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男孩十篇

时间:2023-04-05 04:59:34

拯救男孩篇1

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男孩身陷危机,男孩需要拯救。

为什么从中小学到大学都出现男生落后于女生的倾向?为什么厌学、网瘾、暴力等问题行为,男孩所占比例总居高不下?专家研究发现,男孩身心发育明显迟缓于女孩,并且易冲动、控制力较差,学校和家庭长期忽视因性别施教,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男孩成长危机。这项研究成果是由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与儿童心理学博士李文道。赵霞历时一年半合作完成的。在他们合作的这本书中,以众多研究为基础,对当代中国男孩的危机现状作了科学而翔实的描述,总结概括出中国男孩的四大危机,提出了形成这四大危机的原因及应对办法。

这是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却并不枯燥艰深,书中大量的案例、故事引人深思。如果你是身陷危机的男孩,或许会从这本书中找到突出重围的钥匙,实现“自我拯救”;当然,如果老师、家长能读到它,学会“发现”、“欣赏”男孩,一定会有更多的男孩因此获益。

这不是一本只针对男孩和他们的家长、老师的读物。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先生在本书序言中说:“需要拯救的不仅是男孩,更加需要拯救的,是我们的教育。”这本书告诉我们:成功的教育应该尊重差异,尊重性别的差异,尊重个体的差异。

男孩危机,其实是教育危机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研究的学者,我(孙云晓)有一个越来越强烈的认识:男孩危机,其实是教育危机。

大多数孩子在3岁以后就开始进入幼儿园,此后的十几年中。他们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从时间长度上来看。儿童一周有5天,每天有5~8小时在学校里度过。如果以每年40周上学时间计算,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则至少在各类学校中度过15000~24000小时,这个庞大的数字充分显示了当今学校在个体发展中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地位。

评价一种教育休制的好坏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使男孩和女孩的生命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普洛克路斯式斯之床”的故事:恶魔普洛克路斯忒斯打一张床。他守在路口。见到行人就把他们抓来放在床上量一量,太长就用斧子砍去脚。短了就拉长。以便让其符合床的标准。与之相似,中国古代也有一个成语叫做“削足适履”。

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就是拿同一个标准去评价所有的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男孩和女孩不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却常常漠视男孩和女孩的差异。

男孩危机现象的普遍性也让我们意识到,这并不完全是某一所学校、某一个家庭、某一位老师或父母的问题。而是某种错误的机制或制度使然。现代学校教育体制对男该并不友好,它在某些方面甚至与男孩的天性背道面驰,“乖女孩、坏男孩”并不是生来就如此,而是学校的教育制度造成的。

我们认为:现行的教育制度对于男孩危机负有第一责任。

现行教育制度是一种工业化的教育制度,它往往漠视性别差异的存在,忽视了男孩不同于女孩的特点,甚至把这种特点当做缺点来看待,从而阻碍了男孩的发展。现代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在教育和教学的多个层面对男孩都有伤害,如教学内容忽视男孩的优势领域,教学方式与男孩的学习方式不匹配。教学评价机制更使男孩甘拜下风。

一、现代学校教育,对男孩发展更不利

男孩和女孩不一样,但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却常常漠视男孩和女孩的差异,要求他们与女孩遵守一样的规矩。

我(孙云晓,关于现代学梭教育对男孩发展更不利的认识,其实由来已久。我认为男孩更容易受到教育的误解,甚至冤枉。早在1986年写作报告文学《“邪门大队长”的冤屈》时。我就开始探讨这一问题。

“邪门大队长”赵幼新其实是一个很阳光的男孩,爱动脑筋,爱观察,譬如看到两朵花,他要看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学习也不死记硬背,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有一道数学题,三个班的学生中只有他解出来了,方法极简单,老师都弄不清他是什么方法。当然,赵幼新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在我采访前的上一年期末考试中,他总成绩第一。

就是这样一个学生,老师和许多同学却不喜欢,连年与“三好学生”无缘,因为他是个调皮大王,个性太强,对谁都敢提意见,爱接嘴。在接受我的采访时,他曾这样表达他的冤屈:

“作文课上,老师净让我们写好人好事。这个写拾钱包,那个写帮人推煤车,另一个又写救落水孩子,哼,根本没有的事!老师却说:‘不管真不真,写得好就行了。’我觉得,写文章应当真实,稍有点假的,也行,可不能假得太恨了,都脱离实际了。”

当我问到他为什么总爱接嘴时,他似乎有一肚子冤屈,一肚子话,不计较你怎么问,张口就说:

“我就是想弄明白一些。不然,明明不懂也不问,像个木头一样坐在那儿,有啥用?”

我问班里评“三好学生”是否公平,他斩钉截铁地回答:

“不公平!”

