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文的写作十篇

时间:2023-03-22 16:4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软文的写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软文的写作

软文的写作篇1

关键词:软件文档写作 需求分析 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0-7487-02

1 课程性质

该课程为软件专业的必修课程、软件专业学生在有了一定的软件设计开发能力后,能够编写软件文档来记录目标系统的定义、规划、分析、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等各个阶段的设计思想和研究成果,为软件的运行维护提供信息支持,同时也为后续项目实战等课程提供更好的管理基础。

2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软件文档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地位以及文档编制的有关标准,熟悉软件文档的编写方法。了解各种文档编制规范,最终能够根据项目要求编写软件文档的能力,奠定工程化的软件开发基础。

2.1 能力目标

能够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来分析软件工程项目;

能够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

熟悉国家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初步具备按国家标准和规范撰写软件生命周期的各阶段文档的能力;

初步具有项目计划、分工合作、协同开发、过程管理、软件配置管理等团队开发能力。

2.2 知识目标

了解软件工程的产生、软件生产发展史、软件生存周期、各种方法和生存周期模型、软件工程所面临的问题。

系统掌握软件开发最基本的内容:可行性研究和软件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掌握这些阶段的目标、任务、特点、步骤和文档。

掌握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开发过程和步骤,应遵循的原则和准则,能够应用相应的图形表示工具开发小型软件项目。

了解软件工程的质量保证中的各种基本概念和方法。

2.3 其他目标

通过调查和搜集资料,提高信息采集、整理能力;

通过合作开发小型项目,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通过撰写项目文档,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3 课程简介

软件文档写作是为了记录目标系统的定义、规划、分析、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等各个阶段的设计思想和研究成果。文档――某种数据媒体和其中所记录的数据。文档具有永久性,并可供人或机器阅读,通常指专供人阅读的东西。文档作为计算机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告诉用户如何操作和维护系统,提供关于未来改进和重新实施所需的信息,在开发人员、维护人员、管理人员、用户与计算机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文档的作用:软件文档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管理的依据

文档将通常“不可见的”软件开发进程转换成“可见的”文字资料,有利于项目的管理。

2) 技术交流的语言

项目小组内部、项目平行开发的各小组之间进行的交流和联系,通常都是通过文档来实现的。

3) 项目质量保证

文档是进行项目质量审查和评价的重要依据,有效文档的提供,可以满足项目质量保证人员和审查人员的工作需要。

4 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学习本着懂方法、重应用的思路,采用“软件文档案例+项目系统开发”的模式,结合案例介绍对软件工程标准化意义、软件文档的概念和内容、软件文档有关国家标准、软件文档编写的原则和步骤、软件文档的管理和维护等知识,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发实际应用系统,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可行性研究报告、软件需求报告、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等文档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开发能力、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能力训练,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能够知道应用软件工程的方法来开发并撰写各类软件文档,力求达到培养的学生理论够用、技术过硬。

5 课程教学实施

1) 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软件工程的思想编写软件文档。

难点:对软件进行准确的需求分析和详细设计,以便做到文档正确反映软件本身。

2) 教学模式

主要采取项目实战为教学载体的教学模式。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采取项目团队协作、采用“软件文档案例+项目系统开发”的模式进行教学。

6 考核方式与标准

本课程注意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考核由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文档撰写、学习小结组成,具体比例如下。

课堂表现10%:包括出勤5%和问题回答5%。

平时作业40%。

文档撰写40%。

学习小结10%: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文献:

[1] 马平,黄冬梅.软件文档写作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软文的写作篇2

首先要告诉大家写软文不容易。你要想想你学生时代的作文得过几分,也就是功底如何,还要注意一些写作技巧。

软文的写作技巧有以下几点:

1、选好切入点,就是要好好研究一下,怎么把需要宣传的电子商务网站、产品、服务等信息嵌入到文章内容中去,并且是完美的切入,这点很重要,好的切入点能让整篇软文看起来浑然天成,把软性广告做到极致。

2、设计好文章结构,和大学时写论文一样,打个草稿,列个提纲,定一个方向,选好一个醒目的,吸引人的标题。

3、完善整体文字,按框架逐个丰富内容,润色具体内容。

4、反复沟通和完善。

软文的作用软文对于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推广作用

1、软文的必要条件就是引起关注,不能是让人一扫便过的标题。然后在其中穿插大量推广内容,这样就可以很快使你的电子商务网站被读者关注,在电子商务网站建立初期,这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吸引一批初期的关注者或者潜在客户。

2、软文的第二个作用是流量导入,这个作用主要跟SEO搜索引擎优化类似,大家要知道企业网站的流量增长是很难的,你通过软文,带了链接,那么就会有人点击,这样的点击行为,就为我们的网站带来了流量。这样的流量可能不是商业流量或者有意图的流量,但还是对网站初期的发展有所影响。懂seo的人都知道,如果网站在初期就一只有一部分稳定的流量来源,网站结构和内容又设置比较合理,那么,相关关键词排名会慢慢的升上来,虽然不快。

3、软文的第三个作用是传播作者价值观。软文不是广告,软文很大程度上带有个人看法,比如前几天笔者写的“论-对热门关键字的急时把握”,然后带上自己网站的链接,这个就属于自己的价值观的一种表达,而且通过这样的软文,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可以宣传网站,起到带来流量的作用。如果文笔够好,还可以吸引相同观点的朋友共同讨论进步。

4、软文的第四个作用是带上自己网站的链接,可以增加有效外链,引导搜索引擎爬到你的网站上,从而增加被搜索引擎收录的机率和排名。

软文的内容和选择发布软文的地方等相关性问题

软文撰写需要有一定的可读性,如果没有可读性,读者看了开头就会关掉页面,那么你的网站也就不会有读者点击进入,或者连点的欲望都没有,那这个就是失败的软文,失败原因除了跟你的写作能力有关外,还有软文标题的撰写和软文发布地同样都很重要。

