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最热的时间十篇

时间:2023-04-09 06:45:03

一天最热的时间

一天最热的时间篇1

中伏。三伏天可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其中温度最高的就是中伏,其次再是初伏、末伏。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从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伏是三伏中最热的一天。三伏天之所以这样炎热,是因为地表的湿度在这段时间变大,每天会吸收很多热量,却无法都散发出去。并且这段时间副热带高压加强,使得天空少云,会让太阳更直接的照射到地面。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来源:文章屋网 )

一天最热的时间篇2

2022年小暑时间几点几分几秒

2022年小暑节气时间是公历2022年7月7日5点5分19秒,农历壬寅年六月初九号,星期四。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是什么意思

小暑代表的意思是小热,表示夏季炎热的天气即将来临,但是还只是小热,还没到最热的时候。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我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气候变化特点

在小暑期间,气候方面的变化并不是很大,气温依旧很高。诗云“地煮天蒸望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旱南涝北新天壤,总有荷塘色味同。”(左河水) 中国的南方地区在小暑时节平均气温一般为33℃左右;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7月中旬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而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的习俗

吃饺子

民谚有云“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饺子

“食新”

据说“食新”乃“食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故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吃三宝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在这个时节素有吃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

晒伏

一天最热的时间篇3

关键词:光伏建筑一体化; 热通道; 热工性能;实验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现阶段全球资源日益紧张,人们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 BIPV) 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在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上铺设光伏阵列提供电力。这样既能利用太阳能发电又可以减少墙体的得热从而减少空调负荷。而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热通道在夏季通风排热,冬季关闭状态下增加换热热阻,减少热量传递,对于BIPV系统有重要作用。

在这一领域已有众多研究,主要是关于BIPV对空调负荷的影响,电池背板通风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等。何伟对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建立了理论模型, 采用香港地区典型年的气象数据对BIPV的热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数值模拟显示, 在香港地区,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通风冷却模式在保证电力输出的同时, 对由于墙体得热造成的空调负荷的减少可达到20%以上。杨红兴从传热的角度研究光伏墙体结构的夏季得热,提出了光伏发电虽然释放热量提高了空气夹层温度,但其对太阳辐射的遮挡大大降低了室外综合温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墙体得热和空调冷负荷。段征强设计了一个空冷型非晶硅光伏热(PV/T)结构,对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空冷型非晶硅PV/T结构在自然通风冷却作用下热效率为26.1%,综合能量效率为38.1%,强迫通风冷却作用下热效率为32.8%,综合能量效率为44.9%,从侧面说明了通风降温对非晶硅型电池性能影响。李玲燕对呼吸式幕墙夹层温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了通风口开启与关闭时、夏季空调开启与关闭、有无遮阳板等不同工况下夹层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了过渡季与夏季,晴天与阴天的温度变化特点。

从上述文献可看出,通过光伏背板后面的通道通风可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并且比较多的文献集中在对BIPV的整体节能特性的研究上,BIPV流通通道的传热过程、随环境因素的影响及温度场场间相互关系缺乏研究。并且由于各地区光照资源以及气温等气象条件的差异,光伏建筑一体化在不同地区的热工性能不尽相同。本文针对湖南省株洲市的一栋建筑进行了BIPV流通通道热工性能的实验研究,确立了流通通道内空气、光伏背板、内外墙随环境参数变化的温度分布;通过各温度场的变化分析了通道内的热工过程;比较了晴天与阴天热工性能的差异。

1.试验背景

该建筑是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的一座倒班楼,该楼的东向墙体为整个建筑光伏一体化结构,长约110m,楼高18.7m。整个立面有多块光伏板组成,试验选取了其中一个光伏模块。测试时间为2013年夏季8月到9月,每天24小时进行测试。

2.试验介绍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机械学院,上海,201804

【项目资助】:1.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项目编号:11290707700;2.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创新资金,项目编号:PKJ2012-C13。

试验主要内容是获取包含光伏组件表

面温度、热通道内流体流速和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室外大气温度和风速、内外墙体表面温度以及典型房间的室内温度等具有建筑光伏一体化特性的热工性能参数。图2-1为建筑剖面图及测点布置图,图2-2

