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立木范文

时间:2023-04-06 02:0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鞅立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5―0066―02

人教版七年级《大变革的时代》导入框中说:“公元前356年,秦国新上任的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显然,教材的编者认为当时秦都位于咸阳,所以商鞅立木取信自然是在咸阳城南门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史记・商君列传》中相关内容是:“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

文中所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翻译为“于是在国都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这里并未言明秦国国都即为咸阳,立木之地也显然并不是在国都的南门,而是在国都市场的南门。那么,当时的秦国国都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首先对秦早期历史作一梳理。

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赢姓(少吴氏之后)。周孝王时因秦的祖先非子善养马,将他分封在秦邑(今甘肃清水县西北)。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夺回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势力逐渐发展到关中地区的西部。秦人沿渭水东下,曾居于沂(沂水之滨),迁平阳(今陕西宝鸡市东)。公元前677年,再迁雍(今陕西风翔南)。雍的地理位置很重要,系东西交通的枢纽和通往巴蜀的咽喉,秦人在此建筑城邑和宫殿,居住达294年之久。

秦在春秋时代早期是偏远落后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但直至战国初期仍然比较落后。

战国初期,魏国乘秦国内乱之机,夺取了河西(黄河与洛河之间)之地。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后,立志收复河西之地,于前383年在栎邑修筑了栎阳城,将国都由雍城迁到栎阳。《史记・货殖列传》在介绍栎阳的战略地位时说:“北却戎狄,东通三晋。”可见此地靠近秦魏前线,能及时了解前线战机,攻守皆宜,有利于激励将士信心。而且栎阳“亦多大贾”,商业比较发达,建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当时栎有陪都与临时军事都城的性质,是秦国国君暂居之地,而宗庙重器则仍留雍都。

秦献公开展了对魏国的军事反击,初步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秦献公去世后,他的儿子秦孝公继位,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前后有两次,第一次是公元前356年,此时秦都在栎阳。

北宋宋敏求撰《长安志》曰:栎阳城“东西五里,南北三里。平而且呈长方形。”考古发掘表明:“栎阳城遗址在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官庄村与古城屯村之间,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宽约1600米。城中有道路13条,南北七条,三条东西向干路横贯全城,东西城墙相应各辟三个城门。三条南北向大街有两条通至北城墙,一条通过至南门,从其位置来看,南城墙还应有一门,与北墙辟有二门的情况相同。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这和《长安志》的记载也吻合。

商鞅立木的地方是栎阳城市场的南门,这样小规模的城市,一个市场的南北距离至多几百米。春秋战国时期,一尺约22.5至23.1厘米之间,司马迁所处的汉朝,一尺大约为23至24.1厘米翻。一丈为十尺,三丈合今天约7米左右。一般农村造房子,即使是做房梁的干燥木料,长的也不过4米左右,一般直径20-25厘米,一个成年人扛起来尚不十分吃力。7米长的木料,直径应该较大,如果为25厘米,则其重量大约在200多斤,一个健壮的成年人扛着这样的重物即使走几百米也不轻松,何况扛这样长的木头还要掌握平衡。古文中数字常有虚指,三丈未必是实数。但司马迁居于长安,离栎阳不远,连西南夷等偏远的地区他都亲自考察,相信对发生于栎阳的这个故事调查一定更为详尽,所言应该大致是实数。况且如果商鞅立的木头轻轻松松就能搬走,那这个立信之举也太不严肃了吧。导入框中将“有一人徙之”译为“一个壮汉上前扛起木杆就走,一口气走到北门”。壮汉的想象是合理的,但如果如教材所言是一口气从城南门走到北门,在栎阳就要走近2公里,实属不易。如果是咸阳城就要走近7公里(详见下文),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前350年,商鞅在栎阳第二次颁布变法令,将国都由栎阳迁往咸阳。秦国都栎阳共二世34年。栎阳作为秦国的都城之际,正处于秦国由弱变强的时期,数次打败魏国。公元前351年,商鞅率军进围固阳(今陕西省延安市东)。魏惠王立即派军在固阳东修建了崤山长城(东南起崤山,西北至黄河),以阻止秦军东进,战略上已被迫采取守势。魏国对秦国已无大的威胁,秦国的战略重心转为东进,故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于第二年迁都咸阳。

