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美范文
时间:2023-04-08 19:0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残缺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等我赢得世界绽放微笑,
我就向你吐露我心底的秘密,
我也一直怀揣这个梦,
等着时机乍现,
你也一直期待,
等我开口,许你将来。
我们都在期待,
可等来的却不是心中企盼的,
事情越变越糟,
我如何向你开口?
这一端,我望着电脑,
落下泪来,
那一端,你抱着手机,
叹了口气。
然后,
都没说出话来。
其实,
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也许事情变成这样,
本就在意料之中吧。
我分神了,
又怎能集中精力?
篇2
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既然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既然美是残缺的,那么爱就要是完美的。——题记
有人说:“流星闪过的一瞬间之所以壮观是因为它不会停留,并且转瞬即逝,人们不会因为看到太阳而兴奋,那是因为他们早已把这当成了一种习惯。”因为短暂,所以美,同样残缺也是一种美。一个弱小少年面对残酷的现实的艰难的人生,以其超越常人的顽强毅力,在他人生起始的道路上闪耀出了一颗火花而感动。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小小年纪的他在一天平常的日子里横遭飞祸,黄土高原正在打机井。谁不小心将一个380伏特变压器横卧在公路边。六岁的小成军从旁走过,一团耀眼的电火花闪过之后,他已被击昏在地,母亲昏厥了,父亲心碎了,抱着伤残的小生命四处寻医,终于,小成军的两只胳膊从肘关节处全部被切掉。顷刻间,这幼小的生命残酷地变成了一支沉默的歌。“爸、妈,我没有了胳膊,还有腿……有眼……你们别哭。”他那颗稚嫩的心是如此的坚强,从此以后,他首先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爸妈将小勺绑在小成军的断臂上,但断臂不够长,勺够不到嘴边;用两只断臂夹勺,又十分吃力;最后,索性不再用勺筷,妈妈把饭菜盛在浅盘里,放到桌边,小成军从此就像小猫小狗般舔食……jRy亲子资源网jRy亲子资源网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刘博刚到“艺萌”时,既不会说话也不会认字,与人交流很困难,再看看他的那双断臂,老师们都认为,这会是个非常难带的孩子。刚到“艺萌”时,他很受孩子们的孤立。小伙伴们都很怕那双光秃秃的断臂,刻意地躲着他。远离父母,又没有玩伴,刘博更沉默了。
别的孩子能做到的,刘博都坚持着要学会。刘博是弱势群体中的弱者,可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对象,反而时时处处照顾着比他小的弟弟妹妹们。在生活老师李晓平记忆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刘博用那双残臂亲热地抱着哭得正伤心的小同学,还时不时拍拍小同学的后背。他们并没有言败,也并没有向命运屈服,是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扼住命运的喉咙,你会成功的!有时候,我常常在想,身体健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呀。我们能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能够听到鸟儿欢快的歌声,能说能唱,能跳能玩,多自在,多惬意啊!而在我们身边生活着一些存在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他们有的永远活在黑暗里,不知道大自然有多美丽;有的永远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从没听过小鸟欢快的叫声,比起他们我们是不是应该给知足,更懂感恩呢?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的苹果,上帝是公平的在每一个苹果上咬了一口,缺陷越大,证明上帝对你的爱越多。美是残缺的,但爱是完美的……
关爱残疾人,与爱同行!
