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选自十篇

时间:2023-03-26 21:19:27

藤野先生选自篇1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鲁迅把他成长道路上的一幕幕写在了纸上,让人们更了解他。我喜欢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儿时的百草园是“我”的乐土,虽已隔7、8年但“我”还历历在目,多么富有童趣。

我也喜欢《藤野先生》,主要写出了鲁迅去东京弘文书院学习,遇到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教他胃学、血管学、神经学、解剖实验和局部解剖学,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在学习中对鲁迅先生给予关心、呵护,他把鲁迅先生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对鲁迅先生的帮助很大,在学习中产生了深厚的友谊,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当鲁迅先生要离开他时,他依依不舍,赠送给鲁迅先生相片并要求多联系,可惜鲁迅先生不敢给他写信,怕他失望,只能默默的收藏着他修改过的讲义作为纪念,可惜在一次迁居过程中遗失了,连最后的纪念也没了。

藤野先生是日本福井县人,1896年在变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01年转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做讲师,后升任教授,1915年回乡自设诊所。藤野先生在鲁迅学习中时时提醒、关心着鲁迅先生,多次把他漏抄、错记的讲义给予补上、订正。并对语法上的错误予以纠正。多么让人敬佩、多么有责任心的老师啊!而那时的鲁迅先生正处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时代,所有日本人看不起中国,也只有藤野先生帮助他,使他考出好成绩,不给中国人丢脸。

藤野先生选自篇2

精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藤野先生》,“语文主题学习”丛书168页《我的一位国文老师》、21页《我还感觉到他的手温》。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内容。

2.精读品味,学习文章多角度表现人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

【课前活动】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文章《藤野先生》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废墟下的课堂》《零分之约》《汉明帝尊师》《我的几位老师》《金岳霖先生》《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我还感觉到他的手温》《掌心化雪等关于老师的文章。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导学

学习语文离不开阅读,下面让我们通过阅读来开启我们的学习之旅吧!阅读《藤野先生》和丛书168页《我的一位国文老师》、213页《我还感觉到他的手温》。

温馨提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根据题目可以判断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线索、情感等,所以读到以上三篇文章的题目时问一问自己,作者可能写的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完成以下预习任务。

1.一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验证自己的疑问

2.二读主题,三篇文章作者都是通过回忆自己的( )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勾画出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并初步体会。

3.三读故事,速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用人物+事件的方式概括作者所写事件。(在原文中勾画总结)

阅读方法提示:如何快速筛选关键信息:①聚焦相关段落;②提取关键信息。

(1)《藤野先生》一文对藤野先生的刻画集中在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

(2)《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和《我还感觉到他的手温》着重叙写了有关老师的哪些事?

4.小组交流。

第二课时:品味探究

一、走近《藤野先生》

导入: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先生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里的章太炎先生,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认识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的一位老师,鲁迅离开仙台后就与藤野先生失去了联系,但是鲁迅一直没能忘记这位异国的恩师,于鲁迅而言,藤野先生是他人生中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盛开在鲁迅先生记忆深处的藤野之花吧!

1.不能忘却的记忆,找寻师恩难忘的原因。

请同学们快速回顾课文内容,用原文语句回答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第37自然段)

2.记忆里的恩师,品读恩师形象。

(1)细读3-6自然段,结合具体事件里的语句说一说,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藤野先生让鲁迅时时记起,念念不忘?

用“我从(事件)里的这句话( )读出了一个( )的藤野先生”的句式回答问题。

(2)结合交往背景解读“伟大”,深化恩师形象。

以上内容都是围绕不能忘记恩师的原因展开的,品读赏析的过程中逐层推进,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

3.写法归纳。

(1)写人离不开事。

(2)事要有典型性。

(3)要在具体的叙述中加以细致的描写。

二、留在记忆里的恩师们

学习丛书中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和《我还感觉到他的手温》两篇文章,重点品读文章是如何通过具体典型的事来刻画自己记忆里的恩师的。

(一)用原文的话回答两篇文章的作者不能忘记恩师的原因是什么。

(二)根据情感里的关键词聚焦两位老师,品读人物形象。

1.《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里的恩师。

印象最深: 。

受益最多: 。

2.《我还感觉到他的手温》里的恩师。

藤野先生选自篇3

其实,这位长寿老人儿时一直体弱多病,15岁时,还雪上加霜地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全身不断地痉挛,无法独立行走。为了帮他治病,鸠山的父母带着他东奔西走,四处求医,几乎跑遍了日本的各个医院,但遗憾的是医生们都束手无策。

就在鸠山病情不断恶化,快要不行时,东京的一家私立的医院成功地找到了他的病根,该院32岁的院长藤野化久便是鸠山的主治医生。依靠独特的祖传治疗方式,藤野化久稳住了鸠山的病情,但是要想彻底治愈这种痉挛,则需要花上相当长的时间,还需常年不懈地观察、检查,然后有针对性地下药。一旦终止治疗,患者最终会因全身瘫痪而亡。这样鸠山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东京找藤野化久。

当时,日本还没有实现全民医保,鸠山经常从冲绳赶到东京,仅路费就耗费不少,因为本来就不富裕,不久,鸠山的家就因为替他治病而家徒四壁了。最终,父母只能无奈地不再送鸠山去东京看病了。

然而,鸠山家很快就收到了藤野化久写来的信,问他为什么不来检查,鸠山的母亲含泪把信悄悄藏了起来,没有写回信。

让鸠山一家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半月后,藤野化久居然带着他的两个助手,出现在他们家的门口。看到鸠山家破败的景象,藤野化久什么都明白了,他默默地替鸠山做起了检查。

检查结束,藤野化久留下了许多药,然后平静地说:“以后每两个月,我们都会来冲绳一次,你们不需要出路费,医疗费也无需担心,我们先帮垫着,以后再说。”

鸠山一家人简直不敢相信藤野所说的话。

然而,这一切都是真的――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藤野化久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承诺。每两个月,或他,或他的助手都会来冲绳,帮鸠山进行例行的检查和发药。而鸠山的家人唯一能回报藤野化久的,就是每次给他带些冲绳的农副土特产。

鸠山的身体在不断的治疗中渐渐好了起来,但不久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1960年,孤身一人的鸠山,被自己的一个堂妹接到美国的夏威夷去生活。

可到夏威夷没多久,鸠山的身体便出现了不适,于是,他试着打电话给藤野化久。此时的藤野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接到电话后,他第一时间办好出国手续,从冲绳飞到了夏威夷,继续帮鸠山看病和送药。

让人叹息的是,就在从东京机场回自己医院的路上,藤野化久遭遇了车祸,死在抢救室里。

藤野化久的儿子,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医学高材生――藤野昌琦,在送走父亲后,便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为鸠山治病。他还对鸠山隐瞒了藤野化久去世的真情。

从此,每隔三四个月,藤野昌琦都会飞夏威夷一次,帮鸠山治病和检查身体,并不断地告诉老人不要改变日本的传统饮食习惯,让饮食始终保持低热和健康。

即便是到了网络便捷、可以通过视频看病的今天,藤野昌琦依旧像父亲当年一样,按时来到鸠山老人的身边问诊和送药,不曾延误一次。

藤野先生选自篇4

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于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自由的革命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和腐朽的封建礼教进行批判;他坚持正义的立场,为受迫害的弱势群体和平民百姓伸张正义,他就是一代文豪――鲁迅,一个当之无愧的爱国英雄。

