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粘虫十篇

时间:2023-03-23 00:51:50

二代粘虫篇1

近期黄淮、华北部分地区一代粘虫成虫盛发,河南孟州和永城、河北大名等地近几天测报灯出现单日上千头的蛾峰;雷达点高空探照灯诱蛾量,河北栾城为近万头,北京延庆达十多万头;内蒙古东南部、吉林中西部、黑龙江南部局部地区诱卵量大;近期黄淮、华北、东北等地有连续降水过程,对粘虫迁入和发生为害有利。

预计今年二代粘虫发生面积约5000万亩,黄淮北部、华北和东北大部偏重发生,其中,河南中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北部、吉林中西部、黑龙江西南部等近期蛾量大、卵量高、降水丰沛的区域集中暴发为害的风险高。大部地区二代幼虫发生为害盛期在6月中、下旬。

今年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粘虫越冬代成虫始见期早、累计蛾量大、诱卵量高,但一代粘虫在江淮和黄淮麦区危害较轻,在江苏和河南等地一代粘虫残虫量偏高。5月底6月初,黄淮、华北和东北地区多个监测点同期出现灯下蛾峰。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和云南等地近期田间见二代卵。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6月份黄淮大部、华北南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鉴于粘虫具有远距离迁飞和集中暴发为害特点,黄淮、华北、东北各地应密切关注一代成虫迁飞动态,认真做好当地成虫诱测和田间卵虫量调查,结合雌蛾卵巢发育级别和天气情况,准确判断虫情、及时短期预报,指导农民有效防治。

(摘自《农民日报》)

四川省大幅度提高种粮大户补贴标准

从四川省农业厅获悉,今年四川将大幅提高对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0亩以上大户的补贴标准,最高达到每亩100元。

一是实行分档补贴。改变以前统一每亩20元的补贴标准,今年按种植面积大小将补贴分为三档,30~100亩为一档,100~500亩为二档,500亩以上为三档,三个档补贴标准分别为每亩40元、60元、100元。二是标准整体提高。经测算,补贴标准提高后,亩均补贴达到56.7元,比上年增加36.7元,增长183.5%;户均补贴金额比上年增加2580元,增长209.3%。三是补贴对象多样。除种粮大户外,明确将以种粮为目的而组建的粮食专业合作社也纳入补贴范围。

下一步,四川省农业厅将联合财政、发改等部门结合各地粮食规模经营的主体、区域特点,科学确定适度规模标准,并在现有水稻、小麦、玉米三个补贴品种的基础上,增加马铃薯、高粱丘陵地区特色品种和青稞、荞麦等民族地区口粮品种,不断完善对种粮大户的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全省粮食生产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促进四川粮食稳定增长和农民持续增收。

(摘自《农民日报》)

农业部扎实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等九部委联合召开了“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媒体座谈会”。从会上了解到,今年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资金规模已从5亿元增加到10亿元。

农业部通过扶持奶牛规模养殖、实施良种补贴和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加快转变奶业发展方式。2008~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38亿元,改造完善3000多个奶牛养殖场和小区;改良奶牛5200万头(次),奶牛年平均单产从2008年的4.8吨提高到5.5吨;测定奶牛180万头(次),参测奶牛日均产奶量由22千克增加到25千克,奶业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下一步,农业部将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以保障婴幼儿配方奶粉奶源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做好奶业生产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今年的项目资金规模已从5亿元增加到10亿元,将重点向婴幼儿奶粉企业奶源基地倾斜,对奶牛场圈舍、挤奶厅和质量检测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提升奶牛养殖水平。二是加快实施奶牛改良计划,开展奶牛良种补贴和生产性能测定,做好奶农的技术服务和指导。三是加强奶站和运输车监管,开展专项整治,强化许可管理,严格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实施不合格生鲜乳报告和处理制度,努力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四是全面实施生鲜乳监测计划,加大婴幼儿奶粉企业相关奶牛场、奶站和运输车抽检频次,检测指标覆盖国家公布的所有违禁添加物。五是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加快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从源头上提高奶源质量。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央财政拨付3亿元支持家禽业稳定发展

中央财政日前拨付3亿元资金对祖代种鸡饲养户给予补助,以有效应对H7N9禽流感对家禽业造成的冲击,帮助饲养户渡过难关,保护家禽业核心生产能力,稳定禽产品市场供给,保障广大养殖户利益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需求。

祖代种鸡品种包括经农业部审批同意、从国外进口的祖代及祖代以上引进品种(配套系),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并颁发证书的新品种(配套系),以及列入部级畜禽遗传资源名录中的地方品种,单品种仅包括核心群。祖代种鸡场范围包括经省级畜牧兽医部门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并在有效期内的祖代种鸡场,农业部公告的部级地方鸡品种资源保护场。符合补贴条件的企业(单位)需向省级畜牧兽医部门提出补贴申请,申请材料包括企业引种证明或自产祖代种鸡证明材料,并附生产承诺书,承诺获得补贴后半年内不大规模减产、不停产、不转产,维持基本生产规模,确因生产周期需淘汰的,应经省级畜牧兽医部门审核确认。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9月1日起免疫用口蹄疫疫苗执行新标

近日,农业部公布《关于做好口蹄疫疫苗质量标准提升工作的通知》。为落实《国家疫病防控中长期规划》,促进口蹄疫防控工作开展,自2013年9月1日起,国家强制免疫用口蹄疫疫苗将逐步执行新的疫苗质量标准。

通知规定了标准修订参数和实施时间,在现有口蹄疫疫苗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提高效力检验标准,增加内毒素和总蛋白检测参数。

(一)自2013年9月1日起,新生产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及合成肽疫苗效力检验标准由每头份3PD50提高到6PD50;新生产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内毒素每头份疫苗不超过50EU。

(二)口蹄疫灭活疫苗总蛋白检测参数分两个阶段实施,自2014年1月1日起,对总蛋白含量实施不定期抽样检测,并公开检测结果;自2015年1月1日起,总蛋白含量每毫升疫苗不高于500ug。

(三)新的检测参数实施前生产的产品,可在产品有效期内流通使用,并按原质量标准进行监督检验。

通知提请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组织拟订效力检验、内毒素和总蛋白检测标准,修订口蹄疫灭活疫苗及合成肽疫苗质量标准,尽快报农业部执行。同时,要加强口蹄疫疫苗新质量标准执行中的监督与指导,及时收集和反馈相关问题和意见。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国内首次引进美国三文鱼种试养成功

经过3年的试养,国内首次从美国引进的三文鱼种斑点鳟鲑鱼获得成功。近日,从山东省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首批100万尾鱼苗开始放流养殖。这些美国三文鱼将在今年端上青岛市民餐桌。届时,国内将结束长期依靠进口的历史。

