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文章十篇

时间:2023-03-26 23:11:58

冰心的文章

冰心的文章篇1

当他在键盘上敲打出一行行文字,或者用笔尖在白纸上涂抹出一个个句子时。你会觉得那是一个钢琴手在黑白键上弹奏一曲曲动人的乐章。那些文字犹如跳动的音符,犹如欢乐的精灵。翔舞出写作者王黎冰内心的五彩缤纷。王黎冰就是用这种写作方式与这个世界交流,用一颗十五岁的少年的心。

――王黎冰的老师 蒲莉

儿子笔下有气势磅礴的散文,激情充沛的骈赋,含蓄隽永的诗歌;精微幽深的哲理,浓淡皆宜的抒情,绵密恢弘的论证。体贴入微的描写。这一切。全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

――王黎冰的父亲

王黎冰的文章字字品析,伤感的文字中流露出作者伤感的心,是那么的澄澈如水,那么的沁人心脾。

一一王黎冰的同学 依柔

王黎冰的眼界与心胸宽广,不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与人斤斤计较,他的文章因此深刻和高超,观点更全面,更有人情味,更感人,像《落寞在春景里的秦少游》、《红楼梦随笔》等,体现了他不凡的写作技艺。

王黎冰读的书很多,自然在写作时左右逢源。政治原理,历史典故,源源而至,欲罢不能,同时他的思维也会因此发散开来。很有些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意味,期望王黎冰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作文100分》杂志责任编辑 何娜

看王黎冰的文章,或如先贤妙辞,启人心慧;或是哲人睿语,开我茅塞;或黄钟大吕,惊世骇俗,予人以警策;或悲欢离合,凄婉缠绵,赚人以同情之泪;或画人入骨,绘情逼真。让人了悟人生世相。他的文章应是灵魂真诚的自白,对读者挚友的谈心,他站在“高处”。手握“真理”,徜徉清词隽语,藻思丽逸,风发流韵,似泉水激石,淙淙作琴,若好乌相鸣,嘤嘤如歌。盼望王黎冰在文学的路上越走越远。

――《少年作文辅导》杂志副总编 张朝伟

王黎冰对我说过,他经常这样想,赤、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夏天。太阳红彤彤的,天空深蓝深蓝的,树梢是墨绿的,荷花是粉红的……难怪歌唱者爱唱夏天。画家爱描绘夏天,他这个文学爱好者爱讴歌夏天。那是因为,夏天是世界上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汇。因此,面对这红的、黄的、蓝的、紫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仇恨没有了,烦恼消失了,萎靡不存在了,于是,他就写下了《偶然,爱上冰蓝色的夏天》。这篇文章和他的其他文章一样写得很好,感情是真挚的,语言是美丽的,情境是艳丽的。这是夏天的色彩给他带来了信心和勇气,给作者、读者带来了坚韧和力量。

冰心的文章篇2

冰心奶奶的文章写得非常之好,让人读了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妙而又不现实的幻想之中。读着她的文章,常常让人忘了吃饭,忘了睡觉。恨不得一口气把这一本书全吞入肚里。等你看完书后,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在现实生活中。

冰心奶奶的文章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而且冰心奶奶也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无论她在哪儿,在国内也好,在国外也好,总不望忘了与小朋友们通信。她在生病时,还背着医生偷偷地写信给小朋友们理!像这样爱小朋友的人,在世上并不好找。

冰心奶奶的《寄小读者》杂志,内容包罗万象,像一位好朋友一样,可以与你谈天说地,为你解答问题,让你知道一些新鲜、奇怪的事,让你流下感动的泪,常常让你哭笑不得,让你了解自己,认识世界。

冰心的文章篇3

    一、语言活泼明朗不浮躁

    冰心在《归来以后》中写道:“我素来喜欢小孩子,喜欢描写快乐的事物,喜欢使用明朗清新的字句。”

    冰心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明朗清新的句子在冰心的儿童散文中处处可见。《拾穗小札》中有一段描写:“直到前几天一觉醒来,看见檐前光辉夺目,赶忙爬起凭窗一望,原来昨夜下了一场大雪!屋上地上厚厚软软的一白无际,几只寒雀在蒙着一层雪片的枯枝上啁啾上下;几个上学的、穿着红色蓝色棉猴儿的孩子,手里握着雪球在新扫出来的一条小道上,嚷着笑着地奔走追逐。” 这些句子均被涂上了明朗的色彩,换上了清新的曲子,让读者在回味语言的同时,仿佛在享受一道“声、色、味”俱佳的烛光晚餐。