辛式《三秦记》中记载曰:“咸阳,秦所都。在九峻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古时“山南水北”皆为阳,故称咸阳。咸阳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渭河南岸平原广阔,物产丰富,为秦都的建立提供的有力的物资保障;北山南水为其天然的防护屏障,易守难攻;位置居于关中平原中心地带,有利于秦王居中指挥,为以后东进中原,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直至144年之后的公元前207年秦朝覆灭,秦国――秦朝国都一直都在此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庆柱教授根据考古资料并结合文献记载推断秦咸阳城东西约7200米,南北约6700米。这样的话则其面积可达48平方公里,比栎阳大十倍有余。相比栎阳的分散商业点,咸阳商业区集中且规模大。如果商鞅真是立木于咸阳的某个市场的话,扛运木头的难度就大得多了。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立木取信的故事发生地是栎阳而非咸阳,立木于市场南门而非国都南门。建议导入框改为:“公元前356年,秦国新上任的官员商鞅在秦国都城栎阳城市场南门竖起一根木杆。”或直接翻译《史记・商君列传》中“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这句话,表述为:“公元前356年,秦国新上任的官员商鞅在国都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

篇2

[关键词]信用问题;企业;变法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2-0029-02

1 商鞅变法故事的来源与含义

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商鞅变法令,令行于民《史记•商君列传》。

请看下面的译文: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两千多年以前,商鞅为秦孝公打工时,推行了一系列的变法、维新举措。秦国也因为商鞅所推出的一系列变法制度而跻身“战国七雄”之列!我想,秦国之所以可以与齐、楚、燕、韩、赵、魏这六个当时的强国,同时跻身“战国七雄”之列,商鞅所推出的变法首先是功不可没的,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的。同时,我认为商鞅推行变法的决定性举措,就是他在变法初期所施行的“徙木立信”,商鞅通过“徙木立信”这个举措,树立了秦国变法制度的威信,树立了他自己在秦国管理者以及民众之间的威信,商鞅,通过“徙木立信”这个举措,解决了变法必须迅速、有效实施的根本问题,这个根本问题是什么?答案就是——信用。是商鞅通过“徙木立信”,使全国的百姓相信只要按着商鞅要求的去做,就一定会有他所承诺的奖罚结果。这个变法初期的“徙木立信”之举,就是商鞅推行的变法得以顺利实施的根基。

2 信用是存国之道、信用是企业之本

那么,什么是信用呢?信用就是能够履行诺言而取得的信任,信用是长时间积累的信任和诚信度。信用是很难得到但却最容易失去的。费十年时间所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一事的言行而失去。信用同时还是我们过去履行承诺的正面记录。信用也可以算做是一种行为艺术,是一种人人可以尝试与自我管理的行为管理模式。