杭州市上泗中学初二:张淑琳
篇3
关键词:残缺美;园林景观;圆明园;艺术价值
1 纵观圆明园的历史
1.1 辉煌时期的圆明园
“地灵不惜邕山湖,天题更创圆明殿。圆明始赐在潜龙,因回邸第作郊宫”。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座落于今天的北京西郊海淀,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3园组成。作为历经了5代清朝帝王的大型皇家宫苑,占地约350hm2,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m2,水域面积等于1个颐和园。它将我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质朴与欧洲园林的华贵、婉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因此,从整体布局上看,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甚至在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眼中,它是奇迹般的存在。
1.2 被烈火焚烧的圆明园
清朝咸丰10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之后,在10月6日占据圆明园。清朝守军寡不敌众,英、法军队洗劫2天后,又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骑兵和步兵团,对圆明园进行了洗劫。英国代表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到议和的先决条件。10月18日,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了圆明园,大火3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而这样悲壮的历史经历,也造就了今天圆明园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
2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以圆明园为例
在清代造园家李渔的《闲情偶寄》中,写道:“幽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拳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为了让古典园林实现缩拟自然、以小见大的造园目的,造园家们创造了借景、框景、障景、对景、漏景等古典园林特有的造景手法。这座 “万园之园”的造园艺术,可以用“因水成景、借景西山”来诠释,而这种造园手法的成功就在于“因”和“借”。
圆明园内有40处独成格局的园林风景群,也就是著名的《四十景图》,其中有一景叫 “上下天光”,俯借了“天光云影”,即站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颇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之妙。其实圆明园中大部分的造景是水景园,其中福海以大水面为中心,中央用巨石砌成3个小岛,各岛被河流隔开。但各式桥梁将它连接成一个整体,海岸有很多变化,营造出仙山楼阁的意境。
圆明园中的长春园,有一群独特的欧式景观,即西洋楼景区,它由谐奇趣、养雀笼、黄花阵、方外观、海晏堂、线法山等10余处景观组成。松柏林木、绿篱的修剪,喷水池、围墙、道路铺饰及铜塑石雕都极具西洋特色,同时,结合当时朝代的砖雕、琉璃饰件和叠石技术,使得这片欧式建筑景观独具民族化。
3 圆明园遗址的重要地位
极具欧式风格的西洋楼景观,无疑是这座皇家园林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欧洲建筑文化传入中国后第一次呈现出的完整作品,也是欧洲园林与中国园林两大体系首次结合的创造性尝试,因此,西洋楼景观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园林作品。但在1860年经历了那场劫难后,西洋楼景观对于整个圆明园,又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和特殊的价值。由于西洋楼景观多以木结构为主,所以,大部分建筑都遭受到了毁灭性的重创,以石制为主的大水法得以残存。
现如今,可以看到2根不失精致的石柱还屹立在那里,还有随处可见的残碑碎石,然而这样的西洋楼景区却有了别样的美丽,尽管历经沧桑,但洗尽铅华过后,依然独领。残存的大水法成为圆明园遗址景观的特殊标志,它既见证了圆明园曾作为“万园之园”的璀璨与耀眼,又代表了一段该铭记的历史,这场浩劫留给我们沉痛的反思。残垣断壁在这里成了一种废墟文化,是历史遗迹的独特建筑景观。而在园林景观方面,这里曾有模纹花坛等欧式造景方式,如今可以看到作为遗址景观背景存在的黄杨绿篱,群植的侧柏、油松、毛白杨等。正是这样并不完整的传承,才更完整地诠释了圆明园经历磨难后所具有的“残缺美”。
4 多角度解读“残缺美”
