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作品十篇

时间:2023-04-10 15:38:04

图画作品

图画作品篇1

图形创意在绘画、设计作品中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方法。本文将对纯粹绘画作品和图形创意绘画作品进行比较,得出两者的异同,并引出图形创意对现代中国画作品创作的思考。

[关键词]

图形创意 绘画 国画

一、绘画作品中的图形创意

图形最早可见于原始社会的岩画,用于描绘狩猎、祭祀等生活场景。这些原始图形即是最早用来交流、传递信息的一种语言符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原始图形不能够满足日益频繁的沟通需要,于是经过简化而产生了一种新的符号——象形文字,这就是最初的图形创意。

随着图形创意在绘画、设计等作品中的运用日趋丰富完善,技法也越来越娴熟,同时图形创意也普遍成为高等教育艺术学院的一门基础课程。

绘画作品中的图形创意,就是将两种或以上看似毫不相干的要素或事物,以独特的方式重新组合,来创造一个新概念,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表达一个既有概念。它以其生动灵活的图形语言形象,概念的形象化说明与阐释,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图形创意在绘画作品中传达的艺术效果

1、科学理智的冷静

达·芬奇指出,作画时单凭实践和肉眼的判断而不运用理性的画家就像一面镜子,只会抄袭摆在面前的东西,然而对它们一无所知。一方面达芬奇以自然为师,他认为自然是绘画的源泉,绘画是自然的模仿者;另一方面,却不是对对象的一味模仿,而是通过透视学、光影学、人体比例和解剖学等科学地分析和理解,再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进行加工,创作出符合规律而又不存在的形象。例如画家处理《最后的晚餐》这幅画时,考虑到与空间的一个整体效果,把透视选为一点透视,以耶稣为视觉中心,他的门徒坐在两旁,乍看这下,画面的空间似乎与真实的空间合为一体,就好像耶稣和他的门徒正在对面进行最后的晚餐,构思尤为巧妙。

埃舍尔是一位运用图形创意着迷的魔术师。他的笔下有矛盾、循环、重复、共生等等设计手段,将具象的写实图形和绘画概念的图形巧妙地组合成一个画面,让人匪夷所思,又让人觉得妙在其中。他的大部分作品并不纯粹表现绘画的形式美感,反而带有设计的味道,通过精密地安排、计算,有秩序地排列图形,从中反应出严谨地数学意味,如《莫比乌斯带》正是此系列作品的代表。埃舍尔大部分作品使人感到荒诞和诡异,而构思却屡屡巧创奇新,不仅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给人内心深深地震撼。

2、奇异的视觉大餐

当看到培根的《根据委拉斯开兹的的习作》时,我们很难再将他和原作联系起来。委拉斯开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可以用精明强干、威严阴冷来形容画面上这位教皇的性格,画面上丝质袍子和白色法衣的质感生动逼真,整幅画面真实而生动。而培根的教皇像,除了构图相似之外,整个画面的处理手法可谓是颠覆了原作。画面舍弃了原画庄重肃穆的色调,取而代之的是灰暗、诡异的色彩,教皇的表情也不再是沉稳干练,嚎叫的表情,以及被扭曲得似人非人的魅影,深深反应了二战后人们崩溃的精神世界。夸张的笔触和强烈的主观色彩,使教皇特别怪异,而这种怪异正是对外来世界以及内心的恐惧的一种真实写照,正如蒙克的《呐喊》,表现的是当时人们内心的一种孤独和痛苦。

达利的艺术作品可以用荒诞、怪异、独特来概括。受到弗洛伊德的有关梦境和潜意识思想的影响,达利的作品更感觉像梦境的再现。他的画看似荒诞不经,但实际上是通过深思熟虑,有意识地将自己内心的困惑、工业革命等现代文明所产生的污染,用一种超越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比如《记忆的延续》,软体的金属钟从树枝上流下、趴在桌子的边缘,旁边像马鞍的物体漂浮在空中,上面还长着长长的睫毛,这像是梦里浮游出来的记忆,而画面左下方的表上面又爬着几只蚂蚁,这几个看起来不相关联的东西被安排在一幅画面上,看起来是那么的不真实,然而画面上逼真的视觉效果却又是那么的真实可信。

3、抽象的感官世界

在《灰色的树》这幅画中,蒙德里安将树的形态几乎都提炼成曲线,画面是一个偏灰的蓝色调,这是受到印象派色彩的影响,用色彩的冷暖对比来表现画面物体之间的关系。画面的构成感极强,造型苍老有力,色彩丰富而统一。蒙德里安不断追求一种极端抽象的绘画语言,他“一步一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只由直线和横线构成,形成诸十字形,各自互相分离地隔开”,这就是他的《构图》的由来。《构图》将画面按照一定比例分割成大小不一的矩形,然后再填充红、黄、蓝等颜色,以达到感官上的色彩平衡。这种处理手法后来一度被“风格派”采用,在装饰艺术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的一幅装饰壁画。1937年,德国轰炸了西班牙巴克斯重镇格尔尼卡,这一罪行震怒了西班牙人民,也震怒了毕加索,他以此为题目才创造了壁画。此画运用了象征、透叠等手法,正如《亚威农的少女》,这幅画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又是对传统绘画观念的一次突破。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画面中看似凌乱的分镜头,被画家有条理地组织成一幅画面,悲痛、惊恐的气愤在这块黑灰的画布上用夸张地形象表现出来。

