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实践经验十篇

时间:2023-04-09 22:58:07

工作实践经验

工作实践经验篇1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经验;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212-02

所谓社会工作既是指一种运用专业技能和知识帮助社会成员克服生活障碍,增强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又是指从事这类服务的一种专门职业。严格说来,社会工作是“舶来品”,是20世纪20年代从西方引入中国并发展起来的。民国时期的社会工作尽管专业化水平不高,可还是遗留下多部有价值的著作。但是,20世纪50年代社会学和社会工作被中断,使得社会工作元气大伤,直到1988年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在北京大学重新恢复,中间有三十多年的间隔期。以至于今天很多人都认为,社会工作是改革开放后从海外引进的一门新专业,而不知中国已经有过很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发展历史。为了开阔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视野,并为吸收借鉴社会工作的本土历史经验,河北教育出版社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合作,整理重印了一套民国时期的社会工作著作,命名为《社会工作学术文库》第一辑。这套丛书包括言心哲的《现代社会事业》、蒋旨昂的《社会工作导论》、李安宅的《边疆社会工作》、朱亦松的《社会政策》和《现代社会主要问题》(两种合一),是真正能够代表当时中国社会工作学界最高水平的作品。本文即以这套丛书收录的社会工作著作为例,来探讨一下如何开发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实践价值。

一、何谓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

社会工作虽然是“舶来品”,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本土化的源流。事实上,任何一种外来事物,如果不与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相结合,肯定是无法在中国立足的,更谈不上有所发展了。由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恢复重建时直接从香港、美国引入了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这些理论和知识跨越了中国社会工作被取消以后的一段历史空间,而形成了新的理论和知识形态,故而许多人认为社会工作不存在本土化的历史经验,这是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

一般认为,1912年北京社会实进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工作的历史起点。但这只是从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意义上定论的,也就是比较社会工作的定义。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的著作里,已有不少学者指出了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源流,比如彭秀良就明确表示:“近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生和发展是伴随着基督教青年会的脚步一同到来的,但这并不能否定近代中国社会工作还有自己的一个源头。中国古代的济贫思想、兼爱互助的思想以及偏重于社会救助的制度安排,都对近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王思斌教授在为《社会工作学术文库》第一辑所写的序言中,更是以“社会工作的历史品格”来加以概括的,显然在理论表述上又进了一层。

那么,什么是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呢?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西方专业社会工作引进以后,中国学者与实务工作者结合中国国情、社情进行不懈探索而形成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济贫思想及其制度安排,以及专业社会工作被取消后行政性社会工作积累的历史经验。对于前一个方面来说,《社会工作学术文库》第一辑的整理出版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而对于后一个方面来说,可供我们分析和总结的东西尚有很多,或者说远未开始做工作。明确了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含义和范围,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层次的讨论,即如何开发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问题。

二、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如何开发

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开发是一个很重大的实践课题,需要社会工作理论界和实务界密切合作,协力推进,结合当下的社会工作实务不断地总结经验,挖掘历史上的优秀遗产,形成切合实际的实务模式。

开发社会工作的本土历史经验,具体说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于民国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开发。《社会工作学术文库》第一辑的整理出版虽然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但是,该丛书只收入了四本著作,远未能揭示出民国时期社会工作出版物的原貌,因而降低了其资料价值。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民国时期的社会工作著作中值得整理重印的至少还有:关瑞梧的《区位儿童个案福利工作》、宋思明的《医院社会工作》、吴榆珍的《社会个案工作方法概要》、钮长耀的《社会工作(初稿)》、柯象峰的《社会救济》、孙本文主编的《社会行政概论》、金陵大学文学院组织编写的《社会福利事业行政与人才训练》、中山大学社会研究所的《社会行政与社会事业》等。除去这些图书以外,散见于《社会学界》、《社会建设》、《儿童福利通讯》等等期刊上的为数不少的社工论文,也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亟应整理重刊。再有一项比较成熟的实务成果也应提上开发日程,这就是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的社工档案,尽管开发难度大一些,却是当时社会工作实务最成熟的一个个案,绝对不能忽略掉。此外,沪东公社、燕京大学清河实验区等等,也应成为研究的重点。

第二,对延安时期开始的行政性社会工作模式和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社会工作学术文库》第一辑关注的是民国时期的专业社会工作研究成果,而不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工作实践,这虽然是研究视角的不同所致,但也反映出该丛书编者追求专业至上主义的理论偏好。事实上,自抗日战争开始,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工作实践就一直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而这种探索又构成了新中国成立后行政性社会工作的雏形。行政性社会工作模式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要使专业社会工作逐步取代行政性社会工作的主导地位,必须对行政性社会工作的形成机制和形成过程有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我们讲社会工作的本土历史经验,也必须包括自延安时期起步的行政性社会工作经验,而且其中的不少做法至今仍具有启发意义。例如,延安时期改造“二流子”的经验,绝然是对社会工作方法的一大贡献,或者说是对专业社会工作提倡的社会行动的一个绝好的注脚。《社会工作学术文库》作为连续运作的社会工作图书品牌,应该拓展视野,将行政性社会工作的某些经典著作收录进去,并进行深度开发,以期收到全面开发本土社会工作历史经验的效果。

第三,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开发,不应只是图书资料的简单整理,而应立足于历史资料进行再加工,形成具有高度理论概括性的研究成果。前面所说的需要整理和开发的两大类图书资料,只是作为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开发的一个铺垫或基础,更重要的工作在于后续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王思斌对本土社会工作的概念做过仔细的讨论,他最终认定本土社会工作在实践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体的社会服务活动,即政府部门(如民政、劳动、卫生)提供的服务活动和群团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面向本组织所覆盖人群中有困难成员的服务活动;一是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我们要开发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也需要从这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角度着眼,在认真梳理已有图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实现历史经验的现实性转化。