    再如《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用明朗清新、清丽爽洁的语言,温婉细致地描写了在知春亭畔活动的孩子。首先是写了孩子们的多,多到了“座无隙地”,任何可以坐的地方都挤满了孩子;其次是写了孩子们的欢,欢到了“叽叽呱呱、说着什么、笑着什么;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鲜红的队旗,在骀荡的东风里哗哗地响着”。这是一幅动态的、有声响的活泼画面。在“多”与“欢”的描写中,作者用了“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说些什么,笑些什么”等纯口语词汇,这些词汇没有淡化和俗化作品语言的典雅之美,也没有华丽浮躁之感,反而更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和自然流畅之美;也使散文语言句句铿锵、音像俱足,从而令读者获得了视觉和听觉上的美的愉悦,让人觉得孩子就在你面前。她的创作保持了一贯的清新隽丽的艺术风格,但却没有了过去的迷茫和淡淡的惆怅,而是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呈现出明朗乐观的情调。

    二、儿童散文的用词精炼传神讲雕琢

    如果说叶圣陶的儿童作品在用词上有一种没有雕琢、毫不造作的朴素美;那么冰心的儿童散文在用词上却有一种精于雕琢,又不堆砌的生动美。冰心十分强调作家应该有浓厚的感情表现。她在《关于散文》中写道:“文章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述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抄的语言,乃是代表他自己情感的独特的语言。”正如她所追求的一样,冰心在《只拣儿童多处行》里,没有追求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描写离奇的事物,她专心捕捉和描绘的是儿童生活的细节,通过精炼准确的用词倾诉了自己的情感,并给读者以无限遐想,使读者产生共鸣,仿佛置身其中。

    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首段中,写孩子的多,冰心没有用“成百上千”而改用了“成百盈千”,把“上”字改为了“盈”。为什么要说“盈”?汉语词典内,“盈”解释为“满、往外溢”,冰心在这里用“盈”,这个概写的数字就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盈”再与下面的“闹嚷嚷、飞涌”联系在一起,不正说明此时的冰心已经被孩子们的热情所打动了吗?不正倾诉了冰心多么喜欢这些孩子们吗?再纵观整篇文章,作者是在赞颂春天里无限的生命力,“盈”的运用也是在为后文表达“春天的欢畅、生命力旺盛”作铺垫。本篇散文的第三段,她细致地捕捉到了孩子们鼻尖上“闪”着的汗珠,我想那汗珠一定是晶莹的,是活力的闪现;感受到了“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甚至她还嗅到了“太阳的香气息”。冰心巧妙地运用了动词“闪”与“喷发”。“闪”与“喷发”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作者锤词炼句的精炼,突显了文章活泼轻快的基调,还强调出了孩子们身上散发着的太阳的气息,更进一步表现了春天的活力是藏不住的,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活力是藏不住的,而且这活力旺盛得很,强劲得向外发散着,表现着。并且,这里的“喷发”更显出冰心用词上的匠心,“喷发”也隐含了一个“嗅”,“太阳的香气息”,冰心嗅到了吗?因为她对充满生命活力的儿童的喜爱而产生的想象——八九点钟的太阳,怎么不让人觉得他们在“喷发着香气息”呢?文中我们的“笑”“迎”“挤”等,一“笑”一“迎”,流露出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之情;一个“挤”字,表现出冰心奶奶那颗不老的童心,希望融入他们中间,他们是惹人喜爱的,作者看到这样的情景,内心产生了极大的快乐。

    在这些精炼而准确的用词中,我们丝毫感觉不到做作,也没有堆砌之感,而是充满了作者内在情感律动的再现,同时也充满了语言的音韵美,令读者获得了视觉和听觉上的美的愉悦。

    这些精心的雕琢,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感受到了冰心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词语的精炼传神,看到了冰心的匠心独具。广大读者读完后不仅交口称赞,更学到了很多。

    三、儿童散文的修辞文情并茂显灵活

    “腹有诗书气自华”,冰心的文章,使读者受到爱和美的教育。作为女性作家的冰心温柔细腻的性格体现在文章上则是抒情委婉轻柔,风格清新明丽,想象深远而富有诗意。她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修辞手法,来熔炼优美的文学语言,表现出女性的细腻、婉约、柔美隽丽,让作品充满明朗俊逸的色调。

    1. 化用古代诗词进入自己的文字。冰心自己也在1963年的《谈点读书与写作的甘苦》中写道:“在手边和枕边,常常放几本古典的散文或诗词,为什么说古典的呢?因为今人的一些好的词汇有不少还是从古典书里来的。”正因为冰心精通古代文学,能非常熟练地背诵大量古代诗词,甚至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于眼前的景物人事,或心中的喜怒哀乐,常常会脱口而出地引用古代诗词中的某些句子来表达她的感受,抒发她的情绪。

    除了经常引用古代诗人的诗句外,冰心更多的是把古代诗句加以变化剪裁,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语汇,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色彩更加丰富。冰心的散文中经常用到的“浮云蔽日”“山雨欲来”“斜风细雨”“柳暗花明”“雨雪霏霏”等,都是把古诗句化作自己的用语。《寄小读者通讯十六》冰心写在冰雪中行走:“下楼微步雪林中曲折行来,偶然回顾,一身自冰玉丛中穿过,小楼一角,隐隐看见我的帘幕。虽然一般的高处不胜寒,而此琼楼玉宇,竟在人间,而非天上。”这些文字很明显是从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演化而来的。