三、图形创意对中国画的启示

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具象形式、抽象形式、意象形式等。具象图形是以写实的方法塑造自然形象,其展示的形态可以夸张变形。抽象形式不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多用点线面的变化来概括事物的特征。意象图形是指从人的主观理想化的角度,用具象的形式表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形象。

众观当今画坛,风格各异,既深入挖掘传统资源又吸收其他画种之长,丰富了绘画语言。特别是在营造画面的艺术境界上,运用新的构成形式语言打破程式化传统国画、运用体面造型和光影明暗丰富线条造型和笔墨之美、运用光色的冷暖变化深化意境。

在新材料、新语言如此丰富的信息社会中,图形创意也在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现代书画作品的创作。而在现代设计作品中,将传统书画艺术融入到图形创意的设计作品不计其数。逆向观之,图形创意既可能给中国书画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又将丰富中国画的视觉素材。

参考文献:

图画作品篇2

儿童圣诞节图画作品图片大全儿童圣诞节图画作品图片1

儿童圣诞节图画作品图片2

儿童圣诞节图画作品图片3

儿童圣诞节图画作品图片4

儿童圣诞节图画作品图片5

儿童圣诞节图画作品图片6

儿童圣诞节图画作品图片7

儿童圣诞节图画作品图片8

图画作品篇3

2005年12月28日,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书画经典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提交的论文“中国大陆发现梁楷风格的宋画《补衲图》”,指出这幅梁楷风格的宋画的技法是典型的折芦描即“折芦作笔而描”。据画史记载,使用这种技法画人物的只有梁楷。而目前在全世界的折芦描作品实物仅此一件,其价值不言自明。大陆发现《补衲图》将改变中日收藏梁楷作品的格局。2010年4月号《文物鉴定与鉴赏》发表拙文《新发现的梁楷〈补衲图〉面面观》,明确指明这是一幅梁楷的作品。2010年5月24日,在上海博物馆与钟银兰、单国霖、李维琨三位专家一起研究《补衲图》(在场的还有钱洲胜、李纪贤、杨更新、冯鹏生),上博的三位专家一致认为,《补衲图》是一幅南宋画无疑,有梁楷风格特征,但是否就是梁楷画,还要进一步论证。

回京后,我进一步寻找证据,再论证《补衲图》就是梁楷的作品。

第一,补衲图的时代特征: 这是一幅南宋画,而不是北宋画,也不是元明画。2010年6月7日,经中国制浆造纸工业研究院王菊华教授对《补衲图》原纸样作科学鉴定,确认此画所用纸为南宋常用文化用纸。如明代郁逢庆《书画题跋记》中提到的梁楷画《右军书扇图》所用的“白宋纸”,美籍华人翁万戈藏梁楷《道君像》所用的纸也是这种纸。这就排除了《补衲图》为北宋画的可能。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元代或明清画家在南宋纸上画的呢?也不可能。首先,从中国画笔墨技法演变史来分析,元代始,文人画开始成为绘画主流,画家们多强调笔情墨趣,诗书画印结合成为普遍的艺术形式,元明清三代书画家使用的工具主要是软质毛笔,除个别指画家用指甲,而《补衲图》用的是折芦。其次,就画风而论,在元明清画家画作中,找不出与此相同或相近的作品。再其次,《补衲图》形象坐姿,形象特点如留须发、蓄长指甲等特征,为南宋禅僧所独有(参见日僧道元《正法眼藏》,道元恰在南宋中期在杭州求法,熟悉了当时禅僧的各种生活,书中所记均为亲眼目睹,故十分可靠)。

第二,与梁楷画风的一致性:梁楷根据惠能传记记载的惠能的相貌特征,创造了六祖形象式样:身躯矮胖,秃顶,留须发,大脑门,深眼窝,翘鼻子,蓄长指甲。《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记载,武则天时期,神秀曾奉旨邀时在韶州广果寺的惠能来长安,惠能婉拒,对使者说:“吾形貌矬陋(矮小丑陋)北人见之,恐不敬吾法。”而北宋高僧赞宁《宋高僧传》记惠能形象也说:“弘忍师睹能,气貌不扬。”总之,惠能是一位相貌丑陋的人。梁楷塑造的六祖相貌丑陋,但心地高洁,面相和善。此后,凡塑造高僧形象,也都基本遵从这一模式,成为梁楷艺术风格的突出特点。存世的梁楷的《布袋和尚》、《六祖斫竹图》、《六祖撕经图》、《泼墨仙人》等,形象塑造都有这样的特点。而新发现的《补衲图》也完全符合这个特点,所不同的是作画工具而已。

第三,折芦描工具、技法的唯一性:《补衲图》系用折芦作笔而描创作的,这从头部五官出现短而平行的双线,衣领入笔所留如刀割的齐头痕迹,可以判定是用芦苇一类的硬质工具制作的,而不是用软质毛笔画的。我查遍宋代画家绘画技法的记录,除梁楷而外,没有一个画家使用过折芦描。《南宋院画录》有两处提到梁楷“折芦描”,一处是引明代周履靖《夷门广牍》:“梁楷撇捺折芦描”;一处是引明詹景凤《东图玄览》:“梁楷《虎溪三笑图》,是折芦描法。”周履靖总结古代画衣纹的十八描,其中叙述折芦描的使用者也仅梁楷一人。目前在全世界,以折芦作笔而描的作品,《补衲图》是唯一的,而画史记载使用折芦描的画家,梁楷也是唯一的,两个唯一合起来,可以确切无疑地证明,《补衲图》就是梁楷的作品。

