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的小故事十篇

时间:2023-03-17 04:55:49

亲情的小故事

亲情的小故事篇1

故事一莫言小时候由于饥饿无力不小心将家里唯一的热水瓶打烂了。在那个收音机,缝纫机,热水瓶都算是高档用品的年代这可不是什么小事,于是他吓得躲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听到母亲焦急的呼唤,莫言才敢爬出来。见到惶恐和害怕的莫言,母亲什么也没说,只是摸着他的头长叹了几声。由此可见,他的母亲是一位慈爱,宽容的女性,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才有可能懂得理解与宽容他人的错误,言教不如身教,而身教不如境教。

故事二让莫言人生当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小时候母亲领他在集体地里捡麦穗,看守人来了,所有人都仓遑逃窜,但他母亲是一位小脚跑不快,被看守人赶上来扇了一耳光,摇晃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那绝望的神情让莫言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在集市上,他与母亲看到了已经白发苍苍的当年那个看守人,莫言想冲上去报仇,但母亲平静地拉住他的手说:“孩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不是同一个人。” 这是一位睿智和极其善良的母亲,否则可能没有今天的诺贝尔奖得主莫言先生了。

故事三在一个中秋节的中午,莫言家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几个。正吃着,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他家,小莫言拿出半碗红薯干打发他。老人说:“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在吃饺子,却给我红薯干?”小莫言生气地说:“我们一年只包一两次饺子,每次只能吃个半饱,你要就要,不要就滚!”莫言的母亲听到这样的话训斥了他,将自己碗里的饺子倒给了乞讨的老人。母亲以身作则教会了莫言善良,仁慈地去对待他人。

故事四莫言十几岁时,母亲患肺病,饥饿、病痛、劳累、困境缠绕着她,看不到光明和希望。小莫言常有不祥之感,唯恐母亲自寻短见,每次劳动归来就喊母亲,如果听不到回应,就心惊胆颤。一次莫言放学回家,找遍家里四处不见母亲,小莫言大哭。这时母亲正背着一捆柴草回来,看到这一幕,母亲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一点乐趣也没有,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母亲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孩子:无论遇到何种困境、何样难事,我们都要选择坚强,生命不休,信念不止。这种精神对莫言的写作之路影响巨大,让他懂得在成为一名大多数人认可的作家之前除了写出好的作品,更需要在没成名前耐得住寂寞,拥有一般人不俱备的信念。

故事五每逢集市,小莫言都喜欢听说书人说故事,有时听入迷了就会忘记母亲分配的活。有一次当母亲在小油灯下赶制家人的棉衣时,小莫言忍不住将白天听说书人说的故事复述了一遍。起初母亲批评他不务正业,但看到小莫言如此执着时,就开始支持他,每逢集市便不安排活儿给儿子,让他尽情地听书。很快小莫言已经不满足复述故事,而是将听到的故事另编故事情节,甚至改变故事结局。如果说这些说书人是莫言的启蒙老师的话,那么母亲便是他的第一位忠实的粉丝与伯乐,是母亲发现了小莫言身上对文学感兴趣的特质并予以鼓励与支持。

故事六 1976年莫言应征入伍,母亲卖掉结婚时的首饰为他买了四本《中国通史简编》,带着这珍贵的礼物莫言从此走出了山东高密东北乡。这位拥有远见的母亲懂得最值得的投资是把钱花在孩子学习上的道理。

亲情的小故事篇2

摘要谭恩美的《喜福会》和《接骨师之女》因其感人至深的移民母女关系主题、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和新颖独特的叙事结构,而赢得了读者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本文主要分析了谭恩美这两部作品中所包含的中国章回体小说的叙事结构和西方故事的环结构,进而探讨了这种中西结合的叙事结构为作品带来的效果。

关键词:《喜福会》 《接骨师之女》 叙事结构 章回体结构 故事环结构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以下简称《喜》)于1989年正式出版后,大受好评,并成为一部国际畅销书。而发表于2001年的《接骨师之女》(以下简称《接》)则是谭恩美自传性最强、表现华裔移民母女关系最为深入和感人的巨作。《纽约时报》书评人南茜・维拉德曾盛赞《接》的结构,并将此书比喻成精雕细刻的象牙球,即一层镂空里面还有一层,如此层层不穷,构造非常精巧。本文之所以把这两部作品放在一起加以研究,不仅因为它们都是讲述华裔移民故事的小说,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叙事结构也有着共同之处:两部小说都采用了中国章回体小说的结构,小说都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引言,在章回体小说中叫做楔子或入话;每部分都有自己的讲述者;《喜》每部分都有标题,而《接》的第二部分被分成7个带有标题的部分。如果仔细分析这两部作品的叙事结构,我们就会发现,谭恩美作为一个美籍华裔作家并没有一味地继承中国的写作传统,而是把中国的章回体结构和西方故事的环结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的作品不仅在华裔作家中独树一帜,而且还进入了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之中。

一 两部作品中体现的中国文学的章回体结构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一回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喜》的叙事受到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的影响,故事以传记的形式记录了四位中国母亲为什么远涉重洋移民美国以及她们在美国的种种艰难;同时描述了四位美国女儿如何反对母亲们中国式的教育以及她们急于融入美国主流文化时的迷茫。谭恩美巧妙地按照打麻将的轮流坐庄编排了全书的16个小故事,结构类似中国文学传统的章回体结构。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中没有一个绝对中心的人物,每一章都会凸显某一个人物,就像打麻将一样,每个人轮流出牌、轮流坐庄,《喜》的叙事结构足以说明谭恩美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全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主要人物,中国麻将里打麻将的四个人分别代表东、西、南、北风,而在小说里,“林阿姨是东风,我是北风,最后出牌,映阿姨是南风,安阿姨是西风”,出牌顺序则为琳达、映映、安梅、晶美,这一顺序对应了第二部分四个女儿的叙事顺序。在母亲与女儿们轮流讲述的故事中,读者逐渐了解了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冲突。这种叙事结构脉络清晰,在许多中国明清章回体小说中是屡见不鲜的。

2001年,谭恩美出版了她的第四部小说《接骨师之女》。小说仍然以旧中国和现代美国的社会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中国母亲和美国女儿两代人之间的隔阂、痛苦和谅解,再现了华人移民家庭的真实生活。不同的是,《喜》是四个家庭四对母女的故事;而《接》向读者讲述的是一个家族的故事――外祖母、母亲和女儿三代人。和《喜》一样,《接》由主人公分别出场讲述自己的故事。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露丝讲述,第二部分由露丝的母亲茹灵讲述,第三部分仍然由露丝讲述。每一部分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故事。主人公露丝与她的美国男友及年迈的中国母亲茹灵住在旧金山。母亲茹灵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记忆力急剧衰退,因此露丝的焦虑与日俱增。而茹灵深感自己年迈,急于把自己的身世告诉女儿,于是在日记中记录了旧中国的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这段讲述使露丝了解了外婆的悲惨遭遇以及茹灵的姐妹如何在乱世纷争中幸存下来,又如何先后抛弃过去的种种伤痛,最终来到美国的坎坷经历。露丝在读了母亲的日记之后,了解了母亲过去的苦难生活,接受了母亲古怪的性格,母女关系也随之缓和。

此外,两部小说每部分开头都有引言,相当于章回体小说中的入话或楔子,而入话或楔子部分的内容一般可以当作是故事正文的前言或引子来看待。

《喜》的每一部分都借用了中国传统小说的“楔子”技巧,即通过寓言式的小故事画龙点睛地突出了故事主题。比如第一部分“千里鸿毛一片心”开篇的小故事暗示了母亲在旧中国所遭受的屈辱和苦难,传达了她们对新生活的憧憬、融入主流社会的渴望,寄予在女儿身上的梦想以及梦想破灭后所感受的失落。这一故事不仅统领了这一部分母亲们的四个故事,同时还预示了全书的内容。谭恩美对“楔子”技巧的成功运用不仅使各个部分的四个独立故事在主题上彼此相连、融为一体,更使文中的四个部分层层推进,形成了母女关系由冲突对抗到理解融合的清晰的叙事脉络。《接》第二部分的引言“口袋里有两样宝贝……”表达了茹灵对自己的母亲宝姨的愧疚之情。两件宝贝――龙骨和照片,统领了作者将要在这部分展开的内容:龙骨的故事贯穿于宝姨悲惨的一生;年轻女子的照片引领读者了解了茹灵的神秘身世。

二 两部作品中包含的西方文学的故事环结构

谭恩美在创作中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的写作套路,也选择了西方文学中的一种基本体裁――故事环结构。她通过借用并改造这种西方传统的文学体裁,直接介入了所谓的主流文学的领域,赢得了主流文化读者的认可。

弗里斯特・L・英格拉姆为故事环下的定义是:

“故事环是由相互关联的一系列故事构成,它必须兼顾各个故事的独立性和整本书的整体性,最后达到两者间的平衡。”

据此,作家在进行故事环的创作时都必须注意两点:第一,作为构件的各个故事必须保持自己的个性与独立性;第二,各个故事之间必须通过一种或几种关系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

谭恩美在1985年读过路易斯・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的《爱药》,是这部作品改变了她的生活。《爱药》是由许多个短篇小说组成的,是故事环结构的典型作品。谭恩美的第一个故事《喜福会》与后来的小说曾在1989年发表在《Ladies’Home Journal》上。1987年出版社G.P.Putnam以5万元美金收购了她在《F M Magazine》发表过的短篇小说。第二年,她的长篇处女作《喜福会》就成了各大出版商的竞争对象。因为这部作品深受《爱药》故事环结构的影响,第一批书评称其为小说。但谭恩美却说:“实际上这本书是故事集,而不是小说……这些故事由一个主题―感情或社群连接起来。”错误的归属让她开始思考叙事的结构问题。在创作《接》时,谭恩美通过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手法,慢慢地把外祖母宝姨、母亲茹灵和女儿露丝这三代人不同寻常的经历展现在读者面前。小时候的露丝与母亲关系紧张,但却不经意地在母亲茹灵面前扮演起通“灵”的角色,而所通之“灵”正是宝姨。宝姨为什么是母亲心中的“灵”,为什么母亲多年以来不能释怀?谭恩美就是利用故事环结构即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一环一环地展现给读者一幅幅历史画卷。

独立的故事可以以这种方式组合在一起,各个故事因为主题相同产生共鸣,故事环的紧密连接的个体和主题的一致通过结构的并置、对照、递增发挥了重要作用。标题作为全书的第一张名片,往往能使读者对全书形成一个总的印象,而这一点对于故事环尤为重要。如何为故事环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使它既能统领全书,又颇具深度,是创作者应首先考虑的问题。在《喜》中,全书中的16个小故事貌似自成一体、相对独立,但主题的一致性使得各个故事相互关联,总题目可以担当连接各个故事的重任。“喜福会”是全书最重要的象征,它联系着母女两代、过去与现在、东方与西方,由它作为标题极具深度广度。像《喜》由题目把许多故事串联起来一样,在《接》中,接骨师之女――宝姨就是贯穿整部作品的最重要的人物。《接》的序言是茹灵日记的一部分,故事开始就提起宝姨,此后这个神秘的女人在小说的第一部分由露丝讲述的故事中再次出现,茹灵认为露丝能用沙盘写字与死去多年的宝姨对话;接着第二部分茹灵的日记讲述了宝姨家族古老而神秘的过去;第三部分露丝了解了母亲和外祖母宝姨苦难的身世,母女和解。总之,没有宝姨,母亲和女儿两代人的故事便会黯然失色,无法展现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这部作品也就失去了意义。

