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十篇

时间:2023-04-03 02:06:19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基础知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30-01

高中生的语文教育,相较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更加侧重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注重宽度与厚度的双重要求。所以,对他们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往往会更有难度。语文教师在此类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帮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弱势或者常犯的错误以外,还要注意从基础知识本身出发,追求溯源,让学生了解到字词的演变意义,继而从根本上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且避免由于意义或者写法相似而导致的理解偏差。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要考虑到个别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忽视,认为其不值一提的现象,继而在真正的解答过程中又出现低分的结果。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生们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

1.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基础知识的态度

个别高中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往往认为可以凭借语感等方法对此类问题进行解答,却忽视了高中语文的难度和出题人的出题目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之前,要帮助学生们摆正学习基础知识的态度,从心理上加强对此类教学的重视,继而才能使他们在今后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主动学习,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作用。

1.1 针对此类的学生,语文教师应该了解他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就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帮助他们分析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态度。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与义务教育的语文学习也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学生们往往需要更多独立自主和探索发问的精神,才能学习到更多的课堂和课外知识。所以,端正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态度对高中生来说是极度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需的。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他们晓之以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不当的学习态度。

1.2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们意识到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相关题型的练习和训练,让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各个题型的特点和题目中常见的缺陷和漏洞。进而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能够提高解答基础知识题型的效率和正确率。

2.对基础知识进行划分教学

在学生们端正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可以依据基础知识题型的不同,进行分类教学。结合每题的不同特点和常见的考题陷阱,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2.1 针对选择正确的单词读音以及正确写法的单词组合类题型,语文教师在每次的教学解析中,要重视对每个选项的详细解释。例如,在解析选择单词读音的题型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保持细心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此类选项多会出现现实中的错误读音,教师要帮助学生们认清各类单词的正确读音,让学生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最好是通过及时地翻阅字典,在字义与字形的解释中全面了解单词的音形义。另一方面,在解答正确写法的单词组合时,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们分析单词的基本意义以及延伸意义,而对于出现的错误单词,语文教师要做出具体分析,从字形上分析这个字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从而让学生们在字体上深入了解和记忆,进而逐步掌握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

2.2 针对指出选项中的病句和选择合适的搭配词组类题型,语文教师在教学解析中,要根据此类题型的特点,对高中生们的基础知识的教学,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文教学内容中可以有意识地涉及到相关的语法搭配的知识点,让学生们细心体会不同的搭配词组对句子意义的表达的作用。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针对常见病句的专题基础知识的讲演,让学生们在老师的经验总结中体会到病句的特点。所以,高中生们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以最少的时间获取对此类基础知识的解疑,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课堂上进一步提出疑惑,在与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加深对相关词组搭配和病句的理解,进而提高解答此类问题的效率。

3.总结和教授基础知识题型的解答技巧

上文提到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各类基础知识题型的重要性和解题方法,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需要总结和教授这些基础知识题型的解答技巧。学生们只有在掌握各类基础知识的理论之后,再加以解题技巧的完善,才能进一步提高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

3.1 针对基础知识的出题特点,语文教师要结合选择题的特点,通过排除法、代入法等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回答的正确率。学生们往往也会倾向于应用此种方法,来提高解题的速度。例如在解答词组搭配的题型时,学生们可以运用代入法将各类选项的词组进行带入,进而通过进一步比较得出最佳的选项。

3.2 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们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错题总结,将他们划分别类,归纳出相关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事实上,语文教师的总结与方法的讲授对高中生来说,一方面是学习和解答基础知识的快捷方法,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总结和经验的交流,学生与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与资源共享创造出和谐的语文学习环境,进而又能进一步刺激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总结。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篇2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二、在阅读上教师应做打开学生阅读视野的大门的钥匙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我们要引导学生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

怎样才能做好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呢?1、培养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比如阅读内容,除不健康之外不管历史、科技、社会等都可以读。2、做好阅读指导。如怎样选书,怎样看书等都要做认真指导。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笔记习惯,阅读中提问题的习惯等。

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的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在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上教师要做艺术感染的天使

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

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我们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们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行为的表率。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四、在创新精神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

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如: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似乎老师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容许学生对自己去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篇3

为全面把握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和能力,必须首先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夯实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为了正确认识和定位新课程下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探究新课程下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有效策略,在此略作探讨:

一、语文基础知识“为什么教”

1.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能确保和促进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完成。

