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十篇

时间:2023-03-28 06:12:02

孔乙己篇1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教师提示),鲁迅一生写了33篇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日本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现实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孔乙己》

二、时代背景介绍(略)

三、导读

1.检查预习,正字注音

2.请一位同学表情朗读课文前3段,要求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作品叙述和描写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社会风情的?

3.请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出行引导和评价。

要点提示:(1)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2)作者描写社会风情的有三处: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从“我”的职务的变换,可以窥探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的炎凉

4.提问:前3段的描写与叙述,对于孔乙己的出场有何作用?

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自由回答)。

5.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小说的三要素,并附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学生集体朗读前3个自然段,强化对孔乙己所生活的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7.布置课外作业(略)

第二课时

一、导读

1.先找一位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朗读课文第4-8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认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怎样表现出来的。

提示:(1)要求学生回忆表现人物性格的常用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然后确定这几段所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集体回答)。(2)师生共同分析这几种描写方法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要学生在第4自然段中找出能概括孔乙己特殊身分的一句话,并着手分析其性格特征。

找出肖像描写的语句进行分析。

找出有关孔乙己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进行分析。

提问: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这些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地?

2.教师讲述、提问: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其中有些人是以哄笑取乐的。想一想,为什么那些人对一个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以哄笑声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这个问题难度较大,可用“双体互促”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

3.体会“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的效果。

4.分析第7自然段中“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们说话”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孔乙己为什么不能与“他们”谈天,孔乙己与孩子们说话,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境?

提示:这一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第七八段写了孔乙己和孩子们说笑,更足以表现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寂。

5.分析孔乙己将要弄到讨饭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的毒害。

(1)首先要学生在书本上找出答案。

(2)教师再作深层次的分析,使学生深刻意识到科举制度的罪行。

6.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努力体会作者的悲剧色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二、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9-13自然段,进一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完成理解分析第三题。

第三课时

一、导读

1.请一位基础较好的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第九段至结尾,注意语调的变化、情感的变化,其他同学要认真体会“悲凉”的气氛。

2.第9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孔乙己这样地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其含义有哪些?。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

3.“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比一天凉”这里的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提示:注意回忆第一课时讲述的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注意分析秋景的特点,然后再联系孔乙己的命运进行分析

4.“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采用小组竞争的形式,自由发言)

5.分析课文第11自然段。

(1)全班齐读一段。

(2)读毕思考并完成下列练习。(略)

6.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12岁的上伙计的口吻来写有什么好处?

请一位程度中等的学生回答,提示:可从选材,组材,表达中心的作用去考虑7.请一位同学全面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文章揭示的深刻主题。

先请一位程度稍差的学生分析,教师指出其分析的片面性,后找一位基础较好的同学分析,肯定其全面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方法。

教师作全面归纳。

二、布置课外作业(略)

孔乙己篇2

突然,破门被人从外面一脚踹开,一缕强烈的阳光射进了小黑屋。孔乙己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儿,便被人像小鸡一样从破床上提了起来。

孔乙己一见抓自己的正是鲁镇派出所所长,不由打了个冷战:“所长大人光临寒舍,不知所为何事?”

“何事?你他妈别跟我咬文嚼字地装了!”所长一甩手把孔乙己扔在了地上,“昨天是不是你偷了镇长丁举人家的书?”

孔乙己的没字还没说出口,所长跨过来接连几个炮脚,踹得他连冲到腚门口的屁都不知溜到哪儿去了:“是……我拿的……然彼书乃镇长家废弃之物……”

“废弃之物也是偷!镇长家的东西能是随便动的吗?就是他们屙下的大粪你想要也得经过镇长的允许。阿Q比你屁性不?不也‘咔嚓’了吗?镇长一句话,别说把你扔进去,就是把你‘咔嚓’了也跟放个屁似的。你说怎么办吧?”

孔乙己的脸顿时成了死灰,“扑通”一声跪倒:“所长大人,念小人无知,您高抬贵手,放我一条生路吧,小人没齿难忘。”

所长撇了撇嘴:“起来吧。我真他妈好话没少说,镇长这才开了大恩,不但不追究你偷书的责任,还要重用你。鲁镇西北一百七十里那个猫拉屎村你知道吧?镇长让你到那去办个学堂教那帮孩子读书,这也算你为鲁镇的教育事业做点儿贡献。”

孔乙己知道自己没有选择,他应了一声,在所长的监督下,收拾好行李,立刻启身去了猫拉屎村。

猫拉屎村地处深山,不通公路,极为闭塞,唯一的特点就是穷,村里读过书的人更没几个,所以孔乙己受到了村民虽不隆重但却真诚的欢迎。村民们收拾好一间房屋让孔乙己住下,各家轮流供他一日三餐,精选一处背风向阳的山洞当作教室,全村二十二个孩子全部向孔乙己行了拜师大礼。沉寂了多年的猫拉屎村终于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大约过了一年多,一个戴眼镜挂相机的青年人突然来到猫拉屎村。发现藏在山洞里的教室时,他愣在那很久没有反应。等他看到俯着身子教孩子读书的孔乙己和孩子们那一张张求知若渴的小脸时,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扑簌簌淌了下来,他举起相机不停地拍照,和孔乙己整整谈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流着泪离开了猫拉屎村。

青年人走后没几天,鲁镇派出所所长便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猫拉屎村。原来,那个青年人竟然是《纵横九万里报》的首席记者,孔乙己和猫拉屎村的情况已经被他在报纸以及网络上发了出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许多媒体表示要进一步采访。派出所所长向孔乙己转述了镇长丁举人的意见,孔乙己必须要一口咬定是自己要来猫拉屎村的,否则发生什么问题后果自负。

派出所所长刚刚离开,各路记者便赶到了猫拉屎村。面对着一只只话筒、一架架相机,孔乙己侃侃而谈,最后他眼含热泪说:“我没什么本事,就读了几卷书,我愿意把它们都教给孩子们。这的确苦,我有时也受不了,可一想到我要是走了这些孩子又没人教了,我就睡不着觉哇!”

