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主持稿十篇

时间:2023-04-04 13:40:20

会主持稿

会主持稿篇1

新闻通稿最先运用于新闻通讯社。起初,新闻通讯社将采写到的一些重要新闻,以统一的稿件方式发给需要稿件的媒体,这种统一的稿件就是新闻通稿。经过不断演变,现今政府、企业、社团等组织,在遇到突发事件、紧急情况、热点问题、危机公关时,自行组织撰写稿件,并主动提供给各类媒体,借助媒体平台统一向社会公众,说明、解释相关情况,阐述观点立场,以统一宣传口径,营造有利于组织的舆论氛围,达到理想的公关效果。在传播条件、传播环境大为不同的今天,新闻通稿或延续原有特点,或出现新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呈现出利弊兼具的特点。

新闻通稿被“重用”

如今,除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外,互联网和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方兴未艾。媒介的多样化使得受众对媒介的选择更有余地,接受信息的渠道更为丰富,接触信息的总量愈加庞大;传播也由传统的线性传播向非线性传播转变。爆炸式增长的信息使得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面对海量信息,受众的辨知、识别能力越来越弱,价值信息常被不良信息干扰、埋没、驱逐。一旦危机出现,小道消息、谣言、传言将不胫而走,并被无限放大和传播,极易引发公众猜疑、社会动荡。正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各类组织越发倾向在危机发生、调查、善后处理等阶段,向社会和大众权威新闻通稿。如2011年5月26日,江西抚州发生连环爆炸,网络上关于此次爆炸的时间、地点、伤亡、原因等说法不一,甚至偏离事实。抚州市委宣传部在第一时间证实了事件,并作简要介绍。待事件有了初步结果之后,及时向国内新闻通稿。5月27日,新华社罕见地就这一突发事件英文新闻通稿,新华社在通稿中简要介绍了事故发生原因、伤亡人数。权威部门、权威媒体的新闻通稿有效地回应了社会关切,打消了公众猜疑,正确引导了大众舆论,特别是网络舆情,防止了谣言恶传和大众情绪波动,维护了社会稳定。

新闻通稿被“滥用”

由于新闻通稿在回应关切、引导舆论、还原真相、击破谣言、危机公关、扩大影响和提升形象等方面具有其他文字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众多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频繁甚至泛滥地新闻通稿。一时间,新闻通稿主体呈多元化,级别呈层次化,主题呈多样化,内容呈同质化,其公信力、权威性大打折扣。部分组织通过权力的干预向其能控制的媒体与新闻事实南辕北辙的通稿,以掩盖事实真相,欺骗公众,掩饰自己失职渎职,维护自身特殊利益。2010年6月1日,某地发生拆迁血案,当地政府新闻通稿,将自己说成无辜,肇事者凶残至极,把血案的责任推到肇事者身上。这很快被新华社《瞭望东方杂志》全盘推翻,推翻之后,当地政府保持惊人的沉默。有时,媒体受到通稿提供单位的利益干扰,将人为策划的“宣传性事件”、“关系稿”、公关新闻,甚至是有偿新闻作为新闻通稿予以,使新闻通稿丧失中立态度,陷入利益泥潭,误导受众,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新闻通稿被“活用”

新闻通稿理论和实务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耳熟能详,但相对于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来说则相对比较陌生;或者这些组织与媒体未能建立新闻机制;或者即使建立新闻机制,但对新闻通稿何时发、如何发了解甚微,往往会错过最佳时机,影响公关效果。此时,互联网传播速度快,在组织和媒体间承接互动的媒介成为组织和媒体间的桥梁。经过发展,互联网开始为各类组织提供新闻媒体公关、新闻媒体报道、新闻通稿等服务、咨询与策划活动,形成了各类组织与媒体间互动传播的网络平台,比较典型的有“新闻通稿网”。这一平台的构建帮助传播者(组织)为传媒者(媒体)提供有价值信息,方便媒体采编、。为传媒人降低信息采集成本,提高信息效率,同时给相关组织省却采写、联系媒体之步骤。是继b2b、b2c电子商务模式之后,开创组织与媒体o2m(organization to media)互动传播模式,填补了中国组织与媒体网络互动传播的空白。这一模式的出现,对新闻通稿的专业化发展和速度化采编产生了积极影响。

新闻通稿被“商用”

新闻通稿的这种变化相对于上述第三点表现得更加专业、更加细化、更加具有商品属性。淘宝、当当、卓越等电子商务网站将时下流行的b2c电子商务模式演绎得淋漓尽致,各类商品(含虚拟货币)均能在几大电子商务网站上交易,其中不乏新闻通稿这种刚展露出商品属性的物品。在淘宝网中键入“新闻通稿”,有14个新闻通稿、编辑商家显示出来。通过虚拟业务接触,得知这些、编辑的商家,一般背后拥有一支稳定的写作队伍,或是具有重点院校中文系本科及以上学历,或是杂志社、报纸等兼职记者编辑,或是从事过网络编辑、公关撰稿和广告文案工作,写作经验较为丰富。、编辑新闻通稿的交易流程和网购无异,不同的只是交易的商品是文字而已。一般情况下,顾客先在线咨询,提出写作要求,说明交稿时间,留下邮箱和电话;然后,拍下相应宝贝并付款给支付宝;商家随即安排专人精心创作;创作完成之后商家将稿件发至顾客邮箱,并电话通知;之后,“卖家”会根据“买家”要求对稿件进行修改,并在后台(邮箱、qq等)再次“发货”;最后,“买家”在后台确认收货,同意支付宝下款,并进行评价。也许受到传统观念制约,各类组织还不习惯新闻通稿初露端倪的商品属性,编辑业务关注度还不够高,交易量还不够活跃。但这种新的变化昭示的是新闻通稿的产业功能和经济活力,随着各类组织对公共关系越加重视,专业的新闻通稿、编辑业务将会受到更多的欢迎。

20世纪30年代,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引起全美恐慌。在五种媒体常出组合拳的今天,大众传播效果影响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新闻通稿展示出的统治力和重要性,初步显露出的商品属性,伴随而至的http://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要充分发挥新闻通稿的作用,就要发挥其优势,削弱其劣势,这需要标本兼治,内外兼合,具体说来从四方面着手:

遵循新闻本质,提高新闻通稿真实度

真实是新闻的本质。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讲真话、报实情,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新闻通稿本质上仍是新闻,必须遵循真实这一根本规律。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也是尊重受众知情权的一种体现。现代传播环境的变化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无明显界限,传播者有可能是受众,受众也有可能是传播者。当突发事件或者危机发生时,受众就是传播者,他们的所见所闻就是信息,网络就是他们信息的平台。如果相关组织以推诿罪责、维护自身利益为目的,借通稿掩盖歪曲事实的真相,无疑是掩耳盗铃之举。在现代信息市场自净之后,必将真假立判,虚假信息便成为欺骗受众知情权的一场闹剧,成为自毁公信力、公共形象的愚蠢之作。对于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情况、热点问题中的负面情况,各类组织应真诚对待,不加掩饰,确实关系社会稳定的,允许有所“保留”,但绝对不能讲假话。稿件在报道有损组织形象的负面信息的同时,可充分表达组织采取的应急处置行动和组织领导人亲力亲为的务实之举,通过调动各类力量对事态进行科学控制和善后处理,以合理的调查、解释赢得受众的认同和支持,从而修复受损的组织形象,重新赢得社会大众的尊重及信赖。

转贴于

履行把关人职责,确保新闻通稿质量

传播学中,把关人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起着信息审核、过滤作用。从整个社会来看,传播媒介是全社会信息流通的把关人;从传媒内部来看,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把关人,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新闻信息在提供、采集、写作、编辑和报道的全过程都存在把关人,但其中编辑对新闻信息的取舍最为重要。新闻通稿作为专业性很强的文种,采写、编辑、过程较为严格。因此,采写、编辑、各环节的把关人都应遵循新闻规律,特别注意新闻通稿内容是否与事实相符,措辞是否恰当,要考虑到出去所产生的社会反响,能否起到预期效果。特别要以新闻职业道德自律,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坚决反对并抵制虚假新闻、“宣传性事件”、“关系稿”、公关新闻和有偿新闻,力求以公正、中立的态度报道事件,还原真相,引导舆论,维护公信力。

强化商品属性,释放新闻通稿活力

有人担忧新闻通稿被赋予商品属性后,会使创作人成为组织的“御用笔杆子”,会影响到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也许在新闻通稿市场化、产业化的初期,一些媒体为了经济利益,为了市场占有率,会盲目迎合客户的需要,出现诸如“有偿新闻”、“关系稿”等违背新闻原则的情况。但是,一个产业、一个市场有自己的行业规则,有自己的自净能力,有自己的竞争环境。在新闻通稿市场不断成熟、讲究长远效益的环境下,那些违反行业规则,背离新闻规律,投机取巧的新闻通稿必将遭到行业鄙夷和受众唾弃,其自然也就失去了受众和市场。当然,在这个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扶持,特别是要出台鼓励新闻产品商品属性发展政策,放宽新闻产品商品属性的相关权限,激活新闻产品商品属性的活力,力求在政策层面为新闻产品商品属性发展扫清障碍,促进新闻产品的繁荣。

