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发飘飘十篇

时间:2023-03-30 22:32:40

长发飘飘篇1

清晨的林荫道,雾很薄,很柔软、温润。

你我相向而行,像两朵空中的云,被风吹着飘。相逢的一瞬间,微风撩起了你的长发,飘飘的,掠过我的脸颊。于是,触电一般,我的脚儿软了,心儿颤了。停下,转身,凝眸。

凝眸处,有个人儿在那里,卓然回首。虽然只是那么一瞬的凝眸,却把你如花的身影定格在我的脑海,再也无法删除。

怅然地抚摸被你秀发吻过的脸颊,指尖过处,有暗香盈袖。

记起了一句禅语:前世千百次回眸,才度得今生一次擦肩而过。我坚信,你我的缘,是前世的约定。即便人海茫茫,即便是擦肩而过,你我也注定要再次相逢。

如同编好的剧本,故事情节一切都顺理成章。

从此,那个林荫道上,少了两只单飞的燕子,多了一对并肩的鸳鸯。从此,这个世界上又少了两个自由的男女,多了几篇痴情的文章。

曾经有诗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你我的相见,极其偶然,又是必然。如今想来,却是不难。见时容易别离就不难吗?你我的别离,已经令我肝肠寸断。

六月里,似乎一切都在疯长,一切都是那么饱满。林荫道上,你长发飘飘,是上苍让你的秀发掠过我的脸,点我心中那难了的尘缘。你飘逸的秀发,以千年的魔咒,网住了我一颗脆弱而驿动的心,一条鱼儿从此进驻了温柔的港湾。你弯腰拾起一枚从林荫处漏下的阳光,轻轻放在我的掌心,用如水的眸波告诉我:“把我的青春交给你,放在你的手心”。你一语成谶,从此清澈的阳光照彻我的每一个梦境,双手捧着如阳光一般透明的幻想,等待你来粉碎。

我始终相信,茫茫人海,即便偶然相逢,便是必然,是你我前世修来的缘。何必仍在那个轻薄的早晨,用一盏清茶,洗却所有的印记?

你浅笑从容,把盏殷殷。长发已不再飘飘。被你用一个蝴蝶结紧紧地挽起。不知道是谁盘起了你的三千青丝;为了谁,收回了,我漂染在你飘飘长发上的所有的思绪。望着你,我的心如清晨的林荫大道,薄雾笼罩,一片空白。

清晨,雾依旧很薄,很柔软,温润。

见时容易,别离却难。

编好了的剧本,却错乱了结局。所有的道具都在,只是剧情被一盏清茶漂白,所有的花前月下,所有的山盟海誓,都被装进一个透明的玻璃杯里,没有了一点点隐秘,清淡、寡味。饮一杯清茶吧,淡了浓情,湿了双眸。

你的长发飘飘,只是已经背离了方向。脸颊上的余香用指尖再次触摸,感觉已是痛彻心扉。薄雾悲凉,有泪无法飘零。

长风扯起衣襟,像一首飘在清晨的挽歌。想手起剑落,斩断情丝缕缕,想如你一般决绝地飘然而去,却用曾经触过香唇的手指蘸那残茶剩水,在凄凉如冰的青石上写出“见时容易,别时难。”

别离竟是如此之难。

没有长歌当哭的勇气,没有挥剑割袍的决绝,每次从梦境走出,仍旧会在林荫道上徘徊。那雾依旧很薄,很柔软、很温润。

你的长发飘飘,遮住了我的视线。你轻放我掌心的那枚阳光,已经将我的心灼伤。你已经是我一生的执念,放不下,又怎会忘却!你已经是我心中的魔,去不掉,何言成佛?

拂去青石上的千年落尘,菩提树下,看云卷云舒,静待花开花落。像一朵花开花落那样,学着将一切繁华和牵绊都看淡,还有那些曾经如花般美丽的誓言。

长发飘飘篇2

寻找风中的熟悉

落叶披散在枝头

交错过指间的青发

手上还残留余香

碾转在繁华的都市

寻找迷失的影子

风潇瑟瑟

彷徨将美好遗失

只好流浪流浪

长头飘飘

断扣在爱情的缝隙里

如何去追补

徘徊在身边的幸福

长发飘飘篇3

花开花落,青丝已伴我四个春秋了。每当心情好的时候,我总爱拨弄它们,让轻柔的发丝从指间幽幽滑过,仿佛这样也能使它们感受到我的愉悦;每当心情不佳时,我也爱拨弄它们,以此排遣愁绪。所以,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头发分叉的原因是它们承受了太多的忧愁。

进入初中后,我发现校园中拥有像我这样一头长发的人很少,更多的是齐耳的短发。起初,我并不十分在意,认为可能是那样易于梳理吧,而我是向来不嫌长发难于梳理或懒于洗头的人。直到后来,同学们的长发大多被短发替代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是一种潮流,或是一种时尚,我已是绝对的“少数民族”。

我有些动摇了,也想把自己的一头青丝剪去。而另一方面又有许多的不舍,这毕竟是自己最心爱的长发啊!于是,我在剪与不剪之间徘徊。无奈之下,我向室友征求意见,她们有的举双手赞成,理由是大家都这样做;有的却竭力反对,说是剪掉太可惜了。她们花了一个午休时间讨论的结果,竟是由我自己决断。就这样,关于长发的问题始终悬而未决。

或许还是从众心理占了上风,我心中的天平逐渐向剪发的一边倾斜。暑假时,我来到街上的理发店,想请理发师剪发。可站在门口,心中的不舍又开始蔓延,毕竟要剪掉的是伴随了自己四年、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呵护的长发啊!

午后的阳光在街上静静地流淌,我无聊地走来走去,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匆忙的脚步、一脸的倦容、相似的发型,有种被定格的感觉,让人觉得窒息,猛然间,一个长发飘逸的女孩儿迎面走来,一脸的灿烂,似乎在对我笑。长长的发丝在清风的抚摸下,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随风飘舞,一种带着青草味的芳香在空气中弥漫。我惊诧于眼前突然出现的美丽画面,心中的取舍一下子明朗起来。

从某种角度说,一个人要坚持自己的立场。突显自己的个性非常不易。但只要坚持住自己的抉择,就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独特美丽。陶渊明在那个对官场趋之若鹜的时代,“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官归隐,于是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脱恬淡;周敦颐在那个“世人甚爱牡丹”的社会里,独爱莲花,于是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秉性。

时下,“个性”是个颇具时尚气息的词:个性化的服装、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服务……总之,凡事都要讲究个性。为了追求个性,许多人染花花绿绿的头发,穿奇形怪状的服装,做稀奇古怪的事情……试问,当满街都是黄头发时,黄头发还有个性吗?当到处都是露脐装时,服装还有个性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或许,当某天看见一个黑发飘动的人或一个穿着朴素的中山装的人,你会称他们“有个性”。而原因可能就是他们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风格。

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确,无论外界怎样变化,我们要坚持善良的操守,坚守自己的原则立场。在万变的社会中,给自己一片天空,这才是真正的“个性”。

长头发,飘起来!(指导教师余书能)

主题点评

在这个追求浮华与时尚的躁动时代里,很难有人拥有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操守,为了生存需要,许多人放弃应有的立场,常常不得不活在“众人笑便笑,众人哭便哭”的氛围中,个性生存的空间越来越狭小。

本文作者由自己长发剪与留的抉择,联想到从古至今人们坚持个性之难,但却散发着独特的芬芳,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而表达了自己坚守正确价值观与审美取向的“个性”立场。主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选材点评

本文以对长发剪与留的情感变化为主线,在叙述中制造波澜,使文章读起来有跌宕之感;另一面作者又由此

联系到坚持立场,坚持个性的问题,选材使文章多了一些现实意义。值得人反思。

语言点评

语言流畅,明快。善设波折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心理变化。

结构点评

首先作者在剪发问题上设置波澜,喜爱长发――被短发潮流孤立――欲剪长发――欲剪还留,最终坚持住了自己的立场。有曲折感。

接着,由事及理,联想古今事例,说明坚持“个性”之不易。最后阐明立场,要做一个坚守原则的人,升华主题。

长发飘飘篇4

也就是因为那头美丽的长发,阿童认识了丁原并堕入情网……

阿童凭着好身材进学校舞蹈队。其实阿童几乎不会跳舞,因为她是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上长大的。但领队老师说那么好的身材不跳舞太可惜了,不会跳可以学嘛便收下了她。舞蹈队里可算是美女如云,男同胞们真心实意地称为“靓女队”,以此美誉可知她们在异性眼里的地位。可阿童在“靓女队”训练几天之后忧心忡忡地说:“我感到自己像只丑小鸭,她们的条件和基本功都比我好。”

“既然是舞蹈队,相貌能衡量什么?”我安慰她,“只要肯下功夫,你会变成白天鹅的。”

阿童略带苦涩地笑了笑──她是个不自信的女孩,近乎柔弱。

一天夜里阿童回来之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似乎很不安。后来又钻到我的被子里,悄悄地问我认不认识丁原。

“丁原?男士还是女士! ”我装糊涂,其实心中料到几分。

“哎呀你不认识?歌唱得棒极了!你真的不认识?”阿童又兴奋又失望地捶了我一下。

我当然认识丁原。他高我们一个年级,是学生会的文艺部长。正如阿童所说,他的歌唱得特棒,在市卡拉OK大赛中也拿过奖,在学校的各种晚会上更是常常独领风骚,算是学校里炙手可热的人物。

阿童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告诉我:晚上彩排她坐在一边休息时,丁原突然失声惊叫:“哇,我只在广告中看到过这么美的头发!”众演员停下来莫名其妙地望着(她)他,丁原愣了片刻之后向大家摆摆手说:“看我干什么?继续演吧。”那时阿童抬起头来正看到丁原的目光从她脸上移开。舞台上彩灯辉映,阿童又刚洗过头,她相信自己的头发应该是光彩夺目的。后来丁原在台上唱了几首歌,阿童看着他潇洒自如的样子,不由自主地心跳加起来。更精彩而美妙的是,彩排因停电而中止,阿童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嘈杂的黑暗中突然传来丁原的声音:“嗨,那时我说的是你,知道么?你的头发美极了,真的。”

“……他的眼睛亮亮的。”阿童继续向我叙述着。虽然是夜晚,但我可以想象阿童说话时的神态:兴奋、陶醉、娇羞。是啊,能有什么比情窦初开的感觉更新鲜而美丽呢?

