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续写十篇

时间:2023-03-15 21:26:15

渔夫的故事续写

渔夫的故事续写篇1

"你这个魔鬼,你这是撒谎啊,刚才我救了你,你却对我恩将仇报,现在你又向我求饶,你就死了这条心吧。"渔夫说完之后就气愤地走了。

渔夫回去之后,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妻子和儿子,并对他们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去捞魔鬼。可是谁又知道,渔夫的妻子是个贪婪的人,于是她趁渔夫在家的时候到海边捞魔鬼去了。

她拿着鱼网往海里一撒,就捞到了盛魔鬼的那个胆瓶,还没等她揭开封印,魔鬼就说:“ 渔夫啊,你这次又捞到我了,你和我是多么的有缘啊,快点放了我吧。”渔夫的妻子说:“魔鬼,我不是渔夫,我是他的妻子,我记得你对他说过:他要是救了你,你就做他的仆人,是吗?”

渔夫的故事续写篇2

一日,老渔夫正要出去打鱼,忽听对岸有人高喊:“船家,过来,送我过江去!”老渔夫抬头望去,只见有一公子模样的人站在岸边,身上背着一口宝剑,带着一把腰刀。老渔夫心想:这舞刀弄棒的主还是不招惹的好。

见渔夫迟疑,那公子便连声叫道:“喂!你送我过江,我多给钱还不行吗?”

老渔夫一听,也对。于是,他把船摇向对岸,口里喊着:“来喽,来喽!”

公子上了船,坐定。船,很快就到了江心。老渔夫对那位公子说:“公子贵姓呀?”那人一听,忙拱手回答:“鄙人姓李名皓,木子李,皓月之皓……”他还想接着说什么,突然,一个浪头打来,他身子一晃,宝剑脱鞘而出,掉进了水里。

又一个浪头打来,公子吓得魂不守舍的。渔夫见状说道:“公子不要惊慌,我下水试试,说不定能将宝剑捞上来。”不料,李公子却说:“不妨事,不妨事,等船到了对岸再下水寻找也不迟。”老渔夫本想跳下去帮助他找剑,一听这话,心想:“你可真是个蠢材,我看你能有什么高招。”于是,老渔夫不动声色地继续摇橹。

只见那公子俯下身子用腰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胸有成竹地说:“我的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再从这儿下水去,定能找到宝剑。”渔夫只微微一笑,没再言语。

船到了对岸,公子站了起来,说道:“老人家,你且等我找回剑来,再付你船钱。”说罢,他就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找剑去了。

他在大江里摸呀,摸呀,摸了好半天才露出头来。渔夫问:“找到了吗?”公子摆了摆手,猛吸一口气,又钻到水里去了。他试了好几次,还是没有找到宝剑。

渔夫的故事续写篇3

读了一本名叫《老人与海》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海明威。它主要写了一位老人捕了一条十分巨大的马林鱼,在归航的途中,遭到了鲨鱼的袭击,便和鲨鱼进行了顽强的搏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观看老人与海读书笔记感悟,欢迎阅读!

观看老人与海读书笔记感悟1前些天,我看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让我感慨万千。

这本书所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老渔夫桑提亚哥一连84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再次出海,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终于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在返航的途中,一群群鲨鱼冲向桑提亚哥的船,蚕食了大马林鱼。桑提亚哥只拖回了一副鱼骨架。

虽然桑提亚哥失败了,输给了一群鲨鱼。但是他的坚持、勇敢值得我们学习。一连84天没有捕到鱼,仍然信心十足,换成是我们,我们早就唉声叹气,叫苦连天了:“捕什么鱼呀?干脆放弃算了!回家睡大头觉有多舒服!这捕鱼简直在受罪吗!”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看到好多人都会弹钢琴、电子琴什么的,就兴致勃勃地跟老妈说:“妈妈!我要学电子琴!你看他们多厉害!我也要学,我也要学!”妈妈爽快的答应了,她心里一定很开心:“女儿主动学习,真是件好事。”

可是我是小孩,毕竟三分钟热度。学了没几天,就跑到老妈面前说:“妈妈,我不想学了!学琴好累呀!把我的手给磨破了!”妈妈看我痛苦的样子,也就放弃了“电子琴”这门兴趣。

上小学了。一天,我看到好多女孩子在舞蹈教室学舞,还参加了很多比赛,拿了很多奖杯。我看到眼又红了,对妈妈说:“我要学舞蹈!你看好多姐姐学舞蹈,参加比赛还得了奖呢!我也要去学!”老妈听了以后,说都不说一句带我去报名。

可是我就是一个怕吃苦的人。一天,我面对墙劈叉的时候,感觉腿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汗水不停地往下流:爸爸帮我伸直左边的腿,尽力靠墙,妈妈帮我伸直右边的腿。“好痛苦呀!妈妈!”“再忍会儿!忍了一会了就没事了。”妈妈苦口婆心地对我说,“不!我忍不住了!我不要学了!”我大叫。妈妈听了很是生气:“你怎么又不学了?这可是你自己报的,后果自己负责!”

其实,老渔夫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他都是胜利者,因为他用勇往直前的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挑战,这也是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启示。

观看老人与海读书笔记感悟2一个故事可以触动人的心灵,一本书同样也可以奠定一种品质。

《老人与海》是由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的作家,厄纳斯特·海明威所写的,这本书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坚强,而又细腻的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住在墨西哥湾中打鱼的老人,他名叫桑提亚哥。这位老人一连84天,连一条鱼也没有捕到。第二天,这位老人独自一个人去了茫茫的大海,逐渐进入了远海。找了一个合适的地方,开始下饵。老人不知道等待了有多久,突然,一条罕见的大马林鱼上钩了。这条大马林鱼和老人僵持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天快亮的时候,大鱼把老人拖倒在舱板上,老人的左手抽起筋来了,他想:你能坚持多久,我就能坚持多久!

三天后,老人终于把大马林鱼给杀死了。疲乏之极的老人张起帆,拖着大马林鱼的尸体回去了。可在半路上,又遇到了一大群鲨鱼。老人用尽了所有的办法:首先用鱼叉,叉鲨鱼,可是,没过一会儿鱼叉断了,他就用棍子继续打,棍子却被咬去了,又扭下船浆朝鲨鱼抡过去……第二天,渔民们在沙滩上发现了一条身长18英尺的鱼。这时,老人在他的窝棚里,沉沉地睡去……

读了这本书,我被桑提亚哥这个老渔夫的这种坚强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尽管桑提亚哥这位老渔夫在路上遇到了种种困难,但是他都把这种种困难全部克服了!他的心中只有要快点回去,和渔民们分享快乐!