青年时代的鲁迅,已有鸿鹄之志,希望通过医学强壮国人的体魄,使我们的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于是踏上了他的学医之路。值得c幸的是,他遇到了自己的“伯乐”――藤野严九郎。在恩师的帮助和关怀下,他的医学之路走得很顺畅,不难想象,未来的鲁迅很可能会成为医学界的翘楚。然而,一颗不安分的爱国心却促使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外国侵略者的血腥与残酷,祖国同胞面临死亡时的绝望与无助,国人麻木的思想与灵魂……这一幕幕裸的屈辱现实,重重地敲击着鲁迅正在觉醒的灵魂。他突然意识到,身体强壮而灵魂麻木的国人是多么可怕,医学虽然能医治人的疾病,却挽救不了人的灵魂,而真正需要挽救的是一个民族的腐朽灵魂。于是,他毅然决定弃医从文,走上革命文学的道路。

鲁迅的命运从此改变了,只因他的一颗热血沸腾的想要改变祖国命运的爱国心。从此,他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鲁迅就这样在他的革命道路上书写着伟大的辉煌,成就了万人敬仰的鲁迅精神。现在虽是和平年代,鲁迅作品仍不可少,鲁迅精神更是值得继承和发扬。

(孙静)

1904年9月13日下午,中国留学生周树人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开始了他的学医之路。在那里,他遇到了对他未来有很大影响的藤野严九郎。周树人在藤野先生的关怀下愉快地学习。一年级结束时,他顺利通过考试,即将升入二年级。但这期间却发生了一起对他打击很大的事件。

细菌学教授中川对自己在德国买来的幻灯机很得意,就在课堂上用幻灯机放映细菌的形状。讲课时间一过,中川放映了取材于日俄战争的幻灯片,其中的一个场景使周树人深感震撼。这是中国人被当作俄国人间谍处决的场面。行刑场面的残酷不用说,对于周树人来说,更不能忍受的是周围注视这残酷情景的中国人居然没有任何表情。

他忽然觉得仅仅身体强壮但精神麻木的国民也是没有什么用的,所以,与其学习医学强健中国人的身体,不如启蒙中国人的精神。由此一想,周树人决心从仙台医专退学,学习文学。

决心走上文学道路的周树人向藤野先生提出要从仙台医专退学。被问到原因时,周树人没有让藤野先生知道真实情况的勇气,就说想去学习生物学。藤野先生很失望,就对周树人说,为医学而传授的解剖学大概对学习生物学起不到什么作用吧。分别时,藤野先生赠给周树人一张照片,照片背面写着:“惜别 藤野 谨呈周君”。

1909年,周树人回到中国,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始了他作为教师的生活。后来,他又回到家乡绍兴继续担任教师。

藤野先生选自篇5

关键词:葛藤 绿色材料 环保利用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105-03

1选题背景

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大部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云雾,湿度较大,土壤肥沃,十分适合葛藤的生长。近年来,由于葛藤生长繁衍过快,已渐渐由美化生态的植物变成妨碍生态和谐的破坏性植物。政府每年都会付出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来治理这些破坏生态平衡的“植物杀手”,但其处理方式的粗放,依靠人工割除和喷施除草剂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葛藤的过度繁衍,但是并不能彻底根除隐患,并且容易对周边土壤造成破坏,处理不当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如果能够引导一些企业或个人对其展开应用研究,并利用生产厂家变“害”为“宝”,不仅能够有效地遏制葛藤的过度生长,节约政府资源,还能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一举三得。(图1)

1.1关于现阶段葛藤的应用情况

目前葛藤的主要用途分两大类:

(1)生态价值

葛藤对土壤适应性较广甚至在荒谷和石缝中都能生长,耐酸性强,耐旱耐寒,利于水土保持,作为良好覆被植物被运用于荒漠化治理中。

(2)药用

葛根中黄酮和葛根素有明显扩张冠状动脉作用,预防心率失常的作用,可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等。葛粉具有黏重、透明度高等特点,富含十几种营养成分及矿物质,可研制各种功能性保健食品和药膳食品。葛花主治头晕、怕冷、胸膈饱胀、解酒等。葛叶捣碎敷之,可治刀伤、出血。葛谷(葛的种子)主治下痢、解酒毒、补心清肺。

1.1.1国外应用情况

葛藤原产于东亚,中国,朝鲜,日本,韩国等地,主要用于食用。20世纪以来,被欧美国家引进用于治理水土流失。美国于1927年从日本引进葛藤,主要用于治理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现阶段,以葛根为原料的提取物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美国的保健食品,生物药领域,制成饮料,口服液等产品。葛根食品一直在日本是畅销的保健食品,制成面包,粉丝,冰淇淋,葛冻等产品,由于资源匮乏,每年仍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半成品进行加工制作。

1.1.2国内应用情况

与国外情况大致相同,目前国内葛藤的应用都属于比较原始的使用阶段,在环境治理上,葛藤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保健食品和药物原材料,葛根与葛粉的应用也较为成熟;另外,葛藤也用于饲用,作为马、牛、羊、猪、兔等动物的饲草。

1.2绿色设计中绿色材料的应用是大势所趋

人类进入21世纪,各行各业都在寻求可持续发展。在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早在20世纪中期,维克多・巴巴纳克就在其著作《为真实世界的设计》中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认为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绿色设计就是设计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设计是一个系统,绿色材料的选择应用与设计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是整个绿色设计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2)

2葛藤的危害与治理

2.1葛藤的生长特性

葛藤,又名:野葛,旋花科、银背藤属藤本,生于丘陵地区的坡地上或疏林中,分布海拔高度约300-1500米处。原产于东亚,在中国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华北、东北等地区广泛分布,而以东南和西南各地最多。葛藤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生于阳光充足的阳坡。常生长在草坡灌丛、疏林地及林缘等处,攀附于灌木或树上的生长最为茂盛。对土壤适应性广耐酸性强,耐旱,耐寒。

2.2葛藤的危害

葛藤作为防治水土,保健药物和喂养饲料等的原料,还能对一些贫瘠的土壤起到肥沃土壤的左右,但在部分地区,其极易繁殖过度的特性,破坏了生态结构与功能,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诸多的社会与经济问题。

在四川盆地大部,由于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是葛藤生长的天堂。早期还有农民上山砍葛藤,用于制作藤编和饲料,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渐渐不再有人去采摘,任其在广阔的坡地上泛滥成灾,葛藤生长速度极快,其茎节上分布着许多小分根,具有强大的根系,它会就近吸收营养,见到植物就会去缠绕,迫使其他植物死亡,绞杀森林树木,危害生态环境。

2.2原始粗放的葛藤治理方法

目前常见的治理葛藤方法有2种:人工割除和化学控制。人工割除是目前比较直接的方式,把葛藤割除掉之后烧毁;化学控制是割除葛藤之后,再喷洒除草剂,或者直接喷洒化学制剂,抑制葛藤生长。(图3、图4)

3葛藤的特性与再利用

3.1生长形态特征

葛藤属豆科落叶木质藤本,高可达3米,茎圆柱形、被短绒毛。叶互生,宽卵形,长10.5-13.5厘米,宽5.5-12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叶面无毛,背面被灰白色绒毛,侧脉多数,平行,在叶背面突起;叶柄长4.5-8.5厘米。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短,长1-2.5厘米,密被灰白色绒毛;苞片明显,卵圆形,长及宽2-3厘米,外面被绒毛,内面无毛,紫色;萼片狭长圆形,外面密被灰白色长柔毛,长13毫米,宽5毫米,内萼片较小;花冠管状漏斗形,白色,外面被白色长柔毛,长6-7厘米,冠檐浅裂;雄蕊及花柱内藏,雄蕊着生于管下部,花丝短,花药箭形;子房无毛,花柱丝状,柱头头状。(图5)

