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7:19:09

语文素质

语文素质范文篇1

【关键词】瑶族学生;教学民主;树起自信心;教师自身素质;教学效率;“多层次”的竞争;不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我县是一个瑶族自治县,地处大石山区,土地贫瘠,农业生产离不开人力耕作,水电路大部分地区还是解放初期的原状,信息闭塞,文化底蕴欠缺。瑶族学生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也差,缺乏自信,本族语音浓厚,普通话水平极低,情绪脆弱,性格孤僻、保守,与其他同学不易合群,适应集体能力不强。但突出的表现是民族自尊心强,勤奋努力,吃苦耐劳。提高瑶族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我县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通过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格素质影响语文教学效率

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会积极热情学习这门学科。”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

(1)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技巧,构建创造型语文教师的艺术人格和道德境界中的人格,用人格力量影响学生从而影响语文教学效率提高。

(2)教师要提升文化品位,优化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结构。摆脱“匠人”的呆气,向学生说心里话,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老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的讲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语文教师不仅是一个专家还应成为一个“杂”家。语文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写好文,不仅要写教学论文,同时杂感,或者诗歌、小说等,尤其是下水作文。从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到科技最新成就,从流行歌曲到流行服装,都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只有更多的引入时代的活水,才能激活课文中蕴含的艺术生命力,从而影响语文教学效率提高。

二、创设“多层次”的竞争机制,让瑶族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

(1)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瑶族学生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也差,初中阶段的知识没学会,高中知识更不好学,他们与其它学生公平竞争有很大的困难。要解决瑶族学生的学习困难状况,必须让他们得到比其他学生更多的课外辅导。因此,利用课外辅导,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系统的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查漏补缺,帮助他们预习明天上的新课内容,以达到“笨鸟先飞”的效应。这样,接受新课内容也就容易多了。例如:我在教学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新课时,让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平常所见写荷花的诗文或浓丽明艳,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或品高质洁,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本文所写之景却素淡朦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认识。通过老师课外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无不同,而怀抱各异,故笔下之物色都染上了胸中之情意。而后他们可以达到自己对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认识的目标。

(2)抓住瑶族学生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抓住一点小小的突破,让他们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例如在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课外辅导中:让写字好的同学抄写作者所写的具体景物特征的语句,老师有意帮他们找出一两个词语概括景物特点。让会讲瑶话的同学用瑶话描述作者所写的具体景物特征。让爱好绘画的同学用速写方式画出作者所写的具体景物。让爱好手工的同学做手工并把同学的速写画贴上。让会唱瑶族山歌的同学用瑶族山歌方式将具体景物唱出来。还让喜欢讲故事的同学以故事方式描述朱自清笔下的比喻。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鼓励,不再让他们产生“生来不如人,学好不可能”的自卑心理。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得到同学们的赞扬,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

(3)在布置作业上,凸现进步因素奖励分,即“不公平”形式。给他们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使它们可以与其他学生一样按时完成,例如: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那?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战国策·齐策》

1.解释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使”字的意义。(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使①:__________使②:__________使③:__________使④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1)使者不说(2)威后曰:“不然”(3)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说:__________然:__________本:__________末:__________

3.“岁亦无恙耶”一句中加点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A.岁:年成,收成恙:生病B.岁:年恙:灾祸,忧患

C.岁:年成,收成恙:灾祸,忧患D.岁:年恙:生病

4.对下列四句中“而”“于”的用法与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①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②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③赵氏求救于齐④甚于妇人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D组完成)(15分)(A、C组完成附加5分)

A.书未发:发出。B.使者不说:说话。

C.臣奉使使威后:使者。D.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以……为先,意动用法。

6.将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B、D组完成)(25分)

(说明:A、C组是瑶族学生或学困学生,B、D组是非瑶族学生、非学困学生。)

(4)随着他们的不断进步,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再把他们的作业量逐步恢复到与其它学生同等水平。在评价瑶族学生学习成绩时,如果他进步了,除了得到应有的分数外,还可得到额外奖励的“进步分”——附加分。使他们知道通过努力同样能获得好成绩,调动瑶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学习。当然让瑶族学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并不是最终目的,也不是瑶族学生在倾斜政策下的高分就消灭了瑶族学生的学习困难。不过用这样的方法对瑶族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5)激活其乐学点,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好学、乐学者,才能不断上进,才会彻底甩掉落后的“帽子”。总之,要想方设法激起瑶族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

