事故的苗头入手。

中国有句俗语:“事以密成”。这里的“密”就是小心、周全、细致的意思。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许多事故的致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这个“密”和“细”。

古人云:“智者见于未萌”。唯天下之静者,才能“见微”而“知著”。然而,“见微”而不能“知著”者大有人在。在四川泸州曾发生一起天然气爆炸事故。事发前9天,当地居民就闻到了刺鼻的天然气气味,并报告了天然气管理站,但未引起重视,最后酿成悲剧。

可见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就应加以防止,把预防的关口前移,强化源头管理,强化对微小违章行为的查除力度和微小事故隐患的整治力度,挖掉滋生事故隐患的“土壤”。惟有如此,才能赢得生产经营活动的长治久安。

要防微杜渐,必须对违章“零度容忍”

“零度容忍”就是视违章如“仇敌”,凡违章必纠正。1995年,美国对治安状况很差的纽约实施了“零度容忍”,即对一切违法行为,不论是大、是小,都要进行打击,结果是这个城市成为美国治安状况最好的城市。

不久前,我国有的城市在整顿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时,掀起了一股对一切违章行为实施“零度容忍”的整治风暴,为“零度容忍”的管理理念引进安全管理领域开创了历史先河,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违章行为实施“零度容忍”,实际上是强调了一个质与量的关系,它的特别意义是,一点也不能违章,一次也不能违章,只要是违章,都不能容忍,都要查处。大违章、小违章都是违章,其性质是一样的,只是在调查和处理力度上是不一样而已。要防微杜渐,就必须在“零度容忍”反违章理念的引领下,实施多种措施并举,使一切违章行为无藏身之地,从而达到远离事故的目的。

“零度容忍”基于全员参与

泰戈尔说:“一个人要容忍别人作恶,不加反对,就等于奖励作恶。医治罪恶的正确方法,是与它进行斗争。”

有一位交通事故的肇事者沉痛地讲:“贪杯误事”和不能“酒后驾车”这都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可是,在高兴的时候,在友人的百般友好纵容之下,自己就失去了警惕,认为只喝一小口,没有关系,结果从一小口,到一大口,从一次到多次,最后发展到逢酒必喝,最终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真是“渐渐的可怕,而在不知不觉中。”

上述的案例并非个别,而是司空见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要实施“零度容忍”的反违章理念,就必须全员参与。

作为个人,在操作中,一定要克服松懈思想,如履薄冰、高度警惕,从每一个操作细节做起,防微杜渐,远离一切违章行为;作为团队,一定要打造安全生产的“责任链”。安全责任要落实到全过程中,就像一条链子,是逐级的、分层面的,环环相扣和缺一不可的。一级抓一级,一级查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班组要联保,个人要自保,安全检查要细,隐患整改要及时。

“全员参与”就是人人都是安全主角,人人都是安监员,不仅要扫好自家的“门前雪”,也要管好他人的“瓦上霜”,对身边的微小“三违”现象和很小的事故隐患都要善于和勇于纠正、警告和举报,对任何违章行为和事故隐患形成一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

“零度容忍”的核心是“监管”

从现在的法规、制度,以及相关措施来看,只要是认真落实了,很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而问题的关键就发生在落实上,根源在于管理上。

所谓管理,就是“管”和“理”的统一体。所谓“管”就是监督和控制;所谓“理”,就是指导和服务。从管理的本义来说,管理的核心就是监管,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来对人性的弱点进行约束。当初,某城市的机动车乱闯红灯现象非常严重,但自从安装了“电子眼”后,其违章行为在市区内基本上绝迹了。因为,司机知道这种违章行为带来的成本太高了,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对于各行各业也是这样,要按“零度容忍”的反违章理念,强化监管,严格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使人不敢违章、不能违章、不想违章。

有的企业对违章行为,发现一个,制止一个,纠正一个,决不护短,决不搞下不为例,做到三个百分之百:“习惯性违章百分之百登记、百分之百教育、百分之百处罚”。还有的企业针对个别职工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建立了《安全违章积分考核制度》,对职工的遵章守纪行为进行量化评分,为违章人员建立违章积分档案。实践证明,这对遏制习惯性违章,实行操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操作性很强的好办法。

总之,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立足于严格监管,做到守土有责;忽视监管,不抓落实,就是失职、渎职!

成就小故事篇7

关键词: 故事 叙述 偶然 突变

小说要达到“叫好又叫座”的效果,不但需要高超的艺术手法,更需要一个精彩的故事支撑。故事貌似简单其实具有无限的嵌套性和丰富的层次感,小说需要故事而生存,要给予故事以养分必须有新鲜和动人心魄的弯弯绕绕。虹影小说中的故事几乎没有类似的,因此要把她的小说进行简单归类似乎不大可能,本文以作者比较有代表性的故事小说《上海王》来分析作者在此篇小说的故事叙事模式,其实也代表着作者目前的故事讲述方式。

