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孤寡老人十篇

时间:2023-04-06 03:05: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照顾孤寡老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照顾孤寡老人

照顾孤寡老人篇1

留学英国的中国小伙与外籍老人成为忘年交

对于13年前的那场缘分,宋扬仍然记忆犹新。

那是1999年,年轻的宋扬远赴英国伦敦留学。到伦敦后,同学介绍他去伦敦东边的住所,他就搭上地铁去看住所,结果却发现所乘地铁是开往西边的。也不知是因为太累,还是冥冥中有什么在牵引,他明知搭错车,却还是足足坐了10站。在第十站,宋扬下车时遇见了拎着重物的汉斯老人。伦敦地铁在地下很深,汉斯当时66岁,腿脚不便。原本外出只坐公交的汉斯,那一天也不知为何,去了那个伦敦郊区的地铁站台。宋扬与汉斯聊了起来。汉斯的手表慢了一个小时,宋杨认真地为他调整好,汉斯很高兴。

知道宋扬还没找到住的地方,汉斯很热情地邀请宋扬去家里做客。看汉斯提的东西多,宋扬也愿意帮他一起拎回家。

宋扬来到汉斯的廉租房中,发现家中简陋脏乱。汉斯孤身一人,平时基本不做饭,只吃些从超市购买的食物。

此后,宋扬经常去汉斯家帮着打扫卫生、烧饭。不久,汉斯提议宋扬搬来和他一起住,两人也好“互相照顾”。于是,宋扬住进了汉斯的廉租房,照顾起汉斯的生活起居。

汉斯是瑞士人,他3岁丧母,继母对他不好。他很小便离开家独自生活,一直没有娶妻,58岁时来到英国定居。汉斯在瑞士有一个哥哥,但因为汉斯早就离开瑞士,兄弟俩一直没有什么联系。长期的单身生活虽然自由,但人到晚年,身边无人照顾,生活多有不便。汉斯倍感晚景凄凉,宋扬的出现,对他来说无疑是福音。

宋扬在英国留学期间,汉斯对他也很关心。2001年的一天,宋扬被公交车撞伤,满脸是血,牙也掉了一颗,举目无亲的他只有给汉斯打电话。汉斯知道后迅速赶往医院,帮助宋扬找医生治疗,随后还帮助他打官司,使宋扬得到了应有的补偿。这件事让宋扬很感激汉斯。“在英国那么多年,我们彼此照顾,谁也离不开谁了!”宋扬感慨地说。

外籍孤寡老人投奔中国“亲人”

宋扬与汉斯虽然一个黄皮肤黑头发,一个蓝眼睛白皮肤,却结下了父子般的亲情。

2007年夏天,宋扬回国工作,特地找了一个人代替他照顾汉斯。没曾想,这个人不能坚持,而汉斯也想念宋扬,就办了为期3个月的旅游签证来中国找宋扬。

后来,汉斯这样利用旅游签证到中国,来来回回共6次。直至2008年,宋扬听汉斯打来电话说腿疼,才下决心把汉斯接来中国好好照顾。“我承诺过,我要照顾他一辈子!”宋扬说。汉斯听了宋扬的决定后,非常高兴,表示愿意来中国长期居住。

汉斯的腿疼是因为髋关节坏死。宋扬将汉斯接来中国以后,汉斯先后3次病重住院,宋扬忙里忙外在医院照顾,还花费了不少医药费用,但他没让汉斯掏一分钱。幸运的是,汉斯每次都挺了过来,现在身体很健康。

宋扬的家人都很支持宋扬的善举,他母亲还给汉斯买了只小狗做伴。就连宋扬的妻子,也是当初相亲时宋扬就和她说好,一定要接受汉斯,他们才有可能在一起。现在,宋扬有了小宝宝,汉斯喜欢得不得了。孤独一生的汉斯在宋扬家里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汉斯的身体完全康复后,宋扬带他去北京、上海等地旅游。他还让汉斯坐在轮椅上,推着汉斯登上长城和天安门城楼。

随着年岁渐高,汉斯不仅腿脚不便,思维也有些迟钝了。“汉斯需要一个照顾他终老的人。我们家生活条件还可以,全家都是医院系统的,我妻子是护士,汉斯有我们提供比较好的照料,不会给社会增加负担。”宋扬说。然而,现实并非如他所愿。

汉斯的国籍在瑞士,他58岁时到英国,申请了永久居留。虽然这种签证是永久的,却仍然需要5年去续签一次。在2009年那一次5年之期,决定留在中国的汉斯,没有回英国续签。这意味着,汉斯为了和宋扬的亲情,放弃了英国的福利保障待遇。

4年前,汉斯来中国打算长期居住时,宋扬就花了近半年时间才为他办了一个工作签证。工作签证有效期5年,每一年需要签一次。眼见2013年汉斯的工作签证要到期了,老人在英国的廉租房在他离开时已退给了英国政府。他若离开了中国,离开了宋扬,就意味着真的失去了任何保障。宋扬决定,一定要为汉斯老人办理中国“绿卡”——定居签证。

期待外籍老人能定居中国安享晚年

2011年,河南郑州推广文明城市的理念,市文明办需要好的线索。宋扬照顾外籍老人汉斯的故事,在10年前曾被媒体报道过。之后,宋扬没再和媒体接触,一直默默照顾汉斯。现在他的故事又被提起,报纸报道他的事迹,几家电视台也找他拍专题片,他都积极配合。

宋扬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但他为汉斯老人办理定居签证的事却一直悬而未决。他2012年5月递交了汉斯的定居申请,几次想方设法疏通关系想特事特办,都未果。省里的相关办事员觉得不符合标准,不愿上报材料。“我最近压力前所未有的大。以前老人3次病危住院,我照顾他,为他花钱,这些难关我都无所谓,都可以应付。但是这次办定居签证的事情,是个难以跨过去的难关,让我心力交瘁。”宋扬叹着气说。

尽管网上对该不该给汉斯一个定居签证的投票,95%的网民都支持,但事实没有因此出现转机。宋扬对此很焦虑,也很无奈。

照顾孤寡老人篇2

帮助孤寡老人活动总结

活动主题:关于孤寡老人社会生活调查报告

活动时间:寒假期间

活动地点:广东省XX市水步镇联兴管区多个村庄

活动内容:通过调查孤寡老人社会生活,来呼吁更多的人帮助弱势群体

调查方法:探问、实地调查等等

实践人员:李//

我们的祖国正以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民族的复兴。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种理想,既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祖国的社会理想内容,又包括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幸福的道德理想内容,还包括诚实劳动、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内容。然而,社会上仍存在一少部分弱势群体,祖国发展的同时应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怀,他们的名字叫做孤寡老人。孤寡老人的生活问题,如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一些农村,许多孤寡老人独守着一处宅子,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虽然一些地方建起了敬老院,但大多数老人不愿离开故土。“出门一扇门,进门一盏灯”,是很多孤寡老人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他们辛勤耕耘一辈子,如今年事已高,身边无儿无女,孤苦伶仃。他们的生活来源只有低保,天伦之乐对于他们来说遥不可及。崭新的一年开始了,不知道谁能陪他们一起聆听春季的鸟鸣。