两天之后丁原邀阿童看电影。“你说我去不去?”阿童犹豫不决地问我。我摸摸她美丽的头发,鼓励道:“为什么不去?”

阿童去了,样子很叫人放心。此后便有一段甜蜜的过程,那些天阿童分外美丽。

他们恋上以后,在舞台上也就珠联壁合,相得益彰了。国庆晚会上, 丁原深情款款是唱起《东方之珠》,阿童带着三个姐妹为他伴舞,效果竟出奇地好。我发现阿童的舞已跳得很不错了。

没过多少日子,学校开展了“十佳学生”的竟选活动。条件十分苛刻,奖品十分可观。“在校期间不曾谈恋爱”居然成为竞选条件之一。这一条大概是老校长添上去的,他一向极力反对学生谈恋爱。按规定,候选人由年级组慎重推荐,学校经过全面审核后,全校师生参加投票。

这件事在毕业班学生当中引起一阵骚动和恐慌。不曾想睿智潇洒的丁原在名利的诱惑之下也乱下方寸。按说他当选和可能性是极大的:他的歌声使不少人喜欢他,他的成绩、能力、表现以及与人交往都不错。经过权衡,丁原变得利欲熏心了。他找到阿童对她说:“这件事十分重要,对任何人都不要承认我们之间……以后我们还是朋友。”阿童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为他作出这点牺牲算什么?阿童天真地想。

丁原充分施展出他的交际才华,使年级主任上报的名单里有了他的名字。那些惶惶不安的竞争者当不会不失时机地扯出阿童了事来攻击丁原。于是乎丁原依然大义凛然地去找总裁判校长大人,一番慷慨陈词, 居然让校长坚信了他的清白。

竞选演讲会上的丁原依然洒脱,那时他已胜券在握,掩饰不住脸上的得之色。他先精辟地分析了个人奋斗与“十佳”之后誉的关系,而后低缓地说:“某些同学反映我谈过恋爱。那么,确有其事吗?不必作太多的解释,我只想说,如果“十佳”的桂冠戴在我头上,我决不会感到哪怕一丝的羞愧!我拥有同学朋友之情,我遇到不自重的自作多情,但我敢以名誉担保:本人至今不晓‘爱情’为何物!……”

台下,好多人向阿童投来异样的目光,阿童脸色发白。

丁原当选“十佳”之后,众人对“自作多情”一事大放厥词,一时间沸沸扬扬成了热闹话题。年级主任拐弯抹角地跟阿童“谈心”,不小心也溜出“自作多情”一词……

刚刚拥有一点自信,憧憬着成为“白天鹅”的阿童几乎崩溃了。 只有我了解阿童伤得有多深──她伤得连恨的感觉都找不出来,她只会畏惧和躲避。她坚决地退出了舞蹈队,甚至连电影院都不进了。有一次偶然碰到春风得意的丁原,又无处可避,我发现阿童如秋风中的叶子般微微打起了哆嗦。

可怜的阿童!

后来,毕业前的几天, 丁原又疯了似地找阿童。

在教学楼、宿舍、餐厅、图书馆以及每条路上,丁原等、追、堵、截,阿童总是惊弓之鸟般地逃之夭夭。我拉阿童的手,凉得厉害,还颤抖着,她的脸灰白灰白的。

又碰见丁原时我对他之声嚷道:“够了!你想在离开之前把她吓死吗?”

“不,我只想跟她说几句话,只说几句话! 请你劝她来见我一面,好吗?”丁原几乎是哀求着对我说,眼神楚楚可怜,以前潇洒的派头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毕竟,阿童对他付出过纯真的感情, 见他最后一面又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我婉言劝阿童去见了丁原。

谁知阿童愀然色变:“连你也看不起我!”

我噤若寒蝉了。只是暗暗为阿童悲哀痛惜不已。

长发飘飘篇5

香飘飘于2005年开始走红市场。前两年,香飘飘一路南征北战,一骑绝尘,没有对手,销售额从2005年的数千万元一下跃升至2006年的4.8亿元。

但是在中国,某一产品走红以后,一定会有大批跟随者。作为快消品的奶茶行业就更不可避免了,到了2006下半年,全国就已经有了几十家奶茶品牌:喜之郎旗下的优乐美,立顿旗下的立顿奶茶、大好大旗下的香约奶茶相继杀入杯装奶茶市场……其中最有力的竞争者是喜之郎旗下的优乐美奶茶。喜之郎在食品行业沉浸多年,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经销商网络、销售团队规模,都要比香飘飘高出许多。

喜之郎率先对香飘飘发起了进攻,以3倍于香飘飘的广告投放量,4倍于香飘飘的销售团队向市场发起俯冲。但一年过去了,似乎并未对香飘飘构成冲击。原因在于,此时的喜之郎犯了一个定位上的错误,其奶茶命名依旧叫做喜之郎奶茶。由于喜之郎果冻的深入人心,这样的命名颇像霸王洗发水推出霸王凉茶一样突兀。即便两种突兀的强度并不一样。

喜之郎毕竟是老江湖,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继而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2007年下半年将市场上的旧品牌奶茶全部回收,再重新推出全新品牌优乐美。

这个时期,香飘飘又在做什么呢?

由于初期对手的失误,香飘飘董事长蒋建琪觉得他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加上在企业初创期的顺风顺水、春风得意,让香飘飘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飘了起来。在2007年出台了一个宏大的公司发展规划:一是上一个替代方便面的方便年糕项目;二是开奶茶连锁店,进军餐饮业;三是进军房地产市场。单是方便年糕项目就投资了三千多万。

一边是飘起来的香飘飘,一边是穷追猛打的优乐美们,在2007至2009两年时间里,价格战、渠道战、广告战、口水战,此起彼伏。香飘飘一方面要面临众多对手攻势,一方面还得分出精力做其他多元化项目。蒋建琪意识到:危机来了。

2008年,优乐美的销量不断上涨,至2009年上半年,与香飘飘已经非常接近了。香飘飘形势岌岌可危。

兵临城下,香飘飘进行了反思,请来了咨询公司为企业做诊断,并做定位分析。对此,香飘飘做出了几个重要的决定:第一,砍掉一切与杯装奶茶不相关的业务,聚焦奶茶业务。香飘飘痛下决心关掉了已经投入三千多万的方便年糕项目,卖掉了设备,两家奶茶店也转让了出去,当时投资的房地产项目正常收尾以后也没有再做。第二,为香飘飘定位。向消费者传达香飘飘是杯装奶茶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是全国销量最大的企业这一关键信息。还设计了新的广告词:“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3亿多,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这就是香飘飘奶茶绕地球的由来。

经过这一轮痛苦的聚焦,定位理论在香飘飘显示出了威力。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销量从3亿多杯一下子跃升到7亿多杯,从绕地球一圈到绕地球两圈。2010年,香飘飘奶茶销量突破10亿杯,销售额过20亿元,2012年香飘飘销售额24亿元。公司内部也大受鼓舞。

除了广告,在产品上,香飘飘也开始不断与对手进行区隔。例如包装,香飘飘奶茶的杯子比起竞争对手要更大一些,用纸也更考究,突出量足、实惠,椰果也是经过特殊加工的,呈条形,很容易就能吸起来,味道很特别,而且有海南的风味。香飘飘还特别定制了双节伸缩式的吸管,平时是短短的两节,使用时轻轻一拉即可变长,可以让消费者方便、优雅地放入杯中。

长发飘飘篇6

蒋建琪出生在湖州南浔,南浔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在清朝,当地大户家庭的财富比得上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浓郁的经商氛围世代传承。自小,蒋建琪听得最多的,就是生意生意,这直接导致他在大专毕业分配到上海铁路局后的极度不适。

就在此时,学食品专业的亲弟弟在南浔搞了一个食品厂,蒋建琪便隔三差五地跑回老家帮忙。显然,做生意比天天讨论什么红烧鲫鱼有趣多了,即便辛苦。

食品厂主营糕点,一个春节下来就挣了一万多块钱,这是蒋建琪人生中最开心的时刻之一,用他的话说,即便现在每天挣一百万都没有当年那么开心了。厂子办到第二年,弟弟因为别的打算准备放弃,于是,蒋建琪辞职回家,接手了食品厂,这家食品厂也就是香飘飘食品有限公司前身湖州老顽童食品有限公司。

