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察表范文

时间:2023-03-19 10:2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干部考察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干部考察表

篇1

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尊敬领导,团结同事,服从领导的安排,爱岗敬业。

该同志勤奋好学,积极上进,善于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在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该同志还努力学习电脑技术,曾在南山镇城南中心小学担任信息技术课老师,兼任计算机机房管理员, 2004年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2005年担任徐闻县人事局组织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培训南山镇分教点的培训老师,2010年6月,通过广东省人事考试局组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4个模块考试;2011-2012学年度担任徐闻县教育信息网驻五里中学通讯员。

该同志作风严谨朴实,工作中能吃苦、有拼劲,协调沟通能力较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能力强,表现突出,对自身要求高,进入工作角色快,工作勤奋,且能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能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工作能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和广泛好评。

该同志在1999年读中师时就被评为湛江市优秀学生干部,2003年参加城南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荣获二等奖,2004年参加南山镇优质课比赛荣获二等奖,2008年5月被广东教育学院评为“优秀团员”, 2012至2013学年度教师考核中,该同志考核等级为优秀,2014年3月被评为徐闻县遵纪守法模范公民。

考察结果

通过考察,我们没有发现**同志有任何不宜被录用为公务员的情形。考察组认为:**同志符合与报考职位相匹配的条件,考察结论为优秀,同意录用该同志为中共徐闻县委党史研究室业务股科员。

篇2

业务水平高。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获得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认可。

事业心责任感及大局意识强,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工作办法多,有思路。负责某某镇纪委全面工作,尽职尽责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审查调查工作方面,共办结上级转办问题线索某某件,协助旗纪委监委办结问题线索某某件,给予纪律处分某人,组织处理某人,为全镇党风廉政反腐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乡镇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工作作风扎实,熟悉相关领域业务,专业化水平比较高。在推进村级“三务公开”工作信息化、制度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勇于担当,勤奋敬业,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一线,深入到各村各卡点进行监督检查、查缺补漏并进行防控宣传,提高全镇群众防护意识。

篇3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干部考察工作,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考察工作,是指党组织根据工作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确定的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公正评价的过程,考察结果作为对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教育和管理等的依据。

第三条考察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客观公正原则;

(三)注重实绩原则;

(四)群众公认原则。

第四条下列情况必须对干部进行考察:

(一)干部选拔任用(提职、提级);

(二)列为各级后备干部;

(三)外地区、外单位干部引进;

(四)其他需要考察的事项。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区委及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党委(党工委),区委各部门,区政府各委、办、局党委(党组),各区级机关党组,各人民团体党组对干部的考察。

区属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对干部的考察,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考察机关

第六条本规定所称的考察机关,是指我区的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组织实施考察工作。

第七条对双重管理的干部,以主管方为主,协管方协助,共同实施考察工作。

第八条考察机关组建并派出考察组,考察组一般由两名以上成员组成。考察组负责人应当由思想政治素质好、公道正派、有较丰富工作经验并熟悉干部工作的人员担任。需要时,考察机关可以借调有关部门的人员,参加考察组的工作。

考察组成员如与考察对象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九条考察组成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公道正派;

(二)熟悉或了解组织人事工作;

(三)具有胜任考察工作所需要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知识;

(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第十条考察组负责人及考察人员的职责:

(一)根据考察方案,认真组织考察,如遇特殊情况需改变考察方案,应报经考察机关同意;

(二)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程序开展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考察对象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主要表现,并对有关内容作翔实记录;

(三)认真调查核实并及时汇报考察工作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对无法调查核实的要说明原因;

(四)全面客观地分析考察情况,经考察组集体研究形成考察结论;

(五)认真撰写考察材料并签署考察人员姓名,对考察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六)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实事求是地向考察机关汇报考察情况和意见。

第十一条考察机关应加强与纪检(监察)、政法、、审计等部门的联系,协调有关部门形成干部考察工作的合力。

第三章考察内容

第十二条干部考察内容的确定应当坚持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客观全面、强调实绩的原则,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第十三条干部考察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思想政治素质。包括考察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及政治品德和道德品质的表现情况等。重点考察干部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组织决定和干部在重大政治活动中的表现情况。

(二)组织领导能力。包括考察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科学决策、开拓创新、培养干部、知人善任的能力等。重点考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解决突出矛盾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对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还要重点考察其是否具备超前一步谋划全局的战略思维和眼光,以及把好方向、出好思路、抓好大事、带好队伍的能力。

(三)工作作风。包括考察干部执行民主集中制,发扬民主,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的情况,以及坚持原则、敢于负责、严谨细致、勤奋敬业的情况等。重点考察干部是否具有团结协作、规范办事、服务群众、不事张扬的作风。

(四)工作实绩。具体考察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所提出的工作思路,采取的措施,发挥的具体作用以及所取得的成绩等。重点考察干部近年来的年度考核情况以及取得的创新性工作成果。

(五)廉洁自律。包括考察干部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遵守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清正廉洁,以身作则,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情况。重点考察干部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的情况。对拟选拔任用为处级领导干部的人选,还应重点考察执行领导干部不得的“三条高压线”,以及中央提出的“五个不许”的情况。

第十四条各级考察机关可根据考察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特点,明确考察重点,细化考察内容。

第四章考察程序和方法

第十五条考察工作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一)组织考察组,制定考察工作方案;

(二)与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就考察工作方案沟通情况,征求意见;

(三)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干部考察预告;

(四)实施考察;

(五)综合分析考察情况,与所在单位党委(党组)主要领导交换意见;

(六)撰写考察材料,向考察机关汇报考察情况。

第十六条考察工作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考察要求、时间安排、考察组组成、考察范围、考察方法和步骤等。