《上海王》描写了一个乡下女孩筱月桂在清末至解放前一系列的传奇经历:她从一个乡下女孩成为妓院丫头、黑帮老大情人,最后成为洪门三代老大的情人,在男人为主导的上海,她成了幕后的“上海王”。《上海王》讲了一个“好看”的故事,而这故事讲得好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首先,《上海王》运用民间讲故事人的口吻讲述,并且制造一种讲历史上真人真事的效果。“我”完全是作为一个叙述者的身份插入小说当中,并不承担故事情节发展的人物身份,作者时常故意中断故事,介入叙述者自己的评价和陈述来引人入胜。在书中第五章,对青帮红帮的介绍,最后说道:“我在这里妄评秘密社会史,肯定引得专家皱眉。上海洪门后来绝迹政坛,此中原因,倒是要看完我这本书才会明白的。这不是说书人的故伎,且听下回分解;你们读者醉翁之意并不在此,这点我明白,正如我知道你们的兴趣在哪里。” [1]放弃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和的讲故事人身份出现,这是通俗小说吸引读者的惯用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叙事手法,这更是故事吸引听者的叙事成规了。

在制造真实方面,作者在故事没开始时先来一句:“叙述者声明:本小说绝非向壁虚构,欲对号入座者,详见第二十七章”。待翻到第二十七章时故事基本接近尾声,作者说“这本书许多事我照实写,比如书中常荔荔见不得人的事,是我花了极大的代价调查出来的。倒是筱月桂对我说,你不过就是叙述者,小说中的叙述者,你不过是记录整理我说的事”[2]。小说中还时常单独插入“我”对历史事件的考证考据,闪烁其词地插入真人生平历史考证根据,比如从“刘骥先生”这位曾经在筱月桂身边的人物来打听调查已去的历史掌故。在第七章叙述者说自己翻阅了不少娱乐小报,买老唱片听筱月桂的歌……第八章我与刘骥先生讨论中国的现代性问题,通过网络查筱月桂和街头巷尾的市民寻找筱月桂的信息……这样一再声称并且表明小说中人物和事件有根有据,把小说当成过去了的新闻实事来说,这也是通俗小说的惯用手法,通俗小说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社会热点,并且喜欢与新闻文体进行杂糅,使得故事具有其自身特点的新闻性。这样故事中的人物身份的历史真实身份似真似假,吊够读者的胃口。

其次,在《上海王》中作者口口声声说通过一个女人的现代化写出上海的现代化进程,故事始于1907年,但是这个时期的女性代表性形象应该是“秋瑾”或是“娜拉”类形象,但是作者却把这个现代化进程的重担放在一个身上。并且对于小月桂的四次“”,作者毫不手软。从读者这方面来看,显然这样的一个风尘女子传奇比革命女子故事更受普遍大众的欢迎。

第三,在这里我想引用一下汤哲声教授的那句话:“流行小说的生活是超常规的,那是传奇,流行小说的叙述文本却是常规的,那是故事。所谓故事就是有头有尾的人和事的描述。在流行小说的故事叙述中,偶然往往构成故事的开端,突变往往构成故事的曲折,崇高往往构成故事的结局。”[3]《上海王》中故事时间是顺延发展的,故事“有头,有身,有尾”,并且作者还严格按照了流行小说的这套模式:偶然――突变――崇高,因此故事精彩动人。

《上海王》中小月桂是黄浦江对面的川沙县的一个农村女孩,幼时父母双亡,从未裹小脚。15岁时,舅舅把她卖给上海“一品楼书寓”做丫头。一品楼能招客的“倌人”,要三寸金莲,说苏州话,会弹琵琶唱评弹。这三个条件,小月桂一个也没搭上边,她不会唱评弹,只会唱“乡下花鼓”,可正是这“嘴大,脚大,人高,胸高”的体型让她遇上了改变她一生命运的人――上海洪门的山主常力雄。而这不登大雅之堂的“乡下花鼓”在常力雄听来却韵味十足,风情万种。这是一个重要的“偶然”。当然在这当中还有很多小的“偶然”,比如说常力雄之所以会对小月桂这样西洋女人体型感兴趣,是因为常力雄的一次小经历:他曾经很偶然地撞倒一个卖西洋画的小贩的货,拾起来一看是西洋画,有安格尔的《泉》、波堤切里的《维纳斯德诞生》。看到小月桂后便勾起他回想到西洋春宫图,在他看来“这种风韵很特殊”。试想,如果没有看过这西洋春宫图,那么常力雄就不会喜欢小月桂;而如果小月桂的体型和辛黛玉一样属于那个时代的审美体型,那么常力雄也不会喜欢上她。可小说不是现实生活,故事好看的小说更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作者就是让她的人物多遇上一些“偶然”,人生的传奇才会精彩一些。

故事的叙述远非这样的简单,在一些“偶然”的种种相遇之后,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就开始了,那么“突变”就显得异常重要了。正是常力雄这个帮会老大给小月桂带来好运和生命光彩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常力雄由于受到奸人所害,在枪林弹雨中为掩护黄佩玉(此人正是杀手的同伙,阴险狡诈,常力雄死后接手其位置)中弹身亡。此时重要人物小月桂从山峰迅速落入谷底,落入完全无助境地。六年过去了,已经是民国。1913年反袁战争失败,上海却更加繁荣,成为二百万人口的亚洲第一大都市。小月桂现在二十出头,却走投无路,穷困潦倒。这中间所受的委屈和苦难简直是罄竹难书。作者在此无意于诉苦或是同情她为她抱不平,更不是要责难旧社会给妇女带来的伤害和折磨,小月桂所受的这些苦难和折磨完全是故事发展的需要,完全是为她以后成功所做的铺垫,俗话说“没有苦中苦,哪来人上人”。