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之一,教学系统中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听说教学,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形成,都要以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为基础。例如课文阅读教学,须先从理解语言形式入手进而体会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的高度来品味表达技巧。又如,学好语法,可说得正确,合乎规范;掌握修辞手法,可说得更好,写得更好,也能贴切、得体。因此,抓好语文知识的教学,是能确保和促进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完成。

2.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有效地促成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语文基础知识是构成语文能力的要素。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规律,同时通过练习与言语实践,养成技能,形成习惯。另一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以语文知识为基础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并在运用知识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和成熟起来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须能有效地指导语文能力训练,促进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此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还要重视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学用结合,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素质。

语文知识是前人在学习、运用语文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知识,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内容,传授语文知识对激发学生热爱母语母文的感情和提高文化素养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语文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它反映人类社会的事、理、情、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斟字酌句、含英咀华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博大精深、潜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这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4.语文教育需要通过语文知识来规范、发展和提高语言能力。

现代信息社会,电脑的普遍运用,对语言文字应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人们"要求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送最大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最大的表达效果"。个体不能满足于单纯从生活实践中学到的那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中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能力,绝不能滞后于飞速发展的现实。语文教育要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在语文教学中用科学的语言学理论和语文知识来辅助、规范、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至为重要的。

二、语文基础知识“教什么”

新课标则明确指出,“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是为了向能力方面转化。”新课标附录所列出的语文基础知识,就只有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和常见修辞格等五项内容。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新语文教材的汉语知识也不再系统编排,只精选了极少量的知识零星地点缀于课文练习之中,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即时训练;新课标附录所列出的那些语文知识,则分配到了每册课本后面的附录之中,整套教材所编排的语文基础知识较之从前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缩减。

由此可见,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不应贪多求全,而应以实用性和必要性为准则来进行合理取舍——这些知识应当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积极作用。在《初中语言知识新视点》对初中阶段的语言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归纳为18条:(1)汉语音韵与情绪的表达;(2)汉字的形体与意蕴;(3)汉语数量词的修饰性;(4)词义与语义;(5)词语的形象色彩;6)成语的理解与运用;(7)言辞选择与词语变异;(8)比喻的探究;(9)对偶与对仗;(10)辞式的扩展;(11)句子成分的应对性与语序易位;(12)流水句与欧化句;(13)句式的选择与变换;(14)句子的动态分析;(15)复句系统与句群组造;(16)句子语气类型;(17)语体的分类与渗透;(18)非语言因素的表意功能。这些整理看起来还比较繁杂,操作起来也还有相当的难度,但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无疑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如有关形声字的知识,虽然新课标和新教材都已不再提及,但是客观地说,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辨析形似字、避免写错别字确实有很大的作用,至少,像“籍贯”写成“藉贯” 、“松弛”写成“松驰”的现象就不容易再出现。

又如新课标在“阶段目标”中就指出:“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这就是说,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并非因为它们是考试的内容,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语言,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进而学以致用,使学生能更准确、更生动、更有效地进行语言表达。还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熟练使用不同句型、灵活变换短语结构、适当积累文学常识等其它方面的内容,只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或表达内容、体会或抒发情感、感受或增强效果,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能力、提升素养,完全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讲析。例如短语的结构,学生如果在这方面知识有一定的掌握,那他们在避免语病、撰写对联、仿写佳句、形象表达等方面都将受益匪浅。这样看来,花上一点时间教学生一些这样的语文基础知识又何乐而不为呢? 转贴于 三、语文基础知识“怎么教”

1.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注重引导兴趣,注重积累,培养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讲究授课艺术,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及时将点滴基础知识记录下来,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运用基础知识。在讲标点符号的用法,我首先给学生出了一副对联:“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添加标点符号,学生断句之后的情景可想而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重要也体会到了,学习起来非常积极。

2.精讲多练,变侧重传授语文知识为侧重训练语文能力。

“精讲”说的是不花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引导学生去深钻某一个名词术语,或是带有理论性质的问题,而是尽量用语言事实来说明问题,不作从概念到概念的讲述。至于训练,是组织语文知识教学活动的重点环节,应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服务。组织语文训练要注意:训练内容要有针对性、典型性,能够顾及语言现象的各种类型,但不搞"题海战术"和无谓的机械重复。

3.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课文教学紧密结合。

教师要把语文知识教学内容渗透于课文讲读中,也就是说把有关语文知识点放在课文的具体语境中讲,让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理解语文知识。比如复句教学,单纯地集中讲解复句,学生很难理解,如果与理解课文句意结合起来,效果就会好得多。