第十七条考察前,至少提前一天对考察工作有关事项进行预告。预告内容一般包括:考察对象姓名、现任职务、考察对象简要情况、考察时间、考察部门、联系方式及监督电话等。

考察预告一般在考察对象所在地区或工作单位采取张榜公告、会议公布或在一定范围内传阅等方式进行。

第十八条考察组根据需要一般采取下列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考察对象的情况:

(一)个别谈话。个别谈话的范围一般为:考察对象所在地区或部门的上级、同级、下级领导干部;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的有关负责人;考察对象所分管的下级单位、部门、内设机构的负责人和群众代表;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人大代表和党外干部代表;其他熟悉和了解情况的人员。参加个别谈话的人数一般不少于15人,15人以下的单位,应扩大到全体干部职工。

(二)发放征求意见表和民主测评。发放征求意见表和民主测评,一般采取无记名填写征求意见表和民主测评表的方式进行。征求意见表和民主测评表由考察机关制定,由考察组负责回收并统计。

参加民主测评的人员范围一般为:所在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中层以上干部,受该工作部门领导或指导的下级单位的负责人,以及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参加民主测评的人数一般不少于30人,30人以下的单位,应扩大到全体干部职工。

(三)查阅资料。查阅考察对象的人事档案材料、年度考核及以往的考察情况、发表的文章及研究成果、培训锻炼情况、奖惩情况、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核实考察对象的基本情况。

(四)实地考察。必要时,可以通过现场察看、访问群众,了解、印证和核实考察对象的某一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效。还可以对考察对象进行家访或到考察对象居住地、曾经工作过的单位进行走访和考察,全方位了解考察对象的生活圈、社交圈等社会生活情况。

(五)专项调查。对一些干部群众反映大、情况比较复杂或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应进行专项调查,也可责成所在单位党委(党组)进行调查,写出专题报告。必要时可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或请审计机关提供考察对象的有关审计情况。

(六)同考察对象面谈。了解干部具备的政治理论素养、对岗位的认识和理解、工作思路和观念、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等情况。

第五章考察材料

第十九条考察材料是指考察组在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考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形成的反映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等表现的综合材料。

第二十条干部考察材料一般应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点;

(二)主要缺点和不足;

(三)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情况。

第二十一条撰写干部考察材料要体现以下四方面要求:

(一)材料要“实”:手法写实,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用具体事件来进行描述;

(二)材料要“像”:要抓住考察对象的本质特征,写出特点,材料描述的干部要像考察对象本人,避免千人一面;

(三)材料要“准”:引用的数字、事例要有依据,准确无误,恰如其分地评价干部;

(四)材料要“精”:要突出重点,言简意赅,挖掘典型事例,避免罗列数字和事例,材料的篇幅一般在1500字左右。

第二十二条考察工作结束后,考察组应及时建立考察工作档案,由考察机关负责管理。考察工作档案内容包括:干部考察工作表,考察预告,干部基本信息表,参加征求意见和民主测评名单,征求意见和测评情况,个别谈话名单,谈话记录,重要问题的调查情况及结论,考察材料,其他能够反映干部考察情况的有关材料。

第六章纪律和监督

第二十三条考察机关应加强对考察工作的领导,对考察严重失实、失真,造成用人失误和不良影响的,应查明原因,并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考察机关应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准违反《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程序实施考察工作;

(二)不准授意或暗示考察组成员违背事实真相,改变考察结论;

(三)不准在重大问题未经核实之前,急于对考察对象作出考察结论,并提出选拔任用建议。

第二十四条考察组负责人和考察人员应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准凭个人好恶了解或反映情况;

(二)不准借考察之机接受吃请、收受馈赠或谋取私利;

(三)不准泄露考察机密;

(四)不准故意夸大、缩小、隐瞒、歪曲事实。

第二十五条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党组织、考察对象及有关人员要正确对待组织考察,客观反映有关情况,如实汇报工作和思想,向考察组提供真实情况和数据,并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准设置障碍、干扰或防碍考察工作;

(二)不准弄虚作假,向考察组提供虚假情况和数据,或隐瞒考察对象的重要问题;

(三)不准借机对考察对象进行诬陷、诽谤;

(四)不准对反映问题的人打击报复。

第二十六条实行考察工作责任追究制。对不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实施考察或违反考察纪律的,视其性质、情节轻重和造成的后果,进行组织处理,或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考察结果失实的,宣布考察无效。

第二十七条加强对考察工作的监督。各级党组织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对考察工作实施监督;支持、鼓励群众监督,认真受理各部门、干部、群众的检举、申诉,并按职权范围及时进行核查处理。

第二十八条各级党组织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下级党组织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贯彻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各党委(党工委、党组)要支持、督促本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严格执行本规定。对不按规定进行考察的有关干部人选,党委(党工委、党组)会议一律不予讨论。

第七章附则

篇4

一、考察失实的原因分析

干部考察工作十分复杂,它涉及考察者、被考察人、谈话对象和考察形式等因素,从这些因素展开分析,笔者认为影响干部考察真实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干部考察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是参与考察的同志基本功不够扎实。近年来,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交流比较频繁,一大批比较年轻的同志从基层其它岗位充实组织人事部门,有些同志还直接从事干部考察工作;同时,遇到届中、届末等一些大的干部考察活动,组织人事部门的力量明显不足,这就要从其他部门抽调一些同志参与考察。这些同志对干部考察的内容、对象、程序、方法等不熟悉,又缺乏干部工作经验,对干部的历史情况不了解,导致对干部的评价失真。二是考察者以个人的情感因素左右考察行为。个别考察者不是以德才兼备的原则去选人、察人,而是按“关系”进行取舍,对自己的同学、朋友或领导干部推荐的人选,在考察中只注意搜集“功绩”,对问题和意见避而不听,自觉不自觉地把个人的好恶掺杂其中,最后是“亲之者只见其美”,导致考察结果有失客观公正。三是考察者谈话技巧和综合分析能力缺乏。有的考察者没有很好地掌握谈话艺术,不善于捕捉时机和信息,由此丧失了谈话的主动权,影响了真实情况的掌握和了解;有的考察者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对听到的情况提炼不出观点,对被考察对象不能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撰写的考察材料千人一面,缺少符合干部个性特点的东西。四是考察者知识面不够宽。有的考察者对市场经济知识和规律掌握不多,对财政、金融、法律等知识知之甚少,当谈话对象谈及一些专业词语的意思不甚了解,与谈话对象的沟通比较困难,而且连记录也有一定的困难。

