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定格十篇

时间:2023-03-30 23:44:24

青春定格

青春定格篇1

多数人往往会比较注重“面子”的维护,每天早晚都不忘往脸上抹一层又一层的精华保养。其实相比经常被宠爱的面部,身体肌肤的衰老更加“骇人听闻”――干燥毛糙的肌肤触感、黯沉与斑点的无情侵袭、各个部位挡也挡不住的下垂,才是让人真正绝望的事实。

你一定会觉得上述的可怕状况只可能发生在人到中年的时候吧――其实不然!日渐恶劣的生活环境、工作和生存的压力让以往的衰老状况提早出现!

要知道,面部肌肤“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大动干戈,很容易让人们产生警惕,从而阻止肌肤受到更多的伤害。可是,身上的肌肤可不会这么“无病”,甚至在你全然不知的时候,身体的衰老已经在无形间形成。为了防患于未然,应该早一点对你的身体肌肤下工夫,除了坚持不懈地进行有氧锻炼排出体内废气外,最重要的就是“时刻保鲜”

初级保鲜――肌肤柔嫩,水嘟嘟

不知从何时起,小腿范围的干燥和皮屑渐渐发展成身体多处有瘙痒的症状,静电,也比以前更喜欢找上你,让你在换季的时候难受又尴尬。其实,这都是因为肌肤干燥、严重缺水造成的。

不要去迷信“喝水能补充肌肤失去的水分”,大量地饮水只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让你一直光顾洗手间却对肌肤的水润起不到任何作用。想要身体肌肤“喝饱水”只有一个办法一补水+锁水。

普通的身体保湿产品补水率和锁水率大多在5-6小时之后跌到谷底,对深度缺水的身体肌肤也只能算是“杯水车薪”,想让身体肌肤再也不会整天干干的不舒服,可以试试这样的办法

高灵敏植物甘油,深度“捕水”。植物甘油中有充沛的捕水因子,能从周围环境和事物中捕捉水分,适合用在其他身体产品之前作为“水通道媒介”。

玻尿酸活力十足,保鲜又锁水。玻尿酸是补水的明星成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锁水能力也超强,富含玻尿酸成分的补水精华能在身体肌肤表层形成有效的防护膜,还能唤醒沉睡的身体细胞共同抵御外界侵害,肌肤恢复水润,当然水嘟嘟的啦!

中级保鲜――白皙通透,熠熠生辉

我们都知道,“美白是全身的事”。可是当去角质产品、身体美白精华都不那么有效果的时候,按摩――才是恢复肌肤顺畅代谢力的好办法。首先,你要按照防护一去角质一清洁的顺序唤醒因过多的废旧角质而代谢停滞的肌肤,接着就是享受芬芳袭人的精油按摩了。需要三个步骤:

1、DIY调配,让肌肤淡斑去黄+白皙透亮:柠檬精油3滴+鼠尾草精油1滴+玫瑰精油1滴+小麦胚芽油10ml――简单方便,完全可以在家中调配的混合精油;柠檬和鼠尾草能淡化肌肤沉淀的黑色素,玫瑰和小麦胚芽油更能活化滋润身体,让光彩透出来。

2、滑动轻抚,渗透精油美白效力:双掌浸在温热的精油中,通过不断的轻柔滑动和打圈按摩的动作,使精油渗透到体内,加快血液循环。

3、连续揉捏,加强重点祛斑:用好似捏面团的动作在身体的斑纹处重点施力,通过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协助体内的毒素排出。

专家级保鲜――定格时间,青春驻颜

紧致,到底是万金难求的珍品,还是青春不老的秘密?想要停住岁月的沙漏,单靠护肤品已经不够了。现在许多SPA场馆和美容医院都有抗老的仪器,通过不同的导入和渗透让你全身紧致动人,封存住青春。

SPM仪淋巴排毒、结实结缔组织疗法:来自德国的高科技仪器除了能收紧松弛的橘皮肌肤,还能对抗松弛、改善曲线,对淋巴循环不畅也有很好的效果。

场馆推荐:美丽田园SPA 省略

五感复整舱――A980太空舱:用“五感”疗法结合脑波疗法,帮助进入深度睡眠,除了能舒缓压力松弛紧绷的神经外,还能加乘排毒养生的功效。

场馆推荐:佰草集汉方SPA 省略

青春定格篇2

中图分类号:R74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12-0882-07

尽管对青春期人格障碍的病因学研究已发现先天遗传、儿童期虐待、早期不良环境以及儿童期轴Ⅰ障碍对人格障碍的形成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1-2],然而研究者对于人格障碍从起病到稳定之间的具体发展过程尚缺乏足够了解和认识(人格障碍诊断一般只针对18岁以上成人,但国外对青春期人格病理的研究仍沿用“人格障碍”一词(adolescent personality disorders),为保持一致性,本研究采用国外研究通用名词的译名:青春期人格障碍)。青春期人格障碍研究可以使研究者清楚认识到其作为成人人格障碍前身是如何影响后期人格病理与社会生活功能的损害,而环境和个体各种因素对青春期人格障碍本身的发生与发展都有关系,因此研究者希望能进一步建立包含各种因素在内的完整的人格病理发展模型。随着对青春期人格障碍与不同阶段病理关系的探索不断深入,研究者逐渐尝试探讨人格障碍与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如何从儿童期开始,经过青春期向成人期交互作用发展的整个过程。

1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与青春期人格障碍

Erikson将整个生命发展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一个发展性危机,成功或失败地处理某阶段的危机会带来正性或者负性的核心自我品质[3],如果个体不能顺利解决早期阶段的危机,随之便难以成功解决其后青春期至成年期的发展性危机。个体儿童期和青春期阶段的心理社会发展状况与其后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研究者推测早期心理社会发展不良很可能影响人格障碍的发展。

Johnson等(1993)根据Erikson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对106名平均年龄为18.8岁的大学生施测心理社会发展问卷(Inventory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IPD)和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evised,PDQ-R),以研究个体生命周期前五个阶段的心理社会发展状况与青春期末期人格障碍症状之间的关系[4],结果发现个体生命周期前五个阶段危机的负性解决都与人格障碍总体症状水平相关,其中第一阶段的不信任(mistrust)几乎与所有的人格障碍都有关系(除与分裂样型和型人格障碍的相关不显著外,不信任阶段的负性解决与其他所有人格障碍呈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为0.36);第二阶段的害羞/怀疑(shame/doubt)与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表演型、偏执型和边缘型人格障碍呈正相关(r分别为0.28、0.34、0.35、0.30、0.33和0.28);心理社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的内疚(Guilt)与回避型、强迫型、被动攻击型和型人格障碍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0.28、0.24和0.28);第四阶段出现的自卑(inferiority)与依赖型,被动攻击型、表演型、自恋型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相关(r分别为0.26、0.39、0.31、0.30和0.31),而角色混乱(role diffusion)与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被动-攻击型和边缘型相关(r分别为0.35、0.23、0.32、0.29和0.23)[4]。这表明不信任危机是与人格障碍关系最紧密的心理社会发展因素,它可能是所有人格障碍发展的基础,早期研究者也发现信任/不信任分数是与正性/负性心境水平关系最紧密的心理社会发展因素[4]。信任/不信任期是个体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而信任/不信任危机的负性解决也与不安全的依恋有关联,个体心理发展最早阶段形成的不信任性与不安全依恋正是人格障碍的根源。

对733名社区青少年的人格障碍流行病学调查(Bernstein,1993)已发现人格障碍在青春期早期患病率最高(男性28%,女性18.5%),其后逐渐减少直至成年早期达到稳定(男性8.7%,女性10.9%)[5]。一些研究者认为与年龄相关的人格紊乱发生率的下降可能反映了个体正常的成熟过程。与更年长的成人相比,少年与青年所使用的应付方式可能反映其低水平的冲动控制和自我觉知[6]。然而除了有关人格发展的年龄趋势之外,轴Ⅱ障碍何时反映正常的发展过程,何时又成为人格功能缺损的长期危险性因素,则仍不得而知,因此研究者希望采用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来探索人格障碍的发展过程。人格障碍在青春期早期的患病率最高,而在之后的发展阶段其逐渐下降,这个过程可能与青春期同一性危机的解决有关。青春期同一性危机的成功解决可以为青少年带来有关自己、个人信念和价值以及他们在社会当中的位置的清晰感受和认识,而对这一危机的处理失败,将使得个体对自我身份产生混乱的感受,不清楚其社会角色,并且也不确定其内在主观的状态和感受,这与青春期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问题具有一致性[7]。