研究这两部作品的故事环结构,不能忽视作品中各个独立故事的动态发展,故事是动态的、平行的,各个故事的发展方向、人物之间的对比、节奏和主旋律的变化都是相互关联的。比如:《喜》中吴素云的女儿吴晶美,自小与母亲的关系十分僵化。为了与母亲抗争,她故意让自己的分数没有达到A级,没当上班长,没考上斯坦福大学。同样,谭恩美把类似的故事也安排在其他三对母女身上。另一位母亲琳达的女儿薇弗莱是个象棋天才:9岁时就拿到部级冠军。琳达引以为荣,到处夸奖,这让薇弗莱感到非常尴尬,认为母亲是在拿自己出风头。在描写女儿们小时候不服从母亲们的教育时,作者凸现了故事环的各个故事平行发展的结构和人物之间的对比。在女儿们婚姻问题上以及她们到而立之年与母亲达成和解的这些阶段,谭恩美都采用了同样的手段,各个独立故事的发展方向都是一致的。

故事环结构的故事平行发展这一特点在《接》中也清晰可见。一家跨越时空的三代人中有两对母女:外祖母宝姨和她的女儿茹灵,茹灵和她的女儿露丝。首先,茹灵作为女儿时不认同宝姨,把她的好意弃之不顾,当宝姨反对茹灵嫁给自己的仇人张家时,茹灵根本不听她的劝说,认为一个保姆没权利管自己的事情。谭恩美描写完前一辈母女的冲突,继而在后一辈母女中也描写了茹灵作为母亲与女儿的格格不入,茹灵总是希望女儿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习惯生活,而露丝则与母亲对抗到底,一定要独立自由。其次,在讲述两位母亲宝姨和茹灵的身份丢失时,作者也做了平行发展的安排。茹灵的母亲在丈夫死后,婆家把她作为她亲生女儿的保姆收留了她,没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只知道叫她“宝保姆”。可想而知她在婆家的境遇多么悲惨。而茹灵移民美国后隐藏了第一段婚姻,以新的身份开始生活。原有身份的丧失、家庭的不幸,使得她性情孤僻、与女儿关系紧张。

《喜福会》和《接骨师之女》这两部小说以华裔母女的冲突为切入点,将华裔女性在旧中国的乱世生活和在美国的焦虑彷徨呈现给读者。小说引人入胜的内容依靠的并不是单一线索的平铺直叙,而是作者大胆创新地将中国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西方传统的叙事结构相结合,以独具特色的叙事结构赢得了读者的好评,颠覆了族裔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对立,推动了两种文化的融合。

注:本文系2010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HB10QWX070。

参考文献:

[1] [美]谭恩美,张坤译:《接骨师的女儿》,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2] [美]谭恩美,程乃珊等译:《喜福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3] Ingram,Forrest L.Representative Short Story Cycl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tudies in a Literary Genre [M].The Hague:Mouton,1971.

[4] 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 short-story cycle:the ethnic resonance of genre, James Nagel.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1.

作者简介:

亲情的小故事篇3

【关键词】亲子阅读类型;互动水平;儿童阅读能力

母亲和孩子共同参与的亲子阅读,是帮助幼儿成为自主阅读者的重要途径。因为幼儿阅读是需要指导的,他们需要成人,尤其是父母的温暖陪伴。〔1〕 在幼儿未能完全认字读书之前,看懂图画书并享受其中的乐趣,确实是他们一项需要学习的艰巨任务,同时也是他们自主阅读能力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2〕 我们从母亲和孩子一起阅读图画书的活动入手,探讨母亲与幼儿一起阅读图画书的亲子阅读类型,以及不同亲子阅读类型对孩子早期阅读所产生的影响。

我们这里所说的“亲子阅读”,指的是母亲和孩子围绕图画书展开讨论、交流的一种分享性的、个别化的阅读活动。作为培养幼儿基本阅读能力重要途径的亲子阅读,不仅可以开拓幼儿的视野,增长知识,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等,而且可以促进亲子的情感交流。柯南(1994)指出,“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图画书的某些画面的意义,但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是困难的。这不只是指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中那些文字他们还不认识,要准确地读出图画所描述和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幼儿欣赏和接受图画故事仍然需要大人的帮助。”〔3〕 在亲子阅读图画书时,成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及讲述对故事的理解,幼儿从听觉途径接受关于图画书的大量信息,同时通过一边听成人的讲述,一边看图画书,慢慢理解图画和文字所传达的信息。可以说幼儿阅读图画书是眼耳并用的,他们从画面上得到了视觉上的享受,同时借助成人的讲述印证画面的内容,并且慢慢地感知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对应关系。

在分析3~6岁儿童与母亲共同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我们根据亲子互动程度,即母亲对幼儿的反应是否敏感,阅读中是否提问、讨论等情况,划分出三种不同类型的亲子阅读活动,这些亲子阅读活动在具体表现上各有不同。

1.平行式的亲子阅读

平行式的亲子阅读,是指母亲与孩子一起阅读时,基本不谈论或者很少谈论图画书的内容。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一些母亲在和孩子一起看图画书时,不管是照着书念故事,还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内容复述出来,都不太关注幼儿对图画故事书的反应,不太关注幼儿对这种阅读的反馈。母亲的注意力似乎全部放到书本上了。下面选取5岁的陈伟豪和妈妈看图画书《皮皮鼠吃跳跳糖》的片段,从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平行式亲子阅读的特点。

妈妈开始讲故事:天黑了,四只皮皮鼠打起了哈欠,爸爸妈妈说:“你们该睡觉了。”

妈妈示意陈伟豪:你看看这个图 。

妈妈继续讲故事:四只皮皮鼠刷好牙。

四只皮皮鼠洗好脸。

四只皮皮鼠听完了故事 。

四只皮皮鼠闭上了眼睛 。

可是,爸爸妈妈一走,四只皮皮鼠忍不住吃了跳跳糖 。

他们在床上面乒乓乒乓地乱蹦乱跳。

爸爸妈妈说:“咦?什么声音在响呀?真奇怪!”

一只皮皮鼠听见了,吓得骨碌骨碌滚下来,跌到了床下面 。

折断了手臂,摔破了头。

爸爸只好穿上衣服,送这只皮皮鼠去医院。

妈妈对剩下的三只皮皮鼠说:“你们好好睡觉,别再吵闹。”

在这个亲子阅读活动中,母亲一直在自顾自地说或者读故事,基本上不提问。与母亲专注于书本的神情相反,在阅读活动开始后,陈伟豪注意图画书的时间非常短,心不在焉,游离于图画书和母亲的阅读之外。虽然母亲也尝试着用语气、语速和语调的变化引起孩子的注意,但她的努力并不见效。这类平行式的亲子阅读,母亲与孩子之间不太会产生共鸣,幼儿的阅读水平也难说因成人的参与而有所提高。因为这类亲子阅读中,成人并没有充分发挥帮助幼儿、支持幼儿持续阅读的作用。

当然,在这类亲子阅读活动中,成人也可能在看图画书的过程中向孩子提问。如4岁的江雨馨和妈妈看图画书《你好,天上的星星》时的情形:

妈妈:街上的人很多吧?

全是人吧。

他东张张西望望,然后就哭了。

是不是?

这时呢,来了一只狗熊先生。

这个是不是狗熊先生啊?

他在干什么呢?

咦,这是什么?怎么这么软啊?软软的。

这么软,对吧?

小星星把乌龟壳给顶上去了。

是吧?

还用铁丝捆起来。

这里绕了一圈铁丝。

对吗?

在这里,母亲提了一系列问题,但孩子都没有给予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呢?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一方面,孩子根本没有进入阅读情景,孩子虽然表面上没有干别的事情,但他的心思早就不在图画书上了,孩子和母亲之间没有产生真正的交流与对话。另一方面,母亲提问的水平很低,成人的提问指向当前情景中的物体和事件(冯晓霞,2000)。〔4〕 孩子只要看看故事画面就知道答案,因此对孩子来说,母亲的问题太简单了,没有挑战性,自然,孩子也没有兴趣回答了。母亲努力营造的故事书阅读情景没能激发起孩子谈论故事的动机,自然,孩子也就没有真正进入故事情景中去。

可以说平行式亲子阅读中,母亲和孩子各行其是。即使母亲试图引导孩子进入故事情景中去,孩子也很难进入。这种亲子阅读关系中的母亲把亲子阅读机械地理解成母亲说、孩子听这样一种单向的交流行为,忽略了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而已,母亲喋喋不休的自说自话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机会,亲子互动没有产生,于是,帮助孩子获得自主阅读能力的目标也沦为空谈。

2.偏离式的亲子阅读

在偏离式的亲子阅读过程中,母亲和幼儿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无视或者忽略书中文字的作用;误读画面内容,过度地注意细枝末节;随意地、过多地无意联想;表面上是围绕图画书在交流,实际上已经游离于故事情景之外。

在偏离式的亲子阅读活动中,母亲和孩子的基本阅读方式有以下几种。①开始阶段,母亲或幼儿随意翻到某一页,看到图画说出名称,或者描述出画面人物的动作。②母亲一般不问幼儿有关图画书概念的问题,比如书名叫什么等问题。③母亲不会主动地给幼儿念故事,而是看到幼儿翻到某一页停下来时,指着这一页的画面提问幼儿,或者当幼儿指到某个画面说起来时,母亲也随之说起来。④母亲有时抓住图画故事书的一个细节,想方设法引导孩子联系实际生活经验。下面两个例子,可以清楚地表现出偏离式亲子阅读中亲子的行为特征。

例一:3岁半的徐歆月和妈妈看图画书《蜘蛛网上的莲子》的部分记录。

妈妈:这上面有什么?

你想想看。

徐歆月:一只蜥蜴。

妈妈:是蜥蜴吗?

蜥蜴有脚的。

这是什么?

徐歆月:这是小花。

小花躺在××上。

这是什么?

妈妈:讲故事。

徐歆月:这是什么?

妈妈:这个啊,这个是蟋蟀。

徐歆月:这个呢?

妈妈:这也是蟋蟀。

有好多蟋蟀。

徐歆月:这个 ?

妈妈:嗯?

徐歆月:这个是什么?

妈妈:是小蚂蚁吧。

上例中,当妈妈指着画面问孩子,“这上面有什么,这个是什么”时,图画书上画的是蜘蛛,但孩子说是蜥蜴,接着妈妈随意指向一个无关紧要的背景物,问“这是什么”,儿童说是小花。此外,她们还谈论了图画书中蜘蛛等动物,而且还联想到青蛙吃害虫等内容。考察她们的亲子阅读过程,我们发现,她们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大谈特谈画面上的背景物,完全没有切入故事主题。孩子和妈妈阅读图画书的水平大致处于图片命名和口述人物动作的阶段,她们未把单个的、静止的画面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完整情节的故事。〔6〕

例二:4岁半的陈绵和妈妈看图画书《皮皮鼠吃跳跳糖》时的部分交谈内容。

妈妈:呀,这个皮皮鼠真漂亮。

它头上还有蝴蝶结啊。(妈妈看看孩子,孩子用手摸了摸自己头上的蝴蝶结。)

咦 ,宝宝看见了吧?

陈绵:妈妈,那一次看的那个图画书上,也有蝴蝶结。

妈妈:嗯,是安徒生的童话。

陈绵:嗯,那个童话很棒。

妈妈:安徒生的童话吗?

陈绵:小辫子,嗯。

妈妈:小辫子,是吧?

陈绵:嗯,小辫子。(孩子用手摸自己的头发做出小辫子形状。)

妈妈:噢 。

陈绵:小辫子他长得很胖。

妈妈:他要减肥,对不对?

他要漂亮,对不对?

陈绵:还有蝴蝶结很胖。

然后小辫子很瘦。

妈妈:噢,对!

那是你们MISS WANG的英语课,对不对?(妈妈看着孩子,孩子点头。)

她怎么说啊?

她说姑姑AUNT,是吧?

OLD想长寿,真长寿对吧?