4.联系学生语言应用实际。

结合作文评改,选择学生最容易出错的语言现象:结构混乱、语序失调、虚词用错、成分搭配不当、句子关系不清、遣词造句不精当等,分析原因,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自觉语言基本规律,提高正确语言运用能力。

5.可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基础知识也应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我们要重视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譬如,可以在写作训练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让学生以自己或同学的作文为材料,找出并修改文中在写字、标点符号、语句表达、修辞手法、文体格式等方面错误,这是易于操作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图书、报刊、多媒体、网络、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课外资源,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查字典比赛、搜查招牌错别字、成语接龙、语文谜语趣猜、春联汇编、看谁积累诗词多、广告辞中的修辞、歌词中的语文、短信创作、语文知识竞赛、文学知识抢答等。这类语文实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掌握语文知识、丰富语文积累,增强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都是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6.集中学习基础知识。

虽然组织集中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不再是首选,但是有些时候集中教学还是必要的,特别是文体知识的学习。初中的文体主要是记叙、说明、议论三种,并且写作也要求在初中会写记叙文和简单的说明文及议论文,因此这些文体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接触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时可以先把有关文体知识集中组织教学,使学生对于文体知识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把握,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再组织学生把握具体的知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费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九年级上册学习议论文时,就把有关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给学生说一说,再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和介绍议论文的写法等。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篇4

1990年前后,语文教学界有人提出“语法教学内容要简化,要求要降低,考试时少考或不考”的主张。2001年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2011年语文课程新标准注重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来开展,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于是,教育者在未能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含意之下,在课堂教学中去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意图达到素养的提高,难免会出现以下的两种现象:一、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讨论活动,学生你来我往,课堂氛围热闹,可是教学目标完成否。二、课堂教学中过分重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忽略课堂效率,无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存在。

二、语文基础知识缺失的结果

缺少基本的语法知识,学生无法判断句子中的主要成分,弄不清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对语病题中常见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病因,根本不会判断。

文言文虽然属于古代汉语,日常生活中几乎用不到,可是编者既然把它编进了教材,就说明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也是一种能力培养。然而,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淡化语法”,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比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的教学比较单一化,只是强调句式的特殊性,让学生机械的识记。加之中考中文言文均出自课内,学生只要能够记住老师课堂所讲的特殊性,即使不知句式特殊的原因也能在文言文板块拿到分值。因此,短时间内看不到“淡化语法”“淡化知识”的危害,可是,到了高中会怎样?

大脑的识记性是受时间限制的,“临阵磨枪”式的识记更是经不起时间的冲刷。其次,高考是对个人综合能力素养的考查,重视积累,强调举一反三,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板块的考查目标是: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文章大多选自《二十四史》。学生要想读懂文章除了积累课内实词、虚词、句式外,更重要的是有方法能够独立理解、判断文言现象。可是学生在淡化语法的教学模式下,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都把握不了,更何况是文言文。因此,对倒装句式、实词词性判断和翻译就无从下手。

新课标“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是针对“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精选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出来的,然而,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标准”中一些限制性的词语去掉了,结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教材里已经“精选”过的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词语、成语、语法等),还要再次“精选”甚至直接省略了。这种知识、能力二元分的离论,使得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油还油,水还水,难以达到水融、互相促进的境界。

三、基础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做好;基础知识

在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策略,并针对学生的年龄段选择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提升学生基础知识的使用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让学生真正有效地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构建以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不但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方法。

一、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重中之重,是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根本。只有真正完成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并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年段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能够逐步实现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在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蓝裙的故事》识字写字教学中,要求学会9个一类生字,读准二类生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教师就要针对一类字的生字结构指导学生识字方法,教会学生“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并不断运用识字的方法以达到掌握识字方法的目的。而在写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每一个字的写法,还要讲解生字怎样书写才会更美观。而到了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识字写字已经不是上课的重点讲授内容,教师就要教会学生自主识字,通过在低年级以及中年级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以及写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

二、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基础知识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欠佳,而有些课文文本如果单凭教师的口授是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形象可感的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的辅助下更好地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在长春版语文《西湖的绿》的教学中,教师不但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知道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当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了解基础知识要求的时候,就可以更好地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的绿的图片,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知到课文内容。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以及组词,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学生喜欢的词,让学生说一句话,提升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