随着故事的深入,这位老渔夫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不断的提升。他一连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但是他仍然乐观开朗、一如既往。在与大马林鱼、鲨鱼的搏斗中,他忍饥挨饿、竭尽全力。桑提亚哥这个人物,体现了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赞美了人类生命的伟大。塑造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勇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性格,体现了人的勇气与不屈不饶的精神。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向桑提亚哥爷爷学习,不应该一下子就放弃,要坚持到底。正如厄纳斯特·海明威所说的:“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

观看老人与海读书笔记感悟3轻轻合上这本《老人与海》,不禁思绪万千,我的心早已随着这书飘到那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本书,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面对生活的勇气;这主人公(圣地亚哥),使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老人与海》的故事很简单,写的是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了,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老人把它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可想而知,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意志啊!

他这种坚持不懈,自信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俗语道:不以成败论英雄,他那坚强的意志,勇敢的精神不比英雄的行为逊色,他将成为经历磨难而战无不胜的巨人,值得每个人倡导。古时的愚公移山,他明知开山绝非易事,也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仍坚持带领子孙后代来开山。终于感化天帝,命山神搬走了这几座山。还有“水滴石穿”,“铁杵成针”,“冰冻三尺”等等,不都意味着“有志者,事竞成”吗?

《老人与海》中有句名言: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句话衬托出了老渔夫的勇敢意志。在现实生活中,碰到困难是难免的,最重要的是要勇敢面对,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考试的失败而失落,对自己没有信心;也许会因为朋友的背弃而伤心,自暴自弃。但是,自从我读了《老人与海》后,想想渔夫,再想想自己,就觉得自己碰到的不是问题。同学们,人生谁没有失败过,最重要的是在失败过后重新勇敢的站起来,积极的去面对,去寻找失败的根本原因,并改正。

我们要全力以赴,以全心的面貌去挑战,坚信成功将不再遥远。“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当我们碰到困难而灰心丧气时,一定要坚持,古人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要满怀信心的去迎接挑战。因为我相信成功永远属于我们自己!

观看老人与海读书笔记感悟4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

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无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他能否最终战胜自身的这个缺陷,他都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已经战胜了自己对缺陷的妥协,他是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

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

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观看老人与海读书笔记感悟5我读过的许多书中唯一能让我真正感动就是著名作家海明威写的《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这本书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被别的渔夫看作失败者,可是他坚持不懈,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尽管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这本书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以前,我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点不顺利,就会退缩,有时还会说上几句垂头丧气的话。在学习上,我只要有几次考试不是很理想就没有信心。自从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学习上不再因为一两次不顺利而失去信心,而是越考不好,就越要考好。

《老人与海》中,孤独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不仅仅是条硬汉,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价值,完全是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现代回响。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终于为他所钟爱的硬汉找到了灵魂,这灵魂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永恒价值。

这价值中包括的就是人的自信。桑提亚哥连续出海八十四天了,一条鱼也没捕到。可是,“那双眼睛啊,像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原先跟随桑提亚哥出海捕鱼的小孩,谈到他爸爸把他叫到别的船上去,说道:“他没多大的自信。”“是的。”老头儿说,“可是我们有,你说是不是?”

桑提亚哥的自信是绝对自信,是不以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自信,是不用与他人比较的自信。在桑提亚哥的生存哲学中,即使遭遇到了极点的背运,人也只能自信。

人活着,唯一能确定的必然,就是走向死亡。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必然的东西可以依靠。既然人是靠偶然活着的,那么支撑人生存勇气的,就只有自信了。如果丧失了自信,在持续那么多天的背运之后,桑提亚哥还有勇气和毅力出海捕鱼吗?因此人活着就必须自信,不自信是人消费不起的奢侈品。正因为桑提亚哥有着绝对自信,他对小孩被叫走,表示了完全的宽容和理解。在这里,海明威展现了自信与宽容之间的联系。

从物质上来说,老人搏斗了三天三夜的结果是失败了;但从人的精神、从人的自信自尊,从人勇于和命运作竭尽全力的抗争来说,桑提亚哥取得了胜利。

渔夫的故事续写篇4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教师用书上的赏析是:“这两句可能是作者听到‘五更鼓角’之后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他想到了在漫长的战乱期间和这个夜晚相似的很多不眠之夜。当战争的消息传来,他曾经在夜晚听到过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曾经听到过很多地方传来渔人樵夫的歌声,百姓的哭声和渔樵的歌声都是乱世的音响。”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免过于主观而轻率。而在“有关资料”里高晓音评《阁夜》的说法是:“历史上曾有多少鼓角声在江峡间回荡?但三峡星河是永恒的存在;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家为战伐而痛哭郊野?而渔樵生活不会从此断绝,……战争无论拖延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笔者对于这一说法更是觉得牵强而生硬。

笔者的困惑是:渔樵的歌声是否是“乱世的音响”?又是否表达了“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之意?“渔樵”这一意象到底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其实,翻阅大量的古代诗文,写到渔夫、樵夫的诗词有很多,有《楚辞》中的《渔父》;有柳宗元的《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G乃一声山水绿”;有杜牧的《渔父》“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有李颀的《渔父歌》“避世常不仕,钓鱼清江滨”;有张志和的《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有白朴的《渔夫曲》“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而渔夫、樵夫常为挚友,这两个形象常常合二为一,作为一个特定意象在诗文中出现。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杨慎的《临江仙》中“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大量的古代诗文中,渔夫、樵夫是作为隐者的形象出现的,其言行是隐逸意识的象征。他们的形象或孤高傲世,不屑于仕途官场,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或避世自适,明哲保身,无视世道是非,漠视人间疾苦,“不凝至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而古代的知识分子,或因仕途失意、排遣郁闷,或因奸佞当道、无法立足,或因社会动荡、躲避灾祸,或因崇尚自然、最求闲适,都在渔夫、樵夫身上寻找到了精神寄托。

