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体育考试十篇

时间:2023-04-01 05:31:32

中招体育考试

中招体育考试篇1

1.提前做好对家长、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力求学校的重视

首先要通过家长会、短信平台以及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体育成绩。

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从思想上重视体育中考,并指出体育中考是中考的第一仗,这样他们才会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自觉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刻苦锻炼,敢于去战胜困难,取得良好的成绩。

最后,要加强与学校领导的沟通,引起学校的重视。保证教学时间,协调好各科老师,保证体育训练时间,不厚此薄彼,把体育也纳入主课的教学奖惩制度内,一起取得考生中考成绩的辉煌。

2.要抓好初一、初二阶段的教学

我市近几年的体育中考分为过程评价和体育考试两部分组成,加上了初一初二的体育课和体育达标成绩的过程评价成绩,这就对初一初二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初一、初二教学阶段,要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本校场地设备情况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将体育中考的必考、选考项目按循环式或螺旋式的顺序科学地安排到每一个学期中。如将考试项目分成一般素质练习(各种短距离跑、中长距离跑、立定跳远、俯卧撑等)和一般技术技能练习(如一分钟跳绳、仰卧起坐、投实心球、篮球等)安排到各学期中,制定目标,每学期加强考核,并把考核成绩加入到期末考试总分中进行评价,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各项技能技巧,为初三体育中考奠定基础。

3.要指导学生处理好文化课与体育训练的关系

抓好中考备考要主动与科任老师协调,合理安排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不占用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和学生必要的休息时间。与科任老师一道经常督促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主动与班主任配合,保证学生体育和文化课成绩同时提高。

4.要科学地安排初三阶段的体育教学与训练

4.1抓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对初三教学进行分层教学。为了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初三阶段教学应采用分层教学,将学生根据运动项目、身体素质、运动兴趣、性别等分成培优组、平行组、补差组、男女生组以及各个项目组等,制定每阶段的训练计划、目标,逐步提高成绩。

在课堂上采用先集体教学后分组教学的方法。可利用集体教学的时间,向学生介绍考核项目的考试方法和规则,把每个项目的特点和相关素质要求介绍给学生;在学生练习选项时采用分组教学法,指定小组长负责,教师在几个项目中巡回指导,发现错误立即纠正;在临考前的一段时间内,课堂教学形式可更加灵活多样,当安排的教学内容部分学生能保证拿满分了,就不必要还是一刀切,浪费时间了,可以让这部分学生自我补差。

4.2抓好考前的强化训练。上学期安排2个月的时间,利用课间操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必考和选项的强化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有显著地效果。

4.2.1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按照考试项目进行训练。

4.2.2在实施训练的过程中合理的安排强度和量,科学地制定训练内容和措施。例如1000米跑,它是一种有氧供能跑完全程的极限强度项目,既要求学生的一定速度,又要考验学生的耐力,因此,在训练中要合理地安排技术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抓好学生的专项力量训练和发展速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和无氧耐力等;训练时着重强化细节,纠正学生易犯错误,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有效性。

4.2.3注意学生的营养和恢复,防止运动损伤发生。没有恢复就没有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训练后的恢复性练习,每次训练课结束要及时,全面地恢复,并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放松练习动作。

另外,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合理设计学生的运动强度和量,既保证运动量能起到最佳的锻炼效果,要不能造成学生的过度疲劳,可通过观察法、测脉搏等把握合理的运动量,防止学生因过度疲劳而造成学生运动损伤,影响学生的文化成绩学习和训练。

5.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训,强化考前的心理辅导和场地适应

5.1抓好平日的心理辅导:心理素质是运动场上的灵魂,没有好的心理素质就没有学生在考场上的良好发挥。学生一般心理素质不稳定,比赛经验少,自信心不足,因此要经常和学生谈心,使其提高自信心,增强求胜的欲望和不服输的精神。

5.2抓好考前的心理疏导:教师要把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想到,要有应急预案,要教会学生,对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鼓励他们。

5.3抓好考前的模拟考试,实地练习。很多考生只习惯于在本学校熟悉的场地上进行训练或比赛,外出机会很少,到新的环境下对空间、场地、器械等总是感到极度不适,导致竞技状态差,考试不能正常发挥水平。因此,老师要想方设法带考生到不同的场地最好是比赛场地进行模拟测验,从检录、入场、测验到成绩的当场公布等整个过程严格按中考要求设计,使考生似在真实气氛下进行测验,以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及在新环境下同陌生选手竞争而发挥正常水平的能力。

中招体育考试篇2

[关键词]:中招体育考试 学校体育 改革 影响

1引言

近年来,各省市对中招体育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发现诸多问题挫伤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广大中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改革的重点是学生,难点在教师,只有改变教师头上的指挥棒――体育考试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健康第一”,中招体育考试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西安市碑林区近年来的中招体育考试为样本进行研究,以期对教育决策者提供理论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近年来西安市碑林区中招体育考试的项目及计入升学考试总成绩的分值变化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问卷调查法。

3中招体育考试的现状

3.1近年来中招体育考试计入升学总成绩的分值及考试项目。

近年来考试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立定跳远、实心球和耐久跑等项目上,因为项目变化不大,有些学校出现了考什么,练什么的“应试教育”现象,这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是相违背的。我市计入升学考试总分的体育分数基本是国家规定的最小分值(30分),从2003年开始,全省中考命题变为全市命题,西安市于当年决定,中招体育考试分数不计入升学考试总分,录取上一级学校时只作参考。到2009年又重新将体育考试总分(50分)计入中考总分。

3.2问卷调查内容及调查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中考体育有必要的学生占72.83%,认为没必要的仅占7.1%,20.07%的学生无所谓。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赞成体育加入中考科目。

对分值的看法,35.41%的学生认可60分,45分的36.8%,27.79%的学生认可30分,说明学生希望适当提高分数比重。有59.69%的学生回答希望增加自选内容,希望减少考试内容和保持现状的分别为7.2%和33.11%。即多数学生希望增加自选内容。若取消中考体育,回答还会花时间锻炼的学生占22.35%,会适当减少锻炼时间的占45.31%,有32.34%的学生回答不会。说明学生存在严重的应试思想。认为中考体育对其身体素质发展有良好影响的占48.82%,认为有一定影响的占45.23%,认为无明显影响的占5.95%。可以看出多数学生持肯定的态度。68.97%学生认为中考体育对其学习生活没有大的压力,有22.47%认为有一定压力,仅有8.56%的学生认为有较大压力。说明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考试压力