三、发挥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实践价值

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现实性转化,也就是发挥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实践价值。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上的概括最终仍然是为了指导社会工作实务。因此,发挥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实践价值,就是要以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为基础,使西方传入的专业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发生适合于中国实际的转变,最终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和实务模式。

收入《社会工作学术文库》第一辑的四本著作,都表现出了力图使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倾向,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蒋旨昂的《社会工作导论》。从全书结构来说,以阐述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与学术地位为开篇,以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为终篇,中间讨论了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社会行政、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等等内容,体系上的完备不言自明。在论述依据的选择和实务资料的举例方面,既注重国外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又注意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达致了先进社工理念和本土化经验的对接,尽管这种对接还称不上是“无缝”的。其中,蒋旨昂对关涉社会工作的几种基本概念做了专门讨论,最后确定了选用“社会工作”这一专业术语,并对其他的关联术语做了严格的界定。他说:“所谓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社会事业、社会福利乃至社会行政、社会建设,只是同一内容之相异的名词罢了,有些甚至只是同一事实之不同的译名罢了,随便应用,都无不可。我们却以为一个名词应该代表一个确定的概念;同时,一个概念应该有一个确定的名词来标明。”为了讲清楚各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蒋旨昂给出了一幅示意图,以层层递进的格局清晰地揭示了从社会需要起步,到完成社会建设的社会工作过程。

通过阅读和思考《社会工作学术文库》第一辑中的四本著作,我们可以得到很大的启发,即总结和汲取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是为了发挥其实践价值,以对今天的社会工作本土化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 彭秀良.守望与开新: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43.

[2] 王思斌.走进应该留意的历史[J].中国社会工作,2012,(7).

工作实践经验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办理股票低佣金”为你整理了这篇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经验汇报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5月,从全国5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市中,确定荣成市为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行示范区之一,我市的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由试点建设进而全局铺开。2020年5月26日,市委包书记主持召开全市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会议,我镇作为4个代表镇街之一交流发言,明确了我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力争前列的目标导向。

从总体形势上看,被确定为全国10个先行示范区之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中心工作定位和组织架构提档升级,市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队长,重视程度和工作要求都大幅提升,镇街之间的比学赶超氛围越发浓厚。在这个大背景之下,镇党委政府强化安排部署,各村深化认识、狠抓落实,以“文明实践+信用管理”工作机制为抓手,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活动蓬勃开展,2020年6月至12月,全镇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750多场次,参与2.6万多人次,活动指数在全市22个镇街中位列第4,志愿服务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人居环境整治、暖心食堂运作、扶贫济困和疫情防控等工作中一呼百应,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加强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

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和信用管理工作取得了实际成效,涌现出了突出典型。2021年3月3日,荣成市2020“志愿荣成”慈善公益典礼暨信用宣传月启动仪式举行,对省市级志愿信用典型进行表彰,上庄镇被推选为荣成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信用镇,大李家、东上庄、铺里、南沙岛、西旗杆石、北沙岛6个村被推选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信用村,秦道玉、李林壮等199户居民被推选为诚信示范户;上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被推选为山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常大军、张红霞、宁同平、宋爱凤、孙红、王春燕、于秀燕、于永香被推选为“2020年度荣成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志愿者”。镇级层面,推选铺里、大李家、北沙岛、南沙岛、东桥、院前、东上庄、西旗杆石、北盛家、王皮庄、东古章、西涝、梁家庄、尹家、槐树底下、西上庄、吕家疃17个村为“2020年度上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信用村”,李吉进、李仁范等135名志愿者被推选为“2020年度上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志愿者”,已分片区逐村组织表彰。

工作实践经验篇3

关键词:反腐倡廉 纪检监察 制度执行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现期,腐败现象也进入易发高发阶段,如何从源头上杜绝腐败,以及如何有效打击腐败,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中国历代监察制度和西方国家先进的反腐制度的研究分析,对当前中央银行的反腐败工作将有所裨益。

一、腐败产生的根源

一是社会转型期滋生腐败。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所有制结构的逐步变革形成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各个利益主体都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去获取有限的资源,在这种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不正当竞争,特别是近几年来,“以权经营”、“官倒”、“”之风愈演愈烈,甚至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危机。

二是权力绝对化导致腐败。过去我们在权力的设置上强调命令贯彻和服从的多,而常常忽略了权力的制衡,在如何保证双方能够健康有序的行使方面考虑较少,制约权力滥用的制度或缺失或不完整、不健全,导致目前权力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和一些领导干部或“一把手”手中被严重地私有化、商品化、绝对化。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来保证领导干部的廉洁,但由于监督缺乏有效手段,使得执行力度不够,监督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对本单位“一把手”却不敢监督,加上少数“一把手”的自律意识不强,不愿接受监督;一些上级组织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督;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愿监督;下级同志怕受到打击报复,不敢监督。

三是个别干部理想信念丧失,贪欲极度膨胀。由于极少数领导干部意志薄弱,经不起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当作个人捞取好处的资本,经常盘算的是个人利益,滋生了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错误思想,一切从我出发,处心积虑地为个人的地位、晋级和待遇投机钻营;为小家庭、小团体的利益而苦心积虑,充分表现在一些单位和一些领导干部中不给钱物不办事,收受好处滥办事的现象非常严重。

四是少数领导干部家长制作风,个人独断专行。极少数领导干部家长制作风盛行,滋长了严重的和特权思想,淡化了民主集中制观念和党纪国法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利欲熏心,独断专行,我行我素。

二、中国古代的反腐经验

(一)严刑峻法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对官吏惩处的法律上看,都体现了从严惩处、以儆效尤的思想。严刑峻法政策到秦汉魏晋时期已具雏形,在唐宋时期逐渐成熟,唐朝首次以国家大法的形式,把有关惩治贪污犯罪的规定作为法律固定下来,划分了官吏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的界限,为惩治腐败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唐律》对官员贪污贿赂惩治的单独立篇规定,标志着封建王朝对贪官污吏进行严厉惩治的一次高峰。严刑峻法在明清时期得到发展,对贪官污吏的严加追究,在明朝达到了顶峰。

