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日记十篇

时间:2023-03-31 00:19:29

蚯蚓的日记

蚯蚓的日记篇1

1、《蚯蚓的日记》是由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哈利·布里斯(美国)朵琳·克罗宁,主要记录和表达了小蚯蚓的观察及思考。

2、出生于美国纽约,热爱写作,作品诙谐逗趣,拥有广大书迷。她的第一本创作“Click,Clack,Moo: Cows That That Type”,出版后即得到凯迪考特大奖的肯定;之后的作品也都获得极大的反响,荣登纽约时报畅销图画书排行榜。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蚯蚓的日记篇2

妈妈说我应该永远记住三件事:

1.地球给了我们需要的一切.

2.我们钻地道的 时候,也同时帮忙照顾地球.

3.绝对不要在爸爸吃报纸的时候烦他.

3.29今天我努力教蜘蛛怎样钻地,一开始,他全部的脚都卡住了.后来他又吞了一堆土.

明天他要教怎样倒立行走.

4.1蚯蚓没办法倒立行走.

4.4钓鱼季从今天开始.我们全部都钻到更深的地方.

4.10

下了整晚的雨地上湿透了.我们一整天都待在人行道上.跳房子是一件非常危险的游戏.

4.15今天我忘记带午餐.肚子实在太饿了,只好吃回家功课.老师叫我写十次"我以后不吃回家功课了"写完以后我把那张纸也吃了.

4.20今天我偷偷靠近公园里的一些小孩,他们没听到我来了.我在他们面前扭来扭去,他们大声尖叫.我就爱看他们这个样子.

5.1爷爷教过我们,礼貌非常重要.所以今天我对遇到的第一只蚂蚁说:"早安."队伍里还有600只蚂蚁.我在那儿站了一整天.

5.8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最可怕的噩梦-------巨大的鸟在玩跳房子!妈妈说我睡觉前不可以再吃那么多垃圾了.

5.15今天我和蜘蛛吵架.

他跟我说有脚才叫酷,然后他跑了,我追不上他.

也许他说得没错.

5.16我逗蜘蛛笑,他笑得太厉害了,结果从树上掉下来.谁说一定要有脚呢?

6.5今天劳美课我们做通心项链.我把我的作品带回家,大家把它当晚餐吃了.

6.15我姐姐觉得自己美极了!我告诉他,不管花多少时间照镜子,她的脸永远长得跟她的屁股一个样.

蜘蛛觉得这真的很好笑.

妈妈可不这么想.

7.4我长大以后想要当秘密情报员.蜘蛛说我得非常小心,因为总统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踩到我.

7.28作为一只蚯蚓,有三件事我不喜欢:

1.不能吃口香糖.

2.不能养狗.

3.功课那么多.

7.29作为一只蚯蚓,有三个好处:

1.永远不必看牙医.

2.永远不会因为拖着泥巴进屋而被骂.

3.永远不必洗澡.

蚯蚓的日记篇3

我在走道上发现了一只蚯蚓。蚯蚓的样子跟科学书上的图片差不多,身体长长的,颜色呈棕红色,有我大拇指指甲的三分之一粗,一厘米差不多。蚯蚓的两端都是圆圆的,我分不清头尾,也没找到视觉、听觉和嗅觉器官。当我发现它时,太阳光很暖和,蚯蚓在左右扭动,我不明白它为什么会这样?猜想它躺在硬邦邦的石头路上不太适应,又猜想它不喜欢太阳光。于是,我在旁边泥土中用捡来的冰棒棍挖了一个大约宽一厘米,深两厘米的洞,再把蚯蚓的一头放进洞里,蚯蚓费力地钻,老半天都没有钻进去一点,我失去了耐心,找来了一片树叶将蚯蚓盖上,为它遮挡太阳光,就走了。

2008年3月1日星期六

今天天气阴了一些,我去帮妈妈买东西时,发现了前天的那片叶子,我轻轻地拿开一看,蚯蚓还在那儿!这是怎么回事?蚯蚓的状况显然不太好,一动不动地躺着,我拿了一根树枝动动它软软的身子,蚯蚓慢吞吞地动了一下,这是怎么了?我满怀疑问回了家。

2008年3月2日星期日

蚯蚓的日记篇4

【关键字】蚯蚓;开发;利用

1蚯蚓简介

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蚯蚓为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世界的蚯蚓约有 2500多种,我国已记录229种。环毛属(pheretima),广种类多。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00多种,1837年被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蚯蚓在中药里叫地龙(开边地龙、广地龙),《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2蚯蚓的利用现状

   1979年, 天津市从日本引进“北星2号”蚯蚓50万条, 通过繁殖,一多时间就为全国各地提供了人工养殖蚯蚓的蚓种, 并利用蚯蚓作为蛋白质饲料。吉林省生物研究所1979年开展人工养殖蚯蚓试验, 养殖10000条长春蚯蚓, 经过蚯蚓分类, 从中筛选良种。

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养殖德州蚯蚓、北京环毛蚓和爱胜蚓, 利用蚯蚓造肥和处理城市有机废弃物试验。上海水产研究所与上海自然博物馆和海安县饲料公司协作养殖爱胜蚓和环毛蚓初步获得成功, 利用蚯蚓喂家禽,获得良好效果;上海金山县科委从日本引进“大平2号”蚯蚓, 安排22个养殖蚯蚓实验点, 凡是冬季保温条件好的单位, 蚯蚓都能大量繁殖, 1980年在全县扩大实验。镇江市乳品厂也从上海引进日本“上地龙”,并培养了本地适应性强的品种—背暗异唇蚓、赤子爱胜蚓、湖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四川省盐源彝族自治县梅雨中学从1973年开始利用蚯蚓接种苹果树的土壤, 配合使用有机肥料, 经过数年观察,蚯蚓数量增加[1]。目前蚯蚓主要在食品领域、药品领域、农业生产领域、水产品养殖领域以及环保领域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2.1作为药材