美国斑点鳟鲑鱼主要是制作生鱼片所用,又称极品三文鱼种,这种鱼种在国内养殖领域还是空白。3年前,山东海水养殖研究所从美国首批引进了10万尾斑点鳟鲑鱼苗,经过试养,终于获得成功。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海水良种繁育中心相关负责人潘雷介绍,去年有少量的鱼苗在即墨和原胶南试养,一切正常。今年,他们又育苗数百万尾,近日首批100万尾斑点鳟鲑鱼开始陆续出苗,被运往全国各地,青岛市区有十万多尾放流。到年底,这些鱼体重就可达到2.5千克,可以走上市民餐桌。因为斑点鳟鲑鱼比其他普通三文鱼适温范围更广,生长速度更快,口感细嫩,肉质鲜美、颜色更红,所以在价格上也要比一般三文鱼高,如果上市后每千克鱼价格要在100元左右,大量上市后可能还会更便宜,有望成为大众海鲜。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科院用新技术处理小麦种增产5.85%

近日,中科院南京分院专家组对盐城新洋农场小麦现场实收测产,利用冷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后的小麦种子百亩试验田增产幅度达5.85%。这项“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及其在农垦麦类作物上的应用示范试验”项目技术在农作物播种前用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装置处理种子,可在瞬间提高种子的质量,使得种皮通透性增强、酶的活性提高,进而使种子的发芽率明显提高,促使作物根系发达、长势旺盛、养分吸收能力和抗逆能力提高。该项目已申请3项国际专利、4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已授权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东北农大新型农用抗生素应用研究通过验收

近日,由东北农业大学承担的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新型农用抗生素多拉菌素代谢工程菌的构建及剂型加工与应用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验收。专家组认定该成果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多拉菌素代谢工程菌是第三代农用抗生素产品,对各种螨、线虫有较高的防效,在毒性、安全性、稳定性、抗氧化性方面都优于前两代产品,尤其对防治小菜蛾、棉铃虫等严重为害农作物的害虫效果明显。该产品与目前常用的农药不产生交叉抗药性,对非靶标生物毒性很低,在农副产品中不存在严重残留,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日前召开的江苏省生物农药发展趋势报告暨短稳杆菌农药推广会,对一种特别的生物农药——短稳杆菌杀虫剂进行了推介。据悉,这是该省首个通过国家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证的产品。

二代粘虫篇2

1.领导重视到位,责任层层落实

柳河县政府高度重视二代粘虫和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工作,组织农牧局、财政局、气象局、广电局和各乡镇政府等有关单位,协调开展全县二代粘虫和玉米大斑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制定了“二代粘虫和玉米大斑病防治工作方案”并层层落实责任,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农牧局组织抽调农业站农技人员,分片深入乡镇村屯,指导全县病虫防治工作。

玉米、水稻生长后期,即灌浆至成熟期是粮食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柳河县各相关农业部门继续高度重视,直至取得病虫防控的全面胜利。组织动员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避免任何麻痹和松懈情绪,一鼓作气,坚决打好打赢病虫害防控战役,确保即将丰收的粮食真正到手。

2.信息宣传到位,全力防病治虫

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强化二代粘虫和玉米大斑病的监测工作,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和防控态势,按照重大病虫害周报、突发病虫害日报制度要求,及时准确报告病虫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培训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传递病虫发生情况信息。县办和农牧局向各乡镇发送了《关于做好二代粘虫和玉米大斑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农牧局在县电视台做了《关于做好二代粘虫和玉米大斑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引起广大农民的高度重视,及时到田间查看病虫发生情况,进行及时防治。

二代粘虫有效防治时间紧迫,各乡(镇)在二代粘虫等防控工作中,突出重点,认真监测虫情,并先重后轻,分类施策,加快防治进度。重点抓好发生面积较大的村、屯,确保不留死角。其他村、屯在抓好已发生虫害地块防治的同时,认真搞好田间普查,发现一块,防治一块,突出工作重点,坚决控制二代粘虫等为害。

3.技术服务到位,科学有效防控

农牧局制定了《二代粘虫和玉米大斑病防治技术方案》,按照方案,县农业技术人员包乡镇,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包村头和重点户,走村入户,在田间地头查看病情和虫情,现场指导防治。到目前,全县农业技术人员深入村头农户和田间地头1600多人次,使广大农民能科学、安全、有效地防治二代粘虫和玉米大斑病。同时,积极协调各农资服务部门,做好农药、器械等物资的调度工作。

今年,柳河县二代粘虫呈点块发生的特点,各地农技人员广泛发动群众,教育广大农民克服畏惧情绪,讲清为害后果,动员组织广大农民不等不靠,实行群防群治,及时进地施药防治。同时,做好防治方法宣传,指导农民科学安全用药,防止中毒事故发生,确保人畜安全。

二代粘虫篇3

受种植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变、天气降雨频繁、温度适中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我国许多水稻、玉米产区粘虫发生偏重。粘虫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的杂食性害虫。8月上旬以来,内蒙古通辽和赤峰、河北廊坊、唐山、保定、沧州、秦皇岛、北京、天津、山西晋中等地三代幼虫相继暴发,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密度之高为近年罕见,对玉米、谷子、水稻等秋粮作物生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有效控制粘虫危害,我国中心组织制定了2012年粘虫防治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望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加强粘虫防治工作,确保秋粮丰收。

附件:2012年粘虫防治技术指导意见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三日

附件:

2012年粘虫防治技术指导意见

粘虫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的杂食性害虫。7月中下旬以来,东北、华北地区降雨频繁、温度适中,气候条件特别适宜粘虫的集中迁入和发生为害。8月上旬,内蒙古通辽和赤峰,河北廊坊、唐山、保定、沧州、秦皇岛,北京,天津,山西晋中等地三代幼虫相继暴发,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密度之高为近10年罕见,对玉米、谷子、水稻等秋粮作物生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据统计,全国二、三代粘虫发生面积累计已近一亿亩次,三代粘虫危害范围仍在扩大,为有效控制粘虫危害,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 防治策略

针对粘虫繁殖速度快、短期内暴发成灾,3龄后食量暴增、抗药性增强等特性,粘虫防治应采取“控制成虫发生,减少产卵量,抓住幼虫3龄暴食危害前关键防治时期,集中连片普治重发生区,隔离防治局部高密度区,控制重发生田害虫转移为害。密切监视一般发生区,对超过防治指标的点片及时挑治”的策略。

