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把孩子十篇

时间:2023-03-29 04:27:09

来把孩子篇1

小宁最大的问题是在学校和在家的表现反差很大。他在学校很乖,尤其在班主任老师的面前表现非常好,善于察言观色,经常说些老师爱听的话,做些让老师高兴的事,遵守纪律。然而在家却很任性,经常和姥姥吵架,不爱写作业,有时还骗家长,说老师没留作业,还经常大声叫喊,家里人都觉得他很“闹”。有一次,班主任老师去他家家访,小宁突然一反常态,表现得很安静,很乖,令家里人非常惊讶。在老师和他家长谈话时,小宁藏到门后偷听。老师问他:“姥姥、姥爷喜欢你吗?”他说:“嗯。”老师问:“你在家里听话吗?”他说:“嗯。”都不符合实际。

小宁的自理能力很差,要求妈妈照顾他的一切,甚至连鞋都会穿反。以至于在学校上轮滑课,他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才穿上轮滑鞋,刚要滑,老师就让同学们脱鞋准备下课了。小宁妈妈也确实非常愿意照顾小宁的生活,用她的话说“这孩子没我不行”。小宁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为此妈妈经常打他,有一次,小宁又挨了妈妈的打,挨打后的小宁突然说了句令妈妈大吃一惊的话:“你现在打我,等我长大了,你打不动我的时候,你自己想想该怎么办吧?”妈妈听后呆住了。

小宁有个令家里人反感的毛病,就是撕纸,撕后把碎纸藏到暖气后面。最可怕的是他还喜欢杀金鱼。开始是把金鱼捞出来用牙签扎死,还要扎瞎金鱼的眼睛,后来就开始把金鱼放在手里看着它,现在已经开始把金鱼捞出来从尾巴撕开。这些情况都是他妈妈对老师讲的。

一年后,小宁已经变成了全班甚至全校同学学习的榜样,因为他在学校任何方面都做得无可挑剔,但是回到家就变样了。妈妈为了告诉老师实情,经常到学校里当着老师、同学,还有小宁的面,说小宁在家表现如何、如何的不好,说到兴头上还要把孩子拉到跟前说:“小宁,你说,我说的对不对?”这令孩子感到无地自容。班主任老师怕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多次劝说家长不要当着孩子和其他同学的面揭他的短,但是家长充耳不闻。

王晓春点评:

小宁是个“想把自己藏起来”的孩子。他在家长面前侧重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行动上比较随便,而在老师面前则把自己的想法和行动一概隐藏起来。他在家中有一半是演戏,在学校则完全是演戏。

来把孩子篇2

有的家长爱问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而有的家长是这样问自己:“我怎样做,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我能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

重视孩子的学习不仅是落在言语上,更需要落实在行动上。

陈麦瑛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如此,她这一优点从她父亲身上继承了下来。她父亲在村里是一个勤勉、爱动脑的人,并有责任感,生活无论多苦、干的活无论有多累,她的父亲从来没有抱怨。她的父亲经常检查他们姐弟的书包,翻一翻他们的书,看一看书上的东西,经常问他们在学校里学了些什么,当他们姐弟说的时候,她父亲认真倾听。他们从心里感受到父亲重视他们姐弟的学习。

由于父亲的勤勉,日子虽然不宽裕,但她父亲对她姐弟书本上的费用从来不计较。所以她有别人没有的参考书,她比别人多一遍工夫。她的父亲的勤勉传给了她。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懒惰会让孩子吃尽苦头,勤勉会让孩子过上有成就的生活。孩子的勤勉,都是从家长身上学到的。

她在数学上做题每一个学年都比别人多了一遍,她的数学成绩一直是班里最好的。当年高考她的数学成绩是满分。别人考完试后,就放心地去玩,而她和弟弟不是,考完试就开始了大预习。

当陈麦瑛有了孩子后,无论工作多忙,她也不会对女儿夏小雨抱怨。她理解学习中的枯燥与艰辛,更理解孩子的学习需要有人鼓励。

优秀的父母会想办法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念头

发下新书来,她和孩子一起通读全部教材。女儿一上学,她再给孩子买一套数学题,让孩子做。一开始孩子相当听话,后来,小雨就反抗起来,说:“为什么我的同学都不这样做,我要这样做,为什么我要比别人多做一些呢?”