加大教育监督力度,促进新闻通稿健康发展

会主持稿篇2

一、引言

2014年7月24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 9),标志着IASB历时六年的金融工具准则改革之路终于结束。新的准则将于2018年1月1日开始生效,允许提前应用。被IFRS 9替代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 39)自以来,财务报告的编制者、使用者以及审计师反映会计处理复杂而较难使用,对金融工具的分类也过于主观,分类界限不明确等问题。早在2002年,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改革就成为IASB与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签署的“诺沃克协议(Norwalk Agreement)”的一部分。随着2007年夏季由美国次级贷款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IASB与FASB开始承受来自各方的政治压力,各利益相关者纷纷要求对预期信用损失的确认、降低减值处理的复杂程度以及企业信用恶化导致的金融负债利得等问题进行研究并重塑金融工具准则体系。为了应对这一严峻的局面,2008年3月,IASB分布了一份讨论稿《减少金融工具准则报告的复杂性》,开始考虑全面修订金融工具准则。2009年4月,IASB承诺将对IAS 39进行紧迫和综合性的改革。从此, IASB便开始了其长达6年的对IAS 39的改革之路。

IASB将金融工具项目的改革分为三个阶段: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金融资产的减值和套期保值会计。漫长的改革之路是十分曲折的,其艰难程度也非比寻常。为了完成对IAS 39的改革,IASB向全球了多份征求意见稿和讨论稿,以征求各方的意见,吸取专家学者的经验,经过不断的探索、修正与改进才最终形成现在的IFRS 9。

二、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

在改革的第一阶段,IASB主要是完成对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的准则修订。2009年7月14日,IASB了第一份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2009年11月12日IASB了IFRS 9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的部分,但本次的内容只涉及到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对金融负债部分未作规定,同时金融资产的确认部分沿用IAS 39的规定。本次的IFRS 9将金融资产由IAS 39的四分类变为两分类:即根据业务测试模式和合同现金流特征将金融资产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中不以交易目的持有的权益工具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其他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由于金融负债存在“自身信用风险变化”的问题,即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当报告主体由于自身信用风险增加导致金融负债公允价值下降时,IAS 39将此利得确认为当期损益,于是企业自身信用质量的下降反而使企业的利润增加了,因此IASB在首次IFRS 9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时并未对金融负债的分类和计量做出规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IASB首先了一份工作人员讨论稿《负债计量中的信用风险》,接着在2010年5月11日IASB了《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金融负债》征求意见稿,向全球公开征求意见。本次征求意见稿重点讨论了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中自身信用风险变动的影响问题,IASB拟根据收到的各方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后作为IFRS 9的组成部分,以规范金融负债分类和计量的相关问题。根据讨论稿和征求意见收到的反馈意见,大多数利益相关方认为IAS 39对自身信用风险变动的处理欠妥,同时大多数意见反馈者认为交易性金融负债和衍生金融负债计量中应包含自身信用风险变动,并且他们也不希望对金融负债的计量进行较大的变动。据此,2010年10月28日,IASB了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 9)的增补。本次增补规范了金融负债的分类和计量,规定金融负债的分类和计量原则基本沿用IAS 39,即金融负债仍然分为按公允价值计量和摊余成本计量两类,只是IFRS 9规定由报告主体自身信用风险变化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再计入当期损益,而其他原因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仍然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自身信用风险变动”的问题。本次增?a内容后,IASB有关金融负债分类与计量准则的修订工作也基本完成。

2012年11月28日IASB了征求意见稿《对的有限修订:分类和计量》,向全球征求意见。在本次征求意见稿中IASB提出来一种新的概念,即以“主体业务模式”为基础的金融资产分类标准,IASB建议根据主体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特征来决定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方式,并把金融资产由两分类改为三分类:第一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第二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第三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014年7月24日,IASB最终完整的IFRS 9时,对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做出修改,将之前的两分类改为三分类。修改后的IFRS 9规定,如果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仅为本金和利息,且商业模式是收取合同现金流,在没有公允价值选择权的情况下,就属于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如果合同现金流仅属于本金和利息,商业模式是收取合同现金流与出售目的并存,在没有公允价值选择权的情况下,这类债权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除此之外的金融资产都属于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一般情况下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至此,有关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的相关准则也最终确定,IASB金融工具项目改革的第一阶段工作(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宣告完成。

三、金融资产减值

IASB金融工具项目的第二阶段工作为金融资产减值。在本阶段,IASB首先于2009年11月9日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在意见稿中IASB提议,对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预期(不仅是已发生的)损失为基础来确定减值。2010年5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了金融工具更新建议,其中包括金融工具减值的相关规定。根据FASB收到的各方反馈意见,2011年1月,IASB和FASB联合了《金融工具:减值》补充文件,以解决开放式资产组合的减值问题,IASB与FASB也开始制定新的减值模型。

2013年3月7日,IASB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减值(征求意见稿)》。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包括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危机咨询组(FCAG)等利益相关者就强烈要求针对预期信用损失的确认、降低减值处理的复杂程度等问题进行研究,而该征求意见稿也正好顺应了各方的要求,提出了一个更具前瞻性的减值模型,以反映预期信用损失,同时该减值模型在结合相关的反馈后也得到了较大的简化,从而降低了减值处理的复杂程度。2014年7月24日,IASB在IFRS 9时,将金融资产减值的内容加入其中。至此,IASB在金融工具项目改革上的第二阶段工作也宣告完成。但是, IASB并未停止其脚步,2014年6月下旬,IASB宣布将成立“金融工具减值IFRS 9过渡资源工作小组(ITG)”,针对利益相关者在实施IFRS 9相关减值新要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ITG的成立将有助于金融资产减值新规定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四、套期保值会计

由于被替代的IAS 39规定允许报告主体自己选择是否采用套期保值会计,因此可能出现使用套期保值进行风险管理的企业没有使用套期保值会计的情况。同时,IAS 39还是规则导向的,比如要求套期有效性在80%―125%之间才能使用套期保值会计,这又会导致出现某些做了套期保值的企业无法使用套期保值会计的情况。并且,IAS 39规定不允许将套期保值会计用于非金融项目的风险成分。IAS 39的这些规定造成了套期保值与套期保值会计之间十分别扭的关系,很难让使用者理解报告主体面临的风险是什么,管理当局是如何管理这些风险的以及风险策略的效果究竟如何。为了解决IAS 39中关于套期保值会计存在的种种问题,IASB在本次金融工具项目第三阶段的工作就是建立一个新的套期保值会计模型。但在本次金融工具准则修订过程中,IASB决定将套期保值会计分为“一般套期会计”和“宏观套期会计”,而在2012年5月,IASB声明,宏观套期会计将作为独立于IFRS 9的项目单独进行。因此IASB在第三阶段的工作只包括对一般套期会计的改革。

为了完成第三阶段的工作,IASB于2010年12月了《套期会计(征求意见稿)》,在该意见稿中,IASB提议实质性简化一般套期会计的处理,并且使其更加接近于主体的风险管理。接着IASB于2012年9月重新了二次征求意见稿,并计划于2012年末形成定稿。2013年3月2日, IASB了《衍生工具的变更和套期会计的延续(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建议对IAS 39和即将的IFRS 9中有关套期会计的章节做出变更。在此前,由于二十国集团(G20)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做出一项承诺:针对标准化的OTC衍生工具合同实施集中结算的新要求,特别是2009年9月G20领导人达成一致意见:在2012年年末前,所有标准化的OTC衍生工具合同均须在证券交易所或电子交易平台上交易,且通过中央交易对方结算。相关OTC衍生工具合同应向交易信息库进行报备,非中央结算合同应遵循更高的资本要求。针对G20的这一意见,IASB收到一?有关OTC衍生工具、中央交易对方和交易信息库的欧洲法规(即“欧洲市场基础设施监管法规(EMIR))的请求,该法规要求针对某些类型的OTC衍生工具实施中央结算。然而在现有的套期会计模式下,当OTC衍生工具按照EMIR的规定变更为中央交易对方(CCP)时,发生的现有OTC衍生工具变更将导致终止确认该OTC衍生工具,并导致终止采用套期会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3年3月2日的征求意见稿建议在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标准时,套期工具的变更不得被视为导致在未来终止采用套期会计的情况:第一,法律法规要求的变更;第二,此项变更导致中央交易对方成为变更后的衍生工具参与方的新交易对方;第三,有关变更后衍生工具的各项变更仅限于实现该变更后的衍生工具条款所必须的变更。通过该征求意见稿的该项规定可以避免在上述情况发生时导致套期会计终止,从而使得套期会计能够得以延续。IASB建议本次修订的相关内容将用于修改IAS 39,同时也会被纳入IFRS 9。紧接着IASB于2013年6月27日了《衍生工具的变更和继续运用套期会计(对的修订。该项修订即是IASB在2013年3月2日的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再结合收到的反馈意见稍作调整而来,并将其正式用于修订IAS 39。至此IASB关于套期保值会计的改革工作也基本结束,随着2013年11月IASB将套期保值会计的内容加入到IFRS 9,IASB关于金融工具项目改革的第三阶段工作也宣告最终结束。