诞生

2003年,一个困惑让蒋建琪和公司副总裁蔡建锋感到焦虑:彼时的老顽童年销售额几千万元,但明显遇见了不可能突破的天花板:主打产品棒棒冰是典型的淡旺季产品,一到冬天便急速下滑,并且很有可能成为一种过渡性产品。

企业迫切需要切入新的领域,但是举目四望,一片惘然。

当时唯一确定的方向,是做一种能喝的产品。在蒋建琪的商业认知中,喝的东西肯定要比吃的东西销售量大。你看恰恰瓜子,一包瓜子往往嗑半天,更有甚者还把余下的密封起来,接着再嗑个半天……看着心急啊。

做饮料,做什么饮料呢?这个阶段的蒋建琪仔细研究了娃哈哈,娃哈哈在快消品行业的风格与地位,犹如腾讯之于互联网行业,美的之于家电行业。作为超级产品经理的宗庆后极其擅长模仿创新,一旦某个新品类在市场上暂露头角,娃哈哈往往立即跟进,继而利用强大的分销网络将品类开创者掀个底朝天。

比如其最挣钱的营养快线,其追随模仿的是小洋人“妙恋”;八宝粥模仿的是扬州亲亲八宝粥;赖以发家的娃哈哈儿童营养口服液,同样是在青春宝、中国花粉口服液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显然,这条路蒋建琪走不了,甚至他还必须得为自己日后的产品设计一个“低调期”,以防被行业老大尾随抄底。

时至2004年,一天,蒋建琪在街头看到一家奶茶店,人们排着长队购买珍珠奶茶。经验告诉他:一个地方只要排长队就一定存在供需失衡,就一定有创新的可能、商机的存在。

蒋建琪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把街头的奶茶方便化、品牌化呢?立即行动,蒋建琪请来杭州市科技农业研究所帮助研发配方,请设计公司设计包装,大约半年多以后,产品试制成功。

——他给产品确定了一个新的名字:香飘飘。

香飘飘上市之前,只选择了温州、湖州、无锡、苏州四个城市试销,每个城市只选取中学、大学、标准超市,每个销售点公司都安排人员跟踪,继而再将结果画成图表。

半年的测试结果令人满意——这是一个有潜力的产品。抛开硬性的数字曲线,单凭自己眼睛看到的,都让蒋建琪兴奋不已。

以学生为引爆点

2005年,蒋建琪决定:香飘飘要着手准备打仗了。

仗怎么打?拒绝漫天播撒胡椒面式的高举高打,毕竟试销数据已经告诉了蒋建琪引爆点在哪里。根据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的引爆点理论:一项工作的80%都是由参与工作的20%的人完成的。同样,要发起流行,就得把资源集中在引爆点上,只要找对了一点,轻轻一触,这个世界就会动起来。

那么,能够迅速引爆杯装奶茶的流行趋势的人群在哪?出租车司机?明星?行业内的意见领袖?传统经销商?

——是学生。

香飘飘选择学校及其周边商超试销,只是,连店老板们都未见过的产品,学生怎么会买。于是,香飘飘在每箱产品里都附上一张红纸条:本包装箱内多放了一杯奶茶,由香飘飘公司邀请店老板亲自品尝。

市场渐渐有了反应,销售团队又买来几十本《中国黄页》,根据不同试销点所在的位置,将方圆十几公里内的大中小学地址全部打印出来,然后再邮寄给试销点,“把奶茶卖到这些地方去。”

——电话响个不停。有试销店老板好奇地说,“你们太厉害了,你们怎么知道我周围有这么多学校?我呆了这么多年都不知道的!”

照此办法,逐一推进,香飘飘先后以杭州、郑州、南京、北京等几个有辐射力的大中城市为中心,做深做透,继而再向周边城市辐射,借势成事,水到渠成。

在2005年于济南举办的全国糖酒订货会上,香飘飘正式向全国招商。此前,经销商们从未见过杯装奶茶,亲口品尝后兴奋不已,现场签单者络绎不绝。数月后,全国各地的订单纷纷向湖州聚集,香飘飘当年的账面资金,迅速攀升至5000万元。

广告轰炸

——地面部队在加速推进,空中的广告轰炸则依旧选择聚焦。

当年,资金实力尚不雄厚的香飘飘,砸下3000万元,且只砸湖南卫视。香飘飘成了奶茶行业第一个做广告的。也有人表示看不懂:全国市场还没完全铺完,超市里也没有,打什么广告?

事实上,决定砸下3000万元广告费的那天晚上,蒋建琪整晚未眠,反复纠结中终于坚定信念,“对于比较容易被模仿的新产品,第一次出拳一定要重、要狠,一定要迅速打进顾客心智。”

信念的力量,有时要比信心强十倍。

值得一提的是这15秒广告:火车上,一个女孩拿着奶茶做出既想喝又不想喝的样子,啪,周围突然变得黑漆漆一片——原来火车进了隧道。

火车马上又开出了隧道。咦?奶茶呢?原来被前面一个男孩子偷去喝掉了。

这是一个足以让人“晕倒”的广告,殊不知效果却出奇地好。因为生怕观众看不懂,广告里不停地重复着“香飘飘奶茶”、“奶茶香飘飘”——整整七个“香飘飘”。

事实上,香飘飘这则广告也足以引发一次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广告才是好广告。这个问题我们留在后文作答。

岌岌可危

时至2006年,中国杯装奶茶市场开始变天了。

此前两年,香飘飘南征北战,一骑绝尘,没有对手,其销售额从2005年的数千万元一下跃升至2006年的4.8亿元,一年时间,放量速度之快,让蒋建琪自己都觉得意外。

在风起云涌的快消品江湖,杯装奶茶当年的毛利在百分之四十以上,天下还有这么好的生意?蛋糕引来猎食者,香飘飘引起同行注意,于是,阻力来了。

2006年下半年,喜之郎旗下的优乐美,立顿旗下的立顿奶茶、大好大旗下的香约奶茶相继杀入杯装奶茶市场……一时间,全国冒出了几十家奶茶品牌。其中最有竞争力的是喜之郎旗下的优乐美,喜之郎以果冻起家,浸淫食品行业很多年,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经销商网络、销售团队规模,显然要比香飘飘高出许多。

那么,这个时期的香飘飘又在做什么呢?

由于喜之郎的初期失误,让蒋建琪觉得对手并不如想象中厉害,加上前几年的顺风顺水,香飘飘真的就“飘”起来了。其在2007年出台了一个宏大发展规划:一是上马一个立志替代方便面的方便年糕项目;二是开奶茶连锁店,进军餐饮业;三是进军房地产市场。说干就干,整个方便年糕项目投资3千多万元,奶茶店开了两家,生意居然还很好。

更幽默的是,香飘飘此时还做着花生,销售规模也到了3000多万元。

一边是飘起来的香飘飘,一边穷追猛打的优乐美们,在2007至2009两年时间里,价格战、渠道战、广告战、口水战,此起彼伏,香飘飘一方面要面临众多对手攻势,一方面还得分出精力做其他多元化项目。蒋建琪意识到:危机来了。

2008年,香飘飘的销售收入接近10亿元,而优乐美的销量不断上涨,至2009年上半年,与香飘飘已经非常接近了。香飘飘岌岌可危。

“剐肉”式改革

改革就是要敢于剐掉自己身上的肉。这句话对于转型期的企业同样适用。

2009年下半年,蒋建琪开始深刻反思,同时也密集拜访了国内众多营销管理机构,他企图给自己的企业寻找到一张药方,同样也为自己接下来的商业生涯寻找一个答案。

——聚焦,专注,从多元化中抽身,这是蒋建琪得到的答案。只是,真要砍掉除奶茶外的业务板块,这需要大勇气。

第一要砍掉年糕项目:年糕已经投了3000多万元,钱砸下去连泡都没见一个,痛。

第二要砍掉花生项目:花生项目每年的销售额已经在3000万元以上,关掉它内部争议很大,负责生产的厂长甚至急得住了院。医院里,他拉着蒋建琪的手,“蒋总,这个厂子不能关啊!”那一刻,蒋建琪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第三要砍掉房地产项目:彼时,房地产行业的暴利有目共睹,很多人以为蒋建琪疯了,但是他依旧坚持香飘飘在上一个房产项目收尾后,坚决不再涉足该行业。

事实上,企业有时跟人差不多。车间在运转,员工在工作,产品在销售,这就是企业在呼吸。身处其间,你仿佛能够感受到它的脉搏。突然之间,三个项目齐齐下马,犹如送走自己一手养大的三个小孩,蒋建琪觉得痛。

当然,痛分长痛与短痛,大痛与小痛,彼时的香飘飘必须进行战略放弃,逼迫自己回到那条或许会更痛的未知路。

高潮再次到来。将全部身家押宝奶茶的香飘飘,开始强调自己的行业开创者地位。“杯装奶茶的开创者,香飘飘一年卖出X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X个圈。”——这则全国人民似乎都听过的广告由此而来。

是时候回答前文所提到的“到底什么样的广告才是好广告”的问题了。

事实上,香飘飘在第一支广告投放后,还推出过另一支广告:蒋建琪找到了彼时的当红网络歌手香香,又请《老鼠爱大米》曲作者为其量身定做了一首《香飘飘》。这首歌后来被用到陈好所拍摄的广告片里。这部广告片由香港导演拍摄,也是公认的香飘飘拍摄质量最高的一条广告,“就像艺术片”。

可是,像艺术片的广告是不是好广告?最后的市场销售数据表明,那些看似土不拉几没有文化的广告,反而容易产生市场成果。蒋建琪说,“对于电视广告来说,声音比文字重要,文字比画面重要,很多广告画面唯美,但消费者看完连企业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这种广告完全是无意义的。”

除了广告,在产品上,香飘飘也开始不断与对手进行区隔。

例如包装,香飘飘奶茶的杯子比起竞品要更大一些,用纸也更考究,突出量足、实惠的特点;甚至于吸管,其他品牌是随便一折然后放入杯子,香飘飘则特别定制了双节组合式吸管,平时是短短的两节,使用时轻轻一插即可变长……

时至2009年底,香飘飘和优乐美终于走到了了断恩仇的历史节点。

这个时候,另一个行业性变量出现了:通货膨胀导致原材料涨价。那么,杯装奶茶涨不涨价?