在一次“突变”后,如果小月桂一直这样受尽折磨,那么整篇小说将无法继续了。正如汤哲声教授所说“人们对事物的判断总是相善的”,作者让小月桂凭借着自己的嗓子办了一个戏班子,并改名为“筱月桂”。此后的创业阶段有着种种困难和辛酸,作者叙述得曲折动人,感人肺腑,当中也包括了种种的“偶然”和“突变”。三年中,申曲从乡下花鼓,变成了专演上海市民生活的地方歌剧,而且特别适合改编西方名剧。筱月桂也成为上海演剧界耀眼的明星。杀死常力雄的主谋黄佩玉得到应有的报应;经过种种波折,伴随着种种“崇高”的善意,该得到的得到了,该死的也死了,因果报应有了个解释。但是故事还没有结束,作者希望她的故事更加吸引人一点,那么她就必须让这“偶然――突变――崇高”的模式在小说中重复使用。

黄佩玉死后,洪门无首,大批债主拥上门,时间正是1915年世界经济动荡,筱月桂和她的情人余其扬又一次面临着危机,这又是一次“突变”,但是局势总能转危为安。“崇高”又出现了:余其扬成为洪门第一个银行家山主,而筱月桂成为上海洪门第三个山主的情妇。筱月桂的演艺事业也蒸蒸日上。又是十年过去,时间滑到1925年,筱月桂和常力雄的女儿常荔荔出现了,办起了电影公司。毫无疑问,她的女儿继承了母亲美丽的容貌,并且也是一名当红演员。本来可以如此完美地接近尾声了,作者又来了一次“突变”,常荔荔被绑架,等到筱月桂解决好这件事情胜利回家时,却看见了自己深爱了十几年的人和自己女儿的场景。尽管当时受到致命打击,但是痛定思痛,筱月桂决心做个女实业家。参与投资的新摩天楼落成时,她去剪彩,在众人的欢呼中,上海第一部进口的自动楼梯,把她缓缓带到高处。这也是把她带入人生的高处。

筱月桂的超常规的传奇经历在作者的叙述中游刃有余,进退自如,曲折动人,扣人心弦。这篇小说的可读性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故事的表述思维与读者的接受思维相一致,与读者的审美期待相一致”,“人们惯常的思维总是在因果关系中展开,逢因必问果,逢果必问因,偶然、突变、崇高的过程正好是一个完整的因果关系的转换过程。人们对事物的判断总是相善的,偶然总是善的发现,突变总是善的威胁,崇高总是善的提高。”[4]虹影正是抓住了这条规律,完成了她的“好故事”。这部小说故事讲得好看的原因之二是把握了人性中的“自然人性”。“如果把人性分成自然人性和社会人性的话,流行小说显然侧重于自然人性”。这“自然人性”包括人类的好奇心、窥私欲、欲望……而一个讲得好的故事正是满足了读者的“自然人性”,激发着与读者本能的共鸣,一旦情节思维与读者的阅读思维一致,那么读者在阅读中也就享受着“故事”所给予的自然本能上的。虹影在这里运用了一套流行小说的模式,普通的读者从里面看了一个好看的故事,这个过程本来就是一种审美愉悦;并且小说包含了上海民国时期的正史所容纳不了的野史,有着花边新闻效果。研究者也可以把这篇小说当成女性主义小说的范本来研究,虹影说《上海王》“就是讲述了一个女性在现代化形成中的种种处境,这处境包括她的性自觉的过程,和对自己的身体的发现”,小说从一个通俗好看的故事里透视出一个女性文化主题,这是作家的高明之处,“在流行小说模式中讲述一个沉重的文化故事,是作家的聪明。”[5]

参考文献:

[1]虹影.上海王.收获,2003增刊秋冬卷,第27页.

[2]虹影.上海王.收获,2003增刊秋冬卷,第101页.

[3]汤哲声.绪论:中国流行小说辨析.流行百年:中国流行小说经典.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1月北京第1版,第10页.

成就小故事篇8

这个故事说,一个小女孩遇到一只大灰狼,小女孩最显著的标志是,戴了一顶红得扎眼的丝绒帽子。

我们不知道故事中那个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外婆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也没有告诉我们她叫什么。但我和全世界的小孩一样,只管她叫“小红帽”。她是我们那个时候的偶像,后来我才知道,从三百年前她从法国农村走出来之后,一直以来都是一颗耀眼的童星。就连英国伟大的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先生也说,“小红帽是我的初恋,我总觉得要是娶了小红帽,我就会知道什么叫做天赐良缘”。

我说的这个故事来自《儿童与家庭故事集》,这部问世于1812年的伟大著作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格林童话》的最初版本。也是因为这部著作的流传,格林兄弟才被美誉为“童话之父”。

童话故事都是有渊源的,有资料说,格林兄弟也曾深入民间,听取乡下一些老太婆的讲述,回来之后,又根据现实的需要,删掉一些有染儿童心理纯洁的内容,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小红帽》的故事。所以,一些研究者认为《格林童话》才是真正给孩子看的童话书。它有很好的训诫作用,深得各个时代家长们的热爱。

那么,《格林童话》之前的“小红帽”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呢?