正文

前期工作

为响应学校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经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落实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的活动目的,我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收集到了附近一带的孤寡老人的资料,并呼吁放假在家玩耍的孩子一同带上水果和打扫工具前往孤寡老人家看望。一张床,一张桌子,几乎占满整个房间,陈旧的生活用品杂乱地堆在上面,小小的厨房内几件简单的器具,这就是七十五岁的刘婆婆的全部家当。临近新年,家家户户都大扫除,唯独这些孤寡老人,与墙上的青苔和满屋的霉臭味及尘埃为伴。她没有亲人,不知有多久没有享受过节日的快乐、团圆的快乐,别人唾手可得的快乐对于她这样一个孤寡老人来说,根本就是一种奢望。“老了,眼睛不好使,耳朵也是,这些活都干不来了,平时也就好心的人,像你们这样,帮我罢了。”刘婆婆扶着油漆早已掉光的木门感激地笑了。尽管跟我一同前来的还是未成年的孩子,但都比较懂事,帮忙扫地擦桌子,有的还唱歌给婆婆听。大约下午五点我们向刘婆婆道别,可能想到什么,她有点着急地走进屋内,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把糖果塞在孩子们的手里。我看着部分有点融化的糖果,给孩子们打了个眼色,大家都懂事地向刘婆婆道谢。在归家的路上,有个孩子嘴馋嚷着要吃那些我早已收起来的糖。“那些糖都过期了,不能吃啦,我们今天去做这件事不是为这些糖果,不是吗?婆婆她老了,不知道糖都变质了,不过她是真心想感谢我们大家所做的一切,记住啦,以后要常去看看她。”

调查状况分析

近几天走访了好几户的孤寡老人,他们的状况都大同小异,通过与他们聊天以及村民的反映总结出造成当前孤寡老人当前较为困难状况的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不快,生产力水平仍然比较低,是导致农村孤寡老人生活条件不得完善根本原因。有些基层党政领导,对农村孤寡老人处境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把关心农村孤寡老人的生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对新形势下农村孤寡老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和长效机制,是导致农村孤寡老人生活条件依旧困苦的重要原因。

2、有相当一部分孤寡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宁愿独居,也不愿进入乡镇社

会福利机构养老。同时,由于有些地方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滞后,养老机构规模不大,服务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有少数孤寡老人不愿到乡镇福利院供养;

3、农村费改税后,原有的优惠老年人的政策失去作用,新的配套政策又没有出台,等等。

个人看法与建议

目前对于解决孤寡老人社会生活状况,个人觉得河南省XX市尝试让散居的孤寡老人自愿组合结伴生活,共同安度晚年的做法值得提倡。让分散的孤寡老人集中到一块,像一个家庭一样,相互感受到温暖,体现到这一个大家庭生活所存在的好处,让每一位孤寡老人不再“孤寡”。过去这些老人分散独居,又不愿意住敬老院,如果为每个老人盖新房,政府财力不足。而这种家庭式的孤寡老人供养方式,主要采取的是自愿结合、就近管理的原则,将三五个老人组织在一起,然后由乡政府、村委会统一规划盖新房。生活上,由乡镇统一负责安排,这样不仅满足了老人不愿离乡的心愿,又节省了资金。另外一方面,闲散的宅基可以归拢起来,收为集体所有,一些耕地可以重新分配。第三,我们集中建这些公寓可以连续使用,如果现有的孤寡老人、贫困户百年(去世)以后,可以有其他贫困户、孤寡老人继续入住,属于集体财产。同时,多数孤寡老人都身缠疾病,政府部门更应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孤寡老人的就医难问题。大力推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村孤寡老人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当前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社会上所谓的“剩男剩女”日趋增长,没有伴侣和孩子,“剩男剩女”将直接进化为孤寡老人,步入退休年龄的他们是完全靠自己的积蓄养老,还是需要社会保障系统给予特殊的关照?如果“剩”群体增多,社会需要付出更多的看护资源用以保障其生活,这对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也将是个不小的考验,他们需要的更是理性的思考和长远的打算。

照顾孤寡老人篇3

在六十八团提起余庆宣,职工群众有口皆碑。2005年至2012年连续8年在四连任支部书记、指导员。任职期间,余庆宣在走访中发现连队退休老职工多,为了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余庆宣倡导腾出连队紧张的办公室作为老年人活动场所,引导这些离退休老人开展各种健康娱乐活动,切实为老年人办了件实事,深受老人欢迎。每年冬季,余庆宣都要带领连队干部给孤寡老人掏烟囱,生怕他们煤气中毒。“你看他,自己身体本来就不好,还想着帮大家解决困难,尤其是坚持帮明汉坤那样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孤寡老人,我们大家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提起余庆宣,四连群众马海涛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九连职工刘思清是位新职工,他爱人患乳腺癌,使本来并不富裕的家庭生活雪上加霜。刘思清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今年刚调九连任指导员的余庆宣了解情况后,先后6次主动上门,苦口婆心开导,做刘思清的工作,使他重新树起生活的信心。余庆宣还亲自跑前忙后,为刘思清的爱人申请到大病救助款,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同时,余庆宣还根据实际情况,为刘思清家庭申报了低保,使这一家陷入困境的人生活基本有了着落。

九连职工李恒生发展设施大棚缺少资金,余庆宣知道情况后,主动为他担保贷款4万元,帮助他建起了一座油桃大棚。余庆宣并没有就此罢休,还继续帮助他购买了卷帘机,帮扶其进行油桃具体管理。

九连住户李金中和爱人年老体弱,长期靠打零工拮据生活。入冬天寒地冻,老两口买不起烤火取暖的煤炭,只能猥琐在冰冷的房子里。余庆宣在实际走访中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第二天就为他家拉来困难户过冬帮扶煤炭,使老两口温暖过冬。

每每说起自己做过的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实事好事,余庆宣却是平定地说:“我是连队的领导,也是一个老党员,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困难,是我的责任。”

2010年,时任四连党支部书记、指导员的余庆宣在一次群众走访中偶然发现,居住在连队的退休老职工明汉坤,一年前老伴去世后,无儿无女,76岁高龄的老人,再加上患有跛腿疾病行动不便,孤苦伶仃地艰难生活。余庆宣就暗下决心义务照顾老人。头一年半的时间里,无论是正常工作日还是休息天,余庆宣每天都要起个大早,头件事情就是帮助明汉坤老人采购好当天的生活用品。要是有闲余时间,他还要到老人的住房帮助料理家务,陪老人聊聊天。日子长久了,明汉坤老人与余庆宣结下了胜似亲人的友谊。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孤寡老人的晚年生活,经过余庆宣多方努力联系,2012年5月份,明汉坤老人顺利住进了伊犁夕阳红养老院,使其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只要出差到伊犁,余庆宣都要到养老院看望明汉坤,陪老人度过快乐的时光。

每次来看明汉坤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每次至少要陪明汉坤一个小时,其他老人很羡慕明汉坤。

明汉坤刚来养老院时,就有些老年痴呆和失语的表现了,但是只要余庆宣一来,他就会竖起大拇指,口口声声地说:“余指导员,好人,好人!”有一年明汉坤的弟弟从湖北来看他,拉着明汉坤的手问他身后的余庆宣是谁,明汉坤竖起大拇指,开心而又艰难地喊着“余指导员,好人,我的大恩人。”

2012年冬季,余庆宣再次来到养老院看明汉坤,告诉老人自己要回四川老家探亲。临走时给夕阳红养老院明汉坤的护工郎义强400元钱,叮咛他好好照看明汉坤,多给他买点好吃的。没想到,没过几天他就又来了一趟,给明汉坤带了些补品和点心才放心回老家探亲。

