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现代诗十篇

时间:2023-03-20 19:57:58

冰心现代诗

冰心现代诗篇1

作者:冰心

春水!又是一年了还这般的微微吹动。

可以再照个影儿么?春水温静的答谢我说:“我的朋友!我从来没留下一个影子,不但对你是如此。”

2、《母亲》

作者:冰心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3、《十年》

作者:冰心

她寄我一封信,提到了江南晚风天,

她说“只是佳景没有良朋!”

八个字中,我想着江波,想着晚霞,想着独立的人影。

这里是只有闷雨,只有黄尘,只有窗外静沉沉的天。

我的朋友!谁说人生似浮萍?

暂住……

冰心现代诗篇2

摘 要:冰心诗集《繁星》《春水》中的小诗洋溢着强烈的生死意识和浓郁的自然情怀,其对生死的叩问和对自然的体悟正是诗人宗教式人生观的再现。可以说,冰心小诗的创作与佛教的影响密切相关。所以,研究佛教对冰心小诗创作的影响是必需的,也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 :佛教 冰心小诗 《繁星》 《春水》 生命轮回 自然参悟

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1](P98)1923年,冰心诗集《繁星》《春水》出版后,“促进了中国新诗史上出现一个‘小诗的流行时代’”[2](P96)。她的小诗引起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诗坛的广泛关注。

1921年9月结集的《繁星》,冰心在其《自序》中写道:

一九一九年的冬夜,和弟弟冰仲围炉读泰戈尔(R.Tagore)的《迷途之鸟》(Stray Birds),冰仲和我说:“你不是常说有时思想太零碎了,不容易写成篇段么?其实也可以这样的收集起来。”从那时起,我有时就记下在一个小本子里。[3](P3)

诗人在这些“零碎的思想”中“寄寓一种人生哲思”,体现在小诗创作中,是对生死的叩问和对自然的体悟,更是对人生本质存在的深层次思索。细读《繁星》《春水》不难发现,诗歌中洋溢着的强烈的生死意识和浓郁的自然情怀,正是诗人宗教式人生观的再现。

冰心的宗教式人生观应该是在基督教和佛教两种宗教文化的复合之下形成的。诗人早年在贝满女中、协和女大等教会学校学习生活过,因此基督教文化对其思想和感情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又不可否认,冰心的一些小诗确实体现了佛教的某些基本义理,本文则重点论述佛教影响下的冰心小诗创作。

一、生命的存在与轮回

人类天生就有一种对生向往与渴望,对死恐惧与逃避的本能。“宗教正是在人的这种乐生惧死的本能基础上,给人们创造了天堂仙境的幻影和地狱的恐惧,创造了灵魂不朽的迷幻,给人们以某种心理的补偿和安慰。与此相应的宗教艺术,同样也乐于将生与死作为它永恒的主题,创造出无数悲悲喜喜、幻影丛生的故事。”[4](P47)

冰心也一直思考着生的起源和死的终结的问题,但始终未知答案。她将自己对生命的源泉和归宿的困惑一一记录下来:“我们是生在海舟上的婴儿,/不知道/先从何处来,/要向何处去。”(《繁星·九九》)[3](P33)“流星——/只在人类的天空里是光明的;/它从黑暗中飞来,/又向黑暗中飞去,/生命也是这般的不分明么?”(《春水·六〇》)[3](P77)“在模糊的世界中——/我忘记了最初的一句话,/也不知道最后的一句话。”(《春水·七四》)[3](P81)

因为自身还没有能力弄清楚“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个宗教的、哲学的问题,所以冰心时时处于一种对生命不可解释的忧思和不可把握的疑虑之中,进而产生了对易逝生命的无限感叹:“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繁星·八》)[3](P6)“风雨后——/花儿的芬芳过去了,/花儿的颜色过去了,/果儿沉默的在枝上悬着。/花的价值,/要因着果儿而定了!”(《繁星·一三六》)[3](P46)“当我看见绿叶又来的时候,/我的心欣喜又感伤了。/勇敢的绿叶呵!/记否去秋黯淡的离别呢?”(《春水·八〇》)[3](P83)

冰心对残花坠地、绿叶临秋的感伤也只是短暂的,她探寻的并不是普通的生命存在,而是包括生前死后的生命存在的一种超越时空的思索。诗人没有只哀叹人生之须臾,而是对生与死有了新的思考——死并不是所谓的生命终结,而是新生命的肇始:落红虽然撒得满地,但终归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结出果实就是落花生命的延续和价值的肯定;绿叶虽然经秋离别,但诗人欣喜的是,一度春风绿叶还可重来。“应该说,冰心的这种对生命短暂的感觉决不同于中国古代文人的那种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想,这是一种似乎参透宇宙人生之后的对生命的慨叹。”[5]

冰心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可以说和佛教所说的生死轮回相似相通。《心地观经》卷三有云:“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6](P17)“有情”是佛教对人和一切有情识生物的通称。在佛教看来,众生各依善恶业因,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这六道之中轮回,生死交替,如同车轮般旋转不停,因此,佛教世界的生命是不灭的,是生生世世、连续不断的。生死轮回的生命观几乎存在于每一部佛典之中,比如对中国佛教的禅、净、律、密、教都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大乘经典《楞严经》之卷八云:“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7](P348)意即一切世间,生和死是相续不断的,生跟从积习而来,死跟从变化流去。

冰心是读过《楞严经》的,这点可以从一首小诗得到佐证:“这奔涌的心潮/只索倩《楞严》来壅塞了。/无力的人呵!/究竟会悟到‘空不空’么?”(《春水·一三九》)[3](P103)

既然诗人借《楞严经》来平复心潮的奔涌,那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佛教“无限之生”观的影响,在小诗创作时自觉不自觉地出现佛教偈语:“轨道旁的花儿和石子!/只这一秒的时间里,/我和你/是无限之生中的偶遇,/也是无限之生中的永别;/再来时,/万千同类中,/何处更寻你?”(《繁星·五二》)[3](P20)亦或带有几分轮回的味道:“万顷的颤动——/深黑的岛边,/月儿上来了。/生之源,/死之所!”(《繁星·三》)[3](P5)“幢幢的人影,/沉沉的烛光——/都将永别的悲哀,/和人生之谜语,/刻在我最初的回忆里了。”(《春水·一三八》)[3](P103)

二、自然的回归与参悟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宣扬的是一种远离尘嚣繁华、避开世间纷扰的出世的宗教哲学观,其核心教义是自我净化,劝诱人们摈弃自我于尘世之上的一切欲想,在内省的禅寂中关注自己平静的精神世界,以达到自我超脱的寂灭境界。故而,佛家寺院大多数隐藏于远离尘寰的深林幽篁之中,以便僧尼们静心修持。

冰心写过很多以自然为题材的小诗,其中不乏含有几分佛教意味,如:“微雨的山门下,/石阶湿着——/只有独立的我/和缕缕的游云,/这也是‘同参密藏’么?”(《春水·八三》)[3](P84)诗人游历深山寺刹,于细雨中立在石阶之上,云雾弥漫缭绕,恰遇此景随性而发,愿和雨、和山、和石、和云一同参究这深奥的佛理,此时她已达到了与自然同化的境界。“同参密藏”正是冰心受佛教思想影响的又一佐证。

在深奥的佛理影响下,吵闹嘈杂与冰心无缘,急功近利更与冰心南辕北辙。她笔下的自然是静谧的,是空灵的,是天然去雕饰的。她把自然当作审美的、哲学的对象进行体验,渗入了对佛教的感悟,善于在小诗中表现一种“寂”与“淡”的境界,抒发出观赏自然时物我两忘的感受,十分恬美,十分真切。

