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的成语十篇

时间:2023-03-18 12:45:26

然的成语

然的成语篇1

果然如此:果真是这样。指不出所料。

出 处:《三国志·魏志·张既传》,诸葛恪多辈耳,近张敬仲县论格,以为必见杀,今果然如此。

例句:传说这里发生了一些特别的事件,记者一到进行调查,果然如此。

果不其然: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出 处:清朝,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只怕姑老爷还不稀罕哩,今日果不其然。

然的成语篇2

1、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

2、鹅毛大雪: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3、鸟语花香:鸟唱着歌儿,花飘着清香;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

4、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5、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6、斗转星移: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7、汹涌澎湃: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8、风土人情:风土:山川风俗:气候等的总称;人情:人的性情:习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9、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10、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11、百花凋零:百:表示多;凋零:凋残衰落。各种各样的鲜花都凋残衰落了。形容秋霜严酷,触目伤怀的情景。

12、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

13、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14、阡陌纵横:阡陌:田埂。田埂纵横交错的小路;田埂相互交错。

15、千山万水: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16、枝繁叶茂:枝叶繁密茂盛。

17、水土不伏:水土:指地方,引申为自然环境。()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18、惊涛骇浪: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19、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20、大雪纷飞:纷:多而杂乱。雪花大量飘落的样子。形容雪下得大。

21、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然的成语篇3

1、然荻读书[ rán dí dú shū ] 解释: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2、然糠照薪[ rán kāng zhào xīn ] 解释:烧糠照明。 比喻勤奋学习。同“然糠自照”。

3、然糠自照[ rán kāng zì zhào ] 解释:然:同“燃”,烧;糠:谷壳。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好学。

4、然然可可[ rán rán kě kě ] 解释:犹唯唯诺诺。

(来源:文章屋网 )

然的成语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惯养成;教学策略

习惯,是非意识行为,也可以说是不自觉的行为,它是在人的生存,生活实践中经多次重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能有一个好习惯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关系到他的整个学习生涯。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想从下面两个方面来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1.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但不管是什么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也相对落后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得没有礼貌,不讲文明,如:随意进出教师办公室,在教室大呼小叫,有的甚至喜欢打架骂人,显得没规矩。如果我们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而只是一味的“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但如果转变一下角度,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我很重视的。每一位教过语文的老师都明白,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单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就能形成,更大程度要靠学生日积月累的阅读。而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与学生的阅读是紧密相关的。为了扩大孩子们的阅读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给他们推荐一些少儿读物。动员孩子们将自己喜欢读的书带来放在班上的“图书角”里与同学交换着读,每天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将自己最喜欢的书大声地朗读一段给大家听。这样,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做准备,班上的读书气氛相当浓厚,有的孩子一下课就捧着书认真读,“图书角”里也增添了不少好书,有《西游记》《水浒传》《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名著。我没有想到,孩子们已经开始津津有味地读这些名著了。除了读课外书,孩子们连语文书上还未学过的课文他们也会在课外读完,你常常在教学新课文时,他们围绕课文所思考的问题更有深度,提出的问题也更难。如在教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时,学生对小蝌蚪变化的过程已提前掌握,课堂上他们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小蝌蚪为什么会和青蛙妈妈分开呢?青蛙有鼻子吗?癞蛤蟆也是小蝌蚪变来的吗?孩子们围绕这些问题积极地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拓宽了知识面。现在我们班上的孩子爱看书,多看书已经成为他们都喜欢完成的课外作业。我认为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对他们的一生也是有影响的。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首先是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学生的心灵。其次要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回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或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后要注重让学生养成讨论的习惯。讨论为学生创设了发现的空间,使每个学生能参与其中充分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理解、消化知识,而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的知识往往是掌握最扎实、记忆最深刻的,从而学的活、记得牢。

4.持之以恒,不断积累

习惯是一种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良好的习惯要长期训练,使行为方式得到巩固,才能定型。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时时提醒,处处督促,使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到位,这样才能养成好的习惯。比如,有些学生没有用普通话表达的习惯,教师就要时时提醒纠正。针对不爱说话的学生,要时常与他们交流谈心,抓住一切机会鼓励他们开口说话,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信心,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针对那些书面表达不好的学生,最好让他们坚持写日记;仔细观察生活,平时注意积累,日记不论长短,只要写出心中所想心中所感就行。并且鼓励他们要长期坚持,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过这样强化训练,学生逐渐愿意说,乐意写了,语言表达也有所提高。

5.培养学生善于口语表达的习惯

学习语文不只是认识字、会写字、会读书,更重要的是会口语表达。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还不够完整,正处在学习锻炼的阶段。如何让孩子做到想说、敢说、会说、能说、爱说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做为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我时刻不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脑子复述一遍再说,学生在说完后如有语句不当之处并及时给予纠正。同时给予表扬优点。并且在班级中经常搞一些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读比赛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更注重口语交际课的内容,根据口语交际课的内容设计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然的成语篇5

幡然醒悟:形容迅速而彻底地认识到过错而悔改醒悟。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恍然大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茅塞顿开:原意为心里好像有茅草堵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豁然开朗,明白了事物的内在含义。

(来源:文章屋网 https://www.wzu.com)

然的成语篇6

2、黯然魂销:形容心情极其沮丧、哀痛,以致心神无主的样子;

3、昂然而入:仰头挺胸地走进来,形容态度傲慢;

4、昂然自若:形容气宇轩昂满不在乎的样子;

5、淡然处之:以冷淡的态度对待它,不拿它当回事;