更令人感动的是,2014年余庆宣因工作需要,调离原来工作的四连,到偏远的九连工作,但是他还是一如既往,继续照顾着这位与自己毫无关联的孤寡老人。

去年2月5日,已经79岁高龄的明汉坤老人不幸因病去世。余庆宣悲痛之余,料理老人后事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他身上。当时正值大年初五,余庆宣发动自己的妻子、儿子大家一起忙碌,为这位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办了个简朴的追悼会,并遵照老人的遗托,火化遗体后将老人的骨灰让其侄儿带回湖北新洲老家,使老人体体面面走完一生

照顾孤寡老人篇4

一是开展助孤育苗救助活动。据调查统计,全市9个县(市)区(晋安区部分)农村孤儿现有1000多人。这些孤儿是人群中最脆弱、最需要得到社会的救助。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的一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失去父母的关爱,无法自食其力,有的跟随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过日子;也有的由几位亲友轮流抚养;有的无人关照流落社会,沦为恶习。县以上政府虽有兴建福利院,但重点是收养城市的孤儿,数量有限,无法满足。福州市慈善总会在开展“331”系列救助工程活动中把救助孤儿作为重点对象,2007、2008年两年救助600名,采取长期定额救助的办法,助养到16岁,每人每年救助金人民币1000元。每年需要60万元。其中永辉集团每年资助30万元,救助300名孤儿,连续10年,共300万元。16岁之后如能升学的可以享受有关助学救助,不能升学者可培养有关专业知识,为他们提供就业或自谋职业创造条件。

二是开展夕阳养老救助活动。主要救助对象是农村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他们没有子女赡养,生活无人照顾,靠低保或“五保”供养生活。特别是当前有些农村经济状况不佳,标准很低,尤其是那些已进入风烛残年,体弱多病的孤寡老人更需要经济上给予补充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村孤寡老人现有4000多人。福州市慈善总会在开展“331”系列救助工程活动中,根据善款筹措情况,两年安排救助600人,从2007年开始,长期定额救助每人每年1000元,扶持到寿终为止,每年需要60万元。使他们较好地度过晚年,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三是开展求学育才救助活动。重卢是救助农村贫困高中生,因为初中以下国家已规定全免学杂费,进入大学的贫困生,国家可以提供贷款,可以享受助学金,社会上许多名流也愿意竞相帮助,唯独贫困高中生全部自费,需要帮助。福州市慈善总会把它列入“331”系列救助工程活动的一个项目,两年共救助贫困高中生854名(其中引进美国角声基金会、香港华恩基金会在闽清、永泰救助210名),从高一开始到毕业,定期救助,连续3年,每人每年1000元,为培养人才打下基础。每年需要善款85万多元。两年来引进香港中国(福建)福万玩具公司善款141万元,分别扶持华南女子学院和师大等贫困生的救助。

城市最需要救助的是孤寡老人,因为他们:一、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全靠享受政府低保维持生活;二、身边没有子女照料,得不到亲人的伺候,更无法雇保姆照顾;三、虽有享受医保,但医药费报销金额比例有限,无法满足就医的需要;四、去世后后事问题由谁料理心中无底,骨灰无处安放,成了后顾之忧,他们是弱势人群中最迫切最需要帮助解决的实际困难,这不仅关系到如何为政府分忧,为民解难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安定稳定,体现中华民族尊老敬贤美德,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据不完全统计,5个城区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共有900多人,针对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要,我们开展“三项”慈善助老服务活动。

1.建立慈善助老服务站。特别是那些年迈体弱,生活自理有一定困难的70岁以上孤寡老人,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照顾。去年在鼓楼区进行试点,以社区为单位建立12个慈善助老服务站,每个站根据老人的数量,从下岗职工或待业人员中选聘了一个慈善助老服务员,每个服务员负责4个老人,经过培训、发证上岗,每月由市、区慈善总会发放生活补贴,每个站购置一台洗衣机和必要劳保用品。服务员每天上门帮助清理家务卫生、洗衣服、购物、帮助看病取药等“四帮”服务。2008年扩大到台江、仓山、晋安、马尾等城区,使全市所有70岁以上孤寡老人普遍得到慈善免费的照顾,仅这一项一年需要善款100多万元。所有已经得到照顾的老人感慨地说:“胜过自己的亲生子女。”充分体现人间的真情、社会的温暖、对老者的关爱。

2.建立“慈善助老医疗救助卡”。国家实行医疗保险制度后,帮助广大城乡群众解决医疗费用的困难。但是还有相当部分费用不能报销,需要自己付费。这对靠低保维持生活的孤寡老人来说,仍然感到十分困难。为此,市慈善总会与有关医疗部门合作,充分发挥他们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的优势,加盟慈善活动。与吴熙妇科中医医院合作建立“慈善助老医疗救助卡”,向台江、鼓楼、仓山、晋安、马尾5个城区已有546个60岁以上孤寡老人发放医疗救助卡,为期10年,每人每年定额医疗救助360元,分12次就诊,每次费用免30元,为他们弥补医疗费用报销的不足,也充分发挥医疗部门关爱社会,为慈善事业作出了奉献。

3.创建“环保义冢慈善园”。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老人心底最担心的后顾之忧就是自己去世后没有安身之地而苦恼。他们既没有亲生子女为他们妥善处理后事,又没有资金购置“灵位”,需要靠社会给予照顾关怀。福州市慈善总会基于“人道主义”的关爱,与福州三山陵园合作,由对方提供130平方米的土地和资金,建成“环保义冢慈善园”,为城市所有孤寡老人去世后免费提供花葬之地,这也是一项殡葬改革。这个项目已于2007年清明节前建成投入使用。得到社会普遍的关注和赞赏。中华慈善总会也肯定此举是全国首创,中央电视台等省内外20多家新闻媒体纷纷报道。目前已经已有30多名在世老人提出申请,要求去世后在那里享受花园式永久性的安乐之居,同大地融在一起,与翠柏鲜花相为伴,万古长青。鼓楼区有两位60年代去世的老人,已经30多年了,骨灰仍寄存在殡仪馆里,由亲戚代管,每年要负责交纳保管费。他们说现在自己也老了,今后由谁来代管?成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听到“环保义冢慈善园”的消息,迫切要求帮助安放,当慈善部门同意给予提供免费安放后,十分感激,说是帮助他们心中放下了几十年的“包袱”。

此外,对于社会上发生的突发性灾祸,根据受灾和困难的不同程度,分别给予临时性适当救助。

1.救灾。两年来沿海地区的平潭、罗源、连江、福鼎等地区遭受“桑美”、“飞燕”强台风袭击时,得到社会企业界和爱心人士的支持,香格里拉大酒店主动捐赠200万元。我会对重点受灾户进行救助,受助人数到10000户/人次,救助资金和物资达161万元。2007年四月份,闽清、永泰遭受冰雹袭击时给200户重点受灾户每户救助1000元。共20万元。2008年冬春之间南方几个省发生雪灾,集中了社会上捐赠的服装14168件,价值112万元,支援安徽安庆地区,受助人达7000多人。特别是今年“5・12”四 川汶川发生地震后,把救灾援助作为当前慈善工作的重点,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投入捐赠工作。组织千名志愿者,深入企业,上街人店,登门求赠,义演、义卖、义捐等形式,取得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支持。到7月底,已到账户的374个单位和个人,捐赠款物1078.8万元(捐款832.5万元,捐物44867件,价值246万多元。其中:福建名城企业集团捐款206万元,福州市商业银行捐款100万元,福建财贸集团捐服装价值150万元)。这些物资按照民政部门的统一安排,救助四川灾区。

