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十篇

时间:2023-03-19 12:55:57

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篇1

原本我也是会受这样的评论所影响,尤其是在要开启一本新书阅读之前,如若看到有人这般评价,就莫名地也戴上了这样的有色眼镜去看它,然后也会有些居高临下之感。但总觉得似乎有一些不太对,总觉得自己心里还有不同的看法。

也是渐渐地提升了阅读量,看多了不同的评判之后,忽地明白,自己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标准,犹如一把标尺,是独属于自己的,不能直接被他人牵着鼻子走。

同样的一般文章,在有些人眼中,属于鸡汤文,在另一些眼中,则是其为励志的文字。而同样是鸡汤文,有的人觉得只是清淡寡味,没啥营养,甚至有点腻味了;可有些人却从中品出了不同的滋味,更是感受到了浓厚的营养且让它为自己所吸收,变成了强壮自己的力量。

独立思考篇2

媒体的态度多半是“敬”。无论哪家机构出来放个什么风声,几乎都能掀起不小的浪。没办法,人家头上有光环,股市大底从来是被他们抄去的。

管理层的态度没有人明说过,但根据我的观察,是颇有点“畏”的。这些年来人家提出的要求,几乎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也没办法,人家在本国的势力一般都很大,动不动扣个“不是市场经济”或者“违背WTO承诺”的帽子过来,谁吃得消。

投资者呢,早先是很“敬畏”的,很多人模仿QFII的投资风格,打听他们在哪些股票上减仓;但最近几个月来有些转变,因为这些机构往往跑输大盘,甚至彻底踏空;待到他们齐刷刷唱空A股时,更多的人开始从“敬畏”变成“悲愤”,情绪激动者甚至要求清算他们。

其实,这些情绪都不必存在。对市场中的任何一方来说,一个基本的行为准则应该是始终保持冷静地独立思考。

QFII的管理者也是普通人而已。笔者也认识几个QFII的管理者,套用一句俗话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他们中间固然有保持价值投资理念长期持有蓝筹的,也不乏热衷短线投机刀口舔血之辈。本不是铁板一块,你非要把他们当一个整体看待,没必要。

QFII的业绩到底怎样,我觉得也就是不好不坏而已。抄到底的固然有,但跑输指数的多的是。其实不光在股市场,不光是QFII,我们本土的基金,或者这些老外在本土的母公司,能连续几年跑赢指数的有几家?市场本来就是一个多方观点博弈的地方,任意放大其中某方,也没必要。

对投资者来说,学习、参考QFII的投资理论和技巧,很好。但是唯他们马首是瞻,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忙于打听他们是买进还是抛出,我敢说,你输定了。

对媒体来说,听着风就是雨,有个来中国走穴的老外(包括格林斯潘)就盯住问A股有没有泡沫,然后大标题登出来。我觉得,你真无聊。我知道格林斯潘他们很强,但面对有些什么上市公司都不知道的中国股市,他们有什么发言权?就好像你问罗纳尔多中国女足该不该用洋教练一样,你不是没话找话吗?

独立思考篇3

姚安濂载誉归来,10月下旬,上海影协趁热打铁地在上海影城举行“一个独立演员的启示――姚安濂表演艺术创作座谈会”,会前放映了获奖影片《打工老板》。电影结束后,留下来参加座谈会的人比以往都多,奚美娟来了,茅善玉来了,姚安濂的老师、同事、朋友们都来了……显然,这位“影帝”有着极好的人缘,大家愿意看到他成功,由衷地为他喝彩。座谈会上,发言者踊跃,大家不仅从艺术上分析了姚安濂体验派演技的独到之处,而且很多人都提到他人品一流,德艺双馨。

或许,他的成功,确实需要那两种力量的叠加。

11月初,本刊记者在姚安濂位于虹桥的家中,对他进行了专访。

采访并不在客厅进行,虽然一圈舒适的大沙发通常更适合聊天谈话。记者与姚安濂的谈话是在餐厅的一张大圆桌两端,质地坚硬的木质桌椅,使双方都无法随意进入闲适状态,整个谈话仿佛也多了几分直来直去的明快。当然,在这里对话的另一个原因是,餐厅有大窗,比较通风,在一整个下午接受记者长时间采访时,他的烟瘾可以得到适当满足。

独立演员:

甘当有含金量的“临时工”

虽然姚安濂如今取得的成就,与独立演员的身份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但作为一个早在1990年就从国营工厂辞职出来闯天下的“文艺工作者”,他绝对是一个老资格的独立演员,那些独立演员所要面对的甘苦辛酸,他全都尝过。所以,当他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影帝殊荣的时候,他的特殊身份令这座奖杯增添了一道尤为难得的亮色。

主席在前不久的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特别提到了独立撰稿人、独立演员等体制外文艺工作者,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团结,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能量,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做出贡献。

在姚安濂的观念里,独立演员有其特殊性,因为影视艺术是一门合作的艺术,大多数影视作品都需要通过各部门各工种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影视从业人员有点像群居动物,做事干活常常成群结队。不像画家、作家,可以单打独斗地出作品、走天下。所以他们的“独立”好像天经地义,而影视工作者的“独立”,就有点另类、不入流的意思,因而令人关注。

“好在近十年来影视剧制作领域不断快速地市场化。”眼前的姚安濂对独立演员的身份显得泰然自若宠辱不惊。影视剧制作的基本组织方式,已经变得灵活多样,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个剧组就是一个个“临时单位”,这个“单位”要不要你,常常并不取决于你背后有没有单位。

当然,当某影厂、某公司、某剧团投拍影视剧时,它可能会优先选用“旗下”签约演员,但如果你是一个具有较高含金量和性价比的“临时工”,制片人、导演还是会青睐你,选择你。他们首先考虑你的人气、你的票房价值,然后考虑你的戏路、外形、气质与角色的匹配度,最后还要衡量一下性价比。谁都想低投入高产出,“个体户”的好处就是成本低,不给中间环节“剥皮”。