6、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7、果不其然:果然如此,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8、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9、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然的成语篇7

【摘要题】语言学

【关键词】元语言/内部循环/语言哲学/核心规则/核心语符

【正文】

一、自然语言是最初始的元语言

元语言问题是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从莱布尼茨到弗雷格、罗素、前期维特根斯坦以及维也纳学派,都希望设计一种人工的元语言来表述和分析哲学命题,并希望这种元语言是高度精确的符号系统。这是一种理想观点。表述哲学的语言是否需要限制在人工语言中,取决于要解决什么问题。后期维特根斯坦、摩尔、赖尔、奥斯汀则认为,日常语言(即自然语言)本身就是完善的,哲学问题的表述和分析可以直接用日常语言,所以不必设计人工的元语言,问题是哲学家首先必须描写清楚日常语言的意义。日常语言学派把自然语言看成哲学表述的元语言,这是一个很有必要的转向。由于日常语言学派把自然语言看成是完善的,而词的意义主要是词的用法,所以精确描写自然语言中词的用法成为日常语言学派的首要工作。

我们认为对语言的精确描写不是语言哲学的唯一任务。自然语言本身就需要不精确性,不存在绝对精确描写的问题。自然语言也不是绝对完善的。日常语言学派的精确描写活动是相对的,取决于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我们把意义看成是指称的集合,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种语符(语符组合)跟指称的关系[1]:

1.有限集:指称是有限的,如“维特根斯坦”、“包氏父子”,包括各种单称和特称语符。

2.无限集:指称在理论上是无限的或不便准确计量的,如“树”、“石头”,包括各种普通语符或抽象语符。

3.空集:指称为零,如“汉高祖自传”。

4.不定集:指称不确定,如“离地球最远的天体”。

5.模糊集:在边界语义区指称不确定,如“高”,对不同的人来说指称的范围不一样。

根据以上语符或语符组的指称性质,精确和完善问题并不是语言哲学转向自然语言分析的根本理由,即使不提出精确性和完善性问题,语言哲学迟早也会转向自然语言分析,这是由哲学性质和自然语言的初始性决定的。哲学要做什么?如果把哲学等同于自然科学或数学,用人工语言表述哲学命题是充分的,但这样一来哲学问题事实是不存在的。如果把哲学看成是一种终极解释活动,一种最基础性的思维活动,一种追问普遍范畴的活动,那么哲学的目标就是追问一切科学的基础问题和方法论的合理性问题,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哲学拿什么语言来展开终极解释活动,当然不能靠人工语言,因为所有的人工语言都是通过自然语言来定义的,人工语言肯定不能充分表述哲学命题,自然语言是最初始的元语言,于是哲学的语言最终只能回到自然语言。我认为这是语言哲学必须转向日常语言的最强理由。即使把哲学看成是科学的先驱,这个最强理由也是成立的。我们还可以给出一些较弱的理由。哲学命题需要哲学家和智慧者来分享,要分享就需要通过自然语言来传递,否则只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沉思和个人的言外之意,从这种意义上说,哲学命题表述的元语言不能独立于自然语言。各层面的文化经验活动都要由语言来组织,哲学活动也不例外,从这种意义上说,表述哲学命题的元语言也不能独立于自然语言。我们说自然语言是最初始的元语言,这意味着不仅各层面的文化经验活动要由自然语言来组织,而且所有人工语言最终都要由自然语言来解释和定义。反过来,人工语言就很难解释和定义自然语言。有时候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需要一些形式化的语言符号来解释自然语言的一些重要概念,使自然语言的一些概念更明晰或加快思维的速度,比如符号逻辑∪、∩可以对自然语言的“或、且”作更严密的解释,微积分符号系统可以使运算更快、使思考更精密,但这些人工语言符号必须事先经过自然语言的解释和定义。人类各个层面的思维活动是否都依赖了语言,现在还不太清楚,但思想的表达和交流肯定要依赖自然语言中的范畴框架。

二、自然语言解释的内部循环

自然语言本身没有标记来区分对象语句和元语句,因此自然语言中必然会存在哲学家经常提到的语义悖论。比如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是错的”。无论断言这句话是真还是假,都会产生矛盾。如果断言这句话是真的,那就等于承认这句所断言的内容是真的,那这句话就是错的,因为这句话的内容是在断言这句话是错的。如果断言这句话是假的,就等于承认这句话没有错,那么这句话就是真的。产生悖论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区分对象语言和元语言,“这句话是错的”既是对象语言,又是元语言。

由于自然语言是最初始的元语言,解释和分析自然语言的规则和意义就只能靠自然语言本身,这就会造成自然语言自身解释的内部循环。自身解释内部循环是指:在一个自然语言系统中,如果充分系联各种定义和解释,最终会出现被定义项出现在定义项中。这种内部循环是违反形式逻辑和公理系统的,但在自然语言中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把自然语言中的某些语符看成是对象语言中的语符,另一些语符看成是元语言中的语符,我们似乎可以用元语言中的语符来定义或解释对象语言中的语符,如表1。

表1元语言因子对对象语言的解释对象语言元语言元语言……元语言

因子1因子2因子n

人动物会语言…………

树非动物生物…………

狗动物不会语言…………

杀引起死…………

从理论上说,我们似乎可以给每个对象语言中的语符一个完美的元语言定义,一个语符不过是一束元语言因子的集合,但是这里的实质是容易看出来的,这只不过在对象语言和元语言之间建立了一套对应关系。拿表中对象语言的“人”来说,可以定义成“动物、有语言”,但“动物、有语言”这些元语言成分,并没有得到解释,如果再以汉语中的其他成分来定义“动物、有语言”,最终会进入内部循环。如果把自然语言中的规则分成对象语言规则和元语言规则,那么元语言规则通过什么解释?也会出现规则解释的内部循环。