作中药材适宜养殖的蚯蚓品种主要是参环毛蚓,又名广地龙。该品种个体较大,长120毫米~400毫米,直径6毫米~12毫米,背面紫灰色,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喜南方气候,食肥沃土壤。性味咸寒,具有清热镇惊、祛风活络、利尿平喘的功效。有降和舒张支气管的效能, 蛆蚁药品还可治疗烫伤、烧伤等。有肿、止痛、退烧功效[2]。

当然,蚯蚓还有蚯蚓提取物对胃癌、肺癌及食管癌、咽喉癌、移植性肿瘤以及其他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的的生长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除了直接抗肿瘤的作用,蚯蚓提取物对放疗、化疗和热疗有增效作用, 可明显提高全量放疗的完全缓解率。是一个良好的辐射增效剂和化学增效剂,减轻放射治疗的危害。第四军医大学王克为教授等人从鲜蚯蚓中提取制备抗肿瘤新药 ———地龙胶囊, 该药具有强烈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是一个良好的辐射增效和化学增效剂。临床研究表明, 单独给予地龙胶囊(912)对食管癌有抑制作用, 晚期食管癌的部分缓解率为43% , 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 肺癌的近期有效率更高, 对其他各种癌症亦有显著的治疗作用[3]。

2.2作为食品。

蚯蚓不仅营养丰富, 而且如上所述因其性寒微咸, 具有清热祛风、通络、利尿功效而具有较高的保健作用。美国食品公司用蚯蚓制作成各种食品, 其中蚯蚓浓汤罐头和蚯蚓饼干畅销欧美各国。另有用蚯蚓末加苹果汁做成蛋糕、蚯蚓烤面包、炖蚯蚓、蚯蚓干酪、蘑菇蚯蚓等。目前, 我国蚯蚓食品研发种类主要有以下几个领域蚯蚓粉。

2.2.1蚯蚓干

目前蚯蚓开发企业用用温开水加醋将活蚯蚓泡一会儿, 拌上草灰将它呛死后,把尾端钉在板上, 从头到尾将腹部剖开即可晾晒成蚯蚓干。食用时将蚯蚓干泡开,然后用食油煎炸, 再用酱油、大蒜和葱等作料调拌, 是宴席上一道贵菜肴。

2.2.2蚯蚓粉

蚯蚓企业将处理好的蚯蚓晒成蚯蚓干, 磨成蚯蚓粉, 然后再将其与面粉和肉类制成饼干、面包, 面条或肉类的代用品。蚯蚓肉与牛肉混合制成汉包, 味道十分鲜美, 其售价比一般汉堡包高出15%。

2.2.3 红烧蚯蚓

蚯蚓企业将300g蚯蚓洗净处理后用热火炒至半熟时,放入新鲜的辣椒100 g,加3汤匙酱油、1汤匙麻油及30g白糖, 再用温火烧3~5 min即可,食用时味道鲜美,香嫩可口。

2.2.4 蚯蚓罐头

蚯蚓企业将原料预处理(将新鲜蚯蚓用流动水反复冲洗干净)油炒(处理5 min) 香料水配置(0.05%五香粉、1%鲜姜丝、0.05%干红辣椒、味精适量, 调配均匀)闷煮装罐排气密封杀菌冷却保检验成品。蚯蚓罐头色泽灰褐, 气味香正,形态完整, 是一种蛋白含量非常高的营养型昆虫食品[4]。

3.1改善土壤

   达尔文说过:犁是人类最古老而又有价值的发明物之一, 可是, 远在人类出现以前, 土地早已被蚯蚓耕耘过了。所以, 现在有的人就叫它“活犁耙”或“生物犁”, 这是对蚯蚓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于蚯蚓改良土壤的研究工作, 国内外已有不少人做过。达尔文曾经推论过,如果每英亩地里有5万条蚯蚓的话, 由于它们每年吞食土壤, 可以排出7. 68~18. 41t的粪便, 如果将这些蚓粪平铺在地面上, 那么经过十年就可以铺上一层厚2. 54~3. 81cm的蚓粪[5]。

 用蚯蚓粪生产的粮、菜、棉、油、茶、药、苗木、花草不仅肥效高, 抑制有害菌和病害能力强, 还可提高土温、保水、保肥。实践证明:施过蚯蚓粪的农田土质松软, 农作物根系发达, 蚯蚓粪经过微生物发酵, 能形成高档生物肥给农民节省大量农药、化肥, 生产的农产品符合绿色标准, 蚯蚓粪既改良了土壤又节省了农药化肥, 既提高了产量又生产绿色食品[6]。近年有人又研究了蚯蚓对土壤结构形成的速度、形态和微结构的观测研究及蚯蚓团聚体的性质和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认为蚯蚓具有较高的水稳性以及优良的供肥、保肥能力, 称之为“微型的改土车间”。

在我国, 濮禹教授最早研究蚯蚓肠的消化作用和对于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她认为通过蚯蚓的消化道以后, 蚯蚓吞入的土壤 (称为母土 )变成有效磷、有效钾、总氮量、含钙率和氨氮率均高的粪土排出来, 而这些有效物质,对农作物的生长是十分有利的。

