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舰艇学院十篇

时间:2023-04-02 21:49:21

广州舰艇学院

广州舰艇学院篇1

在中国官方语境里,关于这艘航母的信息向来惜字如金,但在民间和广大媒体的积极参与下,不断有反映“瓦良格”号最新进展的图片传出,种种迹象显示该航母进行“海试”的日子越来越近。来自国内各地的军迷涌向大连,希望一睹“瓦良格”号试航的风采。

此前,消息所称7月1日的“海试”因故一再推迟至8月。就在所有焦点聚焦在“八一”建军节时点时,一位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称,“海试”将在8月份进行,确切日期将视“具体情况而定”。

熟悉中国军情的人士分析,“万无一失”历来是中国重大军事工程项目公布的最低要求。航母“海试”不仅要做到硬件上的“万无一失”,同时还应考虑国际社会的反应,特别是在南海局势紧张之际。

大连市民寻得最佳拍摄地

作为最具有海军特色的城市,大连显著的特征是看军舰“很容易”。坐车经过大连火车东站的疏港路时,记者便能依稀瞥见“瓦良格”号的轮廓。当然,受到最严格保护的“瓦良格”号能让人看到的只是粗线条,在造船厂围墙和数艘油轮的遮挡下,航母的许多细节仍无法显示。于是乎,网上出现了许多所谓的“航母攻略”,职业拍客们纷纷晒出自己观察“瓦良格”号的地点,其中最热门的莫过于香炉礁市区的宜家商场。从那里的三楼安全门望去,能看到不远处航母上忙碌的工人和设备。

当记者按图索骥赶到宜家时,那里早已聚集了来自海内外的记者和大批的军迷,各式“长枪大炮”把不大的楼面挤占了大半。为了取得更好的拍摄场地,记者所在的采访小组几经打听,得知大连航运集团客运码头在每天早上9时和晚上21时30分各有一班客轮开往烟台,途中可以近距离观察到航母左舷的景象。但若选择这个平台,就意味着采访组必须在班轮经过航母的瞬间完成所有拍摄与解说工作,否则所有人就得先到烟台下船,等待下一班客轮返回大连。考虑到风险系数太高,最终只得放弃这一选择。

有意思的是,一些热心的大连市民为了观察航母,找起地儿来,比记者更胜一筹。有一位观察“老瓦”(大连人对航母的昵称)多年的老军迷就是个达人。在他的介绍下,记者来到一幢靠海湾的高楼平台,透过超长焦距镜头,“瓦良格”号的庞大身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透过镜头,可以发现“瓦良格”号庞大的舰岛虽然仍保留着前苏联时代的原始结构,但上面的所有雷达和电子设备全都是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体积比俄罗斯的同类产品小得多,也使得“瓦良格”号的舰岛看起来格外整洁清爽。此外,“瓦良格”号的雷达和电子设备除了主桅顶端的“军舰鸟”雷达天线(即两块非对称并排的天线面板)外,其他几乎都被各种雷达罩包着。据军事专家推测,这样做的好处是保护雷达免受海上风雨的侵蚀以及杂波干扰,而且也利于检修。

颇受外界瞩目的“瓦良格”号航母的相控阵雷达天线面也在众多军迷的长焦镜头里被特意放大,一些眼尖的人还注意到“老瓦”的相控阵雷达与人民海军现役的“中华神盾舰”上的不太一样:“老瓦”的相控阵雷达面板底下明显多了一根长杆,而且还是可以活动的。至于这根长杆的具体作用则众说纷纭……

航母战勤编成早有准备

尽管西方国家对中国首艘航母或多或少表现出“不屑一顾”,“训练舰”几乎是其代名词,不过,航母“海试”意味着中国向世界传递出已经完成了航母工程建设及航母战力编成建设的信号。西方国家据此解读,“海试”后至少3艘中国航母陆续编队成军,其战力不可小视。

相对于航母硬件的建造,航母指挥官及其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和培养的复杂程度也丝毫不逊色。

作为复杂而庞大的作战平台,航母一般有两套人员编成,一种是本舰人员,列入水兵序列;另一种是航空人员,列入航空兵序列。在航母上,飞行甲板上的航空空勤、保障和航母地勤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常按照司职分为七类,按穿着指定标记的衣服加以区分。

在航母作战的航空管理指挥系统中,航母舰长、航空联队长、舰载机飞行员、航空部门长等是航母指挥、作战系统的核心人员,负责对飞机的调度、起飞和降落的指挥,空中管制等。此外,作为航母攻击群的旗舰,还有驻舰司令部人员编制。

早在1987年,广州舰艇学院就曾开设“飞行员舰长班”课程,先期培养航空母舰及其编队指挥人才,当时海军这一超常规的战略举动,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2002年3月,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海军飞行学院、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就已经开始联合培养首届舰艇航空部门长。

在进入大连舰艇学院学习前,航空部门长班学员已先后在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和海军飞行学院学习了3年半,完成了基础文化课和飞行专业课的学习,并具有一定的飞行经验。在大连舰艇学院,他们则学习水面舰艇的组织、管理、航行、作战、战术等多门课程,掌握航空部门长职责范围内的武器装备原理、性能、操作使用和作战指挥等知识。

《简氏防务周刊》曾对此臆测称,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现在不仅仅在培养舰载机飞行员,甚至中国第一代航母综合作业人员,包括舰载航空指挥人员、勤务人员,航母航海指挥、控制、训练等专门培训班,也已同步展开。

李晓岩被称选为首任舰长

舰长是航母的最高指挥官,对航空母舰的航行安全和作战成败负有全责。需要具备优秀的指挥能力和很强的协调能力,必须具备防空、反潜、反舰、登陆、运输、救护和航空等知识。这种能力一方面靠院校的培养,另―方面要在平时训练和演习中锻炼积累。

航母舰长不但要负责全舰的军事指挥工作,而且要负责全舰的行政管理和人员思想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舰长通常是把职责分派给副舰长、部门长和总值班军官,由他们落实到舰员。

航空母舰对舰长本人的要求相当高,培训工作漫长繁复。各国都对航母舰长的选择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但也有一些共同点,大多数航母舰长都需要有舰载机飞行经验。美国海军规定,航母舰长必须是海军飞行员或海军空勤军官出身,具备相当的舰载机起降经验;在两栖攻击舰或两栖运输船等大型舰艇上任过舰长;并要通过为期两年的航母舰长培训课程,具备相当的战略素养和国际法知识。

按照这个要求,一个普通的飞行员成长为航空母舰的舰长至少要经历20年的时间。这20年不仅包括在作战部队服役的时间,也包括在不同院校的培训过程。

按照海军的军官培训体制来看,完成上述内容至少要经历初级、中级甚至是高级指挥院校的培训和学习。但不管是广州舰艇学院还是大连舰艇学院,都属于初级指挥院校。“现在看来,22年前的飞行员舰长班可以视为海军为建造航母长达22年布局的发轫之一。”大陆军事问题专家宋晓军曾如此表示。

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详细回忆了中国的航母战略。

1987年5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海军决定在广州舰艇学院开办首届也是至今唯一的一届“飞行员舰长班”,挑选海军航空兵优秀飞行员改学水面舰艇指挥专业,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舰长。

同年秋天,从海军航空兵近千名飞行员中经过百里挑一的严格考核,挑选出李晓岩、柏耀平、杨宏、王大忠、王仲才、王玉成、马业隆、何虎、彭建林等10人到海军广州舰艇学院学习。开学一个月后有一名学员因学习跟不上退回部队,实际“飞行员舰长班”人数为9人。9名学员历时3年半的学习后,顺利取得舰艇指挥专业本科学历,分配到各驱护舰部队担任飞行副舰长职务,后来均被提升为舰长,现已成为海军水面舰艇部队中高级军官。

此前,美国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据此分析称,现年49岁的柏耀平可能成为中国首位航母舰长。而《报》也不失时机地简单介绍了这位大连舰艇学院副院长,并附上他的照片。

不过,另一位舰长人选李晓岩,被称为“海陆空三栖明星舰长”最终进入观察家视野。有大陆媒体报道称,李晓岩已经确定为“瓦良格”号航母首任舰长,这一任命已于今年年初由海军司令部下达。截至发稿前,一位不愿具名的军方权威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该消息可能性极大。

公开资料显示,广州舰艇学院毕业后,李晓岩分配至南海舰队驱逐舰第二支队,先后任“南宁”驱逐舰见习副舰长、“南昌”驱逐舰副舰长;其间还曾任“江门”护卫舰舰长,并担任“深圳”驱逐舰舰长。2000年,时任“深圳”舰见习舰长的李晓岩和战友实现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航经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首次横渡印度洋、首次访问非洲大陆、首次闯过好望角的纪录。2007年,率军舰参加多国海上演习时’李的职位已是南海舰队第九驱逐舰支队参谋长。

该权威人士还透露,此外还配备了三名副舰长,柏耀平则专事承担后续入役航

航母不能单独行动,要与舰载机、作战舰、潜艇和补给舰、护卫舰等组成一个战斗群。据本港《大公报》2006年6月报道,中国已调多艘最新型舰艇组成第一支准航母舰队,进行训练。中国海军始于2008年12月的亚丁湾护航,被视为是对最新猎装舰艇的验证和编队练兵。

2011年7月24日,中国海军第9批护航编队正式开始在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其中“青海湖”号综合补给舰和最新服役的054A型“玉林”号护卫舰,都是首次走上护航一线。军事观察家认为,从硬件上看,中国的航母编队已经隐约成型了,“旅洋II”级护卫舰,“江海”级导弹驱逐舰,093(商级)潜艇在亚洲区域也是很好的装备。

《亚太防务》杂志臆测,随着中国造船工业完成“瓦良格”号航母改装以及国产航母生产任务,今后的造船重点有可能放到潜艇、大型水面作战舰与大型补给舰方面,这将加快中国航母形成战斗力的速度。

海军权威人士则表示,中国首个航母编队正师级作战单位,直属海军司令部节制,行动要报中央军委批准。

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中国简报》主编艾伦・斯拉伯格援引一些中国主流媒体称:“航母是中国打赢信息化条件下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关键一环。”形成战斗力的“瓦良格”号航母未来很可能用于台海、南海和等三个可能的局部热点海域。他指出,“瓦良格”号航母“在近期的台海舞台上不会扮演重要角色,因为大陆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陆基飞机完全可以应对横跨狭窄的台湾海峡所进行的任何行动。”

对于南海来说,“瓦良格”号将为中国夺取和守卫争议领土所需的远程兵力投送提供不间断的空中掩护。但执行这些任务基本上是完全依靠舰载航空兵,而飞行员们要具备在任何条件下从航母上起降的能力之前,必须先进行长期的训练。即使那样,由于航母日常行动损耗而带来的维修保养,使得“瓦良格”号和它搭载的航空联队会面对一系列全新的挑战,这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解决。

广州舰艇学院篇2

中国从一八八五年和法国在安南打了败仗以后,便谋振兴海军。一八九一年有海军衙门的创设:计成北洋海军二十营,铁舰快舰二十余艘,鱼雷六营,鱼雷艇数艘,以旅顺威海卫为军港,常游行南洋各岛及朝鲜日本等处。一八九五年和日本打了败仗,旅顺威海卫全失,军舰有被抢的,有打沉的,于是全军烛灭,海军衙门因此亦就废了。以后旅顺大连借于俄,(一九0四年因日本打胜了俄国,旅大复转借于日本),威海卫借于英,胶州湾借于德(现由日本归还,改为万国商埠),广州湾借于法,为各国屯驻海军的军港。又毁了吴淞口炮台,开做商埠,并废了天津大沽炮台,北京天津上海都有各国军队驻扎。弄到现在中国破烂不堪的军舰,反没有停泊的军港了。

残败无用的中国舰队,大小不满六十艘,现在变成四分五裂,各靠着一方的势力讨生活。兹将她分叙出来作为参考:

(一)北方的舰队属于北京政府的,归南京杜锡总司令节制;内分做练习舰队,第一舰队,第二舰队。

练习舰队(司令杨树庄)应瑞,通济,(巡练舰)驻闽。

第一舰队(杨树庄兼管)海容(巡洋舰);联鲸,海鸿,海鹄,海鸥,海凫(炮舰);定安,普安,华乙(运舰);驻闽。永健(炮舰)驻长江。

第二舰队(司令李景曦)建安,建成,楚泰,楚同,楚谦,江元,江利,江贞,甘泉(炮舰);江鲲,江犀,拱辰,永安,建中,利通(河炮);宿字,张字,湖鹰,湖戆

,湖隼,湖鹗(鱼雷艇);驻长江。楚有,楚观,驻闽。

(二)由粤北归的舰队,原于北京政府的,归青岛温树德节制。

海圻(巡洋舰),驻烟台。海琛,肇和(巡洋舰);同安,豫章(驱逐舰);楚豫,永翔(炮舰),驻青岛。

(三)驻沪独立的舰队属于浙江卢永祥的,归林建章节制。

海筹(巡洋舰);永绩(炮舰);建康(驱逐舰);靖安(练运舰)。辰字,列字(鱼雷艇)

(四)东三省江防的舰队属于奉系的,归江防司令毛钟才节制。

江亨,利捷,利绥;:(炮舰);驻哈尔滨。

(五)在粤的舰队归孙中山调动。

永丰,舞凤(炮舰);飞鹰(雷炮);福安(运舰);驻广州。

其次再将海军教育,制造,练营,煤栈,医院,联欢社,各机关,列之如左:

教育机关——烟台海军学校(航海),福州马江海军学校(轮机,制造,飞潜,艺术,四校),南京海军鱼雷枪炮学校,奉天葫芦岛海军学校,黄浦海军学校(取消),天津海军医学校,吴淞海军测量局。

制造机关——江南造船所,福州马江船政局,天津造船所。

练营及火药库——烟台海军练营——火药库,南京海军鱼雷营 火药库,上海高昌庙海军军械局。

煤栈——福州,厦门,上海,江阴,南京,大通,湖口,武昌,岳州,烟台。

医院——吴淞,烟台,南京,福州,上海,湖口,武昌。

联欢社——上海,北京,烟台,福州,南京,武昌....。

民国成立,海军帮助革命军打破南京;民国少年因为北京政府强迫解散国会,程壁光率

一部分舰队,赴粤护法,这是海军对于民国的功绩。程璧光被刺,林保怿不能坚守说法之业,林永谟继起亦不能为革命出力,在粤海军渐失孙中山的信任,温树德等就乘这个机会演出排闽的大惨剧,海军内部的分裂,闽粤山东江苏人互相的倾挤,都从这一次发生而日趋于剧烈。在粤的舰队不久又分做在广州的拥护孙中山;在汕头归温树德的拥护陈炯明。中间在汕头肇和军舰的山东水手枪杀舰长盛延祺江泽树,又是一幕山东人杀江苏人的惨剧。因为陈炯明依靠吴佩孚的接济以抵抗孙中山,吴乘这个机会,运动粤舰北归,现在驻泊于青岛。二月十二号海圻军舰从青岛载陆战队来烟台,强占海军练管及煤栈,检查火药库及学校的枪械,洛吴从此势力可以达到山东一带,又可以藉着北归的海军以防御奉张。海军到处受军阀的利用,弄到自己不和,这真是海军的大不幸呀!

