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十篇

时间:2023-03-15 10:32:23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篇1

钱志亮:现在孩子动不动就寻死。我认为首先这是一种行为模仿。现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一些一想不开就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角色。我呼吁,现在的影视作品要多考虑这类角色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是家庭教育不到位。很多家长对孩子太过于宠爱,缺少挫折教育。许多家长总是让孩子觉得自己干什么都必须得赢,必须得好。比如下棋,有些家长总是故意输给孩子,让孩子赢。其实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真相,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如果孩子棋下得好,就可以赢,下得不好,就只能输。另外,家长缺少对孩子遵守规则、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所以现在的孩子很难服从规则。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孩子以后进入社会也得遵守社会规则。我们的家庭过去是有规矩的,只是现在,旧有的社会规范被打破了,新的还没建立起来,所以孩子和家长都无所适从。尤其现在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骄纵,父母种下的苦果只能自己吞。再次是学校教育不到位,缺少家校沟通。现在学校有些教师缺少真正的责任心。孩子有了问题,教师也不愿意主动跟家长沟通,怕得罪家长,惹来是非。家长会变成了告状会、成绩汇报会,没有发挥应有的家校沟通作用。最后是大众媒体对这些事情的过分报道。许多媒体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把这类事件的细节大肆地报道,这是不道德的。这样会给孩子们树立负面的榜样,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中国教师》:您认为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来避免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呢?

钱志亮: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要从爱开始。现在爸爸妈妈都忙,没空管孩子。家长给孩子的关爱是物质至上,精神次之。如果家长与孩子有足够的互动时间,孩子不至于这样。许多家长不知道怎样做家长,也没有意识到需要学习怎么做家长。所以我们现在主要是要教育家长,教会他们应该怎样来教育孩子。至于挫折教育,我认为家长要告诉孩子,受点挫折没关系。不要总说“孩子你真棒”,要把孩子的真实情况告诉他,不要死要面子骗孩子。家长最好每周带着孩子反思这一周以来自己犯过的错误,并且引以为戒。

《中国教师》:您认为应该怎样教育这些家长呢?

钱志亮:我认为首先要让家长们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怎样做家长。每一个出现问题的孩子,背后都有不负责任的家长。许多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多大的时候该干什么。孩子出了问题,遭罪的是家长,他们一辈子心灵都会受惩罚。所以我们要对家长进行教育,告诉他们应该如何为人父为人母。现在许多家长是80后,他们小的时候,我国开始实施市场经济,他们的父母就已经开始忙着赚钱而忽略他们了。所以他们自己就是在缺少爱的环境下长大的,自然也就不知道如何爱孩子。其次,学校要开办家长学校。真正的家长学校就是教会家长怎样做家长,告诉家长他们的孩子在这个阶段身心发展会出现哪些问题。比如孩子到了小学二年级,就可能出现说谎、偷拿家里钱、骗人等一系列行为。做老师的要及时告诉家长,让家长有防备。一旦孩子出现这种状况,家长就知道该怎么办。

《中国教师》:现在许多家长都有繁忙的工作,那么您认为家长在孩子和工作之间应该怎样平衡呢?

钱志亮:我提倡在孩子三岁之前,家长要绝对以孩子为重。在这期间父母绝对不要出差。孩子三岁到六岁,家长出差不要在外面过第二宿。孩子过了六岁,上了小学,家长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孩子六岁之前,家长不要想着升官发财,苦就苦点,清贫就清贫点,给孩子良好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否则等孩子大了,出了问题再想教育,就来不及了。现在许多家长的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带孩子,这是好的,但是绝不能把责任全推给老人。在国外,孩子三岁之前,妈妈是不出去工作的,专心在家带孩子。孩子三到六岁,妈妈才去找一点兼职工作做,我认为这是科学的。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太急功近利,恨不得三十岁就富起来。其实古人讲三十而立,就是三十岁时把家庭安顿好了,到四十岁才富。我们当然要主张年轻人励志拼搏,但是拼搏的重心是不一样的,三十岁之前的年轻人应该把重心放在家庭。现在整个社会对年轻人的导向不对。我提倡人生要做好规划,什么阶段就该做什么样的事情。

《中国教师》:您认为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钱志亮:我认为家长在教育孩子中负有绝对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不能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儿了。今天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人的教育分为三块: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健康教育。每一块都可以一分为二来看。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是意识形态的选择,道德是价值判断的取向;科学文化教育,科学是人类对自然世界的了解,文化是人类对自身积淀的把握;健康教育,分为身体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抓的东西太多了,根本就抓不过来,每一部分的教育都需要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有所分工,各司其职。思想道德教育中,学校管思想,家长管道德。科学文化教育中,学校管科学,如物理、化学等,家长管文化。注意这个文化,不仅仅是认识文字、阅读文学、懂得文法、涵养文采,更重要的是领悟人类的文明,进而文明地生活。健康教育中,学校管生理健康,家庭管心理健康。家庭是心灵的港湾。每天晚上爸爸妈妈要回家和孩子一起吃晚饭,吃过晚饭后,爸爸妈妈要跟孩子有15到20分钟的沟通时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现在家庭定位出了问题,社会怎能不出问题?家庭问题首先表现在夫妻关系出问题。夫妻关系应该是亲密无间的,彼此之间不设防,心灵完全敞开。可是,现在由于手机、电脑等的普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被改变,家开始不像家。夫妻关系一出问题,亲子关系肯定也会受影响。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是怎么来的,不知道生命多么来之不易,也就不会珍惜生命。生命是由卵子和,结合而成。根据生命科学,一个孩子来到世界上的概率是几千万亿分之一。这些事情很多家长根本不去想,所以他们根本没有把孩子当成生命的重心,也就谈不上珍惜孩子。现在人们普遍缺少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不了解生命。我们只有了解了生命,才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孩子是跟我们有缘,才来到我们的家庭,所以我们必须尽自己毕生的精力才能对得起爸爸或妈妈这个称谓。所以我认为尊重生命是从知道生命的来源开始的,我们只有知道了这个生命多么地来之不易,才能珍惜、尊重这个生命,进而爱这个生命。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篇2