很快,孔乙己支教猫拉屎村的事迹出现在权威媒体上,人们的眼球立即被吸引了过去,这时才知道地球还有一个叫猫拉屎的小山村和一个叫孔乙己的人物。

孔乙己出名了。他的照片频频登上各大报纸,他的专访不断在各种媒体上出现,他也经常应有关单位邀请去做报告,并被评为十大杰出青年。社会各界的捐款也像雪片一样飞向了鲁镇,猫拉屎村第一所小学终于建成了。

就在猫拉屎村小学建成的那一天,大地电视台对孔乙己进行了专访。访谈就要结束时,主持人请孔乙己说出自己心里最感悟的一句话。孔乙己想了想,提起笔来写下了“天边的回声应和回归的脚步,蓦然回首,才知永远动人的是心灵的轮回”,其中“回”字用了四种写法。

第二天,各种媒体又对孔乙己的书法进行了专项报道,特别是对于“回”字的四种写法进行了深入讨论,经过媒体的系列调查才发现孔乙己竟然是汉代著名书法家、古文字学家孔春的第三十二代直系亲属。最后一家极有名气的研究所同孔乙己签定合同,三年后孔乙己离开猫拉屎村便直接进入该研究所工作。

孔乙己一下子成了名人,各界人士都急着和他交往。等他结束各种活动准备返回猫拉屎村时,丁举人直接把他从半路接到了鲁镇自己的家中,在书房摆下了酒宴。

“孔老弟,你现在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可不要忘了老哥我哟!”丁举人端起酒杯说道。

“不是镇长栽培哪有孔某今日!”孔乙己举杯相谢。

两个人相视一笑,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丁举人实在不胜酒力,趴在了桌上。孔乙己晃晃悠悠站起来:“你丁举人也来求我?当年我捡了点儿你们家扔的烂书,就被你逼到了猫拉屎村,谁承想老天自睁慧眼。我就偷,我今天就偷你丁举人的书,我看你还能把我怎么样?”

孔乙己说着到书柜前乱扒起来,书柜里的书纷纷掉在了地上。突然,一本厚书里夹着的一个小本露了出来,孔乙己捡起来一看,不由出了一身冷汗。

小本上清清楚楚地标记着丁举人送礼行贿、收受贿赂的记录,还有各界对猫拉屎村的捐款数。孔乙己这才知道各界对猫拉屎村的捐款已达四十多万元,而丁举人实际转给猫拉屎村的还不到二十万元。

“快把小本给我!”不知什么时候丁举人醒了,他脸色惨白低声吼道。

孔乙己闪身躲开,把小本揣进了怀里:“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穷了,有你这样的贪官,能不穷吗?我要告你去!”说完转身就走。

“你站住!”丁举人说着,抄起椅子从后面狠狠地砸了过去。

孔乙己一下瘫倒在地,还没等哼出声,便在丁举人的乱椅下丧了命。

丁举人藏好小本,打电话把派出所所长叫了来。

第二天,鲁镇爆出特大新闻:孔乙己在支教猫拉屎村时竟然猥亵班级女学生,事情败露,愤怒的村民把孔乙己殴打致死。紧接着,猫拉屎村四名女孩的家长到镇上“讨公道”,最后被丁举人全力安抚了事。

各路媒体又对此事展开了调查,由于孔乙己已死,最后都不了了之。

孔乙己篇3

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 , 秋风萧瑟,候鸟南飞。孔乙己低着头,坐在地上喝完最后一口酒,拖着断腿,用“手”慢慢向外“走”去。

“这下打折了腿,还会再偷?” “再偷,怕连手也打折了!”

孔乙己害怕听到这笑声,咬着牙,拖着腿,使劲向前移去,口里不停的喃喃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这点灾难,何足道哉?

人们的笑声听不见了,他在咸亨酒店后面的山坡上坐下来,小腿疼得厉害,他看了看,又红又肿,有碗口那么粗,有的地方已经溃烂化脓。他哭了,泪流满面。他想到孙膑和周文王。他似乎又看到了希望:“吾“四书五经”皆通,此难一过,天岂不降大任于吾乎?……”他痴痴地想,昏昏地睡去:他的腿好了,回到了年轻的时候,他上京赶考,竟中了头名状元,接着又入赘宰相府,位极权重显赫一时。那天,孔乙己忽然想起要回鲁镇看看,知府、县令诚惶诚恐,肃立两旁,丁举人、掌柜的坐卧不安。孔乙己走出八抬大轿,款款步入咸亨酒店。掌柜和丁举人以及众人三拜九叩请安,孔乙己两手一抬,说:“算啦,本官不与你们计较些须小事。”众人齐呼:“孔大人真是大人有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哪!”孔乙己看着旁边低着头的众人,心里得意之极,放声大笑。 笑声惊起一群夜鸟,“哑哑”怪叫着飞向远方。 孔乙己大惊,睁眼看时,但见秋雨飘零,暮色浓重,断腿处阵阵揪心的疼痛,孔乙己惨笑:“人生就像一场梦。我这五十多年,就做了一场科举梦……哈哈……哈……”便又鼓足劲,拖着断腿向前“走”去。

秋风夹着秋雨,无情地拍打在孔乙己身上。“行乎哉?疾行也。”他一边催促自己,又一边向前爬去,又冷又饿的孔乙己爬不动了,冻僵的手再也无力支撑那满是泥浆的身子,孔乙己在一条深谷边停了下来。夜幕中,一个枯瘦的身影像一截木桩,颓然栽倒下去……

孔乙己篇4

一日,他在街上闲逛,在报上看到某广告公司招聘一名策划,待遇优厚,不由心动。回家脱去长衫,西装革履,一扫往日酸腐之气,面貌全新。应聘前,老孔又买来一些市场营销、公关之类的书临阵磨枪一番,踌躇满志。老婆见他如此进取,赶紧把家里藏了一年的花雕酒拿出,还炒了一盘茴香豆给他当下酒菜。老孔见了心花怒放,喝得微醺,感觉甚好。

次日,在招聘现场,孔乙己为表格上“学历”一栏犯了愁,自己是私塾出身,哪来文凭?幸好主考官喜欢文学,一听说是孔乙己便连呼“久仰久仰”,破格让他参加考试,这让孔乙己心存感激。

考场上座无虚席,老少咸集,但像孔乙己这样须发皆白的考生还真不多见。考题发下来了,孔乙己一看傻了眼。

第一道题,引起轰动并广为媒体运用的“PK”产生于何种娱乐活动?

第二道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某些菜名已不适应潮流的需要。现根据你的认识和理解,为以下几道菜换个时尚的名称:豆芽炒肉末,番茄炒鸡蛋,清蒸全鸭。

第三道题,为了赢得观众,电影上映前的炒作尤为重要。下面的影片上映前,你如何策划以吸引人们的眼球?《葫芦娃》,《白雪公主》,《八仙过海》。

孔乙己看得额头直冒汗,心想真是老“学究”遇到新课题啊,这英文字母自己从未零距离接触过。极普通的家常菜又怎么能换上美名呢?还有动画片大多是儿童们观看,又能“忽悠”出啥名堂来?自己临时抱佛脚学的策划、公关之类的知识全派不上用场了。两个小时下来,孔乙己竟然交了白卷。

主考官将试卷浏览一番,当场宣布实行淘汰制,还选了几份满意的答卷边读边议:

“PK”意为“淘汰”,在我国最早产生于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海选,如今媒体运用率名列榜首。可见人家多么善于策划。

最时尚的菜名策划:豆芽炒肉末为“情人的眼泪”;番茄炒鸡蛋为“金屋藏娇”;清蒸全鸭为“贵妃出浴”。多么富有创意的名称!