“朦胧的月下——/长廊静院里。/不是清磬破了岑寂,/便落花的声音,/也听得见了。”(《春水·一六八》)[3](P114)这首小诗描绘了夜晚廊院的悄寂,若不是有清磬之音,都可听见花落之声了。但也正是这磬的清音更能反衬出夜的静、院的寂。这与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有异曲同工之妙。试问,能够听见花落之声,这需要怎样程度的寂静呢?恐怕自然并非有这般岑寂,只是诗人内心岑寂的缘故罢了。

“绿水边——/几双游鸭,/几个浣衣的女儿,/在诗人驴前,/展开了一幅自然的图画。”(《春水·一六七》)[3](P114)这首小诗则描绘了绿水浅畔安宁清闲的生活,在这里,人与一切生物和谐相处,没有矛盾,没有痛苦,相拥相簇构成一幅平和清淡的图画。这又与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有异曲同工之妙。寥寥数十字,诗人描绘出一首幸福的田园牧歌,没有大红大紫,有的却是清净自然之美。

浸濡在大自然之中,冰心找到了精神的回归,其内心世界也变得清净平淡起来。这种超乎尘世的心境促使诗人在哲理小诗中充分地表现出自身对人生的所思所悟。

一类是面对世俗,面对纷争,诗人保持的是沉静、缄默、不相争论的态度,这些小诗主要有:“我的朋友!/为什么说我‘默默’呢?/世间原有些作为,/超乎语言文字以外。”(《繁星·一七》)[3](P9)“心灵的灯,/在寂静中光明,/在热闹中熄灭。”(《繁星·二三》)[3](P11)“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繁星·四三》)[3](P17)“空中的鸟!/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你自有你的天地。”(《繁星·七〇》)[3](P24)“海波不住的问着岩石,/岩石永久沉默着不曾回答;/然而它这沉默,/已经过百千万回的思索。”(《繁星·一一六》)[3](P39)“沉默里,/充满了胜利者的凯歌!”(《春水·一五》)[3](P65)“浪花愈大,/凝立的磐石/在沉默的持守里,/快乐也愈大了。”(《春水·一一二》)[3](P94)“沉默着罢!/在这无穷的世界上,/弱小的我/原只当微笑/不应放言。”(《春水·一三七》)[3](P102-103)冰心的这一类哲理小诗与佛教义理是完全合拍的。《坛经》定慧品第四有云:“自悟修行,不在于诤。”[8](P104)强调的是,要真正参透生命和自然,靠的是自省和修行,而不是争论。冰心不欲争噪,心中自有一方天地,从这类小诗中可以轻松地找到她的小诗创作受到佛教影响的痕迹。

另一类是面对冠冕,面对诱惑,诗人保持的是冷静、克制、有意摒除的态度,这类小诗主要有:“冠冕?/是暂时的光辉,/是永久的束缚。”(《繁星·八八》)[3](P30)“花儿低低的对看花的人说:/‘少顾念我罢,/我的朋友!/让我自己安静着,/开放着,/你们的爱/是我的烦忧。’”(《繁星·八九》)[3](P30)“露珠,/宁可在深夜中,/和寒花作伴——/却不容那灿烂的朝阳,/给她丝毫暖意。”(《繁星·一二一》)[3](P40)“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繁星·一五五》)[3](P52)佛教格外强调克己节欲,《百喻经》卷下有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为少名誉及以利养,便故妄语,毁坏净戒,身死命终,堕三恶道。”[6](P127)修行人对待世间的功名荣辱要保持一颗禁戒之心,清心寡欲,淡于世味。冰心的这一类小诗所蕴含的哲理可以说又源出于佛教思想。

三、结语

冰心诗集《繁星》《春水》中有相当数量的小诗重于对生命的追问、对自然的参透,这些小诗的创作与佛教的影响密切相关。冰心笔下的生命存在趋向于无限,这和佛教生死轮回的思想相似;冰心笔下的自然分外静谧与空灵,更能促使诗人超脱自我,精神上达到心性清净之境。所以,研究佛教对冰心小诗创作的影响是必需的,也是有意义的。

注释:

[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范伯群,曾华鹏:《冰心评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3]冰心:《冰心文集2》,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4]蒋述卓:《宗教艺术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5]范文彬:《论冰心诗文中的生命意识及其受佛教的影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6]赵景来编著:《佛经妙语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7]赖永海编,刘鹿鸣译:《楞严经》,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版。

冰心现代诗篇3

编后记:关于峻冰的诗集《乡土与人生的恋歌》(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和《行吟韩国》(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本版共选发了十篇评论,既有关于两部诗集的宏观思考,也有关于具体诗作乃至诗人本人的微观评析,基本呈现了诗人及其诗作的全貌。为便于读者更进一步了解诗人及其诗作,本版特刊发《乡土与人生的恋歌》的自序和《行吟韩国》的代序,作为“峻冰诗歌评论专辑”的结束语。值新年来临之际,顺祝大家节日快乐,吉祥如意!

摘要:城市与乡村的对立、冲突以及融合构成了峻冰诗歌的内在张力。诗人峻冰以一个真诚的诗人应有的胸襟,站在过去、未来与现在的交合点上来反思历史,寻求民族历史的深刻性,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中寻求中国文化的支撑点。在峻冰的诗歌中,美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美与真的相互交织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关键词:峻冰;诗歌;城市;乡村;内在张力

古希腊人把诗视为“长了翅膀的话语”。在这个颓败荒凉的城市里,诗人峻冰就这么轻吟浅唱着,不着痕迹地将人们带入这美妙的诗境遨游。

细雨呢喃

滚落凌飞的屋檐

石砖青黑的水镜

旋转了梦的背影

漫步仁寺洞的小巷

伞从媚丽的《雨巷》撑开

我希望逢着另一个汉城

――《汉城・雨・小巷》(《行吟韩国》)

作为生、长于农村,擅写故乡之事的峻冰,乡村文化对诗人的影响是至为关键的。“从躲雨的风匆忙撞开的窗/望神乌黑的翅翼掠过的夜空/――是家的方向/远道而来的风/老屋门前枣树的叶子是否落完/低声哭泣的雨/这个季节还有没有月圆……‘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古训/被昊天母爱手足亲情的颜料/重彩成北方乡村风情画/永远猜不出的谜”(《想家的时候》 [《乡土与人生的恋歌》])。故乡也只有在距离和想象中成为故乡,从乡村到城市的路,是一条不归之路。

毫无疑问,在人类历史上,先有村落后有市镇,因而先有农村文化(农业文明)后有城市文化(城市文明)。对于文学艺术来说,这种文化就是指人的精神状态。城市文化在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创造热情以及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这样的特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同时具有了历史的罪恶、掠夺性与排他性、非人性的道德等特性。斯本格勒曾经说过:“巨大的城市把乡村吸干了,不知足地无止境地要求并吞咽新的人流,直到它在几乎无人居住的乡村荒地中变得精疲力竭和死去为止。”[1]农村文化则有着自然纯朴的民风、和谐的人伦关系以及那种无欲无求的自足心理。诗人峻冰感慨道:“现代都市文明对自然的蚕食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不管有多少美妙的借口,古朴、自由、和谐的自然是不容破坏的:人类不该触动自然界那些不该触动的东西,而应保持其原态的平衡。”[2]城市站在乡村的对立面上,构成一组相互冲突的叙事范畴。

另一方面,城市在不断侵犯乡村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诱惑乡村,峻冰自己也承认:“离开故乡,缘于遥远的彩色的城市的诱惑”[3]。与此同时,城市又总是陷入乡村生活的那种自然平和以及人伦生活的温情脉脉之中。因此,“城市文化对农村文化的每一次战胜都伴随着对农村文化的眷恋”[4]。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这种对立、冲突以及融合构成了峻冰诗歌的内在张力。在峻冰的诗歌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作为人类生存背景的大自然、乡村之于人生的意义。