3.2理化特征

葛藤的优势是土壤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藤根茎的韧性较强,含水分时较柔软,干燥后柔韧,耐磨耐压,茎秆表面具有防水性,可染色。经过一定现代技术加工处理,能防腐防蛀防虫;葛叶含蛋白质高,粗纤维较少,并含有较为丰富的氨基酸,有增进食欲之效;葛根中富含有大量的淀粉及少量蛋白质、纤维素等,其中淀粉含量较高,干物质含量可达35%-40%,新鲜葛根中淀粉含量为20%左右,此外,葛根中还含有大量的葛根素和异黄酮类化合物。(图6)

3.3葛藤利用可行性分析

3.3.1葛藤在制造业中的利用现状

葛藤茎皮以前主要用于造船修船业和造纸,现广泛用于制作沙发等家具。近年来,有将葛藤纤维(葛麻)用于地毯生产的实践,据介绍用葛麻生产的地毯、壁毯、麻绢等产品可与蚕丝产品媲美,其色泽、牢固度、弹性、耐磨性均超过丝织地毯,且其经济及实用价值更高。

3.3.2葛藤在农副产品中的利用现状

(1)配制饲料

葛叶是天然优质饲料,既可供放牧,也可割草干贮,葛叶中含有的丰富营养对家畜的生长和品质都有较大的好处,是理想的天然饲料。

(2)研制食品

葛根中含有大量的淀粉,从鲜葛根中提取的葛粉,质地洁白、细嫩,还含有少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和多种生理性物质,可研制各种功能性保健食品和药膳食品。目前,中国内外已开发的葛根系列保健食品有:葛根口服液、葛根口服液、葛根面包、葛根粉丝、葛根冰淇淋、葛根饮料、葛粉红肠等。

3.3.3葛藤在医药领域的利用现状

《本经》中记载:“味甘,平。主消渴,身太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根中提出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血流量,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则能改善脑循环,作用温和。葛根具有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临床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率失常、脑血栓形成、高脂血症及急性腹泻等。

4葛藤的再利用方向研究与分析

《诗经》中记载“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中国有关葛的记载至少有二千五百年,在许多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关于葛的记载,在历代古籍中葛藤又名鸡齐,黄斤,黄葛藤,野扁葛,葛条等。葛原产中国,在古代广为种植,应用亦广。葛衣、葛巾为服饰;葛纸、葛绳应用亦久:葛根用于治病,酿酒,荒年充饥;葛粉作为饮料;葛花解酒毒。《本草纲目》对葛的植物学特征,栽培,气味,主治,附方和食用方法等进行了较全面研究。

早在泰秦、汉时期,古代劳动人民已经懂得用葛藤纤维纺线织布。古书中有关“葛麻”的记载指的就是葛藤纤维,至今仍有部分地方的人称葛藤为“葛麻藤”,用这种纤维织成的布叫“葛布”或“夏布”。诗有云“老酒三杯千愁去,葛衣一撩万事休。”诗中所言“葛衣”就是葛纤制品;中国在先秦时期鞋的前身屦,就是用葛藤绩出的纤维编制而成,又叫葛屦。

由此可见,中国对葛藤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葛藤的利用也有所提升,但于山地野生葛藤,早期还有农民采摘自用,后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也不再亲手制作生活用品,对这些自然材料的利用率降低。对于野生葛藤的来说,这无疑助长了其大肆繁衍生长,山地野生葛藤的疯狂生长严重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破坏了生态平衡,葛藤的叶子将整个树冠覆盖,导致阳光无法照入,阻断了树木正常的光合作用从而致其枯萎死亡,葛藤将树木缠绕过紧,也会将树缠死。葛藤成了山地间的“植物杀手”。

如何能将“植物杀手”变为经济助力,实现其价值的同时还能够消除对山地树木的杀害,这不仅能够使我们利用新的绿色材料制作出绿色环保的产品,也是现实新的经济价值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从从古至今人们对葛藤的利用中入手,将老手艺注入新活力,使其焕发新的生命。

4.1葛藤的应用研究

葛藤根茎以前主要用于造船修船业和造纸,现广泛用于制作藤编家具。随着近年来技术的提升,有将葛藤纤维(葛麻)用于地毯生产的实践,用葛麻生产的地毯、壁毯、麻绢等产品可与蚕丝产品媲美,其色泽、牢固度、弹性、耐磨性均超过丝织地毯。

(1)葛藤纤维的利用

古书中亦有记载人们利用葛藤纤维纺线织布,但其经济价值较低,因技术原因,大多数手工布料质地较为粗糙,使用价值与附加价值皆不高。现代纺织技术的提高为葛藤纤维的再利用提供了先决条件,葛藤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散湿与透气的功能,葛藤纤维的强度比棉纤维高;伸长率小,约只有棉纤维的一半,比棉纤维脆,将其与棉、毛、丝或化纤混纺,可提高其的柔软度,将多种纤维结合起来,利用这种混纺纤维制作衣物,使其具有多种特点与优势。

宋欧阳修曾作诗云:“君闲可能为我作,莫辞自书藤纸滑。”说的就是藤纸。葛藤纤维柔韧,其中水分含量适中,纤维长度是一般树种纤维的数倍。用起来制作藤纸,制浆得率较高,纤维强度较高且柔软,其紧度,脆性及不透明度等综合指标良好,可以说是优质的造纸原料。(图7、图8)

(2)葛藤茎秆的利用

葛藤的茎秆是一种适宜采用编织工艺的优等材料,葛藤含水量适中,富有弹性,经过干燥处理后,富有韧性,缠扎性能较好,是用于制作藤编家具的优质材料。

葛藤柔韧耐压耐磨,可以被编织成座椅、沙发、坐垫、杯垫等家具家居用品。利用葛藤的茎秆编织家具有很多好处,首先其是真真正正的绿色材料,无污染;其次材料获取成本低,西南地区漫山遍野长满野生葛藤,且其生长速度快,用其制作的产品价格一定不会过高,宜被大部分人接受;葛藤取材自然,给人-种亲近之感,利用材料特点与现代先进工艺结合,采用不同的编织手法,能够创造出或现代或传统等多种风格的家具产品。(图9)

4.2以葛藤为绿色材料的开发设计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与艺术不同它更侧重于将成果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设计是如何能合理的运用发明创造的原理,将原始的材料通过科学的途径创造性的重新利用。使绿色产品的功能更加合理,操作更加环保,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符合时代的价值观,促使产品不断更新向前发展。

在工业设计中,对于葛藤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家居用品的设计上,以葛藤纤维和根茎作为主要原材料进行加工设计。

葛藤纤维柔韧,将其与天然的动植物胶质混合制坯上漆,可制成具有较强装饰性的家用饰品,不仅具有实用性,也是一种装饰艺术品。具有观赏价值的同时由于其制作人的手工技艺还赋予其艺术价值。将葛藤与漆器制作结合起来是关于葛藤制作绿色可降解材料的第一步,研究成功之后,这种绿色材料可应用于工业制造业,成为工业产品的基础材料,为生产绿色产品提供基本原料。

葛藤的再利用不仅变废为宝,更是拓宽了环保家居用品的市场,用葛藤制作的家居用品,朴素自然,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四川美术学院以葛藤纤维制成的葛布(夏布)为原材料设计制作出一套家居用品。该设计以葛布为胎,以大漆髹涂,利用手工制作葛布质地较为生硬,更好塑性的特点制作成器皿,既有作为器物使用所需要的硬度,又有其本身作为布料的一种所给我们带来的柔软视觉感受,刚柔并济,相得益彰。