杜锡桂所管的北方舰队,在岳州及奉直两次的战争,帮助吴佩孚打了胜仗。以后有些军舰因为反对孙传芳带兵进闽,要达到闽省的自治,在沪宣布独立,依靠浙卢方面来了。驻在长江的靖安练连舰,辰字鱼雷艇,先后跑到上海来;因此驻在长江与在闽的舰队,被驻沪独立的舰队截做两段,不能联为一气。加以这次北归的海军在烟台强占练营,吴杜大伤感情,北京派交通部吴毓麟南下调和杜温的意见,苏齐又袒杜以拒吴。我们于此就可以证明北归的

舰队与北方原有的舰队已不能合作。他们若是没有好法子来解决,恐怕终久难免要决裂呢。

东三省从奉直战争失败以后,积极的创设海军,近在奉筹款三百万,为兴办海军费,拟订购新式战舰八艘,兵船三十只,巡洋舰运送舰二十只,改编海军八中队,以连山湾葫芦岛两地为军港,除在葫芦岛已设一个海军学校外,又拟在哈尔滨再设一个,以我的推测东三省的海军或且有振兴的希望。

我们观察中国海军过去的历史与现在的状况,可知她对外不足以抵抗列强的侵略,对内亦不已以改造中国的国家。也由统一的分做南北的,由南北的变为各省系的,完全寄生千各军阀之下以供人利用。北归的军舰,因为在粤数年没法修理,现在一点走不到三四海里,再近几年恐怕要走不动了。驻在各处的军舰,亦都是老朽腐败。然而军舰的老朽腐败,还可以修理增加起来,对于海军的军人,真是不容易改造。他们多半脑筋很简单,又缺乏思想,没有正当的宗旨,没有社会的知识,没有远大的计划,没有进取的精神,没有善良的教育。凡关于列强的侵略,军阀的压迫,世界的情形,社会的实况,他们完全置之不论不议。现在他们内部的分崩瓦解,各存畛域的私念,还不知闹到什么地步呢。

二·我们运动的方针我们既已知道中国海军的状况,就应该想出稍稍运动的计划。运动的目标是甚么?怎样着手?向什么地方着手?我把我的意见写出来,希望全国青年们特别是海军中青年们赐教。

(一)运动的目标:是要求军人心性的改造,海军学校教育的改良;“水手兵士生活

的改良”,打破各省畛域的私念,“打倒国内的军阀;保护国外的华侨”;尤极注意的:“谋建设足以自卫,防御列强侵略的海军,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的独立。”

(二)怎样着手:先联合较有思想有毅力有进取精神的学校学生,船上见习生,练习员,下级候补官,练营的练勇,船上的炮首,头目,水手,陆战队的下级军官民兵士,三等,作积极的文字与口头的直接宣传。使他们变做有主义的,有思想的,有教育的。知道进取的军人。——尤极注意的是打破畛域的私念;因为有畛域之分,只有分裂与排挤而不能联合团结起来。这最是我们一切运动的大障碍。

(三)向什么地方着手:各个海军学校,练营,舰队,陆战队,医院,并他们常聚会的地方。我们必须向那里边努力,同志愈加多,收效愈大。——尤极注意的就是:各个学校与。

广州舰艇学院篇3

面对敌舰,义愤填膺

生长在罗霄山脉北端湖南平江深山里的方正平,对海军和军舰并不陌生。早在1930年6月中旬,走出山沟参加红军不久的他随红五军攻占了长江岸边的黄石港,歼灭第二十军郭汝栋师一个团。正当部队打扫战场扩大战果之际,江面上驶来一些冒着黑烟,分别挂着米字旗、星条旗、太阳旗的铁家伙,抵近岸边,一方面向红军阵地开炮,一方面接应郭汝栋之残部。身边的老战士见方正平望着这些渐渐远去的铁家伙在发愣,便告诉他。这是英国、美国、日本的军舰。这是方正平第一次见到军舰。大家为未能全歼残军而深感遗憾,对帝国主义的军舰在我国内河横冲直撞感到义愤填膺。然而又无可奈何。

7月4日,红五军进攻岳州的战斗正式打响。方正平随第三纵队沿铁路攻入了洞庭湖边的岳州城。激战两小时,击溃军第四十五旅直属队和一个团,全歼两个营,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其中有七五野战炮4门,山炮12门。正当红军追歼溃逃的军时,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军舰猖狂地向红军阵地乱轰。指挥部队将刚刚缴获的几门野炮、山炮隐蔽架好,待军舰逼近时,与一名朝鲜族干部亲自操炮,一连打了几十炮,其中有10发以上炮弹击中敌舰,吓得敌舰慌忙掩护残兵逃往洞庭湖中的君山。方正平与战友们看到自己的大炮击中了敌舰,一边欢呼,一边高喊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

7月27日,方正平随红三军团攻占了长沙。8月6日,何键纠集了军15个团的兵力,在10余艘英、美、日等国小型浅水军舰的掩护下,沿着湘江向长沙城反扑。因敌我双方实力悬殊,部队被迫于8月7日撤出长沙。

1943年,时任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五旅政治委员的方正平率部在武汉开辟以洪湖为中心的襄南抗日根据地。望着长江上往来游弋耀武扬威的日军军舰,面对洪湖里横冲直撞的日军小火轮,方正平大发感慨:我们什么时候有了这个东西就好了。当时打不了日军的军舰,方正平就发动根据地军民,在日军汽艇、机船经常出没的航道水中设置破鱼网、木栅栏,击沉、缴获了多艘日军汽艇。十五旅在洪湖站稳了脚跟,武汉周围的日伪军再也不敢肆意猖狂了。

1949年9月,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隆隆炮声中,第五十八军政治委员方正平奉命从河南剿匪前线去湖南主持整编改造长沙起义部队。接受命令后,方正平在武汉乘上由军区征用的轮船,过长江、穿洞庭、沿湘江南下。刚一上船,隆隆的机器声,就一下子勾起了方正平对帝国主义军舰的旧恨,同时也激起了他对舰船的浓厚兴趣。他从驾驶台到机舱,从甲板到各舱室,不停地看不停地问。陪同的船长见方正平对轮船有着如此浓厚的兴趣,深感不解。他哪里知道,方正平对帝国主义的军舰在我内河内湖横行霸道一直是耿耿于怀呀!

夙愿得偿,投身海军

1951年9月,方正平调任组建中的中南军区海军副政治委员。

到任伊始,广东军区司令员、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即同方正平进行了亲切的谈话,向他传达了关于建立强大海军的指示,深刻阐述了建设海军的重大意义。叮嘱方正平,要注视我们南面的海洋!这里有我们的3700公里长的海岸,海上有700多个岛屿和70万渔工渔民、盐工盐民,时常受到敌人的侵袭。萧劲光鼓励方正平要快些熟悉华南情况,投身到人民海军建设中去。方正平到任不到半年时间,就跑遍了驻汕头、黄埔、万山、虎门、海南、湛江等各团以上部队和部分基层单位。他建议党委组织部队普遍开展了以海军建军路线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并亲自到部队作辅导报告。

1956年6月,南海舰队政治委员方正平到北京出席海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接见会议代表时,见到身着笔挺海军中将礼服的方正平,高兴地握着他的手勉励说:干海军好。要好好干,继续努力,干好海军,把海军建设好。南海战略地位很重要,要把部队工作做好。

当时,台湾海军舰只不断到广东沿海骚扰,严重威胁渔业生产和海上运输安全,而美国在朝鲜遭惨败后也已把战略重心南移。方正平深切地感受到面临的敌情严重,战备任务艰巨。由于历史的原因,南海舰队装备较差,实力较弱,与担负的任务还很不适应,必须全面加强部队建设,进一步提高战斗力,才能不辱使命。

方正平经过调查研究,深刻认识到,海军部队战斗力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兵的文化素养和训练水平。因而,他始终重视官兵的文化教育、业务技术学习和军事训练。在办好文化速成学校和抓好部队经常性文化教育的同时,他强调“小艇打大舰,要看你技术是否过硬”,要“以军训为重点,带动全面工作”。

方正平不仅要求部属这样做,而且身体力行。1958年5月24日至6月29日,他率领由43艘各型舰艇(另有10余艘辅助船)组成的大编队,在上下川岛海域举行远离基地无设防锚地的集结训练。集训期间,方正平利用一切机会,钻研技术。他请苏联专家、各部门业务长、原海军人员给自己讲课:到各型舰艇上,见到装备部位不懂的就问,走到哪里问到哪里:看有关海军业务书籍,看苏联专家的海图作业,看舰艇长的操作和编队演习等。苏联顾问、青年知识分子、原海军人员见方正平政委不耻下问,虚心求教,无不为之感动。

为了军舰,不遵余力

方正平常说,军舰是海上战斗力的物质基础。建设强大海军,就要大力发展舰艇。而初创时期的中南军区海军(1956年更名为南海舰队)仅有万山海战缴获海军的各型舰艇10余艘。加上从香港购买和从港湾、锚地打捞出来的破旧船只不过40余艘。

方正平了解到华南地区的船舶过去主要靠香港修造,华南沿海既缺乏修造船的工业基础,更缺乏海军急需的各种设备。他发动群众寻找船艇,很快就从华南沿海各地有关单位接收、征用了可以改装为海军船艇的40余艘商船、渔船。

在寻找船艇过程中有人发现在黄埔港一条废弃的船渠中躺着一个“大家伙”。方正平闻讯立即率技术人员赴现场勘察,发现这是1944年日本建造的一艘丙型海防舰。经初步勘察,发现该舰的两台发动机似乎还可运转。方正平责成有关部门向刚刚组建的海军舰船修造部报告,请求派工程设计人员前来检查修复,并派部队将这条半截子军舰拖进船坞。在修复过程中,方正平多次过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材料、人力等具体问题。修复后的军舰

全长82.31米,满载排水量1050吨,航速19节,配有100毫米炮3门,37毫米炮3座,被命名为南宁号护卫舰,舷号230,编入第一舰队。该舰成了中南海军当时吨位最大、航速最快、战斗力最强的主力舰,标志着南海终于有了千吨级大舰。该舰长期担任舰队的旗舰,先后承担了为前往雅加达参加第一届新生力量运动会体育代表团护航、为从印尼撤侨护航以及南海诸岛巡逻等重大任务。

方正平也十分重视装备建设,多次主持党委会议专题研究装备发展问题,促成成立了舰船修造部和黄埔船厂修建委员会。1953年1月底,方正平在军区海军首届舰艇修造会议总结报告中指出,“要建设中南海军的海上战斗力量,首先必须建设修船厂、船坞、船排、码头等”。根据会议精神,军区海军在汕头、湛江、海口、榆林等地陆续建立了修船厂(所),担负起维修舰艇的任务,为提高舰艇在航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中南军区海军急需巡逻艇,但海军认为正在生产的某型巡逻艇不适合南海海区的气候,造艇任务难以安排。为此,方正平建议海军修造部对该型巡逻艇的设计图纸进行修改,以适应南海海区高温高湿的气候,可在上海分段制作艇体,然后将部件运到广州装配合拢。海军采纳了这一建议,用这种办法为中南军区海军建造了16艘该型艇。该批巡逻艇入列服役,对保卫珠江口、控制琼州海峡、保障华南航道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1956年,驱潜舰大队、鱼雷快艇大队先后编入南海舰队战斗序列,方正平主持了隆重的命名典礼和水上校阅。一艘艘挂满旗的新型舰艇展现在黄埔江面,令观礼的驻地党政军领导激动不已,为之奋斗数年的方正平为海上战斗力量的初步形成也倍感欣慰。

1959年,方正平根据的倡导,下大力抓了舰队干部下舰连当兵工作,并亲自于3月14日起,在快艇十一大队某艇当了一个月的鱼雷兵。他与士兵同吃同住同操练,了解了鱼雷的性能、维护、操作程序,明确了专业兵的职责,掌握了鱼雷艇的操作和一般战术。同时进行调查研究,对舰艇训练、管理、保养、维护等基层建设中5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就此向海军党委写出了专题报告。

20世纪60年代初,从当时的战备形势看,南海舰队急需补充战斗舰艇。当时海军舰艇研究院已经完成了300吨级猎潜艇的设计方案。方正平闻讯强烈要求首批艇应先行装备南海舰队。可是华南地区造船厂无力承担建造任务。如果在北方造好以后往南海航渡,则难以通过被海军封锁的台湾海峡。后来还是采用给南海制造巡逻艇的办法,先在大连造船厂加工部件,然后用火车运往南方装配。1962年8月,第一艘猎潜艇在广州装配,翌年下水试航,1964年陆续交付部队使用。随着几个猎潜艇大队的编成服役,南海舰队海上战斗力量大为增强,在此后的战备巡逻和海上战斗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军舰,爱护备至

20世纪50年代初,海政文工团创作的《人民海军向前进》在海军各部队传唱。方正平特别喜欢这首歌,认为歌词写得好,唱出了海军官兵的心声,他每到一地,在部队集会的场合,都要求唱这首歌。有时候还即兴演讲,要求官兵切实做到像歌中唱的那样,“爱护军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要视军舰为生命,与军舰共存亡。

1958年,他率领舰艇编队集结训练的后期,当年的第1号台风突然袭来。一个多月的海上颠簸,方正平已经领教了风浪涌流对舰艇的威胁。听说台风要来,他号召全体指战员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与台风作斗争,一定要保证舰艇和人员安全。在部署防台风工作时,方正平征求苏联专家的意见。苏联海军首席顾问耸耸肩,不无尴尬地说:“我国没有台风,如何处置我们也不懂。你不要问我,你自己定。”洋专家用不上了,方正平想起了土专家,马上派人请来当地有丰富经验的老渔民。在渔民的帮助下,指战员与狂风巨浪搏斗了一夜。数十舰艇无一碰撞、触礁、搁浅,人员无一伤亡。方正平高兴地说:“这次大编队海上抗击强台风的胜利,是对我们这次集训效果的实际检验。”

方正平十分重视舰艇航行安全工作。他提出并多次强调,“保安全就是保战斗力”,并提出了“安全第一”的口号。1960年1月底,针对舰艇部队发生的几起触礁、搁浅事故,他主持舰队党委作出开展百日安全运动的决议。2月初起,他先后3次主持召开电话会议,进行动员和讲评。他说,舰艇航行发生触礁、搁浅事故,你们认为是对航道不熟悉。我看主要是有关人员责任心不强。当年我们打鬼子,每到一地,先要勘察地形,熟悉环境,哪里有几棵树,哪里有几座坟,人人都心中有数。做不到这一点,就要吃败仗。现在我们当舰艇长、航海长的,不熟悉海区,不了解海况,怎么能不出事故呢?各级领导一定要加强政治责任心,改进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切实克服“事故不可避免论”,树立搞好安全工作的信心,一定要抓好百日安全运动的工作。

1967年1月,李作鹏等以方正平“反对思想”、抵制指示、“参与篡军活动”等罪名,向中央军委报送了《批判斗争方正平问题》的报告,同时将方正平抓起来进行“隔离审查”。从此,他失去了人身自由,每天面对的就是“造反派”无休止的批判斗争。逆境中的方正平坚信自己没有错,“我相信,相信的政策,总会把我的问题搞清楚的”。其间,最让他割舍不下的仍是舰艇。每逢“放风”,他就“请求”看守他的战士带他到离码头近一点的地方,远远地凝视着令他魂牵梦绕的舰艇,沉思不语。1969年5月,方正平被押送进京,参加“走资派”学习班,接受批斗和“检查交待问题”。9月初,方正平被转往江西上饶,继续接受批斗和“劳动改造”。在“牛棚”里,方正平为再也闻不到熟悉的海腥味,见不到心爱的舰艇而苦恼。1970年11月,方正平由“帮教人员”护送,到达海军后勤部秦皇岛罐头厂“蹲点调查”。当时秦皇岛码头驻有一个护卫艇中队,偶尔还有北海舰队的护卫舰、驱逐舰停靠补给。方正平经常请假到码头看看。在那些失去自由的日子里,只有站在码头边面对着心爱的战舰,才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1973年9月,被解除审查的方正平,奉命到海军东海舰队帮助工作。他先后到外训大队、某水警区、某登陆舰支队、修船支队、某舰船修造厂、某护卫舰大队、某护卫艇大队等驻沪海军各团以上部队调查研究,并就因舰艇失修、在航率低而影响部队的战备训练等问题到上海市委汇报,很快就解决了维修力量、器材等问题,加快了维修进度,使东海舰队的舰艇在航率迅速提高。