公元前771年的春天,周王朝就出现了这样一件大事。这件事还得从周幽王的宠姬褒姒说起。这褒姒乃是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褒姒有着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貌令人沉迷。自从嫁给周幽王以来,褒姒只笑过两次,第一次是封她为后的时候,第二次就是褒姒之子被封为太子之时。回味起褒姒的两次开颜,周幽王是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啊!于是便令人告示天下:“凡有逗褒姒一笑者赏银万两”。果然,虢石父见到周幽王的告示后赶来禀报:“臣有办法令王后开心一笑。”周幽王大喜,抓住虢石父的双手,激动地说:“假如爱卿能让寡人的爱妃一笑,寡人给你黄金万两。”虢石父道:“臣为大王、王后服务是分内之事,岂能贪图大王的封赏。”周幽王说道:“快点说一下,你到底有何计策能使王后开心?”虢石父附耳对周幽王说了几句话,周幽王大喜。次日,周幽王亲自去请褒姒郊游,褒姒本不想去,但耐不住他软磨硬泡,只好随他前去。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烽火台,周幽王搀扶着褒姒下车,又亲自搀扶褒姒一步步走上烽火台。二人迎风远眺,极目四望,果然是无比惬意。见褒姒兴致很高,周幽王令人点燃了烽火,只见一股狼烟直冲云霄,煞是壮观。过不多时,只见远处烟尘滚滚,原来是诸侯见烽起,以为外敌来犯,派兵来救幽王。见诸侯上当,褒姒果然展颜一笑。幽王见褒姒开心,自是也笑得前仰后合。诸侯的为将官问道:“大王点燃烽火,可是有敌人来犯?”周幽王直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说道:“寡人和你开玩笑的,你们还当真了,真是傻子!”为将官异常恼怒,但碍于他是大王,不好发作,只好愤愤地挥手,领兵退去。周幽王见褒姒嫣然一笑,大感受用,回味无穷。随后照葫芦画瓢又来了两次烽火戏诸侯的游戏。第二次诸侯们虽有了一次上当的经验,但怕周王室真的有什么事,还是派兵来了,来后发现再次上当,只能再次愤愤而去。第三次的时候,诸侯们便知道这只不过是周幽王的一个游戏而已,没人前来了。周幽王因宠爱褒姒,三戏诸侯,诸侯众叛亲离。申侯串通西戎、戎狄入侵周朝。在骊山下杀了周幽王,西周从此灭亡,继而东周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烽火戏诸侯只为博美人一笑的故事到此结束,这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的道理,其中之一就是不要拿信用开玩笑!拿自己的信用开玩笑,那是要断送江山的,不论你是谁,不论你职务高低,不论你是老是少是男是女,都不能用自己的信用开玩笑。

3 近代企业信用问题的重要性

在冰城哈尔滨,有两家二十多年前规模差不多的食品加工企业。二十多年以前,这两家食品加工企业几乎是同时起步创业,创业初期的基础也几乎完全相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这两家企业都是小型的手工作坊模式,营销模式也都是仅限于推着小车沿街叫卖,但事过近三十年的今天,这两家食品加工企业在公司规模以及覆盖地域上却有了较大的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篇3

一、用生活中的感受、体会来进行音乐欣赏

大家熟悉的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献给爱丽斯》,其创作源泉来自于贝多芬自身的一段恋情,音乐家贝多芬将他与自己的学生——美丽少女马尔法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以及其间所发生的矛盾、冲突和最终和好的爱情历程,写在了五线谱上,并通过音乐这种特有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但恰恰是这种生活当中最真实、最普遍、最美好的感情,却被音乐家变成了不朽的乐章:这就足以证明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都是都来自于生活。

二、由浅到深、逐步过渡的形式来欣赏音乐

1.由声乐曲过渡到器乐曲。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最易于欣赏和接受的莫过于声乐作品了。因为声乐作品结构简单,有歌词,并且歌词的内容与旋律所要表达的情绪,基本上是相一致的,所以在教授音乐欣赏课时,应当首先由讲解声乐作品入手。逐步过渡到器乐作品的欣赏。在讲解声乐作品时,首先应让学生了解作品词、曲的生平,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的含义。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旋律发展的特征,并锻炼学生在脱离掉歌词的基础上,依然能够欣赏歌曲的旋律,通过旋律进一步理解音乐。这样的过渡会使学生在进入到器乐作品欣赏部分时不致感到不知所云或无所适从。

2.由民间音乐欣赏过渡到西方音乐欣赏。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自己的语言。虽然人们常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但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审美习性,音乐作为一种民族特有文化。有时会像血液一样融入到人的身体里,它甚至是根深蒂固,与生俱来的。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都是耳熟能详的民族乐曲,如果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能首先将这些作品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介绍给学生,会使学生感觉亲切、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音乐作品欣赏,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过渡到西方音乐,比如说《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等等,这样会使学生对于音乐语言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从而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的鉴赏兴趣。

