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国庆的手抄报十篇

时间:2023-03-20 05:49:21

庆国庆的手抄报

庆国庆的手抄报篇1

1、国庆节意义:国家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2、功能体现: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3、基本特征:显示国家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4、庆祝国庆简短诗歌:《国庆》举国上下庆国庆,遥想当年战鼓惊。全国人民齐祝兴,皆出儿女爱国心。

(来源:文章屋网 )

庆国庆的手抄报篇2

今天,是祖国的六十一周岁生日,是一个直的庆祝的日子。

清晨,我早早起了床,准备为这一个盛大的节日做些什么?我想来想去也不知道做些什么?还是先把作业做完吧!说到做到,我立马翻开抄作业本,上个星期日的作业内容“手抄报”三字儿忽然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抄报还没有完成呢!对,就做手抄报,我信心百倍自言自语道。

说干就干!我拿出书店买来的纸,认真地做了起来,我首先把手抄报的边线和格子描好,画什么呢?我思索着,“嗯”今天不就是国庆节吗?我就画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吧!我先拿铅笔画天安门,再画国旗。这些我都画得全不费功夫,得心应手。我真有点感谢妈妈给我生了一双巧手,让我把祖国母亲的天安门画得那么雄伟、壮观。我又在手抄报的最后画了一个手持“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的漂亮小姑娘和五彩缤纷的花朵,画完了一些比较难的画,我便开始画些美丽的花朵、图案来点缀手抄报,画好了图画,我便开始抄国庆手抄报的内容:国庆节的由来、快乐的国庆节等内容。

就这样,我通过制作手抄报来庆祝祖国的生日。今天,是祖国母亲的生日,也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最后,我想祝祖国母亲节日快乐,愿她永远年轻!越来越繁荣昌盛。

墨江县城小学五年级:纪睿

庆国庆的手抄报篇3

2019年国庆节活动主题:歌唱祖国、民族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德育工作扎实开展,对广大师生进行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教职工创业、创先、创优,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决定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迎中秋,庆国庆”主题教育周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会议及《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精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变化,讴歌伟大建设成就,展望美好发展前景,激励全校师生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加信心,凝聚力量,奋力走在我镇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前列。为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和谐、健康发展的新局面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我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活动指导:

组织实施:

成员:级部主任、班主任

三、时间安排

2019年9月25日---10月12日

四、活动内容

1、一至五年级召开“钓鱼屿属于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2、五年级同学制作一张以“讴歌祖国伟大建设成就,展现家乡巨大变化”的手抄报。

3、五年级全体学生认真开展“颂歌献祖国”征文活动

(1)征文主题:(自选一)

祖国颂:歌唱祖国、民族,可以也抒发个人情怀。

国庆或中秋故事:讲述发生在你身边的与国庆、中秋有关的故事。

家庭或家乡的变化:可以从衣食住行各个角度记录家庭生活的变迁,也可讲述家乡教育、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4、二至四年级学生(每班交10件作品)举行“金秋颂”画展

5、十月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会昌一首爱国歌曲”、“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活动班班生生都参与,形式生动,寓教于乐。

6、二至五年级摘抄描写“中秋月亮”的诗句。

五、活动安排

1、一至五年级召开“钓鱼屿属于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要求:主题鲜明,黑板上有召开标语。10月8日下午完成并上交。

2、五年级同学每人制作一张以“讴歌祖国伟大建设成就,展现家乡巨大变化”的手抄报。

手抄报的版面设计要求:手抄报的主要组成部分: ①主标题:即手抄报的名称,如“小主人报”“国庆专刊”等。 ②报头:紧跟主标题的一幅画,与主标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③文章:是手抄报的主要部分 ④标题:是指每篇文章的题目 ⑤尾花(或插花),一般用文章的结尾处或中间。 ⑥花边装饰:用在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分割空白处。 ⑦底纹装饰:给文章或题目进行底纹装饰。

3、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活动班班生生都参与,形式生动,寓教于乐

通过广泛开展师生的歌咏比赛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为庆国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各班级师生的文体资源优势,大胆创新,彰显特色。