[2]北大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中华书局1981年版。

语文素质范文篇2

关键词:语文素质;培养;策略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既有工具性、交际性等实用性质,又有信息贮存和传递的载体性质。此外,语文还肩负着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责任。因此,语文的学习和应用都应当突出对语文素质的要求。

一.语文应试教育的弊端分析

我们目前推行的语文应试教育,使语文教学过于专注散乱的语文知识点的记忆、文本模式化的解读及肢解式的分析、八股式的写作训练等内容。语文考试题目的设置,也过于庞杂,没有突出对语文素质考察的要求。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素质方面严重欠缺。比如,目前大多数的学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说不出一段清晰明了的话语,表现出来更多的是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更谈不上优美与动人。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反思,语文教育教学出了什么问题?语文教育教学如何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众所周知,我国当代教育教学理论源于前苏联,至今未能摆脱其影响。其中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对我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在教学方面,凯洛夫强调,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科书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这种提法,囿于当时条件的影响,是有进步意义的。但现在看来,并不完全适用于语文教学。师生间的教学过程如果过于局限在课堂,难免将学生与现实生活隔裂开来,学生学的东西也就脱离实际,难以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东西,主要用来对付考试,是造成学生语文基本素质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强调教科书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有缺陷。语文课本的确精选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品,可谓营养丰富。这些营养虽然很全面,但充其量都是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就那么薄薄的一本,到处蜻蜓点水,不能算作主食。没有主食,单靠营养元素,就难以拥有强健的身体,更谈不上素质了。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语文也不例外。语文作业很多,但多而不精,很少顾及到语文素质的培养,有的只是单调的重复和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学生做语文作业,如坠云雾之中,有很多蒙和猜的成分在里面,也没有兴味,对语文学习的反感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二.语文素质培养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语文教学要改革,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作为语文教育者,应首先将一些落后的语文教育教学的观念和方法,从自己的大脑中清洗出去,转变自己的观念,勇于除旧立新。但是,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认识比较深刻,不等于我们对语文素质教育就有了清晰的认识。在除旧立新的道路上,勇于实践值得褒奖,如果“盲人骑瞎马”乱闯一通,只会从一个误区步入另一个误区,不会有理想的效果。什么是语文素质呢?首先要弄清楚素质的含义。素质一般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表现,一般包括:文化水平的高低;身体的健康程度;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洞察能力;管理能力和智商、情商层次高低;职业技能等综合体现。与应试教育区别在于,素质教育要求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社会经验、心智发育以及工作能力等方面,达到一定的社会要求。比如,在身体方面,体现为身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要能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人幸福生活的需要。应试教育的弊端,从根本上讲在于片面强调了知识的增长,忽视了经验的传承,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发展,忽视了社会的要求,也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合理发展需求。一般来讲,一个高素质的人应具备以下六个条件:一是要有比较广博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及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三是较为广泛的艺术修养;四是健康的体魄;五是较为完善的道德情感、道德理念和道德行为习惯;六是较强的意志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这些方面,通过目前的应试教育是难以实现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益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往低了说,是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而不是以得到高分为目的。在目前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下,应试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一种选择。因此,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而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尽量剔除应试教育中不合理的成分,减少其负面影响。使教与学的过程、考试考核的内容、考试考核方法等更加符合素质发展的要求。

三.语文素质培养的主要办法

下面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谈一谈语文素质培养一些具体实施办法。1.语文素质教育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这种能力首先表现在阅读上,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量大,信息转换比较快,阅读效率就成为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有这样一个公式:阅读效率=阅读字数/阅读时间×理解力,可作为评定阅读能力的一个依据。其次,要善于从资料中快速筛选要领信息,并判断这些要领信息的价值,以及这些价值的使用方向。2.语文素质教育要注重思维训练。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的思维训练不同于数字思维训练,语言思维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综合思维的关系,是通过形象联想的模式,并伴同语感的形式,用语言承载和表现思维的过程。语言思维有两种含义:一是凭借语言进行思维;二是语言思维通过语言符号的运行系统,使语符的音、形、义三者之间产生关联,使大脑生成语符,并由此生成词语、语句、语段和语篇,在这个“思”和“想”过程中,语言形成了独特的运行特性,即语言思维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演绎、发散、求异等思维训练。3.语文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担负着提升学生文学修养,培养审美能力,锻炼意志品质,扩大知识世界的职责。以审美能力培养为例,文学“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1]“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学又是人类的一种审美活动。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文学的审美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产生质变,产生了作为文学的根本性质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2]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绝不能局限于课堂及教科书,语文教师还应当广泛涉猎,精选文学、科学、政治、历史、美学等多方面的阅读材料,把好的材料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4.语文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教育是短暂的,而人的一生都不能停止学习。语文学科具有工具课之称,语文自学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其他学科的自学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语文素质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日日走能行千里,时时学能破万卷”。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两个好习惯:一是要学会观察。“观察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观察自己的实际生活,读“无字之书”,不断积累社会经验;二是勤于积累,就是通过书本、网络、传媒等多种途径,广泛涉猎新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不管是哪一种积累,都要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进行提炼,从中找到最优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语文素质培养对教师的要求

