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十篇

时间:2023-03-20 06:04:18

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篇1

【关键词】教育诚信;诚信友爱;育人环境;优化氛围

诚信友爱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立身之本,是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学校生存、发展和提高办学品位的需要。而在诚信教育中,教育诚信处于前沿地位,若教育失去诚信,则受教育者不可能形成诚信品格,整个社会的诚信大厦将难以建立,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现实社会的要求,诚信教育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诚信教育是树立诚信意识的基础

在观念上提高认识,牢固树立诚信意识。诚信意识的形成必将成为推动诚信行为的强大动力。不论是谁,如果按所规定的诚信意只去行动时,都会在内心形成一种情绪体验,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义务和责任感。学生的诚信意识越完善,对自己行为的诚信意义理解得越深刻,就会自觉地按正确的诚信规则做事。牢固树立诚信意识是我们开展诚信教育的首要步骤。

在内容上立足现实,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在大学校园,诚信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以思想品德修养课等形式进行的,由于大学教育长时期的封闭性,诚信教育显得较为抽象。道德必须在实践中习得并在实践中得以体现,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诚信品质的主要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观察和认识社会,正确对待诚信的人和学会做诚信的人。诚信教育的关键也是实践。在教师的教育下,学生在实践交往、处事中养成诚信习惯,同时在实际生活中诚实守信地对人、对事,体现诚信品质。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深切地体会诚信的重要意义,更深切地理解诚信,让学生在“理论—实践一再理论一再实践”的循环反复过程中不断地加强和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地提升诚信品质。也只有这样,才会取得较好的诚信教育效果。

在方法上开拓创新,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在大学德育教育中以第一课堂为基础,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目前我们的教育方法以灌输、说教为主,将德育教育视为政治说教,或把德育教育当作知识“传输”,忽视情感教育。试想如果淡化情感教育,怎么会培养出真的情感!没有真的情感,又怎么会有诚信呢!显然,不诚信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结出诚信的果实。教师首先必须是诚信的典范,教师的工作以“育人”为本,而育人之本就是诚信。教师在诚信教育中首先能诚信为人、诚信育人。诚信,是一位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温度计。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是在课堂,课堂不仅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主要渠道。一个讲究诚信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讲诚信的学生。教师每天都和学生在一起,教师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学习水平、工作作风……甚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将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教师不但要做到“教书有术尽心,育人有方耐心”,而且必须做到既言传,又身教,成为身教重于言教的典范。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最多,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就能结合学生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同时要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增加诚信教育的效果。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应该注意教育环境的营造,在全员德育的大氛围下,创设诚信环境,做到环境育诚。

二、净化育人环境创造诚信的社会平台

“育人环境”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它不是孤立的,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上、整体性、融合性和渗透性。

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以诚信为本,它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例如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教育的网站或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充实诚信教育的内容等等,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益。

二是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舆论环境。要充分运用广播、板报、校报、电视、网络等正面舆论引导人,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用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的反面教材警示人。特别是要利用辩论、讨论、思想交流等多种形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驳斥错误的看法和言论,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提高思想认识。

三是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作用,是活生生的教育资源。我们不但要重视教师的榜样教育作用,要重视文本的教育教学作用,也要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成长,将会给学生的一生留下不可磨灭的精神烙印。优化教室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后墙有班训、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卫生角,在走廊楼道悬挂“请使用礼貌用语”等宣传牌。整个教室范围比较整洁、清新、优美,好象每个角落都在说话。积极的舆论宣传,优良、文明的环境熏陶,也更促进了良好公德的养成。

四是制度有保障,如建立诚信档案,信用评价指标,信用奖励机制,信用监督机制等。高校还应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网络道德,开发健康积极的信息资源,使网络成为高校一个新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

诚信教育关注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维护学生的现实生活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道德创造的丰富性。这是诚信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为此,无论我们采用何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信念、养成诚信习惯、实现诚信教育目标,都要以真挚而深厚的“爱”为情感的基础,同时严格要求,激发起学生坚持诚信行为的自觉性。诚信教育要创造出有利于个体道德发展的合乎人性的环境,以宽容、健康、快乐、向善的精神开展诚信教育。通过诚信教育,进一步探索大学生道德教育、大学生伦理文化建设的规律和有效途径。诚信教育,既是立人之本,而最终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本。

参考文献:

[1]张理华.现代教育科学论,1997年中册

[2]于爱军,孙文中.班主任培训教程,香港教育出版社

[3]张德伟.当代教育新理念,北京出版社

诚信教育篇2

一、树立诚信意识是关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日益强烈。而社会的诚信缺失不复存在,侵蚀校园,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许多孩子经常会遇到父母、老师及同学的轻易承诺,如父母答应给孩子买东西,因忙于事务而失约。老师遇到类似问题也习惯说“下一次不会”。我曾在一年级的班级管理中,有一次把我的电话号码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回家告诉家长,以便有事联系,孩子们全都说“一定转告父母”,结果有很多孩子没有转告。遇到问题时无法与家长联系,此时我反思到:是诚信意识在孩子们心里有淡漠感,需要细心地培植。

“诚”是诚心、诚意,心地坦荡,“信”是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我要求学生诚信,则首先自己随时讲究诚信,才能将诚信的种子撒播到孩子的心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拓展,缩短了中国和世界的距离,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交流都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的。教师的诚信尤其体现在工作中,如我们上课,小学每节课40分钟,是必须讲究诚信的,只要上课号声响老师必须进入教室,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有意识的师生互动,达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只要下课时间到,不拖堂,不延时,立即就让学生出场休息。这些规范活动就会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诚信意识。