自然语言自身解释的内部循环性可以在词典释义中观察到,比如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现代汉语词典》所作的解释:

高:从下向上距离大

上:位置在高处的

下:位置在低处的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

否:表示不同意

是:对,正确

对:相合,正确,正常

正确:符合事实

符合:相合

以上定义均存在间接循环。通过系联很容易观察到间接循环本质上也是直接循环。比如上面第一对实例,“高”的定义项中有“上、下”这两个词,把这两个词的定义代入“高”的定义,就有:

高:从下向上距离大高:从位置在低处向位置在高处距离大

通过这种代入,可以发现定义中包含了“高”这样的被定义项。

被定义项和定义之间的根本关系就是对象语言和元语言之间的关系,既然词典中可以找到大量被定义项被包含在定义项中的实例,说明词典不能有效地区分对象语言和元语言,或者说词典中包含了自然语言解释的内部循环。语法手册的道理在这方面和词典一样,也包含了自然语言规则在解释上的内部循环。

上个世纪60年代的生成语义学派曾经想把自然语言语句的解释基础建立在语义表达式上,并进一步通过词项分解(lexicaldecomposition)来描述语义表达式[2],认为下面语句的语义表达式是相同的:

(1)JohnkilledBill

(2)JohncausedBilltodie

(3)JohncausedBilltobecomedead

(4)JohncaasedBilltobecomenotalive

麦考莱(McCawley)的做法实际上也涉及到了元语言问题,因为哪些词项不可以分解,哪些词项可以分解,本质上是在规定对象语言和元语言。我们可以把以上各句的元语言解释过程表述如下表2。

表2元语言解释对象语言的过程对象语言元语言描写方式

killcausetodie

diebecomedead

deadnotalive

这里的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关系是有层次的,kill只是对象语言中的语符,所以只在对象语言一栏中出现,die和dead既是对象语言中的语符,也是元语言中的语符,所以在对象语言和元语言两栏中都出现,alive、cause、become、to则都只是元语言,只在元语言一栏中出现。类似alive这样的元语言语符,怎样解释和定义?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查阅《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就会发现alive的解释是notdead,这里又出现了内部循环。可见,生成语义学的语义表达式建立在哪个语义层面上,用哪些语符作语义表达式,哪些语符可以分解,哪些不可以分解,都不能回避内部循环问题。

波兰逻辑学家塔斯基(A.Tarski)认为语义悖论可以通过抽象语言来解决,他认为语言是分很多级的。[3]我们再用上面的“这句话是错的”这一实例来分析塔斯基的观点。如果“这句话”指的是“雪是白的”,我们可以有:

(5)雪是白的

(6)A是错的

(7)B是错的

(5)是对象语句,(6)是(5)的元语句,(7)又是(6)的元语句。通过这种语义层级的区分,就不会产生悖论。塔斯基的语言层级思想能够解释语义悖论产生的根源,但不能否认自然语言自身解释的内部循环问题,因为要对(7)语句有所断言又会追问到更多的抽象语句,最终形成自然语言解释的内部循环。

三、核心语符和核心规则的获得

尽管对自然语言的解释存在内部循环,但有文字的民族学习语言确实充分利用了词典和语法手册,而对词典和语法手册的描写借助的都是自然语言,因此自然语言正在被自然语言陈述着,自然语言释义的内部循环性仍然是有价值的。

那么人们解释或定义自然语言中的一个语符或一条语法规则是靠什么呢?哲学家解释或定义一个概念或一条陈述是靠什么呢?应该是靠母语中的核心语符和核心规则。人类把自然语言作为母语来学习,首先需要掌握核心语符和核心规则,然后通过核心语符和核心规则定义和解释非核心语符和非核心规则。获得核心语符和核心规则这个过程不是通过定义和解释来完成的,即人类不是通过某种比自然语言更初始的元语言来学习自然语言的。人类掌握母语中的核心语符和核心规则有两个基本过程:第一,获得一批言语片段的指称和用法。第二,从这些言语片段中提取有限的语符和规则。第一个过程是一种反复刺激的过程,儿童不断听到“老鼠、老鹰”这样一些和生活行为最密切的言语片段,不断看到这些片段所指称的事物和事件,就获得了这些言语片段的语音形式以及这些语音形式所指称的意义。这个过程和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提到的行为刺激理论[4]以及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所提到的意义即用法有关系[5]。维特根斯坦说:教孩子说话靠的不是解释或定义,而是训练。[5]但布龙菲尔德和维特根斯坦重点在解释意义是什么。从元语言来源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意义来源不仅和用法有关系,而且和指称有关系[6],即这些言语片段的意义是在反复使用和指称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通过定义或解释形成的。

通过分布和指称获得部分言语片段的意义,这只是言语习得的第一步。母语者不可能记住每一个言语片段的用法,因此仅仅获得部分言语片段的用法是不够的。自然语言不是若干言语片段的堆积,而是通过有限的规则和语符生成无限的言语片段。[7]当儿童通过第一个过程获得若干核心言语片段后,就需要通过一些方式获取有限的语符和规则,这就是单位和规则的还原过程。