许多父母会遇到孩子问这样的问题,有的孩子胆子大一点是明着问,有的孩子不敢问,但心里也会嘀咕。

优秀的父母有定力,不怕孩子问这样的问题。

陈麦瑛给孩子解释这样做学习会有成就感,因为在学习中早晚会遇到更大的困难,一直培养能力后,应对困难的能力会比别人强。要想在这方面学好只有一开始就比别人付出的多,如果没有经过努力就考出好成绩,这并不是值得骄傲的事,反而要小心才是。如果不这样做,学习会更辛苦,因为听不懂,要多下很多工夫才能赶上进度。

娘俩在家里经常讨论学习方法的问题。找到能说服孩子的理由让孩子做正确的事,父母的观念首先必须是正确的。陈麦瑛也经常买一些教育的书看,从中汲取一些营养。有许多书对她帮助很大,她看到许多父母都在努力做好父母这一职责,看这样的书,不觉得自己孤单,努力前行的路上有许多人陪伴。

陈麦瑛对孩子的数学题都很熟悉,所有的拓展拔高题,她都会先做一遍。让孩子爱上不得不做的事之前,优秀的父母首先不找借口,先帮孩子熟悉“敌情”。

小雨的笔是班里孩子最多的,就这一点,她觉得父母重视她的学习。

她的数学错题本,是一个漂亮的日记本,她喜欢的颜色。她的草稿纸,是精制的本子,而不是随便的纸。

把抱怨的时间用来鼓励孩子

优秀的父母,比起眼前的分数来,更注重打好基础,不认真学习即使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表扬。

来把孩子篇3

看起来这是一个微观层面的战术选择问题,但实施起来却存在差别。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在黔南实施的援助项目,采用的就是希望工程的模式,尽可能走进深山,确认一个留不住教师的点,然后以事先筹足的60万元资金,援建新的教学楼,设立教师奖励基金,希望通过提高教师待遇的方法,来改善教师的困难处境,为嗷嗷待哺的孩子留住教师。她甚至考虑到了那个深山点,交通不便,没有市场,买不到菜,要为老师们配上电冰箱,一周采购一次,从而缓解、消除生活上的不便。我开她的玩笑:你是恨不得把沃尔玛搬到贵州的山寨了。

贵州97%的国土面积为山地与丘陵,大山纵横,地表被深度切割。这种严峻的现实,其实也不完全一无是处。比如优点之一,是保持了青山绿水。优点之二,是从人类学角度,保存了原生态优质的民族民俗文化,要不然经常GDP倒数第一的贵州,拿什么“秀”遍全世界,把真山真水转化成新环境文化经济的“卖点”?显然,民族文化、青山绿水,宜人气候,外加美酒茅台,将重塑今日贵州的新优势,把这里变成人类当今面临环境灾变与文化变异的 “归程”。缺点是,大山毕竟阻隔了交通,造成人类生产生活困难,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制约了乡村教育、公共医疗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山把贵州的生产力,逼在缺乏竞争力的死角,使贵州经济长期在低水平线下徘徊,民生艰难。

贵州需要扶贫。但从扶教的角度来看,多年的扶贫工作实践经验,似乎也揭示了扶教工作存在教育规模是否经济的问题。贵州农村贫困面大,大山把贫困切成无数个“贫困的碎片”,几乎洒满了这里的千山万壑,这些碎片上承载着的贫困人口,世世代代难于翻身。既然是碎片,那就意味着哪里都需要扶,可规模却很有限。比如我们在黎平调研就发现,这里居然还有300个乡村代课教师。他们分别一个人或几个人守着十几个或几十个学生,在那里维持低水平的教育。这表明分散的助学模式,虽能感动外部的健康力量,有被投入电冰箱的“机遇”,但总体上仍然很难改变山区教育,及其在不同层次困境里徘徊的现实。

来把孩子篇4

【关键词】:音标 欣赏 创意

1、这样的教材我不喜欢;

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唱歌,但却很少喜欢唱教材中的歌。学生不喜欢课本上的作品不外乎有下面几种原因:①必要的欣赏知识以及相关的音乐理论存储量少,就像只有小学一年级的文化却让他去读《三国演义》一样,没有丰富的“字词”存储,怎能读懂深奥的“经典名著”;②经典作品产生的年代久远,和现在的生活格格不入;③媒体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学生获取音乐食粮的主要途径,而媒体影响的正效应却不容乐观;④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枯燥,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或者打消了学生的兴趣。

2、这样的教学方法让我爱不起来;