2.救病。对于有些群众发生的突发性重大疾病,量力而行,分别情况,适当救助。比如车祸、白血病、癌症、动手术等,帮助他们申请“格列卫”和“特罗凯”(肺癌)救助项目,帮助治疗。两年来先后救助了70人(次),发放救助金28.8万元。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两年来救助突发性疾病、家庭贫困的群众有34人,救助金6.5万元。还与台江医院合作,救助10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妇女免费治疗子宫肌瘤疾病。

3.助残。有一个姓杨的女青年,父亲早逝,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困难。她从小开始,脊椎变形弯曲,无法坚持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经与香港华恩基金会联系,经他们同意,得到60000元救助,于2007年在省立医院动了手术,很恢复健康,使她的身体变直了,体形变美了,能够正常地工作与生活,感激不已。两年来还与省残肢联合会联合举办残肢人运动会,促进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

4.节日关怀。每逢佳节期间,为了使那些社会上弱势群体能够过好节日生活,先后与市“春风办”、市总工会、市计生协会、鼓楼区慈善总会、永辉集团联合慰问下岗职工,低保困难户,五保户和贫困母亲,自闭症学校老师等,共同发放慰问金421.68万元,受助群众达9727户(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欢度佳节,充分体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5.两年来,还先后发接受社会上的作家、学者等捐赠的书刊、报纸等文化物品。分别与省教委、关工委、省图书协会、市老促会联合50多万元,帮助福清、闽侯、永泰、连江、罗源、闽清等20个贫困乡村和25所学校建立了图书室。最近还专门为四川地震灾区捐赠各种书刊8267册,价值12.84万元,帮助彭州地区有关乡镇,为灾区人民提供了精神食粮。

6.为了帮助老少边贫困山区解决交通困难,先后拨款9万元,帮助永泰县大洋镇旗东村,连江县潘渡乡溪利村,闽侯县天台村等到行政村修建道路。今年2月在市政协支持下筹资15万元,帮助永泰县东洋贫困乡兴建学生宿舍楼一座,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为150多名学生解决住宿困难。这些救助虽然数量不多,但也体现了慈善精神。今年4月27日,市慈善总会与市老区促进会、福州市仁爱服务中心联合组织了12人的慈善医疗服务队,赴永泰县岭路乡,为革命老区群众患有慢性胃炎、心脏病、妇科病等120多人,给予免费进行检查和治疗,受到普遍欢迎。

7.慈善事业不仅在经济上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救危助急,济困扶贫,渡过难关,而且在思想上精神上要给予关爱鼓励,使他们在理想道德观念上得到提高。引导他们特别是使那些受到救助的孤儿和贫困学生克服“孤独感”、“悲观论”情绪,增强信心,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理念,培育感恩之心,立志关爱社会,报效祖国。这也是做好慈善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福州市慈善总会非常重视救助后续工作,先后组织力量深入到连江、罗源、长乐、福清、闽侯、闽清、永泰、平潭、鼓楼、晋安等有关乡、镇、村、街道社区,采取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救助对象和基层干部不同的意见,对他们的种种忧愁进行帮助教育。使慈善事业做到经济救助与思想帮助相结合,达到“双丰收”。

针对贫困学子,由于经济困难,步社会大门少,见少识少的不足,今年于暑假期间与市委精神文明办、团市委、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迎奥运・心连心”慈善夏令营活动。把福清、长乐、闽侯、闽清、连江、罗源、永泰、平潭、晋安等9个县(市)区的山区、海岛受助救助的62名代表聚集省城活动三天,参观了市容、马尾船政文化、昭忠祠、省博物馆和现代化企业――中华映管,使他们得到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成果的教育。并自编自演节目,进行联欢,使捐赠者与救助对象对象直接见面、相互沟通,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大开眼界,增强友谊,他们说,这次活动是成为他们人生征途过程中难忘的一幕。真正体现慈善者的关爱,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照顾孤寡老人篇5

贯彻落实师市党委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安排部署和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第六师五家渠市党委关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按照团场党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五联五问五落实”大调研,立足本职岗位办实事的工作要求,结合团场实际,形成调研材料,具体内容如下:

一、梳理出的问题

1、106团仍然存在很多贫困户低保户,孤寡老人及儿童,失去劳动能力的病人。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孤寡老人无儿女照顾,儿童无父母照顾,部分人生病无劳动能力在家养病。

三、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1、给更多贫困户申请低保,让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呼吁更多人进行帮扶,家里有能参加劳动的人,帮助在家附近安排工作,方便照护老人及儿童

照顾孤寡老人篇6

立足本职:突出医疗专业志愿服务

朱建宏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1967年出生于农村的朱建宏从小受家庭慈爱的熏陶,乐于做好事,帮助他人。在西安上学期间,带领同学常年照顾无儿女的王曾吾老夫妇,帮助晕倒在马路上的一位老人就医,受到周围群众和学校师生的好评。工作后,同事的爱人擦窗户时不慎从三楼坠下,骨盆粉碎性骨折,他和3位舍友,在一个月时间里,白天上班,晚上轮流照顾,受到省工会的表扬。

朱建宏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热衷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2007年就参加了陕西省慈善协会医疗志愿者服务队,如今朱建宏已是陕西省慈善协会志愿者总队副队长,陕西金星慈善志愿者。

长期以来,朱建宏利用业余时间,全身心投入到慈善公益活动中。他组织带领的这支成立最早、专家最多、队伍最大的医疗志愿者服务队,经常走进陕南陕北农村,对当地医务人员培训,建立不走的医疗志愿者服务队。在秦巴山区开展智障儿童贫困医疗救助活动,为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手术,每年有100名耳聋儿童免费接受治疗和培训。在西安及周边地区,他带领的这个队每年走进敬老院、孤儿院、福利院、老年公寓和街道社区、广场车站, 利用“春节、六一、重阳节”“三八节”开展义诊、咨询、讲座、宣传、免费发放医学科普资料等活动。举办免费义诊活动200余场次,免费为患者诊病、咨询10多万人,发放医学知识宣传资料50多万份。志愿者专家们多次在中省市媒体作“键康知识”讲座。

目前,该院开展的“向日葵计划――让爱点亮希望”志愿服务项目,以交大二院医院119名医务志愿者和100余名医学生志愿者为主体,开展癫痫、脑瘫及智力低下患儿的义诊、基层医师培训、康复训练指导,让患儿走向希望。此项目已在2015年12月s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中荣获银奖,也是陕西高校附属医院首次获得国家级志愿服务奖项。

朱建宏不仅为做好西安交大医疗志愿者服务队工作跑前跑后,他还组织指导发展省直志愿者服务队,目前已达170多支,成为三秦慈善志愿服务活动中的重要力量。

全力救助:让四岁“聋哑”安安说了话

地处秦岭深处的佛坪县大古坪村,是熊猫和羚牛等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但这里也是贫困山区,有不少村民因自然灾害、重病困扰仍生活在贫困之中。自陕西省慈善协会志愿者总队了解到该村情况后,一批批慈善志愿者服务队进山扶贫济困,向贫困村民和学生送米面油、衣服、书包及学习文具;建慈安桥,修慈安路,捐赠汽车,销售山货等。