3.由器乐独奏曲逐步过渡到交响音乐。器乐独奏曲所表现的主题,大多都较为单一,曲式相对也较为简单,所以在教师讲解和学生欣赏时,更容易把握一些。待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印象后,再讲解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通过自身的感受去体会音乐旋律。之后再由独奏曲逐步过渡到管弦乐、多主题和曲式结构较为复杂的交响乐,那么学生会更容易学会和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和规律,学会欣赏音乐。

三、积累优秀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1.通过背唱优秀作品的主题旋律来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优秀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往往易于演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欢乐颂》等作品的主题旋律,学生在聆听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跟唱。学生在对这些主题旋律的反复聆听和背唱中既感受了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要素的丰富表现力,又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通过积累丰富的优秀音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编排。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音乐作品。这对于提高学生全面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在具体贯彻这一教学目标时又要注意灵活性和实效性,只有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编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也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艺术,借助学习音乐欣赏课程的机会,对它做有系统的了解。除能感受到音乐特质,也可以在音乐知识结构、历史演进方面获得基本知识。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懂得欣赏的人,其人生是多彩多姿的,故欣赏是生活的重要意义。以欣赏角度看待生命,或许社会上可减少很多冲突,人与人的距离亦可拉近。有了对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则其自发性表现在外的自信心,责任感,气质改变皆为不可忽视的功能。

音乐鉴赏的课堂也是我学习的课堂,教材上的很多作品和风格、学生的很多问题和想法都是我学习的下手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自己对音乐的鉴赏观点和能力都有所进步,感谢教材和学校给我这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展示自己的平台。

篇4

当盖茨挥泪告别故乡西雅图去他地拼搏创建微软公司时,一个新的开始便上演了。当爱迪生告别给予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的母亲,去孤独求学时,一个新的开始就诞生了。当荆轲告别皇宫,驾上马车去刺杀秦王时,秦王阁中的杀气就顿时浓重了许多,从此,荆轲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也渐渐开始了--喋血秦王阁……

翻阅历史,是语文告诉了我“告别”的真正含义,是语文深深地影响着我。

语文告诉我--诚信无价。

打开语文长卷,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立木为信”,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而在“立木为信”的地方,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

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语文诠释了“诚信”的含义,是语文深深地影响着我。

语文告诉我——英雄的悲壮。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华夏大地英雄路,望古今,意涩苦,伤心忠烈悲入土,多少英雄都作了古。

篇5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货币政策 商业银行

利率市场化即利率自由化,是指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水平、利率结构和利率传导机制完全由市场供求因素决定,金融机构、企业等市场交易主体根据自身对资金状况和金融动向的判断,自主调节利率水平。中央银行则通过采取影响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等经济手段来影响利率水平,进行宏观金融调控,达到货币政策目标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主要表现:一是利率水平、利率结构和利率传导机制由市场自发决定;二是金融机构具有更大的利率决定权;三是市场利率水平围绕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中心根据市场供求等因素而上下浮动。

一、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

我国从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开始,直到1996年6月1日正式启动银行间拆借利率开放,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拉开序幕。接下来的几年间,央行多次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并逐步消除了企业贷款浮动区间受企业性质、规模等因素影响以及城乡信用社以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上限。同时,不断完善市场利率体系,建立起以 SHIBOR 为代表的短期基准利率和以国债收益率曲线为代表的中长期基准利率,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2012年6月8 日和7月6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经历了两次调整,首次允许存款利率可以上浮,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大举措,标志着刚性利率管制时期的结束,市场化利率进入存贷款利率双向浮动的崭新时代,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从而进入提速阶段。

二、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政策目的

利率水平是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从宏观金融市场角度来看,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将会刺激社会信贷需求、降低企业借贷成本、稳定宏观经济增长;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角度来看,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将会促进商业银行增强自主定价能力、优化客户结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推进战略经营结构转型发展。