二、防治技术

(一)防治成虫,降低产卵。利用粘虫成虫产卵习性、趋光、趋化性,采用谷草把、糖醋液、性诱捕器、杀虫灯等诱杀成虫,以减少成虫产卵量,降低田间虫口密度。

1.谷草把法。一般扎直径为5厘米的草把,每亩插60-100个,5天换一次草把,换下的枯草把集中烧毁,以消灭粘虫成虫。

2.糖醋法。取红糖350克、酒150克、醋500克、水250克、再加90%的晶体敌百虫15克,制成糖醋诱液,放在田间1米高的地方诱杀粘虫成虫。

3.性诱捕法。用配粘虫性诱芯的干式诱器,每亩1个插杆挂在玉米田,诱杀产卵成虫。

4.杀虫灯法。在成虫产卵期,于田间安置杀虫灯,灯间距100米,晚8点至早5点开灯,诱杀成虫。

(二)防治幼虫,减轻危害。在幼虫发生初期及时喷药防治,把幼虫消灭在3龄之前。

1.达标防治。当水稻田虫口密度达25-30头/平方米、玉米田虫口密度达30头/每百株以上时,每亩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75-100克加水50千克或20%灭幼脲3号悬浮剂或25%氰·辛乳油20~3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加水30千克均匀喷雾,或用5%甲氰菊酯(灭扫利)乳油、5%氰戊菊酯(来福灵)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10%吡虫啉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

2.早期防治。低龄幼虫期可用5%卡死克乳油4000倍液、灭幼脲1号、灭幼脲2号或灭幼脲3号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粘虫幼虫效果好,且不杀伤天敌。

3.注意事项。施药时间应在晴天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5点以后,若遇雨天应及时补喷,要求喷雾均匀周到、田间地头,路边的杂草都要喷到。遇虫龄较大时,要适当加大用药量。虫量特别大的田块,可以先拍打植株将粘虫抖落地面,再向地面喷药,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侵入玉米雌穗的粘虫可采用涂抹内吸剂药液的方法防治。施药机械可采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喷雾机、风送式喷雾机或采用烟雾机喷雾。喷雾时要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

(三)建封锁带,防止转移。在粘虫迁移危害时,可在其转移的道路上撒成15厘米宽的药带进行封锁;或在玉米田亩用40%辛硫磷乳油75-100克加适量水,拌砂土30公斤制成毒土撒施进行隔离。

三、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及时部署。各地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粘虫防治工作,及早部署防控工作,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立即行动起来,充分发动群众,搞好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迅速掀起查治高潮,力争把其危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强化监测,准确预报。各地农业植保技术部门应及时掌握本地发生情况,明确发生分布区域、田间幼虫密度和重点防治田块,及时虫情信息,指导开展防治。未来可能发生区域的植保机构应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及时准确掌握虫情,做好防治准备。

(三)突出重点,集中防控。根据粘虫的危害特点,针对玉米粘虫重发地域集点,要强调“突出重点,集中防控”。积极组织开展专业化大面积连片统防统治,有效防治低龄幼虫,严格控制重发田幼虫转移危害,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

二代粘虫篇4

关键词:粘虫;形态识别;生活史和习性;发生条件;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93-1

1 粘虫的形态识别

1.1 成虫

体长16~20毫米,翅展40~45毫米,淡灰色或黑褐色,雄蛾色较深。前翅中间外端有两个淡黄色圆斑,外方一个圆斑的下方有小白点1个,白点两侧各有1个小黑点。自翅顶角至后缘的1/3处有一条黑褐纹,翅外缘有7~9个小黑点,排列呈弧形。后翅内方淡灰褐色,向外方渐带棕色。

1.2 卵

馒头形,直径0.5毫米,卵粒排列成行或重叠成堆,表面有网状脊纹。初产时为乳白色,逐渐变成黄褐色,临孵化前变成黑褐色。

1.3 幼虫

一般6龄,体色变化较大。老熟幼虫体长38毫米左右,头部淡黄褐色,沿蜕裂线为褐色纵纹,呈“八”字形,上唇前缘中央凹陷,胸腹部有5条纵绒,背中线白色较细,边缘绕有细黑线并有白色线纹,亚背线稍带黄色,气门盖黑色,有腹足4对,尾足1对。

1.4 蛹

初期乳白色,渐变红褐色,体长19~23毫米。腹部第五至七节背面前缘处有横脊隆起,上有刻点,两端伸向两侧的气门附近,腹末有尾刺3对,中间一对较粗大而直,两侧两对细小而弯。雌蛹生殖孔位于腹部第八腹面,腹部末端较尖瘦,雄蛹生殖孔位于腹部第九节腹面,腹部末端腹面稍向前突而较钝。

2 粘虫的生活史和习性

粘虫无滞育现象,只要条件适宜,可连续繁殖和生长发育。在我国每年可发生2~8代,吉林省一年发生2代,第一生在6月份,第二生在7月下旬~8月中旬。粘虫在自然情况下,发育一代需40~50天,第一代卵期6~15天,以后各代3~6天,幼虫期14~28天,前蛹期1~3天,蛹期10~14天,成虫寿命11~15天。

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隐藏于草丛,柴草,墙缝,玉米秸秆堆中,夜晚出来活动,进行交尾,取食和产卵等。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能力,一次飞行可达500公里左右。粘虫越冬代蛾每年春季2~4月在北纬33℃以南的虫源区——海南岛、广东、广西及福建等地相继羽化,3月下旬向河南、安徽等黄淮流域迁飞,在小麦上繁殖为害,形成一代幼虫严重为害高峰。小麦成熟时一代成虫大量羽化,立即又往北飞到2~3代地区东北、内蒙古繁殖为害。

粘虫幼虫的食性很杂,主要为害禾本科作物或杂草。1~2龄幼虫白天隐藏于作物的心叶或叶鞘中,晚间取食叶肉,形成麻布眼状小条斑。3龄后将叶缘咬成缺刻,此时有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6龄为暴食期,能吃光叶片,咬断小穗,食量为整个幼虫期食量的90%。幼虫老熟后喜欢在含水量为15%左右的松土中化蛹,稻田中幼虫在距水面4厘米处高的稻丛基部结茧化蛹。

3 粘虫的发生与环境条件

3.1 气候条件的影响

粘虫对温湿度要求比较严格,雨水多的年份粘虫往往大发生。成虫产卵最适温为19℃~25℃,相对温度为90%左右。在高温低湿的情况下,如温度平均在21℃,相对湿度在40。9%时,则卵不能孵化为幼虫。

3.2 食物营养关系

成虫卵巢的发育需要大量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类。取食麦芽糖时的产卵量最大,其次乳糖,再次果糖、葡萄糖、蔗糖。幼虫喜食禾本科植物,取食后发育快,而且蛹重亦较大,成虫也较健壮。

3.3 与天敌的关系

粘虫的天敌很多,如蛙类、麻雀、燕子、鸟类、螨类、线虫、蚂蚁、步行虫、黑卵蜂、螟蛉绒茧蜂、寄生蝇、姬蜂类及寄生菌、多角体病毒等,对粘虫的发生都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4 预测预报

4.1 查卵

通过查卵了解田间卵量,是指导采卵防治和预测幼虫发生的方法之一。选有代表性的地块2~3处,调查卵的密度,每块田查五点,谷子等密植物每点查一米双行,玉米高梁等高秆物每点查相邻十株,共查100棵;水稻查五十穴,计算平均每点卵块数及每平方米卵块数或百株卵块数,在东北地区,麦类或谷子上平均行长10米有卵3~5块,玉米、高粱平均百株有卵5块,幼虫就有发生为害的可能。

