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英语十篇

时间:2023-04-10 17:50:23

世博英语

世博英语篇1

世博英语演讲稿

On December3, 2002, the Bureau of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s (or call it BIE) announced that Shanghai will host Expo2010. the BIE had received bids from five cities to host Expo2010. Among the 5 nice cities, the BIE chose Shanghai at last! It’s really an exciting news for not only Shanghainese, but also all of Chinese people. Here are some details about it.

世博英语演讲稿

Loot at this profile carefully. The title is “The 2010 World Exposition ,Shanghai, China ”。 this is the logo.

And the theme is “better city., better life”。OK, let’s guess who is the image representative? Yeah, you’re right, Yao Ming!

世博英语篇2

on december3, XX, the bureau of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s (or call it bie) announced that shanghai will host expo2010. the bie had received bids from five cities to host expo2010. among the 5 nice cities, the bie chose shanghai at last! it’s really an exciting news for not only shanghainese, but also all of chinese people. here are some details about it.

loot at this profile carefully. the title is “the 2010 world exposition ,shanghai, china ”. this is the logo.

and the theme is “better city., better life”.ok, let’s guess who is the image representative? yeah, you’re right, yao ming!

世博英语篇3

World Expositions are galleries of human inspirations and thoughts. Since 1851 when the Great Exhibition of Industries of All Nations was held in London, the World Expositions have attained increasing prominence as grand events for economic,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serving a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displaying historical experience, exchanging innovative ideas, demonstrating esprit de corps and looking to the future.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从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至今,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盛会,成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

With a long civilization, China favors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loves world peace. China owes its successful bid for the World Exposition in 2010 to the support for and confid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it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xposition will be the first registered World Exposition to be held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which gives expression to the expectations the world’s people place on China’s future development.

具有悠久东方文明的中国,是一个热爱国际交往、崇尚世界和平的国度。中国取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将是注册类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支持和信任,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瞩目和期盼。

世博英语篇4

2010World Expo will be held in Shanghai in China, this is the first timethat China hosted the World Expo. The theme of the Expo is "BetterCity, Better Life"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Organizers expected toattract 70 million visito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attend, at thesame time it is also the largest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Expo. Theemblem of the Expo with the main colors of green, expressing theChinese people for the future, 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create passion.

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在我国上海举行,这是第一次由我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Life)。主办机构预计会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前来参加,同时它也是世界博览会史上规模最大的。此次博览会的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世博英语篇5

的到来,努力的学英语呢,不信?你瞧!

春节的前几天,我们吃好晚饭,看电视的时候,正调到了《希望英语》,我刚想换频道,奶奶忽然说道:“别换!你们都会一点英语了,可我...可我却只会YES和NO,咱可不能丢上海人的脸哪!”我听了,乐呵呵说:“好吧,奶奶只要你有信心,从今天开始,我每天给你上一节英语课吧!”奶奶笑眯眯的直点头。

这时,我走进卧室,拿出了我“珍藏”以久的1年级英语书,我让奶奶听我先读一句,她再读一句。

“THANK YOU”我念道。“三克油?”奶奶很疑惑,“英语可真奇怪,怎么会有这种句子?”我们顿时捧腹。

大笑,我好不容易从哈哈大笑中停了下来,说道:“是THANK YOU!”

从那以后奶奶无论在做任何事,都会练习说:“THANK YOU”,可却总说成“三克油”。

我为了,让奶奶学习英语的进度更加快速,更快的为世博会做出贡献,每节课后都要进行测验,

让奶奶把课堂上里所学的单词都背一遍,如果背不出,那就得罚抄字母表,但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奶奶竟想作弊 ,可被我发现了。因此 ,她更认真的开始学习英语了。