(二)谈话对象反映的情况尚欠客观真实。一是谈话对象与被考察者之间的工作距离影响了反映情况的真实性。有的单位为了片面追求谈话的数量,把一些与被考察对象无直接工作联系的同志也安排在谈话范围之内,这部分同志由于不知情,或受临时召集准备不充分等因素的影响,介绍的情况往往与实际的差距比较大。二是谈话对象缺乏对考察者的信任而不愿意如实反映问题。有的谈话对象受社会上复杂的关系网影响,对考察者不了解、不信任,担心考察者“跑风漏气”,引来领导“穿小鞋”,打击报复。因此,当问及不足或缺点时,就以说“普通话”,为主,不着边际地应付了之。三是谈话对象对考察工作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有的谈话对象认为,被考察人选是单位领导推荐、上级组织决定的,提拔任用都是领导说了算的事,“行也行、不行也行”,考察只是履行程序,“例行公事”,觉得说与不说都一样,因而以不了解情况为由,不愿意过多地发表意见。四是个别谈话对象素质比较低。如受嫉妒、报复等不健康心理因素的影响,对比自己强,与自己有不同意见或批评过自己的干部,只说差,不说好。有的甚至上纲上线,故意捏造事实,搞无中生有,对被考察者作一些不切实际的介绍。

(三)被考察对象存在问题的隐蔽性。一是对被考察对象的某些问题知情面比较少。有些被考察对象的违纪违法手段比较隐蔽,干部群众不知情,在干部考察过程中不敢妄加评论。二是个别被考察对象存在“两面性”。在私底下傍大款,贪污受贿,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但在公开场合则表现得十分“廉洁”,生活十分“俭朴”,台上反腐败,台下搞腐败,蒙骗了部分群众。三是被考察人报喜不报忧。一些被考察对象向考察组提供述职报告或向考察组介绍本人的工作情况时,往往对自己的工作成绩介绍较多,更有甚者向组织上提供虚假数字,借机宣扬自己所谓的“政绩”,但对不足或存在的问题,则往往避重就轻,避实就虚,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或根本不涉及。四是个别被考察人采取非组织活动捞取选票。在民主推荐或民主测评中通过封官许愿、小恩小惠等不正当手段,笼络人心,为自己捞取选票,给考察组造成被考察人民意与群众基础较好的假象。

(四)考察方式比较单一、方法比较滞后。一是民主测评方式脱离实际。目前使用的测评表式样单一,内容笼统,体现不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干部的考察特点,导致测评结果与群众公认度相脱节。二是考察了解情况的面比较窄。由于受历史原因及考察组力量不足的影响,考察谈话的对象往往局限于被考察人的上级、同级及部分下级,对被考察人的社交圈、生活圈情况则了解不多,对干部的考察还不够全面。三是考察方式方法比较单一。目前对领导班子的考察主要是届中、届未、任用提拔、试用制等四种方式,缺少对被考察对象进行动态的经常性的考察;同时,在阶段性的考察过程中,往往又缺少审计、稽查等部门的参与,使了解的情况不够全面、透彻。四是等额确定考察对象。各单位在职位出缺的情况下,往往从本单位的利益出发,一般只确定一名拟任人选,这样就有可能将其他的优秀人才排除在考察视野之外,无法实现人才之间的比较,达不到好中选优的目的。

二、提高干部考察真实性的措施

通过分析干部考察失真失实的原因,为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切实提高干部考察的真实性,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加强教育,不断提高组织人事干部和其他党员干部的素质。首先,大力宣传中央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的方针、政策和用人标准,认真组织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严格按照《条例》的有关要求,注重干部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及群众公论,坚持按照《条例》规定的程序选拔干部,注意把好推荐关、考察关、酝酿关和讨论决定关。其次,认真贯彻执行《组织人事干部行为若干规范》,提高考察者的综合素质。组织人事部门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带头搞好“三讲”教育,切实加强组织人事部门的自身建设,对一些不适合做组织人事工作的人要坚决予以调整;同时,要注意改进考察者队伍的结构,吸收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层次高、熟悉干部工作知识、程序、方法及了解各行各业工作内容的人才,全面提高考察者的素质。第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千秋伟业在用人的思想。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增强主人翁意识,使大家进一步明确向组织反映真实情况,既是行使个人的民利,又是对组织、对干部本人高度负责的表现,同时,要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干部政策,把用人标准交给广大干部群众,使大家了解对领干部、中层干部、基层干部等不同对象的职责要求,提高党员干部的鉴别能力,引导大家投好每一票,进好每一言,正确地履行自己的民利。

(二)改进方法,建立科学的民主测评体系。一是确立符合不同层次干部特点的民主测评指标。根据干部德能勤绩的总体框架和不同层次干部的素质要求,本着易操作的原则,把构成这些标准的内容和影响这些标准的因素逐一排列起来,并逐项进行分解,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可测可评可量化的要素;对难以量化的内容,则可采用语言描述法提出确定性的测问。二是尽量扩大群众参与测评的范围。除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处室工作人员、下属单位党政负责人及群众代表外,老同志和工作联系较密切的单位原则上也应派代表参加。单位人员少于50人的应全部参加民主测评。三是组织群众鉴定述职报告的真伪。领导干部撰写的述职报告要规范,既要总结工作成绩,又要如实反映自己的不足;述职报告应发给群众予以鉴别真伪,对三分之一以上的群众认为述职报告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考察组应责令被考察人重新撰写。四是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处理民主测评结果。设计测评表时,可采用选项涂卡的方式。将涂卡所得的信息利用微机进行存储或读出,并通过编拟分析程序,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提高测评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直观性。五是测评结果应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开。测评结果应对单位党组织和本人公开,有条件的单位也可向群众代表公开。