3.3取消中招体育考试的原因分析

中招体育考试虽有跑跳投等类别的20多个项目,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项目不可能作为测试项目,从而导致测试项目相对集中。于是,学校中出现了体育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的状况,正常的体育教学受到了冲击。体育考试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常对场地提出较高要求。基层学校由于没有相应场地必须到县城考试,使交通安全和组织工作成了一大难题,且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此外一些学生为了取得高分,或突击训练,或隐瞒病情,从而导致了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雨天等气候因素影响,也时常制约着测试的正常进行。甚至有些体育成绩差的考生,利用各种关系,反而体育考试成绩比其他的学生还要好,有些教育决策者为了杜绝不公平的竞争,或借体育经费窘困,设备器材严重缺乏;体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亟待提高,队伍不健全等理由取消中招体育考试。我认为主要还是个别教育决策者没有摆正学校体育在整个教育领域中的位置而造成的。

4中招体育考试改革的影响

4.1中招体育考试改革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中招体育考试计入升学总成绩的考试制度改革,以及采用升学体育与健康考试成绩=体育课成绩+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考核成绩+体质健康测试成绩,采取过程管理评价与目标效果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把综合考试成绩细化到体育课堂、体育锻炼、体质测试等各个方面,促使学生积极、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在阳光下”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4.2中招体育考试的改革对学校体育工作及体育设施的影响

近年来,各省市逐渐将中招体育考试成绩计入中考总成绩的考试制度改革唤醒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度的时期,考试成绩仍然作为上一级学校录取的硬性标尺,使得学校将体育教育教学做为一项长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综上所述:中招体育考试改革虽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度的关键时期,需要不断总结在体育考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试制度。

5.2建议

增加考试自选项目,项目的设置应力求多样。改革现行的以技术和运动成绩为主的单一考试,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考核。取消单一的田径项目,将田径、篮球、体操以及灵活性项目通过合理搭配来考试。

考试中加入适当的笔试内容。例如让学生制订一份某个项目的自我锻炼计划,或者考查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程度等。

适当降低现行体育考试的评分标准。将考试评分满分标准降低至现行标准80―90分范围内,提高学生达到满分的比率。减轻学生考试的压力,有助于学生在课余活动中拓展活动的空间。使体育考试向素质教育的方向接轨,而避免向应试教育或竞技体育方向发展。

加大体育考试计入中考总成绩的分值,使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份量进一步加大。使体育的作用辐射到小学、高中甚至大学,从而使社会、家长、学生形成自主锻炼的终生体育意识,使全民体质健康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在中招体育考试工作中,要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严肃考风、公平合理,杜绝舞弊现象;建立一支责任心强、作风正派、业务熟悉的体育考试队伍;建立科学、严密的测试程序;要对考试体育的内容标准和方法进一步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严格要求自己,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陈东岗.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73.

[2]刘华.对中招体育考试及其相关总结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2,(4):7-9.

中招体育考试篇3

[关键词] 招生考试媒体;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04X(2012)08-004-05

招生考试媒体作为行业媒体,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蜂起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经过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的两次整合,特别是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媒体业界的一支重要力量,一个不可或缺的特殊类型。“考试刊物的出现,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初期,如今全国的考试期刊,大都源于两种考试的产生。一是高考,1977年恢复高考后,各省都办有一张内部发行的小报,每年出几期,宣传招生政策和公布招生计划;二是自学考试,1981年自学考试试点,1984年首次在湖北开考,各省为宣传自考政策和辅导考生,传达考试信息,几乎都办有期刊”。1979年5月,《四川招生通讯》(内部刊)创刊,这是恢复高考以后,国内第一家以高校招生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媒体。随后,一批招生考试刊物相继诞生,因为出版管制的原因,这些刊物都以内部出版形式呈现,在一定范围内赠阅。80年代中期,随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蓬勃发展,为推动考试发展并为考生考试提供帮助,各省市考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各级考委办事机构)先后编辑出版以自学考试指导为主要内容的“考试指南”,内容涉及考试资讯、考试辅导等方面。其中,北京考办《北京自学考试报》(1983),湖北考办《自学指南》(1984),河北《河北自学考试报》(1984年3月试刊,1987年正式出版),海南《考试报》(1988),《中国考试》(1991年创刊,内部发行;1993年公开发行)是这类媒体的代表。

中招体育考试篇4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整体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较高水平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和完善中招改革,保持政策相对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教育的整体优势,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可持续优质均衡发展。

2.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业的学生提供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选择机会,体现科学选拔和合理分流的功能。

3.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国家新课程标准顺利推进,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奠定基础。

二、关于考试工作

20*年我区继续执行*市教委规定的将初中毕业会考和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两考分开进行的做法。凡要求升学的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含往届生),均须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1.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执行*市教委规定的由*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分区阅卷的办法。

2.*市教委规定文化课统一命题考试科目有五科,即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各科满分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英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120分、物理100分、化学80分。文化课总分为540分。

体育(满分为30分)科目考试按*市教委统一标准进行,并计入招生考试总分(文件另发)。

3.*市教委规定文化课统一考试时间为20*年6月24-26日,*区体育统一考试时间为4月中旬。

4.*区20*年考试试卷除外语科采用*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的“大纲卷”以外,其余各科均采用*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的“课标卷”。

5.*区教委根据市教委文件精神,继续在部分学校设立普通高中英语实验班和文科实验班。招生学校、报考条件及加试办法、加试时间和加试的有关要求见*教育考试院编制的招生简章。

三、关于录取工作

根据《意见》精神,2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录取采取提前招生录取、统一招生录取和“招优”录取三种方式。凡被提前招生学校(专业)录取和“招优”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统一招生录取。在统一招生录取结束后,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各类高级中等学校可根据有关程序进行补录工作,补录只录取参加全市招生统一考试的学生。

1.提前招生录取。主要限定在艺术类、体育类学校和开设特殊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招生人数不得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30%。

2.“招优”录取。参加“招优”录取考生须按照正常招生录取填报志愿,参加20*年全市招生统一升学考试。“招优”工作参考其升学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分数相同时,按我市中考中招相关政策执行。

3.统一招生录取。按照考生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四、关于考试录取的组织实施

1.区教委根据市教委的《意见》精神制定本区《实施意见》,区教育考试中心负责制定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