为测试区首层局部平面图。

太阳辐射的测试采用辐射传感器,测点在图2-1上的0205,位于光伏外墙朝东方向上。该传感器测量范围0-2000w/,分辨率1w/,准确度5%。室外大气温度测试选用pt100温度传感器,测量精度0.1℃,测点远离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和热源1.5m,离地面高度1.5m。

通道动态风速测试使用高精度风速传感器,传感器布置在通道竖直方向上,传感器在流通通道最宽处,距离外墙窗户0.8m左右,以避免外窗外墙形状变化对气流带来的影响,测点为图1中的0203和0204。

BIPV构建的温度测试采用铜-康铜热电偶,测温精度在0.1℃,在进行温度测量前,需要对热电偶进行标定和校准。其中六个热电偶紧贴在BIPV的光伏背板上,每个传感器位于每块BIPV光伏背板的中心处(图2-2中0102),以测试光伏背板处的温度值;三个热电偶布置在流通通道中,且位于流通通道最宽处,距离外窗0.8m左右(图2-2中818),测试通道内空气的温度值,测点距地面位置分别为5m、10m、16m;三个热电偶布置在外墙外表面的测试单元的中心处,采集外墙外表面的温度值,测点分别位于五层、三层、两层外墙表面中心处。

3.结果及分析

图3-1为通道内空气温度场在一天内的变化情况,通道空气温度在上午6:30达到最低29℃。在中午12:00达到最高45℃,12:00之后由于东向太阳辐射减弱,所以通道温度开始下降。三条曲线变化趋势一致,并且通道内空气温度与高度成正相关关系,最高点与最低点温差在上午12:00以前基本维持在4℃左右,下午温差有所减少大概在2℃,分析原因可能为上午辐射较强通道内的空气流动较快,空气与光伏背板的换热较剧烈。观察可以知道通道空气温度在下午3:00以前都高于环境温度。

图3-2 8月13日光伏背板不同高度温度随太阳辐射的变化曲线

图3-2所示为光伏背板三个不同测点的温度。光伏背板温度从6:00开始升高并且温度升高速度在上午时段较快,下午速度缓慢降低。观察三条曲线间的温差知道相对于通道内的空气温差,背板温度差别比较小,上午12:00之前没差别,下午最大温差也在1℃以内。背板温度在一天之内变化比较大,最低温度28℃,最高可达54℃,最高温度出现在10:00左右,背板温度一天有11小时处于40℃以上,夜间温度比较稳定维持在3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背板温度达到峰值的时间早于太阳辐射达到峰值的时间,预计是因为通道此时热压较大自然通风良好,带走了背板热量,得热与排热在背板温度峰值时间得到平衡,之后排热量大于得热量。12:30左右的一段时间内背板温度衰减很快,但太阳辐射处于峰值阶段,此时发电效率会较高。

图3-38月13日光伏背板平均温度、通道平均温度随环境参数变化曲线

图3-3中各曲线间的变化关系反应了BIPV幕墙通道内的传热过程,太阳辐射使得背板温度升高,背板通过与通道内空气对流换热加热空气,通道内空气温度的变化相对于背板温度的变化仅有很小的延迟。背板与通道内空气的温差从上午开始一直增大,上午10:00~11:00达到最大12℃,此时的通道空气与环境的温差也最大,达到4℃,可见此时通道内空气的排热量最大,通风效果最好。随后温差开始减小,下午6:30到晚上11:00这个阶段三者的温度几乎相等,此时将不存在明显的热传递现象,晚上11:00到第二天6:00之前通道温度将一直高于背板温度,热流密度方向与白天相反。

图3-4 8月13日外墙内外表面温度及通道平均温度变化曲线

图3-4为外墙内外表面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情况。外墙靠近通道的一侧主要有两个换热过程,一是接受透射过来的太阳辐射,另一方面是与通道内的空气进行对流换热。从图中可以看出外墙温度对通道内空气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外墙温度在上午11:00左右达到最高,最高温度42℃,此时通道内空气平均温度也接近最高约43℃。上午两者温差维持在1~2℃,这段时间是形成室内空调冷负荷的主要时间段。下午2:00之后外墙外表面温度将高于空气温度,主要原因是外墙具有蓄热能力,此后直到第二天外墙温度将一直高于通道内空气温度,综合考虑之前的热压分析,虽然下午6:00开始热压为负值,即环境温度高于通道温度,但是两者相差不大,环境温度仍将小于外墙外表面温度,还是建议开启通风通道来排热。内墙温度比较稳定,随外表面温度变化有一定的时间延迟,由于房间空调没有开启,实际运行时内墙温度会沿纵坐标往下平移,外墙内外表面温差在11:00最大,此时的热流密度最大。