    又如《只拣儿童多处行》中写道:“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很明显是引用了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中的诗句,并进行了巧妙而贴切地化用。这样不仅增加了文章文采,也彰显了她散文明朗的艺术色调。

    2. 在散文创作中运用了多处比喻,使文字更加具体化与形象化,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文章形成了明快的节奏美。如《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开头写道:“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颐和园,看见成百盈千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这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句,用“魔术匣子”来比喻颐和园,突出了颐和园内涵的丰富,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用“小天使”来比喻孩子们,“天使”本来是指宗教中神的使者,西方文学艺术中,天使的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少女和小孩。冰心说孩子们是“从大魔术匣子里飞出的小天使”,把颐和园的大门一打开,变幻出了无数让作者挚爱的惊喜——漂亮的、可爱的、充满活力的儿童!一个“飞”字,既让我们想到天使的翅膀,更让人看到了孩子的活泼可爱。这里冰心用生花妙笔,把情景再次呈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读者感受到儿童的多与欢快。又如“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地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开得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冰心用“喷花的飞泉”比喻密密层层的海棠花,突出了花开之多、之密、之美,既让人感受到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觉得海棠花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更让人感觉到春光的饱满与烂漫。

冰心的文章篇4

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如今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可谓顶级名胜。80年代初,我有机会到那里观光,开眼又开心。面对这座历经两千年漫长岁月,至今仍然造福人民的工程,我对它的建造者产生了由衷的敬仰与感念。触动、感动乃至震动,变成了要写点文字的冲动,不写下来仿佛深有歉疚,于是便构思了这篇散文。

构思文章,须胸有成竹,需要理清思路,抓到一个贯通全篇的线索。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呢?现在我打个形象的比方,就是把一句人们常说的俗话“顺藤摸瓜”倒过来―――顺瓜摸藤,再顺藤摸根。“根”便是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即咱们常讲的主题。

世间万物万象,都是由种种矛盾、种种联系组合而成的。其中的一对联系叫“因果”。笔者对都江堰伟大工程的感动,归结到一点便是“由果及因”。朋友们不妨从文章行文上找找这个线索,然后我再把自己如何表达的实况向大家介绍,看彼此的意见是不是符合。

秦朝蜀郡太守李冰,作为一任地方长官,是当地的“第一把手”。他在职期间兴利除弊,主持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这不是一般的政绩,它利在当时,功盖百代。而成就这一伟业,归根结底在于李冰太守的人格,他的精神。这个精神包括忠,包括智和勇;古人所崇仰的品节操守,支配人的作为的根本动力全在这里了。这篇散文就是要通过个人的具体感受来肯定、来歌颂这个光耀千古的精神。在文章里,“根”就是它,主题也是它。

知道了“根”,怎样来展现它,充分圆满地表达它呢?就这么直截了当地讲述出来行不行?当然也行,但那就是另一种体裁的文章了,比如评论文或者知识性说明文。散文这一文学体裁,要讲究形象性、可感性,要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这时候笔者的思考着重在“因果关系”,就是由“根”联系到“藤”,再联系到“瓜”。藤是指由李冰的精神品格支配而创造的水利工程;瓜就是都江堰灌溉农田,造成的丰收与富足。心里明确了这层关系,又怎样通过文字来适当地表述呢?

冰心的文章篇5

“镂冰”,即雕刻冰块,喻以徒劳无功。汉桓宽在其《盐铁论》中说,一个人如本身缺乏资质,即使有贤师良友,也如同“画脂镂冰,费日损功”,难以成就。脂,油脂。“画脂”意同“镂冰”。

“刻汁”与“镂冰”引发感触,缘于自己一生好书法篆刻,历经四十多年的学习探索过程,虽不敢以“刻汁”自诩,倒是一路坚持走了过来。而书法篆刻历来被称为“壮夫不为”的“雕虫小技”,其结果无非是“画脂镂冰”而已。“刻汁”是一种精神、一个过程,“镂冰”是结果,二者之间竟如天壤之别。

书法篆刻创作不以表现文字内容为首要目的,但其终归是缘汉字而生成的艺术形式,脱离了汉字结构及由文字构成的文学性、思想性,则书法篆刻不复存焉。有意义的文词不仅能调动、激发创作情绪,且能滋养性情、变化气质。于是,三日之内,先后刻了“刻汁”和“镂冰”二印。(当然,其间还有另外的作品。)

两方印是准备作引首章用的,所以都选取了长方形。“刻汁”印借鉴于秦半通的形式,以日字格分割印面,有利于整合章法关系。二字之中,“汁”字结构简单,着重在笔画形态上有所变化,借以丰富其表现力;“汁”字既简,“刻”字便须加强结构上的变化,运用弧势以形成张力。对于字形简约的印文而言,最忌刻得简单,让人一眼看穿。须在诸多细节上下功夫,使方寸之间充溢着可读性,耐人寻味方好。