2.区教育考试中心负责组织全区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文化课考试的组考工作。区教育考试中心和区教委体卫科负责组织全区高级中等学校招生体育科目考试的组考工作。

3.区教育考试中心、区教委中教科、区教育研修学院负责组织全区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统一阅卷。

4.区教育考试中心、区教委中教科、区教育研修学院负责组织招生考试阅卷后的分数登统、发放、查询等事宜。

5.区教育考试中心在*教育考试院领导下,负责组织提前招生、统一招生、“招优”录取工作及补录工作。

五、加强管理、规范招生秩序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工作在*市教委、*教育考试院和*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中考中招领导小组,各学校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认真学习文件,统一思想,顾全大局,严格程序,严肃纪律,切实做好20*年中考中招工作。

(二)明确有关政策

继续执行*市教委、*教育考试院规定的关于获金银帆奖考生、市级三好学生、文体科技特长生、少数民族考生等照顾政策。

继续执行*市教委规定的户籍与学籍不在一个区(县)考生的报名考试政策。

继续执行月坛中学(日语)录取分数线控制在*区公办学校普高最低分数线的政策。*外国语学校小语种班(法语、西班牙语)的录取办法参照此办法执行。

继续推进将示范高中部分招生计划(非实验班)分配到本区初中校的办法。(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继续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

(三)加强宣传教育

区教委有关部门和区教育考试中心将通过召开学校领导会议、印发宣传材料和网上等形式,广泛、深入、细致地向教育系统、社会、学生及家长宣传今年全市和我区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的有关政策、规定、具体操作程序及收费标准等。

各学校要加强对初三毕业生的教育宣传工作,正确引导考生根据社会需求和本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升学目标。

(四)严肃招生、收费纪律

学校要充分尊重毕业生的自主选择,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和强迫学生报考。对限制和强迫学生报考的违规行为,区教委和区教育考试中心将及时予以纠正,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学校要加强对初三毕业年级学生的管理,初三毕业年级学生在升学考试前一律不得离校,学校更不得将学生提前分流,区教委将视各校初三毕业年级学生的流失情况作为对学校的重要考核内容。

严禁各类高级中等学校违规提前到初中校进行各种招生活动。

各学校应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项目和标准收费,不得超标准、超范围收费,区教委纪检、监察部门将及时严肃查处乱收费行为。

(五)接受社会监督

区教委、区教育考试中心及其它有关部门和学校要主动接受区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中招体育考试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坚持公平公正,坚持科学规范,坚持市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组织实施。积极稳妥推进我市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确保考试招生工作安全、平稳、有序实施。

二、工作内容

(一)组织报名

1.报名条件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参加xx市2018年中考。

(1)具有xx户籍的初中应届毕业生。

(2)具有xx市连续两年初中学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应届毕业生。

(3)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复转军人,外来务工人员和在岗、转岗、再就业职工及其他社会青年报考市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不受年龄和户籍限制。

2.报名办法

(1)户籍和学籍在同一县区的初中应届毕业生必须在毕业学校所在县区报考,由毕业学校统一集中办理报名手续。

(2)户籍和学籍不在同一个县区的考生,可选择在学籍所在地报考或回户籍所在地报考。

(3)回户籍所在地报考的本市应届毕业生和外地返银应届毕业生,凭户口簿和学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出具学籍证明,到户籍所在县区教育局报名。

(4)非初中应届毕业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到所在县区教育局或县区招生办公室报名。

(5)考生报名信息由各初中学校负责核对,确保与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的信息一致。考生报考号和准考证号编排沿用2017年编排规则。

(6)4月30日前完成报名工作,5月10日前由各县区教育局编排好考场,并将报名信息数据库报市教育局。

(7)中考报名不得向考生收取任何费用。

3.资格审查

各初级中学负责对考生报名资格进行初审,在考生所在毕业学校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区教育局复审确认。对弄虚作假取得报名资格的,一经查实,取消其考试资格,已经录取或报到注册的,取消其入学资格和学籍。

(二)组织考试

1.考试科目、分值及内容

(1)考试科目: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综合、政史地生综合和体育。

(2)考试分值:中考总分为800分:语文、数学、英语各150分,理化综合150分(其中物理80分,化学70分),政史地生综合150分(其中思想品德50分,历史40分,地理30分、生物30分),体育50分。

(3)考试内容:除体育外其它各科考试均实行闭卷考试。各学科根据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命题制卷,注重强化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科知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学科中加时事政治部分,重点考察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时段内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体育考试按照《xx市初中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白教基函〔2017〕13号),由各县区教育局在5月31日前统一组织实施完成。考试成绩由县区教育局封存管理,6月20日报市教育局。

2.考试时间

文化课考试时间为6月16日—18日。数学、英语考试时间120分钟,语文、理化综合、政史地生综合考试时间150分钟,特殊考生参加体育与健康知识笔试时间为40分钟。具体时间为:

6月16日上午 9:00-11:30 语文

6月16日下午 15:00-17:30 理化综合

6月17日上午 9:00-11:00 数学

6月17日下午 15:00-17:30 政史地生综合

6月18日上午 9:00-11:00 英语

6月18日下午 15:00-15:40 体育与健康(特殊考生)

3.阅卷及成绩公布

(1)中考阅卷、登分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

(2)成绩公布由市教育局通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统一公布,同时通知各县区教育局公布。

(3)考生如对本人成绩有疑问,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学校提出复查申请,由县区教育局汇总统一报市教育局复查。

(三)综合素质评价及能力测评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实践能力测试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按照《xx市义务教育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白教发〔2010〕119号)文件执行,由考生所在学校负责组织实施。

(2)实践能力测试由县区教育局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由学校组织实施,测试内容包括:英语口语、听力、实验能力(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技术,测试结果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

(3)评价和测试工作在4月30日前完成,评价测试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

2.特长生专业测试。特长生专业测试由县区或特长生招生学校根据招生和专业要求负责制定测试办法并自主组织实施,测试成绩实行百分制,测试结果必须在招生学校内进行公示,测试资料和成绩由招生学校负责统一封存管理,作为特长生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四)招生计划管理

1.招生计划编制。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是指令性计划,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为指导性计划。各县区教育局按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职普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和要求,根据区域内普通高中学校布局、学校规模、班额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实际情况,合理编制辖区内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由县区教育局编制、市教育局审核统筹后报省教育厅备案批复。