影片的策划:《葫芦娃》――七个可爱的男孩和一对年轻夫妻的曲折故事。《白雪公主》――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凄美故事。一美女莫名晕倒,被七男人拖入树林……《八仙过海》――一位美如天仙的女人和七个男人缠绵数天的浪漫销魂故事……主考官末了赞叹:“有了这种策划思路,何愁吸引不来消费者!”

这听得孔乙己云里雾里,连呼“惭愧”,自然第一个被“PK”。出得考场,老孔自认跟不上潮流,不过想起来还是有些愤愤不平,自己连“茴”字的四种写法都会,竟然首先出局,真是搞不懂这个社会怎么了。

孔乙己篇5

小说中的孔乙已是清朝来年一个下层的知识分子,他的悲剧在于一个善良的读书人被他自己所虔诚信奉的封建思想和忠心拥护的科举制度愚弄以致毁灭。在一定程度上,它同《狂入日记》一样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吃人本质。同时它也描写出“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对于后看,鲁迅先生主要是通过孔乙己所经常活动的咸亨酒店中的阵阵笑声来表现的。

首先,冷酷地赏玩孔乙己的不幸的人不只是个别的、少数的“上层”人物,而大多是非常广泛而普通的处在社会底层的“短衣帮”

孔乙己这个没有中过举的读书人,在鲁镇的咸亨酒店内外,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和怜悯。相反,他的坎坷经历却成为人们欣赏玩耍的“戏剧”、茶余饭后的笑料。看,“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无论是坐着喝酒的长衫者还是站着喝酒的短衣帮,他们在对孔乙己的态度上摹本一致,“所有喝酒的人”都把孔乙己当作开心的笑料,孔乙己一来到酒店,他们就以一种放肆的高声嚷叫,来逗弄这个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的读书人,像戏弄某种开心的一样,于是“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酒客们也得到了暂时的满足。

同样,在咸亨酒店,掌柜与伙计之间本来关系并不融洽,掌柜平时对伙计总是一副凶脸孔,教人活泼不得。然而,只要孔乙已一到店,这种僵冷的局面也就改变了,不但掌柜会不断提出一些问题逗弄孔乙己“引人发笑”,而且小伙计在这些时候也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他们在对孔乙己的逗笑上似乎倒很一致。

另外,作品里还描写丁一群来咸亨酒。店的孩子,他们虽不是酒客,但有时也会来“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已”。孔乙已在孩子们心目中也是一个开心的笑料(尽管孩子们的心中并无恶意)。他那分茴香豆的言语、动作使“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中走散了”。总之,不管孔乙己的遭遇怎样,周围的人都不曾给予同情,给他的只是嘲弄、奚落、、寻开心。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种冷漠和凉薄就像严冬里的寒气。是如此的冷,如此令人心寒,如此普遍到充溢着整个社会。这是一个“病态社会”。

其二,笑声表现的是整个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和冷酷。

作者集中描写了咸亨酒店里的众人对孔乙已的三次“哄笑”。第一次是孔乙己偷书被打,脸上添了新伤疤,这本是苦人,尤其是像孔乙己这样的读书人的难堪事、伤心事,人们却揭发这事,引来孔乙己“窃书不能算偷”的辩解,从而“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第二次,酒客们仍然是提那个一生刺痛孔乙己的心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问题,引起孔乙已的颓唐不安,并说了一些满是之乎者也的令人不懂的话。于是“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第三次,孔乙己已被丁举人打断了腿,他来酒店时,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坐在一个蒲包上,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到了人生的来路,满脸凄惶,可就是在这种时候,人们还是毫无同情之心,一次又一次地戏弄他,嘲笑他。他终于“在旁人的笑声中”坐着用手慢慢地走了,永远离开了咸享酒店。

从这三次“哄笑”中可以看到,整个社会都拿孔乙己的不幸当作笑料,孔乙已的任何痛苦都可以“使门前那些张着嘴的看客们得到愉快和满足”。这种人间的凉薄是何等的残酷啊!这些看客们的精神麻木又到了何种程度!这种冷漠甚至冷酷的世态人情,也正是作者在作品中所要着意揭露和批判的。

总之,作者反复写笑,强烈地反映了孔乙己与社会环境的尖锐矛盾,鲜明地揭示了当时社会关系的实质,深刻地表现了孔乙己的悲剧性格,充分体现了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有机联系,寄寓了作者对孔乙己这样的下层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孔乙己篇6

这些年我越来越清晰地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再慢慢回想起孔乙己来,就越发觉得和孔乙己的心离得很近,甚至是尊敬。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孔乙己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就算他偷了书,也不是什么大罪,仍然保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品节,他的坚守,就像是写《红楼梦》的曹雪芹一样,显得弥足珍贵。我们今天已经见不到曹雪芹了,但仍能从他的作品去理解他。我觉得,如果自己能穿越到清朝拜会曹雪芹,他的形象大概一定也和“孔乙己”差不多的,苦苦地坚守着读书人的趣味和本分。

我特别感到遗憾的是,鲁迅在嘲讽孔乙己的时候,完全没有同样作为读书人的同情。鲁迅当年“弃医从文”,写新小说,搞新文学,在那个时代是时髦的,无疑是迎合了时代的潮流,因此他的稿费很高,日子过得很不错,就相当于那个时代的畅销作家。而孔乙己显然就是落伍文人的代表,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鲁迅的成功是不是可以当作他居高临下俯视孔乙己的资本呢?

我觉得不是这样。每个时代都有新学问、新风气不断问世,其中有一些恰好是迎合当时市场需求的,因而研究这些学问的人会变成当时的成功者。而那些不受欢迎的学问,像“茴”字的四种写法,就像鲁迅所认为的那样,是没什么价值的,只是它们恰好不符合当时的市场需要而已。我不评价孔乙己的坚持是对的还是错的,但我至少可以肯定,他是值得尊重的,至少不能借那些“短衣帮”之口嘲笑的。如果孔乙己真有其人并能活到今天的话,可能就会到百家讲坛讲《说文解字》去了,搞不好比鲁迅还火。

知识分子是以研究创造传承知识为职业和生存手段的。有的知识可以直接变成看得见的社会效益,比如建筑工程、医学,这些实用性很强的学问,但也有很多知识并不能直接转变为社会物质财富,但却是社会文明的必要组成部分,就像唐诗宋词、《二十四史》或是《说文解字》,甚至是“茴”字的四种写法。在我看来,虽然孔乙己的学问没有受到当时那个时代的欢迎,但他坚持了他所觉得重要的东西,坚持了他所认同的读书人的本色,他从没有伤害过别人,只是希望别人不要取笑他。