香飘飘决定率先涨价,因为低利润率非但会将企业拖入泥潭,甚至还会对行业造成破坏。只是,香飘飘涨价了,对手们不涨怎么办?蒋建琪团队对此进行了充分评估,他们认为对手可能会有两种反应:跟涨或者原地不动,为此还提前做出了两种预案。

可谁都没有想到,对手竟然不涨反降——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优乐美放弃了利润思维,俨然发动了一场自杀性空袭。

“保卫战”

2010年9月,因为传统流通渠道的经销商很多都是靠利益驱动,哪家价格低便进哪家的货,在湖南湖北等香飘飘不占强势的市场,优乐美开始大举入侵,成效明显。

怎么办?挺住意味着一切。蒋建琪甚至做出市场下滑30%的最坏打算,也坚决不降价。

而此时新的问题又来了,香飘飘几个月前做出涨价决策遭遇了执行难题。市场分析会上,省市经理们纷纷叫苦,负责此次调价战略的副总蔡建峰见此情况,一拍桌子说,这会不开了。

会不开了干吗呢?第二天,几百号人被拉到浙江富阳一家拓展训练中心,蔡甚至把自己10岁的女儿也带去了。一个新加坡教练负责了这次培训,两天两夜的拓展搞下来,总结会上大家哭声一片:原本以为不能完成的训练科目,竟然都完成了。

——于是,市场分析会紧接着总结会再次召开。

蔡建峰问,“这次提价能不能成功?”

“一定能!”会场下面齐刷刷地一片呐喊……

事实上,快销品企业提价,确实是一个高难度命题。即便康师傅这样的企业,提价决策若如半年内能从总部落实到终端,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要开庆功会的。”而香飘飘成立至今,历经五次提价,有时甚至能够两个月内完成目标。

此次战役,蒋建琪显示了自己的硬气。眼见对手抓住机会大规模扩大市场,依旧不为所动,绝不妥协,绝不服软。

12月,终端传来好消息,即便香飘飘提了价,很多分销商还是重新回归香飘飘。原因在于,奶茶是一种对口感要求很高的产品,消费者习惯了香飘飘的味道,普遍反映其口味更纯一些,其他品牌奶茶虽然价格低,往往只能产生短期购买效应。

零库存战略

值得一提的是,香飘飘之所以能够在价格战中坚持过来,很大一个原因还在于它的零库存战略。香飘飘的产品一律以订单形式生产,款到发货,拒绝代销,如此一来便省却了库存压力。

拒绝代销,是蒋建琪做企业多年来养成的风格。他认为,中国的经销商群体和厂商之间需要更紧密的结合,而代销这种形式,经销商能卖掉货就卖掉,卖不掉就退还厂商,这往往导致其责任感缺失。他记得有一年浙江遭遇洪水,自己跑到市场上一看,那些垫在最底下被水淹住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代销的产品,而真正花钱买来经销的产品则放在最上面。

由此,香飘飘在最初选择经销商的时候,也往往看重其是否只销售香飘飘产品。目前,香飘飘在全国的经销商数千家,其中超过1/3主营业务就是香飘飘奶茶,香飘飘也为之留出了足够利润空间。在经销商这一环节,优乐美则显出了先天不足。

优乐美的经销商往往有奶茶和果冻两个产品,一旦遭遇淡季奶茶品类维护不足,销量往往立马下滑,又因为有果冻产品作支撑,很多经销商又难以做到心无旁骛地销售奶茶,销售存在动力不足。

年销售24亿元

一场惊心动魄的价格战打下来,2010年,香飘飘奶茶销量突破10亿杯,销售额过20亿元。 进入2011年,香飘飘销量持续增长,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再度拉开,行业第一品牌的地位得以保住。

杯装奶茶——一个起初并不为人所关注的行业展现出惊人爆发力,何以如此?一是因为八年前的香飘飘抓住中国奶茶市场的结构型缺陷,一举打开了全新的品类之门;另一个原因,还得感谢各路高手在血腥竞争中,共同做大了这一市场蛋糕。

长发飘飘篇7

2、水肥管理。在飘香藤的养护过程中要做好水肥管理。在浇水上,要控制浇水,不要过涝过干,使植株生长不良。做好水肥管理,能形成发达的根系,飘香藤的生长才会旺盛。在生长期里,可适量追施复合肥3—5次。

3、温度要求。飘香藤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0—30℃之间,最好不要超过35℃,在冬季气温过低时容易冻伤,所以冬季要注意保持温度,最好是不低于10℃。

4、土壤选择。飘香藤对土壤的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但以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佳。

5、繁殖方法。飘香藤一般用扦插法繁殖,也可以用组织培育的方法快速繁殖。

6、修剪。飘香藤的修剪一般有两个时间。花期后修剪和春季修剪。花期过后进行修剪可以为飘香藤修型,使其美观。在春季修剪老株,可以促进萌发新枝。

7、注意事项。光照要充足,光照不足会导致飘香藤开花减少。

长发飘飘篇8

喜之郎,其往往不是一个新品类的开创者,却有着将先驱变成先烈的英雄主义与过往胜绩――干劲冲天。

初入奶茶江湖,喜之郎放言:两年内,拿下香飘飘!

――那么,鹿死谁手?

在销量连续绕了地球3个圈后,蒋建琪开始思考,香飘飘那则旨在强调自己老大地位的广告,还有无必要再把圈继续绕下去?

这是一个硬生生横切而出的全新市场。6年前,苦于自己的液体饮料生意淡旺季过于明显,蒋建琪突发奇想搞起杯装奶茶,定名香飘飘。殊不知,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杯装产品竟然在6年内真地飘了起来,伴随那句“杯装奶茶开创者”,香飘飘销售额在2010财年突破20亿元。

一杯小小奶茶做到20亿元的年销售额――香飘飘霸气外露。而此时,中国奶茶市场早已不再是一个人的江湖。喜之郎旗下的优乐美,立顿旗下的立顿奶茶、大好大旗下的香约奶茶……诸侯林立,无不凶猛,无不窥视,无不称王、也无不愤懑。

那么,谁是老大?

优乐美显然不甘“千年老二”的座次,这个果冻品类的翘楚与老大哥娃哈哈有着相似的革命路径。其往往不是一个新品类的开创者,却有着冲天干劲要将开创者变成“为他人作嫁衣”的先驱。

比如海苔,喜之郎旗下的美好时光海苔在短短数年内勇超先于自己起步的波力海苔,起势凌厉继而一举夺魁。过往胜绩浇灌了喜之郎的英雄主义情结,初入奶茶江湖的那一刻,其同样在业内放言:两年内,拿下香飘飘!

只是多年过去,除了步步紧逼的捉对厮杀,优乐美却并未如愿拿到老大权杖。而香飘飘与优乐美之间的攻守鏖战却早已硝烟弥漫:一边号称“奶茶就要香飘飘”,一边则称,“奶茶我要优乐美”;一边请陈好代言,一边就请周杰伦助阵;价格战、产品战、口水战……此起彼伏。

江湖烟雨中,楼高四面风。与其说香飘飘和优乐美的排位夙愿,是饮料行业白热化竞争的一道缩影,不如说这缩影中的交锋,更似于浙江企业与广东企业在经营思路与企业格局上的一次大碰撞与真了断。

――中国市场的确很大,但行业翘楚毕竟只有一个。

烽火戏诸侯

上世纪九十年代,食品工程专业出身的李永军意识到了果冻市场的巨大潜力,他筹集40万元资金,与兄弟李永良、李永魁一起进入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果冻产业。

李氏三兄弟胆大心细,亦不乏战略眼光。自1996年起,喜之郎率先在央视投放巨额广告,不断强化“果冻布丁喜之郎”这一概念,继而在品牌和行业间建立起一对一联想,最终从上万家本土果冻企业中脱颖而出,称霸全球。

然而,果冻品类毕竟市场容量有限,已经成为行业翘楚的喜之郎开始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增长点。

杯装奶茶由此进入其视线。同一时期,身处浙江湖州的香飘飘,正在将他们的战线从华东拉伸至全国。2004年,香飘飘率先在国内规模化生产杯装奶茶,中国饮料市场也由此硬生生派生出一块新领地。

而纵观日后称霸一方的品类开创者,其发轫起家的路径无非两种:一是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火速占领消费者心智,炸出行业的头把交椅;其二则是凭借“鬼子进村”的方式悄无声息地进行终端扩张、新品推广,继而一鸣惊人。