(二)监察制度

中国自秦始皇开始,就在中央政权内部设置了与行政机关和军事机关并列的监察机构,分别由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人掌管。御史大夫之职主管监察,包括丞相在内的中央及地方各级官吏均在御史大夫系统的监察之中,职责重大。

(三)道德教化

西周时期,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倡导德主刑辅、先教后刑,认为只有强化道德教化,官吏才能积德、守礼、践仁。西汉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突出强调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重要工具,强调推行仁政,以德服人,勤俭节用,反腐倡廉。唐太宗十分推崇儒学,即位后常以“下不为百姓所怒”自省,并告诫官吏“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注重道德教化,反腐倡廉,对于遏制腐败,加强封建中央集权,澄清官吏队伍,缓和阶级矛盾,以致促进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效果。

(四)限制权力

1.建立官吏回避和轮换制度。该制度主要包括公务回避、避亲、避籍三种,旨在防止官吏结党营私、徇私枉法。此外,中国古代还曾实行官吏轮换制度。地方官一般三至五年轮换一次,以防官吏罗织关系网,结党营私。

2.建立廉俸制度。雍正帝实行了养廉银制度,即在正俸之外,加“养廉钱”,以保官吏“从严不窘,则自然不贪”。

3.建立禁止官吏经商的制度。自古以来,“吏不经商,商不入仕”已成为不成文的律条,客观上起到了限制和约束、投机经营的作用。

中国封建社会治贪反腐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和记取。

三、国外的反腐经验

西方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在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各种完善的社会制度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起着屏障和防护作用。

(一)确立权力相互监督制度

西方国家按照“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家体制,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基本形成了一个网络,在相当程度上有效预防和减少了腐败的发生。在权力运行上,立法机构对政府有咨询权、调查权和弹劾权,政府每年必须向议会报告行政工作、财政收支状况及国内外贸易情况等,国家税收比例、银行利率调整、国债发行数额等计划都要提交议会讨论,议会还经常举行听证,对政府活动进行质询、讨论或批评;司法机构可以进行违宪审查监督和行政诉讼监督;立法、行政、司法机构都有独立的监督权和办案权,实行互相监督、协作办案。如美国国会可以对政府行政机关、司法部门及高级官员进行监督,对违法失职的高级官员和腐败者实行弹劾。美国自立宪至今共有14名高级官员被弹劾,其中包括2名总统、1名议员、1名陆军部长和10名法官。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对腐败现象起到了预防和遏制作用。

(二)建立完善的公务员制度

西方国家实行公务员制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选任、管理和惩治违纪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其中的一些机制对防止公务员腐败、加强公务员廉洁自律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开选拔制度。政府通过考试和严格选拔,将具备优秀品质和才华的人员招聘为公务员,在职公务员每年还要接受各种考核和测试,合格者将按阶晋升,不合格者会被惩戒或淘汰。

培训教育制度。进人公务员队伍的人都要经过培训后才能上岗,在职公务员也要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培训,其中廉洁教育是必修课。

任职回避制度。一般国家都规定,凡是夫妻关系、直系亲属或不超过三代的旁系亲属,以及有连襟、联姻、承嗣关系的官员,不得在同一个单位或有利益关系的相关单位工作。还有的国家规定,议员在涉及与个人利益直接相关的表决时应弃权。

岗位轮换制度。为避免公务员在一个部门时间长了,形成不适当的关系网,有的国家规定在政府机关,特别在一些重要的有实权的岗位实行轮换制度。如日本内阁规定,执行检查、监察职务,负责签订合同等事务的特定职务,原则上实行同一职员任职不得超过3年。

财产申报制度。许多国家规定政府官员必须定期申报自己和家庭的收人与财产,并且强制执行。

职务审查制度。一些国家为防止官员腐败,对主要官员和重要部门人员实行审查制度,在就职前进行任职审查,任职期间进行常规审查,离职时进行离职审查,实行全过程监督。对于有些特殊岗位的官员,即使是在离任后一段时间内,也需要接受审查讯问。

严肃道德行为准则。许多国家根据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对各级政府官员许多具体的道德行为准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防止腐败行为出现。其内容包括:禁止公务人员私自收受礼品,限制公务员担任其他社会兼职,禁止各级官员利用职务影响谋取个人私利或从事其他与公职身份不相称的社会活动。如美国参议院建立了规范和品行特别委员会,众议院也建立了道德委员会,对官员的贪污受贿案进行查处。

(三)实行政务公开制度

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都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实行政务“阳光操作”,使广大民众知道政府在做什么,具体做的过程是怎么样的。透明的政务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对腐败现象起到了遏制作用。推行政府公开办事制度,每个政府部门都要向公众敞开大门,公开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简化办事环节;实行文件公开制度,全部官方文件,除少数涉及外交、国家机密的以外,一律向公众开放;实行服务承诺制度,政府各部门向公众承诺服务的态度、效率、质量等。

四、中国古代和国外反腐经验对中央银行纪检工作的启示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我们要借鉴中国古代和国外的成功经验,努力完善中央银行反腐败的制度体系,依靠制度来反对和遏制腐败。

(一)强化权力制约监督制度

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党规政纪,充分发挥各级纪委、监察机关的职能,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抓住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建立健全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规范党委议事规则和程序,对重大问题实行集体决策,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行政审批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

(二)推进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制度

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能公开的都要依照法律和规定向群众公开,听取群众意见,推行“阳光操作”;深入推进办事公开制度,公开办事程序、规则和标准,提高办事质量和效率,推进便民、利民措施的落实;逐步推行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切实保证党员行使各项权利。

(三)加大反腐败执法的力度

对违法乱纪行为,要严厉查处,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要改善执法环境,党委要坚决支持纪检部门依法独立办案;要加大惩治措施,对腐败分子绝不姑息,使腐败真正成为一件得不偿失的高风险行为;要明确惩治重点,严格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贪污贿赂、谋取私利的案件,严厉查办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四)加强中央银行纪检工作改革力度