峻冰的第一本诗集《乡土与人生的恋歌》分“乡民”“乡韵”“生命”“家”四辑,从对家乡的人、事、物的深情抒写到“具有历史、人道关怀意识的哲思的自然流露”[5]。诗人认为“亟须拯救的当代诗歌创作最缺乏的则是对生活、生存、人本的真诚、洞察和热情”[6]。从这些诗歌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热爱乡土,热爱父辈,热爱孩子,表达对不辍耕耘在那片土地上与我们有着相仿年龄的人们的敬意”[7]的真诚的诗人。那些人们“挺直脊梁昂然站立于天地间”[8],没有人比他们更值得这种敬意和赞美。《父亲》“习惯用沉默和俯视/忍受雨水汗水和血水/顺满脸的沟壑四季奔流”;《奶奶的扁担》“担高昂自尊的头颅/担弯似拱桥的脊梁/担失败无奈的苦恼/担成功骄傲的喜悦”;《乡民》“流着红色的信念/――要在瘠土种出风景……裤袖萎缩之后/你把背弓成残月/鞠躬向土地/借回沉重的日子洗净/放进祖上遗下的豁锅煮个半熟/咂尽日子的苦涩/归还土地日子的香甜”。在《老屋》《小村》《小城》《深冬的北方原野》《小村》《乡土》《乡音》《乡韵》等诗歌中都体现着一种深深的寻根性。而在峻冰的另一本诗集《行吟韩国》中,这种寻根性体现出了一种现代意识的倾向。如《鸡林及其他》一诗:

漫步鸡林

就漫步在一千年前

新罗的土地上

苍老 遒劲

古树合围

干裂的皮记录时间和历史

山冈醉卧 用长安的唐音

私语赤裸的天空

瞻星台还在

三百六十六块石头还在

透窗的月光星光映上水镜

看天象的人呢

帝王 臣公

一座座丘墓绿浪翻滚

沉睡了

漫长的夜啊

多少个爱情在此萌动

多少个生命在此诞生

多少个动人的故事

一代又一代传承

五陵建成山

旗帜

号角

象征

发明

鸡林太大

无须纵马 以巍峨的身影

发号施令

即使一千年后的今天

诗人站在过去、未来与现在的交合点上来反思历史,寻求民族历史的深刻性,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中寻求中国文化的支撑点。

“真”在峻冰诗歌中的体现是多层面的,不论是在抒写乡村的人、事、生活的“真”还是在展现都市世相的“真”,都体现出了诗人“由衷的对平凡自我与普通大众的关怀和真诚”[9]。“我离这个城市太远/要用一生的长度来计算/车玻路牌红绿灯斑马线/浓妆艳抹/灰尘尾气流行乐假新闻广告栏/喂肥了一条条的鱼/在水泥的河里游玩……女人剪短裙子加厚鞋底/拉直了面/逡巡于冬天的城市城市的冬天/夜景寒冷的滋味/不能用眼/只能用手/用嘴/用裸露的肌肤扭曲的笑脸/品玩”(《站在城市的肩上》[《行吟韩国》])。“操作语言/赶不上操作言语和肉体/言语拥有城市/城市拥有肉体/看一看肉体/你便嗅到城市衣服下的虚伪”(《语言・城市・氛围》[《行吟韩国》])。乡村所保有的那点儿正直朴素的人情美,在城市中几乎快要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却是近二十年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的庸俗人生观。诗人敢于揭露生活的幻象,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观照我们的内心。他认为:“社会竞争的加剧与对物质利益的原初冲动既使现代人承受着莫大的生存压力,也让其自觉不自觉地沦陷庸碌、浮躁的生活之海。功利的目的性及现实化导致实利主义(以俗常生活的享乐与现世人生的物质感官体验充分实践市场经济中高歌猛进的市民意识和商业精神,沉湎于平面化、简单化的文化价值和空间化、时尚化的时间意识)大行其道。”[10]诗人峻冰的这种真诚在当代这个浮躁的社会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在峻冰的诗歌中,往往是一些极平凡的人、极平常的事构成了社会生活画面的全部内容,那种自给自足和无欲无求的心理、那种直觉的内省智慧是引人深思和值得回味的。而在我们现代生活的进程中,中华民族应如何确立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乃至心理状态呢?这是诗人在诗中所思考并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美是主观对客观的诉求;审美是人之天性。诗歌作为主观的物化形式,它一开始就是审美的对象。”[11]在峻冰的诗歌世界里,美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空白之美。通过连缀的寓意相通的意象来间接地阐明诗歌背后的哲理:“做天下第一位皇帝/建天下最长的城墙/住天下最好的宫殿/吏制铜币小篆十六两/用相同的名字/称呼恁多的族群/偌大的家园”(《皇帝・坟墓・兵马俑》[《行吟韩国》])。诗人运用“城墙”“宫殿”“吏制”“铜币”“小篆”“十六两”等寓意相互关联的意象思考历史,含蓄地阐明哲理,这种空白美留给读者充足的想象空间,任由人去驰骋。

其二,铺排之美。“那是流溢东方神韵的表演/所有的角色/为共同的信仰祈祷/那是兰香逼人的视觉梦幻/所有的蝴蝶/为唯一的理想翩跹/那是一种仪式/――欢迎沟通和谐分享/汇成人类的盛典//从此/每一束目光只遥望一个目标/每一声呐喊只包含一个词语/每一次挥手只朝向一个方位/每一回交谈只围绕一个话题/每一个日子/都有一场狂欢//今夜/成千上万的人/着相同的颜色/挥相同的旗帜/说相同的语言/声的沸腾光的绚烂/这个城市注定无眠”(《传统・仪式・现代》[《行吟韩国》])。这样三句一组、一句一组的铺排极具形式和内容之美。

其三,诗行之美。峻冰诗歌中巧妙的诗行排列,独具灵性。

上八抬大轿吧

真 善

诚 挚

信 朴

美 爱

抬你走两旁真情葱郁的大道

――《嫁出关怀》(《乡土与人生的恋歌》)

在这里,形式与内容之间并没有相互消解,而是形式美内蕴为内容美,两者相得益彰,见出诗人的巧思与创新。

这里一切都是新的

新的鸟群

新的羽翼

新的视野

新的行速

新的天

新的地

新的景

新的人

――《走在故乡路上》(《乡土与人生的恋歌》)

诗人赞扬故乡人的那种开拓进取精神、那种创造热情,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变化,用阶梯状的诗行来映衬乡村的这种积极向上的趋势,同时也暗示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澎湃。

到底有没有飘香的桂树

多情的嫦娥

让人沉醉一生的传说

――《夜泊汉江》(《行吟韩国》)

我们仿佛真的看到这样的一条河,那汩汩的流水带着诗人的记忆一点一点流淌。回忆映在静静的河面上,清且涟漪。

其四,通感之美。“我静静的/用热情的视线/谛听彩色的天籁的乐音”(《天使的微笑》[《行吟韩国》])。视觉与听觉优美地结合,一幅动人的彩色油画奏出悦耳的音符。“惟有赤裸大腿的女人/用表演的舞步/跳出一串嘈杂的音符”(《走出夏日》[《乡土与人生的恋歌》])。夏日躁动,音符的狂乱,“用表演的舞步”“跳出”。贯通各种感官,多侧面、多层次、生动地把握了对象的特点。

其五,音乐之美。“沉闷/整个空间/超重/书衣服和钱/没有情感/目光没有交谈”(《机场送别》[《行吟韩国》])。诗句押an韵,“间”“钱”“感”“谈”等韵脚以及断句的节奏感使得诗歌的音乐性呼之欲出。

峻冰以一个真诚诗人的胸襟任意识的流动纵情写诗,诗作多暗示,富于情感美、色彩美、形式美。这种美与真的嬗变交织使峻冰的诗歌在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对立下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注释:

[1][4] 转引自陈晓明《审美的激变》,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页、第106页。

[2][5][6][7][8][9][10][11] 峻冰:《行吟韩国》,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版,第188页、第190页、第187页、第188页、第188页、第187页、第186页、第189页。

冰心现代诗篇4

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选自《繁星春水》

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现代女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一生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作品。《繁星春水》是她将平时所写的一些小诗收集而编成的诗集。我读了《繁星春水》,感触很深,很深……