反过来,有些“有编制”的演员反而为编制所害: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最终从影视圈消失。况且,现在不少国营大型影视企业,也早已不养演员,演员仅有个编制,单位仅交个四金,以前在外面接活就向单位交劳务费,现在连这个也取消了。所以实际上他们也形同“独立”演员,跟姚安濂们一样,早就习惯在影视市场的大树林里觅食,因为单位早就不“喂片子”给他们吃了。

当然,在成长为姚安濂这样的影帝之前,独立演员必然会面对一些相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当你名不见经传,手里没作品,背后没单位的时候,别人对你的定义就是“非职业演员”,对你的能力一定会打问号。但恶劣的生存环境,也能强大你的生存能力。只要熬过被怀疑、被冷落,甚至被欺负的那段最初岁月,积累起自己的艺术形象,一定能等到厚积薄发的机会。

赌气下海,谁知是福

姚安濂在辞职当独立演员之前,是个有编制的工人。

1990年他从上海活塞厂辞职,成为“海漂”。没了单位,没了收入,姚安濂赖以生存和养家糊口的技能只有演戏。也正因为把自己逼到“没有退路”的境地,他对接到的每部戏都投入百分百的热情和精力,生怕给剧组留下一丁点不努力的印象,影响日后的“生路”。姚安濂说,讲得不好听点,那时真叫做“夹着尾巴做人”。久而久之,居然也成为一种习惯,至今姚安濂在剧组里都是对人谦虚谨慎,对戏一丝不苟。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才不久,究竟是什么使姚安濂下那么大的决心,好好的体制内工人不当,偏要跑到体制外当一个朝不保夕的“临时工”?

实际上,姚安濂从厂里辞职,是带着赌气的情绪。没想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年轻气盛时的一个并不成熟的决定,最终反倒成全了姚安濂的影帝之路。

1985年,姚安濂白天是名工人,晚上和休息天,他不是在剧场就是在去剧场的路上。他不仅爱看话剧,也爱创作和演话剧,在当时的上海业余话剧界已小有名气。有一天上海群众艺术馆派人到活塞厂借调姚安濂,想请姚安濂抓业余话剧创作这摊工作。这对姚安濂而言,真是正中下怀,如鱼得水。然而群艺馆与活塞厂原先说好是先借后调,但一年、两年过去了,调动工作的事杳无声息。原来姚安濂在活塞厂是工人编制,而文化局下属的群艺馆属于干部编制,门不当户不对的问题,殊难解决,一拖就是五年。

姚安濂终于按捺不住了,他既不想低三下四地求人托关系解决编制问题,也不想为难群艺馆逼他们作出要人还是退人的决定,更不想再回到活塞厂当工人,他决定自谋生路!

现在回想起来,姚安濂觉得,人有时候是该果断一点,决绝一点,破釜沉舟,置死地而后生……有了这些东西,命运或许会出现转机。

做过制片人,等待当演员

姚安濂离开活塞厂的时候,已经有了家庭和小孩,他告诉自己,作为男人,必须承担家庭责任。他虽然心系表演,想方设法接演电视剧,但毕竟那时候影视剧的总量有限,接的也大多是小角色,养家糊口还成问题。做演员的理想既然不能换来足够的面包,姚安濂只能退而求其次,做制片,做副导演。

“因为当时我在表演上还没‘出来’,机会比现在少得多。你苦苦等待别人给你一个角色,有时候一等可能就是三个月、半年。”姚安濂要改变这种被动等待的状况,选择转战幕后。

但是,他即便在做副导演、制片的时候,也始终抱着这样的信念:总有一天我还是要回来当演员!而在做幕后的这个阶段,他也一直在“偷师”,在拍摄现场暗暗学习不同演员的表演长处。

在这个“曲线救国”的阶段,姚安濂完成了三件事:一、赚钱养家,承担起家庭责任;二、偷师学艺,为实现理想储备能量;三、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不离不弃,等待演戏机会。

那段时间,姚安濂身边有好多朋友同学下海做生意,他在做制片人、副导演的时候,也搞过一个影视公司。“如果后来不继续演戏,也许我现在也是某某影视公司的老总。”但是姚安濂终究无法割舍对表演的热爱,他深深感到,真正可以令他忠贞不渝倾付一生的,只有表演,不是其他。“做制片人纯粹为了养家糊口,也许比现在挣的钱多,但不是我真正想干的事。”他说。

如果说,从工人到艺人,是姚安濂的第一次选择,带有一些意气用事和盲目;那么从制片人到演员,则是他的第二次选择,这次他深思熟虑,冷静理智地听从了内心的声音。

姚安濂说,如果让他再选一次,他还是做演员。“做制片人或许也会成功,但未必会有我今天拿了影帝那么开心,幸福指数没那么高。”

虽得奖,仍不满

影片《打工老板》在送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参赛之前,还曾送过戛纳,但并未入围。去蒙特利尔也缘于一个巧合――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主席、年近九旬的洛赛克先生今年三四月份到中国来为他的电影节选片。他是个中国通,来中国不下十次。中影公司向他推荐了《天空》等影片,都不合他胃口。《打工老板》并不在推荐片目之列,然而洛赛克偶然在中影公司的一张办公桌上,看到了《打工老板》的碟片,很感兴趣,借回去看后,一见钟情,当即决定邀请该片参加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然而,当时《打工老板》已经送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只不过那边消息还没来。洛赛克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加重他邀请的砝码:如果你们愿意进入蒙特利尔的长片竞赛单元,请你们把影片从威尼斯撤回。

《打工老板》对姚安濂的意义自然不同寻常,可谓他的幸运之作。然而,他对该剧的评价仍然保持了相当的理性和客观。他认为这部影片的剧本写得相当不错,有视角,有人物,有命运,是个大片的材料。但就影片整体品质而言,如果当时坚持送威尼斯,恐怕最终会失利。