偏离式阅读是阅读水平较低的表现。主要原因可能是母亲的阅读水平较低,难以读懂故事内容,因此对幼儿的阅读指导也相当乏力,母亲和幼儿并未进入阅读情景。母亲的阅读“指导”无形中可能会让幼儿对图画故事产生错觉,认为故事是无趣、没有任何挑战性的,等等。

3.合作式的亲子阅读

合作式的亲子阅读,是指母亲与孩子围绕图画书故事展开有效交流的亲子阅读形式。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这类亲子阅读的过程通常是这样的:在阅读图画故事书前,母亲或幼儿会把图画书拿出来,放到桌面上,双方指着图画书的封面,就书名、作者及画面稍做谈论。接着打开图画书,母亲与幼儿一起看书。在阅读过程中,母亲会根据幼儿的反应,如表情或肢体动作来判断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并及时调整讲故事的语气和语调或改变讲故事的方式。当相同的语言反复出现时,母亲通常会尝试让孩子预测即将发生的事。在阅读过程中,母亲偶尔会提问以了解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在看完图画书后,母亲一般会通过提问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角色、情境、问题、解决办法等),并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及想法,让孩子将故事所讲述的事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仍以《皮皮鼠吃跳跳糖》为例,简析一般合作式亲子阅读的活动内容:

(1)谈论故事角色,指导观察画面细节(洗脸、漱口、爸爸看报纸、妈妈卷头发、扎蝴蝶结的是女孩、星星表示夜晚等),发展幼儿的认知的能力(医院、红十字)。

(2)谈论幼儿的相关经验(刷牙、洗脸、睡觉前听故事)。

(3)就故事情节等内容提问,例如:一共有几只皮皮鼠,送走了一只还有几只,在哪儿跌断了胳膊摔破了头。

(4)对于故事中反复出现的语言,成人以完成句子的方式提问幼儿,例如,妈妈说:“可是,爸爸妈妈一走――”孩子会接着说,“又偷吃了跳跳糖,乱蹦乱跳,把房间里搞得乱七八糟的”。

(5)谈论故事中人物的情绪情感体验,例如:妈妈很生气,这只皮皮鼠很害怕。

(6)引导幼儿猜测或者预测故事的发展走向,例如,“你认为他们会不会好好睡觉?”

(7)妈妈还可能对主人公的行为作出道德判

断,比如说皮皮鼠管不住自己的嘴、淘气,不听话,等等。

(8)通过提问“假如你是皮皮鼠,你会怎么

做”,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和假设。

6岁的孙瑞琪和妈妈的阅读类型属于典型的合作式亲子阅读。下面是他们看图画书《皮皮鼠吃跳跳糖》时的部分内容记录:

(孙瑞琪拿起书快速地翻看。)

孙瑞琪:故事。

妈妈:嗯。

妈妈讲给你听啊。

这叫什么故事,你知道吗?

孙瑞琪:皮皮鼠吃跳跳糖。(注:孙瑞琪小朋友以前看过这本书。)

皮皮鼠吃了跳跳糖,就跳起来了。

妈妈:哦。是吗?

这是什么?

孙瑞琪:爸爸妈妈。

妈妈:那下面呢?

(孙瑞琪指着画面给小老鼠一家分配起角色来。)

孙瑞琪:这个是,哥哥,这个是,弟弟,这个是,妹妹。

妈妈:噢。

天黑了,四只皮皮鼠。

孙瑞琪:四个。

妈妈:噢,“四只”不对?

四“个”孩子,是不是啊?

四只皮皮鼠打起了哈欠,爸爸妈妈说:“你们该干什么了?”

孙瑞琪:睡觉了。

妈妈:嗯。

在合作式亲子阅读中,成人适宜的指导对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阅读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基本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均能起到促进作用。

1.通过对“母亲和幼儿亲子阅读的类型”的探讨,我们发现平行式的亲子阅读中,母子之间并未产生真正的互动,母亲不太关注孩子的反应,也不太关注图画书的内容能否打动孩子,母亲只是自己沉浸在图画故事中,忘了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这样的母亲可能是一个好的阅读者,但不是一个合格的阅读指导者。在平行式亲子阅读类型中,孩子可能会听到一个个好听的故事,但也有可能游离于故事之外。总之,孩子的阅读水平很难在亲子阅读中得到大的提高,孩子脱离成人的指导,成为自主阅读者的进程也将更为缓慢。

在偏离式亲子阅读中,母亲试图“有所作为”,试图更好地指导孩子阅读。然而,偏离式亲子阅读类型中的母亲,她们自身并不是有能力的阅读者。由于她们不能准确理解故事内容,所以在把故事转述或者描述给孩子时,难免有“以讹传讹”的嫌疑。这种错误的指导,极易导致孩子对阅读失去兴趣从而远离阅读。

合作式亲子阅读模式是比较理想的,在这种类型的亲子阅读中,母亲的指导突出了阅读的重点。我们发现,此种类型的母亲兼有阅读者和阅读指导者的特点。在阅读中,他们能合理地运用提问等策略,或巧妙地通过体态语言来引导孩子关注故事,并敏感地回应孩子。这种有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也有利于孩子形成阅读策略、阅读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喜的是,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母子属于合作式亲子阅读类型。

2.鼓励合作式的亲子阅读活动,实质在于提倡建构一种“对话式”的亲子阅读过程。怀特赫斯特(Whitehurst,转引自波曼等主编的《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2005)和他的同事发现,对话式阅读方式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非常有效。对话式阅读使用的最基本方法是“对等式”交流。儿童与成人之间进行简短的对话,成人不断提示儿童说出故事内容,并对儿童的回答给予评价。〔7〕

在对话式阅读中,成人对书中的每一页内容都进行“对等式”交流,尽量减少对文字的阅读,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儿童。如果儿童能主动说出故事的内容,成人可以紧接着给以评价、补充和重复。这是一种无需提示的“对等式”交流,即由儿童代替成人来启动阅读。 “对等式”交流可以采用五种提示方式。这五种提示可以用一个词“CROWD”来概括。

C(completion)即补充型提示。如果图画书中有押韵或重复性短语出现,可采用这种提示方式。补充型提示可让儿童更多地了解到语言结构的知识,这对他们今后的阅读非常有益。例如,在《皮皮鼠吃跳跳糖》中有这样的重复语句:“皮皮鼠刷好牙,皮皮鼠洗好脸,皮皮鼠听完了故事,皮皮鼠闭上了眼睛。”成人可以说:“皮皮鼠……”然后让儿童根据故事情节接下去说:“刷好牙、洗好脸……”

R(recall)即回忆性提示。回忆型提示是针对儿童读过的内容的提问,它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故事情节,理清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O(open-ended)即开放型提示。开放型提示将重点放在画面上。对那些画面信息丰富的故事书来说,这是最好的提问方式。它可以训练并提高儿童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同时引导他们对细节给予关注。之所以称作开放型提示,是因为儿童可以给出许多可能性的答案,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W即特殊型/封闭性提示。特殊型提示包括“是什么(what)”“在哪儿(where)”“什么时候(when)”“为什么(why)”。和开放型提示一样,它也较适合于图画书,其主要功能是教儿童学习和掌握新词汇。

D(distancing)即间距型提示。它要求儿童将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以便搭建起一座连接书本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成人在和孩子进行第一遍阅读时,通常更多地采用直接阅读的方式,而不将重点放在提示上,以便儿童更多地了解故事情节。第一遍阅读时可以引导儿童对书的封面和书名作些简单的讨论。在进行实质性阅读时,成人应不断提示,通过提示将讨论图画书内容的任务逐渐交给儿童来完成。在儿童对故事内容相当熟悉后,还可以组织一些延伸活动。

3.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建立成人与儿童的良性互动关系。孩子可能会反复阅读同一个故事,在不同的阅读次数中,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水平会有很大的差异。我们认为,建立成人与儿童良性互动关系的关键在于准确地把握第一次阅读和后续阅读中成人和孩子的关系。

一般而言,成人第一次给孩子讲故事所起的主要作用为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并通过各种方式来维持孩子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帮助孩子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图画表现的多样性。而孩子就是做一个倾听者,在听和看中获取图画书的信息。在初次的阅读中,母亲不宜有过多的提问,以免影响故事本身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影响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在孩子对故事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后,亲子互动会比较频繁,而且大多是孩子发起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孩子可以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如用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来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包括对关键词语、句型的理解,对画面和文字对应关系、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对应关系的理解。

众所周知,孩子喜欢反复阅读同一本图画书,对于喜欢看的图画书更是百看不厌。所以同一个故事成人往往要给孩子讲多遍。孩子即使已经能准确复述这个故事了,他们仍喜欢听父母讲这个故事。研究发现,成人在亲子阅读中使用的语言,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发现,互动式的亲子阅读是一种能促进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模式。此种模式不仅存在于初次的亲子阅读中,而且也存在于后续多次的亲子阅读中。成人根据孩子对故事的熟悉与理解程度,采用不同的语言策略和孩子互动,可以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我们的具体建议是:

有目的地提问。有关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认为,交互式的、共同建构意义的图画书阅读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是最有意义的。经验主义者注重儿童对词、句以及故事内容的理解。对话式阅读倡导者建议采用以下阅读策略:亲子阅读过程中,成人针对画面内容提问,孩子回答,然后成人谈论自己对孩子回答的看法,同时增加新信息,例如非常准确、优美的词语或者完整的句子。在阅读的不同阶段,根据故事特点以及儿童的反应,成人有区别地提问。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成人可以就有关故事细节提问,以此检验儿童对故事的理解程度;还可以适当地提一些开放性问题,以促进儿童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例如“假如你是皮皮鼠,你会怎么做呢?”讲完故事,父母可以再次向孩子提问,例如,有几只皮皮鼠?他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摔下来的?他们都摔到哪儿了?他们为什么会蹦蹦跳跳?父母的提问一方面可以检查孩子对故事书内容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是向孩子示范应该如何看书。

保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孩子提问,最重要的是保护孩子阅读中主动提问的积极性。〔8〕 孩子头脑中有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冒出来。不少思维活跃的孩子经常会打断父母的讲述,这时,千万不要把孩子的行为看作是干扰。恰恰相反,这说明孩子对故事有疑问或者有自己的想法,也表示他听或看得非常投入,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

事情。那么,面对孩子的发问,成人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要给予反馈。因为孩子的思维具有跳跃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孩子的问题稍纵即逝,一旦没有及时回应,等到讲完故事再去回应,可能就已经事过境迁了,这样就可能白白地失去了一次极好的教育机会。其次,要区别反馈。如果孩子的问题可以用几句话说清楚的,就简单明了地说出来,接下去继续讲故事。如果孩子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就给他以下的提示:我知道你的问题了,等故事讲完了我们再讨论。请记住,说完故事后要兑现承诺,讨论孩子提过的问题,否则会给孩子留下言而无信的印象,无形中也会打击孩子提问的积极性。

鼓励孩子的表现与创作。从父母陪伴阅读到独立阅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当孩子对故事本身已经非常熟悉时,父母就应该思考如何延伸孩子的阅读经验了。要通过扩展孩子的阅读经验,让孩子明白阅读是一个听说读写的完整过程。

把孩子讲的故事记录下来或者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念给孩子听或放给孩子听。也可准备一些操作材料,根据故事情节与孩子一起玩角色游戏。或者让孩子尝试把自己创作的故事画在纸上,并帮助孩子制作成书。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对故事的理解,例如用肢体动作表演之类。聆听并忠实记录,准备材料一起表演,把故事画出来等等,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前书写、前阅读技能,也是亲子共读的创造性活动。这样的活动将不仅有利于儿童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9〕〔10〕

参考文献:

〔1〕张杏如.多元阅读的世界,早期教育,2002,7:4~5

〔2〕周兢.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目标的评述,早期教育,2002,7:2~4

〔3〕柯南.图画书:幼儿文学的现代形式.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6:7~10

〔4〕冯晓霞.世界教育大系・幼儿教育卷.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5〕Snow,C. E., & Ninio, A. The Contracts of Literacy:What Children Learn from ,1986