在诗集中,冰心以母爱、童真和对大自然的歌颂为主题。女作家杏林子曾经说过:“除了爱我什么都没有!”的确,当你拥有爱就不需要别的什么东西了,因为你已经拥有了一切。冰心接受着母爱,同时她赞誉母爱,她爱大自然的一切。

冰心的诗句,是那样简朴,但是每一个字眼都蕴含着那样深的含义……

“冰心”这个词就是像她的人一般典雅清丽,超凡脱俗,也正如她所写的诗句,在淡淡的优雅的文笔中,还有着许多的哲理。一句“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告诉我们小草虽然渺小,但世界却需要你的点缀。又一句“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去做该做的,在时间的书上写下你的成绩与辉煌。总之,在冰心的诗句中,我们总能学到很多。

冰心现代诗篇5

   冰心《繁星·春水》读后感

  我随身带着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有空就拿出来读读。这本诗集后,我对冰心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翻开书本,才发现这本书的序言也是那么精彩。序言中,介绍了冰心的一生。原先,冰心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她在文学写作方面极高的天赋。

  细细地品味着书中的没一首小诗,让我融入到诗的完美世界中。在这些诗里,我读到了伟大的母爱;幼稚的童真、纯洁的友谊和自然。其中,写母爱的那些诗最能引起我的共鸣。读着,我不禁想起了自我母亲对我爱,

  尽管这些爱都体此刻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中,但这是由这些细碎的小事,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由此,我更加珍惜母亲对我爱。

  还有一些诗写的是童年,读着这些诗,看着冰心的童年是多么的趣味与难忘,也让我想起了自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一样的难忘,有很多趣味的.事情还记忆犹新。

  在冰心出国后,就用诗来抒发自我对祖国故乡的昔年之情。她的这份情意,也深深的感染了我。我作为一个离家住校上初中的人来,时常思念着家乡、思念着我的父母,读了这些诗,更触动了我的思想之情。

  我也经过大声地朗读这些诗来缓解自我的乡愁。《繁星·春水》给我带来了很多情感,丰富了我的生活。

  冰心《繁星·春水》读后感

  放假了,我把冰心奶奶写的《繁星·春水》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让我印象很深刻,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一个春日的早晨,流水般的车上:细水洒着古墙,洒着杨柳,我微微的觉悟了我携带的使命。”在诗歌集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首诗了。我从前是一个贪玩的孩子,经常忘写作业,天天只知道玩,挨了爸爸妈妈和老师不少批评。记得有一次数学测试,我在前一天玩了一整天,根本没有复习。我看了看手中的试卷,顿时傻了眼:我一题也不会!于是,我填得乱七八糟,结果可想而知,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苦。我爱贪玩,没有去完成我的使命,那不算真正的成功!

  自从有了这本书,我就埋头苦看,慢慢地懂得了自己的使命——努力学习。我开始了完成使命的道路:早睡早起,努力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每天认认真真地学习,不再贪玩。渐渐地,我养成了许多好习惯。经过几个月的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使命的第一关:得到了全班第二名。我现在才真正懂得了冰心奶奶写的一句令我难忘的一段话:觉悟——承认,试回首!是欢喜还是惆怅?已是两年以后了!

  我以前从来不读这样的诗歌总集,因为我贪玩。是冰心奶奶写的诗歌改变了我的思想,让我成就未来!

  冰心《繁星·春水》读后感

  今天读了冰心的一本诗词名著:《繁星春水》,内容很生动、有趣。让我读后爱不释手,同时感到很奇妙,我最喜欢她写的:春天的早晨,怎样的可爱呢!融洽的风,飘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真美!在她的笔下把一切的事物,如繁星、春水写的是那样的美妙、生机勃勃。仿佛把人带入梦幻般的境界。

冰心现代诗篇6

   《繁星春水》学生读后感范文

  小时候我们启蒙我的就是中国古诗。从“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直到学生读了也是冰心对于奶奶的《繁星春水》,才更发现诗的`魅力。

  “千天使唱了一个孩子,孩子!他小小的身体里面,与她伟大的灵魂。”多么美妙的清白啊!在孩子们的眼里冰心如天使一般有心脏的纯度。我还发现时间过得好快突然,童年是丰富多彩的,稚气希望这会永远持续下去。

  “母亲啊!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赋予我的万缕柔丝,这就是因为冰心对母爱的赞颂,我们的生命教育来自于中国母亲,所以对于头发问题正是由于母亲可以赋予的柔丝。母爱这种无私,总是把自己企业拥有的全无保留地献给一个孩子,只希望能够换来学生一点温暖和父母陪伴,这首小诗也告诉了我:等我长大了,也要将爱加倍的还给出了母亲。

  “如果星星——深蓝色的空间闪烁,你怎么能听到它们?在寂静中,在光明中,他们彼此深深地赞美。”这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温暖的赞美,冰心的诗,处处表现出女人的纤细和虚弱。感情细腻,形象,寓意深刻,也歌颂了海浪,四季,我们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自然的美好。

  “成功之花,人们只羡慕她现在的明艳,却在它萌芽的时候,浸透了挣扎的泪水,洒遍了所有牺牲的血雨。”。这是我在”星星”里的照片。《泉水》中有一首最喜欢的诗,它激励我勇敢地追求理想,坚定地放弃。即使遇到多少困难要咬紧牙关,让自己看到前一天的成功的艰辛,诗的意义大概也是如此。

  满天星斗,春天涛涛,她让我觉得一个孩子的天真诚恳,为伟大的母爱深深折服,自然和东西在世界上的爱。但我认为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冰心奶奶的看法,我爱上了诗歌……

  《繁星春水》学生读后感范文

  寒假期间我有幸阅读了现代诗——《繁星》、《春水》。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

  《繁星》、《春水》是冰心奶奶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大致包括三个方面:母爱,童真,冰心接受着母爱,同时她赞誉母爱,她爱大自然的一切。她以细腻而不失优雅的语句,将诗句以浓浓的爱意包裹着,使人倍感温馨。

  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是含泪的微笑。”不难看出冰心奶奶充满着奇幻的梦,童真的心永远保留。或许,我读不懂冰心奶奶的心,但她的世界,一定充满着爱与美。在冰心看来,母爱是大爱无疆的,是伟大圣洁的。”

  《繁星》《春水》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描写母爱的,如”母亲呵!我只要归依你,心外的湖山,容我抛弃罢!”没有华丽的词饰,单是这满含真挚情感的诗句,就打动人心扉。在她眼里母爱的伟大无穷,甚至于可以为了母亲抛弃一切的身外之物。同时,冰冰心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出对深沉的母爱的赞颂。冰心在一个雨天见到一张大荷叶为红莲遮风避雨而触景生情,在《荷叶·母亲》中赞颂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当我们烦恼、痛苦、伤心、悲哀的时候,除了能投入妈妈的怀抱中哭,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来,让我们去感受爱的伟大;妈妈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辛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妈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总是支持着,鼓励着我们……母爱是琐碎的,细腻的,琐碎到一句问候,一声唠叨,一丝关怀,这点点滴滴,无不渗透着浓浓的爱意。正处于青春期的我,竟不懂得珍惜这种爱,甚至厌烦,殊不知者唠叨背后的大爱,又何曾珍惜,感激过这种爱。但冰心奶奶对母爱有着难以言表的感激,并热衷的赞美,使我深省。

  爱是寂静的,或者正如冰心奶奶所说的——一春潺潺的细流。我们在爱中生活着,一直被爱簇拥着,但有多少人真真正正的感悟过爱?合上这本书,我的心潮澎湃。从书中,我更多地读出了诗人对爱的感悟,我的心,被这份爱,这份美,感动了,融化了……