图画作品篇4

关键词:图像艺术、写实绘画、作用、影响

谈到图像与绘画,他们一开始就有斩不断的关系,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机就是德国画家盖达尔1830年发明的,当时叫做“盖达尔”写生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图像艺术创作无论是在技术方法、媒介材料还是表现手法上都已大大的拓展和进步了。早期图像艺术更多是指“图”的意义,现在则更多是指“像”的意义。现代摄影技术出现以后,图像艺术与绘画艺术更是相互作用和渗透,传统的绘画艺术面临着来自图像艺术的挑战,同时也为绘画艺术在创作方式和创作观念上带来了新的变化。照相写实绘画的出现就是明显的例子。

一、图像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相互关系

图像艺术和传统绘画艺术在表现意图、创作方式(过程)和最后的展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现代的纯绘画艺术创作者,在将自己的感情投入在作品中以后,便可能获得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慰籍,对于“作品”是否可以为他人所了解、接受一般不在他的主要意图之内。作品与观众只是简单的、很感性的交流,其语言涵义是不清晰的,是有一定距离的,而这也是纯绘画的特殊之处和迷人之处。而图像语言工作者的表现意图大都是根据一定的文字概念,着重在于把文字内容确切地表达,与大多数观众进行沟通并使其理解是他们的主要目标,最常见的如影视作品,广告招贴,元不体现这一创作意图:在制作过程当中,绘画艺术创作者不必遵循一些制作上的规范,他们可以主观地按自己的需求去发挥,即便有理性的思考介入,也是作为情感表达的导引(例如构图和肌理)。相反地,图像艺术的制作从开始就要述说目标,选择并决定适当表现手法。(照相写实绘画在制作上类似于图像作品的生产,因此画面的情绪化特征没有了,作者的情感无法强烈的灌注于作品当中,“照相写实主义”作为“主义”产生了)。绘画创作则是由画家(人)来操作画笔完成作品,这样画家的主观情感不可避免地凝固在作品每一个制作阶段当中了。而图像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是由制作者来操控机械(摄影机、摄像机、后期暗房机械等)来完成作品,制作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机械性。在创作过程中作者的理性活动占主导地位。作者的目的是以自己的理性布局来引导或操控观众的感性。这便是当代艺术重“观念”而轻“绘制”的来源所在。

二、图像在观念、技术、物质及形式方面推动了写实绘画的发展

近20多年来的中国具象作品,几乎都用照片这种二手视觉经验作为艺术表达的主要手段,写生仅仅是一部分画家保留的创作手段。中国照相写实主义出现了冷军、石冲等重要画家,在当代绘画领域,很多艺术家正在借用影像艺术的观念、形式进行创作,有的画家就是因为受到图像艺术的影响,才使作品带上了时代的印记,例如油画家钟飙的作品。图像艺术对当代绘画艺术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在技术和物质方面,当代艺术家从普遍的利用照相机搜取素材到利用图像软件进行创作构思,以及把图像制品作为综合材料的一部分直接拼贴于画面,都体现出在技术、物质上对绘画的影响。早期照相写实绘画,只不过是最直接、最露骨地借用了照相技术。其次是观念和形式上,这是比较复杂的一个方面: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图像艺术家的创作方式:文字与图像的直接或间接拼接。这原来主要体现在海报和招贴等平面图像艺术上。但现在绘画作品中文字与图像拼贴的形式也屡见不鲜了,在谷文达的早期作品中,安徽画家刘泉的当前作品都借鉴了这一技术方式,虽然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无论画面风格和绘画题材各不相同,但却都具备了文字与图像拼贴这一特征。图像以连续的画面述说一个主题——如专题摄影及影视作品。这同时也是当代艺术家常用的一种方式创作(一个主题,一系列作品)。在当代,艺术家对作品的个人风格化、符号化特征需求比以往更加强烈。为了这一目的,艺术家在技术处理方式上一般有三方面的选择:一是语言叙述方式的个性化,如罗中立当前作品。韦尔申作品,这类作品中画家把画面的模特形象私人化了。

二是物象(绘画对象)选择的非常化,作品选择非常见的绘画对象,例如庞茂琨《触摸》系列作品,选择一般画家不选择的对象或场景,使作品内容新奇。:

图画作品篇5

关键词:美术教育;构图;艺术创作;思维培养

所谓构图,也就是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照空间把色彩线条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一幅作品的构图,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现代的绘画艺术已经走向多元化,如何选择适当的构图形式并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如何让学生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就成为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绘画的基础课程中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构图的认识、理解、掌握、应用等相关知识的培养,这就需要首先提高学生对构图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培养在绘画创作中的具体方法。