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每个父母共同的愿望。于是,早期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怎样才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怎样才能让孩子第一个起跑?并非教育专业出身的父母们有些手足无措。于是,各种早教机构红红火火地开满大街小巷。

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只有一次,失败了不能重来。作为深爱孩子的父母,到底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为此,我们特别策划了这个专题,采访了早教领域的专业人士,同时采访了各位已为人父母和即将为人父母的读者,一同来探讨“早期教育,我们该如何进行?”希望父母们能够透过我们的专题,学会怎样做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part 1专家观点

早期教育该教孩子什么内容?怎样教?这个是目前很多父母深感困惑的问题。于是,我们请来了四位教育专家,听一听她们对早教的看法吧!

早期教育就是环境教育

0~3岁孩子学习的特点是:对周围环境没有选择的吸收。因此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仅是指家里的摆设、物件。它还包括家里的人、父母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家里的气氛等。

其实对0~3岁孩子的教育并不是教给什么东西,而是按照孩子生长发育的年龄特点,施以优质的环境扶持,助其发展。比如说:为什么我们会给2个月左右的孩子,在床头挂彩色的玩具、听悦耳的声音?因为此阶段正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样的环境布置将会对其起到促进作用。

另外,当孩子会发音时,家长如果能及时地对他的发音给予回应,这也会进一步激发他的发音兴趣,同时也就促进了他的语言发展。家长是否能够给予及时的回应,对孩子来说,其实也是一种环境。所以,家长要与孩子一起玩、一起阅读,鼓励他们表达,积极回应他们的需求。

有些父母会选择将孩子送到早教机构进行教育启蒙,我认为早教机构应该起到这样一个作用:他们应该是家长之间互相交流的平台;机构里的专业人员在教孩子的同时,也要教会家长回家后如何教孩子。此外,早教机构应该重在软件,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硬件的豪华。早教机构最好设在社区,这样方便家长就近寻求帮助。

早教不仅仅是提升智力的手段

很多家长对早教有误区,认为早教最重要的在于自己的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会念几首儿歌,注重对孩子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孩子行为和心理的培养。为了迎合家长这种心理,很多商家把孩子的教育当成商品来买卖,把早教变成提升智能的手段。那种老师教、孩子学的教育模式,是把孩子当成木偶来操纵,也许短时间内会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教育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

人类的早期开发在于婴幼儿期,这个时期孩子无需外在力量强化而最容易接受教育。这个阶段早教的目的在于为儿童将来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培养他成为一个生理和心理上都健康的孩子。

目前很多早教机构打出从国外引进教育理念的旗号,这些教育理念让家长一头雾水,只知道说好,但不知道到底好在哪里,以及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这些教育理念我们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而是要吸收其中适合为我们所用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变通。但是家长并不是教育专业出身,对此了解不多,无法辨别也没有能力辨别怎样的教育更适合自己的孩子。要改善目前早教市场龙蛇混杂的局面,必须从源头抓起,由专门的机构对此进行监管。

早教不仅面向孩子,更要面向家长

现在的家长普遍认识到3岁以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而家长本身缺乏这方面的教育理念,非常需要一个机构能够帮他们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早教机构就是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应运而生。

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主要的衡量准则是我的孩子学到了什么,学到多少知识,这就导致了目前的早教非常注重表面成效。早教最重要的并不是学到什么知识,而是对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培养。而且早教的成果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够显现出来,也许会经过一段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够显现。因此家长要调整心态,不要太过追求教育的短期成果,而要注重教育的长期渗透,这样才能保证早教市场正常、健康发展。

我在德国幼儿园考察的时候,觉得他们的教育非常自由。孩子是主体,学什么、什么时候学,都由孩子来决定。孩子支配教师,主动去学习。而国内的教育中,教师是主体,教师支配孩子,孩子被动接受成人安排的各种学习项目。这种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

因此早期教育不仅面向孩子,更要面向家长,不仅是教家长怎样做这个游戏,怎样教孩子唱歌,更要教家长怎样引导孩子去玩,让孩子在玩的时候学会各种知识。

早教不要功利化

早教是指早期教育或早期教养的简称。原来的早期教育在专业上是指0~6岁的教育,但后来因为0~3岁的教育开始风行,所以早教便渐渐发展成了这一阶段教育的通俗叫法。这一阶段的教育与其他阶段有很大的不同。

这个阶段的教育主要应该围绕着三方面的内容进行:一是感官的刺激,尽可能地让孩子多看多听多闻多摸多活动,让孩子的多种感官都充分地打开、变得灵敏,这是以后所有学习的基础。二是生活的学习,利用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环节来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认知、情感和技能学习。三是习惯的培养,这个阶段是许多习惯的培养基础,尤其是饮食、睡眠、卫生、洗漱和交往习惯更需要从这一阶段开始培养。