冰心的文章篇6

【关键词】《冰点・人物》 典型人物报道 转型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朝着价值更加多元化、社会结构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而此时,传统意义上的典型人物报道难以像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时代一样产生轰动效应。“社会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分化,其结构趋向复杂,同质性减弱,异质性增强;社会相对的自主性也大为增强,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明显。一种典型报道很难把全社会的人都调动起来,形成轰动效应。”①

因此,新闻从业者和媒体开始思考典型人物报道如何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逐渐抛弃“高、大、全”的写作方式,开始注重细节,还原人物本身。另一方面,非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也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冰点・人物》便是其中翘楚,它将眼光投向了广大的普通人、小人物,通过写人,来书写社会,倡导人性的真善美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一、关于《冰点》及《冰点・人物》

《中国青年报》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好的报纸之一,她站在时代前沿,以敢言著称。《冰点》创刊于1995年1月6日,作为特稿专版,成为《中国青年报》“站在社会进步潮头”的代表,自创刊以来,就备受读者和业界推崇。1996年,《冰点》被新闻界专家评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栏目”。2004年6月2日,《冰点》改名《冰点周刊》,扩大到四个版面,分别是《冰点・特稿》、《冰点・文化》、《冰点・探索(科学)》、《冰点・人物》。扩版后的《冰点周刊》四个版的平均阅读率持续在70%以上,居《中国青年报》各版阅读率之首。

《冰点・人物》位于报纸最后一版(即第十二版),“封底人物”是《冰点・人物》中版面最大的一块,每期写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人物,文章字数在3500字左右。通过人物,《冰点》在向读者传达一种社会价值观,在倡导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性的真善美。

“冰点”就是“在不放弃社会‘焦点’、‘热点’的同时,更多地去关注尚不那么显著的人群和事物;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想法;更多地发表一些人所未言的真知灼见。”②扩版之后的《冰点周刊》在“封底人物”的选择上也恪守着创刊之初的想法,将眼光投向普通人,寻找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和特质。《冰点》主编李大同在《周刊创刊致读者》中写道:“人物”版的设置,既和本报的传统有联系,也和我们所处的时代相关。在当代中国,人们开始前所未有地关注普通人的命运,这不是因为古道热肠,而是因为每一个普通人的命运,换个时空,就是我们自己的命运。我们不能对普通人的喜乐哀怒熟视无睹,他们是我们的邻居、亲戚、朋友、孩子和老师,他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与我们同构的。我们希望,通过对各个阶层人的描述和回忆,人们感动、思索,大泪滂沱、幽思绵绵……③

在“封底人物”的选择上,《冰点》“关注普通人的命运”,通过书写人物来书写社会,通过书写人物来让人们思考社会。

二、《冰点・人物》的人物选择及写作

在人物的选择和写作上,《冰点・人物》继承了《冰点》的一贯风格:做普通人的文章,表现不普通的主题。本文选取《冰点・人物》从创办伊始到更换主编期间的文本进行研究。

1、关注普通人不普通的特质

作为《冰点・人物》的重头戏,“封底人物”在人物的选择上,坚持了以前“冰点特稿”的风格,坚持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普通人都能够走进《冰点》。进入《冰点》编辑记者法眼的普通人必须有着不普通的特质。

从2004年6月2日―2006年1月18日,《冰点・人物》共刊载了79篇报道。在这79篇报道中,除了广东省前第一书记任仲夷和世界富豪肯尼斯・贝林以外,剩下的都是普通人,他们是普通的市民、农民、打工者、律师或者记者等等,他们没有显赫的身份,而且很多事件在主流政治话语之下也难以成为典型。但是,这些人都有着不普通的特质。他们之中有为艾滋孤儿救助而四处奔波、四处碰壁的志愿者,有倍受“职业伦理”、“世俗伦理”严酷煎熬的《每周质量报告》记者,也有在制度的“铜墙铁壁”前坚持前行的专职公益律师等等。他们的行为和遭遇,让人们觉得不寻常,但又真实地发生在我们周围。因为“他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与我们同构的”,而《冰点・人物》所选择的这些人的特质,向我们展现了这些“同构”。

2、平视角度,客观记录

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将正面典型美化成“神”,而将负面典型丑化为“魔”,以一种仰视或者俯视的态度看待典型人物。这使得受众对媒体上报道的典型人物缺乏信任感,而且有着强烈的距离感,造成受众的逆反心理。

《冰点・人物》采用平视的角度和人物对话,展现现代社会的多元价值。记者就像是在为读者讲故事一样,将文中人物的事迹娓娓道来。记者只是个记录者,将自己所看到的、所采访的告诉给读者。虽然在写作过程中,记者可能会对一些具体场景做报告文学式的处理,但这也是采访所得,并无虚构成分。记者以旁观者的立场,看待人物、记录人物和事件,不参与,更不对人物和事件做有痕迹的点评。