甚至有辅导员老师在场,他也不掩饰自己的不满。

而我们的老师和学校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往往是下面这样的女孩:

“这小妮特守纪律,上课的时候,边上的同学用胳膊顶她或用手拽她,也一动不动。下课了,有时还在位子上想问题呢。”

“她饭不吃,也要完成作业。如果作业没做完,电视节日再好,她也不看一眼。”

从上面的描述中,您知道我们的学校喜欢什么样的孩子了吧?老师们往往更喜欢那些听话的孩子,而男孩由于天生叛逆,往往被老师看做不服从管教,被老师从好学生的名单中去掉。

教育家R.H.里夫斯博士写过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动物学校》:

有一天,动物们决定,它们必须做件伟大的事,以便迎接所谓“新世界”的各种挑战,所以它们建了一所学校。

学校采用的活动课程包括跑步、爬行、游泳及飞行,为了公正起见,所有动物都必须参加所有课程。

鸭子在游泳项目上的表现非常杰出,甚至比老师还优秀,但是在飞行方面,它的程度只是刚刚及格而已,跑步的成绩更是惨不忍睹。因为它跑得太慢,所以放学后必须放弃游泳,留下来练习跑步。它持续地练习,直到它那有蹼的脚都磨破了,仍然只有游泳一项及格。

开始时,兔子跑步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但不久后,它便因为游泳前烦琐的化妆而变得神经衰弱。

小松鼠本来在爬行课程上表现优异,直到有一次上飞行课时,老师要求它从地面起飞取代从树梢滑落,从而使小松鼠在心理上遭受了极大的挫折。后来它因运动过度导致肌体痉挛,它在爬行上只得了70分,跑步课程刚好及格。

老鹰是一个问题儿童,所以被严厉地惩罚。以爬行课程为例,它不但

打败其他同学先到树顶,同时也坚持用自己的方式。

一学年结束后,一只在游泳、跑步、爬行方面表现一般,但稍微具有一点飞行能力的奇特鳗鱼,平均分数最高,成为毕业代表。

土拔鼠拒绝入学,同时也反对纳税,因为学校未将挖掘列入课程,它们将自己的小孩送到獾的地方学习,后来土披鼠及地鼠也纷纷加入,建立了一个成功的私立学校。

这个动物学校不正是现代学校的缩影吗?我们的学校不正是这样以统一的要求、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统一的考试和统一的评价来要求每一位学生的吗?

现代教育制度,是一种工业化教育制度,工业化时代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决定了现代的学校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已故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对此感叹:“跟蒸包子一样一屉一屉的,出来一个模样。”

现代学校被深深地烙上了工业化的印记。学校是工厂,教室是流水线,学生则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流水线上的产品没有生命,不需要个性,只要具备特定功能,能够满足预期需要即可、同样的生产线生产出同样型号、具备同样功能的产品。学校教育用这种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大规模、大批量地生产制造完全相同的产品――一辈生,不管他们的天性如何,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孩子们被相同的教育模式规范教育成同一类型的人。

二、学校教育,漠视性别差异

男孩与女孩在许多方面存在性别差异,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忽视了性别差异的存在及其影响。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开始上学,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要比女孩晚两年。然而人们往往要求男孩和女孩在相同时间内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知识。男孩甚至连手指神经都比女孩发育得晚,因此让男孩握住铅笔并写出横平竖直的汉字都很困难,这些发育上的差异往往使男孩被视作笨或迟钝,这使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讨厌学校。

对此,美国学者黛安娜,麦吉尼斯博士一针见血地指出:

“明明知道不同性别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却不予考虑,结果我们的教育是利少弊多。与女孩子相比,许多男孩子学习阅读比较慢,这是正常的,但我们的教育却因此而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更糟糕的是,某个男孩子实际上一点毛病也没有,却判定他有‘病’,智力不正常,乱贴标签,让他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麦吉尼斯博士甚至还指出:“教育简直就是专门与男生的天资和倾向作对的阴谋诡计。”

在当今的学校,学习常常是一种模式化的智力活动,活泼好动的男孩身体被固定在座位上,天马行空的精神世界更无处张扬。不管男孩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速度与女孩有多大的不同,他们的优势智能又表现在多么不同的方面,他们只能与女孩在同样的年龄以同样的进度学习同样的内容。

如今,关于儿童性别差异的研究成果极为丰富。我们了解到,男孩与女孩在大脑、思维、行为、性情、学习方式甚至健康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

著名学者吕叔湘先生曾作过这样一个类比: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工业是把原料按照规定的工序,制造成为符合设计的产品。农业可不是这样。农业是把种子种到地里,给它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让它自己发芽生长,自己开花结果。

教育家叶圣陶极为欣赏这个比喻,他认为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的生长条件。

漫画家丰子恺先生曾画过一幅题为“教育”的漫画,一个做泥人的师傅,一本正经地把一个个泥刚往模子里按,模子里脱出来的泥人一模一样。

拯救男孩篇2

(一)更脆弱的生命

男孩的生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坚强,反而更脆弱。男孩的生命脆弱性贯穿于男孩的整个生命历程,甚至在出生之前,男孩就显示出生理上的脆弱性。胎儿期

在母亲怀孕期间,男性胎儿夭折的可能性更大。怀孕之初,男女性别之比为120:100,到分娩时,男女比例已下降为110:100,因为有更多的男孩胎儿在怀孕期间夭折。

医学研究也表明,流产和胎死腹中的男婴大约是女婴的4倍。在母亲怀孕期间,男性胎儿还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从而引发各种出生缺陷,如大脑瘫痪,脑发育不全,肢体发育不全等。

分娩时

母亲分娩时,男孩所面临的风险比女孩大得多,男婴早产和死亡的概率要比女孩高得多,出生之后夭折的男婴比女婴多。爱尔兰的调查发现,76.5%生男孩的产妇会遭遇生产困难,而生女孩的产妇这一比例为71.2%。男婴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药物的可能性更高,男婴剖腹产的比例比女婴高两个百分点。