三、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提升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这就使学生在教学中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如在比喻句的训练中,教师如果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都是相同的,那么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而小组合作学习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中获得交流,能够获得共同提升。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中,教师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授语言、动作以及外貌描写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这样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探索,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全班交流。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在高年级语文日积月累的考核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考核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再继续由教师组织进行全班性考核,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快速提升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才是有效教学。教师要针对不同学年段学生的不同情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本学年度段的教育教学策略。教师要营造语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及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充分发挥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优势,让学生不断学会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篇6

“积累与整合”是新课标对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整个语文学习的基础。而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是这一基础的核心。积土成山,厚积薄发,知识记忆是掌握强化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

高中阶段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语音、字词、成语、病句、语法、修辞、标点符号、文化文学常识、写作常识、诗文背诵等。内容繁多,分类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同时,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几乎又是高考的必考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是语文能力提升的基础。根据心理学知识可知,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可知,知识记忆是掌握基础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系统整理记忆内容,科学归纳,并且有计划地、分阶段地设置记忆内容。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繁多复杂,如果不加以系统地整理,科学地归纳,学生掌握起来就会比较混乱吃力。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实现目标的基本保证。学习语文的时候一定要制定学习计划,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序性,避免盲目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原则,比如高考语文的考查顺序,大概将基础知识进行分类 ,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条理清晰了。同时学习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我们需要有计划,分阶段地设置记忆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知识记忆。比如第一、二周,我们先设置基础的语音知识,明确要求学生在这两周的任务就是掌握它们。而后可以设置字形、成语、病句等。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认知接受情况,灵活处理。这样,学生掌握起来不再那么茫然,不再那么混乱,科学有效地记忆安排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掌握。

其次,整理相关记忆清单,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记忆,让学生自主消化,同时,可采取不同的小测验方法使学生加强积累。“时间紧、任务重”是高中学习的主要特点,如果让学生下课、放学后去记忆,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因为学生很难抠出时间来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记忆。教师可以设置课堂时间来让学生记忆,如下午的第三节课,分发知识记忆清单,明确记忆范围和要求,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开展自主记忆,然后可以利用十来分钟进行相关知识的小检测。通过检测掌握学生的记忆情况,适当加以补充、订正。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学生没有掌握好,可以灵活地在其余时间引导学生记忆。知识的巩固,必须给学生时间主动去消化,知识是智能的基础,记忆是思维的基础,可见知识的记忆积累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再次,教师要对知识记忆的方式方法加以科学引导。好方法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该培养学生运用有效的知识记忆方法,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不是费时费力机械地死记硬背,做一个“好学、善学”的人。

理解记忆法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根本方法。无论是对字音、字形、成语的掌握,还是对修辞、语法等概念的掌握都离不开理解,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所谓理解记忆就是要在抓住特征、理解本质的基础上去进行记忆,这样记忆的效果才会更持久,遗忘的速度才会更慢。如“供销社”中“供”的读音,正确的应该是“gōng”,实际上很多学生都错认为其应该读“gòng”。我们可以利用理解记忆法来记住这个词的读音,“供销社”中“供”是“供应”的意思,所以它应该和“供应”的“供”读音一样,都读“gōng”。

联想记忆法也是知识记忆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主要的特点就是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运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可以把许多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由此及彼,形成一个脉络明确的知识网络,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了记忆的范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如我们在记忆“急躁”的“躁”时,记住了它的偏旁应该是“足”,它有“性急,不冷静”的意思。以此联想开去,“浮躁”、“焦躁”、“烦躁”都有“性急,不冷静”的意思,所以这三个词它们的偏旁应该都是“足”。又如记忆成语“不名一文”,它的意思是“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我们可以触类旁通联想记忆同样有“贫穷”意思的成语,如“身无长物”、“别无长物”、“家徒四壁”、“阮囊羞涩”等。这样,由此及彼地扩大了记忆的范围,记住了所学的相关知识,记忆积累的效果会更好。

比较记忆法也是知识记忆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有效方法。记忆时,可以将同类的概念作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加强辨析,加深印象。如修辞手法中的“类比”和“对比”,这两个概念学生经常弄混淆,不易掌握。如果我们采取比较法记忆起来就非常简单了。“类比”和“对比”,它们的相同之处,都具有作比较的意思;它们的不同之处,“类比”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示,而“对比”则重在对事物间差异性的揭示。通过比较,明确了二者的异同,记忆起来就更简单、明确了。学生明确了这两个概念,才能更好地加以运用,从而提高语文的应用能力。

知识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运用好的方法能让我们掌握语文知识更轻松,并且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记忆更多的内容。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引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去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记忆。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篇7

 