利用葛藤茎秆易编织的特性,可以将其开发成系列产品。在材料的综合利用上,将葛藤与其他新材料相结合,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或者把这些材料重新组合再利用,使其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对象。葛藤本身是一种优质编织材料,与其他材料结合,利用铁,木等材料作为框架,表面再以葛藤根茎包缠编织。葛藤编织家具是完全符合环保家具保护、开发和利用自然材料,生产没有污染的家具这一标准的。

葛藤作为一种绿色植物,由于其的繁衍速度让周边生态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一方面为了抑制其疯长造成更大的生态危害,另一方面也为了寻找发展新型的可降解绿色材料,都使得对其的研究显得更加有价值和意义。在以木材为首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葛藤的开发利用解决了燃眉之急,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还为环保家居用品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我们对葛藤的特性和作用的研究,利用自身的设计优势,整合利用各方先进的生产知识和技术,提高产品的审美情趣,最终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使其实现更大价值的同时也解决了一个迫在眉睫的生态问题。

藤野先生选自篇6

玄关有铃声,脱了眼镜连忙去开门的老夫人,笑着回来说:“你猜是谁?是今野先生哟!”

“今野君吗?来得正好。我正想找人下棋呢。”田沼律师晚饭刚刚用完,心情舒畅,笑着说道,“请到这儿来吧。”

“我来不是想跟您下棋的,特地前来,是因为有事想说,有事拜托哟!”

“跟我说……是不是案件的事情?”案情反复这样的情况,是常有的。他就穿着浴衣,穿上一双拖鞋,走到了玄关那儿。

“啊!”今野轻声轻气地说道,他的脸色发青,说话也有些生硬。晚上,到邻居家来,居然还穿着白色的西装,系着领带,整整齐齐。他说道:“有些小事,想跟先生请教!特地拜访。”

“请进请进,这儿有扇小的边门。”通向玄关边上的会客室。田沼坐在写字台前的转椅上,一面点着了烟,一面特意用开玩笑的口气跟今野说:“那么,什么事呢?”

“先生以前说过这样的话吧,日本的法律,就刑法而言,需要改正的地方很多。对杀人犯的刑罚,也是其中之一。”

今野的话一点没错,田沼是说过这样的话。不过为什么今野现在突然提出这个问题,田沼律师不理解。根据刑法,抢劫杀人、强奸杀人,都被判处死刑或死缓;而单纯杀人刑罚则为死刑、无期徒刑以及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其间区别很大。最低三年的刑罚,还可以获得缓期执行。但是这一切,不像外国那样,是把谋杀与愤怒杀人的区别,清楚地写在条文上。日本是根据各个案子的情况,由法官来判断的。田沼律师认为应改订刑法,把谋杀与愤怒杀人明确地区分开来,这是他这几年来坚持的主张。随着时间的推进,他对自己的立论越来越固执。

田沼点点头答道:“是啊。不过,现在说这事,是怎么回事啊?”

今野憋了一会儿,好不容易才开口说道:“我想说的是向您请教,人一旦出于愤怒,控制不住感情,把人杀死,然后马上去自首。在那样的情况下,判罪是不是会减轻啊?”

“是这个道理。当然,具体量刑则须根据认罪的程度、有没有前科、动机以及当时的情况,以确定各种不同的刑罚。就我们日本来说,以前的条文就非常简练,比如‘约法三章’,向来有看重言外之意的思想。”

田沼律师一面回答,一面猜测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妻子出于妒忌,把情人杀死。这个可怕的案子,为他妻子作了辩护,难道他是要警告我吗?律师的脑海里顿时出现了那案子的全过程,坐在自己面前的今野,也是这事件中一个可怜的牺牲者。今野夫妻搬到这儿附近来,已经是两年前,记得那是临近年关的时候的事情。

案发前,由于生意日益兴旺,今野家进进出出的客人很多。其中有一个人每天要来,一来就在今野的画室里逗留几个小时,她是一个年轻的女子。田沼律师最初是听妻子这么说的,不过,后来说法好像不同了。

“那个女子啊,是今野先生妻子的好朋友,曾经照顾过今野先生,她叫加藤庆子。她介绍纯子与今野先生结婚,好像有些后悔,很有些同今野再续前缘的意思。”无形之中,田沼律师还是承认了妻子的推断。就在田沼妻子议论加藤庆子的次日星期天的早上,田沼律师看见了加藤庆子,身材高大,挺丰满的。

半年后,那次杀人事件发生了。纯子一个人去加藤庆子住的地方,用裁衣服的锥子,刺进了庆子的心脏。在邻居什么都没注意到的情况下,她去警察署自首了。正如田沼律师所想象的那样,加藤庆子与今野分手回乡只是个假象,两个人的关系仍然在继续着。纯子与庆子,在女校读书时是一对知心好友。庆子先出嫁,嫁给了一个海军军官。今野不容易找到对象,加藤庆子便把纯子介绍给了他。不久,加藤庆子的丈夫,不久就死去,作为军官的未亡人,加藤庆子对前途深感焦虑、不安,那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今野以前也曾经一度向加藤庆子求过婚。

法律贵在简洁。起诉书之类的文件,也不可能传递更多当事人的人心微妙之处。田沼律师从当时在拘留所里的纯子那儿,听到了更详细的情况:

“我丈夫同那女人有一种不寻常的关系,我很早就知道了。其实,我好几次同丈夫谈这件事,可我丈夫老是说什么都怪你自己啊,你这么性冷淡,不要看加藤庆子脸蛋不如你,她自有她的魅力。我一听就来了气,决心去同加藤庆子谈一下,尽管这也是很渺茫的希望。我走进她的房间,见她正好拿了段什么布料在镜子前比划。摆姿势,看到我异常的脸色,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也没有难为情的样子。我不由怒火中烧,勉强把自己的怒火压下,请她跟我丈夫分手。可您知道,她是怎样回答的吗?”

“今野同我是在恋爱哟!他说了,你冷冰冰的,睡在一起多没意思!现在这是我和他之间的事情。她完全像个妻子,我倒反而成了小妾似的,不由怒火满腔,正好手边有只裁缝箱,便拿起锥子刺了过去……加藤庆子倒地死了,我承认自己做了件不可饶恕的坏事。早知道事情会闹到这个地步,我就该引身而退。”

幸运的是,舆论的同情都集中于这个美貌的女人。田沼律师也确信纯子可以获得缓期执行。作为邻居,他当庭叙说了纯子平时优雅的性格,并特别强调,那天正好是她的生理日。他坚定地认为,像她那种出于激动、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杀人案件,量刑应该宽大并缓期执行。法庭的判决最后下来了,是服刑三年缓期五年执行。

稍稍沉默的今野,又一次很艰辛地开了口:“先生,我听说有这样的事情,比如说,在用短刀杀人的情况下,刀口向上还是向下,对凶手量刑也有所不同,是那回事吗?”

“是的,因为这涉及‘杀意’的问题。刀口向上刺杀,多数是流氓之流争斗的情况,存心杀人,也就是含有严重的‘杀意’,量刑也严重。”

“我们这次的情况是,纯子杀人用的是一个圆的锥子,所以也无法断定究竟是向上还是向下,‘杀意’有否,无从说定,不是吗?”