各班级要结合爱国歌曲大家唱比赛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歌颂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我校师生的精神风貌。

4、五年级全体学生认真开展“颂歌献祖国”征文活动

1)征文主题:

祖国颂:歌唱祖国、民族,可以也抒发个人情怀。

国庆或中秋故事:讲述发生在你身边的与国庆、中秋有关的故事。

家庭或家乡的变化:可以从衣食住行各个角度记录家庭生活的变迁,也可讲述家乡教育、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2)征文要求:文体、字数不限,要求原创。

3)征文方式:

五年级每班评选出5篇优秀习作10月9日上报一中点,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10名,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宣传栏上。

5、二至四年级学生(每班交10件作品)举行“金秋颂”画展。

6、二至四年级学生(每班交5件作品)摘抄描写“中秋月亮”的诗句。

五、活动要求:

1、活动开展期间,学校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及评比量化。

2、上交材料:

一至五年级主题班会 :10月8日下午 交级部和学校。

五年级手抄报、征文: 10月10日 交级部和学校。

庆国庆的手抄报篇4

一、学校重视,同事合作,充分准备

1、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就成立一个活动小组,通过商讨后才确定这一系列的"迎国庆"活动方案:国旗下讲话、唱歌比赛、手抄报(中高年级)和画画比赛(低年级)、作品展示方案。

2、学校领导的重视,老师的配合,使得活动得以顺利地完满结束。例如在国歌比赛前,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利用课后的时间带领班级去练习和彩排,音乐老师也从旁协助给予指引和帮助。在手抄报和画画比赛,班主任大力鼓励学生参加比赛,美术老师更是一个个地从旁指导,使得这次的手抄报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二、报名踊跃,参与积极

自活动宣布开始,班主任就积极激励学生参加,而学生也自发地组织起来,例如在手抄报比赛中,学生就以个人或者几个人为一小组来参加比赛,而且为使得内容更为丰富,他们在课后的时间里到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里查抄相关资料,这样的一种比赛热情,使得在评比的时候,我们收到的那60多幅的手抄报,不但画面美观,其内容的精彩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活动的精彩,令人回味

1、每周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都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契机。随着国旗的冉冉升起,奏起雄壮的国歌,全体少先队员那规范的队礼,洪亮的歌声,队员那雄壮有力的讲话,怎能不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同学们心中升腾?

2、唱国歌比赛则掀起了国庆系列活动的高潮。在这里,同(!)学们充分地体现了团结与合作,互相配合的精神。无论从上场到下场,他们那一丝不苟的动作,他们按雄壮的声音,微笑的面孔都展示了本班的风采。

庆国庆的手抄报篇5

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的图片欣赏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的图片1

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的图片2

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的图片3

庆国庆的手抄报篇6

元旦黑板报资料参考: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庆祝元旦的黑板报 中学生元旦黑板报 元旦黑板报设计 关于元旦的黑板报 元旦黑板报 元旦节手抄报的设计 迎新年庆元旦手抄报 庆元旦的手抄报

【返回 元旦 栏目列表】

庆国庆的手抄报篇7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把皇位传给皇十五子嘉亲王J琰,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但是,乾隆并没有放弃权力,规定凡遇军国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亲自过问,和|也就仍然得以专权。但形势毕竟有了变化,和|当然也有所担心,害怕嘉庆日后会处治他,于是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首先,和|极力限制嘉庆培植、任用自己的人。嘉庆即位后,他的老师时任广东巡抚的朱进颂册,本来很正常,和|却在乾隆面前告了朱一状,大加指责,乾隆未予理睬。不久,乾隆准备召朱回京,升任大学士,和|感到这是对自己的极大威胁。当嘉庆写诗向老师表示祝贺时,和|便迫不及待地拿着尚未写完的诗稿,向乾隆告嘉庆的状,诬称“嗣皇帝欲市恩于师傅”。这一次,乾隆生气了,问身旁的军机大臣董诰:“这在法律上属于什么行为?”幸亏董诰跪谏:“圣主无过言”,乾隆才作罢。但是,朱内召升用一事终于寝命未发,而且和|随即又找了个借口,鼓动乾隆把已任两广总督的朱降调为安徽巡抚。