根据我们近年来的初步研究,人类获取母语中的核心语符和核心规则的过程基本上是在部分言语片段的基础上通过平行周遍对比原则展开的,不是靠定义或解释展开的。[8]让我们再从元语言的角度观察一下平行周遍分析的过程。考虑下面的言语片段,见表3。

表3言语片段平行周遍对比表123

老李老虎老板

老张老鹰老手

老刘老鼠老实

通过对比容易看出,第1列对比关系是平行的。第2列的第2个成分是和动物有关的语素,我们说第2列的对比关系也是平行的。第3列的“板、手、实”很难找到共同特征,我们说第3列的对比关系是不平行的。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平行性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被替换的部分具有平行特征。第二,在被替换部分保持平行特征的前提下,组合关系平行。第三,整个组合在分布上平行。上面第1、2、3列满足这三个条件,第3列的对比实例不满足这三个条件。

在上面的对比中,尽管第1、2列都满足平行对比的条件,但有很大的区别,“老李”所在列的平行关系可以周遍到每一个单音节姓氏语素,“老虎”所在列的平行关系却不能周遍到每一个单音节姓氏语素。我们说“老李”所在列的对比不仅平行,而且周遍,而“老虎”所在列的对比只平行,但不周遍。依据“老张、老李”这样的实例,汉母语者能够通过平行周遍对比概括出下面的核心规则:

所有单音节姓氏语素放在‘老’的后面,整个语素组表示尊重。

这一规则说明“老张、老李”这样的言语片断可以推导出来,可以被“老、张、李”等更小的言语片断定义。“老虎、老鹰、老鼠”这样一种平行关系已经显示出一定的规则性,我们可以从字面上推导出这些言语片段的语义,但由于这种关系不具有周遍性,我们无法预测哪些单音节动物语素可以和“老”组合,哪些不能,因此这类组合方式不能无限制地类推,可以说“老鼠”,但不能说“老兔”。

从“老X”的分析看,母语为汉语者可以把语素组分成3种类型:

1.不规则语素组。如“老板、老手、老实”。这类语素组既不平行,也不周遍,语素组的意义不能从成分和组合关系上得到解释,这类片断都必须看成具有初始性质的核心语符。

2.解释性规则语素组。如“老虎、老鹰、老鼠”等。这类语素组平行但不周遍,其意义可从成分和组合方式上得到解释,但不能根据这种组合方式无限制地生成新的平行语素组,不能说“老兔、老鸭”,这类片断也应该看成具有初始性质的核心语符。

3.生成性规则语素组。如“老李、老张、老刘”等。这类语素组既平行且周遍,其意义不仅可以从成分和组合方式上得到解释,还可以根据这种组合方式无限制地生成新的平行语素组,这类片断不是核心语符,是语符组合。语符组合的成分如果不能再进行平行周遍对比,是核心语符。

解释性规则语素组和生成性规则语素组的区分旨在说明,语言的理解过程和生成过程并不一样,生成过程比理解过程要求更严格的条件。理解过程只需要平行的条件,生成过程不仅需要平行条件,还需要周遍条件,因此以上3种语素组的语言行为机制是不一样的,如表4所示。

表4语素组语言行为机制对比表不规则解释性规生成性规

语素组则语素组则语素组

理解过程记忆规则规则

生成过程记忆记忆规则

言语片段老板老虎老刘

判定原则不平行平行不周遍平行周遍

语符性质核心语符核心语符语符组合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发现生成规则比发现解释规则要困难得多。要听懂言语片段,只需要解释规则,要说出正确的言语片段,需要生成规则。从理解的过程看,解释性规则语素组和生成性规则语素组是一类,不需要记忆;不规则语素组是另一类,需要记忆。从生成过程看,生成性规则语素组是一类,不需要记忆;不规则语素组和解释性规则语素组是另一类,都需要记忆。从元语言所要求的初始性质出发,不规则语素组和解释性规则语素统称为核心语符。

从以上平行周遍原则可以看出,人们获得母语中核心语符和核心规则的最基本方式并不是通过定义或解释,而是通过观察部分言语片段的用法(分布)和指称以及对言语片段进行平行周遍对比。人类习得母语核心语符和核心规则的过程或许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或依赖了其他一些条件,但肯定不是通过其他元语言的定义和解释,这是一个可以观察到的事实。

在自然语言内部循环解释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核心语符和核心规则定义非核心语符和非核心规则,核心语符和核心规则构成了自然语言中的元语言核心,而核心语符和核心规则的获得最终是通过言语片断的用法(分布)和指称以及对这些片断的平行周遍对比。至于哪些是核心语符和核心规则,哪些是非核心语符和非核心规则,一般情况下容易体会到,但如果要追问一个严格的条件或界限,现在还没有办法回答,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可能涉及认识论中的某些根本原则。

核心单位和核心规则的获取来自于平行周遍对比,而平行周遍对比从根本上说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这就会伴随不完备性。不过自然语言也不像人工语言学派认为的那样,可以被人工语言取代。自然语言是最初始的元语言,这是自然语言无所不表述的强大功能决定的,也是自然语言核心规则和核心语符的获取方式决定的。维特根斯坦把自然语言比成游戏[5],索绪尔把自然语言比成符号系统[9]。从元语言的角度看,这些比较都不是很贴切的,都忽视了自然语言的初始性,因为自然语言以外的任何一种游戏或符号系统被禁止后,人们都可以继续思考和交流,而一旦自然语言被终止或抛弃,人们将无法思考和交流。语言比游戏和符号系统更为初始。语言哲学家应该充分比较不同的自然语言,深入分析自然语言,确定核心规则和核心语符,充分描写核心规则和核心语符,比较不同语言之间核心规则和核心语符的差异,找出完备性和不完备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表述功能完备的、基于自然语言的元语言。从这个角度看,人工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都有合理的价值。语言分析不应该仅仅限于日常语言学派所做的语符分析,还应该包括规则的分析,语言哲学的语言分析根本目标不是精确性分析,而是完备性分析。通过完备性分析充分认识自然语言在哪些方面是完备的,哪些方面是不完备的,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为了建构一种完备的元语言需要在哪些方面对自然语言进行人工补充。在分析和建构方面,对自然语言的分析更优先,因为自然语言是最初始的,从自然语言中获得的元语言规则更容易被母语者接受,更反映母语者认识活动的原型。