三天后,奶奶终于会读这一句了,可又被“how are you?”难倒了,她觉得读了几天还读不出,她便对

我说:“我读了几天都没读对,我都不想学了。”“没关系,没有努力试过,怎么知道结果?还要坚持学呀!”奶奶听了我的鼓励,认真的练习了起来,我也就不打扰她了。

过了好几天,我见奶奶有很大的进步,便让她学习世博口号,可没读几句,没有一点英语基础的奶奶就

有点摸不找头脑了,我只好一句一句的拼给奶奶听,而且每天早晨,我都一遍遍的读给她听。果然,功夫。

世博英语篇6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读者认同;外宣翻译

1 读者认同与外宣翻译

纵观翻译理论的发展史,翻译活动的重心是从原文原作逐渐向译文读者转移的过程。传统翻译观中译文读者往往被忽视,20世纪语言学理论成果被引入翻译研究后,对文本功能的重视逐渐将译文读者纳入翻译研究的范围。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文读者成为翻译研究的热点,读者对译文的认同也越来越受到译者的重视。跨文化交流下的翻译研究,已从单纯语言文字层面的转换变成作者、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交流,在翻译过程中,译文读者同时反作用于译文,文本意义价值的实现越来越依赖于读者的反应和认同。

在居于主流地位的传统译论观点中,翻译活动始终要围绕原文的意义中心,译者居于翻译活动的从属地位,其任务是解读居于权威地位的原作的意义,译文读者则完全缺席。在西方第一部翻译理论专著《论翻译的原则》中,作者亚历山大・泰特勒提出的翻译三原则仅要求译作在思想,风格,通顺三方面与原作保持一致,其后的翻译理论大都围绕译文是否应该保留原作的形式开展争论。

当代译者开始摒弃刻板的理论教条,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和质朴平易的语言,力求让更多的读者看懂。英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的观点认为,针对信息和呼唤的文本,以读者为中心,重视读者的接受能力,强调译文语言的自然流畅。在中国90年代影响最大的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在其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的翻译指导思想中,突出了“内容为主,形式为次”的观点,强调以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为依归,以译文和译文读者为中心。文化学派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针对语言学翻译观的局限,提出了文化翻译观,认为应当把翻译单位从人们接受的语篇转移到文化转换,翻译不只是一个译码-重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个交流的行为,翻译应该重视文本在译语文化里功能的等值,要满足文化的需要和一定文化里不同群体的需要。

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为主要传播对象的交际活动。(张健,2013)外宣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深入了解并尊重读者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上的特点和需求,将对外宣传变成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以获得最佳宣传效果。为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应该熟练运用“外宣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根据“三贴近原则”,为了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译者应该根据译文读者的接受习惯,对源语文本进行调整,以获得译文读者最佳认同和接受。

上海世博会,是一次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友好交流的契机。导览手册作为世博会重要的外宣资料,承担这对外宣传和介绍世博会的重要任务,其翻译质量将对世博会的举办效果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读者认同的角度,分析《2010年世博会官方导览手册》(以下称《导览手册》)的特色,探讨旅游类外宣翻译可采取的策略。

2 外宣翻译中读者认同的体现

寻求目标语读者认同意识意味着目标语读者对中国的认知结构。外宣翻译的目标语读者,特别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英美人士对中国的情况了解甚少,针对这种情况,在外宣翻译时,译者必须重视不同社会文化差异,进行“解释性翻译”。通过解释性翻译,对中国独有的事物添加必要的时间概念、背景知识或关联性信息,贴近西方读者对中国的认知结构,以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寻求目标语读者认同意识还意味着重视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擅长综合、形像思维,西方人擅长分析、抽象思维,思维方式在语言文字上的差异表现为,中文是重意合(parataxis)的语言,行文上讲究音韵和节奏,句子常常呈松散的流动型结构,英语是中形合(hypotaxis)的语言,行文结构严谨,逻辑缜密,表意精确,句子呈一SV为主干的树形立体结构。对于这类句子的英译,必须首先深入原文的深层结构,从英语的思维角度理清原文的信息重心、主次结构与相互关系,然后明确英文的主干结构,按显性的句法关系,组成有机规范的英文译文,以复合译文读者的思维习惯。