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是发展一些生命成长所必须具有的基础性、全面性的营养元素,比如,让孩子自由地去感知各种物体的特性,大胆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去探索。发展孩子的感官、语言和动作,学习适应不同的环境及与同伴共处的集体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周围的一切是新奇的、安全的、具有无穷探索乐趣的,可以发展孩子多种自然潜能同时又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自由的、被爱的、被鼓励支持的。至于孩子的个性化适应,是指孩子的智能特长,比如具有音乐天份的可以多学一些音乐活动,具有数理逻辑潜能的可多参与一些思维性的教学活动,但基本上而言,这种区分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来说为时过早。

Part 2机构观点

随着早期教育的深入人心,早教机构被越来越多的父母所关注。在孩子的教育中,早教机构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听一听专业人士给你的建议吧!杭州市天童星宇早教中心

早教机构的课程设置一般比较符合婴幼儿的发展特点,能够有选择性地给予婴幼儿恰当的、有益的刺激,以帮助婴幼儿更快地建立起对世界初步的认识,人生开步,走得更稳更扎实。

如今父母工作大多忙碌,教子观念往往不太成熟。而早教机构则刚好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对孩子提供专业化训练的同时,对家长灌输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他们认识到孩子的智力开发需要父母和早教机构共同进行,共同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抓住孩子各

领域发展的敏感期和关键期,给予正确有益的刺激,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中国蒙台梭利国际教育培训l中心

早教最终的目的在于帮助孩子掌握知识和能力,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做好准备,因此早教教什么,早教机构以什么样的理念来创办,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现在很多早教机构走入一个误区,就是教育小龄化。早教并不是越早越好,一定要符合规律,不能过度。给3岁的孩子传授5岁孩子才能掌握的能力,反而会减弱教育效果。

因此家长和早教机构必须达成一个共识:早教不仅仅是教孩子知识,更是教孩子学会如何去学习、如何去生活。只有按照这个共识去进行早教,才是真正适合孩子、对孩子有利的教育。嵊州市五爱乐优宝贝早教

规范的早教机构是起到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承担孩子的成长教育任务,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应依赖父母本人。

作为早教机构,其实不仅仅针对孩子,更多的是针对家长,让家长在参与孩子的早教活动中感受、思考直至收获育人的正确理念与方法。所以早教机构并不是纯粹地“教”,而是激发、引导与开发。激发家长与孩子对早教活动的兴趣;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体验亲子之乐;通过有趣的早教活动,适当开发孩子各方面的潜能,比如开发孩子的音乐潜质、运动潜质,开发智力等。

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和目前市场上的早教机构,家长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又该做何选择?我们通过电话和网络采访了30位父母,对此,他们各有各的想法。

专家这样说

王晓燕:家长选择早教机构,一方面是出于重视早教自己却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依赖这样的机构来代替自己教育;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对教育的狭隘化理解,认为教育就是要送孩子去上课,所以自然就更依赖专业机构了。其实,3岁之前的早期教育更重要的导师还是父母、更全面的课堂还是家庭,专业机构只是起一个专业、高效的引导、示范和指导作用而已,更多的教育是需要父母在家庭中进行强化、渗透和熏陶培养的。一个好的亲子教育机构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家长与孩子互动,而不是单纯地训练孩子。

小编有话说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篇3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孩子的引航,教师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然而幼儿教师是最重要的而最容易被忽视的-------孩子的启蒙老师。

经过三年的实践,我认识到今天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孩子学习,教会孩子做人,教会孩子生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爱岗、敬业、爱孩子的人,我想,每位教师,以自己不同的经历,都存在一份或多或少、一样的、不一样的感触,带着这份感触,我们一起来品味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学习,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孩子为中心,以每个孩子为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注和欣赏,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宽容。教师的爱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教师的爱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有了爱,师生就可以无障碍地沟通;有了爱,在师生和谐的氛围中,就可以开展教学互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作为一名教师,该怎样在自己工作的道路上跨出一大步呢?我,一名青年教师,任重而道远。因为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是对孩子,更重要的是对教师。“今天怎样做合格的教师?”

作为一名老师,要时刻意识到,我们担负着“百年树人”的历史责任。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师必须首先是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应做到“主动学习,广泛学习,终身学习,增强底蕴”。除了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孩子之外,还应该是一名时尚者,必须走在时代的前沿,了解吸收多元信息,勇于更新各种观念,乐于学习,努力使自己符合时代的精神,这样才能对我们的教育对象——那些尚未为社会生活做好准备的一代人施加某种影响。不仅如此,最主要的是我们必须学会认真思考,有所扬弃,有所创新,还要有所超越……总之,教育是无时不刻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应该接受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的进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学习中,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育理念,从而认识了环境在孩子发展中的作用,理解了怎样才是真正尊重孩子,懂得了教师应成为孩子学习、探索的支持者,引导者,推动者,合作者。

在许多“业外人”眼里,幼儿园老师是最快乐、 最幸福的,因为天天可以与活泼可爱的孩子一起开心的游戏,愉快的探索,快乐的交谈。我也常常在想,幼儿园老师到底是什么?在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几年里,我慢慢体会到,幼儿老师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我门的工作虽然辛苦、琐碎、 细小,但是当我们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变化、 一天天的成长,我们的心里是高兴的、欣慰的。因为有一群充满生命灵性、 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教育过程是美的:因为在与孩子们互动式的发展中聆听生命之音,萌生灵感;教育结果是美的:因为通过教育,稚嫩的孩子们走上美好的未来之旅。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篇4