这座不被废墟淹没的园林艺术瑰宝,无论是专业的景观设计,还是从纯粹的艺术角度,圆明园的“残缺美”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读。残缺的部分并没有破坏事物的美好和完整,在艺术领域,传统的思维都是“圆满”是一种美,但这种美是单一的,残缺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不一样意义的美。在文学作品中,适当的留白给人以遐想,让作品本身更加丰富;篆刻作品中,会有“残变”,似乎是不完整的,但从美学角度来看,这样的处理让作品更加完整;古希腊的神庙,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正是因为它的不完整,仿佛让我们穿越了历史,领略它曾经的壮观与意义。
从建筑设计的审美来说,除了建筑本身看上去让人有愉悦甚至震撼的感受,形象表现上更可以让人体会到它所包含的历史道德等方面的价值。然而对于圆明园遗址建筑景观本身而言,本身就是磨难经历者,走进圆明园遗址,那些残垣断壁在诉说着它们独一无二的经历和意义,尽管残缺,但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我们从静止的物体上看到了生命的痕迹。
园林景观设计的审美,可以从3个角度,即形式美、园林景观营造意境及其内涵意蕴,由浅入深细细品味。植物景观的塑造正是园林景观表现的重要方面,在古典园林中,植物造景中的意境被发挥到极致。圆明园中的一景叫“武陵春色”,其中种植了大量的桃花,点缀着青松和湖石,当桃花盛开时,这里就有了世外桃源的意境。而今天的圆明园虽然再回不到当初的辉煌,但是特殊的自然条件,让这里的乡土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自然的植物群落,为鸟类和其它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本土植物群落烘托出了圆明园遗址的悲怆气氛和沧桑感,使圆明园的“残缺美”更加丰富。对于观赏者,更好地感受到它带给我们心灵深处的触动,这样的触动可以让我们铭记历史,引发我们对于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思考,这样的意义就是园林景观的意蕴美。
5 圆明园遗址研究的意义
圆明园作为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园林艺术瑰宝,无论在造园艺术还是设计手法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即使今天的圆明园我们无法亲眼目睹它曾经的辉煌与华丽,但是眼前留下的圆明园遗址,却有着独一无二的震撼力和残缺美。随着园林景观设计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于景观设计的需求不断增多,对于古典园林,我们不能盲目地照抄照搬,研究圆明园遗址景观设计,可以很好地借鉴古典园林的精髓,结合当下园林景观设计的需求,创造出更好的园林景观作品。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纪念性公园的景观设计,其中好的景观设计就像一件被欣赏的艺术品,让走进其中的人们可以铭记历史,而且无论从整体还是局部,都能引发每个人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希望在未来景观设计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更多具有真正艺术价值,符合现实需求的景观设计,这也是我们对圆明园遗址园林景观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侯仁之等.名家眼中的圆明园[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篇4
残缺与完美,听起来,似乎是一对很矛盾的词,然而静下来心来,细细品味,却愈加琢磨出二者的巧妙联系,残缺与完美,是相互依存的。可以说,残缺是完美的参照物,有了残缺的对比,才衬托出完美,所谓完美,是相对于残缺而论的。
宁静的夏夜,在望月中,感受其圆缺,起伏,月似乎也正在诉说着无奈,它无法决定自己何时圆,也无法决定自己何时残,无法按照自己的心意来改变自己的形状。人们只知在风花雪月的场合中,以它取乐,或是在心情欠佳的时候,叨扰它。然而有谁倾听过它的心声,即使自己经过多年的岁月,早已力不从心,但仍要强颜欢笑,担负起在天上为人照明,供人赏玩的责任与义务。这是一种漫长的煎熬。
人人都在追求完美,学习、工作、家庭、生活,希望可以完美顺当。期望一家人一直在一起,圆圆满满,然而,生死这一关,无论如何也不能随人愿,也正是因为有人的逝去,才更显余人的团结。总会有人死去,有人新生,世代更替,生生不息。这也是残缺与完美的不同,完美使人满足,残缺使人心疼。
篇5
小时候的邰丽华是不幸的,由于一场重病而变成了聋哑人。但她不甘就这样沉沦下去,节目《千手观音》的顺利播出使她从内心的低谷攀登到了艺术的颠峰,用自己残缺的身体叙写了美丽动人的艺术人生。
中国女孩文枝花是可敬的。当她自己身处险境时却不忘自己的职责:“请救我的游客。”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身残志坚,文枝花用不完整的身躯抒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满月固然赏心,但月牙儿何尝不美丽?阳光固然灿烂,但星辰何尝不美丽?大树固然挺拔,但小草又何尝不美丽?