孔乙己篇7

【关键词】不屑置辩 针锋相对 文字游戏 之乎者也

孔乙己是晚清时期穷困潦倒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他好喝懒做,经常去咸亨酒店喝酒。酒店中人总是揭孔乙己的两道伤疤,让孔乙己难堪。一道伤疤是偷东西挨打;另一道伤疤是读过书但没有进学。孔乙己也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自我保护。

一、不理不睬,不屑置辩,甚至用摆阔对抗发难者

1.孔乙己一到咸亨酒店,就有喝酒的人对着他叫:“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发难者声音不小,指名道姓地为难孔乙己,从外貌上讥笑孔乙己。“又”说明孔乙己脸上有旧伤疤,现在又有了新伤疤,新旧伤疤一齐在脸上存在着。暗含着的意思是:孔乙己从前挨打,现在也挨打,经常挨打;孔乙己从前偷东西,现在也偷东西,经常偷东西。外貌上的讥笑,没有说出事实,稍含蓄一点,因此孔乙己的自我保护比较容易。首先是“不回答”,沉默是最好的反抗。第二是“排出九文大钱”买了两碗酒一碟茴香豆,“排”表现出孔乙己在众人面前摆阔气:我孔乙己能花九文钱买酒买菜,你们有九文钱吗?我孔乙己买了两碗酒和一碟下酒物,你们能买这么多吗?我孔乙己是读书人,身份地位比你们高。

2.酒店中人问孔乙己:“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当真”这个词是对孔乙己读过书认识字表示怀疑。在这个时候,“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看着问话的人,是为了让问话人看见自己不屑置辩的神气,是对问话人的轻视看不起。我孔乙己读过书认识字还写一手好字在鲁镇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你竟然表示怀疑,你算什么呀,你认识字么,你是读书人么,你能跟我孔乙己比么?我孔乙己不值得跟你辩论,跟你辩论丢我读书人的面子。

二、针锋相对,理直气壮地反驳

酒店中人高声嚷嚷:“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高高的声音说出了一个笼统点的事实,即孔乙己偷东西,而且是“又”,即从前偷东西现在还偷东西,这是直接揭开孔乙己的伤疤。面对高高的声音笼统的事实,孔乙己进行了针锋相对理直气壮地反驳。发难者高声嚷嚷,孔乙己则睁大眼睛。发难者说出笼统的事实,孔乙己则用反问的语气指责发难者,“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怎么”用反问加强指责语气。“凭空污人清白”是说我孔乙己本是清白之人,没偷人家的东西,你们却没有根据地诬陷我。此时的孔乙己非常气愤,气愤得话都说不下去了,中断了,有“……”为证。

三、玩弄文字游戏,引经据典,之乎者也

1.孔乙己说自己“清白”,发难者抓住了“清白”二字进行了反问:“什么清白?”而且发难者还说出了亲眼看见的具体的事实:“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时间、事件的前因后果、旁观者、偷盗者、被盗者、受刑者、受刑方式都说得清清楚楚,不容置疑。孔乙己偷东西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了。面对铁一般的事实,孔乙己还有自己的看家本领来进行自我保护。

首先是玩弄文字游戏,承认“窃”不承认“偷”。“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孔乙己是对发难者说:你们没文化,你们不懂。偷书和偷别的东西不一样,偷别的东西是为了占有财富,而偷书是为了读书学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此偷书不叫“偷”,应该叫“窃”。就像怀橘陆郎为了孝敬老人而偷橘子一样,这不能叫偷。再说读书人偷东西也不能叫偷,因为读书人高人一等啊。你们懂这些吗?其实,这是孔乙己心中的真实想法。孔乙己还真把发难者说蒙了,他们理解不了孔乙己的话,接不上话茬,更别说要反驳孔乙己了。

其次是引经据典。孔乙己对发难者说出了“君子固穷”、“者乎”之类。引用“君子固穷”是说自己是君子,虽然穷困潦倒也能固守节操,绝对不能“偷”东西。这个成语是发难者以及酒店中人理解不了的,和运用“者乎”之类一样,是孔乙己故意要把发难者与酒店中人一齐带入云雾之中,以防他们再对自己发难。孔乙己这一招还真管点用,发难者暂时不再为难孔乙己了,只是觉得孔乙己的“窃”、“偷”之论“者乎”之类连同他的窘态非常好笑,“都哄笑起来”。

2.酒店中人撕开了孔乙己那道最难受最痛心的伤疤:“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此时的孔乙己精神萎靡、心神不安、面如死灰,因为孔乙己读书识字、寒窗苦读的目的是考取功名,可偏偏就是没有达到这个目的。这一直是孔乙己的一块心病,平常日子里,这块心病巨石一般压得孔乙己抬不起头喘不上气。而现在酒店中人把孔乙己的这块心病拽到夏天的烈日下暴晒,这让孔乙己情何以堪,这简直要了孔乙己的命了。孔乙己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呢?还是他熟识的文言词句来帮他的忙。“之乎者也”一大通,如同天书一般让酒店中人摸不着头脑了,酒店中人说不上话插不上嘴了,暂时不能为难和折磨孔乙己了。孔乙己在文言文的掩护下逃过一劫。

四、恳求和说谎

孔乙己篇8

孔乙己是一个反映社会的人物代表,他是个迂腐的书生,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孔乙己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阅。

孔乙己读书笔记1一个阴霾的世纪,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一种人人不平等的压迫剥削,豁然梭至那书店中小说书柜专台前,低调而沉默。任凭窗外小雨淅沥,我却手捧着它——《狂人日记》被那悲愤的孔乙己的遭遇所打动了。“窃书不算偷!”一个强劲的声音在我心中呐喊。带着中国人民心底的悲哀,和着下层人民对知识的渴求,共鸣起来。在这期间,涌现出无数平民作家,鲁迅便是其中著名人物之一。他的《狂人日记》中的孔乙己使我百读不厌,常引我浮想联翩。

鲁镇的酒店格局,一个身材高大,脸色青白,皱纹与伤痕夹杂其中的清贫书生孔乙己,时常光顾于此,人们早已习惯这样了,进餐同时少不了几句捉弄与讽刺的话语,可一连好几天,他都不光顾酒店了,引得人们议论纷纷。

读到这一幕,我不禁对孔乙己心生怜悯,怎么能这样蔑视一个家贫而有志的书生呢?