Crawford等(2004)将主观幸福感作为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指标,从对714名社区少年进行纵向研究,建立潜变量成长模型(Latent growth model),考察B类人格症状、主观幸福感和亲密度从青春期早期(平均13.8岁)至青春期末期和成年早期(平均19.8岁)的发展轨迹与相互关系 [6]。研究发现青春期高水平的B类人格症状与低主观幸福感(包括角色和生活满意度、力量感和自尊)相关(r=-0.46)。同一性混乱的青少年可能将B类人格症状作为帮助他们抵御任何源于同一性混乱的痛苦的暂时性防御方式,他们毫无弹性或自我毁灭式的目标追寻方式降低了他们的角色或生活满意度。例如,为了补偿空虚感或不稳定的自我感,具有边缘型特质的个体可能会过分依赖他人并会因为任何被抛弃的可能性而感到威胁;自恋型特质的青少年会过度要求他人对其钦羡,以减少同时出现的羞耻或嫉妒,这样他们会发展出理想化但不真实的自我认知;表演型特质的青少年则不能确定自己的身份角色,他们暗示性高,很容易受到他人或环境的影响。Crawford还发现青春期B类人格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轻的幅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增强幅度相关(r=-0.39),即随着青少年的自我认知越来越清晰,个人经历不断丰富,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将随之增高,也会逐渐调整与B类人格症状有关的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

Erikson认为早期发展阶段危机的成功解决是下一个危机成功解决的基础,他称此为“人格的渐成性原则”[3],所以如果青少年能够成功解决同一性/角色混乱危机,他们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成年早期的危机,即发展亲密关系,如婚姻和持续一生的友谊。Erikson认为个体在成年期作出长期人际关系的承诺的能力取决于他们早期取得的同一性和幸福感,而青春期的同一性混乱会限制个体在成年期的亲密关系发展。这一观点同样得到了Crawford的验证,其研究发现青春期晚期和成人早期的B类人格障碍症状的减轻与相应的亲密关系的发展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33),而青春期早期二者的关系不明显[6]。

本文认为,这些研究已经发现不同阶段心理社会发展危机的负性解决与人格障碍具有广泛的联系,但负性自我品质并非与特定人格障碍相关,而是反映了更为普遍的人际、行为和情感异常模式。此外,心理社会发展与人格障碍相互影响,前一阶段所形成的负性自我品质促使个体人格发展的偏离,而个体的人格病理又会阻碍下一阶段心理社会发展危机的成功解决,进而导致个体生活功能的整体受损以及人格异常的固化。因此,要了解正常心理发展与人格偏离过程的关系,就需要开展纵向研究,考察二者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相互关系以及前后的相互影响效应,更深入地探索人格的形成与偏离的复杂过程。

2 人格与青春期人格障碍

Ball(2001)指出,以往对正常人格和异常人格的研究是相互独立的,正常人格和人格障碍被认为是本质上不同的两个系统[8]。适应性人格的研究已经确认了正常人格的五个基本维度,即通常所说的“大五”(FFM),包括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五个大维度[9]。对于病态人格,则主要采用分类法系统加以呈现。DSM-Ⅳ主要描述了十个离散的人格障碍类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成人人格病理是人格特质的极端表现,正常人格与异常人格的差异更多的是数量上的而非本质上的区别[9]。 2.1 成人人格障碍与人格的关系

Wiggins和Pincus于1989年第一次探索非临床被试五因素人格模型(the five-factor model,FFM)与人格障碍之间的关系[10],此后逐渐出现探讨FFM描述DSM轴Ⅱ障碍的有效性的研究。Bagby等(2005)从加拿大2所大学中招募121名被试,施测五因素人格测验修订版(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NEO PI-R)和人格病理维度评估问卷(Dimensional Assessment of Personality Psychopathology-Basic Questionnaire,DAPP-BQ),结果发现神经质(N)与所有类型人格障碍得分均呈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为0.40),其中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相关最高(0.69),与表演型人格障碍相关最低(0.21);外倾性(E)与偏执型、分裂样型、分裂型、边缘型、回避型和依赖型人格障碍呈负相关(r分别为-0.29,-0.42,-0.24,-0.22,-0.49和-0.19),与表演型人格障碍呈正相关关系(r=0.22);开放性(O)与大部分人格障碍得分相关不显著,仅与偏执型和分裂样型人格障碍呈负相关关系(r为-0.32和-0.23);宜人性(A)与偏执型、分裂样型、自恋型、边缘型、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55,-0.22,-0.52,-0.29,-0.38和-0.22);严谨性(C)与分裂型、表演型、边缘型、型、回避型和依赖型人格障碍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28,-0.21,-0.27,-0.28,-0.29和-0.37)[11]。Saulsman和Page(2004)对12项研究进行元分析,发现10种人格障碍与五因素之间存在有意义的关联:神经质(N)几乎与所有人格障碍类型相关,外向性(E)和宜人性(A)与一些特定的人格障碍类型呈负相关,开放性(O)与大部分人格障碍类型没有显著相关[12](表1)。由于这些研究已发现FFM维度的高分与低分都与适应不良的人格功能有显著的相关[13],因此有研究者认为人格障碍可以通过其与五个基本人格维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14]。

但是Morey(2002)通过对668名患者施测NEO-PI-R,发现人格障碍患者在5个人格维度得分上与正常群体的差异远大于不同人格障碍类型之间的差异,也即不同类型人格障碍具有相似的人格维度得分模式,例如人格障碍通常具有高神经质和低于平均值的严谨性、宜人性与外向性得分,因此很难利用人格维度来区分这些人格障碍[15]。不过也有研究者认为人格障碍在人格维度上相同的表现说明人格障碍可能具备某些本质特性,这将有助于理解人格障碍之间的共病现象。大五模型的每一个人格维度(domain)都具有6种低阶人格特质(facet),由于5种人格维度与人格障碍的关系模式缺乏特异性,因此研究者开始从人格特质水平入手来探讨FFM与人格障碍的关系。Dycc和O'Connor(1998)以694名大学生为被试,第一次考察FFM低阶人格特质与DSM-III-R人格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利用FFM低阶因子对特定障碍的描述更为丰富,例如,尽管神经质(N)与依赖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8和0.24),但强迫型人格障碍仅与焦虑特质(N1)和愤怒性敌意特质(N2)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r分别为0.21和0.28),而依赖型人格障碍与N2相关不显著,但与神经质其他特质均呈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为0.30)[16]。Trull和Widiger(2001)将FFM与基于DSM-Ⅲ-R 和DSM-Ⅳ所描述的各类型人格障碍之间的关系公式化 [17],随后于2002年进一步确定FFM因子与DSM-IV人格障碍各类型之间的关系模式[18]。Bagby等(2005)对115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人格障碍定式访谈和NEO PI-R评估,结果发现5因素人格评估在特质水平上对大部分人格障碍的预测效力均显著高于维度水平评估(平均R2为0.42对0.35),5维度评估仅对强迫型人格障碍的预测效力高于30个人格特质评估(R2为0.24对0.17)[19]。Reynolds等(2005)对94名临床被试的人格障碍定式访谈评估与5因素人格评估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也得出相同结论:30个人格特质对所有人格障碍的预测效力均高于5维度评估(平均R2为0.35对0.27)[20]。这些研究不仅证实了人格障碍与正常人格发展之间的连续性,还表明人格特质的极端得分水平更能全面反映轴Ⅱ障碍的病理状况。

2.2 儿童及青春期人格

人格障碍与大五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表明人格障碍并非相互独立的症候群,而是正常人格在发展上的异常偏离,并表现为人格特质的极端化,然而以往对人格的理解通常集中于成人人格,而没有涉及生命早期已经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因此很少有研究者探讨早期的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的研究已确定儿童气质和成人的人格特质之间存在很多共同之处 [21],除受遗传与后天经验共同影响外,二者都是以特定的习惯性的正性或负性情绪为特征[21]。Mervielde等(2005)回顾了对儿童气质和人格的相关研究后发现,大部分研究都表明儿童和青春期的个体差异可以用与大五类似的人格维度来描述 [22],因此大五模型不仅反映了成人个体差异,它对于儿童期和青春期也是最适合的描述个体差异的模型[22]。

Roberts和DelVecchio(2000)对人格的稳定性进行元分析,考察气质和人格从出生到年老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稳定性的发展。他们的研究表明人格在生命最开始的阶段(0-2.9岁)的前后总体相关系数为0.35,随后在3-5.9岁之间的相关系数有所增加(0.52),但在6-11.9岁之间其相关系数下降到0.45,而从青春期开始人格稳定性逐步上升,并在50-59岁达到最高(0.75)[23]。这个结果部分显示了人格与人格障碍发展有关的模式。青春期人格障碍的研究均发现在人格障碍青春期早期的患病率最高[5],其后逐步下降,由于人格本身在青春期前发生动荡,青春期早期的高患病率也许是之前人格发生变化的结果。一些研究也表明人格症状在青春期后期和成人早期出现同样的中等稳定性,并且青春期人格障碍的稳定性与人格特质的稳定性趋于一致[24]。