五、新准则实施的困难与最新发展

随着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金融资产减值和套期保值会计三个阶段工作的相继完成,IASB关于金融工具准则的改革也宣告结束。然而,由于新修订的金融工具准则更倾向于以原则为导向,在具体实施时要大量依靠主观判断,因此也给新准则的实施带来了一系列困难。首先是在选择按摊余成本还是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时,主要依赖于管理者对企业业务模式的判断,而风险偏好、经营风格与目标以及个人特质等因素都会影响管理层做出的判断。其次,在采用预期损失模型对金融资产计提减值时,对预期信用损失的判断也需要高度依赖管理层的主观判断和估计,并且对预期信用损失进行估计时,需要大量的数据,这无疑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最后,新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更加广泛,但是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金融工具尚不存在较活跃的交易市场,因此要取得公允价值相对困难,公允价值的确定也会更大程度上依赖管理者的主观判断。由于实施的困难及其对金融行业产生的重大影响,社会各界对新的准则也保持谨慎的态度。2016年6月全球公共政策委员会(GPPC)了一份名为《银行对减值要求的实施》的文件,重点说明了管理层在使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时应该关注的事项以及在构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欧洲证券与市场管理局(ESNA)声明表示鼓励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但是也强调要量化应用IFRS 9的潜在影响,并提供额外信息协助了解IFRS 9应用对财务报表和资本规划的影响程度。2017年3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声明强调支持使用预期信用损失对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然而他们也表示由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会对监管资本以及银行的拨备提取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他们决定目前仍然保留现有的监管政策,这说明BCBS对于新准则的实施尚未形成最终的方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于2017年1月投票决定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的适用范围进行修订。自2009年开始,我国采取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策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的颁布意味着我国的金融工具准则也将发生一系列变革,以应对国际金融工具准则的变化。2016年8月,财政部针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的修订征求意见。2017年3月,财政部针对这三项准则了正式的修订稿,将金融资产“四分类”改为“三分类”,将金融资产减值由“已发生损失模型”改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并对套期会计做了相应的修订,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然而新的金融工具准则由于实施的复杂性及其影响的重大性,要在国际社会得到普遍认同和执行仍然需要一段路程,这不仅需要IASB对准则不断进行修订与完善,也需要各个经济体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准则。

会主持稿篇3

媒体微博常见的法律问题

从微博现状和现行法律框架来看,比较突出的法律风险存在于以下领域:

1.违反真实性原则,谣言扰乱社会秩序或对他人造成侵权。谎言传播在主观上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要对其产生的法律后果负责,根据谣言的类型,相关法律责任可以分为三类:

(1)引起民众恐慌情绪,扰乱社会秩序。今年初,个别网民在互联网上特别是微博中编造、传播政治谣言,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北京市公安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在网上编造谣言的李某、唐某等6人依法予以拘留,对在网上传播相关谣言的其他人员进行了教育训诫。对于这一极富政治敏感性的谣言,媒体微博都保持了审慎的态度,而在一些社会新闻的谣言事件中,如“广西贺州某粉店使用火葬场尸油煮粉”“浙江海宁癌症村”等,个别媒体微博不同程度地介入其中。事实上,如果媒体微博推动这些事件持续发酵,进而诱发不稳定因素、导致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也将予以追究。

(2)传播不健康内容,冲击公序良俗。2011年9月,一名已婚男子编造“失足女若小安接客日记”,并在某网站微博散布,部分媒体微博跟进炒作,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网络新闻宣传局负责人就此予以谴责,并要求有关属地管理部门依法惩处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人员及网站,追究其相关责任。

(3)发表涉及他人的不实信息,侵犯名誉权或隐私权。2010年12月,一个名叫赵楚的网友微博,称金庸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12月6日19时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当晚,某知名周刊在官方微博上即时转发了这一谣言,该条微博被视为传统媒体的正规,数分钟内被转发近千条。尽管金庸先生未就此事诉诸公堂,但由此造成的侵权是实际存在的。

2.违反公正性原则,缺乏依据,具有侮辱、诽谤性质的言论。一些网民乃至媒体微博的声音带有强烈情绪化、民粹化色彩,动辄进行人身攻击,构成了侮辱或诽谤性质的侵权。

前不久,广东顺德一名女子怀疑自己丈夫通奸,调查后发现属实,恼羞成怒后连续了多条针对第三者的侮辱性微博。法院一审判处微博博主需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并在纸质媒体上发表公开道歉声明。这条“有图有真相”看似无关紧要的市井微博,很容易被媒体编辑看成不错的社会新闻爆料,但一旦简单转发,则将为其侵权行为负连带责任。

3.违反稿件转载规范,侵犯他人著作权。媒体微博转发其他账户的资讯和评论十分普遍,这种转载也应参照传统媒体的业务规范,注明稿件来源。隐藏非原创的内容的出处,以自己的名义转发微博,实为抄袭和剽窃,在法律上已构成对著作权的侵犯。

并非所有微博都受著作权保护。《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可见,享有著作权的是具有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成果,诸如网民一般生活记录式的“口水帖”显然达不到这一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字数长短并非著作权价值标准的判断依据,具有一定水准的微笑话、微小说、微电影,也不得在微博进行抄袭性转发。

此外,原作者如果明确表示不予他人转发,则注明来源的转发也构成侵权。

走出“新媒体陷阱”,从根本上防范法律风险

传统媒体骤然进入微博后,看到了新媒体的比较优势,为提升自身竞争力、适应用户要求,不同程度地放弃了原有业务流程,进而降低了真实性的保障力度。但在社会舆论看来,传统媒体换上了微博的新装,依然沿袭了其品牌特色和功能定位,其的信息就应该是经过校验的。这样,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运营出现了内在的张力,其目标需求和公众认知出现了差异。这正是媒体微博比一般微博用户有着更高法律风险的根源所在。

如何从制度层面根治谣言尚未形成共识。在这种背景,传统媒体恰恰被寄予了维护舆论秩序、澄清各类谣言的厚望。在政府积极推进制度建设、社会着力倡导网民社会责任的同时,传统媒体更应通过自身调查采访、信息审核的优势,准确定位媒体微博的功能,将传统特色和资源与新媒体有机结合起来。

从这一功能定位和新媒体要求出发,媒体微博运营在法律风险的防范中有待加强以下工作:

1.设立新媒体稿件审签制度。微博内容尤其是原创内容的,需要经过有资质的签发人把关,经审阅通过后方能对外。越来越多的正在走出单纯追求稿件数量和发高效率的“新媒体陷阱”,开始走兼顾数量与质量、效率与安全的传统媒体特色微博之路。长春的《东亚经贸新闻》即提出以报纸的新闻安全标准进行官方微博的审核,专门选派一名编委全面负责对微博稿件的审核;将微博稿件纳入签发流程,一律经后台审签后才能对外;针对微博的适时性特点,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不以降低安全门槛为代价保证时效性。

加强审核是屏蔽虚假、有害信息的根本方法,但增加安全性的同时必然降低了效率,尤其是增加了媒体的成本。一些媒体尝试将传统业务和新媒体融合起来,《上海证券报》通过自主开发的采编系统实现了所有稿件一体审签,再按稿件特点分发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这样既有利于增强传统业务从业人员的新媒体意识,也通过流程再造有效地消化了新增的业务成本。

2.加强发稿的流程控制和组织策划。建立强有力的报道组织指挥机制是实现流程控制的重中之重,牵住了这一“牛鼻子”,有利于媒体特别是大型媒体从整体上对微博信息进行架构性掌控。如新华社新媒体采编发稿流程的内部规定,对组织策划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将新媒体报道纳入每天的业务例会,及时结合当天报道重点、舆情热点对新媒体报道进行组织策划;在重大战役性报道、重大主题报道中,由总编室牵头对新媒体报道进行专题策划,制定专门方案;依托舆情监测系统,安排专人监控重点网站及社交类媒体,及时获取舆情动态和报道线索。通过这一网络,报道指挥部门在庞大的新媒体报道体系中掌握了主导权,从源头上保障了发稿安全。

3.明确新媒体转发稿件的规范。编辑选稿务必了解转发对象是否同意转发,若同意转发则必须注明来源,尤其是媒体微博综合多家信息源的稿件,不能简单地以“综合”代替明细的稿件出处;编辑转发其他用户内容时应尊重愿意,不得按照自己的观点断章取义、放大或缩小信息、歪曲原作者观点;中国网络电视台等媒体还对网络和微博上的信息源进行了分类分级,并据此确定了编辑的发稿权限。

4.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流程管控在建立微博发稿环节业务规范的同时,还应加强编辑在执行环节的监管与落实。明确编辑、主编的岗位职责是编辑工作制度化的有效方式,半月谈杂志社在网站和微博的稿件编发规程中建立了三级发稿机制:责任编辑是第一把关人,对稿件来源的准确性、权威性、可靠性以及稿件的事实性及文字性差错负责;主编负责稿件的初审,在稿件送审时对需要特别注意的稿件加注“敏感稿件”标记,对内容的安全负直接责任,应及时、全面地了解当日的报道重点和注意事项并向编辑传达,对传达不到位导致的稿件差错承担责任;杂志社的终审发稿人担任终审签发人,对网站和微博内容的政治性、政策性和事实性问题进行审核,对内容的安全负第一责任。职权和责任的对应使各环节的安全得到制度约束,通过提升各岗位的责任意识有效预防了差错的出现。

会主持稿篇4

公司2020年度读一本好书演讲比赛通知

一、演讲主题

《打造岗位胜任力》主题演讲,秀出你的口才

二、参赛对象

各中心选派4名参赛选手(以2020年新员工为主)

三、决赛活动地点

22楼会议室

四、赛程安排

(一)预赛:2020年10月下旬

1、参赛选手:各中心组织报名,进行预赛选拔;

2、预赛评委:各单位自行组织。

(二)决赛:2020年10月29日

1、参赛选手:预赛筛选入围12人;