2.招生计划下达。市教育局将省教育厅备案的普通高中招生总计划以县区为单位一揽子下达,再由各县区教育局统筹将计划具体下达到辖区内各普通高中学校(含民办学校),并报市教育局备案。市直学校招生计划由市教育局下达。各县区要把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确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具体指标分配和录取办法由县区教育局制定。特长生招生比例控制在该校招生计划的5%以内。

3.班额控制管理。按照省、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要求,严格控制普通高中班额在50人以内,实行阳光均衡分班,均衡配置师资。

(五)招生录取范围

(1)各县区所属公办普通高中学校面向所在县区招生。

(2)市实验中学、市艺术中学和民办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招生,平川中恒学校10%的计划面向全市自主招生。职业学校、中专学校面向全省招生。

(3)靖远县第二中学可面向全市招收男子足球、男女健美操特长生;xx市第一中学可面向全市招收女子篮球特长生。

(六)志愿填报

普通高中招生志愿填报由各县区教育局负责制定具体填报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指导考生在6月10日前,按照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范围完成志愿填报工作。要充分尊重考生选择学校的意向,不得强制违规要求学生填报志愿。

(七)招生录取

1.录取原则。普通高中录取由市教育局确定统一录取时间,由各县区教育局和有自主招生权的学校具体负责实施。录取基本原则是:“分数优先、依据志愿、参考评价、择优录取”。各县区普通高中学校录取结束后,即张榜公布录取结果,做到榜示结果、报到注册和上报学籍三统一。因学生在规定期限内未报到注册而空缺出的招生计划不再进行补录。

2.普通考生招生录取。按照县区招生计划数,划定本县区普通高中录取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参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对于在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志愿滑档的考生,按照“分数优先、依据志愿”的原则,由县区在招生录取时进行调剂录取,调剂具体办法由县区自行制定,在同一录取工作时段完成录取。民办普通高中按照所在县区确定的招生计划,由所在县区教育局统筹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实行自主招生。平川中恒学校面向全市招生的计划,须在全市统一录取结束后组织进行。

3.特长生招生录取。各县区所属的普通高中学校由县区教育局划定文化课成绩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在达到文化课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要求的术科合格考生中,按考生术科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市艺术中学在全市范围内招收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等体艺类考生,依据考生中考分数和志愿,结合体育艺术专业测试成绩自主招生,由市教育局划定文化课最低控制录取分数线。

4.市实验中学招生录取。市实验中学实行单考单招,按下达招生计划,在全市统一中考结束后、普通高中录取之前,在全市范围内单独组织报名、考试和录取,录取学生名单由市教育局通知各县区教育局。已被市实验中学录取榜示的考生,不再参加县区组织的录取。

5.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所有初中应往届毕业生及其他考生可免试录取,直接到市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注册入学。

6.具体录取办法制定。各县区教育局和自主招生学校根据本方案负责制定具体录取办法,录取办法需经县区人民政府审核并报市教育局备案后方可组织实施(自主招生学校录取办法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全面公开公布。各县区和市实验中学、市艺术中学于5月20日前将录取办法报市教育局备案。

7.录取结果报送。各县区教育局统一汇总辖区内各学校录取名单,市实验中学、市艺术中学汇总本校录取名单,录取工作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将录取花名册报市教育局。

(八)入学报到和学籍注册

1.入学报到。各县区要加强学生入学报到管理,各学校录取结束后第一时间对录取结果张榜公布,凡被普通高中学校张榜公布录取的学生,要在学校规定的报名注册期限内,按时到校报名注册,无故不按时到校报名注册的学生,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由此造成的后果由学生及家长自负。

2.学籍注册。学籍注册的依据是县区教育局、学校报送的录取名单和县区教育局最终审核确认的实际报名注册名单。低于本县区、本校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其他扰乱招生秩序违规招收的学生,市教育局不予注册学籍,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所在县区、学校和学生个人承担,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九)照顾政策

(1)军人子女照顾政策按xx市教育局和xx军分区政治部《关于2013年中考招生照顾政策的补充通知》(白教发〔2013〕50号)执行;

(2)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子女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3)少数民族学生,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

(4)农村“两户”(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接扎户)子女,录取时文化课加30分;

(5)“三侨”子女,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

各类照顾加分不累计计算,只享受最高加分项。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中考招生考试工作由市教育局统一安排部署,县区教育局负责具体实施。市教育局成立2018年中考招生考试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详细的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并于4月30日前报市教育局备案。要按照“谁主管、谁审核、谁负责”原则,靠实工作责任。市教育局负责命题、制卷、评卷、登分、成绩公布、县区招生计划下达、学籍注册等管理监督工作。各县区教育局是中考工作组织、考试环境治理、工作秩序维护、严肃考风考纪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考生报名、资格审查、考试组织、学校招生计划下达、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新生报到注册核实等工作;各县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和科(股)室主要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各县区要将中考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二)提高政治站位,规范招考秩序。各县区要牢固树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考生认真负责的意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进一步加强考试招生工作组织管理。要周密安排部署工作任务,严密组织工作流程,严格落实工作要求。考前,要认真做好组织报名、资格审查、信息公开、志愿填报、考场编排、考场管理、保密保卫、秩序整顿、准考证发放、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各类应急预案制定等基础性工作。考中,要认真做好考场秩序维护、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考风考纪管理、考卷安全接送保管等重点工作。考后,要按照市教育局相关工作要求,认真做好考卷批阅、考生录取、信息报送、考生成绩管理、学籍注册及其他需要配合完成的工作。特别是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2018年中考招生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指导考生志愿填报、保障考试安全、规范招生录取秩序等工作,坚决杜绝违规违纪事件发生。

中招体育考试篇6

改革前

中考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地理、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共10门,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和体育科目的成绩计入中考总分,满分为605分。

改革后

中考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物理、历史、化学、道德与法治、地理、生物、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共13门,其中计分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物理、历史、化学、道德与法治、地理、生物共10个科目,满分为800分。

珠海中考将迎来改革。日前,珠海市教育局公布《珠海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称珠海市中考招生录取模式将有新变化。

自2020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开始,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除了传统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及体育科目外,新增历史、道德与法治、地理、生物,中考录取科目总分从605分变为800分。《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14日。《征求意见稿》表示,此次改革的目标是,到2023年形成完善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建立符合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高中学段衔接紧密、普职并肩发展、具有珠海特色的考试招生制度体系。