人格特质易于影响儿童对环境的有效经验,唤醒来自成人和其他儿童的反应模式,进而引导儿童选择特殊的环境体验。青少年的人格也可以预测他们后来的对重要任务的把握,例如建立友谊,发展恋爱关系,或在学校和工作当中取得成绩,这些相关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又会影响他们的人格功能 [25]。儿童的气质导致的正性或病理性的结果,取决于儿童气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当父母过度保护或过度嘲笑时,儿童早期的社交抑制可能导致害羞的病理形式 [26]。对正常人格发展的了解更有利于清楚认识人格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

2.3 青春期人格障碍与人格的关系

De Clereq和De Fruyt在2003年探索Widiger(2002)所提出的FFM与人格障碍之间的关系假设是否也能在青春期群体当中体现。他们利用NEO-PI-R调查了419名青春期少年,结果发现在NEO的维度水平上,青春期少年与成人的关系模式极其相似,在低阶因子水平上有部分关系也得到了证实[27]。这个研究表明FFM高阶与低阶水平的特质和人格障碍类型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并不随青春期到成年期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但是,NEO PI-R对青少年而言并非评估特质差异的最佳工具,因为NEO PI-R的因子更适合确定成人人格特质的差异[9],而在描述未成年群体显著的特质方面则并非必需[18]。McCrae等(2002)也发现在NEO PI-R所有条目中有30个条目并不适合青少年群体,其中某些条目所考察的行为与青少年毫无相干(例如,考察工作方面的条目),还有些条目对于青少年则非常难理解[28],因此评估青春期人格特质需要有更具针对性的检测工具。Mervielde和De Fruyt(1999)进行了父母对孩子个性的自由描述的词汇学分析,编制了“儿童等级人格问卷”(HiPIC),以更准确地评估青少年个体差异。HiPIC的维度包括:外向性(Extraversion)、仁爱心(Benevolence)、严谨性(Conscientiousness)、情绪的稳定性或神经质以及想象力(Imagination)[29]。研究者把HiPIC测得的五个人格维度称为“小五”模型。De Clercq等(2004)将HiPIC代替NEO PI-R,对454名非临床少年施测,结果发现与NEO PI-R相比,HiPIC维度与人格障碍的关系非常一致,而从低阶因子水平上,HiPIC可以解释人格障碍更多的变异,这表示基于青春期阶段的“小五”模型对青少年人格问题的描述能力更强[30]。

Mervielde等(2005)回顾了有关青春期人格障碍与人格关系的研究[22],并将其与Saulsman和Page(2004)利用元分析总结的成人人格障碍与FFM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12],结果发现三者的相关模式极其类似,特别是人格障碍与外向性和严谨性的关系在三个研究中非常一致,除了型-开放性和依赖型-宜人性外,其他所有FFM-特质-人格障碍的关系模式都具有显著性特征。不过在青春期群体当中神经质似乎与表演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关系更为紧密,而成人群体外向性与表演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紧密关系模式,并没有在青少年群体中显露出来,表演型人格障碍在青春期群体中与宜人性(仁爱心)的关系更紧密[22](表1)。

总体而言,人格与人格障碍的关系在青春期和成人期的模式非常相似,Saulsman和Page(2004)所得出的结论很大程度上也适用于青少年:(1)宜人性和神经质分别与所有人格障碍呈同样的负性与正性关系;(2)严谨性与一些人格障碍呈负相关,但与强迫型人格障碍呈正相关;(3)对经验的开放性对于解释人格障碍变异无明显作用[22]。

青春期人格障碍与人格的关系模式与成人人格障碍具有一致性,表明人格的异常发展存在较为稳定的病理特征,这也是对青春期人格障碍的病理实质的有力支持。此外,人格障碍研究者已越来越意识到人格障碍分类模型存在诸多缺陷,其信、效度与临床信息的丰富程度均低于维度法评估,因此呼吁新一代精神障碍诊断手册应发展人格障碍的维度模型,尤其是人格障碍的人格特异相关模式。个体的正常人格特质如何从儿童期向青春期逐渐偏离,青春期的异常人格特质又如何在成人期趋于稳定,从发展的角度探索人格维度的偏离过程,将是人格障碍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3 人格障碍的发展路径

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可能出现轴Ⅰ和轴Ⅱ障碍,一些研究表明个体早期轴Ⅰ障碍将影响其后人格障碍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有研究发现轴Ⅱ障碍可以预测之后的轴Ⅰ障碍,如Tchanturia等(2003)对44名厌食症女性患者和28名贪食症女性患者进行回溯性研究,其中2/3的厌食症患者和1/3的贪食症患者报告了早期的强迫型人格特质 [31]。Daley等(2006)对143名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进行6个月的追踪调查,也发现青春期B类人格障碍提高了6个月后患抑郁障碍的危险性(R2=0.37)[32],而之前的抑郁障碍水平不能预测6个月后人格病理的变化。人格障碍和轴Ⅰ障碍之间是以什么方式互相影响,年龄和性别在其中又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从时间维度上考察不同病理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人格障碍的发展模型,以全面了解轴Ⅰ障碍和轴Ⅱ障碍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关系。

Crawford等(2001)对407名社区青春期被试进行纵向研究,考察轴Ⅰ障碍(内部症状与外部症状)和B类人格障碍从儿童期、青春期到成年期发展的整个关系模型[33]。其结果显示B类人格症状从儿童期开始至成年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过男性和女性在B类人格障碍的发展路径上存在差异。青春期男性的B类人格症状是其后人格障碍的独立预测因子;青春期女性的症状发展模型则有所不同,除从儿童期开始的B类人格症状持续发展至成年期外,不同阶段的内外部症状与女性B类人格障碍的发展之间还存在间接的路径联系。女性儿童期的内部症状可以预测青春期B类人格障碍的产生,而女性青春期的外部症状也是B类人格症状从儿童期向成人期的发展的调节因子[33]。详见图1和图2。

以往研究已发现型人格障碍的一种发展路径,即从儿童期的外部症状直接发展至成年期的型人格障碍 [34-35]。而Crawford的发展性模型显示型人格障碍存在第二条路径,即从10-14岁的B类症状到2年后青春期中期的外部症状,再从青春期女性的外部症状发展至成人期的B类人格症状。

人格障碍的发展性模型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清晰地看到不同症状随年龄出现的复杂关系,了解人格障碍发展的不同路径,研究者也能利用症状的发展性模型深入探索不同症状之间的关系,如轴Ⅰ与轴Ⅱ障碍的共病。Grilo等(1997)发现114名青春期住院患者当中31%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达到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有37%的物质滥用障碍患者达到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而重性抑郁障碍与物质滥用共病的患者有86%存在边缘型人格障碍[36]。

研究者对障碍之间的共病有三种解释:①症状学的交迭,认为共病可能仅仅是因为共同出现的障碍具有症状的人为交迭;②易感素质模型,即认为共同出现的内部与外部症状都是由于第三个共病的障碍之存在而引起的,根据这一假设,一种人格上的易感性可能会让青少年更加脆弱,一旦面临心理社会应激,则很容易出现内部或外部症状;③并发症模型,即认为在一种疾病的过程中发生了第二种病症、状况或负作用,其往往使前者进一步恶化。检验这些假设的一种方法就是从发展的角度连续追踪共病状况的过程。Crawford建立的发展性模型验证了易感性模型与并发症模型的部分结论:男性儿童的症状发展性模型发现儿童期B类人格症状对青春期外部症状具有预测性,而儿童期外部症状无法预测之后的B类障碍,这表示B类人格素质是外部症状的易感性因子;而女性儿童的症状发展性模型则清楚地显示儿童期内部症状对其后B类人格症状的影响,以及青春期外部症状对成年期B类症状的预测作用[33],这个结果与并发症模型一致,即认为B类人格症状可能是源自之前的情感 [37]。

Crawford建构青春期B类人格障碍发展模型的尝试预示了人格障碍的研究趋势,即要了解人格障碍的发展过程,就必须纵向考察不同阶段的精神病理对下一阶段轴Ⅰ和轴Ⅱ症状的影响以及症状的延续性,以建立完整的从儿童期至成人期的人格病理发展性模型。

4 研究展望

人格障碍的形成是个体的人格从青春期开始逐渐偏离正常并最终在成年期趋于稳定的发展性过程。伴随着个体发展,其自我意识、人际模式、认知反应以及情绪和行为调节机制不断与外部环境发生互动,所以人格障碍研究不仅要考察人格障碍的病理机制,还应该研究人格障碍的发展过程,即从个体发展的角度考察人格的偏离过程,特别是探究从童年期向成人期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影响因素与个体人格之间的复杂的交互作用机制。

青春期人格障碍的发展性研究立足于将早期环境及个体因素与成人人格障碍联系起来,有助于深入了解人格偏离的病因学及其发展机制。不过以往研究通常只考察某具体类型的人格障碍,或某类别的人格病理,而没有涵盖人格障碍的整个领域,因此未来研究有必要将其扩展至对总体人格病理以及各型别的人格障碍的考察,通过回溯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和横切面研究,勾勒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的发展轨迹。研究者有必要将人格障碍置于连续的人格发展谱中,采用维度法评估青春期人格病理,跟随个体的发展,考察不同阶段中个体人格如何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建构具有时间维度的人格障碍综合病理模型。

作为人格障碍研究的一部分,青春期人格障碍研究应与人格障碍的研究方向一致,利用多方面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并促进人格病理的探索。Widiger等(2005)将确定DSM-Ⅴ人格障碍诊断系统的研究议程分为:(1)确定替代分类法的维度法模型;(2)解决人格障碍诊断的涵盖面和临界点问题;(3)进行人格障碍的跨文化研究;(4)研究人格病理的生物学机制;(5)考察行为及分子遗传学基础;(6)研究轴Ⅰ与轴Ⅱ障碍的连续性;(7)探索人格障碍在儿童期和青春期的前身[38]。对青春期人格障碍的研究将直接影响未来精神障碍诊断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Coolidge FL, Thede LL,Jang KL. Heritability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in Childhood: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J].J Pers Disord, 2001, 15(1):33-40.