二、扎实诚信教育方法是根本

诚信教育实质是品格和习惯的内化过程,方法要多,形式要新。小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将在未来的社会中扮演种种角色,是我们未来发展市场经济和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实施者。培养学生从小诚信的作用不可低估,而历史上的诚信故事太多,我们身边也时时产生。

在班内我把学校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宣传的诚信内容深层次告诉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班级诚信氛围;利用朝会、班会、队会搞诚信现象讨论;还开展“真诚的我”征文和“我的诚信活动”演讲。班主任是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还充分利用《品德与生活》教材,根据儿童认知心理特点,加强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我进行低年级教学时要求学生诚实待人,做作业要自己动脑筋,不抄别人的;关爱弱小,不讥讽同学,体谅别人的难处;做事说话能想到他人,帮有困难的同学克服困难。要求孩子诚实不说谎话,如教《狼来了》一课,就不简单地说是“因为孩子的撒谎导致了严重后果。”而应该让孩子明白根本的错是“撒谎本身”,因为“撒谎”失去了人的信任而损失了羊群,进而分析,更重要的是损害了撒谎人自己的“人格”——做人的资格。到高年级,我在班内开展“我能行——说到做到”为主题的诚信教育活动,用身边诚信的人和事,让“诚信”具体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引起诚信教育的共鸣。诚信教育一定要从人文意识出发,不切重功利角度,让学生明确: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逐步形成“诚信”规范。

“诚信”对执教者是个挑战,老师在自身表率的作用下,有错的点滴在学生面前要主动纠错,答应别人要做到的事情要做到。要求学生实事求是,不虚荣,不投机取巧,做到老师(家长)在与不在一个样,校内校外一个样,做的说的一个样;要求学生自觉遵守校规班纪和《小学生守则》,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争做文明小公民。

“诚信教育”必须告诉学生,要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有责任心,不推卸责任并承担责任风险;教育学生要学法、知法、善于运用法律保护自己。还要建立学生个人诚信评价机制,采取自评、组评、他评等方式做好全面评价,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三、诚信教育家校合作是保障

诚信教育篇3

关键词 国外 诚信教育 启示

诚信应当作为当今大学生的必备素质,但在实际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不诚信的行为。这种现象不仅阻碍个人发展,还可能由于诚信缺失导致道德素质下降,社会环境恶化。通过了解借鉴国外诚信教育的经验,探索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开展诚信教育的有效方式。

一、国外大学诚信教育经验

(一)政府、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大学诚信教育

美国大学通过签署荣誉准则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很多学校在开学初让学生自愿签署诚信准则,对学生在学校期间考试、作业以及科研等行为加以明确要求。美国社会对个人诚信非常重视,失信行为将被计入信用档案,在贷款、信用卡消费、求职等方面会有很大影响。

瑞士很早就将诚信原则纳入法律,作为其民法基本原则。瑞士国会1907年通过的《瑞士民法典》的第二条明确规定“任何人行使任何权利,或履行义务,均应以诚实信用为之”。

日本高校对诚信教育非常重视,向来认为“诚”就是一切道德行为的精髓。学校的诚信教育还会受到政府的监督,政府部门在学生诚信养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保证内容具体、充实、实用的作用。

新加坡整个社会都十分鼓励开展各项活动,尤其是对民众进行品格、道德方面的教育。新加坡大学的诚信教育之所以如此发达,与政府对道德教育的重视息息相关。领导人的关注以及他们努力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的不懈努力,都是促进新加坡诚信教育发展迅速的重要因素。

(二)开设丰富的诚信教育课程

日本在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视思想素质的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是人才健康成长的保证。专门设置“道德时间”课作为大学必修课,此外还有诚信课、道德课等独立课程,这些特色课程是具有权威性的官方课程,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色之一。德国高校的诚信教育主要通过伦理学、教育学、法学、神学、经济学等课程来实现,没有设置专门的德育课程。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对主修的每一门课程进行研究学习,思考每一门课程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在学习中渗透诚信教育。

(三)日常道德行为管理进行诚信教育

国外注重诚信引导机制,注重对诚信行为的导向管理。以构建诚信社会、诚信校园、诚信家庭为主要目标,使大学生有良好的道德氛围,提高对自身的诚信要求。学校在约束学生行为方面起重要作用,德国高等学校非常重视考试,有着非常严格的考试章程,只有必修课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美国则要求学生每一次作业、论文都上传与数据库里的文章进行对比,显示抄袭内容所占的比例,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道德压力。学生通过日常行为的约束,自发地形成了讲诚信讲道德的好习惯。

(四)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强化诚信教育

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利用大众媒体向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主要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进行潜移默化,渗透式教育。例如,在美国,各个大学的网站上通常都有荣誉守则等规范,此外部分大学图书馆主页上提供大量文献,方便学生查询论文写作相关要求,以及指导教师进行道德教育。德国大量运用网络资源,专门设立网页,邀请相关学者深入分析重大社会、经济、政治问题。每个地区都有当地报纸,通过分析社会问题,反映出心理原因及不诚信的严重后果。

二、国外大学诚信教育对我国诚信教育的启示

(一)构建良好的道德环境

诚信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相互配合,诚信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的开端。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对孩子的性格习惯形成非常重要。家长自身的道德修养、行为规范,会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让孩子形成比较正确的价值判断。此外,家长不能只关注学生成绩,要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

学校积极开展激励活动,对诚信班级、诚信个人进行表彰,在学校形成人人讲诚信,以诚信为荣的良好氛围。通过广播、宣传画等方式加大诚信的宣传教育,时刻提醒学生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教育仅靠教师课堂上单纯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学习中与老师的交流是最直接近距离的,所以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做好表率作用,言传身教。

一个人的品格发展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大学阶段,学生比较多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就要有一个好的社会风气,形成浓郁的诚信氛围。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充分利用媒体资源,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渠道,宣传诚信思想,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要让媒体多做正面引导,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道德观。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力量,用国学促进道德修养的提高。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

