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北极熊十篇

时间:2023-04-08 05:02:36

拯救北极熊

拯救北极熊篇1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中国陆续建立了一批动物保护组织,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动物保护组织迎来了其发展的高峰。活跃在中国的动物保护组织总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由政府扶持或推动而建立的动物保护组织,如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1983年)等。这类官办动物保护组织,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在政府权力下放过程中建立的,自上而下承担了政府分离或转让出来的一些监管与保护职能,是政府主动保护动物和环境的结果。[1]265

二是由民间自发产生的草根动物保护组织,如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1992年)、绿眼睛(2000年)等,还有如自然之友(1994年)、绿色营(1996年)、绿色江河(1999年)等环保组织也都把动物保护作为其重要活动领域。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特别是新中间阶层的壮大和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推动为这类草根动物保护组织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三是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在中国的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全球动物保护是一个整体,越来越多的动物保护组织走向国际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环境保护中举足轻重,世界各国的动物保护组织纷纷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还有一些动物保护组织通过注入资金和支持项目的方式在中国开展动物保护活动。世界自然基金会是第一个受邀来中国开展工作的非政府环保组织,在中国开展了包括大熊猫保护等工作。[2]11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福利慈善机构——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1999年正式开始在中国开展支持保护野生动物、友伴动物收容所和爱护动物教育等项目。[2]122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1993年)、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1999年)、国际鹤类基金会(1997年)、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1998年)、美国野生救援协会(2000年)、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亚洲动物基金会等纷纷开展与动物保护相关的工作。

二、中国动物保护组织开展的动物保护实践

动物保护组织积极开展与动物保护相关的工作,包括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藏羚羊、亚洲象),救助陷于危机和苦难中的动物,制止野生动物贸易,提倡加强动物保护立法,以及提高公众动物保护意识的教育等。

(一)野生动物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是动物保护组织传统和着力开展的工作,特别是针对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如对大熊猫、金丝猴、藏羚羊等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实效。1995年“大学生绿色营”、“自然之友”发起的保护滇金丝猴行动,在政府有关部门、媒体、北京学生环保社团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使得滇金丝猴最后的栖息地得以保存下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受藏羚羊制品非法贸易的影响,藏羚羊面临灭绝。“绿色江河”为了保护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民间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自然之友”自1995年开始从各方面支持保护藏羚羊行动,“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亲自给英国首相布莱尔写信要求英国政府制止其国内非法藏羚羊绒贸易。“绿色北京”发起了“拯救藏羚羊网站同盟”,使藏羚羊保护通过互联网得到宣传,引起了更大范围的关注。国家林业局、当地政府、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如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和国际社会积极采取措施共同行动,为有效保护藏羚羊献计献策。[3]76

(二)动物福利

按照国际公认标准,动物可以分为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六类。动物保护虽然涵盖了动物福利的内容,但动物保护的重点是珍稀和濒危野生动物,目的是保护这类动物的种群以避免其灭绝。而动物福利的重点是实验动物、农场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和娱乐动物,目的是避免动物受到虐待和身体的损伤,避免动物遭受折磨和痛苦。[4]

中国公众和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动物福利的重要性,动物保护组织除了开展传统的动物保护工作,越来越关注动物福利。除了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北京、上海、湖南、黑龙江等地也相继成立了类似的组织,开展救护小动物的实践,建立了一批救护收容小动物的基地。

亚洲动物基金会是一家在香港注册的非政府动物福利慈善组织,于1998年在中国内地开展工作,主要工作领域是动物福利,主要项目之一就是拯救黑熊。2000年7月亚洲动物基金会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签订了一项协议,率先拯救四川省内条件最恶劣的养熊场中500头受难黑熊,并为将来在中国彻底淘汰活熊取胆业和推动熊胆中草药替代而努力。[2]188截至2009年2月,亚洲动物基金会成功救助了260头取胆熊。[2]190

(三)动物保护的宣传与教育

一方面,动物保护组织通过诸如出版书籍、举办讲座和会议、组织培训、组织公益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与媒体合作等方式推进动物伦理的理论研究,加强动物保护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动物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基于我国现行的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较少和动物保护的范围狭窄的现实情况,动物保护组织积极呼吁我国政府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加快动物保护与福利立法。

三、中国动物保护组织的发展特点

(一)合法性程度低

合法性是指由于被判断或被相信符合某种规则而被承认或被接受,包括法律合法性和社会合法性。由于法律和制度层面的限制,许多动物保护组织不具备法律合法性,即没能登记注册。由于不具备法律合法性和专业性不足等原因又限制了其社会合法性的提高,导致其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不高、影响力不大,极大地限制了其发展。[5]

拯救北极熊篇2

精彩的《八层半》

12月17日,大队部组织了四百多名学生代表去礼堂观看了人偶剧《八层半》。

《八层半》是首个以保护环境为题材的人偶剧,该剧借助运用了大量音乐、舞蹈、杂技、话剧等表演形式,语言风趣活泼。它讲述了主人翁小笛在妈妈的带领下参观科学馆,无意中发现科学馆大楼隐藏着八层半。科学馆里的动物标本居然会动会说话!大象、鹦鹉、藏羚羊和老虎跟随小笛,为了找回春风姑娘,拯救地球,夺回狂风怪抢走的“回归钥匙”,走遍世界各地,与狂风怪决一死战。他们团结一心,勇往直前,最终发现,狂风怪就是春风姑娘。是人类对大自然的肆虐,把春风姑娘变成了无恶不作的狂风怪。

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情节是:小笛等人来到北极,遇到了北极熊。北极熊无奈地对他们说:“好热啊!”他们大叫起来:“热?我们都冷死了!”“唉,这几年,北极的气温逐渐升高,没办法!”我看到这里,心里不禁想:现在全球气候变暖,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威胁。这个环境问题被很好地融入在北极熊无奈的话语中。接着,北极熊又说了一句令全场观众捧腹的话:“你们——不是来考察的吧?”“不是。”北极熊吐了一口气,说:“还好,我以为刚送走一批,又来一批咧!”

这部人偶剧,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欢乐,更多的是我们对现在的环境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有很深的体会:环境污染性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无国界、不分种族和人群的共同问题。地球不是人类的,也不是某个人的,而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共有的。不要以为人类是这个世界的首领、主宰者,可以为所欲为,不是的,不是的!为了我们的明天,所有生命的明天,世界的明天,携起手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生活中每一件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明天!

拯救北极熊篇3

[关键词] 《功夫熊猫》;底层英雄;底层群体;底层梦想

由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和梦工厂动画室联合出品,杰克·布莱克、达斯汀·霍夫曼和成龙等大牌明星共同演绎的好莱坞励志动画大片《功夫熊猫》(Panda do Kung Fu)(Ⅰ、Ⅱ),自2008年6月和2011年5月相继公映以来好评如潮。这部号称糅合了中国多种文化元素的美国大片,我们不能否认其最大的成功在于延续了好莱坞大片中关注底层生活现实、张扬底层人物理想的“小人物”奋斗终将成功的叙事结构。这也就是《功夫熊猫》系列能在影片层出不穷的今天,还能引起社会各阶层观众喜欢和值得我们继续探讨的缘故之一。

底层是“对组织资源(政治权利)、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程度极低的阶层”[1]。在《功夫熊猫》系列里,以熊猫“阿宝”和爸爸“鹅”为代表的和平谷民众都不同程度地属于底层人物范畴(古代中国武士大多出身贫寒,均从属于底层范畴)。但即使是底层民众,亦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只不过他们的梦想由于现实环境和欲望要求的不同,有着截然不同的类别,而且不同的类别也似乎注定了不同的结局。

面馆老板“鹅”的梦想代表了绝大多数底层民众的理想,即“顺势而为”从而实现“衣食无忧”。“鹅”是熊猫“阿宝”的养父,在和平谷起早贪黑地经营着一家不大不小的面馆,属于底层范畴。在第一部里,这个从小就想做豆腐生意的面馆老板告知“阿宝”,自己能拥有这家面馆,是因为祖先通过麻将赢了对方。而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尝试开家连锁店,并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衣钵“一辈子做面条”。在第二部里,“鹅”爸爸已经充分借助“阿宝”神龙勇士的影响力而做起了豆腐生意并有了专门的品牌,就连神龙勇士小时候用过的拖把都已经作为一件展品悬挂起来被食客顶礼膜拜。

从一开始,熊猫“阿宝”就不满足于“鹅”爸爸所规划的人生路线,而是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那就是渴望成为一个大侠,即试图“逆势而为”从而实现“侠临天下”以拯救万民。在第一部影片的开始,熊猫“阿宝”的美好梦境里,这种理想与渴望淋漓尽致地予以了宣示:“传奇故事传颂着一名传奇武士……就连纵横中国的超级英雄‘无畏五侠’,都对这位大师俯首称臣……”然而这却是一个梦。但这个梦却让一个底层人物开始了一段曲折却又颇有意思的寻梦之旅和圆满之旅。与熊猫“阿宝”相似梦想的,其实还包括浣熊师傅、乌龟大师和“无畏五侠”等武侠精英,他们都希望自己就是那个能够拯救万民于危险之中的一代宗师。

反面角色“泰狼”也是属于底层人物的代表,但却在人生理想的追索中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为了获得神龙手卷成为神龙武士以实现称霸武林的梦想,“泰狼”成为一个暴戾的恶魔,这其实也是现实中某些底层人物的代表,他们的梦想就是为了颠覆现实而自私自利不择手段地获得一切。当然,在第二部续集中的反面角色“沈王爷”却是统治拱门城的孔雀家族的王子,从身份上来说,他不属于底层系列,但是他的存在却衬托着第一部中的“泰狼”,也更衬托着底层英雄“阿宝”——他的暴戾,没有任何动物可以比拟,因为他懂得了用长枪利炮来对付“功夫”和所有的民众——当高科技产品被坏人利用,往往是比仅仅赤手空拳的坏人带来更大的危害性。

以面馆老板“鹅”为代表的众多底层人物、以熊猫“阿宝”为代表的武侠精英和以反面角色“泰狼”(含“沈王爷”)为代表的暴徒,也有着不同的梦想和追求,并为了各自梦想进行长期地苦苦追索,试图建构属于自己的理想王国——但他们梦想的实现路径却又是那么迥然不同。

熊猫“阿宝”为了实现“侠临天下”拯救万民的梦想,在偶然中成为乌龟大师的神龙武士候选人之后,在现实中其实走了一条非常曲折的道路。他要面对浣熊师傅的质疑,“你不是也不可能是神龙武士,除非你能领悟神龙手卷之谜”。虽然“阿宝”还只是一个功夫新手,但他不轻言放弃,力图证明自己的实力给轻视他的人看。而这,也正如作为智者形象的乌龟大师所言的,“没有什么不可能!”以及“世上没有巧合”,犹如佛说因果偈语:“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一切现象都在因果之中,一切事件都有因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意外。可见,傻乎乎的熊猫“阿宝”真正领悟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要义,朝着既定目标和方向一步一步地登攀——这同时也是所有大众实现梦想的惟一路径。在第二部续集中,当“阿宝”一直耿耿于怀着自己的身份时,他缺失了作为一个神龙勇士起码的战斗力和前进力。直到他在“羊半仙”的开导下,他终于明白了放弃过去也许是最好的一条出路。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很快地就达到了师傅说的功夫的最高境界——静悟——得道成仙!