语文素质教育各个环节的落实要靠老师。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语文教师积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提升将教学内容序列化的能力。教师应具备很高的驾驭教材的能力,首先要能够把语文知识进行序列化。由于语文教材是以文本为载体,字词的基础知识、作家作品、语法、阅读与写作等知识要素,都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的。教师要有效地将这些知识点组合起来,进行分项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及繁,这样既能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便于学生落实,也能为进一步教学扫清障碍。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能力。语文素质教育应当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实现,因而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严谨高效。知识点可以以模块为单位进行规模教学;能力层次,包括识记、分析、运用、迁移等项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比如实施分层教学、启发教学、学生之间的学习帮扶设计等,都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设计,这就压缩了教师的讲授时间,既要精讲,也要精炼,对老师驾驭课堂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3.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应该有一桶水。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语文教师,在文学鉴赏能力方面还是存在着较大欠缺的。阅读文学作品包含理解和鉴赏两个层次。理解主要是弄懂词义、句意以及文章的大意;鉴赏则指鉴别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写作手法、风格特色、思想感情、社会意义等,并能给予恰当的评价。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教师的标杆作用。教师要有足够高的鉴赏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欣赏,去评价,在熏陶中日积月累,逐步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4.提高自己的语文活动组织能力。语文活动虽然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却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语文素质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不同特长,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实地考察撰写调研报告、召开主题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等,多渠道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最后指出,尽管传统的命题方式对推行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但命题考试作为一种测试手段,不会被废除。推动推动语文素质教育困难重重,教师应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本着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精神来实施素质教育。同时还要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中,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才能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获得支持。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0页。

语文素质范文篇3

阅读能力就是人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对语段的感知能力。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忽视读书的现象是很严重的,课堂上读课文的时间越来越少,有的课文读一遍,有的课文让学生下课读,一篇课文反复读几遍的情况实不多见。此外,学生读书不认真,粗枝大叶,光为读而读,很难达到理解课文的程度。由于学生对课文生疏,教师在课上对课文的分析效果是很差的,师生双边活动无法展开,更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课一定要安排一定的读课文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把课文读熟、读通,自己概述课文大意。教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稍加点拨和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和掌握。还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学生把课文读懂了,要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往教师独揽课堂,不给学生说的机会,甚至怕学生说错。其实,语文课“说”很重要,一则教师通过学生“说”,了解学生对语文的理解程度;二则通过“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要“说”的话,要尽量启发学生自己说出来,不去包办代替。除了课堂上注意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之外,还应开展“课前一分钟说话”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前自选“笑话”、“名人轶事”、“故事”、“历史趣闻”等内容进行1—3分钟说话练习活动。学生对这种活动很感兴趣,为了使自己说的有意思,都认真准备,平时都留心各种趣闻、报纸、杂志、从而又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课实施素质教育的归宿

学习语文的基本功能力是“读”、“说”,其综合能力是写作。写作是学生把认识、感知的东西由口头语变成书面语并加以修饰和“练”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取决于阅读能力和说话能力及思辨能力的强弱。因此,语文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目前学生写作状况令人担忧,绝大部分初二初三学生尚且写不出来像样的作文,不管题目大小,“两行半结束,内容“少而空”,空洞乏味,文理不通。每年中考学生在作文上失分者甚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写作训练,每节课都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命题,题目大小根据时间、内容而定。命题后先让学生审题,让他们说写作的思路,教师调控点拨,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构思用文字表达出来,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每次布置作文都要给与认真批改。只有这样抓紧抓实,学生写作能力才会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才会得到提高。