4.2 查幼虫

通过田间检查,了解幼虫发生时间,密度和龄期,查清发生面积和为害情况,确定防治地块和有利时机指导防治。调查方法,选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被害作物田2~3块,每块面积不小于5亩,进行定期定田调查。初期每3天查一次,盛期隔一天查一次。

4.3 粘虫的防治指标

玉米、高梁苗期百株有虫20~30头,生长中后期50~100头;水稻在孕穗期每亩有虫1000~2000头,小麦平均每平方米有低龄幼虫5~10头;谷子平均每平方米有虫5头时即需防治。

5 防治方法

二代粘虫篇5

[关键词] 玉米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163-01

玉米是宽甸地区主栽农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达到45万亩。在保障社会基本稳定及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中发挥重要作用。玉米收成的好坏直接左右着我县粮食生产安全及农民的收入,而玉米病虫害防治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必须高度重视。

一、地下害虫防治

1.农业防治。结合春耕,随犁拾虫;避免施用未腐烂的厩肥,减少成虫产卵;合理灌溉。促使蛴螬向土层深处转移,避开幼苗受害时期。

2. 药剂处理土壤。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g,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或结合灌水施入。

3.药剂处理种子。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ml,兑水2-3kg,拌后堆闷2-3小时或用种子量2%的35%克百威种衣剂拌种,对蝼蛄、蛴螬、金针虫的防效均好,使用种衣剂的最好选择地下害虫,兼治玉米丝黑穗病的专用种衣剂。

4.毒谷诱杀。25%辛硫磷微胶囊剂150-200g拌谷子等饵料5kg左右或辛硫磷乳油50-100g拌饵料3-4kg撒于种沟内,可以防治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及田间鼠害。

二、粘虫的防治

粘虫又称绵虫蝗、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是一种具有迁飞性、暴食性、杂食性的害虫,近几年在我县部分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应注意加强防治。

粘虫在我县主要危害玉米等禾谷类秋粮作物,若遇到粘虫大发生时,常常一片玉米地会在一夜之间被吃光,造成缺苗断垄,甚至绝产。粘虫无滞育现象,若条件适宜,则可连续繁殖。粘虫喜欢在干枯苗叶产卵,并具有迁飞的特性。它的幼虫具有假死性,所以对农药的抵抗力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强。

宽甸县高度重视粘虫的防治工作,切实加强监测密度和频度,深入田间做好虫情普查,及时掌握二代粘虫的发生动态,特别是三代粘虫卵发生情况,做好防治工作,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1.化学防治。药剂防治可选用20%马・氰乳油1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进行喷雾。在防治过程中放置时间一般选择早晚幼虫取食的高发时间,喷药部位也尽量在玉米心叶,要做好个人防护,防治药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2.生物防治。用含菌量2亿/毫升的苏云金杆菌类群、肯尼亚变种、天门变种等进行田间喷雾。

3.谷草把法。将谷草33根、玉米、高粱叶10-20片,扎成把,插于田间,每亩50把以上,田间更换一次,集中处理。

三、玉米螟防治

1.赤眼蜂防治。当田间玉米百株 卵地达到1-2块时放蜂,亩投4-5个放蜂点。放蜂时间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1代区7月10日左右,2-3代区6月20日左右,间隔5-7天放第二次。释放时,在放蜂点选择一颗玉米,将蜂卡别在或挂在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上。蜂送到后,要及时释放到田里;遇大雨时,应将蜂卡存放在冷凉的地方。

2.心叶末期投药。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投散苏云金杆菌(bt)或白僵菌颗粒。具体方法为每亩用2000国际单位/微升Bt乳剂200-250克或90-100亿孢子/克的白僵菌粉250克,拌5KG细砂制成颗粒剂,在玉米心叶末期时投入心叶中。

此外要抓住关键时期,密切注意田间卵孵化差度和幼虫的危害情况,并对第一代玉米螟进行撒颗粒剂进行防治。也可用Bt乳剂制成或用白僵菌颗粒剂等撒入玉米大喇叭口内,杀死初孵幼虫。

3.玉米粗缩病是严重为害玉米的一种暴发流行行病毒病害。玉米粗缩病主要是由灰飞虱带病传播,近几年在我县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必须引起重视。

3.1症状:以苗期受害最重,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上,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苗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开展,病株生长迟缓,节间缩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多数不能抽穗结实。

3.2防治:(1)农业防治.①.适当调整播种期,适当早播,播种期要避开5月中旬-6月初,春玉米播种要确保5月下旬灰飞虱大量迁移扩散前可见页龄达7-10叶以上,夏玉米在一代灰飞虱成虫迁飞以后播种,使玉米苗期错开灰飞虱发生高峰期。②选用抗病品种(如良玉88)③加强田间管理。(2)药剂防治。可选用吡虫啉1500―2000倍,吡蚜酮2000-2500倍液等药剂。要注意轮换交替使用农药,以免产生抗药性药剂。玉米粗缩病发生较重地区田间防治灰飞虱,每亩要另加2%宁镇霉素水剂30-45毫升,以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防治要在玉米5叶期前。

参考文献

[ 1]刘刚.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2011,07:144-145.

二代粘虫篇6

关键词:粘虫;草地螟;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066-1

1 粘虫的发生与防治

1.1 粘虫的形态特征

粘虫的成虫体长约20㎜,翅展36-45㎜,全体淡黄褐色或灰褐色,有的个体稍带红褐色。复眼赤褐色,触角丝状。前翅中央稍近前缘处有两个淡黄色圆斑,在外侧斑的下方有一个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一个小黑点,沿外缘有7个小黑点,排列成行,顶角有一黑纹由翅尖向后缘斜伸。后翅基部淡灰褐色,外侧色较浓,稍带棕色。雌蛾有翅缰3根,雄蛾只1根,用手压挤腹部,雌蛾腹部末端突出一白色圆球,雄蛾则突出一对毛状抱握器。粘虫幼虫分6个龄期。其体色随环境变化而异,初孵时多为灰褐色,头部无花纹,第六、七节腹足不发育;3龄后多为黄褐色或灰褐色,头部长及体背纵线淅明显,腹足发育也较完善,体长在7-10㎜;4龄以上,如密度较大时,多为黑色,老熟时体长38㎜,头部淡黄褐色,沿蜕裂线有两条黑褐色纵纹,呈“八”字形,上唇前缘中央凹陷,胸腹部有5条纵线,背部中线白色较细,边缘没有细黑线,亚背线稍带黄色,边缘没有白色线纹,气门呈黑色,有腹足四对,尾足1对,粘虫主要是幼虫为害农作物。在我市6-8月间都有为害。