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达恩顿在其所著的《屠猫记》中说:“她(小红帽)千里迢迢经历脱胎换骨,从法国农民传到佩罗家的奶妈,然后进入印刷厂,渡过莱茵河,回归口述传统……”从农村到城里,然后从巴黎走到外国,从口口相传到书本印刷,小红帽一路走来,一直到格林兄弟那里,她这位纯洁女孩的形象就开始渐渐地深入人心了。

但也说明小红帽并不是德国小女孩,而是一个法国小女孩,或许脸蛋上还点缀着几块活泼可爱的雀斑。这个小女孩诞生在很早以前法国农村家庭的炉火旁边。

“小红帽”第一次被写进书中,当时的法国诗人佩罗功不可没。1697年,佩罗出版了《附道德训诫的古代故事集》也就是《鹅妈妈故事集》,在这本书中,佩罗把小红帽写成一个秀丽绝世无双的小村姑,因其拥有一件红色连帽披肩,被人称为“小红帽”。故事的进展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格林童话》叙述的差不太多:小红帽遇到野狼,野狼打听好小红帽此行目的以及外婆家的住址,先于小红帽来到外婆家吃了外婆,躺到床上等待小红帽,小红帽来了以后,野狼让小红帽把衣服脱掉,到床上来陪自己睡觉。故事的结尾佩罗这样写道:“邪恶的野狼就这样转身扑向小红帽,将她吞噬了”。

作为道德训诫的古代故事,这个版本的《小红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佩罗在故事后面写道:

小女孩,这仿佛在告诉你

不要半途停下脚步

永远不要信赖陌生的朋友

没有人知道结局会如何

因为你长得漂亮,所以要有智慧

野狼可能用各种伪装,潜伏在你周围

他们可能变得英俊、和蔼

愉悦或者迷人――当心!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最甜的舌头往往带着最锐利的牙齿。

这个佩罗版的小红帽故事中,野狼指的就是那些勾引女人的男子。我们今天也可以管这类男人叫作“色狼”。小红帽脱掉衣服,和野狼上床,这一情节,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可以发挥想象的空间。许多人都认为这个版本的《小红帽》是一个色情故事,充满着性暗示。

佩罗生活的17世纪,法国人观念中根本就没有“儿童”这一概念,一切都是家长说了算,一个小女孩,并不是指对小女孩本身的犯,而是对该女孩父亲尊严的侵犯。

1679年的法国,人们所书写的故事都是成年人写给成年人的。骄奢的法国上层社会当时流行一种沙龙文化。这种沙龙多是由享有很高政治地位的贵族公爵的夫人创办或者主持,人们在沙龙中谈论文学,欣赏绘画,评论音乐。那时候,要想在沙龙中获得关注,必须能说会道,嘴皮子功夫了得。佩罗就是当时沙龙中比较活跃的知识分子,有人记载说佩罗也是一个善于阿谀奉承的家伙,非常懂得巴结皇室,国王刚刚生了一个儿子,他就写贺词说:“他一出生就威风凛凛”。佩罗就是凭借着会讲故事的三寸不烂之舌混迹于沙龙,哄得那些身份高贵的夫人们开心至极,以至于在《鹅妈妈故事集》出版之后,由于这些夫人粉丝们的热烈追捧,这本书迅速成了法国当时流行的畅销书。

佩罗版《小红帽》故事是以邪恶的野狼把小红帽吃掉结尾的,并没有《格林童话》中的小红帽和外婆死而复生的情节,也没有出现猎人等等人物角色。佩罗的训诫在当时来看,也主要集中在讽刺那些沙龙里依靠阿谀逢迎接近高尚的贵妇人的沙龙男子。而今天看来“因为你长得漂亮,所以要有智慧”,这种训诫的言论对于那些胸大无脑的女孩子也是很实用的。

好了,佩罗《鹅妈妈故事集》就此告一段落。

接着再提一个问题:佩罗的故事是从哪里听来的呢?据说佩罗有一个奶妈非常能讲故事,姑且就算这个奶妈存在,那么,奶妈的故事是从哪里得来的?这又是一个问题。童话故事像所有故事一样都有一个起源,可确切地说,它们都来自民间。所以我们大胆推断,佩罗的奶妈以前一定是一个农村妇女。

在1976年出版的《法国民间故事集》,可以被看作是最完备的法国民间故事集。在这本书中,讲述了《小红帽》的另一个版本。这个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她遵照妈妈的吩咐,带着一些面包和牛奶去看望奶奶(外婆),小女孩穿越树林的时候,一只狼走向她,问她上哪里去。”

虽然这时候,“小红帽”还没有红丝绒帽子(格林版《小红帽》)或者一件红色连帽披肩(佩罗版《小红帽》),但我们一看这个故事,就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地知道她就是我们要找的“小红帽”,没错,就是她。

接下来,狼杀死了奶奶,把奶奶的血倒进了瓶子里,把肉切成薄片,摆在盘子里,然后,狼自己上床,等待小女孩。

小女孩走进屋子以后,装扮成生病的奶奶的狼告诉小女孩桌子上有酒有肉,可以随便吃点。小女孩没有想太多,喝了奶奶血,吃了奶奶的肉。

这时候一只猫说,不要脸,吃你奶奶的肉,还喝你奶奶的血。(这里很神奇,这只猫是从什么地方出现的,它说的话,小女孩好像根本就没有听见,那么它说给谁听的呢?此后,一直到故事结束,这只猫再也没有露过面,它是否也是被人谋害了呢?)