2、决赛评委:分公司领导、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

3、各单位员工代表参加,约20人。

五、奖项设置

设立一、二、三等奖,颁发证书。

六、参赛选手稿件及相关要求

1、稿件内容围绕《打造岗位胜任力》,结合实际工作;

2、讲稿体裁不限,要求内容积极、健康、向上;

3、参赛稿件、背景音乐、PPT、视频等于10月27日前发至党群办汪昊飞处。

4、参赛选手原则上要求着工作服且着装整洁;

5、演讲时间限制5分钟之内,不低于3分钟;

6、必须脱稿演讲。

七、决赛议程

1、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介绍出席的领导、评委;

2、主持人宣读比赛评分标准(见附件);

3、按抽签的先后顺序正式比赛;

4、领导讲话、点评;

会主持稿篇5

[论文关键词]典当行 制度比较 行政立法

典当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行业之一,一般认为在我国最早记载现于《后汉书·刘虞传》中,“虞所贲赏,典当胡夷,瓒数抄夺之”。新中国成立后,典当业被认为是旧社会的残根余孽而在大陆范围内遭到取缔。1987年12月30日,改革开放后的我国第一家典当行——成都市华茂典当服务商行应运而生,标志着典当这一传统金融行业在重新进入了经济舞台。从此各大城市兴起了开办典当行,典当业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4433家典当企业,全行业注册资本584亿元,从业人员3.9万人。“十一五”期间,全行业累计发放当金近6000亿元,2010年典当总额达1801亿元。期间我国四次制定部门规章规范典当行为,2011年5月1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典当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共6章49条,除总则、附则外,包括设立、变更与终止、经营规则、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以下就意见稿确立的主要制度及其与现行的《典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原办法)做如下比较分析。

一、意见稿的主要突破与变化

(一)立法层级的提高将增强对典当行为的规范作用

原办法作为部委规章,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典当行的民事活动的规范作用十分有限,特别在规范典当行的经营行为方面。《合同法》规定认定合同效力的依据是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就是说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层级以下的规范不被认定为无效合同。典当行为中当票是典当行与当户之间的借款契约,另外还有附属性的抵质押合同。抵质押合同依据《物权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而典当借款合同效力只能依据《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专门性的典当管理办法因效力层级低无法认定合同效力。如天津和平区法院(2012)和民三初字第0344号审结的天津某典当行与天津某机械公司借款纠纷一案中,机械公司作为当户用一套机器设备不转移占有协议质押给典当行,取得当金。法院认定质押合同因违反担保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无效,典当借款合同虽有违原办法却仍然有效。司法实务中,如最高院(2006)民二提字10号某典当行与陈某等二人纠纷案、大连中院在大连国泰典当行与某生物有机肥公司纠纷案、新乡中院河南纵横汽车电器厂与华信典当行纠纷案中,法院均认为抵质押不成立不影响典当关系的效力。结果是虽然典当行违反原办法不得经营动产抵押业务、发放信用贷款业务等规定承担的责任是被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仍有机会获得借款合同约定的高额的综合费及利息,使原办法的规范作用大大降低。意见稿通过后,作为行政法规,违反其强制性规定的典当合同被认定为无效,作为专门性行业法规的规范作用将更好的发挥。

(二)管理信息的公开化

政府的规则及管理公开化是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意见稿中数处要求典当主管机关及典当行公开相关信息,主要有: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及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并公布,要求典当行的设立应符合相应发展规划;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将典当经营许可颁发情况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将解散典当行名单向社会公布;典当行应在其营业场所明示综合费用、当金利率的标准及本单位的业务规范等。信息的公开既便于人民监督国家机关依法办事,减少不公正、不公平及暗箱操作等现象,于相关法律相衔接,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纠纷。意见稿还明确规定“典当行应当妥善保存当票,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0年。”对纠纷的减少、预防与解决都会起到好的效果。

(三)提高了典当行的准入门槛,加强了变更和终止的监督管理

使设立许可有法可依。意见稿坚持设立典当行及典当行分支机构行政许可制度。我国《行政许可法》第14条规定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第15条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第17条规定,除本法第14条、第15条规定的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原办法作为商务部、公安部共同制定的部门规章规定,设立典当行或者典当行分支机构应当最后由商务部批准并颁发《典当经营许可证》,经设区的市(地)级公安机关审核批准颁发《特种行业许可证》,在没有上位法授权的情况下,作为部委规章设定行政许可似有违《行政许可法》的嫌疑。从法学原理上讲,无论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还是特殊的工商企业典当行的特殊性是毫无异议的,对其实行许可设立主义而不是登记设立主义具有正当性。如意见稿通过后,作为行政法规第7条规定,“设立典当行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典当业务,”将解决之前所述的尴尬。审批权由原来国家商务主管部门下放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只需由省级主管部门将其颁发许可证情况报国务院主管部门备案,简化了审批环节审批程序,将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提高了设立的资本门槛。原办法规定典当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00万元;从事房地产抵押典当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万元;从事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并且要求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应当为股东实缴的货币资本。意见稿第9条不仅规定典当行的注册资本应当为实缴货币资本,并且不少于500万元人民币;经营财产权利质押或者不动产抵押业务的,注册资本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并且规定典当行的股东应当以自有资金出资,不得以借贷资金或者他人委托资金出资。提高设立最低资本金数额,限制股东只能以自有资金出资,进一步加强了典当行运营安全,更好地保证了债权人利益。

严格了设立股东条件。意见稿要求有两个以上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的企业法人股东,且企业法人股东控股或相对控股,原办法只要求有两个以上法人股东,且法人股东相对控股。这进一步提高了典当行资本补充能力,保证了交易安全。

要求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是政府对一行业的发展提前做出的预先设计、安排部署与计划,是防止行业发展过快或不足,保证经济社会均衡的重要的手段,各国政府无不重视宏观经济及行业的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意见稿规定,典当行的设立,应当符合典当行发展规划,国务院及省级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典当行发展规划。原办法没有对行业发展规划做出规定,只规定了设立的实体条件和程序做了规定。

规范典当行股权转让,坚持资本充足原则。为防止资本市场中的欺诈、市场操纵等不公平交易,对自由交易的某些限制和监管是必须的。意见稿改变原办法对典当行股东转让股权、变更股权结构不加限制的做法,规定典当行的股东在典当行开业3年内,不得对外转让股权,但依法被责令转让或者由人民法院判决转让的除外。典当行股权结构的变更应当间隔1年以上。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证券交易规则。坚持资本充足原则,意见稿保留原办法规定的典当行的净资产低于其注册资本的90%的,股东应当按照出资比例补足到注册资本的数额,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但是,减少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最低限额。

二、加强防范典当行业务风险,规范经营规则

明确了当物的范围。意见稿规定当物应当是依法可以质押的动产、财产权利或者依法可以抵押的不动产,并明确规定正在建造的建筑物不得作为当物。原办法禁止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房地产和未取得预售许可证的在建商品房抵押,当物范围的扩大调整由房地产到不动产,与物权法等相关法律衔接,禁止所有在建工程抵押可减法因在建工程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纠纷,允许外地的房地产进行抵押扩大了典当业务,更具合理性,更利于典当业发。于原办法相比意见稿表述上更加科学,当物范围中动产及财产权利质押依法进行,意味着处理质抵押关系依据《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

缩短典当期限,简化经营管理。意见稿把原典当期最长6个月缩短为3个月。这和典当业的目的相一致,典当主要是灵活便捷性、小额性、经济性著称,特别是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主导银行金融业的情况下,典当行以其“三性”特征为小型微型企业及群众个人提供了非常方便的融资渠道,近年来每年度典当金额以千亿元计即是明证。典当期限缩短为3个月更突了典当融资的短期性,期限届满可约定续当也能满足少数当事人对期限的特殊要求。意见稿仅规定典当行对其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的典当条件不得优于普通当户,不再限制对其股东的典当余额。并对典当余额规定为:对单一当户的典当余额不得超过典当行资产总额的25%;对单一当户及其关联方的典当余额不得超过典当行资产总额的50%;不动产典当单笔当金数额不得超过典当行资产总额的15%;财产权利典当余额与不动产典当余额之和不得超过典当行资产总额的80%。典当余额限制的参考基数由原办法的注册资本变为资产总额,更科学,对财产权利质押、不动产抵押典当余额限制原办法规定,“典当行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余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50%。房地产抵押典当余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不足1000万元的,房地产抵押典当单笔当金数额不得超过100万元。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房地产抵押典当单笔当金数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10%。”意见稿明显更简洁便于执行,典当行是做更多的财产权利质押还是做更多的不动产抵押可在规定幅度内自主调配,典当行获取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

绝当物品的处理规范化。原办法规定绝当物区分估价3万元以上和不足3万元的作不同处理,后者典当行可以自行变卖或折价处理,损溢自负。意见稿不再区分当物估价多少,一体规定为:典当行可以与当户协议以当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当物所得的价款,就当金及其利息、综合费用受偿,超过部分返还当户,不足部分由当户清偿。当物为动产的,经当户书面同意,典当行可以自行变卖。当户自接到典当行书面通知之日起满30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但在当物被处置前,当户可以向典当行支付当金及其利息、综合费用后,赎回当物。这将与《物权法》规定的“质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出质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质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相协调,而是通过约定折价或拍卖、变卖,多退少补的办法平衡了双方的利益。

缩小了典当行禁止行为的范围。意见稿规定,典当行不得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不得发放信用贷款,不得从商业银行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借款,并明确规定典当行从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其资产净额。不再禁止典当行的同业拆借、对外投资,非绝当物品的销售及旧物收购、寄售,明确了对银行的贷款余额最高限额是其资产净额。这些都将会进一步促进典当业的发展。