1.2 粘虫的为害

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俗称五色虫、五花虫、夜盗虫、剃枝虫等,粘虫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为害小麦、水稻、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和杂草。大发生时也为害大豆、棉花、蔬菜、林果等,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为害严重时,能将作物叶吃光、穗咬断,造成严重减产。一般减产10-20%,

1.3 粘虫的防治方法

粘虫的防治原则:准确掌握虫情,抓住有利时机,把它消灭在蛾、卵及低龄幼虫(3龄以前)阶段。

1.3.1 诱杀成虫 利用成虫尚未产卵前必须取食补充营养的特性,采用糖醋液诱杀,一般从成虫发生数量开始上升时起,约16-20天以后为止。

1.3.2 诱卵,采卵 利用成虫喜在枯黄作物上产卵的习性,在玉米上可进行人工采摘叶尖的卵块或设谷草把诱卵,采卵间隔和更换草把时间,第一代约4-5天,第二、三代以3天为宜。

1.3.3 击落捕杀 如果发生面积不大,可利用幼虫假死习性击落捕杀。

1.3.4 药剂防治:在3龄以前利用药剂防治,是大面积消灭粘虫的有效方法。用80%敌敌畏2000倍液喷雾;用50%辛硫磷3000倍液喷雾,每亩120-150斤;用2.5%敌杀死,90%万灵,15%虫挫,40%乐斯本等。

2 草地螟发生与防治

2.1 草地螟的形态特征

草地螟成虫淡褐色,体长8-l0㎜,前翅灰褐色,外缘有淡黄色条纹,翅中央近前缘有一深黄色斑,顶角内侧前缘有不明显的三角形浅黄色小斑,后翅浅灰黄色,有两条与外缘平行的波状纹。

草地螟卵椭圆形,长0.8-1.2㎜,为3、5粒或7、8粒串状粘成复瓦状的卵块。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16-25㎜,1龄淡绿色,体背有许多暗褐色纹,3龄幼虫灰绿色,体侧有淡色纵带,周身有毛瘤。5龄多为灰黑色,两侧有鲜黄色线条。

草地螟蛹长14-20㎜,背部各节有14个赤褐色小点,排列于两侧,尾刺8根。

2.2 草地螟危害

草地螟以老熟幼虫在丝质土茧中,一般在5月下至6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越冬代成虫羽化后,从越冬地迁往发生地,在发生地繁殖1-2代后,再迁往越冬地,产卵繁殖到老熟幼虫入土越冬。在我国北方草地螟的越冬发生地在内蒙中部,山西北部和河北张家口地区。这些地区8月份以后,气温偏低,降雨量不大,荒坡、草滩和休闲地面积大,草地螟越冬虫茧受人为耕作影响较小。如在越冬地草地螟幼虫越冬面积广,数量大,第二年春羽化后,草地螟成虫有群集性。在飞翔、取食、产卵以及在草丛中栖息等,均以大小不等的高密度的群体出现。对多种光源有很强的趋性。龙其对黑光灯趋性更强,在成虫盛发期一支黑光灯一夜可诱到成虫成千上万头。成虫需补充营养,常群集取食花蜜。成虫产卵选择性很强,在气温偏高时,选高海拔冷凉的地方,气温偏低时,选低海拔向阳背风地,在气温适宜时选择比较湿润的地方。卵多产在黎科、菊科、锦葵科和茄科等植物上。幼虫4、5龄期食量较大,占幼虫总食量的80%以上,此时如果幼虫密度大而食量不足时可集群爬至他处为害。

2.3 草地螟的防治时期

防治时期在幼虫3龄之前,大约在成虫盛期后10天左右进行防治,最佳防治时间在6月18-26日左右。

2.4 草地螟的防治方法

(1)要进行田间除草,集中埋掉,减少田间虫源。

(2)在晴天下午草地螟成虫蛾子活动高峰期,用菊酯类杀虫剂喷雾杀死成虫(玉米、高粱上使用剂不可增多,否则产生药害)。

二代粘虫篇7

关键词:鲜食葡萄;绿盲蝽;二星叶蝉;二黄斑叶蝉;诱捕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2.011

Trapping Effect of Ten Kinds of Colour Plates on Three Major Pests in the Table Grape

YU Jin-yong1, ZHAO Chun-ming1, ZHOU Jin-hua2

(1.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nchnology, Qinhuangdao, Hebei 066600,China ; 2.Cofco Wine and Huaxia Winery Company Limited, Changli, Hebei 066600,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10 kinds of color plates of sticky on May 7, 2011 to November 1, 2011, in table grapes (Mohr Gewa) were tested on trapping the main grape pests of three kinds of pest adults, Lygus lucorum Meyer-Dur, grape of Erythroneura apicalis Nawa and grapes Erythroneura s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largest number of Lygus lucorum Meyer-Dur was trapped, and less number of Erythroneura apicalis Nawa and Erythroneura sp.was trapped among 10 kinds of colour plates. From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numbers of yellowish, yellow color plates trapping Lygus lucorum was significantly most, while the dark green, green, white, brown yellow, red , dark blue sticky, Secondly, the less number of trapping sticky was black and sky blue .On trapping of the other two pests, Erythroneura apicalis Nawa and Erythroneura sp., colour plates of more perfect trapping effect were brown yellow, yellow, and brown yellow, black, yellowish,respectively.

Key words: table grapes; Lygus lucorum Meyer-Dur; Erythroneura apicalis Nawa; Erythroneura sp.; trapping effect

诱捕型粘虫色板是根据害虫趋性,将对颜色有趋性的害虫引诱来,利用其表面的无公害粘虫胶将其粘住,从而起到防治害虫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害虫抗药性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并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粘虫色板诱捕害虫以其操作简单、专一性强、污染小、不伤害天敌等优点[1-2],在农业生产方面已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3]。如刘丰静等[4]利用生态粘虫板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取得很好的诱捕效果,李联地等[5]报道黄色粘虫板对梨茎蜂成虫诱捕效果明显,姚雍静等[6] 发现黄色粘虫板能有效控制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文吉辉等[7]报道了黄色粘虫板对为害辣椒的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蚜虫等害虫有较好的诱捕效果。

在中国,粘虫板诱捕技术广泛应用于蔬菜害虫,特别是温室大棚蔬菜害虫的防治[8-10],而在葡萄害虫的防治中应用还较少。本试验通过在鲜食葡萄园内设置10种不同颜色粘虫色板的方法,来诱捕葡萄主要害虫,目的是掌握不同颜色粘虫板对鲜食葡萄主要害虫的诱捕效果,为鲜食葡萄主要害虫的种群动态监测和无公害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自制彩色粘虫板,分别为黄色、米黄色、土黄色、天蓝色、深蓝色、绿色、深绿色、红色、黑色、白色,规格为20 cm×40 cm ,两面均涂上专用粘虫胶。粘虫胶为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诱尔牌粘虫胶。供试鲜食葡萄品种为莫尔格瓦。