4.1作水产饵料

蚯蚓可以作为水产品饵料其代表品种有湖北环毛蚓等。该品种长70毫米~220毫米,直径3毫米~6毫米,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灰色,尾部体腔中常有宝蓝色莹光。环带三节,乳黄或棕黄色,喜潮湿环境,宜在池、塘、河边湿度较大的泥土中生活,在水中存活时间长,不污染水质。

5.1处理废弃物

由于现代工农业的迅猛发展, 众多的工业废弃物被排出, 造成了严重社会公害。大量地应用农药,污染了成片的农田, 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 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 急待采取保护措施,已成为国际间共同关心的大事。英国与日本等国积极研究处理公害的方法, 其中之一就是用蚯蚓来处理公害。例如, 一条蚯蚓每天可以处理0. 3g的造纸泥, 只要养殖3亿3千条蚯蚓就可以每天处理100 t的造纸污泥了。所以, 在日本用蚯蚓来处理造纸污泥已进入实用化的阶段。此外,蚯蚓还可以处理酒厂、畜禽和水产品加工厂的废弃物和废水, 日本利用蚯蚓每月可处理这些废弃物多达3000t, 在美国利用五亿条蚯蚓,每天可处理200 t工业废物。用蚓粪中的微生物群来分解废水中的污泥, 使之产沉淀可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目前美国有9万个蚯蚓养殖场在养殖蚯蚓和出售蚯蚓, 成千上万个家庭利用蚯蚓改良土壤, 分解废弃物。美国出售红蚯蚓或肥料蚯蚓给家庭养殖者出售养殖箱5×5×1尺的箱子养上2万条蚯蚓可以解决一家四口人的废弃物处理。卡特的弟弟休•卡特,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利用一口废棺材养殖蚯蚓, 二十多年, 发展到每年销售1500万美元的蚯蚓。美国鱼饵业协会主席纳德•盖迪从1967年起,用20美元的资金养殖蚯蚓, 十年后发展到拥有30多名推销员的规模。加拿大安大略的克劳克,在1970年说服当地保机构提供给他1000美元作资金, 实验用蚯蚓来消化垃圾。现在他饲养的蚯蚓每周可消化20 t垃圾[7]。

3对蚯蚓资源合理利用的相关建议

蚯蚓产业还是一个较为新兴的产业,目前发展相对不成熟,很多地区发展过于盲目,只会跟风缺乏自身独立的思考和科学的规划, 仅仅凭借一身闯劲。

3.1成立全国性的协作组织

蚯蚓生产企业要在政府部门牵头下学会统筹安排、制订该项工作的总体研究划。成立类似于“蚯蚓开发与利用协会”等协调各地区的研究项目, 避免重复建设。同时要学会协会成员单位内部开展技术交流、参观考察等活动,促进各个企业提高蚯蚓生产质量,提高该项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真正成为有关领导机的好参谋、好助手。

3.2加大农村蚯蚓产业投资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因地制宜发展蚯蚓产业,继续加强广大农村推广普及虹躬的养殖与应用工作, 充分发挥农村人多、地广的优势。农民自养自用, 解决农村紧缺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精加畜禽产品及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此外, 应选择一些畜牧场、奶牛场等建立大型虹封养范场, 探索大面积养殖的经济效益、生产工艺等, 为进一步大规模生产创造条件, 积累经验。

3.3利用新技术科学选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蚯蚓产业就会停滞不前,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最终会挫伤投资者的生产积极性。而利用高科技的首要步骤就是在选种这一环节,因此投资者要积极选育地方优良品种, 努力培育新品种, 防止适合人工养殖的纸闯因品种太少而出现的不良后果。

3.4产学研相结合

走产学研相结合是各国发展的大趋势,蚯蚓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学会走这条道路,因为只有联合高校以及科研单位才会最大限度的利用最新的技术,而高校通过与企业结合可以解决自身科研经费不足的难题,这样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因此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和科研单位应加强基础理论及作用机制机理方面的研究, 进一步提高高校的学术水平, 以便更好地指导生产.很多学校有我校生命科学系这样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的系部,它聚集了一批科研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的科研队伍,它们对当地的气候土壤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如果蚯蚓产业发展企业能够利用好将会对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结语

  我国的蚯蚓资源异常丰富, 目前采集和养殖的蚯蚓大部分用于出口和动物饲料, 特别是蚯蚓及其提取物都是绿色无公害的, 因此蚯蚓饲料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有着极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卫国.我国蚯蚓养殖利用的现状和展望.动物资源研究 2010年第5期.

[2]孔凡真. 蚯蚓的养殖及开发利用 .特种经济动植物,2001年第12期. 

[3]王海英.郭祀远.李琳. 蚯蚓的研究与应用.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  2002年第2期

[4]王文亮,刘学锋,邬元娟. 可食用型蚯蚓研发现状及发展前景

保鲜与加工[j].2008年第5期

[5]邱江平.蚯蚓及其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 j ].上海农学院学报,1997年第6期

蚯蚓的日记篇5

观察日记----蚯蚓

博兴县实验小学三·四 王兴业

今天傍晚,我和妈妈出去玩的时候,忽然,我看见土里有几只小蚯蚓,我觉得很好奇就拿起一只玩,当我一碰它的时候它马上就躲在环带里了。

我小心翼翼的把蚯蚓放到一个小盒子了,回到家我把蚯蚓放到纸上,它动起来的时候弯弯扭扭的,我还用放大镜看到它的口、环带、,同时我也知道蚯蚓是不能长时间放在水里的,而是生活在花坛、草地、菜园、墙角的土壤中这就是我观察的蚯蚓。