〔6〕Sulzby,E.Children’s Emergent Reading of Favorite Storybooks: A Developmental Study.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85a,20,458~481

〔7〕波曼等主编.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吴亦东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杜陈声佩,陈莉莉.朗读故事.早期教育,2002,7:6~7

〔9〕周兢.早期阅读让孩子终生热爱学习.幼儿教育,2005,1

〔10〕周兢.创意阅读对儿童学习的价值.幼儿教育,2005,2

On the Type of Parent-child Reading and Its Influence upon Children’s Emergent LiteracyDevelopment

ZHU Congmei, ZHOU Jing

(College of Preschool and S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亲情的小故事篇4

   《父与子》读后感范文400字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本漫画书,名叫《父与子》。这本书通过一个一个幽默、温馨、感人的故事讲了一个父亲和一个儿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故事里的父亲可爱、童心未泯、脾气暴躁、具有正义感,儿子调皮、聪明、善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非常的爱对方。有一个故事名字叫《足球》,让我非常感动:有一天父亲和儿子在玩球,一不小心把球踢到了一个坑里,父亲不顾一切的下到坑里去帮儿子找球。球找到了,可是父亲的光头先从坑里露了出来,儿子误认为是球,用脚踢了一下,父亲头上起了个大包。儿子吓哭了,又自责又愧疚。父亲忍着着痛笑嘻嘻的说:没事,没事。还有一个故事,儿子向父亲要一个玩具火车,父亲就是不给,表情很凶恶,把儿子吓的哇哇大哭。当父亲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凶恶的表情时,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很自责,就自己打自己屁股来惩罚自己,我又好笑又感动。……许多感人温馨的故事,让我理解了我的爸爸对我的爱,虽然有时他会打我、骂我。但我知道,在他心中我是NO.1。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更加的爱我爸爸,也更加体谅他。

  《父《父与子》读后感范文400字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彩色纪念版的漫画书《父与子》。书的作者是德国漫画家卜劳恩。书中讲的是父亲和儿子的故事。

  有一次,一个人把儿子堆的雪人推到了,儿子很伤心。爸爸穿上一件精心制作的雪人服装假扮雪人。那个人再次来推“雪人”,结果被“雪人”踹了一脚。爸爸的这一脚,不仅让那个人吃了一次大亏,还让我在哈哈大笑的同时感受到了爸爸对儿子的爱。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爸爸把儿子的身高在小树上做了记号。一年后,爸爸又带着儿子去测量,结果,儿子反而碰不到一年前做的记号了。哈哈,他们怎么就不考虑小树比儿子长得快?

  还有一次,一个人手上拿酒瓶追着父亲和儿子,父亲和儿子吓得一不小心摔了一跤,那个人追上来说:“新年好!”

  还有一次……

  这本书讲的都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但让我们看到了感天动地的父子情。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爸爸,他每次回家的时候,就会给我讲好多故事,有时还会用唱歌的方式给我讲,总逗得我哈哈大笑。

  父子情,父女情,都是这样美妙。

  《父与子》读后感范文400字

  《父与子》是一本有趣的漫画。书中的父亲长得胖胖的,有浓密的胡子却没有头发,他善良、慈祥,十分爱他的儿子;儿子长着一头刺猬发,是个伶俐、调皮的小男孩。

  父与子,他们过着温馨的生活,从一对普通的父子成了200万马克和宫殿继承人,又漂流到无人的小岛。他们那幽默、憨厚的性格和深深父子情不断随同他们到漫画结束。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这样描述的。

  儿子和父亲一起用木材做了一个雪橇,可玩着玩着雪橇散架了。父亲灵机一动,把剩下的木材做成了鸟窝。父亲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原来父亲是想告诉儿子:一个东西坏了,不一定先想到把它扔了。其实它可以做成别的有用的东西,就象把废弃雪橇做成了一个精致的鸟窝。这样循环利用,可以使地球减少消耗,能源就不会越来越少,可以使地球更美。父亲教会儿子要循环利用,保护大自然,让我看到了浓浓的父爱。爱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细细体会就能感受到。

亲情的小故事篇5

我还小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生活得非常幸福。原因是,那时我很聪明。对于一个聪明的孩子来说,在那时候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是很了不得的。重要的是,我又是这样的孩子。那时我对父亲说:“不让我读书我会死掉的。”父亲呵呵地笑,露出一排难看的牙。但父亲还是说:“书上说的都是幻的呀。”我说:“幻的就幻的。”可我心里想,只要让我读书就好,管他什么幻的不幻的。这个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是在利用父亲。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于是,我就预感在我以后的生活里,会充满无数的不安定因素。譬如我和父亲那不可预期的矛盾。

我们已好多年没有矛盾了,或者说只矛盾过一回。那回情况是这样的,我给父亲讲了三个故事,我说是真的。父亲没说话。过了一会儿,父亲却突然说:“那都是书上的吧?”听完这话,我来不及思考,就生起气来。当时,我们正站在玉米地里。我对玉米没有一点感情,我就把锄头狠狠地砸向玉米。我说:“书上的怎么了?”我的声音很大,感觉像那一大块玉米地都在叫。

现在我后悔了。我觉得是我自己出了一点小小的问题。因为我讲那三个故事的时候,确实像是在读书。再说,父亲关心的是我,又不是故事。这是至关重要的。我想,要是我以我自己的方式讲述那就好多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于是,现在我就很想再花掉几分钟的时间,去讲述这几个故事。我觉得很有必要。

【故事一】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我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面对敌碉堡的凶猛火力,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的情况,我主动请战。最终在冲锋号吹响的时候,我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胜利的红旗了隆化中学。我就是。

【故事二】1952年10月11日,部队奉命攻占391高地美军前哨阵地。我所在排潜伏在距前沿60多米的蒿草丛中。12日12时美军突然发射侦察燃烧弹,恰巧落在我潜伏点附近草丛,烈火蔓延至我全身,燃着了棉衣、头发和皮肉。为不暴露潜伏部队,我双手泥土中,强忍剧痛,始终未动,直至牺牲。我的名字叫。

【故事三】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我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我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我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别人都叫我。

故事讲完了。都是真实的。

大家心里最明白,这些是历史,都应该铭记。算是重温吧。

奇怪的是,我讲完后就觉得自己热得很,出奇的热。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天热还是怎么的,反正热极了。按道理说秋天不该热的,但还是热。我很难受。我心里就骂,热死老子了。依然是热。最后想想,可能热的是血。

第二年,我就当兵去了。

对于我去当兵,父亲有两种结论:一是说我傻;二是说我书读狗肚子里去了。听完这话,我感到浑身很不舒服,我很烦躁。于是我一次次从椅子上站起。我不想和父亲再说话,我基本丧失了和他说什么的兴趣。我一直来回地走着,我并无逃避的想法。我总觉得我是在想证明一些东西,但又不知道想证明些什么东西,直到我牺牲那天都没能。我觉得自己很奇怪,我怎么也不会料到那天会发生那样的事情。

那天晚上,我和朋友大军在北环路上走着,在经过一个小区的时候,看见一栋楼下围了好多人吵吵嚷嚷。好像发生事情了。我对事情很敏感,我拉着大军就拐进去了。这栋楼叫紫珲阁。在四楼有一女孩开着煤气要自杀。我和大军都挤到了前面,我们力气大。我看见有派出所民警设立的警戒区。就在这时,一男子突然就闯过警戒区朝楼道里跑去。好多人都喊,不能去,危险。民警们也喊。一直喊。很大声。我想是真的。我犹豫着,直想闯过警戒区。大军拽住我,说,危险。我更犹豫了。当我真的冲进楼道追回那男的,再去撞四楼那个门时,那房间就终于爆炸了。我被炸成重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晚11时死亡。

在我一息尚存的时候,我惟一怀念的就是父亲。我想是这样的。

亲情的小故事篇6

睡前的互动故事会

枭帆

原来一直读书的,上次去意大利度假,由于没带足够的绘本,所以后来几天就变成每次睡前“讲”故事了,原本只是妈妈信口胡编的故事,想不到消费者却很买账,妈妈讲故事时每次结束时都会丢一个小包袱,童一会先根据剧情猜测―下这个包袱打开后是怎样滴!第二天晚上讲故事前,童一总是先简述一下昨天的内容,如果妹妹晚上没听完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童一还要负责给妹妹讲一遍。

为了讲述方便,都是“连续剧”,在意大利讲的是根据迪斯尼故事里的“小狐狸和小狗”的故事延展的,反面角色是猎人,他不停地找他的小狗,他的小狗和小狐狸逃到森林里,遇到好多好多的大小动物,后来大黑熊帮助他们,还有警察帮忙他们,最终猎人不再打猎了,大家都成了好朋友!

童一和甜妞在上海时,“朵拉历险记”没少看,所以童一对森林里的情节特有想象能力,妈妈有时偷懒,他就自己一面想一面讲,很有意思,呵呵。

度假回家后,有书了,但是“故事会”还继续!有时爸爸给俩小人读书,结束后妈妈必须得再加演一段故事。第二个长故事讲的是一只蝴蝶和一匹小白马的故事,里面穿插的所有场景基本都是童一去过或者看过、读过的,为了增加他的亲切感,故事里还有个小男孩叫Adrian,哈哈。

故事总是会有个反面人物,老巫婆把公主的家人都变成小动物了,蝴蝶和小白马帮公主找老巫婆,每次都被狡猾的老巫婆跑掉,后来Adrian骑着摩托车帮大家一起找,再后来终于抓到老巫婆,而且老巫婆把大家全又变成人了。好朋友们都住在公主城堡里,开心地一起生活!

每次甩了包袱,童一都会猜:“我觉得老巫婆会逃跑!我觉得红尾巴是迷路了!我猜公主去看她的外婆了!我觉得三条路都应该找找看!”,妈妈编的情节有时照顾哥哥的猜测,满足―下他的成就感,有时和他猜测的正好相反,加强他的期待感,或者让他先讲一遍他猜测的内容,然后妈妈再胡诌!哈哈。

3岁半的甜妞也是一个很好的听众,她也经常插话,有时还会给故事里的角色起名字,或者奇奇怪怪地加一段情节,妈妈和哥哥都表现得比较有涵养,每次允许她把话说完!呵呵。不过更多时候是故事讲到一半,她申请“闭着眼睛听故事”,一分钟没到她就香甜地睡着了!

故事讲了一个多月,俩小人听得津津有味,这几天下午很热,讲故事竟了让他们睡午觉的杀手锏,哈哈!当蝴蝶和小马的故事终于收尾了,童一说:“妈妈,明天你得想新故事给我们讲了!”嗯,是的,在想,要不,就给他们讲《西游记》?孙悟空大战妖怪,可以讲很多集啊,哈哈。

孩子对角色的理解简单而明快,所以基本上故事里只需一个反面人物,其他的都是好人!情节里一定多出现些“坏蛋倒霉”的镜头,可以讲述得好玩有趣,例如老巫婆逃跑时,我们会让她踩到狗屎,手被划破,或者撞到鼻子,摔个跟头,小鸟在她头上拉屎等,这些简单的情节很是能激发童一的形象思维,他每次好像都“看到”了那个倒霉的老巫婆!呵呵。

参与和互动:有些情节童一会自己编,或者给出现的人物起名字,或者猜测进一步的情节发展,妈妈要及时表扬他的表现,激发他更多的热情和积极性!孩子的情绪其实很容易调动,家长只要稍微观察,就能发现他的兴趣点!

补记:

《西游记》讲了两周了,主要人物都出场了,然后就该碰到一个一个妖怪了……讲起来才发现,很多人物和情节都不太适合讲给孩子们听,例如很多名词“观音菩萨”“土地公公”“寺庙”“取经”“西天”等,都得解释半天,因为童一常常会问。还有妖怪要偷袈裟,女儿国国王强留唐僧,妖怪要吃唐僧肉等,都得俺抓耳挠腮半天,以便给童一和妹妹想一种合适的说法,哈哈!哎,现编故事真的不如读书来得省力,要不,俺去找了《一千零一夜》来读读?