面馆老板“鹅”为了实现让儿子继承衣钵开连锁店的梦想,任劳任怨地付出全部身心。可以看出,面馆老板“鹅”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传统底层人物,他认为凡事都有其自然发展规律,是难以跳出宿命的藩篱,因此他梦想的实现路径是“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们是面条世家,血管里流的可是面汤。”反面角色无论是“泰狼”还是“沈王爷”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路。第一部中的“泰狼”为了实现雄霸武林的梦想,选择的是置自己于绝望置自己于死地的道路:他涂炭和平谷生灵是不仁,他摧残阻拦他前行的同门兄弟是不义,他戕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父是不忠不孝,这样一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恶魔,为了满足欲望的实现,选择不择手段,在人生理想道路上越走越险越走越偏,最终掉入自己挖掘的坟墓,毁灭于无形。第二部中的“沈王爷”欲控制“拱门城”并继而毁灭所有民众时也轻而易举地毁灭了自己。

《功夫熊猫》系列还在于对底层人物正确的理性的梦想予以充分的肯定与张扬,这延续了好莱坞电影一贯来的肯定小人物英雄梦想的传统。比如《阿甘正传》“是一部集历史、神话和普通人的故事于一体的关于当代美国的寓言”[2]。而《泰坦尼克号》(Titanic)则在一个真实的沉船事件中虚构了一场穷小子杰克·道森和富家千金露丝·大卫布卡特的凄美爱情故事——穷小子的艳遇似乎切合了普通大众对于获得自由与幸福的某些期望和可能,但他能拥有这场爱情乃在于他拥有的具有美国文化精神的个性自由与艺术天赋。

因此,带有武术、熊猫、道观、书法等诸多中国元素的《功夫熊猫》系列,虽然表面上在讲述底层人物的奋斗历程和圆梦之旅,但其实这依然是一部灌注了美国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文化传统的电影。大众眼里贪吃、自卑、肥胖的底层动物形象熊猫(虽在中国被称为“国宝”),能担负起拯救和平谷、拱门城重任并成为武功大师、参透大师,在于有一个或多个智者的启迪与推动。乌龟大师(第二部为“浣熊师傅”与“羊半仙”)“俨如一代武学禅宗,一语定乾坤,道出了武侠的最高境界,也成了整部影片的精神内含”[3]。作为中国长寿者形象的乌龟,在成为禅宗代言人的同时,还被好莱坞装扮成为一代预言家,宣扬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这恰恰是拿中国的瓶子来装了美国文化的酒。当然,在《功夫熊猫》系列里,我们也可喜地在看到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张扬同时,也看到了作为“神龙勇士”与“功夫五侠”为了正义自始至终都站在一起,而这种集体英雄主义的形象表达在以前的很多美国大片中是欠缺的。

“一个国家的电影比任何其他艺术媒体都更直接地反映出这个民族的心态。”[4]因此,《功夫熊猫》系列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底层人物的奋斗之旅和底层梦想的价值判断。在以熊猫“阿宝”为代表的底层民众实现梦想的漫漫长路中,传统地因袭了美国文化精神的元素却紧紧地形成一个内核,无限度地张扬着积淀了几百年的西部牛仔精神,并达到美国文化价值的最广泛传播。这是我们在看待这部看似幽默搞笑却又充满玄机的励志大片时所要认真对待和借鉴的。正如“鹅”爸爸对儿子“阿宝”说的,“没有配方的配方,没有秘诀的秘诀,你相信它特别,它就是特别的了”。也正如第二部中“阿宝”对“沈王爷”说的,“你应该放下过去的事情,因为那真的不重要。惟一重要的是你现在选择做什么。”当然,我们仍然不能忘记的是,在《功夫熊猫》系列中的第二部里,“中国”被“沈王爷”张口闭口地“囊括”,这让很多中国观众甚为反感。

“张艺谋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电影美学大师……显示出真正‘自己’的本来风格……”[5]从电影叙事角度这个领域来说,中国已经不缺少色彩大师,但缺少的是将色彩、情节和精神进行巧妙结合的大师。因为《功夫熊猫》系列的成功就不是在于构图的美丽和色彩的炫目——色彩在《功夫熊猫》里已经被巧妙地忽视了。“对于中国电影业来讲,如果不接受提升弱者的理念,自然就更容易去拍出那些歌颂帝王将相的作品,而不可能要一只肥胖、只会卖面条的熊猫去做一个社会拯救者。”[6]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文化精神也是可以通过励志型底层叙事电影等多种电影形式来实现的,比如周星驰拍摄的《功夫》,一个曾经堕落的小混混在底层民众危难关头重新做人,完成了作为功夫大师的涅槃。因此,对底层人物的关注和对底层理想的追踪,不仅是大众时代影视饱含生机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整个时代文化不断发展的趋势和底气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47.

[2] 李一鸣.当代美国的文化经典——《阿甘正传》[J].当代电影,1997(02).

[3] 王卉.一个普世的励志故事——《功夫熊猫》的美国文化内核[J].电影文学,2008(19).

[4]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A].刘立行.电影理论与批评[C].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127.

[5] 罗丹丹.论《山楂树之恋》的色彩寓意[J].理论与创作,2011(01).

拯救北极熊篇4

关键词: 生态文学 萨满文化 忧患 批判 拯救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西方生态文学的影响,我国生态文学创作逐渐兴盛,而东北作家迟子建、郭雪波、乌热尔图、萨娜等受地域文化萨满教的影响,自觉将萨满文化与当代生态文学写作融合在一起,努力“把原始的自然崇拜与现代生态科学思想融为一炉”[1]。创作出了《峡谷》、《我的光》、《额尔古纳河右岸》、《乌妮格家族》、《达勒玛的神树》、《你让我顺水漂流》等一系列融合宗教文化与环保意识的作品。

萨满教是发源于东北地区的一种原始自然宗教,在萨满文化中,自然崇拜无所不在,山川、河流、树木和各种动物都被认为是有生命的,有些还被赋予神性,奉为神明,形成很多禁忌,如“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猎民遇到奇异的山峰、悬崖、山洞或古老的树木,认为是山神栖息的地方,仍然不准大声吵闹,不准言出不敬,触犯山神,同时还要叩拜祷告,祈求山神保佑猎民安全和狩猎丰收。”[2];萨满文化的图腾崇拜中,人们最崇拜虎和熊,人们将之神化并加以膜拜,“赫哲人出猎碰到虎时,常常放下猎具或武器跪在地上叩拜,同时祷告,尊称虎为‘王’、‘老爷’(官)、‘爷爷’,希望虎神多赐猎物,把动物送到枪口上来等,然后攀到树上避开。”[3];在信奉萨满教的地区,渔猎行为是有节制的;人们信奉“万物有灵”,积极种树,具有朴素的环保意识等等。由此可见,萨满教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观念在客观上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物种的繁殖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说萨满教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当代生态文学写作是“不谋而合”的。本文结合典范性作品,从忧患、批判、拯救三个方面阐释萨满文化与生态文学的内在联系。

一、双重忧患意识:自然环境恶化与信仰缺失

“文学园地就是人类在精神领域的一块绿色基地,文学作品的水灵灵、毛茸茸的质感是文学的基元性优势。”[4]但作家精神世界的绿色基地在现实中却渐渐失去对应,面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东北作家表现出深深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既与外在自然环境有关,又与内在精神信仰有关。

在郑万隆的《我的光》中,鄂温克族老人库巴图对山神“白那恰”的敬畏之情,对万物生灵的依恋与崇拜之情,都令来自现代都市的地质考察队员们无法理解。库巴图老人习惯并热爱着山林中的原始生活,但是库巴图老人的儿子却对外来世界充满好奇,他热衷于地质考察队员带来的各种现代社会的食物,与库巴图老人坚决反对开发五马架山相反,他积极支持考察队的工作,他的精神领域已失去父亲那般对萨满文化自然崇拜的情怀,外面世界的繁华与诱惑已经使他丧失了对本民族的敬畏。同样,在《峡谷》中的鄂族少年别尔丹、恩都力也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他们不顾自己民族熊崇拜的,不听申肯老人的劝阻,执意要杀死怀孕的母熊来证明自己的男子汉气概,而少年们面对被惹怒了的母熊束手无策时,申肯为了保护别尔丹和恩都力,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无论是库巴图老人与儿子,还是申肯老人与别尔丹和恩都力,他们两代人身上都反应了共同的现象,即随着时代的前进、外来世界的进入,后起之辈面对外在世界的诱惑时,已渐渐失去自己本民族的,面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他们不仅无动于衷,甚至帮助“入侵者”一同破坏自己民族赖以生存的环境,或者他们本身就是悲剧的制造者,因此,这就构成了作家的双重忧患,现代文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已不单纯是对自然的侵犯,更是对原始部落民族精神信仰的侵蚀、同化,这种信仰被侵蚀、同化的过程中伴随着人性及价值观的转变,作品中的库巴图、申肯老人把人与自然界放在宏观宇宙的平等地位上,对于自然生灵坚韧的生命意志、桀骜不逊的生命尊严、无私的奉献精神,都是持敬畏、感恩的态度,而后代的贪婪无度、虚伪肤浅、任意践踏生灵,都显示了作者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双重忧患的背后,是作者对现代文明进程中人类中心主义文明以其统一性征服生态、文化多元性的深刻反思。

二、双重批判:文明强势与精神困兽

当代东北作家迟子建、萨娜、乌热尔图等,他们的叙事文本体现出了超越地域民族的文化审视和创作主体立足于人类文化生态发展的哲学思考。迟子建、萨娜虽然专注于描写少数民族与萨满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们的描写又不仅局限于一个民族,迟子建在《右岸》中描写的鄂温克族的命运走向其实是人类共同的命运走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诗意的栖居,被强势现代文明侵扰后步入文明社会却发现与之格格不入,回归原始文明想要找到灵魂的真正栖息地,却发现徒劳无功,精神突围以失败告终。

正如《右岸》中的鄂温克人依莲娜,“她在山上呆烦了,会背着她的画返回城市。然而要不了多久,她又会回来。她每次都兴冲冲的,说是城市里到处是人流,到处是房屋,到处是车辆,到处是灰尘,实在是无聊。她说回到山上真好,能和驯鹿在一起,晚上睡觉时能看到星星,听到风声……然而她这样过上一个月,又会嫌这里没有酒馆,没有电话,没有电影院,没有书店,她就会酗酒,醉酒后常常冲着自己未完成的画发脾气,说他们是垃圾,把画扔进火塘里毁掉”[5]。像依莲娜这样被强势现代文明所诱惑,又眷恋弱势原始文明的现代人正反应了人类文明进程中某些共同体的精神状态,他们在城市中以体面的职业或身份获得谋生的方式、俗世的荣誉、满足的虚荣心,他们却远离了诗意的精神家园,找不到灵魂的栖居地。