我怀着对孔乙己的同情,愤愤地往下接着读,此时掌柜的发话了:“昨天,孔乙己到丁举人家去偷书,被抓后死不承认,结果被打了一天一夜,出门时腿折断了。”啊!真是个博取别人同情的小人,才会做出这种下流偷窃的勾当。可他偷的却单单是一本书,这……我似乎误解孔乙己了。

一行醒目的字夺入眼眶,天啊!孔乙己在端午节时分,死去了,而在死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便是“窃书不算偷!”啊!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夸美纽斯说:“书籍是世界的营养品”,中国古话讲,开卷有益,而孔乙己,单为了这“益”字,不惜自己的人格,四处窃书。中国社会为什么不让诸如此类有志而善读的书生饱尝“营养”呢?窃书虽是不光彩的事情,但这是穷人丰满知识头脑的一种方式。孔乙己的死和那强劲的话语,左右着我,不禁感慨万分,潸然泪下,真是为了“读书事业”而奋斗。

开卷有益,不开卷而绝无益。

“窃书不算偷!”这声音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平息,也鼓舞着我更加努力地读书!

孔乙己读书笔记2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讲述了一场充满欢笑的悲剧。生活在封建社会,鲁镇的孔乙己,常去咸亨酒店饮酒,他也是酒店里唯一一个陪同短衣帮站在一起的长衫顾客。孔乙己虽然曾受过教育,却好吃懒惰,导致他最后的惨境。孔乙己是一个让读者们感到既可悲,又可怜的人物。

孔乙己为了显示自己是读书人,便时刻不忘地提起那些“之乎者也”之词,让人们感到十分厌倦。可是,他那“又脏又破”的衣衫,又不得不让读者们对他产生同情。孔乙己从“窃书”,到最后被人打断腿,让我感到了一丝怜惜。然而,一个游手好闲,落魄不堪的“君子”,竟然会冒着生命危险来“窃书”,此事让我既惊讶,又敬佩。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好学的精神。然则,当人们取笑他“捞不到秀才时”,我便深深地体会到了孔乙己作为一名书生却无法得到社会和同胞认可的无奈和悲伤。

即使他变得多么卑不足道,分文不值,他也要估计自己的脸面,依然保持着自傲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态度来面对世人,这让我感到无比的悲哀,这也偏偏体现出了人性的弱点,在孔乙己生活的年代里,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掌控自己命运的。虽然孔乙己有能力,但是因为缺乏勤勉和毅力,才造成他一无所有的悲剧。

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比孔乙己生活的那个年代条件好多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财富及追求幸福生活。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却有许多靠着父母的溺爱,家境优势而生活的人,这些人大多数都会选择懒惰,工作时常拈轻怕重,挑肥拣瘦。也就是这种人,最后必将会落到像孔乙己的下场。

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会有很多像孔乙己这样矛盾的人,虽然有学历,但是找不到谋生手段的人,相反,也有许多没有学历,照样可以致富的人。比如,麦当劳现任总裁是查理·贝尔,因为家境贫困,15岁便辍学,来到一家麦当劳餐厅做清洁工。他的勤奋好学被老板看赏,很快就被公司提拔去培训,实习。磨炼几年后的贝尔,仅仅19岁的他,成为麦当劳澳大利亚店的经理。之后,他更加努力不懈地工作,最终成为麦当劳公司的总裁、首席执行官。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努力了才能看到希望,而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努力。如果孔乙己能够像贝尔一样努力,他的前程必定是远大的。可惜,孔乙己只做到了贝尔的一半,只好学但不勤奋。我领悟到了只有好学和勤奋两者并存才能有成功的到来。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同时也反映出了人性黑暗的一面,人们对事态的淡漠造成了社会的残酷,最后我们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鲁迅把孔乙己设定为一个被同胞冷漠,被社会抛弃的标志性人物,这让我们明白了,社会对不努力者坎坷际遇的不忍。这也让我们深深地反省自己,当自己放弃一个机会时,有多少人为了这个机会而付出惨痛的代价,当我们偷懒时,有多少人在外面呕心沥血地工作。如果,就因为我们的"懒”,而像孔乙己放弃自己的梦想,放弃谋生的机会,那我们永远都不会看到希望的到来,也将会逐渐地毁掉自己。

孔乙己读书笔记3暑假里,我无意读到了鲁迅的《孔乙己》这篇文章,认识到了一个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社会低层,受到科举制的毒害读书人形象,也看到了它内心深处的善良,和它那悲惨的人生。

同时,拿孔乙己当取笑的把柄那些“看客”,体现出了他们对不幸者的冷漠无情、麻木不仁,也是导致孔乙己悲惨结局的一种原因。同是我也想到我们生活的社会里也是否存在着那种“看客”?

想到这,我联想到看过的一则新闻:7月17日凌晨,23岁跳某从工地收工回家,回家路上不甚摔倒在路中央,路人邓某看见了想上前扶一把,但旁边的好心人的“劝诫”,没有上去。突然一辆装土车险些碾压,随后一辆出租车撞到,拖行十米远,最后倒在血泊中,当场身亡。邓某听到这消息后后悔不已。

当一双眼睛在无助的四处张望,希望能够有一双友爱的手帮他一把,但希望终究还是希望,最后倒在血泊中。旁边的人就像在看一场电影,当车子把人拖到十米远,电影到达了顶峰,最后溅了看客们一身血!

如果能及时上去扶一把;如果没有那好心人的“劝诫”;如果能有一条道德底线。但如果,没有如果,那一条鲜活的生命已不负存在。人们看着那血泊,可能还在庆幸那人还好不是我,不是我的亲戚。那倒在血泊中的不只是一个正值花季般的生命,不只是一个没有温度的尸体,而是乘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

“看客”原来只是鲁迅笔下孔乙己、祥林嫂、阿q身边的人,现在为何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当好心把摔倒的老人送到医院,反过来成了肇事者,大善沦为大恶。当儿子在机场用刀捅母亲,但没人敢上去扶一把,最后还只有外国人敢上去帮。猫小乐在他的作品中,当阿衰看到老人摔倒时,只能和老人一同倒在地上,阿衰固然好笑,但是什么让阿衰只能这样做。中国的道德文明开始直线下滑,造成了人们不做好事,不敢做好事的现象。

我最终还是希望那些所谓的“看客”始终只出现在鲁迅笔下,不要在我们生活再造成血的悲剧。

孔乙己读书笔记4鲁迅的小说,我读过不少,但给我的印象最深的要数《孔乙己》了。这篇小说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透过文字,我仿佛看到悲剧正一步步上演,孔乙己正一步步走向死亡,我不禁产生无限悲凉之感。

孔乙己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他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有着特殊的经历,他受着科举制度的残害,但是,在那时候,这却是人们想要得到荣华富贵的必经之路。孔乙己扭曲的心灵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穷困潦倒,被人们作为笑料;满口仁义道德,却为生活所迫也当起“梁上君子”,最终,死是对他最好的解脱,在封建压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社会,只有死人和疯子幸免于难!对他的不求上进,麻木迂腐大肆批判,同时对他身心所遭受的摧残又略带同情。事与愿违,等待孔乙己是一生的悲惨遭遇,在人们心目中他没有地位,是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