3、宏大主题,微观入笔

《冰点・人物》并非是为了写人物而写人物,也不是为了宣传目的而写人物。在每一个人物背后都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社会问题,或者是令人深思的可贵精神。但是,在具体的报道过程中,记者仅仅是从细节和人物语言中刻画人物,通过细节和语言表达记者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记者将思考的余地留给了读者,希望读者通过思考解读人物背后的深刻含义。李大同说:“在任何其他社会里,新闻界也都只有一个权利:告知社会发生了什么”④,而告知之后的价值判断的权利属于受众自己。《冰点》为读者设置了一个宏大的主题,希望读者能够在细节化的写作中体会到这样的主题。

三、《冰点・人物》所展现的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

《冰点・人物》展现普通人的目的在于挖掘这些人物所代表的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冰点》所选择的人物“通常集中反映了当前社会的矛盾、困惑、痛苦和缺项,是一个当代中国的社会实景”⑤,期望用新闻影响今天。

1、发现人的闪光点

“封底人物”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这些普通人创造了不普通的生活。例如,退休大夫赵华琼在杭州专门为“贫民”开了一家医疗门诊,全心全意为民工服务,却使自己负债累累;87岁的老人苏桂琳退休之后用心学习,在阔别近70年后重圆大学梦;北京市民沈继光,二十年痴迷地用镜头收拾古城残片……

这些人物具有的闪光点,是吸引读者的要素,这些闪光点启发人们奋起向上、思考社会问题。这些人物代表了与之类似的一类人,通过报道使这些人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赏识、批判和思考。《冰点》首先发现并挖掘人物的闪光点,体现人物的价值,以促使读者思索。

2、展现转型期中国的实景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新的社会转型期,诸多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冰点・人物》将转型期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诸多困境和实景不露声色的记录了下来。2004年6月2日―2006年1月18日《冰点・人物》所报道的79个人物,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议题:社会公平正义、社会民主、法制建设、文化、公民权利、弱势群体等。在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候,《冰点》在不断地提示人们思考中国社会转型期所遇到的诸多问题,通过文章中的人物来促使人们思考现实问题,思考中国社会的发展之路,“暴露”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

“封底人物”选取人物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一个侧面加以书写并放大,例如,用书讯记录世相的浙江书商范笑我,记者紧紧围绕“书店”和“书讯”组织文章,对范笑我的其他方面并无着墨;中国第一位公推直选的镇党委书记刘刚毅,文章中除了记述其执政和选举过程,并无他处着墨。“一个侧面”的书写与放大,同样让读者觉得人物丰满可触,而且毫无夸张之嫌,原因就在于这些人物背后所展现的社会实景,深深的吸引了读者,令读者感动、思索。

3、倡导主流的社会价值观

李大同曾概括其编辑宗旨为:主流媒介在判定新闻价值时,应当意识明确地有一个参照系,即敏感到社会是否在某一方面已经发生了失衡;社会某一部分人群是否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利益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害,等等。主流媒介的社会责任,就在于用强化某方面报道来提出警告,成为社会“纠偏”的领头羊……⑥作为《冰点》组成部分之一的“封底人物”,也遵循了这一编辑宗旨,而且,“封底人物”在通过人物报道向人们提出警告的同时也在努力塑造社会的参照系。

这个“参照系”是主流的社会价值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中国社会的价值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但是某些社会价值观应该是社会成员需要遵循和倡导的。人性的真善美、保障公民的权利、关心弱势群体、倡导民主法治等等,都应该成为媒体的“参照系”,是媒体向公民强调和倡导的重点内容。“封底人物”在报道人物的时候,通过记者对报道角度、报道细节等的选择,将以上这些社会价值观不断地传达给公众。

寻找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是文章吸引读者的第一要素,文章的最终目的是向读者描述现实的中国社会、在多元价值观的社会中倡导普世社会价值观、倡导人文关怀。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冰点》创办十余年来一直倍受读者关注,阅读率长期高居《中国青年报》各版前列。

结语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传统典型人物的报道手法、宣传方式日渐式微。因此,媒体典型人物报道走向多元,着力于还原人物本身,回归人物新闻的行列,非典型人物报道应运而生。记录时代、影响今天的《冰点・人物》成为非传统典型人物报道的代表之一,也可以作为中国非传统典型人物报道未来发展的参考之一。■

【本文系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人物报道的新路径》2010CXS035阶段成果,由《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①吴廷俊、顾建明,《典型报道理论与新闻思想》[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3):48

②李大同:《冰点故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5

③《冰点》周刊创刊致读者[N].《中国青年报》,2006-06-01(B1)

④⑤石岩、李大同,《用新闻影响今天》[N].《南方周末》,2005-12-22

⑥唐晓霞,《人文关怀,转型期主流媒体新闻理念的擅变――以《中国青年报》“冰点”专题报道作为文本分析》[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46-47

冰心的文章篇7

冰心的一些作品,总是在景物描写中体现出某种哲理来。例如,冰心在晚年的力作《霞》中写到:

“……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灿多彩的……一个生命会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

