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子如何不丈夫十篇

时间:2023-03-31 16:26:26

怜子如何不丈夫篇1

2011年4月7日凌晨,周海婴在他居住了50多年的北京,和这个世界悄然作别。这一天离1929年9月27日的上海—他的出生地,隔着82年和1000多公里的时空之遥。

周海婴是“意外”来到这个世界的,因为他是两次幸存的结果。一次是从他父母的避孕失败中,另一次是母亲许广平生他时难产,医生让他父亲在大人和小孩之间选择,鲁迅毫不犹豫地表示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他被50岁才初为人父的鲁迅取名“海婴”,意思是上海出生的小孩儿。爱称“小红象”,因为鲁迅在信中称许广平为“小白象”,小白象是很珍贵的,而他刚生下来皮肤红红的,所以就叫“小红象”。

鲁迅应该是那个年代的文坛怪杰,他的“横眉冷对”和“痛打落水狗”,让他名气虽大却不讨喜。但鲁迅“俯首甘为”的另一面,却是周海婴最深刻的记忆,也是他匆忙而过的甜蜜童年。

因为喜得贵子,鲁迅突然一改往日做派,变得爱显摆起来。只要家中来了客人,即便是他的“小红象”睡着了,他也要抱出来,供朋友们欣赏赞美一番。

海婴一天天地长大,他希望更多地参与父亲的生活,而不只是当一个旁观者。而生活中的鲁迅,其实也是很有一些雅皮情结。他写信喜欢用印有花卉人物或者风景的中式信笺,而且按朋友亲属的亲疏程度选用不同信笺。每当这个时候,海婴便以自己的“爱好为标准”,“从桌子倒数第二个抽屉里”拿出一张,帮父亲搞定。父亲有时默许儿子的眼光,有时感觉不妥,便央求儿子再挑一张,但儿子有时非常坚持,父亲便“叹息一声勉强让步”。

鲁迅的仇猫是很有名的,他曾写过好几篇文章来解释他仇猫的原因。他一般晚上写作,但的野猫总让他心神不宁。鲁迅便以手边的空香烟罐做炮弹,一个个地扔出去,用当啷啷的响声让猫的叫声暂停。但空香烟罐总是有限的,这时便轮到海婴上场,他咚咚地跑下楼,把父亲扔出去的炮弹又捡回来。父子此时配合默契,海婴也得以巧妙地屏蔽掉“晚8点必须上床睡觉”的铁律。

鲁迅应该是个不太喜欢娱乐的人,早年他写著名的《社戏》介绍自己的家乡戏时,也没表现出什么欣赏的意思。

因为不喜欢娱乐,鲁迅对30年代风靡上海滩的留声机也很讨厌。但1935年5月9日,鲁迅在他的《日记》里写道:“下午为海婴买留声机一具,二十二元。”而且,这个留声机买得还很有些传奇。先是一个晚上,鲁迅的日本朋友内山先生和一个店员笑呵呵地拎来一台小巧的便携式留声机,因为“觉得它与邻家的那台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差得太远”,海婴“连连摇头,表示不要”。鲁迅便让内山先生另换一台。过了几天,换来了,海婴还是嫌小不要。又过了几天,通知说又换了一台,比较大,搬不来,许广平便带海婴去内山书店实地观看,这回,海婴勉强接受了。

童年的海婴体弱多病,每到季节变换哮喘病就会发作。鲁迅原本是学医的,为此他研究出“安福消炎膏”等方法,来缓解海婴的痛苦。在他的日记中,为海婴请医生或到医院就诊的记载,至少有上百次。

1936年1月,鲁迅的生命只剩下短短的9个月,而海婴已快7岁,是个小学生了。一天,他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便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在给自己母亲的信中解释了他的“报纸刑罚”:“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1936年的大半年里,鲁迅家的日子是在忧喜交错中度过的。鲁迅的病情时起时伏,家里的气氛也因之阴晴不定。但每天早上,海婴为父亲插香烟的习惯仍保留着。

终于到了告别的那天。10月19日清晨,海婴刚从沉睡中醒来,便得知父亲鲁迅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过了些天,母亲许广平拿来纸墨笔砚,让海婴题写父亲的墓碑:鲁迅先生之墓。

怜子如何不丈夫篇2

心语姐姐:

我先后谈过3次恋爱,每次都是以伤痛告终。最近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个男士,他人很好,也非常爱我,但他无论是相貌、学历还是家境、工作、收入都比我差很多,嫁给他,我心有不甘。但是之前的感情经历又让我忍不住想:蹉跎至今还能图个啥?只要他人老实、对我好就得了。

好纠结啊……

小丫

小丫妹妹:

“蹉跎至今还能图个啥?只要他人老实、对我好就得了。”——这话听起来,你可真是低就了。

但我想说,低就的感情,往往没什么好结果。一方面,你内心的不甘、委屈,对方一定能够感应到,这会让他感觉压抑、不快乐,时间长了,肯定会影响夫妻感情。另一方面,如果有一天你不想这么委屈下去了,想结束这个婚姻,会特别艰难。因为,一方低就,对另一方来说,就是天上掉下一个大馅儿饼,他心里非常清楚:就凭他,绝无可能再找到这么好的爱人,因此你提出离婚,他绝不会答应!