但如果把孔乙己悲剧形成的原因完全归罪于不健全的封建科举制度,我认为是错误的,或者至少说是不全面的。如果说封建科举制度使孔乙己完全丧失生活能力,那么残酷的社会世态则直接把孔乙己推进死亡的深渊。试想,孔乙己在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如果人与人之间还有关爱的话,有些人家就有可能收留孔乙己,如果这样,孔乙己就可以在人们的怜悯接济中度过余生。或者退一步想,即使没人收留孔乙己,孔乙己也完全可能沿街乞讨而生存下来。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孔乙己只是冷酷社会里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他的伤疤人人都可以揭,就连小孩也不把他放在眼里。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可以说,等待孔乙己的只能也只有一个归宿,那就是死亡。

而鲁迅着意揭出这一“病苦”,正说明要“疗救”的不只是一个孔乙己,而是整个社会。揭示不幸人们的“病苦”,目的在唤醒他们的觉悟

再来说说现在。照理,时展到今天,“科考”应是十分公平了。但是,重蹈覆辙的现象仍是层出不穷。中考,高考,这场场考试,都是独木桥。成千上万的学生要从这里经过,没有真正的本领,抑或是没有充分的准备,只得被迫跌进河底,甚至今生永远都爬不起来。即使如此,也比孔乙己那时好的太多太多.我庆幸我生在21世纪,这是一个人性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爱的时代.

孔乙己读书笔记5觉得这篇小说还是很好的,不是《狂人日记》般的枯燥,描写的孔乙己很是鲜活。迂腐的时代造就了一个更加迂腐的孔乙己。其实生活在某个时代的人必然受到时代的局限,孔乙己的形成是时代的必然,然而就不是自己的罪过么?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的确就是他了,一个落魄的读书人,没有从迂腐的时代觉醒的人,还不能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做事的人。不仅如此,更是一个死要面子装清高的人,和我一样吧!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孔乙己篇9

或许是上天的安排,又或许是命运的捉弄,选择了你,成为最不幸的人,你是别人嘲笑的把柄,是科举考试的仆人,是千千万万深受迫害的文人之一,你就是孔乙己,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孔乙己》读后感,请您阅读。

《孔乙己》读后感1知道鲁迅先生的人,多少对他的作品有些了解,多少也知道一点儿先生作品中的人物,想必也该知道孔乙己。

孔乙己这个名字,出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然而这并不是他的真实姓名。一个连真实姓名都没有的人物,无疑是可悲的,而故事的背景也就注定了孔乙己命运的“可悲”。

从孔乙己出场,整篇小说就带上了些讽刺和悲剧色彩,而且越往后,这种讽刺和悲剧就越明显。一部优秀的小说,它的意义和价值是要靠读者细细品出来的。孔乙己的“悲”也是读者悟出来的。有人初读这篇文章时,是笑出声来的,所以全文一定会有一个“误导”读者的地方。《孔乙己》中,这个地方已经被提示得很明显了:一个悲剧小说中,从头到尾,各行各业人的笑声。悲剧里的笑,显然有那么些不自然,又是那么刺耳,却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我们不知道孔乙己年轻时的样子,但至少,他现在是悲惨的。在无情的科举制度的毒害下,孔乙己真正做到了“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且书的数量还是有限的,也是由于科举,导致孔乙己只重视课本,轻视劳作,甚至是排斥劳作,也滋生了他“好吃懒做”的恶习,于是钱越用越少,小偷小摸的行为越来越多,被人们嘲笑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使他的生活陷入一个死循环,最后困死在这个漩涡里。我也无法判断究竟是该斥责他,还是同情他。他的一生是一曲悲歌,只是这首歌,以笑声开始,又闭幕于笑声之中。“孔乙己总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回过头,看看悲歌中的笑声。老板打趣孔乙己时,戳其软肋,以寻求自己的快乐。由此,看来这个老板并不高尚。而围观的群众,也是一个劲地起哄。在这个势利、冷酷的年代,是不会有人站出来主持公道、宣扬正义的。他们的良知跟着笑声灰飞烟灭。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笑闹无心的。这也是小说给人些许温暖的几个地方之一。孩子们是可爱的,孔乙己也是有其善良的一面的,他把善良用在孩子们的身上。而叙述者“我”,也是一个孩子,同样不乏同情之心。

再读这篇文章,我再也笑不出来。因为虽然孔乙己的悲剧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根源是因为冷酷无情的社会和罪恶的科举制度。但愿这种笑声我们永远不再听闻。

《孔乙己》读后感2《孔乙己》这篇文章真实地反映了清朝末年最底层平民的生活。在那个时代,有很多像孔乙己一样的穷人,他们受封建社会的剥削压迫却不敢反抗,命运十分悲惨。我觉得鲁迅先生文中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同时对腐败的清政府进行了批判。

鲁迅先生的文章都很深奥,这篇文章我也不是很懂。不过有的描写我觉得还不错,我多读几遍就能慢慢理解一些了。大家也可以试一试,读一读。

这篇文章是看了好几遍了,这印象却是不可磨灭的。

一位衣脏不洗,满口“之乎者也”的酒鬼—孔乙己,就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其形象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身无分文,却长衫终日,这是要面子,还是自欺欺人,是地位低下,还是自命清高。

他在人们的讽笑中度过了那昏暗的时光。

在人们的眼中,他是一个可悲、可笑、可怜、可气、可有、可无的人。

作为当代中学生,一名青少年,应该从这里去吸取教训,不能碌碌无为而终生,更不可见他人之不幸,而成自己的乐活。孔乙己被科举制而迫害,成为当时社会的牺牲品。在现在这个社会中,中学生正是最容易接受那些新事物的时候,而社会却又如此的复杂。中学生—稚气未脱而又渴望长大。在这个社会中,更得有一双慧眼,去寻找正义与前进,也就是要在接受信息时,控制好心灵小窗的敞开大小,理性选择信息,取其精华而又要弃其糟粕。

放眼21世纪这个社会,不正之风无时无处地不在如传染病似地肆意传播。而这一类的“病人”也有着很多。

因此,全社会更应该联合起来,扫除一切不正之风,排除一切隐患,净化空气,净化人类的心灵。

既来之,则安之。来到世界上就要奋斗,奋斗就要精彩,精彩了才会感到幸福。人生道路何其漫长,而又何其短暂,时有“飞来横祸”阻挡大道,而成功了,也就是奋斗向前了,争气了,心中的梦想也就触手可及了。

读了一遍又一遍,不会再为孔乙己的身世而悲哀,也不再为孔乙己的不争气而愤怒。现在,却是要看向未来。中考即将临近,教室里的倒计时板每天都在更换着新的数字,并且越来越小。我们是初三的学生,要的是奋斗,是拼搏,更是要大声喊出:“我一定要赢!”