软文的标题要取的比较有吸引力,题目没有吸引力,很多人不会看你的文章,你的软文写的再好也没用。总体来说,新手写软文,努力憋内容,不如想个好点的标题。

软文的发布地选择与推广,要看软文内容再选择发布地。

1.软文如果是企业产品方面的文章,可以选择相关产品类的平台,这些平台有个优势,就是审核相对的方便,比较适合新手。

2.可以到和讯、新浪、网易、搜狐、凤凰、中国博客网等平台注册10个左右的博客,软文写好了,加上自己站的链接,发到这个博客里面,可以吸引搜索引擎的收录,这就是增加外链的方法,软文带上你的网站链接或产品链接,发上去,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增加浏览量和点击链接流量。

3.再找将近20个与你的企业网站商品相关的专业类型的论坛,大型的b2b平台,也可以是新兴起的,有潜力的平台,可以和他们抢客户,或多或少会有一点作用,毕竟在那些地方你遇到的人,都可能会在将来成为客户。

软文的企业网站推广表现形式

软文是为了企业或产品广告宣传需求服务的,那么,电子商务网站站长在撰写软文宣传自己网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插入自己的网址、产品网址或者要宣传的项目。

在插入链接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企业网站的网址链接或产品网址链接可以适当插入,如果是在相关产品类的平台,可以在文章最后插入小广告比较好,而在企业网站相关的专业类型论坛和的平台,可以选择适当地插入文章里适合的关键词中。

2、插入文章里的链接,一定要选择一个过渡的句子进行协调润滑,不要太直白的插入网站链接。比如笔者在自己博客上的几篇软文,都想尽办法尽量多的,无懈可击的宣传自己的品牌。

总结:企业网站推广软文的撰写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但也不是很简单,希望各位中小企业可以多多撰写软文,因为软文也是电子商务网站推广与网络营销的一部分,能写点小文章毕竟也不是什么坏事。

软文的写作篇3

写作流程

自考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 有1年准备时间,写作时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 考生软件开发的进度,如果考生开发的软件很成熟,那末后续的写作时间就较快,否则后面的写作就会很被动。例如,一般会在每年7月份登记,9月底开题,期间开发软件,到第二年2、3月就要完成初稿,再留一个月修改。

1、选题。选题首先要重要、有意义。例如有的考生 选择设计木马程序,其本身是个病毒程序,这样的程序只能带来危害,实际生活中没有意义,就不能用于做毕业论文。

2、开发软件。开发软件要与实际相结合。实际性非常重要,要自己能开发一个能实际运行的软件。有的考生自己并没有参与实际工作,只是看书是不行的。自己参与的可以是一个大的项目或课题组,论文中介绍完大的系统后,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量写清楚。

3、写论文。开发完就可以写论文了,论文是个总结,但是不要写成工作总结,一定要有主题,应体现自己的开发思想和论述。写论文要达到一定字数,一般要3万字。其中,编程代码一般为2-3千行,

这个不是机器自动生成的代码,一定是自己写的源代码。论文结构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一般有8个部分。1、概述或引言。这个部分相当于大纲,一般要求4-5千字,主要是对软件开发背景,使用的软件工具、环境,最后达到的效果,自我在里面的贡献等;2、需求分析。软件有哪些功能、模块,用的什么工具等;3、设计方案和主要技术。主要是对里面每一部分的详细论述,使用的是什么技术,为什么使用。详细的模块分析或遇到的难点是怎样解决的等;4、具体的实现过程;5、测试。介绍自己开发软件实际达到的效果;6、总结。介绍自己开发软件的体会,或自己开发的成果使用情况,有什么评价,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7、致谢;8、参考文献。另外,还可以加一个“附录”部分。正文只能有一个中心,其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都可以放在附录部分。例如有重要的代码、图表,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需要解释的等都可以放在附录部分。案例1:《家装工程预算软件的开放》1、概述;2、需求分析;3、总体设计;4、数据库设计;5、软件功能的实现;6、结论及改进;7、致谢;8、参考文献。

案例2:《经纬中天无线短信增值服务管理软件的设计和开放》1、

引言;2、需求分析;3、设计方案论证和主要技术介绍;4、系统设计;5、编码实现;6、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7、结束语;8、致谢;9、参考文献。

答辩程序

答辩现场会有专业老师组成的答辩小组,一般为5人左右,学生抽签分配答辩组。答辩现场要考生做介绍和演示。考生需要提前准备幻灯片,一般不超过20张,为论文最核心部分的内容。考生结合幻灯片介绍论文,答辩小组老师会根据考生论文提出问题,考生要实事求是回答,最后答辩小组老师打分,求平均分给出考生论文成绩。大部分考生都会达到优、良,个别考生没有通过论文,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论文并不是自己真正所做,用别人的软件为自己所用,老师一提问就能发现破绽;2、考生论文做得太简单,达不到工作量。这就需要考生踏踏实实地按照要求去作论文。

零碎提醒

论文的题目不要太大,一定要具体、实际,不能吹成通用的;自考生考过全部 课程后,最好能寻求实践机会。可以去应聘公司,真正参与一个项目,一边工作一边写论文;

论文不要上网抄,一定要自己做;

引用资料要有脚注;

软文的写作篇4

关键词:CAN总线 机载设备 维护 LABVIEW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028-02

随着航空电子系统高度综合化的需求,飞机各系统通过总线互连技术实现系统的维护和更新,是系统综合化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综合不但解决了各系统各自为占的书面,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系统设计的可靠性、维护性和维修性。但是,目前机载设备采用的系统总线成本昂贵,近年来随着对工业技术的工艺改进和技术迁移改造,许多低成本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电子设备中,CAN总线就是一种[1]。

CAN总线,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CAN总线可以满足高的位速率,高抗电磁干扰性,当信号传输距离达到10 km时,仍可提供高达5 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作为一种技术先进、可靠性高、功能完善、成本合理的通讯控制方式,CAN总线已被用于新一代飞机机载设备维护系统[2]。

1 软件需求

机载设备维护系统用于机载设备生产厂家对机载设备软件的烧录及飞机制造厂对机载设备日常状况维护。因此机载设备软件功能需求主要包括:用户管理、软件加载、软硬件配置读写,以及基本的CAN通信功能[3-4]。