在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策略,并针对学生的年龄段选择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提升学生基础知识的使用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让学生真正有效地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构建以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不但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方法。

 

一、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重中之重,是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根本。只有真正完成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并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年段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能够逐步实现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如,在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蓝裙的故事》识字写字教学中,要求学会9个一类生字,读准二类生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教师就要针对一类字的生字结构指导学生识字方法,教会学生“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并不断运用识字的方法以达到掌握识字方法的目的。而在写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每一个字的写法,还要讲解生字怎样书写才会更美观。而到了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识字写字已经不是上课的重点讲授内容,教师就要教会学生自主识字,通过在低年级以及中年级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以及写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

 

二、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基础知识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欠佳,而有些课文文本如果单凭教师的口授是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形象可感的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的辅助下更好地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在长春版语文《西湖的绿》的教学中,教师不但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知道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当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了解基础知识要求的时候,就可以更好地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的绿的图片,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知到课文内容。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以及组词,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学生喜欢的词,让学生说一句话,提升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

 

三、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提升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这就使学生在教学中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如在比喻句的训练中,教师如果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都是相同的,那么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而小组合作学习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中获得交流,能够获得共同提升。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中,教师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授语言、动作以及外貌描写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这样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探索,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全班交流。

 

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在高年级语文日积月累的考核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考核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再继续由教师组织进行全班性考核,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快速提升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才是有效教学。教师要针对不同学年段学生的不同情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本学年度段的教育教学策略。教师要营造语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及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充分发挥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优势,让学生不断学会自主学习。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篇8

论文关键词:基础英语 教学模式情感 教育多媒体

论文摘 要: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一块重要基石。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讲授’+‘情感教育’+‘多媒体的应用’”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

1 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讲授

1.1 基础英语课应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

(1)语音知识的掌握是专业英语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语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听力水平、口语水平以及阅读速度和理解效率的提高。“人们发出的音,其传递的过程就是接收者听的过程。没有良好的语音基础,就无法把单词的音和义联系起来,就会严重影响听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学好语音,是提高听力的基础,对最终提高听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郭瑞芝,2003)而基础英语又是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学习与提高,所以语音知识的讲授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重音的掌握。一些单词由于重音不同,词性、词义就会发生变化。语音、语调的准确度也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程度。

(2)语法是语言学家对语言本身规律的系统化的归纳总结。教师教授语法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该门语言内在规律的学习和掌握过程。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语法知识运用到阅读和写作之中,达到巩固和熟练的程度。在基础英语课上,教师更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说出、写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

(3)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而基础英语则是词汇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基础英语课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学阶段,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词汇,但词汇意义比较单一。上大学以后,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想在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就必须扩大词汇量,丰富词汇知识。

1.2 基础英语课应融入文化知识的讲授和学习

语言本身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一种载体,一种外壳,其内在富含着很多内容,包罗万象。其中有百科知识、社会文化,更有着人们对生活的哲理和智慧,这就要求基础英语课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融入文化知识的讲授与学习。语言的内涵是知识与文化,而语言是不能离开知识与文化的;离开了内容,运载工具是没有意义的,是空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 基础英语课堂中情感教育的融入

(1)教师利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笔者所在的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所用的基础英语课本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精度》。现就第一册的第二课为例,对利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进行分析。

第二课(Going Home)教师在分析完全文后可让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熟悉文章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很容易就会总结出“Forgiveness”是通篇的主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的谅解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人能够快乐生活的一项重要法则。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那四个热心的年轻人进行分析,得出人与人之间应该存有信任和热情。进而,引申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学会包容和原谅别人的错误。

(2)教师用自身的眼神、表情及课堂用语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情绪是调动语言交际的有利手段。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友好、宽松、自由的表达氛围,就会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轻松的气氛能开启人的左脑(主管语言)和嘴唇”。加之教师带有启发性的提问和鼓励性的眼神、表情更会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学习状态中,从而敢于表达、愿意表达。 转贴于  (3)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对呆板、教条的教学模式充满了排斥。教师可结合所讲授的内容合理的加入“对话表演”、“游戏”、“辩论”、“唱歌”、“自由谈话”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新鲜感和愉悦感,从而减少中国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矜持”和“被动”,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这样会更有利于开启学生的表达能力,调动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继续保持基础英语课,重视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融入情感教育,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把学生的求知激情、创新能力和语言潜力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 多媒体的应用

语言知识的学习是多种形式下的语言信息的传入。教师可通过多种感官,用多种信息形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多媒体技术正是具有这种能力的一种技术。