后来,朱先后升授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本应回京供职,但和|始终不简放新任安徽巡抚,使朱只得继续署任,不能交卸。同时,和|又将其老师吴省兰派到嘉庆身边,名义上是帮助嘉庆整理诗稿,实则监视嘉庆的言行。

嘉庆韬光养晦,和为所欲为

嘉庆皇帝城府很深,他知道只要太上皇乾隆还活着,就动不了和|,而且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乾隆的旨意,弄不好反而于己不利。所以他韬光养晦,事事顺从太上皇,不发表自己的见解,政事不做任何更张,实际上就是容忍和|继续专权,只把和|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却丝毫不动声色。当有人向嘉庆说和|不好时,他反而批评说,我正要依靠和|来治理国家,你们为什么要反对他呢?甚至有事要奏明乾隆,嘉庆也有意托和|代奏,表示对和|充分信任。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试探,嘉庆终于将和|麻痹了。

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领班军机大臣阿桂病故,和|顺理成章地成了领班军机大臣。这时,大学士王杰因看不惯和|,已称病告退,董诰丁忧回了老家,和|在军机处说一不二,可以任意呼风唤雨了。加之,乾隆日益老迈,记忆力下降,“昨日之事,今日辄忘,早间所行,晚或不省”。和|出纳帝命,口衔天宪,颐指气使,为所欲为,“封擅甚于前日,人皆侧目,莫敢谁何”。

但是,盛极而衰,和|的好运已经到头了。一进入嘉庆朝,和|就接二连三地遭受家庭的不幸。嘉庆元年七月,被和|视若掌上明珠的次子才两岁就夭折了。一个月后,其情同手足的弟弟和琳在贵州军营染受瘴气身亡,使和|如失臂膀,打艉艽蟆4文辏和|又添新痛,他唯一的孙子又夭折了。到了嘉庆三年二月,和|的结发妻子冯氏也撒手而去,他虽姬妾如云,但与冯氏感情很深。在连续3年家中死去4个亲人后,和|本人的死期也不远了。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公元1799年2月7日)辰刻,89岁高龄的乾隆寿终正寝,和|的靠山顷刻间倒下了,嘉庆已经无所顾忌了。但是,嘉庆没有马上对和|动手,当天还任命和|与睿亲王淳颖等一起总理丧仪大事。不过,也就在同一天,嘉庆在悲痛忙乱之中仍不忘传旨召他的老师朱即速回京,就已经发出信号了。

初四日,嘉庆专门发了一道上谕,谴责前方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将帅“惟思玩兵养寇,藉以冒功升赏”,矛头已直指后台的和|。当天,即突然解除了和|、福长安的军机大臣之职,命其昼夜在大内守灵,不许出入,隔断二人与外界的联系,将其软禁在宫中。

初五日,给事中王念孙、御史广兴等纷纷上疏,弹劾和|种种不法情状,这可能是经嘉庆特别授意的。

初八日,在公布太上皇乾隆遗诏的同时,嘉庆宣布革除和|、福长安的一切职务,交由刑部收监,并命成亲王永w、仪亲王永璇、额附拉旺多尔济、定亲王绵恩及大学士刘墉、董诰、兵部尚书庆桂等负责查抄其家产,会同审讯。

十一日,在初步查抄、审讯后,嘉庆宣布了和|的二十大罪状,主要有欺君罔上、压搁军报、任用私人、僭越制度、贪婪聚敛等,并通报各省督抚,命其讨论定罪,也就是要他们都表个态。嘉庆在上谕中处处谴责和|获罪于先皇乾隆,那么在大丧期间处置这位先皇的宠臣也就名正言顺了。

正月十六日,直隶总督胡季堂议覆奏折首先上达,折中称“和|丧心病狂,目无君上,蠹国病民,贪黩放荡,真一小人”,请皇上“特颁谕旨,立将和|照大逆律押赴市曹,凌迟处死”。嘉庆御批:“在京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并翰詹科道悉心妥议具奏”,若有不同意见,“自行封奏亦可”。实际上,就是以此折定下了基调。同时,嘉庆又了一道上谕,重申和|的二十大罪状,并有所补充。