童一却兴致勃勃,每次都是他回忆并告诉妈妈上次故事讲到哪里了,如果不是他记得,我都不知道自己信马由缰地跑到哪里了!每次丢个小包袱,童一还是会很积极地猜测进展,而且现在还每每问甜妞:“妹妹,你猜是什么样的呢?”好像他还没有对艰涩的生词和妈妈囫囵吞枣的故事情节感到厌烦……

好爸爸现学现用

我的第一次创作

李维章

周六下午,天气不错,我正在室外洗车,顺利妈招呼我说,利利想睡觉,吵着让我陪才肯睡。回到卧室,利利已经脱了衣服在床上等着呢。等我坐上去,小家伙却提出条件,非让我讲一个关于猴子的故事才行。正在我搜肠刮肚的时候,突然想起本周四上午布奇乐乐园的鲁礼敏老师关于亲子阅读的讲座,虽然因为与其他会议时间冲突,我只听了鲁老师讲座的后半段,但她在讲座中建议的自主刨作亲子故事的理念却让我深受启发。我灵机一动,何不借这个机会试试呢?!我爽快地答应利利,那么爸爸就给你讲一个关于猴子的故事吧!

“一天早上,利利走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听到有自己的名字,小家伙立马把耳朵支起来。“突然,从一个楼门洞里跳出一只猴子。猴子说,利利,我饿了,你能给我点儿吃的吗?”我转头问利利,你给猴子吃吗?小家伙连忙点头表示愿意给。“利利在自己的书包了翻了翻,翻出半袋饼干,递给了猴子。猴子说,谢谢你利利,你真好!我们做好朋友吧!猴子吃完饼干,就爬上了一棵树,并给利利说,等你放学的时候,我会在这里等你。”

利利显然被这个故事吸引了,并开始主动参与创作。池接着说,“我和猴子跳到一本书里面,我们去救王子。”我顺着说,“是的,我们利利很勇敢,和猴子一起去救王子。王子被女巫施了魔法,关在一座城堡里,池在不断大喊Help,Help,Help。利利和猴子首先要通过一个鳄鱼湖,必须说close,鳄鱼才会把嘴巴闭上,这样才能和猴子踩着鳄鱼的背跳过湖面,Jump,Jump,Jump。来到城堡的时候,门关着,必须要说open门才能打开呢。”利利插了一句说,“门很沉。”我趁机说,“是呀,门很沉,必须使劲推才能打开呢,Push,Push,Push。门打开了,税利终于把王子救出来了。”

“忙活了半天,利利和猴子肚子都饿了。这时,利利发现树上有个大苹果,但是树很高,够不着,怎么办呢?”利利略作思考,说,“爸爸,我用棍子。”我接着说,“利利找了一根棍子,但树还是太高了,够不着苹果。正在利利着急的时候,走过来一头大象。大象说,利利,碰到困难了吧,我来帮助你吧。说完,大象就用鼻子把利利卷起来,然后高高举起,这样利利就摘到大苹果了。”讲到这里,我问利利,“大象帮助了你,你应该怎么说呢?”利利回答说,“我说谢谢你。”“利利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利利把大苹果分了一半给大象。然后又把剩下的苹果分了一半给猴子。”

“吃完苹果,利利带着猴子继续往前走,发现前面有一条河。利利不会游泳,这可怎么办呢?”小家伙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了,“我坐船过去。”“哦,是的,河上有一只船,想想看,这是谁划的船呢?”利利马上补充说,“是大花描。”“对了,大花猫划着船把利利和猴子运过了河。”

和你的孩子去探险

创编儿童故事的技巧

人物:给宝宝编故事,可以先以自己的宝宝为故事主人公,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和他的生活。让他们看到另外的一个自己。还可以慢慢地融入他经常接触到的一些人物(随着人际关系的扩大,从三代家人,邻居,到老师同学)。

情节:给低龄宝宝编故事,可以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情节模式,但曲折点不宜太多,(将生活中的琐事选三个点,高潮起伏,互相之间可以没有联系,只要能吸引孩子,孩子认可就行。让孩子跟着你的思路走,有必要时让他参与故事的进展)三个左右比较合适。因为他们对故事结构,事件前后的关系把握比较有限。

环境:越低龄的孩子,生活经验越有限,故事一定要围绕他们熟悉的环境,熟悉的生活来写,这样更容易引起共鸣。例如,写他们的游戏学习,日常生活等。大一点的孩子,随着生活经验和活动范围的扩大,可以适当超于熟悉的生活,风格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幻想的。

睡前读故事的注意事项

晚上,是亲子共读的宝贵时间。这时候,宝宝们会央求爸爸妈妈给他们读有趣的故事。那么,父母该如何利用好这段时间,给宝宝们读好睡前故事呢?

首先,从内容上,父母可以选择温馨祥和的故事题材,让宝宝能静静地听故事,慢慢地感受故事,最后甜蜜地入睡,最好不要选择能让宝宝亢奋的故事题材;其次,父母需要对故事比较熟悉,在阅读过程中最好以朗读为主,可以引导宝宝去看图,同时可以适当减少提问次数;朗读方法也可以适当调整,例如声音缓和、音调平稳,节奏稳定,充满感情,以营造温馨宁静的入睡环境;再次,读的故事数量最好不要超过三个,父母可以事先和宝宝约定好,并对遵守约定的宝宝提出表扬,来慢慢培养这个习惯。最后,我们还可以注意一些小细节,例如房间的光线不要太刺眼,以帮助宝宝甜蜜入睡。

寓教于乐的故事是怎样写出来的

Q=cookie word

A=鲁礼敏

Q:您的这些童话故事都是随心所欲写出来的吗,还是根据什么理论来写的?

A:我上大学和研究生的专业都是儿童文学,我也特别喜欢孩子。我现在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布奇乐乐园”系列套书里《成长故事书》的主创人员。

我们的创作都不是随心所欲,拍脑袋想出来的,我们这套书有专门的研发人员,他们研究孩子成长的规律,各种学习敏感期,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各阶段需要培养什么能力――先从理论上把各年龄段的教育点呈现出来。我们就是根据这些理论,结合自身的经验、感性的认识、创作的灵感、专业的知识――写出寓教于乐的故事来。

Q:您的创作灵感是从哪里来的?

A:我的老师告诉我,与0~6岁的小朋友对话一定要寓教于乐,不能是单纯的游戏,更不是呆板的说教。我们也是从小成长起来的,应该懂得,大人与孩子之间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更不是从上到下的关系,而应该是一起分享快乐,一起互动求知,共同成长的关系。

我现在还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我有一个小侄女,她从小就住在我家,和我的感情很深;我还有一个小侄子,像所有小男孩一样,他喜欢冒险游戏,经常发挥想象力,自编自演冒险故事。就在与侄子侄女们的接触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创作灵感。

今年春节回家,有一天,我跟小侄女说,我们去探险吧,她马上就欣然同意了。于是我们来到一个在成人眼里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我们想象着,把这个地方变成了一个冒险的乐园,我们又是寻宝又是打怪……玩得尽兴而归。

其实每个孩子都能在平凡中发现乐趣,大人要根据这一特点,随时点燃他们探索的热情,激发他们无穷的想象力。

Q:您给孩子写故事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怎么解决的?

A:由于我的写作量很大,所以经常会有灵感枯竭的时候,这是最苦闷的。每到这时候,我就看看其他优秀的绘本、故事书,激发自己的灵感,同时在生活中保持一颗快乐的童心,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我还会让思维回到自己童年的状态,回想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再根据孩子特点,结合我的专业知识进行创作,一般就没问题了。

早教中心,儿童游乐场都是我常去的地方,在那儿能与孩子们有更多的接触,观察他们,了解他们。

Q:睡前故事的意义是什么?

A:睡前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它的意义在于提供了机会,在放松的环境中,家长与孩子之间有了共鸣与交流,是独特而温馨的亲子时光。

Q:您对爸爸妈妈们有什么建议?

A:我想提醒家长朋友,讲睡前故事需要注意方法,内容要轻松愉快,不能越讲越兴奋,或者刺激性太强。

我一直相信,父母在早期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这个作用,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如何掌握好的方法――爸爸妈妈需要专家给予指导。每个孩子都应该在幸福的氛围中成长,所以我希望爸爸妈妈们能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珍惜亲子时光,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关注心灵的成长

让小朋友自己选择书籍

张冬梅

从一名幼儿教师成长为一名编辑、作家,这不是一个偶然。

师范大学毕业后,我在一所省级幼儿园教书,几乎每天,我都为孩子们读优美的童话故事。看着孩子们专注地在倾听,我想:是否自己也可以为孩子们写故事呢?这个念头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在脑海中发芽,我开始尝试配合日常教学编写一些简单的儿歌和故事,却出乎意料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我关注孩子,研究他们的心理,琢磨着他们的语言、行为,力求写出的作品过得了自己的这一关,也过得了小读者那一关。

在我心目中,孩子们才是检阅作品好坏的“大师”。在他们的世界中,只有真、善、美,没有世俗的虚假和造作。优秀的作品不仅仅能博得孩子的笑声,更能在他的心田中播种下一颗阅读人生的种子。事实上,尽管孩子们阅读的书籍都是父母挑选的,但小读者面对作品依然有大师般的鉴别能力,他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故事,也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样的故事。因此,父母给孩子挑选作品时,应该顺应孩子的接受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正像儿童文学大师金波老师对我所说的:我们要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一朵花,而是一个大花园。我思考,我耕耘,用孩子般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花香般的语言去编织童话,用水晶般的心灵去接受小读者的检阅。

小刺猬的那些刺

张冬梅

小刺猬全身都长满了刺,这些刺的作用大着呢!它能扎起又红又大的苹果,又硬又滑的坚果,还有各种各样的浆果,小剌猬一天都离不开这些剌。小剌猬是很喜欢这些剌的。但是有一天,小刺猬背着一个红苹果经过了小树林,看到了小松鼠、小白兔和小山羊在玩“抱一抱”的游戏。

小刺猬对小松鼠说:“我可以一起玩Ⅱ马?”小松鼠看着小剌猬满身的刺说:“我可不想成为满身都是洞洞的小松鼠!”小剌猬又对小白兔说:“我可以一起玩吗?”小白兔也很害怕那些剌,担心地说:“你那长长的剌会扎疼我的。”小刺猬真难过,但还是对小山羊说:“我可以一起玩吗?”小山羊倒是不怕疼,可是万一那些剌让他四脚朝天地扎在小刺猬的背上,那怎么办呢?

大家都不想和小剌猬玩“抱一抱”,小刺猬只好自己玩。石头不怕扎,小刺猬把大石头、小

石头都抱了一遍。树木不怕扎,小刺猬把大树、小树都抱了一遍。草地不怕扎,小剌猬除了抱一抱,她还能在草地上打个滚。可是,小刺猬觉得很没劲。石头冷冰冰的,树木硬邦邦的,草地虽说是软绵绵的,但是它们都不会说话,也不会走,更不会笑。小剌猬真不喜欢这些刺。然而,小松鼠、小白兔和小山羊来了:“小剌猬,我们一起玩‘抱一抱’吧!”“可是你们不怕被我的刺扎到了Ⅱ马?”小剌猬真不敢相信。“我们有办法了!”小松鼠、小白兔和小山羊捧出一堆鲜艳的小浆果。大伙儿把小浆果一颗一颗地往小剌猬身上扎,就这样,小刺猬成了一个红红绿绿的浆果小刺猬。这回,大家都不怕扎了,抱一抱,全是甜甜的、酸酸的浆果味道。

小刺猬可喜欢玩“抱一抱”了。有时小刺猬成了红红的樱桃小剌猬;有时小刺猬成了蓝蓝的蓝莓小剌猬;有时小剌猬成了白白的蘑菇小剌猬;有时小剌猬成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小刺猬。抱一抱,甜甜的味道;抱一抱,酸酸的味道;抱一抱,香香的味道;大家都很喜欢小刺猬的“抱一抱”。

现在,小剌猬又开始喜欢那些刺了,她帮小松鼠运坚果,帮小白兔运蘑菇,还帮小山羊运青草。因为这些刺,小刺猬变得很能干;因为这些剌,小刺猬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剌猬,毕竟没有几只刺猬能拥抱自己的好朋友。

沪上亲子访谈录

宝宝:王潇雨,女,1岁半

妈妈:胡艳

您是否已经开始培养宝宝的早期阅读能力?您是如何做的?