这些文字全是诗情的迸发,全是警句,全都发出智慧和哲理之光!冰心真正做到了“哀而不伤,动中法度”。

二、个性化是冰心散文语言较显著的特点

散文是以语言来显示作家个性的。换言之,散文作家以个性化语言来显示其散文的个性特色。冰心是现代散文界杰出的文体家,她的散文语言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爱的哲学”是冰心用文学书写的灵魂,贯串其散文的始终。在中国古代有“爱屋及乌”的典故,冰心却有“爱人及病”的痴情。你听她说:“我病中没有分毫不适,我只感谢上苍,使母亲和我的体质上,有了这样不模糊的连接,血赤是我们的心,是我们的爱,我爱母亲,也并爱我的病!”爱自己的疾病 ――多么反常的心理,多么富有个性的语言!这就是冰心,只有冰心才会用这种出人意料的至极之笔表达诚挚深沉的感情。事实上,冰心这种个性化的语言随处可见。如,冰心《闲情》的这样一段话:

“小孩子们真可爱,在我睡梦中,偷偷的来了,放下几束花,又走了。小弟弟拿来插在花瓶里,也在我睡梦中,偷偷的放在床边几上。――开眼瞥见了,黄的和白的,不知名的小花,衬着淡绿的短瓶。……原是不很香的,而每朵花里,都包含着天真的友情。”

这段文字与冰心一贯的文字风格相一致:清新秀丽,保持着闲云流水般的自然、飘逸之趣。在静静、淡淡的文字中,把心灵深处一缕温情流露出来。

语言好比叶子点缀在思想的枝头,正如冰心说:“我平日总想以‘真’为写作的唯一条件”,“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他自己情感的独特的语言”。

三、冰心散文的语言铿锵悦耳,富有图画美和音乐美

冰心称得上是一位用文字代替色彩的超等画家,她绘景设色从不重彩浓抹,往往极简约极淡雅的几笔便能达到传神之妙,使其散文富有诱人的图画美。如,《还乡杂记》中,写闽北公路:“是细细的红土铺成的,光滑如拭,纤尘不生。”写森林:“浓郁的森林,深绿的帐幕一般,把我们围盖起来。”至于描写外国风光的篇章,更是琳琅多姿,“声、色、味”俱佳。如,《再寄小读者・通讯五》写西西里岛海边生活的风味:“枕上听得见鸥鸣和潮响,用饭的时候,仿佛也在啖咽着蔚蓝的水光……”

冰心的语言清新柔美、婀娜多姿,其语言的图画美在《樱花赞》中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可见,冰心的散文还富有音乐美。这种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一直延续在冰心当代散文名篇中。例如,在《再寄小读者之通讯二》中,作者写到:“在这篇通讯里,我给你们介绍一幅极感人的图画……”“看!画的左上角,是人民大会堂,门前只停着一辆轿车,司机站在车边等着,是‘夜深人静’了啊。”(总理)“关怀着每一个人辛苦工作,却没有想到自己的日夜辛劳。总理是多么伟大啊!”这些无不使人体会到作家的崇敬、喜悦的心情,使作品充满了健康、乐观、开朗的新时代气息。

四、清丽典雅是冰心散文语言的重要特点

冰心对古典文学有较深厚的修养,她善于提炼口语,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形成“清丽”、“典雅”的冰心体文学语言。冰心善于“创造性地运用许多有生命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注意文字的锤炼,节奏的推敲,再加上伶俐的笔致,使这种语言既有白话文自然流畅、潇洒多姿的优点,又有文言文简洁优雅、铿锵悦耳的优点。”如,《笑》中,冰心“爱浸些旧文学的汁水进去”。在对客观景物进行形象生动的描绘中,自然巧妙地将古典诗词散文中有生命力、表现力和表意活泛的文言词汇揉合进去,创造深邃优美的意境,使之具有诗情画意,在清新鲜丽之中透出古朴典雅之美。且看: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荧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冰心的文章篇8

哈尔滨地处中国的最北端,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夏季凉爽怡人,冬季漫长寒冷。太阳岛、东北虎林园、伏尔加庄园、玉泉狩猎场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哈尔滨更是世界冰雪文化发源地之一,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松花江上冬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这里有亚洲最大的滑雪圣地——亚布力滑雪度假区以及二龙山滑雪场等数十个设备齐全、规模完善的大型滑雪旅游场所;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是冰雪资源的一次大聚会,冰峰林立、银雕玉砌的冰灯雪雕在全城比比皆是,令人眼花缭乱。

于2013年1月5日盛大开幕的第29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将以“满城冰雪,欢乐天地”为主题,呈现“欧陆风,冰雪情”的城市特色和节日氛围,让游客感受丰富的冰雪活动,体验冰雪的魅力和快乐。冰雪节期间,哈尔滨将举办哈尔滨伏尔加越野滑雪节、白渔泡贡鱼节、中国·哈尔滨第29届国际冰雪集体婚礼、第13届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2013冰雪之约等活动,以及国际冰球邀请赛、国际雪联滑雪系列赛等体育赛事。此次,哈尔滨还将创新举办首届寒地博览会,与冰雪节同日开幕,这将是一次融经贸、旅游、历史、民俗、艺术、体育、论坛于一体的寒地文化博览盛会。