篇5

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即组织部门从党政领导干部平时动态的工作、生活入手,通过有意识地采集当时的信息,不断地积累一些个性化的资料,从而为干部的综合性考察提供直接的素材,使整体的干部考察工作更具真实性、全面性。

一、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政领导干部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思想、作风、能力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环境不断在变化,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既有高潮期也有低潮期,思想作风存在的问题既有潜伏期也有暴露期,准确识别一个干部,必须全过程考察其成长过程。当前,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市场经济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所有这一切都使干部成长的环境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单靠静态的“素描”已难以把握其思想、工作、作风的全貌,因此,通过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一是能够动态地记录一名党政领导干部在各个时间段和各种重要时刻的表现,结合集中性考察,就能比较全面地对一名党政领导干部做出评价,以动态的“速写”反映其素质的全貌;二是可以认定一名党政领导干部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干了什么,还可以使其学会干什么、保证其必须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三是以党政领导干部平时的表现为素材,不仅能增强考察报告的真实性,而且能使考察材料充实、饱满;四是有利于防止被考察对象滋生机会主义思想,杜绝拉选票、跑官要官和弄虚作假、搞短期行为、政绩工程等问题。

二、开展党政领导干部考察考核工作的主要做法(含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采取的一些措施)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干部考察考核的新方法,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工作程序,提高了干部考察考核工作水平。一是以落实干部群众“四权”为重点,增强了干部考察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县委采取“敞开”式的方法,大力推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和差额考察制,每次考察前预先将考察工作的有关情况,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采取张榜公告、召开会议、新闻媒体公告等形式,公开工作任务、时间安排、工作地点、谈话范围、联系电话等事项。同时,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制度,普遍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20*年以来,全县共对拟提任调整的210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公示,其中有4名干部被取消任职资格。二是以选准用准干部为目标,扩大了干部考察考核工作中的民主。县委坚持使用考察和平时考察相结合、静态性考察与动态性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在党政领导干部考察中,不局限于“使用前”的一次性考察,加强了对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的考察了解。如: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实绩公示制,要求党政领导干部在年度考核前填写《领导干部年度工作实绩公示表》,经主管领导审查签字后,在单位公示栏内进行公示,同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实行重大事项跟踪考察制,对县委、政府做出的各项重大决策、工作部署、重点项目和工程,根据工作需要,县委组织部及时与县委办、政府办及相关部门沟通,对承办重点工作的临时机构和责任人进行跟踪考察,掌握贯彻落实情况。发生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重大安全事故和其他突发事件时,县委组织部及时跟踪了解党政领导干部处理事件的能力。通过以上措施发现了一批有能力、有作为的干部。三是以创建“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环境为目标,加大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县委把加大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完善干部的考察考核工作的有效措施,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选拔后备干部等工作中扩大民主,提高了干部考察考核的准确性。如:20*年9月,我县对县旅游文物局局长、县林业局副局长等7个科级领导岗位面向全疆公开选拔;县公安局、县法院和县检察院也通过公告、组织笔试面试等程序招录45名法警;县教育局公开招录71名民汉双语教师。四是强化干部考察考核工作结果的运用。在对干部的日常考察、重点考察、换届考察、年度考核中,对综合测评优秀的干部适时提出推荐建议,及时发现那些平时不被掌握,但综合评价较高、潜力比较大、具有开拓精神的优秀年轻干部。同时,注重探索建立和完善干部“能下”的各项配套措施,通过组织部长约谈及函询制度、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聘请义务监督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对不适合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调整。20*年,县委对6名不能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了组织处理,群众反映较好。

三、导致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及引发的一些问题

笔者在起草本文之前,除了进行深入调研外,还对干部经常性考察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在互联网百度搜索栏内输入“干部经常性考察”,可搜索出169000篇相关内容,但真正制定出台较为健全制度的只有山东省(山东省于20*年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的实施办法》,比较全面的对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提出具体措施)。笔者认为导致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机制不健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组织部门任务重、人员少,干部考察考核力量不足,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程序更加严格和规范,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但组织部门的力量却没有增加,无力进行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如:鄯善县委组织部24名组工干部中,专职从事干部工作的仅有4人,从事干部工作人员与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人数比例为1:141。

由于缺少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常性考察、缺少完善的经常性考察机制,在组织部门准确掌握党政领导干部的表现时引发了以下几类问题。

1、干部群众对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总认为领导干部的考察属于组织部门的事,总认为干部考察是年终的事,就算在平时发现个别领导干部有一些不良行为,也只是私下进行议论,不及时向组织部门反映。

2、干部考察工作,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都是通过考察对象周围知情人员反映情况而概括归纳出来的,在干部年终考察中,由于受到谈话时间、地点的影响,知情人所反映的信息,往往是干部眼前的一时一事,思考的范围也相对固定在谈话的最近时间段,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整个考察工作局限于对一个干部一时表现的考察,如果以此来衡量一个干部的一贯表现,必然失之偏颇。

3、使组织部门对干部真实素材的搜集存有局限,导致许多考察材料内容空虚,都是从观点到观点,从理论到理论,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4、导致干部考察考核中出现“拉票”等不正之风,个别领导干部平常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对待单位干部职工摆架子、玩态度,快到年终干部考核时,开始以各种理由请单位干部职工吃饭,主动给干部职工解决一些困难,给一些甜头,给一定的承诺等,总之就是想方设法的为自己拉票,最后使考察考核测评失真失实。