香飘飘无疑属于后者。

2005年,负责营销的常务副总蔡建峰,将一千多箱奶茶拉到在济南召开的全国糖酒会上,正式向全国招商。此前,经销商们从未见过杯装奶茶,亲口品尝后兴奋不已。而香飘飘则承诺:50箱即可批发试销,现场签单者络绎不绝。数月后,全国各地的订单开始向湖州聚集,香飘飘当年销售额即达数千万元。

然而,仅仅一年多以后,蔡建峰突然发现市场中的奶茶品牌已如雨后春笋。在这上百家后起之秀中,不乏优乐美、香约等未来大鳄。

只是,相比香飘飘平地起高楼式地扩张路径,优乐美的出拳更显生猛。依靠喜之郎在KA渠道的历史优势,优乐美开始火线突围,辅之高举高打的广告轰炸。其在终端放出豪言:两年内拿下香飘飘。

的确,美好时光海苔反超波力海苔的昔日辉煌,催生了喜之郎太多革命英雄主义。只是,喜之郎未曾想到,眼前的这个对手绝非看上去那么衣衫单薄。在未来数年的交锋中,香飘飘一次次地将喜之郎引入了强龙遭遇地头蛇的尴尬。

对阵之初,喜之郎引以为豪的是它的KA渠道,而香飘飘则更多偏重传统的流通渠道。早在生产液体饮料之时,蒋建琪便开始在各地的流通渠道广泛布局,其深谙与中小城市经销商的相处之道。让优乐美始料未及的是,杯装奶茶在2006年左右的主要消费群体恰恰来自二三线城市。

猛虎下山,来势汹汹,却扑了个空。优乐美的第一次战略俯冲收效甚微,而香飘飘也开始检讨:市场地位遭遇争抢,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错――要是自己和对手的距离足够大,他们还会心存超越的臆想吗?

2006年,香飘飘开始聘请陈好代言,海陆空投放巨量广告。事实证明,此举对香飘飘的拉升作用明显。2005年香飘飘产品销售额不过数千万元,仅仅一年多后,单在浙江一省香飘飘便可轻松完成两个亿的销售额了。

你当大哥,吗?

香优交锋,烽火狼烟。其出招与应招、发力与接力,与其说是两家奶茶企业之间的争风吃醋,不如说是多元化与专业化的一次中国式大比武。

喜之郎发家于果冻,香约奶茶发家于瓜子,而香飘飘则专注于奶茶。多元化的好处在于,奶茶作为一种在冬天销售良好的产品,喜之郎的经销商可以通过果冻、奶茶等多种产品内部调节淡旺季。但问题恰恰也在这里,经销商们一旦在淡季对奶茶品类维护不足,销量往往立马下滑,而因为有了其他品类的产品支撑,喜之郎的经销商又很难心无旁骛地销售奶茶。

香飘飘则不同,它用全部身家性命押宝奶茶,总部没有其他产品,经销商们即便在淡季也得硬着头皮打市场。市场空隙总是存在的。比如夏天,消费者觉得路边店的杯装奶茶看上去就热,不愿购买,但在有空调超市,其往往会随手购进几杯奶茶。这就迫使香飘飘销售团队开始向KA渠道要增长,求效益。

时至2008年,香飘飘成功完善了原本薄弱的KA渠道。而在地面战场之外,另一场来自高空的博弈也已悄然打响,甚至硝烟更盛。

继2007年初与腾讯强势联合打造优乐美网络空间后,喜之郎再次重金聘请周杰伦代言,线上线下密集互动。2008年春节,在中央一台、湖南卫视、星空卫视、华娱卫视等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优乐美“我要把你捧在手心里!”的热播广告促使其关注度直线升高,风头直指香飘飘。

公允地说,这则在业内看来有些媚俗的广告,却在大学生这一奶茶的主要消费群体中产生了不小影响。所谓“捧到手心里”的概念营造,也挖掘了杯装奶茶在冬天暖手暖心的独特产品属性。

另一边,香飘飘也并不示弱。其开始在广告片中强调其“开创者”、“领先者”的概念:从2008年的“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3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到2010年的“可绕地球三圈”。香飘飘的意图路人皆知:告诉消费者,自己才是杯装奶茶品类的真正老大。

与之同时,香飘飘还开始在产品上不断形成与对手的差异化。

在包装上,香飘飘奶茶的杯子比起竞品要更大一些,纸杯的用纸也更考究,突出量足、实惠的特点;

在内容上,香飘飘开始用椰果代替了其他竞品的珍珠,此举无疑影响深远:珍珠包必须用沸水冲泡,且浸泡时间须在五分钟以上;而香飘飘的椰果条,本身就是软的,无需沸水,温水一泡即可以饮用。

甚至于吸管,其他品牌都是将吸管随便一折继而放入杯子里,香飘飘却特别定制了双节组合式的吸管,平时是短短的两节,使用时轻轻一插即可变长……

恩仇对决

从沃野千里满目生机,到寡头博弈寸土不让,香飘飘和优乐美的漫天鏖战,同样也掀动了整个行业的旋风阵阵。

奶茶销售淡旺季明显,一般奶茶企业的大面积铺货要到10月份左右,因为竞争的白热化,2008年的香飘飘8月份即开始铺货备战,优乐美看到对手动作如此之快,9月份立马跟进。时至2010年,香飘飘的市场启动已提前到7月份,整个行业市场启动期也为之提前。

在流通渠道,香飘飘在路边小店里加一个挂条,出价50块钱一个月,优乐美则出价100块,第二天香飘飘的挂架即刻消失了。在KA渠道,优乐美花1200块租来一个好架位,香飘飘宁可加价200元也要拿下。除此之外,各大省级卫视一旦出现一家奶茶企业的广告,另一家往往立马杀到。

广告资源、卖场资源、经销商资源,奶茶大战杀声震天。更可怕的还是价格战。

作为跟进者,优乐美能在短短数年跃居行业第二,其敢打敢拼的竞争战略无疑成效明显。只是对于经销商而言,优乐美的终端价要比香飘飘低,很多时候卖优乐美奶茶不一定赚钱,但因为果冻是挣钱的,这就导致喜之郎可以“携果冻以令诸侯”――要卖我的果冻就必须配搭我的奶茶。如此一来,优乐美的价格体系便很难稳定,抛货窜货现象时有发生。

对于自身价格体系,香飘飘一度顽强坚守。甚至有外资KA渠道促销打折一度将香飘飘卖到1.9元一杯,蒋建琪见势不对立马展开回购行动,超市拿出多少,业务员便回购多少,目的只有一个――维护香飘飘的价格稳定性。

时至2010年11月,因为原材料等价格上涨,香飘飘做出艰难决定:进行产品提价。在蒋建琪看来,原料市场波动,为了维持产品品质必须进行部分成本的消化,殊不知就在此时,优乐美非但不提价,反而顶住压力降低出厂价,香飘飘被杀了个措手不及。

这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优乐美阵营看来,中国消费者对几毛钱的售价差距非常敏感,香飘飘的提价战略留给了他们打透渠道的战机。哪怕赔本赚吆喝,也要顽强挺住。

耍横的遇见不怕死的,结局只有一个――赢了也输了。11月,因为传统流通渠道的经销商很多都是靠利益驱动的,哪家价格低便进哪家的货,在湖南湖北等香飘飘不占强势的市场,优乐美大举入侵,成效明显。

遭此情景,蒋建琪甚至做出市场下滑百分之三十的最坏打算,也坚决不降价。

蒋的坚持可谓铁胆。但眼见对手抓住机会大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其心中阵痛可想而知。

12月,终端消息传来,很多分销商又开始回归香飘飘。原因在于,奶茶是一种对口感要求很高的产品,消费者习惯了香飘飘的味道,普遍反映其口味更纯一些,其他品牌奶茶虽然价格相对较低,但消费者的短期购买行为并不代表长期认同。

值得一提的是,香飘飘之所以能够在价格战中坚持过来,很大一个原因还在于它的零库存战略。香飘飘在投产之初便和经销商形成了良好的利益共同体,香飘飘的产品一律以订单形式生产,如此一来便省却了库存压力。香飘飘奶茶从出厂到终端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区间,最大限度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度。

2010财年,香飘飘奶茶销量突破10亿杯,销售额过20亿元。而目前,香飘飘在全国的经销商上千家,其中超过1/3主营业务就是香飘飘奶茶,经销商队伍相当稳定。

后台战争

杯装奶茶――一个起初并不为人所关注的行业何以展现出如此爆发力?一是因为六年前的香飘飘抓住中国奶茶市场的结构型缺陷,一举打开了全新的品类之门;另一个原因,还得感谢各路高手在血腥竞争中,共同做大了这一市场蛋糕。

事实上,在香飘飘势如破竹的起势之年,其也曾有过小富即安的“飘飘然”:诸如开发瓶装奶茶、搞“方便年糕”、发展奶茶连锁店等相关多元化,也曾被短暂推行。

但很快,蒋建琪便意识到了不妥:产品线广、前期投入巨大、扩张经验缺乏,带来直接的问题就是企业资源的分散,什么都想做,最终却什么都做不好。最终,其痛下决心,砍掉枝桠,只做杯装奶茶,努力打透一个点。而优乐美、立顿等品牌的进入也更加坚定了蒋的思路。

纵观优乐美的扩张路径,其在营销上也确实可圈可点。对于奶茶是如何之好如何之香它只字未提,专攻情感传播,利用周杰伦将自己塑造成年轻情侣的奶茶首选。与之同时,喜之郎果冻多年形成的销售渠道,也可以让优乐美瞬间铺向全国。

只是,即便香优之间的竞争再难分难舍,他们都面临一道共同的难题――发力越来越凶狠的外资品牌。

作为世界最大的茶饮料品牌,立顿一刻也未有停止对中国奶茶市场的觊觎。

一方面其推出杯装奶茶,与香飘飘、优乐美等国内品牌展开竞争;另一方面,又推出更为强势的袋装奶茶,进军包括白领办公室及商务细分市场。一旦其通过价格战的方式将国内品牌拖入泥潭,继而通过强大的营销和研发能力展开第二拨进攻,本土企业难保不会应接不暇。

……

长发飘飘篇9

当然,这个细节跟所谓的“艰苦朴素”真没多大关系,就像他另一个同样坚持了20多年的习惯:每天早晨,按时按点地提着一袋馒头来到办公室――这仅仅只是一种习惯。

蒋建琪的企业,要比他本人的知名度高:香飘飘。2004年至今,这家成功开创了中国杯装奶茶市场的企业,仍旧不忘年复一年地卖力吆喝:“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10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3个圈”。

3个圈?有网友说,“最近有颗小行星可能会撞击地球?”另一个人回答,“没事的,地球外面有香飘飘奶茶挡着的!一共3个圈!”