所以小丫,当你把自己置于一个低就的位置上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对另一方的不公平了。因为真正的爱情,根本不存在所谓低就或者高攀,只要彼此相爱,那你们就是平等的,就是相当的。反之,就不是爱情,而只是权衡之下的利益交换,既然是利益交换,就很有可能得不偿失甚至赔本。

母亲的责任和

女人的幸福

心语姐姐:

我去年离了婚,原因是感情不和,但是离婚这几个月来,我前夫不断在儿子面前说我的坏话,导致儿子对我产生了很大的误解,跟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亲昵。一想到我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儿子将和我日渐疏远,我就心如刀绞。前夫乘机提出和我复婚。我不想再重新回到那个痛苦得令人窒息的婚姻里,想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我又放不下儿子!我该怎么办?

惠萍

惠萍妹妹:

做一个好母亲和成为一个幸福的女人是不矛盾的。

儿子大部分时间和他父亲在一起生活,如果他父亲不断向他传递关于你的负面信息,也许会使得儿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和你情感疏远,甚至对你有排斥,但一切都取决于你如何去做——即使儿子疏远你排斥你,你也不能灰心和放弃,依然要尽可能多地去看他、陪伴他,告诉他你爱他,告诉他在任何时候,只要他需要,你都会赶到他的身边。你只要坚持不懈地这样去做,等他有一天长大了,一定会理解你,也一定能够体会到你的爱。那个时候,母子之间重建亲密的感情,不会太难。

记住,一个真正爱孩子的母亲,不会让孩子背负这样的罪名:我是为了你,才和你爸复婚的,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过得不幸福。

爱自怜的婆婆

心语姐姐:

我结婚3年了,和婆婆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理顺。我公公去世早,婆婆守寡多年,把我丈夫带大,非常不容易。我和丈夫都非常孝敬她。但我发现这竟成了婆婆控制我丈夫的资本,每次她看到丈夫待我很好的时候,似乎心里就不舒服,然后就会抱着公公的遗像哭,或者哀叹自己“命苦”。看她这个样子,我丈夫就得赶紧哄她、陪她,搞得现在我和丈夫都不敢在家里有任何亲昵的举动,连开个玩笑都得偷偷摸摸的。这是我自己的家呀,这种感觉真是太压抑了……

苏然

苏然妹妹:

早年丧偶独自把孩子带大的母亲,往往会把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一旦孩子有一天长大成人,要和另一个人开始属于自己的生活,母亲就会觉得受不了。你婆婆即是如此。

如你所说,当她每次陷入自怜的情绪时,儿子就会和她亲近些,使她意识到只有将自己置于可怜的境地和情绪中时,才能维持她和儿子的亲密关系。时间长了,她会陷入自怜的泥沼,不想自拔。这种状况对你们、对她自己,都没有任何好处。

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是帮助婆婆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生活,让她重新找到生活的重心。比如,参加一个老年合唱团,或者报个书法学习班什么的,再不然,也可以去找个合适的老伴啊。当然,你应该和你的丈夫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夫妻同心,才可能有效帮助婆婆顺利度过这一心理困境。

爱说黄段子的上司

心语姐姐:

我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我的直接上司是一个40多岁的已婚男子,他很爱在女下属面前说黄段子。每次他说的时候,我都非常尴尬,急也不是恼也不是。我非常喜欢和需要这份工作。心语姐姐,你说我该怎么办?

柏莲

柏莲妹妹:

基本上,一个男人喜欢对着女人说黄段子,是想看女人表现出害羞、好笑或者是尴尬、反感、不知所措的神情,他会从中获得一种变态的满足。

想让他不说,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他得不到这种满足。你只要在他向你说黄段子的时候,不给他看到他想看到的回应,表现出一副完全没感觉的样子就行了。他说他的,你该做什么还做什么,没反应,没回应,不接他的茬。这样几次之后,他感觉无趣,就不会再对你说了。

卡玛,“心语热线”主持人之一,自由作家,知名博主,婚姻家庭咨询师,通透,悲悯,务实,对两性关系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出版作品有《毁掉中国人婚姻的18个问题》《悦己,是一种态度——像香奈儿一样做女人》《心理咨询师手记》等。

咨询热线:

邮箱:

怜子如何不丈夫篇3

可怜负弩充前阵,

历尽风霜万苦辛。

饥寒饱暖无人问,

独自眠餐独自行。

可曾身体蒙伤损,

是否烽烟屡受惊?

细想往事心犹恨,

[快板]

生把鸳鸯两下分。

终朝如醉还如病,

苦依熏笼坐到明。

去时陌上花似锦,

今日楼头柳又青。

可怜侬在深闺等,

海棠开日到如今。

门环偶响疑投信,

市语微哗虑变生。

因何一去无音信,

不管我家中肠断人。

毕竟男儿多薄幸,

误人两字是功名。

甜言蜜语真好听,

谁知都是假恩情。

[南梆子]

被纠缠陡想起婚时情景,

算当初曾经得几晌温存。

我不免安排罗衾绣枕,

莫辜负好春宵一刻千金。

[西皮摇板]

原来是不耐烦已经睡困,

待我来搀扶你重订鸳盟。

《春闺梦》是金仲荪编剧、程砚秋主演于1931年的新历史剧。剧情参用杜甫《新婚别》及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诗意,讲述的这样一个故事――