因此,笔者以为,此诗中的渔樵形象仍具有这样固有的特定寓意,而并非乱世之音的简单诠释,也并非生生不息的牵强附会。

再次来分析全诗的思路。首联从时空大背景出发,渲染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颔联则选取两处近景,上句的“五更鼓角”既写出了战事的紧张肃杀,“悲壮”一词又揭露了无休止的战争给将士们带来的痛苦;下句“三峡星河影动摇”既是眼前江中星空倒影的实写,也是对震天动地的鼓角之声的夸张,对战事悲壮的渲染。而颈联上句“野哭千家闻战伐”,应是直承前联中的“五更鼓角”,闻鼓角而闻战伐,而千家痛哭。从安史之乱到地方军阀混战,百姓经受着连年的战乱,已如惊弓之鸟,一闻战事,便惊惶哭号,笔者以为诗到此句,仍体现出了杜甫诗歌悲怆沉郁的特点,以一颗悲天悯人、忧国伤时之心传递出对大唐现实的观照。但下句“夷歌数处起渔樵”却不只是地方风物的随意撷取,“夷歌”也不是“乱世的音响”,“夷歌”与“野哭”这两个矛盾的意象应是诗人故意地运用。前五句传递了不休的战乱给百姓造成的悲痛,也是诗人的悲痛,而从词句起,全诗形成了一个大的转折。

渔夫的故事续写篇5

《老人与海》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海明威写的《老人与海》这本书。海明威是美国著名小说家,1954年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这本书给我启发很深。

这本书的内容是:从前古巴有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他已经八十多天没有打到鱼了。这天他决定去很远的地方打鱼,于是,他还没有等天亮就划着小船去打鱼了。幸运的是他看到一条十分罕见的“怪兽”——两米长的马林鱼。老渔夫立即拿起船上的绳子套住马林鱼,可鱼大劲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最终马林鱼因疲惫不堪死了。老渔夫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然后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将马林鱼拖到船头。正当老渔夫沾沾自喜时灾难又降临在他的头上:一群凶狠的鲨鱼正侵略着他的“战利品”。老渔夫立即拿起鱼叉跟鲨鱼做殊死搏斗,可最终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渔夫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了。

虽然老渔夫最终还是输,但他这种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永远感动并激励着我。正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我相信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就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老人与海》读后感

这个暑假里读了一本书,叫《老人与海》,让我深有感触。

《老人与海》主要讲了一个常年独自在海上打鱼的老人。有一次他钓到了一条大鱼,但在返回的途中引来了成群的鲨鱼,老人使出浑身解数与鲨鱼搏斗,鲨鱼把能吃的肉全吃完了,结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鱼骨架。

老人说:“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你可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这个永不言败的精神感动并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

我想老人能打败鲨鱼是因为他的机智和勇敢的可贵精神。鲨鱼来吃大鱼肉时,老人一点儿没有畏惧,而且还说“来吧,花皮魔鬼。”当鲨鱼跟老人开战时,老人用刀子猛扎鲨鱼,可鲨鱼的皮又硬又厚根本扎不进多少,于是老人开始观察鲨鱼,终于找到它的要害部位,扎了下去,鲨鱼沉了下去。

这使我想到我在学骑车时,开始,我刚骑上车,车头歪歪扭扭,车一下子就倒了,我把车扶起来再骑上去,刚骑两步,连人带车一起摔了下去。我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扶起倒下的车,又骑了上去。这时前面来了一个人,我一慌张,松开了双手,连人带车重重的摔了下去。这时只感觉右膝痛得钻心,起来一看,右膝盖鲜血直流,回家我将伤口处理了一下,想了想摔倒的原因,仔细想过后,我知道了骑车要保持身体平衡。我又下楼骑车,这一次我终于学会了。

我明白了不管遇到任何事,任何困难,我们都要像老人一样有永不言败的精神,才不会被困难压倒。

《老人与海》读后感

有的人想做飞行员,像雄鹰一般自由飞翔,展开翅膀,珠穆朗玛峰也在脚下;有的人想做作家,拿起手中的钢笔,什么童话世界,什么冷酷战场,都能在笔上呈现;有的人……而我却想和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老人一样当个渔夫,在这鱼米之乡里,也能创造出和圣地亚老人一样的传奇。

《老人与海》里的老人是个平庸的渔夫,但他的精神绝不容小视!在连续打不到鱼的八十四天里,老人几乎要被饿死,面容也十分憔悴,可那双水汪汪的眼睛却还炯炯有神。果然在第八十五天,命运之神眷顾了老人,一条大马哈林鱼被老人钓到了,可由于那大马哈林鱼太沉了,而且大马哈林精神也很旺盛,使这场人与鱼的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

老人的右手受伤了,左手也抽了筋,可他依然拉着鱼竿,没有丝毫放弃的意思。最后,大马哈林鱼还是败给老人,不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大马哈林鱼所散发的血腥味竟引来了大群鲨鱼——又是一场搏斗!老人拿着武器将鲨鱼们一一杀死,直到连把手中最后的船桨都打破了的时候,仍然有鲨鱼跑来吃大马哈林鱼,结果大马哈林鱼的肉都被吃得一干二净——老人沮丧了。当老人将大马哈林鱼的巨大骸骨带回去时,所有人震惊了,那些小瞧老人连续打不到鱼的人都不再说话。

是啊,当我们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只要我们不放弃,就算输了,我们在精神上也还是赢家!

《老人与海》读后感

失败,在许多人的眼中是非常可怕的,它一旦猖狂起来,就能击溃人的斗志,让人彻底崩溃,失去生活的希望。如果失败战胜不了你,而是被你踩在脚下,那么,成功必定属于你。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那位老人就是一个敢与失败作斗争的例子。

《老人与海》主要讲了一位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翁一次特别的打鱼经过。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打到一条鱼后,但在第二天,他非常幸运地捕获到了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那条马林鱼是他平生捕到的最大的一条鱼,那条鱼比他的小船还要长2英尺呢!马林鱼的身体大,力气自然也大。它拖着老人和小船在海上漂流了两天两夜。