指导教师:卢月红

蚯蚓的日记篇6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学生学习,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只有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使其由消极状态转化为积极状态。农村学生身处大自然中,绝大多数学生看身边的“万物生灵”,就像空气一样,广泛而平淡,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学生对生物活体、标本、模型、挂图等传统直观教具有极大兴趣,而且对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尤其是能引起上课时容易分心的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

例如,学习《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时,笔者是这样安排的:先安排实验小组(每小组4人)课外捉5条泥鳅饲养备用,到上课时再让学生带到学校,按教师要求用湿棉花包好鱼体,露出尾部,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情况,通过观察,区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区分不同血管的血液流速、方向。通过此次实验,让学生找到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并进行记录、交流,小组间比较,实验后将小鱼放回大自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强调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投入探究,就必须开放实验室。传统教学中只安排几个有限的学生做实验。即使这样,学生也只是“照方抓药”,毫无自主探究性可言。农村生物实验室也是学校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农村学校有利之处是能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环境这块“试验田”,生物环境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开放的,让学生去做自己想做的实验,使实验室和大自然真正成为开展科学探究的场所。

在学习《环节动物门》一章时,蚯蚓在自然环境中容易获得,对学生了解“环节动物”特征是非常有利的感性材料。教师可安排学生在课外完成,实验前让学生说出寻找蚯蚓的方法,引出对蚯蚓生活环境认识同时,教师介绍蚯蚓对人类的意义――蚯蚓的运动消化能松土造肥、蚯蚓的营养价值高及蚯蚓养殖厂的发展。再提出实验的具体要求,仪器和材料,但要注意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究空间,如:

①怎样区别蚯蚓身体的前后端?②用手来回抚摸蚯蚓的体表(摸腹面),有什么感觉?③蚯蚓在纸上运动比在玻璃上运动是快些还是慢些?

在探索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时,又设计了以下问题:

①用手轻轻地触动蚯蚓前后部分,它会有何反应?根据你观察的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②浸过醋的棉球放在蚯蚓身体各部分,蚯蚓的反应一样吗?③通过观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④手电照射蚯蚓身体前后端结果如何?⑤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与水螅相比,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有什么特点?

在上述实验观察过程中,学生得到了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肯定,而对于一些不妥的做法,教师也要给予纠正,不要将现成的答案直接呈现出来,可以通过提示、启发、诱导,让学生自己去寻根求源,解决疑难问题。

3 联系实际 重视探究的效果

生物学来源于自然、生产、生活,采用生物实验的手段,解决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生物学问题,可使学生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学有所得,学有所为。

例如:在讲“饮食卫生和健康”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自己的饮食习惯是否科学,如何改进,并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一日三餐”的合理食谱。

4 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完善探究的结论

合作理念是整个教学的主旋律,小组合作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让生物教学充满了生气。合作交流能改善学生的认知能力,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均离不开学生的口头表述。心理学认为:口头表达训练对信息的储存以及促进长时间的信息记忆是十分必要的。

探究性学习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不应是模式化按部就班地学习,它要求学生在实际探索中去体悟,感知探究的途径和一般方法。例如,学生在课堂学习了有关骨的知识,完成了“鉴定骨的成分”的实验,学生能观察到: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并有气泡产生;骨、鱼肉均可燃烧,并可闻到蛋白质燃烧的气味;骨燃烧后剩下白色物质等现象。但由于学生还没具备相应的化学知识,对骨的成分中无机物、有机物和碳酸等内容不理解,所以对这些概念应作进一步的探究。

接下来让学生看书、讨论和交流,并提出各自的问题,教师在学生交流的问题中归纳出以下几点:

蚯蚓的日记篇7

方月仿的呼应,应该具有新世纪第一个10年文化觉醒的意义。这10年,忙于经济崛起的中国,有了文化觉醒的新气象。而催动这个觉醒的重要因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浪潮的兴起。意味深长的是,这个浪潮涌动于中国,恰恰是缘起于传统蚯。2001年5月,昆曲作为中国传统蚯的代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新的世界遗产种类,是在20世纪末的1997年刚刚设立的,旨在保护人类的文化传承,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首批列入这个世界非遗代表作名录的有19个项目,中国的昆曲名列第一位,日本的能乐也同时列入。但在当时,中国的新闻媒体只有一个不显眼的简略报导,许多文化人士也未能及时知晓;而日本则是通栏大标题,视为国家的大荣誉,庆祝了一番。这是新世纪第一年的情形。现在回头看,中国昆曲列入世界遗产无疑是新世纪伊始最具标志性的文化事件。中国的传统蚯,由此获得了新的认识视野和评价标准。在20世纪最后10年遭遇市场经济、新兴娱乐样式和西方文化多重冲击几乎面临绝境的传统蚯,也由此获得转机,在新世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旗帜下,绝处逢生。这个蚓缧缘淖变,有世界文化潮流的背景,更有中国政府主动介入和应对的文化战略的推动。这一推动,推出了一系列文化自觉的举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参与了这个公约制定工作的全部过程,并迅速加入了公约;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于3月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12月,国务院又发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6年5月,由国务院颁布了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京剧到包括汉剧在内的各地方蚯主要剧种都列入了名录,中国传统蚯正式受到了国家层面的保护。2006年6月,中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任务,文化建设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文化产业兴起,传统蚯在新的历史起点,重获发展生机。这是新世纪第一个10年可以感受到的文化步伐。方月仿参与了汉剧申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自有一番深切感受和欣喜。在汉剧申报成功后,他在武汉图书馆百家讲坛开设“汉剧讲坛”,与武汉电视台合作开辟“汉剧艺术栏目”,到华中师大为大学生开讲座讲汉剧文化,为中山大学研究汉剧的博士陈志勇提供学术指导,在《长江日报》呼吁建“汉剧艺术博物馆”……这部谈汉剧的文集,记录了著者追随新世纪脚步的蚯文化思考,也如晴空一朵云,映射出新世纪第一个10年的文化气象。