汉末,军阀混战,公孙瓒与刘虞相争,各征百姓从军。壮士王恢与妻张氏新婚不久,即被征入伍,未几中箭战死。张氏在家悬念,积思成梦,梦夫回家团聚。正缱绻中,战火又起,惊破鸳梦。剧情表现了不义的战争给寻常百姓带来的悲惨痛苦,反映了人们反对内战、渴望和平的心声。

[西皮二六]的唱词,先是描摹张氏满怀深情,思念征人,想象着丈夫艰苦的军中生涯:“可怜负弩充前阵,历尽风霜万苦辛,饥寒饱暖无人问,独自眠餐独自行。”她也知道,军旅中有袍泽为伍;但远离了家人,毕竟饥寒饱暖无人关怀,岂不如独自餐宿、踽踽独行一般。思念至此,牵挂愈甚,“可曾身体蒙伤损,是否烽烟屡受惊?”殷切的系念增加了意绪的怨悒。于是“终朝如醉还如病,苦依熏笼坐到明。”思夫,也自引起伤春:“去时陌上花似锦,今日楼头柳又青,可怜侬在深闺等,海棠开日到如今。”想到青春的流逝,不免更勾起满腔怨艾。“因何一去无音信,不管我家中肠断人,毕竟男儿多薄幸,误认两字是功名。甜言蜜语真好听,谁知都是假恩情。”征人没有音信,张氏便误认为是男儿薄幸、虚情假意。可悲的是,她所抱怨的丈夫并非无情,而是此时已经命亡异域,再不能传书存问了。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观众对这对年轻伉俪的同情和怜悯。

在“如醉似病”的苦苦相思中,张氏积思成梦,梦见丈夫归来。[南梆子]描绘了这对夫妻重逢的梦境。其中,最能表现他们重逢时恩爱之情的,正是唱词中写出的夫妻生活中那种缱绻的表露以及张氏内心的甜蜜情怀。“被纠缠陡想起婚时情景,算当初曾经得几晌温存。我不免安排罗衾绣枕,莫辜负好春宵一刻千金。”可就是在她舒徐地安排寝具,准备同温鸳梦的时候,急切的丈夫却“不耐烦已经睡困”了,于是多情的娇妻只得忙忙迎上去,“待我来搀扶你重订鸳盟。”这样的描述,大胆但不粗俗,细腻而又含蓄,充分体现了久别胜新婚的年轻夫妇情爱生活的温馨缠绵。加以[南梆子]低婉转的唱腔和演员婀娜曼妙的身段,无不给人以幽美香甜的感觉。

正因为这段梦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夫妻生活的甜美温馨,因此与紧接而来的战鼓紧催、美梦惊破、凄惶分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增加了撼人心魄的悲剧力量。

怜子如何不丈夫篇4

大一时,我们寝室老大在网上碰到一位美女,说自己是瓜子脸,特漂亮。于是他兴冲冲地约人家见面……

晚上,老大推门就扑倒在床上号啕大哭:“呜……瓜子脸也就罢了,关键问题是她尖头朝上啊!”

预祝生日

汤姆正在热恋中。因为家庭条件不太好,所以很难满足女友在物质上的需求。女友20岁的生日来临,汤姆觉得无论如何也得买点儿礼物给她了。于是他筹了一笔钱给她买了一只金戒指,并在贺卡上写着:

“亲爱的宝贝,祝你生日快乐!并预祝从今天起到我俩结婚前的一切生日,你都快乐!”

免费包子

大学的时候,一次我去食堂买包子,谁知划卡机出了点儿毛病,一下划掉25块3!卖包子的师傅鼓捣了半天也加不回去,于是可怜兮兮地说:“没事,我记得你,以后常来,直到把多划的钱用完。”我只好同意了。可怜我上顿包子下顿包子地吃了一学期……直到毕业,有一天我走在校园林荫路上,听到后面一帮女生指指点点小声道:“没错,就是他!以后可别找这样的男朋友,天天去二食堂吃包子,还不给钱!”

新手开车

我刚学会开车,一次从一哥们儿手里借了辆破夏利。深夜第一次独自上路,忽听一怪声,下车一看,只见一个又大又重的圆形配件掉在地上。好不容易把它弄上车带回去交差,哥们儿见了说:“你把人家下水道的马葫芦盖带回来干嘛?”

沉重与肤浅

一日深夜,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遂发短信给女友:“陪我聊会儿吧。”

不一会儿,女友回信:“好吧,想聊什么?”

我想了想,乐着回复道:“那我们就聊点儿沉重的话题吧,比如说――你的体重!”

一阵沉默过后,女友回信道:“这也太沉重了吧?我们还是聊点儿肤浅的吧,比如说――你的智商!”

得不偿失

丈夫回家很不高兴,妻子关心地问:“你遇到不顺心的事了吗?”

丈夫:“今天我在公共汽车上拾到200元钱。”

妻子:“那应该高兴啊!”

丈夫:“另一个乘客也看见了,要我和他平分……”

妻子:“那你不是还有100元吗?”