借鉴国外的经验,改革首先应该解决各级反腐机构的地位问题,根据中央银行纪委工作特点,作为专门的监察机关,纪委系统可试行垂直管理,由总行纪委领导人民银行的反腐败机构,防止其他方面的干扰,从而增强反腐败机构的力量;其次,赋予纪委等部门更大的权力,使其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以提高反腐败工作的效率;再次,强化审计等监督部门的职能,加强纪委、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的联合与协作,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监督的局面,加大反腐败工作的力度。

(五)进一步扩大民主监督

在许多国家,各种非政府的监督力量也非常强大,这些监督包括群众监督、党派监督、媒体监督等,它们构成了一张社会监督网,有时甚至能做到政府监督所做不到的事情,对反腐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等各方面监督的积极作用,要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创新群众监督的形式,使广大干部职工真正能够监督领导干部的行为。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要让群众知道,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定,要听取群众的意见,对人民群众的质疑、投诉、建议要有答复的程序和期限;要继续完善、听证会、开门接待等群众监督的渠道,积极搭建群众监督的有效平台,使广大群众知道如何监督中央银行的工作、监督领导干部的行为。要积极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监督作用,对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刊登、积极反映。

(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中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要加大反腐倡廉教育的力度,在中央银行形成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首先,要加大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其次,要在广大群众中间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树立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信心;要通过宣传,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反腐败的主动性,使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工作实践经验篇4

一、认真执行《工会法》,依法收好工会经费

工会财务工作收、管、用三个环节中,收是前提、如果工会经费收不上来,管和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收好工会经费是工会财务工作的首要任务。

加强与企业的沟通,确保国有企业足额、及时拨交工会经费。企业工会经费主要来源为个人缴纳的会费与计提的工会经费。针对人数比较多的国有企业,会员会费可以采用委托企业财务部门在个人工资中代扣的方式收取,企业调整工资时,工会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调整计算个人会费,保证代扣金额准确。为保证企业及其下属企业财务部门足额计提工会经费,工会工作人员应与财务部门负责人做好沟通工作,把《工会法》等法律依据与相关规定送达企业各级财务部门。以保证企业财务部门有批业务能力强,支持工会工作的财务人员,每月按照文件规定,足额计提经费,并能及时拨付工会账户。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大经费收缴力度。工会经费的及时足额拨交与企业的支持分不开。工会每年可拿出上缴经费奖励款的一部分用于奖励支持工会经费拨交的企业相关人员。同时对个别不能及时拨交工会经费的下属企业下催款通知,在发放基层活动经费上也采取不缴不拨的约束机制。当下属企业发生财务困难时,也可以采取下属企业申请,工会核实情况后同意缓交的措施。这样既保证了工会经费的收缴,也做到人性化管理。

二、不断完善财务与管理制度,管好用好工会经费

收好经费是基础,管好经费是手段,用好经费才是目的。因此,工会在加大经费收缴力度的同时,也应加强工会经费及财产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做到经费使用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略有盈余的原则。

独立经费管理、完善财务制度,合理使用经费。《工会法》规定,工会具有社团法人资格,具备了独立开设银行账户的条件,企业自工会成立起就应坚持独立管理经费原则,在银行开设账户,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按照工会会计制度建立健全账目,实行财务独立核算。建立相应的工会财务管理制度、工会日常开支执行工会主席“一支笔”审批制度、年度财务决算执行经审委审查鉴章制度,重大开支执行工会委员会讨论通过制度,财产管理执行专人负责制度。应根据工会几项职能坚持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如职工平均受教育程度、职工性别比、工人与干部比等开展工会各项工作,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不断增强院工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加强工会财务人员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工会财务人员素质。工会财务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会财务工作的好坏。工会财务人员应坚持由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担任,在财务工作岗位上,要注重在职教育,职称考评,鼓励工会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学,在学习中提升,对工会实行新会计制度与电算化,以提升工会财务信息管理的速度与质量。工会财务人员不仅要做到经费使用事后监督,更要做到经常与工会工作人员加强沟通,尽量把财务制度与规范宣贯相关工作人员,做到事前提醒。工会财务人员业务素质高不仅为领导用好工会经费把好关,也为领导决策提供政策依据。

专人管理工会财产、严格执行工会财产管理制度。工会财产是开展职工活动的物质基础,加强工会财产管理,也是防止工会资产流失,保证工会工作开展的需要。企业工会应实行工会财产专人专管,每年清查一次,固定资产纳入会计核算,低值易耗品建立台帐记录,切实做到财产有数,帐实相符,保证工会财产合理保管和使用。同时,经审委不定期对工会财产进行盘查,督促工会财产管理。

工作实践经验篇5

关键词:会计学;实践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引言

截至2016年,我国在校大学生数量已经超过了4500万,各所大学专业设置也朝着综合类方向发展,会计学专业成为大多数大学关注和设置的热点。近年来,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足,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就业也变得越来越困难。根据麦可思咨询公司对近年来毕业生追踪调查显示92%的学生在工作一年之后,认为在校的实和实践环节不够,导致学生工作后几乎不了解就业岗位所需要技能。学生实习时间较短,80%学生是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实习,68.7%学生实习过程是在没有或很少监督下完成的,学生认为实习与所学专业和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目前,国外高校强调实践教学,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案例、问题、项目为中心进行组织教学,通过见习、合作教学,增加选修课,让学生充分自学、思考和参与社会实践和实验活动来实现。国内关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实践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实践基地教学和专业实习等方式。大学如何培养出既不缺乏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立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二、实践目标