我们上大学的时侯,《音乐教学法》告诉我们音乐欣赏课应该这样上: ① 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思想内容;②初听作品,有整体印象;③曲式结构分析,讲解作品;……于是我们毕业后便象一个个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把音乐肢解的支离破碎。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向学生讲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及德育渗透,而忽视了音乐的艺术性、审美性。雷默指出:“当艺术被看作是艺术,而不是社会或政治评说,不是一桩买卖,不是为任何非艺术目的时,那么它就首先是作为一种审美特征的承受者而存在的,虽然艺术也为非艺术目的服务,但审美教育首先关心的应当是艺术的审美作用。”教师与其用一种毫无美感的单调手法亦或喋喋不休的枯燥语言向学生讲解《国歌》的历史意义及艺术价值,不如让学生在《国歌》声中仰望五星红旗飘扬在香港上空,不如让他们感受2000年申奥成功时候的狂喜,不如让他们欣赏刘翔手举国旗跨上领奖台的时刻;我们与其向学生肢解示范《让世界充满爱》,不如播放有关奉献,有关爱心的片子,让学生自己诠释作品。贝多芬说:“音乐应当使人的灵魂爆发出火花”,那么我们老师就是引爆心灵的火焰,本身应该是炽热、强烈而富有激情的,一切枯燥的、冰冷的、麻木的思想和作为只能事与愿违。

当然,掌握作品曲式方面的理论和作品相关的内容是音乐教师必需的基本功,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作品、最大限度地发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教师一定要从“生本位”出发,自己当好导演,学生充当演员,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甚至教师可以故意设计一些“障碍”去锻炼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在真假共存中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3、为什么要我们这样理解?

阅读一本科学著作,学习一个科学原理,人们绝对不能随意加以发挥创作,但欣赏音乐恰恰相反,“欣赏者必须调动自己整个心灵通过审美再创作达到对艺术作品的超越,使艺术欣赏活动成为个人欣赏活动”这也就是说欣赏音乐时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性,那么后人用一种新的思维去分析它便会产生新的历史特性。比如我上《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这首歌时有的学生提出异议,他们说歌词没有时代气息。面对这样的意见,我们是顾及自己的面子一棒子打死,还是鼓励他们继续和自己“作对”呢?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新闻,小学语文考试出题:( )的海浪;( )的人流;( )的森林;标准答案是 汹涌澎湃的海浪;熙熙攘攘的人流;一望无际的森林;结果有学生回答:……无比疼痛的人流…… 面对这样的回答,究竟应该判对还是错,我觉得答案不是那么绝对,标准答案也不一定完全正确。所以,不要用标准答案去规范学生的理解,有时候我们真的跟不上时代了。

4、作者的创意怎么会这样呢?

来把孩子篇5

孩子的爸爸一般不做声,但有一天,孩子的爸爸开口了,爸爸说:“明天爸爸给你找个妈妈来。”

有一天,孩子的爸爸就带了个女人回来。孩子的爸爸让孩子喊女人妈妈。孩子一眼就看出女人不是妈妈,孩子没叫。这是个一脸凶相的女人,孩子不喜欢她,还有点怕她。但女人怀里抱着一只狗,一只毛茸茸的小白狗。孩子一眼就喜欢上了这只狗,孩子在女人把狗放下后伸了伸手,想摸摸狗。但女人立即凶一声过来,女人说:“别碰它。”

孩子就不敢碰狗了,但还是很喜欢地看着狗。

女人对狗很好,不但给狗吃牛奶,吃肉,还买了很多包装精美的狗食给狗吃。不仅给狗吃好的,还给狗洗澡,用很香很香的洗发露给狗洗澡。洗好了,还用电吹风给狗吹,比服侍人还小心。但女人对孩子一点都不好,女人不怎么管他。孩子吃不吃饭,女人从来不管。孩子洗不洗澡,换不换衣服,女人也不管。女人还经常牵着狗出去遛,但女人从不带孩子出去。孩子的爸当然看出女人对孩子不好,有一天孩子的爸爸就跟女人说:“你对狗怎么比对我们的孩子还好?”

女人说:“说清楚一点,那是你的孩子,不是我们的孩子。”

孩子的爸爸说:“不一样吗?”

女人说:“会一样吗,我一进门就做后妈。”

孩子的爸爸说:“我不是告诉了你,我有个孩子吗?”

女人说:“你什么时候告诉我的,把我哄进了门,才告诉我你有孩子。”

女人这样说,孩子的爸爸就不做声了。

女人随后出去了,这回,女人没牵狗出去,女人凶狠狠地跟孩子说:“帮我把狗看好,不要让它出去。”

孩子点点头。

但孩子没把狗看好,女人不在了,孩子可以跟狗玩了。但后来,孩子一不留心,那狗就从开着的门里蹿了出去。孩子当然出门去追,但那狗跑得很快,孩子跑不过他。不一会儿,那狗就跑得不见影子了。

女人回来听说狗不见了,立即发起火来,女人伸手就打了孩子两个耳光,然后说:“叫你把狗看好,你怎么还把狗弄丢了?”