【参考文献】

[1]陈保亚.二十世纪语言哲学语言观的分析[J].哲学研究,1997(3).

[2]MCCAWLEY,J.LexicalinsertioninTransformationalGrammarwithoutdeepstructure[M].Papersfromthe4thregionalmeeting,ChicagoLinguisticSociety,1968.

[3][波兰]塔斯基.真理的语义学概念和语义学的基础[M]//语言哲学名著选辑.肖阳,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4][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袁家骅,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英]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陈嘉映,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陈保亚.论意义的两个来源和语言哲学的任务——从语言游戏规则和单位的还原说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7]CHOMSKY,N.AspectsoftheTheoryofSyntax[M].Cambridge:MITPress,1965.

然的成语篇8

关键词:汉语 英语 修饰语 语序

近些年,在我国学术界竞相套用西方当代语言学理论进行汉语研究的同时,汉英语言的对比研究也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不过,学者们的汉英语言对比基本上局限在将汉语和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异同作A、B对比上,仅仅局限在对汉英语言各方面异同的描写上,而很少深入探讨汉英语言差异形成的原因,显然这种汉英对比做得还远远不够。当然,由于汉语和英语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各方面差异形成的原因也是不同的或不尽相同的。这里我们试图从民族心理的角度,结合社会历史因素,探讨一下汉英修饰语的位置差异形成的原因。

我们知道,现代汉语和英语中的陈述句的主体语序是相同的,都是主语在前,谓语和宾语在后,这是自然语序(Natural Order),但修饰语(主要是较长的定语和状语)在这两种语言中的位置往往相反,汉语中的修饰语通常放在中心语的前面,而在英语中,修饰语,特别是由短语或从句充当的较长修饰语,通常放在中心语的后面。下面我们先通过几个典型例子来做个对比,然后探讨汉英修饰语位置差异形成的原因。

(1)Although Henry Ford built his first handmade car in 1896,he made no real progress in developing the automobile until 1903.

这是一个复句,在前一分句中,先说“亨利·福特制造了他的第一辆手工汽车”,然后再说时间状语——“在1896年”;在后一分句中,先说“他没有取得真正的进展”,然后再说范围状语——“在发展汽车方面”,最后说时间状语——“直到1903年”。在两个分句中,状语都放在了中心语的后面,并且时间状语放在了句末。而在汉语中,状语都要放在中心语的前边,并且时间状语要放在句首,所以这个句子翻译成汉语就是:

尽管早在1896年亨利·福特就制造了他的第一辆手工汽车,但直到1903年,他在发展汽车方面才取得真正的进展。

(2)The great ship,Titanic,sailed for New York from Southampton on April 10th,1912.

这个句子翻译成汉语是:

1912年4月10日,巨轮泰坦尼克从南安普敦驶向纽约。

英语把地点状语和时间状语都放在了中心语“驶向纽约”的后面,同时将时间状语放在了句末。这与汉语正相反。

(3)He was knocked down by his opponent.

这个句子翻译成汉语是:

他被他的对手击倒了。

英语先说“他被击倒了”,然后再说出中心语“被击倒”的主动者状语——“被他的对手”。这与汉语正相反。

(4)He is taller than you.

这个句子翻译成汉语是:

他比你高。

英语先说“他比较高”,然后再说出中心语“比较高”的对象状语——“比你”。这与汉语正相反。

(5)The gorilla was riding a bicycle like a man.

这个句子翻译成汉语是:

那个大猩猩像人一样骑着自行车。

英语先说“那个大猩猩骑着自行车”,然后再说中心语“骑着自行车”的方式状语——“像人一样”。这与汉语正相反。

(6)The child killed a mosquito with a magazine.

这个句子翻译成汉语是:

这个孩子用一本杂志打死了一只蚊子。

英语先说“这个孩子打死一只蚊子”,然后再说中心语“打死”的工具状语——“用一本杂志”。这与汉语正相反。

以上是英语状语后置的例子。

在英语中,比较长的定语,也就是由短语或从句充当的定语一般也要放在中心语的后面。这也是与汉语不同的。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7)The train filled with travelers began to leave the town.

这个句子翻译成汉语是:

这列满载着游客的火车开始离开这座小镇(即:从这座小镇出发了)。

英语先说“这列火车”,然后再说中心语“火车”的定语——“满载着游客的”。这与汉语的语序正相反。

(8)The Stone Age was a period of history which began in approximately 2 million B.C.Its name was derived from the stone tools and weapons that modern scientists found.