1.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会计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性经济管理学科,必须紧密联系和贴近会计实践,只有通过课堂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彻底地掌握会计工作的方法和技能。在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强化,既是培养学生实际技能的需要,又是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更是突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2.重视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会计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大学会计学教育目的是培养经验丰富的职业会计和精英会计人才,需要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会计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精神。对学校而言,必须改革会计专业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通过大学生会计创新项目、实践项目和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实践过程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引入“圆通制工作标准”体系,与会计专业培养方案对接,开设《科学工作原理》专业选修课,建立科学工作体验系统、科学工作训练系统、科学工作评价系统,构建了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进行圆通制工作标准体系研究;二是圆通制工作标准体系与学院实验教学体系对接;三是共同培养学生导师对学生专业能力训练和实践进行指导;四是参加学生实践能力比赛。学生通过圆通制工作能力训练和评价后,迅速掌握专业课堂与知识的学习,使知识尽快转化为技能,技能转化为工作经验,工作经验转化为工作能力,使自身专业素质、实践素质得到了综合提升。

(一)进行圆通制工作标准体系研究

圆通制是在解剖经验、研究经验和大量统计调查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工作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合作研究方式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提高工作效率的体系,圆通制内容包括:圆通会计工作标准软件、圆通会计工作标准训练平台、圆通会计工作标准教材、学生个人实习计划、训练中心工作内容、训练方案、管理标准体系、成功案例等。圆通制涉及财经类专业岗位7大类26个岗位,行政管理类11大类32个工作岗位,法律专业8大类30多个岗位,人力资源管理类6大类15个岗位,教育类9大类20多个岗位。

1.科学工作行为训练。掌握工作主观率―工作过程中脑力劳动的科学循环系统,即接受工作、解释工作、准备工作、安排工作、请示工作、跟踪工作、汇报工作和评价工作。

2.社会工作标准体系分工训练。工作标准体系就以工资标准为基础,明确岗位工作目录,指导岗位设置,科学成立机构进而建立科学量化考评机制。

3.工作标准训练。工作标准的训练采用工作标准训练平台摆放,工作标准软件操作和传统课堂教学三种教学方式相结合。通过圆通工作标准训练软件,建立学生工作的思路、工作方案、工作计划。

4.对口单位参观验证。校外工作标准参观验证基地,组织学生参观验证工作标准,使学生将训练过的工作标准内容与实际结合,真实感受实际工作的氛围。

(二)与学校实验教学体系对接

与会计专业培养方案对接,开设《科学工作原理》专业选修课,建立科学工作体验系统、科学工作训练系统、科学工作评价系统,举办岗位兴趣班和精品班,搭建“一对一”实习实训平台,形成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工作技能-工作经验”相互转化、互为依托、完备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大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体系。

1.建立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实验室。建立了大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实验室3个,分别是科学工作能力体验室,面积约50平方米;科学工作能力训练室,面积约100平方米;科学工作能力评价室,面积约50平方米。训练岗位涵盖了工商管理类7个专业。

工作实践经验篇6

1.1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从事会计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大多是在学校从事专门理论教学工作的教师,甚至有些指导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因此并没有在企业工作实践的经验。而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建立校内会计实验室,并使之具备高度仿真的企业环境,让学生在这种高度仿真的环境里处理相关的会计业务。由于这些业务源于特定行业企业的典型业务,指导教师可能并未接触过,并不清楚该业务的处理流程。故而,这些教师可能无法顺利指导学生开展会计实践。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给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1.2学校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专科层次的教学与传统本科层次教学相比,更加地注重实践,而忽视了理论教学,因而出现了专科层次教学偏向高职教学的现象,学校缺乏浓厚的学习氛围。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旨在培养服务基层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其所开展的会计实践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重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传统本科院校相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其学习氛围远不如传统本科院校。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不利于会计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3实验设备陈旧。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是采用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如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通过让学生手工进行建账、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来增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或是建立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使用相关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让学生掌握电子账套的建立、修改、引入和输出,用户及权限的管理,总账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等基本内容。但是,会计传统实验室的基础设备陈旧,功能不够健全,难以满足新升本科院校对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给其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带来重重不便。

2机会分析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人才是能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其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中的技能型人才。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本科层次人才相比,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具有传统本科层次人才所没有的专业实践能力。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这种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应用型人才。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给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带来很大的机遇。

3威胁分析

社会对有经验人才的偏好。会计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它是一项经验堆积起来的工作,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税法、计算机等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社会偏爱具有丰富的会计从业经验的会计人员。而高等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往往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欠缺实践经验。社会对有财务工作经验的人员的偏好往往会高于高等院校通过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培养的学生,这对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外在威胁。

4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建议

4.1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要提高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水平,提高执教的师资队伍水平是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4.1.1提高自有教师的业务技能。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要具备不断创新、勇于进取的思想观念,要有不断获取专业知识、增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学习意识。学校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指导教师必须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及时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技能。鼓励现有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鼓励现有教师到企业、银行、税务、审计等信息化知识应用较广的部门和领域实践,同时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信息化、网络化教学水平。

4.1.2外聘校外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门人员。外聘的从事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师,大多是有丰富企事业财务工作经验的人员,有些甚至是有丰富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或注册资产评估师。这些外聘教师具有丰富的财务工作,或是审计工作经验,不但可以解决学生在会计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4.2提高学生的应用型人才意识

由于受升本之前学校整体氛围的影响,新升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偏于注重传统的会计实践操作,而轻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其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中的技能型人才,这要求其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专门院校,并通过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活动,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其首要的前提就是使学生具备成为“应用型”人才的意识,只有如此,才能保障会计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4.3建立会计综合实验室

建立会计综合实验室是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会计综合实验室与传统的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不同,它必须要具备开展会计实验教学所必需的设备与设施,将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场地建成集会计、审计、金融、税务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实验室,为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提供优越的物质基础。

4.4加强校企合作

校内开展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模拟的只是企业的局部环境(如企业的财务部门),所模拟的业务也只是特定行业企业的一部分典型业务,学生不能通过校内实践掌握企业全面的业务活动,而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来解决。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为学生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一方面增强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另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财务工作经验,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5结论

工作实践经验篇7

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整合教学资源、调整实践教学比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通过实验实践环节的精心设计,突出以学生为本、强调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协调发展,坚持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紧密结合,初步形成了结构清晰、特色鲜明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与训练学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目标和改革思路