生男孩比生女孩更加痛苦,第一次生产的母亲生儿子比生女儿要多花约一个半小时。由于男婴比女婴平均重约5%,而且男性胎儿的头部更大,导致男婴出生过程更长。甚至需要使用药物和机械助产,从而增加男婴患上出生并发症或遭受外伤的可能性,而这又可能使婴儿在刚出生的几天内更加容易烦躁,不易入睡。

出生以后

出生以后,男孩依旧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芬兰政府曾花费9年时间对1987年出生的儿童进行追踪研究,结果发现,有20%以上的男孩在阿普加新生儿测评(指在出生后5分钟所作的对新生儿的心率、呼吸、肌肉弹性、刺激反应及皮肤弹性的一种健康标准评估)中的得分较低。在出生7年后,男孩的死亡率比女孩高22%,哮喘病发生率高64%,智力缺陷发生率高43%,患有发育迟缓的可能性是女孩的2~3倍。

男婴出生后的发育速度也比女婴要慢得多。一般来说,一名刚出生女婴的身体机能和一名出生6个星期的男婴不相上下。

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专家塞巴斯蒂安·克雷默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发育过程中,男孩出现发育失调症状的几率要比女孩高3~4倍,发育中的男孩或者显得过度活跃,或者受到自闭症的困扰。许多男孩在发育过程中还会出现协调能力差的现象,从而导致意外事故更多地发生在男孩身上。

男孩的非正常死亡率也高于女孩。对北京市中小学非正常死亡事故的分析表明:不管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男孩意外死亡事故的比例都高于女孩。1990~1999年间,男孩因意外事故死亡的人数为102,女孩为45,男孩所占比例高达69%。

即使成年,依然脆弱

成年以后,看起来男性比女性要强壮许多,但在生理上仍比女性更脆弱。男性在大多数疾病上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如男性胃病的发病率比女性平均高出6.2倍,男性死于黑色素瘤的可能性是女性的2倍,男性患心肌梗塞入院治疗的比例是女性的7~10倍。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男人是女人的4倍。男性的寿命更是远远落后于女性,相差三四岁,全世界都如此。

教养男孩,我们首先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从生命之初到生命的终结,男性都比女性更加脆弱。在成长过程中,男孩比女孩面临着更高的风险,也可能比女孩更难抚养和教育,各方面更容易出现偏差。正因为如此,男孩像女孩一样,需要父母的关心爱护。

生理脆弱,原因何在?

对于男孩生理脆弱的原因,一种理论认为男孩的大脑在出生前、分娩时和出生后更容易受到伤害,因为在出生时男孩的神经系统比女孩成熟得更慢,而神经系统越不成熟就越脆弱。

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男孩更容易紧张。在一个相关实验中,当研究人员把婴儿放到一个有轻微、但持续时间较长的压力环境中时,他们发现男孩的皮质醇水平迅速上升,而女孩的皮质醇水平仍然不变。升高的皮质醇水平可以抑制免疫功能和生长激素的分泌。

还有研究者认为,激素会降低免疫功能,使男性更加脆弱。

男性的自动免疫系统功能要比女性差得多。女性身体生来就自然具有与外来生理组织交换的能力,比如怀孕时接受男性的能力。因此,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身体更有能力应付细菌和病毒。

除了上述几种解释之外,男孩更脆弱的最根本原因可能在于男孩的性染色体与女孩的性染色体不一样。我们知道,男孩的性染色体是XY,女孩的性染色体为XX。一些遗传学家认为,正是这条形单影只的Y染色体使男孩处于脆弱的境地,因为它不能像女性XX染色体那样通过与“同伴”染色体相互交换基因而维持自身的稳定存在。

现代遗传学表明:男孩的Y染色体本身比女性的X染色体更不稳定,更容易发生基因变异。英国牛津大学人类遗传学教授布赖恩·塞克斯认为,男性染色体发生病变的可能性是女性染色体细胞的10-15倍。

(二)更脆弱的情感

很多研究告诉我们:男孩的情感更加脆弱;压力让男婴感到更不安;父母离婚对男孩的情感伤害更大。

为什么男孩比女孩感情更脆弱?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男孩负责自我控制的大脑区域(尤其是大脑额叶)发育较女孩更为缓慢。男孩的自制力较差,因此,他们对正面或负面的事件反应更为强烈。

缺乏情感表达的技巧也是男孩情感脆弱的重要原因。男孩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情绪。男孩更不愿意也不知道该如何向他人袒露自己的情感,尤其是消极情感。即使男孩长大成男人以后依然如此,美国波士顿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当配偶死后,女人比男人恢复得快,这是因为女人比较善于处理自己的感情和情绪。一旦遭到丧偶这类打击时,往往用眼泪洗刷自己的痛苦和委屈,让心态渐趋平静和放松。而男人却把痛苦和委屈埋在心底,靠时光冲淡,对身心的磨砺时间较长,这种做法有损健康。

拯救男孩篇3

今年12岁的男孩亚姆生活在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马拉维,那儿邻接赞比亚、莫桑比克及坦桑尼亚。马拉维湖是世界知名的“繁星湖”,亚姆就生活在湖区最南端的一个名叫库利的村落里。

亚姆一出生,就出现了呼吸困难的异常情况,医院诊断他患有喉癌。紧接着,德拉医生发现了亚姆身体的致命伤:因为他有喉癌,导致他患上的是一种被称作“中枢性肺泡换气不足”的呼吸疾病,这种罕见的疾病也被称作“翁丹呼吸困扰症”。此病的突出症状就是只要患者一睡觉,很快就会停止呼吸。

德拉医生对亚姆的母亲吉娜说:“这孩子可能活不过6个月。我们只能用呼吸机帮助他进行正常呼吸。”

为了拯救儿子,吉娜坐着牛车赶回村子后,顾不上吃东西,就到处为亚姆筹钱。她跑遍了所有亲戚家,总算凑到了两个月的医疗费。然而,医疗费实在太昂贵了,用呼吸机维持亚姆的生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可一旦终止治疗,他随时都会失去生命!