变化

A

中考增加科目录取计分科目包括10个

具体而言,根据方案,考试科目将涵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7~9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方案》)规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含听说)、物理(含实验操作)、化学(含实验操作)、生物(含实验操作)、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共13个科目。英语科目开展听说考试,物理和化学科目继续开展实验操作考试,生物科目增设实验操作考试。

9门科目笔试省统一命题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和地理共9门科目的笔试继续采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市教育局统一组织考试。英语听说、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音乐、美术及信息技术由市教育局统一命题、统一考务规则,各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体育与健康除开展必考科目外,从体能与技能两个方面进行选考科目的考试。

各学科考试时间依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学完即考”的原则确定。其中,由省命题科目的考试时间由省教育考试院确定;英语听说考试、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考试时间由市教育局确定。

英语听说考试、体育与健康、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在九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并于当年5月底前完成;生物实验操作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进行;信息技术、音乐和美术考试安排在九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学生按课程标准修完某学科后,方可取得该科目的考试资格。

录取计分科目满分为800分

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共5个科目采取笔试的考试方式;英语采用笔试加听说的考试方式(英语听说考试采用计算机辅助测试的考试方式);物理、化学、生物采用笔试加实验操作的考试方式(实验操作,采用现场测试的方式进行考试);体育与健康采用平时体质健康检查加现场测试的考试方式;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应用计算机辅助测试的考试方法。

从2020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开始,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物理、历史、化学、道德与法治、地理、生物共10个科目。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满分为800分,将不再是目前的605分。

B

优化招生范围一中、二中等指标生比例为70%

学校招生范围方面,坚持有利于增加考生选择机会、有利于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原则,兼顾西区考生升入普通高中机会,根据各普通高中学校实际,优化普通高中招生范围。

部分高中计划20%面向本区招生

珠海市第一中学、珠海市第二中学、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珠海市实验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华中师范大学(珠海)附属中学、珠海市第三中学、珠海市艺术高级中学和民办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招生(珠海女子中学只招收女生)。

珠海市第一中学平沙校区、珠海市广东实验中学金湾学校招生计划的80%面向全市招生,20%面向本区招生(珠海市第一中学平沙校区面向高栏港区、珠海市广东实验中学金湾学校面向金湾区)。

珠海市斗门区和风中学、田家炳中学招生计划50%面向全市招生,50%面向斗门、金湾和高栏港区招生;珠海市第四中学面向横琴、香洲和高新区招生。

普通高中指标生单独录取

中招体育考试篇7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和省教育厅《陕西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陕教规范〔2017〕9号)、《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意见》(陕教规范〔2017〕10号)和《陕西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陕教规范〔2017〕1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兴趣爱好,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坚持普职并重,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持续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推进普职协调发展;坚持科学规范,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推进教学、考试、招生有机衔接;坚持公平公正,不断优化规则程序和招生机制,为学生提供平等升学机会。

二、总体思路

坚持多元评价和择优录取相结合,全面推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继续实行计划管理、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和网上录取,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监督有力的招生管理机制;继续将省级示范高中和省级标准化高中招生计划按一定比例向薄弱初中分配,实施定向招生;招生计划、录取信息面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全面实现阳光招生。

三、考试报名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依据。初中学校学生必须报名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应届生在就读学校网上报名。社会青年和在外地市初中学校就读的宝鸡籍学生在户籍所在县区考试管理中心进行资格审查后网上报名。在我市初中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符合报名条件的可在就读学校报名。

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生同时建立电子考籍档案和纸质考籍档案,电子考籍档案由市、县区考试管理中心负责组建,纸质考籍档案由毕业学校负责管理。

各初中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档案材料应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真实可靠,便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使用。

四、计分科目

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为“4+4”模式:以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作为基础录取计分科目,同时将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作为录取计分科目。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成绩计入对应科目成绩并计入录取总分。

非计分科目的考试成绩和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及以上,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控制标准。

具有自主招生资质的高中学校,在统一的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基础上,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自主招生要求确定1-2科招生录取计分科目,或确定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部分指标作为自主招生的重要依据,在规定区域内招收各科成绩合格的学科特长生,具体办法和录取细则须提前向社会公布。

无综合素质评价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高中阶段学校不予录取。

五、招生计划

1.各县区教育局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按高中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确定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建议数。市教育局依据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和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等要求,审定后下达到各县区,由各县区教育局下达到公民办高中学校。招生计划面向社会公布。对年检不合格、不具备招生资格的学校不下达招生计划。

2.省级示范高中、标准化高中招生计划分为统招计划、定向计划。一般普通高中和民办普通高中均为统招计划。

3.继续实行省级示范高中、省级标准化高中定向招生。各县区省级示范高中、标准化高中定向招生计划按本校统招计划的50%编制,定向分配到县域内各薄弱初中。定向招生对象仅限初中阶段一直在中考报名学校就读的具有我市户籍的应届毕业生。宝鸡中学定向招生按原政策执行。

4.具有艺术体育特长生招生资格的学校可招收艺术体育特长生。艺术体育特长生招生计划纳入高中学校统一招生计划。

艺术、体育特长生招生继续实行网上报名、统一专业测试,艺术特长生测试工作由市考试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实施,体育特长生专业成绩采用中考体育考试成绩。

5.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为指令性计划,所有高中不得超计划招生。

六、招生范围

宝鸡中学、姜城中学继续面向全市提前单独招生。其他高中按照属地原则,面向本县区、本学区招生。民办高中面向全市招生。

市教育局指导各县区依据高中招生计划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成绩划定县区公民办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普通高中不得录取未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

七、志愿填报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公布后,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在规定时限内登陆指定网站填报志愿。民办高中不填报志愿。

1.提前单独录取志愿。中考成绩达到宝鸡中学录取分数线的全市考生均可填报宝鸡中学,宝鸡中学定向招生的生源初中考生还可填报宝鸡中学定向志愿。通过全市艺术特长生专业测试、体育成绩达到专业合格线的考生均可填报姜城中学。考生填报宝鸡中学、姜城中学未被录取,不影响被其他高中录取。

2.县区高中统招志愿。考生按初中毕业学校或按户籍选择填报一个县区内的1-3所高中。

3.县区高中定向志愿。省级示范高中、省级标准化高中生源初中校符合定向生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填报定向志愿。

4.艺术、体育特长生志愿。通过全市艺术特长生专业测试的考生,可填报姜城中学艺术特长生志愿,或填报所在县区具有艺术特长生招生资格的高中志愿。体育成绩达到体育专业合格线的考生,可填报姜城中学体育特长生志愿,或填报所在县区具有体育特长生招生资格的高中志愿。未填报艺术、体育特长生志愿的考生,一律不得作为艺术、体育特长生录取。