寻求目标语读者认同意识也意味着重视英汉两种语言背后在文化传统、修辞风格和审美习惯方面的显著差异。汉民族倾向于将主观情理与客观物象融为一体,讲究气氛的烘托与意境的体现,行文遵循美的传统,为了加强语气,常使用丰富的修饰词,甚至使用重复或对称的表达,为增强美感和气势,特别青睐四字结构。西方民族则与此大相径庭,倾向于物我分离和对立,主观对客观进行摹仿和再现,行文偏重形式、写实和理性,突出个性,注重逻辑理性,用词强调简洁自然,描述突出直观可感的风格,让词汇之间的修饰关系在呈空间构架的上下文中体现,为突出英语理性的特色,英语表达须“清晰、适切、自然、鲜明、生动”,不如汉语能突出体现“文采”和“韵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英语读者的接受心理和审美习惯,用简洁直观,准确贴切,地道流畅的英语对气势宏伟、文采华丽、行文对称的汉语原文进行重新译写,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3 读者认同角度下旅游类外宣翻译策略――译写

旅游类外宣文本翻译效果如何,取决于文本能否得到读者积极的反映。因此,在翻译以读者认同为导向的旅游类外宣资料时,通常要根据译文读者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采取灵活的手段,对原文进行调整和改写。结合《导览手册》的英译,具体举例如下: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表达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原文是导览手册扉页上对世博会会徽的简短介绍,是汉语典型的归纳型表述方式。在英译时,应该充分考虑英语表述观点型段落特点,首句点出世博会会徽的人文追求的主旨,然后说明该主旨是怎样通过会徽的精心设计来体现的,其“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完全可以表述成“通过沟通和理解达到合作和欢聚”的共同追求。此外,导览手册的读者对象是游客,向游客发出邀请,因此在语气上应找到与游客(此处是手册的读者)找到共同点,在此,不妨把“积极追求”改写为“我们共同的追求”。笔者试译如下:

The emblem for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showcases the effort to focus on the humanistic core. It resembles the Chinese character “世” (meaning “the world”) and the image of a family holding hands, symbolizing the happy family of mankind in our common pursuit of “cooperation and reunion through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以下是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设计理念介绍: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寓意为“四海之宝”。它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

蓝色:充满包容性、想象力、象征充满发展希望和潜力的中国。

头发:像翻卷的海浪,显得活泼有个性,点明了吉祥物出生的区域特征和生命来源。

脸部:卡通化的简约表情,友好而充满自信。

眼睛:大大、圆圆的眼睛,对未来城市充满期待。

身体:圆润的身体,展示着和谐生活的美好感受,可爱而俏皮。

拳头:翘起拇指,是对全世界朋友的赞许和欢迎。

大脚:稳固地站立在地面上,成为热情张开的双臂的有力支撑,预示中国有能力、有决心办好世博会。

“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原文以海宝的寓意与“人”的核心创意统领全篇,然后对海宝身体各部分的设计理念分别进行介绍,最后点明“人”的理念怎样体现世博会的主题的,把“人”的核心创意与世博会的主题有机结合。全篇结构简洁清晰,主旨部分与细节部分详略分明。笔者认为,本篇译写的重点是把对海宝身体各部分描写的分散段落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段落,分主次信息组合成复合句子结构,复合英语的表达方式,可以提高篇章的可读性。此外,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中也应该做到简洁和信息重心突出,简洁清晰的段落更符合英语规范句子的表达方式,符合英语思维习惯。笔者试译如下:

The mascot for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HaiBao (literally “sea treasure”), is a cartoonish form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人” (meaning “people”), embodying both the good will of the peace-loving Chinese and the people-first conception expressed in the emblem.

Sprightly, lovely and friendly, HaiBao is ready to welcome friend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HaiBao is presented as the beloved son of the sea with an ocean-blue body and tossing hair like the rolling waves. Its big, round eyes sparkle with anticipation for visitors. Its cheerful smile and raised thumb express the warmth of the Chinese people. Poised in an easy and confident manner, HaiBao is stretching its arms to embrace you and guide you to the breathtaking extravaganza.