为了延续亚姆的生命,德拉医生想到了一个土方法:原来,呼吸机和打气筒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气压差来进行气体交换。只要能让亚姆的肺部有规律地运转起来,使他肺部的呼吸形成相对气压,并持续不断地工作,就能维持他的生命!

为此,德拉医生在亚姆的气管里安放了一段简易仿生气管,气管的另外一头从亚姆的鼻腔里伸出来,外接一个医学打气筒。这种专用的打气筒本来是做科学实验用的,它设置的气压正好适用于人体肺部舒张所需的压力。

吉娜拿着打气筒,在德拉的指导下,按照节奏进行打气时,她惊喜地看到,伴随着自己的节奏,亚姆也跟着均匀地呼吸!那一刻,她觉得儿子的生命正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当医院用救护车把吉娜一家送回村庄,人们感到十分惊奇:因为在贫穷的马拉维村落里,人们见过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但从未听说能用打气筒给肺打气!

为了防止出意外,不留任何纰漏,吉娜夫妇处处小心。首先,他们全家面临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必须轮流为亚姆打气,因为处在婴儿时期的亚姆随时都有可能睡着。白天大部分时间里,吉娜守在亚姆的身边。中午,亚姆的父亲巴斯回到家和吉娜交换。到了晚上,全家轮流起来不停歇地为亚姆打气。

就这样,一夜又一夜,亚姆像其他孩子一样拥有了香甜的睡眠。可24小时不间断地通过打气筒帮亚姆呼吸却几乎累瘫了吉娜全家,而这独特的让生命存活的方式吸引了所有的村民。他们盯着吉娜手中的那只专用打气筒,觉得那是一件神奇的东西。只要有它,亚姆就有救!可除了吉娜一家,没人接触过它。这种想帮又怕帮不上忙的局面被一群好奇的孩子打破了僵局!

一天中午,几个男孩见亚姆的二姐塔莉一上一下地使用打气筒。碰巧,那时邮局寄来一封挂号信,亚姆的姐姐必须腾出手签字接收。这群男孩中,有个叫麻吉的男孩,他跑进屋对塔莉说:“让我试试。”塔莉犹豫了一下,把打气筒交给了麻吉。聪明的麻吉熟悉了打气筒的力量后,就顺利地使用起来了!

其他孩子看到麻吉也能用打气筒,都跃跃欲试。过了10多分钟,拉琪看麻吉有些累了,就上前帮他换手。为了不吵醒刚刚睡熟的亚姆,孩子们竟自觉地排起队来!

半天的时间一晃而过,孩子们忘记了吃晚饭的时间。当他们的父母找到吉娜家时,都被孩子的“壮举”吓坏了:要知道,万一有一点闪失,亚姆就会搭上性命。可经过几个小时的轮流换班,孩子们都成了熟练工!

麻吉对妈妈说:“你也试试吧!我们帮帮吉娜吧!”麻吉的妈妈受到了儿子的鼓励,接过打气筒,渐渐也能熟练运用打气筒了。过了一会,麻吉的父亲来了。他见妻儿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自己不能袖手旁观,于是他把妻子换下来,也开始帮助亚姆打气……

很快,孩子们和麻吉一家帮亚姆用打气筒打气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村子。100多名村民不辞辛劳,形成了一个坚强的链条,和亚姆“共呼吸”!一整夜过去了,吉娜一家和村民们交替着帮助亚姆呼吸。疲惫不堪的吉娜总算安稳地睡上了两个钟头。

在众人马不停蹄的帮助下,亚姆总算“活”了下来。德拉医生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震动,专程前往探视。亚姆看起来似乎长胖了点儿,他正在熟睡,样子惹人怜爱,而村里的人在他床边轮流帮他打气。

几天后,医院对亚姆实施了更进一步的手术。他们把亚姆的气管切开,在他的喉咙处装上了一个专门从巴西引入,用以呼吸的高级仿生呼吸管。这样,如果亚姆睡着了,就可以使用这种家庭式呼吸机帮他呼吸,而不用采用机械的人力了。医院帮助吉娜一家解决了大问题!只是从此之后,吉娜一家的电费要多出好几倍。但为了儿子能活下来,吉娜一家愿意付出全部。为了预防停电,吉娜夫妇还托德拉医生帮他们订购了一套应急的发电设备。亚姆在库利村村民的努力下,已经超过医生当初宣判的只能活6个月的期限。

由于有了“正常”的呼吸,亚姆的身体开始突飞猛进地生长。虽然受到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癌症的困扰,但亚姆的食量很大,不过是分多次食用,这或许也是他能够活下来的一个原因。时间一晃过了2年、5年……在非洲坚韧的土地上,在拥有像金色阳光般的顽强生命力量和爱心的鼓励下,整整10年过去了!亚姆虽然行动不便,但这一点也没妨碍他进步。他读了小学,成长为一个拥有乐观精神的大孩子了!