“嗯,您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律师的话开始严肃起来,“不必怀疑了,尊夫人之所以下手杀人,最终还不是出于对您的爱?只不过换了个形式而已。”

“是这样吗?嫉妒是爱情的变形,人们都这么说,可我总觉得她的嫉妒是憎恨的变形。”

田沼律师的头有些发热,感到有些混乱,“快把这件事情忘记吧!有机会我见到尊夫人,我也好好劝她几句。不管怎么说,她的获救,这其中也有您的功劳,显示了您的宽大胸怀。”

“是这样吗?”

这句同样的话,今野重复了三次。律师听了很不是滋味,好像用针刺他的神经:“不过,刚才您说的,锥子没有上下向,是什么意思?”

“我是说,如果光凭凶器来判断内人有无‘杀意’,是不可能的。”律师突然吓了一跳,觉得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她是用不合适的凶器,确确实实地杀了人。”今野说道。

“这不是证明尊夫人没有‘杀意’吗?而是一时激动。怒气冲天的时候,随手拿到什么,就把什么当成凶器。这说明,尊夫人是无意中拿起来这个东西。”

“为什么您说她无意?这个‘无意’的证据在什么地方?”

“您难道不相信尊夫人的话?”

“相信,正因为相信,才到先生这儿来的。”他大声地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我最初就感到奇怪,像庆子那样不会料理生活的人,衣服脱线自己也不会缝的人,怎么会把一把崭新的、刚刚买来的锥子放在裁缝工具箱里?”

“先生您这么说也有道理,不过,她终究是个女人,买一些锥子之类的东西,不足为奇啊!”

“先生您这么说也对,但我最了解庆子的性格,这种东西买了一把,不知可用多少年,她决不会买两个同样的锥子。”

“您想说的是……”

“先生,连检察官、法官,世上一切的人,都给欺骗了。杀人的那把锥子从一开始就不在房间里的。”今野几乎要哭出来一般,“先生,如果当场随手拿了什么东西,是不能被称为凶器的,是吗?但是,纯子从一开始就打算杀加藤庆子,特意准备那把锥子带到现场,那可以说是一把十足的凶器啊!”

律师使劲地摇摇头:“如果尊夫人存心杀人,有‘杀意’的话,应该还带了其他准备好的东西。”

“先生,请您了解一下内人的性格!”今野几乎歇斯底里地叫道,“先生难道现在还不明白吗?内人一开始就打算杀人的,抱着‘杀意’去加藤庆子那里的,而且用布裹着凶器。”

“怎么?”

“如果内人准备是短刀或氰酸钾,立即会使人明白她是存心去杀人的,因此她特意准备了使人意想不到的裁缝锥子作为凶器,这样也就无法证明她的‘杀意’了。

“算计,算计,一切都是算计,精确地算计到九分九厘九毫,把一切可能性都算计好,只剩下九牛一毛的东西交付给命运的安排。这不是最上乘的吗?内人特地选了一个生理日,杀了人后,也没有忘记去自首,还十足地表现自己的悔改之情。”

“这……这……为了什么……”

“算计哟!谋杀同愤怒杀人是有区别的。不管什么侦探小说作家设想出来的‘手法’,不管什么安全犯罪的构思,都比不上内人想出来的使自己犯罪而不会被严惩的办法。真可以说天衣无缝,伪装得太巧妙了!这完全是钻法律的空子……”

“您是怎样知道这一切的?”律师的声音也有些发抖了。

“今晚,从内人自己的嘴里所说的。”两人沉默了,互相用审视的眼光对望着,似乎要看透对方心中的秘密。

“对我来说,真是难以置信;但在那种情况下也不能说没有一丝的可能性。我不能断言,说我完全没被欺骗。明白了,只要达到目的就行,把自己的牺牲计算到最小,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尽管如此,我还是难以想象!”律师简直像呻吟般地继续说道,“不过案情已经了结了,现在重新审讯也是不可能了。”

“不对,我的案子现在才开始呢!”

律师站了起来,用手拍了拍青年的肩膀:“明白,我很理解您的情绪。不过,作为律师,我只能对此保持沉默,告发尊夫人的事,我是不能够做的。”

“我没有拜托先生办这种事情。”

“那么…”律师按捺下紧张的情绪,用亲切的口气说,“明白了。您想同尊夫人顺利地离婚,要我帮助尊夫人早点下决心同意离婚,对您也是个补偿。好的,只要能办到,我一定努力,实现您的愿望。”

“不对,我拜托先生的不是这些事情。”

“还不对?”

“我对加藤庆子实在不能忘怀,我刚才已经把内人杀了。在愤怒之下,用这双手把她掐死了。”

“愤怒之下……”

藤野先生选自篇7

一. 把握情境,真实地叙事

叙事要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重要的是“把握情节”,因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是靠情节来表现的,情节在文章中又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是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情节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体、连贯,突出思想意义。

怎样把握情节呢?

(一)选择和提炼情节是重要的一步

选择、提炼有代表性情节,就是抓住生动、新颖、能揭示生活深刻意义的人和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着重渲染具体的、生动的情景、状况,如人物遇到了怎样紧急的境况,怎样危难的处境,怎样一种复杂、矛盾的局面,怎样一种特殊的困难,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等,抓住“情境”进行具体的渲染、描述。这样写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质、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难或考验面前表现得更鲜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读者,读时对文中的人物关注,产生阅读兴趣。一个“情境”描述、渲染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活动的背景,在此后,再来通过刻划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写。

二. “以小见大”,挖掘深远

“以小见大”题材小,不要就事论事,而要把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义写出来,也就是从局部反映整体。古人说“管中窥豹,时见一斑”,通过一个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花斑,却能想象出整只豹子。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我们同学们经历的多是小事,我们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体写,才容易写好。“以小见大”的写法,还便于细节描写,写得深入,写得生动,表现出深刻认识。

如《藤野先生》选材小,写藤野先生批改作业、修改插图,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等,这些小事却能看出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对中国留学生的诚恳,治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于发现,注意搜集,积累。

三. 选取若干材料,行文注意结构安排

1. 以时间为序

事件在一定的时段中发生、发展、变化,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如童年、少年、青年三个生命时段发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一天的时间段;上课前、上课、下课后;一节课的时段等。按照时序安排材料,发生在不同时段的事件(或片断),要标明时间的变换,给读者鲜明的时间印象和事物发展的状况。

2. 以空间转换为序

空间(或者说地点、环境)是事物发生、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事物总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间中,在空间中发展、变化的,因此,叙事离不开空间这个条件。

四. 点面结合

点,是指事物局部,重点;面,是指事物的全局和整体状况。叙事写人既有对事或人的全貌和整体情况的概括介绍或一般描述,又有对人或事物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特别是重点情况的详细叙述和描写,并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点面结合,叙事写人既有全貌又有重点,就能给人既全面又具体,既完整又形象的感觉。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百草园的部分,既有全貌又有局部。《一面》中写鲁迅的肖像就是对“点”的描写,又有“面”的概括,就是鲁迅的伟大精神。《藤野先生》中写藤野先生与鲁迅相识、相处、告别的若干事件、片断,是“点”,概括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大而言之”,“小而言之”,是“面”。

五. 开头引入、渲染、铺垫,结尾引出、照应、升华

古人说:“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要重视文章的开头,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会使文章增加色彩,“凤头”的意思是“美”。要美,不能单纯认为就是词藻美,语句美,而是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也是美。

开头引入的要求是切题,“美”,吸引读者。渲染就是能用简要的语句将其意突出。 引入、渲染、铺垫的方式很多,如:

交待环境,引入人物、事件。如《孔乙己》

点出所写的对象、人、事。如《我的老师》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交待写作动机。如《背影》《一件珍贵的衬衫》解题,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如《白杨礼赞》