三、结语

语文素质范文篇4

关键词:中专语文;素质教育;策略

语文教学是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悠远历史,可以净化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门人文艺术学科。而中专学校语文课的开展却是只重技术,为了让中专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当中,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更高的要求,中专语文教学必须要把素质教育作为根本。

一、中专语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对素质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中专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讲为主,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鲜明。学生在课堂中找不到归属感,听课效率很差。这些都是因为学校老师在新时代来临时,教学手法显得落后,教师的教学水平没有跟上时展,使得中专语文教学课堂死气沉沉。另外,中专语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课堂中仍然是注重技术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个人品质、内心修养的培养。这些现状让中专语文教育丢失了语文教学的真谛,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了。

(二)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缺乏积极性

中专学校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一般是抱着得个学历的态度,没有全身心投入学习,认为学习并不能对自己的现状带来改善。再加上学校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太过死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任何乐趣。中专生这种对学习没有热情,没有目标,没有上进心的表现,使得中专生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技术教育都很难实现,更不用说素质教育了。要想给中专学生授以素质教育课程,就必须要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

中专学生的知识储备较弱,学习能力也较低,在课堂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不足。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能力确实差,先天条件较弱,智力比不上常人,自己又不愿意用勤奋来弥补;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一个中专生是没有可能学好知识的。对于学校来说,面对学生这样的心态,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不同的激励措施,让学生们认识到中专生也是可以依靠知识取得成功的。

二、中专语文素质教育有效开展的措施

(一)提高老师教学水平,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老师对学生来说是榜样,也是引路人。中专语文教师要想开展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对课文内容十分熟悉的基础上再进行扩展,将素质教育的内容穿插的教学内容中。现代的教育要平衡学生的各个方面,中专语文教育也不能只是追求技术教育,也要兼顾学生的素质教育。老师作为引路人,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素质教育效果的关键之一。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学习,这种状态下知识更容易被吸收,获取知识也会更加深刻。在中专语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堂中使用更加丰富的形式,例如多媒体教学,利用音频、视频以及幻灯片等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这些丰富的资源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

(三)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吸收知识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老师总是以为学生好为由,对好学生赞不绝口,而对成绩较差的同学就表示很不满,挑出各种错误,训斥学生。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对学习彻底失去兴趣,还会产生抵触心理。中专生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的训斥会伤及学生的自尊。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老师要尽可能地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讨论、演讲、小组展示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建立监督机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中专生的自制力不足,需要老师时时监督。虽然老师不能管教过严,但是对于学生的错误还是要及时发现并指出,帮助学生早日改正错误。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发现学生的问题,课下老师也可以和学生多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只有学生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实现。总之,中专语文素质教育关系着学生的品行、人生观、价值观,不仅仅是要会阅读、会写作,还要会做人。中专院校要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将语文教学的特点利用好,将素质教育完美实现。

作者:张瑞华 单位:郸城县职业中专

参考文献:

[1]郭晓冬.浅谈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南北桥,2014.

[2]旦木正.论中专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0):157-157.

语文素质范文篇5

素质教育具有民主特性,它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语文在众多的学科当中属于与人生活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故其可以说得上是学生掌握生活的首要“工具”之一。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具备掌握语文素质的这个工具。作为语文素质教育,绝不是学生每天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来学校将教师传授给他们的知识一一记下来,它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民主、科学以及个性的素质教育,是为顺应时代教育而拟行的一种长期教学战略,是为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一种教学手段。所以对教育知识日益重要的现代化来说,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必然的。

二、语文素质教育中体现的个性特征及其运用策略

(一)语文素质教育具备立足实践性

中学生的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文化素质上进行全面的培养和发展。它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是立足于实践去进行教育,而非仅仅对学生进行表层的知识灌输和技能培养。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概念去理解素质教育,那对于现代化教育来说就并不能顺应学生全面身心发展的特点。特别是对于九年级的中学生来说,临近高考,如果还是一味地讲解知识,不让学生付诸行动去查找解决方案,去发现问题,从而实践解决,那么,素质教育就达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里,它的教材内容具有一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内容上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九年级上下册的课本里,编排有古典小说,戏剧阅读,小说散文等,这些都是越发贴近生活的内容。但是在教学上不能总是强调学生背诵,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模拟化,如对于戏剧阅读,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行编排一段戏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演练中背诵,则是学生对课文实践记忆的一种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和学习方法。故在教学上,要想更充分地实现素质教育,就要从教学策略上出发,即让学生先通读,然后产生质疑,再去理解和概括,最后便进行实践。按照这五步程序来进行教学,那么,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积极性便会随之产生,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二)语文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质疑求答”的学习精神