[2]Cohen P. Childhood Risks for Young Adult Symptoms of Personality Disorder: Method and Substance[J]. Multivariate Behav Res, 1996,31(1):121-148.

[3]Erikson EH.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孙名之,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79-127.

[4]Johnson JG. Relationships Between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ity Disorder Symptomatology in Late Adolescents[J]. J Youth Adolesc, 1993,22(1):33-42.

[5]Bernstein DP, Cohen P, Velez CN, et al. Prevalence and stability of the DSM-Ⅲ-R personality disorders in a community-based survey of adolescents[J]. Am J Pscyiatry,1993,150:1237-1243.

[6]Crawford TN, Cohen P, Johnson JG. The course and psychosocial correlates of personality disorder symptoms in Adolescence: Erikson's Developmental Theory Revisited[J]. J Youth Adolesc, 2004,33(5):373-387.

[7]Cloninger CR, Svrakic DM, Przybeck TR. A psychobiological model of 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J]. Arch Gen Psychiatry,1993,50:975-990.

[8]Ball S. Reconceptualizing personality disorder categories using personality trait dimensions: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section[J]. J Pers, 2001, 69:147-153.

[9]Costa PT, McCrae RR.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personality from adolescence through adulthood.//Halverson CE, Kohnstamm GA, Martin RP, eds. The Developing Structure of Temperament and Persoanlity from Infancy to Adulthood[M]. Erihaum: Hillsdale NJ,1994:139-150.

[10]Wiggins JS, Pincus AC. Conceptions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and 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J]. Psychol Assess, 1989,1:305-316.

[11]Bagby RM, Marshall MB, & Georgiades S. Dimensional Personality Traits And The Prediction of DSM-Ⅳ Personality Disorder Symptom Counts in A Nonclinical Sample[J]. J Pers Disord,2005,19(1):53-67.

[12]Saulsman LM,Page A.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personality disorder empirical literature: A meta-analytic review[J].Clin Psychol Rev,2004,23:1055-1085.

[13]Coker LA, Samuel DB, Widiger TA. Maladaptive personality functioning within the Big Five and the Five-Factor Model[J]. J Pers Disord, 2002, 16:385-401.

[14]O'Connor BP, Dyce JA. A test of models of personality disorder configuration[J]. J Abnorm Psychol, 1998, 107:3-16.

[15]Morey LC, Gunderson JG, Quigley BD, et al. The representation of Borderline, Avoidant, Obsessive-Compulsive, and Schizotypal Personality Disorders by the Five-Factor Model[J]. J Pers Disord,2002,16:215-234.

[16]Dyce JA, O'Connor BP. Personality disorders and the Five-Factor Model: A test of facet level predictions[J]. J Pers Disord, 1998,12:31-45.

[17]Trull TJ, Widiger TA, Burr R. A structured interview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Facet level relations to the Axis Ⅱpersonality disorders[J]. J Pers, 2001,69:175-198.

[18]Widiger TA, Trull TJ, Clarkin JF, et al. A description of the DSM-Ⅳ personality disorders with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Costa PT, Widiger TA, eds. Personality disorders and the Five-Factor Models of Personality[J].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2:89-99.

[19]Bagby RM, Costa PT, Widiger TA,et al. DSM-Ⅳ Personality Disorders and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 Multi-Method Examination of Domain-and Facet-Level Predictions[J]. Euro J Pers, 2005, 19:307-324.

[20]Reynolds SK, Clark LA. Predicting 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 Disorder From Domains and Facets of the Five-Factor Model[J]. J Pers,2001,69(2):199-222.

[21]Shiner RL.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on Personality Disorders: Lessons From Research on Normal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J]. J Pers Disord, 2005,19(2):202-210.

[22]Mervielde I, De Clercq B, De Fruyt F, et al. Temperament,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 as Childhood Antecedents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J]. J Pers Disord, 2005,19(2):171-201.

[23]Roberts BW, DelVecchio WF. The rank-order consistency of personality traits from childhood to old age: A quantitative review of longitudinal studies[J]. Psychol Bull,2000,126:25-30.

[24]Johnson JG, Cohen P, Kasen S, et al. Age-related change in personality disorder trait levels between early adolescence and adulthood: a community-based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J]. Acta Psychiatr Scand, 2000,102:265-275.

[25]Shiner RL, Masten AS. Transactional Links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adaptation from childhood through adulthood[J]. J Res Pers, 2002,36:580-588.

[26]Gallagher KC. Does child temperament moderate 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on adjustment[J]? Dev Rev, 2002,22:623-643.

[27]De Clercq B, De Fruyt F. Personality disorder symptoms in adolescence: a five-factor model perspective[J]. J Pers Disord, 2003,17(4): 269-292.

[28]McCrae RR, Costa PT, Terracciano A, et al. Personality trait development from age 12 to age 18: Longitudinal, cross-sectional, and cross-cultural analyses[J]. J Pers Soc Psychol, 2002,83:1456-1468.

[29]Mervielde I, De Fruyt F. Construction of the Hierarchical Personality Inventory for Children (HiPIC).// Mervielde I, Deary I, De Fruyt F, et al, eds. Personality psychology in Europe[M]. Tilburg: Tilburg University Press,1999:107-127.

[30]De Clercq B, De Fruyt F, Leeuwen KV. A "Little Five" Lexically Based Perspective on Personality Disorder Symptoms in Adolescence[J]. J Pers Disord,2004, 18(5):479-499.

[31]Tchanturia K, Rabe-Hesketh S, Treasure J. Childhood 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Traits in Adult Women With Eating Disorders: Defining a Broader Eating Disorder Phenotype[J]. Am J Psychiatry, 2003 ,160(2):242-247.

[32]Daley SE, Rizzo CJ, Gunderson BH. The Longitudinal 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Disorder Symptoms and Depression in Adolesce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Interpersonal Stress[J]. J Pers Disord,2006,20(4):352-368.

[33]Crawford TN, Cohen P, Brook JS. Dramatic-erra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symptoms:Ⅱ. Developmental pathways from early adolescence to adulthood[J]. J Pers Disord,2001,15(4):336-350.

[34]Zoccolillo M. Gend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nduct disorder[J]. Dev Psychopathol, 1993, 5:65-78.

[35]Rey JM, Morris-Yates A, Singh M, et al. Continuities between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adolescents and personality in young adults[J]. Am J Psychiatry, 1995, 152:895-900.

[36]Grilo CM, Walker ML, Becker DF, et al. Personality Disorders in Adolesc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and Coexisting Major Depression an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J]. J Consul Clin Psychol, 1997,65(2):328-332.

[37]Crawford TN, Cohen P, Brook JS. Dramatic-Erra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Symptoms:Ⅰ.Continuity from Early Adolescence into Adulthood[J]. J PersDisord, 2001,15(4),319-335.

青春定格篇3

李宇春:

花了许多时间去很多地方

看很多不是你的人

这就是他们唯一的定义

他们不是你

把所有这些

不是你的人

都花完了

然后就是你了?

李宇春:

我想要你

(吴青峰:想要你)

想找到你

(吴青峰:找到你)

合:

你和我一样

你是个怪物

怪物太害羞

李宇春:

怪物不求救

吴青峰:

总在闪躲

李宇春:

总是藏匿

合:

总是话里有话

总有言外之意

作为怪物

格格不入

我了无睡意

我泪下如雨

找一个同类

为了治疗孤独

格格不入

是个怪物

我是你的同类

只为与你匹配

吴青峰:

要如何找到你如何为你命名

你总有不在场证明

是否这就是你唯一的定义

是否你在暗地里

心有所爱

只能旁观

深情款款

你是否也在找我?