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艰难考验。大马林鱼在大海上奋力挣扎,企图逃回大海。老人为了制服马林鱼,精疲力竭,皮开肉绽,但他并没有向大马林鱼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终于把大马林鱼扎死,拴在了船头。然而,幸运并没有出现,等待老人的是更大的考验。一群嗅着血腥味而来的大鲨鱼与已经皮开肉绽的老人展开了殊死博斗。最后老人的命虽然保住了,但鲨鱼们吃光了大马林鱼,老人拖回去的最终是一副光秃秃的骨架……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拥有一颗坚强、不屈服的心来面对失败,成功就一定会向我们走来。

《老人与海》读后感

我读完了《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满心便是对老人那种永不言败、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所折服、所震颤。因为老人那朴实的形象,因为老人是那可敬的劳动者。

文中介绍了一位老人常年独自一人在海上打鱼。那一天,他钓到了一条大鱼,这使他满心愉快。但是在回家的路上,他却遇到了鲨鱼,老人使出浑身解数与鲨鱼拼搏,鲨鱼把能吃的鱼肉都吃了,结果那条大鱼被鲨鱼吃的还只剩下不到一半,老人就把那条鱼拉会家里。

书读完了,让我感动的是老人那一句普通的话语:“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从这句普通的话可以透出老人是没有被任何困难所压服,尽自己的努力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磨难做不能退缩的战争。老人是那样的朴实无华,他并没有抱怨上帝对他如此的不公,只是用自己剩下的光阴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打一条大鱼。这次他成功了,他终于成功的打到了一条大鱼!这条大鱼来得是多么不容易呀!是老人经过千辛万苦才拖回家来的。

读完了这篇小说,我们能看到作者再这个故事上做了细致的描写,可以更能体现出老人那苍老的样子,更能体现出一个老人那永不言败的精神,从故事的开始贯穿到故事的结尾。因为老人的这种精神都在感动并激励我们读者要像老人桑提阿果爷爷这一位普通有可敬的劳动者学习。

《老人与海》读后感

故事真的非常的简单。一个八十四天都没有捕获到一条鱼的可怜的老渔夫,在大海中经历了三天的奋勇拼搏,忍受了三天的孤独痛苦后,仍然只是带回来一条大马哈鱼的骨头。

海明威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没有成功的老人,同时塑造了一个在生活的压力下优雅而坚韧的不屈形象。

在书中,老人其实是人类的化身。海则是象征被人类征服的一切。在这个故事中诠释了人活着应有的品格,和人活着是为了什么。那就是:成功并不是一条大马哈鱼可以证明的。人应该是乐观的,不屈服的对待一切;人应该是有耐性的,一切的诸如贫穷、饥饿、战争都会过去,面对困难永不言败;做到了这些,我们的人生就是成功的。人生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这部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的小说,通过这个孤独又坚强的老渔夫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人生的各种困境,告诉了我们生命有多强大,告诉了我们心该有多宽。

看了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位普通而又可敬的老人使我深深的懂得了:做人不应该被任何困难所屈服,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成功与否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而一棵永不言败的心才是更加可贵的品质。

《老人与海》读后感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当我读到老渔夫与鲨鱼进行激烈的搏斗时,我真为他担心,可是,他总是保持着乐观的精神去面对一些极大的困难,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自己。每当我遇到了一些困难时,总是觉得很不顺心,觉得很烦,很想逃避现实。再看看渔夫爷爷,不管遇到任何困难也毫不退缩,而是勇敢地去面对!

做人也应该这样,不要一幅贪生怕死的样子,要对自己有信心。即使我们遇到重重困难,也绝不应该让它给打倒,应该勇敢地去消灭它。

渔夫的故事续写篇6

桑娜小心翼翼地拉开了帐子。渔夫提着马灯看了看熟睡的孩子,和他的妻子桑娜对视一眼,两人的脸上不约而同露出了一丝会心的微笑。一个惊心动魄而又温馨的夜晚就这样过去了。

第二天,一家人开始了与往常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生活。吃饭时,5个哥哥姐姐都争着把好吃的喂给两个小弟弟。桑娜和渔夫看着七个孩子互相关爱,和谐相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日子就在这虽艰苦却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慢慢的溜走了。

一天,渔夫把出海打来的鱼拿到集市上去卖时,发现有一大群人都聚在一起,热烈地叫着、喊着,甚至有人兴奋地舞了起来。渔夫靠前一看,原来是抽奖公司在抽奖。渔夫心想:“反正今天的鱼卖得不错,不如拿出两元钱来碰碰运气。”可是没有想到,这次,天上的馅饼真的砸到了自己的头上,渔夫竟中了头等奖——100万卢布。渔夫用飞一样的速度跑回了家,把这个惊人的好消息告诉了桑娜。心地善良的桑娜夫妇再也不用为一家人的生活发愁了。他们用这上帝赐予的100万卢布精心地养育着7个孩子,为他们买衣服、买食物、交学费……日子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但勤劳善良的桑娜夫妇却没有用这100万元为自己买一样东西,他们一如既往地辛勤劳动着。

渔夫的故事续写篇7

《老人与海》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位老人常年独自在海上打鱼.有一次他钓到了一条大鱼,但是在返回的路上碰到了成群的鲨鱼,老人使出浑身解数和鲨鱼搏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最新老人与海读后感及启发,欢迎阅读!

最新老人与海读后感及启发1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灵魂,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故事。读完《老人与海》后你就会懂得,只有“坚持”,才会有胜利,只有“信念”才会有辉煌的成功,而两者缺一不可。唯有读完全书才能看到人性的光辉。

书中讲的是一位平凡的老人,在海上漂泊了8天没有捕获一条鱼,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因为过于的巨大,老人花了整整三天三夜才将这条大马林鱼捕获,老人没有抱怨这条大鱼,反而是对它的赞美,赞美它的出色,它的强壮,老人是善良的,在捕获它后,他看见另一条大马林鱼在船边盘旋,他明白了,也一起与它的同伴悲伤。

当然的他也为自己捕获了这条大马林鱼而幸喜,他将大鱼绑在了船的一角,然而这时居然遇见了一群循着血腥味儿跟随而来的鲨鱼群,鲨鱼蜂拥而至,不巧老人那时刚好手指抽筋,他只可以用鱼叉,用小刀,甚至用木棍,老人拼死保护大马林鱼被鲨鱼啃剩下的鱼肉。可他失败了,他没有成功,大马林鱼最终被拖回家后也只剩下了一堆白骨。

这时的我就疑问了,为什么作者海明威不把老人的这个成功形象继续塑造下去,而却要在老人捕获鱼之后这个即将成为胜利者的时候,突然将他的成功打入了万丈深渊?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小说所要阐述的哲理。小说没有一句是从正面表达对老人的赞美的,作者是想让我们自己去读懂这位老人,老人是平凡的,但是他在捕获大马林鱼时所表现的坚持,对鱼儿所表现的善良,以及他与鲨鱼对抗时的勇敢,就已经为这位平凡的老人披上了成功的光辉。

老人是成功者,他把与大自然的极限抗争完美的呈现给了我们,是他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强大,让我们明白只要坚持,就可以战胜一切,甚至去挑战大自然,。这种精神是强大的,是可贵的,但往往也是稀少的。在现在,拥有这种精神的人少之又少,大家都缺少理想,目标,坚持,以及勇气!不经历风雨,有怎能见彩虹呢?