女人还说:“还不快去外面找。”

孩子就出门找狗去了。

孩子这天一直在外面找狗,他在外面看见很多狗。那些狗都像是一些无家可归的狗,浑身邋遢,有些狗身上还伤痕累累。孩子知道这些狗不是自己家的狗,他很想找到自己家的狗,但找了很久很久,孩子就是没找到那只狗。

后来,孩子在垃圾坑里看见一只狗,那狗趴在垃圾里晒太阳。孩子觉得这只狗很像自己家的狗,这也是一只白色的小狗,毛茸茸的,跟自己家里的狗一样,脖子上也系着一根细细的链子。不同的是,这只狗很脏,浑身脏兮兮的。孩子在垃圾坑跟前站了很久,越看,越觉得这是自己的狗。狗身上那样邋遢,孩子想是狗出来后弄脏的。这样想,孩子就过去拉住了狗脖子上的链子,然后把狗往家里牵。

到家了,孩子牵着狗要进去,还跟女人说:“我找到狗了。”

女人看了看狗,立即掩住鼻子,女人凶着孩子说:“哪里弄来的流浪狗,臭死了,赶快牵走。”

说着,女人又打了孩子两个耳光,还把孩子往外推,女人说:“再去找,找不到那只狗你也别回来。”

孩子又出门了。

但孩子仍没找到那只狗,孩子牵着那只脏兮兮的流浪狗,在外面到处走,找自己家里那只狗,但孩子没找到。后来天黑了,孩子又冷又饿,孩子想回家,但孩子没找到那只狗,孩子不敢回去。

来把孩子篇6

回到我们的画面——很多父母都没有给予孩子们机会,去尝试做他们自己能够做的那些事情。比如对三四岁的孩子来说,父母仍然给他们穿上袜子,他们洗完澡父母帮他们把身上擦干,还帮他们铺床叠被。毕竟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已经成为父母的习惯。而且,如果让孩子们自己做事,那将又慢又乱,甚至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小家伙没准还会大发脾气,把所有东西都弄得一团糟。然而,事实是三四岁孩子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父母所认为的那样,他们正在处于自我意识的发育阶段,而且已经准备好去探索整个世界了。

如果你让你的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他就能够慢慢长成一个有责任感、与人友好合作的愉快的孩子。但是,如果你坚持自己帮助孩子做每一件事情,他就会养成等着别人来做的习惯。当你的孩子渐渐长大之后,忽然有一天你让他自己把衣服穿上或者把地上扔的玩具拣起来,他就会感到你是在惩罚他。所以,你现在就要教导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告诉他他是家里的一个好帮手。

下面一些建议是告诉父母如何开始给予孩子更多的自己动手把事情做好的机会。如果父母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就能够变得有创造力,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了解你的孩子已经懂得了什么

在你断定你的孩子不能够做什么事情之前,你应该先想一想他已经能做什么了。比如说,如果他能够从1数到5,那么他就能够帮你数一数晚餐需要多少根筷子,而且帮助你摆放整齐。如果在家里他知道怎么样有礼貌地去多要一些牛奶或者果汁,那么在外面吃饭的时候他也可以去要自己需要的东西。

为孩子能够成功地自己做好事情创造条件

如果家里的厨柜和餐桌对孩子来说有点高,茶几或低柜应该不成问题。你可以在低柜里放一些不同形状的杯子和饮料,这样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拿到。如果他们可以经常地去倒牛奶或者果汁在自己的小杯子里,那么他就能够慢慢学会怎么样灵巧地去把大桶的饮料倒入杯子里。

循序渐进

就像小宝宝在走路之前要先学会爬行一样,小孩子也要慢慢地去掌握一些技能。比如,先让你的孩子在你的旁边学习如何分门别类地把衣服放好,一个月以后再让他看着你如何叠好毛巾,等过了几个星期,然后再教他怎么样把衣服挂在柜子里。

如果你教你的孩子如何系好安全带,也许最终他不能自己系好安全带,但是他至少能够把安全带从自己的胸前拉过去放在安全带扣的旁边。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白即便小孩子只学会了一件事情的一部分,那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应该鼓励孩子说:“你成功了!你做得不错!”这样,你的孩子就会感到很自豪,他将继续努力。