在《打工老板》的拍摄过程中,姚安濂跟导演,尤其跟摄影师有过不少艺术见解不同的地方,他坦言,对不少镜头的运用至今仍保留自己的意见。对个别镜头,他甚至觉得是给拍坏了。

但是姚安濂明白自己的身份是演员,他不会当“戏霸”,所以他告诉自己,艺术见解上的争论可以无界限,但剧组分工是明确的,不能越界。他所能做的,就是适时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影视从来是遗憾的艺术,姚安濂清醒地认识到,即便这是一部得奖作品,自己仍有种种不满和追求。他随口举例说,林大林为何最终没跳楼?原来有句台词,为了女儿。成片里没有,他感到很遗憾。原来的结尾,没有现在光明的尾巴,因为种种原因加上了,他也感到有点小遗憾。

独立思考篇4

[摘 要] 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理论的基石,是审计执业的灵魂。审计人员应依法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任何组织、机构、个人等外来或内部因素的干涉。在执行审计工作时,独立取证,独立思考,坚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尤为重要。要提高审计独立性,完全独立于任何被审计单位之外,做出公允、合理的评价和结论。

 

[关键词] 审计;独立性;重要性

[作者简介] 庞育梅,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会计系,广西 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4-0010-0004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国家审计、民间审计还是内部审计,“服务于公众”都是审计人员的职业责任,尽管审计人员是受托执行业务并向委托单位收取费用,但他所承担的却是对整个社会公众的责任。失信于公众,就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极大的危机。因此,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仅要独立于委托人,还要与其相关团体保持超然独立,以实现其对公众的责任。

 

近年来审计的独立性正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威胁,强大的个人利益以及社会、经济市场的各方面因素,致使审计独立性缺失,审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得不到保障,审计执业质量下降,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受到质疑。

 

鉴于审计业务发展日新月异,有必要对独立性问题作出迅速而全面的思考。

一、什么是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的特点主要反映为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的法制化、审计的经济监督几个方面。其中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主要特点,是审计最重要的本质特征。它是指审计人员从形式到实质在组织上、工作上、经济上依法独立于外部组织所服务的对象,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机构、团体和个人干涉。

 

审计的独立性分为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两种。形式上的独立指审计人员与被审查企业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实质上的独立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思想上、精神上不受任何组织、个人等因素的影响,独立地思考,独立地审计。

 

(一)审计独立性的历史

审计的独立性最早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精神态度,是对审计人员的精神要求,是一种职业道德。按照这一理解,只要审计人员能够实事求是、中庸地行事,那么即使他与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委托关系之间有其他关联,也依旧可以认为该审计人员是独立客观的,因而这种精神独立又被称为实质上的独立。

 

然而,精神上的东西往往是无形的,只是一种抽象,其真实性、客观性无法被直接识别和明确衡量。人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往往推崇“眼见为实”,实质上的独立是虚的,要依赖审计人员的高度自觉性来完成,却不能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证明自己的独立与客观。审计人员若只有实质上的独立,不能使自己本身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便不能完全取信于公众。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形式上的独立被提上议事日程。1933年,美国颁布《证券法》,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根据此法制定了一项规则:“除非有本委员会特别指示,否则会计师和任何与他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人之间,都被以为是不独立的。”然而这个议程一开始并没有受到关注,直到之后的一个案例实实在在地证明了形式上独立的重要性。

 

1939年,美国某袜厂委托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和编制报表,同时又委托该事务所进行财务报表审计。该事务所声明,当其审计由自己编制的报表时,并不把报表视为自己编制的,可以在精神上保持高度独立。但事实上,正是该事务所的工作职员利用平时记账的机会捞取钱财,事后又利用审计的机会掩饰其舞弊行为。

 

该事件发生后,引起巨大反响,人们开始正视形式上的独立,并且把它列入审计的职业道德。

我国也将审计独立性原则写进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指明:独立是客观、公正的条件。独立性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审计独立性的形式独立与实质独立

实质独立是无形的,是精神上的独立,这种独立的精神促使审计人员做出实事求是、不偏不倚的职业判断,是对审计人员的内在要求。而形式上的独立是有形的,要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无任何利益关系,客观、公正。在实际中完全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可以被社会各界监督,是对审计人员的外在要求。

 

实质独立与形式独立二者缺一不可,必须两者都具备。实质上的独立是虚的,要靠个人意志实现。如果只有实质独立,没有形式独立,无法得到社会各界的监督和保证,审计人员也无法证明自己是独立的,那么审计人员的审计结果无法让人信服。形式上的独立是实的,可以得到大众的证实,但如果只有形式上的独立,没有实质上的独立,就有可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表面上似乎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没有利益关系,可思想上却有可能已经达成某种共识,那么审计结果也依然存在徇私舞弊、不实虚假的可能。

 

所以,在做审计的时候,要求形式和实质都要独立,虚实结合,完全实现独立。

比如古时候有些清官审案,大义灭亲。这个官司形式上不独立,实质上独立。因为他没有顾及亲情,实质上,思想上,他是独立的。但形式上不独立,因为他审的人是他的亲戚,和他有利益关系。

 

就像《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中指出的那样:让注册会计师的服务对象知悉他们享受了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最高水平的服务,将能使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和经审计的会计报表建立牢固的信任,这同样也符合全世界会计职业界的最大利益。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面临信誉危机的严峻关头更能塑立行业形象,建立注册会计师的信誉,向社会亮出真正具有公信力的审计意见。

 

二、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

自1980年开始重建注册会计师制度,1988年11月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以来,我国会计史上不断出现的重大会计舞弊案件,一方面催生和完善了会计规则和独立审计制度,另一方面引发了审计组织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分析。