2008年6月15日是亚姆的生日,他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想去看看大海!

为了让亚姆的心愿顺利达成,在村长的带领下,全村人凑钱为亚姆买了一台用电池驱动的便携式呼吸机,这是为了防止他在车上或者飞机上打瞌睡或者睡觉。

7月10日,德拉医生和吉娜夫妇带着亚姆来到位于马维拉不远的海边城市贝拉!当亚姆见到蔚蓝、宽广的大海时,他天使般的眼睛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这个坚强的孩子终于达成了自己的梦想!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经过这次短途旅行,德拉医生发现亚姆的身体状况似乎有所好转,运动和新鲜的空气有助于他心肺功能的成长。

2009年12月,亚姆又去了鲸湾港。2010年8月,他甚至去了美丽的斯科特公园……

拯救男孩篇4

产生如此“侵权”念头,是昨晚在某卫视频道上看到,随着主持人的激情介绍,从后台甩臀扭胯地走出了几个小个子“型男”, 一律明媚皓齿面庞细腻,一律灯杆儿清瘦,一律嘬着小嘴抿着娘娘腔。最后一个出来的最了不得,取名思思,原以为是个年轻女士,却不想是个红嘴儿男生。“红嘴儿”走完猫步还不过瘾,走到台前还特意侧着身子把身体弯成S型,上下波浪了好几次,美目流盼、波光四溅。

三位型男分别担着“搭配达人”、“保养达人”和“英文教主”的名头。屏幕上展现了那位“保养达人”的“闺房”,之所以叫它闺房,是因为在我以往所有的见识中,惟有女子可能拥有这样功能的房间。屋子里只有化妆品和护肤品,码满了沿墙高砌的所有木架。“达人”自曝,其中光是各色护肤精油就价值二十万人民币。“达人”的职业就是保养,靠保养术挣钱。据说一些卖不动的化妆品,一经他的推介,销售可呈十倍以上的增长。“达人”说,仅是早上抹防晒霜一项,他就需十分钟。至于两眼真诚地告诫大家,波尿酸等注射不得,他指望波尿酸丰唇,结果却痛苦万分,红肿了一年多才恢复原样等,更是匪夷所思。“达人”们各怀了一门手艺,所以主持人一律称他们老师,“英文教主”,就是那个“红嘴儿”,就成了思思老师。思思老师喜欢抿着红嘴儿说英语,喜欢翘着屁股拧波浪。思思老师还当众展示了他的护肤品,一款价值4000多元的面霜(那款著名面霜我用过,价值2800元,不知为何在思思嘴里涨了这么多)。“护肤达人”告诉他:你这么年轻,皮肤根本吸收不了这么高密度的膏体,应该换更轻盈些的润肤露,嘴巴也不要这么红,上面盖点粉底看起来更自然些……思思一兴奋,就抿着小嘴儿现场教了大家两句夸人的和骂人的话:Yourock 和 Yousuck,那意思是你很酷和你很烂。思思还说,夸一个女孩儿非常漂亮可以说gorgeous……

我知道以上文字有刻薄之嫌,但作为一个男人的妻子和另一个男人的母亲,我一直以为我知道男人是什么样而且应该什么样,于是看着台上这些颠覆了我对男人所有认知的男人们,实在禁不住有几分不适和不屑。而且更要命的是,各地电视台的屏幕上,这类风情男人越来越多,以致竟成风潮。我实在不敢想象,如果把屏幕上这类男人所占的比例,同等复制到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边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景象。

其实我也知道,以往社会对男人形象的认知和评价,与男性在千百年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任务有关。在平日需要狩猎、垦殖以养活老婆孩子,战时需要奋勇御敌以保卫家园的传统生活方式中,男性必然需要具备孔武的身躯、刚猛的性格,和保卫妻儿老小乃至保家卫国的责任和担当。女性也只有跟在这样的男人身边,才可能获得安全和富足。在这样的分工和评价体系的长期引导下,不仅“男人要像男人”成为每一个男性从小遵从的角色摹本,而且也成为女性评价男性的核心标准。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人类首先以各种技术铠甲将自己包裹起来,以致彻底远离了虎豹豺狼的所有威胁,同时又以生产力的超越式提升,彻底远离了物质紧缺带来的恐慌。在这种前所未有的、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中,传统男人所具备的强健、刚猛,已经不再是现代男人所必需的素质。

而在人与人的关系中,随着文明的进步,各种法律、规则覆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全面替代了以往主要发生在男人之间的个体较量。至于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花样美男们,只要自我保护得当,可以一辈子都不和别人发生武力冲突。

因此,恰恰是文明的进步,给了男人可以不像男人的权利和可能。那几位“达人”可以被电视台隆重地请来传播他们的美容心得,并接受台下粉丝们的惊叹和欢呼,已经证明眼下的社会已经接受了他们的存在,并给予他们远远高于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物质报酬,尽管那些劳动者无论从那个方面看,都比他们更像男人。