给孩子做示范的时候少说话

如果你只顾说,那么你的孩子就没有看你的双手在做什么,而是看你的嘴在说什么了。也就是说,你要多做示范少说话。举个例子来说,你先把面包、装果酱的瓶子和餐刀都放在桌子上,然后确定当你舀果酱的时候你的孩子一定在认真看着呢,最后,给他示范怎么样一只手拿着面包另一只手在面包上抹酱。你示范一遍过后就可以让你的孩子尝试一下了,这时候你可以在旁边告诉他他的做法是否正确。

设定孩子安全的活动范围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炉子和电源插销显然是非常危险的。所以,首先告诉你的孩子哪些东西是禁止他动的,哪些地方是禁区,这样你的孩子在做事的时候就感到自由一些了。如果有可能就在孩子不会受到伤害的情况下,让他帮助你做一些搅和鸡蛋或者面粉的家务活。

让孩子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如果孩子每一次小小的闯祸都使你很生气,那么你的孩子将认为他做了非常错误的事情。所以当你的孩子把东西摔坏了或者把牛奶洒了一地的时候,你应该冷静下来,语气缓和地对他说:“我帮你把这里清理干净好吗?”然后告诉孩子怎么样使用拖布把地打扫干净。毕竟让孩子自立的目的是使孩子有自信感。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当你的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他的情绪就会非常沮丧。但是你不必帮助他避免受挫,你应该帮助他如何去面对挫折。你可以给孩子一些语言暗示,而不要自己来帮助孩子把所有的事情做完。当孩子做迷宫游戏多次失败的时候,你可以提醒他:“这条路你尝试走到底了吗?”

放慢速度,不要急于求成

成年人通常是为了完成这项工作而做一些事情,小孩子们却不是这样,他们更倾向于过程。他们喜欢反反复复地做一个相同的动作或者一件相同的事情,这是因为做法正确使他们感觉良好。因此,当让你的孩子帮助你擦地板的时候,你要明白他很可能决定只是来回擦一小块地方,而不是把整个房间都擦干净。

知道什么时候让孩子暂时停下来

当受到挫折的时候,有一些孩子就会退缩了,另外一些就会又跺脚又扔东西。了解你孩子的性格特征这点非常重要。只有你非常了解你的孩子,你才能在他还没有到达性格极限之前介入进来。冷静地劝说你的孩子,让他先暂停下来,等过了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再建议他重新尝试一下这项工作。当他重新尝试的时候,你就可以问他:“为什么上一次你认为那么困难呢?”然后帮他看一看是否能够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父母允许,小孩子自己能够做的3类事情

一、自理

安装玩具火车轨道;把图画书摆放整齐;准备上幼儿园要带的东西,如小手帕;玩完玩具负责收拾,放在固定的地方;没有管理好玩具,想玩时找不到时,你不要轻易替他找,可以问宝宝:“玩具玩完应该自己收的,想一想,你把这个玩具放在哪里了?”

 

二、简单的家务劳动

孩子虽小,也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例如:饭前把碗筷摆放在餐桌上;清理餐桌,把用过的碗碟放在洗碗池里;擦桌椅;扫地;倒垃圾;洗自己的小手帕。购物回家时,帮妈妈拿一些比较轻的袋子;每天早上给家里养的小猫或小狗喂食。

三、自我服务

自我服务是孩子照料自己的生活、做好个人卫生等。洗手、洗脸、刷牙、洗脚、剪指甲;铺床叠被(也许有些乱糟糟的);自己吃饭;拿切蛋糕的小刀子把香蕉或者其他软的食物切成小块;每天自己选择衣服,然后穿上;穿鞋袜、系鞋带;出门玩自己背好小水壶,渴了喝,喝好盖上。

好孩子育儿网采编整理

来把孩子篇7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岁是语言爆发性出现的时期,但这个爆发的现象到两岁半时便消失了。因此可以说,两岁到两岁零六个月这段时间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必须知道,只有这个时期才是人的一生中对语言最敏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我们不能用婴儿语对孩子说话,因为这将导致孩子的语言障碍。抚养者只因为“婴儿语很可爱”,便把“是的”说成“系的”,如此来,孩子把“燕子”说成“燕几”、把“老师”说成“老西”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地用规范的语言对孩子说话。

在为孩子洗澡的时候,不妨把身体的各个部位的称谓教给他。手腕、膝盖、胳膊之类细节部位的称谓也教给他,同时可以问问他:“想先洗什么地方呀々”换衣服时,把衣服的称谓教给孩子,比如“绿裤子”“红毛衣”“蓝裙子”等等,也可以把“领子”“袖子”等称谓教给他。