4.小结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确立了通道内空气温度场、背板温度以及内外墙温度随室外环境参数的变化趋势,通道内空气的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背板温度在纵向上比较接近。通道内空气温度在29℃到45℃之间,最高温度出现在中午12;00.光伏背板温度在28℃到54℃之间,背板最高温度出现在上午10:00,比空气的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早。

2)分析了背板温度与通道温度的关系,由于存在对流换热,通道内空气温度受背板温度的影响较大,上午9:00到下午4:00这段时间内对流换热比较剧烈。比较通道内空气温度与外墙温度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外墙温度变化主要受通道温度场的影响,下午2:00过后外墙温度将高于通道温度,建议开启通道降温排热。

[参考文献]

【1】何伟,季杰. 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对建筑节能影响的理论研究[J]. 暖通空调HV&C,2003,33(6):8-11

【2】杨洪兴,季杰. BIPV对建筑墙体得热影响的研究[J]. 太阳能学报,1999,20(3):270-273

【3】段征强. 光伏热系统的实验与模拟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6

【4】李玲燕. 呼吸式玻璃幕墙夹层温度影响因素的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8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RMAL PERFORMANCE OF THE HEAT CHANNEL IN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 IN SUMMER

Chen Lei Gao Jun Shou Qingyun Pei Xiaomei Shi Jie

(1.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201804

2.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200092

3. Sino-German College Applied Sciences of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1804)

一天最热的时间篇4

大暑天气特点:

1、热!高温酷热!

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在《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从30年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统计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7月下旬,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都是出现在8月上旬,刚好都出现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时期。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2、多雷阵雨,但总体少雨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苏、浙一带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如大暑前后出现阴雨,则预示以后雨水多。农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的说法。

3、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温伏旱

大暑节气时,我国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40℃的酷热也不鲜见。著名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在大暑前后也是炉火最旺。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有很多,如安庆、九江等。每年最热的地方也不相同。2003年6~8月的最热城市是福州、杭州、长沙和南昌。当然最热的“火炉”,要属新疆的“火焰山”——吐鲁番。大暑前后,下午的气温常在40℃以上。旅居新疆的清代诗人肖雄在他的《西疆杂述》诗集中写到“试将面饼贴之砖壁,少顷烙熟,烈日可畏。”由此可见,“火焰山”的美称的确名不虚传。

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此时,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喜温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但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十分不利。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这样的农谚:“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可见,高温少雨是伏旱形成的催生条件,伏旱区持续的大范围高温干旱的危害有时大于局地洪涝。除长江中下游地区需要防旱外,陕甘宁、西南地区东部、特别是四川东部、重庆等地也要防旱。

实际上,伏旱并非年年都有,若遇盛夏副热带高压较弱,位置偏南或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两场台风降雨或时不时有些雷阵雨,就不会出现大范围伏旱。

大暑天气特点:高温,阳光充足。大暑,是农作物长势最好的时期,时不时的有几次雷阵雨,保证雨水的充足,那么,这一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相关文章:

1.2019大暑节气天气特点,各地区气候情况

2.2019大暑节气与天气气候特点

3.2019大暑天气特点 大暑节气注意事项

一天最热的时间篇5

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一般共30天。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来源:文章屋网 )

一天最热的时间篇6

关键词 小儿呼吸道感染 痰热清注射液 抗生素 疗效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94

资料与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10月收治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21例,随机分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组共64例,男41例,女23例,发热患儿48例;对照组共57例,男39例,女18例,发热患儿33例。121例患儿均未并发心衰。

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感染、化痰、止咳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3~0.5ml/(kg•次)(最大量20ml/次),加入5%葡萄糖10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5~7天为1个疗程。停药、出院指征为体温恢复正常,临床体征消失。呼吸道感染诊断符合《儿科学》第6版的诊断标准[1]。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治疗2天无发热,治疗5天症状及体征消失;②有效:治疗3天无发热,治疗7天症状及体征消失;③好转:治疗5天无发热,治疗7天症状或体征减轻;④无效:治疗5天仍发热,治疗7天症状及体征无好转。