拯救男孩篇5

走在大街上,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男孩留长发,现在的女孩剪寸头;现在的男孩身着红衫,感觉养眼;现在的女孩喜欢牛仔,感觉酷;现在的男孩说话娘娘腔,追梦小沈阳,扭扭又捏捏,现在的女孩,见面拍着肩膀,相互称“哥们”,满口是脏字,还带着几分爽……

作为教师,我平日里忙工作。偶尔走进社会,颇感见识短浅,格格不入。进入一家卖女装的商行,店主迎面过来,我和朋友面面相觑,只有哑然。出来后二人对视,不约而同――大笑。不知在笑自个儿,还是笑社会。反正我俩没一个能说得准店老板究竟该称她(他)为“靓妹”还是“帅哥”。

当今,男女平等了,分工也模糊了,女性跻身于竞争的社会,实现着自己非凡的价值。可不乏有一部分男士的思想还滞留在男耕女织的年代,非但自己没有成大事的才能,还摆着大男子主义的架势,一事无成。更有甚者,一些男士存在着错误的价值观,靠侥幸的心理赌命运,一心一意摸、全心全意把自己置身……结果,葬送自己,毁了家庭。我不禁追问:男人,责任何在?

每每“此情此景”在生活或媒体中再现,我不免抱怨社会――揪着“社会人的人生价值观”说事。可当我捧读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教授的《拯救男孩》一书后,我的片面思想才得以拯救。原来,“此情此景”的祸根重在教育,当然不乏一些当今社会文化的反导向作用。正如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所说,需要“拯救”的不仅是男孩或女孩,“其实我们的教育更需要“拯救”。

众所周知,男生和女生的差别与生俱来。对于男孩而言,女孩似乎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男孩喜欢爬上爬下的动个不停,他们不能理解女孩为什么喜欢安静地听妈妈讲故事、喜欢做安静无趣的游戏;男孩是那么得崇拜超人奥特曼,他们不能认同女孩心中的偶像美少女和白雪公主;男孩热衷于竞争甚至斗殴,他们不能体会女孩们为什么能够相处的那么和谐……

反之,对于女孩而言,男孩难道不也是一个外星怪物吗?女孩喜欢温柔地对待布娃娃,就像对待自己的知心朋友,她们觉得男孩把玩具摔来滚去、拆拆装装是何等暴君行径;女孩喜欢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她们看着大汗淋漓,不修边幅的小男孩觉得何等的可笑;女孩喜欢用语言感动别人,她们就是不懂男孩为什么这么喜欢用拳脚解决问题……男孩和女孩,天生就不一样,他们的不同是由他们的天性所决定的。

拯救男孩篇6

春节回家时,我得知,多年未见的青梅竹马的好朋友豆末竟坐牢了,因为诈骗。朋友们都唏嘘,多好的女孩子,跟了那么个男人。跟错人也不怕啊,分开就是了,怎么还就堕落了呢……

我自然心疼豆末,因为我知道她是个多好的女子,善良,正直,有爱心,小时候就愿意帮助家里穷的孩子,从小到大口碑最佳。可就是这样一个晶莹剔透的女子却遇见了她的“天敌”,一个帅得一塌糊涂、坏得明目张胆的男人。从此豆末不再是豆末,不惜为了这个男子和全世界抗争。她就是爱这个男子,明知他不务正业、坑蒙拐骗,因为她爱他,所以现今落得这样的残局。我倒不意外,或者她自己也不意外,她从爱上他那天起,就压根没想要拯救他出罪孽的苦海,她只是爱,目的单纯。于是后来因为爱他,她不惜改变秉性,成为他的帮手。也许自打她跟了他那天起,就打定主意要跟他沉沦下去吧,哪怕下地狱。

这是爱情。

这让我想起前段某个频道在重播的83版《射雕英雄传》。想起里面的一对多情男女,穆念慈和杨康,亦是好女人爱上坏男人的经典版本。不同的是,她一直在试图改变他规劝他拯救他,为此她时时和他闹翻,最后也始终没有在人生道路上和他同流合污,所以他死了,她活下来,带着他的孩子,继续做她的好女人。

现在想来,这个故事有点虚假,现实一定不是这样,现实的版本一定是豆末这样的,若一个好女人死心塌地地爱上一个坏男人,唯一的结局,就是最后跟着他沉沦下去。而不是去规劝和救赎,规劝和救赎自己的爱人,基本不属于爱情范畴的事,亲情倒有可能。

没办法,这就是爱情的邪恶,好女人只要一念之差中了爱情的毒,就再无抽身的可能了。

这让我又想起另外一部老电视剧,忘记名称了,但记得里面一个情节,男人抢劫珠宝店时对店中的一个女子一见钟情。后来男人在另一个场合认识了女人,以为她并没认出他,拿着抢得的珠宝中的项链向女人求爱,女人说了一句话:这些东西还没有出手吗?很危险的。

这该是世上最动听的情话了吧?单就爱情而言,她认出了他,知道他的身份,却说了这样一句话,就代表她爱上了他,也走上了沉沦的道路。此前,她是个简单善良的女子,过着现世安稳的生活。只因为遇见他,动了心,于是从此告别自己安好的人生,跟着他浪迹江湖,最后果真走向绝路。

如此聪慧的女子,这样的结局如何会料想不到呢?可是爱上了,还顾得上吗?就如豆末,所以我根本不相信以拯救的名义开始的是爱情,那也许是一个好女人悲天悯人的天性,是善良所致,但一定不是彻底的爱情。