近年来,审计独立性的问题日益引起国际关注。从普华永道会计公司被发现违反独立性规定,到安达信会计公司被指责在1993~1996年间“明知故犯或不顾后果地”为废品管理公司出具“虚假误导性的审计报告”。这些事件让人们开始关注并思考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中国香港证监会也开始插手审计人员的独立性问题,审计的独立性上升到国际层面。

 

审计人员必须对审计资料负责,不能有虚假,徇私舞弊。普华永道会计公司和安达信会计公司就是没有遵守审计的独立性,实质上没有独立。明知故犯,不顾后果,做出了有损审计人员职业操守的事,出具了虚假,不实的审计报告,使审计行业的社会形象蒙上污点。甚至,虚假的审计报告会使领导者、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决策,让

经济向一个不正确的方向发展。

 

由此我们看出,审计的独立性尤为重要,它保证了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可靠,使真相能予以揭露,保证了审计的独立性,结合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就能有效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审计人员在公开执业的过程中要主动依法保证审计的独立性。而独立性的两个方面也缺一不可,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共同保障审计结果的真实、有效、客观。

 

在做到审计独立的同时,应坚持实质重于形式。表面上的事情很容易隐瞒公众的眼睛,精神上的独立才能根本地保证审计独立的实现,是审计独立的“主要矛盾”。实质上真正的独立了,能促使形式上的独立。审计人员的思想坚持了独立,就能自觉回避有关系的被审计单位,自觉维护审计的独立性 。

 

不可否认,独立性是审计人员审计的重要因素。然而,审计人员执行独立审计准则要讲诚信,要真正地按照准则要求认真执行,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

三、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利益是制约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最深刻的根源。马克思早就深刻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会计师事务所也不例外。他们接受客户委托,执行审计业务,收取费用是劳动所得,但不惜手段,单纯为谋取利益,这必然会发生审计人员与审计单位相勾结,被审计单位隐瞒真实情况,瞒骗大众,获取利益。审计人员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帮助被审计单位隐瞒事实,从中获得被审计单位的高额“封口费”,或者为了保住业务收入,故意粉饰审计报告。

 

审计人员承担的是对整个社会公众的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不仅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还要对社会大众负责,这就决定了审计人员应该独立于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外部机构和组织,独立行使自己的职责。对社会大众而言,审计的价值在于发现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错误或系统性缺陷的能力,并顶住客户压力对这种错误和缺陷加以披露。如果审计人员没有做到独立,审计结果不真实,那么审计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然而,现实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自己企业形象,确保经济利益,要求审计人员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而审计人员也为了保证收入,甚至得到更大的经济利益,同意了被审计单位的要求。一旦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人员自身的经济利益与审计独立性发生矛盾和冲突,就很难保证审计人员会不顾自身利益,揭露被审计单位的错误,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大量事实证明,无论是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还是会计师事务所,它们在信息披露过程中的违规行为,都是受巨大的利益所驱动,并且都有主观上的故意性。

(二)外部因素

1. 市场监督体系薄弱。我国审计市场监督体系不健全,被查处的风险较低。事务所和审计人员作假或发表不恰当意见后,查出的比例较小,使得其为了丰厚的回报而丧失独立性,做出有损审计人员形象的违法违纪事件。目前我国有几千家会计师事务所,而管理它们的政府财政部门又没有足够的专职人员来检查和控制这些事务所,导致审计职业市场有些杂乱,审计目的不正确,审计结果不真实。

 

2. 市场竞争使得审计不独立。目前会计师事务所数量繁多,竞争激烈。审计本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独立地行使职权,揭露事实真相,帮助被审计单位及社会大众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有序的、恰当的竞争是维持审计独立性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过度的市场竞争则会使审计市场的竞争结构和手段变得复杂,审计机构和专业人员可能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客户,这就使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审计的质量难以提高。

 

3. 政府干预。政府就意味着强势,一些事务所在执行业务时,往往会寻求可依赖的行政权力的帮助,用行政权力来当自己破坏审计职业规则的“保护伞”。有些被审计单位也会利用其同政府部门的某些关系,借助行政权力对事务所施加压力,控制审计结果。政府管理部门或垄断行业,利用自身权力要求或变相要求审计人员按照他们的指示做事,或者出于地方或局部利益干预审计意见。

 

4. 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现行的关于审计法律责任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对审计独立性的规定也不够详尽,造成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明显偏轻,使得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在约束审计行业时显得力不从心,让人钻了法律与执法人员的漏洞。法律制度不健全,使得审计独立性得不到有力保障,让审计工作的独立公正有了很大漏洞。

 

四、如何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一)内部提高

1. 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及企业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廉政建设,自觉执行审计回避制度,确保广大审计人员都遵守以诚信为基础的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不提供虚假审计信息。与此同时,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必须勤奋,努力提高其服务的熟练性、效率和质量。

 

2. 采用创新的会计师事务所经营体制。我国现行《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了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制两种事务所组织形式。采用合伙制,提高了审计违规成本,增强了审计人员风险意识和压力,提高规避风险和保持独立性的能力。事务所内部合伙人之间相互制约,多个合伙人分割了事务所的最高决策权,能有效避免执行审计工作时,和被审计单位或第三方联系人发生利益关系,影响审计独立,提高了内控力量,使审计独立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二)外部提高

1. 加强市场监督体系,规范审计市场。政府在市场监督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调控,完善职能,综合监管,规范审计工作市场。建立专门的审计监督部门,派请专职人员对审计事务所进行控制和检查。赏罚分明,积极曝光违法的事务所并予以严惩,树立正确的审计执业意识,对正直诚信、坚持审计独立性的事务所以表扬和一定程度的奖励。规范组织,做到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法律监督。

 

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一种审计独立性的行为标准,判断、衡量、规范审计人员的工作合法与否。建立正确、合法的审计制度模式,使审计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重视审计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还可以建立审计保险制度,将保险引入审计委托关系中,降低审计风险,保障审计独立性的实现。

 

3. 正确面对市场竞争。有句俗话说“有竞争才有市场”,适当的竞争是发展的动力。会计师事务所应用健康的心态面对竞争,坚持用事实说话,以自己的实力争取到市场。坦诚正直地执行审计任务,坚持审计独立的信念。面对他人的不正当竞争,要不卑不亢,勇于指正,维护审计独立性,维护审计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波.新编审计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2]孙恬.影响审计独立性因素及其对策初探[j].china's foreign traade,2010,(12).