玩笑归玩笑。单从企业成长的速度上看,这绝对是一家做对了更多的事情,而没有做错更多事情的企业。八年时间,草根起家,迅速过亿,没有银行贷款,全靠自有资金滚动,2012年单凭一杯奶茶销售额即突破24个亿。

门道是什么?是每一天都在如履薄冰中,寻找让企业能够在明天或者更远的时间里获得安全的方法:2004~2006年,香飘飘开疆拓土,举目都是处女地,因为彼时市场上只有它一家做着杯装奶茶;2006-2010年,已然战火硝烟,娃哈哈瞟了一眼杯装奶茶,扭头走了;刚松一口气,喜之郎旗下的优乐美,立顿旗下的立顿奶茶、大好大旗下的香约奶茶……几十家奶茶品牌蜂拥而入,江湖一时昏天暗地。优乐美更是放言:即便两年内战略亏损,也要拿下香飘飘!

先驱有望变成先烈,这个浙江人被激怒了。于是六年抗战,砍断多元化,倾力一搏,最终反而被各路对手逼着跑出了赤兔马的速度。这种速度,最终成为中国快消品行业一个精彩的励志故事。

这个故事,对于今天所有出身低微而又梦想做大的企业而言――就是赢的故事。

“独”

纵观今天的浙江快消品行业,有三家企业值得关注:一是娃哈哈,二是农夫山泉,三是香飘飘。

三家企业同处江南一隅,又因老板性格不同,进而释放出不同的企业风格。

今年67岁的宗庆后,以强势著称,其不理会任何舶来的营销管理理论,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双脚”。表面上看似寡言、谦和,一遇关键时刻,即显出独断风格与权谋手段。当年的达能事件便是一例。

据说,这家拥有150多家分公司、3万多名员工的巨型企业,至今只设一个董事长和一个总经理,没有副总经理,并且,董事长和总经理都由宗一人担任。外界传言,“购买一台铲车甚至一把扫把都得他亲自签字。”

今年58岁的钟啖啖,在刚刚过去的“农夫山泉门”中已然展现了他的性格。钟在业界有“独狼”之称,独来独往,颇为自负。他喜欢喝茶,喜欢书画,也擅长文字,诸如“农夫山泉有点甜”、“朵而,由内而外的美丽”、“农夫果园,喝前摇一摇”等经典广告词皆出自他手。

只是不为外界所熟知的是,钟啖啖旗下的养生堂,还是一家曾经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支宫颈癌疫苗、全球第一支重组戊肝疫苗的部级高新技术企业。

或许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原因,宗庆后、钟啖啖乃至蒋建琪,骨子里都有“独”的一面,只是“独”的强度不一样。

今年48岁的蒋建琪,其性格更为细腻一些。他在会议室高高挂起毛体的“实事求是”四个字,为的是防止被越来越多的赞誉之声“拍”晕掉。他喜欢听车间里机器运转的声音。一旦声音没了就浑身不舒服,这种不舒服的程度,就跟自己星期六星期天不到办公室的感受一样强烈。

这位以生产糕点、棒棒冰起家的企业家,也有性急的一面,据说曾经有张办公桌就被他拍出了裂纹。“当然,现在脾气收敛了很多。”与宗庆后不一样的是,二十年来,蒋建琪对于外界新的管理思想始终保持着一种极强的拿来主义态度,特劳特、彼得-德鲁克、彼得・圣吉的管理思想他都拿到企业里试过,继而再找出最适合自己的。

据说,他还会为了德鲁克书上的一个观点,驱车两小时从湖州基地跑到杭州营销中心,和一位副总争论一番后,再驱车回到湖州。

蒋建琪出生在湖州南浔,南浔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在清朝,当地大户家庭的财富比得上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浓郁的经商氛围世代传承。自小,蒋建琪听得最多的,就是生意生意,这直接导致他在大专毕业分配到上海铁路局后的极度不适。

铁路局工作清闲,清闲到即便少掉50%的人对工作似乎都没啥影响。上班时看报喝茶,上午议论国际形势,批评政府政策,下班后又开始讨论晚饭做什么菜,“红烧鲫鱼应该怎么烧?”

――怎么烧?这让蒋建琪觉得人生实在是有如漫漫长夜,他憋得慌。

就在此时,学食品专业的亲弟弟在南浔搞了一个食品厂,蒋建琪便隔三差五地跑回老家帮忙。显然,做生意比天天讨论什么红烧鲫鱼有趣多了,即便辛苦。

食品厂主营糕点,一个春节下来就挣了一万多块钱,这是蒋建琪人生中最开心的时刻之一,用他的话说,即便现在每天挣一百万都没有当年那么开心了。厂子办到第二年,弟弟因为别的打算准备放弃,于是,蒋建琪辞职回家,接手了食品厂。

这是一条不归路。湖州当地一个农民企业家和蒋关系不错,这哥们大字不识一个,若记公安局长的联系方式,就在电话本上画一把“手枪”,记医生的名字就画一把“十字”,但他说出来的话却很有哲理,“做企业就那回事,我有用不完的钱,也有还不清的债。”

用不完的钱,也有还不清的债――人的命运人的路,有时候是天定的。

夫妻店的生产关系

香飘飘的副总裁蔡建峰是蒋建琪的小学同学。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刚刚戒烟,据说以前一天要抽三包烟,经年累月,竟然把湖州办公室的天花板都熏出了和其他办公室不一样的颜色。

蔡建峰有一个人生记事本,他把自己人生中的几件大事都记录在案:比如1971年和蒋建琪认识,1994年和妻子结婚……如此排列,非常有趣。在业界,两人是公认的好搭档。

更有趣的场景,出现在蒋建琪拉蔡建峰入伙的时候。

一辆摩托车停在路边,老同学把刚到车站的蔡建峰接上。那一天,蒋建琪穿一件针织汗衫,后面星罗棋布地露出七八个洞。蔡建峰对这个细节记忆深刻,因为当时的蒋建琪已经不是个小老板了。

第二天一早上班,蒋建琪照旧拎着七八个馒头找到蔡建峰,然后两人一起去工厂。到工厂一看,工人们都很敬业,工作环境也不错。蔡建峰决定跟着蒋建琪一起干。

那年冬天,他把老婆和4岁的孩子一起接到了南浔。

回过头看,这个时期的蒋建琪是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工厂虽然规模小,但每年几百万元的利润也让他备感创业的甜头,亦难免小富即安。

他给自己的公司取名为“老顽童”,原因是看了《射雕英雄传》,觉得这个名字很有特点,“看了一遍,还能记住。”

老顽童的主营业务是做棒棒冰,配方是找浙江省食品研究所的一位亲戚搞的,企业起初做得顺风顺水,但很快便遇上了对手。

那一年,浙江温州新创立了一家做碎碎冰的企业,管理团队全部脱胎于旺旺集团,同样是做区域市场,凭借旺旺的经验,这家企业起势凌厉,发展迅猛。渐渐地,开始与老顽童在浙江的各大县市短兵相接,不少老顽童的客户相继转卖起碎碎冰。

只是,对垒并未持续更长时间,温州这家企业自己就渐渐没了声音。

胜利来得有些无厘头,但绝非没有原因。

回想起来,蒋建琪认为当初的老顽童胜在了几个地方:其一,面对对手,他被迫创新,比如把双截棍形的棒棒冰改做了奶瓶形,孩子们对这个可爱的包装感到好奇进而产生购买,再渐渐形成了小范围内的时尚效应。

更重要一点还在于管理。蒋建琪后来发现,这家脱胎于旺旺集团的对手,在组织架构上一上来就照搬旺旺模式,财务部、销售部、人事部,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可是,一家创业型企业需要这么全的组织架构吗?与之相比,老顽童的管理人员,从销售副总到生产副总再到会计,几个人全都坐在一间办公室,每天,来自市场人员的请示甚至一张费用报销单,瞬间搞掂,企业的决策成本很低。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定要匹配。蒋建琪认为,企业销售额在七八千万元的时候,老板应该亲自去抓营销,而企业的组织架构最好不要那么大。等到销售到了一定程度后,再通过新的组织架构去匹配它。总之,效率第一。