  《繁星春水》学生读后感范文

  我觉得冰心写得繁星。春水是由讴歌母爱,追怀童真,赞美自然为主要的部分,则是其表现的重要思想。

  讴歌母爱:母爱是世界一切元素的原点,它创造并牵动着世界。母爱就是世界的重要特征,又是推动人走向光明的动力和做任何事的信心。

  追怀童真:儿童时代的天真烂漫和心地善良,让我觉得冰心把儿童视为最信赖的朋友。她又说道孩子是纯洁的天使,美丽的花朵,背负着挽救地球的使命。

冰心现代诗篇7

关键词:泰戈尔;《吉檀迦利》;冰心;改写理论;非文本因素;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4)02?0248?06

《吉檀迦利》是世界诗坛巨匠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艺术风格的诗集。在英国著名诗人叶芝的鼓励和帮助下,泰戈尔以再创作的形式用英文将孟加拉语写成的《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献集》里部分诗节翻译成英文自由诗,最终形成了英文版的《吉檀迦利》。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它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由著名作家冰心先生翻译的《吉檀迦利》中文全译本。译本一经出版便获得极大的成功,数次由不同出版社翻印、再版,印数超过百万册,现已成为中国影响最广泛的、最权威的《吉檀迦利》中文全译本。这部译作自出版以来即被普遍认为是佳译,无论在译本的印刷数量还是语言质量上,都比其他译作有明显的优势[1],如今已成为泰戈尔诗歌的经典译本广为流传。

在译入语系统内,“翻译并非只受到文化系统相对关系的影响,哪个文化成为源语文化也并非取决于其是否占统治地位;被翻译文本的内容与目的语文化的具体历史需求相结合,共同制约着翻译实践”[2]。冰心的译本《吉檀迦利》当然也不例外。学界为译本成功感到欢呼雀跃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其影响因素。近年来,关于影响译本因素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译本语言质量、译者自身素质、诗歌本身的美感等方面。据笔者调查,从文本角度探讨《吉檀迦利》冰心译本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多达上百篇,但从未有学者提及非文本因素对于译本的影响。文本因素固然在文学翻译中扮演决定性的因素,非文本因素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是一部译作传播的重要动因。

一、改写理论与非文本因素

文本因素,顾名思义是指翻译语言、意象、文体、风格、韵律等诸多文学要素。关于什么是非文本因素,学界至今仍无定论。但译作在传播中会受到文本和非文本因素的影响却是学界公认的。从本质上讲,文学翻译中的非文本因素研究属于翻译的“外部研究”,而文本因素研究属于“内部研究”。显然,现有研究在文本因素上着墨过多。传统翻译研究大部分仍停留在分析冰心在语言上的优势,很少有从文本以外的角度分析冰译本产生的原因。如果把文本因素看作一部译作产生的基础,那么非文本因素的介入便是一部作品产生的推动因素。非文本因素从本质上讲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属于外在因素,它不从属于语言,是一切社会、文化、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因素的集合。

(一) 非文本因素的提出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在翻译研究中提出的“双重解读”(Double Reading)之策略。所谓“双重读解”,是指“将各种文化产物与生产这些产物的特定场域相联系,既拒绝纯粹的内在解读,亦反对将它们直接化约为各种外在因素”[3]。种种论述无疑是将翻译研究看成了两个层面的活动:文本因素(内在解读)和非文本因素(外在因素),两个层面相互依存,互相制约。

20世纪70年代初,以色列学者伊塔玛・埃文?佐哈尔(Itama Even-Zohar)在吸收前人翻译研究成果的同时,借用社会学与符号学的概念,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多元系统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把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具体地说是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诗学、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视作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而且,这个系统也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而是一个由不同成分组成的、 开放的结构,也即是一个由若干个不同的系统组成的多元系统。这种论述首次把语言、文学、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非文本因素纳入到翻译研究的范畴,扩大了翻译研究的领域与内涵。这两种划分虽然各自有不同的侧重点①,但是都无一例外的将非文本因素提上了翻译研究的日程,在实质上肯定了非文本因素对于译本产生、接受的影响和作用。

(二) 改写理论中的非文本因素思想

美籍比利时裔学者勒弗维尔(Lefevere)在继承布迪厄“双重解读”和佐哈尔“多元系统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研究理论中的改写理论。 改写理论认为“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的任务就是解释各种写作和改写活动如何受制于某些限制因素”,并不“把文学看成文学实践的心理过程,而认为文学是由某种社会机制支配和组织的观念和现实”[4]。据此,他明确地把三个主要非文本因素,即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纳入翻译研究的范畴。改写理论不仅进一步扩大、明晰了翻译研究的对象、范畴,还从社会学角度,为文学翻译史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它使翻译研究的焦点从单一的文本因素(linguistic factors)转向复杂的非文本因素(non-linguistic factors),从语言学层面转入社会文化学层面。从此,文学翻译不在是单一的语言学问题,而是从属于社会、政治、文化多元系统。改写理论关注的要素是宏观层面的社会符号现象,从译本的社会运行方面考察影响译本形成、传播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改写理论恰恰为分析非文本因素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微观层面的“语言研究”形成互补共生的关系,共同揭示译本在异质文明中产生的因素。

(三) 文学翻译中的主要非文本因素

勒弗维尔认为翻译有四大制约因素,按重要性次序排列分别为:意识形态、诗学、文化万象和语言。首先,译本要在译入语文化中传播首先不能与译入语国家的意识形态发生冲突。如果冲突存在,译者就应该对内容进行大肆的修订、删减、改变,力求消解冲突;其次,译作应为读者所接受,符合读者的诗学预期。再次,原文的文化万象也应为译入语国家所接受,如果有文化冲突须加以解释或者调整、删减,否则读者就会不知所云。作者认为最为次要的语言,因为合格的译者或者研究者都应该早就理所应当地解决了语言层面的问题。他认为对翻译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三种权威:赞助人、“优势”文化和“权威”文本。在此基础上,勒弗维尔根据影响力的重要性,提出文学翻译“改写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笔者认为,这种划分方法把影响译本的主要非文本因素囊括在内,但却忽视了译者本人这个特殊的非文本因素的作用。毋庸置疑,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必须要作用于译者身上才能发挥其作用,而译者本人又是一个独立存在,自身的文化、知识、天赋、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译本有影响;同时译者也可以通过自身权威反作用于意识形态、诗学以及赞助人。由此,文学翻译中主要的四种非文本因素就形成了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衡的互动关系,共同与翻译中的文本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形成译本。因此,对文学翻译有重大影响的还存在着第四种权威――译者,这种权威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与其他三种权威发生交互联系。割裂译者因素分析译本不仅不全面,更是割裂了译者因素与其他非文本因素的联系,使分析和研究不太可靠。把译者因素单列为一项非文本因素不仅可以彰显作为翻译活动实际操作者译者的主体地位,还能从深层次上揭示译者与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其他非文本因素之间的主体间性,从而起到扩展翻译研究广度与深度的作用。依笔者看法,非文本因素和文本因素与译本关系应如图2所示。

四种主要的非文本因素,即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与译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与文本因素一起形成合力,促成译本的形成。此外,文本因素也不同于传统研究中的翻译,它是囊括翻译在内的一切文学要素的集合。由此可见,对翻译研究中非文本因素和文本因素的划分大大扩展了翻译研究的范畴,也使得翻译研究能够更好、更深刻的揭示翻译实践。据此,本文在借鉴改写理论中非文本因素思想的基础上,对文学翻译中的主要非文本因素进行划分,从非文本因素的角度分析《吉檀迦利》冰心译本。由于本文主要论述的对象为文学翻译中的非文本因素,因此将不对文本因素展开讨论。