两岁的孩子会把语言游戏看做最好玩的游戏。这种语言游戏有各种各样的玩法,我们可以问问孩子:“房间里,红颜色的东西有哪些?”让孩子说出他所看见的红色的东西。还有,可以问他:“什么东西的名字里有‘子’这个字呀7”让他说出“杯子”“桌子”“被子”等。散步的时候、购物途中、汽车里面、打扫房间时都可以进行这种问答。伴随着这种语言游戏,我们可以很巧妙地让孩子学会分辨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给两岁的孩子多买一些图书,不是让他一个人自己去看,而是由母亲念给他听。只要孩子有要求,每天念五本、十本都可以。这时候,精读和多读可以同时进行。对孩子喜欢的书,可以反复地念一念。如果经济上不允许买那么多书,则可以利用图书馆。邻居或朋友的孩子如果已经长大了,也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书。

另外。两岁的孩子对于表示因果关系的语言怀有极大的兴趣。提起因果关系。似乎让人觉得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其实非常简单。例如,孩子碰到烤火炉,烫伤了手,你应该对他这样说:“不能去碰正在烧着的炉子,这样会把手烫伤的。”

但是,常有这样的母亲,她会说:“这个炉子真坏,把你的手烫伤了。”当孩子被门夹伤了手时,我们也会看到有的母亲一边用手打门,一边对孩子说:“是门不好,妈妈来教训它一下。”这样一来,孩子就无法了解正确的因果关系了,也就不能获得对事物的正确的思考方法了。

下面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孩子正在那儿哭,因为他的球滚到床底下拿不出来了。可是母亲正在忙着,她问也没问就劈头给了孩子巴掌:“哭什么,快给我停下!”这样一来孩子哭得就更厉害了。这种情况真是比比皆是。可是,再也没有比这样的做法更能伤害孩子的心灵、扭益其性格、抑制其才能的发展了。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温和地问孩子:“是球滚到床底下拿不出来了吗々想要妈妈帮你拿出来,对吗?”体会一下孩子的心情,站在他的立场上与他对话,他就能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了。下一次再碰到同样的情况,他不仅不会哭,还会跑过来向你求救:“球滚到床下面去了,帮我拿。”对于两岁孩子,必须尽可能地把这种有关因果关系的词语教给他。这对培养他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绝对有必要的。

前面已经讲过,两岁孩子对于语言最敏感,因此我们不仅要给他念图书,也要给他们念诗歌。诗歌是把每一个词语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告诉孩子的极好教材。但是,没有必要对每一首诗加以分析或者说明每一个词的意趣,只需反复地念给他听就可以了,意思不明白也不要紧,孩子对有韵律、有重复语句的诗会表现出喜好来。再有,可以对两岁孩子讲故事,一个故事要反反复复地讲给他听。

不要忘了在睡前给孩子念图书。在这个时期要让孩子亲近文字,使他对文字产生好感。让孩子从两岁开始就学会念宇,这实在是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孩子一岁时就会认字了,即使刚刚生下来的婴儿也能把字记住。有的研究者甚至说,与说话相比,婴儿更容易记住文字。也许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连话都不会说的婴儿,我们如何知道他会认字呢?要揭开这个谜其实不难。在婴儿面前放一些识字卡片,父母念出其中的一个字,然后让他去取,他会从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字,这便是证明。

我们必须认识到,认字将改变头脑的构造,造就出高质量的大脑。字认得越多,孩子的长相就变得越正常,眼睛也越有神。更有甚者,我们还得到过这样的报告:头小得简直毫无办法的孩子,其脑袋也能以大于平时三四倍的速度增长,很快便长成了正常大小。

为了让孩子喜欢上文字,可以在一张纸上写上他的名字,然后贴在墙上,反复地念给他听;或者有意让孩子注意到书的封底、商品的标签上印着的文字,并把宇的读音教给他;或者一边散步一边让他留意商店招牌上的字、汽车牌号上面的字和数字等。

来把孩子篇8

把孩子当别人 这句话看着或许别扭,十月怀胎辛苦养大的孩子怎么能当成别人呢。可是小朋友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到世界上,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做父母的再亲再爱,也要尊重这个独立的个体,让他们有自己的成长空间,充分尊重他们的自主性。