The Chinese character “人” features two strikes relying on each other, carrying the conviction that we are the world, and that 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 and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and the society so as to build a better city and enjoy a better life.

4 结论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形式,读者认同是译文实现其价值的检验手段;翻译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检验传播得失成败的关键在于传播效果和读者反馈。旅游业的主要性质是服务游客,其的发展取决于能否吸引更多的游客。所有这些因素表明,旅游类外宣翻译应该把读者认同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为了得到读者认同,译者应放弃原文文字和结构的束缚,采取灵活手段,在充分传达原文信息的前提下,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对原文进行改写性翻译。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Nida, Eugene A. & Taber, Charles 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3]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衡孝军,等.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市外宣用语现状调查与规范[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

[5]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6]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7]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导游手册[Z].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

[8]张健.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宣翻译“变通”策略刍议[J].外国文学季刊,2013(01):21-30.

世博英语篇7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外婆,外婆爽快地说:“好啊好啊,就先教我吧!”

立马,我便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

第一天,我先教外婆最简单的26个字母,外婆虽然发音不准,但她还是一遍一遍地跟着我读,学了两个小时,外婆终于能背字母表了。第二天,我又开始教她最简单的礼貌用语:“hello,goodbye…”可刚学了没几个,问题就来了。外婆毕竟是老年人,记忆力衰退了不少,刚讲了不久的单词,半天一过就忘了。

我有些灰心,但我又转念一想:做任何事都会有困难,只要坚持到底,就会成功。我特地针对外婆施行了两种方法:一是清晨朗读法,我会给外婆一盒磁带,让她每天起床后,跟着磁带念15分钟。二是谐音法,就是碰到难的单词,用中文代替,既有趣又好记。

两种方法实行后,外婆的英语学习果然大有进展。而且每次“上课”的时候,她都很认真地记笔记,还爱提问,我也不厌其烦地回答。

两个月后,外婆不仅能背单词和词组,还知道好几句短句呢!我还出了一些关于词汇和翻译句子的题目。令我大为惊奇的是,外婆竟然得了100分!

不久外婆和她的“姐妹们”参加了小区学英语组,外婆还成为了“学习委员” 呢!

一次, 我和外婆出去逛街,遇到两个外国人问路,外婆用英语为她们指路,

令我大为惊喜。

世博英语篇8

《世博周刊》目标读者定位为世博会的国内外参观者、企业界、科技界、会展界人士等,为国外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搭建一个新颖、深入、独家、具有趣味性的传播平台。

与传统的外宣期刊不同,此次《世博周刊》在外宣上体现两大特点:一是在内容上主题明确,上海世博会是所有话题的起点和中心;二是在发行上主要面向国内,面对的是“走进来”的外国读者。为此,《世博周刊》在五个方面体现出自己的努力。

第一,紧紧扣住世博主题。世博会是一场嘉年华,世界各国都将在这个舞台上,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世博周刊》主要体现的是中国搭台,各参展方唱戏,注重全面、综合、平衡地反映各个国家、各个参展方、参展企业,还有国际组织在世博会当中所进行的各种精彩展示、文化活动和精彩论坛。《世博周刊》每期主打的“独家策划”都是围绕世博提炼出一个话题,以一组文章烘托世博主题。如在创刊号中,杂志推出的“独家策划”是“一切始于世博会”,不仅邀请上海世博局主题演绎部部长季路德剖析世博会的意义和价值,还系统梳理了世博会历史中对后世有深刻影响的人、物和事件,通过《世博铭记的10个人》和《世博炫奇150年》等文章,让读者在厚重而有趣的氛围中了解并感知世博会。与此同时,“场馆进行时”、“科技与环保”等栏目都将从各自角度对本届上海世博会进行巡礼报道。

作为与上海世博局合作创办的刊物,《世博周刊》将在内容资源上得到上海方面的有力支持。外文局上百名世博记者也将会为杂志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此外,外文局还借助多年的外宣积累,直接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撰写文章,如日本国家馆馆长已经受邀供稿,他将以日记的形式,在《世博周刊》日文版记录他个人的世博观感。