紧扣叙事,直抒胸臆。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描写环境,渲染气氛,为情节发展作铺垫,如《多收了三五斗》、《故乡》设置疑团,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结尾要引出、照应、升华,就是把读者从具体的事件、人物中引出,使记叙完整,并把读者引回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引向更为深远的境界。古人说“豹尾”,就是结尾要有力,且“画龙点睛”,有精神,有神采,就是余味无穷,发人深思,给读者以精神境界或思想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这就是升华。

结尾引出、照应、升华的方式很多,如:自然收束,回味无穷。如《小桔灯》、《背影》

藤野先生选自篇8

一、删繁就简,力求简洁精炼

(1) 原句:在我一生之中认为我师的之中……(《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同上)

(2)原句: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学上的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同上)

(3)原句:人人愿意知道现钱和新夹袄的阿Q的中兴史,看去是天然的事,所以在酒店里,茶馆里,庙檐下,便渐渐的问出来了。(《阿Q正传》,见《晨报副镌》1921年12月4日―1922年2月12日)

改句:人人都愿意知道现钱和新夹袄的阿Q的中兴史,所以在酒店里,茶馆里,庙檐下,便渐渐的探听出来了。(见《呐喊》)

例(1)“在……之中”句,一个并不长的句子里就出现了两个“之中”,显得重复、累赘,读起来感觉拗口;再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自然就包含着自己“一生之中”的意思。此外,“一生之中”似有总结生平的意味,用在这里也不得体。所以鲁迅就“毫不可惜”地将其删除。例(2)“解剖学上的图”比“解剖图”的范围要宽泛得多,而根据上下文可知:这个图是指作者笔记上画的“下臂的血管”图。删去“学上的”三个字,切合语境,表义较原先准确,简洁明了,避免了歧义,念起来也感觉顺畅。例(3)原句说未庄的人们愿意知道阿Q的中兴史,在修改时又加了一个“都”字加以强调,这时再说这件事“看去是天然的事”实在没有必要,是冗余言语。故作者毫不犹豫地删除了该句,并用具体形象的“探听”一词替代了“问”字,活画出未庄人探究阿Q“中兴史”兴趣的浓厚和询问的细致。

“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文心雕龙・练字》)从以上三例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删繁就简毫不手软,的确做到了“无情地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车尔尼雪夫斯基语)。这些“示例”对那些舍不得“忍痛割爱”者尤其具有示范功效。

二、悉心斟酌,务求准确严密

(4)原句: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总是养不过夜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同上)

(5)原句: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同上)

(6)原句:在我一生之中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奖励的一个。(《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同上)

例(4)从手稿的影印件来看,原先是没有“总是”二字的,是鲁迅后来添加上去的。最终定稿时,觉得不妥,还是把它删掉了。推想起来,对自然科学也很喜爱的鲁迅大约觉得“总是”两字强调无一例外,说得太“过”,并不符合科学精神。删掉这两个字,表现出作者为文之严谨,体现了作者用语之准确。类似这样追求用词准确、表达严谨的范例还有《祝福》的开头部分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中有关“眼睛”一词的替换。“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明她是一个活物”,最初在杂志上发表时用的是“眼睛”,后来收入集子时改为“眼珠”。我们平常所说的眼睛除了眼珠,还包括眼皮、睫毛等。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眼珠间或一轮”比“眼睛间或一轮”要准确、严密得多。

例(5)中的“新”是多义词,用它作修饰语含义比较宽泛,表意指向不甚明确。像原句中的“新的先生”,既可指没见过的先生,也可指新来的先生。作者初到仙台,人生地不熟,“看见”的自然是“陌生的先生”。改“新”为“陌生”,指向就明确了,表意也较原来清楚。将“新的讲义”改为“新鲜的讲义”(这里的“讲义”是鲁迅借用的日语词汇,是指上课内容),则在原来没有学过的课堂知识这层意思的基础上,又多了一层上课内容新颖、让人感觉新鲜的意味,表达较原先准确、贴切。总之,修改后的用词,避免了“新”字的重复,不仅使句意表达较原句准确严密、贴切自然,也使改句音韵和谐,读来感觉朗朗上口。

例(6)中的把“一生之中”“毫不可惜”删除,这在例(1)的分析中已作说明。除了这一被改处之外,作者还把“奖励”改成了“鼓励”。从手稿影印件上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先写的是“鼓励”,后来改成了“奖励”,最后还是改回到“鼓励”。这样否定之否定的修改,说明这是作者在精心地“炼字”,值得我们品味。叶圣陶说:“用词要用得正确、贴切,需要比较一些词的细微的区别。”(《认真学习语文》)“奖励”和“鼓励”的用法还是有些差别的。“奖励”是“给予荣誉或财物来鼓励”;“鼓励”是“激发、劝勉”的意思。藤野先生给留学时期的青年鲁迅以人格上的尊重、精神上的鼓励,并没有给予什么荣誉或财物,所以鲁迅用“鼓励”一词最恰当、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恩师的赞美、感激之情。这里虽然只改动了一个字,但却有点石成金之妙。

三、讲究声律,追求顺畅和谐

(7)原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筛下时,将绳一拉,便罩住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侯,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同上)

(8)原句:阿Q本来也是正人,我们虽然不知道他曾经蒙什么明师指授过,但他对于“男女之大防”却历来非常严。(《阿Q正传》,(见《晨报副镌》1921年12月4日―1922年2月12日)

改句:……我们虽然不知道他曾蒙什么明师指授过……(见《呐喊》)

(9)原句: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流氓的变迁》, 1930年1月1日《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一期)

改句: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见《三闲集》)

鲁迅在修改例(7)时,直接在手稿上通过连续添加的形式,把“筛下时”改成了――“竹筛底下的时候”。正式发表时,又把“绳”改为“绳子”。“竹筛底下”比“筛下”要明确得多、具体得多,准确地写出了鸟雀进入捕具的部位。不过,鲁迅如此添加的意图主要还是从语言的音乐美的角度来考虑的。将单音节词改成了双音节词,使得句子音节自然和谐,节奏舒缓有度。极其口语化的叙述,让人觉得如叙家常一样亲切自然。

“言辞当求美也。”(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如果说例(7)是为了追求语言的声韵美将单音节词改为双音节词的范例的话,那么例(8)则是作者为了追求语句的节奏美,将双音节词改为了单音节词。改句把双音节的“曾经”改换成单音节的“曾”字,就是为了和后面单音节的“蒙”字搭配合更协调,念起来更顺畅。这样看来,是用单音节词还是双音节词,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语境和题旨的需要而定。这正如修辞学家陈望道所说的:“语言文字的美丑全在用得切当不切当:用得切当便是美,用得不切当便是丑。”(《修辞学发凡》)

例(9)改句中添加了“不是将相”之后,便与前面的“不是天子”相对,把“侠之流”终于是奴才”的本性揭示得更清楚。这一添加虽与原句的意思没有什么根本不同,但在声律上却是大不一样了:改句较之原句整齐匀称,音节分明流畅,节奏感明显增强了。它虽在表意上并没有增加什么新信息,却弥补了原句声律上的小瑕疵,使得改句具有形式上的对称美、音律上的节奏美、语意上的对比美,这样看起来顺眼,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真可谓声情并茂、美不胜收。

四、增添词句,力求生动形象

(10)原句: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采腊梅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同上)

(11)原句:(藤野先生)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藤野先生》,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藤野先生)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同上)