我之前有位科学家同事,他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子承父业,去做研究、搞学问。他儿子到高中的时候,查出来有一种还挺严重的遗传病,只能存活到中年。于是他们夫妇俩决定:让孩子在短暂的人生中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儿子高中就退学回家,追求自己喜欢的风景油画,现在他儿子已经四十岁,他的每一幅油画在市场上都是四位数或者五位数美元,非常的成功。这是“把孩子当别人”的一个成功案例。

把孩子当自己 这个是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一个换位思考,爱之深,责之切,中国父母都有虎妈狼爸的特质,总是给孩子提很高的要求。有的时候把自己换到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一下,我们自己在这个年龄段也未必比孩子做得好。我们家规定平时不能玩游戏、看电视,即使周末也只能看很少量的电视,在规定的时间内玩游戏。有的时候想想这样的规定自己都有点脸红,我们大人自己追看电视连续剧,迷恋游戏的时候还不是很没有自控地熬夜。所以有时两个娃在没有违反原则的前提下,我们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把自己当孩子 英语里面有这么一句俗语,“neighbour’s grass is always greener”,就是说总是觉得邻居家的草地更绿一点。对待子女教育上也是,很多时候我们毫不吝啬的赞扬别人家的孩子,看到别人孩子身上的很多闪光点,但到自己孩子身上,对自己孩子的要求过高让我们或是忘了赞美,或是忽略了闪光点。及时的鼓励或者激励孩子,是家庭教育里不可缺少的一项,让自己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来看我们的孩子,或许你会觉得这个孩子熠熠生辉。

来把孩子篇9

新课标“第一学段对写话没有统一的要求,但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从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第二学段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 怎样从兴趣入手,对低年级孩子进行写话训练呢?我认为对低年级孩子的写话训练从游戏说话写话训练开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教师要善于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和欲望。把低年级说话写话训练寓于游戏表演,能使低年级孩子在轻松欢愉的气氛中学会说话,练习写话。我把这种游戏说话写话概括成九个字:玩中想、想好说、说后写。 低年级说话写话,就是要以发展思维和语言为中心,以观察为基础,着重训练智力技能(观察、想像、分析与概括)。玩是孩子的天性。训练低年级孩子的智力技能,我们应该从玩上下功夫。低年级孩子既然爱玩,对玩感兴趣。我们的的说话写话训练就应该从玩中开始,让孩子乐说爱写,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 低年级小孩子最喜爱观察活动和形象思维以及形象化的语言。东看西瞧、动手动脚、连听带摸,什么东西新鲜有趣,小孩子就爱看、爱听、爱摸、爱问。语言正是同五光十色的事物形象一起进入小孩子的头脑中的,使小孩子变得愈发聪明可爱,他们的语言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作为低年级教师,要善于选择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符合他们口语表达的情境,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比如我给孩子们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后,他们无不佩服聪明的乌鸦。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语言训练游戏:《我的办法好》。我事先准备了一个乒乓球,一个瓶口与乒乓球直径稍大点的玻璃瓶,一根细棍,还有一壶水。我对孩子们说:小明和小刚玩乒乓球,小明不小心把乒乓球滚到了墙角的一个洞里(玻璃瓶当墙角的洞),看谁最聪明能够想出最好的办法把乒乓球从洞里取出来。做游戏前对孩子们提出要求:1。认真观察,游戏结束后,把游戏过程有顺序地讲给同桌听。2。游戏过程中同学的表情、动作要仔细观察。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跃跃欲试,边举手边蹦着喊:“我!我!……”有孩子说,伸手就拿出来了,我请想出这个办法的孩子上台试一试,因瓶口小手伸不进去。有孩子说,用小棍往外拨,我请这个孩子上台一试,他小心地往外拨着,台下孩子睁大了眼睛瞅着,可是弄了半天乒乓球也没出来。有的孩子喊起来“老师,把瓶子倒过来,一下子就出来了。”马上就有孩子反驳“墙角的洞能倒过来吗?这时一个最调皮的孩子做起了鬼脸冲我吐舌后,托起了下巴。原来他想的办法是把瓶子砸烂,取出乒乓球。教室一阵沉默,我适时提醒:聪明的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我还没有把话说完,几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喊起来:“老师,水!”我故做诧异“水怎么啦?”“把水灌到洞里乒乓球就浮上来了。”我伸出大拇指赞扬了孩子们的动脑精神,找了一个孩子把准备好的壶里的水倒进透明的瓶子里,乒乓球随着水的升高真的浮上来了。孩子们不由地鼓起掌来。由于此时孩子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我及时激趣,看谁能把做游戏的过程说得生动具体,让没有参加我们这个游戏的人听了,也好象参加了一样的开心。孩子先自己讲给自己听,然后讲给同桌听。最后再请同学到前边来讲给老师和同学听。到前边来讲游戏过程的孩子开始先叫语言表达能力强的,然后找一些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这样能起到熏陶感染作用。为了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孩子都给本学习小组的人讲一遍,比一比看谁讲的最好。孩子只要能把游戏过程完整地说下来,就能把它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孩子的每次写话练习,老师要及时批阅,从欣赏的角度去看孩子的写话练习,用百分,超百分,小红花,小奖品及时鼓励,始终让孩子对说话写话保持浓厚的兴趣。只要有兴趣,孩子们的说话写话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这样才有可能为第二学段的自由表达奠定很好的基础。                                                                         2004.12.26整理