屡战屡捷,功勋满身

方正平不断加强战备思想教

育,使部队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密切注视敌情变化,随时准备歼灭来犯之敌。

1962年初,舰队勤务团截收到美蒋将派舰艇运送特务到大陆袭扰的情报。方正平与司令员吴瑞林研究后,作出由驻川岛、海口、榆林等部队组织5个舰艇编队伺机歼敌的部署。方正平要求各部队严阵以待,全歼来犯之敌。仅1962、1963年两年,台湾军向广东、广西沿海派遣武装特务24股350余人。除7人惧怕被歼而逃往东沙、12人逃往澳门外,其余全部被舰队部队歼灭。

1964年7月12日,两艘特务输送船运载数十名武装特务,正通过海南岛万宁海面。观通站报告情况后,因吴瑞林在青岛学习,方正平果断指示:“一定要把它打掉!”当即命令驻海南某基地舰艇编队做好出击准备。考虑到敌船吨位大,马力强。速度快,正在航渡中,我动作稍慢敌船就会逃走,且美军驱逐舰正在距敌船10余海里处游弋。方正平提出要做到三快:一是立即报告军区请求尽快批准我们的作战方案:二是命令执行任务的部队行动要快;三是海上编队抓住目标后要快打快歼快撤。方正平亲自给值班首长报告了情况和舰队的部署,军区当即同意。方正平立即下令榆林某基地副司令员田松率由3艘猎潜艇、1艘高速护卫艇和3艘鱼雷艇组成的海上编队,对这两艘武装特务输送船进行拦截和追击,速战速决将其歼灭。参战部队执行命令坚决,行动迅速,接敌后开火仅20分钟,即将两艘特务输送船击沉,毙14人,俘60人。此战胜利,受到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及海军通令嘉奖。

广州舰艇学院篇4

1845年3月7日(清道光二十五年乙已正月二十九日),距无锡城西10华里、运河以南3华里的钱桥社冈里(今无锡北塘区会西村)诞生了一位笃学向志、强毅力行的技术家,此人姓徐,名建寅,又名寅,字仲虎,其父是徐寿。徐建寅在中国近代科技史上占据非常显耀的位置。徐寿、徐建寅皆被后人誉为中国近代科学之父。

1862年春,17岁的徐建寅随父亲来到安庆内军械所。此后十几年间,他从安庆到南京,从南京到上海,再从上海赴天津,协助徐寿造轮船、配火药、制硫酸等,涉足了一系列的近代科学活动,使自己的聪颖天资得到了初步发挥。

1865年,徐建寅随父徐寿在南京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1866年,父子俩奉调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

2.海军装备

近代海军装备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舰艇,作战武器为火药、枪炮及鱼雷、水雷。古时战船则用风帆、水橹,作战用大刀、长矛之类冷兵器。

在江南制造局,徐寿任襄办,率领几名洋匠及众多华工辛勤劳动,徐建寅“亦朝夕从事”。父子俩不负众望建造了中国第一批6艘兵船“惠吉”、“操江”、“测海”、“威靖”、“海安”、“驭远”等。造出兵船的大小、吨位、航速等逐船提高,一艘比一艘好。6艘兵船建成,为中国近代海军提供了自制技术装备。

光绪五年(1879年)9月,徐建寅奉旨前往德国,派充二等参赞,订购、定造铁甲船。他先后在英、法、德三国考察多家造船厂,认定“现在中国拟造之船,仪仿‘英弗来息白’及‘萨克逊’之制,集二者之长,去二者之弊。入水不过十九尺半,以合于中国海口”。徐建寅的分析论述,为定造铁甲船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也为定造铁甲船的主张提供了优化组合设计的最佳方案。定造两艘铁甲船驶回国后,遂编入北洋海军为旗舰“定远”号、主力舰“镇远”号。两艘铁甲舰于1885年驶回中国。在此后的多年时间里,“定远”号、“镇远”号称雄远东,一度遏制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与此同时,徐建寅还参与向德国伏耳铿厂订造两艘鱼雷艇,艇长80英尺,航速16节,单螺旋桨,可发射单个的怀特黑德鱼雷。这是中国最早的鱼雷艇。

此后,为了确保定造鱼雷艇的质量,徐建寅亲往厂里观看鱼雷艇汽机分图,检查鱼雷艇用料,对200多块钢板逐一细看,比照章程,直到满意为止。徐建寅亲自试航,测算航速。事毕,该厂哈格总办设午宴,“口述颂词,意谓中国现立海军,愿中国兵船日增,皆在伏厂订造,一船精于一船,如日本鱼雷艇,已较前鱼雷艇更精之例。”

后来,徐建寅奉调福州马尾船政局任提调总办。其时,他否决法籍杜业尔提供小马力(2 500匹)鱼雷艇图样。徐建寅早年在江南制造局建造兵船,而且又参观访问、考察过德国海军,对鱼雷艇的功能、吨位、马力、航速、鱼雷配置情况很熟悉。遂命杜业尔另举鱼雷艇图样。经徐建寅等研究讨论、补充、完善,择用6 500马力鱼雷艇图案,建造两艘,取名“建威”、“建安”号。鱼雷艇全钢壳,不取其厚,体积既轻,吃水自浅,转动自灵,艇身狭长,长度与宽度之比为9.6,具备了快艇基本性能。艇长82.5米,尾吃水3.7米,排水量8 500吨,航速23节。“船头配十生口径快炮二尊,船尾配六生口径快炮一尊,船旁配六生口径快炮二尊,能前后施放。又船旁配三十七密里连珠炮六尊,内二尊能向前施放,二尊向后施放,二尊向左右施放。配鱼雷炮二尊,鱼雷四具。”又称“猎舰”。为船政局所造快艇最佳者。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2000年第二期称,“鱼雷艇,御敌利器也。以鱼雷艇为主攻武器,它具有体积小、航速高、隐蔽性好、机动灵活、易于变换方向、易于寻觅战机等特点。它专门用于快速攻击敌方舰只和水中目标。……他(徐建寅)多次登艇测速,足见航速对鱼雷艇的重要性。徐建寅堪称中国鱼雷艇技术及其战术运用的开创人。”

3.海军军事学

同治七年闰四月,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成立。其时,徐建寅和英人傅兰雅合译门类众多的西方先进科技书籍。其中,他系统翻译引进西方海军军事学著作,他还自译和著书。

西方军事学著作的译介,一直是翻译馆的重头戏,这反映了洋务派面对列强的船坚利炮,迫切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心愿。有着同样抱负的徐建寅更是不遗余力,他将当时世界先进军事学的基本方面引入国内,对我国的军事学由古代向近代转变进行了引导、启蒙和开拓。

中国的长江水师,是以风帆、木橹为动力的舟木船队,且使用冷兵器,并以江河为依托。近代海军使用以蒸汽为动力的舰艇,以火药、枪炮为装备。两者迥然不同,它改变了以往以江河为依托的局面,而进入外海作战的广阔海域。由此中国长江水师的作战方法需要根本性的改变,老式的、过时的作战方法不适用了,必须以近代海军舰艇作战方法取代。

《水师操练》一书,是中国最早翻译引进西方海军军事学。1872年,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刊印,三本、18卷,约9万字。它是一部西方海军训练和战法的教材。原名Gunnery Instructions fou British Navy,英国战船部原书1843年出版。此书引入对晚清近代海军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轮船布阵》是另一部关于舰舰战略战术的著作,译自斐路(P.Pellew)的Fleet Manoeuvering和贾密伦(Cameron)的Steam Tacties。译本出版于1873年,2册12卷,约5万字。

《轮船布阵》一书是舰艇编队、阵法变换、舰队作战的著作。

上述两书是当时代表西方先进海军的战略、战术理论及将士训练的战法学,它被系统全面地翻译引入国内,实为中国近代海军军事学之基石。它开创海军进入外海作战和舰艇编队、阵法变换、舰队海战的新局面。徐建寅堪称中国近代海军战法之父。

《炮与铁甲论》又名《炮甲合论》,是一部舰炮射击学著作,十本。

《营阵要说》系战争与筑城学,是有关营造和防御方面的书,四本。

《营城揭要》系要塞筑城学,二本。

《海军章程》系海军军制学,一本。

《海军条议》系海军军制学。

《格林炮操法》译自雷明顿(Remington)的Gatling Gun Drill,介绍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格林火炮的操作方法,内容依次为:操练时各炮手之方位、格林炮之用、拆卸之法、装配之法、收拾之法、装弹桶之法,以及格林炮34种部件的名目。

徐建寅著《水雷录要》是一部水雷制造、施布和鱼雷施放的书籍。该书首页文中表述,他从役西洋期间,在办公之余,抽暇游历各处,考究西方政治、国计、军政、海防、船械、制造等事,对水雷造法留心暗访,又参考专书,询访造法之人,著撰成书。

徐建寅著《欧游杂录》是一部大量记载、评述西方兵工技术、海军舰艇、要塞、炮台、防御等书籍。

书中就鱼雷的战术运用,他和基尔海军基地总镇交谈,“伏雷虽未必能轰击敌船,而可以疑敌,必须多为置备。鱼雷击敌船,亦未必能命中,但能以恐吓敌人。然用诸咸水,则深浅不能合宜,帷潮汐有高下,而水淡之处,似尚可用。然中国海口,水虽较淡,而多混浊,亦难得力。须用新式磷铜,详察水流之性,常川试验,则二千尺内左右可以命中,而高低则仍无把握。若怀胎钢壳,而于生锈,必不合用。”

徐建寅就鱼雷攻击敌船,结合中国海口之水较淡而多混浊之弊,所述对策,此乃非熟谙舰艇战法者莫属也。此后,他与德国海部大臣交谈,“铁甲船撞行动之船,恐已船亦大伤。故于行海快船首之水下,用鱼雷筒,以放鱼雷,而代铁甲船之撞力。惟已成之船,只可在船旁水下作鱼雷筒。”

《欧游杂录》书中对铁甲舰评论说,“论及铁甲船,则谓保护海口者,须乘敌船尚未泊定,或尚未据我海口之时,我之铁甲船由内速即冲出攻击,使之溃退,方操胜算。”徐建寅寥寥数字,却道明了铁甲船战术运用的要例。

书中对基地之炮台、火炮配置、炮基、兵防、壕沟、地形以及多处旧炮台的改建等多有评述。

《欧游杂录》书中称,在基尔海军基地,徐建寅考察多处经过改建的炮台。“先阅福里得里炮台,系四方形,有旧式葵花角。垒外有水濠,门在南方,本系二百年前旧台屡经修改者也。”

《欧游杂录》书中,就考察基耳海军基地之观星台写道,“观子午仪、经纬仪、转动之赤道仪、自记风雨寒暑等器。凡海军防境,必设观星台,以考天度,以验气候,以察飓风,以测罗经变差,实为行海最切之事。”并就子午仪、赤道仪、经纬仪的运作以及自记风雨表、自记风力表等作了详细记述。

《欧游杂录》书中,还载有考察海军医院的设施和运作的详细内容。有医院房屋分区、分层功用、医官司职能、防疫卫生、设学堂、礼拜堂、浴房、药房、化验房,以及病员物件储存、医院环境、热风送达、清气过滤等。这是徐建寅最早引入国内的西方海军医院模式及其管理机制。

众所周知,舰船、雷艇、鱼雷、水雷、枪炮、弹药,是近代海军必须的技术装备和物质基础。海军基地及其设施,观星台、医院,以及要塞、炮台等也是近代海军必须的支撑。对此,徐建寅皆予引进和开创。

1894年9月17日,日本再次侵略中国,北洋海军在大东沟口外的黄海海面与日本发生海战,中方战败,震惊了朝廷,也震动了全国。李鸿章、丁汝昌难辞其咎。

1894年10月10日,文廷式以军务紧急为由,向光绪皇帝保举人才。文氏是这样向光绪皇帝介绍的,“直隶候补道徐建寅,才大心细,诚朴耐劳。同治年间,曾经山东抚臣丁宝桢以奇材异能保荐。后充出使德国参赞,‘镇远’、‘定远’铁舰即其手定,洋人至今称之。其翻译机器书至数十种,于攻战防守之事,尤所熟谙。该员现办金陵机器局差。若蒙恩命饬下随同办理江海防务,必能规画机宜,确有把握。”

1894年11月16日,光绪皇帝召见徐建寅。徐建寅奉旨查验威海船械,皇帝面谕访察海军各级将领优劣。徐建寅离开威海第二天,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致电北洋大臣李鸿章代奏朝廷。李鸿章致辞电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丁提督来电:‘定’、‘镇’两舰,原来徐道建寅监造,昨来威勘念,所论悉中机窍,战守机宜,颇知要领,忠勇之发,溢于言表。可否奉派留船或为提督帮办,或作监战大员,良多裨益云。请代奏鸿。”不难看出,丁汝昌对徐建寅精谙海军战法的认同和高度赞扬。丁汝昌奏请朝廷奉派徐建寅留船任提督帮办或监战大员。

徐建寅完成调查北洋海军的使命后,旋即被清廷留京充任督办军务章京。

从上述的史料中,不难看出,清庭高层对徐建寅熟谙海军战法的认同和信赖。

然而,徐建寅的这次调查报告――《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各员优劣折》、《北洋海军各船大炮及存船各种弹子数目清折》、《北洋海军存库备用各种大炮弹子数目清折》三件,却没有到达光绪皇帝手中,显然这与朝廷内部明争暗斗和官场权力的角逐不无关系。自然,北洋大臣李鸿章难脱干系。

由此,光绪皇帝对甲午海战的战略部署被拖延和阻挠。北洋海军则继续朝着失败的道路滑落下去。

4.结束语

综观徐建寅致力于近代海军事业,身体力行。海军武备和战法,皆系标率,主行其事。徐建寅在中国近代海军领域,涉足广泛。

徐建寅考察西方海军,门类众多,他既翻译又著书,又考查又记述,以达到把西方海军专门学科引入国内。他对中国近代海军建设作出了系统的全面的贡献,可谓褒奖备至。徐建寅堪称中国近代海军军事学创立人之一。

从徐建寅的译著、著述,以及调研西方海军战防的轨迹上,可以看到他的海战理念分列三个层面。

第一, 先行外海作战,出其不意,克敌制胜,施行编队布阵、阵法变换、舰队作战,以及战法的变化和运用,达到一举取胜。

广州舰艇学院篇5

[关键词] 张爱萍 新中国海军 建军思想

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党内指示,提出“一九四九年及一九五O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1]P47―48据此精神,中央军委把组建人民空军的任务交给了第四野战军,由刘亚楼负责在佳木斯组建;把组建人民海军的任务交给了第三野战军,由张爱萍负责筹建工作。

张爱萍从受命组建人民海军,到调离华东军区海军,为创建海军工作了600多个日日夜夜。从13人、3辆美式吉普发展到拥有人员2万多、各类舰艇200余艘、具有一定作战能力的新中国海军,张爱萍功勋卓著,成为新中国海军的创立者。张爱萍在海军创建过程中体现出的的建军思想,成为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建立、健全海军组织领导机构,把加强领导力量作为创建人民海军的关键

1.成立华东军区海军,组建海军领导机构。

衔命之初,张爱萍“白手起家”,带领三野第二十八军八十四师参谋长李进、军工部采购科长张渭清、野司作战参谋黄胜天、机关管理员温礼芝等13人,着手组建工作。1949年4月23日,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舰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下午2点,在泰州白马庙三野渡江指挥所召开了组建海军的第一次会议,传达了中央军委的命令,明确了任务和要求,并形成了如下几点决议:时间紧迫,立即行动,一切从速从快;首先成立临时党委,部队边打边建;要尽可能吸收起义、投诚的海军人员参加工作。[2]P21以此为标志,华东军区海军宣告成立。