由此衍生:今天褒贬不一的夫妻店形态,为什么会成为创业初期的普遍业态?比如卖油条的,老婆是出纳,老公是采购员加生产工人,这种配合往往威力巨大――首先分工合理,其次目标统一,两口子相互理解没有信任问题,一方一旦有事,另一方立马补位,严丝合缝。

再往下衍生:事实上,要让所谓的“阿米巴经营”在中国落地,这并非难题,只要每个分解出来的团队都像夫妻店一样,那就必然是一个极具战斗力的团队。当然,此处的夫妻店指的并非两夫妻组成团队,而是指“一个目标,没有私心,打成一片,迅速补位”的夫妻店精神。

――创业期的香飘飘暗合了这种精神。

壮观啊

2003年,蒋建琪和蔡剑锋两个人坐在办公室。一支接一支地抽烟。

一个困惑让他们感到焦虑:彼时的老顽童年销售额几千万元,但明显遇见了不可能突破的天花板:主打产品棒棒冰是典型的淡旺季产品,一到冬天便急速下滑,并且很有可能成为一种过渡性产品。

企业迫切需要切入新的领域,但是举目四望,一片罔然。

当时唯一确定的方向,是做一种能喝的产品。在蒋建琪的商业认知中,喝的东西肯定要比吃的东西销售量大。你看洽洽瓜子,一包瓜子往往嗑半天,更有甚者还把余下的密封起来,接着再嗑个半天……看着心急啊。

做饮料,做什么饮料呢?这个阶段的蒋建琪仔细研究了娃哈哈,娃哈哈在快消品行业的风格与地位,犹如腾讯之于互联网行业,美的之于家电行业。作为超级产品经理的宗庆后极其擅长模仿创新,一旦某个新品类在市场上暂露头角,娃哈哈往往立即跟进,继而利用强大的分销网络将品类开创者掀个底朝天。

比如其最挣钱的营养快线,其追随模仿的是小洋人“妙恋”;八宝粥模仿的是扬州亲亲八宝粥;赖以发家的娃哈哈儿童营养口服液。同样是在青春宝、中国花粉口服液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显然,这条路蒋建琪走不了,甚至他还必须得为自己日后的产品设计一个“低调期”,以防被行业老大尾随抄底。

时至2004年,一天,蒋建琪在街头看到一家奶茶店,人们排着长队购买珍珠奶茶。经验告诉他:一个地方只要排长队就一定存在供需失衡,就一定有创新的可能、商机的存在。

蒋建琪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把街头的奶茶方便化、品牌化呢?立即行动,蒋建琪请来杭州市科技农业研究所帮助研发配方,请设计公司设计包装,大约半年多以后,产品试制成功。

――他给产品确定了一个新的名字:香飘飘。

香飘飘上市之前,只选择了温州、湖州、无锡、苏州四个城市试销,每个城市只选取中学、大学、标准超市,每个销售点公司都安排人员跟踪,继而再将结果画成图表。

半年的测试结果令人满意――这是一个有潜力的产品。抛开硬性的数字曲线,单凭自己眼睛看到的,都让蒋建琪兴奋不已。

一天,无锡一位试销点老板给香飘飘公司打来电话说,“不得了了,你们赶快到无锡来看市场。”如约来到那位店老板所在的学校,蒋建琪和蔡剑锋两人瞬间就傻了:老板娘把几十杯奶茶一字排开,再将奶茶粉倒进杯子,旁边摆着十来个热水瓶。

“你的奶茶真有这么多人买?”

“你们等下看。”老板回答。

下课铃响起,只见放学后的学生像一群蚱蜢般漫过广场,他们绕过太阳伞,捧起奶茶就喝――“那个场面,壮观啊。”

引爆(一)

2005年,蒋建琪决定:香飘飘要着手准备打仗了。

仗怎么打?拒绝漫天播撒胡椒面式的高举高打,毕竟试销数据已经告诉了蒋建琪引爆点在哪里。根据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的引爆点理论:一项工作的80%都是由参与工作的20%的人完成的。同样,要发起流行,就得把资源集中在引爆点上,只要找对了一点,轻轻一触,这个世界就会动起来。

回到本土商业的地基,你会发现几乎每一次流行浪潮的逻辑起点,都源自一个特定的人群。如古老的非洲部族,酋长家的妇女们带着重重的金属链子。金属链子最终被视作了闲适生活不用劳作的象征,进而流行起来。

那么,能够迅速引爆杯装奶茶的流行趋势的人群在哪?出租车司机?明星?行业内的意见领袖?传统经销商?

――是学生。

香飘飘选择学校及其周边商超试销,只是,连店老板们都未见过的产品,学生怎么会买。于是,香飘飘在每箱产品里都附上一张红纸条:本包装箱内多放了一杯奶茶,由香飘飘公司邀请店老板亲自品尝。

市场渐渐有了反应,销售团队又买来几十本《中国黄页》,根据不同试销点所在的位置,将方圆十几公里内的大中小学地址全部打印出来,然后再邮寄给试销点,“把奶茶卖到这些地方去。”

――电话响个不停。有试销店老板好奇地说,“你们太厉害了,你们怎么知道我周围有这么多学校?我呆了这么多年都不知道的!”

照此办法,逐一推进,香飘飘先后以杭州、郑州、南京、北京等几个有辐射力的大中城市为中心,做深做透,继而再向周边城市辐射,借势成事,水到渠成。

在2005年于济南举办的全国糖酒订货会上。香飘飘正式向全国招商。此前,经销商们从未见过杯装奶茶,亲口品尝后兴奋不已,现场签单者络绎不绝。数月后,全国各地的订单纷纷向湖州聚集,香飘飘当年的账面资金,迅速攀升至5000万元。

――地面部队在加速推进,空中的广告轰炸则依旧选择聚焦。

当年,资金实力尚不雄厚的香飘飘,砸下3000万元,且只砸湖南卫视。香飘飘成了奶茶行业第一个做广告的。也有人表示看不懂:全国市场还没完全铺完,超市里也没有,打什么广告?

事实上,决定砸下3000万元广告费的那天晚上,蒋建琪整晚未眠,反复纠结中终于坚定信念,“对于比较容易被模仿的新产品,第一次出拳一定要重、要狠,一定要迅速打进顾客心智。”

信念的力量,有时耍比信心强十倍。

值得一提的是这15秒广告:火车上,一个女孩拿着奶茶做出既想喝又不想喝的样子,啪,周围突然变得黑漆漆一片――原来火车进了隧道。

火车马上又开出了隧道。咦?奶茶呢?原来被前面一个男孩子偷去喝掉了。

这是一个足以让人“晕倒”的广告,殊不知效果却出奇地好。因为生怕观众看不懂,广告里不停地重复着“香飘飘奶茶”、“奶茶香飘飘”――整整七个“香飘飘”。

事实上,香飘飘这则广告也足以引发一次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广告才是好广告。这个问题我们留在后文作答。

引爆(二)

时至2006年,中国杯装奶茶市场开始变天了。

此前两年,香飘飘南征北战,一骑绝尘,没有对手,其销售额从2005年的数千万元一下跃升至2006年的4.8亿元,一年时间,放量速度之快,让蒋建琪自己都觉得意外。

在风起云涌的快消品江湖,杯装奶茶当年的毛利在百分之四十以上,天下还有这么好的生意?蛋糕引来猎食者,香飘飘引起同行注意。于是,阻力来了。

2006年下半年,喜之郎旗下的优乐美,立顿旗下的立顿奶茶、大好大旗下的香约奶茶相继杀入杯装奶茶市场……一时间,全国冒出了几十家奶茶品牌。其中最有竞争力的是喜之郎旗下的优乐美,喜之郎以果冻起家,浸淫食品行业很多年,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经销商网络、销售团队规模,显然要比香飘飘高出许多。

香飘飘进入了独战群狼的征战期。

此时,喜之郎放言:什么老蒋老蔡,行业里都没听说过,两年内拿下香飘飘。事实上,喜之郎确实有这个底气。比如海苔,其旗下的美好时光海苔,在短短数年内猛超品类开创者波力海苔,显然,英雄主义情结彼时依旧涤荡在他们心头。

喜之郎率先发招了,其以3倍于香飘飘的广告投放量,4倍于香飘飘的销售团队向市场发起俯冲。只是一年过去,似乎并未对香飘飘构成冲击。原因在于,此时的喜之郎犯了一个定位上的错误,其奶茶命名依旧叫作喜之郎奶荼。由于喜之郎果冻的深入人心,这样的命名颇像霸王洗发水推出霸王凉茶一样突兀。即便两种突兀的强度并不一样。

喜之郎毕竟是老江湖,其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继而拿出壮士断腕、前面广告费全部打水漂的勇气:2007年下半年将市场上的旧品牌奶茶全部回收,再重新推出全新品牌――优乐美。

由此,一场真正的市场竞争方才开始。

那么,这个时期的香飘飘又在做什么呢?