来把孩子篇10

新课标“第一学段对写话没有统一的要求,但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从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第二学段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怎样从兴趣入手,对低年级孩子进行写话训练呢?我认为对低年级孩子的写话训练从游戏说话写话训练开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师要善于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和欲望。把低年级说话写话训练寓于游戏表演,能使低年级孩子在轻松欢愉的气氛中学会说话,练习写话。我把这种游戏说话写话概括成九个字:玩中想、想好说、说后写。低年级说话写话,就是要以发展思维和语言为中心,以观察为基础,着重训练智力技能(观察、想像、分析与概括)。玩是孩子的天性。训练低年级孩子的智力技能,我们应该从玩上下功夫。低年级孩子既然爱玩,对玩感兴趣。我们的的说话写话训练就应该从玩中开始,让孩子乐说爱写,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低年级小孩子最喜爱观察活动和形象思维以及形象化的语言。东看西瞧、动手动脚、连听带摸,什么东西新鲜有趣,小孩子就爱看、爱听、爱摸、爱问。语言正是同五光十色的事物形象一起进入小孩子的头脑中的,使小孩子变得愈发聪明可爱,他们的语言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作为低年级教师,要善于选择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符合他们口语表达的情境,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比如我给孩子们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后,他们无不佩服聪明的乌鸦。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语言训练游戏:《我的办法好》。我事先准备了一个乒乓球,一个瓶口与乒乓球直径稍大点的玻璃瓶,一根细棍,还有一壶水。我对孩子们说:小明和小刚玩乒乓球,小明不小心把乒乓球滚到了墙角的一个洞里(玻璃瓶当墙角的洞),看谁最聪明能够想出最好的办法把乒乓球从洞里取出来。做游戏前对孩子们提出要求:1。认真观察,游戏结束后,把游戏过程有顺序地讲给同桌听。2。游戏过程中同学的表情、动作要仔细观察。游戏开始了,孩子们跃跃欲试,边举手边蹦着喊:“我!我!……”有孩子说,伸手就拿出来了,我请想出这个办法的孩子上台试一试,因瓶口小手伸不进去。有孩子说,用小棍往外拨,我请这个孩子上台一试,他小心地往外拨着,台下孩子睁大了眼睛瞅着,可是弄了半天乒乓球也没出来。有的孩子喊起来“老师,把瓶子倒过来,一下子就出来了。”马上就有孩子反驳“墙角的洞能倒过来吗?这时一个最调皮的孩子做起了鬼脸冲我吐舌后,托起了下巴。原来他想的办法是把瓶子砸烂,取出乒乓球。教室一阵沉默,我适时提醒:聪明的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我还没有把话说完,几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喊起来:“老师,水!”我故做诧异“水怎么啦?”“把水灌到洞里乒乓球就浮上来了。”我伸出大拇指赞扬了孩子们的动脑精神,找了一个孩子把准备好的壶里的水倒进透明的瓶子里,乒乓球随着水的升高真的浮上来了。孩子们不由地鼓起掌来。由于此时孩子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我及时激趣,看谁能把做游戏的过程说得生动具体,让没有参加我们这个游戏的人听了,也好象参加了一样的开心。孩子先自己讲给自己听,然后讲给同桌听。最后再请同学到前边来讲给老师和同学听。到前边来讲游戏过程的孩子开始先叫语言表达能力强的,然后找一些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这样能起到熏陶感染作用。为了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孩子都给本学习小组的人讲一遍,比一比看谁讲的最好。孩子只要能把游戏过程完整地说下来,就能把它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孩子的每次写话练习,老师要及时批阅,从欣赏的角度去看孩子的写话练习,用百分,超百分,小红花,小奖品及时鼓励,始终让孩子对说话写话保持浓厚的兴趣。只要有兴趣,孩子们的说话写话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这样才有可能为第二学段的自由表达奠定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