1.2 试验地点及田间管理

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葡萄种植基地,每年在葡萄植株出土后至完全展叶前施1次羊粪作为基肥,试验期间葡萄园定期(2周1次)喷洒波尔多液预防和防治病害,每年5月中旬喷洒1次京绿,即0.38%苦参碱可溶性液剂(北京亚戈农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防治葡萄害虫,葡萄园不再喷洒其他类型的农药和施用其他类型的肥料。

1.3 试验方法

1.3.1 粘虫板制作方法 市售三合板做成规格为20 cm×40 cm ,用彩纸贴于三合板的正反两面,做成10种不同颜色的彩板,使用时正反两面均涂上专用粘虫胶。

1.3.2 粘虫板设置方法 把做好的彩板用螺丝钉固定在铝合金管上,再将铝合金管深埋在两排葡萄地的中央,高度基本一致(1.0~1.2 m)。设置时,根据颜色随机排列,东西向,颜色板顺序:第1个重复为天蓝、白色、黑色、深绿、米黄、红色、土黄、深蓝、绿色、黄色。第2个重复为白色、天蓝、黄色、绿色、深蓝、土黄、红色、米黄、深绿、黑色。第3个重复为红色、土黄、深蓝、绿色、黄色、天蓝、白色、黑色、深绿、米黄。

1.3.3 种群数量调查 每10种颜色的粘虫板为1个处理,进行3次重复,根据鲜食葡萄的种植模式和面积进行设置。试验从2011年5月7日开始,然后每周调查1次粘虫色板上绿盲蝽、二星叶蝉以及二黄斑叶蝉的数量,并做详细记录。试验期间,为保持粘虫色板的洁净,每7 d更换1次粘虫胶。

1.4 数据分析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3 以及DPS(V7.05)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处理。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对不同色板平均诱虫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鲜食葡萄绿盲蝽对色板诱捕效果分析

在5月7日—11月1日诱捕期间,10种色板诱捕绿盲蝽数量动态规律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在9月20日之前,诱捕的虫量一直较少;9月20日后,诱捕的绿盲蝽数量开始增多,至11月1日期间诱捕的虫量较多, 这段时间分别在10月11日和10月25日形成了两个高峰,高峰时10种色板诱捕到的虫量分别是米黄(23.5头)>土黄(16.0头)>黄(14.5头)>红(11.5头)>白(10.0头)>深绿(7.0头)>绿(4.5头)>天蓝、深蓝(4.0头)>黑(3.0头);黄(23.5头)>米黄(17.0头)>土黄(15.0头)>白(11.0头)>红(8.0头)>绿、深蓝(5.5头)>天蓝(4.5头)>黑(2.7头)>深绿(2.0头)(图1)。

10种色板诱捕绿盲蝽总数方差分析见表1,米黄、黄捕总数分别为(125.7±10.1),(111±5.8)头·板-1,与其余8种色板诱捕总数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而深绿、绿色、白捕总数分别为(85.7±0.8),(82±7.6),(81.7±6.7)头·板-1,与其余5种色板诱捕总数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而土黄、红捕总数分别为(76±5.2),(75±6.4)头·板-1,与剩余3种色板诱捕总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深蓝捕的总数为(61.7±6.1)头·板-1,与剩余两种色板黑色和天蓝捕总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图1和表1结果表明,诱捕绿盲蝽效果最好的是米黄、黄色板,深绿、绿色、白色、土黄、红色居中,深蓝其次,最差的是黑色、天蓝色板。

2.2 鲜食葡萄二星叶蝉对色板诱捕效果分析

在5月7日至11月1日诱捕期间,10种色板诱捕二星叶蝉数量一直都不多,其中土黄、黄色板诱捕到的数量相对较多,诱捕到的总数分别是(6.3±1.3),(5.3±0.9)头·板-1 ,其余8种色板诱捕到的虫量非常少,且土黄、黄色板与这8种色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图2和表2)。

2.3 鲜食葡萄二黄斑叶蝉对色板诱捕效果分析

在5月7日至11月1日诱捕期间,10种色板诱捕二黄斑叶蝉数量一直都不多,其中土黄、黑色、米黄色板诱捕到的数量相对较多,诱捕到的总数分别是(7.3±1.3),(6.7±1.5),(4±0.6)头·板-1 ,且土黄、黑色和米黄色之间差异显著,其余7种色板诱捕到的虫量非常少,且这7种色板诱捕二黄斑叶蝉总数差异不显著(图3和表3)。

3 结论与讨论

在诱捕期间,总体来说,颜色板诱捕绿盲蝽数量较多,动态图规律比较明显;颜色板诱捕二星叶蝉和二黄斑叶蝉的数量较少。

诱捕绿盲蝽效果最好的色板是米黄、黄色板,深绿、绿色、白色、土黄、红色居中,深蓝其次,最差的是黑色、天蓝色。诱捕期间10种颜色板诱捕二星叶蝉和二黄斑叶蝉的数量较少,其中二星叶蝉以土黄、黄色板诱捕到的数量相对较多,其他8种色板均有少量诱捕;二黄斑叶蝉以土黄、黑色、米黄色板诱捕到的数量相对较多,其他7种色板均有少量诱捕。

绿盲蝽在鲜食葡萄园诱捕的数量主要集中在9月20日—11月1日,高峰期分别发生在10月11日和10月25日,原因可能是此时绿盲蝽从别的植物上大量迁移到鲜食葡萄园并在葡萄植株芽鳞下产卵所致。

通过本试验研究发现,在鲜食葡萄园中诱捕绿盲蝽效果最好的是米黄、黄色板;诱捕葡萄二星叶蝉及葡萄二黄斑叶蝉效果最好的颜色板分别为土黄、黄色板和土黄、米黄色板;所以在鲜食葡萄园诱捕害虫时可以优先选择土黄色、黄色、米黄色的粘虫板。

整个诱捕期间在鲜食葡萄园二星叶蝉和葡萄二黄斑叶蝉在10种色板上诱捕到的数量并不多,而王惠卿等[11]、周建波等[12]、杨森等[13]诱捕到的数量较多,造成差异大的原因可能是诱捕期间降水量较往年偏多及果园管理加强。

粘虫色板对防治多种害虫有效,且无毒物残留,无公害,操作方法简便,是良好的物理防治手段。它能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在果品蔬菜中的残留,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14-15],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参考文献:

[1] 傅建炜,徐敦明,吴玮,等.不同蔬菜害虫对色彩的趋性差异[J].昆虫知识, 2005, 42(5):532-533.

[2] 董志坚,郑新章,刘立全.烟草病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烟草科技, 2002(12):38-45.

[3] 周建波.无公害粘虫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8.

[4] 刘丰静,曾明森,王庆森,等.生态诱虫板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的控制效果[J].茶叶科学简报,2010(2):4-6.

[5] 李联地,赵志新,张岩,等.梨茎蜂防治试验初报[J].河北林业科技,2009(3):19,26.