这个村4岁的聋哑孩子安安十分可怜,当她出生刚8个月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外出打工。家中85岁爷爷、79岁奶奶都是步履蹒跚、语言迟钝者,他们把安安带到会走路已属不易。一家独居,距村委会5里路程,没有母爱,没有小朋友的安安,几乎与世隔绝。

2010年3月21日,朱建宏在得知安安状况后,他立即组织带领医疗志愿者专家来到深山义诊。朱建宏把安安抱在怀里,送他糖果点心,放收音机音乐,观测他的反应;查看他的内耳,看看有无畸形。他与主治医生孙斌又将安安同他父亲带回西安交大二附院进行免费详细检查。

安安来到医院后,耳鼻喉科医生护士极为关照,每天有两名志愿者照顾安安,团支部发动团员为安安捐款;致公党二院支委宋金辉教授送来了慰问金;九三学社还为安安送了一套品牌衣服。先锋志愿者服务队也给安安送来了钱和慰问品。

科主任许珉教授和心理行为科主任王亚萍教授等,对安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确认小安安听力正常,至今不能说话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语言环境,同时也存在智力障碍和语言发育迟缓等问题。这就是说,孩子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语言培训,是可以说话的。

为了能让安安继续在西安做康复治疗,朱建宏、王瑞等为安安父亲找到了一份工作;心心智障幼儿园的张笑强院长为安安免费入住。

经过康复训练,现在8岁的安安能开口说话,能与他人简单的交流,众多志愿者无不为此感到欣喜。朱建宏非常关注安安的康复和生活学习,不时打电话了解情况,邮寄礼物。

奉献大爱:陪伴孤寡老人过大年

陕西省第二届“三秦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三大节日”扶贫帮困活动,是省慈善协会与市县联动,连续15年大规模开展的春节向城乡困难户送温暖、“六一”向贫困儿童 送爱心、重阳节向贫困老年人送关爱。全省每年数万名志愿者带上慰问金、慰问品和义工服务,登门入户慰问贫困户、孤寡老人,贫困儿童。

“三大节日期间,担任慈善志愿者总队副队长的朱建宏,每年都组织带领志愿者进院、走村、串户登门服务。春节里,他们不但转送爱心企业家和爱心人士捐赠的米面油和购物卡、春联、 贺卡,还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理发、贴春联、做饭菜,陪伴孤残老人吃年饭过大年。

2012年大年初一,朱建宏带着30多名志愿者驱车150公里,在大荔县安仁镇敬老院陪伴老人过年。被看望的五保孤贫老人们拉着他的手说“做梦都没想到,省城会有素不相识的志愿者来看望我们,还看病、演节目、包饺子、陪着吃饭……”老人感动地流下了热泪。此次志愿者陪伴老人过年轰动了安仁古镇,镇委书记田建平高度赞扬志愿者陪五保老人过年,感谢他们为老人送来米面油、棉衣、棉鞋和生活用品等。

2013年春节,朱建宏与志愿者带着米面油来到西安昌仁里社区陪伴孤寡老人过年,75岁的孤寡老人张凤翔感慨地说,往年我最怕过年,看到别人家团圆,自己孤单,心里不是滋味。现在有这些志愿者陪着过年,我们非常开心”。

2014年春节,朱建宏与爱心大姐邱华在盐店街的孤老陈耀东做饭菜,吃年夜饭。90岁的陈老,是黄埔学会会员,曾到过缅甸抗日,是志愿者经常帮助的对象。邱华女儿还给爷爷送了个红包,祝贺他又添一岁。老人说:“今年是我过得最热闹、年味最浓的一个年。 ”

多年来,朱建宏带领志愿者在春节期间陪伴孤残老人过年,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称赞他是“雷锋志愿者”。

精准服务:打造“一元关爱”慈善项目品牌

2012年春节刚过,在西安做餐饮生意的广东未芝朗私房菜餐馆老板何卓远,三年如一日向92岁孤寡老人崔玉英提供1元餐的故事感动了整个西安古城。2月7日,省慈善协会与《华商报》联合发出倡议,在西安推行“一元关爱计划”,征集爱心商家,为8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和特困老人提供“一元就餐、一元买药、一元洗衣、一元理发、一元打车”等关爱项目。随后,省慈善协会再次向全省推广“一元关爱计划”项目。

在陕西省慈善协会高度重视下,由朱建宏主抓打造的“一元关爱计划”项目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如今,“一元P爱计划” 项目花开各市,全省已有1340个爱心店实施,超过万名老人受益。时任省长赵正永对慈善事业发展寄予厚望。“一元关爱”活动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人民日报、央视、北京、东方、广东、凤凰等卫视多家新闻媒体前来深入采访报道。此项目2014年荣获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

而在这成效的背后,朱建宏付出了艰辛,流出了汗水。他常到实施一元关爱店走访,带领志愿者与一元关爱店和孤寡老人做服务对接,多次与一元关爱发起人何卓远一起看望崔玉英老人,亲自向孤寡老人送一元餐。2012重阳节,他和甘露慈善志愿者们在慰问孤寡老人后,将6位老人接到“一元关爱店――西安西稍门好来素食馆为老人们过重阳节。此后,每年重阳节他都和老人一起过节日。

照顾孤寡老人篇7

【关键词】古代养老农村养老养老方式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养老”是中国古代礼制中的重要内容。据史料记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建立了自己的养老制度,形成了古代中国独特的养老制度。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考察,理解和把握其演变规律,进而为建立中国农村养老制度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一、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建立的渊源与背景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建立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早在母系氏族社会,老人已开始受到氏族成员的尊敬。在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又提出的诸如“仁、义、礼、智、信、忠、孝”等伦理思想。这些尊老传统和敬老思想对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尊老尚齿的传统

尊老尚齿(意指敬老)是中国传统美德。它形成于尧舜,发展于夏商,到了周代,已经形成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先秦三代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在尊敬老人上是一致的,并且还都拥有养老礼制。《礼记·祭义》载:“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在先秦三代,“燕礼”、“飨礼”和“食礼”是用来款待宾客的不同礼仪。用款待宾客的礼仪来对待老人,足以表明先秦三代尊老尚齿的程度。尊老尚齿不仅有利于吸引人心,更为重要的是还利于安邦定国,故成为古代养老制度建立的渊源之一。

2、“以孝治天下”的思想

推行孝道是先秦三代治国的首要措施。孟子认为,子孝则家齐。天子养老,等于养天下之父亲,以父统子,则天下归心,忠君则天下太平,这就是“以孝治天下”的基本思路。汉代推行“以孝治天下”的政策,高祖刘邦后的每一位皇帝的谥号前都加了一个“孝”字。不仅如此,汉统治者还通过举荐的方式,把民间那些“孝悌力田”者吸收到朝廷做官。由此可以看出,尊老敬贤作为古代中国社会的行为准则,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控制力极强的精神武器。

3、重视发挥老人的作用

对老人的尊敬不应仅仅体现在解决温饱问题上,还应体现在通过让其从事代表性的工作和给予其应有的社会地位来发挥他们的作用上。因此,养老在古代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功能。在先秦时期,天子养老,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根据其出身分别供养在不同的学校。据《礼记》记载:“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侯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四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这里所说的“国老”即有爵位的老人,而“庶老”就是指普通百姓中的老人。