二、非文本因素视域下的《吉檀迦利》冰心译本

对文学翻译有重大影响力的主要有四种主要的非文本因素,即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与译者。这四种主要的非文本因素通过自身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与文本因素一起促成了译本的产生。《吉檀迦利》冰心译本出版于1955年,正值新中国建立之初。无论意识形态、主流诗学、赞助人还是译者因素都与其他年代的《吉檀迦利》译本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非文本因素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文本因素的制约,此时,文本因素已从属于或受制于非文本因素。仅仅从文本因素角度分析《吉檀迦利》冰心译本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从非文本因素角度探讨《吉檀迦利》冰心译本不仅可以使研究更加完整,还能从更深层次上揭示这些因素的主体间性,扩展研究的深度。

(一) 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意识形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逐渐建立起以马列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1952年年底,中共中央宣传部号召全国文艺工作者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则。时任副部长

的周扬应约在苏联的《旗帜》杂志上发表了带有代表中国官方表态性质的文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国文学前进的道路》。“所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就是要文艺为现实,为政治服务,要为社会做肯定的描写,为社会歌功颂德。”[5]《吉檀迦利》的冰心译本出版于1955年,处在政治意识形态压倒一切的时期。因此,诗歌体裁想要译介进入中国就自然不能违背其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

中印两国自1950年建立外交以来,在50年代一直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关系,高层领导人多次互访,直到1959年发生问题才开始降温。《吉檀迦利》出版之时,中国对于印度文学的翻译热情也十分高涨,主流文化对于印度文学翻译大多也是支持态度。在那样一个文艺界为政治意识形态服务的年代,翻译是一种增进友谊,加强国家之间亲密程度的必要手段;同时,借助翻译这些国家文学还能够丰富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话语,增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有了坚实的政治后盾,冰译《吉檀迦利》的出现就更多了一层保障。泰戈尔的《吉檀迦利》主要歌唱自然宗教,人道主义和大爱精神,语言清新自然。虽说诗歌本身不是在为社会主义歌功颂德,但也并非是有“意识形态问题错误”的文学作品,满足了这一时期文学的需求,这为泰戈尔诗歌在中国的译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 新时期主流诗学

“不可以说五十年代的中国文学是一片空白,但也承认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文坛确实控制比较严格,艺术也相对单一。”[6]文艺成了“阶级斗争的晴雨表”和“阶级斗争的工具”,政治斗争或文艺批判运动频繁发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大部分政治意味很浓,类似宣扬革命热情,民族胜利的欢乐、阶级翻身的狂喜,对过去苦难的回忆来反映如今生活的甜蜜等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文学方面,有高艺术价值的作品更是寥寥无几,有人甚至说五六十年代没有诗,有的只有为工农兵服务、为教化广大大众的民歌、颂歌和战歌而已,主要表现为各式各样的政治抒情诗、叙事诗,以革命斗争,经济建设等为题材,表达方法明喻占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含蓄、暗示、暧昧等美学因素不仅受到忽略,而且被当作消极的乃至反动的精神状态受到遏制,语言的诗性逐渐丧失。此时,主流诗学支持的文学作品主要是为政治目的服务。文学作品多以过往岁月的苦难对比现实生活的美好;以旧中国战争年代的动荡对比新中国和平年代的安稳;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假丑恶对比中国社会主义的真善美,等等。文学作品政治气息浓重,种类单一。

而泰戈尔的《吉檀迦利》的主题正是歌颂生活的美好,歌唱自然宗教,具有普世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大爱无疆精神,与这一时期主流诗学提倡的“歌颂现实生活美好”的主题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吉檀迦利》中的诗歌本身清新隽永、语言流畅,有着与生俱来的自然美。这与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理念也不谋而合。诗歌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过去生活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作品“表达了他的宗教哲学思想,寄托了他对崇高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和对理想社会的热烈向往,展示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深情。诗人无限景慕的神实质上是以博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的思想的象征”[7]。这又与主流诗学提倡的“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想法不谋而合。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吉檀迦利》冰心译本的产生。

(三) 国家“革命文学”的赞助人

翻译是社会、政治环境下的跨语际交流活动,与文化控制、文化认同和文化抵抗相关。简言之,翻译与权力有着不解之缘。无论是语言学翻译观还是文化学翻译观忽略的不仅是贯穿于翻译中的权力关系,更重要的是忽视了翻译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行为和文化行为,翻译的规范和译者策略的选择必然受其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因素制约这一客观现实[8]。赞助人处于权力关系网络重要位置,对于翻译产生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蒙代(Jeremy Munday)认为:“如果有出版商(赞助力量),他们会把某种意识形态强加给译者,而译者既可以顺应主流意识形态或诗学来选择译材,也可以通过翻译某部作品来挑战主流意识形态或诗学,或协助某一意识形态或诗学来战胜主流力量。”[9]“翻译的动机来自源语文化,其目的是想通过翻译重新塑造崭新的国家形象,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翻译行为被纳入文学外交的脉络,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10]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处于对于政治意识形态压倒一切的年代,国家(或政府)成为了翻译活动的唯一赞助人,译者不可能选择“协助某一意识形态或诗学来战胜主流力量”(因为这会犯“敌我矛盾的错误”),此时,赞助人对于译本的影响力大大加强。

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民营出版机构进行了整顿,后又对其进行公私合营改造,合并了一些出版机构,并限定翻译文学作品只能由新成立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后改为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等少数出版社出版。通过对出版机构的调整,文学翻译“赞助”系统完全统一到国家手里,改变了20世纪上半期“把译书当作自己的私事”的现象。茅盾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也说,“文学翻译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主管机关和各有关方面,统一拟定计划,组织力量,有方法、有步骤的来进行”[11]。 “文学翻译已上升到国家行为层次,并且完全体制化,从而在体制上保证了文学翻译不再是‘私人的事’。通过以上手段,此时的文学翻译已牢牢控制在为政治意识形态服务的轨道上。”[12]

在这种情况下,赞助人对翻译作品的选择提出了具体要求:必须介绍“优秀”和“进步”的作品②。“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毋庸置疑是最符合‘优秀’和‘进步’的了,占这一时期翻译出版外国文学艺术作品品种总数的65.8%。”[10]除此以外,这一时期另一个翻译的重点便是对人民民主国家和亚非拉国家文学的翻译。“我们现在翻译人民民主国家的文学作品,主要为了增进我们兄弟国家人民之间的友好团结,在我们新的社会建设中互相鼓舞,在我们新的文学创造中交流经验。我们的优良传统的这一个方面,现在在一定意义上,就发挥在我国翻译界对亚非、拉丁美洲文学的重视上。”[13]《吉檀迦利》是全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诗集,又是新兴民主主义国家的优秀作品,必然符合国家政治意识形态需求。翻译《吉檀迦利》不仅仅是增进两国友谊的桥梁,而且也是增加两国政治合法性的有力手段。此外,冰心身兼作家和翻译家两重身份,她的原创作品和翻译作品又被广泛认为十分相似,因此,《吉檀迦利》冰心译本必然会受到赞助人(即国家)的鼎力支持,还为形成了以后的中国文学中的“冰心体”文学也提供了支持力量。

(四) 诗人译者的个人选择

从译者因素的角度来说,冰心既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作家,又是颇有建树的诗人,还是一位优秀的译者,她自身的许多原因也决定了她是泰戈尔作品的理想译者。与其他译者不同,冰心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其文化身份不言自明;泰戈尔更是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名扬四海,由一位名作家来翻译另一位名作家的作品,本身就比普通译者更容易打开局面,即使不看文本,这两位本身的名气与实力早已为这部译作产生奠定了基础,这一点不必展开赘述。因此,在研究《吉檀迦利》冰心译本时,译者因素是一个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问题。