目前还没有对宝宝早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但多次发现宝宝对色彩斑斓的绘本很感兴趣,无意识地去翻,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进一步激发宝宝这方面的兴趣,正计划做―下尝试。

您认为培养早期阅读能力有哪些重要性?

虽然还未给宝宝做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我觉得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必要的,它对孩子的听觉系统、视觉系统发育都应该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您在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时候,孩子有哪些反应?

目前还没有给孩子讲睡前故事,但有时候会和宝宝做些简单的对话交流,比如:宝宝今天开心吗,宝宝这是什么东西啊。觉得宝宝会很专心地听妈妈讲,所以下一步想选择一些合适的绘本,给宝宝进行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宝宝:朱建霖,男,2岁2个月

妈妈:张东曼爸爸:朱晨光

您是否已经开始培养宝宝的早期阅读能力?您是如何做的?

我们很重视宝宝的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每天睡觉前都会给宝宝讲绘本上的故事。起初宝宝不太感兴趣,但慢慢地他好像能听懂故事情节了,表现出很专注的样子。

您认为培养早期阅读能力有哪些重要性?

宝宝的专注力有很大进步。

您在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时候,孩子有哪些反应?

开始宝宝不是很有兴趣,经常会走神,有的时候干脆把书抢过去扔了或者撕掉,但我们仍然坚持在睡前给他讲故事。现在他越来越爱听,注意力明显比以前集中了,我们讲完一页他还会主动翻到第二页让我们接着讲。宝宝语言能力也有明显提高,经常能从他嘴里听到很多新鲜的名词,我想这和我们一直坚持着的早期阅读有着必然的联系。

宝宝:徐嗣睿,女,10个月

爸爸:徐波恩

您是否已经开始培养宝宝的早期阅读能力?您是如何做的?

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带宝宝多,对宝宝这方面的培养几乎为零,但是我也确实感觉到,参加和不参加此类培养的同龄儿童,在语言能力、专注力方面存在着差异。我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培养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您认为培养早期阅读能力有哪些重要性?

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能力是启蒙教育最简单直接的一种方式,也是为其他各项能力的开发做铺垫,所以很值得我们重视。

您在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时候,孩子有哪些反应?

因为我们平时工作很忙,早出晚归,老人家考虑让我们休息好,所以晚上孩子和爷爷奶奶唾,基本没有讲睡前故事的习惯。宝宝对我们没有其他父母所说的那种对家长的依恋,感觉有点若即若离,有时有点什么不顺着她的意就开始哭闹,很任性。我们也很着急,正在从自身出发,找解决方法,也希望通过讲睡前故事拉近我们和宝宝的距离。

宝宝:朱雨辰,女,1岁

妈妈:陈海云 爸爸:朱天军

您是否已经开始培养宝宝的早期阅读能力?您是如何做的?

宝宝现在还小,暂时还没有对她开展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您认为培养早期阅读能力有哪些重要性?

我们在宝宝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的认知还很少,希望能得到专家的建议和指导。

您在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时候,孩子有哪些反应?

平时很少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偶尔想讲,孩子却表现得很不耐烦,注意力不够集中。

宝宝:左一凯,男,2岁10个月

妈妈:郑洁 爸爸:左强

您是否已经开始培养宝宝的早期阅读能力?您是如何做的?

在一次育儿专家讲座中,我们了解到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考虑到我们平时都忙于工作,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于是就给孩子报了阅读课程,请专业老师来给孩子培养阅读能力。经过近半年的学习,我们发现与其他同龄宝宝相比,孩子在认识新鲜事物、专注力以及语言能力等方面都很占优势,所以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确实很有必要。

您认为培养早期阅读能力有哪些重要性?

早期阅读能力对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起辅助和促进作用,为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您在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时候,孩子有哪些反应?

孩子对睡前故事很有兴趣,已经养成睡觉前必须听故事的习惯。有时候我们忘记了,他还要提醒我们,自己去拿书让我们讲,听得津津有味。有时候我们故意问他问题,他都能绘声绘色地表演给我们看,然后大家笑成一团――我们都很享受这个时光。

宝宝越读越聪明

早期阅读是智力开发的钥匙

余芳

什么是儿童早期阅读,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如何?

大多数家长都会感到困惑:孩子不识字,怎么能阅读呢?其实,婴幼儿阅读与学龄阶段的阅读大有区别。那么,什么是早期阅读呢?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作阅读。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地翻书;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事物的变化,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读懂图书;会用口语讲述画面内容,或听老师念图书文字等等。

综合而言,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主要包括:1、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2、是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3、是孩子智慧发展的钥匙;4、能开发今后学习所需的阅读预备技巧;5、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

儿童早期阅读为什么要尽早开展?

0~6岁的婴幼儿时期,是人的生命起跑线,也是人的智慧潜能开发的关键期。

美国教育机构199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儿童的学习能力在入学之前就已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儿童的早期教育至关重要。早期阅读则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0~3岁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3~6岁则更侧重于提高儿童的阅读和学习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多年研究“天才发生学”,研究成果表明:44%左右的天才男童和

46%左右的天才女童在5岁之前就已经开始阅读了。

如何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呢?

第一、要培养幼儿对书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对书的兴趣,那么阅读就成了空谈。应该从幼儿时期,也就是从几个月开始,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对书本、挂图产生兴趣。家长要在家里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陪孩子一起读书,念书给孩子听,哪怕孩子还很小,也要经常带他去图书馆、书店逛逛,翻翻书,让他感受阅读的氛围。

第二、从习惯培养入手,注意幼儿阅读方法的指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人小,可塑性很大,容易“先入为主”,所以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且幼年时期形成的习惯也比较牢固,不易改变。专家们普遍认为阅读是伴随幼儿一生成长的活动,所以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应站到终身教育的高度予以重视。

第三、科学选购图书

一本好书,给孩子的教育启蒙有着重大的影响。从小看图读书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看图书,可以培养婴幼儿视、听觉的联系;培养和提高其观察力和理解力;还能训练语言、丰富词汇。给婴幼儿选购图书应根据其理解能力和兴趣,选择一些以图画为主,文字简洁流畅的图书。

第四、在阅读中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发幼儿的兴趣。我们通过“导读引人’和“定向设疑”使幼儿对问题情景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多向的提问把普通的故事变为让幼儿有内容可想,也有话可说的故事,这使幼儿的思维处于激奋状态,使他们喜欢表达,敢于表达,这样,孩子才乐于参加,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不同年龄的儿童应该选择怎样的图书呢?

1岁以内。应选择彩色的图片,每张图片一个内容,以便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有利于认识不同的事物,如一条狗、一个苹果、一只杯子等。利用画片让他们认识一些眼前看不到的东西,在看画片或图书时,家长要说出画面上物体的名称,或看小动物画片时模仿那种动物的叫声,让孩子跟着学好发音。

1~2岁。应选择有大幅图画的书,内容能反映他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如房屋、日常生活用品、动物、玩具等,画面应简单,色彩要鲜艳。以后逐渐增加画片中的物品或景色,如树、花等。图画型的儿歌要有重复的句子,最好能押韵,能适应他们听与学。

2~3岁。应选择那些反映事物细节较多、包含较多故事内容的画书;简短有趣的,能反映他们所熟悉的事物或简单的虚构故事书;含有韵律的,可以教孩子跟着念的儿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喜欢有声响的,特别是有各种动物和车辆的声音的故事书。

成人在讲解时,可以将故事简化,一幅画用不多的语言讲清楚。在讲述的过程中让孩子看着图书,并找出图中的事物,或让他们重复自己喜爱的、熟悉的句子。

3~4岁。应选择能反映新鲜事物,有更多细节和动作的书;反映家庭以外的故事,尤其是具有游戏性质的,有关动物的故事,以及能表现和他一样大的孩子的生活的故事。一本故事书可以反复讲述,他们每次都会从中学到新的东西。还应鼓励孩子在成人讲述的过程中插话和复述、提问故事内容。

如何从睡前故事开始培养早期阅读的良好习惯?

有的宝宝到了睡觉时间,似乎仍有使不完的劲,精力充沛得让妈妈没法安生。对此,余老师建议妈妈们睡前给宝宝讲讲故事。别小看这短短的讲故事时间,它不仅能让孩子安静人睡,而且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理解力,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也有明显促进作用。

同时,睡前讲故事的时间也是亲子沟通的最佳时间。睡前讲故事能加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孩子产生一种安全感,这对儿童感情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父母在讲故事的同时,还要仔细观察他们的反应,敏锐地捕捉他们的兴奋点,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启发和诱导孩子,帮助孩子改正缺点,达到正面教育的目的。

好好珍惜一天之中最后一段“亲子时光”吧,当美妙的童话故事伴随着宝宝进入甜甜的梦乡时,妈妈就可以亲吻―下宝宝的额头,轻声道一句“晚安,宝贝”了。

心理专家谈阅读

给孩子一个宽广的世界

怎样为孩子挑选合适的书籍

我们要根据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需要为他们挑选不同的读本。0~1岁的阶段,妈妈每天坚持为宝宝朗读,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在选择读本的时候,以文字简单并不断重复的小故事为主,如《拔萝卜》《小蝌蚪找妈妈》这类书,故事情节简单、画面色彩丰富、句式相同、用词不断重复。这个阶段宝宝处于语言敏感期,妈妈不断重复不但有助于加强宝宝理解,而且还可以让宝宝模仿发音说话。宝宝不仅能在阅读中与妈妈提升阅读兴趣还可以促进语言学习。

在孩子1~3岁期间,父母可以为孩子读故事情节简单的图画书,使其能理解简单的语句。朗读时鼓励孩子猜猜下面的情节,或针对故事情节提问,让孩子回答。还可以利用画面教孩子识别颜色,学习计数,认识简单的文字,发展其情感。朗读时用手指指着所念的文字,让孩子理解每个文字都代表着一定的意义。

事实上,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已经可以让人惊叹,他(她)会理解相对复杂的故事,对画面有自己的理解,而且有时还会问一些你想不到的问题。针对这个阶段的宝宝,妈妈可选择一些以图为主文字较少、相对简单的故事读本,甚至无字书。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可以增进亲子情感;《小熊宝宝绘本》,涵盖了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吃饭、睡觉、洗澡、穿衣、问好、交友等,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能开发宝宝的智力潜能。妈妈用自己的语言给宝宝讲故事,引导宝宝观察画面,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甚至可以鼓励宝宝自己讲故事,以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

2岁以后的宝宝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他开始有自己的情感和判断,并且词汇量在不断增长。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选择各种类型的书,也可以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书,除了妈妈每天给宝宝讲故事,还可以把书放在孩子可以随意拿到的地方,让他可以自由翻书、自己阅读,增加宝宝的自信和自主意识,让他体验到自己读书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宝宝主动阅读的习惯。