四、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的对策及措施

(一)严格组工干部的选拔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覆盖广泛的干部考察人员队伍。建立考察人员资格证制度,考察组成员的考察首先要以各单位或部门中群众公认的基本素质较好的人员为基础,保证被选人员具备良好的德才素质;其次,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调这些干部到组织部门以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方式进行近距离的观察,考察其适应组织工作的能力。期间,可以有意识的让他们参加一些组织考察活动,提高他们对干部考察工作的感性认识,然后对他们进行综合测试,合格后颁发资格证书,作为考察人员正式参与干部考察工作,从而建立一支覆盖广、素质高的兼职考察人员队伍。这样可以缓解组织部门在加大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中,考察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在居住较为集中的居民小区聘请一些离退休干部作为监督员,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党政领导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的具体表现,在干部考察时征求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

(二)积极探索建立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制度,保证经常性考察工作的正常化与规范化。由于经常性考察没有集中性考察的规模,且一般穿插在经常性的工作之中,因此要保证经常性考察工作的正常化与规范化,就必须从制度入手,建立一套规范且可行的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制度,如:可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的意见》,明确经常性考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考察对象、考察重点、方式方法等,将经常性考察工作纳入整个干部工作体系之中,保证这项工作意识入脑、责任到人。同时,要因经常性考察的内容、形式的不同制订相应的配套制度。如:党政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考察,就可以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组织部干部跟班学习制度,组工干部跟班学,了解党政领导干部在学习培训期间的具体表现;对经常性考察工作进行定期综合分析,可建立在干部综合性考察时对经常性考察情况的参考分析制度,从而避免“做归做,用归用”的局面,使经常性考察工作能比较稳定地发挥作用。

(三)切实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的领导,增强干部群众经常性考察工作的自觉性和政治责任感。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经常性考察,是改进干部考察方法、提高考察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做好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能够使我们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考察了解干部,全面掌握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社交情况,从而对每名党政领导干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把经常性干部考察工作作为大事来抓,党委主要领导要经常听取对党政领导干部情况的汇报,广泛掌握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社交中的情况;组织部门要严把考察质量关,真正考实考准干部,切实发挥好经常性考察工作的作用。同时,要加大此项工作的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积极配合和协助组织部门做好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将党政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的表现反馈给组织部门,配合组织部门做好党政领导干部的经常性考察工作。

(四)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德才素质信息数据库,保证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目前,组织部门建立的被考察对象信息库大都是以基本信息数据即性别、族别、年龄、学历、任职时间等数据为主,考察信息主要以考察材料的方式保存。这种信息库对分析党政领导班子组成结构发挥着较好的作用,但对具体的被考察对象很难进行具体的德才素质分析,只能进行一般的定性,对选人用人提供决策依据的作用不大。因此,组织部门必须在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德才素质信息库,以经常性考察信息为主,按照时间序列,采取实况记录法、按时鉴定法、直观点评法、串联归纳法等方式,将组织部门平时捕捉到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社交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详细和真实记载。如:在平时社交中的言论是否坚持党性、关键时刻是否能挺身而出、处理社会关系的方式是否趋炎附势、公私关系是否分明、为人是否表里如一、社会公众形象佳不佳、兴趣爱好是否健康、邻里关系是否处理得当、生活作风是否正派、品性修养是否高尚等等。以此扩大党政领导干部考察工作的空间和时间,做到空间上按步观察,时间上连续观察,避免对单一信息源的依赖。

篇6

一、要对考察程序进行监督

为了对领导干部考察程序进行监督,无论是平时干部考察还是年度干部考察或是换届干部考察,都必须严格按干部考察程序进行。干部考察程序主要有6个:(1)组织考察组,拟订考察方案;(2)考察组向被考察单位主要领导沟通有关考察事宜、征求意见;(3)召开会议进行公开述职、民主测评、民主推荐;(4)个别座谈;(5)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形成考察材料;(6)向部务会汇报考察情况。至此,考察程序基本结束。从以上程序等可以看出,要加强对干部考察工作的监督,就要对整个考察程序进行监督,要实现这个监督,就必须增加考察环节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一是要公开考察程序。考察组进入被考察单位后,要召集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告知这次考察的对象、方式及要求,让群众明白这次考察的目的,使群众有所准备。二是扩大群众参与度。考察干部要坚持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方法,领导干部要在群众会议上公开述职,由群众对领导进行民主测评,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参加民意测验和个别座谈的对象,应照顾各方面的代表,不得根据个人意愿随意指派。考察时,参加的群众代表越多,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听到比较真实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可以让广大群众对考察程序进行充分监督。凡是不按程序进行考察的,考察的干部一律无效。

二、要对考察人员进行监督

干部考察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原则性非常强的工作,考察者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处于主导者的关键地位,其自身素质的优劣在一定程序上决定着考察质量的高低。因此,要求考察人员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洞察分析问题能力;要具有刚正不阿、勇于直言的品格;要发挥不怕得罪人的精神,敢于反映真实情况和问题。目前,仍有部分考察人员淡忘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怕得罪“拍板者”和被考核者,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考察工作敷衍了事,或者因为“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结果只看某些人眼色行事,不反映真实情况。如此一来,有些原本工作表现平平却野心勃勃的人成了好干部,有些本来实绩突出者却没有得到肯定。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出,对考察人员的监督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是要加强考察人员的教育,提高考察人员的素质。组织部门要搞好自身建设,加强干部考察人员的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保障考察准确无误。同时要加强对考察人员的考核,对不具备考察人员素质的干部要调出组织部门。二是要严肃考察工作纪律,建立考察工作责任制。实行谁考察谁负责,考察材料要署名,对不如实向组织反映情况,或考察不准,造成用人失误的,要追究责任。三是要注意选配考察组,实行考察回避制度。考察组的组长和成员要很好搭配,组长必须是综合素质较好,威望较高的同志担任。同时,对涉及考察者亲属、子女、同学、同乡、朋友的实行回避,以免因亲情、友情而出现考察结果失真。