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现阶段的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虽然已经逐渐摆脱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但大部分基础英语教师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课堂模式。(教师以各种形式,从课文中列出语言点、重点、难点句子,通过讲解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语言点,弄懂句子,理解文章中心。学生课后则困在记单词、词组和语法规则的学习任务里。结果是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乏味。)学习最终成了苦差事,学生也就失去了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媒体的介入,改变了这种尴尬的境地,让一节课有多个兴奋点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兴趣。通过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听并用的语言素材(如时代背景、角色、形象、心理活动等),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尤其是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消化所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容量。基础英语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输入量大。多媒体教学大大加大了课堂信息量的输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如果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就可以将以前需要在黑板上抄写的大量教学内容实现做在课件上,上课时鼠标轻轻一动,教学内容就立刻出现在屏幕上,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从而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师也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其它内容的讲解上,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4 结语

基础英语课程在英语专业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必须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一步步改进、完善。也只有在不懈的实践中,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基础英语课教学任务的目标,最终促使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瑞芝.语言学.语音与听力玄机透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2] 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篇9

        一、基础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全球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复合型英语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英语专业应适时适势地加大力度培养在听、说、读、写、译方面具有扎实语言功底和广博文化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基础英语课是在英语专业学时最多,对学生的专业语言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最为关键的一门课程,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普遍重视。但目前的基础英语教学中,“译”的培养较缺乏。大部分基础英语任课教师都很少注重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偶尔出现的翻译练习,也只是讲解课文难句的辅助手段以及课后练习中停留在句子层面上汉译英及英译汉部分,不能从根本上起到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作用。同时,现在很多大学的英语翻译专业都采用“学科基础+专业模块+百科知识”的模式,而其中的学科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良好的母语表达能力及所学语言国家概况等课程,而担负语言五项技能训练的科目正是基础英语课。因此,在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开始培养学生翻译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翻译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双语能力的平衡发展。目前,很多英语专业学生存在双语表达能力欠缺的问题,笔者曾任“英汉笔译”课程教师时发现,不少学生虽然能理解原文的大意,但却很难用标准的译文进行准确的表达,有的甚至连中文的表达都不很顺畅。因此,提高学生双语语言能力及素养势在必行。在基础阶段的基础英语课开始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双语能力。

同时,翻译能力的培养其实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提高,翻译需要的不仅是语言基础及技能,还要求译员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广博的知识面。因此,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也将会促进其全面素质的发展,这与高校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

此外,大学高校将英语专业的翻译相关课程口译和笔译课只在三四年级开设,而且课时较少,一般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中学新课改使学生英语水平大幅度提高,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进入高等学校后的这些学生可以较快接受翻译教学。

最后,随着我国加入WTO,目前职场急需大量合格的翻译人才,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也将有助于学生将来就业。基础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对英语专业整体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也应该根据社会需求以实用性为原则,引导学生面向市场,加强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二、基础英语教学中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策略

基础英语课教学内容较多,因此对于翻译能力的培养不能占用过多的课时,只能结合基础英语课本身的特点,把翻译理论及技巧穿插在基础英语课文的讲解中,并鼓励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图书馆书籍等途径丰富翻译方面知识,开拓眼界,多进行翻译练习及实践,为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翻译技巧的讲解应以实践为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而大多数低年级学生没有或很少接触过翻译理论和技巧,因此,如果使他们一开始就直接接触理论,往往他们会觉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先以课文中的语句篇章为例进行翻译实践练习,在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并讲解相关理论与技巧的应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教学效果较好。

        2. 结合基础英语教材特点进行翻译实践

基础英语课程最近更新了教材,使用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语综合教程》,此教材共有15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两篇阅读,难度适中,题材、体裁全面,时代性、思想性和人文性都不错,适合低年级学生进行翻译实践。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一些经典篇章或段落作为翻译实践材料,以课堂练习或者课后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先翻译,因为查阅工具书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过程便是学生掌握相应知识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而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翻译技巧及理论,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到做好翻译对原文背景知识理解的必要性。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对翻译练习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培养对翻译的兴趣,加深对翻译相关知识的理解。总之,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安排翻译相关内容,使学生平时多练、多总结,逐步提高翻译能力。

        3. 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辅助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网络已成为现代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基础英语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本能力,而多媒体网络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真实的语料库,开放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是现代英语教学不可多得的得力工具。首先,网络上有大量的翻译素材,教师可以推荐学生一些较好的翻译网站,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拓展知识面。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各种信息资源丰富,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寻找翻译所需的各种相关材料和背景知识,帮助其进行翻译实践,同时鼓励学生将各自搜索到的有典型代表性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交流,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高学习效率。