对于3~5岁的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对他们非常适合,因为故事的每一页都有小量文字配衬着图画,使孩子不用明白文字的内容亦可以理解。可以选择跟孩子生活贴近的书,例如《小兔汤姆系列》,该系列丛书通过对小兔汤姆平凡而有趣的生活故事的描述,给孩子们展现了一个可以触摸到的伙伴形象,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故事,却能够碰撞到孩子幼小稚嫩的心灵。而且,因为和孩子的生活贴近,还可以舒解孩子心底的忧虑。《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是为处在性格形成关键期(3~6岁)的孩子准备的一份心理自助礼物。这些读本既丰富了孩子的经验,也为他们小小的心灵注入丝丝甘泉,对他们理解这个世界,人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

5~8岁的孩子虽然同样选择的是图画故事书,但和5岁前相比,

阅读就可以更加广泛,故事情节、情感相对复杂,文字相对多一些的故事书,天文、地理类的自然科学,都是可以选择的对象。这时的孩子开始学习用文字来帮助理解图画内容,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爸爸妈妈可以不拘泥,既可选择《不一样的卡梅拉》这样充满爱与童真的书,也可以选择《神奇校车》这类关于自然科学的书,让孩子体验不同的世界。

怎样引导孩子阅读

技巧一:做好预习工作。妈妈在给孩子读书前,应先通读一遍,了解故事脉络、角色特征、语言风格等,才能更好地完成朗读。

技巧二:充分扮演角色。要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声音表情”非常重要,可以采用声音大小、语气语调来表现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变化,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使故事更形象化,以此刺激孩子保持注意力。要想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妈妈首先要表现出乐在其中的状态,孩子通过模仿向你学习,并被你的情绪所感染,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此外,朗读的时候还要控制好速度,让孩子有时间去理解和吸收。

技巧三:用手指点画页内容。一般而言,好的童话书包括三条线索:文字讲述线索、图画讲述线索和文字和图画共同讲述线索。因此,认真观察图画能够帮助孩子理解相关内容,并且培养他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对图画符号的领悟能力。所以妈妈在朗读时,如希望孩子注意的部分可用手指点,更能帮助孩子理解图文的互补和互动,并关注其中别具匠心的小细节。

技巧四: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给孩子读书就是要让他接触丰富的书面语言,但是理解书面语言需要一定的过程,妈妈可以用口头语言或半书面语言来解释书里的内容,譬如“愚蠢的主意”,就是非常笨的主意等。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意识地使用那些读过的书面词汇,以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书面语。朗读后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归纳和总结故事的大致内容,对孩子积累阅读经验很有好处。

技巧五:和孩子一起分享快乐或困惑。在阅读完一本书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可以问问孩子,喜欢这个故事吗?故事好玩吗?故事里你喜欢的谁呢?觉得最好玩的事情是什么?不喜欢的人和事?喜欢或不喜欢,能说说自己的想法或理由吗?这个过程中妈妈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要急于对孩子的想法去表态,这样可以去了解你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于孩子心中的困惑,妈妈可以以平等的态度告诉孩子自己的看法。

好的书籍滋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健康成长,爸爸妈妈请为你的孩子打开这扇通往心灵的窗户,给孩子一个宽广明亮,充满爱的世界。

――送给孩子幸福一生的礼物

心理营养系列谈

第八讲

4~5岁的心理营养

父亲的作用(上)

上一讲,我们谈到了孩子到了四岁以后,父亲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这一讲,我们专门谈到父亲对孩子的影响。

每个男孩的成长都需要家长的爱,但父爱与母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爱。母爱细腻、温柔,在母爱中,男孩能得到满足感;而父爱博大、粗犷,在父爱中,男孩能找到方向感。如果一个小男孩长时间接触不到父亲,或者感受不到父爱,他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进而会迷失方向。例如,长期接触不到父亲的男孩会产生女性化倾向。

行为学家的研究也表示,父亲在与儿子的互动游戏中所进行的身体之间的接触,是父子之间所进行的一种深层次的沟通。正是由于这种深层次沟通的存在,男孩知道,他将要成长为一个像父亲那样的男人。

因此,在父亲身上,他们能看到自己的未来,他们会自觉地以父亲为榜样。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在长期感受不到父爱的情况下,很多小男孩为了使自己有机会与父亲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常常会用一些坏行为,如撒谎、偷盗、打架等,来吸引父亲的眼球。当然,还有很多小男孩甚至不惜伤害自己,以赢得父亲的关注。

男孩是需要父亲的,他们需要从父亲身上看到自己的定位,他们需要模仿父亲的行为来使自己成长为男子汉。所以,为了男孩的健康成长,父亲千万不要以“工作忙”为理由而忽视了对儿子的教育。

当然,父亲们还应该注意:你的行为、语言以及思想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儿子,因为他正在自觉不自觉地以你为榜样。

心理营养的概念

每个孩子从一出生都要经历吃奶、喝奶粉,慢慢到补充蛋白质、微量元素、肉类、蔬菜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生理营养孩子才会茁壮成长,日益健康,在相应的年龄段做相应的事情。比如说到了3个月会抬头,4个月会翻身,然后会爬、会坐、会走路,这是一个孩子的生理成长过程,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给孩子提供了足够的生理营养。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营养不容忽视,那就是孩子的心理营养。研究发现,只有在不同的年龄段满足了孩子相应的心理营养,当他成年后面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和挫折时,才能顺利、安全地渡过。也就是说如果这份心理营养没能及时补充,那么,学习障碍、情感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等这些心理问题就有可能找上门来,而如果错过0~7岁这段最佳的补给期,成年后再去修通和疗愈将是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案例]

在幼儿园,一位老师让一个小男孩帮忙整理餐具,没想到却遭到了这个小家伙的严词拒绝。他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我不能帮你做这些事情,因为爸爸说,这些事情是女人做的,我爸爸从来都不做这些事情。”

看,这就是父亲的作用。一个刚刚有了性别意识的小男孩,就已经在主动模仿父亲的行为,他不自觉地把父亲当成了自己的榜样。

父亲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男孩。在生活中,如果父亲很少帮妻子做家务,那当母亲要求男孩帮自己做一些家务时,男孩就会理所应当地严词拒绝。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产生了这样的思想:做家务都是女人的事情,男人有权不去帮忙。这些思想或者是父亲在无意之间传达给他们的,或者是他们从父亲的行为中得出的结论。

男孩的成长需要榜样,他们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就把父亲当成自己的榜样。然而,父亲要想做好男孩的榜样也并不是易事,在男孩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们所需要的榜样是不断变化的。

(一)幼儿期孩子

处在幼儿期的男孩,父亲的作用是帮他们完成对母亲的依恋。

曾有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母亲的爱让我们迷恋,但母亲过度的爱却会使一个男孩长不大,使他永远停留在小男孩的状态。的确,现在就有很多这样的小男孩,他们不喜欢与别人接触,整天寸步不离母亲身边,甚至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们还整天跟在妈妈后面,不肯去幼儿园或学校。这些孩子大多都有这样一个毛病,他们只愿意与妈妈在一起,除了妈妈之外,他们拒绝与任何人在一起,其中也包括爸爸。

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这些男孩长大之后将很难融人集体。更可怕的是,不管是与人相处,还是做其他事情,他们常常会被强大的自卑心理包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事实上,这些男孩长大之后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往往是由于他们没有很好地完成在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任务而造成的。在幼儿期,男孩需要完成的心理任务有很多,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完成对母亲的亲密分离。即让他们从对妈妈一个人的依恋中走出来,开始接纳爸爸和其他人。因此,在这一时期,爸爸的任务是巨大的,这就需要爸爸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男孩,鼓励他与自己沟通。

说到这里,很多父亲也许会联想到自己小时候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在幼儿早期,男孩的世界里只有母亲,但一旦他发现自己的身边有父亲这样一个人物时,一股神秘的力量就会推动着他们与父亲接触。

亲情的小故事篇7

关键词:绘本阅读;幼儿教学;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B-0006-01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格心理学认为,人在六岁之前就已经有了人格基础,由此可见,在幼儿时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亲情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情感,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绘本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让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感受亲情的美好,萌发感恩的意识,从而促使幼儿了解亲情的重要性。

一、“我的爸爸”,认识亲人

认识亲人是感恩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能让幼儿从认识父母做起,体验亲情的重要性。父母虽然是幼儿最亲近的家人,但是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所以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和幼儿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尤其是父子之间的接触更少,长此以往会造成幼儿对父亲的态度冷漠,教师可以利用绘本弥补这一点。

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对父母,尤其是对父亲缺乏认识的问题,选择一些以父亲作为主人公的绘本读物,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父亲。例如,《我爸爸》就是一本精彩的绘本读物,它讲述勇敢的爸爸不畏惧野狼,轻松地从月亮上跳过去,这个爸爸也不畏惧大力士,敢和大力士比试,同时,这个爸爸很憨厚,比如他的头发好像扫帚。教师可以让幼儿从阅读绘本入手,说说故事里的爸爸有哪些能耐,然后引发幼儿思考,想想自己的父亲又有什么本领,慢慢地引导幼儿感受父爱的伟大。如有的幼儿认为爸爸好像超人,他每天很早上班,回家又很晚,但是在自己生病的时候,他又会及时出现在自己的身边,带自己去医院。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认识了亲人,理解了爸爸的忙碌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生活,对父亲产生了感恩之情。

利用绘本能够促使幼儿认识自己的父母等亲人,对父母不能始终陪在自己身边表示理解,从而促使幼儿和父母的关系更为亲密,这样可以为感恩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幸福宝贝”,感受亲情

教师在组织幼儿阅读绘本的时候,可以安排他们阅读一些和亲子有关的绘本,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和父母的关爱是分不开的。这能够促使幼儿对父母产生依恋之情,从而促使他们体会到亲情的美好。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渗透浓浓亲情的绘本故事让幼儿阅读,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绘本故事就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作为“幸福宝贝”的美好。教师可以让幼儿在阅读后尝试讲讲这个绘本故事,感受亲情的美好。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小兔子告诉大兔子自己很爱他,大兔子回答小兔子说自己更爱他,然后他们一起回忆在一起的美好生活,小兔子最后在大兔子的怀抱中甜蜜地睡着了。在幼儿掌握了这个绘本故事的主题思想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模仿小兔子的行为,回家对自己的父母说“我爱你”,然后模仿小兔子回忆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进行以亲情为主题的角色扮演游戏,一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扮演父母和孩子,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展现出来,这样也能促使幼儿感受到亲情的伟大。以绘本作为切入点,能让幼儿更好地感受亲情,从而促使他们对家人产生感恩之情,增强幼儿的亲情意识和感恩意识。

围绕绘本的内容和幼儿一起游戏,可以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从而促使他们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

三、“我是帮手”,尝试感恩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能够塑造人格”,绘本作为幼儿文学读物,对于幼儿完善人格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幼儿阅读绘本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参加一些和亲子互动有关的活动,例如让幼儿阅读以母亲为主题的读物,感受母亲为自己做的事情,尝试帮助母亲,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教师可以让幼儿阅读《我要当妈妈》这个绘本,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读了这个故事之后,大家有什么想法吗?当妈妈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当妈妈要做哪些事情呢?”在幼儿尝试回答之后,教师可以从绘本故事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我是妈妈的好帮手”活动,教师可以让幼儿讨论一下:“如果让你来尝试当‘妈妈’,你觉得要做哪些事情呢?”在幼儿讨论之后,他们对于妈妈要承担的责任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先尝试在幼儿园中参加小组活动,一个幼儿担任“妈妈”,其他幼儿扮演“宝宝”,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当妈妈的不易。然后教师让幼儿回家后尝试当妈妈的好帮手,帮助妈妈整理桌椅、放置餐具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能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感恩。通过“我是妈妈的好帮手”这个活动能让幼儿感受到亲情的美好,让幼儿体会到母亲的不易,从而更好地感受母子亲情,坚定感恩之情。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借助故事、图书等让幼儿体会到父母之爱,进行以亲情和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教师利用绘本故事能够起到渗透感恩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亲情的小故事篇8

故乡,是草原,是响马,装满父亲的话匣。我时常饶有兴味地翻开地图,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找那个小而又小却在却在父亲心中划出永恒弧光的故乡。它平躺在阴山北麓,四面环着如黛山峦,一道长长的狭口向外延伸,黄河打这里流过,在冰天雪地里,父亲曾在黄河故道上快活地溜冰,看氤氲喧嚣中的跑车跑马。故乡的人把眼前的山亲昵地称作“大青山”,大青山里的人多了,大青山里的马儿多了,于是便多出许许多多的故事来......