学院实验实践教学的建设目标是:立足学科建设、办学特色和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高度,以“跨专业、跨学科、大中心和现代化”的新型实验室建设理念,跨学科交叉、资源共享,尽可能避免走低层次重复设置的老路,充分考虑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发展的历史特色和优势,坚持“地经渗透、工管结合”的发展思维,体现我院重点学科优势,坚持满足教学需要作为实验室工作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具有整体综合优势、高效率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基地。“十一五”期间,学院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和整体推进的原则,分两个阶段开展工作,第一阶段(2006—2008)以教学评估和创建部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契机大力建设实验室,实现实验室建设办学条件标准化。第二阶段(2009—2010)提升经管类实验室层次和水平,达到财经类院校先进实验室水平。

二、构建协调完整、相对独立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根据各专业特点和实践教学要求,按照整合学科资源、突出重点、开放共享、打造特色的原则,突出地质技术与经济管理的结合、交叉与融合,突出工程与管理的结合,以工程的教育理念打造经管实验中心。构建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素养训练、综合创新训练相结合的实验实践教学新体系。这一新体系的主要特点是:用整合的思路重建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和结构,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依附课程理论教学的旧模式,着力构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优化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将实验课与理论课分离,按照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课实验、综合实验等模块独立设置实验课,并单列学分。使不同学科、专业、课程、类型的教学实验可以在实验模块内进行内容的重组与更新。同时,进一步明确分工,规定学校主要负责总体教学体系设计,院系认真组织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师侧重抓好课程实验实践内容体系的完善。充分利用我院多学科的优势和地矿类的院校特色,积极推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渗透,重新整合实践教学系统,对不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实验项目进行删减或更新,及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型实验项目,努力实现整体优化。实施科研素质训练计划,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将创新基地设在实验教学中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活动、创业创新活动等。将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开发的实验项目以及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运用虚拟、仿真实验技术手段,促进虚拟、仿真实验和实际实验的有机结合。

三、形成科学合理、资源共享的实验室体系

工作实践经验篇8

【文章摘要】

本文分析了使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指出,在现在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下,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成为陪衬 ,实验项目设计不合理,仿真度不高,实验内容缺乏综合性,专业教师自身缺乏实践能力的问题。指出可以通过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开发会计实验课程,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建立全面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来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高职高专;会计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意义

教育部提出了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教育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指导原则和切入点,也是建设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志,贯穿在专业、课程、实践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之中。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教育更应突出应用性、职业性。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是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并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实践教学是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如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和保障体系,在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近年会计专业毕业学生调查问卷情况的反馈,我们发现,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较差

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重视操作的一个专业。但在现有模式下,教学模式总是以老师的课堂讲解为主,习惯于老师先讲,然后在进行一些实训实操。变成了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实践教学的效果较差,学生普遍反映理论与实践有一定脱节。

(2)实验项目设计不合理,仿真度不高

目前会计实验大多还停留在验证性实验阶段,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项目设计未能从会计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出发,只重视会计编凭证、记账、做报表等核算操作,而忽视企业各职能部门设置、财会部门岗位设置、账目的传递流程等,这样的实验教学仅仅滞留在让学生学会会计核算技能的培养上,使会计模拟实验无法真正还原现实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仿真度不高,导致实验质量无法保证,难以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

(3)实验内容缺乏综合性

实验内容综合性不强表现在会计实验教学内容单调,经济业务不全面,多是围绕会计核算的方法进行设计,很少涉及税务、管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金融等方面的实验内容,而对会计从业人员如何进行成本、财务分析,如何进行业务监督、管理、规划等无从练习。这样的实验教学内容趣味性、综合性较差,难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其次,实训内容所涉及的行业单一,模拟企业大多局限于制造业企业,而忽视了商品流通业和服务业等企业, 学生走向社会后,对其他行业经济业务的处理还是感到陌生, 实践经验不足,实际操作起来仍显得困难。

(4)实践教学环节与实际工作状态不相吻合

在实践教学的实施阶段,容易出现形式化的问题,特别是校外生产实习,教学的实施主体由学校转向企业,学校和企业在教学实施和管理上的同步就成为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由于目前大部分生产企业,出于生产、安全、经济效益、技术保密、管理等诸多因素的考虑不愿意让学生从事关键性岗位,只分配给学生一些附属性工作,致使实习学生实践体验不够全面和深入,实际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校企合作的价值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进

3.1 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依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对会计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必须对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进行分析归纳,构建会计专业“能力进阶”课程体系。

3.2 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开发会计实验课程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部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依照会计工作岗位职业要求,针对业务行动顺序的每一个环节来进行内容设计。“重构” 实验内容体系以企业业务流程为连接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让经济业务在整个流转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单位的会计处理流程均展示出来,以系统性的经济业务深化工学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经济业务的来龙区脉,体验到企业基于流程的运做模式。

3.3 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 直接制约着实践教学的质量,学校应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政策,大力培养真正的“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一方面学校在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关证书的基础上,应通过制定工作量、业务考核和技术等级晋升等办法,鼓励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直接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熟悉会计流程的各个阶段,提高实践能力。在管理上应打破理论与实验教学人员的人为界限,鼓励双向交流,互换岗位,确保长期稳定的实验教学质量。

3.4 建立全面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保证实训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会计综合实训,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考核,着力构建集模块化、多元化、过程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针对各岗位实验模块,对学生考核应打破原有的完成后考核办法,可分模块考核,做完一个岗位,进行一个模块的考核。考核中应把能力和技能的考核作为重要的内容来要求,突出对学生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全方位的测试。

【参考文献】

[1]李云.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现状研究. [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