第二,为读者提供大量实用信息。为了满足国外游客的需求,《世博周刊》将体现出实用价值。内容不仅有世博园内的国家馆日等场馆主题活动,还将囊括上海及周边的衣、食、住、行等旅游信息,为来华的外国人提供指南。这些信息将占杂志总内容的15%至20%,并以图表、地图等多样形式呈现,简洁明了,方便实用。

例如,地图按照内容需求,就表现出不同形式:一是整个世博园区的示意图,以及场馆的具置;二是上海整个设施和交通图,包括交通设置的情况。如果在世博会期间有些交通受到管制,就会在图上及时反映出来;三是上海地区以及上海周边地区,甚至包括北京的旅游景点图,让国外游客在看完世博会以后,了解在上海和在上海以外还能够游览哪些地方;四是饮食地图,通过地图的展示,能够给读者提供直观、方便的服务。

第三,依托世博传播中国。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它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的是上海的形象,更是中国向世界呈现的一张国家名片,传递着中国与世界的友谊。事实上,国外来华的世博游客也不仅仅关注上海。有调查显示,超过75%的外籍人士计划在世博期间前往北京、杭州、苏州等地旅游观光。中国外文局作为对外宣传的“国家队”,在对外传播中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对国外读者的信息需求也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在《世博周刊》中,中国外文局权威的国情信息将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让读者在体验世博快乐的同时,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当展。

第四、立足中国,展现世界。《世博周刊》不仅要报道世博,还要围绕世博会报道中国,报道世界。所以,《世博周刊》也力求跳出世博会本身,从中国大的文化角度,甚至围绕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来充分展示各个国家,以及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对于这次世博会主题的理解和诠释。

第五,呈现漂亮、地道的外文表达。近年来,在日益频繁的中外交往中,洋泾浜英语、中国式英语时有出现,不仅闹出笑话,更造成误解,产生了负面影响。此次面对大批来华的世博游客,依托于中国外文局的《世博周刊》将努力向国外读者呈现漂亮、地道的外文表达。具体承担《世博周刊》英、日文版编辑工作的是中国外文局所属北京周报社和人民中国杂志社,均为具有数十年外宣积累的杂志社。两社除了为《世博周刊》配备优秀的采编译人才,还将分别邀请外国专家为杂志语言把关,确保《世博周刊》外文版语言地道,贴近外国读者阅读习惯。

中国外文局英文专家凯瑟琳女士来自美国,她从《世博周刊》开始筹备到2010年10月世博会闭幕,都要参与这本杂志英文版的编撰工作。她拿着英文版《世博周刊》说,我为这本杂志工作,这是我多日来工作的一项成果,《世博周刊》在我眼中十分完美。在谈到有关杂志的工作计划时,她说她将集中报道世博会中让人感兴趣和让人兴奋的新闻事件,并从其他各个角度报道世博,帮助海外人士更好地了解上海世博会。作为一名美国人,她说一切有关世博会的消息都令她着迷,能参与《世博周刊》的工作也让她十分兴奋。如果有机会到世博园参观,她特别希望能到各个国家的展馆看一看,但她表示,最让她感兴趣的还是美丽的中国馆。

世博英语篇9

关键词:文化 博物馆文本 翻译

一、引言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学说,即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作为文化的载体,博物馆文本是文化的沉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为了研究中国历史和山西文化,山西博物馆文本英译似乎成了必不可少的历史需求。

二、博物馆文本英译的原则及策略

博物馆文本作为科技文体的一种特殊形式始终遵循科技英语翻译的原则和标准:忠实、通顺。忠实是指译文应忠实于原文,准确、完整、科学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包括思想、精神与风格。译者不得任意对原文内容加以歪曲、增删、遗漏和篡改。通顺是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符合规范,用词造句应符合本民族语言的习惯,要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语言,以求通顺易懂。不应有文理不通、逐词死译和生硬晦涩等现象。