由于喜之郎的初期失误,让蒋建琪觉得对手并不如想象中厉害,加上前几年的顺风顺水,香飘飘真的就“飘”起来了。其在2007年出台了一个宏大发展规划:一是上马一个立志替代方便面的方便年糕项目;二是开奶茶连锁店,进军餐饮业;三是进军房地产市场。说干就干,整个方便年糕项目投资3千多万元,奶茶店开了两家,生意居然还很好。

更幽默的是,香飘飘此时还做着花生,销售规模也到了3000多万元。

一边是飘起来的香飘飘,一边穷追猛打的优乐美们,在2007至2009两年时间里,价格战、渠道战、广告战、口水战,此起彼伏,香飘飘一方面要面临众多对手攻势,一方面还得分出精力做其他多元化项目。蒋建琪意识到:危机来了。

2008年,香飘飘的销售收入接近10亿元。而优乐美的销量不断上涨,至2009年上半年,与香飘飘已经非常接近了。香飘飘岌岌可危。

改革就是要敢于剐掉自己身上的肉。这句话对于转型期的企业同样适用。

2009年下半年,蒋建琪开始深刻反思,同时也密集拜访了国内众多营销管理机构,他企图给自己的企业寻找到一张药方,同样也为自己接下来的商业生涯寻找一个答案。

――聚焦,专注,从多元化中抽身,这是蒋建琪得到的答案。只是,真要砍掉除奶茶外的业务板块,这需要大勇气。

第一要砍掉年糕项目:年糕已经投了3000多万元,钱砸下去连泡都没见一个,痛。

第二要砍掉花生项目:花生项目每年的销售额已经在3000万元以上。关掉它内部争议很大,负责生产的厂长甚至急得住了院。医院里,他拉着蒋建琪的手,“蒋总,这个厂子不能关啊!”那一刻。蒋建琪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第三要砍掉房地产项目:彼时,房地产行业的暴利有目共睹,很多人以为蒋建琪疯了,但是他依旧坚持香飘飘在上一个房产项目收尾后,坚决不再涉足该行业。

事实上,企业有时跟人差不多。车间在运转,员工在工作,产品在销售,这就是企业在呼吸。身处其间,你仿佛能够感受到它的脉搏。突然之间,三个项目齐齐下马,犹如送走自己一手养大的三个小孩,蒋建琪觉得痛。

当然,痛分长痛与短痛,大痛与小痛,彼时的香飘飘必须进行战略放弃,逼迫自己回到那条或许会更痛的未知路。

高潮再次到来。将全部身家押宝奶茶的香飘飘,开始强调自己的行业开创者地位。“杯装奶茶的开创者,香飘飘一年卖出X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x个圈。”――这则全国人民似乎都听过的广告由此而来。

是时候回答前文所提到的“到底什么样的广告才是好广告”的问题了。

事实上,香飘飘在第一支广告投放后,还推出过另一支广告:蒋建琪找到了彼时的当红网络歌手香香,又请《老鼠爱大米》曲作者为其量身定做了一首《香飘飘》。这首歌后来被用到陈好所拍摄的广告片里。这部广告片由香港导演拍摄,也是公认的香飘飘拍摄质量最高的一条广告,“就像艺术片”。

可是,像艺术片的广告是不是好广告?最后的市场销售数据表明,那些看似土不拉几没有文化的广告,反而容易产生市场成果。蒋建琪说,“对于电视广告来说,声音比文字重要,文字比画面重要,很多广告画面唯美,但消费者看完连企业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这种广告完全是无意义的。”

除了广告,在产品上,香飘飘也开始不断与对手进行区隔。

例如包装,香飘瓢奶茶的杯子比起竞品要更大一些,用纸也更考究,突出量足、实惠的特点;甚至于吸管,其他品牌是随便一折然后放入杯子,香飘飘则特别定制了双节组合式吸管,平时是短短的两节,使用时轻轻一插即可变长……

时至2009年底,香飘飘和优乐美终于走到了了断恩仇的历史节点。

这个时候,另一个行业性变量出现了:通货膨胀导致原材料涨价。那么,杯装奶茶涨不涨价?

香飘飘决定率先涨价,因为低利润率非但会将企业拖入泥潭,甚至还会对行业造成破坏。只是,香飘飘涨价了,对手们不涨怎么办?蒋建琪团队对此进行了充分评估,他们认为对手可能会有两种反应:跟涨或者原地不动,为此还提前做出了两种预案。

可谁都没有想到,对手竟然不涨反降――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优乐美放弃了利润思维,俨然发动了一场自杀性空袭。

跨越那艰难的时刻

2010年,一寸山河一寸血。

9月,因为传统流通渠道的经销商很多都是靠利益驱动,哪家价格低便进哪家的货,在湖南湖北等香飘飘不占强势的市场,优乐美开始大举入侵,成效明显。

怎么办?挺住意味着一切。蒋建琪甚至做出市场下滑30%的最坏打算,也坚决不降价。

而此时新的问题又来了,香飘飘几个月前做出涨价决策遭遇了执行难题。市场分析会上,省市经理们纷纷叫苦,负责此次调价战略的副总蔡建峰见此情况,一拍桌子说,这会不开了。

会不开了干吗呢?第二天,几百号人被拉到浙江富阳一家拓展训练中心,蔡甚至把自己10岁的女儿也带去了。一个新加坡教练负责了这次培训,两天两夜的拓展搞下来,总结会上大家哭声一片:原本以为不能完成的训练科目,竟然都完成了。

――于是,市场分析会紧接着总结会再次召开。

蔡建峰问。“这次提价能不能成功?”

“一定能!”会场下面齐刷刷地一片呐喊……

事实上,快销品企业提价,确实是一个高难度命题。即便康师傅这样的企业,提价决策若如半年内能从总部落实到终端,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要开庆功会的。”而香飘飘成立至今,历经五次提价,有时甚至能够两个月内完成目标。

此次战役,蒋建琪显示了自己的硬气。眼见对手抓住机会大规模扩大市场,依旧不为所动,绝不妥协,绝不服软。

12月,终端传来好消息,即便香飘飘提了价,很多分销商还是重新回归香飘飘。原因在于,奶茶是一种对口感要求很高的产品,消费者习惯了香飘飘的味道,普遍反映其口味更纯一些。其他品牌奶茶虽然价格低,往往只能产生短期购买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香飘飘之所以能够在价格战中坚持过来,很大一个原因还在于它的零库存战略。香飘飘的产品一律以订单形式生产,款到发货,拒绝代销,如此一来便省却了库存压力。

拒绝代销,是蒋建琪做企业多年来养成的风格。他认为,中国的经销商群体和厂商之间需要更紧密的结合,而代销这种形式,经销商能卖掉货就卖掉,卖不掉就退还厂商,这往往导致其责任感缺失。他记得有一年浙江遭遇洪水,自己跑到市场上一看,那些垫在最底下被水淹住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代销的产品,而真正花钱买来经销的产品则放在最上面。

由此,香飘飘在最初选择经销商的时候,也往往看重其是否只销售香飘飘产品。目前,香飘飘在全国的经销商数千家,其中超过1/3主营业务就是香飘飘奶茶,香飘飘也为之留出了足够利润空间。在经销商这一环节,优乐美则显出了先天不足。

优乐美的经销商往往有奶茶和果冻两个产品,一旦遭遇淡季奶茶品类维护不足,销量往往立马下滑,又因为有果冻产品作支撑,很多经销商又难以做到心无旁骛地销售奶茶,销售存在动力不足。

天高地厚

一场惊心动魄的价格战打下来,2010年,香飘飘奶茶销量突破10亿杯,销售额过20亿元。进入2011年,香飘飘销量持续增长,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再度拉开,行业第一品牌的地位得以保住。

杯装奶茶――一个起初并不为人所关注的行业展现出惊人爆发力,何以如此?一是因为八年前的香飘飘抓住中国奶茶市场的结构型缺陷,一举打开了全新的品类之门;另一个原因,还得感谢各路高手在血腥竞争中,共同做大了这一市场蛋糕。

事实上,诸如香飘飘这种依靠单一品类制敌的企业,其优势在于五指合拳,不留退路,劣势则在于行业本身的市场容量。2012年香飘飘销售额24亿元,未来能否突破50亿甚至100亿元的行业天花板,则取决于企业能否在未来几年内搭建起平台战略。

蒋建琪显然意识到这个问题,2012年他在北京成立奶茶研究中心,企图从技术上突破行业瓶颈;同时北上天津,西进成都,建工厂,扩产能……更重要的是,他还需要打破一种消费习惯。

采访中,蒋建琪说,在人们惯常印象中,奶茶是个淡旺季明显的产品,人们往往选择只在冬天喝。但自2008年以来,香飘飘一直在发起“夏满运动”。所谓夏满运动,是指要求经销商夏天也要KA渠道乃至其他终端进行铺货。

有经销商说,“夏天天气热,人们怎么会喝热的东西?”

每每遇上这样的问题,蒋建琪都会反问,“你夏天吃的菜、喝的汤。是热的还是冷的?”

长发飘飘篇10

记得高中毕业的时候,我的理想还是可以成为一名作家。虽然如今,距离自己的作家梦越来越远,却也在白云飘飘网找到了自己可以倾诉的平台。

有时候,自己会感觉生活出现拮据的时候,会来白云飘飘网转转,虽然十几块的稿费真的不多,但也在积少成多之后,让我感受到了累积的力量。

有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来白云飘飘网诉说自己的小心思。看着自己写的作文,想着当时的心态,真的有种走在回忆里的感觉。

有时候,我就在想,一个人做一件事的成就感,真的并不是在别人看来你收获了多少,而是自己感受到的那种心情愉快的感觉。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在白云飘飘网待的时间越久,越来越发现自己是个还有梦想的人。而且也只有在白云飘飘网的时候,我才感觉自己还是个有梦的人,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变成文字。

真的很感谢白云飘飘网,让我在大家看来,都不该拿起笔来记录的年龄里,还有自己的梦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