传统蚯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列为“传统蚓纭崩啵其实,蚯是中国民族蚓绲亩捞孛称,王国维在《宋元蚯史》中,将“蚯”一词用来统称古代、近代的民族蚓纾使用传统蚯名称应该更能表达中国民族蚓绲奶卣鳌4统蚯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创造,是中华文化中与群众生活最密切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也最具精神家园的意义。中国传统蚯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每一地域,都有那一方土壤孕育出来的代表性剧种;每个剧种,都是那方土地上的人们特有的精神家园。秦腔是陕西人的精神家园,川剧是四川人的精神家园,汉剧,无疑是湖北人、武汉人的精神家园。但各地区保存的蚯传统又大有差别,有的依然浓厚,有的几近消失。比如秦腔在陕西仍有浓厚的民间土壤,作家贾平凹的小说《秦腔》,写陕西人离了秦腔简直无法生活。到西安旅游,西安的导游小姐介绍西安和陕西文化,会搬出秦腔来夸耀,而武汉的导游却未必知晓本地的汉剧。这不能责怪年轻人,我们的文化部门汉剧剧团确实没有为他们提供获得了解汉剧的渠道。当今影视作品中,诸如豫剧、晋剧、川剧、越剧等都能在以河南、山西、四川和江南为地域背景的故事中出现,或作民俗风情的展现,或是剧中人物的特别爱好,香港电视剧也注重展示粤剧情节,唯独汉剧,似乎从未出现在哪一部讲湖北武汉故事的影视剧中。武汉地区的作家们总想创“汉派”小说,但最能代表武汉文化特征的汉剧几乎从未在所谓“汉派”作品中有过介绍和描述。三十多年前,著名诗人徐迟在写了《哥德巴赫猜想》后,一连推出了好几部轰动一时的报告文学名著,其中有一部专写汉剧表演艺术家陈伯华的《牡丹》,将汉剧的典雅华丽描绘到了极致,令武汉人为汉剧骄傲不已,那是大气磅礴的汉味作品,可惜已成绝响。30年社会急剧变化,新一代武汉人又对汉剧陌生了,连在武汉生活过的文化学者易中天也对汉剧不甚了解。他在《读城记》中解读武汉人文化心理,想当然地将汉剧《哭祖庙》说成是哭腔哭调的楚剧剧目,可见对本土蚯的隔膜。方月仿曾有《易中天误读武汉人》一文分析易氏之误,但也不能苛求易中天,他可能未曾到剧场听汉颍而汉剧几乎没有如豫剧、越剧、黄梅蚝秃南花鼓蚰茄易于流传的唱段,故而即使生活在武汉,也不可能有耳熟能详地感受汉剧的环境。汉剧与其他蚓缦啾龋最大的弱点是缺失了农村的土壤,缺乏农民的支持;然而这又恰恰是汉剧之特点,因为汉剧本来就不是在乡村小调纯粹民间土壤上自然形成的剧种,而是在东西南北各路商贾云集、九省通衢的大汉口,由几代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大剧种,是明清蚯变革的产物;它是最早的城市蚓纾它最初的演出阵地在汉口、沙市、襄阳,故而缺乏原始的乡土气息;它的基本观众是城市居民,是都市里的商人、职员、工人。从前汉口码头的搬运工人呼喊出的号子声都有汉剧的声腔,著名旅美作家聂华苓离开故国几十年,仍怀念童年时代在汉口听过的汉剧。汉剧,的确曾经是武汉人的精神家园。理解了汉剧的特点,就不必拿它与其他乡土气息浓郁的剧种作简单的比较,为汉剧传统的逝去而叹息。读方著,感到作者要为武汉人找回离别并不太久的精神家园。

汉剧传统的离去的确并不太久。直到上世纪80年代,汉剧还保持着观众在剧场门口候票的红火场面。那番盛况,曾吸引过一位叫向井方树的日本蚓缪д撸他在武汉大学作客讲学,常过江到汉口的剧场观摩汉剧,不通汉语竟然迷上了汉剧,感悟到其中与日本古典蚓缦嗤ǖ纳裨希皇比魏壕缜嗄晔笛榫缤磐懦さ姆皆路掠胫邂逅,合作将日本古典名剧《曾根崎殉情》译移植成中国汉剧,东渡日本,谱写了一段中 日交流的佳话。此为方著所述汉剧故事,也是数百年汉剧历史别开生面的一页。汉剧的魅力在它的古典气质,中国蚯最能传达中国文化意蕴。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为中国蚓纭墩允瞎露》所感动而认识中国、赞美中国文化的。这对我们今天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如何传播中华文化,应有所启示。创设孔子学院固属必要之举,但若局限于典籍文化的传播,连中国人自己都需要依赖注释讲解才能大略懂得一点点的儒学经典,要让外国人去理解,去感兴趣,恐怕成效有限。中外文化交流,应让中国的传统蚯发挥特殊作用。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访美,带去的是京剧,引起的是中国文化热;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奖的是越剧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新世纪白先勇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昆曲又倾倒了无数海外观众;以梅兰芳名字命名中国蚓缣逑狄嗉粗泄蚯体系,是世界三大蚓缣逑抵一,布莱希特也从梅兰芳体系中吸取精华。蚓缬胍衾忠谎,可以沟通人类的心灵,促进世界的和谐。中国蚯应该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中国文化的名片。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也需发挥传统蚯的精神纽带作用。2010年中秋,武汉市委杨松书记率团到台湾举办“辛亥首义――武汉文化周”活动,汉剧新秀王荔一曲《贵妃醉酒》,让台湾观众从汉剧大师陈伯华第五代传人的唱腔中,领略到汉剧的古典美,也了解到大陆武汉的文化品位。