三、意见稿不足之处的分析

会主持稿篇6

第二十三届(2014年度)柔刚诗歌奖评选工作即将展开。为扶持校园诗歌,奖掖校园诗人,本届柔刚诗歌奖将首设“校园诗歌奖”,奖金额度同其他奖项,旨在鼓励在校学生的诗歌创作。

为使该奖朝着更健康、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本届将继续执行第二十一届率先在国内建立的双向匿名评奖制度,即获奖名单产生前,不对外公布评委名单,评委各自独立完成匿名评审。

本届诗歌奖继续由全国知名学者诗人组成“柔刚诗歌奖组委会”,负责组织评奖工作。初审评委会为5人,负责完成初审。他们将按双向匿名评奖程序,在指定的保密邮箱投票,从而遴选出主奖、新人奖、校园诗歌特别奖各10位入围者的作品,交给终审评委会。终审评委会为5人(其中含国外汉学家或学者1人,港台2人),按双向匿名评奖程序,在指定的保密邮箱就初审评委会提交的候选作品进行投票,最终评选出获奖者。

获奖名单公布之前,初审和终审评委名单一律对外保密。获奖名单和评委名单最终将择时同时对外公布。

现将第二十三届柔刚诗歌奖评选的具体方案公布如下:

1.本届“柔刚诗歌奖”设荣誉奖1名,奖金9999元;主奖1名,奖金9999元;新人奖1名,奖金为9999元;校园诗歌奖1名,奖金9999元。

2.评奖重心:奖励诗人创作的没有在网络(含博客、微博)和纸媒报刊发表过的新诗。

3.参选人条件:全球以汉语写诗的男性女性均可参加,主奖参选者出生年月需在1975年1月1日之前,新人奖参选者出生年月需在1975年1月1日及其以后,校园诗歌奖参选者需是海内外在校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

4.参选方式:接受诗人自荐作品和他人推荐作品;所有参选作品一律发往指定收稿电子信箱,也可以在“柔刚诗歌奖”微信平台上投稿,发往其它电子信箱视为无效;概不接受纸稿参选作品,即纸稿视为无效。

5.参选稿件要求:提交同一诗人的2首没有在纸媒报刊和网络(含博客、微博)发表过的诗作(非组诗),每首不超过50行;超过2首视为无效稿件。一经发现参选稿件发表过,将视为无效稿件,若已入围,将取消入围资格,若已获奖,将取消获奖资格。收稿信箱将接受公众的举报信。

6.参赛稿件格式:不得在作品页署名或标注任何记号或符号,需另页附录作者邮编地址、电话、电子邮箱、作者笔名和真实姓名、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参加校园诗歌奖,除上述信息,还需注明在校相关信息(如投稿人所在地、学校、系别、班级、学号等)。如果是他人推荐,需提供推荐人姓名及电话等联系方式。以上资料请用WORD文档以附件方式发到指定电子信箱,“主题”为“第二十三届柔刚奖参选:主奖/新人奖/校园诗歌奖(三选一,不可兼报)”。

会主持稿篇7

公司一周年庆典活动策划案文章作者:SAYYES文章加入时间:2009年11月13日18:0首创公司一周年庆典活动策划案活动目的作为一家新兴的网络服务公司,利用一周年公司庆典契机,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向合作伙伴和大众展示公司的良好企业形象。活动风格严谨而不乏活泼,大气而富亲和力。活动主题年轻的首创,互联的世界网络经纬,尽在首创首创i周年,网络e周岁,浏览无限首创网络i时代,接入服务e周岁活动时间2000年8月26日活动地点待定活动要点n会议场地符合行业及公司形象,档次高,交通便利,距离公司较近,功能齐全。推荐:港澳中心,中国大饭店。n主持人选定具有一定知名度,形象良好,主持风格适合节日气氛。n邀请相关业界人士社会上或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以及业界合作伙伴和首创集团领导。n邀请媒体基于公司所在的行业性质和服务内容,此次媒体邀请将偏重于IT媒体,兼顾大众类。计划邀请:IT类报纸:电脑报,电脑爱好者,大众软件,电脑商报,中国计算机报,计算机世界,互联网周刊等10家报纸刊物大众类报纸: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北京晚报等5家报纸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有线电视1台网站:相关新闻网站3—4家n广告从提高公司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的角度出发,在公司庆典广告时,应尽可能选择社会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的媒体。时间为庆典日或前一天。推荐: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n会场设计布置设计布置应将周年庆典的喜庆气氛揉合到表现行业特色、公司形象的整体风格中去。并为了对到场人士和通过媒体对公众达到最大程度的公司信息传达,可以在接待台、会场中的抽奖箱、信笺、话筒以及礼品上印制公司LOGO、企业口号。A、背景板:必备元素为活动名称和公司LOGO,企业口号。整体设计将符合公司一贯风格,并要极力体现周年庆典的节日气氛。B、庆典揭幕形式:制作一个放置在推车上约1.5米高的庆典树,在树上挂满果实、礼品,象征着公司一年来硕果累累的工作成绩,并在树杆上绕有霓虹灯,以增强效果。会场四周沿墙放置数圈霓虹灯。在宣布庆典揭幕式开始的时候全场灯光暗,公司领导将插上放置在背景板前的带线插座喻示公司的接入式服务业务音乐起,全场霓虹灯沿圈渐次亮起,全亮后,庆典树在液氮中由礼仪小姐缓缓推出音乐声强,至中央,由公司领导揭开庆典树上红布,庆典树上霓虹灯骤亮。灯光亮全场彩带飘下。n活动流程9:30邀请嘉宾和媒体记者签到、递名片;把新闻通稿发给记者;10:00正式开始,主持人欢迎到场来宾;10:02公司总裁宣布庆典揭幕式开始;10:10公司总裁发言;10:20公司市场部总监对公司业务进行介绍;10:30抽奖仪式;10:40邀请嘉宾发言;10:50抽奖仪式;11:00公司主要用户发言;11:10抽奖仪式,同时,公司领导接受部分媒体专访;11:20主持人宣布庆典结束;11:30酒会开始;13:20酒会结束;13:30上午活动结束;14:00公司员工进入会场;14:20公司领导做全年工作总结发言及下一年工作展望;14:50各部门负责人做工作总结发言;15:40以部门为单位,进行游戏比赛;16:40进行文艺表演;17:40酒会开始;19:30酒会结束;19:30庆典结束。n准备工作工作内容日期预定会议场地8月13日——8月15日选定主持人8月14日——8月16日设计制作请柬及公司宣传单页8月15日——8月17日确定邀请业内嘉宾名单,并开始邀请8月16日——8月18日确定邀请媒体名单,开始邀请8月16日——8月18日礼品设计与制作8月15日——8月23日详细的会场活动方案、新闻稿以及发言稿的完成8月18日——8月22日请柬的发送8月18日——8月21日会议现场的设计及部分制作8月23日——8月25日嘉宾与记者的确认8月22日——8月23日场地与酒席的确定8月24日广告投放8月25日会议现场的布置安排8月25日庆典正式开始8月26日n费用预算费用项目金额场地10,000主持人邀请3,000广告120,000新闻稿件25,000礼品6,500现场布置5,000器械租用3,000会议请柬制作500用餐另计n新闻分类媒体类别媒体名称类目报刊互联网周刊专访一次计算机世界专访一次北京青年报评论一次北京晨报评论一次北京晚报等20家通稿电视北京电视台BTV新闻一次北京有线电视台BCTV专访一次精诚合作我公司作为长期为IT行业服务的专业广告公司,对于公关与广告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秉承与用户一同成长的经营理念,公司在策划创意,平面设计,后期制作等方面均有着不俗的表现,并且一直以来和京城各大媒体尤其是IT专业媒体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曾经为联想科技、金山、天极网等IT客户组织新品会、庆典等活动。联系电话:81610141文章出处:大中小打印关闭公司一周年庆典活动策划案飞雪

会主持稿篇8

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及贯彻实施后,财政部又陆续出台了准则讲解、应用指南、解释公告等,不断完善准则体系。但是综合梳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后,不难发现整个准则体系在会计计量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值得改进之处。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比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准则在会计计量方面也存在类似问题。为此,经过多年讨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3年7月了新的概念框架讨论稿。从计量角度讲,讨论稿厘清了计量目标、计量基础以及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等许多基本概念,对完善我国会计准则计量相关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拟从分析我国现行准则会计计量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2013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新的概念框架计量讨论稿,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改进我国会计计量的建议。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会计计量规范存在的问题

回顾我国的会计准则、解释公告、准则讲解和应用指南之后,发现我国会计计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计量目标不明确

目标指导具体规定。以概念框架为例,美国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概念框架均以财务报告目标为起点,目标进而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以及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同样,计量目标是会计计量的基础概念,是解决会计计量问题的关键起点。

在讨论计量目标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存在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之争。受托责任观指财务报告应反映管理者对交托的资源的保管责任或受托责任的实施成果,以便所有者能够对管理者的受托责任进行评估;决策有用观指财务报告应提供关于主体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对于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做出向主体提供资源的决策是有用的。在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情况下,企业股权分散,投资者实际上为委托人,需要根据管理层提供的信息对受托人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决定继续维持受托关系还是更换受托人,即决定继续投资还是退出投资,因此决策有用观包含受托责任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与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概念框架都将决策有用观作为财务报告目标的关键词。