合:

作为怪物

格格不入

白天一无是处

夜晚稍有掩护

找另个怪物

李宇春:

为了不解释

(吴青峰:为了不解释)

姗姗来迟

(吴青峰:姗姗来迟)

李宇春:

正好就是

合:

就是你的同类

只为与你匹配

李宇春:

作为怪物

(吴青峰:作为怪物)

格格不入

(吴青峰:格格不入)

合:

我是你的同类

只为与你匹配

青春定格篇4

罗素说过:“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可见,虽然时间比较短暂,但往往就是在这个时候决定了我们的性格。不必去担心,每种性格都有着它不同的韵味,各有所长,不是吗?

"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人生或许能从这些的诗句里找到某种奥秘的诠释吧。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屈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或许每个人老了之后都会发出如此的感慨吧!袁枚在做官后也不禁叹息“少时之岁月可惜也”。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因此它显得弥足珍贵。古人常言“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对人生的黄金时代要认真把握,仔细体味,王勃珍惜青春,创造辉煌的佳话千古流传,经久不衰。

有人说人生如梦,只因为他生活在梦中;有人说青春是一个谜,只因为他不懂青春的含义。青春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把青春融入生活,你才会领会青春的真谛。青春,并不是一件华丽的外衣。人生并非花团锦簇,青春的笑容也常和眼泪交融在一起,几次挫折难道就是生活的全部吗?走出失败的阴影,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丽,并不是所有的失落都意味着不再拥有,当你感叹夕阳西下的时候,朝阳不正从你的背后升起吗?

青春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它是人生金色的年华。人们在它身上立下了壮志。它给人以生的希望、活的动力。它使人奋进,它使人感到生命之美。然而,它又是那么的短暂,一逝而过。我们一定要把握、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不要让它虚度!它时而是窈窕淑女,时而是具有壮志雄心的男子!

青春定格篇5

1、岁月流逝,青春的美酒并不总是清澈的,有时它会变得混浊。——莱格

2、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萧伯纳

3、如果说青春也有缺点,那就是它消逝得太快。拉·洛威尔

4、有了钱,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做很多事,就是无法用钱来买青春。——雷蒙德

5、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高尔基

6、青春——人的一生中最美好年岁。它是一个人的生命含苞待放的时期,生机勃发、朝气蓬勃;它意味着进取,意味着上升,蕴含着巨大希望的未知数。

7、青春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而青春时期比任何时期都最强盛美好。因此,千万不要使自己的精神僵化,而要把青春保持永远。——别林斯基

8、没有与青春的丧失同样重大的丧失。——恩格勒

9、人的青春时期一过,就会出现名象秋天一样的优美成熟时期,这时,生命的果实象熟稻子似的在美丽的平静的气氛中等待收获。——泰戈尔

10、“小孩儿时候”再加上刚刚进入青春时期的两三年是生活中最充足的、最优美的、最属于我们的部分:它不知不觉地决定整个未来。——赫尔岑

11、一个人在年青的时候,没有什么能把他搞垮。——奥尼尔

12、青春,一旦和它紧紧地握手,就能获得开拓新途径的动力,拥有创造性人生的灵性。——金马

13、在奉献的幸福之怀中,只要觉察到一点耻辱的渣滓或一丝悔恨的苦味,青春就会立即逝去。——夏·勃朗特

14、少年像一个快乐的王子,他不问天多高,也不知人间尚有烦恼,一心只想摘下天上的明星,铺一条光辉灿烂的大道。——拜尔

15、人生最大的感叹是:年轻的激情是从未实现;年老的追忆是从没发生。勇气是青年人漂亮的装饰。假若人生下来就是中年,然后再渐渐年轻起来,那样,他就会珍惜一切时光,决不会再无谓的事情上消耗自己。风华正茂夜晚给老年人带来平静,给青年人带来希望。——萧伯纳

16、青春中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的时候,它早已消逝无踪。——佚名

17、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

18、在年轻人的颈项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事业心这颗灿烂的宝珠更迷人了。——爱默生

19、人世间,比青春再可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最可贵的东西却不甚为人们所爱惜,最易消逝的东西却在促使它的消逝。谁能保持永远的青春,便是伟大的人。——郭沫若

20、人应该刚生下来就是中年,然后再渐渐年轻起来,……那样,他就会珍惜时光,不会把它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阿·巴巴耶娃

21、很多事情,但凡与青春联系到一起,那不算什么,一离开青春,原来什么也不是。

22、一生经历一次的青春,目的只是听一次花开的声音,看一次花落的寂然,然后散场。

23、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唐)权德兴

24、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

25、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是充满着艰苦的磨炼。——高尔基

26、年轻只有一次,青春不能重来。——烈火青春

27、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年之我,创建青春之家适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寄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生。

28、青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它催发着青年人的躯体,启迪着他们的智慧。同时它也灌输着热烈的盛情和坚强的理智。——李准

29、没有同青春的丧失同样重大的丧失。——恩格勒

30、要成就大事业就要趁青年时代。——歌德

31、青春应该怎样度过?有的如同烈火,永远照耀别人。有的却像荧光,甚至也照不亮自己!不同的生活理想,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一个人在战斗中站的位置。——吴运铎

32、青年是多么美丽!发光发热,充满了彩色与梦幻,青春是书的第一章,是永无终结的故事。——朗费罗

33、青春是奇妙的,我看到少女们浪费青春,就替她们伤心。——萧伯纳

34、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奥斯特洛夫斯基

35、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年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

36、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37、人们在年青的时候,谁也不知道自己年青。——切斯特顿

38、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果戈里

39、青春像只唱着歌的鸟儿,已从残冬窗里闯出来,驶放宝蓝的穹窿里去了。——闻一多

40、如果自己的青春放不出光彩,任何东西都会失去魅力。——霍·华尔浦尔

41、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逢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

42、青春年少的日子,我们总以为,爱情就是把两个人牢牢地绑在一起,当你爱我,你就要了解我。这样的结果却是:当你了解我,你就不爱我了。直到青春远去,我我们才明白,每个人心中也有一片内陆,即便是最亲密的人,也无法抵达那儿。

43、死就是生的不可割除的影子,就是生命那充满喜悦爱情青春和成就的喜气洋洋的日要的形影不离的旅伴,并且越是临近日落,那不祥的阴影就越长越明显。——尤里邦达列夫

44、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这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莎士比亚

45、如果你的心灵很年青,你常常会保持许多梦想。在浓重的乌云里,你依然会抓住金黄色的阳光。——斯沃伦

46、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47、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青年应当接替我们老年人。青年应当举起我们的旗帜直到胜利的终点。——斯大林

48、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会是一场凄凉的悲剧。——张云可

49、最美的青春不过是有一两个一直陪伴你的朋友和一个盗不走的爱人。

50、青春,这是无法挽回的。美丽,优美的灵魂像影子一般来了就去,然而这两个东西是火焰也是风暴啊。——德莱塞

51、身体静卧着,可热血在沸腾,生命是一个中间不停顿的进程,起来吧,年轻人!一旦旅途到了尽头,你定会有时间睡个足够。——豪斯曼

52、谁勇敢地经受过青春之火的洗礼,谁就毫不惧怕晚年的严寒冰霜。——兰多

53、要紧的事情是别浪费你的青春和元气。——契诃夫

54、过去就像回形针,把青春一页页的固定,然后变成了一本不被出版的书。

55、无论年已花甲,拟或芳龄二八,人心中皆有好奇之心,生命之乐,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电台,只要接收美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定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

56、日月莫闲过,青春不再来。——谚语

57、万事须已远,他得百我闲。青春须早为,岂能常少年?——(唐)孟郊

58、春天是自然界一年里的新生季节,而人生的新生季节,一生中只有一度的青春。——西塞罗

59、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

60、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61、没有人会感觉到,青春正在消逝,但任何人都会感觉到,青春已经消逝。——小塞涅卡

62、其实,青春就是这样,不听劝,瞎折腾,享过福,吃过苦,玩过票,碰过壁,使劲折腾,折腾累了,才发现自己转了一个大圈儿,却又回到了原地。可是,却从不后悔,也并不埋怨,因为不转这个圈儿,我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原地”在哪里。

63、青春并不是指生命的某个时期,而是指一种精神状态。——塞·厄尔曼

64、青春是一种持续的陶醉,是理智的狂热。——拉罗什富科

65、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黑格尔

66、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其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李大钊

67、青春是在你身上,你有人生最可宝贵的东西。——德莱塞

68、我们不能做到青春活得不留遗憾,但要做到在青春里活得心安。

69、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培根

70、如果说青春也有缺点,那就是它消逝得太快。——拉·洛威尔有些人到了老年才第一次体验自己的青春。——保

71、人年轻的时候可以张狂一点,因为年轻人不怕犯错误,错误还有机会重来。老了就不行,错了就是错了,再也没有机会。——姚明

72、生命的黎明是乐园,青春才是真正的天堂。——华兹华斯

73、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爱情是扔出了就收不回的赌注。

74、年轻人欠缺经验,但请不要忘记:年轻是你最大的本钱。——比尔·盖茨

75、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我们的青年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就是排除一切障碍。——奥斯特洛夫斯基