(12)原句:他跪着俯伏下去时,果然背上有一个圆的小包袱,青色布,上面有些暗红色的花纹。(《眉间尺》,见《鲁迅手稿选集》)

改句:他恭敬地跪着俯伏下去时,果然看见背上有一个圆圆的小包袱,青色布,上面还画上一些暗红色的花纹。 (同上)

例(10)中手稿的影印件非常清晰地显示:鲁迅把“采”涂掉了,而改成了“爬上花坛去折”。仅用一个“采”字,的确太平常了,不够具体,显得很一般。加上了“爬上花坛去折”这样一个描述“采”腊梅全过程的“连动式”修饰语,比原先单用一个“采”字具体、形象多了。特别是一个“爬”字,尤为传神,活画出小孩子天真、顽皮的性格特点,充满了童趣。

例(11)加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非常真实地“复原”了藤野先生当时作自我介绍时的情景。描述这样很有个性、很特别的“声调”,先声夺人,写出了独特的“这一个”。不仅如此,还为文章结尾“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作了必要的铺垫,是一个巧妙的伏笔。总之,这一“添”成了描写藤野严九郎“亮相”时的精彩一笔。它在起到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也彰显出文章照应之自然、作者行文之严谨,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

例(12)是写复仇者“黑色人”被召进王宫时的情形。从手稿的影印件可以清楚地看到:鲁迅在“跪着”的前面用插入符号加上修饰语“恭敬地”三个字。这样,在凸现黑色人“恭敬”神态的同时,也表现出复仇者的冷静、机智。至于对“小包袱”的描述,改句加了一个“圆”字,与前一个“圆”字连在一起,构成了叠音词,不仅念起来更为顺畅,而且使“小包袱”具有立体感。“还画上一些暗红色的花纹”的描述较之于“有些……花纹”的交代,显然要具体、详实得多,同时也能避免和前句中的“有”字重复。总之,改句通过加上恰当的修饰语,改变了原句的粗疏、笼统,使得“小包袱”――这一复仇的重要“道具”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般醒目、突出,更具视觉冲击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突破常规,营造独特效果

(13)原句:只有着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吃喝。(《孔乙己》,见《新青年》1919年4月第六卷第四号)

改句: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见《呐喊》)

(14)原句:直到下半天,几个人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他的一只小鞋。(《祝福》,见1924年3月25日《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六号)

改句:直到下半天,几个人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见《彷徨》)

例(13)中,作者把“着长衫的”改为“穿长衫的”是出于表达口语化、通俗化的需要,并没有什么超常之处。倒是将“吃喝”改为“坐喝”有些不同寻常。文句是写“穿长衫的”在咸亨酒店“阔绰”用餐时的情景,用常用词“吃喝”来描写无疑是正确的,似无改动的必要。大约作者觉得这个词太一般了,不仅毫无新鲜感可言,而且也无法准确、传神地表现出“穿长衫的”下馆子吃喝的个性化特征,于是就自造新词“坐喝”来形容。这个超常搭配、临时“生造”的词语,非常形象、传神地“描摹”出“穿长衫的”坐着喝酒的情景,也和上文所写“短衣帮”站着喝酒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所有这些对小说主人公活动场景的生动描述,为酒店里“唯一的”“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另类”――孔乙己的出场作了十分精彩的铺垫,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所以能取得这些艺术效果,与作者突破常规、创造性地运用新词“坐喝”,凸显“畸人”的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例(14)是祥林嫂机械地叙述“阿毛的故事”中的一段话。原句中“小鞋”的两个定语――“他的”“一只”是按常规顺序排列的(表领属的词+数量词),非常正确,也符合我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如在《无常》的手稿上,鲁迅就把“鬼王拿的是小小的一块虎头牌”的语序改为合乎常规的“……一块小小的虎头牌”。而《祝福》中的改句作者却打破常规,将之改成了并不符合语言表达习惯的“一只他的”(数量词+表领属的词)。看来,作家这样改是有意而为之的,是有深意的。这种不符合一般语言表达习惯的语序,出自经受过两次丧夫之痛接着又遭受失子打击的祥林嫂之口,应该说是正常的。这和她第二次来到鲁四老爷家当女仆后,一开口就是“我真傻,真的……”一样,同样是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情形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她神情有些恍惚、精神有些紊乱的生动描述。看似不合常规、实则合乎事理的语序是她“非常态诉说”中的“准确叙述”,是“不正常”里的“正常”。颠倒的词序所表达的语义宛如不断推进的电影镜头一般鲜明,由远而近,非常清晰、有序地“再现”了祥林嫂央人搜寻儿子,看到“一只”鞋子,发现是“他的小鞋”(根据样式、质地等来迅速判断、确认)的全过程。“阿毛的故事”是祥林嫂“日夜不忘的故事”,是她的“受伤记忆”,对这些细节记得越清晰、深刻,就说明她所遭受的打击之沉重、承受的痛苦之巨大,也就越能震撼读者的心。一种摄魂夺魄的悲剧美的力量由此而生。而原句的常规语序只是一般的平常叙述,无法蕴含如此丰富的内涵。这个非常规语序获得了常规语序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是鲁迅极具深意的表现技巧,是他出奇制胜的艺术创造。

藤野先生选自篇9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在青花瓷样的山水底色上,诗人挥墨撰写响彻千年的溢美之词。而今,在广西灵秀的风景长廊里,有座瑶乡村寨正回荡一首瑶家人的致富之歌,唱着“中国编织之乡”的传奇,演绎着草芒藤条上的别样生活。

藤条上的田园牧歌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乡距县城只有几公里的路程,车行大瑶山中,路随江转,水随山绕。秀峰,清流,天光,水影,渔舟……田园牧歌的景色氤氲出山水画卷,我们很难把它与昔日这座部级贫困县联系起来。

午后时分,我们到达了山环水抱的地苏大定村。汩汩清流绕村而过,青碧如洗。几位村妇在河边一字排开,正挽袖在清灵的河水中来回浣洗用草芒拧成的细绳。“别看这些草编绳子又细又长,沾了水后分量不轻啊。”农忙过后,大定村的部分年轻人会继续外出务工,留下的老幼妇孺或是上山采收藤草,或是浣洗晾晒,纷纷忙起了编织活,“即便是去河边放牛,也会背上一筐藤草编篮篼,村里是看不到闲逛的人的。”

走在大定村整洁宽阔的柏油路上,两旁美丽的花带散发着清香。一幢别致的洋房屋檐下,挂着几只藤编吊篮,随着微风轻轻晃动,与置于下方的草编梅花鹿相映成趣,引我们驻足观看。屋主韦阿婆正和村里的几位老人坐在庭院,边聊天边麻利地穿插着手中的藤条。翻手、缠藤、扯平,老人们的眼光似乎并未在手中的活儿上多做停留,却总能准确无误地“穿藤引条”,手法老练、娴熟。

“不需要看着点么?”我们不禁打断她们的闲聊问道。“这么多年都做这个,哪个还需要盯着嘛。”阿婆们憨掬一笑,几只心形花篮、船形吊篮便从粗糙的手中诞生了。“别看我们一大把年纪了,可手脚还麻利着呢,一天可以编织几十个藤篮!”这一个个“艺术半成品”会被阿婆们整齐地罗列在院坝前,等待专门负责收货的公司上门,运回厂区进行加工、包装,再远渡英国、法国、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都是坐在家里挣外币。”韦阿婆身边的一位老人满脸自豪地说。