决策有用观下报表的主要使用者为投资者和债权人。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求存在矛盾。投资者希望采用市场价值方式对主体进行计量,这样更能够反映其投资价值;债权人则期望采用历史成本对主体进行计量,从而以最稳妥的方式反映该主体的偿债能力,提高债权人的保障系数。我国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还包括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由于国有企业产权属于全体人民,政府和公众需要对企业拥有知情权,政府需要企业提供相应的信息满足监管要求。不同报表使用者的需求存在差异,所以概念框架应明确计量目标,确定报告的主要使用者的优先顺序,并确定对资产和负债计量的要点。

但是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都未提及会计计量目标,这就容易导致无法厘清应当采用何种计量基础,并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何种计量基础。

(二)具体准则中的计量基础缺乏在基本准则中的理论依据

该问题是目前我国会计计量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基本准则中仅规定了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现值、重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这五种计量基础,但在具体准则中应用到的计量基础远远不只这五种,比如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时采用了摊余成本法,对无形资产初始计量时采用公允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对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进行计量时采用名义价值1元作为成本,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对融资租入资产初始确认的金额为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对存货进行后续计量时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方法……上述列举的计量基础均在具体准则中得到应用,但却无法在基本准则中找到理论依据。

此外基本准则也未说明何时采用何种计量基础,这就导致具体准则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差异。以现值为例,在不同情况下,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使用的折现率大不相同:当采用带有融资性质的长期应付款支付固定资产时,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长期应付款的现值,折现过程中采用的折现率为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延期付款债务特定风险的利率,实质上是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率;在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时,采用的利率为当前市场利率;在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过程中采用的是租赁合同承租人的内含利率;在资产减值准则中计算资产减值准备时中采用的折现率为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通常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作为依据。还比如对于公允价值这种计量基础,现行准则中规定资产在后续计量中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有: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等,但为何这几类资产可以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必须采用成本模式?以固定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为例,企业持有的目的都是通过资产的消耗来获取未来经济利益,但是固定资产必须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生物资产在存在活跃交易市场并能合理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准则体系中并没有解释为何在估算现值时采用不同的折现率以及为何公允价值在不同准则之间运用不一致。

(三)资产和负债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标准不一致

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部分。初始计量过程中,现行准则体系规定根据资产和负债取得的方式确定入账价值。对于后续计量,我国基本准则未对何时应用何种计量基础做出具体规范。例如若软件技术开发公司开发软件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出售,但由于专利技术属于无形资产,即使能够获得公允价值也只能采用成 本法进行后续计量;而对于同样是用于出售的投资性房地产,如果公允价值可以获得,现行准则允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专利技术和投资性房地产持有目的相同但在后续计量方法却并不一致。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确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基础时越来越多的考虑企业商业模式的影响。最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 9)中规定主体应该根据商业模式和合同现金流流入的方式确定金融工具的后续计量基础采用摊余成本或是公允价值。该准则未对商业模式做出明确的定义,但列举了大量商业模式案例。商业模式即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根据商业模式确定企业的后续计量基础使得主体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更相关。而我国准则在确定后续计量基础过程中完全未考虑商业模式的因素。

(四)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指引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历史成本计量模式逐渐无法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要求,新的会计准则越来越多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指导公允价值的应用,FASB和IASB分别于2006年6月、2011年5月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明晰了公允价值的定义、计量层级、估值技术等基本问题。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者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公允价值在计量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06年新准则出台后,公允价值被广泛引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公允价值不易从公开市场上获得。由于我国市场化程度不高,很多资产无法在市场上获得公开的报价,导致尽管准则允许某些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仍然鲜有企业愿意采用。例如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允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但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有883家,共有27家上市公司采用了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占比为3.06%,比例较低;其二,存在某些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操纵利润的现象。例如根据福建水泥的公开披露,2009年其将持有的兴业银行股票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报告期的上半年以均价27.642元/股卖出兴业银行股票423万股,扣除交易税费后实际获得收益11181.075万元,获得投资收益11181.075万元,后又多次进行买卖兴业股票的操作。通过金融资产的交易公司在2009年扭亏为盈。这个案例充分表明市场价值的波动可能导致持有大量金融资产的企业利润波动异常,不利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

2014年1月28日,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加以明晰,明确公允价值属于退出价格(exit price),要站在市场参与者角度(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ket participant)而非主体角度(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ity)进行估计,同时加强了对公允价值相关信息的披露。该准则在2014年7月1日正式开始执行。《公允价值准则应用指南》也即将,进一步增加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导。至此我国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指引基本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但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的计量质量仍然有待观察。

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概念框架讨论稿中计量部分介绍

2013年7月IASB了概念框架其余部分讨论稿,预计在2015年新的概念框架定稿。新的讨论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量的概念和应用加以明确:

(一)讨论稿明确了计量目标

讨论稿说明计量目标由财务报告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共同决定。财务报告目标为:“提供报告主体的财务信息,而且所提供信息应有助于现有或潜在的投资者、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做出是否向主体提供资源的决策。这要求报告主体提供关于主体的经济资源、要求权信息,以及主体运用资源效率和效果的信息。”财务报告目标决定了计量目标为:提供有助于如实反映所有关于主体的经济资源、要求权的信息以及主体管理层运用资源效率和效果的信息。

为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会计信息必须具有一定的有用基础,这种有用基础被称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两个基本特征为相关性和如实反映。相关性指会计信息应该与投资者的决策相关。仅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或者仅使用现行市场价格计量基础都无法提供与决策最相关的信息,所以财务报表不能采用单一的计量基础。相关性还决定了资产的计量基础应反映其如何为主体带来未来现金流量,负债的计量基础应反映主体未来如何清算或履行义务。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如实反映并不要求主体完全无误的反映信息,但要避免在记录信息过程中出现会计不匹配。

增进的质量特征对计量目标的影响包括:可理解性要求主体不轻易改变所采用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只有当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资产和负债影响现金流量方式发生变化时才做出调整。可比性要求对同一交易事项采用尽可能少的计量基础。成本效益约束要求采用某一计量基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其成本。

(二)讨论稿将现有计量基础进行梳理后分为三大类

讨论稿将准则中存在的多种计量基础进行梳理,把所有计量基础分为三大类,使得具体准则中应用到的计量基础基本都能从概念框架中找到理论依据。这三类分别是:(1)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包括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如剥夺价值和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如摊余成本、在初始成本基础上进行摊销、折旧和减值等;(2)现行市场价格(包括公允价值),该类还包括公允价值减去销售成本或者公允价值加上交易费用等计量方式;(3)其他基于现金流量的计量,即当成本或现行市场价格不能提供充分相关的信息,或者被计量单位没有发生成本或取得收益,或者获取现行市场价格成本过高时,主体应采用的计量方法。此类方法主要包括采用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应收租赁款和租赁债务的减值处理、非金融资产的减值以及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养老金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等。

(三)讨论稿区分了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讨论稿规定资产或负债初始入账金额依取得资产或负债的方式分别确定。在等价交换中,交易双方既不属于关联方交易,也没有面临财务困境,资产和负债按支付或取得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在不等价交换中,当交易双方为关联方或者交易一方处于财务困境时,如果初始计量采用支付对价 的公允价值,那么后续计量过程中可能产生非交易损益,因此这种情况下根据交易性质确定入账金额;如果该交易属于与权益投资者之间的交易,则在权益中确认公允价值的差额;如果交易中存在隐含交易部分并可以被识别(如提供额外服务等),则在报表中确认隐含交易金额;如果交易一方因处于财务困境低价出售资产,交易另一方应该在交易发生时确认收益或损失;如果支付的对价为主体自身权益工具,则采用交易对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该权益工具。

在非交换交易中(政府补助或者法律诉讼等),如果资产和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为零,那么后续计量将发生不必要的变化,所以此类资产和负债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应该保持一致。内部构建的资产亦是如此。

(四)讨论稿区分资产和负债的后续计量

根据计量目标,资产应该根据其为主体提供现金流量方式,即按照持有资产的意图来选择后续计量方式,具体来说包括以下5种情况:

1.为使用而持有的资产。这种情况包括为生产、购买、销售以及办公而持有的资产。这些资产应该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方法进行后续计量,原因如下:首先成本法应用较为简单,其次以成本为基础的折旧和减值处理方式能够反映资产获取现金流的方式及其变化,最后主体持有资产的目的是为了使用,所以现行市场价格对报表使用者来说并不相关。讨论稿着重说明了为何对意图出售的存货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第一,因为出售存货过程中卖方需要积极的寻找信用条件符合要求的买方;第二,重复发生的销售信息有助于估计未来销售存货产生的现金流量,过去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信息具有预测价值,而现行市场价格不能提供类似信息;第三,很难确定存货的市场价格,因为销售存货过程中会发生大量交易成本。

2.为出售而持有的资产。持有该类资产获取现金流的方式为出售,所以现行脱手价格(exit price)更相关,如某些金融资产和标准化合约的远期合同。对于某些正在修建或者已经修建完成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具有独特性,现行市场价格不易获得,但因持有该类资产的目的是为了出售,历史信息并不相关,所以仍然采用现行市场价格(一般采用估值技术确定)进行计量。

3.为获取现金流持有的资产。这类资产包括借款、债券和其他应收款等金融资产。有效利率和可收回性是影响该类资产经济价值的两项重要因素。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能够提供有效信息,所以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方式。但是对于那些现金流波动较大的资产、特别是某些衍生金融工具如套期保值产品,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可能出现会计不匹配,此时应该采用公允价值或者以现金流为基础的计量。