这两个句子翻译成汉语是:

然的成语篇9

关键词:"然后" 话语标记 功能

一、引言

话语标记语是在话语层面表现话语前后单元关系的词或短语,它标示话语结构,对话语的理解起着导向的作用。Schiffrin(1987)给出的定义是:话语标记语是指说话人用来表示言语(或文本)的后承单元,是如何与当前的话语状态相联系(即形成连贯关系coherence relation)的一类语言手段。随着“然后”的高频使用,在会话中已出现了标记化倾向。“然后”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的功能复杂,其话语标记功能越来越受到研究学者的重视。

二、“然后”的基本语义及语法功能

纵观汉语的发展,古汉语中的“然”与“后”经过了不断融合的过程在魏晋时期逐渐凝结成了“然后”一词,使用至今已经有数千年历史。参阅各类词典,“然后”一词的词性在各类词典的标注中并不完全相同。在《精选英汉汉英词典》之类双语类词典中,“然后”大多被定义为副词;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之类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然后”大多被定义为连词。然而,在实用型词典如《应用汉语词典》中,“然后”则大多被定义为连词兼副词的兼类词。

根据屈承熹(2005)所说,现代汉语中真正意义上的连接词除去“和”、“跟”、“与”、“同”等,其他所谓连接词其实同时也是副词,大多数的连接词的连接功能都是由副词衍生而来的。基于此及对“然后”相关语料的考察,本文将“然后”归为兼类词,其基本语义及语法功能表现在:

1.“然后”表示关联

“然后”可作为关联副词。副词在句子可以存在于句首亦可以存在于主语和动词之间。一般来说,位于主语和动词之间的副词修饰作用要强一些,而位于句首的副词连接功能更强。“然后”在汉语的使用中属于句首副词,有很强的连接功能,起到了一定的关联作用。例如:

(1)你先看看,然后提提意见。

(2)现在呢,先到办事处吃午饭,然后洗洗澡,睡个午觉。

在这两个例子中,“然后”都是属于句首副词,在句中作状语,与此同时,“然后”之前常常有“先”与之照应,由此构成“先……然后”这样的短语。它在例句中标明了前后两个动作的先后关系,连接了上句和下句,有很强的连接功能。

2.“然后”表示条件

“然后”作为连词可以表示条件,连接的条件句不但是一先一后的两件事,而且往往含有有前一件事的发生才有后一件事的意思。例如:

(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韩愈:杂说四)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礼)

在例(3)中,“然后”连接了一先一后两个句子,同时“然后”表明“世有伯乐”是“有千里马”的前提条件。在例(4)中,“然后”作为条件,表明有“学”才有“知不足”,有“教”才有知困。

3.“然后”表示顺承

“然后”作为连词,主要的功能在于连接,表示顺承是“然后”一词的基本语义。

(5)子生三年,然后免於父母之怀。 (论语・阳货)

(6)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 (韩愈:原道)

在例(5)中,“然后”表示顺承之义,在这里是表示时间上的顺承;在例(6),“然后”所表示的顺承之义则是事理上的顺承。

三、“然后”语义扩散及语法功能

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然后”的典型意义已经十分虚化、语义扩散,常常位于句子之外,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1.“然后”本义的保持

(7)学生甲: 我们把五颜六色的便利贴放在桌上,然后学生可以在上面写上自己想说的话,这样能更吸引学生们来。

学生乙: 这个主意好!

在这个对话中,“然后”作为连接词,连接了前后两个小句,起到了承接两个小句的作用,仍然保持其本意。不仅如此,“然后”在表示承接义的时候往往可以和“首先”与“其次”相搭配构成句子的统一。例如:

(8)商家: 您不必把电视媒体找来的嘛?这个事情完全是可以商量的啊。

顾客: 当然可以商量。但是首先你们得承认是你们的失误造成的,其次,再公开赔礼道歉,然后呢,要赔偿我们的损失。

2.“然后”表示添加

“然后”表示添加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并列关系。这种连接关系往往是说话者在说完前面的话后,又补充说明一些新的情况。例如:

(9)主持人:三号是非常时尚的组合,然后每个女孩子都很漂亮。

(10)甲:怎么样嘛?这个学期的成绩考得好不?

乙:这个学期就没考好,英语85,然后数学70,然后语文85。

在例(9)中,主持人所说的前后两个小句并没有承接的关系,事实上是一种并列的关系,“然后”可以换成“同时”或“与此同时”,也可以直接删去,并不影响句子的连贯和句子的意思。例(10)中的乙其实是在列举他自己的各科考试情况,前后同样没有关联。

3.“然后”表示因果

“然后”一词既可以连接表示原因的小句,又可以连接表示结果的小句,在句中相当于“因为”和“所以”。例如:

(11)女生甲:你怎么没穿你自己的鞋子啊?

女生乙:我穿那双拖鞋会打湿脚,然后我穿了陈红的鞋子。

(12)女生甲:你现在是去贵州电视台啊?

女生乙:嗯。我昨天接到那边来的电话通知说是初试通过了,然后我不是英语四级六级都过了么,所以他们就给了我复试的机会。

在例(11)中,“然后”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动作的先后,还表示因果关系,女生乙的话中,前一句小句说明了原因,“然后”相当于“所以”,所连接的后一句小句表示的是前一句小句所导致的结果。而在例(12)中,女生乙的话中,第一句小句表示的是结果,“然后”在句中表示原因,此时相当于“因为”,其后所连接的第二句表示原因,与此同时第三句小句又是由第二个小句所导致的结果。

4.“然后”在口语中的新用法

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然后”在口语会话中不断的演变,高频度的使用使得“然后”一词在汉语口语中出现了很多新的用法。例如:

(13)某男生:当年某MM给我打电话,哭着说‘我现在的男朋友说咱俩其实最合适。’我安慰她说‘别听他的,他胡说八道……’然后,她把电话挂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这个例子中,第一个“然后”是其本意表示承接,其后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本身是没有含义的。类似的表达还有“然后的然后”、“没有然后”、“然后之后还是然后”等。近年来,这样的用法在口语中和网络小说中使用得很普遍,。除此之外,“然后”在口语中往往和“知道”、“明白”、“了解”、“相信”等动词相搭配凝固为“然后你~吗?”的句法结构。

四、“然后”的话语标记功能

“然后”在保持其顺承义的基础上,语义扩散,同时在口语中还形成了新的用法,由此“然后”的语法功能逐渐的泛化语义逐渐的弱化,词汇意义逐步衰减,标记意义逐步增强,“然后”已经弱化成为没有真值义的话语标记。其话语标记功能表现在:

1.设立话题

在会话中,说话者往往会将已经存在的一个谈论对象作为话题,其后的话语围绕这个话题而展开。例如:

(14)甲:然后呢,他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就是这个店铺,然后这个店铺呢,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收益。这以后呢,他自己开了一个杂货店,一个人供儿子读书上大学。

在这个例子中,第一个“然后”引出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店铺”,第二个“然后”再进一步将“店铺”这一谈话对象设立为话题,后面的话语都是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的。

2.持续话题

在话语过程中,说话者可能会出现思维发散、中断及滞后等现象,从而导致原本的话题中断、停止等。例如:

(15)孟佩杰:那个平时不是什么也比较紧张,然后就是说看怎么能还一下钱,然后怎么怎么弄一下,反正那笔钱,反正是先紧着我妈吃,吃了然后再交房租。

这是一段访谈录音,受访者在访谈过程中就出现了思维滞后的现象,因此言谈中用了很多的“然后”来衔接原话题的陈述,将话语结构延展开来以完成话题。

3.修补话题

在话语中,“然后”可以用来补充正在进行的话语,从而深化原有话题的陈述。

(16)赵春雷:哪个铁路局在用这些车的时候,它要集中平常可能都不是干客运的人员,也要把他们进行一些专门的培训,然后我们的一些个干部带领这些人员也来春运的旅客列车的担当,这样的一些工作,能够利用的,能够调集的力量都全力以赴,来保证春运的开行客车的要求。

例(16)同样是访谈录音,“然后”之前的句子只是稍作停顿,说话者用“然后”来表明其后的句子是对之前说的话的补充,是前一话题的延续。

4.转换话题

在较长的会话中,话语一般不受单一话题的掌控,往往会伴随着话题不断转换。

(17)某女:后来我们一合计,就是我们整个儿汽车公司吧,是,那车辆很少,是几辆车呀,嗯,然后呢,就从南京调过来一拨儿老司机,才建的车。一开始是三十几辆车,效益也不怎么好。

在例(17)中,“然后”将一个话题转换到了另一个新的话题,在句中停顿之后,终止原来的话题,开启了新的话题。

5.接续话题

对话双方在进行会话交流的过程中,说话人与对话人之间要进行一种交流互动,从而使起到交流互动的效果。

(18)甲:今天下午我们还有很多安排。

乙:有些什么事啊?

甲:教室要提前布置好。

乙:喔。

甲:然后要买座谈会时需要的瓜子糖果之类的。

乙:嗯。

甲:然后还得调试好音响,以防临时出状况。

在甲乙的对话中,从表面上看,甲开启了新的话题,但事实上是延续之前的话题。乙的回应并未打断甲,因此只能将乙的回应看作是过渡,对话的整体性并未被破坏。

五、结论

话语标记语在对于话语的理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然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然后”语义语法功能的考察和分析,我们得到这样的认识: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然后”一词功能发生泛化,语义发生弱化,除了保持其本意外,同时成为了一种话语标记,不再表明前后的语义关系,而是弱化为没有真值义的标记词,是语篇中保持信息流动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1004. An introduction to G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

[2]Hopper, Paul J. & Elizabeth Traugott. Grammaticaliza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3]Shiffrin, Deborah. Discourse Marker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4]吕叔湘. 中国文法要略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44

[5]吕叔湘主编. 《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语法要点”部分). [M] 商务印书馆,1980

[6]沈家煊主编. 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然的成语篇10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语料库;参数调整;语音合成;时域平滑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语音合成方面,合成语音的清晰度目前已不成问题,自然度是听众接受这项技术的主要障碍,因此进一步提高合成效果的自然度是语音合成一个急待解决的研究内容。由于在模型的精确度方面的原因,以前的合成器都难以有效地合成高自然度的语音,而基于原始语音库的波形拼接合成在实现高自然度的合成系统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波形拼接合成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输入文本分析得到的信息,从预先录制和标注好的语音库中挑选合适的单元,进行少量的调整(也可以不进行调整),然后拼接得到最终的合成语音,其中用来进行单元挑选的信息可以是前端分析得到的韵律文本,也可以是生成的声学参数(比如基频、时长和谱参数),或者两者兼有。由于最终合成语音中的单元都是直接从音库中复制过来的,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保持了原始发音人的音质。文献[1,2]研究了基于大语音语料库的波形(最大的语音基元为句子,最小的语音基元则为音节)拼接式语音合成技术。虽然,大语料库合成系统的合成语音的音质和自然度都相当不错,尤其针对一些特定领域的应用,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内在的缺陷和不足。由于语音库很大,使得语音库制作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周期也很长,合成系统的合成语音比较单一。