科学的教育并非是一本书、一支笔、一个笔记本就能够将一堂课完全讲完的模式。正如恩格斯所理解的科学教育的观点: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学生去如何创新和发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上,过度重视传授学生书面上的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过程,这就阻碍了学生对一个问题的探究和解决,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真正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励学生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行动去训练创造能力,从而感知世界,认识世界,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发展的可行性。故在教学上,教师就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形成一种“疑难求答”的自主学习精神。

(三)语文素质教育以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为核心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上,常常较为重视背诵,而写、听、说的训练比较少。语文素质教育既要求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素质教育中,以训练“听、说、读、写”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就要在教学上得到改善。如何改善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性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将口语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进行语言表达;读不只是限制在课本内,而是鼓励学生多读些课外名著,再通过自己的读后感进行一个小小的概述和总结,以此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语文素质范文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完善;对策;借鉴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只有改进、创新和优化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全面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语文素质教育对策进行探究,旨在为语文教学提供帮助和借鉴。

一、素质教育概述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不是反义词。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社会实际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文化素质高、能力强的新一代公民。语文素质教育要结合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思想品德以及心理素质等教育。

二、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第一,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身体、心理等各项指标发育还不健全,在学习方面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现象。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学生内在涵养的动力。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反复朗读、背诵,以及相互交流和探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记忆,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因此能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学生通过查字典等工具书,还能扩大词汇量,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第三,面向学生全体,因材施教。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学生也有着独特的个性。在语文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独特个性,因材施教,才能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同时,语文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语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素质教育认识不到位、不重视。就语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而言,少数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待素质教育较为忽视,一味地强调知识的灌输,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没有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有的教师认为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无关,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不重视素质教育。第二,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就现实情况来看,有些语文课堂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这些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另外,还有一些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传统,教学观念较为落后,不愿意接受系统的培训,教学质量难以提升。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语文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第三,学生基础差,表达能力差。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缺少充分表达的机会,想法、观点、情感得不到有效抒发,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基础差,更得不到全面发展。

四、完善语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第一,强化教师对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视。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语文素质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扭转教师的传统观念,改变素质教育与语文课堂无关的错误认识。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教师充分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强化教师对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开展语文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强化学生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和引导者,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质量。学校可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通过引进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为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语文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素质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本领,增长见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教师要具备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能力,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珍.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实施[J].内蒙古教育,2016(12).

[2]孙晓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J].黑河教育,2014(09).

语文素质范文篇7

1.把握个体成长,统一全体发展

教育的对象是所有学生,故而因材施教在实施过程中,要分清主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整体教学的基础下开展个体教学。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是一门多变的科目,它与生活中的变化息息相关,每时每刻都在丰富和发展,这是初中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科的特点,在一些基本的文学知识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充分给予学生个性施展的空间,也借此来观察了解学生,在实现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实施因材施教,两者相辅相成。例如,在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于泰戈尔的一首诗作《金色花》,有的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诗所要表达的主旨,而有的学生却能读出诗文运用儿童的角度的这种特殊写法所表达的感情,教师不能一味地强调相同、统一,而是可以让领悟感情的学生朗诵出来,引导其他学生去领悟感情,然后通过感情再引导学生把握主旨,并在这个过程中分析解读文章。因材施教不是单独教导,而是通过这种相互教学的模式,实现个人的锻炼和成长。

2.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相关领导要注意到因材施教对于教学、学生的重要性,真正注重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实施,积极提倡和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实现素质教育。学校首先可以调整学校的考试制度,在考试中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进行不同的分班,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选择教师方面,要将年轻教师作为主力军,与中老年教师想搭配,年轻教师更能接受新的教学方式,而中老年教师则更有教学经验,两者相结合,才能碰撞出新的思维。在班级方面,学校可以适当调整班级数量并随时调整,优劣互补,取长补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到团队的力量,学会运用团队力量,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教学的目的之一。

二、应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1.端正教学态度,完善教学方案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不是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存在即合理。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承认个体差异但不歧视学生,反而要多鼓励相对能力较差的学生,积极去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允许学生差异的存在,不过分地给予学生压力,要注重整体的教学质量,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是“种好树木,放弃森林”。要多方面地培养学生,不能只看学生的文学素养,初中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写作、阅读等能力,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彻底改善教学方案。