76、人生的最大的悲痛莫于过辜负青春。——薄伽丘

77、青春是一首美丽的诗,是一支动听的歌。让我们真诚地把握住它,让青春之花绽放四季。

78、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最可贵的东西却不甚为人所爱惜,最易消逝的东西却在促进它的消逝。谁能保持得永远的青春的,便是伟大的人。

79、小时候的人有的只是一半完美,另一半是愚蠢,年轻的唯一美中不足之处,就是成长得太快了。青春,当我们有它的时候,一定要每天使用它,否则它很快就会消失。——佚名

80、青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它催发着青年人的躯体,启迪着他们的智慧。同时它也灌输着热烈的感情和坚强的理智。

81、青春是人生之花,是生命的自然表现。——池田大作

82、年轻时代是培养习惯、希望及信仰的一段时光。——罗斯金

83、奇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吧,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养料,所以年轻时应该努力,这样,年轻时才不致空虚。——达·芬奇

84、青春是一场绝美的梦,一样的年龄、一样的心情、一样的孤独…只是,不一样的我们,在不一样的路上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

85、太阳是幸福的,因为它光芒四照;海也是幸福的,因为它反射着太阳欢乐的光芒。——高尔基

86、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陈独秀

87、青春时光转眼即逝。——贺拉斯

88、炫,青春的活力;甜,青春的滋味;美,青春的本质。现在的我们,拥有着布满激情、活力的青春年华,在书的海洋里领航,在生活的天空中翱翔,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往慢慢品味、体会人间的真、善、美。

89、青春终究是幸福,因为它有未来。——果戈理

90、我已享受过这世界的欢愉,青春的快乐早已流逝,生命的春天离我非常遥远。——海塞

91、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使历史加速向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宋庆龄

92、青年是生命之晨,是日之黎明,充满了纯净、幻想及和谐。——席德布郎

93、青春并不像一袭新衣,好像我们仔细少穿一点就可以保持簇新似的。青春,当我们有它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每天穿用它,而它则很快就会消逝。

94、青春的幻想既狂热又可爱。——约肖特豪斯

95、青春无语,却焕发出活力,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春雨无语,却滋润着大地

96、记住:浪费了今生今世,人就再也得不到什么来生来世。——佚名

青春定格篇6

[关键词]青春电影;校园;电影类型

类型电影产生于好莱坞的商业体系,是工业机制和艺术创作的互动现象,被巴赞等学者视为“当代神话”。托马斯・沙茨认为电影类型的本质是一个叙事系统,并把好莱坞电影类型当作重新协商和加强美国意识形态的形式策略来讨论。[1]不仅从表面形式上总结了不同的电影类型,更将电影类型看作一种社会仪式。随着中国电影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国产电影也逐渐走上类型化的发展道路。郝建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将类型电影的概念界定为:按照观众熟知的既有形态和一整套较为固定的模式来摄制、欣赏的影片。[2]总结国内外相关电影类型的研究,其特点可概括为:按照叙事模式、主题领域、视觉风格等来划分,运用非写实主义电影手法;触及社会大众心理情结;在模仿中不断破除与突破。此时的青春电影已经具备以上特征,和以往的青春电影不同,这个时期的影片主要以校园为表现场景,可以称之为“校园青春电影”。在一个电影类型形成过程中,第一部类型电影具有重要意义,而真正拉开这一时期校园青春电影序幕的是2013年上映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影片无论在票房还是口碑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同时在人物设置、身体景观设置、故事年代设置上都为以后同类型的影片奠定了基础。下文主要选取《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这一时期在票房和口碑上都比较成功的校园青春电影,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人物设置

陈映芳曾提出青年人的角色问题,“角色”是指“人们响应着来自家庭或社会的角色期待,并根据自己的意愿,遵循一定的规范,从事与其地位相符合的社会行动”[3]。当年轻人逃避或者不愿意扮演其传统角色时,则形成了一种“非角色型青年文化”。这种形象在第六代导演的“边缘青春”电影中比较常见。而青春校园电影无疑体现了一种青年角色的回归,无论影片中主人公对待青春的态度如何,他们都愿意主动承担起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但这种角色的期待也对人物产生了不同影响。

类型电影有着特定的人物模式,不同人物有着不同的设置意义,通过人物对待青春的态度可以将校园青春电影的角色主要分为匀速青春、加速青春与减速青春三类角色。青春电影的主角都围绕着“匀速青春”来表现。他们对待青春的弱势不逃离,对待青春的流逝不沉溺,积极享受着青春时期的美好爱情与珍贵友情。“加速青春”角色通常以男性配角的形式出现(如《致青春》中的陈孝正、《左耳》中的张漾等),他们迫于家庭与社会的压力,急于逃离青春的弱势,直接步入社会,过早承担了成年人的角色任务。然而,单纯的青春爱情必定会成为他们走向成人社会的巨大障碍,只有牺牲爱情才能换取人生的成功。而“减速青春”角色通常以女主角最好的朋友的身份出现(如《致青春》中的阮莞、《左耳》中的黎吧啦等),她们把爱情与友情放在无比重要的位置,不愿进入成人的复杂社会,期望把青春的长度无限延长。如果说“加速青春”有着青春身体下的成人心态,那“减速青春”面临的则是成人身体下的青春灵魂。这种内外不一致的矛盾终究会产生悲剧的结果,“加速青春”是青春心态上的过早消亡,而“减速青春”则是生命的戛然而止,阮莞和黎吧啦都死于意外车祸,死于追求青春爱情的道路上。青春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身体的衰老,而是青春的生活方式与态度的消逝,当青春心态和成人世界无法和解时,青春生命的毁灭就不可避免了。

虽然对待青春的态度不同,但影片人物也存在着共性。一方面过去“从一而终”的单纯爱恋早已离开人们的视野,复杂混乱的恋爱关系成为主要的爱情模式,相守的结局不重要,怀念那份情怀最重要。现实生活中人们既怀念年少时期热烈而单纯的爱恋,又被现实所迫,所以爱情与现实的对抗成为影片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以上三种不同类型的角色虽然在校园期间表现出了明显不同的生活状态,但其成年后几乎都成为中产阶级的一员。如《致青春》中的郑微、阮莞、朱小北等人蜕变成了干练的白领,陈孝正变成成功的海外人士,《匆匆那年》里人物的成功群像,《左耳》中的创业成功等。此外,在《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等影片中均展现出一种出国热潮,主角们要么以出国为目标而奋斗,要么国外成为自己走向成熟的落脚点,他们都是成绩优异的精英学子或者家境富裕的优越青年。从这个角度来看,故事的构成非常单一,叙事的视角也只是中产阶级这个群体的视角,并不能代表普通人的青春,不过是中产阶级成人世界想象的青年状态。

二、身体景观设置

如果青春是一场革命,身体就是革命最坚实的根据地,青春的赤贫状态注定青年人只能通过身体来进行发泄,校园青春电影就通过性、毕业狂欢、暴力场景三个方面描绘了青春的景观性。

与上文复杂的恋爱模式相对应的是电影对性的表达也开始变得直白,电影中展现出了一个青年人性观念最为开放的时代。正是这种改变造成此类电影中堕胎情节频频出现,而导致堕胎的并不都是男女主人公情到深处的一种感情交融,相反,很多只是冲动的结果。“堕胎”发生后,影片中大多数男性角色表现得手足无措,暗示了青年男性在爱情中责任意识的缺失与逃避。总体来说,影片中关于性的情节并没有对剧情起到重要作用,甚至显得唐突而多余,这一情节不能仅仅看作剧情的需要,更应该被看作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制造的卖点。

虽然校园青春电影的节奏较快,但毕业场景却刻画得格外细致,镜头语言也更加丰富,长镜头的使用是这些影片的共同表现方式。《致青春》中的毕业情景并没有台词,一切都在音乐下默默进行,昏黄的镜头从屋外缓缓进入饭店的长廊,经过了醉酒的兄弟、拥抱的情侣、举杯的人群、痛哭的朋友,镜头没有停留,展现了一幅毕业众生相,唯美却又心酸。之后《怒放》《匆匆那年》《左耳》等影片也使用了类似的拍摄手法,毕业的狂欢也成了校园青春电影中的经典场景。毕业场景的狂欢表现并不仅仅是电影的需要,青年角色的回归让年轻人意识到毕业意味着青春的终止,这是青春疯狂的告别与祭奠,也是对未来的一种迎接仪式。