在现代文明与原始文明之间挣扎的伊莲娜,处于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不能兼得的两难境地中。迟子建让依莲娜以死亡来结束了这种两难的挣扎和精神的煎熬,这一结局反应了迟子建透过萨满文化与生态文学之间的关系来反思人类的命运走向,她已不局限于鄂温克族这一少数民族,而是超越地域民族的界限反思全人类的文化生态发展,强势文明对弱势文明之间的入侵,排斥与二者之间的反差势必造成弱小民族巨大的心理伤害与精神伤痛。她在《土著的落日》中描写了一对因失去原始家园而被迫漂泊到灯红酒绿的城市但却被城市人所冷漠的贫穷土著夫妻,迟子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面对越来越繁华和陌生的世界,曾是这片土地主人的他们,成了现代世界的‘边缘人’,成了要接受救济和灵魂拯救的一群!我深深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哀愁和孤独……这股弥漫全球的文明的冷漠,难道不是人世间最深重的凄风苦雨吗!”[6]

无独有偶,早在迟子建之前,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就富有预见性地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对少数民族原始文明被现代文明破坏并消逝的批判。在乌热尔的《萨满,我们的萨满》中,萨满达老非老人在营地隐去他萨满的身份,他无声无息,默默不语的享受着自己美好的晚年生活,但有一天,他突然站在孤寂的松林中,迎着破碎的落日向“我”宣告那个诡秘的关于未来的预言,“不久的那一天,林子里的树断了根,风映干了它的枝,太阳晒黄了它的叶……不久的那一大,鸟儿要离开林子,像秋天的松果甩开枯枝……在不久的那一天,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在一群陌生的人中间,你也像一棵树。对,一不一不,—不—不,我看见了——闪动的光,我闻到了—焦糊的味儿,—不—!”[7]这正是现代文明入侵后“我”和族人所栖居的克波迪尔河的原始密林所发生的变化。萨满达老非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不久之后,游人如潮水般涌入克波迪尔河的密林之中,鄂温克族人平静的生活被打破,萨满达老非多次被要求穿上神袍,在陌生的游客面前表演他们并不理解的萨满跳神。无数双手在他的肩、胸、背、肘间拍着摸着,那些充满好奇心的无知的游客终日用闪电雷鸣的照射掳走他的容貌,达老非终于逃走,当族人在熊洞里找到他时,“我至今仍记得,他那从幽暗的树洞里射向我们的目光—那真是一头因兽的迷惘和无奈”[9]。达老非的命运同伊莲娜一样,他们都在徒劳挣扎找不到精神突围的出口时,最终用死亡来结束了这困兽般的生活。

当一种原始文明被不能理解它的现代人所包围时,这种文明只有两种命运,要么是与现代文明隔离独自走向毁灭,要么是顺应现代人的好奇心成为现代社会中的“活化石”,而成为“活化石”的民族犹如困兽一般,被现代文明的潮水所拍打却不知如何逃生,不知如何找回最初的宁静。迟子建、乌热尔图在表现对弱小民族悲惨命运同情的同时,更表现了对现代文明以其强势文明入侵弱势文明的不满和批判,而对于那些深受其害的精神困兽,作者充满了对其如何进行精神突围的反思。

三、拯救:以宗教文化之名捍卫生态

与郑万隆忧患意识背后的悲观无奈,迟子建、乌热尔图批判思想背后的苍凉无助相比,郭雪波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逐渐消逝的民族文化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来应对各种强势入侵势力。《大萨满之金羊车》中,面对政府私自炸山开发矿山、破坏生态的行为,当地村民没有无动于衷,老萨满吉木彦亲自率领民众在山上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活动,机智地利用宗教文化活动来反对政府破坏生态的行为,对于利用阴谋诡计终于炸山成功的“违天者”努克,最终死在了因惊慌而失去控制的萨满的金羊车中。这看似偶然的事故背后,是作者对“入侵者”的惩罚,萨满文化的神秘性使得“天变不足畏”不再是人类的狂傲宣言,狂傲的结果是人类付出死亡的惨痛代价,相反,“天变亦可畏”,正如郭雪波在文章最后的反思:“对天地自然失去敬畏的我们,还会走多远。”[9]

郭雪波作为一位生态文学作家,自觉利用动物小说的创作来引起人们对生态的关注,在动物小说中,“动物成为文本的主角,它与人的历史或现实关系以及精神联系,成为作家审视的中心”[10]。狐,在许多人心中本是奸诈、狡猾的代名词,但在郭雪波的《乌妮格家族》中却具有多重复杂性格,作者首先用怪诞无羁的笔法描述了百年老银狐乌妮格的成长历程与过人智慧,它因偷吃萨满博师铁木落老汉的灵芝而被他四处追捕,随着银狐家族的壮大,狐成为威胁当地人生存的威胁者,人狐大战中的怪事惨事接连不断,因银狐身体释放的奇特香气,全村的女人都像得传染病一样变得疯言疯语,变得萎靡不振甚至具有狐的习性和特征。但是,老银狐并非只是人类的敌人,它冒着生命危险救下自杀的珊梅和沙漠中濒临死亡的铁木落老汉与白尔泰,铁木落老汉从狐的仇敌变为狐的保护者,是银狐的宽容与善良感化了他。但深入剖析又可以发现,郭雪波已将萨满文化的自然崇拜、万物有灵观融入人与动物关系的书写中,贪图功利、邪恶贪婪的人类不能容忍与狐的共存,但是,具有自然崇拜信仰的萨满博师铁木落老汉却在与银狐化干戈为玉帛后一起回归荒漠、回归自然。这种人与兽的和谐共存是在特定宗教文化背景下的互相拯救,是以宗教之名对自然生灵的保护,彰显了作者的生态责任感与生态理想。

当代东北作家如郑万隆、迟子建、乌热尔图、萨娜、郭雪波等,都在作品中体现了很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实质则体现了敬畏自然、崇拜自然的萨满文化精神。“萨满教所强调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与其说是一种迷信荒谬的崇拜观念,毋宁说是人们为了适应艰苦卓绝的高寒地带环境所作出的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这种自然崇拜带有强烈的实用功利价值,不管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如何现代化,这种实用价值却仍然符合人类发展的需要,甚至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迫切,更重要。”[11]在某种程度上,郑万隆、迟子建、萨娜、郭雪波等东北作家正是意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重要性,才将其与古老的萨满文化结合起来,将环保意识渗透到文学作品中,他们借助生态小说的写作以社会责任者的身份表现了对当代生态危机的忧虑,同时抨击现代文明对原始文明的歧视与压迫,并借助古老的萨满文化积极地捍卫生态。

参考文献:

[1]闫秋红.现代东北文学与萨满教文化[J].学术论坛,2006,5.

[2]秋浦.萨满教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3]乌丙安.神秘的萨满[M].上海[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

[4]余秋雨.余秋雨散文自选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5][6]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2005.

[7][8]乌热尔图.你让我顺水漂流[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9]郭雪波.大萨满之金羊车[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

拯救北极熊篇5

正文:而作为本次活动的策划者——陕西卫视,为了这个穿越时空的对话,付出了极大努力。陕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胡劲涛在同《世界博览》杂志社长席亚兵谈及本次活动的初衷时,说了这样一段话:“陕西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陕西卫视要想走出自己的特色,就是要围绕着华夏文化孕育出的文化底蕴,而这样厚重的文化更需要国际元素的升华。我们在尝试做“龙行天下”的体系式建设,龙是华夏文明的图腾,从2012年我们就开始设定这样的活动,像之前的‘重走斯诺延安之行’。我们用行走体来引导特色电视节目的创作,不断将中国文化向世界融合进行深度推广。陕西卫视电视剧矩阵中有“英雄季”,所以这次活动我们请来了许多和英雄有关的人物,通过文化内涵的延伸,体现出陕西卫视硬朗、有朝气的新形象。

《世界博览》作为外交部主管的核心杂志,一直以涉外内容特色被大众所认可,作为本次活动的协办单位,在邀请施瓦辛格来华等诸多方面,同立足华夏,影响国际的陕西卫视形成了英雄所见略同的合力。

早在踏上陕西热土之前,施瓦辛格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表达了自己非常希望西安之行能参观世界闻名的兵马俑。作为一直扮演英雄的他,对中国古代帝王所建立起的英雄军团,神往已久。古今中外,哪个英雄豪杰不希望自己被世人所传颂?

中国自古有男人“立功、立德、立言”的三重境界,秦始皇兵马俑精妙的融合了这些精神内涵。施瓦辛格先生站在秦始皇兵马俑群像的一瞬间,一定隔空感应到了某种力量,这种力量从古到今都是血脉相通的,不分中外,不分肤色。

今天,人们依旧谈论着英雄的话题,是因为这个词代表着超群的力量,代表着邪不压正的正能量。即使我们心中的火焰已经被浮躁的市侩将要浇灭,只要世间还存在对英雄的敬畏和信仰,平凡人也会被激发出最大的生命力与潜能,在抉择的时刻挺身而出,战胜内心的恐惧,带领自我与众人走向光明,带领自我与众人由混沌走向理性与公正!

施瓦辛格在陕西卫视开坛节目录制中的一段话令在场来宾记忆深刻:“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如果你不采取行动,你就不能实现目标。我们在路上如果看到一辆车爆炸了,有胆量打开熊熊燃烧的车门,在吞人的火焰中把伤者从车里拉出来,就是真正的英雄!在我担任加州州长时就曾给这样的人颁发过奖章。他们都是平常人,很多人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当他们看到人们遇难时,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另外一个人的生命。”真的希望,我们的国际明星,能在国际公开场合多传播中国人自己的正能量,而不是取宠的“宫心计”!

“华山论剑,煮酒论英雄”开坛节目问答精华

嘉宾:阿诺·施瓦辛格、张纪中、肖云儒

主持人:郑毅(陕西卫视副总监)

主持人:三位都是跟“英雄”相关的人物:一个出演过无数英雄角色;一个身居幕后,制作着与英雄人物相关的影视作品;另一位是文化大家,耗费毕生精力,传承中华文化血脉的“英雄”。你们是如何看待“英雄”这个词的?