蚯蚓的日记篇8

一、智慧生物学课堂的构建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环节动物”这一小节,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蚯蚓,了解环节动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故笔者的智慧课堂是这样设计与实施的。

1.课前:自主学习与准备

分小组寻找和养殖蚯蚓,并准备与之相关的资料。这就要求学生提前了解蚯蚓生活的环境及生存条件,以便制作简易养殖瓶进行临时养殖,确保课堂上有生物材料供正常使用。

2.课中:体现每课一“智”

一是观察蚯蚓生命现象。引导学生先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然后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腹部的刚毛;再将蚯蚓分别放到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纸板上,观察其运动,做好实验记录(也可以尝试用墨水擦蚯蚓腹部,然后让其在白纸上蠕动,观察其运动后留下的痕迹)。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线条粗细不等的结果?

二是发现活动规律。从身体分节、肌肉与刚毛的配合,来理解蚯蚓的运动结构和规律等。

三是应用规律。根据蚯蚓的运动结构(肌肉与刚毛),解释其蠕动特点。学生还可以绘制蚯蚓运动分解图、科普漫画等。

四是深层次挖掘规律。通过制作蚯蚓环状体节模型(提前准备―些圆锥状矿泉水瓶盖)来模拟蚯蚓的运动,验证其灵活性。

五是形成智慧。从前面的生命现象中,挖掘出“生存法则之天时地利”生活启示。从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质的疏松土壤”可得出,其环境条件是――光(阴暗)、温度(10℃-30℃)、湿度(潮湿)、空气(土壤疏松,充足)――这就是“天时”因素;再从蚯蚓的运动实验中发现:蚯蚓能在粗糙的纸板上运动自如,而在玻璃板上却寸步难移(打滑),即蚯蚓适合在粗糙的纸板上(环境)运动――这是“地利”因素。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无论是动植物还是人类,天时地利都是其最适宜的生存条件。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提出全新的蚯蚓效应或法则等,并将其引申至人生走向成功成才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善于把握机遇,利用有利的时机和环境条件,在最佳环境状态下付出努力,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是展示智慧。提供时间和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可以是即兴汇报,也可以是别的形式。

七是评价奖励。事先制订评价标准,以鼓励发现、积极汇报为主。

3.课后:进一步自主学习与研究

以蚯蚓为实验材料,进行科普漫画创作或创新实验设计与探究。如根据蚯蚓的运动原理,进行仿生应用,可创造性地设计新型运动(交通)工具,还可利用蚯蚓体壁清洗液(即黏液,含有多肽)的杀菌作用来做发明应用等。

二、智慧生物学的完善与构建

仅仅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层面构建智慧生物学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校本课程来做进一步的补充、提升,如在拓展性课程方面,我们做了如下努力。

一是入门型:《生物DIY活动》。从最简单的DIY活动开始.如植物标本书签DIY、插花与保鲜等,通过提供学习支架,支持学生动手开展活动,并进行主题化统整。

二是成长型:《国粹・中医文化》。从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开始,从开题任务布置到方法指导,再到成果展示,让学生初步了解中草药;然后走进中药店买药,再到校园、中草药园、野外寻药,不断强化学生对中草药的认识;接着,通过开放式拓展学习,自主选题,深入研究中草药的应用、栽培、试验等;最后,通过社区服务“药草大学堂”的形式,向其他同学推介中草药知识,号召广大青少年认草识药,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三是发展型:《小实验大道理》。以常见的心理效应实验为切入点和载体,按青少年的认知能力顺序,结合“做中学”理念,依次通过验证性、探究性、创新心实验进行探秘,并挖掘实验中隐含的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心理启示,以应用于生活。

四是升华型:《新技术支持下的生物科学实践》。引进“做中学”理念和新技术试推STEM教育,让青少年在科学探究与工程设计中体验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甚至艺术等学科的融合。

现以其中一节“艾滋病毒模型建构及仿生应用”为例,来淡谈“智慧生物学”的构建。

该课以艾滋病毒为题展开,先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艾滋病毒的形态结构特征(S),并让学生借助学习支架动手建构模型,接着借助数学的欧拉公式解方程,来验证该正二十面体模型结构的科学性(M);然后进一步用萝卜块和牙签搭建立体模型(T),鼓励学生在动手搭建中产生仿生的点子,如建多面体玻璃温室(E),升华科技服务于生活中;最后再反转课堂,让学生经历头脑风暴.交流仿生点子,并鼓励学生在课后将设想转化为成果进行展评。

其具体过程包括:观察活动,从整体到局部科学观察与思考;物理模型建构,先平面后立体逐步生成;球体模型建构数学探秘,借助数学工具解决问题;模拟实操建模.鼓励边搭建边思考仿生应用;艾滋病毒与仿生应用,将科技服务于生活;头脑风暴,交流和评析仿生点子;活动拓展,联系生活,体验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可以看出,该课堂以学生“动手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强调“做中学”的理念,尝试STEM教育.有效实现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的高效融合,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智慧”的发现过程。

蚯蚓的日记篇9

撞衫的确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撞衫的两个人忽地就成了互相映衬的大笑话。

如何解决撞衫的问题?

绘本给出的答案是:本来就不应该穿衣服!