在广西都安县地苏乡下属的十几个村子里,这样的编织场景十分常见,不少农户都以编织竹藤、草芒之类的植物为业,于是赢得“中国竹藤草芒编织工艺品之乡”的美誉。其中发展最兴旺的当属大定村了,上至80岁高龄的老者下到年仅几岁的孩童都是藤编高手。

让瑶山走向世界

作为都安县第一编织大村,大定村已诞生了好几家藤编企业。龙头大户将企业的技术带入到农家小作坊,接受了编织新技术后的村村户户,走上一条“户户是工厂,家家成车间,人人有工做”的致富之路。

我们在韦阿婆的院子里,听到最多的名字就是“藤王”。阿婆们纷纷感叹,是“藤王”的出现,当地壮、瑶族村民才将脱贫目光瞄准了漫山遍野的山藤、野草。

村民口中的“藤王”名叫莫家丰,是当地较具规模的藤王编织品公司的总经理。在藤王公司前,恰好赶上莫家丰正在清点即将运出的藤编样品。说起藤编,可能很多人先想到筐、箩、篮子之类的东西。不过,莫家丰却自信地说:“只有别人想不到,没有我们编不了。”小巧玲珑的各式篮筐、古朴典雅的各类花瓶、落落大方的茶盘烟托、妙趣横生的猫狗兔鹿……仅是这些准备装箱的样品,繁多的种类和时尚的造型已让我们大开眼界。

“做出口生意,款式设计自然要与国外接轨。每年企业都会设计出各种新款式供来厂的客商挑选,像雪人、圣诞树、雪橇鹿等,在国外销路很不错。”说着有位工作人员递来一本产品图录,上面竟然登载了上万种款式。

“事实上,村里的那些编织大户家中很早就都接通国际互联网,在网上查找资料、收发邮件,学习新的设计图样、生产经营管理等。”不仅是“藤王”人,整个都安藤编业都知道,每年没有几千种新设计,很快会被市场淘汰。互联网世界带来行业内的新资讯,也为当地编织业找到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不久前,一位国外动物慈善家就从网上预定了一批形似无足乌龟的动物巢穴,用做鸟类和其他小动物的‘家’。”

蔓蔓山藤编瑶山

在厂区角落里放着几只尚未完工的藤编簸箕。莫家丰捡拾起一件抚摸起来,“藤王就起步于小小的簸箕。”莫家丰的回忆略有些辛酸,“在‘九分山石一分土’的都安,耕地稀少,村民们辛苦一年连温饱都无法保证。其实竹藤编织算是大定村的‘祖传’手艺,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让村民遗忘了这韧性、柔性极佳的竹藤草芒其实也是一条生路。”

几根藤蔓野草经莫家丰双手编织,转眼间就变成小鸟、小兔或小篮子,虽是“宝刀未老”却也难得重拾这门手艺,莫家丰已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开发新的编织材料上。不仅仅是藤王,各家藤编企业也纷纷意识到,仅靠野生的山藤、野草、竹子、蔗叶等终有一日要“坐吃山空”。

“水葫芦根系发达,茎部柔软,经过一番干燥、防腐处理后极有韧性,再将它们编成辫子,就是上好的编织材料。”在引进一批年轻的设计师与技术员工后,大定村的编农知道了声名狼藉的“绿色污染物”水葫芦,以及家家户户玉米收割后的秆、叶、苞皮、须等,都可以在手中变废为宝。

藤野先生选自篇10

一只野猫带来的漫画灵感

1969年的某天,有一只野猫闯进了日本漫画家藤子不二雄的家里,画家忙里偷闲为这只野猫抓掉跳蚤,而正是这场经历,让他灵感一闪,画出了一只“机器猫”,并命名为“哆啦A梦”。他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只野猫真的像日本传说中的“招财猫”,如今这只猫的身价已经高达数十亿美元。

而在此前8年左右的1961年,也有一只小小的石猴在上海出世了,动画片《大闹天宫》到现在都是中国动漫史上的丰碑,成为无数人童年的偶像。只是可惜,没有统计,也没有人知道这只年长的猴子身价几何。但是,现在从市场价值算法上可以肯定的是,远远不如那只“机器猫”。

从1969年12月《哆啦A梦》连载开始至今,全球销售的这部连环漫画高达1.4亿册,按每册4美元计算,有将近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再加上1980年首部《哆啦A梦》电影公映,随后每年春天放映一部,到今年已是第27部,每部票房收入至少有3000万美元,也有8亿美元的总票房。

哆啦A梦衍生到各个行业

从1969年诞生到现在,“哆啦A梦”先后经历了由漫画到动漫,再到电影的历程。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哆啦A梦”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哆啦A梦的作者一共画了哆啦A梦漫画45卷,以这个为基础,从这些内容里选择一些精华,然后让其扩大,形成电影。这些内容也都是根据藤子先生以前所画的原始画为基础,然后根据现在新时代的一些因素,比如有的情节是以魔术工具为主题,有的以学习为主题,或者有的以教育为主题来编制节目。

正是有了这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的变化,哆啦A梦才会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现在的哆啦A梦的创作者,是10个平均年龄3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已经接过了藤子先生的画笔。藤子先生离开了,但他的哆啦A梦却一直和我们在一起。而根据藤子先生45卷漫画改编的电视动画片,现在已经拍摄2000多集了。

经过多年积累,现在哆啦A梦的商业开发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漫画公司、商业公司,各司其职,完成作品的创作、推广、开发。

哆啦A梦已渗透中国市场

提到那个胖乎乎的机器猫哆啦A梦,你有没有想过会用到一张印有机器猫图像的信用卡。10月,哆啦A梦就会携手招商银行开始它的金融之旅,这仅仅是这只机器猫占领中国市场的一步棋而已。

去年9月26日,在哆啦A梦生日这一天,全球首家哆啦A梦专卖店正式落户上海,在班尼路(BALENO)正式启动哆啦A梦青少年服饰系列。负责该品牌推广的艾影(上海)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赖皇玉表示,之所以将全球首家专卖店放在上海,而不是日本,是因为看中了中国市场的庞大。为此,他们计划从中国内地出发,再慢慢发展至日本等国。

其实,哆啦A梦在日本也早已渗透到了各大商业领域,包括汽车、家电,也包括文具、挂件。专门从事日本影片授权的国际影业有限公司社长近藤宏向记者介绍,过去20多年间,哆啦A梦授权产品主要针对小孩子的文具、绒毛娃娃等,但是最近几年,随着以前看哆啦A梦的群体在逐渐长大,国际影业也计划推出针对青少年或成年人的服装、玩具上市计划,甚至连今年某品牌的中秋月饼都由圆形改成“猫形”。

哆啦A梦于2002年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开拓了包括肯德基、雀巢、百事、奥美广告、上海地铁、高露洁等在内的40多个授权商。赖皇玉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授权价格。不过,看他们把全球首家专卖店开在中国,那就不容怀疑其中的蛋糕有多么诱人。

产业链开始覆盖亚洲

上世纪90年代进军动漫品牌商品市场、整合市场资源、实施国际化战略、强化内部市场链,作为亚洲卡通界的巨无霸国际影业,现在拥有哆啦A梦、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茶犬、铁甲小宝等一系列卡通形象的推广授权。而且,它不仅把日本的动漫作品带到欧美、东亚诸国,它还进军中东市场开展影片、商品、漫画的业务,并在中东设立了无线电视SPACETOON.

据了解,对于授权商的选择,国际影业一般着重选择大型企业,大致分为三大类,跨国公司、港商或台商,以及大的国有企业。因为这些都是市场占有率很高,并且对知识产权具有很强意识的企业,希望借此让一些盗版的小企业无法进入这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