(一)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切实解决“融资难”的现状

通过利率政策的调节作用,不断推动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降低企业、个人对传统商业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性,进一步拓宽其他融资渠道,积极探索运用股权、商业承兑汇票、租赁等融资方式,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促进资金的有效配置。

(二)指导商业银行完善利率差别化定价机制

对不同行业、产业的信贷支持要充分体现宏观政策调控意图,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对高耗能、低产值等国家重点调控产业,要严格控制信贷投放量,并提高该类产业的信贷成本,促进这些产业加快整合、转型发展;对高科技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小微企业、三农产业、民生产业等政策扶植产业,要加大信贷投放的支持力度和资金定价方面的倾斜。

(三)促进金融机构竞争,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新的利率政策允许商业银行根据不同的产品、客户、风险水平、预期收益等方面的考虑进行自主定价,有助于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另外,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商业银行也有动力去不断完善资产定价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不断提高经营效率,加强抵御危机的能力。

(四)为商业银行提供一个更加良好而规范的经营环境

利率市场化的实行将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监管体制更加健全、信息披露更加充分,最终将促进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经营环境。

三、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

(一)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

利率市场化的实行,扩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一方面商业银行可充分考虑运营成本、目标收益、风险程度等因素,对不同的客户结构确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用主动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优化经营结构和经营机制,业务开展的同时考虑风险管理,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二)存贷利差会不断收窄,商业银行经营成本加大

利率市场化给了商业银行更大的定价权,也对银行定价管理水平和议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商业银行需动用利率决定权,通过提高利率来吸收更多的存款;另一方面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使企业可以从资金市场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渠道筹集资金,将会削弱银行贷款的议价能力。

(三)中小商业银行机构的经营难度会加大

中小商业银行机构受制于利率定价能力较低,风险管理能力较弱,技术水平、网点分布、产品创新等方面不够完善,与大型商业银行机构相比,更容易受到放开利率管制的冲击,同时还会造成不良资产增加等问题的出现,导致经营成本上升。

(四)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会进一步加大

利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的变化和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给商业银行带来净利息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利率风险的大小就取决于市场利率波动的大小以及银行资产和负债不匹配的程度。利率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重新定价风险,体现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以及表外业务的期限与重新定价的时间差,一旦出现利率缺口,利率的下降将会导致银行收益的减少;二是利率结构风险,体现在存贷款利率波动不一致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协调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三是逆向选择风险,利率市场化加大了银行与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错误性判断,比如利率提高会使银行舍弃低风险项目转投高风险项目,造成实际收益水平的下降。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利率随市场因素变动而频繁波动,往往导致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不匹配、存贷款利率变动不同步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加大了商业银行经营的利率风险。

(五)国内商业银行更易受到国际资金的冲击

利率市场化的实行,一方面推动国内商业银行不断开展金融工具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另一方面将会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的竞争。伴随着大量新的经营方式和金融工具的进入,无疑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四、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一)要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推动业务结构优化升级

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改善融资环境,认真研究并制定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市场策略,优先选择和培育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客户,同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的不同资金需求,大力开发适合其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形式,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积极支持地方政府加快健全廉租房制度,改进对经适房建设的金融服务,增加对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的信贷支持,创新住房消费信贷产品,满足中低收入群体对住房贷款的需求;要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服务企业加快发展,商业银行应加快对服务企业的多元化、多层次信贷产品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中小服务企业,要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大力支持劳动密集型中小服务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中小服务企业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

(二)制定合理的定价机制,提高自身定价能力

要根据自身经营情况,比如资产结构、网点设施分布、客户资质状况、业务盈利模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要进一步完善内部资金定价系统,引入宏观经济运行、市场流动性、央行货币政策等重要性指标,充分考虑本行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科学、合理测算各类业务的成本、风险和目标收益水平,制定相应的合理利率水平,实现业务开展的成本、风险、收益相平衡;要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的定价工具和同业定价管理机制,充分考虑资金成本、目标利润、盈利能力等多种指标,对资金价格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判断,提升市场定价能力;要加强利率定价的持续监测和后续评价工作,完善监测和考核机制建设,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解决。