4月26日,再次召开组建工作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司、政、后三个办公机构,由三野教导师师长冯文华任司令部办公厅主任,第二十九军第八十五师政委孙克骥、三野教导师政委汪大漠任政治部办公厅正、副主任,三野后勤司令部参谋长张元培任后勤部办公厅主任,形成了一个领导机关。同时,成立了中共华东军区海军临时委员会,由张爱萍担任党委书记。4月28日,在江阴召开了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关成立大会,张爱萍提出了组建海军的33字方针,即“在共产党领导下,以人民陆军为基础,团结原海军人员,共同建设人民海军”。[3]P6245月4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电令批复同意三野关于成立华东海军的意见和临时党委会组成人选,正式任命张爱萍为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批准华东海军司令部“关防印信同军级”。

随后,海军机关组织接收工作组,接收各地起义舰艇部队和原的海军机构。为协调起义舰队对人民海军组建工作的支持,在南京,张爱萍将接管海军情况向时任二野司令员兼南京市长的作了汇报,并请接见原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少将[4]P386及原海军办公厅主任金声少将[5]P38等人。在接见谈话中,要求林遵等人协同组建人民海军。后来,林遵被任命为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

2.立足人民军队,增强海军领导力量。

1949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由华东军区特别是华东海军承担的任务。张爱萍认为要完成这个任务,海军的领导力量不够,于是向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建议从陆军调几个建制单位和机构过来。对于这一建议,后来黄胜天回忆说:自宣布成立华东军区海军,到1949年底,海军首长几乎一直是张爱萍一人。林遵的副司令员职务是9月15日才正式任命的。8月份调来了第二十一军政委康志强、第三十四军政委赵启民,12月份调来了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袁也烈。当时,这些人员都未正式任命。尽管张爱萍很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明确分工,但一些重大事情必须由他亲自去抓。他常常带一两个工作人员,一杆子插到底。我当时作为作训参谋兼党委秘书,常跟着他连轴儿转。他曾几次提到要增加领导力量……。[6]P408为此,华东军区前线委员会决定,把三野第七兵团的第三十五军和第九兵团的第三十军及其军部计1万余人,一起调归华东军区海军。这些部队构成了人民海军的基础。

1950年2月,第三十军军长饶子健、第三十五军副军长胡大荣等率领11500余干部战士,相继到达。3月,正式成立了华东军区海军党委,仍然由张爱萍任书记,同时加强、健全了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领导机关。中央军委重新任命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林遵为第一副司令员,袁也烈为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赵启民为副政委,康志强为政治部主任,陈玉生为后勤部司令员。

至此,华东军区海军已经是拥有近两万人、领导机关齐全、编制正规的作战部队了。

二、加强政治工作,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保证海军的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性质

1.建立政治委员制度。

海军初建时,既有陆军人员,又有起义投诚和招募的原海军人员,情况极其复杂。同时,舰艇部队高度分散于长江和东海等地,都在相对独立的条件下执行作战、巡航等任务,技术分工极为繁杂,每个战斗单位的人员都在各种不同的技术要求下从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对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49年9月,第一、二两个舰大队成立时,在讨论军舰配员问题上,海军领导机构发生了争论。有的同志主张,军舰配员应以原海军人员为主,否则就开不动军舰;有的同志主张,海军是人民的海军,当然要以新海军为主,否则就不是人民海军了。

张爱萍认为,这是关系到我们党建军原则的重大问题,必须创造一套适合人民海军特点的政治工作制度和方法,必须坚持党委确定的以陆军为基础的建军方针,根据实际需要,科学编配人员,既要保证政治上的安全可靠,又要保证技术上的安全可靠,以发挥最大的战斗力。根据这一原则,临时党委批准了张爱萍的建议,即在舰艇上建立政治委员制度:政委为舰上的最高领导,决定舰艇行止及作战决定等重大行动;航行操作、训练等行政与技术性的工作,则由舰长、艇长决定。除明确权限范围外,还要求正副职都要严格按照条令、规章办事,互相尊重、互帮互学、紧密团结。

根据这一决定,遂从陆军调来一批团、营领导干部担任政委,并增设了政委的住舱,以便于工作。政工干部配上舰艇后,不仅以身作则,深入基层,团结全体同志完成各项任务,而且尊重并虚心向原海军人员学习,很快地掌握了舰艇的操纵技术,成为海军建设中的军事、政治、技术和领导骨干。

2.建立基层党团组织,加强军队政治工作。

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49年11月12日召开的华东军区海军首次政工会议决定:按照“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在舰艇上建立基层党组织。营、连级舰船及艇中队,均设立党支部,政委任书记;各部门设立党小组,班有党员。党支部为舰上的最高领导机关,必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切大事都要先经过支部讨论决定,然后分工执行。同时,根据海军的特殊情况,张爱萍特别强调在重大问题提交党支部讨论或传达之前,书记与舰长必须通气,以密切党内外、军政间的关系。同时,决定在基层建立团支部、俱乐部及军政委员会等。基层建党建团工作开展起来后,又大胆吸收符合条件的原海军同志和知识分子入党、入团。

通过建立政治委员制度和基层党团组织工作及成立军政委员会等一系列活动,华东军区海军在组织上、政治上、作风纪律上实践了的建军思想和路线,形成了一套有海军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党的绝对领导,保证了无产阶级军队的性质。

三、重视培养技术人才,始终把人的建设摆在海军建设的首要地位

1.打破陈规,招贤纳士,广罗人才,知人善任,重视原海军人才的作用。

海军是技术性强、陆海空诸兵种特点俱备的现代化军种。组建海军,必须要有懂得海军建设、管理、训练、武器使用、舰船驾驶、维修和航海经验等方面的人才。然而,当时的人民军队只有陆军,没有海空军,当然也就没有组建海军所需的人才了。怎么办?张爱萍打破陈规,不拘一格,大量招募和使用原海军人才。

首先,以第二舰队起义的近2000名官兵为基础,大量招募原海军人才。除少将司令林遵外,各舰舰长、参谋等都来到人民海军的行列中,起着重要的技术骨干作用。1949年6月12日,张爱萍亲自主持研究并报经华东局党委批准,颁发了中国人民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政治部《通告》,并以司令员兼政委的名义签署,刊登在当日的《大公报》上。《通告》宣示:“本部为创建人民海军,罗致海军人才,业已成立‘登记海军人员办事处’,不分畛域,广为容纳,俾免流离失所,并使其有贡献才力于建设人民海军之机会。凡一切曾在海军中工作,而今后决心献身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志愿为人民海军服务者,均可前往该处报到登记,以备量才录用。特此通知。”[7]P390―391次日,又以登记办事处处长孙克骥等人的名义再次在《大公报》上刊发通告,具体说明办理登记的时间、地点、要求,并郑重强调:“凡曾在海军服务,不论脱离迟早,不论官佐士兵,或阶级高低,不论航海、轮机、制造、枪炮、通讯、气象、测量、军需、医务,或其他行政人员,均可前来本处登记。”[8]P391两则通告刊发后,效果显著。8月初,报名登记者就达1100余人,其中包括海军元老,如曾以鼎中将、周应聪少将,曾国晟、罗柳溪、马瑞希、吕美华、杨沧活、江伟衡等。海军人员投身于人民海军者已达4000余人,形成了一支相当可观的技术队伍。

其次,礼贤下士,登门求贤。原海军少将徐时辅是张爱萍登门求贤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徐时辅是海军总司令部办公厅副主任,早年毕业于青岛海军学校,1943年赴美,先后在美国斯沃思莫尔大学、安纳皮利斯研究院学习。1946年回国后曾任海军“兴安”号舰长、海军总司令部办公厅副主任等职,对训练海军部队有着丰富的经验。招募通告发出以后,徐时辅始终拿不定主意。张爱萍天天听汇报,了解情况,希望他来登记。一个月过去了,却一直不见他的影子。于是,张爱萍决定登门拜访。一天晚上,徐时辅正在家里翻书解闷,张爱萍在金声陪同下来到了他的寓所,开诚布公说明来意。徐时辅见张将军登门造访,诚惶诚恐地说道:“鄙人不才,劳司令大驾,罪过罪过!”张爱萍说:“海军初创,急需人才。如不能请您出山,那才是我的罪过。”[9]P22张爱萍与徐时辅推心置腹,倾心交谈,既肯定他的能力,又打消他的顾虑。徐时辅见张将军情真意切,也大胆坦陈对组建海军的看法。此后,徐时辅全身心投入海军创建工作中,与张爱萍的友谊也不断加深。1998年12月,徐时辅病逝,张爱萍赋《创业贵得人》诗,充分肯定徐时辅对创建人民海军的贡献。

再次,知人善任,选贤任能,大胆录用。通过公开招募、登门求贤,再加上林遵等带来的起义官兵,华东军区海军已初步拥有了一支专业齐全、各层次官兵齐备的人才队伍。如何使用这批人?张爱萍决定成立一个咨询机构,名为“华东军区海军研究委员会”。原海军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曾以鼎为研究委员会主任,原海军《中国海军》月刊社少将社长郭寿生和金声为副主任,杨廷钢(曾任广州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孙中山的少将侍从)、方莹(原海军上海军区少将司令)、陈景芗(原海军总司令部军需处少将处长)、韩玉衡(原海军马尾造船所少将所长)、何希琨(青岛军官学校上校教育长)、陈可潜(上海无线电台上校台长)、陈书麟(总司令部第六署代署长)等为成员。人员名单拟定后,张爱萍首先征求副司令员林遵的意见。林遵看了名单,良久说道:太复杂了,应避嫌。张爱萍说,大家都是为了建设人民海军走到一起来的,有这一共同目的就够了,我们要真心实意请他们做老师,也希望他们放开手脚出主意,这用不着避什么嫌,也没什么嫌可避。对于研究委员会的成员,在组织上予以充分信任,有职有权;生活上享受高级干部的待遇;工作上授以批评建议和技术指导权,协助决策海军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若干年后,曾当过研究委员会秘书长的李天钧回忆说:“当时张爱萍司令员、袁也烈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经常带着各种问题来研究委员会请教他们,有时委派副司令员林遵带着有关课题来研究委员会磋商,几乎每次能带着答案满意而归。”“他们在人民海军初创阶段,的确发挥了不可缺少的咨询、参谋作用。”[10]P24

2.狠抓教育训练,奇方医治“两个跛子”。

无论是陆军,还是原海军,对建设新海军而言都有所短长。英勇善战、政治坚定,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不懂海军知识和技术;原海军掌握海军知识和技术,但对我军缺少认识,需要改造世界观、转变政治立场。张爱萍按照“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人才标准,把各有优缺点的这两部分人都称之为“跛子”。[11]P622―624

如何把两个“跛子”绑在一起,变成“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人才,是摆在张爱萍等海军组建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张爱萍从团结问题入手,采取因人施教原则,狠抓教育训练,把原海军和陆军培养成为了海军初创时期的技术骨干。

第一,从称谓入手,解决两个“跛子”的团结问题。张爱萍认为:海军绝大多数都有爱国热情,并积极投身于新中国海军建设。如果仍用“”或“旧海军人员”称谓,很容易在思想上造成距离,感情上产生隔阂。为此,张爱萍等决定,对他们一律称为“原海军同志”,而从陆军来的工农同志则称为“新海军同志”。这样的称谓,扫除了两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障碍,得到了普遍认可。

第二,成立海军学校,教育训练原海军和新海军同志。1949年8月15日,张爱萍在南京挹江门原海军总司令部旧址,办起了第一所海军学校――华东军区海军学校,自任校长兼政委,孙克骥任校务处主任,冯文华任教务处主任。海军学校共3800人,不对外招生,主要任务是解决两个“跛子”的问题。

第三,制定科学严格的符合海军特点的规章制度,规范舰员在舰艇上的行为。张爱萍组成舰上工作调查团及后勤工作调查团,经过20个日日夜夜的紧张工作,制定了护卫舰和炮舰的10余种基本部署、军舰一日生活制度和舰兵的岗位责任制,汇编为《水兵手册》。后勤工作调查团也制定了有关海军的被装式样,港、岸、勤伙食标准以及医疗卫生、海上救护等规定、制度和措施。

第四,教育改造原海军同志。对原海军同志的教育改造,张爱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用革命基本知识对原海军同志进行教育。张爱萍以海军学校为基地,组织原海军官兵学习社会发展简史,进行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等思想政治理论和优良传统教育,启发他们自觉改造旧我,把立场、观点转变到工农大众方面来。二是对原海军同志予以充分信任。张爱萍认为,对原海军同志的教育改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信任。他不赞成“士为知己者死”的封建信任观,也不赞成“一见如故”的浮表之交。他指出,对原海军同志的信任问题是一个实践过程,只有全心全意始终不渝地为人民大众服务,才能得到人民真正的信任。三是对原海军同志充分地用其所长。张爱萍把一大批原海军同志组织起来,担任海军学校教员,传授航海、舰艇驾驶、武器操作等知识。一批学有专长的原海军同志还被安排到各级司令机关担任业务长和主持技术岗位工作,除徐时辅、曾国晟外,原海军少将方莹、叶可钰也被任命为第六、第七舰队副司令员。

第五,教育训练新海军同志。作为建军骨干的工农同志,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有的甚至是文盲,让他们学习海军知识,掌握海军技术,原海军人员认为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因为按照英美教育体制,培养出中级海军军官,约需15年时间。而工农同志对于当海军也缺少思想准备,普遍有畏难情绪,信心不足。对新海军同志的教育训练,张爱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加强对新海军文化基础、舰船知识的培训和武器装备的操作训练,把工农出身的干部战士培养成为真正的海军舰员。在海军学校,张爱萍针对新海军文化基础低的实际情况,主张把掌握实用技术和基本原理区别开来。在向有训练经验的徐时辅探讨求教时,他针对训练的难度提出:“用短促的时间、突击的方法、让新海军同志先学急需的操船、轮机和枪炮射击等操作技术,然后再深入学习。”张爱萍揿动电灯开关说:“关于电的原理,我不要求这些陆军来的同志马上弄懂,但我要求他们先能熟练地掌握这个开关,行不行?”[12]P629徐时辅听后,大胆创新,提出了先学“怎么做”后讲“为什么”的舰艇武备操作技能训练方案,为大家所肯定。张爱萍身体力行地投入到这场训练中,拜原海军“广州”舰舰长卢振乾为操舰航行老师,学习舰船驾驶技术。这件事大大鼓舞了新海军学习海军技术的信心。二是在全军中,首先在青年战士中倡导雪耻教育和“五热爱”活动。中国近代海军,“每当帝国主义侵略时,就毫无抵抗地投降逃跑,造成七八十年来的耻辱历史”。张爱萍号召青年海军“要继承发扬我国历代民族英雄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发扬我人民海军的英勇顽强,艰苦奋战精神……为我们中国海军历史雪耻奋斗……”[13]P109倡导在青年海军中开展“五热爱”活动,把青年培养成为“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舰艇”的新海军。[14]P111

教育训练使大批新海军同志迅速掌握了舰船驾驶技术和各种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能独立执行各种任务。同时,教育训练也促进了原海军同志思想感情的转化。他们不仅努力工作,忠于职守,后来绝大部分还入了党,工作至退休。新老海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互帮互学,增强了团结,人民海军开始形成了战斗力。

四、“立足现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把舰船装备建设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1.立足现实,接收、征调、购买舰船,奠定海军创建的基础

败逃前,海军司令桂永清命令搬空、运光、炸毁一切舰船和设施,给共产党留下“一堆废铁”。军队利用空中优势,对起义投诚的舰艇及各修造船厂狂轰滥炸,炸沉、毁损了一些舰船,一些刚起义的军舰为避免遭轰炸,只得自沉于江。江南造船所及浦东造船厂等各造船修船厂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人民海军的舰船来源主要有三:一是接收。1949年6月中旬,海军接管了以上海为中心,西到江阴、镇江、南京、芜湖、湖口、九江,北至连云港、青岛,南到福州、广州等包括江南造船所、青岛造船厂在内的30多个原海军陆上机构和设施,共接收舰船25艘、小艇45艘,加上缴获的部分舰船,共接收舰船近百艘。二是征调。海军先后从上海招商局、公用局、海运局等单位征调了一批商船和数十艘拖船、渔船。三是购买。当时香港散落了一些军舰,被英国当局扣押,前途未卜。张爱萍看准时机,派华东军区海军后勤司令兼政委陈玉生,会同中央和中南地区派来的同志到香港、澳门等处购买了登陆舰14艘、运输船2艘。[15]P38这些舰船,奠定了创建海军的基础。