爱情是不可能提前设置过程和目的的。爱情是没有目的的。谁还能在爱情来袭时保持理智,爱了之后再去分辨是非和对错,因他是坏人便抽身而退,因他是坏人再爱也不会同流合污,并且时时地去规劝和救赎――毫无可能。

所以,我觉得穆念慈现象是一种爱情的假象,只是小说,因为她一直不肯随深爱的男人沉沦,自己站在爱情的岸边抗拒挣扎,并时时不忘试图将那个她认为落水的男人拉上岸来――爱情中这样的角色,伟大有余,真实不足。真实中的爱情是无力抗拒挣扎的,更不要说拯救了,尤其是秉性善良软弱的好女人,这秉性原本就是她们只能跟着一同沉沦的软肋。倒是坏女人还有可能在不愿随同坏男人沉沦时抽身而退。因为坏女人的爱情从来就不可能不顾一切。她们不相信爱情。

拯救男孩篇7

在中国社会变革、经济腾飞刚刚起步的时候,中国教育心理学界就有人提出:“未来的男性和女性在人格特征上得差异不会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具有双性化人格特征的人会越来越多”,不过双性化不等于中性化。现代的教育界正在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在2010年1月出版了《拯救男孩》一书,紧接着,在今年的高考前夕,又出版了《拯救女孩》一书。《拯救男孩》一书披露了当下正在发生的,让家长、教师和公众深感震惊的一些事实和数据,孙云晓副主任说:“我们往往关注女孩的平等受教育权,而无意中忽视了男孩,男孩成为一个被人遗忘的群体,其危机不断恶化而不为人所关注。”在《拯救女孩》一书中这样说:女孩正承受着比男孩更大地学业压力,应试教育对女孩的伤害更大!同一个作者,却同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其实,这并不矛盾,作者的宗旨是在呼吁教育界要进行因性施教。

因材施教,自古就提出来了,面对现代的教育现状,又提出了因性施教。而实际上,因材施教就涵盖因性施教。我们无法否认男女两性确实存在生理、心理上得差异。比如,在情感表达方面,女性多较男性含蓄、细腻些,男性则比较粗心;在性格方面,女性较男性耐心、细致,而男性则比较粗犷、豪放;在认知方面,男性与女性智力发展差异并不大,但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小学之前,女孩智能发展速度高于男孩,言语表达和形象思维较男孩好,男孩进入初中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表现为理解力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最后与女生趋于平衡。

作为教育者,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当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教育态度,要耐心等待暂时落后的男生,对男女学生一视同仁。实际上,教师如果不尊重性别差异,不仅仅影响者对男生的教育,同样也不利于对女生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男女生心里发展的不同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促使他们各自优势的发展和各自劣势的弥补,要真正做到男女生心里发得扬长补短、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市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善于从心里发展的角度客观地分析男女生得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因性教育。

拯救男孩篇8

“拯救富人”组织的成员显然不是在“救济”这些用餐者,而是以此向他们证明“花3欧元同样也能吃饱饭”。他们认为,法国社会存在过多的浪费,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教育富人做起。“法国的富人存在严重的过度消费现象。他们购买游艇和私人飞机,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加给法国社会。劳力士和游艇不是幸福的必要条件。”“拯救富人”组织成员向记者表示,他们很快还将再次组织类似的行动,以对政府施加压力。

很显然,大众对富人的愤懑不仅仅在于诸如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后,在避难所外几英里远,自称热衷于慈善事业的富人们却在津津乐道于如何选购豪华游艇。更在于作为标杆式的人群,富人们的消费方式“为社会其他阶层设定了模仿的新标准”,而他们的奢靡与浪费却让跟风的大众陷入困境。当人们削尖脑袋甚至背负债务去追逐那些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并为能够着“上流社会”的品位而沾沾自喜时,实际上,他们的手里的那些玩意儿不过是富人们不屑一顾的“大众版”而已。

即使是在富人们最喜欢的居住地瑞士,“嫉妒”的情绪也在蔓延。该国百万富翁居住区(“富民窟”)已在瑞士当地人中引发了强烈不满,当地人认为本国政府对富人太大度了。

“拯救富人”组织冲进布里斯托尔餐厅的“拯救”发出了一个信号,大众对富人的奢靡不再甘心只是坐而论道。其实,“限富”与“禁奢”早已开始,奥巴马政府为接受政府帮助的企业老板限定了每年50万美元的工资上限。如果留意,还能发现普京训斥杰里帕斯卡的新闻。

实际上,富人们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在全球金融危机刚开始时,遭遇打击的首先是中产阶级。而如今“退休惆怅”也感染到了富人们。他们担心本该富足无忧的退休后黄金岁月,会被“终生操劳和焦虑”取代。当然“退休后只有一辆美洲豹可开”的担忧自然无法和普通人为生活奔波相提并论,但“财富大缩水”已大大改变了富豪的生活方式。调查发现,富豪对退休保险需求的增长,大大超过其对舒适生活的追求。

其实,不需来自外界的压力,富人们的“自我拯救”已经开始了,这甚至体现到了慈善事业上。据统计,匿名捐助的数量呈显著上升的态势,当人们都在金融危机中受苦受难时,富翁们也不想在捐款时露富。他们说,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将自己的名字写在捐款单上有点不合时宜。