人生是精彩的,是艰苦的,是漫长的是永无止尽的追求,正因为如此我们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成功者是谁,但只要我们用一颗顽强,善良,勇敢的心去迎接挑战,我们就会成为一个永远的真正的胜利者!

最新老人与海读后感及启发2“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我看到一个老人,像书中所说的那样,他的衬衫上不知打了多少次补丁,弄得像他那张帆一样,这些补丁被阳光晒得褪成了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他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磨难,经历了成功和失败,虽然最后还是失败了,可是他却迎来了读者们的掌声,和人格尊人严上的成功,这是一切物质上的失败有所不及的。

“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虽然他失败了,可是他始终尽了自己的能力,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他已经成功了,而剩下的鱼头鱼尾虽然不可以换到金钱物质,可是却包含了更重要的东西。圣地亚哥拥有高尚的人格: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

贫穷而又不走运的老渔夫圣地亚哥的命运是悲哀的,而他却又是一个失败的英雄,“打不败的失败者”,海明威的硬汉子品格像精灵一样铮铮依附在圣地亚哥这一人物形象之上,这便是海明威“硬汉子”精神的象征,他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亦或不自觉,都作为了海明威“冰山原则”的有力体现。

圣地亚哥的精神固然值得我们敬佩,但我认为作者海明威的写作水平同样值得我们敬佩,且撇开他得到的各个世界大奖,仅仅把目光投入到《老人与海》这本书中,作者使用了纵式结构以及轮辐式的布局,产生了缓急相间的节奏感,是文章更有悬念,吸引力和影响力。这是作为诺贝尔奖得主海明威让其他书籍黯然失色,或让《老人与海》一书脱颖而出的理由!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老人与海》一再强调的论点。真正的大师都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最深刻的道理,真正的好作品都是用生命的历练做题材,我认为《老人与海》所刻画出来的正是海明威的一辈子最好的画像。

最新老人与海读后感及启发3在多年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之后,书中倔强的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篇评论增加了很多情感。

“坏运气”圣地亚哥独自出海,连续84天没有捕鱼。然而,“他的希望和信心从未消失。”他没有屈服于命运,最终在第85天得到了上帝的眷顾,并以极其英勇的方式捕获了一条比他的渔船还大的马林鱼。然而,在回家的路上,马林鱼的腥味吸引了鲨鱼,一群嗜血的恶魔,疯狂地掠夺圣地亚哥的成果。

圣地亚哥非常累,左手仍然抽筋,他用右手挥动棍子和鲨鱼搏斗,直到筋疲力尽。即使只剩下马林鱼的骨架,他也不会放弃!圣地亚哥仍然为自己的失败感到骄傲,他用自己的生命表达了自己的信念:“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他不能被打败。”

海明威用充满道德的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不屈的灵魂是多么高尚。古往今来,这样的灵魂一直闪耀着光芒。出生的海伦·凯勒不幸一个接一个地跟着。她失去了视力和听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日夜努力成为一名著名作家。贝多芬,一个桀骜不驯的音乐天才,有着伟大而悲惨的一生。

世界从未给他带来任何快乐,但他为世界创造了一场不朽的运动。因其言论而被判入狱的司马迁选择了在屈辱中不屈不挠地生活,并写下了一部古今中外的著名历史名著。他是一个真正的人,骄傲地站在世界上!

他们的胜利,就像圣地亚哥的一样,是基于他们永不屈服的意志。即使这样的人摔断了腿,他的心也会永远站在人类理想的最高峰。

人生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成长有曲折。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独自面对“无法承受的生活压力”,我相信“那些杀不了我的人会让我变得更强”。

最新老人与海读后感及启发4人们可以被打败,但他们不能放弃。

今天,我读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书中生动的故事令我爱不释手。

《老人与海》主要讲述了一个老渔夫圣地亚哥的故事,他出海84天没有钓到一条鱼。第85天,圣地亚哥出海远航,遇到了一条异常大的马林鱼。老渔夫与它“搏斗”了两天,最后钓到了这条马林鱼。没想到,在回来的路上,他遭到了无数鲨鱼的袭击。老渔夫拼了命,终于带着马林鱼回家了,这条马林鱼几乎被鲨鱼咬到了骨头。

老渔夫在捕捉大马林鱼的过程中展现了“硬汉”的真面目:尽管他受了重伤,无法动弹,但他仍然拒绝放弃,坚持与猎物搏斗。我想:是他内心的动力和坚定信念让他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不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吗?

我最钦佩的是老渔夫在与鲨鱼搏斗时表现出的无畏精神。面对许多困难和危险,他没有恐惧,有勇气去战斗。这是老渔夫的精神和意志,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书中有一句谚语:“人可以被打败,但绝不能放弃。”这正是鼓励人们取得积极进步的黄金建议。看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我是一个少先队员,对我们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然而,当我遇到困难时,我经常害怕并退缩。与强壮勇敢的老渔夫相比,这真是千里之外!