[2]郭大伟,黄明.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

工作实践经验篇9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问题

与其他专业相比,土木工程专业更具实践性。实践教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极为重要。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存在各种问题,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必须采取措施对这些问题予以有针对性的解决,才能确保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土木工程专业集实践性、社会性及群体性为一体,其培养目标的要求更高,需要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前提下,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标准。为此,除了需要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这样的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专业人士[1]。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以下作用:首先,通过实际操作检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是否扎实,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其次,是学生接受专业新知识和掌握新技术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实践,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能力也会有所增长,以实践带动理论的学习。最后,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实践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自然就会深入学习,不断进行创新应用。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实践教学工作,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比例失衡

由于实践性教学是基于理论课内容进行的,所以,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不会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实践教学上,只会重视理论教学。而且,在研究型高校中,教师大多不是单纯地承担着教学任务,还需要开展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活动,使得教师很难有精力集中投入实践教学环节中[2],后果就是教师在完成理论教学任务后,对学生的各类实验和实习缺少及时专业的指导。除此之外,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等因素,也是导致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比例失衡的重要原因。实践教学需要充足的实验课学时和实验教学内容,才能确保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实验顺利进行。而高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这一方面缺少重视。各类实习时间不充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实习是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否按照实习指导计划和考核方案进行非常关键,这对实践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二)缺少充足的实践教学环节经费

当前,一些院校存在实践教学环节经费不充足的现象。这些院校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缺少软硬件设施,更缺少实践教学环节经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实验经费短缺;其二,实习经费短缺。由于实习和实验都是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若不能有效保证其顺利进行,学生对实验设备和仪器的操作不能完全掌握,将影响课程目标的实现。一般而言,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本科基本教学实验项目有明确的规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尤为重要。但若缺少资金投入,将难以实现这一要求。经费少还会造成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内容不全面的状况。对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在施工现场的实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学生在实习阶段不仅要对部分施工工序、招标投标、组织管理和工程监理有所了解,而且在工程预决算和事故处理等方面也应该兼顾[3]。但缺少资金,就不能同时兼顾到这些。

(三)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缺乏自主创新性

根据土木工程的专业性要求,土木工程实习环节是在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地质、测量、认识、生产和毕业设计等方面的实习内容。这些实习环节多且不集中,没有考虑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特征,内容也过于片面,不够规整。此外,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内容,不够充实和多元化。例如,一些毕业设计题目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但由于结构型式不够多样,造成房屋建筑设计对象主要以宾馆、教学楼、图书馆等为依据进行。房屋建筑设计对象的层次划分并不清晰,致使基础结构设计不能全面考虑复杂的基础型式的内容。针对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其并未对其他桥型的设计内容有所涉及,只是单纯地进行简支梁桥设计内容的学习。这样一来,对学生的设计计算能力会产生非常大的不利影响。针对各类实验与设计,一般会编制内容翔实的指导书,学生在进行相关实践时,不多加考虑,缺少创新性。另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相互抄袭也是阻碍学生提升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因素之一。

(四)缺少有效的监督和考核管理

目前,在土木工程的实习组织形式下,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被凸显,实习质量的高低与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密切的相关性。若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弱,影响的不只是实习质量,更会威胁到学生自身的人身安全。针对非集中实习的学生,学校在考虑经费后,难以确保对每个学生的实习进行全面的检查。这样一来,学校只能以学生返校后的实习成果为依据进行评价,忽视了监督最重要的过程管理环节[4]。另外,各高校在进行实习教学总结和管理时,对实习中出现的经验和问题总结不到位,特别是审查实习场地和执行管理制度方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高校未做好实习前的管理工作。

三、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树立新观念,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

针对实验教学中出现理论与实践比例不均衡的问题,发现有一部分原因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要想解决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让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发生变化,主要目标有:第一,以创新性实验指导思想为基础,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第二,通过一切有效手段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以确保土木工程专业理论和实践同等重要。为此,不可忽略:首先,在教师待遇方面,专职实验教师和理论课教师待遇不能有较大的差距。其次,安排课程计划时,实验课时和理论课时需要分别安排,且在计算实验成绩学分时,不可混为一类。最后,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和科研活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和教师树立新观念,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

(二)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为了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必须投入大量的实践教学经费。土木工程专业在实验教学中,实验设备和材料的使用量较大,若有充足的经费,将可以确保校内实验室场地建设和配置实验设备符合标准需求。此外,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也是实践教学最有效的途径。例如,吉林大学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建立了兴城实习基地。除了要确保校内实验室场地建设和配置实验设备符合标准需求及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外,学校也不能不重视与相关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5]。企业和生产单位能够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这对高校学生而言,是非常好的实践机会。通过切身参与,能有效避免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出现。

(三)创新实验教学内容

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内容须进一步进行创新和拓展。由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涉及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科学研究、竞赛、毕业设计等环节,项目多,内容繁杂,所以必须在构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以免不能从整体上确保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在普通教育课程上,对化学、物理和数学都有相应的实验安排。另外,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实验,以免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较低。在课程设计、实习和生产实习内容方面,要避免各环节内容出现不统一和不连贯的现象。同时,实践教学内容尽量不要脱离实际工程,学生才能以实践环节中认识的知识尽快地掌握新工艺和新方法。

(四)做好考核和生产实习教学总结工作

由于考核与教学质量有关联,所以须重视对待。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考核不仅要重视考核方式的选择,而且也不能忽略监督管理过程。针对考核重点,依据学生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判,评判标准以主动性和创新性为基准。若只主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实习成绩,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针对非集中实习的学生,要以标准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为衡量基准进行评估,否则,将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习态度和动手动脑能力。完成实习后,实习组全体教师要做好生产实习教学总结工作,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免再犯。

四、结束语

在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还须进一步完善,才能提升教学水平。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比例失衡、缺少充足的实践教学环节经费、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缺乏自主创新性及缺少有效的监督和考核管理等问题,必须通过树立新观念,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及做好考核和生产实习教学总结工作予以解决,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倩,刘东燕,黄林青.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2,(01):77-80.

[2]华昕若.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问题分析和对策[J].亚太教育,2015,(36):101-102.