        4. 改进基础英语课考核中学生翻译能力的评价模式

评价是检验任何课程开发与实施效果的基础。当前高校课程往往通过纸笔测试得出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与学效果的终结性评价和唯一标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翻译能力,改进翻译教学,基础英语的笔试要包含测试学生翻译能力的试题。试题既能考查基础英语的语言要点,又能反映学生的翻译能力。这些翻译试题要基于学生学习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尽量以短小的段落形式出现,考察学生对翻译技巧的掌握程度,并尽可能考查学生平时练习中出现的翻译典型问题,同时兼顾基础英语课文中新词汇及相关语言点的应用。此外,要尽量避免照搬课本或练习册上的原题,否则不能考察学生的真实知识水平。

同时各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英语水平适当组织学生到翻译机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是检测学生翻译技能及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只有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大量实践才能不断提高翻译水平。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内权威的翻译资格考试,一方面,进行自我水平的检测与评价,以利于不断提高翻译水平;另一方面,理解社会对翻译工作的要求及标准,以利于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5. 教师应根据基础英语课的转型而不断完善自身

基础英语教学的转型,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基础英语教师要从思想上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自觉协调翻译与其他英语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要首先确立“引导学生确立翻译意识”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基础英语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活动材料把翻译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低年级确立翻译意识,为高年级学习翻译专业知识与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基础英语教师翻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应进一步加强,大部分英语专业的教师在教授基础英语时,最为注重的是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作为讲授英语翻译内容的教师,不仅要懂得英语专业教师所必备的语言学科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具有扎实的双语基本功,丰富的百科知识和翻译实践经验。这就需要基础英语教师要具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意识与能力,加强专业培训,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素养,同时,与翻译专业教师多交流,以加强基础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目标明确性。此外,还要重视积累实践经验,具有广、博的综合知识,不断创新,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将基础英语教学所需的五项技能中的“译”充分凸显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从事翻译的兴趣。

        三.结语

培养高水平的翻译专业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努力方向。翻译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英语专业通过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对翻译的关注与适当侧重可以引导学生从低年级确立翻译意识、培养翻译能力,为学生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基础英语课程中翻译能力的培养会使培养英语翻译专业人才的改革实践取得新的突破,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沈刚.翻译与翻译教学[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152-153.

[2] 穆雷.建设完成的翻译教学体系[J].中国翻译,2008,(1).

[3]戴炜栋,王雪梅.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J].外语界,2006,(4):2-12.

[4]陈华.谈渗透于课文中英译汉的翻译技巧[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22-24.

[5]胡谨.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12):149-151.

[6]杨智娟.从综合课程理论的角度看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5).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篇10

关键词: 基础英语 语用能力 文化知识 教学模式

基础英语又称英语精读,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学生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的提高、词汇的巩固和发展、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主要依赖于基础英语的学习。因此,基础英语的教学在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依靠讲解课文的内容来传递和处理语言信息,忽略了听说技能的培养,形成了基础英语与视听说的脱节,学生难以将课本上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地运用于实际交际中,也谈不上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得体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语用能力了。

Leech(1983)认为,语用能力以语法能力为基础,既包括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又包括在一定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何自然(1997)认为“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可见,要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即所谓的符合语法规则,还要注意表达的得体性,也就是在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在基础英语这一重要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既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同时又不忽视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我国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都是以语法――翻译法、听说法和意念――功能法为指导原则。这决定了“语言教学以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为中心”(黄国文,2000),而忽视语言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使用。学习的内容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和篇章知识。换言之,是以语言能力为中心,强调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教师的作用在于授业解惑,即传授语言知识(很少涉及英语的社交文化)。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单词语法课文练习”;第二种是“复习新课作业”。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从头讲到尾,每个单词、每个句型都不放过,对重点语法更是倍加重视。学生忙于记笔记,几乎没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就更加无从谈起。课后学生刻苦攻读,不辞辛劳地背单词、啃语法,以求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结果是,学生在各方的期待下通过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的及格证书,甚至这也成为学生衡量自己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然而在实际交际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往往能讲一口比较流利的英语,也很少犯语法错误,但在言谈中却不能很好地注意结合语境,或不顾交际的对象,准确、得体地使用语言。他们常常英语的本族人误解,甚至被认为是故意地、恶意地去破坏交际气氛。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在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建立以交际教学法为核心的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很有必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运用优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在课堂上运用交际教学法。交际法关注学生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交际”不仅仅指相互间的语言信息的表达,它包括人与人之间一切思想感情的交流,是一种栩栩如生的交际过程。“交际语言教学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交际法不仅注重语言的结构,而且还注重语言的功能”。为此,教师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材料,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但要备教材,而且还需设置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只有如此,学生们才能够摆脱“哑巴英语”的束缚,培养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锻炼运用英语的能力,为走向社会后的交流和交际打下基础。