5.移交到地方政府的原企业子校所在企业的职工子女,执行县区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协议,相关考生可按协议填写原企业学校。

6.宝鸡一中考生在金台区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可填报金台区高中,也可按户籍所在地填报所在县区高中。

7.高新区所属六镇初中学校考生按户籍或者按学校原来隶属关系填报所在县区高中。宝鸡高新中学、宝鸡高新第一中学考生可按学校所在辖区填报渭滨区高中。

8.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县区公办高中实行征集志愿制度,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依据公布的招生计划填报志愿。

八、新生录取

1.录取方式。在市教育局指导下,由县区教育局和考试管理部门依据学生成绩和志愿信息,统一实行网上录取。录取结果在指定网站公布。

2.录取原则。分数优先,尊重志愿;综合评价,关注特长;双向选择,择优录取;宏观调控,微观调整;阳光招生,公开公平。

3.录取依据。按照学校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分、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A、B、C、D四个等级,达到C等及以上者普通高中方可录取。考生计分科目总分相同时,优先录取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较高者。

4.加分政策。严格清理和规范招生加分项目,健全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学生的体育、艺术等方面特长和表现不再单独加分,全部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和结果中体现。

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子女、台湾籍考生经审查属实的,可在总分上加5分参与录取(宝鸡中学下延一档录取)。

军人子女考生的加分分值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

5.录取规则。依据考生志愿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分,按照“分数优先,尊重志愿”的原则进行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填报征集志愿参加补录。

(1)宝鸡中学、姜城中学提前录取。

(2)县区公办高中和民办高中录取。公办高中由各县区教体局统一网上录取。民办高中按照招生计划自主招生,录取结果由县区教育局负责审核。

(3)艺术、体育特长生录取。艺术特长生按专业测试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分之和排序,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录满为止。

体育特长生按中考体育成绩划定专业合格线,凡达到体育专业合格线的考生,按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分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录满为止。

九、高中学籍

录取工作结束后,县区教育局和高中学校依照录取结果,对录取学生签发《普通高中录取通知书》。学生持录取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到相应高中报到。任何高中不得私自招生,不得接收无高中录取通知书的学生。

市教育局根据普通高中录取结果,直接生成高一新生学籍信息。各县区教育局和各普通高中依据市教育局下发的高一新生学籍信息,核实学生报名情况,在规定时间内为高一学生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学籍,市教育局报省教育厅备案。

未被正式录取的学生无全国统一的普通高中电子学籍,不能取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籍,不发放高中毕业证书。

十、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宝鸡市普通高中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普通高中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普通高中招生的组织、实施、协调和监督。各县区普通高中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严格落实招考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招生工作规范实施和社会稳定。

2.建立公示制度。市、县区教育局向社会公示高中招生方案、招生计划、录取程序、录取结果等,严格实施招生“阳光工程”,确保高中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3.健全监督机制。市、县区教育局在招生期间向社会公布咨询举报电话,设立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室,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纪检监察部门参与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加强监察督查。

4.加强政策宣传。各县区和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宣传《宝鸡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确保招生政策家喻户晓。通过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开通咨询电话等途径,为考生和家长释疑解惑。初中学校要切实做好考生填报志愿的指导和服务。

中招体育考试篇8

一、招生计划

2019年招生计划按本年度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不低于98.5%、职普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编制。高中段学校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

二、报考对象

2019年学业水平考试对象为具有本省户籍或港澳台户籍,电子学籍在册的宁波市应届初中毕(结)业生,或原则上年龄不超过18周岁(2001年9月1日后出生)未取得各类高中学校在册学籍号的宁波市历届初中毕(结)业生。

其他在甬就读的应届初中生,报考我市高中段学校的,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具有完整的我市初中学校连续3年学习经历和学籍;(2)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宁波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与合法稳定职业(需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在宁波开设企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3)父母一方近3年内有1年及以上社会保险证明。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2019年仍可报考职业学校,也可以申请借考,考试成绩作为初中毕业成绩。

未取得就读地电子学籍的宁波户籍初中毕业生,一律回到电子学籍所在的初中学校报考。

三、考试相关事项

报名安排在3月上旬,考试时间6月14日、15日。

所有科目均采用答题卷答题,考生在各学科考试中均不得使用计算器。社会学科继续采用全开卷笔答形式,允许考生携带相关教材和资料进入试场,考生在试场内不得相互传、借教材和资料。

在宁波大市范围内异地借读并要求回户籍所在地升学的学生,其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体育考试和综合素质测评可在原就读学校参加,由原就读学校所在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基教科出具成绩证明,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体育考试和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各区县(市)相互承认。在宁波大市外异地借读并要求回本市户籍所在地升学的学生,须参加户籍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的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中考体育考试,不参加考试视作自动放弃(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时间为3月30日—3月31日、体育考试和缓考时间由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自定);其综合素质各项测评等第原则上均视为B等,经参考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项目测试或认定符合条件者可获得A等。

经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检测认定听力残疾或持有听力残疾证的考生,学业水平考试报名时,经本人申请,学校签署意见,各地中招办核定,可免予考生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其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成绩按“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学科笔试成绩×0.263”计算。

高中段学校招生必须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规范性测试或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各地、校要根据《宁波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南(2018版)》,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电子化管理平台,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2019年各类高中段学校招收新生时,继续把考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等第作为前置条件。科学实验考查仍由各地中招办牵头,教研部门具体实施,学校和仪器装备部门配合,时间不迟于4月中旬。

温馨提醒:

2020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科技等奖励类学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2019年中招加分(降分)政策,具体结合我市实际,另行制发。

四、志愿填报与录取

海曙区、江北区和鄞州区及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宁波国家高新区初中毕业生志愿填报与录取工作由市教育局确定,具体办法另行制定,其他区县(市)自定。高中段学校招生录取时,要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按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当录取中出现总分相同时,先比较数学和语文两科合计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若两科合计成绩相同,再比较数学、语文和英语三科合计成绩,高者优先录取,额满为止。

五、各类高中段学校招生录取

1.优质示范普通高中保送推荐招生

优质示范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各初中的比例应不低于招生总额的50%。保送生总额不低于75%的名额以各初中毕业年级学生人数为依据基本均衡分配,其余名额可根据初中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及发展性评价等情况统筹分配。