2 软件设计

2.1 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包括登录管理及记录管理功能。

登录管理,在登录时分配操作权限。软件权限分为“日常维护”与“专业维护”两种。在日常维护模式,不提供代码加载功能与配置写功能等操作功能,其他显示功能正常。在专业维护模式,提供包括代码加载与配置写等在内的所有操作与显示功能。

记录管理,在用户进行软件烧录、配置写及故障清除操作时,会记录下操作者的登录名、操作时间、操作内容以及软件版本信息等具体内容。记录信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测试设备指定的位置。

2.2 软件加载

机载设备软件包括应用软件和脚本软件,因此软件加载分为应用软件加载和脚本软件加载。在软件加载界面,指定相应的产品型号及软件类型,并选择对应的文件,即可进行软件加载工作。

2.2.1 应用软件的加载步骤

(1)选择目标硬件;

(2)选择软件类型为应用软件;

(3)激活加载模式;

(4)选择目标文件;

(5)开始加载;

(6)等待加载完成。

2.2.2 脚本软件加载步骤

(1)选择目标硬件;

(2)选择软件类型为脚本软件;

(3)激活加载模式;

(4)选择目标文件;

(5)开始加载;

(6)等待加载完成。

2.3 配置读写

软件配置读写功能用于读写机载设备的软件构型信息和硬件构型信息。通过“下载配置”按钮,可同时下载机载设备的软硬件构型信息。上传配置信息时,可选择导入配置文件,然后基本配置文件进行修改,或者直接填入配置信息,然后通过“上传配置”写入机载设备。配置读写界面如图1所示。

2.4 通信设计

软件通信主要包括CAN数据的接收与发送。该功能实现通过在LABVIEW中调用CAN接口卡的DLL驱动实现[5]。主要驱动程序包括如下几项。

(1)DeviceOpen:打开CAN接口卡,获取CAN接口卡设备句柄。

(2)DeviceReset:复位CAN接口卡。

(3)DeviceClose:关闭CAN接口卡。

(4)CanChannelOpen:打开一个CAN通道。

(5)CanChannelReadMsg:从缓冲器处读取报文信息,当没有信息时等待。

(6)CanChannelSendMsg:发送CAN消息。将队列中的信息发到CAN网络上去。

CAN通信部分后面板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

3 结语

该文在研究了飞机机载电子设备维护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机载设备维护软件的设计思路,基于LABVIEW,通过调用CAN接口卡驱动的方法,实现了CAN总线通信。从而实现了可用于机载设备生产商与飞机制造厂的机载设备维护软件。该软件可减少组件维护时间,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维护效率,也易于系统的升级和扩展。

参考文献

[1]张坤旭.冗余CAN总线在机载机电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12(7):51-53.

[2]王锦坚,洪添胜.基于LabVIEW的CAN总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8):235-237.

[3]谢文涛.开放式航空电子系统和COTS技术[J].航空电子技术,2002(3):18-25.

软文的写作篇5

 

本文从理论上模拟评价人员进行一次传统变电站精益化评价所需的操作步数,并将操作按类分析,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得出传统评价工作的重复率。构建和设计一套软件,将重复性工作交由计算机完成,使评价人员从繁重的数据录入中解脱出来,将精力集中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之上。最后通过对220kV变电站评价,验证软件的评价比传统评价更具有简洁性和可靠性。

 

1 可行性分析

 

进行一次变电站精益化评价工作大体需要经历评价标准打印、现场巡视检查和试验整改、结果回填、报告撰写四部,其中现场巡视检查和试验整改主要由人力完成,电脑不能代劳,因此可行性分析主要集中在标准打印、结果回填及报告撰写三部分。

 

1.1 评价标准打印

 

变电站精益化评价标准采用湖南省电力公司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精益化评价管理要求改编的《省公司精益管理评价表(试行)》文件,包括23类设备:1-主变、2-电抗器、3-断路器……23-运检管理,进行一次打印需要进行多步操作。由分析可知,一个变电站的打印需要进行打印设置115步。通过软件进行一次设置后,每个变电站精益化标准打印设置步数为零。

 

1.2 结果回填

 

对变电站进行人工巡视和检修后,将发现的问题写入评价标准文件分两步:表格新建、数据填写。新建一张表格,需要进行1次复制和1次表格重命名,N表示该类设备的数量。设备重命名是根据台账“设备名称”命名的,因此从PMS里导出设备台账,表格新建操作可完全由计算机完成。数据填写包括两部分,设备基本信息和设备问题信息。

 

1.2.1 基本信息与设备类型有关,1台主变有8条基本信息,1个运检管理只需录1条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同样需要对照台账填写,因此从PMS里导出设备台账,表格基本信息的填写操作可完全由计算机完成。

 

1.2.2 设备问题的录入包括三部分:检查结果、扣分值、扣分项说明。传统模式前面两相必录,只有该检查项存在问题(即扣分值大于0),第三项才要录入。事实上,只需要录入扣分原因,其他两列可用计算机自动算出。

 

1.3 报告撰写

 

变电站精益化报告全面反映变电站设备构成、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情况,需要用到大量统计,只要给予台账信息和问题信息,报告撰写可以通过计算机代替人工完成,最后统计基本数据。

 

1.4 分析汇总

 

经过以上分析,传统模式下的变电站精益化评价工作量具有大量优化的空间,以1台主变为例采用改善率来衡量使用软件对比传统模式下工作量的优化程度,见下式:

 

式中:N1表示传统模式工作量;N2表示软件下工作量。通过数据计算分析可知,软件对变电站精益化评价工作改善程度最少要达到67%。

 

2 软件设计

 

为高效、简洁地进行变电站管理,在保证精益化评价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评价人员的工作量,设计和开发了变电站精益化评价管理辅助软件。变电站精益化评价管理辅助软件基于Matlab语言,因为Matlab具有强大的数据运算能力,只需很少的代码就可以完成极其复杂的数据统计功能,支持简单的界面编程,能十分方便地与Excel和Word交互操作。

 

介绍了辅助软件的结构布局和界面设计,其中结构布局是指软件的内部情况,包括软件的静态组成及动态流程,界面设计是指软件的外部情况,主要给用户操作使用,按照用户的使用习惯分割或合并一些组件与流程。