一 构图在艺术创作中重要地位

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前辈大师们都很重视对构图的研究。塞尚在艺术构思中十分重视形状、线条、色彩、体积的关系构成,独特的几何化作品构成形式,对现代艺术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十九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使原有的构图形式不能满足需要,新的构图形式在艺术家的探索下不断涌现。克利姆特的其作品中采用强烈的花纹平面化处理,是极具装饰性的绘画构图形式;现代画家毕加索的《镜前少女》的作品中,融入了各种不同的圆形、方形、圆弧线,并且各自形成自己的节奏;莫兰迪的大量作品中充分的运用了对象的内形和外形所构成的不同的几何关系达到的画面的高度和谐,从而产生了宁静而略带有忧郁的美。

中国画同样很重视构图的研究,古代的绘画理论中构图又被称作章法、布局或经营位置,东晋时代的顾恺之提出了“置阵布势”,要求密于精思,临见妙裁。不是见什么画什么,而是要求画家根据布势的需要有所选择,中国画十分重视气势和神韵,潘天寿的构图喜欢作方形结构,常常创作奇险的境界,用以表现他雄阔、霸悍、质朴的艺术风格。

构图教学是高等教育美术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纵观整个高等教育美术教学大纲,构图知识的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构图是具体的形式,也是一件绘画作品形式美的集中体现。因为一切形式因素,不论是线条、形体、色块等,都必定集中展露在构图之中,要使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构图法则的能力,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增加构图教学的内容,全面系统的分析讲解构图的形式法则,提高对构图教学的认识和地位,使构图教学成为独立的教学单元,在现代艺术教学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 艺术创作中构图意识培养方法

1 把握构图原则

关于构图的规律或原则,各家所指,不尽相同,总则大同小异。差别往往在于着眼点不同,侧重面不同,而基本道理多数都是一致的。中国画传统理论的阐述,立足于动感,使相对静止的山水,在画家心目中也要取势,即获得运动的倾向性。而西方的构图学,立足于静止,先讲均衡、稳定。其实中国绘画未必不要均衡和稳定。

所以在艺术创作中应该把握构图的原则,也是真正能够掌握并熟练应用构图方法与技巧的关键,那么,首先艺术创作的作品能把注意力引向画面主体,也就是说,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只要使观赏者的目光渐渐投向画面主体,通过主体与陪衬画面的结合,更容易理解画面上的内涵,从而对作品产生更深层次认识。其次,艺术作品中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即使是抽象画其实也有一个主题。主题应该在作者心中明确,毫不含糊,但在表现上不一定使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只有主题鲜明,才能更好展现绘画目的,观赏者才能充分理解画面上的含义。最后,艺术作品应尽可能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画面主体的内容,有利于渲染画面情绪、主题的部分,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2 融入构图艺术

当艺术作品中具备了上述提到的构图的基本原则时,艺术实践表明均衡、对比和完整仅仅是构图的初级阶段,也是构图的最高阶段,绘画作品要成为一幅艺术品,应该在构图上有更多美学的要求,绘画作品是一个有机体。所以,在绘画作品中融入构图的艺术才能更好的展现画面内容。第一,新颖与朴素的艺术展现,构图的原则固然应该考虑,但试想如果画家都按照原则作画,那就无法吸引住观赏者,只有新颖的构图,才能吸引住人们的视觉,利用心理学的首因效应,给人以感染力和吸引力,不论是色彩、线条、空白大小分配都会给人们新鲜的感觉。

同时,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真正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往往具有朴素的特征,朴素的主题、朴素的感情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二,节奏和韵律的艺术展现,韵律广义上讲是一种和谐美的规律,是造型要素在节制、推动、强化下呈现的情调与趋势。作为视觉艺术,韵律主要意味着构图中形、线、色的形式感觉的一致,包括基调及主线起承转合的和谐性,一幅具有较高艺术的构图,它不仅具有新颖与朴素感,而且要有韵律感。第三,装饰性绘画更注重主观性和规律,它可超越客观现实和时空限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画面上的装饰性,主要是指写实性绘画的基础下其形式语言风格样式及处理手法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进行得体的“装饰”表现。

3 创新构图方法

绘画中的理想不是固定的,因个人的理念、时代、民族而异,文艺复兴时著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而闻名于世。当时的肖像画流行正面或侧面为构图标准,而达芬奇却取四分之三面来构图,这就是他理想的构图理念。所以在引导学生用固定的构图模式构图的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去冲破这种局面,特意改变空间层次关系、变化透视关系、改变视觉角度,从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促使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进行小构图,尤其是对同一景色进行不同的取景、不同空间透视等关系的观察与构图。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及思维方式。目前,国内外的很多绘画家研究新的构图方式,如发散式的构图方式,利用空白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等,为进一步展现作品蕴含和特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 结语

1 构图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构图教学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在高等教育中构建构图教学单元的必要性。

2 提出了从把握构图原则、融入构图艺术、创新构图方法三方面的构图意识培养方法,充分利用构图特点,更好的展现出艺术作品的蕴含。

3 构图意识的培养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终,为创作更好的艺术精品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论学生还是教师本身都应该注意构图意识的培养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蒋跃.绘画构图学教程[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2] 尚红芝.现代绘画构图艺术[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67-68