结 果

显效及总有效率:痰热清注射液组64例中显效43例(67.2%);有效15例(23.4%);好转4例(6.3%);无效2例(3.1%);总有效率96.9%。对照组57例中显效28例(49.1%);有效15例(26.3%);好转11例(19.3%);无效3例(5.3%);总有效率94.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X2=0.35,P>0.05),但两组显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X2=3.99,P

平均退热时间:痰热清注射液组发热48例,治疗后2天内退热者30例,3~5天内退热者15例,5天内未退热者3例,平均退热时间2.31±1.19天。对照组发热33例,治疗后2天内退热者12例,3~5天内退热者17例,5天内未退热者4例,平均退热时间3.06±1.67天,两组平均退热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t=2.35,P

平均住院天数:痰热清注射液组症状体征消失后出院者59例,平均住院时间5.03±2.03天。对照组症状体征消失后出院者55例,平均住院时间3.06±1.67天,见表2,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u=2.63,P

不良反应:治疗组仅1例出现皮疹,经对症处理后缓解。

讨 论

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初多为病毒感染所致,几天后继发细菌感染[2]。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耐药菌大量增强致病性,病原体也逐渐增多,导致疗效欠佳,病程延长[3]。因此,寻求一种具有抗菌、抗病毒,不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都可发生,冬春季较多。在幼儿期发病最多,每年常有数次发作;学龄儿童渐减少。致病病毒的传播一般通过飞沫传染及直接接触,偶可通过肠道,可呈流行或散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鼻咽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有时鼻咽部原发病的症状已好转或消失,而其并发症可迁延或加重。故必须对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作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切不可认为是日常小病而轻率对待。治疗措施以充分休息,解表清热,预防并发症为主,并应重视一般护理及支持疗法。

痰热清注射液是以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组成的方剂。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熊胆粉药性与熊胆相似,具有解痉、解毒、镇咳、祛痰、平喘等作用。山羊角具有平肝息风、清热解毒等作用。金银花、连翘亦有清热解毒、宣肺化痰作用。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共奏清热解毒、宣肺解毒、化痰解痉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痰热清注射液对呼吸道有关致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有解热、镇静、祛痰、镇咳作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殊药物,细菌感染可供选择的有效抗生素耐药现象日趋明显,极大地影响了疗效。本观察表明,联合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虽然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但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为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开辟了新途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2-318.

一天最热的时间篇7

小暑节气时太阳会公转到黄经105度,在这个经度就在二十四节气历法中来到了第十一个节气——小暑节气,此时天气开始逐渐炎热,到了小暑之后,气温逐渐上升,日照时间加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暑节气的由来及习俗,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小暑节气的由来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但从《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来看,除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安徽的大部分地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相对多数出现在大暑外,大多数省份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期间。在全国32个省市直瞎市(台湾)中,绝大多数地区,7月的平均气温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热月,处在7月之中的小暑实际上很热。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小暑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小暑节气的习俗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小暑该吃些什么莴笋

莴笋有清热解毒、泻火利气的养生功效,而且口味清新,是夏天的时候值得食用的一款蔬菜。

芹菜

芹菜是典型的微寒食物,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食用后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养生功效,对于夏天上火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苦瓜

夏天的时候要多吃“苦”,苦味食物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生物碱、尿素等物质,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泻火,而且,苦瓜是夏天的应季蔬菜,所谓顺应天时,就是如此。

绿豆芽

夏天,植物生长茂盛,也是吃绿豆芽的好时候,绿豆芽的热量较低,但是水分和纤维素含量较高,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润肠通便,同时,绿豆芽有清热解毒的养生功效,非常适合夏天食用。因此,小暑的时候可以定期挑选绿豆芽食用。

莲藕

莲藕是夏天的应季食物,有凉血滋阴的养生功效,小暑的时候空气干燥,又常上火,所以,可以经常吃些藕,帮助身体补水和凉血,是一道夏天必备的蔬菜。

黄鳝

一天最热的时间篇8

关键词:古建筑;木材;通风;热交换

Abstract:China’s ancient buildings and landscape are scenic spots or the scholars’ object of study nowadays. The tourist just enjoy the sight of the scenery and the in-depth research are only confined to the professionals. This trend limits the spread of the ancient charm among people. To transform this phenomenon, the ancient buildings need to join in people’s everyday lives, to be used, to be understood instead of just being seen. This report is based on this point, tries to explore the appropriate modification of building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modern life from the angle of architecture physics.