4.为他人使用而持有的资产。这类资产主要指固定资产、知识产权、收取过路费的权利等,持有该类资产获取现金流的主要方式为收取使用权租金。该类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既来源于现有合同现金流又来源于未来合同现金流,现行市场价格反映了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获取现金流的能力,因此采用现行市场价格计量;当无法获得现行市场价格时,采用基于现金流的方法计量。

5.无法确定使用用途的资产。有些情况下主体很难确定资产具体使用用途,这时可以根据当前的活动(商业模式)、计划、战略来评估资产最可能实现的方式。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对相似或相同资产的处理不一致。另外一种处理方法是按照资产最佳使用用途计量。最佳使用用途与资产的实际使用用途可能不同,但按照资产的最佳用途计量能够保证主体对相似或相同资产采用同种计量方式。讨论稿给出的另外一种选择是在主要财务报表中采用一种方法,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另外一种方法,或者在资产负债表中采用一种方法在损益表中采用另一种方法,二者之间的差额在其他综合收益表中反映。

讨论稿将负债分为没有明确合同条款和存在明确合同条款两类,前者主要指来源于诉讼或者因违反法律规定而承担的义务,该类负债无法获得成本和现行市场价格信息,因此采用基于现金流的方法进行后续计量;后者指来源于合同、法规或监管的负债,这类负债结算金额确定或者计算结算金额的方法固定。讨论稿根据结算方式列示三种计量方法。第一,以现金或者以其他资产结算。大部分负债以此种方式结算,因为负债并不能轻易转移,所以采用成本法,但是衍生金融工具采用现行市场价格;第二,对于能够转移的负债,采用现行市场价格;第三对于以提供服务或支付第三方提供服务方式偿还的负债,如果提供的服务为循环发生的,则采用成本法(因为过去信息有助于预测未来信息),如果支付第三方提供服务,则现行市场价格更相关。此外合同条款明确,但现金流流出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负债采用基于现金流的方法计量。

(五)讨论稿说明在应用其他基于现金流量的计量计算现值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基于现金流量估计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时需要考虑现金流量的时间和金额、不确定性、承担现金流量不确定性的风险补偿以及非流动性等其他因素。在计量特别是后续计量过程中讨论稿提出需要考虑是站在主体角度还是市场参与者角度进行计量。某些情况下如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时,应该站在主体角度,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如估算意图销售的产品价值时则站在市场参与者的角度。在估计某些负债的现行市场价格时讨论稿提出需要考虑主体自身的信用风险,因为主体的信用风险可能会影响主体未来清偿负债的金额,这也符合计量目标中对负债计量的要求,即负债应该反映进行结算时需要偿还的金额。

(六)对IASB概念框架讨论稿计量部分的评论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现行概念框架计量部分内容较为单薄,仅仅说明了什么是计量,并对四种计量基础(分别是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实现价值(结算价值)、以及现值)进行定义,对具体准则制定的指导作用有限。

新的概念框架计量讨论稿内容更为丰满,厘清了会计计量中部分基础概念,明确了计量目标,将所有计量基础分为三大类,就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以及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分别进行了讨论,能够较好的发挥指引具体准则制定的作用。但是讨论稿中计量部分仍有改进空间。首先,讨论稿中存在多处规定过于模糊。例如当对不能确定用用途的资产进行计量时,讨论稿提出的处理方法包括:按照资产的最佳用途进行计量、按照资产最可能用途计量、在资产负债表和综合收益表中采用不同计 量方法。这种模糊性为制定准则提供了过多的选择空间,不利于不同报表之间的可比性。其次,虽然全部计量基础分为三大类,但是未对这些常用计量基础的概念和定义加以明晰。比如在其他基于现金流量的计量中提到了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没有说明可变现净值的定义以及应用前提。笔者认为对于这些经常用到的计量基础,可以更加详细的解释说明,使得前后概念框架能够顺利衔接。第三,对于公允价值和现行市场价格的应用应该更加审慎。讨论稿中多处用到现行市场价格(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特别是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中,不论是否可以获得公允价值信息,均不采用成本方式计量。讨论稿给出的解释是投资性房地产是为了出售获取现金流。但是投资性房地产如果不能获取公允价值信息,而运用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估算方法误差很大,需要大量主观判断,这时如果强制采用现行市场价格计量方式,并不能保证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有用信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以准则应该具有普适性,考虑到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审慎使用现行市场价格。

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概念框架讨论稿对我国会计计量的启示

(一)完善基本准则中计量的基本概念,明确计量目标

IASB在最新的概念框架讨论稿中已经明确了会计计量目标这一会计计量最基本问题:会计计量目标为实现财务报告目标,提供能够满足投资者决策的信息。

我国基本准则中对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的表述为: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投资人和债权人均需要预测主体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不确定性,以便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和借款决策。同时,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进行,改革红利的释放,对国有企业绩效的评价也将越来越市场化,所以满足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息一般也能够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如果按照IASB概念框架讨论稿的表述,资产的计量基础反映其如何为主体带来未来现金流量,负债的计量基础反映主体未来如何清算或履行义务,则据此编制的财务报告能够更好的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符合财务报告目标,能够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IASB的经验值得借鉴。

(二)在基本准则中对计量基础进行系统归纳总结,使其更具指导意义

IASB概念框架讨论稿将所有的计量基础分为三大类,分别为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以现行市场价值为基础的计量以及其他根据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计量。虽然在具体表述上讨论稿未对这三大类计量基础进行明确的定义,但分类方法值得借鉴。如前文所述,基本准则中论述的会计计量基础仅有五种,但在实务中运用的远远不止这五种,比如使用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重估价等。若要对每个计量基础都进行定义难度较大,首先无法穷尽所有计量基础,其次主体经济事项过于复杂,无法列举出每种计量基础的应用前提,因此像IASB讨论稿将计量基础在概念框架中分大类、再在具体准则中对应用的计量基础进行具体定义分析的方法比较切实可行。

该方法的难点在于如何对各大类计量基础按照定标准进行定义总结,使其能够更有效的指导具体准则的应用。IASB讨论稿为我国会计实践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模板。

(三)区分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确定初始计量基础和后续计量基础的应用前提

IASB概念框架讨论稿对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进行了区分。对于等价交易,不论取得方式如何,资产或负债的入账价值均为取得时候的公允价值;对于非等价交易,要在初始计量中确认非等价部分。初始计量标准得到规范。

对于后续计量,讨论稿根据资产带来现金流的方式不同,这与上述讨论的计量目标相一致:资产应该反映其带来现金流量的方式。这与最新修改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在逻辑上保持了一致性。IFRS 9规定在确定金融工具后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还是摊余成本计量时需要首先对金融工具进行商业模式测试和合同现金流流入方式。按照资产带来现金流流入方式的计量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最具有决策相关性的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对主体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

当然不可否认,该方法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利于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性。因为对于同一资产,不同主体的使用目的不同可能导致计量金额不同,不利于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同时该方法存在管理层操纵的可能性,也不利于审计证据的获取。

我国可以对计量基础的应用前提进行有选择性的借鉴,不过多的引入公允价值以及有可能会被管理层意图操纵的条款。

(四)加强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指引

虽然我国已经公允价值准则,与国际以及美国准则基本趋同,《公允价值准则应用指南》也在即,但是对资产和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在世界会计实务界范围内仍属难题。尤其是在我国市场化程度不够高,不易获得资产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即使能够获得市场报价,市场报价可能也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内在价值且波动性较大,而采用估值技术时需要估计的主观因素过多,也可能与实际公允价值相背离。

会主持稿篇9

近60岁的叶枫(化名)终于不用担心自己开的是“黑车”了。

网约车新规公布当天,叶枫所在专车司机微信群中讨论热烈,不少司机“松了一口气”。

7月28日,先后酝酿近两年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同时出台,备受关注的网约车合法地位首次确立,今后的营运将“有规可循”。

放眼世界,对网约车这种新兴事物的管理是监管者所面临的难题,但中国这一次走在了世界前列。

网约车这一新的业态从出生到现在,不过四年时间。期间因法律缺位,网约车性质不明,一方面一些出租车司机因面临“饭碗”被抢而罢工抗议,另一方面网约车企业的融资又屡创互联网企业新高,监管部门出台的政策也不断引起争议。

这种背景下,行业亟需立法明晰,而因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垄断利益以及巨大的出行市场,立法过程亦充满博弈。

从去年10月10日交通部网约车征求意见稿到新规颁布,近十个月的时间,可谓充满艰辛与不易――此前征求意见稿中争议极大的车辆性质、报废年限、平台与司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价格等条款,在《暂行办法》中均做出让步和调整,业界和学界对于新规的评价颇高,网约车新规超出期待。

传统出租车行业受冲击

四年前,家住北京昌平的叶枫时常徘徊在地铁口“拉活”,“那会儿开‘黑车’,一天150元,中午之前就回家了。”退休之后,驾龄30年的叶枫一直开“黑车”,直到有朋友推荐他使用打车软件。如今他开着两年前新换的车,熟练地使用各种打车软件,穿梭在北京城区的街道。

2012年,智能手机逐渐普及,零零星星的打车软件开始进入民众视野。

最早时期的软件“滴滴”、“快的”、“大黄蜂”、“摇摇招车”、“嘟嘟”、“e达”、“打车小秘”等多达30多家,经过两年多的厮杀,滴滴从众多打车软件中脱颖而出,逐渐坐上了市场的头把交椅,随后开展补贴大战,在资本的厮杀中,最终,市场选择了滴滴、Uber、易道专车和神州专车等少数企业。