图画作品篇6

关键词:美术教育;构图;艺术创作;思维培养

所谓构图,也就是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照空间把色彩线条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一幅作品的构图,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现代的绘画艺术已经走向多元化,如何选择适当的构图形式并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如何让学生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就成为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绘画的基础课程中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构图的认识、理解、掌握、应用等相关知识的培养,这就需要首先提高学生对构图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培养在绘画创作中的具体方法。

一 构图在艺术创作中重要地位

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前辈大师们都很重视对构图的研究。塞尚在艺术构思中十分重视形状、线条、色彩、体积的关系构成,独特的几何化作品构成形式,对现代艺术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十九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使原有的构图形式不能满足需要,新的构图形式在艺术家的探索下不断涌现。克利姆特的其作品中采用强烈的花纹平面化处理,是极具装饰性的绘画构图形式;现代画家毕加索的《镜前少女》的作品中,融入了各种不同的圆形、方形、圆弧线,并且各自形成自己的节奏;莫兰迪的大量作品中充分的运用了对象的内形和外形所构成的不同的几何关系达到的画面的高度和谐,从而产生了宁静而略带有忧郁的美。

中国画同样很重视构图的研究,古代的绘画理论中构图又被称作章法、布局或经营位置,东晋时代的顾恺之提出了“置阵布势”,要求密于精思,临见妙裁。不是见什么画什么,而是要求画家根据布势的需要有所选择,中国画十分重视气势和神韵,潘天寿的构图喜欢作方形结构,常常创作奇险的境界,用以表现他雄阔、霸悍、质朴的艺术风格。

构图教学是高等教育美术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纵观整个高等教育美术教学大纲,构图知识的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构图是具体的形式,也是一件绘画作品形式美的集中体现。因为一切形式因素,不论是线条、形体、色块等,都必定集中展露在构图之中,要使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构图法则的能力,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增加构图教学的内容,全面系统的分析讲解构图的形式法则,提高对构图教学的认识和地位,使构图教学成为独立的教学单元,在现代艺术教学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 艺术创作中构图意识培养方法

1 把握构图原则

关于构图的规律或原则,各家所指,不尽相同,总则大同小异。差别往往在于着眼点不同,侧重面不同,而基本道理多数都是一致的。中国画传统理论的阐述,立足于动感,使相对静止的山水,在画家心目中也要取势,即获得运动的倾向性。而西方的构图学,立足于静止,先讲均衡、稳定。其实中国绘画未必不要均衡和稳定。

所以在艺术创作中应该把握构图的原则,也是真正能够掌握并熟练应用构图方法与技巧的关键,那么,首先艺术创作的作品能把注意力引向画面主体,也就是说,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只要使观赏者的目光渐渐投向画面主体,通过主体与陪衬画面的结合,更容易理解画面上的内涵,从而对作品产生更深层次认识。其次,艺术作品中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即使是抽象画其实也有一个主题。主题应该在作者心中明确,毫不含糊,但在表现上不一定使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只有主题鲜明,才能更好展现绘画目的,观赏者才能充分理解画面上的含义。最后,艺术作品应尽可能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画面主体的内容,有利于渲染画面情绪、主题的部分,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2 融入构图艺术

当艺术作品中具备了上述提到的构图的基本原则时,艺术实践表明均衡、对比和完整仅仅是构图的初级阶段,也是构图的最高阶段,绘画作品要成为一幅艺术品,应该在构图上有更多美学的要求,绘画作品是一个有机体。所以,在绘画作品中融入构图的艺术才能更好的展现画面内容。第一,新颖与朴素的艺术展现,构图的原则固然应该考虑,但试想如果画家都按照原则作画,那就无法吸引住观赏者,只有新颖的构图,才能吸引住人们的视觉,利用心理学的首因效应,给人以感染力和吸引力,不论是色彩、线条、空白大小分配都会给人们新鲜的感觉。

同时,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真正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往往具有朴素的特征,朴素的主题、朴素的感情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二,节奏和韵律的艺术展现,韵律广义上讲是一种和谐美的规律,是造型要素在节制、推动、强化下呈现的情调与趋势。作为视觉艺术,韵律主要意味着构图中形、线、色的形式感觉的一致,包括基调及主线起承转合的和谐性,一幅具有较高艺术的构图,它不仅具有新颖与朴素感,而且要有韵律感。第三,装饰性绘画更注重主观性和规律,它可超越客观现实和时空限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画面上的装饰性,主要是指写实性绘画的基础下其形式语言风格样式及处理手法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进行得体的“装饰”表现。

3 创新构图方法

绘画中的理想不是固定的,因个人的理念、时代、民族而异,文艺复兴时著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而闻名于世。当时的肖像画流行正面或侧面为构图标准,而达芬奇却取四分之三面来构图,这就是他理想的构图理念。所以在引导学生用固定的构图模式构图的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去冲破这种局面,特意改变空间层次关系、变化透视关系、改变视觉角度,从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促使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进行小构图,尤其是对同一景色进行不同的取景、不同空间透视等关系的观察与构图。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及思维方式。目前,国内外的很多绘画家研究新的构图方式,如发散式的构图方式,利用空白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等,为进一步展现作品蕴含和特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 结语

1 构图教学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构图教学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在高等教育中构建构图教学单元的必要性。