丈夫:“我刚发现那200元其实是我自己丢的。”

梦话

妻子关心地对丈夫说:“老公,你近来老是说梦话,要不要我陪你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

丈夫惊慌地答道:“不用,如果医生给我治好了这毛病,那我在家里连一点点发言权都没有了!”

何必如此

妻子心血来潮,站在镜子前仔细端详,发现自己的脸竟是那样难看,不禁放声大哭。坐在一旁观察已久的丈夫说:“你偶尔照一次镜子就那么伤心,那我天天看着你又该怎么办?”

糊涂丈夫

有一妇人夜里与邻居,正赶上她丈夫回家,邻居仓皇跳窗而逃。丈夫拾得一只鞋,大骂妻子不忠,对妻子说:“等到明天,认出是谁的鞋,再与你算账。”然后倒头睡去。妻子趁他熟睡之际把鞋子换成了他的。丈夫早起正准备骂妻子,一看鞋是自己的。于是大悔道:“我错怪你了,原来昨晚跳窗的是我。”

男人使用说明

用途一:[人肉沙包]

心情不好时,可以用他来练拳。

用途二:[强力开瓶器]

打不开的瓶盖全交给他。

用途三:[自动按摩椅]

坐在他身上,命令他按摩。

用途四:[天然暖炉]

冬天寒冷,可拿他来取暖。

用途五:[小型起重机]

搬家时,所有你搬不动的东西,用他来搬。

用途六:[增值机]

这个月薪水花光了,用他为你的荷包暂时增值。

用途七:[外卖速递员]

想吃东西,又耍懒不想动,可叫他买过来。

用途八:[软绵绵的枕头]

在长途车或长途飞机上,可将他的肩膀当枕头。

用途九:[超级垃圾桶]

你不吃和吃剩的东西,可通通给他吃。

用途十:[贴邮票]

跟你的男人说:[吻我!]当他吐出舌头时,你就把一枚邮票放在他的舌头上沾一沾,然后就可以拿去贴在信封上。

这块石头好面熟

某厂生产了一种智商测试仪。

秘书要试一试,把脑袋往里面一伸,机器说:“智商85。”秘书很高兴;副总也试了一下,机器说:“智商90。”副总也很高兴;总经理见大家这么高兴,也来测试。脑袋往里面一伸,机器说:“仪器

珍贵,请大家小心使用――请不要住里面放石头。”

发生了这次事件后,厂家急忙升级,很快推出了2,0版本,于是,秘书再试,机器说:“智商90。”秘书大喜:“长了5分。”副总再试,机器说:“智商95。”副总也大喜。总经理一看,心想这次应该没问题了,也来一试,机器半天不说话,最后终于说:“……这块石头好面熟。”

怜子如何不丈夫篇5

关键词: 《诗经》 弃妇 形象

中图分类号:I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391-01

在弃妇诗中,不言而喻的是她们都无法摆脱宗法礼教的束缚,被薄情丈夫休弃的悲惨命运,她们共同演绎着相似的悲剧人生。在这场悲剧的演绎中,弃妇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这些各异的形象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有无可奈何哀叹型、爱恨交织矛盾型、哀哀唐无能型、坚强自信决绝型。下面我们共同来试分析一下各种类型的弃妇形象。

一、无可奈何哀叹型

这种类型的弃妇主要表现在《诗经》中的《小雅・谷风》、《邶风・谷风》、《小雅・我行其野》、《小雅・白华》等,这类弃妇诗抒发的都是因丈夫或富贵之后或见异思迁将其妻子抛弃而发出的无奈怨叹。

《小雅・谷风》中的女主人公凄凉委婉地叙述曾经自己与丈夫一起饱经风雨,历经磨难的生活。但如今生活的条件好转,过上了舒适安逸的生活,丈夫却将其抛弃,于是乎发出:“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而后对其丈夫的薄情发出深深的哀怨:“忘我大德,恩我小怨。”

《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也是踌躇哀怨,她对家庭生活饱含热忱,悉心操持着家事,与邻里和睦相处――“何有何无,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对自己的爱情忠贞不渝,对丈夫更是不离不弃,与丈夫共患难――“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但没想到生活有了好转,丈夫却另觅新欢,对她薄情虐待――“燕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洗有溃,既诒我肄。”终究难以逃脱被抛弃的宿命。这首诗流露出一种恋恋不舍但又无可奈何的感情基调,不禁使人产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

《小雅・我行其野》中的女主人公孤苦伶仃的走在田野中。她的丈夫因见新弃旧将其抛弃――“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然而女主人公只有“尔不我畜,复我邦家,尔不我畜,言归斯复。”这样的无奈感慨,诗中女主人公对自己强自宽解的话语也难掩心中的酸楚。

二、爱恨交织矛盾型

这种类型的弃妇表现在《邶风・日月》、《邶风・终风》等中。这类弃妇主要的特征是怨而不怒,认不清自己的境遇,主要叙述女子明知丈夫的恣意戏谑、薄情无意,但心中还是对丈夫抱有希望,而苦守等待的悲惨结局。

《邶风・日月》中的女主人公一方面清醒地知道丈夫的“德音无良,报我不述”,痛恨他“宁不我顾,宁不我报”抛弃了自己;一方面又对丈夫抱有希望,希望丈夫能改过自新、回心转意,重新回到她的身旁。诗中描写出了女主人公怨恨绵绵与期待流连的复杂与矛盾的内心世界。