2016年3月1日,易观智库《中国专车市场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15年全年滴滴专车在用户覆盖率及订单占比方面均以八成的份额保持绝对优势,并呈现出持续增长的特征。2015年全年专车交易规模为370.6亿元人民币,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滴滴出行有超过500万司机和3亿注册用户,而滴滴出行只是目前网约车的平台之一。

然而,与“共享经济产物”的身份不匹配的是,网约车始终未脱掉被冠以“非法营运”的帽子。

事实上,在网约车诞生之前,出行市场中类似的只有出租车,反之就是非法营运的“黑车”,私家车要进入出租车行业,并不容易。

按照既有规定,出租车合法营运需要具备道路运输许可证以及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二者缺一不可,否则构成非法营运。

根据《道路运输条例》规定,从事客运经营的需要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营者应当持有道路运输许可证,并向工商行政机关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后于2016年3月废止)对于出租车营运规定了严格的条件,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需要向客运管理机构进行申请审核。

该办法对出租汽车经营企业、出租汽车个体工商户以及出租汽车驾驶员也规定了一系列的严格条件:经营企业需要有符合规定要求的客运车辆和相应的资金、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经营场所、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管理人员和驾驶员;驾驶员需要有常住户口或者暂住证、有当地公安部门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并有二年以上驾龄、要经客运服务职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等等。

通常,地方政府会对上述法规进行细化,形成符合地方情况的出租车管理门槛。

冗长的审批程序以及极高的准入门槛,使得出租车行业高度垄断,在网约车诞生之前,许多地方在“黑市”中倒卖出租车牌照(运营权),一个牌照甚至被炒到数十万元。城市一度泛滥的“黑车”也正是在出租车高门槛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打车难”成为城市通病,网约车顺势而生占领市场,但因法律中并无这种新生事物的准确定性,以至于其身份一度不明。

专车身份定性存疑

2014年底,上海率先确定专车为非法营运,随后,沈阳、北京也先后叫停专车服务。

2015年1月起,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首次公开认定私家车通过打车软件接送乘客属于非法营运。一旦被核实从事非法营运,提供服务的主体将收到2万元以内的罚单。 “打车难”成为城市通病,网约车顺势而生占领市场,但因法律中并无这种新生事物的准确定性,以至于其身份度不明。

2016年5月22日,太原市将滴滴快车、专车等列入“黑车”名单。6月3日,西安出租车司机用罢工的方式来抵制网约车,尽管此前滴滴、快的在上海获国内首张专车牌照,但上海大众出租汽车公司致信交通运输部,投诉网约车不正当竞争。

在没有合法的身份之前,“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属于违法行为”的规定,让一些专车司机经历过被“钓鱼”执法、车辆被查扣罚款的情形,以及各地出租车司机罢工、专车司机骚扰乘客等负面消息频见报端。

彼时,叶枫刚刚加入滴滴的司机队伍,“那时候跟打游击似的,机场、火车站、交管局等‘敏感’地方不能去,万一被抓了,罚款平台交一半、司机交一半。”

2014年5月,国家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两个月后,该《通知》正式颁布。该《通知》要求,积极鼓励支持人工电话召车、手机软件召车、网络约车等各类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方式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均等化出行服务。这意味着,滴滴、快的等打车软件获得政策支持。

同年11月,时任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道路运输司司长刘小明带队到滴滴调研“专车”业务的实际情况,并表示滴滴打车在智能交通领域作出的探索和成绩,将推动中国交通运输业的转型升级。

2015年1月8日,交通运输部明确表态,“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但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

2015年1月7日,济南专车司机陈超使用滴滴打车软件,将两名乘客送至济南西客站,被济南市客管中心的执法人员认定为非法营运,罚款2万元。因不服处罚决定,陈超向济南市中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济南市客管中心撤销处罚。因案件涉及“专车是否合法”问题,被称为“专车第一案”。

该案的宣判在第四次延期后不久迎来网约车新规,网约车被合法化,陈超律师李文谦对于结果“保持乐观态度”,他告诉《财经》记者,外界人士猜测该案之所以迟迟未宣判是因为新规尚未出台,“我们对此不便发表意见,但新规本身对网约车这种出行方式还是积极肯定的,这确实也是我们持续保持乐观的一个理由”。

立法“十月怀胎”

2015年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对外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标志着,网约车已经进入了监管者的视野,并将有法可依。

征求意见稿在车辆性质、使用年限、数量管控、价格、劳动关系等方面作出规定,业界、学界一片哗然。

5天后,2015年10月15日晚,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政策研讨会在北大举行,汇聚了周其仁、张维迎、薛兆丰等经济、法律、交通、电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时任交通部党组成员兼运输服务司司长刘小明、出租车管理处处长王秀春、广州客运交通管理处前处长苏奎等政府主管部门人士亦参加了会议。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薛兆丰在研讨会上表示,征求意见稿是为专车量身定做的“六大杀手锏”,“一旦真正实施,将对专车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11月2日,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吴飞向交通运输部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内容包括,专车和出租车是否由交通运输部统一管理、政策制定过程是否征求消费者意见以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等。

这期间,2015年12月20日,北京大学法学院、《财经》与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高校法学院及研究中心,曾联合《计程车客运服务产业监管条例示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旨在为网约车管理规范提供参考蓝本。

时隔十个月,2016年7月28日,《暂行办法》公布,与征求意见稿不同的是,方案赢得了业内专家学者和网约车平台的一致认可。

交通专家苏奎参与了《暂行办法》的全程制定,此前,他以学者的身份在媒体上发表过数十篇关于分享经济、个人信息保护、城市交通方面的文章。谈及已出台的新规,苏奎颇有感慨:“从去年10月到现在,接近十个月的时间,(新规的出台)像是十月怀胎。”

从2015年初开始,苏奎作为政策参与制定组的专家之一,常年往返于北京和广州,“甚至在北京的时间要多于在家的时间”。

这期间,苏奎参与了“起码30次以上”的内部讨论和修改。苏奎介绍称,就在新规出台前一周,七部门之间还在参与讨论。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告诉《财经》记者,新规之所以会被各方看好,主要来自于中央推动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改革。

苏奎称,在征求意见稿之前,制定组的专家主要是做研究论证“网约车究竟是什么”,期间提出了基本框架,其次讨论如何监管,“既要考虑其特征,也要考虑其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还要考虑新旧业态监管的一致性”。

在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参与制定的专家组根据各方意见完善了该套监管机制,苏奎补充道,“各方都有不同的诉求,但又不能只批准一方,如何平衡是重点,但前提也是在现有法律的框架内,有些观点现有的法律不支持,那就不能通过。”

博弈在讨论中无处不在,苏奎透露,网约车平台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监管,但是专家组认为目前的法律不支持,“政府是有底线的,平台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

新规修改期间,让苏奎倍感压力的是,各方如何在认识上统一,网约车需要监管,但是监管应如何适度?专家组最后坚持了统分结合。

在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看来,新规修改过程其实是利益集团的博弈,“在监管者的视野里,网约车属于新闯入者,所以在利益上一开始肯定会倾向于传统行业,后来优步和滴滴也都跟交通部沟通,监管者会逐渐意识到网约车也应由自己来监管,不能倾向于任何一方”。

作为最大的网约车平台之一,滴滴出行方面向《财经》记者表示,去年10月交通运输部公布征求意见稿后,滴滴出行认真学习了征求意见稿并正式提交了建议。“作为网约车平台方,滴滴与有关部门、各级政府一直保持了密切沟通,积极将自身的实践经验与实际情况结合,向相关部门提交建议。”

会主持稿篇10

《征求意见稿》将客运出租车分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与巡游出租汽车,提出昆明市所有客运出租汽车实行许可管理。网约车车辆经营许可期限自车辆登记之日起计算,最长不得超过8年。

车辆要求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

去年11月,昆明市曾公布《昆明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该办法相比较,《征求意见稿》对网约车的车型、轴距、价格等内容并没有作出具体要求。记者从昆明市交运局了解到,对车型等有关具体要求,将在《昆明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后明确。

不过,《征求意见稿》明确,私家车要申请成为网约车,必须将车辆性质登记变更为“预约出租客运”车辆。此外还要求,持有昆明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机动车行驶证,车辆初次注册登记时间不超过3年。车辆的安全性能符合相关规定。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和应急报警装置等。

驾驶员要求有昆明户籍或居住证

对客运出租汽车驾驶员,《征求意见稿》也进行了明确,必须持有昆明市户籍或者居住证;需要持有昆明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C1以上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也就是说,想在昆从事网约车运营,必须满足“昆车昆驾照”的条件。

除此之外,还要满足女性年龄55周岁、男性年龄6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暴力犯罪记录;经服务所在地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机构从业资格考试合格等多项条件。

《征求意见稿》还明确,网约车驾驶员不得接入未取得经营许可的服务平台或使用未取得经营许可的车辆提供网约车运营服务;并向乘客提供相应的出租汽车发票;不得巡游揽客,不得在巡游车候客区域候客;不得拒载或中途甩客等。

平台要求网约车经营者须在昆注册

《征求意稿》拟规定,昆明网约车经营者在昆明市注册登记、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网络服务平台数据接入公安机关和客运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平台,并在服务所在地设立服务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