正月十八日(公元1799年2月22日),在京文武大臣会议,奏请将“和|照大逆律凌迟处死,福长安照朋党拟斩,请即行正法。”嘉庆表示,和|罪有应得,怎么处治都不过分,但考虑到他曾任首辅大臣,为国体起见,于万无可贷之中引入议亲议贵之条,免其肆市,加恩赐令自尽。福长安改为斩监候,但要让他在牢房里跪视和|自尽。就这样,刚刚亲政的嘉庆,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把和|这位盘踞庙堂数十年的先朝宠臣收拾掉了。

“朕若不除和,天下人只知有和”

首恶既除,嘉庆马上收兵。除和|的亲信伊江阿、吴省钦等人受到处分外,嘉庆下令对其余由和|保举升迁或曾对和|贿赂奉迎者,均不予追究株连,免兴大狱,保证了政局的稳定。

处决和|以后,各地督抚议覆的奏折才陆续到达。这些督抚大员不论平日与和|关系亲疏,都知道和|已难逃一死,因此除两广总督吉庆、云南巡抚江兰稍涉含混外,其余都称和|罪大恶极,应立正典刑。嘉庆在对这些奏折的御批中多次表白自己处置和|乃迫不得已,“朕不得已之苦衷,天下臣民当共知耳”,“此事实不容已。知我非我,自有公论”。其中,在江西巡抚张诚基奏折上的批示最为明白不过:“朕若不除和|,天下人只知有和|,不知有朕”。嘉庆感到,和|对神圣的君权构成了威胁,就只有毫不留情地铲除他。

但是,和|贪名太甚,后世谈论更多的则是他的财富。那么,和|的家产到底有多少呢?对此传说不一。有人说其抄没家产估计值银二亿二千万两,此说影响最大,甚至被一些学者在研究中采用。《清稗类钞》竟称“籍没家产,至八百兆有奇”,即八亿两以上。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当时全国的财政收入每年也只有七千万两左右,和|再贪,也不可能在二十余年里聚敛到相当于全国十几年财政收入总和的财富。

根据现存档案统计,和|被抄家时,除抄没的各处住宅、花园外,共抄出各色银三百余万两(折合库平银二百八十三万余两),金三万二千余两,各处土地一千余顷即十余万亩,各处收租房屋一千余间,当铺、银号多处,以及各种珠宝、衣物等,其家产总值约近一千万两。这与上谕所讲基本吻合,虽然在办理过程中,嘉庆指示“不必过于株连搜求”,但也不可能有多少遗漏。

和|能够长期把持朝政,权倾中外,千方百计地聚敛起巨额家产,富甲天下,靠的是乾隆非同寻常的恩宠。一旦失去了乾隆这一靠山和寄主,不可一世的和|也就成了断了线的风筝。当和|待罪狱中,对着窗外元宵之夜的明月,曾感悔赋诗“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但到底是谁误了他呢?

庆国庆的手抄报篇8

一、学校重视,充分准备

在活动开始前,学校成立活动小组,通过商讨确定这一系列的"迎国庆"活动方案,层层推动活动开展:

(1)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进行前期宣传,向全体同学发出活动倡议。

(2)利用心理课时间,组织学生观看感恩教育视频,为“十一长假”布置感恩作业打下伏笔。

(3)精心设计假期“致家长一封信”,家校联合形成合力。

(4)布置符合学校实际,学生特点的活动:手抄小报评比,板报评比,《阅兵式》观后感评比,展开“我为红领巾添光彩”活动,“庆祖国60华诞,读中华经典”读书活动,“爱家方能爱国”感恩作业。

(5)重视反馈,及时总结。

二、通过日常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学校日常教学当中,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潜移默化当中为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因此,自发出活动倡议以来,班主任积极激励使得学生参加积极性更加高,例如在手抄报比赛中,学生就以个人或者几个人为一小组来参加比赛,而且为使得内容更为丰富,他们在课后的时间里到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里查抄相关资料。

三、活动的精彩,令人回味

1、国旗下讲话,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契机。随着国旗的冉冉升起,奏起雄壮的国歌,全体少先队员那规范的队礼,洪亮的歌声,队员那雄壮有力的讲话,怎能不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同学们心中升腾?