2.尊重客观规律前提,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语文素质范文篇8

要做到这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挖掘文言文中爱国主义情愫,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从屈原的《离骚》开始,爱国主义就像一根红线,贯穿我们古代文化历史始终。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怀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死不休”,同样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此外,铮铮铁骨忠义两全的左忠毅公,捐躯殉国的史可法,“流血以倡国,以死酬圣主”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幸福”的林觉民,他们的事迹光照千秋,学生可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挖掘文言文中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古代文学作品蕴涵着许多美育因素,有大量反映自然美的诗篇,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出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出了腾王阁的美景,成为世代吟唱的名句。姚鼐的“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描写出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象。通过学习吟咏,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三.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凡成功人士,大都有远大理想,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战国时代孟子的“舍生取义”曾激励了多少代志士仁人,为正义而斗争。《五人墓碑记》也说“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有重于社稷也”。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明确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学习古代优美的词句,培养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表达力

古诗文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有的表意精确,有的富于哲理,有的具有非凡的想象,“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炼字的典范,十分精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哲理于其中;庄子的《逍遥游》、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非凡的想象力更令人惊叹。经常学习吟咏这些优美的句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

五.学习古人的求实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探索能力

古人注重实践,注重探索。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在《石钟山记》里反对“事不目见耳闻”就“臆断其有无”。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提倡既要注重实践,又要注重探索和思考,要“求思深而无不在也”。我们要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古人的求实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思考和探索能力。

六.学习古人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

语文素质范文篇9

一.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对待后进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些班级学生,思想和学习都较差,谁教谁会感到棘手。这些学生无心学习,对班级学习和工作影响极大。有一些曾出现过偷盗、吸烟、打架等严重违犯纪律的现象。根据这样的情况,我在班上进行思想教育,并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邓小平同志说:“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所以,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必须放在第一位,必须实事求是地抓好,务必使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由于社会风气没有根本好转,“黄赌毒”等腐败现象泛起,这些坏风气影响到学校中来,一些中学生犯有偷盗、、吸烟等严里违犯中学生守则行为。

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中小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学习态度的教学,我利用班会课,组织全班学习邓小平文选,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并用邓小平指导理论学习和工作。如组织学生学习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的几点意见》这篇文章,重点学习第四个问题:关于教育制度和教育质量问题,通过学习,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自觉遵守纪律,班风好转,学风好转。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我所教这些班级学生不爱学习,厌学怕难,学习成绩差。语文基础也很差,单元测验及格人数只有1/2。这些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对语文更是感到枯燥乏味。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学生听自己的课和学好语文,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形象,梳理打扮,整理仪容仪表,穿着整洁,态度和蔼,语音准确清晰,使学生喜欢自己。学生喜欢自己后,就要面对全体学生,天平不要倾斜,不得歧视后进生,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同时,练就自己的过硬的三笔字,特别是粉笔字,把字写得工整、匀称、漂亮。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得一手好字,学生自然喜爱你,接近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赫尔巴赫说过:“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各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为。”为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兴趣,我从下面几方面人手:1、示范朗诵,学生朗读,激发情感。2、愉快教学法,讲一个故事、语文笑话等。3、直观教学,挂图屏幕,学生制作等。4、表扬为主,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5、加强学生日记的评改,通过评语传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班级曾举办周末猜谜游园活动。在活动之前,要每个学生独立准备三至五个谜语,并另写出谜底,统一交到班主任处。然后由语文老师组织班干部用五色小张纸,把一个个谜语用毛笔抄好,贴在教室的墙上和挂在拉线上。猜对一个谜语,就奖励2—5粒糖果,由主持节目的同学发给。