2.自力更生,修整和改装舰船。

虽已拥有为数不少的舰船,但摆在海军组建者面前的困难仍然是巨大的。一是海军的舰艇,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已无使用价值。二是征调和购置的船只,既无武器及其它装备,船体也不适应海战要求。三是这些舰船及船厂设施遭到空军疯狂的破坏、轰炸,变得千疮百孔,有的已成“一堆废铁”。四是撤退时将江南造船所200多名技术骨干劫往台湾,缺乏修整和改装的技术力量。

1949年9月,张爱萍随以刘少奇为首的访苏代表团到苏联学习海军建设经验,但苏联人对新中国组建海军反应冷淡。奔波40余天后,张爱萍感慨:“‘求人莫若求己,上策莫若自治’。建设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国家,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16]P406

张爱萍亲自调查研究舰船,分类作出修复计划,同时组织了一个舰艇调查修装委员会,委派曾国晟为主任,负责修整和改装工作。在张爱萍和后勤司令陈玉生等人的支持下,曾国晟从调查研究入手,广泛发动群众,群策群力,提出“修旧利废,因陋就简,积小为大”的修建方针,使具有80多年历史的江南造船所焕发出了新的潜力。曾国晟综合使用修船厂、所的力量,有效地解决了零配件不足、技术力量缺乏的问题。又按照张爱萍“变废为利、扬长避短、陈船利炮”的思路,采取将舱隔缩小,加装陆地用的榴弹炮、高射炮、反坦克炮、高射机枪以及苏式舰炮的办法,硬是把55艘商船改成了军用舰船。到1949年底,修复、改装出厂的各类舰艇达71艘,有官兵无舰艇的局面初步得到了扭转。

1949年11月8日,第一批人民海军2000多名舰员培训结业,华东海军将他们编配上7艘护卫舰、9艘炮舰,编成2个舰大队。人民海军第一支战斗舰艇部队胜利诞生了。

五、文武并重,重视文化建设在海军建设中的作用

1944年10月,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会议上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17]P1011张爱萍认为,海军是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密集型的作战部队,又是高度分散、长期在海上过着单调枯燥生活的部队,大力加强、活跃部队文化生活,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是建设新型人民海军的一项重要任务。

1.组建华东军区海军文工团。

有“马上诗人”之称的张爱萍,从创建人民海军之初就重视广集人才,组织一支高质量的特别能战斗的文化队伍。1949年4月末,海军组建工作队进驻苏州,苏州市举行盛大的欢迎会。在演出晚会上,一支配器齐全、演奏水平高超的乐队,引起了张爱萍的注意。经打听,张爱萍得知他们原是清朝皇家宫廷乐队,后来流落江南,称裕社管弦乐队,暂归苏州市文化局收管。演出结束,张爱萍就动员他们参加人民海军。同年8月2日,海军以裕社管弦乐队为基础,加上新招收的上海、南京等大批有音乐天赋的大中学生,正式成立了海军文工团。随后第三十、第三十五军文工团也来到海军,组成了一个包括话剧团、歌舞团、军乐队共600余人的海军文工团。他们编演各种节目,创作海军歌曲,经常组织小分队到舰艇、连队,把甲板、饭堂作为活动阵地,巡回演出,帮助舰艇和地面部队培训文艺骨干,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使部队龙腾虎跃,生气勃勃。这支文艺队伍不仅对部队建设起着良好作用,还以他们成功的文艺作品在南京、上海、江浙一带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2.创办海军报刊杂志。

在组建文工团的同时,张爱萍还请来了著名木刻家、诗人卢芒,画家月甫,分任社长和副社长,办起了《人民海军画报》;请来了摄影家薛伯青、高一鸣,从事拍摄电影和图片等工作。并由海军宣传部长潘子明兼任主编办起了《人民海军杂志》,由海军宣传部副部长夏平兼任主编创办了《人民海军》报;此外,还办有《海洋歌声》,建有图书馆等。这些报刊杂志,都以它们独特的作用和能量鼓舞、教育部队,潜移默化地加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1951年2月15日,张爱萍调任第7兵团暨浙江军区司令员。自1949年4月衔命组建海军起,在1年零10个月的时间里,张爱萍努力实践我们党的建军思想,坚持“在共产党领导下,以人民陆军为基础,团结原海军人员,共同建设人民海军”的建军路线,加强海军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招贤纳士,广罗人才,知人善任,良材必举,狠抓教育训练,发挥新老海军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从接管海军舰船开始,从无到有,建立起一支具有较强作战能力的海军部队。海军的诞生,使我军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军军种齐全的人民军队。从此,我们有了自己的海上力量,结束了有海无防的历史。

华东军区海军诞生后,边建边打,在战斗中锻炼成长。1949年9月至10月,新建的第一纵队江防炮艇、登陆艇先后到太湖、吴淞口、白龙港、崇明岛一带剿匪,保护了水上交通和渔业生产的安全,完成了海军成立后的首次战斗任务。1950年在我海军成立一周年之际,华东海军又完成了协同陆军进剿苏南沿海岛屿敌人的任务。同年,华东海军用1艘大型坦克登陆舰和10艘小型登陆艇组成了海军第一支扫雷大队,清除了海军在长江口布设的水雷,保证了长江口航道的安全。此后,舰艇作战区域转至海上,配合陆军和空军,解放敌占岛屿,粉碎海匪骚扰,保护渔民生产,保卫航运安全,取得了一次次战斗的胜利。

参考文献:

[1]郭照东.海上钢铁长城的创始人:张爱萍将军创建人民海军记;镡德山.诗魂剑魄理念之光:张爱萍将军逝世周年纪念[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9][10]吴殿卿.张爱萍创建华东海军纪实[J].湘潮,2004(1).

[3][11][12][13][14]张爱萍.张爱萍军事文选[G].北京:长征出版社,1994.

[4]林遵,原海防第二舰队少将司令,早年就读于烟台海军学校,后考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到德国学习海军潜水艇技术,担任过参谋总长办公室海军参赞及政府驻美国大使馆海军副武官。东方鹤.上将张爱萍(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金声,原海军司令部办公厅少将主任,早年就读于邓演达创办的中央军政学校武汉分校,参加过北伐战争,在长期的军政界工作过程中,多次向我们党提供重要情报。镡德山.诗魂剑魄理念之光:张爱萍将军逝世周年纪念[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6][7][8][16]东方鹤.上将张爱萍(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广州舰艇学院篇6

苏联舰队访沪的多重背景

进入1950年代中期,随着赫鲁晓夫的上台,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中苏军事合作的范围和深度都比之前有了较大的进展。双方军事交流和人员互访频繁,海军的交流更是如此。中方不仅派遣了大量海军留学生到苏联学习海军技战术,还通过接收苏联在旅大的海军基地和部分海军装备,提升自己的海军建设水平。早在1954年10月15日至18日,应中国方面邀请,苏联海军副参谋长乌拉基米尔斯基上将率代表团4人来华,即访问了上海、青岛地区的海军基地。因此,1956年6月的这次苏联舰队访沪,是当时渐入佳境的中苏关系的继续,是一次为双方增进了解增进友谊的锦上添花之举。当然,苏联也试图利用此次访沪机会达成更多的政治目的。苏联太平洋舰队到达上海必然要经过对马海峡,而对马海峡曾经是沙俄波罗的海舰队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几乎全军覆没于日本海军的地方,当时则是美国海军的势力范围,苏联太平洋舰队顺利通过这一地区既能雪耻又是对苏联海军实力的一次展示,这是其一。其二,随着1955年5月华沙组织的建立,苏联正在试图强化其全球军事和防务的一体化,通过海军的合作加强在远东地区同中国的防务合作成为其努力的方向,苏联太平洋舰队访沪能起到打头阵的作用。其三,当时的上海作为远东地区、西太平洋沿岸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又是中国东海舰队重要的海军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苏联太平洋舰队访沪将产生重大的国际影响。

阵容豪华的来访舰队

苏联太平洋舰队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赫赫战功的舰队,二战后得到恢复和重建,其主基地位于苏联远东地区的海参崴,访沪前该舰队曾拥有巡洋舰3艘、驱逐舰20余艘、潜水艇七八十艘,鱼雷艇、护卫舰(艇)、猎潜艇近百艘,在远东是一支仅次于美国海军的大舰队。1956年6月访沪的苏联太平洋舰队由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切库洛夫海军中将率领,包括巡洋舰“德米特里・巴热尔斯基”号和驱逐舰“智谋”号、“启蒙”号3艘军舰及官兵2183人。这种舰队阵容在当时来讲绝对算得上豪华,所属3艘军舰都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建造的新型军舰,在苏联服役海军舰艇序列里面均属于主力舰。巡洋舰“德米特里・巴热尔斯基”号,排水量16万吨,长度210米,宽度21米,高度50米(从水线到主桅顶),吃水9――10米,装备三联装152毫米主炮4座(12门)、双联装100毫米副炮4座(8门)、双联装37毫米高炮36座(72管)、533毫米五联装鱼雷发射管两座(共10管)以及深水炸弹发射器等,时速31节,舰员1600余名。当时前去迎接苏联来访舰队的中国东海舰队旗舰“南昌”号,排水量只有1140吨,舰长80.1米,宽9.15米,仅装有130毫米火炮两门、双联37毫米炮四门、单管37毫米炮两门。两者相比,苏联的“德米特里・巴热尔斯基”号算是一个十足的巨无霸。驱逐舰“智谋”号、“启蒙”号,排水量约3000吨左右,装备有双联装130毫米主炮两座(4门)、37毫米双联装高炮6座(12门)、533毫米三联装鱼雷发射管两座,还有施放水雷、深水炸弹装置,时速33节,舰员200余名,其雷达、声纳、指挥仪也均具有先进的技术性能。

使命光荣的南昌舰

我方负责迎接的是护卫舰第六支队南昌舰。这是一艘日本舰,抗战结束后被海军接收,后起义经江南造船厂休整后划归华东军区海军,在当时我国的海军舰队中已算得上是招牌舰。此次奉命负责苏联访沪太平洋舰队的迎送任务。6月19日18时,南昌舰奉命进入三级航行准备,同时完成了施放礼炮的准备工作。20时许,支队长冯尚贤海军大校、副支队长徐世平海军中校和舰长等在梯口迎接东海舰队彭德清副司令员上舰,随同人员有舰队司令部航海业务长戴熙愉、作战参谋王彦、通信参谋、机要参谋、俄文翻译、新华社记者、摄影师、引水员等20余人。20日凌晨1时,南昌舰由吴淞码头启航,沿长江南航道向花鸟山附近海域航进。拂晓,东方海面一片朝霞,雷达搜索到苏联海军巡洋舰的踪影,双方迅速接近。当距20链时,彭德清副司令员命令支队长冯尚贤下令由南昌舰主桅升起苏联国旗,鸣放礼炮19响;发射完毕后,信号兵将苏联国旗徐徐降下迅即悬挂“欢迎光临,恭贺顺利到达”的旗号。接着,苏联旗舰也回敬了礼炮19响,海面上传来一片“乌拉”声。6时许,彭德清副司令员率领徐世平等随同人员乘鱼雷快艇登上了苏联海军旗舰,切库洛夫司令官站在甲板上迎接。随后,在南昌舰的引导下,“智谋”号在前、旗舰居中、“启蒙”号殿后,浩浩荡荡驶进了长江口南航道。编队驶进吴淞口,11时20分,双方施放国家礼炮21响。这时,中方舰艇指战员站队欢迎苏联海军友好访华舰队官兵。当天12时20分,阳光灿烂。访华舰队进至黄浦江南京东路口,苏联海军巡洋舰、驱逐舰在引水员熟练的口令下,分别系上了黄浦江面上的特设水鼓。其中“德米特里・巴热尔斯基”号巡洋舰系中间水鼓;“智谋”号和“启蒙”号两艘驱逐舰分别系两侧水鼓。苏方巡洋舰、驱逐舰及我方舰艇挂起了五彩缤纷的旗帜,随风招展;到了傍晚时分巨大的军舰上又悬挂上一长串彩灯,映照着浦江江面,蔚为壮观,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上海市民涌到外滩乘凉观光。

愉悦而充实的访沪之旅

舰队停靠平稳之后,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切库洛夫海军中将在彭德清副司令员的陪同下,乘汽艇驶向外滩码头,与上海市副市长许建国以及上海警备区、驻沪空军司令员会晤,并由陶勇司令员陪同检阅了中方的海军仪仗队。20日下午2时,专程来沪的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在海军参谋长张学思少将、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少将等陪同下,登上了苏联巡洋舰“德米特里・巴尔斯基”号甲板,切库洛夫司令在梯口恭候致礼,萧劲光大将在军乐声中检阅了仪仗队。检阅完舰上的仪仗队后,切库洛夫在舰上宴请了萧劲光大将,并代表列宁格勒军政学院,颁发给萧劲光大将毕业证书(萧劲光曾在该院学习过两年)。之后,应苏方要求,切库洛夫登岸后拜会了上海市市长柯庆施和我军有关领导人。紧接着,包括切库洛夫在内的4名苏方舰队人员在彭德清副司令员的陪同下乘专机来到北京,在京的国防部副部长李达、副总参谋长张爱萍、总政副主任萧华,海军副司令员王宏坤、副政委苏振华、参谋长周希汉,以及军委办公厅主任萧向荣等人参加了迎送。4名苏方来客受到了国防部长的宴请和总理的接见。随后他们便马不停蹄地赶回上海。苏联舰队抵达上海后,上海市政府和东海舰队赠送给苏联海军官兵许多礼品。苏联海军官兵非常喜爱中国的工艺品,水兵们获得了钢笔、手表,一个个爱不释手。苏联舰队每天接待我方党政军民数百人上舰参观。之间,上海市和东海舰队有关部门在上海市中苏友好大厦组织了数次丰富精彩的文艺晚会,招待苏联海军官兵观看演出;同时,还组织了篮球比赛,东海舰队与太平洋舰队官兵进行了友谊赛。据不完全统计,苏联舰队在沪期间,上海市举行了有13000多军民参加的欢迎大会和群众性的游园会、联欢会。上海军民先后共6000余人应邀登苏舰参观和观摩,苏联官兵也应邀参观了中国的军舰、工厂、学校、农业生产合作社等19个单位。部分苏联官兵还在中方接待人员的陪同下游览了浙江杭州等地。苏联舰队歌舞团在上海先后举行了3场文艺演出,上海文艺工作者也为苏联舰队官兵演出了戏曲、音乐、杂技等100多个优秀节目,并请苏联客人观看了《》《平原游击队》《怒海轻骑》等近10部影片。双方还进行了足球、篮球、排球多次友谊比赛。参加上述各项活动的上海军民合计近17万人次。25日晚,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切库洛夫海军中将在旗舰上举行答谢晚宴,除党政军负责人外,上海市各领域社会名流、著名演员也应邀参加,气氛热烈。26日7时许,外滩码头有400余名军民欢送苏联海军访华舰队。陶勇司令员和许建国副市长陪同切库洛夫海军中将检阅了仪仗队,双方分别致欢送词和答谢词。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海军刚刚组建不久,当时海军还没有专门供检阅的仪仗队,尤其缺少仪仗队长。只好请北京迎送国宾的仪仗队队长亲自帮助海军训练仪仗队及其队长。这次检阅就是由北京的“教官”穿上全白海军服担任的队长。双方致完欢送词和答谢词之后,访沪苏联舰队在我方“南昌舰”的陪送下,缓缓离开了长江口。为期6天的友好访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广州舰艇学院篇7