2 提出了从把握构图原则、融入构图艺术、创新构图方法三方面的构图意识培养方法,充分利用构图特点,更好的展现出艺术作品的蕴含。

3 构图意识的培养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终,为创作更好的艺术精品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论学生还是教师本身都应该注意构图意识的培养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蒋跃.绘画构图学教程[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2] 尚红芝.现代绘画构图艺术[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67-68

图画作品篇7

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敖幼祥创作的《乌龙院》系列漫画图书总销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册,根据《喜羊羊与灰太狼》相关动画片、动画电影开发的衍生动画类图书的总销量也早已破了千万大关……众多动漫相关图书的相继热销,使出版界不得不重视起动漫出版这一出版业中的新亮点和生力军。然而,仔细观察市面上的动漫类图书,我们不难发现,在林林总总的书架上,根据动画改编的图书占据了动漫图书的半壁江山还要多,而纯漫画类图书的出版,无论在品种还是规模上,都远远比不上动画改编类图书,呈现出相对弱势的尴尬局面,这与中国漫画产业发展规模与速度一直赶不上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如出一辙。

一、中国漫画图书出版:起步较早,发展缓慢

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漫画”是指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根据其呈现形式可以分为单幅漫画、多幅漫画(包含四格漫画)、连环漫画、 插图 小说和漫画条。如果把丰子恺先生1925年5月在《文学周报》上连载并注明作品为漫画这一事件当做起点,那么中国漫画出版早在8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起步了,并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呈现出良好态势。据一项统计显示,“截至1983年,全国出版连环画共计2100种、6.3亿多册,达到了全国年出书总数的四分之一,连环画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大众文化形式。”连环画出版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伴随着国外和港台动漫的冲击下,逐渐衰落,中国漫画出版产业从此开始进入沉寂阶段。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蔡志忠、敖幼祥、黄玉郎、 姚非拉 、猫小乐等实力派漫画家作品的出现和流行逐渐打破了中国漫画出版市场的沉寂,使漫画出版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国内漫画图书市场现状:出书扎堆,销售堪忧

在当前的漫画图书市场上,主要存在的漫画图书产品线,根据读者年龄段,受众主要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热销的漫画书种类具体包括国学漫画、科普类漫画、校园爆笑类漫画、青春绘本类漫画、成年人幽默休闲类漫画;比较受关注的优质作者包括几米、蔡志忠、黑背、夏达、寂地、猫小乐等。

随着蔡志忠的“漫画国学”系列、猫小乐的“阿衰”系列、夏达的“子不语”系列、黑背的“幽默搞笑”系列图书的热销,使得国内许多出版机构纷纷眼红,希望能在漫画出版市场上分一杯羹,出版社扎堆出版漫画图书,许多漫画作者也跃跃欲试,出版市场上一段时间涌现出大量的漫画作品,呈现出看似“繁华”的漫画图书盛宴背后, “仿书”成风,如众多仿“高木直子”风格、“几米”风格、“我的第一套科学漫画书”风格的图书不断涌现,虽然上架很风光,动销量却堪忧。究其原因,除了作者本身的漫画水平有限、缺乏独特风格与创意之外,早期受众基础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以动漫出版大国日本为例,几乎所有的畅销漫画图书,都是已经在杂志上做过连载,积累了超高人气的作品。

三、漫画图书打造:缺乏产业链运营意识

作为动漫产业的源头,漫画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有好的创意,而好的漫画创意的传播,离不开漫画期刊。从某种意义上讲,漫画期刊在漫画创意的产品化道路上,起到的是试金石的作用,它既能成为漫画作者优秀创意的展示平台,又能成为漫画作品与读者交流的互动平台。因此,好的漫画作品,只有通过漫画期刊的检验,才能更安全地转化为漫画产业链上的其它产品形式,规避漫画图书这一后续衍生产品的出版风险。

而在国内当前的漫画图书出版市场上,多的是一些急功近利的跟风出版,少的是一些严格按照产业链运作方式精心打造的漫画图书精品。这一方面与出版行业选题资源竞争日趋白热化、出版节奏日益“快餐化”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动漫产业现今的发展现状有关联:在国家一系列扶持动漫产业尤其是动画产业的利好政策环境下,许多动漫企业的运营者追求的往往不是动漫形象的产业链式打造,而是通过一些低水平、快速制作的动画产品寻求相关政府机构的拨款扶持,漫画这一动漫产业源头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被忽略掉的一个环节。

四、未来漫画图书出版市场走势:从成长走向成熟

如果说中国动漫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那么漫画出版作为漫画产业起步阶段的起点,更是处于前端成长期。未来漫画图书出版市场若想从成长走向成熟,取得健康稳定发展,笔者建议中国漫画出版的相关从业者要做好以下功课。

1.重视动漫期刊的连载功能,做足漫画内容的前期受众培养

出版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服务,对读者的服务。而漫画出版物的最终买单者――读者,其对产品的选择,也是需要对作品有一定的关注与热爱度。因此,通过动漫期刊来培养潜在读者是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

2.大力推广漫画阅读理念,培养国民的漫画阅读习惯

日本的动漫出版之所以繁荣,与其国民早已养成的漫画阅读习惯是密不可分的。而在当下,虽然漫画阅读日益成为我国读者的阅读选择项,但是在大部分读者的潜意识中,一提到“漫画阅读”就立即联想到“小人书”阅读,由此可见长期以来国人形成的文字阅读偏好并不是在短期内能被改变的。