通过这次游园活动,学生个人开动了脑筋,同时进行了交流,在愉快的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我要求学生每周写3篇以上的日记,并指导他们写好。学生交上的日记,要及时评改,并详细评改,要肯定学生个人的进步,多予鼓励,寄予希望。经过一段时间,全班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后进的学生也喜爱学习语文了,同语文教师接触多了,交流也多了,学习也进步了。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学生来自乡镇各村小学,基础较差,普通话说的不好,连写字也写得不好,阅读能力低下。阅读课堂上,多数学生不懂学习,害怕回答问题,课堂学习活动很难进展。我根据这种被动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在阅读课堂上,先让普通话说得好的同学回答问题,并在精神上予以鼓励。然后对他们的回答进行分析评讲,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着手思考和解答问题。另一方面抓好普通话口语训练,同时抓好写日记,因为写日记既能练字,又能练表达。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学习后,学生慢慢适应了阅读课堂的学习活动。课堂上,学生自己能主动学习了,动手做练习习题,踊跃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课堂上,我狠抓朗读训练,在这基础上,要更深入一步学习,这就要进行默读。通过默读,提高阅读的速度,摄取更多的信息,解决更多的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为了指导好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学习,教师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熟悉和运用好教材,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确定目标,确定共同研讨的问题,把整个引导教学过程安排好。在学生自己默读学习中,能借助工具书搞通生字、难词,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初步领悟文章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发表自己的评价;对文章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寓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多一点时间,自己默读课文,研习问题,动手做研习题。充分让学生在自读后对老师设计的研习问题发表意见,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共同讨论。

语文素质范文篇10

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早在1985年5月27日,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发[1993]3号文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明确“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素质教育”;为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要求,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指出“增强适应时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纲领性指导;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确定了素质教育实施的意义、范畴、方法、措施与保障,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标志着“素质教育”正式成为我们的国家战略。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和2015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以法定形式予以确认,标志着素质教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已全面依法实施。2010年7月1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系统阐述了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发展目标与推进对策,坚持以人为本,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

二、语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语文是进行母语教学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为小学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基本功能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和写作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深层次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人文素养和一个人的幸福感紧密相连,审美素养和人生的境界紧密相连。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包括基本的字、词、句的拼写、阅读、写作等,还包括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智力水平与情感意志等。小学语文中优良的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文与课外读物的学习可有力地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了解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积极地渗透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教育,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作用,为学生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小学生编读语文小报的作用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形式单一,以机械性的重复抄写、背诵、默写居多,没有层次性和开放性。这些作业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语文能力的发展。语文小报的制作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力。在多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学生在制作和交流语文小报内容时,可以获取一些自己以及其他同学收集的信息。老师在布置语文小报主题时可以选择小学生易接受、时效性较高以及生活化的题材,如与生命密切相关的环保、粮食作物等。学生在收集制作小报时,一定要查看不少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在小报版面的设计等方面花一些心思去查找和思考,学生在搜寻信息以及制作过程中能够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既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甄别信息好坏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语文小报包括版面、标题、内容、插图等,制作一份语文小报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涉及阅读、写作、美术、书法、采编等技能,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小报时,可以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应该包括有画画基础的,也要有书写能力比较强的,这样在小报制作过程中能够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在班级上进行小报的交流,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语文小报练习自己的发音、拼读与书写能力,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提高。语文小报的制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要让学生知道小报的制作虽然是同一主题,但素材、形式是多样的,小报优劣的评判并没有唯一的标准,鼓励和培养学生在编写语文小报充分发挥其发散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编制的小报,老师应该综合评估学生所设计的版面、色彩以及书写的内容,评判他们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对于制作好的小报,老师可以当众对学生进行表扬,并给予适当的奖励,然后挑选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而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不够好的小报,老师应该评估不够好的原因,指出不足的地方,提出好的建议,耐心教导学生编排小报的相关能力,让他们在以后的编排进行改进,而不应该对学生进行批评。

四、语文小报的内容

语文小报的制作主要包括版面、标题、内容、插图等。制作小报首先考虑的是版面,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以不同的版面形式来制作小报,可以把整个版面划分为不同的几何图形,也可以划分为动物、水果、家具等形状,或将几种形式进行综合搭配,整个版面一定要美观、整洁、大方。标题是小报的灵魂,每期语文小报制作时,都需要选择一个明确的主题,并在小报的版面中突出它的主导地位。语文小报的内容形式多样,可以是词及词语、句子、励志小故事、成语及成语故事、小短文、小儿歌、小知识介绍等等,指导学生根据主题找寻相关内容并进行选择。在语文小报的内容基本确定后,可以让学生在其中插入图画,如小花、小草、小卡通画等,这样小报看上去更加美观,做到图文并茂。

五、结语

小学语文小报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与团队协助精神,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尤立家.论语文素质教育的任务[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郑芳.语文小报在优化小学中段语文作业设计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5,(21):69.

[3]黄伟海.谈语文小报的作用及其发挥[J].职教论坛,2004,(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