首先,动机选择。在《〈吉檀迦利〉译者序》中,冰心这样来说明她选译泰戈尔作品的原因:“泰戈尔是我青年时代所最爱慕的外国诗人。……我最初选择他的《吉檀迦利》,只因为它是泰戈尔诗集中我最喜爱的一本。”[14]在《我也谈谈翻译》中冰心自述:“我翻译的文学作品很少。……我只喜欢翻译我喜爱的作 品。”[15]在《我为什么翻译〈先知〉和〈吉檀迦利〉》中,她又说道:“我只懂一门外文――英文,还不精通。因此轻易不敢作翻译工作,尤其译诗。我虽然也译过一本国王和总统的诗,那都是‘上头’给我的任务,我只好努力而为。至于我自喜爱,而又极愿和读者共同享受,而翻译出来的书,只有两本,那就是《先知》和《吉檀迦利》!”[16]这既表现了她的无奈,也更加突出了她对这两本书溢于言表的热爱之情。这可以看作冰心选择翻译泰戈尔作品的感性动机。对一个翻译者来说,对所要翻译的作家作品的喜爱是翻译好作品的基础。冰心对泰戈尔的爱慕是全身心的,早在1920年冰心在散文《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中就表达了对这位大诗人的仰慕与赞美之情:

“泰戈尔!美丽庄严的泰戈尔!……你的极端信仰─―你的‘宇宙和个人的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你的存蓄‘天然的美感’,发挥‘天然的美感’的诗词,都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17]

除了基于感性的热爱促成了冰心对泰戈尔作品的翻译外,她在《〈冰心著译选集〉自序》中直接阐明她的译书目的,“每逢我读到优美的、用英文写的诗文时,就口译或笔译出来,让不懂英文的人,如我的母亲,让她分享一些美的享受”[14]。由此可见,她做翻译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让不懂英文的人能够分享美的享受,这也就决定了她的翻译策略的选择,她基本上采用的是白话文直译的方法,更易于被读者接受,这也使得她的译作更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拥戴。

其次,文本选择。冰心曾坦言:“我的英文没学好,看英文总是模模糊糊地如同雾里看花一般。因此我从来不敢翻译欧美诗人的诗,我总感到我的译笔,写不出或达不到他们的心灵深处。但是,对于亚、非诗人的诗,我就爱看,而且敢译,只要那些诗是诗人自己用英文写的。”[18]这里冰心谦虚地说是由于自己的英文水平欠缺,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冰心作为译者预设了自己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惯与原作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惯相对比较接近。比如,中国和其他亚非国家有着共同被帝国主义迫害的悲痛历史;中国文化又很早就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如佛教的传入,等等。这些原因使得冰心极易与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丽的文辞产生共鸣。“可以说冰心和纪伯伦,尤其和泰戈尔在东方文化这一大前提下拥有着潜在的心灵感应。既然心灵可感应,理解就更容易,理解原作的视角和切入点也更容易确定。”[19]

最后,艺术选择。《吉檀迦利》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吉檀迦利”是孟加拉文的音译,意为“奉献”,主要表达诗人渴求与神结合的理想追求以及达到这种境界后的欢乐。从深层次看,诗中的神并不是宗教中的具体神祗,而是一种完美的象征,是真理,是光明和自由,是生命的无限。《吉檀迦利》是一部抒情哲理诗,是泰戈尔向神敬献的“生命之歌”,表现了诗人一切矛盾归于和谐的哲学观念,表达了泰戈尔对人生理想的探索和追求。“爱的哲学”是冰心文学书写的灵魂,正如她临终的嘱咐:有了爱就有了一切。郁达夫曾说:“对父母之爱,对小兄弟小朋友之爱,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女,同病者之爱,使她的笔底有了像温泉水似的柔情。”[20]对作品的美学追求使冰心在精神上以泰戈尔为榜样,在翻译中寻求与泰戈尔相似的艺术效果,因为“美的艺术作品不但能给人带来充分的艺术享受,还能提高人们对生活真理的认识,振奋精神和陶冶情操,鼓励人们投身于改造自然与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21]。冰心心底无法言说的感情,在泰戈尔的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二者产生了高度的共鸣,徐志摩曾称她为“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22]。两人在思想艺术追求上的一致性让冰心的译作散发出迷人的光彩,经受住了时间的洗涤,受到了汉语读者的广泛认可。

注释:

① 前者侧重于从整体的角度,强调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互动;后者从层次出发,强调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依存。

② 所谓“优秀”和“进步”的作品,就是指在思想性上符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在创作方法上体现了现实主义,尤其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参考文献:

[1] 曾琼. 世界文学中的泰戈尔:《吉檀迦利》译介与研究[J]. 外语教学, 2012(4): 82?85.

[2] 彭勇穗. 系统和关系――重读与反思多元系统论[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3): 113?116.

[3] 布迪厄, 李猛.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引论[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200.

[4] 何绍斌. 作为文学“改写”形式的翻译, 外国语学院学报[J]. 2005(5): 66?71.

[5] 陈南先. 俄苏文学与“十七年中国文学”[D]. 苏州大学, 2004.

[6] 杨匡汉. 共和国文学55年[N].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4(3): 9?30.

[7] 刘健. 论《吉檀迦利》[J]. 南亚研究, 1987(3):59?72.

[8] 杨晓华. 翻译社会学的理论构架与研究[J]. 上海翻译, 2011(3): 7?12.

[9] 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M].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10] 耿强, 梁真惠. 国家机构翻译规范研究: 译介学视角[J]. 外国语文, 2012(4): 103?108.

[1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74.

[12] 查明建. 文化操纵与利用: 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经典的建构――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翻译文学为研究中心[J]. 中国比较文学, 2004(2): 86?102.

[13] 卞之琳, 叶水夫, 袁可嘉, 陈. 十年来的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工作[J]. 文学评论, 1959(5): 41?77.

[14] 卓如.《吉檀迦利》译者序[C]//. 冰心著译选集.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6.

[15] 卓如. 我也谈谈翻译[C]//. 冰心著译选集. 福州: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6.

[16] 卓如. 我为什么翻译《先知》和《吉檀迦利》[C]//. 冰心著译选集. 福州: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6.

[17] 卓如. 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C]//. 冰心著译选集. 福州: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6.

[18] 冰心. 我和外国文学[J]. 外国文学评论, 1990(2): 108.

[19] 程香, 张德让. 一片“冰心”在亚非――从阐释学谈冰心与翻译[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5): 132?139.

[20] 郁达夫.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

冰心现代诗篇8

2022精选关于优秀《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   课余时间,我阅读了《繁星春水》,感触颇深。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现代女作家冰心,她的原名叫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冰心是一个满富文学的爱国才女。《繁星春水》是她将平时所写的一些小诗收集而编成的诗集。

  1、热诚之爱。

  此诗集中,冰心以母爱、童真和对大自然的歌颂为主题。女作家杏林子曾经说过:“除了爱我什么都没有!”的确,当你拥有爱就不需要别的什么东西了,因为你已经拥有了一切。冰心接受着母爱,同时她赞誉母爱,她爱大自然的一切。

  冰心的诗句,是那样简朴,但是每一个字眼都蕴含着那样深的含义,许多诗句还透入着对母爱的深深的赞誉。从冰心的诗句中,我悟道:一个人爱万物,她是美丽而快乐的;一个人被万物爱着,她过得会安逸舒适。而同时为这两者,她就是快乐的。

  2、冰心之理。

  “冰心”这个词就是像她的人一般典雅清丽,超凡脱俗,也正如她所写的诗句,在淡淡的优雅的文笔中,还有着许多的哲理。一句“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告诉我们小草虽然渺小,但世界却需要你的点缀。又一句“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去做该做的,在时间的书上写下你的成绩与辉煌。总之,在冰心的诗句中,我们总能学到很多。

  3、纯静之美。

  读这些小诗,似乎很亲切,因为冰心将大自然中最纯最本色又十分普通的东西用轻淡优雅的诗句表现出来,不加以任何人为的修饰,不添以任何华美的词句,带着一丝温柔的忧悠,或一些深深的内在美:明目下,绿叶如云,白衣如雪。怎样的感人呵!又况是别离之夜。在那娓娓道来的诗句中,满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是她冰清玉洁之心的再现。

  读完《繁星春水》这本诗集,觉得很美很美,不仅仅是美而美,也有忧而美,悲而美。冰心的诗下,一个多么美的世界!