《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是另类幽默的绘本。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动物为什么不穿衣服?美国的绘本作者巴瑞特夫妇是一对很有趣的人,他们开始思考这个从来没有人想过的问题。

最后,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

因为,对一只豪猪来说,穿衣服,是个大灾难。它满身的尖刺瞬间把衣服弄成了无数的碎布片。

因为,一头骆驼或许在不该打扮的地方乱打扮。你能想象骆驼的双峰上各戴着一顶帽子,而且一顶是礼帽,一顶是棒球帽会有多么可笑!

因为,一条蛇会穿不上裤子。裤子在英文里为什么是复数呢?因为裤子当然有两个裤脚,可是蛇有脚吗?

因为,一只老鼠会在衣帽中迷路。如果碰巧是英国赛马会上争奇斗艳的女士们戴的那种帽子,恐怕是只猫咪也会迷路!

因为,一只长颈鹿穿戴整齐,会显得很傻气。你能想象长颈鹿的长脖子上带着六根领带的样子吗?长颈鹿也很委屈:要求正装出席,可是我寻遍衣柜,也没找到一条适合我脖子长度的领带!

因为,一只糜鹿总是搞不定背带裤。糜鹿华丽的犄角并不是可拆卸的,如何让两根背带顺利地通过丛林般的犄角,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最最重要的是,因为,万一撞衫的话,大家会非常尴尬。邻居家的太太和定居在动物园里的大母象都偏爱碎花连衣裙和印度风格的帽子,她们的衣柜里挂满了同样风格的衣裙,春光明媚的一天,邻居太太想亲近自然,于是决定去动物园走一走,然后她和大母象都惊呆了。

打开这本角度趣怪的绘本,孩子们会收获一拨高过一拨的惊喜,而且想象力瞬间开始鼓胀,有趣的故事远没有讲完,你的孩子一定很乐意和你一起讨论,你也不妨重新变得天真,煞有介事地、兴高采烈地、意犹未尽地开始和孩子一起设想,绘本中没有提到的其他动物,如果它们穿上衣服,会有怎样异常爆笑的后果!

贝克是一个农夫,当来帮忙的女工托尼要求去度假的时候,贝克很生气,他咆哮道:“一个农民有必要去度假吗?”咆哮完之后,他自己的心却微微动了动。

《农夫去旅行》是一本让你忍不住一直翻下去要看到结局的绘本,幽默的细节充溢在字里画间。

贝克开着一辆有大拖斗的拖拉机, “噗噗噗”,踏上了度假的漫漫长路了。

拖斗里共计有:奶牛母子俩,猪、马、绵羊、山羊各一个,一群叽叽喳喳的母鸡,两只总是要打架的公鸡,还有一匹高头大马和一只看家的大狗。

在漫长的旅途中,贝克和他的大队伍不断遇到新的困难:

首先是一丝不苟的边境检查员不肯通融,坚持说没有身份证明的游客是不允许通过边境的。贝克没有办法,只好给每一只动物自制了一张身份证,还让每只动物在自己的身份证上按了一个爪印或者蹄印。边境检察员一一仔细地看过,说,你早就应该拿出来了嘛!然后大手一挥,给予放行。

住宿也是个大问题,沙滩上不能搭帐篷,帐篷区不允许带狗,旅馆倒是可以接纳这群游客,只是房间在五楼,却没有电梯,如何让这些动物们一个不拉地乖乖爬上五楼,这实在是个大问题。

所以当看到“休假农庄”的时候,贝克高兴极了,终于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喘口气了,闻着和自己农场一模一样的熟悉的粪堆的气味,看到动物们像回到自己家一般地自在,贝克忍不住想:“一个农场的农夫度个什么假哟!”

贝克肯定不是一个爱折腾的农夫,折腾来折腾去还是折腾在农场里,这也并不是贝克的本意,不管怎么说,“走出去”总是可以带来回忆,等贝克老了,他就可以告诉他的孙子:“想当年……”

丰富生动的画面颜色明快,线条简洁,简炼精巧的语言恰如其分地交代着画面以外必须要用文字表述的东西。很多东西我们大人可能在无意中忽略,孩子却在重复的阅读中不断地发现着新的兴趣点。即便是如此显而易见的快乐的绘本,作为家长的我们也不要刻意去提醒孩子所谓的种种有趣的地方。让孩子自己在画页中寻找,你会发现,他们拥有比我们更敏锐的眼睛。

《蚯蚓的日记》的趣味从封面开始,一直延伸到封底。

一张张照片和一则则日记记录着一条调皮的男蚯蚓小孩的有趣生活:

他的好朋友是蜘蛛,蜘蛛特意为他织了一张嵌有它名字的蜘蛛网;

他教蜘蛛怎样钻地,蜘蛛打算教他如何倒立行走;

钓鱼季采临了,他们全家搬到地下室,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可怕的钓鱼季赶快结束;

全家(蚯蚓爷爷、蚯蚓爸爸、蚯蚓妈妈、蚯蚓姐姐和他)一起去度假胜地――堆肥岛旅行;

他被蜜蜂蜇了,全身肿成了一根大香肠,蚯蚓妈妈抱着他,不停安慰他;

他喜欢突然出现在人类小女孩面前,还故意扭来扭去,然后笑眯眯地看她们尖声大叫、四散逃跑;

蚯蚓爷爷说:礼貌非常重要。于是他决定对蚂蚁说“早安”,没想到有整整六百只蚂蚁排着整齐的队走过,他足足问了一天的“早安”;

姐姐很爱臭美,总是在照镜子,他打击她:不管花多少时间照镜子,她的脸永远长得跟她的屁股一个样;

他闯入姐姐的睡衣派对,抓拍下女孩子蚯蚓们一张张惊恐和愤怒的脸;

封底上,小蚯蚓悄悄写下又一则日记:6月5日,我有一种被偷看的感觉……

蚯蚓的日记篇10

水滴答:不管黑鸡或白鸡,去掉毛都是白的,只是穿的衣服不一样。

小木答:黑鸡喜欢创新,白鸡太墨守成规了。

孙世奇答:如果你注意观察,会发现一般鸡窝都在光线比较暗的地方。如果白鸡下黑蛋,只怕会看不清自己到底有没有下蛋……

林子答:白鸡说:我也想露手绝活啊,但主人天天喂的是白米,如果喂我吃黑米的话,估计事情就成了!