课堂学校是开展诚信教育的主要阵地,除了开设德育课程以外,还要推动诚信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去,使德育教育和知识传授相结合。传统的诚信教育方式以说教为主,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种教育方式枯燥乏味,没有说服力,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甚至逆反心理。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诚信教育的方式,运用新的教法,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做到理论宣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诚信素养,养成讲诚信的良好习惯。

在校期间要让学生多接触社会,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学生自己接触真实案例,自己去判断和总结诚信的重要性。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树立诚信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建立诚信评价监督机制、奖惩机制

建立有效的诚信评价机制,首先要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以及学校、企业能够清楚看到学生有哪些失信行为。诚信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学生从入学开始是否及时缴纳学费、是否申请助学贷款、上课出勤、作业是否抄袭、考试有无作弊、求职资料是否真实、有无违约、是否参加社会活动等各方面表现,综合评定诚信情况。

诚信道德对学生而言是无法量化的,因此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十分必要。学生在入学时除了学籍记录以外增加诚信档案的建立,详细记录诚信评价体系的内容。学校对诚信档案加以宣传,让学生知道严肃性和重要性。学校应设立专门机构,真实具体得记录学生行为,并且将诚信档案加入教务系统,学生也可以查看自己的诚信档案,如果有失信行为要及时改正,防止更大的错误。学校要定期对诚信评价进行反馈,奖励在诚信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公开表彰并在诚信档案中予以记录。加大违背诚信行为的惩罚,如取消评优资格、取消保研资格、取消申请助学金资格等。学生的诚信档案要伴随一生,进入个人档案及个人征信系统,在求职和贷款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树立诚信意识,能够让学生看到诚信对个人的重要影响,从而约束个人行为。

(作者单位为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诚信教育融入高职的实践研究――以江苏财会职业学院为例”课题,课题编号:zjxh-2015-002,课题来源:连云港市职教协会。]

参考文献

[1] 陈发祥.我国高等院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2] 马建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多维度考察[J].教育探索,2013(2).

诚信教育篇4

论文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追求的永恒主题。倡导诚实守信,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构筑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诚信品德是当前高等院校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工作。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并为高校加强诚信教育提出了思路。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二字简言之就是诚实守信,它体现在个人内在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方方面面:在做人做事方面要忠诚、正直、老实;在交友方面要表里如一、诚实、真诚;在政治生活方面要以诚待民、取信于民、上下崇信;在经商致富方面要践诺守信、和气生财、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在科技文化领域方面要严谨、求真、求实,不弄虚作假、学术腐败。诚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一、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其原因

中国古代的先哲们认为,诚信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道德标准,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但一个时期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深化,社会各阶层中出现了程度不一的诚信缺失,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大学生作为文化水平、思想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他们的诚信水平更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纵观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却令人担忧。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主要表现为:(1)学习方面诚信缺失,如考试舞弊,抄袭学术论文;(2)经济活动方面诚信缺失,如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恶意欠费;(3)求职就业方面的诚信缺失,如制造虚假履历,就业协议违约现象;(4)人际交往方面的诚信缺失,如恋爱动机不诚,网络欺骗,人际信任危机,诚信观念迷茫等。

大学生的这种种不诚信行为所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从个人角度来说,没有养成诚信品质,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从他人角度来讲,损害了其他学生的正当权益;从学校角度来看,大学生诚信缺失有损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形象和信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经济的健康运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当今社会上的确存在许多信用缺失的现象: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屡见不鲜、证券机构欺诈公众聚敛钱财、文化市场盗版迭出,屡禁不止。这些都给年轻的大学生们带来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冲击甚至开始动摇,滋生了企图投机取巧的不良行为。失信惩罚机制的不完善和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不健全使失信者不能得到相应制裁,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淡漠诚信的心理。

2、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重提升,失去生活基础;太封闭,没有走向现实生活,缺乏开放性。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人的德育,导致德育功能缺乏,市场泛化,德育科学化,以考分取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3、大学生缺少自身诚信修养和实践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虽然主观上觉得诚信很重要,待人处事应该以诚信为本,但在实际行为上却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因而导致有的大学生随波逐流,经常做些违反诚信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所在,亦是人类固有的趋利本性在失控时的外在表现。

4、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则弄虚作假。教育子女说真话,自己却假话连篇,使子女“日渐染而不知”。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根据诚信的内涵和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树立起诚信意识,养成诚信行为习惯的活动过程。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构成部分。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采取了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现代诚信教育观念缺位,诚信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陈旧,诚信教育制度化建设滞后和诚信教育的校园大环境尚未形成等几个方面。诚信教育的总体效果离社会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1、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形成诚信教育合力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整合各种教育力量,优化社会、学校和家庭诚信教育环境,营造人人讲诚信的社会氛围,使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来关心、支持大学生诚信教育。具体措施有:完善市场信用制度,促进人与人之间诚信交往;提高政府诚信,打造信用政府;加强网络建设和文化建设,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开展全社会诚信教育,倡导言行一致,有信无欺,坦诚为人,踏实做事的良好风尚;加强学校和家长的互动交流,提高家长对子女道德培养的认识,从而实现学校和家庭诚信教育的良性互动。

2、开展诚信教育研究打牢诚信教育基础

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体制和机制,而且还要认真开展诚信教育研究,夯实诚信教育基础。学校应成立诚信教育的管理系统,从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校级领导,到院系领导,再到一般教师和学生教育管理干部,要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3、丰富诚信教育内容把握诚信教育规律