肖云儒:金庸先生中的武侠形象中,有许多英雄人物。他有决策能力,有智慧,同时又有执行能力,这样才叫英雄。东方英雄的概念还有一个特点,不见得他什么事情都是最强,他可以失败,王重阳就失败过,被玉女派打败过,最后他在石洞里钻研了十年,战胜了对方。

施瓦辛格:

我赞同肖云儒先生的观点,你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人,而你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力,不采取行动,你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我觉得英雄主义同身体是否强壮没有关系,只要你有勇气去做牺牲自我,保护他人事情,你就可以成为英雄。

张纪中:

英雄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东西,当你有这样的血性和情怀时,你就可以在危难时挺身而出。你看大部分美国电影很多都是弱小的人,但在当国家危难之时,他们能够挺身而出。当然,有很多人站在旁边根本不去伸手,这个差别是什么?就是心里有这样的种子。而我们在拍这些英雄人物的戏,就是要在每一个人心里面埋下这样的种子。

肖云儒:

心里有这个种子,张先生说得非常好,有这个种子一旦他到了特定情形下就爆发了,他就有英雄的行为。平常没有这个种子,他咋咋呼呼,好像很能,但是没有这个种子到了关键时候他可能退缩了,所以那是假英雄,前面的是真英雄。

主持人:

中国之侠有人说是集体的英雄主义,是一种牺牲精神。西方的英雄是一种个人的英雄主义,代表着拯救精神。各位有什么看法?

肖云儒:

《抢救大兵瑞恩》这是拯救,为了一个独生子把他挽救出来,最后牺牲了几个人,这个拯救是要付出牺牲的代价;,他牺牲了自己,为了拯救整个匍匐在那儿的一个排的战士。所以,拯救和牺牲,特别从心理和文化上来说是非常相近的。被拯救的人道德境界得到了升华,他会终生感激。牺牲了的人,他的人格也会体现出崭新的境界,所以牺牲和拯救是殊途同归。

施瓦辛格:

在很多二战后的电影当中,一个人为了整个国家而战,为了整个的城市、为了整个的部落而战,我们非常仰慕这种人,而我们不可能都成为这样的英雄。我认为两者并不冲突,我们既可以仰慕为整个国家牺牲自己的人,同时也可以付出行动获得个人的精神提升。

主持人:

我想每个男人心里都有英雄梦,你们心里最大的英雄会是什么样子?

阿诺.施瓦辛格:

我心目中有几个敬仰的英雄,第一位是曼德拉总统。许多人会认为曼德拉将报复白人对他所做的一切,但他用相反的方式,他完全宽恕了白人。还有就是拳王阿里,他是一位非常慷慨的人。我见过他,他甚至可以在去机场的路上,把成百万,上千万的钱给路上的人。

肖云儒:

第一个我想谈美国一位很著名的作家叫杰克·伦敦,被誉为北方的奥德赛。他塑造了无数个英雄的人物,一个孕育了这么多英雄的父亲,他的情怀与意志,一直是我从少年时代就敬佩的。第二个就是中国的老子,因为老子整个扭转了人类只倾向于光明、成功、繁华的思维体系。他崇尚流水、月亮,崇尚给人类开辟另外一条思维渠道的自然界,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我觉得这非常了不得。

拯救北极熊篇6

谢奕秋

北京大学在2003年10月下旬正式启动的人事制度改革,是一场激越的基于现实主义考量的意义深远的变革。北大校长许智宏、经济学家张维迎等人,秉承开放竞争、与国际接轨的精神,经过一个冬天的酝酿,在非典肆虐的暮春北京,拿出一份前瞻性、实操性皆强的改革方案,并两次在互联网上征求各方意见,前后十易其稿,最终由各院系低调付诸实施。这一北大特色的“变法”历程,不仅为国内高校走出计划休制的最后堡垒,“以大学的逻辑改革大学”提供了绝佳的摹本,而且也书写了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如何避免暗箱操作的陈规,而走向更符合民主程序的“阳光下运作”的精彩案例。

探究起来,这场引起北大青年教师及研究生人心浮动,据称将损害多方利益的“负零和游戏”(改革方案起草人之一、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语),之所以成为北大校方的必然抉择,是因为校方早已看到,不改革的后果是什么――1998年以来,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大学,根据“985计划”从国家的财政里拿了不少钱,社会和国家对北大的期望,用一位中央领导人的话来讲就是“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然而,一些基本的数据揭示,我们国家科技竞争力在80年代是20几位,但后来一直往下滑,现在滑到了30多位,“钱都花到哪里去了?”社会上有这样的责问,这无疑给北大校方带来了压力。素有历史使命感的北大人,以及关注高教体制变革的局外人,都在寻求新的变革途径。

入夏以来,“北大改革”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不光是响彻燕园内外的质疑和抵制之声丰富而非削弱了变革成功的必要条件,更重要的是,像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同行已经或者正在进行类似的改革尝试。分析人士指出,教育是大问题,指望“毕其功于一役”的全盘改革只会陷入思维误区。不少人提到的高校政工人事制度、科研考核制度、教授治“学”等问题,的确也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不能从教师人事制度这一‘步开始改革。北大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和措施一旦推开,整个中国高校都将会是得益者。同样,我们也期待着北大改革的第二步、第三步。

44岁、发已斑白的“改革主将”张维迎教授,早在1984年于国家体改委供职期间就曾首先提出“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 1994年他从牛津大学摘取博士学位后,回国到北京大学工作至今不过10年,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光华管理学院的管理上面。他能顶着许多老北大人的挑剔目光,领衔挑起这样一付重担,可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然而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冒险,他笃信这场维新运动将泽被后世。“北大这次改革的日的,就是想通过教师聘任和晋升制度的改革,保证能在北大长期任教的教授一定是中国非常优秀的学者,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实现北大的理念。这就是这次改革的逻辑。”他说。

或许,我们应该相信这位中国企业理论的权威;或许,我们可以相信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特质会让改革进程减少不必要的弯路。但我们真正能做的,是给改革者一个机会;而改革者所须回馈的,只是经济理性之外的一点人文关怀。此外,我们还希望,在大学打破“家族化”的接班模式之后,接下来也应减少对大学的行政管制,转而致力于维护高度竞争的大学体制。原因很简单,高校“官本位”不是天生的,政府对大学管制过多,校长和教授们就不得不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应付主管部门身上。为了应付主管部门,大学的官也就越来越多。“政府主管部门成天叫喊要建设一流大学,繁荣学术,其实阻碍学术进步的正是他们自己。”张维迎不无偏激地说。

政府也有苦衷:大学的封闭使得中国的每个大学都变成一个学术孤岛,形不成真正的学术市场和学术规范,评价教授的优劣非常困难,评价的权力只能交给政府,这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大学的管制。但张维迎相信,北大的改革,对改革政府管理大学的方法本身提出了要求。教育主管部门总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吧!“零距离”让新闻回归民间

章敬平

我们将为了公共利益的新闻奖授予“零距离”,江苏电视台的一个节目组,褒奖他们在过去的两年里,经由新闻理念和技术的创新,制作了大量体现底层关怀的民生新闻,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底层民众的知情权,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媒体公共服务的职能,并成为斡旋于民众和政府之间实现多方共赢的第三方力量。

我们认为,让电视新闻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回归民间,让电视媒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是“零距离”的一个重要贡献。毋庸讳言,就中国传媒生态的整体性而言,几十年过去了,中国的大众传媒在新闻制作这个层面,依旧没有实现大众传播的美好期待。虽然在精英阶层具有影响力的传媒和节目正在快速成长,但它不可能摆脱在小众范围内传播的窘境。零距离持续攀升的惊人的收视率,在一个纸媒体当道的城市,为大众传媒的大众性画了一个无限接近的“圆”。他们在实践中开始的具有指标性意义的技术创新,使“大众传媒是大众的传媒”成为可能。他们邀百名摄影师千名线人加盟节目,不仅从技术上拓展了新闻信息源,还从效果上提高了传媒人期待已久的公众参与度。他们在技术上让60分钟的卫星直播首次在新闻节目中成为“常态”,让国家大事和百姓遭际,以更为快捷的速度,更为新鲜的质地抵达普通民众,从而满足了大众在第一时间了解真相的欲望,极大地实现了大众吁求已久的知情权。

我们认为,零距离以平视的目光,将媒介的底层关怀真正送给了底层民众。他们以民生电视新闻模式,张扬了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价值观。他们制作的是民生新闻。大量报道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新闻故事是零距离最显著的标志。我们发现,官方活动和会议新闻经常被压缩在屏幕下方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出现。在一个以周为周期的随机抽取的时段内,170条新闻中,负面和批评新闻多达93条。他们像市民的孩子一样,进入了市民生活。他们在两年的坚持中,道尽了那个城市的底层愿望和困厄。他们对百姓投诉的诚实态度,最大限度地表达了底层生活原生态。

我们认为,零距离同时实现了传者和受众的政治关怀,并成为民众和政府之间良性互动的剂。迄今,我们还没有发现,除了南京,还有哪个城市的人们在晚上7点这个黄金时段,将眼球从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这样的时政社会节目中,转移到当地的新闻节目上,从而使得强势话语权在握的中央电视台感到危机。我们今天还难以完全洞悉零距离的出现,对公共服务媒体的未来意味着什么,但我们相信他们的意义非凡。没有哪家公共电视台会怠慢时政新闻,也极少有哪个能走出“规则决定命运”的峡谷。我们发现,当大多传媒机构在非批评即表扬的二元困境中嗟叹时,零距离找到了一条“第三条道路”,寻求到舆论监督和政治昌明并行不悖的出口,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搭建了一座半民主化的桥梁,进而给民意一个畅达的渠道。“长江大桥的收费站该不该拆?”“南京地铁列车应该是什么颜色?地铁票价多少才算合理?”零距离让民众的意见最终上升为政府意志,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民意的公共价值。他们以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赋予全体市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权力,让媒体真正为公民所享有,而不仅仅是希望便于管理的统治者或者谋取个人利润的商人。

我们认为,零距离业已成为仰仗于官方资源成长于民间社会的非官方非民间的第三方力量,一个多元的交换公众意见的平台。他们没有像精英传媒和精英人物那样抽象地讨论公正、自由乃至民主这些概念的含义,却在有意无意之间为民主和新闻自由的到来,准备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先决条件。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的底层关怀和政治关怀,都是在妥协中取得的。但是,在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的当下,我们没有理由笑话零距离在前进中表现出的妥协性。相反,他们还会在以下问题上给困惑中的中国传媒以启示:如何以知识分子不太习惯的商业利益,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共利益?如何谋求新闻技术和思想上的创新,从而让大众传媒从天上回归人间?如何让我们从自以为是的窠臼中解脱出来,放弃那些似是而非的伪问题,讨论真正关乎民生的真问题?如何将“民众是大众传媒的主人”,从呼喊多年的口号落实成行动?