《孔乙己》读后感3静心拜读完鲁迅的孔乙己,那老头就像从纸里走出来,活生生立在我面前,挂在脸上的那幅表情,带着几份欲言又止的呻吟。

孔乙己的一生不被世人所理解,他活得痛苦又寂寞。他到咸亨酒店喝酒,不仅仅是借酒精麻醉自己,他需要的是人们的关注。哪怕是一句嘲笑“孔乙己你又偷书了”,哪怕是教小伙计写“茴”字,哪怕是把自己的茴香豆分给小孩子们,至少他可以涨红了脸分辨,至少他可以洋气地回答“回”有四种写法,至少他可以在一群孩子面前,用长衫的大袖口遮住盛豆子的盘子,说“不行不行,没有了没有了。”也许在咸亨酒店的一切,是孔乙己生活中最鲜活的一部分,他需要这份鲜活,来温暖他单调的命运。可是尽管这样,有他的日子酒店的气氛活泼热闹,没有了他,酒店的日子却也一样,没有人关心他是否还有钱买酒吃,被人打得严不严重。

于是在寂寞而痛苦的日子里,他开始变得颓废,从“排出九文大钱”到最后“用手撑地走到酒店”小说结尾淡淡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个老头的命运戛然而止。

老师最后总结说,这是旧社会封建制度下坑害的一大批人呐!我对这种看法却是不怎么赞同的。孔乙己从一个读书人没有考取功名,以至于后来的“偷”,最后被人打残致丧命,难道全是社会的责任吗?

一开始,孔乙己是个书生,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学,于是因此放弃了另谋他路。暂且不说什么原因使他没有考中秀才,但当初读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吗?也许是他并没有做好考中秀才的准备,抑或许他再坚持考一年两年说不定就能考上了,所以说,从读书人的角度讲,孔乙己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他是个失败者——如果说社会封建制度腐败,他完全可以不读书呀?他读了书不也年年有的是秀才举人当官发财吗?社会选拔的就是有才学和能力的人,依照后文所说孔乙己“好吃懒做”,这样的人当然考中不了,幸然孔乙己还比较聪明,考取不了功名却写得一手好字,开始做起了替人抄书的活,能勉强维持生计。可是抄书也不是轻快活呀,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总得一字一字地不停抄,抄完了还得低三下四地向主家讨价钱,孔乙己大抵是受不了这束缚,干脆偷掉了几本书到当铺当掉,这钱来得又快又实在——这又和社会制度有什么关系呢?上天赋予他两张大手写得一手好字,他却不肯吃苦非要做偷窃之事;如果说当今社会制度变了,也没有听说过有哪个小偷偷了价值连城的古董人们赞叹他偷盗技艺精湛而赞叹他三分的啊?而孔乙己“偷书”的坏毛病传出去,就再也没人找他抄书了,一下子断了孔乙己的财路。这可怎么办呢?别忘了,文中提到孔乙己可是个“身材高大”的人啊,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体力混口饭吃,或许是帮别人拉车,或是到酒店打杂之类的。可他偏偏不,他宁愿偷了书,被人家打出伤来,再潇洒地到咸亨酒店“排出九文大钱”,温一碗酒再要盘茴香豆。血汗钱就这样被他自己挥霍掉,而他却丝毫没有想过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不是读书人吗?他不是要面子、要自尊吗?只要他愿意,他随时随地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可以改掉好吃懒做的毛病,给别人说句好话继续抄书,他甚至可以去帮工人抬水泥包,到饭店打杂……他还可以借抄书的机会学习,然后再去考试——但是这一切中的一项他都没有尝试过,或是尝试过却失败了,他就因此挫败,沦落成真正的乞人模样。

可这一切真的是怪社会风气不好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关心他人的死活是善举,不闻不问也不是错误。冷酷的封建社会,不也有像咸亨酒店的老板和伙计一样活得自食其力、像咸亨酒店里间的富人活得逍遥自在的人吗?而现代开放的社会,不也不乏像孔乙己这样自暴自弃的底层人士吗?

所以啊,上天给人的机会是均等的,抓住它,改变的是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因为有了孔乙己这样不善待机遇的人,给了我们机会来抱怨世界;何尝不问问你自己:当初为什么不珍惜?

《孔乙己》读后感4孔乙己到底是什样的人,众说纷纭,看看孩子们的评价,不得不佩服,现在孩子的眼界一定比当年的我们开阔。

其实看完后,我最想问也是最纠结的问题是:孔乙己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可怜?看全文,好像是该可怜他的,他在文中的命运到底是怎么样的?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退场,然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看起来,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但我觉得,孔乙己其实是一个自卑且虚荣的人物。和别人(短衣帮)聊天,分茴香豆,教伙计写字,为自己辩解,每一个场合,他都在卖弄学问,看似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实则在掩护他那颗自卑的心。最后一次出场,是以一种颓废不堪的形象登场的,他褪去了代表身份的长衫,换上了破夹袄,最终放弃了他“读书人”的尊严与固执,在用手一步步走回去时,孔乙己早就不是什么读书人了,语言再和“读书人”沾不上边了。又或者,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读书人,从一开始替人抄书,连人,书籍,纸和笔砚一同消失开始,我就给他贴上“好喝懒做”的标签了,再到后面教伙计写字的片段时,可以看出孔乙己是的迂腐的人了。最后,被丁举人打折了腿,才褪去平时的傲娇,只说了一句“不要取笑”。看到这时,我嘲讽地笑了,当初,孔乙己并不认为窃书有错,自诩清高的为自己辩解“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的时候,他就已经不配做个读书人了。

只是,孔乙己当真一无是处吗?给孩子们分茴香豆,教伙计写字......其实,他也是个善良的人,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孔乙己如此悲惨的下场?

当时的社会的人心,可笑而可悲。

有没有发现,孔乙己到哪都是别人嘲笑的对象,酒馆的客人,伙计,掌柜......孔乙己的出现,总伴着笑,嘲笑,就好像,孔乙己生下来就是给别人嘲笑的,到死也是在嘲笑着,到死也是在嘲笑中,一辈子都是个没有尊严的可怜虫罢了,这跟当时的社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当时的人们冷酷无情,互相嘲笑,读后感.永远都是个看客。孔乙己为什么没有尊严?因为他科举没有中,同样的都是读书人,丁举人和孔乙己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摔下来的可怜虫”和“爬上去的胜利者”。于是,丁举人可以肆无忌惮地打断孔乙己的腿,孔乙己却无法反驳。我突然又想到一个问题“孔乙己真的无法自力更生吗?”文中是这样描写他“身材高大”,他是有能力自己生活的!可“又脏又怕的长衫”有毫不留情地告诉我们“他根本没有努力!”他在自我放任,自我安慰。呵呵,这种人,当然将一无是处。

孔乙己的塑造,是畸形的,不管是身体上,还是思想上。

这篇文章,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迂腐,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麻木不仁,精神思想昏沉对不幸的冷酷,对当时人们自欺欺人的态度的描写,从侧面反映社会的阴暗,对社会的批判。

看到这样一句话,深有感受“孔乙己的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但却知道在哪里结束,一段岁月的冷漠,一个旧制度的腐朽,一个时代的没落。”这应该就是作者想表达的吧!