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可涵盖大学生学习考试、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助学贷款、择业就业等各个层面,具体来说应抓好忠诚正直教育、道德责任教育、规则法规教育、爱岗敬业教育等方面内容。诚信品德形成规律,是指在教育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及个人的主观努力下,人们的诚信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行为等经过多次循环往复而逐步形成诚信品德的必然过程。因此,在开展诚信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晓之以理,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认知水平。其次动之以情,增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情感。再次持之以恒,锻炼大学生诚信道德意志。最后导之以行,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养成大学生诚信行为习惯。

4、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明确诚信奖惩制度

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是高校诚信教育的一大创新举措。诚信档案如实记录了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信用评价,毕业时随学籍档案一起交给用人单位。诚信档案作为个人的宝贵资源,是学生的第二“身份证”,是学生进入社会、安身立命的“通行证”。这样,学生必将处处自觉地实践诚信品质的严格要求,追求信用评价的最高等级,争取在诚信档案中留下美好的记录。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追求的永恒主题。倡导诚实守信,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构筑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诚信品德是当前高等院校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工作。学无信不才,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当代大学生应该诚实守信,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参考文献】

[1]陆艳美. 浅谈大学生诚信问题[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诚信教育篇5

某高校调研人员做了一项为期4周的“诚信度”调查实验。调研人员在教学大楼入口处设置一个无人售货的“诚信小卖部”,柜台所有商品均贴上价签,旁边放置自动投币箱,所售商品均为学生日用文具、矿泉水和小零食等,并在收货柜台处张贴无人售货制度。第一周,诚信小卖部的商品消耗量很大,每天补充短缺的商品。周末结账时,调研人员将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实收账款与应收账款差额较大,回款率不太理想。调研人员决定在下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诚信度,看能否改变销售状况。第二周,在柜台旁安设一个未开启的摄像头,并贴提示:诚信第一,请拿货后主动投币。结果发现回款率有一定提高。第三周,调研人员举办诚信承诺签名活动、开展有关诚信诗词鉴赏活动,如:对“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等古诗词欣赏解析比赛,并对积极参加的同学发放小礼品。第四周,晚上免费放映电影《阿甘正传》、《美丽的故事》、《雷锋》等;实验结束后。通过“诚信度”调查实验表明,一是各周的回款率均占在60%以上,表明多数人具有一定的诚信度,自觉买单。二是随着介入诚信教育的深入,商品销售的回款率不断增加,回款率由最初的61.1%上升到实验结束时已经达到92.8%,也表明学生的自觉性、诚信度在不断的增加,诚信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大学生出现“诚信问题”原因剖析

诚信是立身之本、经商之道、为政之要,是整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础。从小到大,诚信教育伴随始终,小时候听过的美国总统华盛顿砍树的小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小学时,老师就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能欺骗老师同学;中学期间学校也教育我们要诚信考试不作弊。但在高校中,却仍可见不诚信的例子,主要表现在学习和学术研究、社会活动和就业求职过程三个方面,如编造请假理由逃课,考试作弊,学术造假,伪造求职简历等,这些值得我们深思诚信缺失的原因何在?通过诚信实验、社会调查分析,诚信问题出现的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2.1应试教育机制中诚信教育的缺失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是很重视,主要体现在学业成果评价制度的不合理、教育引导不积极和监督制度不到位三个方面。首先,大学“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严重,过分看重学生的个人成绩,如考试成绩、竞赛名次和比赛得奖等,而对学生的平时表现不够重视。这些能在某些学术上取得好成绩的同学会受到表扬和奖励,造成学生把学习的重心放在了取得最终结果的事情上,甚至为得到奖学金而在考试中作弊。其次,大学开设有关诚信教育的课程或讲座较少,对出现诚信问题的学生处理不严厉,如学生考试作弊,一般只给口头警告,或轻度处分,不足以让学生认识到诚信问题的严重性。再者,大多数高校平时对学生的监管力度不够,多在事后给予批评教育,导致学生从诚信思想上放松,对投机取巧、舞弊的思想未能及时纠正。

2.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空前发展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于形势发展,而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及时的跟上社会制度变化的步伐,从而导致了正确引导的缺位,给西方资本主义和各种思潮的渗透发展提供了可乘之机,人民群众的诚信观念和价值观念处于混乱迷茫的状态。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为数不少通过弄虚作假而获利的现象,如“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还有部分高校的领导和教师,不以身作则,参与学术腐败、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金钱或地位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身处“失信”的文化氛围,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在思想上还不成熟,面对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观念的迅速转换、信念的矛盾冲突、物质金钱的巨大诱惑,导致部分学生容易迷失方向,面对利益的诱惑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2.3中小学教育阶段对诚信教育程度不够

目前中小学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迫于升学的压力,教育现状仍然是重成绩而轻品德。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发育的最重要的时期,而大部分学生埋头学习理论文化知识,无暇顾及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甚至某些教师有纵容学生为取得好成绩在考试中投机取巧,导致部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沾染了一些不正之风。

2.4学生自身素养和家庭氛围

学生自身的诚信品质修养不足、诚信价值观和自身道德观的背离也是诱发诚信问题的重要原因。自身的素质与家庭、朋友、社会关系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家长的教育理念、名利观以及诚信认知和对待诚信的态度决定了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轻品德而重成绩,轻身教而重言教,轻过程而重结果,轻道义而重利益”的误区,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过程。某些学生为了不让父母失望而采取欺骗、作弊等来掩盖其真实学习状况,长此以往养成了欺下瞒上的坏习惯,在校欺骗老师同学,在家欺骗父母;有的父母因工作、事业的繁忙,在孩子出现困惑迷惘时未能及时指导,且还有的经常在孩子面前谈一些商场的尔虞我诈,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家庭背景不同,学生素质也各异,导致学校教育难以从同一个层次进行,留下一些的诚信教育死角。