美国翻译理论家Venuti在《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一书中提出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遵守目标语言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公然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需求;或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主张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派”提出译文不仅要克服语言的障碍,还要克服文化的障碍,而译者的责任之一就是避免文化冲突。同时,译者也是“传播者”,他不应对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提出过高的要求,而应尽可能的是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化派”提出翻译的主要目的是文化间的交流,源语文化将会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

三、山西博物馆馆藏物品名称英译经典赏析

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其中对于7个历史文化专题的翻译堪称经典。如图表:

原文中的四字词在英译时被“The +名词+of+名词或名词词组”的简单结构所替代,充分体现出了博物馆文本翻译重视实用性的特点。博物馆文本是描写性文本,其功能是传递展品信息,与重视传达情感意义与美学意义的文学翻译相比,简洁与不夸张、不浮华的语言正是博物馆文本翻译所需要的。

另外,在展板“邦国遗珍”中的介绍“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早期晋文化既承继了宗周文化,又受戎狄文化影响,呈现出独特的风韵。”被译为了“The unearthed cultural relics showed that the early Jin culture inherited that of Zhou and was influenced by western and northern tribes, thus forming its special flavor.”4其中的“戎狄文化”中的“戎狄”按照当时版图上戎狄所处的地理位置,巧妙翻译成了western and northern tribes。这样的翻译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戎狄”的形式――晋国周边的方国,为不了解中国历史的外国游客提供了明确的信息。

四、山西博物馆馆藏物品名称英译错误探析

1.由于对文化了解不够,导致用词不够准确

晋侯风采展板上将标题中的晋侯译为“Princes of Jin”,而内容中的晋侯译作“Jin Marquis”。Marquis指侯爵,prince相当于周朝的天子,显然,这里用marquis表示诸侯更为妥帖。

2.译法的不足与缺憾,失去了博物馆文本传递文化信息的作用

“晋姜簋”被音译为了“Gui of Jin Jiang”。这样的翻译对不了解中国历史的游客而言没有太大意义。

3.对于文化缺失部分的省译,使得特色文化无法传达

“失蜡法”是我国的传统铸造技术,可是在应用此技术铸造的展品“蟠蛇纹镂空鼎”的标牌上只有对“失蜡法”的汉语简介。笔者认为,对于传统工艺的介绍有必要做出英语解释,以加深外国游客的印象。

五、结语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它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沟通,更是深层文化方面的交流。山西博物院是山西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是目前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是将山西这一富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省份推向世界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在博物馆文本翻译过程中需要将文化与翻译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更准确更优美地去翻译博物馆文本。

参考文献:

[1]http:///history/id=17499006.

世博英语篇10

2010年世博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文明和谐的呼唤更是犹在耳边。上海获得了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世博会将是世界的盛会,是展现上海风采和形象的大好机遇。作为上海的一名小主人,我也与世博同行。

我的心里一直洋溢着一个想法??我要为世博会植棵树,让上海充满绿色。 三月的一天,我和姐姐一起去买了几棵树苗,准备一起到公园植树。到了公园,我们拿着铁锹分头干了起来,我和姐姐一铲一铲地挖了一个土炕,姐姐小心翼翼地把小树苗放进坑里,扶正,然后用铁锹把坑旁的泥土慢慢填进坑里,用脚踩实。可是因为我的力气太小了,铁锹又太重,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坑边的土拨进坑里。我们不断地往坑里填土,一直到把坑填满。最后我再给小树浇上一些水,一棵树就种好了。就这样,我们种了一棵又一棵……

2010年5月1 日,到时候,一定会有许多外国朋友来到上海。为此,我报了一个英语班。我的英语原本不怎么好,但是现在我已经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了。我还利用周末放假的时间,查找了许多关于上海的资料:上海世博会会徽、世博会吉祥物:海宝、上海世博会申办过程以及上海的历史……这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还让我感觉到我们生活的上海是个多么美丽的城市。

我与世博有个约会,我将与世博共成长,为世博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