篇7

关键词:干部;道德;考核;运用

坚持“五湖四海、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是选好用好干部,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提升选人用人透明度和公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什么要考官德

(一)2008年2月17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选用干部必须“以德为先”,并提出“四德”标准。

(二)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对干部德的重视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三)2011年10月13日,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要求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再一次从国家的高度将道德品质方面的发展与提高纳入了对官员的综合素质的考核。

二、官德是什么

德的内涵和外延十分宽广,而且也较为模糊。如何科学合理的考准干部的德,就必须明确干部德的核心和考核范围。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内容不能与“干部”身份错位,在实际考评操作中,德的范围既不过于狭隘,也不过于宽泛。目前,一般把干部的德划分为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四个方面进行考评,既包括了公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又包括了私德(政治品德、家庭美德)。公德与私德相辅相成、密切联系、互为表里,在实际操作中要准确把握公私界限,注意私德的隐秘性和隐私性。既考准干部的德,又不侵犯泄露干部个人隐私。

三、怎么考评官德

官德考评,不能因一时一事、一朝一夕的表现而片面的作出评价,要把一个的行为和表现放到当时的大背景和环境中去考察,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要创新考察方式和渠道,尽可能多的拓展受访群众的数量,确保受访对象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要从为官和做人两个层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立体的真实的评价。《意见》要求:对干部德的考核,主要结合平时考核、年度考核、换届(任期)考察、后备干部考察、任职考察等进行。必要时也可对干部的德进行专项考核。对于干部德的考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是从本职工作中考察职业道德。鲁迅先生说,“几案精严见性情”。一名干部的职业道德通常表现在长期的本职工作中。在考核干部职业道德的过程中,要着重了解是否有责任心、事业心;服务是否真诚热情,做事是否公平公正;工作中是否有大局意识、民主意识。在考察的方式上,实行干部年度考核、定期巡查、听取服务对象意见等方式结合的方法,全面考察干部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和群众的满意度,在日常的工作表现中了解干部的精气神。

二是从重大事件中考察政治品德。一名干部的政治品德如何、能否经得住考验,在重大事件中最能体现。看领导干部在艰难险阻面前的胆识、意志品质,看是否态度鲜明、立场坚定,是否顾全大局、服从组织。面对个人名利、进退留转时,能否心态平和、真诚谦让、见贤思齐,看是否有坚定的党性观念、纪律观念和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和荣辱观。

三是从社会行为中考察社会公德。一名干部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往往在无人监督的社会行为中表现的最为真实。因此考察干部的社会公德,要看他的个人品行。不但要看是否乱扔垃圾、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准时交物业费等日常行为,而且要看能否见义勇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与丑恶现象坚决斗争的表现。要以高于一般群众的社会公德标准要求我们的干部。

四是从日常生活中考察家庭美德。在家庭不是个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在社会上也不可能是个好干部,一些干部道德缺失的问题,无不与家庭道德缺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家庭美德低下的干部,他的“官德”是绝对好不起来的组织部门可以通过社会评价渠道了解干部的家庭表现,可以向干部的邻居、配偶、父母、同学、朋友等进行调查,真实地了解干部在家庭中的基本表现,对干部的德给予比较全面的评价和考量。

四、考评官德干什么

对干部的德进行标准界定和考察,根本目的是要树立干部选任的正确导向,在干部队伍中倡正义、树正气、讲道德。因此在干部德的考察结果的运用上,不但要根据结果选人用人,而且要根据结果治病救人。

一是要搞好评价结果的反馈。将干部德的考察结果通过一定形式反馈给干部本人,增强干部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对考察中发现德有苗头倾向的干部,由考察组给予提醒打招呼,促使干部自警自省。

篇8

“领导说你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行也不行”,这句话之所以风行一时,在于其击中了干部人事制度的软肋。有的干部能力一般,但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功夫一流,领导难免会被蒙蔽;有的干部不事张扬、埋头苦干,但真正提拔时却从来排不上号。领导不是火眼金睛,难免百密一疏。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决策者。

近年,浙江省安吉县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建立《领导干部日常表现全记录表》。此项制度变革,使得干部考核量化从过去的集中化走向日常化轨道,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不再“一锤定音”

过去,吉安考核干部,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一般采取任前、定期的静态考核和定量考核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弊端也很明显,比如干部日常信息难把握、功效运用不系统等,最后往往成为“一锤定音”的集中考核和“不动干部不考察”。

2010年5月,浙江安吉开始推行领导干部日常表现记实制度。从此,安吉的干部考察转而对干部日常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全部记录在案,实现了干部常态考察与日常监督的有机结合。

具体来说,安吉《领导干部日常表现记录表》主要记录着县管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日常行为表现,不但包括了一些干部在重大项目引进、重要工作突破等工作中的主要成绩,更涵括了个别干部工作中的不良表现和过失行为。纪录内容细分为工作实绩、效能建树、廉政建树、社区表现等4大类17小类。每类内容都有对应的分值,采用加扣分制、正反向纪录方法量化计算。

对于日常考察了解到的情况,由考察人如实记录到《记录表》中,每月整理汇总一次,最终形成的综合阐明材料经组织部门评议会确定每月表现优秀和表现较差的干部并形成《综合纪录评价陈述》。此项结果不但要存入组织部门日常档案,还要提交县委书记、县长、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处审阅。对于记实结果,县委组织部每月会同有关部门,开展1—2次重点事情督查和效能建树暗访,对记录中反映的问题及时抓好整改。