3加强和改进诚信教育措施

针对大学校园出现的诚信问题,通过对诚信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并结合诚信度实验得出,要改变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度,综合考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1完善诚信教育体制,将诚信教育贯穿始终

目前诚信教育管理制度尚未在各大高校形成系统而完善的体系,但一些高校已对某些方面的诚信制度进行了构建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可为我们建构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制度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如在诚信档案制度方面,中国海洋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建立了《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将大学生的在校的诚信表现情况记录在《大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生诚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7]。高校应该从各方面制定相关的诚信制度,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考试等方面建立完善的诚信教育与考评制度,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可学和有章可用,在全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做好诚信化建设。

3.2优化诚信教育环境,让学生潜移默化改变自己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应为学生树立“诚信标兵”,让每个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学习。学校可以定期播放关于伟大人物和道德模范的电影,鼓励学生学习伟人英雄的精神和美德;经常举行关于诚信教育的讲座,吸引学生参与评价和指导,从中体会诚信道德的重要性;在校教师和领导也要作诚信的楷模,给学生做好诚信的榜样,营造诚信文化环境。老师不得欺骗学生,要说到做到,在日常的教学与指导中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以德服人,让学生从心里佩服和尊敬,并感染学生去模仿;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平时大力宣传诚实守信的学风,最终得到学生的认可。

3.3加强诚信美德宣传,引导学生诚信待人

学校组织各种团体活动,宣传诚信美德,通过学生的参与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彻底根除不诚信的思想。也可以组织诚信考试签名活动,引导签名的学生要遵守自己的承诺,在考试中不作弊,同时带动其他的同学也参加到诚信考试的队伍中来。

3.4完善诚信监督机制,辅助实施诚信教育

构建诚信社会,需要把道德自律和制度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制定相应的监督奖惩制度,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对于有失诚信的现象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惩罚,让学生认识到不诚实的后果严重,这样在学生毕业之后走入社会,才不会因为诚信问题犯下大错。比如:在考试考场中安视频装监控设备,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观察学生的考试纪律情况,对违规的学生进行通报批评和相应的处罚;制定奖惩制度,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诚信现象进行表扬的加分等奖励;由学生组成的团体监督校园中的弄虚作假的现象,一旦发现及时进行教育指正等。

4结论

诚信教育篇6

1.学业中的诚信缺失

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甚至剽窃论文这一系列行为时有发生。一方面影响了教师对教学成果的判断,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过去考试作弊被发现后,学生还会感到很羞愧,现在学生对考试作弊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认为是可以理解的,不得不承认,这无疑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滑坡。

2.经济活动中的诚信缺失

在回答调查问卷中“如果要申请国家助学金时,您对您的家境会怎样描述?”一题时,约65%的学生表示会从实回答,而约35%的学生认为可以言过其实。可见,有近1/3的学生为达到目的,会弃诚信而不顾,会把诚信抛之脑后,不能遵守诚信原则。在回答调查问卷中“如果您成功申请到了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时,你将会怎样?”一题时,表示会准时还款的同学占87%,剩下13%的学生则存在侥幸心理,回答到时再说,能拖就拖。困难补助是国家或学校为了帮助那些家境贫寒、难以负担或无法维持正常学业的学生设立的,但有些学生为了获取助学金或奖学金,伪造家庭情况,骗取特困生困难补助,使真正需要补助的学生无法享受正常的国家待遇。

3.就业中的诚信缺失

当代大学生思想意志不坚定,政治立场迷茫,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生活中,很多学生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至于实现目的的方法手段是不是被社会道德所接受,他们都漠然置之。当周围人提出质疑时,他们也还是一意孤行,这是诚信观念日益淡薄的结果。近年来,由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不少大学生为了竞争好的工作岗位,伪造各种荣誉证书、资格证书及社会实践经验等。在诚信就业方面,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适当地修饰简历是可以接受且可行的;另有学生认为,在签约后,如果有更适合的单位,那么违约是可以理解的。由此可以看出,在面对择业的问题上,在诚信和自身的实际利益发生冲突时,多数学生会选择重利轻信。

4.人际交往中的诚信缺失

钱钟书曾说过:“看一个人如何,看他的道德修养高不高,有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就是看这人讲不讲信用。今天跟你这么说,明天他就不认账,这种人没什么道德可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诚信缺失可表现在为人不真诚,言而无信;在恋爱交往的过程中,怀揣不良心态,进行感情欺骗等。2008年10月,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大杀师案”或多或少是由于感情纠结而酿成的惨剧。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在回答“当前影响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因素”一题时,70%的学生认为社会主要承担影响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责任,但50%的学生认为家庭是其形成诚信意识的主要方面。

1.缺乏社会安全感

人的行为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外界不良环境对大学生的诚信品质缺失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我国的法律制度对不守诚信的人的制约还相当薄弱,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诚信观念也相对淡薄,这使不诚信行为肆意妄为,导致当今社会陷入诚信危机之中。这样的社会环境更是让当代大学生惶恐和迷茫,甚至很多大学生为了应付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而去学习与不诚信相关的“处世哲学”。另外,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一些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技能,很少过问学生的人品,这就为大学生不诚实的行为创造了条件。

2.缺乏学校安全感

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想象,但接下来的现实可能会让绝大多数人失望,这里也有不公平、不公正、不诚实,比如有些学生凭关系而非能力当上学生干部,获得奖学金、助学贷款、补助金,入党等等,其他的学生在无法改变这种现象的同时,逐渐认同了这样的做法,并且也开始弄虚作假,而后便成为了一种不良的校园风气。缺乏校园安全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诚信缺失。

3.缺乏家庭安全感

当今社会的开放给予了人们极大的自由,但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不稳定。很多大学生拿感情当游戏,这都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是分不开的。家庭的破裂和不幸福让孩子们缺乏安全感,为了自我保护,寻求安全感,他们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信任他人,也对人不真诚。