一、坚持有意示范

1 做事技能的示范

孩子最初是通过模仿成人来具体形象地认识世界的,对于事物的理解需要亲身感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东西孩子才真正能学习,也更容易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本领。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形象的示范则是最生动、最有效的手段。如,孩子小时候,要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就要教他怎样吃饭,怎样穿脱衣服,怎样收拾床铺,怎样整理书包等,这个过程父母光凭口头说教是不行的,必须示范,其步骤和要点有四:一是观察,父母一边示范,一边说要领,孩子边看边听;二是尝试,父母示范之后让孩子试着去做;三是指导,父母不要以为示范了就完事大吉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亲自动手去做,父母在旁给予恰当的指导,可以口头指导,也可以手把手地教,但不要代劳;四是强化,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予以赞美,对不规范的地方提出建议,让孩子反复做,严格训练,直到成功为止。

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到的日子,同学们在家长的陪伴下第一次正式踏进了小学的大门。他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非常兴奋,和他们一样兴奋的就是他们的家长,有位家长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老师讲课的要求,为孩子做起了示范,教孩子怎样就坐、怎样听课。这是一位很有心计的家长。

2 自身榜样的示范

父母的品行、性格、习惯往往会在孩子的身上折射出来。父母谆谆教诲的东西孩子常常忘得一干二净,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关为人之道、处事方式、生活习惯和自我控制等具体行为却会常留孩子的心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

女儿杂乱无章,上学老忘带东西,受到母亲的批评,但她总不服气,找借口为自己开脱。原来母亲是个书迷,家中书桌上、沙发里、枕头边、马桶旁,堆得到处都是书,凌乱不堪,经常会为了寻找一本急需的书而焦头烂额。为了给女儿做个表率,母亲把家中的书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后来女儿也在母亲的指导下有条理地整理书包,再也不会忘记东西了。这就是榜样的示范作用和教育力量。

二、注意无意示范

无意示范是指家长无意间的言谈举止如果被孩子听到或看到,都会起到教育作用。有时,无意示范比有意示范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因此,家长要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孩子作出好榜样。

一个家长吸烟成瘾,几次戒烟都未成功。一天,偶然发现儿子偷偷抽烟,他训斥道:“小小年纪怎么学抽烟,跟谁学的?”儿子:“跟爸爸学的。”“我什么时候教你了?”“我觉得爸爸抽烟很好玩,先是捡爸爸的烟头抽着玩,越来越爱抽,后来就偷偷拿整根的、整盒的抽,再后来就用零花钱买烟抽。”当爸爸的自然愤怒至极,于是决心开始戒烟。戒烟的过程是痛苦的,儿子知道爸爸完全是为了他,不忍地说:“看您这么难受,您别戒了,我以后保证不抽就是了。”爸爸说:“不行!我必须抗拒诱惑,我就不信戒不掉。”几个月后,爸爸真的戒烟了,儿子看到爸爸的决心和毅力,当然从心眼里佩服爸爸,从此再也不抽烟了。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袋是“计算机”。家长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被他从小摄录下来,经过“计算机”处理,就会输出与父母相同或相似的信息。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孩子不光模仿家长的好言行,不良的言行照仿不误,而且模仿起不良行为来更快、更准、更像,这是人性的弱点使然。没有人说哪个孩子像老师,但是却有人说:“这孩子像他(她)爸(妈)”。这个“像”不仅仅指长得像,其秉性和行为方式都很像。因此,“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篇5

早上,我到学校门口买武大郎烧饼作为早点。在早点铺,碰到一对母女也在买早点。小女孩看上去有六七岁,估计上一二年级。当老板问这位母亲烧饼里要不要夹火腿肠时,母亲很坚定地回答:“不要。”这个时候,小女孩不乐意了,很生气地对妈妈说:“你怎么这么坏啊!我都好几天没吃火腿肠了。”然后就大哭起来。

妈妈听到女儿的抱怨,很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馋?你再哭,我就不送你上学去了。”小女孩听到妈妈的训斥,憋住了哭声,但是用白眼狠狠地瞪着妈妈,看上去就好像和妈妈有天大的仇恨。

当看到这一幕时,我想了很多很多。这位妈妈不给孩子买火腿肠可能有充足的理由,或许是为了省钱,或许是怕孩子吃火腿肠对身体不好。无论什么理由,这位妈妈的言行都伤到了孩子,因为她没有考]到孩子的感受。本来不给买就伤到了孩子,紧跟着威胁的话,又在孩子受伤的心灵上撒了一把盐。

这就关系到教育孩子的细节了。如果我们的孩子每天都被这样的生活细节所伤害,我们的家庭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孩子很难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这个妈妈的行为已经在孩子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中庸》里有一句话:“致广大而尽精微。”所以,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教育,因为细节决定家庭教育的成败。

我们来看一看这个问题怎么处理更圆满。

如果是为了节俭,可以这样和孩子沟通:“宝贝,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一个火腿肠一块钱,如果每天我们能节省一块钱,你算一下一年365天,能节约多少钱?”

孩子会说:“365元钱。”

大人可以继续引导:“这365元钱,如果用来给你买书,能买好多书。如果家里有重要事情,这365元钱也可以用来应急。钱就是这样节俭下来的,中国有句古话:‘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但是,如果因为你学习用钱,妈妈是不会含糊的,即使妈妈没有钱,我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妈妈是根据我们家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支的,也希望你今后养成节俭的习惯。”

这是实话实说,会引发孩子的深思。如果这样和孩子沟通,孩子一定会理解大人的难处,不提过分的要求,并且会越来越懂事。

如果是怕孩子吃火腿肠对身体不好,可以这样和孩子沟通:

“宝贝,馋了是吗?”