我们认为,零距离或许会在往后的商业竞争中陨落,但她的先锋姿态,永远不会过时。零距离的意义,将在中国其他的角落以其他的方式.彰显出其作为榜样的力量。

天则:探求民主市场化社会之路

章敬平

天则10岁了。我们认为,作为一家独立的民间智库,这个小所最大的贡献,在于它站在第三方立场上,在对经济学和中国社会进程的不断追问中,释放出思想自由的力量。我们授予天则自由大道奖,赞美和弘扬她在人类生活中的精神和知识大道上,所表现出的独立、自由和平实的品格。

我们认为,因邓公南巡而诞生的天则,在没有官方喂养的地方,以民间姿态,为中国社会科学奠定了独立、自由的基本品格。任何一个了解天则的严肃的知识分子,都应该为天则回答了社会科学领域的两大难题,而感到欣慰:如何在意识形态的压力下,保持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的独立性?怎样在学术传统断裂的中国,重构自己的学术传统?稚嫩的天则,在缺人缺钱缺名分的中国,筚路蓝缕地走出一条学术独立的道路,以她奉行的独立和社会良心的信条,为知识生产机制的改革开启了某种视角,弘扬了学术独立自由之大道的精神。

天则对中国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制度经济学派的发展壮大,还表现在他们举10年之功,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推进了中国的制度创新。必须承认。10年前的中国,在企业组织制度层面,还没有出现福特流水线、通用事业制度、丰田生产方式、连锁店和中央银行这样级别的创新,今天,我们还没有实现这些超越,但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超越中逼近了一大步。这一超越过程中,天则人以他们所掌握的制度经济学的知识,起到了加速的贡献。

我们注意到,在经济学领域,天则所不但始终致力于推进中国的制度变迁研究,而且还进行后市场化问题的研究,政府制度的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研究,全球外部性问题的研究,道德伦理和宗教的研究,以及文明间冲突的研究。凡此,无不释放出一个开放式的学者论坛的思想力量,它再度确认了我们当初走向现代化的因由,并及时唤醒了一直藏在我们几代人心中的伟大的道德理想。

天则还在很多处江湖之远的“蕞尔小事”中,表现出中国民间知识分子的行动力量。10年来,他们离开了曾经苦读的书斋,最先开始了在中国最底层的民主试验――“天村试验”,为中国的基层农民提供民主教育和培训。创始人茅于轼先生还成立了一家民间基金,向农民提供小额资金贷款,以解决当地农民在上学、治病、发展生产等方面面临的资金缺口。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认为,天则的价值还不在于政策分析,不在于商业咨询,也不在于现代经济学纯现论的研究,而在于对中国民主市场化社会这个大道的探求。

考察天则的历史,我们发现,从西单达智胡同迁至复兴路 1号水科院内,从北京方庄芳古园再移到紫竹院报恩楼的天则,他们在辛苦坚持的“不赚钱”的事业中,做出了伟大的事业,开在困厄辗转中,在不断的与政府和商业力量博弈中,活了下来。尽管他们不断挣扎的姿态,不是那么好看,但他们暗示出第三方力量在中国可能具有的影响力,在直面中国当下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的过程中,以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良知和智慧,担当了由我们这个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我们将学术奖授予天则,并向维护了自由大道的天则人和为天则做出巨大贡献的茅于轼先生致敬。

网络论坛:公共信息的重要支撑

张 念

2003年,网络以其互动性最强、表现得最为自由活跃的姿态而首次成长为公共信息平台的重要支撑力量,不容忽视。

其中,文化先锋网以独立文化立场和先锋话语策略,在众多的中文网站中独树一帜,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和话语的风暴,其影响力在 2003年达到了高潮。

文化先锋网是一个以个人网站形式出现的,民间非经营性文化网站。从创办以来,始终奉行文化志愿行动的原则,即使是在高浏览量的情况下,依然坚持非经营性的方针。有效地保持了民间文化网站的独立立场和批判性,充分展示了互联网文化的精神特质。

文化先锋网密切关注当下现实生活和文化发展趋势,追踪热点事件,并进行了大量的独立立场的深度分析报道。2003年2月,文化先锋网在国内网站中最早披露SARS疫情,相关报道不仅丰富、准确,而且彰显了强烈的人性关怀。文化先锋网还连续报道了伊拉克战争、孙志刚事件,并以犀利、深刻的独立评论,以民间的力量推动和思想文化运动,为互联网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同时,文化先锋网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媒体语言,充分发掘了现代汉语的创造性的表达力,激活了媒体的话语活力。通过这种独特的媒体语言,文化先锋网以最大效率整合了互联网上庞杂的文化资讯,并打上了鲜明的个性标志。这一特殊的媒体话语,为媒体表达提供了良好的范式,并真正体现了先锋主义文化精神。

而世纪中国以其理性建设性的现世热情,不仅张贴和传播了包括伊拉克战争网络签名、孙志刚事件、 SARS风波等重大社会热点,更重要的是秉持了自由、开放的网络精神,将各大热点的探讨引向积极、审慎的思路和言路上。

长期以来,世纪中国致力于为公共知识分子提供广阔的言论空间,在这里,我们能找到这个时代最有良知和责任感的话语,并与那些话语的发出者一同感受我们时代的疼痛冷暖。除了经常出现在网站论坛的知名公共知识分子,更多的时候,是论坛跟帖的网友们,赋予这一虚拟组织以卓越的思想风度和文化气质。循着这一路径,让我们看到中国正在上升的国民素质和政治智慧,看到真诚和勇气的力量,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现实。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关注社会责任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作为一个致力于促进劳工和公民权益的研究性机构,并不像一些具有官方背景的NGO(非政府组织)那样广为人所知。不过,一些广东的出口型企业(尤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已经体验到了面对这种组织时的复杂情绪。一方面,急于从跨国采购商那里拿下订单的企业经营者们可以得到这种组织的帮助,以便了解跨国采购商何以对供货商的劳工权益状况发生兴趣,以及如何才能够符合他们的要求;另一方面,这种组织对于改进劳工权益的热情也使企业经营者们感到某种压力。如果登陆这个研究所的网站,那么你就会发现在“重要新闻”一栏中,充斥着欠薪行为如何受到处罚的各种新闻。从长远来看,企业和这种组织的复杂关系将会出现得更多,而不是相反。

事实上,对于上世纪90年代国际上兴起的社会责任运动,以及日益渗透到国际贸易的各种社会责任标准(SA8000只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国内的相关部门以及工会组织了解得并不多。而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已经有四五年时间了。情况在今年似乎开始发生变化。一个最简单的例证是,商务部网站上已经开始转载关于社会责任标准的文章。

但是,人们对社会责任标准的看法存在很大的分歧。本刊的相关报道也引起过一段不小的争论。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执行董事刘开明也承认,社会责任标准这类新贸易壁垒具有介于合理和不合理的双重性,非常隐蔽和复杂。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将会受到这种标准的影响。消极地指责看来不是明智之举,因为一些劳动力价格不占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试图通过积极满足这种标准来获得竞争优势。

从这个意义上,类似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这样专心致志的组织确实在从事着十分有价值的工作,即使从经济意义上看也是如此。

除了本身从事的工作,这个研究所的初步成功还代表了这样一种趋势: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规则的制定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事实上,没有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的参与,社会责任标准的出现是不可能的。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甚至承担了世界银行关于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障碍(中国大陆部分)的调查访问任务。越来越多成熟的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将发挥远比想像要大得多的作用。

香港乐施会:以权利为本的事业

尹鸿伟

因各种原因,强势政府与普通民众之间的非政府组织 (NGO),目前在内地的成长还比较缓慢。我们把目光投向香港乐施会(Oxfam Hong Kong),不仅是出于对他们救援扶贫工作的敬意,也是为了让公众更多地了解 NGO的性质和工作,为正在从事和有志于这项事业的人们送去一份真诚的鼓励。

始于1976年,由一群志愿者在香港成立的香港乐施会,是国际乐施会在亚洲的惟一成员,该组织持续关注贫穷问题,资金大部分来自香港市民、社团及商业机构的捐款,另外也向香港特区政府的赈灾基金申请资金,进行赈灾项目,并能得到国际乐施会的其他成员的资金支持。乐施会从1987年开始拨款支持内地的发展项目,并于1992年正式成立了“中国发展基金”,专为内地发展筹款及进行资助,截至2003年底,发展项目已超过500个,投入款项约2亿人民币。

乐施会认为扶贫工作不能单靠项目计划,要实现长远的变革,必须创造各种渠道,深入社区、国家和国际的不同层而,协助当地政府推动彻底的社会政治变革。因此,乐施会在昆明和兰州的机构重点关注西北农村发展项目;而北京机构的焦点则放在政策的研究以及倡导方面,资助有关扶贫及社会发展等政策的研究,希望借此推动中国社会政策的改变,让弱势群体的权益得到真正而长远的保障。

乐施会强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着重增强贫穷人士自我改善生活的能力和信心,积极推行“以权利为本的5个中国项目”:得到可持续的生活保障的权利、生命安全受到保障的权利、被聆听的权利、接受基本服务的权利和平等的权利。这一努力在2003年建设“人的中国”的背景下,具有更显著的意义:在持续发展中建设一个公平的世界。

乐施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内地对NGO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为越来越多的NGO建立公众信任。事实上,类似于乐施会这样的NGO对中国的贡献更在于对政府工作态度的推动,政府已经开始愿意接受他们的帮助,学习他们;带来的先进理念和工作方法。乐施会中国项目统筹王佐芳女士说:“尽管中国政府对国际NGO组织管理的立法还没有跟上,使我们的注册、银行开户等工作都无法解决,但是我们的努力已经使中国政府的态度越来越开明,我们的工作已经可以进入到中国内地的任何区域和领域,政府把我们摆在了和他们平等的位置一起工作,无疑这是一种伟大的进步,相信NGO在中国的发展天地将会越来越广阔。”

亚洲动手保护基金会:改进动物福利

杨婷婷

中国“拯救黑熊”行动是国内近年来环保运动的高潮,也是迄今为止,针对国人的动物福利教育的最佳典范之一。

1993年,亚洲动物基金会(AAF)创办人谢罗便臣女士访问中国的养熊场,发现亚洲黑熊被活抽胆汁的惨状,决心为黑熊争取人道待遇。2000年7月,亚洲动物基金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以及四川省林业厅签订了一项历史性的协议――释放 500只在条件恶劣的养熊场中的黑熊,双方还一致同意在未来的合作中以完全终止养熊业为最终目标。2000年中国“拯救黑熊”行动正式开始,63只黑熊从养熊场释放出来,27个养熊场关闭,养熊户均得到AAF的经济补偿。“拯救黑熊”行动启动3年以来,逾百头黑熊被成功解救。

亚洲黑熊又名月熊,因其胸前长有美丽的新月形金毛而得名。目前全世界仅大约2.5万只,被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为一类保护动物、被中国列为二级保护动物。这种珍稀动物在黑熊养殖业中却一直过着被囚禁抽胆汁的痛苦生活。如果不是这场积极而持久的“拯救黑熊”行动,大多数人不可能对黑熊养殖业的残酷和黑熊的痛苦有何意识,也不会对人类对待动物的残忍行为有任何反省。

如果说这次动物福利教育和以往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肯定自我”的教育,“自我”就是基金会成员内心所坚信的保护动物的信念。亚洲动物保护基金的救熊行动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谋求与政府的正式合作,而不是像有些动物保护人士对保护动物总是抱着忸怩的态度,对保护动物的主张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底气,即使呼吁人类保护动物也带着自我怀疑和菲薄的闪缩心态。