林则徐,1785年(乾隆五十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今福州)一个世代耕读之家。在林则徐未成为封疆大吏之前,林家也是寻常百姓,并不是当地名门望族,更谈不上是什么大家族。其父林宾日,原名林天翰,是清嘉庆侯官贡生。贡生是在明、清两朝科举制度中被选取入太学或备录用的秀才。

贡生林宾日借用邻居罗氏家的房子开设学馆,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塾师。而林则徐的母亲陈帙,为闽县贡生陈圣灵的第五个女儿,是一位非常勤劳贤慧的女子。林宾日、陈帙夫妇一共生育11名子女,长子林鸣鹤早夭,次子林则徐、三子林霈霖及其余八名儿女存活了下来。

福建巡抚徐嗣曾是一位颇有政声的好官,甚受林宾日推崇。一天,徐嗣曾外巡路过林家附近,便下轿去林家向乡贤林宾日问政。林宾日将徐大人迎进门,未及献茶,便从内房传出婴儿落地的呱呱叫声。为林宾日娘子接生的老产婆喜颠颠地出来道喜:“林先生,恭禧恭禧,恭禧你家师娘又为你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徐大人听了非常高兴,道了贺,送上贺礼。林宾日便给儿子取名“则徐”,字“元抚”。“则”,是学习、效法,还有即、就,就是之意。“徐”乃徐大人的姓氏。“元抚”即一省之最高行政长官巡抚徐大人也。毫无疑问,“则徐”之名,“元抚”之字,是林宾日寄厚望于自己的新生儿,希望林家这个儿子以徐大人为楷模,为榜样,日后若做官,就得跟徐大人一样为官清正。

林宾日非常重视教育。林则徐四岁时,林宾日便将他携入塾中,抱在膝上,教其识字,一同听学。林则徐七岁便已经熟练文体。

林宾日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塾师,教育态度既讲究又开明。他不只要追求学问,还注重品格修养,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也不对学生搞体罚,而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在他50年的教书生涯中,所教的学生后来中举或考上进士的多达数十人。当然,最杰出的还是自己的儿子林则徐。

林则徐八九岁时,就常常以佳作而获得奖金。眼见家境依然贫穷,有人出于好意,劝林则徐改业学手艺,但林宾日不许。林宾日认定他这个儿子日后必能飞黄腾达,名成功就。林则徐12岁时,孔庙召童生任佾生,经选拔,林则徐当选任佾生,成为祭祀乐舞的小明星,名动乡里。

林则徐童年家境虽寒苦,但有一个其乐融融的温馨家庭,是非常快乐的。邻居常常听到林家吃饭时的欢笑声,探看之下,不过是十多个人围在一张桌上,津津有味地吃着青菜萝卜豆腐。

河南省永城县知县郑大模有一次回侯官老家省亲,邂逅林则徐,对林则徐文思敏捷留上了心,认为此子可造,日后必成大器,遂请人作伐,将爱女郑淑卿匹配给林则徐。以当时来说,进士出身的知县大老爷主动与一介寒儒结为儿女亲家,实属罕见,在侯官一带成为美谈。

二、林则徐13岁一鸣惊人,中了秀才,立下“经国救世”之志

林则徐少年得志。嘉庆三年(1798年),13岁的林则徐一鸣惊人,中了秀才。中了秀才后,林则徐就读鳌峰书院。这鳌峰书院是福建当时的最高学府,能入读者皆非泛泛之辈。院长是刚直不阿,敢于蔑视权臣和的教育家郑光荣。在郑光荣的悉心指导下,林则徐专心向学,写有读书札记《云左山房杂录》,将诸子百家一同兼收。

入读鳌峰书院期间,林则徐通过父亲结识了汉学家陈寿祺。陈寿祺为人愤世嫉俗,对现实的社会问题和官场规则皆有深刻的思考。他经世匡时的思想对林则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与林则徐同时入读鳌峰书院的还有院长郑光荣的女婿梁章巨。林、梁两人少时就已经交往甚频,两人志同道合,常在一起切蹉,加上梁章巨早已接受郑光荣的“经世致用”之学,这就更加深了林则徐对其恩师郑光荣学术思想的理解和接受,两人同时立下“经国救世”之志。

林则徐有一位同族长辈叫林雨化,为人正派不阿,不畏权势。他揭发当时的福建按察使钱士椿舞弊,遭钱士椿罗织罪名报复。林雨化拒不认罪,钱士椿则威迫林雨化父亲代为画押。结果林雨化被监禁七个月后遣戍新疆,受尽折磨,60岁时才获释归乡。

林宾日对林雨化的遭遇感到无限愤慨。林则徐少时便从父亲口中听闻林雨化事件,希望一见本族叔祖林雨化。在父亲引见下,林则徐拜见了林雨化,拜读了林雨化的著作,对吏治腐败加深了认识。这为他日后改革吏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林则徐的家离南宋抗金将领李纲之墓不远,那里便成为他和朋友联谊之所。林则徐犹喜游览历代爱国者的遗迹,使自己能直接受到爱国及民族思想的熏陶。后来他和友人梁章巨发起修李纲墓地行动,又到杭州重修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祠墓。

三、林则徐的禁毒和治水业绩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将中科院北京天文台陈建生院士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

嘉庆九年(1804年),19岁的林则徐参加乡试,中第29名举人。

就在金榜挂名那一天,林则徐正式迎娶郑淑卿为妻。林则徐在元配夫人郑氏在世时没有纳过妾,终其一生情不渝。比起当时官场上那些拥有三妻四妾的官员,位极人臣的林则徐真可算是凤毛麟角。

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林则徐任了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

嘉庆十六年(1811年),26岁的林则徐赴京会考,殿试高居第二甲第四名,选为庶吉士,授翰林编修,从此踏上了官宦之途。以后,凭着政绩,官职一路飙升,最后官至一品,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被史学界誉为近代中国第一人臣。

19世纪30年代前期,英国殖民者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时,湖广总督林则徐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主张严禁鸦片。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同年12月实授两广总督。林则徐一到广州,便雷厉风行收缴鸦片,在虎门公开销毁从英国鸦片贩子手中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了禁烟运动的初步胜利。

在此期间,林则徐密切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此时林则徐已觉察英国正蓄意发动侵华战争,遂将所得信息五次奏请朝廷,令沿海各省备战,并亲赴虎门布防,督师数败英军挑衅、骚扰。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舰炮图样准备仿制。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船户中招募水勇,操练教习。

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攻粤闽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听信谗言,归咎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屡次下旨斥责。于是,抗英有功、名振中外的林则徐最终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林则徐忍辱负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戍途,11月9日抵达新疆,次年(1842年)春抵达伊犁。林则徐在伊犁期间,协助当地官员办理垦务,亲历南疆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三万里,所到之处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侵犯。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则徐被朝廷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林则徐被任命为云贵总督。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林则徐因病辞职归籍。

道光三十年(1950年),林则徐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10月抱病起程,11月22日病逝于潮州普宁县(广东普宁北)行馆。

人总是要死的,林则徐有幸死得其时。

林则徐逝世后,英国的杜莎夫人蜡像馆特地为林则徐、郑淑卿夫妇制作蜡像,成为少数可长期展出的名人蜡像,以表示对林则徐的敬意。

1996年6月7日,中科院北京天文台陈建生院士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北京天文台朱进博士提议将新发现的这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林则徐的禁毒和治水业绩,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因此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了中国科学院的申请。

2009年9月20日,在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15年之际,坐落在林则徐诞生地福州市左营司的“林则徐星”纪念碑揭幕,寓意着“林则徐星”从这里升起。

“林则徐星”,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沿椭圆轨道以4.11年的周期绕太阳运行。

四、林则徐的后代们

林则徐有三个儿子:林汝舟(1814年生)、林聪彝(1824年生)、林拱枢(1827年生)。

1841年林则徐被发配新疆伊犁时,才十几岁的林聪彝和林拱枢随林则徐一起西出阳关,迢遥万里,风餐露宿,历尽人间的风霜雨雪,度过了最艰苦的流放岁月。林则徐的长子林汝舟则留在京城,虽然因父亲戴罪受牵连而倍遭冷眼,但仍在翰林中竭力任事,同时多方为父亲分忧操劳,奔走呼号。他不忍年老体衰的父亲以及两个年幼的弟弟流落塞外,遭苦受罪,屡次提出要赶到西域照顾父亲,但都为林则徐所制止。

林则徐虽然没有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他抵御外侮,不畏的胆识才略和民族气节,以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崇高精神,正直做人的坦荡胸怀,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和“诚、孝、勤、谦”的家教家风,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目前,林则徐之后已繁衍到第9代,共300多人。长子林汝舟一支主要分布在南京、上海,二子林聪彝一支主要分布在福州,三子林拱枢一支主要分布在北京,还有的居住在其他省份和台湾、香港、美国、西欧等地。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每个阶段,都有着林则徐的后裔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而献身奋斗的足迹。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人生遭际,无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五、化名李良的孤胆英雄林曾同

林曾同是林则徐的小儿子林拱枢的后代,林则徐的五世孙,因与曾祖同月同日生,故取名林曾同。林曾同父亲林步随是清末最后一批翰林之一,曾被派往美国任留学生总监督。从美国归国后,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铨叙局副局长、币制局副总裁、税务专科学校校长等职。1927年后弃政从商,走实业救国之路,把一生积蓄的10余万大洋全部投资实业。但在军阀混战、政治动荡的年代,不断被劫被骗,最后穷困潦倒,在北京成为一名寓公。

林曾同生于1917年,从小好学,博览全书,特别崇拜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对于卖国求荣、苟且偷生、陷害忠良的秦桧之流的奸佞小人切齿痛恨。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林曾同正读中学。东北沦陷,大批难民流亡平津,民族灾难日益深重。少年林曾同怀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冒着随时被捕的危险,带领同学们上街游行,宣传抗日。

林曾同是家中老大,他在北京大学有个同班同学李鲸石,“七七”事变后离开北平时,委托林曾同从宿舍取走他的行李和书籍。林曾同照办了。回家打开书籍一看,全是没有接触过的革命理论和进步文艺书籍,有《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河上肇的《政治经济学》,以及好几本的著作和从陕北传来的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书籍。林曾同和他的弟弟林兴、林墨卿(凌青),妹妹林子国(傅秀)、林子东喜出望外,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从而唤起他们寻找真理、投身革命的愿望。此后他们兄妹五人陆续找到中共组织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林曾同在天津美国新闻处工作。抗战胜利后,林曾同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化名李良,从此,以李良名世。

解放战争中,李良机智勇敢,打入美蒋特务机关内部,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多次获得敌人的重要情报,被誉为孤胆英雄。

1946年,这位孤胆英雄再次深入敌人内部,巧妙地获取了美国战略情报局援蒋白皮书这一绝密文件,上面详细记载着美国政府给政府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的具体数字,为中共跟美蒋展开斗争提供了极为有力的重要证据。

1948年,郭沫若、茅盾等20多位著名爱国文化人士响应中共号召,从香港回祖国大陆共商建国大计,就是李良冲破重重封锁,秘密地将他们护送到解放区。

1950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后首次的国庆节,潜伏在北京的敌特阴谋在国庆节那天上午10点整,制造一起震惊中外的企图谋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事件。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又是李良,这位智勇双全的英雄,在公安部副部长兼政治保卫局局长杨奇清的直接指挥下,及时地破获了这一重大案件,保卫了新中国领袖们的安全。

1965年初,根据国际斗争的需要,经上级批准,李良肩负特殊使命,抱着随时以生命殉职的决心,去异域他国执行一项重要侦破任务,1968年圆满回国。

“”初期,在“砸烂公检法”的狂潮中,刚刚回国的李良被以“里通外国”的“国际间谍”和其他莫须有的罪名非法关进监狱。在牢狱中,李良受到非人的虐待和折磨,但这位钢铁般坚强的战士始终没有屈服,没有低头,对国家机密守口如瓶,一字不露。他以沉默为武器,绝不开口讲话,没有泄露半句国家机密。

经过长达349个日日夜夜的抗争,这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后代,于1969年7月18日被迫害致死,终年51岁。

1977年12月31日,李良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公安系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追认李良为优秀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向全国公安、武警官兵发出了向李良同志学习的号召。

六、林曾同的二弟,侦察科长林兴

林兴,李良(林曾同)的二弟,生于1919年,就读于辅仁大学。林兴1945年在北京的一家银行工作时,他的妹妹傅秀从解放区回到北平城执行任务,他便随妹妹秘密走出北平,参加了八路军。参加革命后,林兴很快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任侦察员、人民某师侦察科长,在解放战争中多次出生入死,出色地完成战斗任务,被誉为侦察英雄。全国解放后,林兴转业到安徽大学工作,“”期间横遭迫害,其夫人被赶到农村,因遭而死。林兴于1993年病逝。

七、林曾同最小的弟弟林墨卿更名为凌青,是优秀的外交家

林墨卿是李良最小的弟弟,1923年生于北京。抗战初期,林墨卿就读于燕京大学时,参加了中共地下组织。1942年,因地下组织暴露,林墨卿奔赴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边区,先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工作,后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工作。1944年林墨卿到达延安,更名凌青,凌谐“林”,青谐“卿”。1945年1月起,凌青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外事组,负责美军观察组的接待和翻译工作,先后与美国史迪威将军和美国驻重庆大使馆一等秘书谢维斯等打过交道。凌青以出众的文才和过硬的翻译能力,担任、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英语译员。

1946年8月,在延安与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关于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的一次重要谈话,在这次谈话中,提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英明论断。凌青就是这次谈话的现场翻译。

1947年,凌青在由领导的中共中央军委外事组研究处任第一科(美国科)科长。

新中国成立后,凌青的外交活动走上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是任外交部长时最早分管美国事务的高级官员。

朝鲜停战谈判时,凌青随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兼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李克农将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板门店谈判。作为中方机要办公室主任的凌青,以过人的智慧和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为中朝人民和世界人民赢得持久的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上世纪70年代初,凌青参与了使中美关系解冻、从体坛滚向政坛的“乒乓外交”。

1971年3月下旬,美国19岁的乒乓球队员科恩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期间,向世界冠军、中国乒乓球队领队庄则栋提出能不能前往中国访问的棘手问题。

4月7日凌晨,主席作出了历史性的决定:立即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爆炸性的新闻,立即震动了全球!

这是一场闪电式的“乒乓外交”。总理亲自点将,由凌青以“对外友协理事”的身份出场,负责中国方面接待美国球队的访华任务。

在美国代表团乘坐的班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前,凌青亲自到机场巡行检查,当他一眼瞥见悬挂在机场醒目处的一条“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巨幅标语时,顿时觉得与那天的外交活动气氛极不协调。但标语取于最高指示《语录》,凌青犹豫再三,但还是以外交家的冷峻与严谨,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取下!出了问题由我负责。”这在极左思潮猖獗的年代,该需要多大的勇气与魄力!