Keywords:ancient buildings;wood;ventilation;energy change

中图分类号:TU111.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5-0042-03

1 前言

中国古建筑及园林很多都是木质结构,由于木材容易腐蚀,防火能力弱,强度不高,保留至今的木制古建筑数量有限,年代久远的更是屈指可数。现代工业发展以来,人口增长,各城市用地紧张,很多地区对古建筑没有能力妥善保护或利用,以至于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损毁严重甚至被完全拆除。如何对待历史留给我们的建筑?是文化的礼物还是发展的负担?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古建筑的物理性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因此,本人认为利用先进技术,在不损坏古建筑的前提下,将木结构建筑进行改造提高保温隔热性能以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2 背景

汪氏小苑位于江苏扬州老城区之中,紧挨着京杭大运河和秦淮河的两条支流,所在街道古时都为盐商的宅院,是现存扬州最为完整的清朝盐商住宅。主人汪竹铭原为徽商,后因京杭大运河漕运生意迁来扬州,转做运盐生意后更为发达。汪竹铭有四子一女,分别经营盐业、房地产(上海)、皮货(南京)及金融(上海)等产业,汪家显赫一时。抗日战争爆发后,汪氏一家辗转逃难到上海,在上海经营房地产。

建国以后,汪氏小苑由扬州市公安局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扬州各处民间的手工艺开始兴盛,很多精巧的手艺都后继有人,汪氏小苑后又成为扬州制花工艺厂,直至近十年来,汪氏小苑成为单纯的旅游景点。

图1为汪氏小苑的示意平面图,住宅横为三路并列,纵为主房三进延伸,前后中轴贯穿。构屋取奇数组合,体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风水意识。

本次调查对象为此中一间原为小姐居室房间(如图中圈起位置),其平面示意图如图2。

3 建筑环境现状

居室完全由木材构造,屋顶为坡屋顶。门口对面同样为小姐居室,构造相同并和此间完全对称。进门便可看见两个衣柜,右边为床榻和如厕的地方,光线较暗,左手边是一个小小的梳妆台。再往里走是一个小的会客厅,雕花的圆桌和凳子,客厅临着天井的那面墙上一米高以上都是玻璃窗格。窗格上有凹凸的花纹,屋外看不见屋内的活动,而光线却可毫无阻挡地透到屋内来。

房间入口很暗,进门往里面看到会客的小厅时,就突然亮了起来,如图3。玻璃窗格都是不可开启的,因而觉得房间内很闷热,不过从外面看和其他房间没有差别。这间房唯一的通风口就是门。床榻靠墙放置,所在的地方相对暗一些。虽然床边的木墙是放在石板上,但因为是转角阴暗处,终年不见阳光,总是有些湿湿的。木床常年靠在有些潮湿的墙上也会受些影响,冬天在床上休息会很湿冷,如图4。

4 建筑环境科学因素分析

研究对象门口光线较弱是由于房间门口朝向为东,且门口两侧都有伸出的墙体维护遮挡,自然采光少。

房间内相比较室外温度高一些,夏季比较闷热是由于房间内没有特意设置的通风系统,通风口仅为门,整个建筑的通风系统主要为天井,而这间房屋没有直接和天井相连接的通风口。并且木材散热性能较弱。

冬天湿冷是由于木材受潮后水分不易散去,且房间通风性能不好。

根据以上对建筑环境的分析,最终选取了热环境的分析和改造作为深入分析的环境因素。

所选房间原为小姐居室,构造相对封闭以适应当初的功能需要,因此造成了这个房间夏天比较闷热的热环境特征,墙体都为木结构,没有特殊的保温隔热层,因此这个房间在冬天也是比较冷的。即使现在用作旅游景点,游客在这间房屋中停留的时间也相对较短。而若要将此间房屋再利用作为现代的办公,手工作坊或者居住使用,则需要在热环境方面有很大的改进。

数据来源ECOTECT模型分析,为分析其热环境,将研究时间定为一年中的最热日。主要记录了不舒适度,最热日逐时温度,最热日逐时热损失,直接太阳得热,间接太阳得热,维护结构得热,通风得热,区域间得热,温度/得热关系比较的具体数据。