“加强日常考核,关键是要形成正确用人导向,真正把勤勤恳恳一心为民办事的干部,尤其是把那些在基层默默奉献的干部选,从而引导大家积极干事创业。”安吉县考核办副主任华新平表示,这正是基层导干部的共同心声。

这项制度实施以来,有效地监督了干部的日常工作表现,《领导干部日常表现记录表》将平时表现都记录在册,上级可以实时进行了解,干部的德才、实绩、品行、作风都一目了然,有了什么业绩,书面都有记载,上级领导也可以看得到,这对于一些确实做了事,确实有能力的人来说,是一个福音。

“定心丸”与“紧箍咒”

33岁的安吉干部翟金坚是这次改革的受益者。出身寒门的他在过去一年里连升两级,谁能想象一年前还是排名最后的副镇长,今天已经是安吉县梅溪镇党委副书记、临港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呢?在如此短时间内转为正科级干部,这让很多年轻干部干劲十足。

翻开《纪录表》,里面详细记载了已往两年翟金坚负责的4次招商引资事宜:2010年7月,牵头引进澳特玻钢设备制造项目,总投资1.5亿元;2010年12月,牵头引进绿卿竹纤维项目,估量年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2011年7月,牵头引进鸿源基本设施建树项目,总投资1200万美元;2012年5月,牵头引进法拿克机器科技项目,总投资两亿元。

翟金坚的这些突出成绩得到了组织部门的认可,此外,这种考察办法实施两年来,像翟金坚这样凭借在基层做出成绩而被组织部门提拔任用的干部还有20多名。

干部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只要认真努力,多出成绩就好,这无疑给很多工作实、能力强、表现好的领导干部一剂“定心丸”,但同时也给那些急功近利、表面文章的虚功假绩行为一道“紧箍咒”。在安吉的《记录表》里,“揭短式”记录同样存在。

某局副局长上班时在电脑上打牌,在暗访中被发现,进行诫勉谈话;某镇副镇长两个项目没有完成,被调离岗位;某乡党委委员在联系某村村级组织换届时,没有严格把关,导致村委会重选,被调离岗位;某街道党委委员,工作经费开支没有按照规定向主要领导汇报,自己签字就报销,被调离岗位……

以上所述行政乱作为、不作为问题,根据《纪录表》里登记的情况,有关部门会有针对性地找当事人谈话,采取措施。这样一有小错就能及时防范,及时作出调整,具有针对性。

此项办法实施以来,已形成记实报告22期,记实领导干部达258人次。根据记实情况,当地组织部门共提醒谈话10人、谈话诫勉8人;46人因工作实绩突出,效能、廉政建树情况良好被提拔使用;8人转任重要岗位,2人破格提升主任科员。

安吉模式的普适意义

《记录表》开辟了一条选贤任能的好路子,把考核量化到日常表现中,让干部们认识到,只要肯抓实干,只要做出成绩,在基层同样可以有个好前程,也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作出实绩,才有机会被发现。

在安吉县委组织部一位官员看来,目前,最大的难点就是确保考察的准确度和全面性。他表示,“获得干部工作中的负面信息确实是工作难点。除了组织部门自己搜集信息,其他参与考察的职能部门也会上报。报来的材料要经过审核、单位公示等环节。”“将来还会开辟新的信息渠道,比如加大个人直接向组织部门申报比重,在干部居住社区考察个人德行等。”

过去的静态考察模式要实现真正的客观公正很难。安吉模式把考察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从日常事、具体事抓起,在考察内容和考察方式上进行科学化设置,改变过去干部考核“平时不算账,年终算总账”的做法,落实了日常记实和年度长效激励挂钩、考核结果与干部选用挂钩,为衡量干部优劣提供了动态依据,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对行政工作中的“庸”、“懒”、“散”现象是一记重拳。但在具体操作中如何使考核结果更为全面、具体、真实还有待商榷。

比如,安吉目前实施考察的主体构成还是组织部门,组织部门既是组织者,又是具体实施者,难免影响考核的质量和效果。下一步,有待在记实的公开、公示、公议上再完善。

纵观当前的干部考核工作,基本都是测评、推荐、座谈、组织审查、会议研究等环节。虽然近年来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也有像差额提名、差额考察、全程纪实、集体票决等这样成功的经验,但这些考察工作多在提拔任用前进行,对干部的不良表现和工作中的失误难以及时发现,此外短时间内进行集中考察工作量大,容易出现更多疏漏。

篇9

干部考察,是党组织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鉴别和评价的活动。考察材料是在考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综合材料。它是干部考察结果的基本表现形式,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全面、历史地了解熟悉干部的重要途径;是鞭策教育干部的重要方法;是探索干部成长规律,总结干部队伍建设经验的重要资料。干部考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干部工作的质量,同时也是组工干部综合素质的反映。如何撰写好干部考察材料,才能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地评价干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上功夫。

一、在作风建设上下功夫

1、要树立好的思想作风。在撰写干部考察材料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作风。一方面,必须从干部德才表现和客观实际出发。必须选取准确无误的材料,注意用实事说话。一是要善于运用事例。要选择一些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最能打动人的事例,才能使评语实实在在,令人信服。二是要善于运用数据。一个干部的德才表现如何,有无实绩,有了事实和数据说明,就会一目了然。三是要善于运用干部的工作成果。考察材料中,不仅要写干部做了哪些工作,而且要写这些工作有无成果,不能满篇都是些"工作思路"、 "工作措施"。另一方面,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首先,对考察中了解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要认真进行分析,善于抓住本质性的东西。考核时,由于谈话对象所处地位的局限性和认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他们的看法并不完全等于客观事实,有的可能掺杂着个人好恶和偏见。所以,不能简单地把考核中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当成客观事实,不加核实地写进考察材料中。其次,要避免思想