残缺,也是一种美。它使痛苦者的心灵得到升华;它使寂寞者托起心灵的月亮;它使矛盾者感悟到真理。
咖啡没有加糖,是一种残缺,但这样的残缺却更容易使人尝到甜美;听不到,说不出是一种残缺,但这样的残缺才使生活更加美丽;失败是一种残缺,但这样的残缺使人更加珍惜成功的短暂美丽。
人的一生总习惯于过去,习惯于残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只有一点点弥补残缺,才会拥有美丽的人生。
上帝造人时忘记让人拥有一双翅膀,这是一种残缺,但残缺也是一种美。
篇6
——题记
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一次又一次爬起,一次又一次的流泪,一次又一次的欢笑,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一次又一次的美丽与震撼……这些,都是残奥会留给我们的回味与遐想。
我们或许没有思考到残缺意味着什么,因为我们从不曾体味过拥有残缺的苦楚;我们或许没认识到残缺的不便,因为我们不曾经历过这种不便;我们或许不知道接受残缺的过程多么困难,因为我们从未接受过这种残忍的酷刑。
开幕式上,12岁的北川女孩与“芭蕾王子”的那一段《永不停跳的舞步》感动了13亿人民的心,那400名聋哑姑娘翩翩起舞形成的《星星点灯》,更让无数世人流下了热泪,那种美丽拨动了每个人心中的弦,牵引着我们所有人的灵魂与感觉。
残奥会,一个残疾人竞技的舞台,一个残疾人展示顽强的舞台,一个残疾人对抗命运的舞台。它,催人落泪;它,令人心醉。
残奥会的动人之处是克服困难的勇气,是挑战生命的决心,是直面人生的坚强。
残奥会,我们更加注重比赛的过程和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以及运动员们永不言弃的精神与努力。
奥运会,一个使全球人民疯狂的体育盛会,然而,残奥会,一个让全球人民感动肺腑的梦境。
残奥会,是你,让我们关注他们,让我们脱去冷漠的外衣,让我们领略来自残缺的力量和它震撼人心的美……
观看残疾人比赛,心中充满了敬佩之情,完全没有肆无忌惮的呐喊和欢呼,他们大多是发生了不幸的意外之事而身体残疾,他们战胜了身心的创伤!经受了心灵上的洗礼,不屈不挠,勇敢顽强的站了起来!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只是他们选择了不抛弃、不放弃、不怨天尤人。所以,他们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飞过了绝望,看到了所有的梦想都在灿烂地盛开。
她,看不见这世界的缤纷与美丽,却用一双洁白的羽翼,向那梦想的制高点飞去,在她飞过终点的那个瞬间,我仿佛看到了数以万计的七彩光环围绕在她的周围,她让世人看到了最美的跑者。她,就是夺得北京残奥会T11级金牌的盲人姑娘吴春苗。
24年,这对于一个残疾运动员来说是多么漫长,可是,她却坚持了下来,13个假肢见证了她的努力与拼搏,她有着“乒坛皇后”的美名,却在半百之年依然奋斗在球场上,她就是张小玲,一位在乒坛实现五连冠梦想的传奇人物。
“超越、融合、共享”,运动员们用他们的行动完美地诠释着残奥会的理念。残奥会告诉我们残缺不是耻辱,它让残疾朋友们获得了同健康人一样的权利,残奥会让我们看到了人的潜能无限,人可以多么坚强;残奥会将那些平常隐藏着的美德发掘,告诉我们残疾人朋友多么可爱,多么优秀,多么完美!
关注残奥,关注生命,关注完美。
关注残奥,铭记英雄。
篇7
昙花,如同夜间雪白的精灵,散发着沁人的幽香,有谁会说她不美呢?可他只会用那短短的一瞬来展现她生命的美丽,这对我们来说亦是一种遗憾,只能欣赏到这刹那的芳华,可正是这一份缺憾让我们铭记昙花这清雅的身姿,正是这份残缺让昙花短暂的生命大放异彩。
蝴蝶,拥有多么绚丽的色彩,多么轻盈的舞姿,温暖的阳光下,万花丛中拿摇曳生姿的倩影仿若挥着仙女棒的仙子,为大地更添一点生机。但成为蝴蝶的过程是痛苦的,蝴蝶的前身是丑陋的。当毛毛虫扭动着黑黝黝的身躯满足的咬着嫩叶时,多少人鄙弃它们,但他们默默的忍受着,还要躲避天敌的袭击,在经历一季的蕴存后成茧,最后在经历剧痛之后,破茧成蝶,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段,这份美丽的背后有着多少辛酸,又有谁能体会到破茧时那超越死亡的疼痛呢。
生命因残缺而美丽,残缺和痛苦的生命才能绽放最深层的魅力。
篇8
──题记
初三,离我越来越近了,在过不久,我也即将步入初三的殿堂,这是我初中生活的最后一年,也将会是一个既快乐又伤感的一年。
这一年的秋天将会是我们的起点,我们将从这时正式迈入初中的最后一年,迈入这最艰苦,也是最伤感的一年。秋风将一片片枫叶缓缓吹落,不知这飘零的枫叶代表的是新的开始还是默默地结束呢?我们还会像枫叶一样在开始和结束之间重复多少次呢?