想到这里,我不禁怒火中烧,心里暗下决心:我必须努力学习,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像老渔夫一样勇敢,用尽一切办法打败它们。如果你失败了,在你跌倒的地方站起来,继续前进。

《老人与海》给了我很大的灵感。我仍然不满足,继续在书的海洋中漫游。

最新老人与海读后感及启发5小说中的情节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老人独自在大海上打鱼。有一次,他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鱼,便将鱼头及上半身系在船边上。谁料,鲨鱼却盯上了他。为了自己辛苦的成果,老人使出了浑身解数与鲨鱼搏斗。

可是,鲨鱼将大鱼的下半身几乎吃尽,留下的还不到整条鲨鱼的一半。幸运的是,剩下的大鱼重达800磅。虽然,故事情节单一,作者却将故事中老人的形象刻画地淋漓尽致。尤其是着重地写了老人的动作和心理,让人有种百感交集的心情。

文中的老人是位普通的劳动者,他一个人独自住在海边,每天早晨依着朦胧的黑夜出海,晚上顶着星辰回家。日复一日,有时还得饿着肚子去远海打鱼。如此艰苦的日子,他却撑了下来,可见他是如此的坚强和乐观。由此,我想到了作为学生的我们,曾经因为繁重的作业而怨天尤人,曾经因为学习的枯燥而唉声叹气,曾经因为成绩的下降而灰心丧气。

我们是否想过,有这样的经历和想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面对现实,就像老人面对自己的生活一样。我们不得不去“打鱼”。像老人一样吧,坚强、坚持,相信一定能“打”到“大鱼”。面对着嗜血般的敌人,老人没有后退,而是毅然的与鲨鱼搏斗。

他知道,他是不可能战胜鲨鱼的,但是,他要去试试,哪怕是一丝希望,他也要去。如此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老人,着实让人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想法。老人不会对任何困难和障碍屈服,因为他的心中总是有着一股信念鼓舞着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瞧,这是一位多么坚强,乐观的老人啊!在这,我又想起了老人说过的一句话,至今让我感慨万分:“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

渔夫的故事续写篇8

一、《老人与海》故事简介

《老人与海》故事主要情节是根据一位名叫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的古巴老船长在海上的真实捕鱼经历改编而成的,发表于1952年9月的《生活》周刊上。小说一经问世,便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世界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的文学界还因此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海明威热”。

小说通篇以朴素、纪实的写作手法叙述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惊心动魄的故事:老渔夫桑迪亚哥年轻的时候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捕鱼能手,而如今已经接连84 天出海却无功而返了,受到众人一再的冷嘲热讽,就连他唯一的精神支柱——小孩曼诺林也在其父母的逼迫下离开了,这让老人痛苦不已。为了证明自己,更为了不让他的小粉丝曼诺林失望,他于第85天再次顽强出海。依然是那片没有尽头的“死亡之海”,依然是那面“标志着老打败仗的旗子”,但这一次,老渔夫信心满满,势在必得。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在深海,他幸运地碰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前所未见过的大。老人感激不已,激动得恨不得马上载着这个巨大的战利品返回。但这庞然大物凶猛异常,不肯轻易屈服,老人凭借顽强的毅力,独自与它奋战了两个日夜,终于将其征服,并把它束缚在船边扬帆返航,不料途中若干次遭到鲨鱼群的攻击。虽然他每次都能把鲨鱼打得落荒而逃,但这些贪婪的魔鬼已经将美味的马林鱼肉吞噬殆尽,最后老渔夫只能遗憾地带着一副没有皮肉的巨大马林鱼骨架回到了岸边。老人虽然在与鲨鱼群的搏斗中失败了,但他带回了象征胜利的马林鱼骨架……本文接下来就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桑迪亚哥、大马林鱼、大海和鲨鱼等所蕴藏的象征意义做一简单解读,以供文学爱好者们研读及探讨。

二、《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意义解读

(一)老渔夫桑迪亚哥——“生命英雄”的象征

小说中的主人公桑迪亚哥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突出体现,是“生命英雄”的象征。首先,他乐观豁达,坚毅自信,在经历了84 天一无所获之后,仍旧一如既往,在第85天继续扬帆远航,他想,“也许今天就要走运”,甚至“觉得今天很有把握”,结果终于让他等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其次,他不畏艰难,敢于向人生的种种磨难宣战,在与黑色的大海、巨大的马林鱼以及凶残成性的鲨鱼较量的过程中,他以无比的自信、毅力和勇敢诠释了“生命英雄”的真正含义;再次,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漂泊,他时刻与死亡为伍,

但是在他的思想中,从来没有哪怕一丁点儿对死亡的畏惧。在每一次与鲨鱼的生死搏斗中,他用不断的鼓励和质问来展现他顽强的抗争精神:“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是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但你永远也无法打败他!”透过桑迪亚哥与鲨鱼之间一次又一次的生死搏斗,再一次向世人展现了不可摧毁的“生命英雄”形象,他用生命博得荣誉,换取尊严,从一个前所未有的角度,用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展示了生命价值的存在及其意义。

(二)大马林鱼——人生目标和理想的象征

“大马林鱼”是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一个物象,对整部小说的艺术体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老渔翁的内心深处,大马林鱼是理想事物的象征,是美好的人生理想和一生追求的目标。正如白劲鹏所描述的那样,没有了那条大马林鱼,《老人与海》就不再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了。小说中的大马林鱼寓意丰富:一方面,体现了海明威争取创作巅峰的人生目标;另一方面,也寄托了海明威对古巴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运动早日胜利的美好愿望。

海明威在创作《老人与海》的时候,已接近晚年,创作思路匮乏,受到不少人的质疑。文学评论家们发现,自1940年《丧钟为谁而鸣》之后的10年里,海明威几乎没有什么新作问世,而他在1950年出版的《过河入林》又遭到了文学评论界的一致批判。很多人甚至断言海明威的才智已经彻底干涸,不会再有什么新的玩意出来了。海明威此时的境地恰好与小说最开始老渔夫桑迪亚哥的情况相映衬,老渔夫一直走霉运(连续84天都捕不到鱼),当他在海滨酒店休息的时候,其他的渔夫们纷纷投来嘲笑或同情的目光。如同桑迪亚哥期盼大马林鱼的收获一样,海明威渴望走向文学创作的最高峰,而《老人与海》正是他对所有怀疑他写作能力的人的最有力回击。

海明威的创作激情大多和他所处的时代及社会环境息息相关。20世纪50年代,正值古巴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运动逐步进入高潮,而这个时候的海明威正侨居古巴,被古巴人民不怕牺牲、不卑不亢的英勇精神所感染。因此,《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桑迪亚哥已不再只是个老渔夫这么简单,更多的是代表了古巴最底层的穷苦大众。大马林鱼象征着古巴人民在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中取得的丰硕成果,而来自不同国家的殖民主义者却犹如一条条鲨鱼一次又一次地吞噬着古巴人民取得的每一个胜利的果实,最终令“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白色骨架,这也预示着任何丰硕的成果和斗争的胜利,其过程都不会一帆风顺,都要经过漫长的征途,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才能够获得,但只要坚信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像“大马林鱼”般丰硕,美好的生活一定会实现。