为了在容量最小的语音语料库基础上,较高自然度地合成出所有维吾尔语文本,本系统采用了基于音素基元的小样本波形拼接合成技术,并有效地利用参数调整合成算法、时域平滑算法、波形单元挑选算法,提高了合成语音的自然度。本文所研究的基于音素波形拼接及特征参数调整的语音合成技术成功填补了维吾尔语音合成技术领域的空白。

本系统首先从维吾尔语常用的单词和句子里面切割出来的单音素和双音素的语音来建立语音语料库。系统收到维吾尔语文本后,分析收到的文本并利用单元挑选算法把它分割成相应的音素序列,并从语音语料库中选取适当的语音数据,并对拼接单元的语音信号的基频、时长等特征参数进行调整,生成包含与收到文本对应的语音数据声音文件,合成语音的同时利用时域平滑方法对拼接点的语音参数进行调整,输出自然连续的语声流。系统的总体流程如下:

2 语音语料库的建立

2.1 单音素语音语料库

维吾尔语语音的最小组成单位是音素,音素有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在32个字母中有8个元音字母,24个辅音字母。单音素语音语料库是由32个维吾尔字母所对应的音素声音组成的。我们首先研究维吾尔语的特点,积累了维吾尔语常用的,用得最频繁的特定单词,然后考虑音素的拼接问题,并反复测试合成出来的结果,取出了适当的维吾尔音素。同时检测并收集了每个音素在不同上下文环境下的特征参数。

2.2 双音素语音语料库

由单音素语料库来合成语音时,因为元音和辅音拼接的地方不顺,很容易加噪声,严重影响合成语音的效果。通过实验结果,我们意识到应该考虑每一个元音跟前后辅音的连接情况,所以我们建立了双音素语音语料库。双音素语音语料库是8个元音字母(用N表示)前面有24个辅音字母(用M表

3 拼接单元的参数调整

在实际语流中,同一个音素单元在不同上下文环境下(比如前后音素类型,属性等)会产生不同的发音变体,因为每个音素所处语境和位置等不同,则它们的音高、音强和音长分布模式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果收集各种语境下的音素来建立语料库并合成语音的话,语料库的容量会变得很大。而我们的目的是在不把语料库的容量变大的条件下,提高合成语音的自然度,所以我们选择利用参数调整算法。首先我们积累了语料库中的每一个音素在不同上下文环境中的基音频率、时长以及谱参数特征参数,并利用STRAIGHT参数合成器。STRAIGHT(Speech Transformation and Representatlon using Adaptive Interpolation of weiGHTed speetrum)(Kawahara 1997;Kawahara,Masuda-Katsuse etal01999)是一种针对语音信号的高性能的分析合成算法,它通过对语音短时谱进行时频域的自适应内插平滑来提取去除基频影响的语音信号精确的谱包络,并能在恢复语音的过程中进行时长、基频以及谱参数的灵活调整。我们设计了相对调整算法,在频谱到语音的合成过程中,参考收集的特征参数并对拼接单元的语音信号的特征参数进行调整,尽量使拼接单元的参数保持一致,合成语音协调发音。

4 分析文本并单元挑选

对输入的文本进行分解单元时,首先把输入的文本分解为单词,然后把每一个单词分成相应的音素单元序列。维吾尔语是一个复杂的声调系统,维吾尔语语音的最小组成单位是音素,最小发声单元是音节,一个音节是由元音和零至三个辅音构成的。在现代维吾尔语中音节有6种常用组合结构。如果我们用字母“V”来代替元音字母,“C”字母来代替辅音字母。那么音节形式是:

除了以上6种纯属维吾尔语标准音节格式以外还有一些从其他语言中引进的音节格式。有以下5种:

b)如果单词是多个音素组成的,分成双音素序列,在双音素语音语料库中取出相应的语音数据。分解音素单元的时候,首先尽量分解较大的单元,然后分解较小的单元。

c)如果双音素在语料库中不存在,判断这个双音素肯定不是一个元音和一个辅音组成的。比如分解ABB型,BABB型,BBA'型,BBAB型,BBABB型,BAA型和BAAB型音节的单词时,音节的前、后、中都有两个辅音BB或两个元音AA组成的双音素,所以语音语料库中找不到对应的语音数据,此时把这些双音素又分解成单音素,分别从单音素语音语料库中取出相应的语音数据。单元挑选算法流程图如下所示:

分解后的音素序列是:f,r,ro,on,n,t。

5 合成部分的实现

合成部分的主要工作包括:分析文本,单元挑选,语音波形选择,拼接单元参数调整,拼接点平滑,生成声音文件等部分。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系统收到维吾尔语文本后,分析收到的文本,并利用单元挑选算法把收到的文本分割成相应的单音素和双音素序列。

(2)语音语料库中取出音素序列对应的拼接单元后,首先对拼接单元进行参数调整,然后创建一个新的声音文件,把调整后的语音数据按照收到的顺序写到声音文件里面,产生一个与输入的文本对应的、独立的声音文件。

(3)对拼接单元进行合成时,两个拼接单元连接的地方,尤其是拼接点处有元音(因为元音和辅音的音强差别比较大)的地方不一致,存在音高跳变的现象,从而产生噪声。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系统设计了相应的时域平滑算法,合成语音的同时,检测拼接点两边的语音信号并自动检测出样本值相同的采样点,去掉存在跳变的地方,从而减小噪声,尽量使拼接点两边保持一致,进一步改善合成语音的音质。进行平滑前和进行平滑后的拼接点的语音信号波形如下:

从上面的波形可以看出对语音信号进行平滑以后,中间跳变的地方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