(三)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培养新的业务发展领域和利润增长点

要积极发展投资理财、财务顾问、资产管理、国内外结算等附加值高的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品种,进一步拓宽创收途径;要大力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创新发展,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背景下,借助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子银行业务一定会得到迅速发展,商业银行应推动传统业务与电子银行业务的融合,用创新手段提高各项传统业务的收益水平。

(四)加强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从被动控制风险转向主动稳健经营风险

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充分评估新业务开展的潜在利率风险;要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战略和规划,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和利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立集中的利率风险监控平台,综合运用缺口、久期、敏感、压力测试性分析等工具,科学评估和计量利率风险,提高对利率变动情况的监控和分析能力,及时提出防范措施和解决办法;要提高信贷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提高信贷管理的前瞻性,建立精细化信贷管理流程,提高信贷管理的利率风险敏感度,促进风险和收益的平衡;要强化资产负债管理,更加利率风险偏好,科学判断、合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和期限,控制利率敏感性缺口;要借鉴国外利率风险管理经验,探索尝试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新型金融工具,规避利率风险和其他金融风险;要加强对利率风险管理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这方面人员对风险的敏锐判断力和控制力。

五、结论

利率市场化是国家金融改革的重要决策,有利于央行对金融市场形成间接的调控机制,完善金融体制建设。从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将继续稳健向前推进,必将最终促成一个融资工具全面、监管体制完善、金融市场主体充分的良好金融市场体系的形成。

商业银行必须努力适应利率市场化趋势,控制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不利因素,抓住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发展机遇。要牢牢把握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方向和基本原则,关注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价格走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情况以及国际上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利率政策,以长远的发展眼光与战略思维,分析选择优质且发展潜力巨大的信贷目标客户,合理排布、调整、优化客户结构,积极转变经营模式,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实现效益、质量、规模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茂清.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J].当代经济管理,2012(06).

[2]闾娇蓉.浅析中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3(01).

[3]滕华.商业银行如何优化信贷结构及防范信贷风险[J].经济论坛,2010(05).

篇6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这种事,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篇7

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处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金,结果没有人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北门了。商鞅立即赏了五十金。商鞅的举动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来。心法使秦国渐渐富强,最终统一了天下。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前,却发生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王从前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的20多座烽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时需要号召诸侯们来救援时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才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地笑了。五年后,西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二无诸侯来到——谁也不愿意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周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篇8

山东省五莲县实验小学四年级八班王若旭

《弟子夫》中有一段话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我一直把它铭记在心。

有一个故事叫《立木为信》它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主持变法,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商鞅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银子。

不一会儿,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扛得到,那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在开玩笑吧!"大伙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人敢上去扛木头,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的命令,就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有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出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商鞅知道他的命令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法令公布了出去。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约定的事要尽力去做才行,这样才有很多的朋友。如果在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做不到这样,你就会失去朋友,一个人说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质,有素质的人是绝不会有那些下流肮脏、无赖粗俗的话的。

人无不立言,良好的信誉会给自己的行动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诚实、守信也是形成强大亲和力的基础,诚实、守信的人会产生与你交往的愿望,在某种程度上,会消除不利因素带来的障碍,使困境变为坦途。

篇9

1、商鞅变法“立木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2、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欲捕彘杀之,妻适市反,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3、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 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人们普遍赞誉的一种美德。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动应当一致,诚实无欺,言而有信,表里如一,说到做到。诚是诚 实,诚心诚意;信是信用,遵守诺言。“正心诚意”、“人无信而不立”,这些儒家经典、悠悠古训在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

我国明代 的大学问家宋濂,自小好学,却因家境贫寒只得借书自习,为了能保留好书并如期归还,哪怕是三九寒冬他也会连夜抄记,为了遵守与老师的约定,即使是鹅毛大 雪,他也会奔走上路,只因为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本。