二、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主要内容

老人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老人的尊敬与赡养是家庭、社会和国家都应承担的责任。中国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养老礼仪和制度,现将内容见于典籍的归纳为如下几点。

1、设专职官员负责养老事务

之所以说先秦时期的养老制度已具有初步框架,不仅是因为当时已有养老思想的发轫,还因为先秦时期设有专门负责养老的官职,使得养老有了组织保障。从《周礼》中可以看到,养老相关的官职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太宰”,其职责是通管全国事务,“以生万民”。二是“大司徒”,其职责为“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三是“乡大夫”,具体负责登记“免除赋役”的老者等事项。尽管当时还未设立专门的养老机构,但还是可看出当时国家对养老事务的重视。

2、对鳏寡孤独者进行特殊照顾

让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是先秦时期养老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孟子·梁惠王下》的说法,“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对这些人的特殊照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定期救济。对鳏寡孤独者进行定期救济的政策史料上记载得并不详细,但是通过《月令》和《王制》,还是能对夏商的情况有一些了解。根据《礼记·王制》的说法,夏商时期政府对鳏寡孤独者均定期发放生活必需品,主要是粮食;结合《月令》来看,日期主要是在仲春和孟冬。

(2)人身权利保护与照顾。夏商周三代的政府对鳏寡孤独者的照顾还体现在对他们人身权利的保护上。商王告诫臣民不要欺负鳏寡孤独者;周公则在告诫周人不要欺侮鳏寡之人的同时,还要他们像殷先王祖甲和周文王那样去关怀他们。这不仅有政府专职官吏负责,而且还有特定的经费来源。前面提到的“大司徒”,其职责范围中的“振穷”就是救助鳏寡孤独者。根据《周礼》的记载,国门和关门所收关税除留足国用外,节余要用于赡养老人和小孩;而没收“非民”的常用物品所得,则用来赡养那些为国死难者的父母和小孩。

(3)问病。问病就是询问鳏寡孤独者的病情,是周代实施“养疾之政”的重要内容。据《管子》的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问病工作由“掌病”一职负责。公职人员生病,“掌病”以国君的名义进行慰问。70岁以上者,3天一问;80岁以上者,2天一问;90岁以上者,则要每天问病一次。平民生病,“掌病”5天问病一次。对于患病特别严重者,“掌病”要向国君汇报,国君亲自看望。不过这些对鳏寡孤独者的福利政策到战国时代已因政治原因而难以实行了。

3、设立居养机构,以养鳏寡孤独者

居养机构是专门收养孤老贫病、不能自存者的机构,最早设立于汉代。公元521年,梁武帝颁布诏令,决定在京师建康置“孤老院”,目的是让“孤幼有归,华发不匮”。隋唐五代也继续设立这类机构,并派官吏专门负责相关事宜。元代设有养济院,收养“诸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穷而无告者”。明清两朝更制定明确法规,加强对这类机构的管理。

4、赐予爵位、官衔,使之地位显赫

这里的爵位是指非品官之爵,官衔也多是荣誉性的。孝文帝对于尊老极其虔诚,他不仅尊敬“三更”、“五老”,还对平民老人屡有赐衔。如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沼冀、定三州民百年以上假以县令、九十以上赐爵三级、八十以上赐爵二级、七十以上赐爵一级”。而北魏孝明帝也诏令“京畿百年以上给大郡板、九十以上给小郡板、八十以上给大县板、七十以上给小县板。诸州百姓百岁以上给小邵板、九十以上给上县板、八十以上给中县板”。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宋太宗诏令:“民年七十以上赐爵一级。”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明太祖诏令:“其应天、凤阳三府,富民年八十以上,赐爵里士,九十以上,赐爵社士,皆与县官平礼,并免杂役,正官岁一存问,著为令。”

5、赏赐物质,改善老人生活条件

从秦汉到晚清这一时期,帝王养天下平民老人最主要的就是物质赐予。汉文帝在即位当年就定制:对年龄在80岁以上的平民老人,每月赐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90岁以上者,每人再赐帛二匹,絮三斤。唐高宗也下诏赐百岁老人毡、衾、粟、帛,后来又把赏赐范围扩大到“凡民八十岁以上者”。洪武十九年,明太祖诏令:“耆老不系卒倡优,年八十、九十邻里称善者,备其年甲行实,具状闻奏。贫无产业者八十以上,每人月给米五斗,肉五斤,酒三斗;九十以上,岁加给帛一匹,絮五斤,虽有田产,仅足自赡者,所给酒肉絮帛亦如之。”由此可以看出,在众多人口急需救济时,老年人已经成为政府优先考虑的对象了。

6、推行“给侍”制度,优待照料老人

“给侍”是唐朝给予“侍老”以生活方面的优待制度。唐令规定:“诸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一人;九十,二人;百岁,五人。”充侍的人称为侍丁,作侍丁的人,要“先尽子孙,听取近亲,皆先轻色。无亲近外取白丁者,人取家内中男者并听”。此外,《唐律疏议》指出:“侍丁,依《令》免役,唯输调及租。”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在改元《大赦文》中说:“侍丁者,令其养老;…比者王政优容,俾申情理,而官吏不依令式,多杂役使。自令已后,不得更然。”可见,侍丁享有免役的待遇。为了侍奉老人,老人亲属中的服刑人员也可权留侍养。根据唐朝的规定,除“十恶”之外,家有80岁以上亲及笃疾,应侍养者可向刑部申报,暂缓流刑,以充侍养。待亲终满一周年后,方押送流放之地。

7、行乡饮酒礼,以明长幼之序

乡饮酒礼,即乡人聚会饮酒之礼,是自先秦以来流行于社会的一种民间仪式。它由政府出面主持,劝励人们尊敬长老是其重要目的之一。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太宗时期,州贡明经、秀才、进士以及旌表孝悌均须举行乡饮酒礼。季冬之月,行正齿位则由县令为主人,乡之老人年六十以上有德者为宾,次为介,次为三宾、众宾,与之行乡饮酒礼。县行乡饮酒则重在敬老养老,即“孝子养亲及群物遂性之义”。明朝比以往各朝更重视乡饮酒礼,并明确要“叙长幼,论贤良,别奸顽,异罪人”,“其坐席间,高年有德者居于上,高年淳笃者并之,以次席齿而列”。但是,明朝最有特色的乡饮酒礼是在里社举行的乡饮酒礼。里社在“每岁春秋社祭会饮毕”之时行乡饮酒礼,“所用酒肴于一百家内供办”,“百家内,除乞丐外,其余但系年老者,虽至贫亦须上坐;少者虽富,必序齿下坐,不许搀越,违者以违制论”。这种乡饮酒礼直至清朝光绪年间才被废止。

8、实施刑律优免,给老人宽宥待遇

对老年人的刑律优免主要体现在量刑准则上。也就是说,在同样的犯罪事实面前,对老年人,特别是对年龄特别高者,在量刑处罚上给予减轻或免除。汉惠帝在即位当年就诏令:民年70以上犯法,不加肉刑。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汉宣帝也诏令:民年80以上,若非犯有诬告、杀伤人之罪,它罪皆不究。而汉成帝时期,对于老人宽宥待遇的年龄已经降到70岁以上,且规定只有亲手杀伤人方追究法律责任。唐律规定:年70以上、79以下,犯流罪以下,收赎;年80以上、89以下,犯谋反、大逆、杀人罪当处死者,需要禀奏皇帝裁决,犯其它罪则不究;年90以上,无论犯何罪皆赦免不究。宋律亦是如此。明律规定:年70以上,如果犯死罪者,可减免为充军;流放以上刑罚者,收赎。