1980年,国际事务经验丰富的外交家凌青作为继黄华、陈楚之后第三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常驻联合国。凌青知识渊博,思路清晰,稳健、睿智、机敏,加上勤谨的工作作风,还有他那潇洒的外交家风度,一登上联大舞台,就被各国使节和新闻媒介称赞为学者大使。

凌青夫人张联也是著名的外交家,在凌青任职联合国期间,张联也在联合国中国代表团工作,后升为参赞。1991年,张联成为新中国第十位女大使,并且“一身二任”,同时兼任驻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两国大使。凌青夫妇成为当时我国外交界唯一的一对“夫妇大使”。

当年,在虎门抗英,焚毁鸦片而弘扬了民族志气的林则徐,因横遭诬陷,被作为“罪臣”发配新疆伊犁。1842年8月,清廷全权代表耆英、伊里布在英舰“康华丽”号上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自此,位于珠江口的香港,便沦为英国殖民地。142年后的1984年,一份关于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的法律文献被递交联合国,而中国方面履行这一法律程序的恰恰是林则徐的五世孙凌青。

凌青以中国特命全权大使常驻联合国代表身份与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汤姆森大使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将《中英联合声明》正式文本递交给主管法律事务的联合国副秘书长福莱斯豪尔,并在联合国法律登记上亲笔签字,使它成为一项世界公认的法律文献。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巧合。林则徐如在天有灵,对香港回归和有这样出色的后人必定感到无限欣慰。后来,凌青曾激动地对人说:“我能亲自参与完成这一文献的法律手续,不仅可以告慰于先祖,而且也使我再一次体验到新中国是一个具有雄厚国力的伟大国家,任何外国再也欺辱不了我们。”

1984年底,凌青从联合国离任归国后从事民间外交,1986年,担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常务副会长。两年后,凌青应中共福建省委之邀,返回桑梓,报效故乡父老。1988年1月,在福建省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凌青当选为省政协副主席,不久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在福建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等事务中做出了重要贡献。1993年,凌青任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1998年,凌青离休。离休后,凌青仍以满腔热情为国家经济建设四处奔波。

2010年9月10日,凌青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八、革命双璧林子国、林子东

林子国(林锦双)和林子东是一对双胞胎,生于1922年,是李良的亲妹妹,凌青的亲姐姐,林则徐的玄孙女。

林子国、林子东上面还有大姐林圣观。林圣观生于1914年,1947年赴德国,与科隆大学教授、曾任德中友好协会会长的卡尔・秉格结为伉俪,这位德国教授成了林则徐的玄孙女婿。

1940年,还在燕京大学读书的林子国便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的家也就成了中共地下组织活动的联络点。太平洋战争爆发的1941年12月8日深夜,日军强行封闭燕京大学。正在燕京大学就读的林子国、林子东这对姊妹花,怀着满腔义愤,先后离开北平参加抗战。

林子国到了抗日根据地之后改名傅秀,主要从事革命理论宣传、教育工作,为普及马列主义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傅秀曾先后在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北京市人民医院、国家地质部工作。1964年,她因赞同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校长、哲学家杨献珍的“合二为一”的哲学观点遭受批判,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她与的老婆文静(原名李岩)在一起工作过,知道文静曾投降日军的丑史,所以在劫难逃,“”中被作为要犯关进秦城监狱长达7年之久。在冤狱中,她始终没有放弃真理,同极左思潮、教条主义、形式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革命理论工作者的高尚气节。

“”结束后傅秀得到。2001年1月,傅秀在北京逝世。

林子东离开古都北平后南下,长途跋涉到苏北投奔了新四军,战斗在苏中革命根据地。她担任新华社记者、报纸编辑,长期从事新闻采访和编辑出版工作,写下了大量独具特色的文字,真实地记录了历史前进的脚步。

“”后,林子东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先后担任福建省社科联副主席、福建省社科院副院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李良、凌青兄弟姐妹六人,其中五人在20世纪40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说李良、凌青满门忠烈,不是过誉。

九、率领1271名官兵、25艘舰艇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的林遵

李良(林曾同)、林兴、凌青(林墨卿)、傅秀(林子国)、林子东皆是林则徐嫡亲五世孙和玄孙女,而林遵则是林则徐的近亲侄孙。说他是林则徐的后裔也并无不当之处。

林遵原名林淮,别号林尊之,1905年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海军世家。其父林朝曦,在清末曾任北洋海军艇长。林遵于1924年考入烟台海军学校,1929年转入英国格林维基海军大学中尉班和波斯麦斯专科学校,1934年获上尉军衔毕业。回国后,在海军军舰上任枪炮官、航海官和海军学校教官。1937年赴德国学习潜艇技术,1939年回国后,历任代副舰长、大队长、研究员、参谋总长办公室海军参谋。

1939年冬,日本军舰在长江江面上耀武扬威,横冲直撞。1940年,海军在长江上实行分段封锁布雷,林遵担任游击布雷大队少校大队长,在长江中游贵池县江面活动。11月20日,趁着大雾和黑夜,林遵率领一支海军布雷队在长江中游设置鱼雷,将日军一艘大型运输舰和一艘汽艇炸毁,给了日本侵略军以沉重一击,林遵受到特别嘉奖。几日后,他又率领队员27人在贵池、两河口、黄石矶江面冒险布雷,炸沉敌舰1艘、汽船4艘、大火轮1艘。为此,林遵先后获陆海空军甲种乙等奖、光华甲种二等奖和陆海军一等奖。

由于林遵和他的布雷队员屡给日军舰船以重创,日军恨透了林遵,贴出布告,重赏捉拿“姓林的队长”。

1945年抗战胜利后,林遵被委派至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任海军上校副武官。1946年1月,林遵调任中国驻美国舰队指挥官,负责率领在古巴关塔那摩基地进行战术科目训练的“太字号”、“永字号”等八艘军舰和1000余名中国海军官兵横渡太平洋远航回国,驻军西沙、南沙群岛,为捍卫中国海疆建立了功勋。

1948年2月,林遵被任命为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驻防长江下游地区,配合陆军抵御中国人民南下。

随着解放战争的进展,中共地下组织通过各种途径设法与林遵接触,以了解其思想动态。此时林遵已明显厌恶内战,向往光明。他的老朋友,中共地下党员、海军总司令部新闻处上校专员、《海军月刊》社社长郭寿生根据中共中央社会部的指示,数次与林遵晤谈,话语逐渐投机,两位老友终于敞开心扉,尽吐心声。当谈及的腐败和专制统治时,林遵愤慨地说:“不,是无天理。”郭寿生趁机和盘托出自己受中共组织委托,前来动员他起义。林遵一听,心头为之一震,但在略加思索之后,便表示愿意起义,但具体搞法还要相机行事。后来,林遵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与中共组织建立了直接联系,我如同在长夜中看到了曙光,黑暗里见到了光明。”

1949年2月25日,海军“重庆号”巡洋舰在舰长邓兆祥率领下在上海吴淞口宣布起义,林遵受到鼓舞和推动,即派亲信参谋欧阳晋去找郭寿生,进一步商量起义的具体事项。中共中央社会部在获悉林遵的态度后,即通知第三野战军速与其联系,但因故未联系上。中央社会部又改派上海中共地下党员林亨元与林遵联系,传达中共中央的指示,要求他按兵不动,待渡江时,再突然调转炮口起义。

1949年4月20日,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北平和谈破裂。4月21日,主席、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百万雄师强渡长江。

4月22日,林遵接受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命令,将第二舰队全部集中南京江面,并要林遵于23日拂晓到海军总司令部报到,接受新任务。

“去不去?”林遵一时犹豫不决。考虑再三,林遵决定还是不计较个人安危,去海军总司令部报到。他在走时,对舰队其他几位同意起义的指挥官说:“万一我回不来,就由戴参谋长我指挥。起义的计划绝不能变!”

当晚,林遵便率领第二舰队各舰艇到南京笆斗山江面锚泊待命,自己则登岸赶往总司令部。桂永清见林遵到来很高兴,拉着他的手就说:“总部决定,凡停在南京江面的舰艇,全部交给你指挥,驶往上海。路遥知马力,国难见忠臣,这是党国和蒋总裁对你的信任和重视!”林遵说:“此事关系重大,我恐怕难承担,恭请总座坐镇指挥,我当全力效命。”桂永清鼓励他好好干,说:“即使最后只剩下一艘军舰,我也要为你请功,呈请任命你为中将海军总司令,并颁授青天白日勋章!”

在中共地下组织策动下,林遵决心起义。一回到舰队,林遵立即发信号,通知各舰长和炮艇艇长马上到旗舰开紧急会议。林遵在传达总部的命令后,说:“我们不能再为老蒋卖命了,我要带领你们走上革命新途!但我不能置大家的意见于不顾,我当听取大家意见,再作最后决定。”很快,舰长和炮艇艇长们分成了两派,有人主张起义,有人反对。林遵见时机成熟,便胸有成竹地说:“现在以无记名投票形式决定是否起义。”投票结果,赞成起义的占多数。于是,林遵郑重宣布:“第二舰队决定全体起义,加入人民革命阵营!”时间是1949年4月23日。

这一天,中国人民一举占领的统治中心南京。中国人民第三十五军联络部部长拉着林遵的手高兴地说:“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和第三野战军首长欢迎你们,并祝贺你们起义成功!”

获悉林遵率领1271名官兵、25艘舰艇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马上派出6架飞机,对舰艇狂轰滥炸。林遵指挥各舰反击。

非常重视起义的舰艇,因为这是建设人民海军的物质基础,但更重视起义官兵的人身安全。当起义的舰队遭到轰炸时,令三野组织好舰艇防空。中国人民第三十三军领导特意会见林遵,请林遵下令起义官兵全部离舰上岸,安全转移,并传达的指示:我们要的是建设海军的人才,当然,军舰也很重要,要尽可能保存,但保存不住也不要紧,我们将来一定会有的。

的指示使林遵很激动,他深切地感受到了党中央和对起义官兵的关心和爱护。

1949年4月30日,林遵率领第二舰队起义的各舰长、艇长及全体官兵向主席和总司令发出致敬电。

、在复电中称他们的起义是“在南京江面的壮举”。就在林遵率领第二舰队于4月23日宣布起义那天,人民华东军区海军在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张爱萍将军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那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海军建军纪念日。随后,林遵被任命为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

1949年8月28日,中南海内碧波荡漾,荷叶飘香,林遵与张爱萍将军等乘车来到住所门前。在门口迎接他们,他拉着林遵的手说:“你是林则徐的侄孙,久闻大名啊!你的先人林则徐是抗英英雄、民族英雄,全国敬仰啊!你毅然脱离军队,率部起义,同样是英雄壮举,可钦可佩,可喜可贺呀!”

1949年9月,林遵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之后又参加了10月1日开国大典。林遵后来成为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1年,林遵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军事学院海军教授会主任,成为院长的得力助手。1957年海军学院成立,林遵任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为人民海军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

1955年,林遵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

1975年,林遵担任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

1977年,林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广州舰艇学院篇8

军校、警校、国防生问答【问】2009年全国军校招生情况如何?2009年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公布,全军28所军队院校和25所武警部队院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1.5万余名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招生专业达100多个,学员毕业后任命为军官或文职干部,充实到军队和武警部队初级指挥及科研技术岗位工作。2009年军队和武警部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以理科男生为主,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学院、南京政治学院、军事经济学院等院校招收少量文科考生。一些院校技术和语言类专业招收少量女生,数量比往年略有增加。解放军艺术学院和第二、第三、第四军医大学招收无军籍学员,在校期间享受军队提供的相关待遇,毕业考核合格者分配到部队工作。招生对象必须是参加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年龄20周岁(截止当年8月31日)以下,未婚;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思想进步,品德优良,志愿从事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身体健康,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问】全国军校有哪些?全国军校以2006年统计为61所大学:国防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廊坊陆军导弹学院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元氏分院 信息工程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西安通信学院 炮兵学院南京分院 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 重庆通信学院 炮兵学院 炮兵指挥学院 郑州防空兵学院 沈阳炮兵学院 蚌埠坦克学院 西安政治学院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军事交通学院 军需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军事经济学院 汽车管理学院 第一军医大学 陆军航空兵学院 工程兵指挥学院 南京政治学院 后勤工程学院 第三军医大学 装甲兵工程学院 装甲兵技术学院 北京军医学院 石家庄陆军学院 乌鲁木齐陆军(军医)学院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南昌陆军学院 昆明陆军学院 海军潜艇学院 第四军医大学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军械工程学院 大连陆军学院 西安陆军学院 济南陆军学院 桂林陆军学院 海军工程大学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海军广州舰艇学院 海军后勤学院 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桂林空军学院 第二炮兵指挥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空军雷达学院 空军第二航空学院 空军后勤学院【问】军事学包括哪些专业?军校军事学包括以下专业: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与安全、军事外交、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外国军事)、军事历史、应用数学、军事气象学、军事海洋学、军事心理学、军用材料工程、机械装备类、车辆运用工程、油料储运工程、舰船动力工程、核动力工程、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工程、雷达工程、导航工程、军用光电工程、航空反潜工程、侦测工程、信息研究与安全(密码学)、密码装备工程、仿真工程、指挥自动化工程、国防建筑学、土木工程(机场工程)、野战给水工程、国防建筑设备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濒海工程、测量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工程物理、生化防护工程、国防工程与防护、伪装工程、舰船与海洋工程、飞行器系统与工程、空间工程、兵器工程、导弹工程、弹药工程、地雷爆破与破障工程、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测控工程、无人机运用工程、探测工程、管理工程、系统工程、经济管理类、军队财务管理、装备经济管理、军队审计、军队采办、炮兵指挥、防空兵指挥、工程兵指挥、防化兵指挥、航空飞行与指挥、侦察与特种兵指挥、通信指挥、电子对抗指挥与工程、军事情报、作战信息管理、预警探测指挥、军事交通指挥与工程、汽车指挥、船艇指挥、航空兵场站指挥、装备保障指挥、军需勤务指挥、武警指挥【问】考生报考军事院校的条件及注意事项是什么?考生报考军事院校,年龄不超过20周岁(截止高考当年8月31日)。高考结束后,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有志报考军事院校且符合相关条件的考生须填写军事院校志愿,并认真填写政治考核表。凡是准备报考军事院校的考生,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凭身份证和准考证先参加政审、军人职业适应性心理测试并参加军检、面试。此外,解放军第二、三、四军医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在部分省市招收培养无军籍学员,学员在校期间无军籍。考生报考"无军籍学员"的条件和程序和报考军校一样。

广州舰艇学院篇9

中美海上力量对比:发生逆转?

多年来,美国海上政策及海军战略的失误,再加上力量结构的衰退,为其在2015年的海上失利谱写了序曲。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军费一直呈两位数字上升。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人民海军力量结构及战斗技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式的落后海岸防卫部队转变成一支强大的蓝水舰队。北京发展并列装了一大批不对称武器,其中包括可以攻击型机动航母的反舰弹道导弹。

2015年北京正忙于列装其第二艘国产航母。几十年来,中国曾深入研究了澳大利亚海军的墨尔本号(HMAS Melbourne)航母,并修理了三艘苏制航母,最终使原乌克兰瓦良格号(Varyag)航空母舰――后重新命名为施琅号(Shi Lang)――在大连造船厂历经数年整修之后投入使用。其还拥有了一些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系统与作战平台,其中包括一款可以攻击移动航母的中程弹道导弹及一款比美国核潜艇还要安静的超静柴电潜艇。

这些新海上力量,结合中国富于想像力的海上战略与海洋政策,使之能够全力支持自己争霸东海的目标。

为了应对这三艘中国航母,美国第七舰队司令不时会同时指挥三艘航母,但这就要求调度在圣地亚哥、西雅图和波斯湾之间活动的航母战斗群。这些军舰若要航行到中国东海需要耗时数日或数周。

假设美国有时间集合其广泛分布的军舰以对付单一敌人,那么14∶1的海上优势并非虚言。“313艘军舰计划”终究中途夭折,美国更倾向于打造一支由11搜航空母舰、88艘巡洋舰和驱逐舰、48艘潜艇、55艘滨海战斗舰和31艘两栖作战舰艇构成的舰队。

然而,这些力量却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负责执行各种繁杂纷乱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假定美海军需维持1.0军事存在――即维持一艘军舰在岗――那么每个部署区就需要三艘军舰,一艘检修待命,一艘执行任务,还有一艘执行任务后进入船厂接受维护。这样一来,313艘军舰就无法保证可在任何特定时间内有100艘军舰在海上活动,更不用提这些军舰还将分散在全球各地。

到2015年中国海军规模将会减小,仅包括数艘航母,60艘潜艇和70艘大型水面战舰。北京还将投入数百艘近海巡逻舰,其中多数搭载反舰巡航导弹,能够进行有力出击。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会在举全国海军舰队之力应对近海危机的同时,利用陆基导弹及战机迎战美国。面对这种情况,美国海军只能利用恰好在该地区的力量作战。

虽然驻其他地区海军力量必将被调来支援,但这样就会使这个肩负全球责任的国家暴露出新弱点。而且,援军到达之时可能已是数周之后,届时世界各国停止交战、进行和谈的将意味着战争早已结束。

冷战后的几十年中,中国已经弥合了海军能力上的差距,甚至在某些领域,其作战平台的数量和质量均超越了美国。例如,中国曾集中升级大型柴电潜艇部队,能够有效降低传统动力系统运作产生的噪音,并且AIP潜艇能够在水下疾速前进――极大地扩大了其攻击范围。中国的041型元级柴电潜艇就使用了AIP技术。自2004年后,中国陆续下水了几艘小型隐形AIP潜艇。十年后,很难说美国第七舰队不会屈居中国的控制之下。

在备战及战技方面,美国海军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为弥补驻伊及驻阿美陆军缺口,美军调走了众多海军官兵,导致海军数年没有进行海上训练和作战演习。美军军衔晋升制度日益与稳定及重建行动挂钩,而非在海上的优秀表现。

整整一代处于军旅生涯中期的军官及士官都在学习如何在中亚沙漠及山地打反暴动陆战,而中国海军则通过舰队演习研究消灭美国海军的方法。中央司令部在弥合地面战手段和目的间重要缺口的时候,却对太平洋司令部的海战能力受到不良影响。

2015中美海战:美国失败?