[3]王胜荣.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

经济贸易大学,2005.

[4]李君.论审计的独立性[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5]李清.小议审计的独立性[j].科技创业月刊,2006,(1).

独立思考篇5

【关键词】审计 独立性 注册会计师

一、审计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准则之一,是审计业务的灵魂。注册会计师要取信于公众,就必须保持其独立性。由于两权分离,审计师必须要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和“公允”做鉴证以达到为所有评价管理者业绩和管理者正面其业绩的目的。因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经管责任的依托,如果失去独立性,就会加剧信息不对称以及加大外部股东遭受损失风险。

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所以这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组织关系,财务关系,经营关系和亲属关系上要保持形式生的独立,还要在审计计划,实施和报告这一系列过程行为中保持实质精神上独立。

二、我国审计独立性缺乏的原因

在我国,审计独立性缺乏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审计层面

1.专业知识结构失衡。由于我国许多事务所和一些审计人员只注重于审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而缺乏其他各方面的专业知识,造成的无法不受干扰独立完成审计工作。例如被审计方采用的电脑控制的存货系统,如果审计人员不能了解该系统的功能程序就无法独立全面地发现被审计方账务的漏洞和问题。

2.事务所内部缺乏控制。我国审计事业发展历史较短,事务所内部的控制不完善,没有有效的员工自律机制,使得员工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这使得事务所层面有保持独立性的想法,而个人与被审计方的关系却无法约束。

3.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近年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快速增长以致现阶段事务所激烈竞争,一些事务所出现为了生存或者占领市场,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而迎合被审计单位的需求的情况,迁就客户而放弃原则。一些事务所采用低价的策略来获取客户,然而这样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审计程序的减少以及审计质量效果的降低,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出现逆向选择和出卖审计意见这样”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4.非审计业务的影响。现在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审计业务以外也进行非审计业务。大量数据表明,许多事务所非审计业务的收入甚至高出审计业务的收入。非审计业务的开展是有利于事务所的发展的。但是如果一家事务所对同一个企业既有审计业务也有非审计业务,就会对事务所的独立性造成影响。一方面是因为事务所接受企业的非审计业务,在企业的财务、经营投资等方面参与计划和策划,在事务所执行审计业务时,会有自我评价导致的不利影响,对其以前的判断或服务做出不恰当的评价。另一方面是由于事务所参与到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中,会与企业管理者有较多的接触,这会使审计人员不能在心理上保持实质性的独立。

(二)社会层面

需求不足。我国现阶段企业对于审计的需求是属于政府的推动,并非市场的需求。没有人在关心企业的财务报表有经过审计人员的审计,这样使得企业聘请审计师来审计成为一种形式。由于企业并不需要审计人员的执业质量,只需要一份能交差的报告,那审计的独立性就得不到重视了。

(三)文化层面

儒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许多传统的主流的思想文化,逐渐汇入了审计的思想河流中。 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儒家思想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这种思想认为,人天生是善良的,之所以现实中存在着那么多的丑恶现象,是因为社会的人追求利益而失去善性所致。这使得我国审计人员在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方面较欠缺。

(四)法律层面

执行力不够强,惩罚力度小。我国对于审计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具体惩罚的细节规定还不够,执行的力度也还不够,大部分需要靠会计师事务所的自律来保证其对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循,然后由于审计人员违背独立性造成损失的成本不够高,使得许多审计人员没有重视独立性这方面。

三、改进的措施

针对以上造成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原因,需要通过以下方面得到改进和提升。

(1)加强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执行性。首先要将法律法规对违规操作的惩罚力度加大,在细节方面进行规范,并且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性,不能只是有所规定而不对存在的问题实行处罚。第二是要强制执行轮换制度。由于会计事务所与同一被审计单位的长期合作对独立性有很大的影响,就需要被审单位轮换聘请的事务所。这一点必须要规定一定的年限并强制执行。

(2)合伙制。由于当前事务所普遍缺乏风险意识,为了追求片面的短期利益而迎合被审单位管理成的意图,出具作假的审计意见报告,所以应该尽快将现有的有限责任制的会计事务所转型为合伙制。因为合伙制是承担无限责任的,所以这样能提升事务所风险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加强对独立性的认识。

(3)规范业务。一家事务所为同一企业进行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造成,这种“混业”经营也需要出台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行为。由于非审计业务对事务所的发展是有利的,所以不能取缔非审计业务。只能将其规范,也就是说对某一企业实行审计业务的事务所不能在同一企业中承担非审计业。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赵红莉.审计独立性缺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09).

[3]贡彩萍.审计独立性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关于政府为审计付费模式的研究和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0,(4).