2、手抄报比赛(中高年级)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画面的精美、布局的合理、字体的端正,无不令人惊叹: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实在令人敬佩。

3、《阅兵式》读后感(中高年级)让同学们把对祖国的无限崇敬之情尽展,更将气势恢宏的阅兵式带给他们的震撼淋漓表达。

4、“爱家

庆国庆的手抄报篇9

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祝福祖国70周年华诞,感受中国人民70年奋斗历程,增强全校师生国家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展现学校师生良好精神风貌,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按照上级文件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的情况,现就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事宜,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由学校组织领导,学校工会团委负责,在学校内营造热烈浓厚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氛围。鼓励学校党员,师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学校管理发展,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而不懈奋斗。

二、庆祝活动主题

爱祖国,爱学校,爱集体

三、庆祝活动时间

2019年5月至12月。

四、庆祝形式及主要内容

(一)以实际体验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观看以“祝福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影片。

2.开展以“礼赞新中国,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手抄报、绘画、书法作品展。在9月底至10月初举办:(1)七年级手抄报展(2)八年级绘画作品展(3)九年级书法展。

3.以党员和学生为主,开展以“感怀先烈,砥砺奋进”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1)祭扫烈士陵园活动(2)参观革命遗址。

(二)唱响红歌,庆国庆活动

10月中旬举办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为主题,每个班级自选两首爱国主义歌曲,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新时代人民生活好主旋律。重温红色历史,感受红色精神。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鼓励广大学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开展校文化艺术节暨21届校运动会

10下旬开展以“爱祖国,爱学校,爱集体”为主题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为祖国祝福,为学校喝彩。

(四)标语宣传

在学校LED屏上滚动播放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标语及在学校醒目位置悬挂庆祝国庆的横副标语。

庆国庆的手抄报篇10

《一双绣花鞋》创作前后

《一双绣花鞋》的作者况浩文说,1957年他就写过一部叫《南岭之鹰》的中篇小说,讲述的是云南边境上一个反特故事。当时他年轻,精力旺盛,只用了一两个月就写成了,寄给重庆出版社,很快就出版了。

初战告捷,极大地激发起了况老的创作热情。火热的1958年,在郭沫若等老一辈文艺家的带领下,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那时正是时代,人人都卯足了劲,不仅钢铁高产、粮食高产,文艺作品也高产。作为重庆市第二工业局(即后来的化工局)党组秘书的况浩文,工作很忙。白天上班,晚上开会,作会议记录,整理会议纪要,时常还要为领导写讲话稿,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的觉,也很难休息到一个星期天。当时他也没有正儿八经的房子,就住在由建筑工棚改造的宿舍里。况老烟瘾很大,但工资不高,只能抽8分钱一包的经济烟。《一双绣花鞋》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写出来的。

《一双绣花鞋》完稿后,况浩文先寄到重庆出版社王文琛处,但王文琛此时已被划为下放到渔场劳改。后又寄到《成都晚报》,这时我国已经进入三年自然灾害时期。1960年,四川省的大作家沙汀来到重庆,专门找了况浩文,并对他说:我女儿先把书稿(指《一双绣花鞋》)拿去看了,说好,我才接着看。沙汀又说,我在重庆总算找到一个会写小说的人了,我不懂刑侦方面的事,把书稿转给公安厅长,让他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内容。沙汀还勉励况浩文,你很能写,还这么年轻,千万不要放笔。当况浩文提出想多学一些文学理论知识时,沙汀说,不要读那么多,一些人这么说,一些人那么说;同一些人一会儿这么说,一会儿那么说,叫人无所适从。你只要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好就行。恰恰就是这本小说及与沙汀的接触,为况浩文后来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此后,《一双绣花鞋》以口口相传、手抄本、剧本等形式流传于大江南北,直到2002年7月,才由重庆出版社正式出版。