上的片面性。思想认识的片面性最容易导致德才评语偏离实际或以偏概全。因此,撰写考察材料时,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在看待优秀干部时,要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善于发现他们的缺点和不足,防止"一好百好,差也是好"的倾向;在看待后进干部时,要在准确把握其缺点、问题的基础上,注意发现其成绩和优点,防止"一坏百坏,好也是坏"的倾向。

2、要树立好的工作作风。一些干部考察材料之所以质量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真正搞准、吃透干部有关情况,即在考核上下功夫不够。写好干部考察材料,必须改进工作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真正做到了解真情。工作作风越深入,联系群众越广泛,对干部情况的了解就透彻,考察材料就越真实准确,有个性。

3、要树立好的文风。力戒空话、套话、空话;做到讲真话,讲实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注重内容,注重质量;区别对象,反映特点。

二、在"象、实、准、慎"上下功夫

"象、实、准、慎"是考察材料的基本要求,是考察材料的生命,也是写好考察材料的难点所在,如何能准确地"对号入座",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抓住本人的个性特点写。人与人由于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个人经历不同,都会打下不同的时代和社会烙印,从而显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干部的特点,也正是指干部自身所具有那些与履行岗位职责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不同于他人的特殊因素。例如,有的干部思维缜密,处事稳重;有的性格直爽,不拘小节;还有的精力充沛,喜欢交往等等。这些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干部个人与众不同的内在本质。因此,撰写考察材料,把"像画好",这样才能有效地克服考察材料"千人一面,众人共用"的弊端。

2、要抓住本人的工作经历、岗位和取得成绩写。不同经历、不同岗位的干部的工作职责、内容、要求、付出努力的方式、所取得的效果的表现形式都不同。撰写考察材料时应该注意和善于把握这种显着的或细微的差别,本着"不唯上,只唯实"的原则,真实而生动地加以反映。

3、要联系本人拟任职务写。撰写考察材料,要尽可能地根据干部拟使用方向,有侧重点地准确反映其特点,将德、能、勤、绩、廉有机融合于整个材料之中。

4、要找准群众普遍反映的缺点写。要把群众反映强烈的而又经过核实的缺点反映出来,但要分清本质主次,既不求全责备,又不避重就轻;要实事求是,合情合理;要防止公式化地认定干部的缺点。

干部考察材料虽然只是记载干部在一定时期的德才表现和工作情况,但是它关系到对干部这一时期,是非功过的评价,关系到对干部的正确使用、培养,而且考察材料还要存入本人档案,长期保存,这就需要慎重对待。

篇10

一、在作风建设上下功夫

1、要树立好的思想作风。在撰写干部考察材料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作风。一方面,必须从干部德才表现和客观实际出发。必须选取准确无误的材料,注意用实事说话。一是要善于运用事例。要选择一些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最能打动人的事例,才能使评语实实在在,令人信服。二是要善于运用数据。一个干部的德才表现如何,有无实绩,有了事实和数据说明,就会一目了然。三是要善于运用干部的工作成果。考察材料中,不仅要写干部做了哪些工作,而且要写这些工作有无成果,不能满篇都是些"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另一方面,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首先,对考察中了解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要认真进行分析,善于抓住本质性的东西。考核时,由于谈话对象所处地位的局限性和认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他们的看法并不完全等于客观事实,有的可能掺杂着个人好恶和偏见。所以,不能简单地把考核中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当成客观事实,不加核实地写进考察材料中。其次,要避免思想上的片面性。思想认识的片面性最容易导致德才评语偏离实际或以偏概全。因此,撰写考察材料时,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在看待优秀干部时,要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善于发现他们的缺点和不足,防止"一好百好,差也是好"的倾向;在看待后进干部时,要在准确把握其缺点、问题的基础上,注意发现其成绩和优点,防止"一坏百坏,好也是坏"的倾向。

2、要树立好的工作作风。一些干部考察材料之所以质量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真正搞准、吃透干部有关情况,即在考核上下功夫不够。写好干部考察材料,必须改进工作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真正做到了解真情。工作作风越深入,联系群众越广泛,对干部情况的了解就透彻,考察材料就越真实准确,有个性。

3、要树立好的文风。力戒空话、套话、空话;做到讲真话,讲实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注重内容,注重质量;区别对象,反映特点。

二、在"象、实、准、慎"上下功夫

"象、实、准、慎"是考察材料的基本要求,是考察材料的生命,也是写好考察材料的难点所在,如何能准确地"对号入座",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抓住本人的个性特点写。人与人由于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个人经历不同,都会打下不同的时代和社会烙印,从而显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干部的特点,也正是指干部自身所具有那些与履行岗位职责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不同于他人的特殊因素。例如,有的干部思维缜密,处事稳重;有的性格直爽,不拘小节;还有的精力充沛,喜欢交往等等。这些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干部个人与众不同的内在本质。因此,撰写考察材料,把"像画好",这样才能有效地克服考察材料"千人一面,众人共用"的弊端。

2、要抓住本人的工作经历、岗位和取得成绩写。不同经历、不同岗位的干部的工作职责、内容、要求、付出努力的方式、所取得的效果的表现形式都不同。撰写考察材料时应该注意和善于把握这种显著的或细微的差别,本着"不唯上,只唯实"的原则,真实而生动地加以反映。3、要联系本人拟任职务写。撰写考察材料,要尽可能地根据干部拟使用方向,有侧重点地准确反映其特点,将德、能、勤、绩、廉有机融合于整个材料之中。

4、要找准群众普遍反映的缺点写。要把群众反映强烈的而又经过核实的缺点反映出来,但要分清本质主次,既不求全责备,又不避重就轻;要实事求是,合情合理;要防止公式化地认定干部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