独立思考篇6

关键词:独立董事制度;独立性;监事会

独立董事制度首创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随后为英国所引进,在公司治理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效。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实行公司二元制的大陆法系国家如日本、韩国等,也纷纷效仿。独立董事制度作为英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制度创新成果,俨然已成为全球学习的“典范”,甚至可以说已成为一种国际潮流①。我国也实行了独立董事制度,然而实际效果却并不乐观,从而引起了诸多质疑。笔者接下来要对该项制度略作分析。

一、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背景分析

独立董事制度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产生背景,而在不同的背景下又具有不同的机制和作用。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为英美法系模式,一为欧洲大陆法系模式。美英等国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的背景是“以一元制”为特征的公司董事会制度。“在一元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公司只设董事会,不设监事会。董事会是公司最高决策机构,同时又负责对公司的经营者(经理层)实施监控。由于在公司没有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因而主要依靠外部聘请独立董事对公司管理层进行监督②。与此德日法等国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的背景则是以“二元模式”为特征的公司治理结构,即公司机构中董事会与监事会并存。

我国采用的是“二元制”的公司组织结构模式,在公司股东大会下同时设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这就不同于英美法系国家。然而我国公司在设置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背景下,又推行独立董事制度来加强对公司经营者的监督,这样就造成了监事会与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重复交叉,甚至引起公司组织功能的紊乱或削弱。

二、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在实践中面临的困境

(一)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难以保障

1.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儒家文化讲求“以和为贵”、“兼收并蓄”,这一点对中国的商业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独立董事在其实际工作中,难免不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并且逐渐被其同化,而逐渐丧失其独立性。

2.从独立董事的提名、选举、聘任和任期的角度进行分析

从公司法和证监会相关规定可以看出,由于股份公司通行的“资本多数决”的原则,因此股东大会不大可能选举产生真正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独立董事;再者,我国公司的独立董事任期过长,难免与公司管理层与决策层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甚至有可能出现同流合污的情形。

(二)独立董事制度的制衡性难以实现

我们可以把公司视为一个小型的国家,公司的治理模式就类似于国家的结构。三权分立的模式实质上就是一个对抗式的模式,各方实力基本上势均力敌,故才能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平衡与稳定。

在我国,“一股独大”是当前股权构成的基本状况,这种情形在国有企业尤为突出。我国进入全球500强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大型国有企业,国有股份占绝对优势,在此类情形下,独立董事如何发挥其自身作用,尚是一个难题。

(三)我国尚不具备充足的独立董事资源

我国目前独立董事制度人才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上市公司目前聘请的独立董事往往都是一些学者教授,学术气息浓厚,难以明了商场中的尔虞我诈,并且欠缺公司治理的实践经验,故难以发挥监督作用。再者,很多独立董事往往身兼多职,疲于奔命,有时就仅凭看几个小时的资料就上董事会发表意见,久而久之就成了花瓶董事。

(四)我国尚不具备独立董事制度所要求的配套制度

独立董事制度的正常健康运行,也有赖于其他一系列辅、配套性的规定和制度,比如西方的独立董事保险制度以及提名、组成薪酬和绩效考核委员会的人选等诸多制度设计。而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还很欠缺,从而使得独立董事制度孤立运行,不能够发挥有效作用。

(五)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权冲突

两者权利交叉之处主要表现在:(1)二者都把对公司财务的检查监督作为核心内容;(2)二者都有监督董事、经理违法行为的权利;(3)二者都有权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③。两种监督权,哪一个起决定作用,法律尚无明确界定。

三、借鉴西方国家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中国独立董事制度

尽管独立董事制度目前在我国运行的效果不够理想,但作为一次有益的探索,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并且,中国的上市公司正在努力的走出国门与西方国家的上市公司开展越来越多的业务合作,实行独立董事制度也是与国际潮流相接轨的必然要求。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结合我国的具体环境,再借鉴西方国家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具体要做好如下几点: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不应脱离中国国情

中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市场经济发育时间不长,游戏规则还不成熟,企业的自律行为欠缺,因此中国在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时不能忽视监事会存在的现实,以期实现其独立董事在监督方面的功能互补。

(二)营造独立董事制度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

要想使公司建立起现代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就应首先改革我国公司的股权结构。目前的做法主要有:1出售部分国有股权,特别是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合理的价格使国有股减持;2.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扩大机构投资者在公司股权中的比重,发挥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机制;3.通过引进外资,降低部分与国计民生无太大关系公司中的国有股比例,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对公司制衡机制的形成将起到直接的作用④。

(三)独立董事的选聘制度应科学透明

中国的上市公司应当聘请既有丰富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士来担任独立董事。另外,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并未禁止外籍人士担任董事和独立董事,所以中国完全可以聘用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外籍商务人士、财务专业人士来担任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

(四)建立对独立董事的监督约束机制激励机制

可从正面提供激励独立董事的动力,而监督约束机制则保证独立董事尽职尽责。监督约束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独立董事连带责任制度,具体规定独立董事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情形;二是建立自律组织。可以通过建立起独立董事自律组织实现内部监管并对加强独立董事的自律教育。

(五)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配套制度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独立董事保持独立性和以法行权的根本依据,应该推动建立民事赔偿机制和董事责任保险等配套措施,并在提名、组成薪酬和绩效考核委员会的人选等方面做出细致合理的制度设计,使得使独立董事在行使监督权的时候拥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这一坚实的后盾,进而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注解

①彭真军:“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几点反思”,载《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第196页。

②宋东涛、廖晓莉:“中外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比较研究”,载《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72页。

独立思考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 发展 思考

独立学院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公办高校举办的民办二级学院,正式规范成名于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规范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文)。现阶段我国独立学院正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的过程。虽然独立学院发展势头迅猛,前景广阔,但很多匆忙上马的独立学院对自身的发展来不及结合自己的特殊校情,仔细地构想和设计,更谈不上长远规划。本文结合部分院校调研,就独立学院的发展怎样扬长避短谈几点思考。

一、独立学院的“先天”及“后天”问题剖析

1.独立学院“先天”问题剖析

独立学院是公民结合的产物,即它的主办方是公办高校,投资方是民营经济实体。这两者的结合本应是优势互补,各显其长,但在实际运作中往往会出现主体不明确。比如招生期间,考生及社会各方面人士最关心的是独立学院是姓“公”还是姓“民”身份。这个问题暴露了独立学院自身先天性的缺陷,那就是它的主体地位不明确。“非公非民”、“亦公亦民”是它目前的身份,这一特殊身份导致社会对它的认同模糊,这种先天性造成的偏见直接导致很多学院“入口不佳、出口不畅”。