起步于80年代中期的海尔集团,从集体小企业起家,从砸毁第一台冰箱开 始,扛起“真诚到永远”的大旗,征服了一批又一批的消费者。由弱到强,由强到大,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它的成功,也正因为它赢得了人们的 信任。

不可否认,在经济飞速发展、瞬息万 变的大潮中,有些人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坚守精神家园的信念。同样在我们中学生身上这些情况也有所表现,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有的同学在父母面前信誓旦旦, 表示要努力学习,而到了学校则恹恹欲睡、萎靡不振,甚至逃学旷课,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打游戏、泡网吧;有的同学面对老师的劝导,连声称是,殊不知心里却打 着自己的小算盘,课堂上做小动作、说闲话、吃零食,依然故我;平时学习不用功,考试时抄袭作弊,换取一时的成绩;对待同学言行不一、欺骗他人的情况时有发 生……这些行为,与一名合格中学生的要求格格不入,与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此时我不禁想起了1992年发生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那嘲夏令营的较量”,日本人为此放言:你们的下一代又不是我们的对手!没有诚信,看似坚实的大道,可能就有陷阱,看似美丽的花朵,可能 长满毒刺;没有诚信,可能招致“狼来了”的可悲下场;没有诚信,可能经济萧条,国运衰败。

同学们,“言必信,行必果”,让我们做一个诚信的人,让它为你 赢得朋友、赢得尊重、赢得成功!

谢谢大家!

各位优秀的伙伴,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这样一个话题,诚信教育。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多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宠妃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犬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失信于民。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

由此可见,诚信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极为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中国目前的信用缺失问题非常严重。中国企业每年因不诚信问题,造成的损失高达几千亿元人民币。

不诚信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企业界,政府不诚信、专家教授不诚信、媒体不诚信、公众不诚信等问题也广泛存在。

拿企业不诚信来说,三鹿集团是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6年其品牌价值被福布斯杂志评定为149.07亿元,而就是这样一个名牌优质企业,却因为三聚氰胺不诚信事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宣布破产。

如果我们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缺乏诚信的社会中,我们便失去了安全感,失去了生活的快乐,加重了我们的精神负担,也让我们的交际成本大大增加。

为了建设诚信社会,为了我们生活的更加开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做一个诚信的人。

当然,做一个诚信的人,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现代生活的竞争激烈,大家为了抢夺有限的资源和财富,就有人采用坑蒙拐骗等不诚信手段,获取短期收益。表面上看,他们是赚了,但长期来看,他们不仅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客户,也失去了做人的价值和快乐。

做一个诚信的人,能让我们获得坚贞不渝的爱情,肝胆相照的友人,蓬勃发展的事业,更让我们的精神世界获得富足。

我们是从事寿险行销的保险人,保险工作的特殊性更要求我们诚信做人。

表面上我们推销的是手中的保单,而实际上我们推销的是承诺。有人曾经说过,一般事情是看了才相信,而保险是相信了才看见。因此在我们成交每一份保单的背后蕴含的是客户对我们和公司的无限信任。

只有我们做到诚信,才能赢得更多客户更加长久的信任与依赖,才能让我们的保险事业获得健康蓬勃的发展。

而目前中国的保险市场,不诚信行为非常普遍。如投保易,理赔难;如为了保费误导客户,夸大保险利益,如对除外责任隐晦不语;如盲目做不可实现的承诺;如此等等。

试想一下,一名保险从业人员的不诚信,对于他自己来讲只是个人信用的缺失,而对于整个保险市场来说,将因使个人信用的缺失扩大为整个保险企业信用的丧失,任其发展将引发公众对整个保险业的信任危机,让我们在今后的保险行销过程中苦不堪言。

为了我们的保险事业,为了打造南京国寿的诚信品牌,更为了让我们新的保险人不再为我们的不诚信行为买单,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时刻提醒自己,诚信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