 

2.1 结构布局

 

软件的结构布局分为功能布局和文件布局。其中功能布局包括数据录入、标准化自动回填及报告生成,文件布局又分数据库文件布局和行业标准文件布局。

 

软件的基本流程,人工录入的数据,通过计算机标准化回填和报告生成功能,自动获得评价结果,并将结果按照试行文件格式及报告文件格式显示。

 

2.2 界面设计

 

根据软件布局,可将软件的界面设计分三部分:数据录入界面、菜单、树形索引。数据录入界面对应结构布局图中数据录入模块;菜单对应结构布局图中的标准化回填和报告生成;树形索引是一个管理控件,对应结构布局图中各类文件。

 

3 软件效果

 

软件运行效果和对变电站精益化评价改善程度,来评价软件功能的完整性和高效性。

 

3.1 运行效果

 

软件的运行界面将主界面中菜单做成快捷菜单方式集成到树形搜索里面,该软件能实现变电站评价标准打印、数据回填和报告生成等的实际需要。

 

3.2 改善程度

 

用软件模式和传统模式对1个220kV变电站进行精益化评价工作,来比较两者的效率性、合理性以及准确性。其中效率用时间改善度和工作量改善度,合理性从工作时间或工作量分布反应,准确性用数据录入的完整性和修改时的一致性反应。

 

对220kV变电站评价结果如下:评价设备涵盖21类设备(不包括油浸式电抗器、组合电器),共449台,发现问题总数量3130项。

 

变电站精益化评价工作2人进行,为期5天,其中现场检查试验3天,数据回填1天,报告撰写1天,采用改善度公式对全评价过程进行统计。

 

由分析可知:(1)效率的改进:从时间和操作来看,改善效果最明显的是报告撰写100%、其次是数据回填84%,现场检查没有做进软件、其改善程度为0;(2)合理性改进:软件评价的关键工作是现场检查和试验、非关键工作是数据回填和报告撰写,减少非关键工作量,使得关键工作占百分比提升、非关键工作量占百分比降低;(3)软件数据统计均是自动统计,相对人工统计没有遗漏和错改情况,改善程度100%。

 

4 结语

 

变电站管理朝着专业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如何做好变电站精益化评价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对评价过程进行全程分析后,发现数据回填和报告撰写工作量有明显改善的空间,有鉴于此设计和开发了变电站精益化管理软件,并用在220kV变电站的评价中。软件运行情况良好、满足精益化评价的要求,软件对评价工作的实际改善情况显著、与理论一致。

软文的写作篇6

关键词:软件工程硕士;工程报告型论文;研究型论文;论文撰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对学位教育而言,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数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阅,以某个问题的解决为依托,表现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包括知识、技术和写作表达水平)。一般按所在专业职场选题,以本专业术语、概念、方法陈述问题的解,并论证本解决方案可行和结论的正确。最重要的是突出本文的创新。因为论文是给人看的,是对本论题的新做法、新理解,或新结论。哪怕是只有一点点参考价值,也是论文的价值所在,属作者的知识产权。通篇无创新的论文是毫无意义的。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各类软件工程人才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人才,自然撰写工程报告型论文居多。本文拟为软件学院作工程型毕业论文的学生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1工程报告型论文

众所周知,毕业论文有理论型、研究型和工程型三种类型。软件学院的工程硕士按现有的培养方案,至少要有一年的企业工程实践,结合工作选作工程型课题是很自然的,但不等于说只限于工程型。比如该企业研究所作一探索型的原型开发,那么就要作研究型的课题。甚至为了原理和方法的完备要作理论型课题。之所以分为三种类型是论文的内容结构形式不一样。

理论型课题在于创新性和严谨性,在设定的前提与假设下证明所提出的原理、方法的正确性。即前提加规则可导出结论,并给出数学或形式证明,或给出实例验证的数据和图表。因数学和形式证明不强调实例的完备性和实用性,故比验证更具普适性。

研究型课题是新原理、新方法的首次应用,以及对实践结果(工程原型)作出评价。只求研究点的完整正确,不求实用,是理论到实践的实施过程,不像理论型只注重结果,而是过程和结果均重要。

工程型论文一般以工程制作(最常见为工程项目)为背景,是已有原理、方法、技术在目标系统上的综合实现。如果是前所未有的综合实现,也属创新。创新可以在实现过程上,也可以在过程某些环节的技术层面上,如同样采用新的调试方法,同样功能设计新算法等。总之,不能和相同类型的论文雷同(因为采用的技术步骤相差无几),要有自己特色。工程型论文要求论文系统完整(在概念上的,而非完整文档,如三个相似模块均要提到,但只详述其中一个),所述的背景项目是可实用的,是本人在工程实践中的总结和提高。论述的重点可以是工程过程改进、工厂技术改进、管理完善、社会效益等,非常重视验证数据和量化指标,如测试用例15组等。

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强调实用型人才,所以论文选题以工程型为主,但不等于只作工程型选题,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在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难题,也因此才有原型研究,才有理论探索,所以在工程型论文中嵌入小型算法推导、部分原型研制也是极其自然的。

2常见的困惑

尽管大家对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比较了解,但在实际撰写中经常会碰到许多困惑,归结起来可以分为论文层次、内容、与工作的关系、读者层次把握几个方面,下面谈谈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2.1论文是对工作的总结和提高

一年工作下来有许多体会,实际工作有的写了不少代码,有的写了不少文档,有的代码文档都很少,讨论方案、协调需求居多,要写出相对完整的论文不知从何下手。

论文不是工作汇报

论文要讲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一年换了三个地方,每个地方都是协调别人工作,也编写了不少程序代码――写什么?把你最得意有收获的地方编到一个“故事”中,所以不是干什么,写什么。为了故事的系统性,有些工作就写不进去了,要舍得丢弃。要系统完整则会把别人的工作写进来,那么就得尊重知识产权,交待了原理功能特色之后要声明××地方是别人做的,也不要着力发挥。