逐月能耗/不舒适度:

如图5所示:X轴表示月份,Y轴表示舒适度或维持舒适所需的能耗。红色表示过热,蓝色表示过冷。示意条越长即偏离中线越远,表明此月份越不舒适,或者说要维持舒适需要的能耗越高。由此图可知,这个房间在冬夏两季极为不舒适,在六,十二,一,二月份,维持舒适度所需的能耗很高。

最热日逐时气温:

图6为最热日逐时温度,图7为最冷日逐时温度。图表中深蓝色线为室外温度,浅紫色为室内温度。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室外温度对室内温度没有明显影响。而当室外温度上升,直至高过室内温度时,室内温度受其影响也开始上升(最热日逐时温度图表较为明显)。到夜间,室外降温时,室内温度没有明显下降。

由此可以看出,当室外温度较低时,房屋有一定的保温作用,最多可高于室外5摄氏度,并且温度较为稳定。当室外温度较高时,房屋没有很好的隔热性能,随温度波动较大,而当室外温度由高降低时,房屋没有很好的散热功能,依旧保持原有的较高温度。所以这间房屋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有夏季的隔热和散热功能以及冬季的保温功能。

将两张最热日和最冷日逐时温度的图表进行比较可看出:整体上房屋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房屋内的温度曲线都紧靠着室外温度曲线。

由于江苏扬州整体气象环境夏季温度超过30摄氏度的时间仅有一月不足,而近十年的平均最高温度为34摄氏度。而冬季温度有低于0摄氏度的时段,并且温度在-10摄氏度至10摄氏度的时间较长。因此,研究这个房间在冬季的保温功能更为重要。

维护结构得热:

如图8所示:此房间在夏天得热较少,而冬季持续失热较多。得热来源有维护结构,阳光及与较热空间的通风换气,以上图表显示维护结构在冬季不能很好的获得及储存热量。

太阳得热:

如图9所示:此间房屋在冬季获得太阳热量不是很多。由于房屋没有明显的开窗,且玻璃窗口的朝向为东方,获得阳光照射时间也最多为半天,所以从太阳得热主要还是靠维护结构吸热和蓄热。

区域间得热:

如图10所示:此房间在夏天温度高于周围区域,所以在五月到九月期间此房间向周围区域散热,而冬天是温度低于周围区域,呈现吸热状态。所以可以考虑改进房间中的通风系统,使得房间在冬季更好地和周围区域进行热交换,而获得更多的热量。

综上所述,该建筑在夏季的维护结构得热和太阳得热都较少,还可向周边区域散热,室内温度主要受气候影响。由于该建筑所在地区的环境气候夏季较温热,没有酷热的状况出现,因此夏季建筑内相对宜人。而在冬季,建筑的维护结构蓄热能力较差,太阳得热较少,可从周边区域通过气流交换吸收热量,但又因为原先功能的限制通风情况不是很好。因此,冬季的保温能力很差。

5 改进方案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对该建筑的改进方案,主要尝试改善其维护结构的保温蓄热能力及通风系统。

1)木结构的房屋向外散热的方式主要是外墙通过导热方式传递热量和外墙通过空气渗透传热两种方式。

外墙通过导热方式传递热量时,墙体厚度越大,热阻越大,保温性能越好。但对于已建成的木建筑,增加其墙体的热阻可以用附加保温材料的方法。考虑到古建筑的美观,往往只把保温材料附加在整个建筑群最外层的木墙上。外墙通过空气渗透传热即是要对木墙的气密性进行改进。由于木墙日晒雨淋,有一些由于不均匀的形变产生的缝隙,可用玻璃丝保温棉填塞,再在墙的表面刷漆或是涂料。

2)由于此间房屋所在的小环境类似于四合院,在四合院这样的建筑形制中往往是用天井起到通风的作用。因此可在房间开启通风口。考虑到尽量维持建筑的原貌,可在檐下开高窗通风。

6 验证性分析(见表1)

7 综合讨论及未来可延伸的研究方向

中国古建筑及园林很多都是木质结构,由于木材容易腐蚀,防火能力弱,强度不高,现今保留下来的木制古建筑数量有限,年代久远的更是屈指可数。现代工业发展以来,人口增长,各城市用地紧张,很多地区对于古典建筑没有能力妥善保护或利用,以至于很多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损毁严重甚至被完全拆除。如何对待历史留给我们的建筑?是文化的礼物还是发展的负担?答案是肯定的,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在不损坏古建筑的前提下,将木质建筑进行改造,提高保温隔热性能,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Norbert Lechner Heating.Cooling, Lighting[M].JOHN WILEY&SONS.INC 2001.