3.重视漫画作者和团队的专业化与品牌化打造

在当下的图书出版界,作者的专业水准、个人影响力,与其图书的销售具有很大的关联,某种意义上讲,选择有影响力的作者,是图书出版成功的一大半。因为,有时候作者本身即是图书的一个“卖点”。在这一方面,名人出书热现象是一个很好的诠释,漫画图书也不例外,甚至更甚。以知名漫画作者阿桂为例,其在腾讯微博上的读者关注人次为2068107,上200多万的读者关注,足见其业已形成的读者关注度与忠诚度,这也是其“疯了!桂宝”系列漫画图书大卖的一个重要因素。

4.借力新媒体,做好传统漫画出版的数字化出版与营销

图画作品篇8

货郎是古代绘画中的传统题材,《货郎图》主要描绘古代游走民间巷弄,专门贩卖生活用品和玩具的货郎形象。这一类题材的绘画在宋代以后的风俗画中十分流行。苏汉臣、李嵩、钱选等画家都有作品传世。这些画家常在货郎形象外,加入婴儿嬉戏的情节,增添欢乐愉悦的气氛,极具生活情趣。

溥心畲此幅《货郎图》(见封二),为纸本设色,纵58.5厘米,横29厘米。全图无背景,图中一货郎手持用于招揽生意的拨浪鼓,立于画面中间,神态悠然,给人以亲切感。众多孩童围绕在货郎周围,场面活泼热闹,其中,一孩童半跪,一手掩耳,一手燃点爆竹,画家把儿童既喜悦又略显害怕的顽皮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对面站立着两孩童,一个手牵花灯,另一个手拿爆竹观看,似乎在交谈着什么,抑或在商量着什么调皮的想法。还有一孩童立于货担旁双手执如意挑选物件。爆竹、花灯、如意,这些都是寓含喜庆吉祥的物件,所以整幅作品也内蕴着吉祥喜庆的含义。这样一幅非常具有节庆意义的画面,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同时也包含着画家对于美满祥和生活的向往。画面上方溥心畲用行草书题诗一首:“紫陌浮城郭,犹传宋汴京。千人车马动,万井市廛鸣。婴戏承平象,钟声河岳情。元冰催马渡,遗迹感江城。宋人清明上河图画汴京商闾,有承平之意。摹苏汉臣笔,心畲。”钤“旧王孙”朱文印及“溥儒”白文印。在历代描绘货郎的画卷中,苏汉臣传世作品较多,也最著名。苏汉臣,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开封人,画院待诏。擅画佛道、仕女,尤精画儿童。顾炳在《历代名公画谱》中以“着色鲜润,体度如生”来形容其画风。《南宋院画录》称他:“道释、人物臻妙,尤喜婴儿。”苏汉臣作品多婴戏图,尤以描绘婴儿嬉戏之景及货郎担闻名。其所画货郎多面带笑容,衣饰华丽,带有富丽的贵族气息。画中婴孩皆着锦绣华衣,出于富贵之家。货郎担中所绘物品,件件笔工精细灵动,构图缜密繁复。从微观的视角,反映了宋朝繁荣的商品经济。昆仑堂美术馆所藏溥心畲的此幅《货郎图》正沿袭了宋代苏汉臣的这一画风。从款识中作者也言明,为摹仿苏汉臣之作。作为满清贵族,溥心畲笔下的货郎图也正如苏汉臣笔下的货郎图处处显示出富贵之气。然而作为一位文人画家,溥心畲又有别于苏汉臣这样的宫廷画家,整幅画作透出简淡而细腻的清新之气。作品画工细腻,用笔简洁飘逸,画面设色清丽古雅。货郎担中商品众多而不显零乱,用笔精谨而不显繁琐,儿童形象清秀俊美,服饰秀雅,发式单一,除一名孩童将头顶前部的一撮头发梳起,用束带缠绕梳成“鹁角”,其余3名均将头顶两撮蓄发梳成两个小髻,谓之“总角”。在构图上,画家又巧妙地凭借题款填补了较为空旷的画面上部。同时,利用诗、书、画三者的结合取得了视觉效果上的协调均衡。题画诗文,写景寓情,切题点睛。诗、书、画相得益彰。溥心畲这样一位为特殊生活背景所造就的书画大家,一位旧王孙,以其精深丰厚的文学底蕴,融诗词、书法、绘画于一体。昆仑堂馆藏的这幅《货郎图》也正是画家这一画风的完整体现。

昆仑堂美术馆所藏另一幅《货郎图》为明代佚名画家所作,绢本,纵27.5厘米,横23厘米,图中货郎肩挑货郎担,装束朴素,货郎担是两个大竹器,中间有竹编的匾作为隔断。担上百货杂陈、琳琅满目,文房用具、生活百货,如典籍笔墨、衣帽冠带、锅瓢碗勺、棋鞠旗幡、鼓钹伞笠、面具傀儡、响板琴弦、弓箭刀斧、兽皮翎毛、药草熏囊、搏器茶具、宫灯画扇,林林总总,应有尽有。连货郎的腰间都挂满物品。画面的丰富充分标示出商品的丰足。