小女孩吃喝完毕,狼说,把衣服脱掉,上床来睡我旁边。

小女孩问,“我的围巾要摆在哪边?”(这条围巾是否是红色的,是否是小红帽的特征呢,这个故事中也没有说明。)

“丢进火里,你再也用不着了”,狼回答小女孩。

小女孩一再重复同样的问题,身上穿的一切――上衣、裙子、内衣和袜子――她一样样地问,每一次狼都是这样回答:“丢进火里,你再也用不着了”。

于是,小女孩脱个精光,钻进了狼的被窝,再也没有出来。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这是否像一个先奸后杀的残暴故事呢?

它很粗粝甚至恐怖,它来自民间,具有口头表达的原始性,它是一些农村妇女感到夜太漫长,抵御长夜漫漫带来的空虚和寂寞而编造出来的。

这个故事也肩负着告诉那些脸蛋儿好看胸大无脑的小女生:远离色狼。

“狼”的象征意义在这个故事中很明显,或许“狼”这种动物贪得无厌的本望,让人类将这种欲望联想成为是对永无止境的饥渴。

这就是最原始的“小红帽”,其实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结尾,不妨说一下:小红帽脱衣上床之后,就已经意识到狼的本性了,于是,小女孩谎称要去撒尿,最终逃脱了。

这个结尾说明,“小红帽”变聪明了,聪明智慧对于一个美少女来说多么重要。

我采用追溯的方式,就是为了说明《小红帽》的故事是一个演变的过程,几百年来,它也是在不断进化的,它也是受到社会思潮的转变,或者说得更根本一些,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的转变而发生变化的。

在今天的很多艺术家看来,《白雪公主》、《长发姑娘》以及《睡美人》都有这样的故事演变的过程。《白雪公主》和《睡美人》中的王子都是病人,他们的共同爱好就是都具有“恋尸癖”。而《长发公主》的长发恰恰是她与情人幽会的工具,每天夜里,都有不同的情人顺着美丽的长发爬到公主的阁楼,以至于人们发现公主的时候,她的肚子已经鼓了起来,别人问其原因,她天真地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甚至《小红帽》这个故事中,小女孩吃人肉喝人血,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进化的必然,是女性追求个人独立的象征。

这也就是说,童话的原始状态中,包含着很多主题,比如,,,吃人肉,等等。拥有这些因素的故事,是不适合儿童阅读的。当时代进入19世纪,工业革命的顺利完成,让社会开始关注家庭,家庭中的儿童变成了主角,加之印刷工业的广泛推广,儿童文学的市场也在这个时候不断扩大。

而此时,德国人格林兄弟的学术研究工作因资金缺乏而陷入困境。格林兄弟原本是大学教授、语言学家、民俗学者。其志向不在儿童文学的整理和写作上,而在高深的学术研究方面,他们的主攻方向是文化遗产的保护。

因为没有资金支持,兄弟二人在学术上野心勃勃的姿态也有所收敛。为了赚钱,兄弟二人不得不把目光从学术领域转移到当时还算比较流行而且能赚钱的儿童文学图书市场。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家长在培养孩子德育方面的需求,格林兄弟不得不多次修改自己的千方百计收集来的童话故事,力求“让民俗故事中的诗意散发效果,给人愉悦,同时,教忠教孝”。

于是,那些民俗故事中有关,,喝血吃肉,少女怀孕等等不良信息统统都被删除。

小红帽的性格正如美国学者凯瑟琳・奥兰丝汀所言:“此时小红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儿童,故事背景是新式的核心家庭,才智杰出的母亲劝告小红帽不要偏离正路,且故事中的猎人有父权形象……”

凯瑟琳・奥兰丝汀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在其所著的《百变小红帽――一则童话三百年的演变》中凯瑟琳・奥兰丝汀讲述了三百年来人们从来没有放过小红帽,精神分析的学者如弗洛姆认为小红帽象征着月经初潮;尤其是20 世纪下半期,小红帽在电影和绘画中反复出现,不断诠释着这个小女孩代表的新的内涵。

女权主义者认为,性吸引是女性力量和价值的源泉,没有性吸引的女性就没有力量和价值。因此,女权主义者要运用性吸引来控制男性,也就是故事中的那只狼。她们认为,男人和狼的定义应该是这样的:不只是基于,且基于他在身体和性方面有多少驾驭别人的能力。

于是,著名的电影导演吕克・贝松拍摄了香奈尔5号香水的广告。

小红帽变成了性感的尤物,而狼变成了女人的宠物。

几滴香水,家里面躁动的狼便安静了,驯服了,而女人走出了家门,与大街上的另一群狼翩翩起舞。

成就小故事篇9

关键词:故事教学;教学策略;小学美术;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总体而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仍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有效的课程改革,促使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健康发展。故事教学策略就是一个很好的美术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扩展小学生的思维,提高美术创造性。这也是本文重点研究故事教学策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主要目的。