[2]Willy-A Sehmid 空间规划的三个目标:可持续发展,社会福利,善治 [J].国外城市规划.2006(6).

[3]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一天最热的时间篇9

小暑是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起来,人们食欲降低,胃口不佳,肠胃不适,有民谚称“小暑大暑,有米也懒煮”,意指天气太热了,人变得懒散,连三餐都懒得准备。医学专家表示,酷暑时节,人们应该通过适当的食疗来改善对热天的不适感,如西瓜、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这些食物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去暑、解毒的作用。小暑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凳上。

一天最热的时间篇10

我国传统养生学认为: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受这种时令特点的影响,人们会感到酷热、烦躁、多汗、津液流失,营养损耗多,加之食欲下降,易造成体亏人乏。这时,应多食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肥腻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食疗学称之为清补。

夏季吃一些油腻的食物对肠胃不好,会导致脾阳虚衰。因此不论是哪一个季节的养生我们都要注意饮食的清淡,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只有这样,才能杜绝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清淡的饮食,就是平常说的“粗茶淡饭”。主食要以五谷杂粮为主,副食以豆类、蔬菜、水果、菌类为主。但是,饮食清淡,不代表完全食用素类。

肉类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不食用会造成营养不良,所以应食用少量烹饪清淡的肉类。最好是蛋、奶、鱼虾等低脂肪优质蛋白。

2、宜吃酸苦

芒种节气到了以后,气温将升高,到时候天气会更热。人们就容易流汗,而汗液流失过多则容易伤阴耗气。为了避免身体阴气损耗过多,可以吃些酸性的食物生津,比如说乌梅、柠檬、山楂。或者说将它们制成汤水饮用,效果也是一样的。

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款酸味汤,建议大家吃一下:

准备好1条一斤多的草鱼,适量的酸菜、大白菜、金针菇、黄瓜;之后将草鱼宰杀,处理干净之后,将鱼肉切成薄片备用;然后将酸菜冲洗干净,洗好后切成小段备用。再者将大白菜和黄瓜洗好并且分别竖着对半切开备用。金针菇则拆成小份清洗备用;之后烧一锅开水,将所有材料倒进去一起煮,煮滚以后,加入辣椒油、料酒一起煮;最后等食材都煮熟了,就可以加入食盐,起锅食用了。

夏季要吃苦,也就是说要吃苦味的食物,这样吃有助养阴泄热。其中最适合吃的食物那就是苦瓜了,大家多吃一些。除了可以直接切成片,清炒成菜肴食用之外,也可以用来泡茶喝。

3、注意祛湿

天气变热了,同时雨水也多,而夏季下雨的时候,都是倾盆大雨,这样的雨水带来的湿气其实要更多。而且天热以后,很多天天吹空调,这样也会带来湿气的。所以说,为了避免体内湿气过多,需要及时祛湿。

4、需要午休

在夏季都是昼长夜短,天气又太炎热,晚上可能睡眠不足,这个时候可以短暂的午睡,能够促进身体的恢复,午睡时间一般在一个小时左右最好,如果午睡时间太长人们会感觉到非常疲惫,所以适当的午休也是很好的养生方法。

5、出汗后不可马上洗澡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很多人都会通过勤洗澡来给自己降温,但大汗后不可立即洗澡,因为大汗后流经肌肉的血液增多,心率加快,如果洗澡的水过热,会加速血液流动,使身体本来就膨胀的血管和毛孔扩张,从而使血液不足以供应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造成机体缺氧,导致眩晕。

6、天热下午两点少出门

气温的升高主要是因为气候的变化,太阳更是非常的毒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全面的做好防晒的准备,但是其实阳光本身并不能直接让气温升高。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中传导,这种向上输送热量的过程就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简单说,阳光照到地面上,晒热了地面,地面吸收了热量再放出去烘热空气,气温就升高了。虽然夏天的中午,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最接近直射,地面和空气接受的热量最强,但是地面释放出的热量却少于阳光所供应的热量,所以中午并不是最热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