把交际教学法与研讨式教学相结合来创建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现在共同的理想,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根本保证。研讨式教学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它改变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滔滔讲、学生静静听的局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学习能力。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学生要继续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自我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在对已给的文字、史料、图片、实物中去分析、研究、讨论,从而自己去解释、验证、探索有关问题,并且得出结论,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的英语基本功是顺利进行高级阶段英语学习的保证,没有达到合格的英语水平,将会给自身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会阻碍教师进一步地传授知识,进而影响整个教学。因此学生应在多媒体网络的支持下,课前,完成对教学材料中的字、词、句的学习,初步了解篇章和结构和作品的文化、历史和创作背景知识,提高对原文的鉴赏能力。课上,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与讨论,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锻炼自我。

其次,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的修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二十倍,以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需要一桶水。”基础英语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音、语调、音位学、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听、说、读、写、译诸方面受到过全面系统的训练并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教师要具备文化素质和语用能力。何自然等(1986)的语用能力测试表明许多英语教师自身语用、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方式上应更加灵活,符合当前形势对人才的需求。教师所在院校有条件可派教师出去进修,多请外籍教师介绍跨文化方面的知识,与中国教师沟通交流。同时教师对中国文化也应熟悉和了解,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中,传播中国文化,做好文化使者的工作。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外文化应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一门外语的掌握和学习,不但受到目的语文化的影响,而且受到母语文化的更大影响。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它所传承的是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在基础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使用英语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因此,教师要有敏锐的文化意识,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使用英语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知识,提高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离不开文化。在教学实践中,语言与文化的结合至少要有四个切入点:结合词语丰富的文化内涵教授文化;结合词语的历史典故教授文化;结合句子导入文化;结合篇章教授文化。因此,要实现文化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语用能力。作为一名专业英语教师必须努力提高文化素养,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敏锐的跨文化意识,才能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有意识地解释直接影响语言交际的文化因素,并做出分析和解释,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解决发展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素养外语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同时,专业的理论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但是,一个好老师绝不能仅仅盯着教学大纲,而应该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外语教师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使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加充实。

最后,加强交际文化知识的输入,避免语用方面的失误。胡文仲(1994)认为,交际文化是指“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包括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社会规范、礼貌原则、社会语言规约等。在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要向学生传授各方面的英美文化知识是不现实的,但是基础英语课的课文几乎都可以用作介绍英美文化知识的素材,概括如下:

英美人的风俗和生活习惯。如教材《新编英语教程》第三册Unit 9的课文“Celebrating New Year”、第二册Unit 12的课文“The Irish Famine”等课文内容都能反映以上几个方面的文化知识。

英美人的性格特征、价值观等。英美人,尤其是美国人较为明显的性格特征是直率、幽默。在教材《新编英语教程》第五册Lesson 6“My Friend,Albert Einstein”里就有很多幽默的句子来表达作者的那种与众不同的性格。

《圣经》、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渗透在英美人民的生活中,极大影响着他们的语言,如在教材《新编英语教程》第二册Lesson 10“The English language ”就作了大量的介绍。

词语的文化内涵。英语词汇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此语种的褒贬含义与汉语也不完全相同。如fat一词在英语中含有明显的贬义,认为肥胖有损形象、显得愚笨,许多人尤其妇女不愿意别人说自己胖,所以在交往中应避免使用。而在汉语中,“胖”既有褒义如富态、发福、丰满等意,也可指贬义,如肥胖、臃肿等。

可见,在基础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向学生传授恰当的文化内容。通过文化知识信息的输入和认知,帮助学生扩大文化知识的储备量,正确认识中西文化差异,增强语用意识,避免不必要的语用失误。

总之,在当今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基础英语教师和研究工作者正在不断努力研究,探索更好、更适合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已成为一个主要目标和方向,只有当学习者将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取得成功时,才会感到学习的乐趣,获得自信,并进一步带动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从而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New York: Longman Inc,1983.

[2]何自然,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