1 基本概念的界定

1.1教学策略的定义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思维的指导下形成的方法模式,是基于教学目标而制定、并付诸于教学实施的整体方案。教学策略主要涉及到:教学实施过程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相关手段。

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达到良好的课程效果。因为教学并不是单方面的,除了老师的教,还有学生的学。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这是教学策略有效的具体体现。可见,教学策略对于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1.2 故事教学的内涵

通俗一点讲,故事教学就是借助于故事进行美术教学。美术老师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与目标,运用故事创设情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实践。可见,故事教学主要是抓住了小学生们爱听小故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思考,更好地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

2故事教学策略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实践分析

小学生天性好动、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教师将故事融入到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借助于故事情节,让知识点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果。

2.1美术课程教学的准备阶段

美术课程教学的准备阶段是需要花费精力、时间去好好准备的阶段。首先,老师应该对课程的内容、目标、重点、难点等有个全面的了解,并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精心编写或者选择故事,做好课堂教学的情景预设,该阶段是确定选择何种故事以及怎样进行故事教学的重要阶段。

其次,教师要为美术课程的教学准备好自己的教学用具以及学生的学习用具。其中,教学用具除了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外,还包括故事教学相关的布置工具,比如:头饰、音乐、挂图以及场景挂饰等。学习用具包括美术绘画工具(铅笔、油画棒等)、教材以及学习资料等。

另外,该准备阶段的另一重要任务是进行教案的设计,这是故事教学策略能否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后,对课程教学进行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出合理的教案。

2.2故事教学策略的导入阶段

教师希望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环节很重要,这就好比歌唱家定调,第一音是否定准极其重要。上好一节美术课也是如此,老师要力求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用独特的故事创设情景的导入方法抓住小学生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进行声情并茂的故事讲述,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再配上生动有趣的故事画面,就能够让孩子们分散的神经一下子集中起来,并融入故事角色。

需要注意的是,故事教学策略的导入也是有技巧的。美术教师必须准备好课堂预设,掌握课堂进展情况,避免在创设故事情节导入环节遇到突发情况而不能很好地应对,比如:故事的导入让小学生们兴奋过度而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课堂秩序;故事情节过于拓展而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相去甚远,导致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总之,故事教学策略的导入必须以教学目标与内容为中心,并不是单纯地取悦孩子们。

2.3美术课程的具体讲述阶段

美术课程的具体讲述阶段是一堂课的主体,体现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知识传授与体验等各个方面。该阶段也可以采用故事教学,分为两种教学模式。其一,教师可以完全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帮助学生回忆故事情节,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其二,故事教学策略作为讲述阶段的辅助教学手段,巧妙化解课堂突发事件。

该阶段的注意点是:美术课堂中的故事教学并不只是教师在单纯讲故事,也不是机械式的问答,而应该是让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融入故事情节,从而激发创作火花。教师通过造型语言、技能技巧将美术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与创设的故事情节有效融合,这才是重点。

2.4美术课程的最终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对于任何一堂课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借助于故事教学策略,让孩子们积极参与之后,应该给他们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样可以肯定小学生们的成绩,也让他们拥有更强的自信心。评价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让小学生根据绘画作画,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创作结果进行形成性评价;学生自评与同学间的互评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们在积极创作绘画后,都乐于分享自己的成果,更喜欢自评方式。具体的方法是:让每个学生主动地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应该对其作品给予肯定,给予鼓励。如果发现有不足的地方,可以以和蔼、平等的口气与之交流,如:“你画得真棒,老师能提一点小小的意见吗?这样你下次画得会更棒哦!”,这样的语气互动会让小学生倍感亲切,更容易接受意见。当然,坚持做好每个环节,不仅需要教师对于小学美术教育事业的热爱,而且需要教师有来自于内心的对孩子们的爱。

3故事教学策略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今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故事教学策略的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随机事件或者突发事件,教师应该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总结经验,从而更好地改进故事教学。教师进行自我教学反思的方法有教学日记、教育叙事等,当然也可以通过借鉴优秀课例等方式进行总结。

美术教学的整个环节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去体验、去参与,如果学生对美术不能很好地感受,对美术造型语言没有足够的认知与训练,美术能力就不会有明显的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和绘画作品,可以有效反思课堂引导是否得当,绘画作品是否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高涨等等。如果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中采用了故事教学策略,但发现学生的最终绘画作品与故事没有关联性,或者故事重点不突出,那么就有必要思考一下,选取的故事是否得当,故事讲述的方式是否合理。如果小学生们在教师的故事创设情节引导下很好地完成绘画作品,且表现比较丰富,学习情绪较往常高涨,就很有力地说明故事教学策略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中发挥了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成就小故事篇10

所在单位:南通市如东县人大常委会办 公室

职 业:公务员

推荐单位:如东县机关幼儿园

颁 奖 词:

他那爱的声音,不仅温暖了自己的女儿,还温暖了3万多个孩子的心。在瑰丽奇异的故事世界里,他和孩子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阅读记忆。这位被大家誉为“故事爸爸”的父亲,默默坚守着最初的愿望,悉心浇灌着万千新芽,静待花开。