(三)大海——残酷现实社会的象征

大海既是渔夫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也是与鲨鱼搏斗,时刻会葬身鱼腹的场所。

大海看似宁静平和,像“温柔的少女”“慈爱的母亲”,但在她深不可测的海底却隐藏着无穷的血腥和暴力。大海总是一片“黑漆漆”的颜色,蕴藏着无处不在的危险;又是“如此的残忍”,到处都是一片弱肉强食的血腥场面,这恰恰象征了当时充满危险和暴力的美国现实社会。当时的美国,正值麦卡锡主义泛滥时期,恶势力猖獗,横行无忌,民主进步的力量遭到前所未有的屠杀和迫害,整个美国社会弥漫在一片疯狂的恐惧气氛之下。在这个等级分明、“弱肉强食”的美国社会,掌权者荒淫无道,生活糜烂,为所欲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们受尽煎熬,任人宰割。海明威胸怀大志,希望能够为社会、为国家有所作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当他亲身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原本追求的正义和理想却终究被残酷的现实击打得支离破碎,战争的裸和现实世界的荒谬使他逐渐明白:在如今的这片“大海”中,“小鱼虾”们要么是被“鲨鱼”吃掉,要么就是被“狂风巨浪”卷走,他们早已命由天定,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和未来。

(四) 鲨鱼——社会中邪恶势力的象征

“那可恶的鲨鱼……我努力工作,碰上好运气。我得到一张数目可观的支票……用尖利的牙齿大块大块地咬着吃……”小说中的鲨鱼是海明威的有意安排,是一切邪恶及黑暗势力的象征,他们制造灾难,掠夺成性,总是阻止人们实现美好的愿望和理想。渔夫视马林鱼为生命,而鲨鱼的不断追击就是要掠夺他胜利的果实,直到只剩“骨架”。凶狠的鲨鱼不断地袭击老渔夫,吞噬马林鱼,老渔夫不畏凶残,赤手空拳将鲨鱼群打得落荒而逃。

该小说完成于20世纪50年代,正值古巴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运动逐步进入高潮阶段。在海明威的笔下,主人公桑迪亚哥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老渔夫,更是一个生活在苦难中的古巴底层社会人民的代表,而鲨鱼恰恰是那些殖民主义者和掠夺者的,为了改变受欺凌的穷苦现状,人们就必须统一战线,联合起来与邪恶势力作斗争。作者通过老渔夫与鲨鱼之间的殊死搏斗来呼吁人们想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必须站出来主动与社会中的邪恶势力斗争并坚持到底,取得最终胜利。小说中这样描述到:他想“……跟它们斗,我要跟它们斗到死……”,这一切都充分展现了古巴人民顽强的意志力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也再一次展示了作者以斗争来获取胜利的独特的“硬汉”性格特征。

三、结语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以老渔夫桑迪亚哥在海上的捕鱼经历为主要线索,叙述了老渔夫在制服大鱼返航途中同鲨鱼进行殊死搏斗,最终成功返航的传奇故事。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巧妙地通过象征手法的应用将抽象的思想转换为具体的物象,同时遵循其“冰山理论”给予读者大量的想象空间,从而激发读者的经验想象和情感上更深层次的探索。通过局部修辞手段的象征手法,赋予了这部小说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使得小说的主题远远超出了小说本身能够容纳的艺术境界,将海明威的悲剧人生和“硬汉”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 Ernest Hemingway.The Old Man and the Sea[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

[2] [美]柯恩(Cohen,H.),编. 美国划时代作品评论集[M].朱立民,等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

[3] 安岩.浅析《老人与海》的人物表现手法[J].作家,2009(06).

[4] 刘久明.“重压下的优雅风度”与海明威的“准则英雄”[J].外国文学研究,1998(02).

[5] 王晓辉.浅析《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J].科技信息,2009(14).

[6] 孙超.《老人与海》中的悲剧性以及象征意蕴[J].黑龙江史志,2010(05).

[7] 江敏.对《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的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4).

[8] 蔡凤鸣.《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渔夫的故事续写篇9

一、童话类想象作文

充满幻想的孩子,一旦接触充满幻想的童话,自然“一拍即合”,表现出强烈的吸收欲和表达欲。孩子们的童话世界是五彩斑斓的,我们不得不感叹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正如著名童话作家洪汛涛所说:“要开发少年儿童的幻想智力,就要提倡孩子们写童话!——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是社会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二、联想类想象作文

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1.用词语编写故事,展开想象

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给学生一些在意义上有联系的词语,让学生凭借词语扩展思维,拓展想象空间,编写故事。笔者曾有幸听过贾志敏老师的一节作文课——《怎样写一件事》。贾老师逐一出示“闷热、冷饮、青蛙、一元钱”几个词语,先让学生说一段话,再让学生用这几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编一个有情节、有内容的故事。学生思维活跃,编出的故事既新奇合理,又富有教育意义。此种方法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

2.补充作者留白,展开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作者常常运用“留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想象。教学时,让学生填补这些空白,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批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穷人》一文中,渔夫回到家,桑娜告诉他,邻居西蒙死了,留下了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两个孩子后,“渔夫搔了搔后脑勺”。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揣测渔夫的复杂心理:如果不抱回两个可怜的孩子,这两个孩子就会因为没有人照顾而死亡;如果收养两个孩子,今后九口之家的生活就会更加困难。最后,敢于面对困难的坚强决心和善良的品性促使渔夫做出了决定:“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至此,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的思想有了领悟。

3.续写结尾,延伸想象

有些课文言虽尽却意未止,结尾留有想象的余地,让人回味无穷。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补续课文。教学《凡卡》一文后,可让学生思考: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凡卡以后的生活会怎样?通过续写《凡卡》一文,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当时人民的苦难生活,增强了对统治阶级的憎恨,激发了对凡卡的无限同情。

三、情境类想象作文

作文是生活与思想、环境与情感、客体与主体相熔铸的产物。写作思路离不开情境诱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带入情境,强化感受,发展思维和语言。