正是他们的自信,使别人也相信了他们。在亚洲动物保护基金会黑熊救护所组建之后,四川林业局停止向以获取胆汁为目的的黑熊饲养户发放营业执照并关闭饲养场,该林业局还将一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捐献给黑熊救护所。而回顾救熊行动的开始,大多数人并不看好,甚至国际动物福利基金会(IFAW)认为救助这样的黑熊不是长远之计,除非中国政府下令禁止获取熊胆的黑熊养殖业,否则国际组织对改善黑熊的生存状况也无可奈何。被认为治标不治本的“拯救黑熊”行动却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可以给予时常处于望而却步的人以启示。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推举亚洲动物保护基金会,并非根据“保护了珍稀物种亚洲黑熊就是保护了人类共同的财富,因此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逻辑,而是――动物福利也应看作是公共利益的一部分,为改善动物生存环境而作出的努力即属于为公共利益的行为。尽管将动物福利列入公共利益,对许多人在观念上是一项挑战。壳牌:对环境的承诺

刘 阳

相信很多读者都对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印象深刻,“如果骏马追不上太阳,我们就把太阳放在马背上”。 简便的太阳能电力系统,让牧民的夜晚不再寂寞,而这背后闪现的,就是壳牌的身影。

壳牌之所以被我们认为能够摘取企业公民奖,正是因为作为一家能源公司,一直以来能够将环境保护与盈利并列为企业的两大原则,致力于提供长期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方案。

壳牌正积极从一家石油公司转型为一家能源公司,除了进行煤的绿色开发技术研究之外,还进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它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不仅能产生清洁的能源,还使边远地区的家庭与工业用户用上电,前者是环境责任,后者是社会责任。上面那则广告所说的,就是荷兰政府赞助的总投资为2500万美元的中荷合作开发项目,壳牌借此机会,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销售到新疆农村。因为有政府补助,当地7.8万户居民能廉价购买这套系统,方便地获得电力。

2003年,壳牌在中国启动“可持续发展推广行动”。通过专家、政府、民间组织和新闻媒体等多方参与,向公众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在具体的投资项目上,壳牌力争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责任贯彻到位。

在中国目前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海壳牌项目中,总投资额达43.5亿美元。该项目从 2002年11月奠基开工起,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贯彻环境保护的理念。大至空气、海水,小至珊瑚甚至几枚鸟蛋,中海壳牌都极力保护,并为此投入了巨额 资金。2003年五六月问,壳牌花费70多万元人民币请来一支拥有海洋生物专家、蛙人等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

将施工区域海底400平方米的珊瑚礁陆续移植到10公里以外的海域,以便珊瑚继续生长。将环境和当地社区的利益放在非常重要地位的事例,在壳牌的施工过程中不一而足。

作为一个企业,壳牌无疑要追求利润率最大化,但是,壳牌同时知道,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承担起对人类和地球的责任,而这些,正是很多企业所忽视的。

浙江商会:建设性的力量

袁卫东

一切并不是偶然。

当温州打火机商人,温州打火机协会副会长黄发静,以欧盟反倾销案中,中国民间应诉第一人的身份,享受2003央视年度经济人物候选人的光荣与梦想时,国人津津乐道的“人世第一案”,也彰显了这样一幅图景:中国民营企业第一次以民间商会的名义亮相国际舞台,在遭受国际封杀的背景下,为争取权利和商业空间,奋起抗争。气象为之一新。

这不单是一个浙江商人的个人勇气和胆识,背后是沉淀已久的浙江商会力量的彰显。我们注意到,与浙江民间企业崛起相伴随的是一场静悄悄的民间商业组织“革命”――商会的复兴和成长。这是与“浙商”崛起现象,同样值得关注的现实。

当这些甚至将眼镜和烟具制造等行业都囊括其中的商会,成为当地最有活力和权威的民间组织,并从浙江全省,蔓延到全国各个省份以及大中城市,甚至远涉海外,你不得不承认,这些民间组织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活跃于经济舞台,同时在整个浙江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正在创造历史。

拯救北极熊篇7

莫非此君爱猫成癖?非也。他养猫不过是近年的事,而猫的来源正是邻近的餐馆――他每次经过时,看见门前铁笼中待烹的猫,凄哀可怜之极,于心不忍,便向店主商量买下。于是家里渐渐便成了猫的乐园。

话说这位艺术家朋友,对那家餐馆的陋行终于忍无可忍,但又不好面斥其非。有天,他灵机一动,以“值日星君”的名义,打印了一封信寄给餐馆老板,信中警告:“尔等若再荼毒小猫,当派牛头马面捉拿问罪!”

信的作用竟然很灵,那家餐馆从此不再杀猫。我们猜想那个店主多少还有点“信仰”――其实“天谴”之究竟有无,很多人心里是不免有犯嘀咕的。

这事自然有趣。但朋友们也知道,此种救猫之策近乎戏谑,近乎恐吓,还借助于“五迷三道”的手段,可谓“不文”,也没有多大推广的价值。

但是面对一个铺天盖地的、更大的“不文”的现象,不幸又有点多愁善感的“艺术家气质”的人们,又该如何作为昵?

不说别的,仅以吃猫这件事来说,在我们这个正向“文化大省”迈进的南粤广东,多年来竟隐然有点“产业”的规模。据民间好事者估计,珠三角一地,每年吃掉上万只猫。而猫的来源无远弗届,华北多地,即有不少以猫狗的批发运输营生的一族。

先跳过食猫的是非不提――我们看到,食猫已形成有组织的行为,形成一条能自我繁荣的“价值链”:在这条链子上,专摘偷猎者有之,专营“物流”者有之,专事屠宰、烹饪、销售者有之,乃至那些食客,也是数十年如一日也坚信秋冬食猫的进补之功,要准时备火锅烫来吃的。而反对者的声音,其总数固然应该不少,但始终零零落落、不成系统。至于那位艺术家朋友的信,只能说是极为稀少而且碰巧有效的抗议武器了。

我想说的是,仅此小事便可见,我们中国大陆的民间社会,虽并不乏正当的知见和理念,却实在短缺围绕这些知见、理念进行“自组织”的办法和能力,这使得一腔善意的人,目击世道不公或陋俗流弊,也只能搞些三三两两、曲里拐弯的“独立抵抗”,终究还是不成气候。

在这里,我们不免要举个对照――2003年,有个组织在中国很出了些风头,这便是亚洲动物保护组织旗下的、由英国的谢罗便臣女士推动的“拯救黑熊基金”。

正是借着这个基金会的宣传,我们大家才第一次清晰知道在中国,熊胆怎么来的;知道了活熊汲胆的惨烈痛苦,知道“中国月熊”这种极可爱的部级保护动物,竟大多数是以这种“活体盘剥”的方式来“保护”的,而这一情形,在中国已存在上10年!

获知真相,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变事态。我们看到,基金会有一套成熟稳重的办法付诸实践。当它面向公众社会时,不再是居于道德高度的义愤谴责者,而是实事求是的“和平演变者”;它积极向各届筹集善款,采用不伤害“药农利益”的“公平赎买”的方式,将作为“胆汁提供者”的黑熊一头头地从养殖场中收购出来,为其动手术缝合伤口,再放入特设护理站中终生供养(因其已无能力恢复野外生活)。

这个基金会不但解放了黑熊,也给诸多国人上了两堂课――一堂是以“尊重生命”为主题的“普世价值伦理课”,第二堂是关于如何调动社会力量,成立有效组织以改良现实的“当代公民政治课”。

自然,基金会的方法还有很多可议之处――例如有人质疑,如此善款救熊,会不会鼓励了某些人猎熊以求售的行为?但即使质疑者,也想不出更理性、温和的办法,不触及任何方面的现实利益,特别是争取到黑熊养殖者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尽快阻止熊族在当下受到的严重伤害。质疑者还忽略了另外一点,即基金会教化人类的功能,甚至比救助熊族的功能更重要。我听说了这样的情景;一些当年养熊的“药农”来护理站参观过上“新生活”的熊,看着它们在自由世界里可爱笨拙的样子,感动得涕泪交加。

诉诸于人类的理性,诉诸于人类天然的恻隐之心,以温和渐进的方式,改良社会的不合理。这便是此种基金会的高明之处。

中国社会长久以来一直是“公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近10年开放市场,推进了各类经济组织的兴起,但这都不能掩没,或恰恰凸显了民间公益组织的重要――研究者称之为“第三部门”。在那些私人企业不愿介入、而政府力量又有所未逮的场合,“第三部门”的存在,有益于彰显社会公义,促进社群的共识与和谐。

拯救北极熊篇8

沉 香

到了美国,我渐渐学会了省钱,而且发现省钱慢慢就会上瘾,最后融入血液,变成想甩也甩不掉的优良品德。

为省钱,我租很小的公寓,买很小的电视,开很小的车,点的灯泡也很小,吃的饭也很少。当然吃饭少是为了减肥,跟省钱无关,但殊途同归。刚工作时,我除了省钱几乎没干别的,家里的纸巾都是洗洗再用――那种“Bounty paper towel”(纸巾)是可以洗洗再用,不是“t011ec paPer”(卫生纸)。银行账户余额一个劲地往上涨,爸妈听了乐得合不拢嘴。为了表明省钱跟守财奴是有本质区别的,他们访美的时候,我就给他们一人买了一块大金表。

这样省了两年钱,我就要买房子了。那时美国贷款利率低得一塌糊涂,于是一口气贷了很多,在山顶买了两亩地。每回进房子之前,要学葛优说话:这大house(房子),very nice(很漂亮)吧!

买了房子之后更要省钱,美国社会整个儿就是一,吃钱不眨眼。算盘越打越心寒,每个月的贷款、地税、电费等等费用如片片枫叶映得我眼红,好在后院有井,水不必交钱,但热水也要油烧的,日子若不精打细算可怎么过呀?

刚搬进新居,俺家掌门人就买了两套棉袄,自己一套,给我也置办了一套,大义凛然地说,冬天暖气要省着点用,石油输出国组织又削减出口,油价马上就比醋贵了。我接过棉袄,无比心疼,第二天就把棉袄给退了,在家裹毯子就好了,买什么棉袄?浪费!