“大家好,我是立志要成为孩子王的男人――兜兜爸!作为一个85后俩娃奶爸,我虽然没有奶水喂养孩子,但是我坚持用故事喂养孩子……”每当被邀请分享育儿经验,或是参加家长会、亲子读书会的时候,我都会用这样的语言来开场。不知不觉间,我已经给女儿讲了两年多的故事,给两万多名小粉丝播讲了176个故事,“兜兜爸讲故事”已经成了我的一张新名片,而且我觉得,这是比其他所有头衔都更闪亮、更重要、更让我感到自豪的一个称谓。

故事,让我找到了当一个好父亲的捷径

今年父亲节的那天,我受新教育萤火虫如东分站的邀请,在如东县图书馆作《千言万语抵不上一个好故事》的讲座。在分享现场我作了一个小调查,当问到现场的爸爸们认为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等于或大于妈妈的时候,全场只有一位父亲举了手;当问到孩子们,在家里是爸爸陪伴多还是妈妈陪伴多时,

孩子们几乎都给了同样的回答:

妈妈!

对于这个调查结果我并不吃惊,因为我也曾经深深地因为“如何成为一个好父亲”这个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我是一个工作繁忙的公务员。2012年,我的大女儿兜兜出生了,可是那时我还完全没有做好当一个父亲的准备――我不知道在她的成长中自己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传统的社会分工认知经常会误导我:男人就应该在外做大事,女人才应该在家带孩子。我一度认为自己在抚养孩子这件事情上将毫无建树,甚至会帮倒忙。

好在我的女儿兜兜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发:在她两岁的时候,她对故事的渴求变得非常强烈,每个晚上都缠着我给她讲故事。于是,我“被逼迫着”开始在书架上翻找兜兜妈买过的故事书,一本接着一本地开始了我的讲故事生涯,没想到这一讲就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

刚开始的时候,我对儿童故事还抱有一些轻视的态度,觉得就是“哄小孩”用的工具。可是当一本又一本的大师之作翻过,当我开始真正用心演绎、深入其中的时候,自己都会沉迷、陶醉、流连忘返。在一本本故事书中,我和兜兜一起体会着感动、快乐、滑稽、悲伤、恐惧……也让我不由自主地回忆起童年时光,仿佛儿时的阳光又重新播洒在身上。

很快,书架上的故事书读完了,我开始在网上找故事,到书店买绘本。为了给孩子选一本好故事书,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松居直喜欢的50本图画书》《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等十多本亲子阅读指导书。直到对各国绘本大师的作品和L格烂熟于心,我才发现自己过去对儿童读物的理解有多么浅薄。我第一次了解到原来选故事也并非易事,要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故事堆中选出适合孩子年龄、性别、教育目的的好书,需要家长深厚的阅读底蕴和对孩子的深刻了解。两年多来,我给女儿讲了500多个故事,购买了上百本故事书。我的书房里,也有一个兜兜专门的读书柜。现在,兜兜刚刚上幼儿园小班,就已经具备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也是故事的功劳。父亲节前夕,如东电视台记者还专门到我家进行采访,拍摄了兜兜自己读书的画面,她也觉得非常高兴。

我和兜兜有一个专属共读时间,那就是吃完晚饭后的一个小时。每个晚上我都会抱着她,舒舒服服地坐在书房的懒人沙发上,给她讲一个小时的故事。我们都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在故事的美妙世界中,享受着最美好的父女时光。

是的,原来当一个好父亲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孩子所需要的,不过是陪伴而已。是故事,让我找到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同时,这也是一条通往好父亲的最佳捷径。

故事,让我打开了通往更多孩子内心的大门

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网络配音员,所以非常擅长变化音色――无论是老人音、中年音、少年音、儿童音或者搞怪音,我都信手拈来。在讲故事的时候,我经常会根据书中的角色,极尽夸张地将他们一一演绎出来,每次都能紧紧抓住兜兜的心,或是将她逗得哈哈大笑。

在给女儿讲了一年半的故事后,我突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把这些好故事讲给更多的孩子听呢?于是今年4月,我开始打造“兜兜爸讲故事”的公众号,同时入驻蜻蜓FM儿童故事名人堂,用过去做配音员时使用的录音设备,把自己给兜兜讲过的好故事上传到网上。

做这件事情一开始只是一个兴趣或是公益,可是做着做着,我发现它多了一份责任。半年来,有近3000个孩子成为了我的公众号粉丝,有20000多个孩子成为了我蜻蜓FM栏目的粉丝。有家长对我说:“兜兜爸,我家孩子晚上不听你讲故事就睡不着觉!”还有一些家长说:“我

们家孩子不仅晚上听,一大早起来也要听!”