孩子肯定说:“是的,妈妈。”

妈妈接着说:“如果火腿肠真的有营养,吃了对身体好,妈妈一定会给你买的。可是现在的火腿肠卫生标准让妈妈不放心,妈妈不能给你买让你吃了有损健康的食品,这叫花钱找罪受。如果你真的想吃肉了,妈妈中午买一点,在家里给你做好不好?”

我想只要大人的态度足够真诚,这样和孩子沟通,孩子一定能接受。这样也让孩子知道了病从口入的道理,并会逐渐形成健康饮食的理念。

我认为以上两种情况,最好提前和孩子沟通。因为等问题出现了,再去解决就有难度,甚至特别被动。就像疾病一样,预防比治疗更有效果。这位家长如果利用自己的敏锐性,提前预测到孩子会出现这个问题,提前和孩子沟通,这个小女孩就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还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有个孩子做作业特别拖拉,有一天爸爸终于发现孩子做作业拖拉的原因,原来孩子做作业一遇到不会的题,就看一会书,然后再做。也就是说,做一会作业,看一会书,所以做作业的时间比较长。这位爸爸发现之后特别生气,就把孩子的课外书全部打包封好,藏了起来,剥夺了孩子看课外书的权利。孩子特别抵触,做作业还是拖拉。

这位爸爸发现了孩子做作业拖拉的原因,但教育方法比较极端,非但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反而让孩子处于消极抵抗的状态。多少家长梦寐以求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阅读的习惯,而这位家长却在用自己的行动消灭孩子阅读的习惯。

我当时是这样和孩子沟通的:

我说:“孩子,你喜欢看课外书是吗?”

孩子点点头说:“是的。”

我接着说:“马老师也喜欢看书,我支持你看书。”

孩子对爸爸有些不满地说:“可是我爸爸不支持,不让我看,把书都藏起来了。”

我问:“你认为爸爸为什么藏你的书呢?”

这个孩子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主要是我做作业的时候,看书。”

我继续问:“怎样才能让你爸爸支持你看书呢?”

他思考了一会说:“处理好看书和做作业的关系,做完作业再看书。”

我又问:“你感觉遇到不会的题,就看书,有利于解决问题吗?”

孩子说:“没有帮助,弄得脑子更浑浊了。”

我说:“那以后怎么办?”

孩子说:“先集中精力做作业,认真思考难题,不分心。”

我对孩子说:“你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我会建议你爸爸在你完成作业的情况下,让你看课外书。”

当场父子俩就达成了协议,消除了敌对情绪。

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说过:“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如果这位爸爸一开始就像我一样和孩子沟通,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孩子就不会有抵触情绪。

家长怎样才能把握住细节及时地教育孩子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保持高度的洞察力,才能捕捉教育孩子的细节

父母要具备透过孩子行为的现象,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本质的能力。比如,小女孩想吃火腿肠,这只是一个现象,背后的本质是孩子本能的生理欲望左右着孩子的食欲。这对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这也是孩子生物性的一个表现,这表明孩子还是一个生物人。人的发展都是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作为家长要逐渐引导孩子完成社会化,适应社会生活,而不是用粗暴的方式遏制孩子的本能欲望。家长如果没有高度的洞察力,就不会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本质,就不能抓住一些生活细节对孩子进行引导。

二、父母的自我成长是细节教育的关键

为什么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家长束手无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拒绝自我成长,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不具备引导孩子的素养。面对孩子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办,可怕的还不是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而是对自己的不知道无所畏惧,总是自以为是地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教育孩子,给孩子带来心灵的伤害。所以父母一定要提升自己,不断学习,才能面对细节,应对自如。自我成长的方式很多,可以看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可以参加关于家庭教育的培训,可以听关于家庭教育的微课,可以向一些成功的父母请教。只要你愿意成长,你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篇6

家长们在学习感想中,道出了“亲子共学”的意义。姬绍飞的家长说:“亲子共学,意义重大,妙在妙在共学同用上,今天的父母,多生活在那个把文明踩在脚下的文明时代,对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和孩子一起学,既补偿了过去的不足,又能感染孩子,与孩子共同进步,何乐而不为呢?在孩子的培养上,学校、社会、家庭缺一不可。父母是孩子不可替代的‘家教’,应带头遵纪守法、诚信爱国,从日常小事做起,给孩子做出表率。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在我们身上看到‘八荣’,鲜见‘八耻’,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的社会才能达到和谐。”“亲子共学”的过程,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的过程,只有家长成长了,孩子的教育环境才会更加和谐。