三、开展诚信教育的策略

诚信教育奏效的关键在于能否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为此必须明确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的责任。

1.明确社会的责任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当今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不讲诚信提供了机会。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纵容了不诚信行为,漠视了诚信行为。诚信得不到褒扬,不诚信得不到处罚。邓小平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由此可见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弗朗西斯•福山在他的《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一书中,认为诚信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由于法律制度具有强制性和制约性,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下,诚信必须建立在法律制度约束的基础上。制度建设既包括失信惩罚机制的建立,也包括诚信法律制度的建设。

2.明确学校的责任

高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应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德里克强调,大学有责任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者本身的不诚信行为直接导致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如果学校能为大学生提供安全可靠,诚实可信的校园环境,那么不诚信就没有市场。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坚持自身的提高,自己做一个诚信的人。除了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外,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力度,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把相关的法律制度引入到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尤为重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就要正确开展对各种错误倾向的批评,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提高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水平,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促进大学生的诚信。

3.明确家庭的责任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孩子行为及道德的典范,对孩子的诚信教育责无旁贷,但很多家长对诚信认识的偏差导致他们错误地引导了孩子,当着孩子们的面做有违诚信的事,认为这是“智慧”的表现。因此,家长必须坚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诚信言行教育影响带动孩子。另外,家长为孩子提供稳定和幸福的家庭环境对完善孩子的人格,尤其是进行诚信教育至关重要。

四、结语

诚信教育篇7

诚信故事里有一个叫《门德尔松的坦诚》故事令我最难忘,故事里讲的是:着名的德国音乐家和钢琴家门德尔松,单凭《伊塔尔兹》就足以证明他的实力,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也非常喜欢他的曲子,一次,他出访去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为他举办了盛大的宴会,女王在宴会上表扬了门德尔松,他羞得满脸通红,承认说这曲子是他妹妹创作的,只是当时的德国认为女性是创不出好作品,所以他妹妹为了发表,就署名门德尔松了。

门德尔松这种坦诚是世界上少有的,诚实的品格是可贵的,不能因为一丁点利益,就违背了诺言。诺言就是对自己承诺过的话,做出负责。一件发生在英国18世纪的诚信的事更是令人感动。

一名有钱的绅士在漆黑的夜晚里行走,他遇见了一位卖火柴的男孩,男孩哀求他买一盒火柴,绅士答应了,可绅士没有零钱,男孩说肯去帮绅士换零钱,绅士等了很久,始终不见男孩回来,只好拿着火柴回家了。第二天,又有一个小男孩来找绅士,原来这个小男孩是昨天卖火柴的男孩的弟弟,他是来替哥哥送零钱的,绅士问男孩呢?小男孩说哥哥在换回零钱的路上被马车撞了,正在家里躺着,绅士听了又着急又感动,连忙赶往男孩家。

在生活中,我也有不讲诚信的时候。上学时,我和同学约好了晚上一起去玩,可是由于我一边作业一边玩耍,做作业用的时间比平常慢了一倍,刚写完作业,同学就来叫我,我刚想答应,可又想起,我还没有弹琴,只能失信了。

诚信教育篇8

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表现

1.缺乏诚信,背信违约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占0.48%。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洁白无瑕。随着接触社会,童心受到社会的玷污,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

2.抄袭成风,蒙混过关

在大学制订的教学计划中,给学生留有很多自习时间用来预习、复习课程或涉猎课外知识。但现在有很多学生把这些休息时间用来打牌、下棋、上网聊天等,要到交作业时,借其他人的作业花一二十分钟完全抄袭过来就算完事。

3.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

4.求职履历,“掺水”成风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大学毕业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做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

5.助学贷款,处境尴尬

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大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涉及面广、支持力度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重要举措。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需抵押。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但结果往往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这是大学生诚信素质低劣的重要表现。

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形成原因

针对以上大学生出现的诚信危机,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1.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童叟无欺,相互礼让”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的长期专制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易吃亏”等格言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匮乏。诚信的基本要求是诚实、信任、不欺骗,也就是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这些格言古训恰恰违背了诚信的最基本要求。这也说明,历史积淀中的带有“世袭”观念的残余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随着入世和融入全球经济程度的加深,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就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新变化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

3.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缺陷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4.教育内部原因的影响

教育内部的原因主要包括:(1)教师个人的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都会影响教师教授诚信教育。(2)教育方式、方法问题。目前我们的教育方法以灌输、说教为主,将德育教育视为政治说教,或把德育教育当作知识“传输”,忽视情感教育。试想如果淡化情感教育,怎么会培养出真的情感!没有真的情感,又怎么会有诚信呢!显然,不诚信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结出诚信的果实。(3)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原因。由于高校内部管理不严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和不诚信,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诚信机制未能引入学校及学生群体,也使得学生诚信意识不强。

5.教育外部原因的影响

教育外部原因的影响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作为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时下,社会大环境和家庭的负面影响对学校的冲击很大。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到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漠、诚信的缺失、安全感的缺乏等,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也使我们当前进行的诚信教育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诚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根本。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既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因此,高校要从多方面加强诚信教育。

1.在教书育人中要注重诚信教育

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之本。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及技能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即所谓“德才兼备”。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笔者认为,狠抓诚信教育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讲诚信,给学生做诚实守信的榜样。其次,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再次,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诚信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也使教育者自己受到诚信教育。

2.在管理体制中要强化诚信教育

我们知道,诚信是一种优良品质,是社会要求人们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如果人们违背了诚信原则,不仅要受到遣责,而且要受到惩罚,特别是在利益关系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根据诚信的这一特点,在管理育人中,管理干部、后勤职工和教师一样,首先要诚实守信、率先垂范,还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让全校师生都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决不能让投机钻营者得逞,也决不应该让老实人吃亏。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并和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协调一致,同时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这是诚信制度执行的关键和强有力的手段,它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3.在服务工作中要渗透诚信教育