2.独立学院“后天”问题剖析

首先是资源匮乏。除了试办初期投资方投入一定的建设经费外,相当多的独立学院试办后走的是一条“以学养学”之路,维持学校运转的经费主要依靠学生所缴纳的学费。其次是师资不足。独立学院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问题,多表现为兼职教师多,专职教师少;退休教师多,中年教师少。再次是教学设施不足。由于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学费,众多的独立学院都把扩大生源作为自身发展的第一要务。学生人数增加,学院不得不把大部分经费用在宿舍楼、食堂、教学楼等基础设施上,用于实验器材、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方面投资相对较少。教学管理与理论准备不足势必影响人们对其教学现象与规律的认识,也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实践。

二、独立学院发展“扬长避短”定位思考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校队伍中当然的“后来者”,对现代化理论中“后发优势理论”如加以批判性的研究与借鉴会大有裨益。独立学院可以借鉴先进的、成功的母体高校及其他高校的发展经验,避免走弯路,采取赶超战略,快速地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

1.独立学院应明晰人才定位,明确身份定位

独立学院具有办学机动、转换灵活的优势,因而在适应我国产业布局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方面,可以更加大有所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经过了几十年的“精英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学术型和理论型的人才。但是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并非是单一的,我国在人才资源结构上逐渐出现了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过剩,而应用型、职业型人才短缺的现状。独立学院要首先进行科学定位,提供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社会竞争力的合格人才,着力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明确的是独立学院是主办方和投资方合作的产物。鉴于国情,很多独立学院往往不承认自己是民办高校,事实上明确自己的“民办”身份反而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有利。

2.独立学院要依法办学,规范管理

独立学院必须健全法制,完善规章,切实提高法律地位,真正走上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轨道。其次,要制定相关法律和法规,明确独立学院申请方、合作方和办学方的法律职责,确保学校的基本办学宗旨和发展前途。目前,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将依法明确独立学院的法律地位,切实规范独立学院办学活动,提高独立学院办学质量,是引导和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制定或进一步完善独立学院的战略决策,进行科学管理,要根据人的需求和内在动因,建立健全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氛围,形成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的良好格局;同时要牢固树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管理是服务”的理念。

3.重视教学改革才能确立自身核心竞争力

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关系到独立学院的发展,要在确保中心工作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围绕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来实施教学改革,培育和提升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改革的目标并不专指“一流”、“顶尖”,而是在市场中的某一领域或层次形成与众不同的价值、信誉,特别是由质量等带来的社会认可程度,据此而形成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调整与教学大纲的修订要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等出发,要有所突破。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编写符合独立学院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在教材的编写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利于打造独立学院的品牌、凸显独立学院办学特色。

第二,教学手段要根据所开设课程不同特点与要求加以区分与限制,尤其对新从业的教师要制定相应的“准入制”,以免一踏上讲台就面对着计算机显示屏授课。否则,不仅容易导致新聘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过度依赖,不利于教师对课堂情况的把握,容易忽略学生的感受与表情、缺乏应有的教学互动,也不利于新聘教师基本功的锻炼、经验的积累、业务水平的提高与功底的夯实。此外,要充分借助于校外实习基地的一些设施进行现场观摩教学,力争做到教学手段的丰富多彩。教学方法同样要根据课程设置的不同要求,从传统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转变。高校扩招后绝大多数的高校不但在公共课,而且在专业课上实行大班上课,使在校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独立学院最好“反其道而行之”,应严格控制大班教学尤其是对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变演示实验为操作实验,变多人实验为单人实验,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竞争力的结果。

4.发挥职能优势培养“特定人才”

独立学院必须把“以市场为导向”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点,利用母体大学的办学经验,积极进行办学体制、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与探索,努力实现从传统那种只注重学科知识系统性、全面性,“从概念到理论然后考理论”的“灌输教育”模式,转变到“从时间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应用然后考应用”的“应用教育”模式。这一模式转变也会带来独立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模式、师资教学科研能力的转型,也将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得更为紧密。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保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根据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学习动力不尽相同等实际情况,提出学生工作要创新理念、改进方法,以激励和引导为主,利用多方力量进行综合管理。另一方面要对毕业生质量进行监控,要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独立学院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社会中介机构对毕业生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进行科学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建立及完善科学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只有用市场来检验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才能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华.独立学院办学定位问题.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12:18-20

独立思考篇8

摘要: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产物,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评体系,为构建一支高效敬业务实的教师队伍、确保独立学院的健康持久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对独立学院教师考评工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思考,并探讨怎样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考评体系。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师考评工作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产物,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建立一支高效敬业务实的教师队伍是保证独立学院健康成长的基础,这就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师考核工作,确保考核效果。

一、独立学院教师考评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在进行教师考核后,都会将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聘任、工资、晋升、福利和奖惩的一些依据,考核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教师考核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还未建立属于自己学校的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师考评体系,教师考核工作在实践中还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目前教师考核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考核方式不够科学,效果不理想

教师考核的内容很宽泛,但总的来讲,大多数独立学院会从“德、能、勤、绩”等方面着手,采取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和领导评价等方式来进行教师考核。学生评价和领导评价的主观性强,缺乏客观的、科学的考核指标,所以不能反映出真实的成绩,失去了其应有的激励价值。教师考核方式的不科学,就可能造成由于无法明确区分不同教师的工作成绩,从而导致考核工作达不到最佳的效果,同时激励教师的措施也会失去依据和应有的效果。

(二) 考核缺乏公正公平性

考核过程中,有效的沟通和公平的评定原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信息闭塞和误会的发生,提高考核工作的有效性。然而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师考核工作往往不注重沟通交流,教师对考核的方式、考核的内容和原则等不明确,只是被动的接受领导的考核和评价,接受领导确定的考评结果。一方面领导要管辖众多的下属,不能完全掌握每位老师的工作情况,在实施评价时很容易有所偏颇,不能保证考核结果的透明性和权威性。