回想起小时候看的《儒林外史》,守财奴临死之前竖着两手指头,死活不肯闭眼,原来油灯里挑了两根灯芯。当时年幼无知,竟然跟着世人讥笑,现在才知道,节省无罪,勤俭有理,把钱省下来干点什么不成?少点一根芯,攒点资本,明天就上美国股市里杀富济贫。

直认为慷慨是男人的本分。

猜猜谁来付账单

叶倾城

依稀记得两三年前,报上登过一则小消息:有一对男女相亲, 男方觉得不满意,尿遁,在外面打女方子机,让她付账――绿豆小事上了新闻纸,可见在中国人眼里,这是多么骇人听闻、不可思议的行径。

据说在北京,男女第一次见面,有些男人会挑选上午9点这样的时段,好回避掉中饭也回避掉咖啡馆;据说如果不中卡在饭点上了,饭毕,很多女人会奋袖出臂,争夺买单权;还据说,真有些男人,若无其事任她们付了,因为不准备见她第二次,也就不介意自己在她心中的印象了。

我不是说一切账都该男人付。同事间、生意应酬、同学聚会……这里不分男女,同是社会人,就按社会人的牌理出牌。其间的施与受,是更大的题目与币诡。

但男女之间,我一直认为慷慨是男人的本分,我宁肯端坐不动,享受那矜然之美,想不出一点我要付账的理由。

为了见他,我梳头、洗脸,我淡抹脂粉、精心装束,我微笑、聆听,我尽力展示最好的一面。我不看账单,因为我也没有让他看香水的价签表。

他付的,还不值一瓶香水呢。

我与他不合则去,但也可能渐渐与他熟识,然后,男欢女爱,结婚生子……我将付上我的一生,来为我的选择买单。我得到的快乐,他都得到;而我所赔上的成本,身为女子,逃得掉一桩,逃不掉另一桩。如果你承认,成本不单是金钱,还有更多更残忍的。

这是男女真正的游戏规则,人所尽知。我知道那抢着买单的女子,是暗暗争一口气:我不是来吃你这一顿的,我养得起自己;可是那任她抢的男人呢?分明是来空手套白狼,女人越一腔热血满腹豪情,他只怕越暗笑你蠢,你自投罗网。

我还是欣赏诚笃大方的男人,他从不考虑付账问题,因为他以为这是自己的天职。偶尔我良心发现付一次账,他简直会抱愧看我。即使明日我与他相忘于江湖,我会记得,这一段情、这一碗茶是愉快的。我说谢谢十分真心,想他也是。

排排坐,吃果果

我喜欢在某些峰会之后听某些老大吹NB,这样,我就能获得额外的信息。就跟我喜欢在某些新闻会上听某些落座者胡吹海吹一样,我也能知道很多人的品性。

当然,成功者,大可说说过去的历史而不用担心什么,可就怕峰会年年有,这些头头脑脑们却不是每年都能来。那些失落的头大脑脑们不再进入排座次的行列,他们会怎么想?会不会一时想不开?

我们老家的农村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个万元户。当时那里的人平均收入一年不到800元,而他做生意的年收入大概有3万元,是典型的有钱人。他家砌的厕所外面都是瓷砖,跟宾馆似的。进入90年代,别人都富裕起来了,他却没有起色还赔了钱。如今,他沦落到给别人看门,一年的收入,刚够吃:用。

他惟一的名言是,“本想给子孙留一个钱”,没想到,还希望他老子给他留下点东西;就好了。

我们的很多企业估计也差不多。暴发容;易,守住钱财难。所以别尽挖空心思掏别人的钱袋,到时候没人理了,才瞅着排排座的大佬们回忆“想当年”,感叹“本想给子孙留一个钱”。

结局不同缘于选择不同。

做熊猫还是做北极度熊

晓 言

很久很久以前,一群生活在丛林深处的熊为了躲避森林的大火,不得不分成了两群分别逃往北方和南方。逃往北方的熊最终成了现在的北极熊;逃往南方的熊最终成了现在的大熊猫。

逃往北方的熊就像从“森林大火”学校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北极”工厂。在这里,他们的学历最高,无人能及,在这里他们已经是最有权威的学术者,所以遇到“优胜劣汰”的时候也轮不到他们,因此他们就成了“北极”工厂的“王者”,继续享受北极的皇帝生活。

逃往南方的熊就像从“森林大火”学校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了一家充满了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的高科技企业。在这里,他们的学历很低,竞争能力较弱,“优胜劣汰”的危机无时无刻不像一把悬挂在头顶的巨剑威胁着他们,很多“熊”被淘汰了。但是,每一位侥幸生存下来的大熊猫都在享受着各种竹子, 比如“高薪”绿竹、“好房”绿竹、“好车”绿竹、“好妻”绿竹……

由此可见, 同是当年“森林大火”中“毕业”的一群熊,最后的结局却是截然不同的。原因在于他们的选择不同。敢于选择在竞争激烈的南方生存的熊就能够成为“大熊猫”,享受着南方的温暖甘甜;甘于落户到毫无生物竞争的北极的熊就堕落为了“北极熊”,最终承受北极的寒冷艰苦。

我无意拉小康的后腿。

穷人拯救地球

口文/刘贤冰

温饱问题解决了,现在开始奔小康。其实早就在奔了,只是小康本身也在提速,一不小心,你发现自己奔来奔去仍然是个穷人。

没买房子的拼命挣钱买房子,没车的也在考驾照,或者口袋里已经揣上了驾照,有人还准备买飞机向领空发展了。而咱到如今连一片领地都没占领,万一到时候没地盘了怎么办?这事不着急还真不行。

这不是杞人忧天,算是“穷人忧地”吧。

幸好还有“忧地”的富人。我有位朋友,按眼下的标准算是奔成了富人,可他并不是特别高兴,原因是“不幸”住进了富人区。他描述说,每天回家看到小区内密密匝匝的小轿车就有一种“恐惧感”。车子成了生活中必须面对的怪兽,和人抢夺绿地,抢夺本来就很狭窄的生存空间。

朋友的话让我深受鼓舞。按他的说法,咱没车没房的穷人对人类的贡献就更大了。后来果然看到类似的说法:想拯救人类吗?请和父母同住。文中说,随着几代同堂传统的消亡和离婚率的提高,家庭数量猛增。侵吞土地,消耗水资源,消耗木材做燃料、建房子,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日渐缩减,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光靠咱们穷人的力量恐怕不够,何况富人会越来越多,穷人会越来越少。得让富人也加入到拯救地球的行列来才行。其实也不用特别做什么,只要不要那么“穷凶极恶”往绿地上砸钱就成;当然也不要动不动就往天上撒,即使买架飞机与穷人关个风筝一样容易也要控制一下冲动。如果哪天地上的车子如蚂蚁一样多,天上的飞机像麻雀一样多,大家的日子就都不好过了。

安全感让女人变成黄脸婆?

放心老去

高 红

一般说来,一个幸福的女人通常要比实际年龄显年轻。女人中间还流行“从妻子的气色看丈夫的成色”的观点,说是只有好丈夫才滋养得出好气色的妻子。

这套理论用在楚楚身上却不灵。于楚楚早年嫁给了一个弟弟级别的人――二毛比她小整整7岁。对当时一片反对声楚楚很是不屑,地高瞻远瞩地分析给我听:当我69岁的时候丈夫62岁,你觉得有什么不妥吗?我想了想,都是一对老头老太了,谁会在乎谁69谁627楚楚又紧跟一步:那我88岁时丈夫81岁,你觉得有什么区别吗?真的,我惊讶地发现,那真是一点区别都没有了。

楚楚得意地笑了,胸有成竹地嫁了。

说来也怪,眼见着其他女友一个个都熬成了黄脸婆,楚楚却依然保持着完美的身材和姣盱的容颜,笑起来眼角都不肯打个褶。当然只有我才晓得她如何跳操减肥,如何一把把深海鱼油、卵磷脂当饭吃,一把把钞票换成养颜扩肤品搬回梳妆台的。一次她打电话让我跟她去做故光予嫩肤,我不耐烦:“你也该老了,歇歇吧,累不累啊?”楚楚在那端一声叹息:“我怎么敢老?老公还那么年轻潇洒,很容易招蜂惹蝶,我敢像别的老婆那样,放心老去?”

我一下笑翻。原来小老公还是妻子的最佳驻颜术啊。从此,见到那些任凭皱纹分割脸面、任凭脂肪充斥皮囊的妇人,我就倾向于理解成地们家庭稳定,老公可靠,她们无后顾之忧,可以放心老去。

去年二毛出车祸了,左脚微跛,再没了往日的潇洒。今年春天遇到楚楚,我大吃一惊,她一下老了一大截,把以前的岁月全找补回来了似的。朋友们感慨:楚楚真是爱二毛呀,为他都老了一大截。我嘴上说那是那是,心里却镜子似的明亮:这又何尝不是楚楚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放心老去!

水中慢跑健身吧

健身的方法千百种,哪一种最适合你?不妨试一试水中慢跑。

试验表明,在12摄氏度的水中停留4分钟所散发出来的热量,相当于在同样温度下陆地上1小时所散发出来的热量。在同样的时间、强度下进行运动,在水中比在陆地上消耗的能量要多得多,这些能量的供应要靠消耗体内的糖和脂肪来补充,通过此法可以逐渐减掉体内多余的脂肪。所以,水中慢跑对肥胖者尤其适宜。医学专家还建议,人的腹部和腿可通过水的阻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想减肥的女性在水中慢跑,不仅可以除去腹部多余的脂肪,而且能够使双腿变得修长。

水中慢跑还有助于运动损伤的康复。有些运动员受伤后不得不停止训练。而如果以水中慢跑的方式恢复训练,既可以避免再次受伤,同时又不会停止锻炼。

因此.开一家水中慢跑健身吧市场前景较为乐观。

投资建议

可以自建一室内游泳池,面积不宜太大,可

以同时提供30~50人慢跑即可,水深15米到2米。每人每小时收费20元,以日均50人/小时计,日营业额可达1000元,月入30000元。同时可以提供茶水、饮料、小吃等服务。为吸引和稳定客户,传统的会员制度等促销手段都可以采用。

注意事项

池水保持洁净尤其重要,为确保冬季使用,可以提供热水,使池水保持恒温状态。为确保安全,建议聘用一名保健安全人员。

(文/郑 宏)

手工皮具店

皮具市场上几乎只有机器制作的皮具,而且品质、款式都不上档次。手工皮具店,以纯手工制作生产皮具产品,这种皮具讲究工艺关、设计关、皮料美,风格粗犷却又不失优雅。顾客购买的不仅是产品,更重要的是购买设计。

市场潜力

目前市场上专门做手工皮具的不多,而皮具却逐渐成为人们懂得欣赏和“追风”的装饰品。

风险提示

市场上存在比较严重的抄袭行为,很多商家到店里抄版,而且速度非常快,只要有新货上市,一两天后就见到翻版的。

成功秘笈

不要贪心地把所有人都定位为自己的顾客,只要选定固定人群作为自己商品的主要消费者就足够了。这样就不需要花太多的成本或时间在建立不同人群的消费网络上,而是可以通过口碑相传来树立品牌。“文化要卖给文化人”,要不断接触、留住到店里来的广告人、艺术工作者,他们的圈子非常大,而且消费水平都很高,消费口味也很独特:非有个性化的不要,坚决看不上那些街边低档货――这些“文化人”正是他的产品的直接目标对象。

店面装修一定要有品位,因为对于一些好奇的客人,店的装修和名字反倒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可以装饰成一间颇有回归大自然味道的小木屋:昏黄的灯光里,是弥漫着皮香的各种袋子、鞋子、饰品,铺石板地,钉八仙桌。女人。”不大的店面,温馨的装饰,整齐排列的化妆工具,这就是专门梳妆店。与美容店不同,本店只为客人提供专业化妆和发型设计,不兼营美容务,也不会向顾客推销化妆品。