三、哀哀唐无能型

《郑风・遵大路》中女主人公被丈夫无情的休弃,“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v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v好也!”男子绝情而去,女子紧追不舍,拽着男子衣袖,拉紧他的手,苦苦哀求,莫要嫌我把气怄,不念旧情轻分手。那女子哀哀泣告,对丈夫依然很痴情,但丈夫休弃的心已决,无法挽回。这位弃妇痛苦无助的遭遇令人同情,懦弱无能只会哀哀唐的情态实在让人感到悲哀。

四、坚强自信决绝型

这种类型弃妇的代表是《卫风・氓》中的“氓”之妇和《召南・・江有汜》中的商人妇。

《卫风・氓》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吻,以顺叙的形式追忆了女主人公从热恋到结婚再到被抛弃的人生经历,表达了自己的悔恨和决绝。“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婚后的生活体现出女主人公是一位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多年的辛劳,使家境逐渐好转,但也让她的容颜如残花老去,曾经善良憨厚的,对爱情至死不渝的丈夫如今开始对她露出了嫌弃、暴虐的面目――“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最终把她逐回了娘家,被丈夫无情地抛弃。但女主人公反复思考这一结局,觉得自己并没有错,而是由于丈夫的“士贰其行、二三其德”才产生成这样的结局。对于自己这桩失败的婚姻,她发出沉痛而又坚强的呼唤:“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对于那位薄情郎,她表现出了决绝的态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也知天安命,女也不爽。”这是女主人公对自己的肯定,表现出了女主人的公自信自强的性格。

《召南・江有汜》中的女主人公是“商人妇”的代表。这首诗讲述商人在羁旅之地娶了妻子,但随着时间的流失,商人对妻子的感情也越来越淡,以至于最后将其抛弃。诗中的丈夫是一位薄情郎,他不动声色地将妻子抛弃,于是弃妇唱出了这首歌聊以慰藉:“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但是这位弃妇并没有因丈夫的抛弃而哀哀泣告,而是展现出自尊自信的一面,并不是个人原因造成自己被抛弃的结局,所以她发出:“其后也悔”、“其后也处”、“其啸也歌。”被抛弃的结局也许会令人伤感和怜悯,但这位弃妇所表现出的自信和决绝却令人激赏!

总之,在弃妇诗中,女性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她们神采动人、个性鲜明、形象突出。弃妇诗中的女性是被同情、怜悯、赞扬的一方;而男性则多是负心汉、薄情郎的形象,是被憎恶和遭谴责的一方。通过分析《诗经》中的弃妇诗形象,我们深刻地了解了当时女性的悲惨遭遇。

参考文献

[1]高享《诗经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傅斯年《诗经讲义稿》[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怜子如何不丈夫篇6

廖芸芸

桑娜拉开了帘子,丈夫微微的笑了。桑娜见丈夫如此开心自己也感到很欣慰。但又不住的想到丈夫的辛苦……

冒着风浪出去打鱼,为了维持这个家的生活状况。但又想到这两个孩子……她那善良的心又开始动摇起来。

丈夫似乎看出了她的心事,说道:“桑娜,一切会好起来的!咱们会把孩子抚养成人的,相信我,我们会熬过去的!”

但桑娜的眼里似乎看不见想收养孩子的眼神了。她无可奈何说:“哎!但你……你已经够辛苦的了。如果再增加两个负担的话,我不知你该如何是好呀!不如我们把孩子抱回去吧!……

丈夫陷入了沉思。想想自己的孩子都吃不饱, 穿不暖。他又“静”了下来……

最终,经过他们的一番对话,决定还是把孩子抱回去。桑娜轻轻地抱起两个孩子,用头巾把孩子包得裹裹实实的。其实,桑娜的心也很痛,丈夫与桑娜把孩子抱到了门口,那是一幅多么惨不忍睹的画面呀!正当快要跨入那阴暗潮湿的门口时,桑娜和丈夫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沉重的脚步,思忖着。……

桑娜想到了死去的西蒙,她是那么可怜,那么惨!难道,两个可爱孩子一定要接受这残酷的事实!不,其实他们不用再回到那“冰冷”的家,只要我……丈夫看着两个可爱的小脸蛋,心就不由得软了……

他们会到家。丈夫对桑娜说:“我们会熬过去的,孩子虽然多,但是他们都很乖,很听话!将来他们一定会有出息的!桑娜相信我,家里虽然很穷。但是,你相信一定我,好吗?”

桑娜深情的看着7个孩子,说:“其实,我也很爱这两个孩子……但是现在就有7个孩子了!你该怎么办?你只靠打鱼维持这个家,你……你撑的住吗?”

……

渔夫再次对桑娜坚定的说:“桑娜,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两个孩子命苦,这么小就没有了父母。我们应该给他们最需要的爱!”