由于服务性工作涉及到的大多是利益关系,诚信也就显得更为敏感和重要。因此,诚信无小事。充分发挥服务主体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在服务中进行诚信教育的极其重要的基本途径。服务主体只有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处处守信用、重承诺、践约定,实行优质服务,才会取信于服务对象。并且,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诚信教育。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后,服务主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生活范围扩大了,高校的诚信教育也一定要与时俱进,加强创新,及时调整对策,更进一步从制度和教育两个方面努力,使诚信的链条不断延长和加固。

4.在环境建设中要体现诚信教育

“育人环境”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方方面面。我们这里仅就高校的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含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和舆论环境如何体现诚信教育作些探索。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以诚信为本,它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例如,北师大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办学理念就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为核心,以诚信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精神。二是校园环境建设要体现诚信教育。例如,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教育的网站或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充实诚信教育的内容等等,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益。三是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舆论环境。要充分运用广播、板报、校报、电视、网络等正面舆论引导人,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用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的反面教材警示人。特别是要利用辩论、讨论、思想交流等多种形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驳斥错误的看法和言论,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提高思想认识。

诚信教育篇9

[关键词]初中生 诚信教育

目前,我们初中生诚信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一定要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广泛而深入地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实践,努力塑造初中生健康的人格。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诚信道德内化的教育目标

我认为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诚信道德习惯,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灌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知是行的先导,是产生行为的思想基础。我们要适时对初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教导初中学生应具有良好品质,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生活和集体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使他们懂得讲诚信的重要意义,识别和抵制虚伪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让诚信道德内化的教育目标深入初中生的内心。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个人认为对初中生进行诚信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诚信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仿行为教育他们,使同学们的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我们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初中生以更感性的认识,如名人示范、教师示范、学生示范、搞好班级活动等。让他们在感悟榜样、关注生活、体验活动中逐步提高个人的诚信意识,从而实现诚信道德内化的教育目标。

二、以学科渗透与活动教育为载体,探索诚信教育途径

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材中,本身就渗透着对初中生的诚信教育,而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理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诚信教育的责任。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很多与诚信相关的名言、故事和丰富的活动,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内容,主动地对初中生进行诚信教育与辅导。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和我的教学同仁们曾做过许多大胆的尝试,但我们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老师主要充当扶助者,引路人的角色。在我们的诚信教育教学活动内容中,以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为主,让同学们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还定期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让学生讲述《乐羊子妻》、《曾子杀猪》、《徙木为信》、《张良奇遇》等与诚信相关的传统美德故事,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深切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中我们还利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身边的典型事例、人物故事、先进事迹,我们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参观、走访、征文、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使学生通过参与系列活动在心里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暗示,达到诚信教育的潜移默化效应,逐步培养学生对真假、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从而教育学生“诚是立人之本,信乃成事之宝,”收到了良好的诚信教育教学效果。

三、以构建校本诚信教育为抓手,挖掘诚信教育资源

学校优化校园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作用。如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后墙有关于诚信的班训、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在走廊楼道悬挂关于“诚信”的宣传牌。整个校园环境整洁、清新、优美,好像每个角落都在说话,积极的舆论宣传,优良、文明的环境熏陶,也更促进了初中生良好公德的养成。

在我们学校开展构建校本诚信教育的活动中,我们思想品德老师经常和学校领导沟通交流,我们除了经常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橱窗等宣传媒体对诚信与做人,诚信与学习,诚信与成才的关系在校园里作全面的宣传外,还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具备诚信的品质、诚信的素养,和学生平等、民主、友善的交往、学习和生活。在我们的学校里充分挖掘德育教育资源,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还尽可能利用节假日、纪念日、活动周搞一些丰富多彩的礼仪、礼节、文明礼貌教育活动。

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不稳固,为此,我们学校领导和老师经常检查督导,强化同学们的知情意识,尤其是强化同学们平时诚信完成作业和待人接物的言行一致,另外在班级常规活动中设监督员,开展“诚信”行为训练活动,通过检查督促,使之自我完善,定期评选出“诚信标兵”,为同学们树立榜样,以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诚信的生活习惯。

四、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践行诚信之道

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所以要达到较好的诚信教育效果,我们老师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为载体。如定期让同学们观看优秀电影电视片,听先进人物报告会,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故事会、班级辩论会、师生实话实说讨论会、征文竞赛等,让同学们在具有趣味性、吸引力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从而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诚信教育篇10

关键词:小学生  诚信问题  原因  教育策略

前言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一个说谎的孩子,最后失去了救援之手,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了代价。它告诫人们:“人无诚信不立”、“国无诚信不稳”,只有诚信,才是走向成功的通行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孩子教育为出发点,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失为一条可行之径。

         一 诚信、诚信教育

         诚信即诚实守信,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主要讲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信”主要讲取信于人,信任他人。有学者认为:“‘诚’的重心在我,强调的重心在人,是主观动机,是内心态度和内在品质;‘信’则强调言行的客观后果,涉及自己外在言行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诚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教育规律,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诚信品格所进行的教育,包括三层内涵:首先,指培养诚信之人的教育,即使受教育者成为富有理念和诚信品质的教育。其二,指教育本身是诚信的,即教育自身对受教育者、社会和国家是诚信的。其三,指教学自身的诚信,即在自觉和自在中教学诚信的教育。

 诚信既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又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连接着生活的无形纽带。诚信教育对于一个人,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为了瞬息万变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必须要进行的。