[6] 姚雍静,王家伦,何莲,等.黄虫板对茶小绿叶蝉的诱捕效果研究[J].茶叶,2010,36(2):90-92.

[7] 文吉辉,黄志农,徐志德,等.三诱技术在辣椒主要害虫防控中的应用[J].辣椒杂志,2010(2):26-29.

[8] 傅建炜,徐敦明,吴玮,等.不同蔬菜害虫对色彩的趋性差异[J].昆虫知识,2005,42(5):532-533.

[9] Kim J K, Park J J, Park H, et al. Unbiased estimation of greenhouse white fly,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mean density using yellow stickytraps in cherry tomato greenhouses [J] . 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2001 (5):235-243.

[10] Steiner M Y,Spohr L J, Barchia I, et al. Rapid estimation of numbers of Whitefly (Hemiptera: Aleurdidae) and thrips (Thysanoptera: Thripidae)on sticky traps [J ] . Australian Journal of Entomology ,1999,38:367-372.

[11] 王惠卿,吉艳玲,杨玮,等.黄板对葡萄斑叶蝉越冬代成虫诱杀效果[J].新疆农业科学, 2007,44(S2):176 -178.

[12] 周建波,黄大庄.黄板诱杀技术在防治葡萄斑叶蝉成虫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8(6):187-190.

[13] 杨森.黄板对葡萄斑叶蝉成虫诱捕效果[J].中国果树,2009 (6):74-75.

二代粘虫篇8

1.1症状 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cm,小的仅达1~2cm。初期瘤外包1层白色发亮的薄膜,后呈灰色,干裂后散出黑粉。叶片上有时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的瘿瘤。其他部位则多为大型瘤状物。

1.2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 高温干旱,施氮肥过多,病害易发生。以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土中或病残体及堆放的秸秆上越冬。越冬的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供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从植株幼嫩组织、伤口、虫伤处侵入为害。

1.3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实行轮作,重病区栽培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避免氮肥过多,抽雄前后要保证水分供应;药剂防治。播种时用种子量0.4%的20%粉锈宁乳油拌种,同时以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土壤和粪肥处理。生长期彻底防治玉米螟等虫害。

2.玉米螟

2.1症状 玉米螟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使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遇风易断,则减产更严重。幼虫直接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变质。

2.2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 一般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1代卵量和被害株率就高。越冬幼虫耐寒力强,冬季严寒对其影响不大,春寒能延迟越冬幼虫羽化。湿度是玉米螟数量变动的重要因素。越冬幼虫咬食潮湿的秸秆或吸食雨水、雾滴,取得足够水分后才能化蛹、羽化和正常产卵。低湿对其化蛹、羽化、产卵和幼虫成活不利。以高龄幼虫在寄主植物秸秆、穗轴或根花中越冬,来春化蛹、羽化、成虫产卵于寄主植物叶背,孵化成幼虫后形成为害。

2.3防治技术 消灭越冬虫源。在越冬幼虫羽化前,将玉米、高粱等有虫秸秆作燃料、铡碎沤肥和封存穗轴,是消灭越冬幼虫,压低虫源基数的有效措施;药剂防治。于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三指一撮”法以3%呋喃丹颗粒剂或1.5%辛硫磷颗粒剂按每亩1.5~2kg用量灌心,防治效果明显;生物防治。心叶中期撒施白僵菌颗粒剂,即将含菌量为50亿~500亿/g的白僵菌孢子粉500g与过筛的煤渣5kg拌匀,撒施于玉米心叶中;放赤眼蜂治螟。

3.粘虫

3.1症状 以幼虫取食为害。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咬食叶组织,形成缺刻,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秆,抽出的麦穗、玉米穗亦能被咬断。食料缺乏时,成群迁移,老熟后,停止取食。

3.2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 粘虫喜温暖高湿的条件,在1代粘虫迁入期的5月下旬~6月降雨偏多时,2代粘虫就会大发生。高温、低湿不利于粘虫的生长发育。粘虫为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在农安县不能越冬,一代成虫从南部初始虫源基地远距离迁飞至我县产卵,二代粘虫幼虫造成为害。

3.3防治技术 药剂防治。玉米田在幼虫3龄前以20%杀灭菊酯乳油15~45g/亩,对水50kg喷雾,或用5%灭扫利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或10%大功臣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生物防治。低龄幼虫期以灭幼脲1~3号200ppm防治粘虫幼虫药效在94.5%以上,且不杀伤天敌,对农作物安全,用量少不污染环境。

4.玉米矮花叶病

4.1症状 最初在幼苗心叶基部细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排列成一至多条断断续续的虚线,以后发展为实线。病部继续扩大,在粗脉间形成许多黄色条纹,不受粗脉的限制,作不规则的扩大,与健部相间形成花叶症状。病部继续扩大,形成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绿斑,变黄、棕、紫或干枯。重病株的黄叶、叶鞘、雄花有时出现褪绿斑,植株矮小,不能抽穗、迟抽穗或不结实。

二代粘虫篇9

关健词: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玉米螟

1、玉米螟俗名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虫害。主要分布于东北、河北、河南、四川等地。玉米螟可发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玉米螟通过取食叶肉造成花叶,幼虫直接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变质,蛀孔处遇风容易断,致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

2、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

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冬季气温较高,天敌寄生量少,有利于玉米螟的繁殖,危害较重;卵期干旱,玉米叶片卷曲,卵块易从叶背面脱落而死亡,危害也较轻。湿度是玉米螟数量变动的重要因素。越冬幼虫蛟食潮湿的秸秆或吸食雨水、雾滴,取得足够水分后才可以化蛹、羽化和正常产卵。低湿对其化蛹、羽化、产卵和幼虫成活不利。

3、防治技术

(1)消灭越冬虫源。于冬季或早春虫蛹羽化之前处理玉米秸秆、穗轴、根荐,杀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于玉米大喇叭口期,用3%克甲颗粒剂按每亩1.5-2公斤拌细土15公斤灌心防治。

(3)人工摘除卵块和田间释放天敌赤眼蜂。释放赤眼蜂治螟就是在越幼虫羽化率达到20%时,每亩设5-10个放蜂点,放蜂量为15000-30000头放蜂防螟。

二、粘虫:1、粘虫成虫,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暴食性害虫,以幼虫取食为害。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大发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食料缺乏时,成群迁移,老熟后,停止取食。

2、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粘虫喜好温暖高湿的条件,在1代粘虫迁入期的5月下旬至6月,降雨偏多时,2代粘虫就会大发生。高温、低湿不利于粘虫的生长与发育。今年我省部分地区高温、多雨、高湿,这样的环境利于玉米粘虫灾害滋生,导致了罕见的大面积的粘虫虫害。今年的虫害呈现隐蔽性、爆发性和暴食性特点,为防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3、防治技术:(1)诱杀成虫。取红糖350克、酒150克、醋500克、水250克、再加90%的晶体敌百虫15克,制成糖醋诱液,放在田间1米高的地方诱杀粘虫成虫。