家长们学习感想中,指出了学习践行“八荣八耻”的重要意义。唐棠的家长说:“曾多次听人说,八十年代后的孩子,是道德伦理丧失的一代,没有责任,没有信仰,不知何为孝道,不知何为责任,对于国家的荣辱感,他们没有什么概念,对于父母,只有无休止的索取,缺少生活的信念和坚强。”孙淑媛的家长说:“现在的孩子生长在蜜罐里,根本不理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每天只想着吃好、穿名牌,经不起挫折,受不了逆境。”邱汉飞的家长说道:“纵观‘八荣八耻’,它不仅是我们公民道德的规范,也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数典忘祖。美国——这个高度宣扬个人利益至上、标榜自由、民主的国家,他们在强调金钱第一的同时,也不忘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内森黑尔,他的名言流传至今:‘我唯一的遗憾是我只能为祖国贡献一次生命!’拥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华夏之文明古国的我们,前赴后继又有多少为国捐躯的英雄典范。抗日战争时期的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的女战士还有许多无名英雄,这些永垂青史的英烈,应该让我们子孙后代铭刻在心。现在社会常常流行着一种肤浅,崇拜一夜成名的辉煌,强调的是个人利益,社会他人给予自己多少。孩子们的浮躁、不能吃苦、承受不起挫折,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一切向钱看等这些社会现象在孩子身上的折射发人深省…… ” …… “亲子共学”的过程,是家庭教育朝着理性回归过程。我们的家长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发现孩子身上不尽人意的地方,思考当前孩子教育中的缺失。

家长在学习感想中,认识到自身行为对孩子形成正确“荣辱观”的影响。贾子裕的家长说:“我们作为家长,有责任为孩子提高自我认识,而正确地认识社会;我们有责任做好自己的言行,来为孩子树立榜样……我将发动我们全家人一起来学习。”姬绍飞的家长说:“我们家长要通过与孩子共同学习来告诉他们,在现今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线是什么,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倡导什么,并通过学习让孩子们自己‘品味’出应该反对什么、抵制什么,并最后让他们‘悟’出我应该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处事。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道德意识形成的重要地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如果自己不首先学习,怎么教育孩子?只知道爱孩子是不够的,高尔基曾经说过那是母鸡也会的事,重要的是要通过爱,让孩子明白如何去做一个‘人’。”“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忽视,“亲子共学”的过程,也是家长提高自身认识、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篇7

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无可厚非。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承担着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第一责任。父母不仅要教育孩子学好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更应注重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内涵极为丰富。有些家长无力承担,如美术、音乐、舞蹈、体育等专业素质课,需要聘请专门的家庭教师授课。就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素质教育应侧重于对孩子心理素质、自立自律意识、自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培养。

综合许多家庭对孩子实施的素质教育,大体采用了三种教育形式。一是示范式。即家长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用自身的模范行动做示范,引导孩子该做什么,该怎样去做。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譬如,对那些不懂文明礼貌,不尊重别人的孩子;对那些不懂得生活艰辛,生活不太节俭的孩子;对那些怕苦怕累,贪占小便宜的孩子;对那些不讲卫生、随地吐痰、乱扔果皮垃圾的孩子等,父母应该讲清应该怎么做的道理之外,主要应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影响孩子,是孩子从父母的言行中领悟到该怎样待人处事,什么是对的应该坚持,什么是错的应当改正,从而逐渐放弃不良言行。从父母诸如此类的行为中孩子会养成讲文明、爱卫生的好习惯。小孩子的模仿性强,父母是好样的,孩子就学好;反之,父母的素质低,孩子也会受感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对孩子进行示范式素质教育的关键是父母的素质、情操、人格要高尚。否则示范教育就无从谈起。二是启发式。父母不是直接要求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而是孩子从自身生活经历的一件件具体事情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譬如,深秋时节孩子忽视了室外的气温较低,仍穿着单薄的衣服去上学或逛街,孩子出门后,尝到了寒冷的滋味,以后他出门之前必定会顾及气候的冷暖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比出门前父母替他穿好衣服强得多。很多事情父母包办了,孩子没有亲自体验和感受,就不会有感性的认识。只有自己亲身经历,吃了亏的事才有深刻的印象。三是惩罚式。对那些偏食、挑食和任性的孩子,不可一味迁就,靠反复说教也解决不了问题,应采取适当的惩罚性的办法,使孩子从矫枉过正的惩罚中受到教育,改掉不良习惯。譬如,针对孩子偏食、挑食的毛病,家长们不防采取“饥饿法”,不让孩子吃东西,“俄其体肤,劳其筋骨”。在一两餐饭没吃的,饥肠辘辘的情况下,孩子们就会饥不择食,做父母都喜爱自己的孩子,但喜爱不等于娇纵,真正的喜爱在于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对有些任性刁蛮的孩子可采取不搭理的办法,使他感受到任性无效,刁蛮无趣,以后也就不再刁蛮任性了。

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穷人的孩子能早当家,就因为穷人家庭满足不了孩子物质和心理方面的多种要求,没有富家孩子常有的那种娇气,不能依赖家庭,从小就得靠自己的劳动挣钱谋生,懂得生活的艰辛,其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通常比同龄的富家孩子更强,其实穷人家的孩子就是在其家长无意识的素质教育下成长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家庭素质教育,就是家长要放手让孩子从小开始料理家务,参加劳动,体验生活,经受磨砺。使其在实践中感悟人生,获取知识明辨是非,逐渐成熟起来。该由孩子打理的事,父母不要代劳,让孩子自己去打理,在打理中动手动脑,经风雨,长见识,受到启迪。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素质的形成。

摘要:学生的素质教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许多学校为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把素质教育摆到了突出的位置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仅靠学校抓素质教育是不够的,家庭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当务之急是要把素质教育普及并贯穿于家庭教育之中。

关键词:素质教育;贯穿;家庭教育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篇8

关键词:环境保护;挖掘;教育因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170-01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而我国的环保状态不容乐观。保护环境,应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作为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不断成长的语文教师们,肩挑环境保护教育的重担义不容辞。