冰雪大世界:世界级冰雪游乐园

又是一年的冬天,又要为海内外游客打造一场冰雪的盛宴。哈尔滨人把每年的1月5日定为“冰雪节”,这一天,冰雪节盛大的开幕仪式就在冰雪大世界里举行。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位于松花江北岸,是哈尔滨马迭尔集团受市政府委托承办的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活动,今年已经是第14届了。在约80天的活动期间,冰雪动漫、冰雪演出、冰上杂技、冰雕展览与各种冰雪奇观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色彩斑斓。

主题为“梦幻林海雪原,神奇冰雪动漫”的第14届冰雪大世界,园区75万平方米,计划用冰量为18万立方米,用雪量15万立方米,参与建设人员大约有7000人。园区内的地标建筑冰晶宫高48米;景观大门长约为240米,高约25米。冰晶宫、神话园、海螺湾、冰河世纪、冰啤波尔卡、探冰川、迪士尼、国际冰雕大赛、欢乐颂9大景区独树一帜,通过创新思维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化团队全力打造出一个世界级冰雪游乐园。

本届冰雪大世界与以往相比有着突出的特点。芬兰的《愤怒的小鸟》创作公司、美国的《冰河世纪》创作公司,以及《蓝精灵》的创作团队,今年都将会把自己的作品融入到冰雪大世界的园区内进行展示和娱乐,这充分体现出了冰雪大世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14届冰雪大世界今年增加了30余项互动活动,包括森林小火车、最长的雪橇场地、雪圈速滑、冰上自行车、滑冰等等。不仅仅晚上,白天冰雪大世界将盛开冰雪嘉年华,其中扩建至1200平方米的滑雪中心更是让人瞩目。

看过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人,都会被它规模巨大的人工建造的冰雪梦幻童话世界的绚丽多姿、美妙无穷而震撼。而这样一个如此大的工程竟然是在短短的20几天中拔地而起的。而由于气候的原因,从采冰到冰雪建筑、灯光布设,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就让这世界之最的梦幻世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这不能不说是哈尔滨人创造的一个奇迹。

太阳岛雪博会:雕塑艺术的饕餮盛宴

作为冰雪节一个重要组成,第25届哈尔滨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以“雪的世界,雪的梦想”为主题,以“一首用雪演绎梦想世界的乐章”为主线,通过不同乐曲的节奏和韵律为中外游客奉献一场集国际性、艺术性、参与性、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生态性于一身的雪雕盛宴和冰雪嘉年华,为中外游客提供了一个畅游雪雕艺术海洋的好机会。充分展示了太阳岛中国雪雕艺术发祥地今天的国际影响和地位,尤其在促进冰雪文化、冰雪艺术、冰雪旅游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

本届雪博会以雪为主要素材,与哈尔滨音乐名城流淌的音乐相呼应,精心设计了一部演绎“雪的艺术、雪的欢乐、雪的梦想”的华彩乐章。沿着这一激情的主旋律步入雪博会,可以阅读到7个个性鲜明、魅力十足的精美冰雪曲目,这便是梦想前奏曲、时光进行曲、生命奏鸣曲、世界摇篮曲、欢乐狂想曲、浪漫小夜曲、盛世圆舞曲七大景区。

伏尔加庄园: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从哈尔滨市区一路向东来到伏尔加庄园。园里,悠美的俄罗斯音乐在空中回荡,精心排练的舞娘在露天舞台上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2007年,圣·尼古拉大教堂成为了伏尔加庄园内第一个破土动工的复建建筑,成为了庄园的核心建筑。之后的5年时间里,庄园陆续复建了许多哈尔滨的俄罗斯老建筑。

在伏尔加庄园,可以徜徉在帆船形状的“米尼阿久尔”餐厅、“凡塔吉娅”俱乐部;而伏尔加宾馆、普希金沙龙、巴尼亚洗浴中心则是俄罗斯经典建筑的拷贝;此外,一些在俄罗斯境内早已消失不见的老式建筑,如巴甫洛夫城堡、奥尔洛夫马房、圣彼得堡渔村等,则在伏尔加庄园再现风姿。在这里,俄罗斯文化与哈尔滨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正完美交融。

在伏尔加庄园欣赏无限美景和建筑的同时,一定要看看这里的俄罗斯歌舞演绎。美丽的俄罗斯姑娘美艳激情,帅气的俄罗斯小伙子充满了魅力,他们的表现艳而不俗,美丽风雅,既给人视觉的冲击,又给人美的享受。还有俄罗斯民间音乐手风琴、巴扬、吉它的演奏,中俄演员合演的手风琴与小提琴演奏等,大家熟悉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让人们浓郁的怀旧情绪在音乐中得以释放。