冬天,尽管天气是一年中最冷的,但我们的内心是炙热的,或许是因为那寒冷将我们凝聚在一起,也或是我们彼此之间为了再次相聚而奋斗产生的温暖吧!我们像梅一样傲然挺立,坚强地忍受着冬天刺骨的寒冷,我们凌寒独放,自豪地展示着我们热情的青春,诉说着我们不服输的精神。
万物复苏,百花齐放。又是春天,这将会是我们在一起看到的最后一个花开水暖的季节吧!不知下一个春天还能和你们一起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奔跑,一起在上课的时候呼呼大睡,一起走在街上是唱着我们最喜爱的歌,一起追逐着天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一起躺在操场上看着那蓝蓝的天空和一朵朵巨大的白云,幻想着将来的我们,然后,不约而同地一起大笑。可是,我不禁问自己:“明年,我们还能像现在这样吗?但愿真的可以吧!”
夏季,将会是我们这一年中最悲伤的季节,天气的炎热,无形中更增添了悲伤的气氛。我们将在夏季分离,将在夏季茫然,无措,随之悲伤,但同时也难忘。犹记得两年前的夏天,我们在初中相聚,好似夏季里的昙花,在夏季这个短暂的夜晚中开放,正当我们准备展示自己独特的美丽是,夜晚已经在悄悄地溜走,我们正在渐渐地凋谢,在这短暂的夜晚里。于是又在黑暗中等待着下一次地开放,却全然不知下一次将在何时开放?
如果我可以向上天许一个愿的话,我将会希望能够让我停留在初中阶段,我不想越过它,特别是初三。因为那将会是悲伤的一年,尽管也会是快乐的,但最终还是要离别,要悲伤,我不喜欢这样的结局。我真的希望能够像童话故事里那样,结局都能幸福地团聚,永不分离。尽管现实告诉我这不可能,但我仍希望能够美好些,哪怕是残缺的美好。
蓦然回首,不觉感到一种莫名的伤感,也许是想到了明年的秋天离别的将会是我们,也许是想到了曲终人将散,许是想到了初中生活的美好,但这美好却只能再维持一年了,接着——破碎。
篇9
残缺美是一种艺术的境界。世人皆知的爱神维纳斯雕像,没有双臂,是一件残缺品。然而许多雕塑家在观察研究之后,发现他们却无能为力。因为无论怎么样设计,给她安上双臂之后,都无法保持她原来的气质。诚然,给她安上双臂之后,她完整了,但她却不完美。就像我们宁愿养一盆有枯枝的花,也不愿拿一盆假花装饰卧室一样,残缺是如此美丽。
残缺给人以警醒。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圆明园,在被英法联军洗劫并付之一炬后,剩下的是断壁残垣,千疮百孔。于是有人提出要修复它,以弘扬我中华文化之博大。多么大胆的想法,满腔爱国之情啊!然而却遭到拒绝,不是因为浪费太多,而是因为这可以使我们牢记过去的耻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激励炎黄子孙为振兴中华而奋斗。残缺给我们如此大的震撼。
残缺使我们得到更多的美好。流星划破夜空,我错过了许愿;浪花打在岩石上,我错过了祝福……我错过了太多太多,但当你双耳保持聆听,双眼眺望远方的时候,你又失去了身边的美好,就如同一个只顾着低头赶路的人,错过了沿路烂漫的山花,秀美的景色。不要追逐完美,学会用心感受,就会发现那些唱过的歌,握过的手,爱过的人,所谓的曾经,都是美好。
篇10
1、残缺的美丽: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残缺,残缺不一定是只有无法行走或无法写字,也有看不见、听不见,有些是看得见、听得见,四肢健全却完全感觉不到,这些都只是用肉眼看得见残缺,也有用肉眼看不见的残缺。
2、对那些身体残缺的人,不可以嘲笑他,要我多多帮忙他,让他笑口常开,教他不要每天垂头丧气,跟他成为好朋友。
3、像许多残障人士,他们没有手也没有脚,但是他们没有因为这样就自暴自弃,而且有的还出了小说,他们也对他自己很有信心,活得有尊严,一点也不输给正常的人。
4、有残缺的人,每个都对自己很有信心,而且非常勇敢。我们只要充分尊重他们,不要歧视他们,这个世界就会更美好了。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