笔者在听了较多的语文学科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课例后发现,许多老师已经有意识地结合课文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但这只局限于浅尝即止,注重了课文表达形式上的多样性,而忽视了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效性。怎样才能使环境保护教育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笔者认为:

实实在在地发掘课文中的环境保护教育因素,切切实实地对孩子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纵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 紧贴儿童生活、具有时代感、环境保护的课例不胜枚举:低年段的课文有《邓小平爷爷植树》、《两只鸟蛋》、《爷爷和小树》……高年段的课文有:《鸟的天堂》、《特殊的葬礼》、《只有一个地球》……这些课文,有的直接呼吁大家一起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有的通过触目惊心的事实呼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有的通过描写祖国美好的景色间接地告诉人们人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成员,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要热爱大自然,维护大自然,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试想,如果在语文教科书中纵横交织的,无数的环境教育的契机被我们一略而过,我们精心选编教材的专家们岂不扼腕叹息,而更为惋惜的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人类家园呀!所以,教育的关键是看我们教师是否做到在平时的备课中、教学中时时留心、处处留心,实实在在地结合环境教育的先进理念来指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的学习,而不只满足于对教材的照本宣科,对教参的盲目推崇。

深入挖掘教材中内在的环保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生成。

找到了对孩子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切入点,教师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

以下是我听到的相同课题的两个不同课例:

课例1:《爷爷和小树》

师提问:冬天,爷爷为小树做了什么,小树怎么样了?

生从文中找到答案后小结: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

师又问: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嫩绿叶子。那么夏天小树又长得怎么样?它又是怎样对爷爷的呢?

生回答后理解“绿色的小伞”是什么?(CAI显示动画图片)让学生看动画图片,理解绿色的小伞就是树冠,也就是树茂密的树叶。

师问:爷爷在树下感觉怎样?(板书:不热)

师:同学们,爷爷这么爱护小树,那我们应该怎样做?(也要爱护小树)小朋友你们再看看我们的校园怎么样?(很美丽)那你们又应该怎样做呢?(CAI显示学校绿化地带画面,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美丽的校园风景,讨论后再自由发言。)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爷爷和小树》,小朋友都明白了要爱护小树,爱护花草,爱护大自然的一切。

课例2:《爷爷和小树》

师:寒冷的冬天,小树为什么不冷了?

孩子们在文中找到答案后,老师让学生举例说说在生活中见到的树木过冬的方法,再引导自主阅读“树木过冬保护方法”。

师:炎热的夏天,爷爷为什么不热了?

孩子们找到答案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树木的作用”后,交流心得。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推荐孩子们阅读《树伯伯的心儿真好》、《我种下一棵小树》等文章,最后引导孩子说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孩子们的感受各不相同:

有的说:今天,我知道树木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多好处。

有的说:我知道了怎样让树木安全过冬的方法,回家我还要考考爸爸妈妈。

有的说:我也想种一棵小树,像爷爷那样和小树交朋友。

笔者拙见,更欣赏课例2的老师的做法,这位老师不满足于让孩子明白了要爱护小树,更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爱护树木,怎样做才能爱护树木。可以说,孩子接收到的环境保护教育信息,更多层多面、更立体,思考解决问题的角度会更新更灵活。

所以,更深层次地挖掘教材中可利用教育的因素,环境保护教育才会无孔不入,深入直达孩子的心灵。

巧妙引导挖掘隐藏文后的环保教育因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最好的教学设计者是谁?

是学生!

从一上课开始,孩子们就用自己最真最美最实在的心灵为课堂设计着不可

可以说,是孩子的“童言无忌”激发了课堂的随机生成,是教师的巧妙引导挖掘出隐藏其后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这真正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篇9

关键词:当前; 藏区牧民教育; 问题; 对策

藏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藏区,它便也随之产生了。这种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现今的藏区藏区教育,在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四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但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藏区教育观念存在较大偏差

首先是藏区教育观念仍然比较陈旧、落后。这主要表现在家长的养育观、教子观和成才观上。一些家长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教育子女的工作当作藏区私事,把教子成才仅仅与孩子个人前途、藏区荣誉、幸福联系在一起,为国教子观念不强,为社会育才的意识淡薄。特别是一些父母由于育人观念的陈旧,缺少正确的方法,对孩子由“望子成龙”“盼女成凤”逐渐演变为“逼子成佛”“逼女成奴”,结果是剥夺了孩子独立性、自主性,抹杀了孩子的独立人格和主动精神,使孩子变成家长手里的“面团”,或者成为家长的“隶属”和“附庸”。

(二)平时家长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孩子缺乏文化教育氛围

在藏区,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又忙于放牧,所以对孩子的关心很少。他们是想让孩子学好,但没有具体的行动,平时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任其自然。藏区家长素质低、习惯差,藏区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对孩子成长负面影响很大。“孩童者,最易受影响人也,父母之言行举动,子女多于不知不觉中被其激触,效而尤之。”“藏区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无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指导。”“现在读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你是干什么的,问我,我怎么知道。”家长们如是说。藏区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家长在虫草出来的时候把孩子赶上山忙于发财。藏区藏区很少看得见书籍,父母亲平时不看书读报。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精神文明投入太少,有的是一片空白。因此,孩子的作业容易出现没完成,孩子也容易犯错。一旦孩子犯错,家长则严加管教,轻则痛斥一顿,重则狠打一顿。