青春电影总会涉及暴力,与暴力本身的残酷性不同,校园青春电影中导演对于青春暴力的表现,多使用比较轻松的手法,比如《匆匆那年》中以《当》为背景音乐,使用慢镜头与定格展示,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掩饰了暴力的威胁性;《同桌的你》在逃出医院的场景中同样使用了慢镜头,将夸张的表情与动作同跑道上运动员冲刺的场面相互切换,虽然主人公最终被学校通报批评,但也赢回了爱情与友情。观众无意去关注这些动作设计的虚假程度,眼花缭乱的动作连同扣人心弦的配音,让人们一次次沉醉在非常类似却又乐此不疲的视觉享受中。[4]这种对暴力行为轻松幽默化的处理手段在校园青春电影中随处可见。影片娱乐了暴力行为,也忽略了暴力后果,逃学没有恶果,打架没有疼痛,暴力表面带给青年人是轻微伤痕与成人世界的批评,但更多的却是同龄人的认可与赞同,暴力行为仿佛成为一种游戏,甚至是一种自我展示的手段。

青少年是一种敏感而令人惶恐的暴力文化群体,青春个体的赤贫状态使他们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无产阶级,无所依凭,无所失去,身体就是他们冲向社会的唯一资本。横冲直撞、随性而为、挥洒生命不仅是能量耗费的基本方式,也是青春生命主体性建构的基本方式。[5]但影片中,无论是面对性问题的随意与回避、狂欢化的毕业场景,还是娱乐化的暴力情节,最终都使得原本沉重的青春问题变得更加轻松,消减了问题本身的残酷性,甚至成了一种休闲的谈资与娱乐的体验,体现出了商业电影的本质。

三、故事年代设置

校园青春电影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怀旧风格,故事通常被设置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或21世纪初期,对青春记忆的重构方式主要是通过怀旧的色调、场景道具、符号性事件以及怀旧音乐来实现。为了沉淀出复杂的往日情怀,时间跨度较大,青春时期偏黄的色调让校园片段呈现微醺的怀旧气息,成年后的情景多使用冷色调,形成强烈对比。在此之前,国内也有很多青春电影可以被列入到怀旧的范畴之内。比如反映战争年代和人民苦难的《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等,主要起到了战后宣传与引导功能;《孔雀》《长大成人》《阳光灿烂的日子》等“青春”影片,要么与“”苦难等创伤记忆有着直接的联系,要么暴露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阵痛。相比于单方面机械式说教的早期怀旧青春电影,校园青春电影导向性更弱,观众的自主代入空间更大,而相比于“青春”影片中沉重的自顾自说,校园青春的怀旧更像是一种“甜蜜的忧伤”,远离了意识形态的冲突与政治的规划。

影片怀旧的变化和消费社会的到来有很大关系。詹明信曾说过,“怀旧电影从来不曾提倡过重现历史内涵的论调。相反,它在捕捉历史‘过去’时是透过重整风格所蕴含的种种文化意义,把焦点放在重整出一堆色泽鲜明的、具昔日时尚之风的形象”[6]。电影中展现的怀旧并不是对历史的客观刻画,而是通过故事场景的再现精心打造观众心中所需求的感情,缓解对日渐逝去的岁月的感慨,弥补个人理想中的青春,并达到逃离现实的目的。美国学者茨威格曼认为,怀旧源于人类自身所经历过的或正在经历的某种剧烈的变动或断裂的生活经验或生存体验,由此产生出一种返回家乡的冲动,以此来弥补现实生活所导致的不连续性。[7]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剧烈变革带给人们强烈的破碎感,物质生活的丰盈与精神生活的空虚使人们丧失了原本确定的身份定位和文化认同,焦虑的积攒使怀旧成为一种自发的冲动。而青春怀旧电影恰好提供了一种将青春与现实勾连起来的可能性,提供了一次从现实的压力中逃离的机会,实现了心灵上的“返乡”冲动。

总的来说,消费社会下的怀旧电影通过给予人们想象性的“返乡体验”满足了当下电影观众的消费需求。虽然生活在巨大压力下的人们需要一种逃离现实的渠道,但由商业利益驱动的影视产品只是利用大众来消费怀旧。符号化的外在拼贴下,归根结底只是消费文化下的速成产品,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深度的缺乏。

四、结 语

校园青春电影无论是从人物设置、身体景观设置、故事年代设置上,都形成了类似的模式,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过度的怀旧与复杂的爱情设置都使得影片内涵流于表面,人物设置脸谱化、单一化,展示的青年形象比较片面,对青春的刻画不够深刻。相比于已经形成明显类型特色的日本、泰国、美国等地的青春电影,仅仅凭借符号化的怀旧方式与商业化的爱情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在立足商业的同时,也应该推出更具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

以上总结的模式是校园青春电影普遍的共性,但这种象征使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化和破格的。类型电影遵循的是一套创作者和观众都熟知的套路或规则,在熟知中展开对话,在陈规中寻求创新。类型电影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校园青春电影有着当代人潜意识中的心理情结,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在不断发展、深化,青春电影也会与这些认识共同发展。虽然目前对于国产青春电影有许多争议,但类型电影正是在观众的选择中逐渐完善,青春电影也会在模仿与创新中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M].冯欣,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郝建.类型电影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陶东风,胡疆锋.亚文化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J].电影艺术,2001(02).

[5]王彬.颠倒的青春镜像――青春成长电影的文化主体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11.

[6][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M].陈清侨,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青春定格篇7

一、青春期的外在表象

首先,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得很浮躁或者很烦躁,做事不够认真,心态不够沉稳,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这些看法往往不够成熟,也不够合理,但是又不乐意接受别人尤其是长辈的意见。表现在学习方面,经常是老师一讲他们就觉得自己会了,但是真正自己做的时候又不会了。背书的时候最多看几眼就觉得已经背熟了,然而书一合上就背不出来了。其次,青春期的孩子易怒,往往是一件很小很平常的事情,就会激起他们的不满和愤怒,这个时期的孩子对自己不满的事物的包容度约等于零。比如,有的时候,父母做的饭菜不合胃口,也要大发一通脾气。第三,也是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叛逆,说白了就是跟家长、跟老师对着干,很多学生甚至觉得这样做很“酷”。你说东,他偏偏要往西。就我接触的孩子里面,具有这一特征的孩子基本上是以此为乐并且乐此不疲。我曾经在一个初三孩子的QQ好友印象里看到如此的评价:“有个性,和老师唱反调。”而这个孩子在平时也很喜欢跟老师、家长唱反调。如此看来,叛逆在青春期的学生中普遍存在,也是备受推崇甚至是羡慕的一种特质。

二、隐藏在青春期背后的心理分析

青春期,是学生从少年慢慢过渡到青年的阶段。这个阶段,除了身体上的变化之外,学生的心理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再是那个对老师和家长言听计从的乖宝宝,也不是男孩、女孩手拉手两小无猜的小可爱。他们的内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以及经历的慢慢积累,他们的心智变得比以前成熟,他们的人格也变得越来越独立。当这样的变化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他们便对各种事物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并且他们觉得自己的看法足够成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在成年人看来,他们的看法又比较幼稚,所以,大多数老师和父母对青春期孩子的看法,都给予了无情的否定。孰料,正是这一个个否定,最终导致了这些孩子的叛逆。而且在给予否定结论之后,老师和家长们往往也没有给出一个能够让孩子完全信服的理由或者其他结论,这就让敏感的青春期孩子感觉到强烈的不被认同且又不被说服,他们认为这是极其粗暴的否定和不信任,潜意识里的敌意由此萌芽。时间一久,孩子跟老师以及家长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敌对情绪也与日俱增。而这个时候的孩子也没有真正的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朝着与老师和家长的对立面走去,专干“唱反调”的事情,用自己的想法和实际行动去和否定他们自身价值的人抗衡。更有甚者,会去寻找一个看似能够实现所谓“自身价值”的精神依靠,只要是老师和家长反对的,都是他们所崇尚的,而这往往是早恋或者暴力……

三、影响青春期孩子的客观因素

青春期每个人都会经历,但是青春期的表现却是因人而异的,这背后的客观原因错综复杂,总结起来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

1.家庭的影响

家庭尤其是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决定性的。首先,父母的思想层次、日常的行为习惯,孩子都会耳濡目染。如果父母不能在生活中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往往也不会行得正。另外,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心理健康发育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讲,幸福家庭里的孩子心理相对比较健康,而不幸的家庭往往会使孩子的性格变得脆弱、孤僻或者叛逆。在青春期的时候,这些性格上多多少少有些缺陷的孩子就会表现得比一般孩子更加难以管教。

2.社会环境的影响

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日渐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使得现在的孩子汲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这是好事,但有时也是坏事。比如,网络中有很多不健康的或者非主流的东西,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青春期的孩子对于事物的好奇心正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吸收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所以他们吸收不利信息的能力和吸收有益信息的能力几乎是相当的。当不健康、不正常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青春期孩子的表现就会显得异常强烈。