  2022精选关于优秀《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

  童年是梦幻的,母爱是纯真的,自然是和谐的。一位高龄老人,用一本书将童真、自然、母爱诠释。这位伟大的作者就是——冰心奶奶。我读了她这本《繁星·春水》,从她那一首首不是很长的诗中,感受到了许多,她的爱的哲学,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七一

  这些事——

  永不漫灭的回忆

  明月的园中,

  藤萝的叶子下,

  母亲的膝上

  七二

  西山呵!

  别了!

  我不忍离开你,

  但我苦忆我的母亲。

  这两首诗,是赞扬母爱的诗歌。冰心奶奶笔下的母亲是爱护、体贴、理解子女的好母亲,然而她并没有直叙母亲的美好,而是用母亲的膝上、但我苦忆我的母亲,写出了对母亲的思念。我感受到了母亲对我们那种无私、纯洁的爱,母亲的爱如海深。

  风雨后——

  花儿的芬芳过去了,

  花儿的延续而过去了

  果儿沉默的在枝上悬着。

  花的价值

  要因着果儿而定了!

  这首诗让我懂得了是长久的并不是那些容易让人陶醉的芬芳,或者是那些容易让人着迷的花朵。这些表面的都是无价值的,只有那沉默的果实才是最有价值的,那些美丽的色彩,在风雨后就会黯然失色,它本身的价值也没有了往日之辉煌。在社会上,那些光表面说大话的人,并没有实际价值,但那些在一旁默默工作的,才真正有本事。

  人类呵!

  相爱吧,

  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

  向着同一的归宿。

  我们人类,自从出生,就开始了旅途,这个旅途很短,风雨兼程的日夜,陌生的笑容可以变成阳光融化冰冻的心灵;踽踽独行的路上,爱的力量可以让我们相濡以沫,人类只有用爱串联起一条爱之链,共同走向路途的终点,我们的社会将会呈现出一个美好的未来。相爱吧!告诉我们将心比心,互相理解、尊重、爱护。

  《繁星·春水》中的诗淳朴而自然,每一首都宛如天空中的星星、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给人一种沁透心脾的感觉,而且道理深刻。一首首小诗给予我们无限的启迪。

  2022精选关于优秀《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

  “荡漾的是小舟么?青翠的是岛山么?蔚蓝的是大海么?我的朋友!何忍怀疑你?只因我屡次受了梦儿的欺枉!”(繁星一二六)。《繁星·春水》是冰心代的表作之一,冰心本人虽然只说“是把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起来而已”。但此首诗深奥而又隽永,因此成了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书目。

  “聪明人,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吧!她只是毫无缥缈的,反分却你眼底的春光。”(繁星一三七)这首诗富含哲理,幻想终只是幻想,无法成为眼前米粒绽放的花,行动是花粉,而思想是花苞,思想却又不是幻想,在大脑中的调色板染出的灿烂的幻彩,心中的未来,不可能的未来,又抑或是现在,那方为幻想,我们心中所追求的真实是什么?是未来!我们的未来会是什么,谁都不知道。但是,我们却可以把行动付诸予现实,去证明我们的存在,我们曾经存在,把无聊的只会吃饭喝水上学工作的抛弃,把未曾有人实现的幻想抛弃!去迎接、去创造只属于我们的明天!

冰心现代诗篇9

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繁星春水》读后感精选,方便大家学习

《繁星春水》读后感精选1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神往,于是,带着一份少年特有的懵懂与痴狂,随风读起了这"零碎的思想"。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后来她出国深造,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爱。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

《繁星春水》读后感精选2冰心奶奶是20世纪中国一位杰出的女作家。

在她长达80年的文学生涯中,创造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在当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冰心奶奶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儿童文学的领域,她和叶圣陶爷爷十最早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是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人,在中国乃至世界儿童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弱小的草啊,骄傲些吧!”她教会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言论的花儿开得越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她教会我们不要骄傲自大;“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确实它底下细小的泥沙。”她教会我们学东西不是靠一时的兴趣,而是靠多次的积累;“心灵的灯,在寂寞中光明,在热闹中熄灭。”她教会我们做事要安静,不能浮躁;“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她教会我们如何懂得母亲的爱。这深深的教诲,如繁星般布满心灵的天空,如春水般回荡在我的脑海。

繁星闪烁,春水温静。我是否还能再次留一个倒影,在繁星照耀下,映入春水。冰心奶奶是一位推动美和爱的使者,让美和爱紧随时代吧!

《繁星春水》读后感精选3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

德国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而这个寒假我阅读了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

冰心奶奶受泰戈尔的《飞鸟集》影响,而写下了《繁星春水》这本现代诗篇,令我感动的是冰心奶奶用一首首小诗表达了美好的童年,无私的母爱,热爱的大自然,在当中我还是喜欢那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

在《繁星》第83首小诗是这样描绘的:“小弟弟!你恼我么?灯影下,我只管以无稽的故事,来骗取你,绯红的笑颜,凝注的双眸。”冰心奶奶用对儿童的了解,写出了孩子们的心理,在冰心奶奶的笔下,仿佛儿童们都是小天使,那样的天真无邪,那样的天真童趣。

是啊!每个儿童都是那样无邪,纯洁,朴实,在我的生活中也有一位淘气可爱的小孩,那便是我的弟弟。有一次我俩同时找到了仅剩下的一颗糖果,我看机会难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糖抢了过来,这时弟弟不高兴了,耍起了小聪明大叫道:“妈妈姐姐抢我的糖!”我瞬间蒙了,明明是抢来的,怎么就变成他的了,妈妈也没问清楚状况就说道:“姐姐把糖还给弟弟。”我也没法解释了,只好不情愿地把糖给了弟弟,感到胜利扑面而来的弟弟淘气的向我做了个鬼脸。看到他这个样子,我真是又好笑又好气。

冰心奶奶用小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温馨,感人的场景,让我们一起去体会人间的暖吧。

《繁星春水》读后感精选4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神往,于是,带着一份少年特有的懵懂与痴狂,随风读起了这“零碎的思想”。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着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

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爱。

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

《繁星春水》读后感精选5这是一本书,这是一本诗集。

在昏黄的灯光下,总会有一本书。来抚慰白日疲惫的心,在无尽的夜,翻一翻,便会沉浸在美好的梦里,恬然睡去,《繁星春水》便是这很好的选择。

在很多个宁静的夜里,随她去追踪造物者的笔意,随她去颂赞繁星的微光,随她去寻神秘之笑,随她卧在时间的海上,作一扁舟,都好,不是吗?

在虔诚的祈祷后,她会来降甘霖的,滋润你的身,你的心,荡涤未醒的梦,魂灵就会变得干净。

于此我想,有时,她带给你的这份感动,是难于言说的。

我不懂朦胧月日一样的生离,也不懂憔悴落花一般的死别,但读诗时,心底的微漾的弦,还是被触动了,生生的流下泪来,看它凝结成月日,成落花。

我不懂离开故土的乡愁,怎么都不懂,可每当读到“何堪遥望,何时归去”时,又像魔怔似的,痴痴地念,呆呆的诵,明明从未离开过脚下这一方土地,却也像那远隔故乡的游子,心中生出的怅惘,是那么真实或许,我的故乡,是你一直为我编织的诗境吧。

太多太多的触动存于心底,即使不懂,依旧感动。

我幻想将来的女神,桂花冠,雪羽衣, 心血般鲜红,泪珠般洁白的璎珞,飘飘云发,飒飒天风,我便臣服了,不是敬畏,是虔诚。我不乞求她满足我什么,因为我早就很欢欣的接过了她的馈赠,是的,一本能予以我感动的书,女神,你安排了我与她的相遇,便是予了我这世上多数的感动,平凡如斯,高贵如斯。

冰心现代诗篇10

《繁星》、《春水》是冰心女士最得意的两部诗歌集,一共有346节短诗,其中《繁星》164节,《春水》182节。《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的最高成就。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