桑娜听后,再也不在犹豫了。她露出了世上最美丽的笑容……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十年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但渔夫和桑娜已经老了。他们无法忘记那些令他们饱经风霜的事情……

就在他们收养西蒙两个孩子的两年后,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两年后的一天,有个人贩子盯上了那几个孩子,其中就看上了那两个小孤儿。一个夜晚,月黑风高的夜晚,当人贩子摸清了桑娜家的情况就想到了个调虎离山之计……

“咚咚咚……”桑娜急忙跑去开门,原以为是辛苦了一天的丈夫回来了,却是一个生孔。“请问,您找谁?” 桑娜问话了。“哎呀,我只来告诉您,您的丈夫出事了!他在打鱼中碰到巨浪了,大家叫我来告诉您,您快去看看吧!”人贩子编出了个天衣无缝的谎言,因为据他知,桑娜是十分担心他的丈夫的。桑娜不敢相信,立马朝海边跑去。这时,人贩子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桑娜来到海边正瞧见丈夫满载而归,并且安然无恙。她愣住了,渔夫过来了,便问:“桑娜,你怎么会在这儿啊!你不是在家吗?”桑娜不知从何说起,急急忙忙回到家,当她回到家时,人贩子早已逃之夭夭了。她一屁股做在了冰冷的地面上,渔夫回来问她到底发生什么事,但桑娜总是说不出来,她指了指孩子的床。渔夫走到七个孩子的床边,惊愕的发现两个小孤儿不翼而飞了,渔夫追问那是怎么回事?桑娜只好一五一十的告诉渔夫了……渔夫听完后,立刻去了警局……渔夫告诉了前后,警察们立刻出动了……

渔夫垂头丧气的回到了家,他又气又无奈,因为毕竟桑娜是因为紧张他才会这样,所以渔夫并没有责骂她。十天后,警察把两个7岁的孤儿送回来了。他们都说两个孩子很聪明,如果不是他们俩配合,恐怕这次没这么顺利。当他们已顺利救出孩子时,他们俩都累坏了,伤痕累累了,身上也是狼狈不堪了……

怜子如何不丈夫篇7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菩萨为了拯救众生而投入地狱,看似下地狱,对他而言却与上天堂无异;而现实中的一些人,为了救助对方而结婚,看似步入幸福的天堂,其实却游走于地狱的痛苦边缘。

有一对夫妻就是如此。她从小丧母,生活困顿,窘迫得只能住在单位的小仓库里。他看见她这么可怜,就娶了她,想给无处安身的她一个自己的家,更想通过自己的帮助,让她能够幸福,不再那样可怜无助。时间一天天过去,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妻子并没有在这场婚姻里感受到幸福,反而时刻担忧自己被丈夫抛弃,更无法回馈他的感情。而那位一心拯救妻子的丈夫,反而在这场绝望的婚姻里崩溃了。

丈夫的善意没有错,但是他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拯救方式,因为婚姻可以是爱与情、灵与肉,但绝不是一场拯救。

拯救是英雄的热血,是巾帼的慷慨,是伟大的崇高,是不世的大爱。但是,它不能用于婚姻――一个只有我和你、夫与妻的狭窄空间以及一段长达一生的漫长日子。

因为拯救意味奉献,它注定施与者会高高在上;因为拯救是单向的,它注定接受者可能无以为报;因为拯救生于忧患,它注定可能要死于安逸;因为拯救发于瞬间,它注定要被岁月销蚀。

你站得那么高,我怎么才能接近你?你给了我那么多,我怎么回报?我能有今天是依赖你的支撑,一旦你离开我,我的日子何以为继……在拯救式的婚姻里,受救者心怀感激,诚惶诚恐地过着仰人鼻息的日子,像菟丝花一样紧紧依附,不敢忘恩负义;施救者,在比萨斜塔一般的失衡婚姻里,极力隐藏着业已摇摆的信念,将婚姻当成慈善事业一样苦心经营,即使千疮百孔,也不敢舍弃,害怕背负始乱终弃的恶名。一个从一开始就不平等的婚姻,一段即使痛苦也不敢终止的感情,如何会让人感觉安全与幸福?

所以,我欣赏那些为爱而结婚的人,但担忧那些为了拯救而迈入婚姻的人。曾经有的人,仅凭10分钟的电视报道,就决心嫁给素未谋面的残疾流浪者;还有的人,顶着所有人的压力,嫁给了因为见义勇为而失去的英雄……这些带着拯救情结的人们,是那么崇高,却又是如此悲壮。就像荆棘鸟一样,将身子扎入荆棘之中,哪怕此时的歌声宛如天籁,但是却注定与痛苦共存。她们的下嫁曾经让很多人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她们的美好与纯洁铭刻在我们的记忆里。但是,这种建立在怜悯与感动的拯救式婚姻里,究竟有几分爱情?10年之后,她们是否也在期待着别人的拯救?