2.普通高中“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

部分优质普通高中学校继续实施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平时成绩、招生学校测试、保送生测试(“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招生面向本区域初中,不超过学校总招生计划数的20%。

3.普高特长生、特色班招生

特长生、特色班招生应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数量原则上不超过学校招生总数的20%。其中特长生招生数量原则上不超过学校招生总数的5%。近3年已举办特色班且成效显著的学校,特色班招生计划可适当放宽,但特长生、特色班招生计划至多不超过招生总数的30%。面试时间不早于5月中旬。

4.职业学校与技工学校招生

继续扩大试点实施“3+4”中职本科招生。稳定职业教育“3+2”、五年一贯制招生计划和专业覆盖面,深化“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试点。鼓励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招生、协同育人,深化现代学徒制试点。鼓励职业学校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稳步推进职业学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做好TAFE专业招生工作。鼓励省、市中职课改试点学校探索开展专业大类招生,完善“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音乐、体育、服装展示和舞蹈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专业、重点扶持的特色专业可申请自主测试,经市教育局审核公布后实施,其他专业不得提前招生。

5.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

确需宁波大市内跨区县(市)招生的民办普通高中学校,跨区域招生计划须纳入学校总体招生计划,2月28日前将招生计划和招生方案报市教育局核定,并向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违反相关规定配备公办学校在编教师的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应承担相应区域的公共服务责任,未经批准不得跨区域招生。

6.中外合作项目招生

中外合作项目招生必须规范,学校招生应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效期内,时间在学业水平考试后进行。学生必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且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录取中所占权重不低于30%。学校如需组织外语水平测试的,时间不早于5月中旬。

中招体育考试篇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吉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依据《白城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遵循人才培养与选拔规律,深入推进白城市考试招生制度建设,构建更加科学高效与高考相互衔接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推动解决教育领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坚持正确育人导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2.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加强宏观管理,完善规则程序,健全监督机制,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的机会。

3.坚持科学规范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考、招有机衔接和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4.坚持合理导向原则。统筹规划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按照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为初中毕业生提供多样的选择机会,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阶段教育。

(二)改革目标。到2020年左右,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加快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继续实行“两考合一”,减轻学生备考负担。

1.考试科目。涵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7-9年级)规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共13门课程。

2.考试内容。命题将坚持有利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原则,兼顾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不同功能,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观为考查内容,着力提升考试评价的育人功能,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3.命题方式。我市现阶段继续采取委托吉林省教育考试院命题的方式命题。命题将增强基础性,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增强综合性,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增强应用性,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性,减少单纯记忆类、机械训练类试题,加大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比例。

4.考试方式。根据学科特点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

(1)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学九个科目实行纸笔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其他科目实行闭卷考试。蒙古族中学的考生仍考汉语文和蒙古语文(蒙授、加授)两种语文。试卷的组合方式为:语文、数学、外语单独成卷;道德与法治、历史合卷;物理、化学合卷;地理、生物学单独成卷。

(2)体育与健康科目初一、初二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办法由各县(市、区)教育局自行确定,具体方案须报白城市教育局审批。初三毕业年级考试执行《白城市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

(3)理化生实验操作。物理、化学、生物学三个科目实验操作考查以现场测试方式为主。依据学完即考的原则,由市教育学院制定理、化、生三个科目实验操作能力考查的标准和要求,县(市、区)具体组织实施。具体方案须报白城市教育局审批。

(4)外语听力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办法继续执行《白城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听力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满分分值调整为30分。

(5)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三个科目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式,以纸笔开卷考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办法由市教育学院确定考试标准和要求,县(市、区)具体组织实施。具体方案须报白城市教育局审批。

(6)综合实践、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考查由各地根据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办法由县(市、区)确定并组织实施。

5.考试时间。八年级下学期,全市统一组织地理、生物学两门科目的文化考试和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

九年级下学期,全市统一组织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七门科目的文化考试和物理、化学两门课程的实验操作考试及初中毕业年级体育与健康科目测试。

6.成绩呈现。考试成绩采用分数、等级两种方式呈现。单科等级根据单科原始分确定,等级设定及各等级划定比例为:A(10%)、B(30%)、C(30%)、D(29%)、E(1%)。如果出现满分人数超过考生总人数10%的特殊情况,则满分者均为A,后续等级所占比例相应扣减。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时,以分数呈现,初中学生毕业时以等级呈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等级呈现。

(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客观记录初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

1.科学确定评价内容。建立规范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档案》,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实践创新五个方面,客观记录、综合反映和多元评价学生在初中三年的成长过程。

2.完善评价程序和办法。依据学生个人重要或典型活动写实记录、收集审核的事实证明材料对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进行等级评价。

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电子化管理平台的作用,形成学生电子档案,为招生录取工作和高中阶段学校服务。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检查学校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档案(含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

每学期末,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有关材料。对遴选出来、拟用于招生使用且不涉及个人隐私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于每学期末在学校显著位置公示。每学年末进行一次学生综合素质表现等级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均采用计算机操作的形式进行,每学年呈现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实践创新五个维度的评价等级。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以等级呈现。毕业时综合三年的评价情况,按照七年级占30%、八年级占30%、九年级占40%的权重求平均值,换算成等级。等级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档,A档不超过本年段学生总数的40%,C、D两档总量控制在10%以内,其他为B档。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等级作为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依据之一。

(三)改革招生录取办法。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

1.高中阶段学校录取计分科目。采取“4+4+1”录取计分科目模式。第一个“4”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科目。第二个“4”指的是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科目。“1”指的是在地理和生物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并公布分数后,由学生任选一科作为计分科目。

2.计分科目与分值。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其中,笔试90分、听力30分),体育与健康50分(初一年级10分、初二年级10分、初中三年级30分),物理70分,化学50分,道德与法治60分,历史60分,地理50分,生物学50分。满分700分。

3.把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等级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用于划定招生学校录取标准,学业考试成绩同等情况下,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等级高者优先录取;自主招生学校要将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等级作为录取主要条件之一。

4.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注册入学机制,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可实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加大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办学情况、教育成果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让社会更全面了解职业教育,引导学生发现职业乐趣,感受职业教育特色与魅力,增强招生吸引力。合理引导初中毕业生有序分流,努力促进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

5.继续实施指标生(推荐生)政策。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指标生(推荐生)政策,指标生(推荐生)比例不低于招生计划的75%。指标生(推荐生)的招生政策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6.关注农民工子女入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和措施。