哈尔滨:非去不可的冰城夏都

近几年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以在保护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原生态基础上,做出了万顷松江湿地这篇大文章。叫响了“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品牌,让海内外游客领略了“冰城夏都”的风采,哈尔滨历史文化独特于中国文化的一面值得一游。也因此,越来越多国家的游客开始关注哈尔滨。

作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城市,哈尔滨已经逐渐成为部分海外游客来华的必经之地。因此,哈尔滨旅游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为助力入境旅游发展,哈尔滨在交通、住宿、餐饮、通讯、金融、治安等方面形成了极好的环境,纵然是从中国最南端的三亚,直飞哈尔滨也仅需要5小时的时间。哈尔滨优化了入境旅游的关键。

冰心的文章篇9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又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调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教育我们要爱鸟护鸟,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把握这一指导思想,本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激情,接受情感的滋润、心灵的洗礼,感受生命的可贵的美好初衷,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要求】

1.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5、6、7节。

2.认知目标: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词。

3.情感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复述天鹅破冰的场面。

2.有感情地引导儿童感受故事中的形象,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天鹅的故事》。

斯杰潘老人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并且被感动过的故事。请同学们通读课文,说说课文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

二、在交流中学习有关内容

预案:

1.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三次叫声并依次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发现课文中老天鹅撞击冰面的特写,教师要有机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旋涡。

3.对老天鹅是“破冰勇士”的理解。

4.对老人放下猎枪的质疑和释疑。

三、随着学生的交流有机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

(一)对三次叫声的理解

1.学生交流自己对三次叫声的理解的看法。

2.教师的引导:逐一对每次叫声的不同含义的理解。

3.在勇敢地撞击冰面的时候,没有一只天鹅叫,但是当很多天鹅都参加撞击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叫声,请问这叫声代表什么呢?

4.他们在破了的冰面上快乐地、自由地游着,快乐地觅食,是拥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次叫声。

(二)对老天鹅撞击冰面的特写的理解

1.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对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的理解。

2.重点理解关键词语:“像石头似的”、“腾空而起”、“撞击”、“颤动”……

3.点拨:你在冰面上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裂开了一道缝。

看到了——又开了一道缝。

还看到了——冰面上是羽毛和鲜血。

你体会到了什么?——勇敢和顽强——“破冰勇士”的称号。

4.体验:请学生用自己的右手象征那只老天鹅,随着课文的内容,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验。(痛)再来一次,(更痛)——体验老天鹅第二次、第三次……撞击冰面的情景,进一步理解老天鹅的勇敢和顽强。

5.颠簸学生对其他天鹅的理解。当他们看到这只老天鹅从天上落下来撞击冰面时是怎么想的?当他们第二次看到老天鹅撞击冰面的时候他们又怎么想?当他们看到老天鹅第三次撞击冰面,冰面上出现了裂痕,还有满冰面的羽毛和鲜红的鲜血的时候,他们又怎么想?他们被感动了——他们也加入了撞击冰面的行列,而且鼓舞着,叫喊着。

教师深层次点拨——同时还感动一个人——

(三)对老人放下猎枪的质疑和理解

1.当你们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2.学生在读书后提问:总的可以归纳成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要放下猎枪?

3.在交流中体会老人当时的心理。

冰心的文章篇10

这个世界物欲横流,车水马龙,纷繁复杂,内里与表层同样膨胀着炽热,而我们芸芸众生在矛盾中徘徊。我们无法像屈原一样自沉汨罗江以祭奠黑暗,也无法像庄周一样“曳尾涂中”,更无法像苏轼一样大呼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不禁想起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该是怎样的一种大智慧啊!在人境,却能以一双冰冷的眼,洞察一切,犀利冷峻的目光,穿透一切。只有这冰冷的眼,才能攫取生活的真谛,由繁杂抽象出至纯至简,由虚浮抽象出至真至诚。用冰冷的眼去看世界,你才能用一种理性的思维去衡量你的世界,而不是在做一个思维的游戏。如此,感性的文字方可表达出你的理性的思考,独立而又独特的思考。理性的思考与感性的情愫完美结合,那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唯美啊!

用冷眼看世界,你心中与笔下的文章因而简单,因而清朗,因而透彻。

物质越来越丰富,我们最终再也无法回到那个草丰水美的纯真年代;世界在变热,人与人之间却越来越淡漠。在这样的风雨飘摇中,我们的精神支柱也随风摇动,甚至在渐渐堕落。别让火热的心冷却,即使身在沙漠,笔下也能流出希望;别让火热的心冷却,即使身在荒野,笔下也能流出肥沃;别让火热的心冷却,即使身在孤岛,笔下也能流出富有。一如巴金先生,在的混乱中依旧热情,依旧真诚,用热心、用真诚摆渡了一个世纪。冰心说,假如生活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活是有趣的,今生已满足。她也是这样做的,一代又一代的人被她温暖着,被她的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温暖着。那么也让我们用一颗火热的心去爱这个冰冷的世界,用细腻的情思去描绘这个粗糙的世界。

用热心爱生活,你心中与笔下的文章因而温馨,因而充实,因而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