市场潜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特别是一些白领阶层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窍着打扮,专门梳妆店生意很有前景。专门的化妆店价格比较低,能为普通女性所接受;目前此类店铺较少竞争比较小。

风险提示

此类店铺最忌讳的是不能被人认识,因此,店铺一定要选在大公司较多,人流量大的商业街和写字楼附近。对化妆品的要求也比较严格,要是质量有问题,很可能会信誉扫地。

拯救北极熊篇9

2004年底,从南非传来让野生动物保护人士全莉欢欣鼓舞的消息: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送往南非进行野化训练的华南虎成功放归自然了。面对记者,忆及成立“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这几年的风风雨雨,全莉心中充满着爱的幸福――

放弃:男人的怀抱未必是女人的港湾

1984年,全莉毕业于北京大学英美文学系。她性情率真,为了追求浪漫的爱情,跟随信誓旦旦的比利时男友去了欧洲。渴望拥有幸福婚姻的全莉,却在比利时遭遇了一场感情劫难,家境殷实的丈夫竟然是个没有上进心的人。1989年,全莉结束了在比利时的生活,借了5万美元到美国的沃顿商学院攻读MBA。同时结束的,还有那场让她受尽伤害的第一次婚姻。

在沃顿商学院,全莉的个人学识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她那颗被比利时丈夫折磨得脆弱不堪的心,也得到了另外一个男人的慰藉。这个男人叫斯图尔特,是全莉的美国同学。斯图尔特被全莉眉宇间的忧郁深深迷住了,他将鲜红的玫瑰送到了她面前。经历了情感罹难的全莉拼命躲闪,但最终没能躲开炽热燃烧的爱火。从沃顿商学院毕业后,全莉从授权经理职位干起,费拉、贝纳通,一直到古驰,她的工作都非常出色。工作顺利,爱情甜美。朋友眼里的全莉似乎再无忧愁了。然而,这些都无法成为让全莉感到幸福的理由。她心里越来越落寞:“难道我就永远生活在无波无澜的世界里吗?”

此时,已是英国某投资银行家的斯图尔特,看着女友眼中的阴郁非常担心。一天吃晚饭时,斯图尔特满脸关心地问:“亲爱的,你难道不满意现在的生活吗?”斯图尔特眼中荡漾的无尽爱意,让落寞的全莉拥有了短暂的温暖。因此,她用明亮的眼睛望着斯图尔特说:“我要辞职,我要去漫游世界。”

1997年底,在斯图尔特的陪同下,全莉第一次到了非洲。一向对猫科动物感兴趣的全莉,被非洲那个原始、纯朴、没有一丁点儿现代文明痕迹的世界震撼了。全莉兴奋地发现,原始纯朴的大自然才是她的梦想所在。

接下来的1998年到1999年之间,全莉不仅再次去了非洲,而且西亚、纳米比亚、南非、博茨瓦纳、肯尼亚以及坦桑尼亚等国度,都留下了全莉的足迹。

只身在纳米比亚旅行的时候,全莉独自在沙漠中开着吉普车。突然,一只大猫一样的动物远远地向她走来。那动物走到车前,全莉才看清是头猎豹。豹子也看着全莉,过一会儿便垂下眼睛静静地转身离开了。那天晚上,全莉失眠了,她无数次回忆起那只豹子的目光,那不是威胁,而是求助。那孤独忧伤的目光,深深地感染了全莉,让她心里诞生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保护那些看似强壮,实则弱小的动物。

心灵的融化,促使全莉想为动物们做点什么的心情更加迫切了。她向斯图尔特说出了她想设立一个保护动物基金会的打算。听了全莉的设想后,斯图尔特摇着头否定道:“亲爱的,难道你的生活不幸福吗?为什么要去折腾那些凭你一个人的力量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事情。”全莉没有说话,斯图尔特的否定,让她不知道说什么好。

全莉心中有些伤感。至今,她和他恋爱了将近10年时间都没有结婚,只因为他家人反对,认为东方女人看重钱而一再否定她。念及这些,全莉有一种强烈的想证实自己的冲动。她想,女人如果只依靠男人享受优越的生活,最终只会被抛弃。男人的怀抱未必是女人的港湾!女人的港湾应该由她自己去创造。

一次上网的时候,全莉看到了一则与中国华南虎有关的报道。报道中说,华南虎是世界上最早的虎种,只生活在中国,至今除了47只在动物园饲养外,野生不足30只。这则报道让长期思念祖国的全莉内心一颤,这比国宝大熊猫还稀有的猫科动物,让她生出了一种迫切地保护它们的心理。全莉决定回中国一趟。

拯救:爱心无私给予中国虎

1999年夏天,全莉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北京。她先是找到了中国林业局对外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负责人,向他们谈起了关于拯救华南虎的想法。全莉谈到的非洲野保模式,让林业局对外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负责人非常感兴趣。但是又觉得在野保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要进行这样庞大的计划实在很困难。对于他们的担忧,全莉很坦然,当即表示,她将成立一个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募集资金实施拯救中国虎计划。

开始实施时,全莉才发觉这个计划的浩大远远超乎了她当初的想象。要想对华南虎进行野外放生训练,首先就应该对它们的生存环境进行切实了解。这种了解离不开缜密的考察。

考察的过程非常艰苦。在对湖南两头羊自然保护区的考察中,在英国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全莉,行进中不慎踩虚了脚,结果重重地摔了一跤。她在其他人员的帮助下站起来后,他们发现她的两颗门牙被磕碎了,碎牙扎进了下嘴唇,鲜血直流。疼痛一阵紧似一阵地冲击着全莉。但是她并没有停下考察的步伐,因为她明白,要想让拯救有效地实施,就必须具有第一手考察资料。

尽管反对全莉成立什么拯救华南虎国际基金会,但由于担心她在中国的生活情况,斯图尔特几乎每天都要打电话来问候她。听着远在伦敦的斯图尔特的声音,想及两个人在一起时的那些美妙时光,门牙磕碎都不流泪的全莉,忍不住泪眼婆娑。她多想此时躺在斯图尔特宽阔的胸怀里,把这些日子的辛酸一股脑儿地告诉给他。全莉极力克制着,最终还是在电话里哽咽了。全莉哽咽的声音揪紧了斯图尔特的心。他说:“亲爱的,如果你觉得实在无法坚持,那就放弃吧!”

固执的全莉继续坚持着自己的选择,她要将爱心给予那些濒临灭绝的中国虎,让它们再在森林里威风凛凛。2000年10月,全莉在伦敦成立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随后,她又在美国、香港创立了相应机构。

然而,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很多外国人根本不知道中国有虎,更不知道中国的华南虎是所有虎种的祖先。更令全莉感到费解的是,一些比较大的全球动物保护组织对她的举动有非议,认为她这样做,要么出于私人目的,要么是中国官方授权,首要目的并非真正保护拯救中国虎。

尽管也得到了不少有识之士的支持,但是那些捐助,对于她进行的拯救行动来说毕竟是杯水车薪啊。全莉很想向斯图尔特开口筹集资金,但是想到他的反对,她一直羞于开口。陷入资金困境的全莉,内心对华南虎的爱搅得她寝食难安。

事实上,在中国,有关人员曾进行过10多年的大规模的华南虎搜索行动,但遗憾的是,除了找到一些脚印和毛发外,至今没有找到一只真正野生的华南虎。

幸福:拯救见成效爱情丰收了

斯图尔特一直在暗中关注全莉基金会的事情。对于她所面临的困难,斯图尔特知道得一清二楚。全莉在拯救华南虎的行动中表现出的勇敢和坚贞,已经让斯图尔特改变了对于动物的看法。2001年初,全莉再次去江西、福建、湖南省等华南虎栖息地考察前,意外地见到了远道而来的斯图尔特。看到面前又黑又瘦的全莉,斯图尔特心里酸酸的,不顾一切地紧紧抱住了她。

这次来中国,因为很久没有见到全莉,斯图尔特的心早已经被思念塞满了。出发前,斯图尔特已经想清楚了,并做出决定:做全莉最坚强的后盾,支持她全心全意地拯救中国虎。

斯图尔特本想举办一场盛大的婚宴,向这个世界的所有人宣告,全莉是他的妻子。全莉阻止了斯图尔特准备进行的奢华举动。她的理由很简单:“基金会要到非洲买地,需要大笔钱。举办婚礼的钱用来买地吧!”

2001年8月1日,全莉和斯图尔特这对相爱了10多年的恋人,终于突破了斯图尔特家人的阻拦,幸福地走到了一起。

结婚后,全莉立即投入到非洲买地的工作中。一只老虎要在自然野生状态下生存,需要至少15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在非洲很难找到这样适合一群老虎生存的地方。为了让中国虎有一个适合野外生存训练的基地,全莉在新婚丈夫斯图尔特的帮助下,在南非买下了17个农场为野化老虎开始做准备。

然而,好事多磨,令全莉意想不到的波折出现了。这笔购买土地的钱,其中大部分,竟然被当地两个以保护野生动物为名而牟利的制片人吞掉了。一怒之下,全莉把他们告上了当地法庭。这场诉讼官司的过程非常漫长,全莉不知道何时是个尽头。打官司的时候,全莉才知道,其实被骗的不止她和斯图尔特两个人。

不过坏事也有好的一面。这场官司一闹,很多南非野生动物保护专家都知道了有个进行“拯救中国虎”的全莉,主动加入到了帮助华南虎的队伍中来。短短几个月时间,全莉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好的野化队伍。2002年11月26日,全莉代表她在英国和南非的组织与中国签署了中国虎野化引进项目合作协议。为了使项目能顺利实现,全莉的丈夫斯图尔特再次出资500万美元,从南非牧民手中购买了300多平方公里的牧田,为中国虎野化项目打好基础,使虎能在完全自然和野生的状态下受野化。

2003年9月1日,经过全莉不懈的努力,两只中国小华南虎“国泰”和“希望”踏上了去南非的旅程。这是中国虎第一次迈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门,走上非洲大地进行野化训练。

2004年10月,第二批3只华南虎又送到了南非。而从南非也传来了喜讯:去年野生放养训练的两只华南虎,已经放养成功。

拯救北极熊篇10

来到了安全的地方,丁丁抱怨道说:“都怪这该死的臭气层出现了一个个小洞,让太阳光接照射到地面上来,使得我们的王国的很多冰雪融化,引起了大洪水,淹没了我们的美丽家园,让我们无家可归。” 欢欢也说道:“也不知道是谁破坏了臭气层的,让我知道是谁,我一定会让他重建我们的美丽家园的!”

“这都是人类惹的祸啊!”只见臭气层爷爷发话了,“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地砍伐树木,大大的破坏了自然环境。这不用说,人类有许多垃圾无法处理,他们竟然用火烧,烧出来的浓烟刺得我的眼睛直流泪,咳得我的嗓子都快哑了。所以我身上出现了许多小洞,让许多疾病将开始大显神威,海洋中的浮游收致命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受破坏,农作物减产等危害啊!”

“哪有解决的办法吗?” 丁丁和欢欢连忙问道。“有是有,但是要靠人类自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