论文要反映学术价值,不反映劳动价值

毕业论文属学术论文范畴,你开发数万行代码,加了不少班,在极不理想环境下完成了任务,但原理方法都很一般,说不出什么,怎么写?只谈“功劳”,不谈“苦劳”,最多只能在行文中说明本项目工作量不小,影响或学术成果更高。把重点放在你对问题的分析上,解决同样的问题有很多种方法,要有针对性地分析这些方法的优势与不足,说明你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2.2论文要有中心论点

反问一下,这篇论文到底要突出什么问题?工程报告类论文仍然是论文,因此要有中心论点。在撰写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与工程文档的区别,文档更注重结论的陈述,要求全面翔实。论文强调结论的导出过程,要充分突出“论”字。二是不同于一般的报告,论述、评价要客观,实事求是,切忌夸大的商业用语。切忌为了表现水平抄一些与本主题无关的功能、性能和用途。

在说明自己论点正确时,所用术语不能错,要掌握本课题当前发展方向,要站在正确的立场谈过时的技术,因为每种软件技术都只能在限定的条件下起作用。因此,大量抄录,没有观点、论点的论文不是好论文。

论文中应明确表述:在什么背景下,讨论什么问题,范围如何限定。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当前非研究解决不可的理由,国内外解决此问题的途经,本文将采取什么途经?对于首次应用于我国某行业的成熟技术论述的重点在具体实现上,对于非首次实现的技术应该明确给出被采用的理由,如出于成本考虑,或某项性能考虑等。

2.3论文面向的读者是本专业研究生层次

论文强调逻辑性,工程课题强调概念动作要以业务动作导出各项需求,要求什么技术,相互为何关联,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设施支持,象讲故事一样谈原理和机制。尽量不要指定关键、重点,而是在行文中突出重点,所以每章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不怕重复。不要以为自己知道的别人一定知道。论文的读者水平应设定为与你具有同样研究生水平,但不做你这个课题的人,所以有些概念术语要介绍。高水平的几句话就可说明,难度大的要讲详细,切忌忽高忽低。还要避免大段代码、图或表的堆砌问题。

3论文的形式结构

学习过软件工程,软件学院的工程型论文最好写,基本上按背景项目的工程过程写。下面谈谈如何撰写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题的工程报告类论文。这类论文是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驱动力,因此,建议论文结构包括绪论、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解决方案、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系统测试与部署、总结与展望几个部分。

因为是将是否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主要考察点,因此在论文的绪论部分,应以最简捷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与本论文主体相关的待建系统所依托公司或组织的背景,说明论文的价值。如果要构建这样一个系统,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是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在国内外现状分析中,应针对目前国内、国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其目的有二:一是了解构建这样一个系统应具备哪些基本功能;另一方面要说明尽管市面上有很多(也可能没有)同类产品,但以实用、价廉或知识产权等因素综合考虑后,无法通过商购实现目标,因此做出自己开发的决定的理由。接下来明确系统的建设目标和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部分主要是交待背景,明确待建系统目标。第二部分则要描述具体要解决的问题,即系统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中最好首先对待建系统所承载的业务进行概述,使读者尽快进入业务语境。业务概述中应重点描述当前阻碍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它们也是待建系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后续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分析做铺垫。这部分要把系统的关键需求谈透,以便后续章节可以集中精力论述设计与实现方案的探讨。

论文的第三部分是系统解决方案。这部分最好从需求分析中提出的关键问题入手,逐一探讨对系统影响面大,或技术实现风险大,或涉及用户商业决策等的问题,给出针对本系统的最佳解决策略,然后汇总成系统总体架构,最后给出系统的模块划分。

如果本项目采用的是新技术,新规范,新平台工具或部分新原理,则在需求分析前后,开辟一章介绍这个新技术、新规范、新平台工具、新原理,如软件Apach刚出,第一次采用Vista操作系统等,并作为本论文的重要技术内容。

论文第四部分是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论文只谈工程实现中有特点的子系统/模块,如果一点儿特色没有,谁来都会这么干,就笼统论述有多少模块/对象,用什么工具开发,要什么支持,怎样集成的。如果有必要写,则重点讨论某些有代表性的重要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思路。如具体算法复杂,或技术实现难度大、工作量大等,对于实现情况类似的模块则一带而过(这也是文档与论文的区别)。

论文第五部分是系统测试与部署。该部分应针对待建系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测试部分需要重点验证与确认的主要需求指标,并选择具体的测试策略和测试过程。讨论系统部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给出系统的总体评价。在此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该部分是对需求分析部分提出的要求回应做得如何的直接体现。因为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驱动力,因此做的结果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部分,论文的实际意义就不存在了。

论文的第六部分是总结与展望,主要是在总结成绩的情况下,谈谈以后如何克服不足。最好首先总结自己的论文工作及后续的改进,然后抒发较理想的结果(从工程技术角度)。

上述论文结构对大家并不陌生,但能写好的关键是在全篇中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源动力,所有技术、方案的优劣都以是否在组织现有资源可承受的范围内提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为目标,这实质就是在贯彻软件工程的思想。

4结束语

对于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来说,作为基本要求“能干活”,都能达到,但能干活的同时又能写出好论文的学生却相对匮乏,这也是我国软件高层次人才断档的主要原因。能写出直接指导实际工作的好论文的人,一定工作完成也很好。因为好的实践总结的出炉,不但需要有大量的实践积累,同时还必须具备在实践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抽象提炼的良好习惯。软件工程硕士论文撰写能力的训练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思考、总结与提高的能力,以期在后续工作中能更好地举一反三,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软文的写作篇7

关键词:软件工程导论;双语教学;教学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教学目标和定位

软件工程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导论性课程。其任务是介绍软件开发的过程、方法和工具,使学生初步掌握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的工程化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软件开发打下一定基础,并为后续“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进行必要的知识准备。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理念和软件开发的方法学,了解软件进化过程,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工程素质和协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提高软件产品质量、降低软件开发和维护成本、按计划交付软件产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

在该双语课程开设之前,软件工程课程已于2005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我们在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的教材建设、知识点的持续更新、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和富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我们注意到,与其他课程相比较,软件工程导论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内容抽象,软件是一个逻辑产品,软件开发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大量指导软件开发的高层思想、方法和原则,这些知识点是对大量软件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2)注重实践,软件工程导论课程非常强调工程实践,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工程化的软件开发,从而积累软件工程的实践经验。(3)对英语运用和表述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包括文献的阅读、需求的分析和描述、软件建模、文档撰写等等。因此,在该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授抽象的知识、如何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如何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就成为该双语课程教学的关键。