四、如何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孩子可能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所以每个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质也千差万别,我们不可能也没能力制定对于他们每个个体都适用的教育方式。但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共性的,我们的教育工作就需要从这些共性着手。

1.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被“尊重”

青春期的孩子相信自己有分辨事物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建立民主的氛围,在非原则性的事情上要与孩子商量,在孩子提出合理的想法或建议的时候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以及赞赏。只有充分地尊重他们,给他们平等、公平的感觉,才能拥有跟他们沟通的钥匙。

2.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好面子

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很怕没面子,尤其是在同学和朋友的面前。所以,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千万不要在公众场合批评他们,可以在私下里单独与他们沟通。不分场合的批评,不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阻碍他们与我们之间的沟通。

3.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多鼓励

青春期的孩子喜欢表扬,喜欢鼓励,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正强化”。很多案例表明,适当的正强化可以使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使自甘堕落的孩子变得积极、自信,使青春期的孩子变得温顺、听话。这种鼓励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无需拘泥于形式。但是,这种鼓励要自然、不刻意,要让孩子觉得你是真诚的。

4.青春期的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强

青春定格篇8

一、成长的味道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经常在作文里看到一句话:“我的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齐涌上心头。”有人说成长的味道也是这样的,但是我却有些不认同。

当你被人曲解冤枉的时候,心情是酸的;当你取得了成功时而高兴的时候,笑容是甜的;当你经历失败挫折的时候,内心是苦涩的;当你因遇到趣事而开怀大笑的时候,生活是麻辣的;当你因失望愤恨而伤心时,泪水是咸的……

但是当时光吹老了少年,日子过了好多天,所有的味道都将变甜。他们埋藏在你的记忆深处,成为你人生的记号……

二、人生的记号

人的一生都在改变变得不只是身边的美女保镖,不只是手中的现金股票,不只是身上的皮衣外套,更重要的是人的心灵,人的性格。

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人生,就是人的心灵升华的过程。“事实本就如此,人的一生都在成长,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都会懂得越来越多。正因为如此,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咸都会帮助我们成长。

当某天,年华已更改,青春已不在,功名如尘埃。你会想起那成长中的各种味道,他们就像一个记号一样永远保存在你的人生里,你回忆起这些事的时候,就会幸福的微笑……

或许有人会说我想得太远了,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少年,正处花季,美好的青春年华,不需要去想那么远的事情。但我不禁想问,不论青春多么美好辉煌,不也是短暂的人生中的一部分吗?

三、青春的怀抱

诚然,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灿烂的一部分,许多人功成名就,安享晚年的时候都会回想起自己短暂美好快乐的青春。青春中的我们阳光开朗,无忧无虑。可惜,青春终将流逝,它只是我们一个暂时安全的怀抱罢了。

既然是怀抱,总有一天要离开。只有离开少年花季,青春已然不再那样充满活力,才能体会到人情冷暖,体会到社会残酷。经常有人说我们要保持一颗童心,这里的童心指的是什么,难道要像老顽童一样整天疯疯癫癫的像个老小孩吗?其实童心说的就是我们青春年少的的那股朝气那份自信那份乐观,有句话说得好:”不自信的人首先不值得被相信。“但是现在有些少年在朝气蓬勃的青春都没有自信,长大以后还怎么有自信的?所以我们要有自信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当然必须要快乐,要”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因为我们学习是为了自己。

我们现在的学习不正是为了自己以后的未来作打算吗?不正是想要在脱离青春走向残酷的社会后拥有立足之地吗?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的学习是为了未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也都不止一次的幻想过自己的未来。

是啊,未来,多么美好的字眼,多么令人期待的明天!然而你知不知道是什么决定了你自己的未来?要靠什么才能在未来获得美好的生活?

四、未来的依靠

我们都知道,命运是不可预知的。命运,就是命中注定和运气。运气我们无法改变,那我们怎样改变未来呢?在未来的道路上,谁是你最大地依靠?

有人会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但是我还想告诉他们一句话:“万事靠自己。”你的未来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与你的性格学识也有很大关系,但最根本的,每个人的都不同的是他们的成长经历。也就是成长的味道,人生的记号。你的经历决定了你的性格,经历的越多,你的性格越成熟稳重,这正是普通孩子与富二代最大的区别。

只有学会在成长中体会人生,才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结语

青春定格篇9

青春宝能在高端礼品市场有所收获吗?用脚拇指都能想到,定价1760元的青春宝保健品,只能用来送给青春宝少数高层员工,因此可以断定,青春宝永真片精典版的真正销售不会超过××盒。

长期走低端、低价、促销路线的青春宝,已经在销售者心中成为大众化、低端的代名词,看看2010年其在公交车上播出的促销恶俗广告就知道了。根据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消费者对青春宝的价格接受度在××元以内。可见青春宝的品牌溢价能力相当有限。

战略徘徊不定可能是1760版的深层次原因。

你会问,连我都知道的结果,青春宝的朱永亮会不知道吗?当然知道!那青春宝为什么会推出这款价格高到火星上去、注定只能过节送给员工的产品?

让我们先看看浙江保健品市场的情况——

龟鳖丸长期占据儿子送父亲这一礼品市场;

元邦自08年重新定位为“家庭健康礼品”后,销量翻了一倍;

21金维他极力讨好年轻消费者的心,希望成为他们送父母的选择;

生命维他、富硒康、雪源康、胡庆余堂….浙江保健品企业扎堆礼品市场;

脑白金就更不用说了。

礼品,已占浙江保健品市场的大半江山。而青春宝一直在做功能还是做礼品的定位中徘徊。做功能,市场规模越来越小;做礼品,青春宝难以割舍固有消费群体。模糊不清的定位已使青春宝在礼品市场的竞争中落后于对手,只能通过不断的大力度促销、买送来刺激市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青春宝试图通过高端产品提升其品牌形象,从而提升其在礼品市场的竞争力。

确定细分市场、摆脱恶俗传播。

然而,通过一款高端产品能否带动青春宝的整体品牌形象呢?

当然不能。难道中国某个服装企业自己把自己一套衣服定价在10万元,就能提升品牌形象吗?这纯属扯淡。

青春宝如何面对接下来的尴尬与中秋、春节2个保健品传统销售旺季?

首先,确定细分市场。对于进入哪个细分市场不要再徘徊了,如果从长期的战略考虑,青春宝坚持做产品功能是没有错的,保健品最终要回归功能。但是在浙江这个变态的市场,做礼品是现实的选择。青春宝现在也在这么别扭的干了,只不过干的不彻底。但是并不是说做礼品市场就完全放弃产品功能,淡季做功能、旺季做礼品,是个不错的方法。

青春定格篇10

手牵手,父母伴我们启程走进青春;

兼并肩,师长陪我们奔跑追逐青春;

心连心,你我他在命运的琴弦上谱写青春。

谁该为我们的青春买单?你无言,我无言,大家都无言。或许我们都经不起时间的拷问,就匆匆给青春画上了句号,但那不该,不该是我们应有的人生。

风雨无常,父母的手再温厚也只能温暖我们一时半刻而非永远;师长的陪伴也只能定格在仅有的几年情谊;社会,投来的期冀和希望也只是我们青春的一个筹码,青春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永远都幸福的人生。

曾经,为那个大学生感动得落泪,只为他用自己书写的青春向我展示了男子汉的坚韧刚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或许洪战辉应该手捧着四面八方而来的捐助去继续青春,或许他该凭着学校与家庭的关怀去追求另一种人生。但是,洪战辉,他没有。再难也要一个人踏实地走过,再苦,也不接受社会一分钱的捐助。这就是他的坚守,坚守青春,选择自己的青春。

也许,你会认为他是造作,也许你会认为他冷漠,也或许,你把他定格为男子汉的倔强与任性。也罢,青春是自己的舞台,为自己的青春买单是洪战辉人性的亮点。

相反,社会上那些靠别人买单的人。却似乎平淡而漠然地走过青春的舞台,只留下永远的遗憾。记得有篇报道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兰州市民周女士收到儿子千里寄来的脏衣。这怎能不让那些在温室中成长的花草深深低下他们的头呢?家长的溺爱让他们迷失了道路,师长的宠爱又让他们时刻以自己的成绩来定位人生,社会呢?又在为他们营造保护的氛围,摔倒了他们会大哭,永远不会考虑如何站起。在青春的舞台上,他们只是被人搀扶的弱者。

我想,父母爱孩子都是天经地义,学校和社会保护孩子也是应有的本分。但是,孩子的青春不是用无边无境的爱做筹码的,他们想要放飞,就让他们飞吧,飞翔在湛蓝色的天空下,飞翔在广阔的海洋上,去搏击长空,俯瞰人生。

青春,要有保尔的精神,要能绝境中求生,要有爱有痛,不在爱的旋涡中丧生,只激流勇进,追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