听了大家的反馈,我的内心是激动的,也是感动的,一想到每个晚上有两万多双亮晶晶的眼睛在焦急等待我的故事,我就不能也不敢停下脚步。坚持是一件辛苦的事,选材、设计、配音、编辑、配图、上传……完成一个故事,每天至少要花费1个小时的时间。而且因为讲故事是要用嗓子的,我甚至不敢让自己感冒。今年有过两次感冒发烧,也都硬着头皮坚持下来了,因为我不想看到孩子们失望的眼神――即便我看不到。

到今天为止,我的儿童故事播讲平台已经开设了176天,共上传了176个故事,每天播讲一个,从未间断,这也让我越发相信,只要真心想做一件事,那就真的不会存在什么迈不过去的坎儿。

给所有的孩子讲故事其实是一个更大的挑战,第一个难题是时间,故事太短孩子听不过瘾,故事太长孩子无法长时间专注,所以我会选择能讲5~10分钟左右的故事。有些好故事如果太长或太短,我就必须花时间进行改编。第二个难题是故事性,因为没有书,我只能尽可能选择情节生动的故事,再加上自己夸张的声音来演绎。第三个难题是互动,因为在网上播讲是单方面输出,所以我会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加上自己设计的开放式提问,尽量让孩子们听有所获。第四个难题是平衡给兜兜讲故事的时间,我会首先满足和女儿的亲子阅读时间,然后无论如何在当晚12点前发出当天的故事――作为一个全职的奶爸,这已经是我能做到的极限。

“如果想告诉兜兜爸,就到微信里来留言吧!”这是我每个故事的结尾都会播讲的一句话,有时是留下了一些小问题,有时是想知道孩子们需要什么故事。我没有想到的是,这句话让我和孩子们的心连在了一起。有时我会收到这样的微信留言:“兜兜爸,我的名字叫乐乐,我今年5岁啦,我喜欢你的故事!”清脆而稚嫩的声音会一下子击中心底,激励着我坚持做下去;有时我会收到孩子们对小问题的反馈:“兜

兜爸,我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会及时对他们的回答进行鼓励;有时我会收到孩子们的点播:“兜兜爸,我想听《三毛流浪记》!”我也会尽可能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还有很多家长通过平台给我留言,诉说他们育儿中的烦恼,或是咨询亲子阅读的书籍,我都一一解答。

兜兜三岁的时候开始上托儿所,我又给自己安上了一个头衔――“亲子共读推广人”。我开始深入学习亲子共读的技巧,仔细琢磨彭懿、汪培 、粲然等名家是怎么带着孩子一起读书的,并且和兜兜一起尝试各种共读方法。一段时间之后,我就带着故事书,定期到托儿所开展亲子共读。今年,兜兜上幼儿园了,我在开学第一天就到她的班上开展亲子共读了,讲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很多孩子回到家就缠着爸爸妈买这套故事书了。无论是在托儿所还是幼儿园,我觉得收获最大的是看到孩子们纯真的内心,有时走进教室就会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七手八脚地将他们所认为的“宝贝”(拼图、玩具火车、积木等)送给我,每当此时,我的心里总是热乎乎的。而兜兜也会感到很自豪,她会骄傲地说:“我爸爸又要来讲故事啦!”

故事,让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去进行教育

我刚刚做父亲的时候,对现代教育理念几乎一无所知。那时我的教育方式十分简单粗暴――不是惩罚就是说教,偏偏还自认为绝对正确,十分有效。

然而故事的确是具有强大力量的,当我将故事书一本一本给女儿“喂下去”的时候,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改变。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原来最好的教育是润物无声。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在说教和惩罚之外,还有更好的引导方式,而讲故事就是其中一种。

比如兜兜有时在外面玩久了不愿回家,过去我会硬拖着她上车,她会极力反抗大声哭闹,而且这样的情形会反复出现,让我精疲力竭。后来我发现兜兜很喜欢一套故事书叫《爱探险的朵拉》,尤其喜欢朵拉这个角色,我就通过角色扮演来解决这一问题。当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时,我就立刻扮演成书中朵拉的好伙伴迪亚哥,我会大声对她说:“朵拉,我们现在好像找不到回家的路啦,怎么办呢?”她立刻就进入了场景,想了想说:“那我们来看看地图吧!”我就接着说:“地图地图!map!”然后把手机导航打开,抱着她上车,顺利回家了。这样既增进了生活中的情趣,又达到了目的,还没有让她产生负面情绪,真是一举多得。在平时,我们也会经常玩这样的角色扮演游戏,乐此不疲。

再比如很多家长向我反映的孩子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的问题,我的女儿兜兜也有这样的表现。我就选择《小熊宝宝》系列中的《你好》绘本故事,在讲故事的时候让兜兜扮演小熊,而我

扮演其他小动物来互动。兜兜

说:“小鸟、小鸟你们好!”我就说:“小熊,你好!”……这样来将这个故事讲完,然后告诉她:“小熊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见人就打招呼,大家都很喜欢他。”读了这个故事之后,当兜兜在现实中遇到类似的场景时,就会触发这段愉快的记忆,她就能很自然地和别人打招呼了。

此外,我还通过在公众号播讲《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理发,不怕》等故事,成功解决了很多小朋友不爱睡前刷牙和害怕理发的问题,孩子们听了这两个故事之后,行为习惯都有了明显改善,而且还很骄傲地用微信发语音给我:“兜兜爸,我会好好刷牙”“兜兜爸,我不怕理发了”等等,有些还发来了照片,我也做了专题栏目刊登了他们的表现,他们在公众号里看到自己,都非常高兴,这也是对他们表现的间接鼓励。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教育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让我们认识到有一个更棒的自己就在前方,等待着我们去追逐和实现。而故事,就是实现这一过程的良方,它绵柔甘甜,春风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