《孔乙己》读后感5今天我看了孔乙己的故事,很是让我感动。我深深的为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它主要讲述的是发生在南方一个叫鲁镇的小镇上的故事。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和别处不同,做工的人,傍晚散了工,喜欢花点铜钱,买上一碗酒,加一些茴香豆或者小菜,慢慢品尝。文章里就喝酒的气氛还有这样的描述:穿短衣的顾客站门边,几下就喝完了酒,而穿长衫的,才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慢慢坐喝。看了这样的文字我就想,为什么会这样呢,读了后面的文字,才知道这就是当时社会阶层的真实写照,穿短衣的多是些穷苦的下层人,穿长衫的多是一些有钱人。

孔乙己就是这样的人,迂腐而穷困。虽然他还是一个秀才,但考了很多次状元,都没能考上,最后把自己考得穷困潦倒。尽管如此他却是站着喝酒的唯一穿长衫的人,虽然他的长衫很破旧,但他始终觉得自己就是以前有点钱,现在落魄的读书人。

孔乙己有一笔好字,替人家抄抄书,勉强糊口。可他有一坏习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带书以及纸笔墨砚,一起失踪。如是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更有意思的是,孔乙己去酒馆喝酒,没有钱就叫了一碟茴香豆下酒。一群孩子们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们吃完豆子,仍然不散,眼睛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鲁迅先生将孔乙己这种又穷又酸又迂腐的小人物,用平和幽默的语言,刻画得入木三分。

孔乙己篇10

让我来改一改情节:且说他在被丁举人打断腿的时候,拖着只断腿(但愿只是断了骨头),一点一点地爬着离开了这个小镇,运气不错,他遇着了一个瞎了眼的乞丐,空碗里面还有几十文大钱呢,恰巧周围又没人,他便悄悄地好不客气地连钱带碗一起拿走了。“但我之后怎么办?这几十文能用到几时呢?我这断腿可没本事再偷了。”孔乙己落魄地想到。

来到一家小酒馆要了一碗美酒,一碟茴香豆,“坐”着边喝边想,恰巧看见那些去考科举的书生,“罢罢罢,我的生死存亡就赌在这件事上了,中了固然好,没中……那就顺其自然吧。”他哈哈大笑,不知他是高兴,还是太过伤心,生与死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他颤巍巍地“走”到考场,一路上忍受着冰冷嘲讽的目光,慢吞吞地来到考场,还差点被踢出来,在考场里,那些年轻的书生也没比短衣帮好到哪里去,依旧是抱以歧视和嘲笑的目光看着这位“断腿书生”。

也许老天有眼,这次出的题目正好是一些他小时常常背诵学习而那些平常书生不学的东西,“回的第四种写法是什么?哈,简单啊。”孔乙己洋洋得意地答着考卷。时间到,整个考场的书生除了孔乙己以外,全都是垂头丧气地出来的,唯独孔乙己,是欢欢喜喜地“走”出来的,等着中举的名单公布。一天、两天、一星期、一个月,可是到了中秋时节,名单还没公布,他一天比一天灰心,想往脖子上抹一刀,可是刀也要钱啊,没钱那里来的刀呢?他卖了自己的长衫,回到鲁家客栈,想喝最后一碗他最喜欢的美酒,不料,却遭到“老熟人”的冷嘲热讽,可心力交瘁的他已经无力反驳,他们连孔乙己那最后的一点做人的尊严都不放过。

就在这之后的两三天,“孔大人在哪里?”一个御史模样的人来到鲁家客栈问道,“什么孔大人?”酒店老板不耐烦地说,“孔乙己啊,孔乙己!”“不!知!道!他还欠我十九文钱呢!”老板愤恨地说,“等等,你刚才叫他什么?老爷?他什么时候成老爷了?”“你不知道么?孔乙己大人前几个月考取了进士,现在是老爷啦。我现在正在找他给他报喜呢。”

“啊!!!!!你说什么?举,举,举,举,举人老爷?来人啊,快!快把孔乙己找来!!!”店老板着慌了地说,大家也没闲着,整个镇上的人都去找孔乙己。孔乙己是给抬来的,他已经已经面目全非、半死不活了。

“给老爷净身。”老板发话了,将近十几年没洗过一次澡的孔乙己终于变得干净整洁了,“给我点吃的……求你了……”意识模糊的孔乙己颤巍巍地乞求老板,老板吓得跪下了,“不敢当!不敢当!您要什么?茴香豆?花生米?哦不!这太寒酸了,来一碗上好的‘竹叶青’吧!这样可以使您精神一点!”孔乙己喝了酒,稍微恢复了点气色,“吃的……吃的,我快一星期没吃东西了,钱……”酒店老板打着躬说“不碍事,不碍事儿!我们会给你准备一桌上好的酒席的!老爷您尽管休息,尽管休息!”“老……爷?我?你们认错人了,我是孔乙己,孔乙己啊!钱我付不起的!”他吓得连连后退,“老爷莫怕,恭喜您考取了县上第一名,我们是来给您贺喜的!”老板笑盈盈地说,孔乙己一听这话,刚喝下去的酒又涌了上来,晕死过去了。

再次醒来时,已经身穿锦缎长袍,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脚上专门被包扎了起来,豪华的家具,孔乙己思忖“这不是丁举人家么,哦,对了,我考取了功名,好像是第一名……”“孔老爷,这是丁老爷给您准备的饭菜请您尽情享用。”山珍海味、锦衣玉食、琼浆玉液,这是孔乙己从未享受过的,他一饱口福,幸好他知道举人吃饭应该文雅点,不然他肯定会被噎死或撑死。“孔兄弟呀,这饭菜如何?和不和兄弟你口味啊?”丁举人热情地走过来问,“棒!我孔乙己这辈子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东西!啊呜呃耶……”孔乙己因为吃着东西,有些口齿不清,“十分抱歉打断了您的腿,几个月前的偷盗事件,我们已经查明是我们的佣人胡编乱造的,这是赔罪的一点意思。”丁举人歉意地边说边打开一个箱子,里面盛满了金银珠宝,“那次的确是我偷的啊。”孔乙己不解地想到,“不过没关系,您只要在我家静静地养上一两个月,腿一定会好!”丁举人还在说,可孔乙己却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