         二 小学生诚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小学生诚信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的口号在小学校园里愈喊愈烈,作为素质教育之根本的诚信教育也不甘示弱,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性的话题。自然,小学生诚信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随着其教育的发展而日见凸现!据诚信内涵和意义的阐述来审视小学校园的诚信现象,会发现其中存在诸多诚信阻滞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有些问题甚至表现得相当突显。

         一个“诚信”课题组对小学生“诚信”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题目如下:在下列十项品行中,你认为未来社会最应提倡的是什么?正直、礼貌、诚实、守信、孝敬、宽容、责任、独立性、合作、守时,在小学生的选择中作为现代社会重要价值观的守时、守信被列为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三位,其结果反映出的诚信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小学生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经过查阅多方面资料总结发现,其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为经常性的迟到、旷课、向师长撒谎、抄袭同学作业等,而且像雇人代做作业等“伪学”现象屡见不鲜。校园中存在的诚信问题使得部分小学生整日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与诚信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最终堕落为所谓的“问题”学生。

         2.小学生诚信存在问题的原因

         通过具体分析,小学生诚信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主观和客观共同影响的结果。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小学生诚信观念的薄弱。它是导致小学生诚信出现问题的主观因素。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贮备少,认识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是非判断力低,意志品德不坚,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随着核心家庭的剧增,孩子在家中常处于中心地位,容易造成很强的虚荣心。当孩子虚荣心遭到挑战时,也会出现不诚实的现象。

         第二,父母的品行“有失楷模”。中国有句老话:“不知其人观其子”,这说明以父母品行为标榜营造和谐诚信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一项调查中,只有42.7%的孩子认为家长是诚信的!高年龄父亲,低学历母亲,单亲家庭或核心家庭,不和谐家庭等,家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会为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三,教师的道德“有失风范”。铸造诚信之魂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一面镜子,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教师存在大量不诚信现象,比如,老师要求小学生要守时守纪,不许迟到、旷课,而老师就有上课迟到、下课拖堂的现象;老师要求小学生不许打手机,但有的教师却在上课时公然接打手机。这些不能以身立榜的行为,给小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小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言行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学校的教育“有失调节”。从学校内部的教育来说,学校本应是教育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学校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表面上搞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甚至以智代德,对小学生如何做人缺少关注,道德教育名存实亡。 

缺乏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加上现行的教材内容陈旧老套,缺乏时代性、人本性、前瞻性,无法使学生全面、自由、创造性地发展,使得“教”“育”分离,“知”“行”脱节,存在严重的“失调”现象。

         第五,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使得部分经营者在利益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制假售假等现象,经济中的虚假欺骗程度不同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从而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学校不是“世外桃源”,社会的诚信危机必然会影响校园和学生自身。

  三 小学生诚信教育策略

         党中央强调公民道德建设要从娃娃抓起,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更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为了让孩子们将来能够与社会、与他人和谐友好相处并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懂得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在小学中开展诚信教育,采取相应的对策是至关重要、刻不容缓的。

         1.形成小学生诚信观念的摇篮: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刚懂事甚至刚出生时,就要深入浅出地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孩子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诚实守信。

         第一,家长要具有诚信的品德,做一个诚信的人。不对孩子说谎话,做到言而有信,欺骗会给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父母要在言行上为孩子树立榜样,以良好的品格来感染孩子、熏陶孩子。

         第二,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诚信教育。“以诚待人,以信办事”,就是说为人要诚实,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尽力做到。如今很多家长认为“老实人吃亏”而教唆孩子耍圆滑,终究造成孩子的诚信存在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对孩子进行有目的的诚信教育,对孩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

         第三,家长要用心营造良好的诚信家风。古人云:“家风淳,子孙贤”,诚信家风是孩子成长的沃土。诚信品质的养成,要靠长期的熏陶。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良好的言谈举止,诚实守信的品质,特别容易潜移默化,相互影响,从而共同进步。由此可见诚信的家风是形成孩子良好的诚信品质不可缺少的因素。

2.塑造小学生诚信品格之关键:学校

         学校是教学的场所,更是育人的场所。诚信的学风、师风、校风对培养诚信之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教师在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第一,良好学风的建立。把日常小事作为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从细微处见风格,从小事中显精神。在学习生活中,向同学借东西要及时归还;做好人好事的情况,应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让学生给学生提供和树立榜样,在相互学习中,培养小学生整体的诚信品质。

         第二,规范师风的约束。老师是诚信的领航者和实践者,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与党的教育方针,与学校的教学工作保持一致,切实给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应言行统一,表里如一,不失信于小学生,否则,教育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第三,诚信校风的建设。诚信校风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它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的作用,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在诚信校风建设中要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在学生学习中经常性地开展以诚信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以诚信建设为主题的辩论会、演讲会;组织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等,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高质量的诚信校风以其较强的渗透力、影响力,帮助小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3.小学生诚信意识强化的支柱:社会

         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仅依靠教育的力量难以实现其本质的转变,还需要系统的社会配套工程进行强化。在现代社会中,任何教育都要接受社会的检验,以得到升华和发展。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更离不开社会,需要社会的加强与优化。           第一,各级政府要以身作则倡诚信。要人民群众诚实守信,政府首先要率先垂范,对老百姓“言而有信”,取信于民,政府做好了,老百姓自然跟从,人人都以诚信为荣。从目前局势看政府应采取加强德育规范建设,大力倡导树立社会主义八大荣辱观,使社会主义市场逐步完善,让政府部门成为实施诚信教育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

         第二,借助媒体宣传和推崇诚信美德,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社会媒体应根据自身特点,创造正确的社会舆论,以健康向上的舆论引导人,并通过推典型、树榜样,形成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舆论氛围,使诚信人受到表扬,使背离诚信的人受到舆论的批评,让诚信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