在2015年,美国再也无法理所当然地在全球公域指手划脚。海洋与海洋上方的广阔天空也已摆脱了美国海军及美国强大军事力量长达75年的支配。在美国是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时代,海军曾将海洋视为包抄敌人的全球最大机动空间。

对于美国军事力量而言,水面、空中及水下海洋机动性可称的上是其基石。美国还曾利用海上优势包围并颠覆流氓政权,正如其在格林纳从及巴拿马所做的那样,亦可利用海洋公域将其庞大的军事力量投射到世界彼端,正如其在越南与伊拉克所做的那样。迅速将决定性力量投射至世界任意角落的独特能力赋予美国威慑力及无可企及的军事影响力。

这一年,部署在日本横须贺的美海军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在中国东海沉没。在这一事故中,美军方面共4000名将士殒命,八架舰载战机坠毁。在部署至横须贺基地八年之后,这艘航母最终沦陷于太平洋。航母沉没事件并非仅仅改变了亚洲海军力量平衡,还掀开了北京取代美国的国际新秩序的新篇章。

在这一事件(或许无法将之称为真正的战争)爆发前,中美这两个世界强国之间外交危机便已稍露端倪。当时,西方国家并没有预料到这场政治危机会突然失控。美国甚至仍派遣乔治・华盛顿号在中国沿海进行例行巡逻,借以明志。而中国也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发射导弹击沉了这艘海上巨无霸。

乔治・华盛顿号中弹后断裂成两半,并在二十分钟后沉没。中国的中程弹道导弹所携带的穿甲弹头使导弹能够穿透该艘战舰的全部14层甲板,并且从顶部降低甲板到舰体底部炸出了一个20英尺宽的巨型洞。而且,袭击还致使弹药储备舱发生第二次爆炸。200万加仑的JP-5燃料泄入大海。这次袭击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损害控制毫无意义。

收到消息后,五角大楼大吃一惊,迅速派遣军舰及战机赶赴中国东海。 并且,再次向关岛部署 B-2 轰炸机。此外,驻扎在关岛和美国西海岸的潜艇也立即上路。在夏威夷海域执行任务的一艘宙斯盾驱逐舰也迅速离开公海,驶往事发海域(需要一周时间)。此后不久,驻扎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基地的美国第二舰队也紧急赶往出事地点。

然而在此之前,掌控巴拿马运河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已宣布,将在四周内关闭该运河,从而紧急维修大西洋同太平洋之间的水闸。这条40英里长的运河关闭后,从美国东海岸到远东地区的航程便增加了3000英里。在这种情况下,美军舰队就只能绕道智利南部的麦哲伦海峡。尽管比德雷克海峡安全得多,但麦哲伦海峡仍然不利于航行。该海峡不但狭窄,而且还被强风及恶劣气候所扰。受此影响,驻扎在诺福克的美国舰队不得不与太平洋暂时断绝联系。

美国向亚太地区部署三艘以上的航母可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那么之后又该如何?虽然亚洲国家大都默默支持美国,但却害怕公开表明立场后会激怒中国。实力强大的日本海上自卫队舰队被派驻守横须贺、佐世保以及国内其他少数基地。

海上自卫队还以配备有宙斯盾防空和综合作战系统的“金刚”级导弹驱逐舰为核心,组建了四支小型护航舰队。不过,日本宪法禁止日军代表美国采取行动,那么其实际上又能做些什么?在印度,尽管美印“共管海洋”的迹象日渐明显,但新德里可能无法胜过其政府中那些不同意印度向美国提供支持的共产党员。

美国海上主导时代:从此终结?

到2015年的时候,曾轰动一时、旨在让战舰及军用飞机在海洋上自由活动的自由航海计划会逐渐萎缩。首先,随着美国舰队规模的缩小,能够到各国港口进行访问的舰艇及飞机会变得越来越少。

更重要的是,在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后,美国国务院认为在中国附近海军行动过于明显,挑衅性也过强。这一事件险些引发中美危机,因而五角大楼和国务院不敢擅自在中国东海行使航海权和自由。此后,鉴于北京政府的敏感,在中国沿海地区活动的美军战舰及飞机数量逐渐减少。随着第七舰队在中国东海出现次数越来越少,中国对海滨水域的所有权感越来越强。一旦美国宣称在公海自由活动属美国权利时,中国就会有强烈反应,谴责美国海军行动扩张意在压制中国发展、侵占中国领海。

此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导致“心理畸变”,诱使美国过于自信,将其国家目标等同于普世价值观。不过,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以在全球范围失宠的布什政府和不断道歉的奥巴马政府为始,美国逐渐丧失了“全球领袖”的地位。

广州舰艇学院篇10

这次代号为“不屈的意志”的联合军事演习于7月25日至28日在朝鲜半岛的东西两侧海域、空域和韩国境内举行,其规模之大为1976年以来之最,海空装备技术水准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

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排水量为9.7万吨级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亚洲最大的登陆舰、排水量为1.45万吨的韩国“独岛”舰,以及驻日本冲绳美军基地最新装备的4架最新型F-22“猛禽”隐形战斗机。

在美韩军方20日正式公布演习代号前,韩国官方和媒体无一不将此次联合军演称为“黄海演习”,而“美国航母将到黄海”的话题更是被炒得沸沸扬扬。这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国人心头。航母实际作战半径达到1000公里,它一旦进入黄海,包括京津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都将在其打击范围之内,探测范围最远可到兰州。所以,就连美联社都将这次演习形容为对中国“极具挑衅性的举动”。

对此,美国方面一直静观朝鲜与中国如何反应。在中国政府一个月内连续5次公开表示反对美、韩在黄海举行演习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才于7月20日在首尔与韩国国防部长金泰荣敲定了联合军演的最后方案和细节。对此,中国国防大学军事问题专家张召忠教授强调说:“美国此次表示不来黄海,但很难说在军演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美国航母会不会再到黄海来。可以确定的是,美国的航母或驱逐舰今后肯定还会到黄海来。”

中国周边海域军演扎堆

除了7月下旬在黄海的这次美韩联合军演,6月23日至8月1日,由美国主导的14国“环太平洋联合军演”在夏威夷启动,澳、日、新、马等国参加,意图“防范东亚地区某大国阻拦海上通道”;6月29日,俄罗斯“东方-2010”战略战役演习在俄远东军区和西伯利亚军区开始举行,俄三大舰队三艘旗舰悉数登场日本海。

在东海,日本极力强化对中国“”的“事实占领”,对中国海军穿越琉球群岛公海海域的正常之举一再反应“过敏”,不时大肆炒作中国军舰“突破西太平洋第一岛链”,不断炮制“中国海军”。

在南海,中国与东南亚某些国家的双边岛礁争议日趋复杂化,“第三者插足”愈发明显。一边是有关国家挖空心思要“傍大款”,企图借助美国等域外大国对华施压,并将与中国的双边争议“多边化”;一边则是美国想方设法“插手”南海问题,企图以此增加对华制衡“筹码”。

可以说,近期中国周边地区海上演习“扎堆”,周边海军竞赛浮出水面,西太平洋波诡云谲。中国周边黄海、东海、南海同时“波动”,近海三大海域“维权”与“维稳”形势趋于严峻。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此次美韩军演,名义上美国是恐吓朝鲜,实际是给中国施压。

目前,美国正对其攻击性核潜艇的力量部署进行大规模调整。一是将潜艇部署重点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将60%的潜艇部署在太平洋,只在大西洋保留40%的潜艇。这和“冷战”时期美军潜艇的部署分布恰恰相反。军事专家认为,美军潜艇部署的这一变化,折射出美国军事防御重点的转移。

另一个是在关岛和夏威夷增加潜艇部署。按计划,美国将在夏威夷的珍珠港增加1艘核潜艇,从而使部署在这里的潜艇总数增加到18艘。而美军部署在关岛的核潜艇将从目前的3艘增加到10艘。针对这一部署趋势,美国海军分析家诺曼・波尔马称,美军正在适应所谓“太平洋是主要战场”的现实,美国海军未来还会将更多的潜艇派驻到太平洋。

核潜艇具有很强的战略威慑能力与实战能力,特别是目前的攻击性核潜艇,由于其隐蔽性较好,又配备有强大的武器系统,因此能够担负多重任务,俨然是一个水下多面手。美国一直将核潜艇作为其海军发展的重点之一,利用潜艇牢牢掌握着制海权。

6月28日,美国3艘俄亥俄级核潜艇同时现身在韩国釜山、菲律宾苏比克湾和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三个港口,共可携带462枚射程长达16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其中前两个港口距离中国只有1000公里左右。

6月30日和7月7日,在我国新疆乌鲁木齐和浙江杭州上空,先后出现尾部喷火状的不明飞行物,其中在杭州上空出现的不明飞行物,导致机场关闭一小时,大量航班延误停飞。有人猜测极有可能是美军隐形战略轰炸机,或者F-22最新改良型号。因为此前,曾在上海等地出现过这样的不明飞行物,后被证实是美军驻守在关岛的B2隐性战略轰炸机。

对于在新疆上空出现的不明飞行物,虽然多数专家否认了“是美国导弹”的猜测,但是地处我国最西部、一直是我国战略大后方的新疆和,如今已经随着美国军队长期进驻阿富汗和中亚而成为国防前沿,美军的潜在威胁近在眼前。

目前,美国已经对中国构筑了U型战略包围圈。我国对美国的直接的国土防御已经从传统的东部海洋防御演化为东西两个方向同时面临战略威胁;而间接的威胁还出现在东南亚、南亚、印度洋等广泛的南部方向,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港是美国的军事基地。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我国进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都处于美国岛链和军事基地的封锁和监视之下。

岛链封锁 进攻跳板

从“冷战”时期开始,在我国东部,美国在太平洋西岸构筑了3道岛链,北起阿留申群岛、中间经过日本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南到新加坡,布满了美军的海空军基地,封锁并控制了中国进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命脉,一旦两国发生严重冲突,美国会随时切断中国的生命线,并成为直接进攻中国的跳板。

其中在日本冲绳基地距上海不到800公里,2003年制造南海撞击事件的美国间谍机,就是从这里起飞、紧贴我国海岸一直侦察到海南附近;将要进入我腹地黄海军演的“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平时就驻扎在日本东京附近的横须贺基地。

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苏联的解体,岛链的围堵对象主要转向中国。1994年10月,当时由于朝美核问题谈判破裂,美军“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开进黄海,封锁朝鲜西海岸。在未向中方事先通报的情况下,“小鹰”号沿中国领海边界巡航,与中国潜艇遭遇,并一度迫使两国战机空中对峙。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对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对世界能源的需求也大幅上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海运大国,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有60%的石油需要进口,无论海外贸易或者原油进口运输,90%依赖海运;此外我国海洋权益被临国不断蚕食,海洋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边缘地带理论”提出者、美国战略学家斯派克曼在《和平地理》一书中曾指出:“在亚洲边缘地带,如果出现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将对美、英、苏三国都构成莫大的威胁,三国应联合起来阻止任何国家在‘边缘地带’建立新权力中心的企图”。如今,正在崛起的中国,正好就是美国阻止的对象。

目前,从南海经新加坡,出马六甲海峡跨越印度洋进入波斯湾和红海的运输线,已经成为中国海上贸易的生命线,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8亿人的职业生计直接或间接依赖这条“海上生命线”。

但是,在这条生命线上,美国分别在新加坡和迪戈加西亚驻扎了海军。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等咽喉要道,都是美国明确宣布要控制的“战略水道”。此外,随着区域大国印度海军力量不断崛起,称霸印度洋的雄心日益膨胀。印度一直对中国抱敌视态度。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倪乐雄指出,“海上生命线”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中国的“死穴”,如无有效的军事保护能力,那么中国在国际上同海权强国发生重大利益冲突时,将不得不作出重大让步,甚至接受屈辱。

背后深层原因

中国周边海域骤然“风声水起”具有多重复杂背景,也是国际政治走向“海洋时代”与“亚太时代”的深刻反映。

一是亚太在全球地缘战略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亚太尤其是东亚日渐成为世界经济新的“重心”,其对主要大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各大国遂纷纷加大投入,亚太大国博弈更加“热闹”。美国虽然在伊拉克与阿富汗难以“自拔”,但仍加紧推进“战略重心东移”,尤其加大亚太海军部署;日本不甘“平庸”,争当亚太强国;俄罗斯虽然重心在欧洲与西部,但极力凸显自身在亚太的“重要存在”,“决心”在亚太繁荣之中“分一杯羹”;印度则在立足南亚与印度洋的同时,通过“战略对话”与日本“遥相呼应”,强化与东盟联系。

二是世界范围海权角逐加剧,海军竞争更为激烈。世界陆地资源日渐减少与海洋资源“取之不尽”形成鲜明对照,国际贸易对远洋运输高度依赖,海军在国际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水涨船高”,导致各方围绕“海洋权益”与“制海权”展开较量,角逐“海洋国土”、海上战略通道、海洋资源等,致使既有海洋争端更趋复杂。同时,新兴大国崛起导致世界与区域海洋格局重新“洗牌”,美国、日本等老牌海洋强国心有不甘,美国更是极力维护“海洋霸权”。

三是有关方面矛盾激化使然,如朝鲜半岛北南双方因“天安舰”事件关系骤然“紧绷”,东海、南海争端日久生变。

四是中国全方位加速崛起引发周边某些国家“反弹”,一些邻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更加突出,企图通过“大国平衡”战略、借助美国等“制衡”中国。

面对严峻复杂的周边海权角逐,中国不仅需要加快发展为自身与地区和平发展“保驾护航”的强大海军,更需要尽快明确“海洋战略”。

冲破封锁 中国发力

就在举世关注美国航母会否进入黄海之际,自6月30日开始,中国海军在东海舟山至台州以东海域进行为期6天的实弹射击训练,据说有可能试射被称作“航母杀手”的反舰舰载导弹。给外界对两者的联系更多的猜读空间。

同时,中国海军多艘驱逐舰穿越冲绳群岛和宫古群岛之间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展示中国海军已具备穿越第一岛链的能力。

美国官方文件《中国军力报告》指出,近年来正通过先进导弹、新锐潜艇等,而拥有了近海反介入和封锁能力;中国派海军赴亚丁湾护航则表明,开始有能力对海外零星的中国权益实体实施保护。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已经突破了一贯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隐忍方针。据日本媒体于7月3日透露,中国政府今年3月曾首次向美国政府高官正式表明立场,南海关系到中国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这是继台湾、、新疆之后,中国第四个宣布为“核心利益”的地区。

在对外贸易和能源供应上,中国采取海陆兼进的战略,从西面的中亚和北边的俄罗斯以及西南方向的缅甸开辟新的能源供应来源;在运输渠道上,也力图开辟缩短海洋运输长度的新的路上贸易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