工作实践经验篇10

关键词:层次 模式 电子电工 实践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23-02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应用型创新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欢迎。高校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摇篮,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与途径。2007年,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按照学科相近的原则,将分散在不同系部的电子电工类实验室进行调整组合,组建了电子电工实验中心,面向全校理工科学生开展实验教学。2008年,电子电工实验中心被确定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2年顺利通过了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合格评估。中心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了“层次+模式”的开放式电子电工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实践检验,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高起点高水平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1 “层次+模式”电子电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1.1 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该校电子电工实验中心经过多年的探索,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构建了实验室、实习与实训基地和创新研究3类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以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工程训练和应用创新为层次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1]。

基础实验层:以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实验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专业实验层:以现场总线、ARM嵌入式系统、移动通信与无线优化等专业课程实验为主,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分析与综合实验能力及工程素养。

工程训练层:以电工电子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为主,主要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应用创新层:以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飞思卡尔智能小车赛、学生科研等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及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教学相对独立,但又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结合各专业特点,实践教学由中心统筹安排。

1.2 优化整合实践教学课程及内容

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协调发展为方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整合实践教学课程。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时段分布在大学四年的各个不同学期,并将实践教学划分为8大类型:《军事理论与实践》、《社会实践》、《金工实习》、《认识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8个类型的实践教学分属于基础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教学三个层面。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金工实习和认识实习分别安排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期末。各专业的认识实习一般都安排在与本专业专业知识紧密相关的单位,如通信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通常在中国移动娄底分公司和中国电信娄底分公司等电子通信单位实习。各类课程设计安排在第四、五、六学期进行,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七、八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在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单位通常与毕业设计课题紧密相关,注重设计选题与企事业单位科研、生产、实验技术开发等社会实际需求和教师科研课题的紧密结合。

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大力淘汰传统落后的验证性实验项目,积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与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同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工程思想和实践教学改革成果不断融入到实践教学中。例如,电子技术实验室(二)装备了电子电工实验中心与上海启东市新科教电子仪器厂合作研制的科研成果――XK-TAD8 B型电子技术实验装置,用于中心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

1.3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实验类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1)对于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课,采取教师在实验开始前先集中讲解再分散做实验的方式。课堂教学方法以启发式、讨论式为主,注重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指导学生重视实验过程,掌握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2)对于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采取以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方式,即自主训练教学模式。由教师出题,不提供实验指导书,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设计并完成实验,包括必要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指导教师跟踪实验进程并与学生进行研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3)对于创新性实验,采取项目驱动和课外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出题或学生自主选题,自主制定实验方案,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指导教师负责检验,主要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中心运用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实践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软件和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实验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4 逐步完善开放性实验教学环节,积极拓展校外实践空间

中心在原有开放性实验教学基础上逐步加大开放力度,目前实行“全天开放”、“预约开放”和“网络开放”三种形式。创新实验室、电子设计与开发实验和专业机房对学生全天候开放;电路实验室和电子技术实验室对学生实行预约式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精品课程、中心网站等网络信息平台向全校师生开放。

在完善校内实验室开放建设的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践空间,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广泛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中心与东莞船井电机厂、涟源钢铁集团公司培训中心、湖南安石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同人电子有限公司、深圳瑞谷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此外,中心领导利用出差和外出考察的机会,努力接触当地企业,力促企业成为中心新的实习实训基地。

1.5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实验实践课程的教学目的,针对不同性质的实验实践考核项目,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形成多元化的综合考核体系。对于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如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采用实验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即实验过程考核60分(其中预习15%、操作55%、报告30%),期末考试40分(其中操作考试60%、笔试试卷40%)。对于附属于理论课的实验课程,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实验不及格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且下学期理论补考前必须先实验补考及格,否则不能参加该课程的理论补考,该课程以不及格论处。对于独立设课的课程设计,其评分标准为:设计过程中出勤、学习态度等方面占20%、课程设计质量与答辩占50%及设计报告书写及图纸规范程度占30%。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内在的学习潜能。

1.6 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保障体系

完善管理制度。为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电子电工实验中心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中心建立和健全了《实验室管理制度》、《电子电工实践教学中心开放管理办法》、《电子电工实践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学生守则》、《电子电工实践教学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安全制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制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事故处理、赔偿制度》、《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办法》、《学生实验守则》等30多个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为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奠定了制度基础。

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适应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实验实践教学的需要,近4年来,学校总投资近800万元,用于中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和实验室的改造。强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加强校企间的密切联系,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

经费保障。中心每年都有专门的设备维护费用、实习经费和材料耗损费用等经费,以保证所有实验项目的正常进行、创新实验的顺利开展及各种实习的正常开展。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几年的人才引进与培养,中心建成了一支涵盖教学与科研,人员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教师数量能够满足教学需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注重对教师师德的培养,要求教师把教书与育人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注重对教学过程的检查和监督。

2 教学效果

“层次+模式”的开放式电子电工实践教学体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经过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工程训练和应用创新4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毕业生得到了很好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专业素质的训练,获得了较扎实的基本功和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近年来学生的就业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近三年一次性就业率平均90%以上。

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如LED灯带控制器的开发,该产品主要应用于家庭、宾馆、KTV和酒吧等场所的灯光装饰,现已投入实际使用;2010年,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湖南华南煤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带式输送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2011年起,中心负责学校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维护与管理,同学们积极参与具体的实践操作。学生还踊跃参加电子设备与产品的义务维修,承包了全校所有教室的教学仪器设备维修任务,并设有专门的维修站。

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竞赛活动及创新实验项目中,在各种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如在2009年、2011年、2013年三届国家或省级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共获得国家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湖南赛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三项。学生承担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省级项目十几项,2013年有两个项目获批申报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这是该校首次获得申报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资格。

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如电工技术上岗操作证和等级证、Protel证、网络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等资格证书400多个。

3 结语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该校“层次+模式”的电子电工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且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中心老师们将不懈努力,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完善“层次+模式”的电子电工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起点高水平的应用型创新人才。