(四)试行自主招生政策。有自主招生需求的普通高中学校,可向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自主招生申请,经批复同意,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向省教育厅报备审批,通过后,方可试行自主招生,并由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实行为期三年的动态管理。三年后,由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试行情况决定是否允许学校继续进行自主招生。试行自主招生的普通高中要根据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需要,依法依规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自主招生指标应控制在本校当年招生计划的5%以内。

(五)加强考试招生管理。健全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管理制度,保障考试招生工作规范有序,确保考试安全和公平、诚信考试。

1.做好招生计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根据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以及区域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等原则科学核定招生计划、合理划定招生范围。

2.规范加分项目。根据《吉林省初中学生中考录取有关奖励政策》规定设置中考加分,不得另行增加任何加分项目。结合实际,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3.规范招生管理。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4.强化监督管理。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监督。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表现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各项改革任务从2018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全市同步实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教育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工作领导小组,基础教育科、职业与成人教育科、体卫艺科、法制科、教育考试院和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履职尽责,紧密协作,全面做好考试招生各项工作。各学科考试均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市教育局督导室、法制科、教育考试院进行全程督导与检查,促进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的健康发展。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和学校要根据改革总体部署,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和细则,确保改革推进平稳有序,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深化教学改革。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发展素质教育。各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关于切实减少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教师要全面把握学科,运用科学方法,力求用较少的教学时间,取得的效果。

中招体育考试篇10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坚持正确导向。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导初中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选拔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3.坚持科学规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既使教育教学、考试、招生有机衔接,又能切实减轻初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坚持公平公正。通过改革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完善招生的程序和规则,建立和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配套制度,为初中学生毕业和升学创造平等的机会。

5.坚持普职并重。加强初中毕业生升学指导,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高中阶段教育,确保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二)改革目标。

到2020年左右,全区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推进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从2018年起,全区各设区市已实行的初中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两考合一”考试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考试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涵盖《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13科。其中英语包括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包括实验。

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相关情况(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考试方式: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科目采取书面闭卷考试;体育与健康采取现场测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采取操作考试;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可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形式,以纸笔开卷考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方式由各地自行确定。

成绩呈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原则上以等级形式呈现,克服分分计较,避免过度竞争。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市按自治区统一要求制定。

(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要根据义务教育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

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和突出表现。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参考或依据,条件成熟的设区市可逐步过渡作为重要依据,引导学生、学校、家长、社会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各设区市要进一步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科学应用,切实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以评价促进学校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以评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评价促进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舆论氛围。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探索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区域内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高中阶段学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提出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作用的使用方案,并经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至少提前1年公布,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开。

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初中学校要将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使用。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发展进步。无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高中阶段学校不予录取。

(三)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1.改革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在全开全学、全科开考、保障基本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夯实基础、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稳妥推进”的原则,全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继续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和化学等8科计入学业水平考试总分。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采取4(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模式进行试点。现已采取4+6模式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

非计分考试科目的成绩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控制标准。条件成熟的设区市应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成绩计入对应科目成绩并计入录取总分,其他设区市要加强实验教学管理,逐步将实验操作考试计入对应科目成绩。

2.完善招生录取政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原则上以设区市为主,统筹管理,组织实施。各设区市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认真分析区域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状况,以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为目标,不断完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政策。要坚持将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辖区内初中学校的比例不低于50%的要求(民办初中按其招收地段生的人数分配指标),分配名额适当向农村、薄弱初中倾斜。要采取设置最低录取分数线等有效措施,在保证指标数量总体完成的前提下,引导初中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质量。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

3.完善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政策。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是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自主确定招生标准的招生方式,主要包括招收在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具有特殊潜能的特长生和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特色生,推动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各设区市普通高中每年自主招生比例须严格控制在本地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规划目标加强统筹,合理确定本地区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时间,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严格审核学校自主招生方案(含学校特色创建目标任务、基础能力、主要措施、招生范围和人数、招生办法等),同时将审核后的学校自主招生方案汇总报自治区教育厅备案。

经批准实行自主招生学校的招生比例控制在该校总招生计划的10%以内。经设区市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确认的普通高中学科课程基地学校、自治区特色普通高中,可适当放宽至15%。自主招生不得将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竞赛成绩作为前置报名条件和录取依据,不得单纯以学业成绩作为录取依据,不得简单以学业水平考试替代自主招生测试。各设区市要加强对学校自主招生各环节的监管,及时向社会公开各校的自主招生方案和录取结果。

(四)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1.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各设区市要按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区域内初中毕业生数量、高中阶段学校布局、适宜的办学规模和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统筹核定招生计划,严格组织执行。各地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要按自治区年度下达的招生任务,统筹考虑招生和送生,必须将区直学校和非本地中职学校一并纳入。

2.严格招生管理。加强招生工作统筹管理,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格控制普通高中跨市域、跨县域招生学校数和招生规模。未经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高中阶段学校不得单独组织高中阶段招生考试,严禁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3.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统一取消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等学生加分项目,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本地区加分项目和分值进行清理和规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项目,根据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4.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5.规范招生录取程序。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在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下,按照自治区和各市招生计划,组织普通高中分批录取,组织辖区内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并向辖区外中等职业学校送生,实现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要完善学生志愿填报办法,引导初中毕业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理性填报志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高中阶段学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升学需求。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管理,积极推进全区中等职业学校统一招生录取。

(五)推进改革试点。

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起,确定北海市开展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重点从改革招生计分科目、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录取依据等方面进行探索。鼓励其他设区市在2018年、2019年进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不提前进入试点的设区市,可继续按照2017年招生录取方式进行招生。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治区统筹规划,各设区市组织实施。自治区教育厅成立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指导试点工作,研究制定推进全区中考改革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意见。各地要参照自治区做法,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并提前公布。北海市应于2017年11月底前将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试点方案报自治区教育厅备案,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有序开展改革试点,及时总结工作,为全区推进改革探索经验。其他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区域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于2018年8月底前报自治区教育厅备案后,适时向社会公布。

(二)强化条件保障。各级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初中学校师资、实验室、体育器材等设施设备方面的条件保障,适应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需要,保障正常教学需求;要加强教师校长培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要加强考试条件建设,全面完成标准化考点建设任务,切实维护“平安考试”的良好环境。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电子化管理平台建设。要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确保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考试招生所需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