文墨答:可能白鸡认为,黑蛋在人类眼中是臭鸡蛋,它不想因此毁掉自己清白。

科普一下:科学家说,鸡蛋壳主要由碳酸钙组成,碳酸钙在不染色的情况下就是白色,所以黑鸡、白鸡下的蛋都是白色。

问:一个人打哈欠,周围的人纷纷跟着他一起打,打哈欠为什么会“传染”?

树心答:打哈欠的时候,嘴张得那么大,什么细菌都跑出来了。这个时候把细菌吸进去的你还不赶紧打哈欠,把吸进去的细菌放出来?傻吧!

小木答:就跟办公室有人唱歌,你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唱一样的意思。

白鸟答:打哈欠这么舒服又不花钱的事情,别人做了你不做,会不会觉得吃亏呢……

零零柒答:打哈欠往往表示这个人比较困乏,是一种催眠的方法,受他影响,周围的人也被催眠了。

科普一下:芬兰、德国和瑞典的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在传染性打哈欠时,大脑颞上沟会变得活跃起来。而此区域在眼睛和嘴部活动的感知过程中也会起作用。科学家还表示,如果你比其他人更容易被哈欠传染,那么你就具有比别人更强的“移情”能力,对他人的情感“感同身受”的能力更强。

问:生物书上说蚯蚓切断后可以再生,如果我把一条蚯蚓分成九段,等这九段分别长成九条蚯蚓后,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水滴答:自我复制,克隆蚯蚓。

兔兔答:跟孙悟空拔毛变小猴子一样的道理吧,应该叫分身有术!

白鸟答:一条蚯蚓分成九段后能长成九条么?如果是等分的话应该都是1∶1的关系吧……

林子答:最熟悉的陌生蚓。

文墨答:一起出生入死的“一家蚓”的关系。

科普一下:蚯蚓的这种能力其实和断尾的壁虎长出尾巴是一个道理,只能叫“再生”。据科学研究,一条蚯蚓被从中间切开后不可以再生为两条蚯蚓,只有包含脑神经结的一端可以活下去。

问:为什么没有3元面值的人民币?

水滴答:因为3元面值的人民币相加不能等于10元,不方便点钞。

逗士答:因为1元和2元合伙PK掉了3元。

小木答:3不是一个好数字。

孙世奇答:估计和没有4元面值的人民币的原因一样。

文墨答:因为有个成语叫“不三不四”,是不正派、不像样子的意思,所以既没有3元的也没有4元的。

科普一下:古今中外,在钱币面额上使用得最多的是1、2、5、10这四个数字。货币面值是依据数学的组合原理设计的,在数字1到10中,有“重要数”和“非重要数”之分,1、2、5、10就是“重要数”,用这几个数能以最少的加减运算得到另外一些数。如1+2=3,2+2=4,1+5=6,2+5=7,10-2=8,10-1=9。其余的就是“非重要数”。而如果将四个“重要数”中的任意一个用“非重要数”代替,就出现有的数要相加或相减两次才能得到,比较繁琐。尤其是对于算术不太好的人来说,日常使用太不方便。

问:为什么洒水车要放音乐,而且放的音乐总是《祝你生日快乐》?

水滴答:希望被水洒到的人有个好心情,不会揍司机。

树心答:作为常年工作在第一线的洒水车,有谁关注过它是否疲惫,有谁问过它是否幸福?都没有!所以,自立自强的它,决心自己给自己祝福,天天给自己唱生日歌。有了歌声的陪伴,真是幸福感爆棚啊!

巧克力答:每天都有人过生日,如果你生日的那天别人都忘记了,洒水车一路开过来差不多是帮你做广告呀!

文墨答:因为只要听到这首歌,你就可以许愿了,心愿肯定能早日实现。

零零柒答:估计是想跟区分一下街上卖老鼠药的,卖老鼠药的不也是边走边放流行音乐吗?

了了答:我还听过洒水车放过《兰花草》《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曲。反复放同一首歌是为了让市民形成条件反射吧。

科普一下:洒水车是在普通车辆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每辆洒水车在出厂时,都已安装好了播放器。这种播放器跟一般汽车上放磁带或者CD的音响系统不一样,芯片里就一两首歌,只能反复放。另外,洒水车是专用车,车上播放音乐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醒市民,因此辨识度应该尽量高一些,像警车、消防车都有各自专有的警笛声,效果都很好。

问:我看到书上说,将左右手背贴在一起使劲蹭一蹭,然后去闻,是臭的。我试了一下,真的是这样(不相信的话你也可以试试),请问为什么呢?

牙子答:嘿嘿,是不是很像鸡屎味呀?这个在综艺节目《火星调查局》中得到了验证,汪涵老师带领现场嘉宾做了实验哦,很准的。你问为什么会这样?得了吧,两块皮在一起使劲磨蹭,能发出什么好味道来!你要有这闲工夫,还可以试试两块猪皮一起磨蹭会发出什么味道来!

水滴答:因为手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