作者因之而获罪

小说尚未出版,几家电影制片厂已接踵而至。首先是峨眉电影制片厂,然后是西安电影制片厂,最后珠江电影制片厂都明确表态,一定要拍,而且导演也到重庆来了,那时已经是1962、1963年了。重庆市领导很重视此事,为配合珠影的工作,当时的市委书记任白戈还亲自批了一个月的创作假给况浩文。在1964年冬天,况浩文仅用了21天时间就将小说按照导演的要求改写成了电影剧本,剧名起初叫《在茫茫的夜色后面》。《一双绣花鞋》是一个叫徐勤的评书演员讲开的,他认为这样说起来上口,通俗易记,也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剧本改好后,珠影开始物色演员,但此时已是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开始后,电影拍摄也就被迫中止了。

这时,况浩文已从化工局抽调到交通局。但是一张来自化工局的大字报贴到了重庆市经委和文联等单位的墙上,说《一双绣花鞋》是散发资产阶级情调的灰,是“大毒草”。并且由于与“文艺界黑帮黑线”沙汀有过一面之交,况浩文很快被划成“黑线人物”被抛了出来。班上不了了,况老被安排在局办公楼后面的工厂里“扳镙丝”。

当进行到“清理阶级队伍”阶段,况浩文被定为“四类”,即“预备敌人”,关进了“牛棚”。这件事让况老十分苦恼,明明是坚定的共产党人,却被指责为“”,成为“预备敌人”,可以想象思想压力有多大。

当时他还听到传言,说中划的“分子”,一律要送去新疆劳改。那边气候寒冷,况浩文的妻子抱病连夜为他做了一件贴身穿的小棉袄,那时他家里已经穷得连想给生病的女儿买点白糖吃的钱都没有了。

粉碎“”时,久病不愈的况浩文正在疗养院养病,小说《红岩》的作者杨益言悄悄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平时不喝酒的况浩文,高兴得一口气喝下了二两白酒,吐了一大口血,病反倒好了。医生说,他那一大口血吐得好,把长期压抑在心中的郁闷之气都吐出来了。

结束后,《一双绣花鞋》得以解禁,电影文学剧本在1979年《红岩》杂志复刊后的第一期上发表。1980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将其拍成电影,定名为《雾都茫茫》,该剧还被改编为话剧和川剧等十多个剧种演出。

流传民间,故事太多

况老说,《一双绣花鞋》手抄本在民间流传,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总体上说给人带来厄运的多,好运的少。因为期间传抄《一双绣花鞋》,有被定罪的,有被关“牛棚”的,有被“群众管制”的,有被开除团籍的,有被扣罚奖金的,不一而足。黑龙江一个读者从报上看到《一双绣花鞋》解禁的消息后,非常高兴,立刻写信给他,讲述了因为抄《一双绣花鞋》被说成“宣传反动思想”,被关了一年,刚放出来,但现在还在接受“群众管制”。他请况老尽快寄两本发表了《一双绣花鞋》的《红岩》杂志,以申请解除“管制”。据况老讲,安徽、黑龙江、江苏等地的读者也都给他来信,讲述因传抄《一双绣花鞋》而获罪的经历。为这事,况老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他曾专门在重庆电视台《龙门阵》栏目,向全国受牵连的读者致歉。

中国现当代小说能在国外产生影响的不多,而《一双绣花鞋》就是其中之一。重庆市一个汽摩产品展览团在意大利参展,有人就在佛罗伦萨图书馆无意中发现了这本书。另一件事也值得一提,刊有《一双绣花鞋》的《红岩》文学季刊1979年第一期,曾先后印了23万份,不到半个月就被一抢而光。人们在重庆市中区新华书店排着几百米的长队,为的就是买到这本杂志。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将《一双绣花鞋》改为话剧在成都上映后,连映两个多月场场客满,每人限购两张戏票。有的观众为了买到戏票,甚至搬了竹躺椅,通宵达旦在剧院门前躺着等待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