此幅《货郎图》,从画面的布局、货郎的行走姿态、儿童形象以及货郎担中物品的摆放都与博物院所藏钱选《货郎图》极其相似。细节处,有一儿童钻到货郎担旁挑选物品,以及货郎手持拨浪鼓的动作等都几乎一样。笔者截取钱选《货郎图》的局部,在计算机中将两幅画缩放到相同的大小,发现两幅画除货郎脸部的表情等一些细节部位稍有不同,其他基本重合,由此可以看出,昆仑堂美术馆所藏此幅《货郎图》就是根据钱选的《货郎图》摹画而出。钱选(1239年—1301年),字舜举,号玉潭,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与赵孟烦同乡并同享盛名。工诗,善书画。人品及画品皆称誉当时。他提倡绘画中的“士气”,在画上题写诗文或跋语,形成了诗、书、画紧密结合的文人画的鲜明特色。再细品钱选的《货郎图》(博物院藏),其风格、构图、造型等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李嵩的《货郎图》极为相似——构图和细节描绘直接参照和模仿了李嵩的这张《货郎图》,同样是乡间村野的情景,而不是庭院之中的情景;同样是肩挑筐式的货郎担,而不是华丽的货郎车;同样是布衣粗陋的儿童而不是衣着华丽的儿童。细节处如货郎头上插着的备种头饰,担上拴着一只鸟等,无不相同,甚至连货郎的行走姿态也相似。李嵩(1166年-1243年)为南宋画家,钱塘人,少为木工,后为画院待诏李从训养子,画艺得家传。工画人物、道释,尤善界画,历任宋光宗、宁宗、理宗三朝画院待诏。从李嵩传世作品看,他还兼画花卉,更以描绘农村题材的绘画而闻名于世。他画过许多表现下层社会生活的农村生活风俗画,尤以《货郎图》闻名。

图画作品篇9

金农:人称八怪之首。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黄慎:以草书入画,自创风格,擅长粗笔写意,人物画造诣最高。作品有《醉眠图》、《苏武牧羊图》等。李鱓:画风粗放,不拘法度,泼墨淋漓,设色清雅,以“水墨融成奇趣”。作品有《秋葵图》、《松柏兰石图》。李方:善画松、竹、梅、兰,晚年专门画梅自喻。”他的作品有《游鱼图》、《潇湘风竹图》等。高翔:善画山水、花鸟,喜画疏枝梅花,作品有《弹指阁图》等。汪士慎:擅画梅。他与金农、高翔、罗聘被时人称四大画梅高手,作品有《墨梅图》等。罗聘:终生不仕,以卖画为生,一生潦倒。作品有《鬼趣图》、《醉钟馗图》等。郑燮:擅画竹、兰、石。边寿民:以善画芦雁名闻海内。画花卉亦有别正职。画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图画作品篇10

毕加索1937年创作完成的《格日尼卡》,是其最着名的代表作品之一。乍一看去,画面显得有些杂乱,但仔细观察后会发现,画面中女人、骏马、公牛、孩子等形象的安排,都是画家精心构思的。画家将画面中光线较亮的图案相互交叠,正好形成中间的等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线,恰好将这幅长条形的画面分割成两个方形。这种巧妙的构图方式,使画面中一个个经过夸张变形又充满动感的形象,在杂乱中表现的统一有序。同时在众多的形象中,画家又很好地表现出了画面的重点。由此可以看出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力。

伦勃朗作品构图研究

伦勃朗是欧洲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擅长历史画、肖像画、风景画以及风俗画,同时也精于图案绘制及版画。他的作品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他的作品《画室中的自画像》就是对角线式构图的典型之作。画面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主要源于画面的一半面积用来展现一个画家,而人物相对来说比较渺小,画面左边的木桌则仅仅占了极少的面积。画家伦勃朗远离画架,眼神专注,注视着画架上的作品,似乎在思索。而画架上呈现的是一副什么样的画,伦勃朗却是有意的回避,没能让受众看到,整幅画面将受众的视线集中于那个画架。画架边缘反射出一道金光,正好与画家的目光相交,于是整个画面形成了“对角线式”的构图,表达了画架绘画风格的自由、独特、匠心独运,同时也可以看出作为一个伟大的画架,伦勃朗在绘画艺术上有着大胆而又创新的精神。

油画创作构图解析的基本意义

构图作为绘画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在艺术品的创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着绘画艺术的进步和发展。在油画艺术的历程中,艺术家不断完善和发展油画的构图来适应人们对新时代美的追求。当代油画构图已与传统绘画构图有很大的不同,它综合了传统油画构图的优点,并进行大胆的突破和改进,更具先进性的特质。当代油画构图在综合传统油画构图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力求突破,这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绘画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它用自然存在的混乱的构图要素组成一个可理解的整体。不但表达出作者绘画创作的思想和情绪,而且可以通过构图的视觉作用,对观众的第一眼产生支配作用,明确画面的中心,引导视觉的顺序,使观众基本上按照作者构思的线索去浏览画面。这是构图的特殊功能,所以构图是强化作品的感染力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段。油画发展到至今,其实一直处于传统与创新并存的状态中。当代油画创作构图很明显已经已打破了传统油画构图的规范,正在尝试多种新的和谐形式。但是依然受到传统艺术创作手段的影响,创新尚不够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