(三)教师认识和参与度不够

教师考核是复杂且琐碎的工作,考核结果的运用也直接体现到每位教师身上,因此更需要教师积极支持并主动参与。由于缺乏教师的参与,考核缺乏互动性,也不利于考核工作的反馈和完善。在进行考核工作时,考核的宏观原则、具体细则和尺度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有规定,并将与考核有关的所有情况告知教师,取得他们的认可。但在教师实际考核过程中,管理层研究出考核要求和考核标准后,往往只是简单地发个通知,在会上提及要怎么考核,大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参与情绪不高,只是觉得领导安排的就应配合完成。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独立学院教师考评体系

教师考核工作要取得很好的成效,就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评体系。关于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改进独立学院教师考核工作的对策思考如下。

(一)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要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应做到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量化指标明确便于对比,才更有说服力,是考评体系的基础。在考核工作中,不可能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精确量化,所以要在定量的基础上进行定性比较,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进行定性考核的时候,为使考核工作不偏不倚,更加客观公正,可以制定定性指标的考核维度,并根据重要性程度确定各维度所占的权重,可针对各考核维度,设定具体的考核标准。总的来说,在教师考核工作中应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做法,在评价过程中能量化的力求量化,不能直接量化的则运用其他办法处理。

(二)考核过程公开透明

在开展教师考核的工作过程中,不能凭借考核者的主观感觉对教师进行评价,对每一位被考核者的考核工作都应该统一标准和要求。管理者在制定考核标准的时候要坚持一致的原则,在实施考核的过程中应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公平是客观的评价每位考核者,对待不同的考核对象应该一视同仁;公正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定的考核标准为准绳,公正对待每一位被考核者;公开是指考核者应该把考核的标准、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如实公开,接受大家的质疑。

(三)重视考评的反馈与改进

反馈是考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考评的目的,一是要加强将考评结果作为教师的奖励、薪酬、晋升、转岗等环节的依据;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找出教师在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与之进行沟通,作出改进的建议,促使教师提高工作能力,扬长避短,起到促进教师成长的作用。考核的目的不是打击人,而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为学校的管理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所以领导层应在考核工作完成之后采取面谈的方式和每一位老师沟通、交流,了解大家对目前考核工作的看法,针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建议并着实改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考核的效果、才能提高教师的参与度,考核的结果才会有实际意义。

三、结束语

总之,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考评体系,对于保证独立学院目标管理的实现,更好地推进独立学院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考评体系就应该做到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接受全院教职员工的监督,并将考核结果应及时公开,重视考评的反馈和改进,起到表扬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映梅.绩效管理(第2版).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4.

独立思考篇9

    一、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产生独立思考的热情。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十分强调培养人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他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二、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活动。对学生敢于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的活动,哪怕是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也要进行鼓励、表扬。至于出现的问题,要教给学生解决的办法。不要小看这独立思考的小火星,“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自古成功在尝试”,只要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就说明学生不拘泥于现成的东西,这是十分可贵的。

    三、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多数学生还没有“想出来”甚至后进生还没有“想进去”,就让思维敏捷的同学发表意见,势必会挫伤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为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进入思考之中,必须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经过五、六分钟的独立思考,试算练习,许多学生有所发现,神情兴奋,跃跃欲试,产生了“说想法”的要求。

    四、及时组织多项交流。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在独立思考之后要及时组织议论、讨论、争论等多项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会独立思考的乐趣。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 养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被日益暴露。其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采用灌输式数学教学模式的现象尤为突出。更为可怕的是,有些一线教师对此现象的危害认识模糊,甚至产生偏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呢?又将通过何种途径来进行养成呢?以下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简略的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独立思考能力,就是在不借助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通过思考者本身的探索和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不仅仅是孩子必须的能力也是一种需要在教学中培养的习惯,尤其是要学好数学的孩子,这种习惯必须从小学数学教学就开始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让他们独立思考,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这种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是我国教学目标的重要要求。根据国家教委的相关规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全面培养在校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增进学生智力水平;其二,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与独立思考能力;其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将独立思考提升为自觉学习行为等。由此可见,独立思考能力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其次,培养小学生独立的数学思考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从育人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不单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基础是要有良好的独立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根据课堂的实际状况,培养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

目前,在我国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欠缺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其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多年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偏重于接受式学习。教师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标,学生则以应付考试为目的。这样一来,在课上,教师控制着课堂,掌握着标准答案,成为整个教学的权威;在课下,课本和参考书充斥在整个自习环节,成为盲目抄写和记诵的标准。学生只能依赖于教师,服从于教师;只能依赖于课本,服从于课本。长此以往,学生们就只能主动放弃独立思考,成为一名甘愿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好

学生”。

(2)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人们往往只是片面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不断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经了解,目前小学生每天要学习 3 到 5科课程,用时高达十来个小时。一天下来,超负荷的课业负担使他们疲惫不堪,根本没有时间去独立思考。这就在客观上产生了一种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的现象。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途径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条件越来越高。是否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更是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那么,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1)创设以学生为主角的民主式数学教学氛围。通过上文分析可知,灌输式、接受式等小学数学教学形式严重阻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和发展。之所以如此,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教学氛围呆板、不活泼,全部是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让小学生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就必须要创设以学生为主角、民主、活泼的数学教学氛围。

(2)选取新颖有趣、结合实际的数学教学内容经调查,84% 的小学生认为目前的数学学习内容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提起学习兴趣来。然而,数学却是来源于生活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挖掘出新颖有趣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在教授 10 以内加减法时,可以根据每个数字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学生身体中的数字(如手指等);在教授100以内加减法时,就可以利用算盘、火柴或自制小模型等一些道具,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