(三)家长素质太低,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两个注释准确地说明了教育的本质及功用。很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中,家长素质极低,他们的言行不但没有给孩子以好的示范,反而为孩子的成长道路蒙上了一层阴影。有的孩子父母出言就是秽语,张口便是脏话,于是不少孩子,即使是乳臭未干,口头禅便是:“老子怎么怎么”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到三句话就拳脚相加,办法简单粗暴,于是在孩子的活动圈里便也经常出现大打出手,头破血流的惨状;有的父母终日迷恋“喝大酒”、“晒太阳”,于是在课外便能听到“我老爸昨天喝了两斤江津白酒真是英雄”,“那算什么,我妈也喝了两斤”之类的谈话。我甚至还亲睹了喝醉的家长倒于大街上。这样的家长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些什么可想而知。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所说:“现今的父母教育孩子,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陶行知说:“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为了改变藏区藏区教育的现状,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

一、更新藏区教育观念

当前藏区,一些家长由于受陈腐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往往用错误的思想、态度、方法教育子女,以致教育效果不好,不能适应四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必须更新有关藏区教育观念。在指导思想上,要从单纯依靠学校转变为与学校、社会配合;在培养目标上,要从养老防老、光宗耀祖,转变为为国家培养各个领域的多层次的四化建设人才;在教育模式上,要从封闭转向开放,支持孩子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渠道接受知识,扩大视野,成为有创造志向、创造意志、创造才能的人;在教育态度上,从自由放任转为自觉地系统地正确地教育孩子;在教育方法上,要从娇惯溺爱或粗暴、包办代替转变为严爱结合、疏导,让孩子学习生活自理等等。

家长只有努力实现上述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用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态度、方法教育子女,才能把我国藏区藏区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培养“四有”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二、掌握教养子女的规律、方法

当前,藏区有许多做父母的缺少一定的文化、道德素养和教育孩子的科学知识,不讲究科学育人,鲁迅先生说的好:“能生这件事,自然便会,何须受教育呢。却不知中国现在,正须父范学堂。”“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一个完全的人。”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所以我们做父母的都应该学会做父母,自觉地进家长学校,听藏区教育讲座,看藏区教育有关报刊,自学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等教育孩子的知识、技能,掌握藏区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同时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养子女的经验,改进藏区教育。这样,才能使家长教养子女的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三、说理导行

藏区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必须坚持正面疏导,耐心说服。服说(即说理教育)首先是为了使孩子明事理,提高认识,知道怎么做。这只解决了理论认识问题,而重要的是行,言行一致。所以,说服的目的不仅是使孩子明事理,更重要的是要他们自觉的行动。只有自觉行动了,才真正达到说服的目的。故藏区教育必须把说理教育与训练行为结合起来,也就是讲练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不仅懂得,而且做得;不仅会说,而且会做。成为真正既有知识,又有才能;既有高尚思想,又有良好品德行为的人。为此,家长必须在坚持正面疏导、耐心说服的同时,按照学生守则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家规,在提出时讲清道理,使之自觉实行,并且经常检查督促,进行反复训练,以养成良好习惯。孩子有了缺点和错误,固然要批评教育,但重要的是耐心开导,帮助分析原因,指出努力方向,启发他们自觉改正。

农业兴,则中国兴;藏区教育兴,则国家太平人民兴旺!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藏区建设的推进,教育结构的优化,教育投入的增加,藏区教育方式的优化,我国藏区教育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中国藏区教育五千年》赵忠心著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2]《马卡连柯论青少年教育》 邱国樑编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10月第一版

[3]《打工时代的中国留守儿童群体》 宋斌 袁志国 周伟 北京:半月谈内部版2004年第四期

[4]《儿童的成长与父母的责任》 杨汝钧编译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版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篇10

李依宁的妈妈张倩红写道,今天,读了《爱的教育》里《我的决心》这篇文章,我被文章里的“我”深深地打动了,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但在生活中他是一个有心的孩子,通过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极其普通的事,他感受到了大人在繁忙的生活中给予他的关爱,于是他不再抱怨,而是知道用心去爱别人,要求上进,他的品德是高尚的,我想他一定能快乐起来,而且能把快乐带给别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亲人给予孩子过多的关爱,很多孩子逐渐养成了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习惯,因此要多引导孩子接受爱的教育,让爱在他们的心里扎根,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杨鑫海的家长吕霞丛书中摘出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孩子共勉,并运用其中的教育方法。

杨嘉宁的妈妈张学霞写道读完这本书,我被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的浓浓的爱意深深感动着,对自己教育孩子的不足之处进行着深刻的反省。

以前我总怪孩子不懂的爱,太自私,从不深入想一想为什么。我对待孩子缺乏耐心,孩子犯了错误,不是静下心来想想原因,告诉孩子以后怎样避免,而是高声呵斥,孩子顶嘴申辩,这样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激化了矛盾,久而久之孩子对顶嘴吵闹就习以为常。我们虽在物质生活上给孩子的很多,甚至应有尽有,但是却没有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去,没有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孩子对我们的爱怎么会不打折呢?

有一次孩子对我说“在学校里我觉得我很有能力很棒,但是到了家里我觉得我就不那么好了。”我问:“为什么?”孩子说“你光批评我”。我对孩子的要求是缺点越少越好,眼睛老盯在缺点上,每天都是批评孩子的缺点,孩子在家怎么能有自信呢?安利柯的父母却正好相反,安利柯做出的对老师同学、父母的关爱,家长就及时给予肯定,同时指出自己的希望,怎样做才能一步步走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