(2)生物防治。低龄幼虫期以灭幼脲1-3号200PPM防治粘虫幼虫药效在94.5%以上,且不杀伤天敌,对农作物安全,用量少不污染环境。

(3)化学防治。可选用5%来福灵3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或25%快杀灵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虫龄大时要适当加大用药量;同时,虫量大的田块,可以先拍打植株将粘虫抖落地面,再向地面喷药,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施药时间最好选在早晨或傍晚,以提高防治质量。

三、玉米叶斑病

玉米叶斑病是我省玉米生长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等等。它们可单独发生也可混合发生,都为害叶片。一般由植株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扩展蔓延,严重时病斑互相连接,造成叶片提前干枯死亡,对产量和品质影响非常大。

1、大斑病:又名玉米叶枯病、玉米条斑病,是玉米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侵染叶片、叶鞘和苞叶。因品种抗病性不同,在叶片上症状有差异。发病初期。病叶先水渍状灰绿色,后变黄褐色;田间湿度较大时,病斑表面密生一层黑色的霉状物。病斑大小不等,常出现纵裂现象,数个病斑连片,叶片黄枯,严重时整株提早枯死。

2、小斑病:又叫斑点病、叶枯病。该病发生普遍,危害较重,成为玉米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从苗期开始整个生育阶段均可发病。叶片发病初期出现半透明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不同形状病斑,因品种和病菌生理小种不同。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灰黑色霉层,多数病斑连片以后,病叶局部或大部枯死。后一种病斑表现霉层极少,通常在抗病品种上表现。叶鞘和苞叶上病斑,一般表现纺锤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边缘紫色或不明显,病部产生灰黑色的霉层。“T”小种对具有T细孢质的玉米品种有专一的侵染力,能从果穗柄、花丝、穗顶或苞叶侵入果穗子粒,引起穗病,种子发黑腐烂,造成严重减产。

3、玉米褐斑病: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上,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椭圆形到线形或梭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叶片上的病斑常呈白色透明;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

二代粘虫篇10

[关键词] 玉米 病虫害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97-01

引言

玉米是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用途十分广泛,同时由于玉米的成活率比较高,而且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为此玉米成为我国的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很多地区都加强了种植面积的扩大。当前山西省壶关县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强了玉米种植的重视程度,当地主要的玉米品种为旱地玉米。玉米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饲料,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应该要加强玉米产量的提升。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病虫害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加强旱地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的运用,会对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旱地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概述

玉米生长过程中会出现病虫草害,如果不及时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和治理,则会对玉米产量和质量带来很大影响。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可以从多方面着手,比如加强抗病种子的选择,采用药剂防治,合理的运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在病虫害的预防过程中,生物手段以及化学手段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比如加强一些虫害的天敌保护,从而加强对虫害的预防。当前使用较多的一种防治手段还是药物防治,对于各种药剂的选择,应该要注意各种制剂或者喷雾的浓度和比例,防止药物对玉米本身的生长产生严重的影响。

加强玉米病虫害的防治,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尽量避免过早播种,对种植密度进行控制,对土壤的肥力情况进行测定,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选择种植的数量,为玉米的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另外,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以不断提高玉米对各种病虫害的预防能力。在当前的玉米种植过程中还有的地区在使用粪肥,如果使用粪肥,则应该要经过高温腐熟之后再用于玉米的种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强田地里的草害问题的处理,可以采用化学方式进行除草,不仅能够对杂草进行抑除,还能促进玉米苗的生长,避免草苗争水争肥,从而降低各种病害发生的几率。玉米田地的管理的关键是要从整体上提高田地的质量,不仅要采用化学方式对病害进行防治,还要加强沟渠配套,加强田地的排水畅通率,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二、常见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1.玉米粘虫的防治

玉米粘虫是影响玉米生长质量以及产量的重要虫害之一,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其中二代、三代幼虫对玉米生长的危害程度最大。一般说来,粘虫都喜欢相对潮湿的气候,其中相对湿度达到75%以上,并且保持外界的温度在23至30℃之间时对于虫卵的生长最有利。粘虫成虫对黑光灯和糖醋酒混合液有很强趋性。在加强玉米粘虫的防治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对虫卵进行诱杀。虫卵的生活习性具有一定的特征,针对粘虫虫卵危害,应该要根据其习性,将其消灭在虫卵孵化之前。一般说来,成虫产卵是在谷草把上,因此可以在地里插入若个谷草把,每隔几天便更换一次谷草把,并且将带有虫卵的谷草把进行定期焚烧,同时还可以结合田间管理的手段,对一些已经染病的叶片进行摘除,还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防治,将刚孵化出来的幼虫杀死。第二,对于成虫要进行积极的捕杀。成虫具有一定的趋化性,在产卵前需要补充一定的营养,因此在诱杀成虫时应该在成虫还没有进行产卵时,可以采用糖醋液进行诱杀,糖醋液的配置需要对各种原料进行合理的配比,一般是糖3份、酒1份、醋4份、水2份添加适量菊酯类农药。将几种原料混合之后,用碗、盆容器盛放在玉米田若干个地方进行诱杀。

2.红蜘蛛的防治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还有一种常见的虫害是红蜘蛛。如果在玉米种植区域中长时间都处于一种干燥的环境中,则很容易出现这种虫害。如果不能对这种虫害进行积极的防治,则会导致玉米的生长质量以及产量都降低,严重时会导致无产。一旦玉米被红蜘蛛危害,就会出现失水、绿色素降低、干枯、倒伏等症状,出现红蜘蛛的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玉米田地长期都处于一种干旱的环境中,导致玉米出现了严重的失水现象,第二,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寄主较多,基础较大,这种虫害不仅会对玉米造成严重的损害,对于其他作物,比如高粱、大豆等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第三,红蜘蛛的繁殖能力很强,繁殖速度很快,如果不积极的防治,则会导致红蜘蛛虫害变得越来越严重。

对这种虫害进行防治时,可以在玉米收割之后及时对土地进行翻耕,从而消灭各种虫害的越冬基数。同时可以采用一些药物防治手段,在受灾严重的地区尽量避免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之间的交叉种植。一般说来,红蜘蛛是在每年的七月初期开始发作,在田间管理时应该要积极加强对草害的预防以及处理,定期给玉米施肥。还可以采用对玉米进行农药的喷洒,以及早期人工摘除寄主处理。

结语

玉米是我国的一种主要的粮食产物,在种植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病虫害,山西省壶关县的玉米种植近年来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种植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但是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是病虫害。常见的玉米病虫害有玉米z黑穗病粘虫、红蜘蛛等。在预防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农业防治,还应该要加强化学防治,不断加强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从而提高玉米生长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樊保霞.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15)

[2]李志梅.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