三、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对当前农村养老制度建设的启示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预测,2001年到2020年是中国社会快速老龄化阶段。到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到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也将推进到30%以上。与此同时,中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要高出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这一切都已表明,中国农村不仅已完全进入老龄化,而且老龄化程度还要高出城镇。在此情况下,如何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和家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国家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农村养老制度。无庸置疑,中国古代养老制度是建立在宗法关系和损益前代的基础之上的,具有很大局限性,但是它在保障当时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却是客观事实。因此,有必要结合现阶段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实际,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建立健全中国农村的养老制度。

1、要突破传统单一的居家养老模式,实现农村养老方式的多样化

除了通过宣传教育改变观念外,政府还应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大力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同时,通过政策引导,积极鼓励非营利性老年公寓建设,让农村老年人能有更多的选择。此外,还要支持农村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的建设,从而实现居家养老与农村社区服务的有机结合。

2、要拓展多渠道筹集养老资金,实现农村养老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农村养老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政府必须承担起财政投入的责任,同时还需要依靠社区和家庭的支持。通过建立政府、农村社区和家庭共同支撑的多方筹资机制,避免出现财政资金短缺问题。

3、要扩大养老制度的适用范围,实现农村养老保障覆盖的全民化

一方面,同城镇居民一样,农民也是中国公民,也有“老有所养”的权利。另一方面,农村养老制度要能将绝大多数农村老人纳入到制度覆盖范围之内,避免让农村养老制度只成为富裕老人的保护伞。而对于那些极少数的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国家应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岩:周代的尊老尚齿礼俗[J].兰台世界,2006(22).

[2]王卫平:论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形成[J].江海学刊,2002(5).

[3]龚书铎、李瑞兰: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4]陈明光:唐朝的侍老制度[J].文史知识,1991(11).

[5]徐连达:论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历史传统[EB/OL].

-10-22.

[6]刘德增:古代中国的养老与敬老[J].民俗研究,1992(1).

照顾孤寡老人篇8

一位住在阿拉斯加最北段的孤独的寡妇,由于无法打猎和捕鱼,她完全靠邻居们的施舍过活。但是邻居们也很少有剩余的食物,于是她经常忍受着饥饿和孤独。

一天早晨,老妇听到一声婴儿似的哭声,她走到门外,看见雪地里有一个毛绒绒的东西,原来是一只刚出生不久北极熊。北极熊的妈妈被猎人捕获,它拼命逃了出来。熊崽无助的样子打动了老人孤独的心,老人用自己省下来的食物喂给了小熊。小熊在老人和邻居的照顾下渐渐长大,成了一个精明的猎手。小熊已经有能力捕捉一些大动物来分给以前照顾它的邻居们。老人经常骄傲地指着小熊对邻居说:“这是我的孩子!”

但是有一天,气候骤然变得非常恶劣,遮天蔽日的暴风雪一连几个星期横扫整个村庄,村民们再也找不到一点食物。有个村民说:“既然我们这儿有食物,为什么大家还要挨饿呢?老寡妇的熊够我们吃上几天的!”村民们一致同意杀掉老寡妇的熊。可是老人坚决不让杀。左后,村民们不忍心,就掉头回家了。然而有一天,熊突然不停地叫着,它领着村民走到一个地方,那里有一头受伤的巨大的海豹。村民们欢快着带着食物和熊又回到了村子里。从此,村民们都非常喜欢熊,老人也轻声地叫它:“我的孩子!”

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我们要学会感恩,不仅要感恩养育我们的父母,还要感恩教育我们的老师,感恩帮助过我们的朋友和同学。一位母亲用省吃俭用的积蓄为自己的儿子买了一套房子,本以为自己可以在这房子里安安稳稳地度过晚年,没想到她的儿子说她是老不死的,还无情地让她滚。寒心的老人痛不欲生。父母含辛茹苦地生了我们,养了我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快乐。他们到晚年能有什么要求呢?只不过想得到一份本应该到得的关心和爱护。可是有的人就是连一头熊都不如!没有爱心的人,他们怎么会得到别人的关爱?不会感恩,就没有爱!

照顾孤寡老人篇9

五十年前,**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切都是平淡无奇。但1963年,命运跟她开了一个大玩笑,最小的女儿赵静一生下来就是先天性脊柱侧弯,无法同正常孩子一样行走,长大后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得知这个噩耗,**大哭了一场,稳定情绪后,老人犯起了愁:孩子这么小,以后怎么生活?别人会怎么看她?她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吗?有人说:你都有四个孩子了,这个孩子天生有病,要不就把她送走吧。**想都没想,立刻一把抱过女儿哭着说:“我不会送人的,再苦再难我也得养着她,实在不行我就养她一辈子。”没想到老人这句话成了现实,而且一养就是五十年。

随着女儿渐渐长大,**也苍老了许多,头上的白发比同龄人多了一圈。由于女儿不能自理,身边离不开人,**白天上班,下班带女儿去锻炼,晚上再回家做饭、照顾孩子、伺候公婆。丈夫工作忙,家里的重担全都落到**一人身上,可上天却没有眷顾这个坚强的女人,1989年不幸再次降临到女儿身上。在上学途中,赵静出了车祸,送去医院连动了三次手术,腿部留下了后遗症,本来就不利索的腿现在已无法行走,腰部也受到重创,属下肢瘫痪状态。**得知后生了一场大病,病好后,她擦干眼泪,重新面对现实。**说:“当我得知女儿出车祸后觉得天都塌下来了,我可怜我的女儿,一想到她的苦难命运我就忍不住落泪。可作为一个母亲我不能倒下,生活还在继续,我得乐观起来,得让她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每天守在女儿身旁,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赵静的腿需要做长时间的按摩和护理,不然会留下肌肉萎缩的后遗症。刚开始**用轮椅推着女儿去做按摩,后来她自己又重新捡起书本,自学按摩护理知识,不懂就向专业医生请教。慢慢的,她也能为女儿做简单的按摩治疗了。杨老这样一照顾就是十几年,渐渐的,老人的白发越来越多,可坚强的信念却从未动摇。有时候,老人也会背着女儿偷偷的抹眼泪,可在女儿面前,她总是一副坚强的样子,有一份打不败的精神头。由于自己天生残疾,赵静从车祸后一直在家中静养,本来就不愿意见人,再加上处在更年期,五年前得了轻度抑郁症。不说话,不见人,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脾气也变得极其暴躁。**不怕苦、不怕累,除了生活上照顾女儿外,每天都跟女儿谈心,用心去开导她,陪她下楼散步,为她树立生活的信念。女儿高兴了,一家人都跟着高兴,女儿发脾气了,她也默默忍受,她说女儿太苦了,让她发泄发泄会好点。就这样,杨老陪着赵静共同度过了这段艰难的岁月,现在的赵静开朗了许多,平时也能干点家务活,能够擦擦桌子、刷刷碗了。她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和教育着其他的孩子,其他的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很上心照顾这个残疾姊妹。面对如此艰难的生活,**却说:“我挺知足的,虽然上天跟我开了个玩笑,可那是我女儿,是一条生命,无论再苦再难我也养着她,我天生乐观,希望我乐观的性格也能影响到我的女儿,让她有生活的勇气,现在的我很满足,人家不是说知足就是福嘛,我现在就是在享福了……”