当祖先背着亲人的尸骨从暗哑悲怆的秦腔中走出,踏上迁徙征途的那一天起,便注定他们必须成为草原的子孙,马背上的好汉。他们潇洒地套马,信缰驰骋,在蓝天大地间挥洒生存的汗水。五爷爷是个远近闻名的好骑手,多么难驯的马儿,只要他手中那条长杆上的绳圈轻轻一套,便乖乖停住,任他御驭。有一年,家里一匹极好的跑马被附近的土匪看上,曾爷爷一拍胸脯:“好!那就让老五骑上,三天之内,只要你追的上,这马就是你们的了!”于是,五爷爷带上母亲亲手做的羊肉饸饸,箭般奔驰到草原深处,他围着大青山转了三天三夜,土匪们也在后面追了三天三夜,第四天,一匹咆沙咆雪独嘶的骏马在这一个神勇的骑手出现在亲人们的翘盼之中。于是,这个近百年前发生的真实事情也变成了父亲话匣中最带传奇色彩的故事。

故乡的羔羊云般可爱,甚至它舔过的青草,都会变得异常芬芳,父亲忘不了那草儿的香气,每每来一句:“奇怪,那草可真香!”我忽然想起儿时那次在如诗的黄昏,看余晖里漫山坡的野蝶和雏菊。如今,那芳菲早已褪尽了颜色,但那方奇景却定格在心灵间,而在某一次静默独处的瞬间,来个闪回,令你感到一种别样的自由和无羁。

亲情的小故事篇9

关键词:图书馆;低幼;低幼亲子阅读;设想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2

在我国,低幼亲子阅读也逐渐受到各界的重视。但与此同时,不少家庭对于低幼亲子阅读的目的、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如不少家长把早期阅读等同于识字,缺乏对孩子阅读活动的指导方法及策略等。再者,现今社会上各类早教机构良莠不齐,大大影响了低幼亲子阅读的质量与效果。因此,低幼亲子阅读需要有一个专业、权威的社会文化机构对其加以正确指导与支持。作为社会文化公益机构的公共图书馆,有着开展低幼亲子阅读活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及优越的服务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玄武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开辟低幼亲子阅览室模式及设想。

一、图书馆开展低幼亲子阅读活动的意义

首先低幼亲子,孩子能力培养方面,图书馆开展低幼亲子阅读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其次低幼亲子,图书馆服务拓展方面,图书馆开展低幼亲子阅读活动可扩大服务领域,培养潜在的忠实读者群。最后,社会效益方面,图书馆开展低幼亲子阅读活动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书香家园,并促进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另外,图书馆开展低幼亲子阅读活动对纠正家庭早期阅读误区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家庭早期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误区,归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对早期阅读认识不足,包括早期阅读的重要性、正确含义(如不少家长把早期阅读等同于识字)等。其次,缺乏对孩子阅读活动的指导方法及策略。最后,忽视对孩子良好阅读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图书馆有必要开展低幼亲子阅读活动,对低幼亲子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引。

二、图书馆低幼亲子阅读服务的模式及设想

(一)故事会

讲故事是低幼亲子阅读最具特色的形式之一,为大多数图书馆所采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讲述经过加工的特色故事,将文化知识、诗歌(童谣)与故事相结合,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能让儿童认识、了解这些故事及相关的知识,加强社会认知度。公共图书馆推出低幼亲子阅读工作坊服务,服务对象为幼儿园至小学三年级的儿童及其家长,其内容主要有“图片说故事”“纸偶讲故事”“故事小擂台”等。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的低幼亲子故事会活动,专为低幼家庭设置读书交流教育平台,通过图书馆或阳光网报名预约,每次活动约20个家庭参与。由故事会衍生出来的其他形式有:

1、故事屋和故事馆故事屋是一种动态阅读的空间,通过主题布置让孩子从自身环境进入富有想象空间及逻辑思考的故事世界。在这里故事不仅能读,而且通过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台湾许多图书馆都有这种别具一格的故事屋。

2、儿童戏剧

儿童戏剧取材于孩子们喜爱的绘本和故事书,它以戏剧形式带动现场气氛,运用幻灯、皮影、彩绘等道具,设计多种观众得以介入的形式,让低幼亲子共同欣赏、参与戏剧演出,孩子能从中体会演出的乐趣;家长也可以理解孩子的想法。

(二)有奖阅读

当孩子对读书还缺乏足够深入和稳定的心理时,图书馆可以采用一些奖励手段来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奖阅读”的目的在于营造一种督促性的读书氛围,让孩子得到精神鼓励。有奖阅读活动从时间跨度上分为两种。

1、长期性有奖阅读活动

多采用积分制、阅读记录册、阅读心得等形式,一般每年作一次总结,排名居前的小读者及其家庭得到嘉奖,积分与阅读记录长期有效。玄武区少年儿童图书馆的读者积分计划规定:小读者通过阅读图书、撰写阅读心得、捐献图书、参加义工活动都可获得积分,经过持续的环境熏陶,逐渐养成孩子终身学习的习惯。

2、阶段性阅读

活动阶段性阅读活动通常围绕某一主题开展且具有时间限制。可以开展“十佳书香家庭”评选活动,要求家庭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创建“温馨、尊重、平等”的阅读环境,形成父母带头读书、子女热爱读书、家庭成员互动体验的良性循环。

(三)低幼亲子读书会

低幼亲子读书会一般由专职馆员、教育者和家长带领儿童共同组成,读书会的专业人士向孩子和家长推荐优秀童书,指导孩子拓展阅读视野和视角,从而爱上读书。馆员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孩子们阅读、朗诵、提问、讨论的热情,并鼓励家长一起参与整个过程,对孩子的表现予以鼓励。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爱绘本,爱阅读”每月可组织不同主题的低幼亲子阅读活动,读书会的成员可通过QQ群、短信等方式及时获取活动信息,提前报名参加。

(四)玩具图书馆

玩具图书馆在国内和国外由来已久,但在内地却是新鲜事物。玩具图书馆给儿童提供使用玩具进行游戏的机会,通过举办游戏活动给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内容,家长则可了解与各年龄段相适应的游戏设备和材料,通过游戏进行低幼亲子教育。少年儿童图书馆设立的玩具图书馆,其建设理念是“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充分考虑玩具与儿童的发展关系,专门为父母和孩子营造温馨快乐的环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学习,从而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培养儿童的良好性格,增进低幼亲子感情,并培养孩子从小利用图书馆的好习惯。

(五)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活动包括剪纸、剪贴画、手工粘土、折纸、以及使用器材制作活动用具等,其以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内容形式给孩子提供动手动脑的平台,引导和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其动手能力,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家长研习班

低幼亲子阅读离不开家长的参与,父母不仅要为孩子挑选图书,更需要时间和情感上的投入。图书馆是低幼亲子阅读的积极推行者,通过主动为婴幼儿父母开设课程,举办讲座,教导父母们掌握基本的低幼亲子阅读技巧。可以组织“如何培养婴幼儿阅读与识字”“健康的低幼亲子交流模式”等讲座教导家长如何进行婴幼儿阅读引导、婴幼儿趣味识字、图画书选择等技巧;“故事讲述人研习班”可现场指导家长给孩子讲故事的技巧,并鼓励家长们通过故事讲台进行实习,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和促进。

三、结束语

总之,玄武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开辟低幼亲子阅览室就是要把最好的书籍,最富有爱心的服务带给每一个走进图书馆的孩子,要让图书馆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阅读沃土,要调动所有的资源和采取各种服务手段来吸引孩子,推动阅读,让孩子们爱上图书馆,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1]蔡晓丹.少年儿童图书馆分级阅读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1(8)

亲情的小故事篇10

文/夜窗

习惯在每个周末都往家里打电话。母亲问清明我能回家“扫山”不?没等我回答,母亲又说,小叔,大伯,和伯娘都问了,我说你那么远的,才一天功夫,又要请假又飞来飞去的,所以就说你不回来了。父亲接过话筒,叮嘱着清明那天一定要给大伯和小叔打个电话。心里一阵默然。如果不是父母的提醒,我想在异乡,我会忘了这个日子。上一次回家过清明是什么时候,都有点模糊了。好像大学读书的时候有回去过。毕业以后呢?不记得了。应该没。

在我们南方的小镇子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不知道是那一年,发了大水,把整个镇子都淹没了。于是有人往外逃生活命去了。镇子里有一个男人,把老婆草草的埋在了祖坟的旁边,也携幼儿外出讨活去了。很快,洪水退却了,大家开始收拾家园,外出讨活的乡亲都回来了,就不见这对父子。

老天保佑,灾后还算风调雨顺,忙碌过后,有了一点收成,大家可以过上一段殷实的日子。时间过的很快,冬天来了,慢慢的来了,还不见那对父子回来,乡亲们就想这对父子流浪在外是个啥光景?天寒地冻的。很快,欢庆的春节也到了,那对父子的家里还是洪水退后模样,只是乡亲略为收拾了一下,仍是残败不堪。这样的破倒景象在一片升平中显得更为的生兀碍眼。乡亲们又想,这父子再也不会回来,应该是死在了外面。否则还有有什么比一家团聚的春节还重要的呢?但一想,这地方他已经没了亲人,不回来也很正常。日子在乡亲们的猜想和忙碌很快就过去了。

清明节到了。乡亲们准备着祭品,到坟上给各自的祖先烧点吃的,用的,穿的,祈祷祖先保佑来年来风调雨顺,阖家平安的。没想到碰到了那外出讨饭的父子。大家嘘寒问暖一一番,问那男人咋不回来过年?男人说,在外面没混好,没赚到啥钱,没脸回来。乡亲又问,咋清明回来了呢?男人说,虽然没啥给祖先用的吃的穿的,总给祖先除除草,培培土,在下面过的总要干干静静的吧,也要烧个鞭炮,告诉祖先,还记得有我这个不孝的儿子和孙子吧。

其实,总觉得这个故事用文字写出来,总没有爷爷用一些土语俚语穿插其中说出来的那么生动,那么有感情,那么嘘嘘感叹。小的时候,爷爷还在,每年清明的时候,爷爷总是蹲爷爷的爷爷的坟前,吸着水烟,这个故事就会从爷爷一吸一吐间流了出来。直到爷爷也躺在了泥土里。曾问过父亲这个故事流传了多久,父亲说这个故事他听他爷爷说过。不知道流传了多久。

这故事依然在流传着。在家的时候,清明节轮到在我们这些后生为祖先培上新土忙前忙后的时候,大伯也会蹲在爷爷的坟前,也吸着水烟,这故事也依然是陪着那袅袅的烟雾一起从大伯嘴里流了出来。这时候,父亲,叔叔们都已经或蹲或坐在坟前,听着这个故事。或者说着一些他们爷爷的故事。小时候,这是我们扫墓最感兴趣的事情。感到那么遥远又那么亲切。但那个故事,和爷爷的神情,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

清明节那天,按父亲说的时间打了个电话给大伯,大伯问,没空回来?我说是,没办法请假。我问,到那一口"山"了,大伯说,刚到你爷爷这里。如果没空那就等明年回来。电话那头传来的不绝于耳的鞭炮声,明显听着大伯在扯着嗓子在说话。又不知道还能说什么。就挂了。但电话那头的鞭炮声就一直响在我的耳朵里。鞭炮声是我对清明节最深刻的印象,还有漫天的的烟雾,透着硫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