1.听音想象

为了把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教师可挑选一些录音(笑声、哭声、铃声、风声、雨声……)让学生进行想象,创作故事。学生的想象丰富多彩、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可见,让学生听音响,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不失为一有种效的想象训练。

2.物件想象

事物与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绝对孤立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出示有特征的物件或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想象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想象它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或赋予其生命,让想象自由驰骋。学生的形象思维一旦活跃起来,作文时就有话可写了。

3.图画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过:“看图作文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开拓学生的想象。”也就是说,没有想象,看图作文就无法进行。因此,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弄清图画的内容外,还应根据主题的要求,指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从不同侧面展开联想和想象。教师可出示一幅夜深人静时分,一个小男孩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的画面,在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之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小男孩为什么躺在床上睡不着?是高兴得睡不着,还是做错了事内疚得睡不着?……

四、假设类想象作文

1.憧憬想象

憧憬想象是展望美好未来的想象,即引导学生写愿望性作文。这种作文常以《我想……》《我终于有了……》《我盼望能够……》为题展开,表达心中的追求、愿望和理想。

2.换位想象

同一个事物或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教学完《将相和》中“负荆请罪”的故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变换角度,或以知错就改的廉颇的口吻,或以胸襟宽广的蔺相如的口吻,或以作者司马迁的口吻来描述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场面。

3.探索想象

渔夫的故事续写篇10

一、 如果此文为屈原本人所作,渔父则可能是屈原心中另一个“我”。

《渔父》中的渔父可能是屈原虚构的一个人物形象。理想遇挫后,他内心存在着矛盾的两面,这两面在他心里形成了一种张力:一面就是社会既然如此,我何苦这么执著呢?我也有能力来适应它。适应它,我的处境就会好起来,至少我不会处在危险的境界里。这是一个声音。可是另一个声音也同时在响,在说,我的社会理想,我的政治理想,还有我自己人格的追求,不能够为一时的这种名利,或者是外界的这种诱惑、压力所动摇。我要坚持。对于这两种声音,作者以一种文学的手法表现出来。他把它化为两个形象,就有了渔父和屈原的这番对话。我们如果这样来理解这篇作品,可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此外,《渔父》完全可以和《离骚》《卜居》对照来读。例如:《离骚》③的第二部分用回车复路的情节(原文:“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译文:“好在迷失方向还不算太远,掉转车头,我依旧踏上原来的水驿山程。”)以表现诗人退隐自全的意识;用女劝告的情节(原文:“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译文:“世人都在互相吹捧结党营私,你为什么连我的话半句都不愿听?”)以表现诗人随俗沉浮的考虑。以上内容就表现出屈原思想上曾有过的动摇和矛盾。此处《渔父》正是用一种更灵活、更生动的自设问答的方式,集中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矛盾的状态。但是最后他用自己的行动作了一个结论――这就是自沉汨罗,以此表明对于自己理想的珍爱,对于自己操守的坚持,对于自己整个人生价值取向的执著!

二、如果此文为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所写,则可能分为三种情况分析。

1. 景仰屈原的为人,而将渔父作为屈原的反面陪衬,一个世俗普通的渔夫。

渔父就是一个普普通通打渔的,有那么一点知识文化,在凡夫俗子的眼里,腐朽糜烂的生活是种享受。他就劝屈原不要太过认真,有享受时为什么不好好享受一番。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文中两处渔父的语言得到验证。

一处是“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其?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此句译为“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著,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从以上加点的字词我们可以发现渔父对“圣人”的理解,对屈原“浑水摸鱼”的建议,对屈原行为的比较对象“众人”,层次、境界都不算高。

二处是渔父在离开屈原时唱了这么一首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根据史料记载这是一首流传很久的楚地民歌(《孟子・离娄》篇中称之为《孺子歌》②,此处很符合渔父打渔的身份。

由此可见,文本叙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是偏向于屈原的。其目的完全是为了以一个世俗普通的渔父形象来彰显(反面陪衬)屈原崇高的人生理想。正如宋朝洪兴祖在其《楚辞补注》中所说的“假借问答以寄意耳”。

2. 秦汉时代,两种典型人格的“平等对话”中,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

《渔父》一文不妨看成后人结合秦汉时代思想现状,编造出的一个“寓言”式的故事,借助虚构的人物、场景表现两种典型人格的“对话”。文章没有单一地铺陈颂扬屈原的伟大人格,而是别具匠心地为他设置了一个对立面,让渔父与屈原分别代表两种相反的但各自又十分典型的人生观,并让他们在江畔相遇,展开对话。此文通过对比把两种人生态度、两种人格比照、衬托得十分鲜明清晰。从这一点上,我们说,渔父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代表。文章结尾写到听了屈原的回答,渔父“莞尔而笑”,唱起《沧浪歌》,“鼓而去”。这部分对渔父的描写十分传神。屈原不听他的忠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充分体现出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它与屈原主张并身体力行的积极用世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而且,正如上文已经提到过的,由屈原和渔父的对话所构成的寓言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相对立的,是各自说各自的道:渔父没有能够说服屈原与世推移,屈原最终自投汨罗江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3. 否定屈原的投江,而将渔父作为正面形象,一位顺应时代的智者。

在先秦时就已形成的政治清明则仕、政治昏暗则隐的传统观念,因此面对屈原毅然赴死的做法,前人非议颇多。如:班固谓露才扬己,忿怼沉江。刘勰谓依彭咸之遗则者,狷狭之志也。扬雄谓遇不遇命也,何必沉身哉!④同样,河北大学教授熊任望在其《楚辞探综》⑤中也对此提出相同看法。他分析道:“莞尔而笑,鼓而去”是一种轻蔑对方的表情和动作;所唱《沧浪歌》,以和光同尘的处世哲学,否定屈原的坚贞自守。作品写渔父歌唱而去,不理屈原,其倾向已经够鲜明的了,末了又赘上一句:“遂去,不复与言。”从修辞上看,这是完全不必要的重复,把很“美”的结尾给破坏了。其实,这里正体现出作者的用心,以强调不屑与屈原继续交谈,来加深对渔父的刻画和肯定。

参考文献:

①洪兴祖著《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②马积高、黄均著《中国古代文学史》,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③黄寿祺、梅桐生著《楚辞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④《历代诗话论作家(上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