怜子如何不丈夫篇8

如今,让女人被迫背着沉重的十字架的社会远去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去爱了,可是似乎有一类人被压迫出了惯性,情愿一路继续死扛下去;另一类歧路的佳人们,因为一下子甩掉了包袱,轻松得沸腾起来,象报复似的对广大男性敞开怀抱。此两种人,好似守财奴的吝啬之于暴发户的挥霍,根源只是在于财产。

长久以来,身体被认为是女人的财产,或者说资本。如果女人自己也这样认为,处心积虑保持便成了一种经营,是“待价而沽”,等选定了有权有势的买主,在新婚之夜一次性囫囵捧出,换取下半生的养尊处优。这与的也不过是批发和零售的关系罢了。

加之,男人们长期以来乐于接受所谓“纯洁的馈赠”被惯出了“处女情结”如此这般的心理症,也真有女人为此后悔不已,恨不能抹杀前史。有需要,必然有供给,处女膜经济也发达起来,有人造美女就会有人造。科技无所不能,包括帮你敷衍男朋友,欺骗未婚夫。

曾经看过某个倾诉节目:当事人刚刚结婚不久,新婚之夜丈夫发现她不是处女,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数月不归。她十分焦虑,声泪俱下,希望丈夫原谅她,如果看到节目,快快回家。此女可怜,亦可恨,何必企求原谅呢?她不知道谁都不是为对方而生,真爱需要去寻找,寻找的过程中我们会以为自己找到了结果而停泊下来,或许会与对方分享身体的欢喜来表达我们的感情,后来发现这个对象并不是真正的Mr.Right,于是我们继续上路。他的丈夫可恨,亦可怜。他不明白过去不可以改变,但不必为了已逝的过去而质疑未来的幸福,他忽视了感情而在处女膜上较真,无疑是买椟还珠,为此负气出走更是愚蠢之举。

我们爱过,并尊重曾经的每一份爱,而且带着自己的爱去交往,破裂的处女膜并没有把爱的能力带走。所谓,其内涵就是对爱情的专一和忠诚,而不是原始的生殖崇拜,更不是如影随形的心魔。

怜子如何不丈夫篇9

关键词:古代诗歌;对写法;情感抒发

“对写法”是古代诗歌中一种独特的抒情方法,抒情主人公为了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往往不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而是通过想象,写对方思念自己之情,通过虚设对方的情形,委婉含蓄地表达心中的思念怀想。诗人“反弹琵琶”,将抒情主体——作者和抒情客体——怀想对象移位,让对方成为主角,反照自己内心的情思。这样写,一方面扩大了诗歌意境,丰富了情感内涵;另一方面,使抒情更加婉曲蕴藉,呈现含蓄美。这种手法在古代思乡念亲诗中运用得较为普遍,下面就具体的表现手法择例类析。

一、想象怀忆的充分结合

《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这曾被誉为“千古羁旅行役诗之祖”,并非是说它最初表现了征人思亲的主题,而在于它开创了中国羁旅诗这种独特的抒情模式——“对写法”。诗歌抒写了行役之少子对父母和兄长的思念之情,它的独创性在于能创设幻境,不从正面直写己思亲之情,而从对面设想亲人的念己之心,做到想象和怀忆的充分融合。抒情主人公想象家中父母和兄长正在想念他,心疼他行役辛苦,希望他保重,盼望他早日平安归来的情形。这并非是诗人的主观造作,而是多年情感的积累,情到深处的表现,让我们感受到至亲之间心心相连的骨肉深情。

千百年来,漂泊异乡的游子,读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艺术力量固然来自诗人质朴、深厚的艺术概括,同时也来自诗歌想象和怀忆充分结合的“对写法”。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旅居长安时所作。诗的一二两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直抒胸臆,以朴实无华、凝练精警的诗句,道出了普天下所有游子思家念亲的共同心声。三四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却跨越时空,落笔对面,不再写自己如何思念山东兄弟,家乡亲人,而是想象重阳日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佩带茱萸,携手登高,本该嬉笑欢乐,却因兄弟两分,天各一方而黯然神伤,把自己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表达得婉曲含蓄,耐人回味。

二、画面之间的交相融合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诗的前四句构成了一幅画面:妻子于江南水乡中采摘着许多芳美的花草,准备送给自己的丈夫。但是想到自己苦苦思恋着的丈夫还身在遥远的外地至今未归,不禁悲从中来,发出“采之欲遗谁?”的悲叹。诗的第二幅画面,出现在读者眼前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妻子,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正当妻子苦苦思念丈夫的时候,远在天涯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和思念,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望不见故乡的山水,望不见江对岸涉江采莲的妻子,展现在他眼前的,是漫漫长路和浩浩烟云!整首诗恰似两组既分隔又同时显现的画面,一边是女子置身兰草丛中采花,一边是丈夫漫漫长路中回首望乡,两幅画面重叠显现,意境深远而富有立体感。

唐代诗人高适的《除夜作》和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两诗极为相似,都逢佳节,都在馆驿,又都画面感极强,很好地延续了这种画面交融的“对写法”。高诗的一二两句“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和白诗的一二两句“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让我们都能读到这样一幅画面,诗人身在旅途,寓居客舍,远离家人,彻夜难眠,那一片浓厚的佳节气氛包围着他们在寒灯寒舍之中的孤独,一股独在异乡的孤寂凄然之情便油然而生。高诗白诗的三四两句,“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和“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诗人都跨越时空,落笔对面,不再从正面直接写自己思念家人之苦,而是从家人思己落笔构筑画面。高诗写到,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一定在思念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除夕,而且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在亲人的霜鬓增添新的白发,诗人把真挚的思念情感抒写得更为婉曲含蓄。而诗人白居易想象出家里人深夜还没有入睡,围坐在灯下,惦念着远行的游子。诗人的形象在对方的思念中呼之欲出,仿佛他们就在自己眼前,由此可见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深。两位诗人都巧妙地运用画面交融的“对写法”,通过诗人和家人两组画面,把亲人对诗人的思念集中抒写出来,而这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感情的折光,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含蓄委婉,意味深长。