为此,在软件工程导论双语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设计科学和合理的双语课程教学大纲和计划,研究适合该双语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软件工程系列的后续课程以及其他双语课程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期望达到以下目标。

(1) 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逐步与国际接轨

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都在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因此在人才培养阶段如何加强学生的软件工程素养十分重要。针对国家的这一需求,本双语课程旨在探索和研究与国际软件工程教育相接轨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得所培养的学生在软件工程的知识、能力和实践等方面逐步向国际先进水平靠齐。

(2) 适应专业特点,加强学生英语语言环境的熏陶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一直以来研究活跃,不断有新的概念、方法和工具出现,课程的知识体系更新非常快。特别是,绝大部分最近的研究进展和成果都是以英文方式出现在各类会议和期刊上。因此,学科专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软件工程课程尤其需要开展双语教学,该专业方向的学生必须经常性地在英文的语言环境中接受教育。因此,通过本双语课程的教学,希望培养学生逐步适应在英语语言环境中接受知识传授,具备利用英语工具获得知识的能力。

(3) 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双语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利用英语进行各种形式交流的能力,包括英文教材和文献的阅读能力、撰写英文学术和文档资料的能力、通过英文进行口头表述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所必须的,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2教学理念

(1) 循序渐进

本课程为大一学生开设,针对他们的英语实际水平,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比如,在课程教学中逐步加大英语在课程教学中的授课比重,首先要让学生能够听懂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不要让他们对英语教学感到畏惧;然后逐步培养他们利用英语来进行学习和交流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他们利用英语来获得知识和进行交流。

(2) 求真务实

注重实际和成效,不追求形式。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项目(软件工程技术文档的撰写和课堂报告),我们鼓励学生用英文来表述,但是不强求。对关键性的概念和术语,适时做出中文的补充说明,并在课前提供课程术语中英文对照表,以便让学生掌握与本课程有关的关键英文术语。

(3) 注重能力

我们认为大学课程教学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多方面能力(包括学术交流、获取文献、讨论和报告、撰写文献等等)的培养,从而为其参与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为此,本课程将强调通过双语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利用英语获取知识的能力、文档和报告撰写能力、交流能力等。

(4) 强化实践

加强案例分析和课程实践。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工程实践性非常强,为此课程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实践环节。比如,将具体和详尽的案例分析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软件工程实践要求布置学生进行课程实习,撰写规范化的工程实践文档,加强工程实践在整个课程考核中的比重等等。此外,在课程教学中还安排诸多的实践机会来加强学生运用英语实践的能力,包括软件工程技术文档的撰写、课堂报告、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交流。

3教学方法

(1) 激发兴趣

我们深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表扬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突出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强调软件工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通过梳理软件工程的历史发展脉络、揭示隐藏在知识点背后的思想深度、鼓励老师和学生共享个性化的经验等措施,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学习热情,支持和激励学生利用英语来撰写软件工程开发文档、在课堂上汇报其课程实习内容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在线交互,激发学生利用英语获得知识和信息。

(2) 案例教学

挖掘、整理了若干工程案例,结合案例开展教学,将软件项目案例贯穿整个讲授过程,案例的规模由小及大,并要求学生与课堂案例同步地推进各自的练习案例;加速培养了学生在大型软件开发、软件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颇具特色和创新。此外,在教学网站上提供丰富多彩的案例库、规范化的软件工程文档标准和模板,供学生研究、借鉴。

(3) 互动教学

老师、助教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沟通,包括网上答疑,网上作业提交、作业批改,BBS讨论区,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及时与学生交互。学生不仅要提交课程实习文档,而且还要在课堂上报告其课程实践和实习成果以及体会,老师和学生一起对其实习成果进行评论和分析,从而对学生的课程实践有所反馈,让学生知道哪些方面是做的好的、需要发扬,哪些方面做的不好、需要改进和提高。

(4) 实践教学

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实践教学环节,紧跟软件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适应信息化时代教育手段变革的要求,不断更新实验设计,确保软件工程的观念、技术和方法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得到应用并积累经验、体会,逐步提升学生的软件工程素质和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以小组方式选择一个应用,并遵循软件工程的方法,对该应用进行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撰写规范化的软件工程文档,并要求他们在课堂上报告其课程实习成果。课程还鼓励学生利用英文来撰写文档、在课堂上尝试用英语做报告、在课后用英语进行在线交互,为他们运用和实践英语创造机会。除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外,还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等。课程实习中,不但强调实践的结果,更注重实践的过程,实习全程都有辅导教师按照软件工程的阶段进行跟踪。

4双语教学的实施

(1) 教材

目前,我们使用的是由Pressman编写的软件工程教材最新版本(第六版,英文):Roger S. Pressman, software engineering C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 sixth edition (English),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6。该教材在国际软件工程界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树立了它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无可置疑的权威,在全球近千所大学中广泛使用,是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最具影响力的教材。该书从1982年的第一版开始,就受到我国软件工程界的重视,成为高等教育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课程的重要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 教学计划

该课程共有24学时,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时安排如下表。除了正常的知识讲授之外,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安排了2个学时的案例分析和示范,4个学时的课程实践报告和分析。案例分析和示范主要通过一个较为完整的案例分析和文档演示,向学生介绍如何进行软件的分析、建模和设计,并形成规范化的软件开发文档。课程实践报告和分析主要选择性的请一些学生介绍他们课程实践的情况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帮助学生知道哪些实践和结果是可取的,哪些需要改进和提高。

(3) 英语实践

在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多个环节来加强学生的英语实践。首先,要求学生阅读英文教材来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掌握与该课程相关的关键术语。其次,在课程实践中鼓励(不强求)学生利用英语来撰写规范化的软件文档,从而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英文书面表述能力;第三,在课程实践报告和分析中鼓励(不强求)学生运用英文来介绍其实践文档和结果,而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英文口头表达能力。