虽然家庭困难,可**却没有被困难打倒。相反,她乐观的性格让她想开了很多。退休后,杨老一直照顾生病的女儿,平时邻居有大事小事她都乐善好施。几年前杨老所在长安社区实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后,她也随之转来社区。2008年社区开展的“爱心储蓄”志愿服务活动征集志愿者,**听说是志愿帮扶老人和困难人员,她第一个跑来报了名,成了一名光荣的社区老年志愿者。她说:“我虽然退休了,但身体还行,我自己家里有需要照顾的病人,我也深知社会上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也许比我更困难,我也想奉献一点我的爱心,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让爱心一步一步传递下去。“长安社区“爱心储蓄”活动是通过社区党员、群众、企业退休人员开展的一种爱心互助活动。主要内容是社区志愿者为辖区孤寡老人和有需求人员提供日间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免费服务。社区将每周三定为“爱心志愿服务日”,在这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每周三都准时来社区报到,风雨无阻。除了照顾女儿外,她一有空就到帮扶老人家中探望,嘘寒问暖,有时候看到孤寡老人生活实在困难,她会毫不犹豫的塞给老人100块钱,让他们改善生活。在帮扶对象家中,她给孤寡老人洗衣、做饭,陪老人聊天,给老人读报,有时候把热腾腾的水饺直接送到老人家中;每当过马路遇到年龄大的老人,她都会搀扶老人过马路,有时候买菜碰到老人钱不够,她都自告奋勇的替他们垫上;每逢过年过节,她都主动给社区孤寡老人和贫困户捐款、捐物,给予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帮助,她家本不富裕,至今已累计捐款3000余元;她积极带头在自家居住的居民楼道自费进行粉刷、清理楼道卫生,不但美化了居住环境,同时又增加了邻里和谐亲情;在**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她积极带头宣传,在辖区楼道张贴宣传标语和分发宣传册,给居民讲解文明用语,制止不文明行为;邻里关系有矛盾,杨老听说后都耐心的去协调劝解,被居民认同为协调邻里关系的“金点子”;她是社区出勤最高的志愿者,因为自己家庭生活不易,她更加周到细致的照顾别人,有时候社区忙不过来,她从自己家熬好稀饭,炒好菜送到受助老人那里……

这些,只是老人做的很少的一部分,志愿服务中的杨老,是真正让居民们竖起大拇指的。有一次她跟随志愿服务小组来到周淑会老人家中,老人子女都在外地,前几日摔伤了腿一直卧床,白天家中无人照料。她得知老人情况后,主动要求跟老人结成帮扶对子。看到老人白天连口水也喝不上,她落下了心疼的眼泪,她给老人搓背擦身,为老人理发,整理床铺,把老人的家打扫的干干净净,临走的时候她把手中的200元钱塞到老人手中,老人握着她的手久久不能放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我也是做母亲的人,我自己尤其能体会到做父母的不易,等父母老了不能动了,做儿女的更应该去尽心尽力照顾她们,我做的这点不算啥。”从此,她跟周淑会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抽空就去老人家中帮扶,风雨无阻,无怨无悔。直到今年6月老人去世,她依旧摸着眼泪说:“跟老姐姐有感情了,舍不得她走,我们要是早认识几年该多好啊……“

另外一名被帮扶老人黄素芬,近80岁高龄了,老伴已去世多年,子女都在外地,家中只有她自己一人,平时无人照料,生活也比较拮据。** 听说后,主动与老人结成帮扶对子,每周都来帮老人洗衣做饭,陪老人散步、聊天。她为老人整理房间,抹桌子、扫地、擦玻璃,样样都干,为的是让老人有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她给老人读报,国家大事、家庭琐事、政策法规,为的是让老人精神不再空虚;有时候陪老人去公园散步,说说笑笑让老人出门放松心情;得知黄大姐爱吃白菜馅子饺子,**会从自己家里拿来肉馅和面团,为老人包一盘热腾腾的白菜馅饺子……就这样,**一帮就是三年。三年来,黄素芬老人一直对**赞赏有加,经常握着她的手感动的说:“妹妹对我太好了,对我的生活无微不至的关心,待我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啊!”

照顾孤寡老人篇10

暑假如期而至,这是我大学的第一个长假。作业也由以前的暑假作业变成了现在的。回到家后,我脑海中马上闪现出帮助孤寡老人的念头。

我们村东头就住着一位姓王的孤寡老人,虽然我和他没有什么亲戚关系,但论起来,我还应该叫他一声爷爷。他本来有三个儿子,但不幸的是都在抗日战争时期去世了。本来还有一位老伴相依为命,也在去年因病去世。现在只有他一位老人家孤苦无依,也没有什么亲戚。在我小时候,我们村比较穷,不说电视机少吧,就算是电也经常停。在夏天的夜晚,我们几个小孩子经常缠王爷爷给我们讲故事。他的故事生动有趣,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很多乐趣。

六月二十日早上,我刚吃过早饭就拿上打扫的工具来到了王爷爷家。快过年啦,我也为他老人家打扫一下卫生,让他也干干净净的过个年。王爷爷起的也很早,他已经吃过饭正在洗碗。王爷爷的听觉能力已经大大不如以前,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我的来意说清楚。老人家听了很高兴,先是推辞,在我的一再坚持下才答应。一间小小的房屋里除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几个小凳子外还杂七杂八的放了很多东西,这就是老人家所特有的节俭习惯,现在很少有年轻人能够做到。我先把屋子里的东西整理好,毕竟年龄大啦,身体行动不便,屋子很久没有整理啦。然后我把垃圾全部打扫出来倒掉。整理好他的家务又帮他擦洗了家具。帮王爷爷整理家务是我的目的之一,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陪老人家聊天。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最可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无亲无友无人聊天的孤独。王爷爷年纪那么大了,在没有亲人的情况下,自然也就很少人愿意光临这位孤寡老人的住所。毕竟王爷爷已经八十多岁,听觉也不好,说话也不如以前那么清楚。他略带伤感的说: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人来我家啦,我现在啥也不能干,平时就是看别人打牌。现在眼也不行啦,看不清,听不见。下雨的时候就只能呆在家里,一天从早到晚一个人也没有。人老啦,谁还愿意跟一个老头子聊天啊!说着说着,老人的泪就掉了下来,这就是孤独的可怕。经历了那么多风雨的人,无数的苦难都没有能让他掉下一滴泪,但孤独就把这位老人折磨的泪水直流。临走时我答应王爷爷以后有空我就会来陪他聊天。小时候我们听他讲故事获得了快乐,现在我听他诉苦衷,却能给他带来温暖。新年的第一天,我大清早端了一碗水饺来到忘爷爷家。天还没有亮,但王爷爷屋里的灯已经亮了。小小的房屋显得跟整个村子格格不入,好像荒山野岭中一间古老的庙堂。我坐了一会就走了,老人这一次脸上一直挂着笑容,整个人也精神了许多。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轻松了许多,这是我最有意义的一次暑假作业。

这次社会实践给了我一次很好的社会生活体验机会,让我看到了孤寡老人的孤独和社会对他们照顾的不够。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身为一个大学生不仅要有努力学习,好好工作的决心孤更要有为社会,为祖国分担压力的行为。同时这次社会实践也让我品尝到了帮助别人所获得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