男人的机械情结

邓 伟

这个夏天,一群机械男人席卷了世界。《终结者2018》里的生化机器人和《变形金刚2》里那些彻底金属感的家伙再次征服了人们的心――说得更确切一些,是那些有着机械情结的男人们的心。

男人对机械的迷恋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就像他们对漂亮女人的兴趣一样,他们追求那种冷冰冰的质感和掌控感,对那些机械物品的掌握和控制,带给男人力量感和安全感。有分析认为,在潜意识中,男人会认为一旦没有了这些称手机械,两手空空的生活将会变得不真实和失去控制。男人永远都是孩子,不管多大年纪,也不管多有钱,他们的心总会被那些有趣的“玩具”所吸引。这大概就如同女孩子们小时候喜欢为芭比不停地换衫一样。只是,女孩子长大后不再给芭比换衫,而是热衷于给自己换衫。而男人们却依然热爱着那些“玩具”,只是他们把那些飞机、汽车换成了真家伙。驾驭和掌控这些冷冰冰的东西,让男人有一种征服的满足感。

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即使家财万贯,而男人们也依然喜欢躲在后院或是车库鼓捣那些除草机或是其他金属玩意儿就能消磨整天的光阴。即使是不吸烟的男人手里也经常把玩着一只金属打火机,最重要的是这种摩挲中体会到的质感。而腕表简直就是男人的珠宝,功能越多越棒,结构越复杂越好,哪怕这些功能永远用不着也没有关系,要的就是这种无比精密的感觉。

一个热爱摄影的商人说“相机和老婆概不外借”,而实际上那款LeicaM6这些年陪伴他的时间比他的老婆还长。而对于热爱哈雷的人来说,陶醉地听听排气管所发出的特种的轰鸣声是一种享受。每一款哈雷排气管的声音都要经过专门的声音测试,有人说像音乐,有人说像马蹄声。配合着流淌着金属光泽的车身,完全符合男人心中关于力量和速度的想象。

男人都有机械本能,也都拥有过伟大的梦想,也曾于张狂的年代干过嚣张的事情。机械迷恋者们造出了他们的图腾,美国的机械狂人欧文斯耗时4年,花费巨资为自己造出了一个5米多高的钢铁机器人,通过安装在关节部位的27个液压汽缸,机器人能够做出一些简单的动作。而澳大利亚的雷?鲍曼则更为夸张,他把他梦想中的终极机器变成了现实――一个9米长3米高重达13.6吨的“摩托怪兽”。这个由来自重型装载机的轮子,用于重型货车的发动机以及供火车使用的高性能离合器所做成的超级摩托给人无与伦比的震撼感,它甚至能够轻松碾碎小汽车。

拯救男孩篇9

那片坚强的橄榄绿在这里战斗,他们在每一分钟里拯救生命。他们在震后的废墟中,拼命追赶生命的秒针。

他们曾为救出的每一个生命而欣喜。

那个“可乐男孩”被救出时,那片橄榄绿相互拥抱,用欢呼声来表达他们的欣喜。当“可乐男孩”迷糊地向他们提出要喝冰镇可乐的要求时,他们以颤抖而兴奋的声音答应。他们激动,他们兴奋。他们为奋斗了几个小时终于有了结果而激动,他们为一个充满了希望与朝气的生命可以重见阳光而兴奋。是他们的激情鼓励了被埋的生命;是他们的声音唤醒了被埋的生命;是他们的行动拯救了被埋的生命。一个个生命,在橄榄绿的簇拥下,摆脱黑暗,迎接光明。当那个男孩向他们敬礼,他们顿时也对生命起了敬意。于是,那橄榄绿就愈发努力!

他们曾为逝去的每一个生命而伤心。

拯救男孩篇10

主人公:

雨璇:火元素,攻击系 鲁莽自信

符咒拯救者之一

佐伊莎:土元素,补助系 成熟稳重

符咒拯救者之一

芸熙:水元素,召唤系 聪明胆小

符咒拯救者之一

?玢:紫星公主,符咒的真正主人

该文讲述了3个小女孩为了拯救符咒的历险故事,情节令读者意料之外【绝不是瞎吹】,语言成熟,内容中一切的事绝对无法预测,故事情节坎坷+坎坷,没有心理承受能力的请再读之前做好充足准备,全文没有读完下的结论百分之九十九的错误。

示意图:

三个孩子分别找到符咒——在夜里被带到城堡了解事情——刚刚开始准备去完成任务却不料背叛了实验——三小时之内没有挽回事情——被送入饕菀国——竟然在一次修炼中发现水、火、土三大元素——学会使用但不稳定——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帮助饕菀国与??璺国进行PK——发现??璺国也是个魔法王国——他们的统治者:一潇一剑,剑黑派,潇半黑半白——分工——意想不到伤亡惨重的失败——发现雨璇被‘剑’控思想——请求潇帮助——竟把剑当做了潇——被带入宫殿——将要被谋杀时真正的统治者‘痕’驾到——痕要求公平战斗——剑取消控制雨璇思想——第二场战斗——战斗后竟被送入‘世外桃源’进行修炼——一切都是空虚——修炼后被送入真正的魔塔进行战斗——闯过10层的魔塔——符咒终于复合——寻找?玢——人、魔、魂三世——每世都有一条重要线索——寻找之路…………

个别片段主要内容在/zuowen/html/111/513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