(4)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分为二个部分:闭卷考试和课程实践,各占50分。闭卷考试要求学生用英文答题。课程实践分为二个实验,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选择的应用,对其进行需求分析,建立需求模型,用中文或者英文撰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软件设计,建立设计模型,用中文或者英文撰写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课程将对学生提交的实践结果(即软件开发文档)的正确性、规范性、完整性、一致性、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估。

5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软文的写作篇8

[关键词] 软件质量管理体系 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 持续发展

一个开发团队要提高效率,就需要思考目前的管理活动中有哪些要素是可以改进的:如何把一些事务性的操作变得自动化,从而节约人力;如何找到更好的方法,让开发过程更为合理,更注重软件的质量;如何在团队中传播优秀的思想,让团队成员不断地学习和进取,自发地改进过程。这些美好的愿望几乎是所有方法论和各种认证的共同心声,但要完全做到可就太难了。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些优秀的实践,优秀实践均是来源于软件开发界中的一些新思路和新理论,它们能够为以上愿望的达成起到正面的作用。在组织中引用这些实践决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但它们确实非常有效。这些实践包括:建立日创建、测试驱动开发、建立核心框架和面向组件进行编程。

一、软件开发的有效管理:日创建

一个组织应当拥有一个有效的工作流程,这个工作流程能够指导软件开发的进行。这个流程应当是具体的、可操作的。随意的计划和从来不遵循的进度决不是一个有效的工作流程。日创建实践提出了一种对开发过程进行精细管理的方法,它是量化软件管理的基础。有了日创建,你会发现计划的制定和进度的监控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

我们传统开发软件的流程一般是这样,理解领域问题,然后分配任务,由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软件部件,在开发完成之后,再把各人的部件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软件。这个思路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实践中却问题多多。

首先,这种方式适合开发人员之间工作彼此没有交集的情况,以前这种现象很常见,但是现在,随着软件规模的扩大、分工合作的加深,开发人员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种清晰的职责划分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了。

其次,在软件集成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是却很难发现到底问题在哪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每个人的代码都没有问题,结合到一起就出现大量的问题。

所以日构建就将平时难得一见的集成工作转换成频繁进行的一件工作,从而使得原先如同噩梦般的集成变成了一件简单的工作。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如果集成工作几个月才进行一次,谁能够记起几个月前的细节呢?但是如果集成以天,甚至以分钟为单位进行,排除bug就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

二、测试驱动开发

软件质量的根源来源于测试,测试做好了,软件质量就会好。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做测试,才能保证测试的投入能够带来软件质量的有效提升。测试驱动开发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出现的。它不是一个完整的方法论,可以和任何一种开发流程进行融合。测试驱动开发不但能够改善测试效果,还能够改进软件的设计。

测试驱动开发起源于XP法中提倡的测试优先实践。测试优先实践重视单元测试,强调程序员除了编写代码,还应该编写单元测试代码。在开发的顺序上,它改变了以往先编写代码,再编写测试的过程,而采用先编写测试,再编写代码来满足测试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中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使得测试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测试,而成为设计的一部分。

在编写程序之前,每个人都会先进行设计工作。可能有些人的设计比较正式,绘制模型,编写文档。有些人的设计只是存在于脑海之中。且不论设计是精细还是粗糙,你都为随后的编码活动制定了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明确程度和你的设计的细致程度有关。但应该承认,这个标准是不够细化的。因为你的设计不可能精细到代码级的程度。而标准不够明确则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你还可能会发现原先的设计出现问题,从而中途改变代码的编写思路。这将会导致成果难以检验,进度难以度量。

既然以设计为导向的标准不够明确、不够具体。那什么样的标准才是合适的呢?只能是代码。因为代码是最明确、最具体的。所以测试优先的本质其实是目标管理。编写测试代码其实是在制定一个小目标。这个小目标非常明确,它规定了你需要设计的类、方法,以及方法需要满足的结果。这些目标制定完成之后,你才开始编写代码来达成该目标。测试的目标要比设计的目标粒度更小,但是成本上却更为经济。

测试优先是软件开发中一种细粒度的目标管理方法,通过明确的目标,推动软件开发的进行。

三、建立核心框架

框架是一种具有高度重用性的软件,这个特性决定了它非常适合成为软件组织积累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传统的知识积累的方法是文档,但是文档容易产生歧异,开发人员往往也不愿意去阅读和理解文档。框架提供的是一种综合的手段,包括文档、模型和代码。更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开发人员必须在日常的工作中使用框架,这使得他们对框架中的知识非常熟悉,并根据工作的需要来改进框架。

四、面向组件编程

有效的组织在于有效的分工。体力活动容易进行分工,脑力劳动则比较难,而软件开发似乎就更难了。所以,长久以来我们都习惯采用以功能块为单位的粗粒度划分方式。面向组件编程采用更加细密的划分方式,并以服务作为组件之间相互依赖的契约,不但定义了组件和组件之间的关系,也规定了组件开发者、组件使用者、组件测试者的权利和义务。从而能够进行软件开发工作的分配、管理、QA等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慧戴兴武: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有效实施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3年第04期

软文的写作篇9

>> 面向嵌入式软件开发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UML的嵌入式软件开发 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几点建议 谈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技术 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技术探析 基于DSP下嵌入式软件开发初探 嵌入式软件开发中的软件测试流程 关于在嵌入式软件开发中应用模型驱动开发技术的探讨 基于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支撑环境 嵌入式软件开发过程标准化探讨 基于组件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方法研究 OSEK规范及其在嵌入式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基于嵌入式WINDOWS CE系统的称重软件开发 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的环境分析 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伺服软件开发 基于Linux平台的嵌入式网管软件开发 基于AutoSAR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嵌入式软件开发 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软件开发平台的搭建 UML在嵌入式软件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注:以上所有网站均可从课程网站/jpkc进入。

教材编写:考虑到双语教学的需要,目前教学采用的是微软出版社出版的权威原版教材:由Douglas Boling编写的“Programming Microsoft Windows CE .NET”, Third Edition, Microsoft Press, 2003。同时,本课程主讲教师编写的本课程配套教材和中文版电子版也已完成,包括中英文两个版本的教材、实验指导书等都将在2006年正式出版。