三、落笔他处的婉曲抒怀

表达深切夫妻之思的典型诗作当属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在天宝十五载被安史叛军俘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当时他的妻子儿女寄居在千里之外的鄜州羌村。诗人身处异乡,安危难测,借月抒写离情,抒写自己对家中妻儿的思念和担忧,其妙处就在于通篇不直接抒写自己的思念,而是展开联想和想象,直接落笔千里之外的妻子,反写对方对“我”的思念,将夫妻间真挚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妻子“独看”鄜州之月“忆长安”,表达对远在异地的丈夫的担心和思念,而诗人自己“独看”长安之月忆鄜州妻儿,也尽包含其中了。

苏轼的《少年游》一诗,和杜甫的《月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纱窗。却是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宋神宗熙宁七年,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驻润州,思恋家人,托以“代人寄远”的形式,假托妻子王闰之在杭州思念自己,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去年在“大雪似杨花”的凄寒气氛下,妻子恋恋不舍地冒雪相送,今年“杨花似飞雪”,春天已尽,却不见词人归来。词人以思妇的口吻,诉说了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却未归的情形,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妻子无时无刻不在惦念远方的丈夫,忧愁的意绪,纷乱的情思,正如那似雪的杨花。妻子盼归未归,思念与寂寞混合,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对酒卷帘邀明月”,可此时,偏偏明月却怜爱双双栖息在梁上的燕子,把它那光辉分明地、斜斜地洒在画梁上的燕巢上,让妻子越发的触景伤情。妻子的所思所念,是远行在外的词人所设想的,词人的恋家思归之情昭然于世。

又如南宋末年诗人郑会旅途中题于所住客店房间墙壁上的《题邸间壁》一诗:“酴醾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题壁是古代骚人墨客抒怀的一种常见方式,但这首诗全从对面落笔,只字不言自己,却将家中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情态表达得委婉深挚。春寒料峭、万籁无声,妻子因丈夫不在身边而感到孤独清冷,因苦苦思念丈夫而难以入睡。在深深的思恋中,在幽暗的烛光下,妻子屈指计算丈夫的行程和归家的日期,一直坐到红烛燃尽,玉钗敲断。整首诗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换位移情,境界新奇。

四、移情于物的特殊表达

还有些运用“对写法”的诗,跳出了惯常“移情于人”的“对写法”,巧妙地“移情于物”。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人、某事、某物的一种情感,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到另外的人、事、物上,借助自然之物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更充分地表达出来,有时会收到情感倍增的效果。

如唐代诗人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这首诗写诗人搬家之时,对故居的一草一木依恋难舍。诗人不说自己对亭子周围草木花鸟的依依不舍,却说“柳条藤蔓满怀离情,不忍分别;黄莺频频啼叫,痴情挽留”,全诗的景和情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诗人视花鸟为挚友,巧妙而又饶有趣味地表达了自己内心对故居的留恋之情。

又如大诗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在蜀中长大,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情感。诗人初次离开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不舍呢?但诗人不直抒离乡的惜别之情,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故乡之水对自己恋恋不舍,不辞劳苦地从遥远的故乡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如此从对面落笔,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

“对写法”始见于《诗经》,习见于唐诗宋词。掌握“对写法”,是阅读诗歌的又一突破点,便于更快捷、准确地捕捉诗人情感。所以,这一独特的抒情方式,已被作为诗歌的考查内容重视起来,经常出现在诗歌鉴赏的试题之中。诗歌的知识复杂繁多,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在鉴赏诗歌时应注意分条梳理,分类总结,以便学生掌握记忆。

[参 考 文 献]

[1]刘志远.谈古典思乡怀人诗词中的“对写法”[J].学语文,2013,(1).

怜子如何不丈夫篇10

渔夫看到蚊帐中睡得正香的两个孩子, 不禁笑了,桑娜看着渔夫的笑容,苦从心来。“丈夫,你要是觉得不行,我,我还是把他们送回去吧。”说着作势抱起两个孩子,渔夫的脸猛然沉了下来,及时的阻止了桑娜,“桑娜,你不用替我着想,你的良苦用心我完全明白,我们可以再苦点累点儿,但是,绝对不能回=毁了这两个孩子。”桑拿的想法,他如何不知?桑娜心地很好,既然能把他们抱过来,就不会把他们抱过去,刚刚只是在试探他的真心。桑娜扑在渔夫怀里,“丈夫,我们以后该怎么办啊?有这么多孩子。我们已经够苦够累的了!”渔夫苦笑了笑,“桑娜,你我二人少吃一口饭,难道还养不活这两个孩子吗?”

在此以后,渔夫每天更是起早贪黑,有时候一大早出海打鱼,第二天凌晨才回来,而桑娜,更是勤奋的干活,还开了一家手工店,专门为人做手工活,桑娜的一双巧手不断引来富贵人家,那些富贵人家看她可怜,在结账的时候,便有意无意的多塞给她些钱,桑娜一向是拒绝得,可是,那些妇人趁她转身讲钱放在桌上就走了。

渐渐地,渔夫一家富了起来,成了当地闻名的大户人家,可是,渔夫一家仍然不断接济穷人。这是为什么呢?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