主要工作业绩

何宗键,毕业于同济大学。国内首批微软Windows Embedded认证讲师。作为国内最早开设基于Windows CE的嵌入式系统课程的高校教师,在Windows CE嵌入式教学和研究领域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其在Windows嵌入式教学领域的工作和成绩主要包括:

2005年6月,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同济大学联合举办的“微软Windows Embedded教学研讨培训会”上作专题演讲,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经验,并对与会教师进行培训教学。

2005年6月,作为主要参加者之一,参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国家发改委-微软嵌入式系统教学包”制作,负责Windows CE实验部分内容的编写。

2005年9月,在微软公司举办的Windows Embedded技术研讨会上作关于Windows CE系统定制的专题讲座。

2005年11月,在首届全国Modern C++ Design & Programming大会上作关于Embedded Software技术讲座。

作为主要作者,已与北航出版社签约,将于2006年出版国内第一本基于Windows CE 5.0的技术著作《Windows CE嵌入式 系统》。

软文的写作篇10

[关键词]SECTION GMT 化探制图

[中图分类号] P623.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133-1

1前言

SECTION软件是2008年由童茜辉、张运香编写,在MAPGIS67基础上开发的软件,目前最新版本为SECTIONV4.4,GMT软件是由廖绍平编写,目前最新版本为GMT3.0。这两款软件通过百度搜索或在地信网、华夏土地网可下载最新版本。

2两款软件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

SECTION 、GMT两款软件功能丰富,笔者仅对软件中的部分特色功能进行叙述,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地质同仁补充、指正。

2.1地表采样平面图制作

使用软件SECTION,操作基本流程如下:

(1)先把需要做采样平面图的区域画线圈出,之后利用SECTION【1辅助功具】【裁剪工具】【选线裁剪】,原比例尺填写裁剪的原图的比例尺,新比例尺一般填写1:2000或1:1000,根据需要可以自行调整,勾选生成图框,点确定,就可以生成图框及采样平面图中需要添加的一些地质内容。

(2)填写SECTION自带的平面工程投影表格,按照表上内容、格式填写完整之后,使用【1辅助功具―平面工程投影―平面工程投影EXCEL】就可以生成工程及样品的位置投影图。

(3)利用SECTION【1辅助功具―EXCEL功能―EXCEL―MAPGIS】,将样品分析结果表粘至合适位置,并根据样品分析结果,圈连出矿化带、矿(化)体。

(4)制作图例、图签,即可完成地表采样平面图。

2.2化探数据处理及相关图件制作

2.2.1化探数据处理及异常图制作

使用软件:SECTION,操作流程如下所述:

(1)用SECTION软件自带的化探数据处理表格,将元素分析数据粘贴进去,点击计算,即可计算出各个元素的异常下限及其他一些参数。

(2)对原始数据根据探数据处理表格统计出的元素含量在各个区间的频数,使用【2辅助功具―专题辅助―直方图】功能,做出元素分布直方图,对比对数数据和原始数据做出的直方图,看那组数据更符合正态分布,就使用那组数据计算出的异常下限。

(3)使用计算出的异常下限,采用其1倍、2倍、4倍值作为外、中、内带的值,使用SECTION【1辅助功具―高程数据网格化】,生成GRD文件,之后利用SECTION【1辅助功具―绘制等值线】,将GRD文件装入,将等值线层设为异常下限的1倍、2倍、4倍值,即可生成等值线图。之后对异常的外、中、内带按规范要求填充渐变的颜色即可形成元素异常图。

(4)对于初步圈定出的元素异常图,根据工作区地质条件,对确定的异常下限进行适当调整。确定出适合工作区的异常下限值。再根据c步骤做出最终的元素异常图。

2.2.2土壤测量(规则网)点位设计

使用软件:SECTION,操作流程如下:

(1)先在工作布置图上画出土壤测量范围,确定出基点位置,基点其实就是设计的某条测线上某个采样点的位置。根据网度事先在测量范围内放置一个基点。

(2)利用SECTION【2辅助功具―专题辅助―土壤样自动编号】,按照提示,选择基点选择土壤测量线,之后填写完整弹出的表格,就可以做出土壤测量设计点位图。然后根据异常分布特征按3-5%比例布设重复样,就可以完成土壤测量样品布设工作。

2.2.3水系沉积物样自动编号

利用SECTION【2辅助功具】―专题辅助―水系沉积物自动编号】,按提示填写完整弹出的表格,既可以对水系沉积物样的自动标注。

2.2.4异常剖析图制作

使用软件:GMT3.0,操作流程如下:

(1)资料准备

将所有元素的单元素异常图文件、地质文件添加至同一工程下,保存为一个新的工程。工程列表中,同一种元素的点、线、区文件及地质文件的点、线、区文件要相邻。比如一个地区化探异常所涉及的元素为Au、As、Sb,则文件的排列顺序为:Au.WP ,Au.WT,Au.WL,AS.WP,AS.WT,AS.WL,Sb.WP,Sb.WT,Sb.WL,地质.WP,地质.WT,地质.WL。如果有每幅剖析图都要的内容(如地理底图),请将其添加至工程文件中,设为当前,设为当前的文件内容将复制到每幅剖析图,不会单独成图;若要单独成图,请将当前文件放在最前面。

(2)图件制作

用GMT工具栏的【地质G―异常剖析图】,然后框选综合异常的范围设置列数,软件就会自动生成异常剖析图。

(3)在每个元素异常图右下方添加异常色区小柱子,在图件下方添加图例,即形成一幅完整的异常剖析图。

3说明

本人介绍的上述几种常用图件的制作只是SECTION、GMT软件中有特色的部分功能,对于其他功能,不在此进行叙述。

4结束语

首先感谢童茜辉、张运香、廖绍平老师对SECTION、GMT软件的研发,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以及无私的奉献,才使我们的地质制图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传统的将纸质图件扫描后矢量化制作的电子图件,不仅精度低,而且浪费了大量人力、时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逐渐普及,用计算机技术快速、高效的制作一些地质图件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